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多个小诸候国被战国七雄灭亡时间所灭了?

战国七雄时期被灭国的越国是现在的哪里_百度知道
战国七雄时期被灭国的越国是现在的哪里
提问者采纳
战国七雄时期被灭国的越国大致在现在的-----北起山东北部、江苏、浙江、江西一部、福建,南至两广,鼎盛时期达到越南。都城会稽就是今天的绍兴。山东的琅琊也曾是都城。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其他6条回答
越国地处现在的浙江一带。都城会稽,辖地大致为现在浙江省的绍兴附近,而势力范围曾经还达到现在山东省和越南北部。希望能帮到楼主。
越国位于吴国之南,定都会稽(今浙江绍兴市),拥有今浙江大部和江西一部分,前473年灭吴后尽有吴国故地,其地盘扩展到了今山东东南部,成为一个东方大国。
古代叫会稽,现在的绍兴一带
是现在的福建广东一带吧
您可能关注的推广
战国七雄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中国军事博物馆在说到战国时期的每次战争所动用的军队时,都说上百万,至少几十万.真是搞笑.那来这么多军队.典型的长平之战说坑杀四十多万,可能吗??以当时的军事技术,杀四十万军队是没有一点实际可能的,就算这四十万人站着不动,你要杀也得花多少时间??有人考证,坑杀并不是指活埋,一个坑字只是宣染那种恐怖阴森的气氛.要是埋四十万,那现在在长平应该也能出土一些人骨什么的.就像当时所有的作战杀人都用斩字一样,说斩敌多少,而不是用杀字.  
战国时,一个诸候国就有几十万军队,而且几个国家都有几十万,简直就是在说梦话,可能有人会说战国时全民皆兵,我当时也是这样想的,但后来看了记载说秦王剪攻楚的时候,带兵六十万,可惜人家楚也组织军队而且志在必胜,所以秦不出,任由楚军队在外面叫战,这样一呆就是一年,秦军趁机搞一些体育活动,跳远,跑步比赛什么的.后来楚没耐心了,撤兵.而秦把握时机,倾盘而出,大败楚,就把楚国给灭了.在这里先不管这样的战术是不是可行,说兵力吧.光秦就六十万,那楚国兵力应该更多吧,不然的话,秦军在名将的指挥下是会主动出击的.双方军队应该在一百二十万以上,而且一呆就是一年.这一百二十多万的军队靠什么吃饭啊.要是全民皆兵的话,不可能一呆就一年.想想春秋时晋文公称霸的时候,全国也就三军,一军一万人,总共三万人,发展到战国也不可能发展到几十万上百万吧.想想后来汉武帝全盛的时候.全国军队也不过十三万到三十万之间.而后来的中国历史上也没有出现战国时期那样的兵力,除非后来二掌争天下才出现.想想北洋军阀吧,一个军阀才多少军队,有三十万就是超强了.而且北洋军阀所掌握的土地等资源比战国时期的诸候国大多了.  
战国时期的兵力国家怎么不组织有关国家考证一下,就像杨利伟说在太空上看不到中国的长城一样,太空上能看到中国的长城,这个问题也是一样,稍稍考虑一下就知道是在说空话.记得2000年刚上大学时我就和一个室友为这个问题争吵了一番,他总说能看见,我说不可能,结果弄得不欢而散.当时杨利伟可还没上太空.  
楼主发言:1次 发图:0张
  楼主辛苦了,继续支持    第2季捉豆大赢家隆重开幕!  更多奖品 更多惊喜.
  呵,你这一分析,好象是有点这么回事。  大学时,我也说看不见长城,结果差点被一个班的人围攻。
  楼主你说:&想想春秋时晋文公称霸的时候,全国也就三军,一军一万人,总共三万人&,这数据是从哪里来的呢?自己想象?历史记载?  楼主自己想的当然是不能当作事实来证明任何东西的  那么历史记载呢?  既然楼主认为历史记载的“几十万”是不可信的,那么为什么“三万”又是可信的?  楼主你的思维方式有问题,总是在说明事实前做出了假设,但是自己却没有发觉
  想想春秋时晋文公称霸的时候,全国也就三军,一军一万人,总共三万人,发展到战国也不可能发展到几十万上百万吧.  ~~~~~~~~~~~~~~~~~你不知道春秋--&战国是中国历史发展很重要的一个时期,人口的大量繁衍,土地的充分开发.就是在这一时期完成的,以前&南蛮与北狄接中国不绝若线&,夏商周只能实现中央-诸侯统治,春秋战国时东夷西戎北狄南蛮几乎全部被诸候打败消灭驱逐,人口和生产大量发展,产生了日后郡县制的现实基础.  晋国这样的春秋诸候,论人口和实力估计也就战国宋国的水平,而且春秋是君子战争,战国是举国动员,动员度完全不是一个档次.  春秋到战国,无论社会上层制度还是下层经济基础个人理念的差异,比汉和唐的差异都要远远大得多.
  春秋时代,把城门一关外面都是&野人&了,控制度很低,也不可能主要依靠这些人打仗.
