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帝国霸略怎么打都城,为什么手下来我城堡不去打都城啊,他们你不知道的事 陈永馨我家在哪的。

--桐乡房产问答,桐乡看房网问答--看房网-桐乡房产网,看房网桐乡房产信息|-看房买房投资置业就上看房网kfwang.net
桐乡看房网[切换城市]&
城市综合体
&&您的位置:看房网问答 >> 桐乡房产问答 >>
发布日期: &&浏览:&&&&&&&
&最佳答案暂无采纳回答!
请您用您的专业知识回复帮助他人,谢谢!活跃会员可提高店铺人气浏览量,促进交易达成!
内 容:*
&&&&上一条资讯:&&&&
桐乡万达一品售楼处在城北加油站对面,桐乡市庆丰北路567号靠近碧水雅苑;万达一...
你好!&br&首先要看你和租户的租约,如果在租约内,那得和租户商量,只要租户同...
你好!&br&析产又称财产分析,是指财产共有人通过协议的方式,根据一定的标准,...
一般情况下,离婚后谁带孩子,同等条件下,房子就会判给谁。但如果房子上有贷款...
你好!&br&符合下列情形之一,并能按规定提供合法、有效证明的职工,可申请提取...
合作媒体:
全国统一客服热线:
桐乡房产网看房网邮箱:
虚假信息举报删除: 0
Copyright &
www.kfwang.net www.kfw.so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有度房地产旗下子公司 CE吉诺国际不动产 -[人文地理]红山白塔日记
写在前面      我喜欢游走,也喜欢读游记。但我更爱的是不那么纯粹的游记,不带功利地寻找美景,也不象多数背包族一样事先做好攻略——去一个地方前,我自己当然要做些案头文章,查查地图,翻翻资料,然后就打起行装上路了。前方的景色是好是坏,此去是吉是凶,随它去也。闲下来我也会写点东西,自然,也不是所谓纯粹的游记。    这一篇放在旅游休闲版经过了几天踟躇,我担心这篇简单粗糙的文字坏了这里的规矩。因为它根本不是游记,其实就在原汁原味的日记基础上作了一点加工。不过它好在保留了最初的原汁,就好象去年秋天塞上草地上剩余的野花和小草,尽管开放在冬季来临之前,却也是内里浆液饱满,外在不加修饰的。    我要去的地方游人不多,甚至可以说屐痕稀少,许多时候那些著名的古迹旁边只有我们远道而来的两三人。对于寻访和旅游,那种状态其实很理想。这也是我想记录下来的理由。寻访内蒙古大地上残存的辽代遗迹是我的夙愿,这个十年的愿望居然在一分钟内决定,然后在十天内完成了。请原谅我的行文过于节省,把美景和人文都交代得那么简略,但愿这些旅行日记起一个指南的作用,为今年秋天前往塞北漠南的朋友们作参考。
  日      今天中午一点,在西直门站登上临47次列车往赤峰。差不多二十年没到过西直门站,上次从这里出发是坐了一天半的硬座奔海拉尔,到底是年轻,一路上没合眼,到达后在舅舅家只睡了两小时就精神抖擞,跟表弟妹跑到草地喂蚊子……。想不到被繁华街区包围的老车站容貌“与时俱退”,成了肮脏破旧的城中村。“黄金周”的交通类似逃难,上千人排队在候车室外,列车到站才开闸检票,乱得一塌糊涂。好在我比日前回成都的melzhou兄幸运,事先买到一张上铺,挤上车后,总算有了块容身之地。      列车起步,先与城市轻轨13号线并行,第一站是废弃的四等小站清华园,再熟悉不过的名字,站旁就是我的母校。当年荒郊小站已经踪影全无,高楼取代了野草,车窗内的中年人置换了站边的学生,铁路边、市场内年轻的学生们依然悠闲漫步,今天是假日……车轮离了市区,渐行渐快,车窗外的风景变换得迅速而模糊,车内闷热拥挤,我只有躲进上铺,抽出一本书来躺着读。      《劫后东北的一斑》(顾青海著,商务印书馆1934年1月初版),月前购于成都草堂寺书摊,作者生平不详,只知道是位剧作家,30年代写过剧本《香妃》,与顾一樵(即顾毓琇,前核心的老师)合著《西施及其他》。商务印书馆近年清点馆藏样书,只缺了几种,而《劫后东北的一斑》就在其中。据作者在书中自述,九一八后辗转自美返国,出任东北一垦殖公司的经理。垦殖公司面临“满洲国”或日本没收之虞,当时东北局势异常凶险,他的上任真是临危受命。这本不足百页的小册子记述了作者在辽宁西部和察哈尔、热河一带的经历,讲到了日本人、满洲国、中国人、义勇军、蒙古人、国际联盟、土匪马帮等方面的情况。作者是作家,也是商人,这本书是他的亲历亲闻,其视角前所未见,出版日期距离事件又很近,此书的史料价值当不可忽视。      巧合的是,我前往的赤峰、西拉沐伦一带正是作者当年活动的主要区域。大后天即是中秋节,书上恰好也有一章“塞上的中秋”,我在北去的列车上读到此节,不禁合书对视与车同行的月亮。月亮越来越圆了,“古人不见今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1933年的月亮仍旧照着2006年的大地,可这透过双层玻璃的月光却是仅属于今天的。      23:48,准点到赤峰,网上认识的穷人郭发财兄和先到两天的北京张兄在站迎接。发财的ID听起来不啻讽刺,这是我新结识的一位精神富翁兼物质穷人。久居北地,发财的川人脾性不改,不由分说拉起我先去吃烧烤,点了一桌子各种肉串、鸡串和鱼串,开了一瓶草原白酒“套马杆”,这哪里吃的动。畅谈之余浪费了许多东西,许久方散。    日塞上的月亮,与73年前有何不同?
