怎样理解中国从封建社会走向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社会

中国近代史既是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也是中国追随世界历史潮流,走向近代化的历史。阅读下列材料:(共15分)材料二:窃闻东西各国之强,皆发立宪法开国会之故。国会者,群与民共议一国之政也。立行宪法,大开国会以庶政与国民共之。则中国之治强计日可待也。——康有为《请立定宪开国会折》(1)依据材料一的四副图文材料,分别写出相对应的运动名称。(4分)(2)图三人物领导了一次伟大的运动,这次运动(革命)的指导思想是什么?该运动有何历史意义?(4分)(3)材料二反映了康有为等人“君主立宪”的政治主张,这代表了哪一阶级的要求?他们所领导的运动对我国有何影响?(4分)(4)有人认为,中国在学习西方、追求“近代化”的历程中,经历了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过程。请你对这个探索过程中的重大事件及其追求目标作一个简要的叙述。(3分)
(1)图一:洋务运动;图二:戊戌变法;图三:辛亥革命;图四:新文化运动(4分)(2)三民主义;(1分)意义: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2000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亚洲第一个民主共和国,推动了历史的进步;辛亥革命也是一次思想大解放,从此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3分)(3)资产阶级维新派(2分)影响:戊戌变法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重要的政治改革,也是一次思想启蒙运动,对社会进步和思想文化的发展,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2分)(4)洋务运动:向西方学习技术——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向西方学习制度——新文化运动:向西方学习思想(3分)
试题分析:本题考察学生对近代中国人民向西方学习的历程的认识和解读图片信息的能力,分析解答如下:(1)材料一的四幅图片展示了中国学习西方的历程,分析四个图片可知问题(1)的答案,(2)要求学生回答图片三领导的运动的意义,实际上是要求学生回答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3)要求学生先分析材料二,找出有效信息,从材料出处“康有为《请立定宪开国会折》”判断这是戊戌变法运动,实际要求学生说出戊戌变法的历史意义。(4)要求学生简述中国学习西方的历程,理解分析材料可知,近代学习西方经历了:向西方学习技术——向西方学习制度—向西方学习思想的历程。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察学生对历史问题的识记和理解历史问题的能力,解答材料题,要按照先看问题,然后带着问题读材料,从材料中找出有效信息,最后结合所学知识总结归纳答案,答案要求条理清晰,层次分明,言简意赅。
中国近代史既是中国社会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又是中国追随世界历史发展潮流,走向近代化的历史。结合有关史实,回答下列问题:
(1)结合列强发动的主要侵华战争简要说明中国社会性质的变化历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中国近代化的起步在经济方面有何尝试?结果和影响如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中国近代化的起步在政治方面取得了什么成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近代,先进的中国人一直在向西方学习,但始终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改革开放后,中国迅速富强起来了,你从中得到了什么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中国近代史既是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也是中国追随世界历史潮流,走向近代化的历史。 初二同学在历史老师的指导下,探究“中国近代化的起步”请你一起参加。 (1)搜集、整理资料:将同学们搜集整理的资料整理归类:(将字母填上) (8分)①属于洋务运动时期的是______
②属于戊戌变法时期的是______ ③属于辛亥革命时期的是______
④属于新文化运动时期的是______(2)分析探究:通过对资料的分析探究同学们绘制了四次运动的思想主张变化示意图,请你帮他填上未完成的部分内容。(6分) (3)日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伟大的爱国主义者孙中山先生诞辰147周年纪念日。你认为他最主要的历史功绩是什么?(1分)(4)得出结论:根据以上分析,你能从中得出中国近代化的探索过程具有什么特点?(1分)
中国近代史是一段屈辱的历史,外国侵略者主要通过三次侵华战争和三个不平等条约使中国一步一步地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请用图表的形式体现近代中国是怎样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考全年学习规划
该知识易错题
该知识点相似题
高考英语全年学习规划讲师:李辉
更多高考学习规划:
客服电话:400-676-2300
京ICP证050421号&京ICP备号 &京公安备110-1081940& 网络视听许可证0110531号
旗下成员公司知识点梳理
(1)背景:①19世纪50—60年代,清政府面临,统治出现危机。②清政府内部洋务派的形成(2)根本目的:维护清王朝统治
(3)时间:19世纪60---90年代(4)洋务运动的主要内容:①前期兴办军事工业:以“自强”为旗号:第一家----曾国藩创办的安庆军械所,标志着中国近代工业的起步。规模最大--------李鸿章创办的江南制造总局②后期兴办民用工业:以“求富”为旗号:开平煤矿------第一个使用机械开采的煤矿;轮船招商局------标志着中国新式水运业的诞生(5)评价:①没有达到“自强”“求富”的目的,甲午中日战争失败宣告了洋务运动的破产②对我国早期现代化起推动作用③在客观上既刺激了的发展,又对外国经济势力扩张起了一定抵制作用.