  后来汉武帝全盛的时候.全国军队也不过十三万到三十万之间.  ~~~~~~~~~~~~~~汉武帝伐四夷,消耗的主要是物质马匹而不是兵员.常备军并不是很多,不过也绝对不少,封禅泰山一年,即以18w骑自云阳 , 经上郡、西河、五原,出长城 , 北登单于台,至朔方 , 临北河的武装大游行,各边关驻守部队肯定未动,再加上各州郡的常备军,这个总数也不少了.
  其实如果联想到一下,蒙古部落动员的数十万军队.女真萨尔浒之战的五,六万兵力,  战国末年中国人口2000w,5人一户,每户一兵,动员力在400w人左右,战国的军队总数当在两百万以下.  另外可以参考一下前燕在初定关东地区,即打败冉魏占据河北山东一带,准备征兵伐前秦东晋,曾试图在这些地区强行推行每户只留一丁的征兵方案,后来在大臣的劝阻下才改为三丁抽一,五丁抽二.    另外,战国末年,长期战乱,中国基本上没有承平日久的地区,百姓习于这种长年征战,国君为了保住自己的国家也会不惜动用最大民力,为&耕战&服务.  国家的潜力发挥至极限,这种由奴隶制旧国家向新兴制度国家过渡后的时期,国家力量的发挥也是比较惊人的,(可以类比一下新兴时的蒙古和女真时期或者近代),所以汉代时会有感慨说赵国以区区李牧,一隅之地可以打败匈奴,而汉则长期为匈奴所苦.    因为成为统一的大国家后,不需要再发挥足够的国家潜力去应对战争和其它事件,所以实际上的国家效率比战国时代的效率远远降低了,当然百姓日子过得好多了,作为一个统一国家的力量也远远大于战国时代.也是战国后期发展的历史趋势.
  说兵力吧.光秦就六十万,那楚国兵力应该更多吧,不然的话,  ~~~~~~~~~~~~~~~~楚守秦攻,秦国的军队远大于楚才正常,而且此时楚的地盘已经很小了,秦伐楚的时候,中国只有齐国未下,卫国称臣,秦国自己的军队加上收降的赵魏韩燕的军队,举国之军东向,60w有什么不可能?楚国此时顶多10万多一点.    想想北洋军阀吧,一个军阀才多少军队,有三十万就是超强了.  ~~~~~~~~~~~你知不知道解放战争的时候全国有上千万军队在活动.
  楼主无知,看看睡虎路出土的秦竹简看看就知道  就是长平之战,怎么就不可以啊。当时,诸侯战争  都是全民皆兵。  秦末,项羽不是坑杀秦兵几十万吗?  怎么不可能。  在民国的时候,军阀30万兵就是超多了。但是民国的时候  已经是火器的时候,是热兵器的时代了,在这个时代  不是讲究兵多的,而是讲求武器先进和质量的  一个是冷兵器时代,一个是热兵器时代。  现在中国解放军有120万军队,但是在明朝的时候,军队有  200多万,这怎么可以比较啊。  楼住谬论多多
  秦国统一六国,全国2000W人口,一分为七的话,各国平均280W人口,去掉女人一半,剩下男子140W,就算老弱病残占2/3的话,全民动员情况下适龄男子凑个45W当兵都是绰绰有余的。  有的国家大,象秦赵楚齐,人口多,适龄男子就更多,全民皆兵情况下能动员的人力更多。  至于军粮,就靠平时赋税收上来的余粮储存在国家仓库里,战争期间就靠这个应付。所以各国鼓励耕战,多产粮食多储备,战争才能持久化。
楼主用北洋军阀时期和战国时期类比不恰当,战国时期用铁器打仗,解决了粮食、铁器和兵源就可以上战场了;社会构造相对简单很多,分工也比20世纪少很多,尤其到农闲时,很多人可以参军打仗。
    楼主估计不知道兵制的不同:自北宋以后,中国实行的是常备兵制,此前.是实行兵役制.战时几丁抽一.  战国七雄的兵力,在全国总动员的情况下.大概是50-60万.以后秦攻楚.秦王政问老将王翦要多少兵.王翦说非60万不可灭楚.60万已经是秦的倾国之兵,秦王政不敢给(估计怕造反),.又去问李信,李信说只要20万兵,结果李信大败回秦.  另外即使是长平后的赵国,到临近覆没前夕(大概隔了30年),又可以动员40万兵力,其中最主要的兵力就是李牧统领的北部边防军有25万
  作者:hotbird33 提交日期: 15:48:00
  想想后来汉武帝全盛的时候.全国军队也不过十三万到三十万之间.  ======================    你要熟悉汉朝历史就不会这么想了。    汉朝的时候光长城沿线边郡的戍卒就有几十万人。更别说防守京师及内地的军队了。    汉代居延海流域烽火台遗址现存130多座,据考古学家估计,汉朝时在这个地区估计有400座烽火台。假设一个烽火台三个人,400座就是1200人,加上屯田卒、驿邮卒、障坞戍军,光居延海地区戍卒就要3000人不等,居延海地区只是汉代张掖郡的一部分,整个张掖郡设想要戍卒6000人,而这些仅仅是长城守军而已,其他防守大小城邑及机动野战部队的兵力又不下好几千人,(西汉末年,屯驻渔阳、上谷两郡的骑兵就有一万人)汉朝沿长城一线有20多个郡,张掖郡只是其中之一。    公元前133年,汉朝动用30多万人在马邑设伏,诱匈奴单于10万人入塞,准备一举围歼。  公元前119年,进攻匈奴,卫霍两人的骑兵军团就10万人,其他后勤掩护运输部队共计几十万人。  公元前72年霍光辅政时期,汉朝与乌孙联兵夹击匈奴,汉朝分五路,清一色用骑兵,共计16万人,乌孙出兵5万人。
