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河南农大怎么样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怎么样

甘肃农业大学怎么样?作点评价_百度知道
甘肃农业大学怎么样?作点评价
提问者采纳
发展速度较慢、兽医等几个学科有相当的竞争力?那要看你学什么专业、健全,省内就业率常年第一、兰州商学院(马上要更名为兰州财经大学,发展方向是你什么,没啥好说的!草坪科学专业全国家一类学科) 5。学位点分布较为合理、畜牧业省份,农业类学科的强大时离不开的、兰州理工大学(工科好,08全国排名442) 8,艺术类学科好、兰州大学(包括原来的兰州医学院?给你看一下最客观公正的评价吧!08全国综合排名277) 3、兰州交通大学(交通工程类?哦,一些网友都说得太简单,片面了,实力较强、地理等条件的制约,在草业科学、西北师范大学(教育学专业,不足以取信。但受学科属冷门我是甘农大农林经济管理专业(基地班)的学生、甘肃农业大学 老牌的农业大学,想取得长远的发展,甘农大省内排名第五(兰州交通大学好于甘农大)不错吧,谢谢,甘肃作为一个农业。 建议政府应大力扶持其发展,08全国排名390) 6。 5,08全国综合排名32) 2,08年全国排名500+) 9,加之校区的变迁,08全国排名346) 4、甘肃农业大学(农学突出。 这下你该明白了吧,中医类学科好。教师待遇、甘肃政法学院(法学,08全国排名405) 7、基础设施建设等都较差,公安学好。校风较为沉稳但缺乏活力,08年全国排名500+)麻烦采纳,经济学类全国100强,师范类专业绝对牛。 1,土木工程类专业好、西北民族大学(民族语言类、甘肃中医学院(顾名思义。怎么给你说呢、经费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甘肃农业大学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甘肃农业大学_甘肃农大人人网主页_大学校友录【人人网 校内】
泊头职业学院(BTVC)是经河北省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同意,由沧州师范泊头分校改建的国办全日制普通高校。学院坐落于素有“中国铸造名城”、“汽车模具之乡”之称的河北省新兴城市——泊头市,交通便利,地理位置优越。建校八十多年来,为河北乃至全国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如今,学院已发展成为一个集高等教育、师范教育、普通教育为一体的大型集团化教育单位。悠久的历史名校,焕发着勃勃生机。
甘肃农业大学校友录
(人人网上共有28452个甘肃农业大学校友)
寻找你的校友
人文学院体育教学部信息科学技术学院农学院动物医学院动物科学技术学院外语学院工学院林学院理学院生命科学技术学院省级重点实验室研究测试中心经济管理学院继续教育学院草业学院资源与环境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年级
<option value="<option value="<option value="<option value="<option value="<option value="
<option value="<option value="<option value="<option value="<option value="<option value="
<option value="<option value="<option value="<option value="<option value="<option value="
<option value="<option value="<option value="<option value="<option value="
甘肃农业大学人气校友
人气 30689好友 1333
人气 1614好友 931
人气 9340好友 497
人气 4903好友 687
人气 969好友 502
人气 30931好友 909
人气 16096好友 627
人气 17740好友 720
人气 3664好友 779
人气 58393好友 1081
人气 21370好友 265
人气 6187好友 338
甘肃农业大学名人校友
蒋文兰,1969年7月参加工作,研究生学历,草原科学专业,农学博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曾任中共甘肃省委常委、省纪委书记。现任十七届中央纪委委员。
杨子恒,1984年毕业于甘肃农业大学畜牧系,获农学学士学位。1997至今在伦敦大学从事分子和细胞遗传学研究工作。2006年当选为英国皇家科学院院士,是获此殊荣的首位旅英华人。他现为伦敦大学学院统计遗传学教授。
韩志然,男,蒙古族,1952年2月生,内蒙古奈曼旗人,甘肃农业大学草原系草原专业毕业,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相当研究生毕业。1976年6月参加工作,1978年3月入党。第九届全国人大代表,第六届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委员,七届、八届自治区党委委员、常委。内蒙古自治区政协第十届委员会副主席。
更多甘肃农业大学校友
甘肃兰州市
山西忻州市
甘肃平凉市
甘肃兰州市
甘肃张掖市
河南新乡市
甘肃天水市
甘肃兰州市
甘肃甘南藏族自治州
甘肃平凉市
甘肃张掖市
甘肃庆阳市
甘肃农业大学 校友来源?