  日      早上发财兄来宾馆,带去吃昨晚念叨过几次的本地特产“对夹”。原来对夹类似于陕西的肉夹馍,或者干脆就是一种东西:馍烤得酥脆,夹上先煮又熏过的肉,香而不腻。吃完去赤峰市博物馆,可惜我们到时已11点多,人家中午要休息。于是打了辆出租车去南山,俯瞰全市区。      视线越过烟雾缭绕的市区,在与南山遥遥相对处,突兀一座赭色山峰,那就是红山文化的发现地——红山,赤峰即由此得名。      南山几乎成了一座纪念性标志物的集中营,有巨大的契丹文明图腾柱群,有辽代的创始人耶律阿保机塑像,有萧太后的立像,甚至还有1945年8月树立的苏联红军烈士纪念碑和苏军将士墓。苏军纪念碑不久前自火车站广场移来,俄罗斯政府斥资将其修缮一新。自古以来,赤峰所处的地域,是各民族征逐争夺的战场,目今矗立着的,只是其中胜利者的符号罢了。失败者失去的不仅是疆土,还有历史上的位置。      实际上,用图腾柱表现契丹文明,至少在形式上是可疑的。契丹族是否以图腾柱作为本民族象征符号,目前尚未发现。我们所见契丹文化留下的最多纪念性标志,就是各地的辽塔,那其实是佛教的“图腾”。      在山上看到了一座考古发掘过的辽墓,墓前辟成广场,却杳无人迹。还在山顶找到一处史前古城遗址,叫玉皇山遗址,用火山喷发的浮石构筑,古城的全貌已然看不清晰,根据后来在博物馆学到的知识,初步推断为夏家店下层文化遗址。      午饭吃到了华子鱼,这种鱼仅产于达里淖尔湖。华子鱼本是辽河的鱼种,每年要洄游到辽河上游西拉沐伦河去产卵,数万年前火山爆发,造成河流中断,达里淖尔逐渐成为封闭性湖泊。湖水盐碱度越来越高,本来为淡水鱼却逐渐适应环境,最终在含高盐碱的水里生存了下来,而且它只能生长在达里湖的盐碱水了。这是生物适应自然的奇迹。由于过度捕捞,鱼产量大为减少,现在野生鱼只允许每年捕捞一吨,我们吃的是从野生雌鱼取卵人工养殖的,市面只有这种华子鱼。鱼烤或干炸味道香,肉质紧而嫩。      饭后又到博物馆,董馆长委托顾主任接待我们并作讲解。顾女士是文博专业出身,懂文物,讲解简明粹要。博物馆有几个专馆,从最早的兴隆洼文化开始,经红山文化、夏家店下层和上层文化,到辽代,蒙元直至清,内容还算丰富。整个下午,博物馆中只有我们几位参观者。        辽河上游西拉木伦河地区的古代文化近年来得到越来越多关注,这里已经被公认为中华文明的重要源头之一,并且是早期文明中比较强势的一支,龙文化的起源就在这里。红山文化于30年代被日本学者发现,1954年由尹达先生定名。红山上的石头确实是赭红色的,也许成因都归结为火山成岩吧。这样的赭红色岩石,我在火车经过滦平隆化一带就注意到了。  
  从南山眺望红山,中间烟雾笼罩之处是赤峰市区。  红山文化最早就是在红山的北面发现的。
  南山景观:契丹文化图腾柱
  南山景观:被发掘了的辽代古墓
  玉皇山古城遗址,城墙上层用火山喷发形成的浮石垒砌。
  访古的小插曲:发现一个疑似古墓……
  近前一看,原来是个废弃坑道。哈!      这个坑道年代并不太老,矿井?防空洞?军事设施?……  联想到赤峰一带上世纪30-40年代的战争,以及中苏在60-70年代的紧张对峙,这个坑道也许还有可琢磨处。只是,我们没有琢磨它的时间了。  
  辽太祖耶律阿保机戎马塑像。      这座塑像的比例失真:马小、人短。最要命的,与同一座山上的萧太后立像相比,太祖像过于矮小委琐。在正史里,契丹族没有留下直系后裔,我想,如果蒙古族同胞看见成吉思汗像,或者满族同胞看见努尔哈赤像被塑造成这样,他们会不会抗议?