  公元前100年,李广利6万人远征西域大宛国,同时为了防止匈奴钞远征军后路,汉朝征发18万戍卒屯集在河西四郡北边。
  作者:hotbird33 提交日期: 15:48:00
  想想春秋时晋文公称霸的时候,全国也就三军,一军一万人,总共三万人,发展到战国也不可能发展到几十万上百万吧    =========    春秋和战国怎么能类比呢?  春秋是战车决胜负,战国是密集的步兵方阵。春秋时国家的大小是以这个国家的战车数量为标志的,所谓“千乘之国”。    拿中国和西方比,春秋车战就好比欧洲中世纪重装骑兵决胜负。战国的厮杀好比第一、二次世界大战,一次战役双方动用好几百万人。你能用中世纪几百个骑兵决胜负来否认苏德战争中上千万人的战斗规模吗?    苏德战争时苏联不过一亿多人,军队数量就达到了1000万。战国的时候也是人海战术和全国总动员。秦国为了拿下长平之战,征发13岁以上60多岁以下的男丁全部上战场,这不是全国总动员是什么?
  作者:hotbird33 提交日期: 15:48:00
    但后来看了记载说秦王剪攻楚的时候,带兵六十万,可惜人家楚也组织军队而且志在必胜,所以秦不出,任由楚军队在外面叫战,这样一呆就是一年,秦军趁机搞一些体育活动,跳远,跑步比赛什么的.后来楚没耐心了,撤兵.而秦把握时机,倾盘而出,大败楚,就把楚国给灭了.在这里先不管这样的战术是不是可行,说兵力吧.光秦就六十万,那楚国兵力应该更多吧,不然的话,秦军在名将的指挥下是会主动出击的.双方军队应该在一百二十万以上,而且一呆就是一年.这一百二十多万的军队靠什么吃饭啊.    ==============    战国末年和战国初年各国的疆界是不同的。    灭六国之前,秦国已经占据了山西南部、河南北部及西南部,四川大部、湖北大部、湖南西部。人口当在700~1000万上下。    当时楚国虽然故都郢被秦占了,但楚向东发展,灭掉吴、越、鲁,控制着今天苏、浙、皖、赣大部,以及山东南部和河南中东部。楚国的人口估计也不会少。    秦楚是两个最大的国家,养活50~60万军队是没有问题的。
  顶啊顶啊,别沉了贴    www.erpw i n d o w. c o m
ER P 免 费
  剑桥中国史有一种观点认为当时的万是个军队单位而不是具体数量
  顶顶。
首先不要相信全民皆兵的鬼话,农业民族全作战去明年就饿死了.  
而且古代战争不可能承载太多的军队,因为运输和通讯技术不足以支持.  
60万军队起码得有240万人运输补给.秦国人口几何.  
苏德战争时苏联不过一亿多人,军队数量就达到了1000万。  
20世纪有无线电有机械交通工具,社会组织与动员技术能力都不是2000前比的.
  还是觉得不大可能,40万60万等应该比合理的数字夸大了5倍左右,  可参考赤壁之战曹操的“80万”与实际的十五六万,淝水之战前秦的“97”万与25万
  古时候作战讲究虚张声势,把自己的兵力夸大几倍几十倍都不出奇,写史书的人也没法子去考证这些数字准不准确。    
  给个参考吧。  宋朝的管理科学和系统工程已经发源,军事组织能力远远强于前代。那么宋朝的军事动员和组织能力是什么水平呢?  宋神宗元丰伐夏,一共动员了五个节度使的兵力,作战部队共36万左右,另有后勤部队和多个部落的蕃兵,注意,这还是五个节度使和蕃将分别领兵,不是一支部队,也就是说每支军7、8万作战部队。但是后勤供给是由中央军统一调度,最后经过战斗和行军,其中有一位节度使直接因为后勤不济不战而退,两位节度使经苦战后迁灭西夏军主力但未能得到补给而退回。顺利到达灵州城下的有两位节度使约15万兵力和数万蕃兵,但是围攻灵州城数月后进入冬季,后勤补给没有跟上,虽然粮草充裕,但是对攻城器械和冬衣的规划不合理而导致撤军。  后世总结经验,一般都认为元丰伐夏的失败是因为自身兵力过于庞大,后勤补给不济而导致的。也就是说宋军的动员极限也很难超过三十万,那么在管理科学和系统工程还远未发端的战国时代,数十万的大军就更加难以想象。  当然,一切皆有可能,我只是说难以想象,目前还没有切实的证据说明史料记载有误。
  我很想知道这些孩子吃啥。    2000年前,40万人离家1000里,一年的口粮。。。。。。我靠!不可想象。
  尤其到农闲时,很多人可以参军打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秋高马肥,根本就是借口.秋收后农民兄弟比较闲.国王看着不爽  预期大家坐着吃粮,不如打仗打赢了可以抢战利品回来.  败了,大不了死些人割些地.  古代储存技术有限,粮食保质期短.打不打仗都吃粮.  反正遇到饥荒饿死的比打死的多,封建诸侯国国家机器比较高效,粮食都是国家的,连地主家也没有余粮啊,打几年仗还供应的上,反正吃不掉也烂掉.