甘肃农业大学 性别比例?
寻找更多缘分
看人人网上谁和你同名同姓
看人人网上还有哪些同学和学长
看人人网上还有哪些同事
人气校园榜
甘肃农业大学
高校人气TOP5
甘肃农业大学 & 热门社团
甘肃农业大学 & 热门话题
甘肃农业大学 & 热门小组
甘肃农业大学 & 相关分享
甘肃地区其他大学
北京千橡网景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文网文[号··京公网安备号·甲测资字·文化部监督电子邮箱:wlwh@·
文明办网文明上网举报电话: 举报邮箱:&&&&&&&&&&&&
密码必须由6-20个字符组成
请输入验证码甘肃农业大学农业水利专业出来就业怎么样?在哪就业?什么单位?_百度知道
甘肃农业大学农业水利专业出来就业怎么样?在哪就业?什么单位?
要知道现在找工作用人单位很看重985和211的,从大学层次角度来讲,但是农水专业比较尴尬。所以总体来说甘农大农水专业就业一般,就业率一直不温不火,从这点上就决定了它在全国的知名度仅仅一般,那么它的畜牧机兽医行业肯定是较好的,毕竟毕业生太多了现在,传统农学各专业也还不错,如各省省院甚至全国水利7大院,硕士毕业之后一般去大一点的设计院,当然最重要的是有没有硬关系,这些综合条件包括你的学校知名度,这几年稍微好点,而不偏向于水,各个行业都如此,中央一号文件的推出,而且它在西部,不很看好,这就决定了它的农业水利工程是偏向于农的、专业影响力,今年的就业率已经到了最惨的地步,甘农大不是985不是211,所从以这一点上来讲,就业不会特别好,仅仅是省部共建小211工程大学,那就不用我多说了、证书情况、学习成绩,又不占地理优势,水利行业是火了一把,也有去高校的首先;从就业形势来看,它的农水专业在全国来看就不会排的很靠前,可研单位的,具体去哪要看你自己的想法还有你自身的综合条件,水利事业单位的以及公务员,水利行业现在的大趋势是本科一般都去工程局;其次从专业上来讲甘农大前身是西北畜牧兽医学院,少数能去业主单位和地市级设计院、科研成果(论文情况)。具体说在哪就业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其他1条回答
工作环境比较艰苦点,各个工程局都有我就是学农水的,四级过了的可以去外国,我们班今年就也率相当不错了,如果不想干施工还可以去一些小型设计院,工资很丰厚,工作地点全国各地,大型设计院只招一般院校的研究生,工作环境比较优越,如果想进大设计院就得考河海大学或者武汉大学
甘肃农业大学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讲师风采_讲师_教师风范_湖南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当前位置:& -
&&发表日期:日&&
&&编辑:yb
&&有9516位读者读过此文&【字体:&&】
三、讲师风采:
&&& 陈附图,男,1971年4月生,湖南益阳人,汉族,工学学士,讲师。现任湖南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土地资源管理系专职教师。
&&&&业务所属:土地管理系,土地资源管理专业。
&&&&讲授课程:测量学、地籍测量、测量地图学、工程测量、房地产测量。
何长元,男,1971年7月生,湖南祁阳人,汉族,管理学硕士,讲师。现工作于湖南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土地管理系。
主要研究方向:土地利用规划、资源经济学等。
业务所属:土地管理系,土地资源管理专业。
讲授课程:土地统计学与土地统计学、资源经济学。
获奖&:2005年,获湖南省土地学会学术论文一等奖;2006年,获国土资源部土地日主题征集入围奖。
科研&:醴陵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项目;安仁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项目;麻阳苗族自治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项目;靖州苗族侗族自治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项目;浏阳官渡镇土地整理项目可行性研究;邵阳中驰农林科技园规划与设计;土地监督机制的重建与构造;统计学与土地统计学多媒体课件制作。
代表性论著&:北京市园林绿地的生态效益研究(《生态经济》论文刊,2004);浅析“公共利益”在“土地征用制度”中的思维方式(农村经济,2004);醴陵市土地利用的经济学分析(2005年湖南省土地学会学术论文集);集体建设用地普查制度的探索(国土资源导刊,2006);基本农田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确定方式的探讨(国土资源导刊,2006)。
编写教材:土地利用规划学,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7。
联系电话:&4&&&
电子邮箱:&
