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汽车基地出汽车带兵打仗小游戏的游戏叫什么

看过一篇文章后的思考,想要探究其中的本质原因。文章摘抄如下:“40年前,对未来世界发展各种可能性的讨论是人们日常对话的常见主题,看着《杰森一家》和《星际迷航》长大的一代人大都有一张关于未来的发明清单,力场、飞车、心灵传输台。想象着兴建水下城市,变沙漠为森林、月球度假。但40年后,他们得到的却是Instagram、Twitter、Uber。”“人不是信息,而是血肉之躯。我们作为物质性的存在,比作为信息性的存在更重要。所以,世界各地的照片不重要,如何以廉价的方式到达那里更重要;发明癌症的治疗方法比发明癌症的诊断工具更重要。”我们都知道比特世界的发展确实跟更少的政府管制、更多的资金和更多人才和想象力有关。那么工业世界,高科技产业是否在未来也有这样机遇?过去几十年,发生这样的不平衡的变革的原因是什么?愿科技还有更为壮阔的---文章出处 ---你们要的飞车来了:Google is Building Flying Cars
刚发现了点有意思的东西:本答案目前414赞,排名第二的220赞,排名第一的……6赞。你们真的没看错。这说明什么呢?起码说明这个问题争议极大,大到起码已经足以让400多赞和200多赞的答案,排到6赞之后了——我并不知道这个算法是按比例还是按别的什么。但肯定反对少不了。但反对者的答案呢?反对者的证据呢?你们找得到吗?如果有的话……起码……咱也混上十来个赞行不?面对这个数据……他们居然还敢把这个叫做……一群码农们自嗨?我看,自嗨的另有其人吧。非常明显,最最起码,反对者中,有不止一个,仅仅是因为”反码农“,所以才来反对的。——好吧,码农们没情商,天天加班至过劳死,还没女朋友……所以我完全不明白,他们为什么就和码农这群苦逼过不去。难道他们的人生,已经苦逼到求苦逼而不可得了?啧啧……真可怜(摇头……嗯,我就不去揣测动机了。但是……数字会说话……数字真的在说话啊(狂笑ing~~这个数字说明,至少反对者中,肯定有一部分。是有态度就行,别的……并不需要。414:6,我认为这个数据大概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某些国人的某种心态吧。或许,正是基于这种心态,老外本来是鼓励人向前看的,就被他们歪曲,变成枪打出头鸟了——最最起码,数字以及他们自己的发帖都证明了,有一部分人肯定是基于”反码农“这个立场,才如此曲解人家的原意的。这是病,得治。这些人哪怕回家抽鸦片呢,都比他们跑出来到社会上,抓住点似是而非的东西,就跳出来指桑骂槐的扩散这种“反码农”的不良情绪——对大家,对他自己,对社会——都要好一点。好吧,嘲讽火力全开:藏头露尾的、怀某种我们所不能理解心态的大神们,你们的反对不妨来的更猛烈些吧。谢谢!====================================事实上,老外的原意只是为了激励年轻人,所以随便举了个例子,说明“梦想和现实的差异”,本不存攻击性,只是鼓励人向前看、不要满足于现状的——因为现状并没有多好嘛。我们想要飞车的,结果IT业才不过发展到“140个字节”的程度:一直玩这个,不觉得也太丢人了吗?换句话说,就是——你们这帮只敢躲在“舒适区”、没有开拓勇气的怂货们,睁眼看看吧远方吧,还有多少高峰等着我们去追求呢;我可不甘心满足于现状,有人敢和我一起去征服它吗?说干就干。人家才不空喊口号,直接就挽起袖子冲上去了。