  战争还是有积极作用的,起码可以遏制人口的发展.  三十年战争得意志人口从180万减少到300万效率惊人.  第三次世界能把60多亿打回到10几个亿吗?我们拭目以待.
  记得有个达人写过1篇文章,  古时候,单战役,投入兵力20W已经是极限了  估计战国时,所谓的几十W兵力,是加上后勤补给的部队.  孙子兵法也说过,大军暴于外,需要的补给是非常庞大的  秦伐楚,动员的兵力估计是有60W,但真正一线作战军队,也就10几W人吧!!!  恩...我想应该是这样的
  60W人好像包括了运输兵种。何况在战国时代壮妇也是一军  
  吓唬吓唬敌人
  还有个问题,在古代中国,国家统一了动员能力反而下降
  好贴子,非常喜欢    www.erpw i n d o w. c o m
  晕啊, 你们以为一w人很多嘛,   我告诉你们,一个大学操场就能罢2w人.  五个操场就是十w.     指挥十w人冲峰,根本不是问题.    现代战争人少是因为武器太贵了。    在古代, 通过旗语,鼓声, 再把兵士稍稍训练一下,可以打仗了.      
  作者:mussolini_0 回复日期: 14:22:41 
    还有个问题,在古代中国,国家统一了动员能力反而下降      都是因为专制啊, 国主不让个人有兵力.    你想想看, 如果今天说大家都可以武装,我现在就回村里拉去50人的队伍.
  楼主弱智  你先搞清楚那个时代之所以称为战国的原因吧!这是最基本的!!
  我也觉得这样的数字太夸张,联想到后来包括汉朝和三国时代人们习惯性夸大军队数量的做法(王莽40万军队号称百万,曹操20来万军队号称83万),这些数量应该也是有水分的。
  秦朝时,士兵的服役年龄从15~65,秦国可以动员的兵力在60万左右,而且这还不是最多的诸侯国,楚国的动员能力能够达到一百万!
冷兵器时代,本来就靠人海战术,不足为奇.
  在古代,国家动员能力和国家规模直接相关,国家规模小,就能做到全民皆兵,后勤成本就小。在统一前,面积最大的秦国也不超过50万平方公里,从首都到任何前线的距离都不超过1000公里,后勤压力远小于汉朝和北宋。汉朝时每一个士兵要10个运输工人和农民供养,不过在战国时只需要大概就行了。而且运输距离短,有些工作妇女就能干。当时的全民皆兵政策主要在靠近战场和首都的地区进行,其他地区影响也不大。还有就是当时常备军很少,大都战时临时征召士兵,他们平时就是农民。
  统一以前,面积最大的是秦国?    应该不是,秦国在消灭韩国前,应该还是比较小的。除了关中和巴蜀外,其他的地区秦国的势力还很小,至少在楚国迁都寿春以前,楚国的面积远大于秦国!
  就是没有,吹的
  秦法严苛,这种制度下的行政效率应该高于平均水准
  中国那些NB到恐怖的军队数字基本上都来自史记,我觉得这上面的数字可信度比三国演义高不到哪去!  古代生产力水平有限,就算常年战争动员力强,可粮食总是有限的。几百万的人口,哪能支持几十万大军常年在外作战?  有次看央视一个节目,说秦军打匈奴,补给来自山东,中途损耗率99.5%,照此推算,30万秦军需要6000万人的粮食,我倒,就算秦军在当地屯田,可第一年的粮食怎么办啊?  而且当时通讯指挥条件很差,一次战役10万的兵力已是极限了,就是放现在指挥的好也不容易。那有什么一埋伏就是几十万的,这兵力怎么施展?  至于为什么没有中国历史学家对这些数字进行研究,我想是因为先秦史大部分内容来自史记,并且这些内容在史记之外找不到佐证;如果对这些数字产生怀疑,很容易怀疑到是否真有其事,这样怀疑下去,中国的先秦史没法写了。
  作者:北庭兵马使李牧 回复日期: 12:51:22 
    战争还是有积极作用的,起码可以遏制人口的发展.    三十年战争得意志人口从180万减少到300万效率惊人.    第三次世界能把60多亿打回到10几个亿吗?我们拭目以待.    ————————————————————————    180万减少到300万?这个应该是笔误吧?    一般的说法是三十年战争让德国减少了三分之一的人口,确实惨烈。  所以对德国二战时报复邻国的动机倒能理解,当然不能原谅其罪行的后果。
  应该不是,秦国在消灭韩国前,应该还是比较小的。除了关中和巴蜀外,其他的地区秦国的势力还很小,至少在楚国迁都寿春以前,楚国的面积远大于秦国!  ----------------------------------  楚国迁都寿春不是在秦灭韩之前吗?!秦国灭韩国之前已经占有山西、河南、湖北的大部分了。唯一能和秦国相比的就是楚国,他们迁都后只有江苏、安徽、浙江北部、湖北和湖南东部。此消彼长,此时秦国已经超过楚国了。
  像秦这样的大国,短时间内动员几十万人是可能的。但六十万大军远征一年以上,后勤怎么解决?