  萧太后观音立像。      正史归正史,故老相传,津津乐道的还是野史和说书。在民间萧太后声名远远盖过了开国太祖,以至于她的塑像巍然耸立在南山之麓。让我们不必下车就可以瞻仰她的丰姿。
  1945年8月苏联红军阵亡烈士纪念碑。黑色大理石墓在碑的一侧。  此墓及纪念碑近年由俄罗斯政府出资,由赤峰火车站前广场迁至南山。
  华子鱼。  这张照片拍虚了,可惜没有见到活华子鱼。
  赤峰市博物馆中的草原石人。    草原石人是古代北方游牧民族的遗物。仔细观察,这座石人与在新疆伊犁见到的草原石人有诸多不同。这个石人显然是女性。
  这尊彩陶三足鬲是赤峰博物馆最漂亮的展品之一,虽然出土时陶鬲残损,简单修复后仍不减它的庄重和精美。
  这是什么?应该不难猜吧。
  辽代银鎏金錾花双鱼盆。  盆上的双鱼正在演化成龙的形象,图案恰好截取龙头现身的时刻,尾巴却仍然是鱼形。这种古人想象中的动物叫摩羯。  摩羯座的朋友,来看看你们的图腾吧。  
  辽三彩盘。    辽代崇尚盛唐文化,唐三彩正是辽瓷努力模仿的对象。这一路我们看到的辽三彩太多了,只能撷取一二。  
  辽官窑白釉盘口壶  
  辽代猎雁人木雕。  春天开冻时,皇帝亲临猎头雁仪式,厚赐射中第一只大雁的臣工。
  日        上午和发财兄乘长途车由赤峰往林东,途经翁牛特旗、乌丹、大板(巴林右旗)。由于高速路未能全开通,车绕行大板,在路上颠簸了将近六个小时,下午四点多才到林东镇,林东现为巴林左旗政府所在地。      在车过翁牛特旗的时候,我看见公路边立着“三星他拉”的指示牌,此地为“中华第一龙”的出土地。这件玉雕龙是代表红山文化最高水平的器物之一,它的故事,下面要说。        到站后发财的朋友郭兄来接,去旅馆前我提议先去上京走一走,因为太近了,只有几百米路。林东是北方一座安谧的小城,但在一千年前(916-1120)这里曾是雄踞东亚北部的大帝国——辽的首都。辽有五京:上京临湟府(赤峰市林东镇)、东京辽阳府(辽宁辽阳市)、南京析津府(北京市)、中京大定府(内蒙古宁城县)、西京大同府(山西大同市)。辽代皇帝并不总坐镇上京,四季要在各地游猎视事,谓之“捺钵”。      辽上京毁于金人的彻底破坏,地面遗迹只有四围土城墙和几个隆起的大土堆。缓步登上北门遗址,俯瞰全城,黄草飘零,满目荒凉,潢河水在密林那边流逝,王朝走得很决绝,连背影都没给后人留下。      发财是第三次来这里,他回忆起2001年,与一位上海作家朋友和一瓶酒一起在辽上京度过的元旦之夜。        晚上业余作家郭兄接风,请来林东当地两位朋友作陪。翦兄和赵兄都是1954年出生的本地作家,各送我们自己的作品,五人谈了许多往事近事,认了四位山东老乡,三位革命战友,四位作家同行,我发现,如果细究下去,还能拼出更多意想不到的有趣组合……。      翦兄送的书中,有一本他写的《辽史演义》。            附:“中华第一龙”        发现      1971年8月的一天下午,内蒙古自治区翁牛特旗三星他拉村农民张凤祥在村子后面的果林里修梯田的时候,发现了一个好像是人工砌成的石洞。在石洞的底部,他摸出一块像钩子一样的东西,质地坚硬,拿在手里沉甸甸的。张凤祥以为是一块废铁,收工时顺便把它拿回了家。他的弟弟张凤良当时才六七岁,看到哥哥扔在地下的像“铁钩子”一样的东西,就找了一根绳子把它绑紧,开始拖着“铁钩子”和小伙伴们在村子里玩耍起来,过了七八天,竟然拖出光泽来了,太阳再一晒,就能看出这是玉。当张凤祥发现这是一件玉器以后,就带着它来到翁牛特旗文化馆。