其背景源于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中国败于日本。1895年春,乙未科进士正在北京考完会试,等待发榜。《》内割让台湾及辽东,赔款二万万两的突然消息传至,在北京应试的举人群情激愤。台籍举人更是。4月22日,康有为、梁启超写成一万八千字的“上今上皇帝书”,十八省举人响应,一千二百多人连署。5月2日,由康、梁二人带领,十八省举人与数千市民集“都察院”门前请代奏。公车上书内容:反对者反对签订《马关条约》。提出“拒和o迁都o练兵o变法”等主张。上书被清政府拒绝,但在社会上产生了巨大影响。之后,康有为等以“变法图强”为号召,在北京上海等地发行报纸,宣传维新思想。严复、谭嗣同亦在其他地方宣传维新思想。之后,光绪帝启用康有为等,史称戊戌变法(百日维新)。虽然,公车上书和戊戌变法都先后失败,但是维新思想从此唤醒和激励了越来越多的中国人救亡图存,在中国近代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公车上书的影响:是维新派登上历史舞台的标志,揭开维新变法的序幕,也是中国群众的政治运动的开端。 公车上书的意义:“公车上书”标志着酝酿多年的资产阶级维新变法思潮已发展为爱国救亡的政治活动,对社会的影响和震动很大,康有为从此取得了维新运动的领袖地位。
是什么?1、旧三民主义的内容:①“民族主义”即反对民族压迫,反对满洲贵族对中国的专制统治;(民族革命)②“民权主义”即推翻君主专制政体,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中华民国;(政治革命)③“民生主义”即解决以土地为中心的财富重心分配问题,平均地权。(社会革命)2、作用:① 三民主义是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集中代表了资产阶级的政治经济利益,反映了中国人民要求民族独立、民主权利和发展经济的共同愿望;推动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发展。建立起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政府,制定颁发了第一步资产阶级民主宪法《》,对旧民主主义革命其推动作用。②局限性:三民主义没有明确提出反对帝国主义的要求,也没有彻底的土地革命纲领,这就决定了不可能彻底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
时间:发生在日(农历辛亥年八月十九日),起义地点为武昌,是革命党人旨在推翻清朝统治的兵变。武昌起义领导人:在民主革命思想的旗帜下集结起来的湖北革命党人,打响了“第一枪”。武昌起义的意义:成功夺取武昌,于日日组建了军政府,宣告废除清朝宣统年号,结束了二百多年清王朝封建统治和二千多年君主专制统治,吹响了共和国诞生的号角。
时间:20世纪初反对封建文化的思想。新文化运动为学术界一种革新运动。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日前夕,陈独秀在其主编的《新青年》刊载文章,提倡民主与科学,批判中国文化,并传播马克思主义思想;一方面,以胡适为代表的温和派,则反对马克思主义,支持白话文运动,主张以实用主义代替儒家学说,即为新文化运动滥觞。在这一时期,陈独秀、胡适、鲁迅等人成为新文化运动的核心人物,这一运动并成为的先导。
整理教师:&&
举一反三(巩固练习,成绩显著提升,去)
根据问他()知识点分析,
试题“中国近代史既是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也是中国追随...”,相似的试题还有:
1840年至1919年间的中国近代史,既是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也是中国在各方面逐步走向近代化的历史。&&&&&& 材料一 清朝大学士徐桐对有人把美国翻译成“美利坚”十分恼火,说我们中国什么都是美的,美国还有什么“美”的?我们中国什么都顺利,美国还有什么可“利”的?我们帝国军队的兵器无所不坚,美国还有什么“坚”的?——流程与《世载堂杂记》材料二 “是书何以作?曰为以夷攻夷而作,以夷款夷而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海国图志·序》材料三 “变者,天下之公理也”。——梁启超请回答:(1)材料一反映了当时统治者是怎样认识世界的?&&&&&&(2)材料二中最核心的主张是什么?&&&(3)从材料一到材料四的变化,反映了中国在近代化过程中取得了怎样的进步?&&&&&&
中国近代史既是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也是几代中国人不断向西方学习,使中国走向近代化的历史。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从1861年开始,中国的近代化运动走过了自强、变法、革命的历程。……中国走向近代化的历史路程清晰在目,但留下的脚步并非一条直线。从器物层面到制度层面,再到观念层面,国人每向前迈进一步都异常艰难,但却是一种不断提高的过程。——摘自《世纪之交的回望与断想》材料二:从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兴起了一股“师夷长技”、“自强求富”热潮,创办了近代军事企业和民用企业。材料三:日到9月21日,光绪帝发布了上百道变法法令,改革政府机构,裁撤冗官,以除旧布新。材料四: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材料五:提倡民主,反对专制;提倡科学,反对愚昧;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阅读以上材料请回答:(1)请分别举出材料一中所说自强、变法、革命对应的历史事件的名称。