  秦时行政效率高,所以说短时间内动员大量人员是可能的。但是,行政效率再高,军队的后勤、国内的生产总要维持。拖的时间越长,行政效率所起的作用也就越有限,需要实打实地拼国力。
  记得曾经看过一个帖子说  当时的&万&是个作战单位  类似于&方阵&之类的  虽然中国人数一直比较多  但记载的战国军队数量确实太多  不过想想同时代的波斯也是动辄几十万  应该不会相差太远  加上后勤人员应该还是可信的!    另外在长平之战的遗址确实出土了很多当年的遗骨  这一点不用怀疑!
  作者:任凭年华似流水 回复日期: 9:30:32 
    秦时行政效率高,所以说短时间内动员大量人员是可能的。但是,行政效率再高,军队的后勤、国内的生产总要维持。拖的时间越长,行政效率所起的作用也就越有限,需要实打实地拼国力。  ==================================================  60万里面应该包括了后勤部队的,再加上全民皆兵,有时候后勤部队拉到前面来也可以作战!
  trippys   谢谢赐教
  觉得这个万可能是个单位,虚数。40万也罢60万也罢如果举倾国之力是能出动的这样规模的军队,但按当时的后勤保障能力,参谋本部的作业能力,觉得是无法想象在一场战役可以指挥的,光每天开饭就乱成一锅粥了。在欧洲可能在进入1800年以后拿破仑时代才出现出动上10万人规模的战争,可以想像一下要指挥的操场上近600人的学生出操都需要相当的组织和协调,在战国时代可能根本就不具备这样的能力。
  万指的是单位,战国时一万大概相当于现在3千人.
  想想当时差不多年代的亚历山大大帝的军队----5万人。罗马帝国在最强盛的时候也不过20几万!!  的确,史记上的数字很让人生疑,难道那是的东方世界比西方世界领先这么多?显然不可能。    那为什么东西方关于军队数量的记录会有这么大的差别?  司马迁的史记在很多我们能够考证的地方,除了很少的几处地方外,都证明是可信的。我们没有理由怀疑司马迁会在整个史记中关于军队数量的记录是作假的。  所以那就只剩下一个可能。在西方历史文献中关于军队数量的记载一般都只记载纯战斗人员,在西方历史文献中的记载中一般是不包括像:杂役(很大部分是奴隶),后勤人员(很多时候是由奴隶组成的)。而在东方的历史文献中关于军队的数量记载都是基本包括这些人的。    所以才造成在史记中记载的大战动不动就是几十万对几十万。
  楼主愚蠢也就算了,根本就不用脑袋思考问题    简单点给你讲吧,战国时候所有的国家都实行兵役制,战时抽调,几丁抽一,秦国在艰苦时期,时常是每户男丁皆兵,秦国在长平之战时,全国总人口可能500万左右,按照当时的战时制度,抽调100万军队是完全有可能的。    1975年,湖北云梦出土的秦“家书”中记载,土卒“黑夫”和“惊”家有三丁,兄弟二人皆参军攻打楚国,而且兄弟二人已参军多次。另有一哥哥在家种地,原文记的不太清楚了,大概意思就这样
  作者:是那样么 回复日期: 2:22:31 
    想想当时差不多年代的亚历山大大帝的军队----5万人。罗马帝国在最强盛的时候也不过20几万!!    的确,史记上的数字很让人生疑,难道那是的东方世界比西方世界领先这么多?显然不可能。      ================================    古希腊罗马是重装甲步兵,兵少而精。    中国古代主要是轻装步兵,兵多而滥。
  作者:chinayi 回复日期: 14:04:57 
    楼主愚蠢也就算了,根本就不用脑袋思考问题        简单点给你讲吧,战国时候所有的国家都实行兵役制,战时抽调,几丁抽一,秦国在艰苦时期,时常是每户男丁皆兵,秦国在长平之战时,全国总人口可能500万左右,按照当时的战时制度,抽调100万军队是完全有可能的。        1975年,湖北云梦出土的秦“家书”中记载,土卒“黑夫”和“惊”家有三丁,兄弟二人皆参军攻打楚国,而且兄弟二人已参军多次。另有一哥哥在家种地,原文记的不太清楚了,大概意思就这样  =======================================    这是最有说服力的例子了。    解释一下:湖北大部分地方在秦始皇出生之前就已经是秦国的领土了。这是战神白起的功劳。    秦为了打赢长平之战,付出了巨大代价。连青少年和老人都征发来为前线战士运粮食。当时秦国也精疲力尽了。