文化馆里一位叫王志富的干部用30元钱征集了这件文物,但他并没有在意,办完入库登记手续之后,把它当成一件普通的文物锁到了箱子里。      1984年,红山文化的发现有了重大突破。在辽宁省凌源县和建平县交界处的牛河梁,考古队员挖开了一座5000年以前的、陪葬有玉器的古墓,最引人注目的是,在古墓主人的胸部,摆放着两个精美的玉器。考古人员经过仔细辨认和研究后,认为它们是属于红山文化时期的玉猪龙。牛河梁发现5000年前的玉猪龙的消息传到翁牛特旗,文化馆负责人贾鸿恩突然想起1971年征集的三星他拉出土的那件玉器。他意识到,那件被他们锁在箱子里的玉器,极有可能是与牛河梁玉猪龙一样珍贵的文物。他立即把三星他拉的玉器装进挎包,坐火车赶到北京,请苏秉琦先生鉴定。苏秉琦是中国著名考古学家、中国考古学会理事长,对红山的考古发现曾经给予特别关注。根据贾鸿恩回忆,当时苏秉琦先生用手轻轻地抚摸着这件玉器,他一面仔细鉴定,一面向他了解这件玉器的出土地点和征集的过程。苏秉琦告诉贾鸿恩:这也是一件珍贵的玉龙,是一件重要的红山文化遗物。      1971年在三星他拉发现的玉龙,终于在被忽视了十多年以后得到正式确认:这是一件可以上溯到5000年以前,由当时的红山人精心制作的、是国内首次发现的“中华第一玉雕龙”。        探讨      玉雕龙为碧绿色,高26厘米,重1000克,身体呈英文字母C的形状,因此被命名为C形玉雕龙。人们常见的龙有着兽类的四脚、鸟的毛、鬣兽的尾、鹿的角、狗的爪、鱼的鳞和须。而红山出土的这件C形玉雕龙无足、无爪、无角、无鳞、无鳍,它代表了早期中国龙的形象。      此件玉龙的具体用途尚有待进一步探讨,不过龙体背正中有一小穿孔,经试验,若穿绳悬起,龙骨尾恰在同一水平线上,显然,孔的位置是经过精密计算的。考虑到玉龙形体硕大,且造型特殊,因而它不只是一般的饰件,而很可能是同我国原始宗教崇拜密切相关的礼制用具。       尽管在其他地区后来的考古发掘中,找到了年代更早的古代龙的形象,但是三星他拉玉雕龙作为“中华第一玉雕龙”的地位,至今无可动摇。  
  初登辽上京城墙。  站在北门遗址上,城墙的左边是上京临湟府遗址,右边是现在的林东镇。
  从城门废墟上看辽上京临潢府。  方位:西北-东南  时刻:落日仅剩余晖
  日      昨天一天颠簸,今天起晚了,8点半下楼的时候宾馆餐厅已停止供餐,我们只好到街上吃饭。没想到国庆节期间许多饭馆不营业,开张的饭馆差点把我们拒之门外。匆匆吃了点“半自助”的荞麦饸烙面,租了一辆微面出租车前往辽祖陵。从303国道开入一条土路,经过刀老毛道嘎查(蒙语,意为七棵树村)时迷路了。司机王师傅是沈阳的下岗工人,来此开出租车谋生,通常只在镇内行驶,不熟悉乡村小道。还好,我们问路时遇见一位热心人耿木匠,顺利越过被近日涨水淹没的土路,走上公路,过收费站(交费10元)后行几公里,见右边黑色石碑“祖州道”。然后拐入一条颠簸的土路,再走8公里就到了。        辽开国皇帝太祖耶律阿保机出生在距林东镇约20公里的哈达英格乡一带,他死后被葬于附近的祖山上,并设置奉陵邑供奉,周围还建立了祖州。祖陵的规模十分庞大,女真族在攻陷祖州时将其完全焚毁,碑也被砸碎。九百年来,这里变成了荒芜之地。祖陵在老百姓口中叫“石房子”,因陵前小山上有一座用整石砌的巨室得名。辽祖陵及奉陵邑是1961年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近几年,山前已建有简易石牌坊,并有石阶道直通陵区,入陵收2元门票。        