但一传到中国,不知基于何种心理,当即就被人扭曲,变成攻击性的东西,变成一群闲坐家中无所事事的家伙,跳出来攻击IT业等诸多行业发展太快、方向偏离以及吸引太多注意力了——所以需要反思、需要批判,甚至需要发起一场运动,来夺回注意力。这里面起码有三大错误。1、他们最最看不惯的,恰恰正是IT业的造血器官。没了造血器官,IT业还发展个狗屁。仰人鼻息,等输血吗?任何一个蓬勃发展的正常行业,不食人间烟火的研究者、稳扎稳打的守成者、激进媚俗的投机者,当然是一个都不能少——研究者带动整个产业;守成者把该产业带来的好处实实在在的推给大众;最后,投机者在各种不同的层面尝试该产业、发现新商机,使得社会上更多人、更多领域从中受惠:而后两者的获利,最终会惠及研究者以及其他上下游产业。整个过程中,自然有富有预见性的成功,也有事后看来愚不可及的失败;有催人泪下的故事,可也有卑鄙冷血的诈骗——是是非非,一言难尽。但终归来说,是显然是要大于非的,不然早像传销那样弄得怨声载道了。抓住其中的若干失败案例、若干骗子,一棍子打死?这人的脑子……多半……含水量有点高……2、减少对IT业的关注、投资,并不代表就能因此把注意力/资本转到飞车上。因为,IT及其上下游行业的从业者,从淘宝店长到快递小哥,从苦逼码农到二逼项目经理,绝大部分都不具备造飞车所必需的基本技能。减少IT业的投资,只会造成大规模的失业潮,使得那些真正高精尖的、有造飞车能力的人士受到不景气的经济的严重拖累,反而无法把精力放到造飞车上。淘空基础,只会导致大厦倾颓,绝不可能反而带来了发展。3、只要存了挑剔之心,任何事物都可以全盘否定。比如说,可以把同样的逻辑用于……飞车。造了飞车有什么用?飚车吗?没重要的事情,一个电话,一条微博,够不够联络感情?干嘛非要劳民伤财的跑过去?我们可以每天一个电话、一天30条微博;你就是有了飞车,能一天回老家20次?有重要的事情,想快就飞机,一般就高铁;近了甚至还有公交、出租、自行车——哪个不比飞车更优越、更安全、更环保?那干嘛还要弄个飞车?就为了拉风?为了未来范?除了拉风和未来范,飞车哪一点能比140个字符优越?当然,以上只是顺着那些人的逻辑,用他们的手法来质疑“飞车”罢了,并不代表本人对“飞车”行业的看法。事实上,我的看法反而是:飞车这么酷的东西,光造出来就足够激动人心了,管它实不实用呢?还没解决温饱呢,就先别担心“万一将来发家,二奶、三奶会不会打架”了。新生事物出来,肯定会有一个适应期,甚至会因为缺乏相关法律而成为犯罪的温床;但那就让搞法律的去头痛去吧——身为开拓者,把路走出来就是,就别管那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了;累了的,随他原地扎营吧——没他们,谁为开拓者建立前线补给基地呢?被一时的荣誉绊住脚步,无所谓,就让他替那些开拓者,把大家取得的成果秀给大众吧;业界甚至反要感谢他的努力——所以需要继续前进,方不负他的宣传拔高。但唯有一点,那就是不要失去开拓的勇气和决心。他的讲话,其实应该这样理解:只要还有心存锐志、不安于现状的人在,我们开拓者就不会断绝。看吧,几十年前的憧憬,至今都未实现。你们不会觉得twitter、uber就够了吧?不会觉得iphone的一次次琐碎更新,就是“开拓”吧?这些东西,难道就能让你们满足?不满足的话,就跟着我出发吧。是时候让世界看看,什么才是真正的开拓了。——真正的开拓,是从0到1,不是琐碎的从1到2到3到4。——————————————————————————打个比方的话,这就好象学霸的老爸鼓励学霸:“虽然你得了诺贝尔奖(我也因此为你骄傲),但个人感情问题还没解决,有想过下半辈子的生活吗?