  西方史书上也是瞎吹,亚历山大击5万败波斯大流士的350万大军,凯撒2万击败埃及托勒密一世15万大军等,基本都是靠口口相传最后以讹传讹的。现代考古学兴起后,西方史学家已经很少相信塔西佗的数字了,可我国史学家大都仍然是照搬司马迁的原数,基本不去质疑。虽说大家都知道史记是一本主观性极强的感性作品,且其中对战争细节的描写极为肤浅,至今多数人还是对白起坑杀40万的数字深信不疑,但估计这些人也是不会相信亚历山大的5万部队能有体力杀光(哪怕是赤手空拳的)3050万人的    说白了,民族自尊心的缘故,对己方有利的数字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这种态度其实也很正常,但如果到韩国人那样极端就不好了。    还有楼上说的也不完整,罗马军队鼎盛时期(后三巨头时期)有近80万,屋大维精简后确定为主力军团近30万,但还有大量的辅助军团(多由外族人充当),其中既有战斗力很差后勤兵(中国古代兵力统计往往是不分主力和后勤杂兵的),也有强悍的日耳曼骑兵,总数基本是主力军团的2倍。而且罗马还有一支强大的海军维持地中海的贸易物流,只有20万人是不能维持边境线的。而且古罗马也不全市重步兵,共和国时期只有老兵才有重装甲,帝国时期重步兵的比重有所上升,但在卡莱战役后远程部队逐渐增加,到图拉真时代已经有很大比重了。      中国在同时期也有重步兵,如魏国的武卒等,但这些精锐的问题是消耗了很难补充,魏国在战国早期牛了一阵,庞涓之后就很难恢复了。汉朝不发展重甲兵种的原因是对手主要是游牧民族,迟缓的重装部队反而吃亏,轻骑(相比匈奴已经算重骑了)+ 弩才是王道。卡莱战役罗马的教训就是缺少远程兵种,龟阵里的士兵成了弓骑的活靶子。到了魏晋,为了对抗北方装备了马镫的重骑,重步兵再次出现,如著名的北府军等。而有趣的是,罗马帝国晚期的士兵装甲普遍轻型化,装甲厚度和重量上反而不如萨珊波斯了
  是托勒密十三世,楼上打错了
  轻装部队击败重装部队,这是中国历史的传统。这也许是重装部队屡屡不能形成气候的原因之一。    秦朝的军队铠甲防护就很少,武器也比关东六国落后。当时楚、韩、赵都以铁剑闻名,秦军用的竟然还是青铜剑。秦始皇兵马俑军阵前三排竟然完全没有披铠甲。    共军击败国军,也是这种传统的延续。
  者:铲铲队队员甲 回复日期: 0:04:41 
    万指的是单位,战国时一万大概相当于现在3千人.  ------------------------------------------------------------  秦使庶长疾与战修鱼,虏其将申差,败赵公子渴、韩太子奂,斩首八  万二千。    攻晋军,斩首六千  
------《史记.秦本纪》    五年,秦败我龙贾军四万五千于雕阴  
----《史记.魏世家》  -----------------------------------------------    LS这些人真的看过《史记》吗??
  论史群
    论史群
    论史群
    论史群
  某些人总拿现在社会在想以前的事。    动员几十万人很正常,一个国家几百万人口,30年就足够产生100万兵员了,毛泽东时代的英雄母亲都能生10多个孩子,古代生存环境那么恶劣的情况下人的适应性肯定比现在强多了。    至于吃饭问题,那时候的人估计啃一年干粮也不会产生胃病吧?现在肯定不行。
  的确,很多人总以现代人的思维意识去研究几千年以前的事情  如果这样,想不通的事情更多了,在生产力极期落后的先秦时代全民皆民那是家常便饭,同时代周边很多少数民族甚至连女人和小孩都是战时力量,
  战国时代全民皆兵,“父子皆披甲,妇孺尽馈粮”有几十万军队不奇怪。
  楼主看来是认为以古代的技术杀人很艰难。蒙古以十余万入中原,北方的金国人口被杀掉十之七八,人口从近亿降到二千万以下,其间不过十数年而已。
  战国军队人数应该是真的    长平一战,赵国被杀成了小寡妇。之后燕国欺赵国无男丁,大军压境。结果廉颇率老头、未成年、壮妇组成的13万军队拼死抵抗。迫使燕国撤军。    战国时妇女都参加后勤甚至作战。
  战国中期,秦人口300万,可动员兵60万,赵人口250万,可动员兵50万。最多的楚国500万人口,兵100万    全国有人口2000万。
以上引自范文澜的《中国通史》    关于汉朝的动员能力与秦比较,古时训练一个骑兵的费用大约是一个步兵的7~8倍。那么漠北之战动用了
10万骑兵+30万支援步兵=110万步兵,漠北之战是在数千里外路途艰险的荒漠作战,后勤压力是长平之战的3倍都不止。以上粗略估计汉武帝时期的动员能力大约是秦长平之战时的4~5倍        
  又一个伟大的思想家诞生了...大家鼓掌...改日请上百家讲坛..
也许是统计方面的偏差。众所周知,解放战争时的淮海战役,共军60万,国军80万,但这指的是作战人员。除此之外,还有数百万人民群众和民兵为共军提供后勤补给、负责守卫交通补给线。即“淮海战役的胜利是小轮车推出来的”,这几百万人可称得上是后勤补给兵,这样算的话,共军投入的兵力最少应在200万以上。  
同理,战国时的那些统计数据估计是把所有的非战斗人员都算进去了,甚至是挑夫都包括在内。
  LZ比高丽棒子还无知
  吵了半天我也没看出了所以然来,到底有没有人考证一下啊,现在的学者都干什么去了,要不在家睡大觉。要不就美化侵略没事找抽!