我们沿着石道前行两百米左右,绕过一座小山包,就望见了石房子。石房子由七块巨大的花岗岩石板构成:前二,左右、后部及顶部各一,室内一,石板间以元宝状铁钉相连接,铁钉现已无存,惟留凹槽。石室无门,地上的大石板类似石榻,可能是放置牌位和供品的地方。石室为辽代供奉祖先的建筑,考古学者至今为这些重型石板究竟是怎样运输的,尤其是最大的上部石板如何放置众说纷纭。        石室前后左右,碎石与碎砖瓦遍地皆是。大多数砖瓦碎石残留火烧痕迹,可见金朝统治者对前代皇陵痛恨之深。辽朝帝王喜游猎,春水秋山之际,大量豢养海东青(一种产于辽东至朝鲜半岛一带的猛禽)。居于东北的女真族被无节制地需索海东青所逼,起而反抗,进而灭辽。中国历史上的大多数朝代,均对前朝采取完全毁灭、彻底否定的态度,历代皇陵大半毁于政治原因,其中辽、南宋、金、西夏帝陵被劫最甚。        石房子后面,与祖陵所在的祖山之间有个长条峡谷,称黑龙谷。我们踩着杂草、拨开荆棘,在瓦砾堆里拣到几块琉璃瓦残片,带走作个纪念。这些琉璃瓦质量一般较好,釉面历经千年、遭火焚烧仍有光泽,很可能是赤峰缸瓦窑的产品。其中一块琉璃瓦上釉面被火焚后,流淌下泪滴状痕迹,琉璃瓦的烧成温度在1000度左右,玻璃质釉面的熔化说明当年大火温度之高。        出祖陵,去几公里外的召庙。司机路不熟,我们再翻回七棵树找耿木匠,顺便在他儿媳妇的小店里买了几瓶啤酒在车里喝。耿木匠和我聊了一路,他的木工技艺远近闻名,修复召庙时全部木器家具都由他制作,还帮庙里上过梁。他家有一部130卡车、两辆摩托车和两辆大车,算得上是个凭手艺吃饭家境小康的农民。他对召庙很有感情,给我们带路是顺便去看望喇嘛们,说什么也不要钱。      召庙始建于辽代,原名真寂寺,后毁于辽金更迭之世;清乾隆时重建,更名善福寺。召庙位于两山间夹谷,奇石怪岩,草长树生,幽静异常,辽人命名“真寂”,实在贴切。车近山谷,左边忽见一桃形巨石屹立于岩上,此为桃石。据说2003年林东地震时,此石差一点自山崖上滚落。        善福寺现为喇嘛庙,全部喇嘛都是蒙古族,耿木匠熟门熟路,承他引见,我们见到了76岁活佛样的仁钦喇嘛,坐在仁钦喇嘛的炕上跟他聊天。40岁的苏和喇嘛懂蒙、汉、藏语,稍通梵语,甚至还学过八思巴文,拿出他收藏的几件古物让我们鉴定。有一红铜小佛像,可佩于身上作护身符,很精美,我看有可能为辽代遗物。苏和喇嘛高兴地把它收起来,表示给再多钱也不卖了。发财兄还抽空去请了一卦,卦书都是藏文,苏和每天靠翻译卦语赚钱。        喝过了小喇嘛刚从圣井提上来的甘洌井水,我们去附近的“点将台”。所谓点将台,蒙古人称为石头桌子,其实是草原上突起的一座石山,茫茫原野中这座孤立石山十分显眼,令人叹服造化的奇迹。      在旁边的蒙古包里用餐——早上到现在只吃过一碗饸烙面,真饿了。奶茶、奶油、奶豆腐、炒米、手抓羊肉、血肠、熬茄子、尖椒土豆丝……,大块吃肉,大碗喝酒,这种吃法才跟草原和蒙古包相应。等到吃完上路,天色已晚,月亮初升,今天是中秋节,伴随我们的的是塞外草原上的明月。        回到林东宾馆,稍事休息叫了辆摩的再赴辽上京遗址。这回我们从寂静的古城中央穿过,直抵南门,登上宫殿区遗址,在千年古城废墟上瞻仰中秋的月亮。  
  祖州道——1000年前的高速公路  
  祖陵墓道。  墓道是在原址上新修的。请注意,墓道对准祖山上一块尖凸的巨石,辽人可能以此作为祖陵的标志。
  果然闲闲书话版的前斑竹,游记也是一股书卷气.