这样的人生是不完整的,是时候出去走走,认识一些朋友了。心情好,你会做得更好。”结果,这句话被学渣一听到,就不得了了:“名人XXX的老爸说过,拿了诺贝尔奖也不算什么,情商高才是人生赢家”,于是又借此引领起一场针对理工男/女的讨伐战。——学霸是向前看,弥补短板,在出类拔萃中出类拔萃,在辉煌后继续寻求尽善尽美;学渣却是向后看,试图“拉住”甚至“遏制”跑太快的行业:换句话说,枪打出头鸟。这就是某些学渣永远成不了学霸的根本原因。这种做法,显然是非常令人厌恶的——无论他们是傻,还是出于某种不可告人的心理。================================================下面再展开来说一说,为什么评判利弊之前,必须先认清客观现实。两千年前,我们想的是大喝一声“要有光”,就有亮光把周围照亮;两千年后的今天,我们只得到了声控灯——得自己掏钱装,还得自己掏电费!数百年前,我们想用黑狗血和月经布破掉洋枪洋炮;数百年后的今天,我们却只见到铺天盖地的“破除迷信”宣传……很不幸但又很幸运的是,世界发展有自己的规律,不因一两个甚至若干亿的傻子、妄人而改变。————————————————————中国有句老话,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过去,科学家们想开个会、见个面,牛顿时代以前,路程动辄以年计——于是很多大科学家,一辈子都只是彼此闻名,老死不相往来;到了爱因斯坦时代,跨越半个地球,时间以月甚至以天计——于是每隔几年,就可以一起讨论讨论;而现在——只要双方愿意,任何时候都可以即时会话。加速信息交流,就是节约科学家的生命,就是加快科学的进步速度。另一个方面,中世纪及之前的黑暗时代,书籍只能抄写,用来抄写书籍的载体,如羊皮纸、竹简之类,也非常昂贵——费时,费力,费钱。于是,读书,是极少极少有钱有权者的专利。之后,便宜的纸张出现,雕版印刷出现,知识的普及才成为可能。只有具备科学素养的人多了、知识分子基数大了,从中出现爱因斯坦的几率才会更高。现在,人们反而为泛滥的垃圾信息太多而烦恼,需要各种过滤器来滤除它们。但,对渴求知识的人来说,只要有互联网,知识获得再无门槛。上古时代,算数要用“算筹”,加减乘除之类知识,都不是一般人能掌握的。后来,有了算盘,有了手摇计算器,卖菜的再也不为算账发愁了。但面对德军那有数以亿计可能的机械密码,盟军懵了。现在,LHC,每年产生1PB的数据——一本红楼梦,去掉插图,存为TXT,大约2M字节;1024M是1G,1024G是1T,1024T是1P。换句话说,这1PB数据,相当于1024 X 1024 X 512本红楼梦的数据量。而1024 X 1024 X 512本红楼梦,按一本红楼梦重200克算,总重量是十万七千多吨。不知道,题主打算每年用多少人,来在这十万七千多吨纸上,写满宋体5号字?又准备训练多少人,从这十万七千多吨纸上,把希格斯粒子的踪迹找出来?——别说你我不能,现在我们那可怜巴巴的破计算机的处理能力,都远远不够。以至于前些年LHC还搞了个类似Seti@home的项目,想让互联网上志愿者的计算机来帮忙。 ——嗯,如果按照后一份资料的说法,LHC每年产生的数据是15个P。即……如果写到纸上,就需要超过两百万吨纸。显然——IT业发展的实在太慢太慢了,已经阻碍到人类基础理论的发展了!人类文明的发展,首先就是要发展信息及其处理手段——存储、传输、交流、分析、综合等等等等。