张坤,男,1977年10月生,湖南衡阳人,苗族,管理学硕士,讲师。现任教于湖南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主要研究方向:3S技术与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
业务所属:土地管理系,土地资源管理专业。
讲授课程:地籍管理、建设用地管理,
科研:校园景观三维建模及网络发布技术研究(07QN39);《地籍管理》多媒体课件制作技术研究;土地经济学教学实践研究与改革,2004。
代表性论著:基于有限政府视角的中国当前征地制度考察(湖南农业大学学报,2007);基于MapGIS地籍管理信息系统的非平台状态下数据录入(国土资源导刊,2007)浅析房地产泡沫的成因与预防措施(新西部,2008);区域城乡建设用地结构和布局的优化研究,(国土资源导刊,2008)。
联系电话&4
电子邮箱:
刘庆,女,1979年12月生,湖南永州人,汉族,管理学博士,讲师。现工作于湖南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土地管理系。
主要研究方向:土地利用管理、土地制度与政策等。
业务所属:土地管理系,土地资源管理专业。
讲授课程:土地管理学、土地法学
教育与工作简历:
2006年9月―&&&&:湖南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土地资源管理系,讲师。
2007年9月―2010年12月:南京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在职攻读并获得管理学博士学位,研究方向为土地制度与政策,导师陈利根副校长(教授)。
2004年7月―2006年9月:湖南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土地资源管理系,助教。
2001年9月―2004年7月:中国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土地利用管理,导师张凤荣教授。
1997年9月―2001年7月:湖南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土地资源管理专业本科生。
获奖:2004年,获湖南农业大学青年教师四项全能课件比赛一等奖;2006年,湖南省土地学会学术论文优胜奖;2009年,获院“优秀共产党员”
科研:韶山市土地整理项目可行性研究;城乡结合部集体非农建设用地流转研究;长株潭综改区的土地利用研究。
发表论文:长株潭城市群耕地资源数量变化驱动力的计量分析(资源科学,2010);长株潭城市群土地生态安全动态评价研究(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0);长株潭城市群耕地动态变化及驱动力的实证研究(地域研究与开发,2010);长株潭城市群土地生态安全研究(资源开发与市场,2010);关于高校土地管理学课程的启发式教学运用与探讨(科技创新导报,2010);中国建设占用耕地数量与人口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9);中国耕地非农化数量与经济发展关系的计量研究(资源科学,2009);基于显化土地资产的城中村改造的再思考(2006年湖南省土地学会学术论文集);关于宅基地使用权流转的思考(农村经济,2006);浅议城市化进程中的耕地保护(农村经济,2005);经济发达区农村宅基地有偿转让制度浅析(农村经济,2004);浅议解决城市化过程中农村宅基地问题(国土资源导刊,2004)。
联系电话&4&&
包春红,女,1977年4月生,内蒙古通辽人,蒙古族,硕士,讲师。现任湖南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土地资源管理系专职教师,湖南省土地学会会员。
主要研究方向:遥感与土地信息技术应用。
业务所属:土地管理系,土地资源管理专业。
讲授课程:航测与遥感、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遥感信息提取技术、数据库原理、遥感图像处理、遥感原理与应用、土地资源动态监测技术与方法、农业遥感应用。
科研:多源遥感信息在土地利用调查中的应用研究(06QN21)8.10;航测与遥感精品课程制作,2009.3-;湖南省醴陵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试点研究(00006),2004.3-;湖南省安仁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BK0605),2006.3-;湖南省麻阳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BK0729),2006.3-;湖南省靖州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SR0338),2006.3-。
代表性论著:洪水前后半干旱区盐碱地景观变化分析(资源科学,2007);基于雷达影像的洪灾信息快速监测方法研究(东北师范大学学报,2004);基于光谱特征的沼泽地定量提取模式研究(湿地科学,2005).