  现在的学者都在搞易经算命
  数据说话,拿二战的时候苏联来做比较(其实那时德国的军队占总人口数量远超过苏联)根据关于二战的书籍记载,苏联二战期间共动员兵员2200万,德国则是1700万。在二次大战的各大战场上,共有866.84万名前苏联官兵为国捐躯。前苏联二战时人口19253万人。
  上面有一哥们说到春秋人少,这点就有点扯了  春秋时的千乘之国,军队就己经10万还多了,一乘是一辆战车,上面一个车手,一个参乘,一个弓手,后面再跟100步兵,当时千乘之国可不少,而齐国我没记错应当有3000乘了,可不比战国差    另,罗马与东方有一个很大的区别,就是罗马帝国能摆开阵式打的地形不多,而能打大战的地形在日尔曼人手里.而且因为地形复杂,很难机动,所以对于机动作战的理论也要比东方落后很多.呵呵
  战国时的后勤应该相对比较简单,一般打仗估计每个士兵平均2套衣服差不多了吧?他们体质比较好,能抗的住气候。而且好象那时侯平民的伙食大概1天1-2顿吧?食物方面好象很简单,一般就是单一的食物吧,如小米之类的。酒肉其实是很稀罕的,也只有将军之类宴客时才有,大致相当于今天的国宴级别了。
考虑各朝可以支配的最大作战数量不能忽视各朝的动员力,并不是说一朝的人口基数大,他能提供作战的兵力就一定多。  
具体例子可以参考明末,那时候人口也有1亿了吧,但是当时明朝能调动的最大兵力只有——10W。。。这决不是在吹牛!实际上明朝如果调集兵力超过10W,那么它的财政便会承受不住,明朝就要破产!  
理论上一个国家最大调动兵力应当是:总人口*10%,但也要按具体情况而定,并不是每个朝代都有一样的效率,明朝就是最好的例子!!!
  楼上的,明朝出兵多于十万的例子很多吧!初期老朱同志的统一战争就不用说的吧!  建文打朱棣的时候动员的军队不少于二十万!  土木堡之变英宗可是出动了五十万人哦!    就是你说的明末洪承畴投降的松山会战明军总兵力达十三万!而且同时关内还在与李自成、张献宗等流寇作战。明末的财政是很糟糕但还没有糟糕到连十万人的军队都调动不起来。
  大家是不是忘了啊,秦统一后,铸金人十二啊,可见在秦以前老百姓是允许自己携带兵器的,至于马估计也是允许拥有的,自秦开始百姓没有兵器了,什么时候禁百姓养马我就不太知道了,唐高宗时期有人劝皇帝开马禁对付突厥.  这就解释了为什么国家动员能力一再下降的原因了.  没马没武器,动员来了又有什么用呢?    再举个例子现在和刚解放那会,肯定是现在强大吧,但是要论动员力,现在是差多了,但是现在有多少人,那时有多少人,那个时候民兵都有枪,平时还都训练,现在民兵呢?
  所以战争动员是要有组织建设的,不是说国库里有两个钱就搞的好的,就算你再有钱,全国就那么些马,那么些兵器,你把国库全用光也就能搞到这么点!结果呢,投机倒把的发了财!打起仗来还是不够用,还是打败仗!
楼主独立思考,不迷信书籍和权威,很好。  
但是你看问题不全面,所以结论错误。  
军队规模主要取决于国土面积、人口规模、战争技术水平、外部环境压力。  
面积小,机动空间有限,后勤压力就小。  
人口越多,兵员潜力越大。  
冷兵器时代战争对物资的要求和消耗水平低,兵器、战具耗费的比例在战争花费中不高,主要需解决粮草。  
战国时代,列强环立,国境线短、面临军事压力强。  
上述各项因素导致战国时代各国兵员在人口比例极高,尤其是后两项。  
秦、楚、齐都有带甲百万的国力;魏、赵三十万到五十万;燕、韩十万至三十万(视各时段的人口规模)。  
统一后,国土面积大大增加,但国境线总长减小,尤其是外部的军事压力环境大大不同,所以兵员占人口比例下降非常正常。
  又一个伟大的思想家诞生了...大家鼓掌...改日请上百家讲坛..    说的对,专家就是这么产生的,越专越无知!