  谜一样的石房子  
  换个角度
  石房子的构件:巨型石板。  元宝型铁抓钉已经被拆掉,仅余铁钉窝。
  凝结在石板上的干苔癣
  从石室内眺望祖州  
  郭发财手里拿的是几块劫后残瓦,这些瓦和瓦当都是辽太祖享殿的建筑构件,上面留有黑色的火烧痕迹。
  从祖陵去召庙的路上,司机迷路在七棵树。  何止七棵,数不清的小白杨在招手。
  也不止有白杨……
  召庙山上的桃型巨石。  左下角缺口是2003年林东地震时崩落的一块,原来它是枚完整的大石桃。  
  这座山,我命名它“猛虎扑食”。
  整座山都由石灰岩构成,溶洞中藏有佛像。
  76岁,活佛样的仁钦喇嘛
  这张照片难得一见,这是世上为数不多的辽代石佛。其它几组石佛在清代经过重修,已经并非原样了。  (洞里不允许摄影,照片是我偷拍的,身旁无人,按了一下闪光灯。不用闪光的照片全部报废了,崖洞里实在太黑。)
  汉语:点将台,蒙语:石桌子,哪个更确切呢?  在草原上突然耸立起一座如此体量的石山,让人心情不由得悚然一震。
  饭饱了,酒足了,从蒙古包出来看到的月亮,居然是心形的?  这确实是塞外的中秋之月,它的形状令我现在还纳闷,但肯定和摄影者喝酒无关。心形的月亮也很漂亮啊。  
  踏脚板:谢谢:)
  日      早晨,赵兄帮忙联系好参观辽上京博物馆(与其他地方不同,这里在假期不开放)。辽上京博物馆建筑很有气派,馆前有一个巨大的广场,正对巴林左旗政府办公大楼,我们的脚踩在镌刻“辽上京”、“契丹广场”字样的灰砖上,感觉这空荡荡的广场太浪费土地了。    ??  一行五人到达博物馆,年轻的馆员左先生等着我们。博物馆展厅分布于上下四层,基本上囊括了辽文化的各个方面。我看得比较仔细,左先生有问必答,十分专业。辽上京博物馆的展品如此之多、陈列水平如此之高,需要有一个敬业的群体才能做到。王馆长来陪同参观,他曾为辽墓临摹大批壁画,临摹品几可乱真。我们在墓葬区见到几件新出未经报道的重要文物,包括几座辽人葬具——小帐;博物馆后院地上散放着一些石雕,其中一件残石经幢有契丹、汉双体文字。看完展览,对辽代经济、文化的发达有了更深印象。    ??  中午赵兄邀饭,几个人喝得略多,发财倒头便睡,致使下午赶往大板镇的原计划落空。郭君用摩托车带我去看林东附近的辽代佛塔。北塔就在城里,旁边原为博物馆旧址。南塔位于距林东镇7.5公里处的一座小山上,比北塔略高大。我们到南塔时正是黄昏,塔周无人,惟有昏鸦盘旋;小山遍植松树,登此可俯视辽上京/林东镇全景。    ??  跨上摩托,我建议再去上京遗址走一圈,因为前两次来都没有找到仅存的辽观音像和石龟趺。这次郭君轻车熟路,很快就开到观音像和龟趺边,石龟趺的质地是白色花岗岩,观音像则用红色砂岩制作,在岁月中,两者都遗失了头部(上午在博物馆对比照片得知:在上世纪30年代前,观音像尚是完整的)。在暮色中,无头石观音仍有一种穿越千年的美感。    ??  第三次走到上京城墙,今天是八月十六,晚升的月亮更大更圆也更低,辉映在辽故都城垣上,真象一轮冰盘。  
  林东镇 契丹广场
  辽上京博物馆  
  辽三彩印花盘
  辽三彩盘  
  辽上京宫殿鸱吻  
  辽代铁制观音残像  
  辽上京北塔  
  辽上京南塔  
  辽上京皇城 残石龟趺
  辽上京皇城内的残石观音立像  观音像未必是定论,此像还有释加牟尼和辽代帝王的解释。
  落日缓缓沉入辽上京城墙的缺口。  跟下面初升的月亮相比,将落的太阳显得太小了。这时候余晖收束,荒野上忽然寒气袭人。
  晚霞消失的时候……
  一个月亮爬上来:)    不错,月亮是从山背后悄悄爬上来的,牛群仍在吃草,丝毫没有被惊扰,而我却被裹着薄薄面纱的一轮明月所击中。不枉连等了四个晚上,终于看到一轮塞外的中秋之月!  
  期待大兴安岭的:)
  左民兄居然跟到这里来了?:)  大兴安岭的,可能要推迟了。原来有位老筒子答应写的,谁知他一去至今无踪影……