没有这些,你今天晚上先把红楼梦抄20遍试试?——至于Twitter之类,不过是信息产业发展的民用衍生品而已;而且这个衍生品,反过来又反哺了信息产业本身,形成了良性循环。———————————————————————————中国还有句老话,叫“兵无常势,水无常形”。原文出自孙子兵法。意思是军队打仗,是不能生搬硬套的,要因时、因势、因地而变——事先蹲一边,小算盘打的再精,临场不知变通,也必死无疑。事实上,人类科技、工业体系的发展,也是如此。别说几十年前的凭空想象了,让你预测下现在房市什么时候崩溃,你说的准吗?当年巨舰大炮时代,我们大刀长矛,后果是什么?好了疮疤忘了疼?可巨舰大炮都被航母淘汰了,是哪个傻冒还在做“世界上最大的舰、最巨的炮”的美梦——结果这个全世界最牛逼的战列舰,战果如何?请看:请顺势而为,不要螳臂挡车。——换句话说,请不要一厢情愿的用你的浅薄,去规定事情应该如何如何。世界几乎100%不会按你的臆想发展。——别说你了,就是凡尔纳、爱因斯坦这种大佬,说了都不算,都得顺着自然规律来。你应该睁眼看看世界,搞清楚真正的形势,然后因势利导——如果你真是什么举足轻重、有巨大影响力的大人物的话(否则……你就继续跳吧)。——————————————————————————类似的,甚至就是汽车行业本身,也不得不先往计算机产业投资。当年的巨型机,相当一部分就是为他们造的。为什么?没有计算机辅助、计算机模拟等等技术手段的话,研究一个新车型,投入实在太高太高,高到入世之前,整个中国的车企绑一块都玩不起的程度。因为原型车只能手工制作,需要的投入……请参考流水线发明之前,汽车是怎么造的。没有计算机,就只能手工造出至少十几甚至几十辆原型车,然后一辆辆撞毁(以检查其安全性)。而且,现在的汽车,比那时可复杂、精致了不知多少倍,安全性、舒适性等方面的要求,也不知高了多少倍:造出这样的原型车,需要的投资,比之过去,显然也要多得太多。而有了程序模拟,就可以省去绝大部分的实作——计算机越强大,需要实作出原型车来验证的地方就越少。其它工业、科研领域,莫不如此。信息化、计算机辅助,是大势所趋,是必由之路。谁不搞,谁死。信息化这条腿迈出去之后,另一条腿再迈出去,才不会摔倒。至于信息化这条腿迈出去、却一不小心迈出个全新的领域、而且这个领域居然能自己养活自己、不再需要实业界乃至整个社会长期输血供养——甚至居然还能赚来巨额利润,去反哺其他诸多行业,那不过是个意外之喜罢了。当然,所谓“意外之喜”,其实也不准确。我们的确是从一开始就希望它能养活自己的。不然一直供血,得供到什么时候?但不供……不供人类怎么进步?现在,它终于可以离开母体,独挡一面,甚至反过来,用自己赚的钱,去供养实业界,供养更高大上的“智能驾驶”等等“未来”行业了——但居然有人敢跳出来,嫌他太优秀、太能赚钱?这……这……这……我真不知道,该如何评价这种人了。或许……给他们的鸦片抽抽,省得他们出来跳,反倒是利国利民的大好事?你以为呢?————————————————————————————信息化之后,下一步是什么?我认为,有可能是google的智能汽车——嗯,前面提到过,这本身就是IT界反哺实业界的典型案例。当前,汽车工业已经在变革的前夜了。人工智能驾驶汽车已经迫在眉睫,以至于在如何立法方面(主要是如何界定车祸责任、厂商的免责声明是否可以接受等等),国外早几年就已经展开激烈争论了。果壳2013年的文章:想的更深一点点的话……在汽车智能化之前……会飞的汽车?我可不希望晚上睡觉,一辆酒醉者驾驶的飞车撞进我的卧室。