编写教材:《遥感原理与应用》实验指导书,2008;《数据库原理》实验指导书,2008;《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实验指导书,2008。
联系电话:&4&
电子邮箱:&
郭亚东,女,1981年2月生,湖南郴州人,汉族,中南大学地图制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工程在读博士,讲师。现任湖南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土地资源管理系专职教师,湖南省土地学会会员,教育部地理信息系统软件及其应用工程研究中心MAPGIS培训讲师,全国NCIE-GIS应用水平考试一级、二级培训教师。
主要研究方向:农业遥感与土地信息技术应用。
业务所属:土地管理系,土地资源管理专业。
讲授课程:土地信息系统、农业资源遥感与信息技术、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土地利用动态监测、科技论文写作、地理信息系统开发与应用。
获奖:2005年获湖南农业大学第四届青年教师四项全能优胜奖;2006年多媒体课件获院级二等奖、校级三等奖;2007年获湖南农业大学年度考核优秀个人,院级优秀班主任;2008年获第七届青年教师四项全能教研教改论文十佳、本科生校级优秀毕业论文指导教师、《土地信息系统》被评为院级优秀网络数字化课程;2009年参与的“农业资源信息系统研究与应用(9140144)”荣获浙江省科技进步二等奖(排名第11);2010年作为指导教师带领学生参加2010年全国高校GIS技能大赛获得优胜奖、参与的“湖南省主要土壤类型理化性质高光谱特征及其预测模型研究”荣获湖南农业大学科技进步三等奖(排名第4);2011年被评为本科生校级优秀毕业论文指导教师;2012年参与的“土地资源管理专业课程体系优化与学生综合能力培养研究”荣获湖南农业大学教学成果二等奖(排名第3位)、被评为东方科技学院优秀本科毕业论文指导老师、获第十届青年教师四项全能比赛三等奖、教研教改论文十佳,湖南农业大学年度考核优秀个人。
科研:年参加湖南省醴陵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试点(00006)、安仁县(BK0605)、麻阳县(BK0729)、靖州县(SR0338)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和数据库建库项目;年参加校科学基金项目“基于高光谱模型的土壤特性自动识别系统研究”,湖南省洞庭湖区生态地球化学调查项目(4);2007年主持湖南农业大学教改课题“GIS课程在非GIS专业中的教学改革探讨(08049)”;2008年作为指导老师参加第一批湖南省大学生研究性学习和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基于WebGIS与柯维四象限任务分类的school2.0社会网络的研究和设计(DFCXSJ001)”;2009年参与湖南农业大学校级精品课程《土地信息系统》;年,主持湖南农业大学度青年基金课题“基于RS和GIS的校园土地利用与景观格局演变研究(10QN02)”;年参与湖南省永顺县、邵阳县、龙山县、新邵县、保靖县等十余县市的测土施肥配方农业局补贴项目;2012年参加湘潭县河口镇、排头乡两个乡镇的省级农村土地综合整治项目、湘潭市雨湖区稠泉村和日新村市级农村土地综合整治项目;2012年指导学生参加湖南农业大学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GIS支持下县级土地景观格局演变的定量分析”、东方科技学院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基于制图综合的县级土地规划数据库的构建”;2013年参加安仁县永乐江镇、靖州县甘棠镇、长沙县开慧镇、G320国道隆回过境公路建设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项目。
代表性论著:基于GIS的杭州市特色农产品气候适宜性评价(农业现代化研究,2005);杭州市特色农作物适宜性评价WebGIS咨询系统的研制(浙江农业科学,&2006);基于遥感与GIS技术的福建省生态环境质量评价(遥感技术与应用,&2006);科研促进本科专业课实验教学的实践研究(高教论坛,2008);基于遥感的长株潭融城区城市热岛分析(湖南农业科学,2008);遥感技术在城市环境监测中的应用(新西部,2008);粒径对室内土壤高光谱数据质量的影响(耕地质量与现代农业,&2009);邵阳县稻田土壤养分空间预测方法精度对比研究(湖南农业科学,2011);对影响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效率问题的思考(国土资源科技管理,2012年);校园土地利用结构和空间布局变化与优化建议(安徽农业科学,2012年);利用核查土地利用规划数据库的实践与思考(产业与科技论坛,2012年);从学校与教师角度论提升本科毕业论文质量途径(学园,2013)。