  就以长平之战为例吧  四十万人我认为毫不夸张。秦白起出兵,带个七、八万很正常吧,凭借高超的战术,几次战胜,断敌粮道,围困了赵军缺打不下来,要上书秦王增兵。以白起的能力,啃掉两倍的敌人应该不费力,说明敌人实在太多了。秦王马上亲自动员战区附近13-60男人上战场,这个动员数量也是很大的,后世汉、唐、宋有这样的动员能力和领袖?    白起杀敌百万,此战占近半,岂寻常之战?    白起坑杀恐怕也是不得以,双方近百万人在方寸之地,而且敌我人数相当,如果俘虏突然发难不堪设想,再说,粮食是个大问题啊。    到唐朝时,已经过去一千多年,太宗发现战场惨烈,命令官员收骨骸掩埋,此战之烈,可见是史上罕见的。    战后,赵国青壮稀少,连燕国打上门来都不得不打防守反击,有胡服骑射之勇和名将廉颇的赵国,何曾如此狼狈?以赵国国力,死个10万人不致如此吧。    王翦要60万兵才肯出征打楚国,理由说的很明白。要是楼主之流,恐怕只好做李信了,甚至比李信还大胆。
  战国军队包括后勤人员,数量很正常
  作者:潇洒de御风者 回复日期: 17:34:43 
    吵了半天我也没看出了所以然来,到底有没有人考证一下啊,现在的学者都干什么去了,要不在家睡大觉。要不就美化侵略没事找抽!       作者:dxjchn 回复日期: 18:35:33 
    现在的学者都在搞易经算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从上个世纪争到现在,怎么没有人去考证。大名鼎鼎的古史辩学派掀起的波澜今天还在,问题是双方都没有证据。不照史记写,难道不写。  自己不看书,还骂别人。  那些提出“万”是作战单位的人,你以为是什么人,不都是学者首先提出来的吗?  但是,就这个最有说服力的论点,也没有证据可以证明。  考证是无罪推定,你以为是有罪推定阿。  要按这种说法,凡是大家不能理解的,都是错的了。谁反对谁举证,这是通行的规矩。  在说另一个问题,大家总以古代的人口多少为证据。但是,关键就是我们根本就不知道古代有多少人口,而更多的是从家庭或军队已有数据中推出来的,你反倒用总人口数把总人口的推论基础推翻了。      古代作战和今天完全两样。又不是巫术,以为世界之事尽逃不出我心。  
  我还是认为,战国的兵力数字,都是虚数。  理由是,从汉朝往后一段时间的历史记述来看,汉代人就很习惯在兵力上用虚数,幸好有史书告诉我们,否则我们可能到现在还不得不认为,曹操真的带了83万人去打东吴呢,而事实上呢,不过20余万而已啊。  所以我倾向于认为,战国时代的兵力数字与实际数字的差别,应该和王莽乃至曹操时代的差别差不多,在4:1至2.5:1之间,由此推断,当时秦军实际规模应当在15-25万之间,长平之战赵军被坑杀的数字应当在10万—16万之间,这样的数字应该是合理的。
楼上的分析有一定的道理,相对客观。
  长平有埋人坑阿,还不少呢,都白骨累累。一个坑里大概100多到200多之间。据说在清代以前,不经挖掘都能看到不少白骨。    中华民族最惨烈的一次战争。
  长平有埋人坑阿,还不少呢,都白骨累累。一个坑里大概100多到200多之间。据说在清代以前,不经挖掘都能看到不少白骨。    中华民族最惨烈的一次战争。
  83万?罗贯中?这个都扯出来了?  斩首多少只有少不会多!这个是要记军功受爵位的,这个是不会错的!至于击破击溃多少是有可能造成水分的!  所以啊,杀死多少怎么可能假呢?
  楼主无知
  83万好象是演义里的说法.    
  跟洋鬼子学学考察一下战场,以及沿途的地理水文环境就可以了。反正萨尔浒考察完了,数字大大小于史书记载。
  lz 的话怕是也靠不住!  春秋的时候跟战国的时候完全不一个样!  春秋的万乘可不是万人!  而且战争的目标和方式也不同!  战国参战的人数远超过春秋!  但是历史上常有“号称”所以还是有虚数!  但是楼主的观点也是不对的!
  分析历史,要详读历史,先进后出,厚积薄发,方能一语中的.
  作者:BS节约用电 回复日期: 21:41:20 
    楼上的,明朝出兵多于十万的例子很多吧!初期老朱同志的统一战争就不用说的吧!    建文打朱棣的时候动员的军队不少于二十万!    土木堡之变英宗可是出动了五十万人哦!        就是你说的明末洪承畴投降的松山会战明军总兵力达十三万!而且同时关内还在与李自成、张献宗等流寇作战。明末的财政是很糟糕但还没有糟糕到连十万人的军队都调动不起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请注意我说的是明末,哪个朝代在开国之初不是国富兵强,明初的效率是明末可比的么?  我说明末的调兵极限是10W决非吹牛,松山之战明朝集中各地野战军不过13W而已,而且崇祯还催洪承畴赶紧完事(迫使洪承畴轻敌冒进),这又是为什么?  答案很简单,明朝快破产了!明朝的财政能够支持的极限是10W,那时候尚在关内围剿农民军的大概有20W(野战军),而加上关外的13W,30多万的军队是明朝无论如何也供养不起的,所以崇祯加完&三大征&以后仍然入不敷出.明末军营里经常闹哗变你也是知道的,为什么? 穷啊.宣大蓟辽哪个地方的军饷不拖个一年以上?军事重镇尚且如此,更别说地方军队.政状况如此糟糕,明朝就算地再大,物再博,在这种效率下能够大规模调兵才是奇迹!
使用“←”“→”快捷翻页
请遵守言论规则,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战国七雄被灭顺序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