再说一遍,在人工智能汽车普及之前,我不认为造出会飞的汽车是个好主意——事实上,google已经多次表示,“汽车发明的太早了”;利用智能装置来避免堵车、撞车、节能,也早已是磨的IT人耳朵起茧子的老话题了。这里大概还得展开一下,以免某些生活经验严重缺乏的听不懂。车祸的原因,除了蓄意杀人,归根结底就三点:一是刹不住车,二是拐不过弯,三是反应速度不够。高速路上,要彻底刹住车,需要数百米;想要拐过弯,过弯半径至少也要数十米;前面突然出现障碍,起码需要0.1秒才能看到、0.5秒才能做出反应,然后再被车体的巨大惯性一延误……砰!想不撞,就必须有足够的距离、足够的时间。而且速度越高,距离/时间要求就越高。人脑仅能适应较低速度、较低惯性下的各种运动;而且只能“估计”;一旦开车,因为汽车速度快、质量大,稍有大意或经验不足,估计上就免不了要“差之毫厘,谬以千里”了。等发现不对,就已经陷入“刹不住车、拐不过弯”的窘境了。而人工智能呢,人家每秒能运算几十亿次——现在你手里的手机,动辄就是几个G的CPU。一个G就是10个亿——换句话说,别小看几百块钱个破手机,人家的CPU照样能每秒执行超过十亿条指令。这就决定了它反应快;然后,CPU不会“估计”,都是精确运算,精度可达厘米级,甚至更高——这就决定它判断精确。形容人敏锐,常说“眼观六路,耳听八方”——这其实是有点吹,没人能真的全方位把握的。但人工智能——人家可以精确知道方圆十几甚至几十公里范围内、其它每一辆车的精确位置、速度、意图,一丝不苟。对计算机,这真的只是很简单的事情而已。然后,进一步的,汽车是靠橡胶轮胎和路面之间、强大的摩擦力来刹车和改变方向的。而飞机呢?你想过没有?坐过飞机的,大概会注意到,时速700公里的民航客机,在离机场2、300公里甚至更远时,已经开始减速、降落了。这个降落过程会至少持续半小时。因为,它只能靠空气阻力来减速……而空气阻力实在太不给力。直升机要好一些,但同样需要比汽车长的多得多的转弯-刹停距离。人脑在处理这种场景时,就显得更为笨拙,更加缺乏预见性。去年还是前年,还有我军的歼八飞机撞上民居的报道。技术过硬、极具责任感的解放军飞行员都免不了闯祸……如果你所在城市有十万辆飞车,你觉得这座城市能在那些边飞车边把妹的高富帅们的蹂躏下,坚持多久才被夷平?想想楼脆脆。想想你梦中被巨响惊醒,天空中一朵冉冉下降的降落伞下面,一位高富帅正在打电话:“爸,我闯祸了……没事,人没事,紧急弹射出来了”……然后你才发觉,你所在的小区楼,正在慢慢倾斜、倒下……不知道最终的黑暗来临前,你还会不会感慨:“科技发展真快啊,梦想终于成真了!”很显然,向前看的话,IT业不是发展太快,而是发展太慢,以至于到现在,人工智能都还只是个摆设,派不上真正的用场——这才导致人工智能驾驶汽车至今还不过是个新奇的”西洋镜“,还无法在世界任何一个国家/地区大规模投入实用(虽然已经有很多地区立法批准一些大公司开始运营了,但离私人购买、使用还有十万八千里)。而在”人工智能驾驶“成熟之前,满天飞车绝对是个噩梦。所以,如果IT业发展更快一些就好了。——事实上,稍微搜一下就知道,飞行汽车早就有了。只是起飞/降落必须有跑道而已(所以本质上还是一架飞机)。想随时腾空、想飞进小区,没有计算机辅助甚至主导,是根本不可能的。明显的,IT业发展的太慢太慢,已经妨碍到人类研究、制造飞行汽车了。————————————————————————————然后呢,中国还有句老话(啥话咱老祖宗都说了,可惜……子孙不肖啊)——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什么意思?