  日    ??  今天气温骤降,朔风习习,塞外秋天正式登场。在林东汽车站告别郭君,与发财乘车去大板镇。票价20元,一小时零十分钟即到。大板是巴林右旗政府所在地,发财在此有两位作家朋友。下榻的庆州宾馆建筑新、服务佳,价格合理,在此向各位准备去的朋友推荐一下。上午一位女作家偕先生来请我们吃饭,送了两本自己的书,扉页有她非常工整的签名。    ??  饭后已近三时,时间不够,暂不去庆州白塔,遂逛大板镇。巴林右旗是著名的四大奇石之一——巴林石主产地,许多当地人炒作和囤积巴林奇石,因此发财或败家。我们先去参观巴林奇石馆。奇石馆把一块黑地鸡血石奉为镇馆之宝,此石硕大而凝重,黝黑中泛鲜红。我另对奇石馆馆舍有一点好奇,一问解说员才知道,这里原是满洲国时代的王府。    ??  奇石馆旁边有若干家做巴林石生意的商店,我们只能走马观花。鸡血石售价昂贵,本想买一块芙蓉冻章料,也因价格不谐作罢,此地石商现且惜售,以作升值计。    ??  日落之后,寒风透衣。在宾馆简单晚餐,早早就寝。须盖两床被子才稍暖和,一夜无话。
  巴林右旗佛寺香火颇盛,城中心的荟福寺以金色装饰屋顶和匾额,是漠南民族混居地区一座著名汉传佛寺。
  荟福寺内的贮水大铜缸
  日      清晨冷风消散,阳光洒满东窗。早饭后在汽车站租车,有的车脏,有的车贵,这时一个年轻女司机开着崭新的夏利,刚好停在我眼前,说好去庆州白塔子,女司机爽快地答应了我的出价。赶紧回宾馆叫上发财,退了房间,上车,我们向北走。    ??  现在是秋季最后展现美的机会,白杨树叶子鹅黄翠绿相间,在暖阳照耀下经风掀动,哗哗地响,悄悄地落。离城镇渐行渐远,天空更显湛蓝,大地更加辽阔,黛色的远山、青黄的土地、白色的羊群次第呈现。视野中人越少,景色越是迷人。    ??  白塔子的蒙古语名为索博日嘎,属于巴林右旗查干沐伦镇,在辽代为圣宗耶律隆绪((年在位)、兴宗耶律宗真(年在位)、道宗耶律弘基(年在位)三位皇帝的陵墓即永庆陵、永兴陵和永福陵的所在地,三陵合称庆陵,辽时在陵外设置庆州,为奉陵邑,与祖陵的等级相当。       1913年,当时的林西县长带人进行土地勘测,偶然发现庆陵石碑。内蒙古区志记载,军阀汤玉麟之子汤佐荣派郭于泉去巴林左旗(今巴林右旗)白塔子辽庆陵遗址盗掘辽墓。盗走帝后哀册16方,汉白玉狮子一对以及一些珍贵的辽代瓷器器皿和供器等。1939年,日本京都大学庆陵调查团对白塔附近的辽代皇陵进行发掘,出土资料大多收集于后来出版的《庆陵》一书中。汤玉麟所盗契丹文和汉文哀册中的15方,现存于辽宁省博物馆;日本人劫走的庆陵文物,则藏在京都大学博物馆。    ??  白塔子村距巴林右旗约100公里,一小时后,白塔在望,先是尖的塔刹,然后是洁白的身躯。    ??  进白塔首先要跨过一道铁丝网,本来这里要收每人10元的门票,现在已是淡季,“门票”只是抬一下腿。白塔下有几间仿古砖房,一位看门老头引我们进去,三间房内有两间展出1992年维修白塔发现的一般文物,有灰陶鸱吻、绿琉璃瓦当等。看门人收了我们10元作为意思,让我们从文管所院里直接走近佛塔。    ??  太祖耶律阿保机的祖陵未见佛塔,大概跟辽早期帝王尚不崇佛有关。圣宗、兴宗是辽代全盛时期,佛教盛行,遂建起了众多佛寺佛塔,举世闻名的庆州白塔、应县木塔、北京天宁寺塔就是辽塔的典型。塔基周围杳无人迹,只有塔上的居民——喜鹊飞去飞回。风在空中来去,吹着口哨向白塔致意,塔檐挂着的铁铃叮当还礼。除此之外,旷野里仍是宁静。      九百多年来,庆州城就这么不可挽回地宁静着,废弃着,被遗忘着。草原上,庆州城墙象一条起伏的黄色土浪。    ??  由于按计划结束了主要日程,我们的返程变得十分轻松。在一个叫沙布台的地方,我们停车午饭。小饭馆非常清净,我们点了清炖驴肉,肉来自一头刚宰的黑色小毛驴。发财兴致勃勃,主动帮厨炒菜,他的手艺还不错。    ??  回到大板镇,先买好去赤峰的车票,离发车还有半小时,我建议去旗博物馆看看,昨天我们从旁边的荟福寺出来,博物馆已经没人了。谁知那博物馆今天还是无人——展厅空空荡荡,好象准备装修,或者要被拆迁。这几年,我对“拆迁”也许患上了过敏症?    ??  乘大巴三个半小时到赤峰,事前已经接到12日去长白山的任务,我必须今晚赶回北京。到了售票口,才知道火车超载,票全部售完。只好下楼找去北京的汽车,我是最后一个,上车立即开动,票价100元。车基本上走高速公路,六个半小时到北京,凌晨1:50到家。    ??  算下来,今天在汽车上的时间超过了14个小时。  
  羊群在抓紧时间享受最后的野外午餐,拒绝理睬我们这些侵入者。
  山的肌体被洪水冲蚀后,形成一条条纵向沟痕,山的形状也变得浑圆。
  索博日嘎,汉语意为白塔子。
  矗立于荒原上的辽庆州白塔
  白塔下残存的莲花形石柱础
  维修白塔时发现的建筑构件——灰陶鸟
  白塔下的小塔
  白塔细节
  庆州城墙遗迹