并分别说出每个事件的主要代表人物各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为了实现思想观念上的近代化,在中国发生的重大运动是什么?此运动的代表人物陈独秀、李大钊等高举西方的哪两面大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列材料:中国近代史既是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也是中国追随世界历史潮流,走向近代化的历史。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图1 “师夷长技”图2 变法图强图3孙中山图4陈独秀材料二:窃闻东西各国之强,皆以立宪法开国会之故.国会者,君与民共议一国之政法也.立行宪法,大开国会以庶政与国民共之,则中国之治强计日可待也。一一康有为《请定立宪开国会折》材料三:……追本溯源,……只因为拥护那德谈克拉西(Democracy)和赛因斯(science)两位先生,才犯了这几条滔天的大罪……西洋人因为拥护德、赛两先生,闹了多少事,流了多少血,德、赛两先生才渐渐从黑暗中把他们救出,引到光明借界.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一一陈独秀《<新青年>罪案之答辫书》请回答:(1)依据材料一的四幅图文材料,分别写出相对应的事件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图3人物领导了一次伟大的运动,这次运动(革命)的最大成果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材料三中的“德、赛两先生”是指什么?回顾这场运动,你觉得我们对待西方文化应持有怎样的正确态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中国近代化探索艰难地起步,曲折地推进,总体不佳的结果,给你什么启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中国是如何一步一步走向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_百度知道
中国是如何一步一步走向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
提问者采纳
第一次鸦片战争 开始沦为两半社会甲午中日战争
大大加深八国联军侵华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其他2条回答
第一次鸦片战争,签订《南京条约》后,中国沦为半殖民半封建社会
推荐看看禁书《谁是新中国》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使用次数:1
入库时间:
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有哪些主要经济成分,这些经济成分是怎样产生的?新中国建国初期,对这些经济成分各采取了什么政策?这些政策各有什么作用?
&&& 鸦片战争以来,外国侵略者在华办厂,特别是甲午中日战争后,帝国主义加紧对中国输出资本;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封建土地所有制及其剥削方式仍旧保留下来了;农民、手工业者的个体经济也依然存在;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一些商人、地主和官僚投资于近代工业,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国民党一党专政和南京国民政府建立后,蒋宋孔陈四大家族积累了巨大财富,形成了官僚买办资本主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根据地则建立起了以个体经济为主要形式的新民主主义经济。
&&&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人民推翻了帝国主义、官僚资本主义、封建主义三座大山。人民政府没收了国民党政府的财产和官僚资本,建立了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为人民政权的巩固和国民经济恢复奠定了经济基础。人民政府还根据不同情况接收了帝国主义在华企业,肃清了帝国主义在华的经济侵略势力。土地改革运动在全国展开,消灭了封建土地制度,农民在政治上、经济上翻了身,农村生产力得到解放。根据党的过渡时期总路线,国家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到1956年,我国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上建立起来,我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解析: ^cooc%
本题解题的关键在于要找全近代中国存在的各种经济成分,应包括自然经济,外国资本主义经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官僚资本主义经济、新民主主义经济等五种经济成分。然后在回答建国后对这五种经济成分的政策就容易了。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归纳、概括历史事物的能力。
如果没有找到你要的答案,请尝试下下面的试题答案搜索功能。
用户评论纠错:
&&&&&&暂无评论
我来说几句:
备课中心教案课件试卷下载4发现相似题}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半封建半殖民地标志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