意思就是,如果一个人不快乐,那么他就不会挖苦心思让别人快乐;一个人,不能自己造血,全靠输别人的血,那他一定会死于血源性传染病以及其他长期输血导致的并发症。只有父母健康、具备必要的经济基础,才可能给后代必要的发展基础,不是吗?一个行业,也是如此。它必须先能造血养活自己,才能迎来大发展;而他的大发展本身,又能带动一系列行业的发展,进而扶持起其他“婴儿产业”。如果google不能靠搜索赚到大钱,你不可能期望两个在车库里用几台二手家用机起家的穷小子,一上手就去研究“人工智能汽车”;亚马逊不能靠在网上售货赚到第一桶金,就不可能有钱去搞极度烧钱的“云主机”、“云计算”——这都是必须有规模、有巨额资金做后盾,才可能玩得起的。而亚马逊、淘宝之类想发家,物流就是必不可少的一环——线上逼线下发展,这才有快递业的发达。——但却从没有哪个码农跳出来说,快递小哥吸引了过多的注意力。——虽然,光我知道的、搞快递赚到月薪几万、甚至包下一整个片区、富的流油的,都不止10个20个。甚至,如果没有全民上网热潮,经济不能发达到“家家户户有余钱买电脑、手机上网”,互联网就只能静悄悄的来,然后静悄悄的走——只留下一大堆纸灰:那是它所烧掉的钞票。——诸多要素,少了任何一个,世界就不会是这个样子;打击了其中任何一环,都可能导致整个社会陷入混乱与衰退——无数历史教训可以证明这一点。————————————————————————————综上,很显然,干扰、拖慢、打击一个合法行业,或者合法行业的一部分,是倒退,是落后,是自寻死路——无论如何,绝不是开拓。那些借“反思”挑剔别人的,是阴谋家,这种做法叫“莫须有”,这种挑刺的手法叫“罗织”——他们是社会的毒瘤,和开拓没半点关系。开拓很简单,就是不要满足于现状,扔下顾虑,丢掉包袱,走。————————————————————————————这都看不懂,不知道,却胆敢装出一副先知看到了可怕的未来的、忧心忡忡的傻样,大叫“IT业吸引了太多眼球/资金”——人的见识短浅、抱残守缺,竟可至于斯!幸好,世界没照这种蠢人的思路发展。============================================补充:国内最大的问题,是鲁迅描绘过的“柿油党”现象。事实上,我以及很多答主反复提及过——Peter Thiel说的,根本就不是国人理解的那种意思。但,这不耽误他们望文生义。更为可怕的,是这种望文生义还会裹挟着某些负面情绪——就好象别人已经大大方方说出来、但很多人却不敢承认、不敢正视的,人家就是在“反码农”,就是厌恶“码农自嗨”一样。然后,基于这种心理,开拓被理解成了保守,自由变成了“柿油”;然后重新填上私货,变“革命”为“欺负尼姑”。尤其是,基于理解的不同,中美双方开的“药方”,也是截然不同的。Peter Thiel等人,是通过游说,吸引更多注意力,吸引敢于冒险的投资者,从而为“飞车”等开创性、高风险、但一旦成功收益更高的领域筹资。一旦投资成功,那就是名利双收。换句话说,人家是想办法推销自己,然后做出成绩来报答那些愿意相信的人。而国内呢,却不约而同的眼睛盯到了“小尼姑”身上——手感真好,而且不敢叫!——叫了?叫了就是装纯洁。把“自由”误解、宣扬为“柿油”;把争取公平理解成欺负小尼姑,这才是反智。“民主杀全家”之类言论,才是“把反对的声音引向反智”。而指出这种危险思潮的根源,揭露他们“与时俱进”外表下的肮脏,是反对反智。看看这个有383赞的答案。知乎这个地方,码农密度大得吓人。码农们一直觉得自己为世界的进步做出了无与伦比的贡献,觉得自己正在改变世界呢。