  前往祖陵的途中,遇西拉沐伦河轻微涨水,遥望对岸的白杨林。    (全文完)
  题外的几句话    庆州白塔是闭合型仿楼阁式砖塔,不能供游人攀登。否则立于古塔之上,环顾辽阔的山川大地,十倍百倍地扩展自己的视野,想必是件奇妙的经历。      “细雨佩壶寻废寺,夕阳下马吊荒陵”,现代人的旅游似乎与那种意境早已疏离,辽故地上每年象我和发财这样的游人微乎其微,这倒也不全是坏事。我曾经说过,人烟稀少也是自己心目中风景的标准之一,假如“黄金周”列车上拥挤的背包朋友,跟我一样都去寻废陵、探故垣,那反而让旅行甚至这几篇日记减色。几年来游离于旅游圈子内外,对“旅游热点”反生厌倦之念,有人说太熟悉的地方没有风景,我说太热闹的地方同样没有风景。我想,最美的风景应该存在于人们的视野之外。      《红山白塔日记》已经结束了,结得既悄然而又自然,我预留了喟叹几句的余地。现在这些感想却一时不知从何说起。就从佛塔说起吧。      辽代自从崇信佛教后,经历代帝王提倡,兴建了数以万计的佛寺、佛塔,现存最著名的辽塔有山西应县佛宫寺木塔、北京市天宁寺塔、内蒙古宁城大明塔、巴林右旗庆州白塔、巴林左旗林东镇南塔和北塔、北京八大处佛牙舍利塔、吉林农安辽塔、辽宁锦州市大广济寺塔、山西怀仁华严寺砖塔等,山西大同华严寺名列中国十大佛寺之一。辽的财力毕竟比不过北宋,但辽寺的规模和华丽则有过之,如此踵事增华,崇佛甚至佞佛的结果,消耗了辽的国力,这是辽由盛转衰的原因之一。过去将汉化当作辽的积弱与亡国的肇因,这至少并不符合全部事实。      从生态上看,辽文化的中心漠南地区正处于大兴安岭山脉与辽河交汇的扇形地域,这里在更古时为红山文化的发祥地,也是中华文明的源头之一。从地理上说,多数重要的文明应该产生于森林、草原和平原的连接处,而且濒临河流、湖泊湖或海洋,物产相对丰富。因此,一千年前的赤峰一带应该不缺水,而千年后华北的水资源危机到了难以为继的程度,我们看到的人烟稀少正说明了人口承载力的水平之低,今天很难想象,辽代设置了上京、中京、庆州、祖州等一系列州一级的行政单位,这块土地上生活的人口远比现在密集。我用西拉沐伦河支流水漫沙地和白杨林的图片作为收束,其实寄托了我的希望,希望恢复水草丰饶的景象,这里应该永远是适于人类居住的家乡。    
  真可惜,这样安静内省的旅游帖子,读得人真少.不过话说回来,这种寂寞也正象辽代历史一样,残言片语,欲说还休.
  文好,图好~~~身临其境一般~~
  要支持个的
  怎么到林东就停了哦,再走点就到俺家了
  呵呵 就是啊 不再走走 走完你家就该到我家了
  有品味,赞一个,希望读到你的新帖子
  到俺家了,俺是林东的,高中时候春游去过石房子,和同学一起爬上去过.还有高中举行拉链-从林东一直走去召庙.去年回去还带老公去了辽上京(本地人叫古城子),老公还很感慨呢?那个博物馆应该是新建的,在外10几年了,以前不知道有个博物馆呢.欢迎去林东玩,哈哈
  “细雨佩壶寻废寺,夕阳下马吊荒陵”,是啊,天气、装备、交通工具都要合适,才能有这样的体会。  要不然,赶上中午,还是大太阳天,拿着一瓶娃哈哈矿泉水,租一辆小面,就体会不到这种意境。
  很久没来,意外发现这个帖子被提了上来,还被推荐到天涯聚焦。感谢踏脚板朋友的一再提帖,谢谢斑竹们。    其实这个帖子的“冷”是意料中的事,首先与题材相关,就象辽代遗迹在今天的境遇一样。我相信再过五年甚至十年,那些古塔、石室、佛寺、城垣也仍是冷寂的,一旦它们被重视而“热”了起来,反而缺少了韵味。所以,我建议跟我一样喜欢访古的朋友,趁它们还没被“炒热”抓紧去。至少,门票会省上许多,也许还有额外收获呢。
  好久没见注注了,真的好想
  再提一下吧。
  好帖子!  有品位!  我喜欢!  向楼主致敬!
  谢谢客舍兄和五台弟子,把这旧帖一再提上来。    三年来我看了一些游记,去过辽国故地的人仍然稀少。希望朋友们心动亦行动,花几个假日去那里走走,我保证你们会有新的发现和感受。
  看不到图了
  好像有一部分图片恢复了,这个帖子内的图片全能看到:  /publicforum/content/books/1/95767.shtml}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日本人不知道的日语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