题目里的观点直接摧毁了码农的绝大部分的工作价值,所以这个问题下面一些码农态度激烈是可以理解的,毕竟有利益相关。至于我的观点,和这篇文章差不多:Sina Visitor System互联网占据了太多的资源。风投们不敢投资重资产高风险的创新行业,大部分的金钱流向了轻资产的互联网公司;太多太多聪明的年轻人进入了这个行业,给我们创造了无数个同质化严重的app;这个行业拥有舆论传播的优势,让人们渐渐对正在实验室中埋头苦干的科研人员感到陌生。这便是互联网行业对其他行业造成的影响。 人家口口声声拿码农说事,看得见吗?主题下的讨论里,“我看到一群码农在这个问题下自嗨,蛮可笑的 ”,看得见吗?这些,难道不正是误“革命”为“欺负尼姑”的铁证吗?给码农扣上个“自命不凡”或者“看不起别的行业”或者别的什么帽子,就可以借个体歧视群体?这种行为,正常吗?真拿出干货来,证明了互联网行业弊大于利,取缔互联网我都没话说。但以“厌恶码农”为论据,只能说,这种人的人格显然是有问题的。
先举个著名的假想故事: 有一天,外星人发现了地球,由于某种原因,他们打算先对地球进行一些远距离观察,研究清楚人类的习性再进一步接触. 他们观察到人类世界有无数的高楼大厦,而人类既不会飞,也没有快速攀爬的能力,于是他们进行了合理的推断,即那些住在高层的人很可能数年不会下楼一次,住在低层的人也不会经常上楼,介于每栋楼和每栋楼之间很少有连接处,他们推断出人类很可能处于以相邻楼层小部落自给自足的社会形态.于是他们拜访了人类,发现他们推论从头到尾全错了,因为人类有电梯....同理,你问一个古代人,未来可能出现怎样的交通工具? 他可能会想象一个100匹马拉的马车,或者赤兔马拉的马车,但他很难想象到不需要马拉的汽车.大部分人类的想象力并没有你想的那么强,大部分人都是在已有基础上去扩展,而不是另辟蹊径,当40年前的人想象如今的世界,他最可能想到的显然是,诸如汽车在天上飞,机器人裁判的龙与地下城,或者机器人帮你买菜.那么这些东西为什么直到现在都没出现? 因为他们想错了方向. 世界的发展被某几项科技一下扭转了方向,智能手机远远强过可视电话,电脑游戏远远强过机器人裁判的龙与地下城.机器人虽然还不能买菜,但点两下鼠标就能逛遍百货商场. 从这一点看,飞行汽车不过是当时人类想象力的一种延伸,飞行汽车的重要性远远比不过互联网.再换个角度,引用你问题中的这段话:"所以,世界各地的照片不重要,如何以廉价的方式到达那里更重要"可是如果没有世界各地的照片,如果没有描述世界各地美景的信息传达到你面前,你怎么知道世界上有这些地方? 如果连知道都不知道,你怎么会想去?一样的道理,想象一个生活在偏远地区的娃娃,每天能看到的就是他爸爸在种地,他妈妈在种地,他邻居在种地,那你说他长大了会干嘛? 种地呗! 可是,信息技术的发展会使他能看到更广大的世界,他会看到世界上有各种新奇的事物,有火车,汽车,飞机和航天器,看到这些,他就会有梦,有梦了,离实现就不远了.我高中考大学那会儿,如果想学制造飞行汽车专业,家长能干的无非就是问问亲戚朋友谁了解这专业? 卖菜的大婶子说没听说过,隔壁开小铺的王大爷表示赚不到钱,机关工作的赵叔叔觉得不如找份稳定工作,你听谁的?
再看看现在孩子考大学,家长能把百度搜烂了,看专家观点,看行业前景,看就业人员的意见,甚至可以到知乎上来提问:"孩子想学飞行汽车是怎样一种体验?" 这是什么差距? 举个实际的例子吧,前些年在中国有几位年轻人想做无人机,可是做了无人机干什么呢? 玩具? 气象? 载货? 军用? 每种应用都对无人机的设计有着不同的要求,到底应该奔着什么目标去做呢? 我虽然不认识他们,不知道他们的故事,但是至少,如果前几年让我做无人机,打死我也想象不到无人机最大的需求居然是----用来拍电影.假如没有信息技术的发展,做无人机的工程师怎么会知道电影工作者有这种需求? 身在好莱坞的美国人又怎么会知道中国有几个小伙子做出了世界顶级水平的,用来拍电影的无人机?再举个反例吧,现在有很多民科,其中有一派想干的事情是造出永动机,甚至有些民科为了造永动机倾家荡产妻离子散还在坚持,更甚至他们中的某些人为了永动机穷其了一生.我相信,如果他们年轻时信息不会那么闭塞,他们一定会看到热二律,一定会在各大物理爱好者论坛得到永动机不可实现的反馈.可惜他们没有现在这样便利的条件.这就是现在他们如此疯狂,不听任何意见的原因-----"我都他妈干了20年了,为了永动机我都倾家荡产了,现在你告诉我永动机不可实现,就算你无比正确,你觉得我他妈的会信吗? 如果我承认你说的都是对的,那跟判我死刑有什么不同?"-----活生生的人间悲剧会飞的汽车自然会有,水下城市自然会有,但不是现在,信息时代会带动所有其他领域的进步,21世纪才刚开始十来年,不用着急.从140字符你能看到未来.
不是”我们想要一辆会飞的汽车,得到的却是 140 个字符“, 而是没有这140 个字符,飞行汽车也不会提早到来,甚至会更晚。假设这世界上只有10000个人类那今天有能力研究飞行汽车的,就只有10个人而已。但真正在搞飞行汽车的,只有9个人。为什么呢?10个人里面最聪明的那1个人,去研究时空虫洞了。这群人在任何时代都只有这点规模,在15世纪研究机械的也就是这9个人,在19世纪研究电气的也就是这9个人。剩下的9990人,有些太鲁钝,大部分很平庸,他们一直都在等待着这10个人搞出飞行汽车,时不时还抱怨一下:那甚么劳什子的飞行汽车要让我等到何时呦~等待总是很漫长,让人无聊,疲倦。所以那9990人里面相对比较聪明的100人,便搞出了twitter,uber,微信、qq,让剩下的9890个人在等待飞行汽车的岁月里可以不再那么无聊。这9890个人里面又有些精明的人,大概500人,他们自己没本事发明出twitter,更没本事鼓捣出飞行汽车,但是他们觉得可以给这些东西加把火,让twitter尽快的普及到每个人,让飞行汽车能早点到来,顺便自己也发笔财。于是,这500个人设计出了一个东西叫资本市场。现在问题来了。因为这500人发财了,那100人更是发了大财。有些人觉得那9个搞飞行汽车的也会被吸引去搞twitter和做金融,这下飞行汽车更没指望了。但他们没看到的是,恰恰因为有了这100人的成功实践,和500个人的添柴加火,现在搞飞行汽车,变的比任何以往时代都有利可图。也许那9个人里会有那么2,3个人,投身100人去搞互联网,甚至再降一级逼格,随了那500人去搞金融。但剩下的飞行汽车团队,可以拿到比过去多百倍千倍的资金,甚至剩下的9390个人,都能直接把钱给到飞行汽车团队手里。这一切,在过去是不可想象的。更令人振奋的是,剩下的9390人里面,有一些被埋没的个人,在今天也更容易被找到,因为那500人的操作,也更能诱惑他们加入到飞行汽车的大计中来。也许我们离飞行汽车依然很遥远,但已经比任何时代要更近了。我更关心的是那位投身虫洞的朋友,不知搞的怎样了?}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造兵打仗的游戏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