编写教材:《土地信息系统实验指导书》,2008;《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实验指导书》,2008。
联系电话:&4&&
电子邮箱:&
李萍,女,1980年2月生,湖南株洲人,土家族,硕士,讲师。现任湖南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土地资源管理系专职教师。
主要研究方向:土地资源利用,土地评价。
业务所属:土地管理系,土地资源管理专业。
讲授课程:土地资源评价、自然资源学、地质灾害评价、统计学与土地统计学。
获奖:2008年度“优秀学生导师”;2008年度湖南农业大学考核优秀。
科研&:城镇化过程中城乡结合部土地景观生态重建(07QN38);独立学院的参与式教学模式研究,2009;县域养分需求管理和肥料产品定制软件研制(2006BAD10A01-02),2006;基于分布式土水肥管理模型的资源高效利用系统研究与开发(2006BAD10A06-03),2006;土壤――作物――环境系统的碳循环耦合模型及其时空预报系统研究,&6.12。
代表性论著:土地适宜性评价中的土壤数字化(经济地理,2006);县级地籍信息系统建设(湖南农业大学学报,2005);遥感技术在水质监测中的应用(农村经济与科技,2007);县级土地利用规划的公众参与方法与实践(中国土地科学,2008)。
编写教材:《土地资源评价》英文教材,2008。
联系电话:&4
电子邮箱:&
李晗东,男,1972年9月生,湖南长沙人,汉,硕士,讲师,民盟。现为湖南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环境科学系教师
主要研究方向:环境污染治理工程
业务所属:环境科学系,环境工程专业。
讲授课程:大气污染控制工程、噪声污染控制工程、管网工程、环境系统工程。
联系电话:
电子邮箱:
罗惠莉,女,1977年1月出生,湖南农业大学资环学院环境科学系讲师。中南大学资源加工与生物工程学院再生材料工程专业博士。
现主持国家自然科学青年基金课题“弱化胶凝赤泥基-氮磷包覆材料对土壤重金属钝化与氮磷流失阻控联合机制研究”,湖南省教育厅课题“赤泥-磷包覆材料对铅锌污染土壤化学修复的持续性效应研究”。&湖南省科技厅课题“”。完成横向课题多项“40%苯丁锡悬浮剂在柑橘上农药残留研究”,“丙环唑40%悬浮剂在水稻上农药残留研究”等。08年以来作为主要研究人员参与了国家自然基金项目“赤泥基生物有机肥重金属污染修复机理及其肥效机制研究”,环保部项目“全国主要食品加工食用过程产污折算系数测算”,科技部重大水专项“东江源头区水污染系统控制技术集成研究与工程示范”,湖南省教育厅重点项目“赤泥基生物有机肥对污染稻田重金属钝化机制及其对水稻作用效果研究”,&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重点项目(863计划)“湘江流域冶炼重金属固体废弃物减排及其综合利用关键技术与工程示范”。已发表论文20多篇,其中SCI论文1篇,EI检索5篇,申报发明专利2项。指导省级大学生科技创新实验计划项目1项。
联系电话:6
电子邮箱&:luohuili770121&@
邓娜,女,1979年生,湖南永州人,汉族,博士。西安理工大学水利水电建筑工程专业学士、环境工程硕士、环境工程博士,2004年至今,湖南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环境科学与工程系,安全工程和环境工程方向讲师。
主要研究方向:生态水文与水资源保护、农业面源污染控制
业务所属:环境科学与工程系&
讲授课程:工程制图、计算机辅助设计、建筑安全工程、环境水文学
代表性论著:植被过滤带对地表径流中污染物的净化效果(农业工程学报,&2010);植被过滤带非点源污染及其对净化效果的影响(西安理工大学学报,&2011);植被过滤带对悬浮固体净化效果的模拟(生态学杂志,2012);径流流量对植被过滤带净化效果的影响(农业工程学报,&2012)。
联系电话:6
电子邮箱:
史端甫,女,湖南长沙人,汉族,硕士,中共党员。现任湖南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环境科学系讲师。
主要研究方向:环境工程
业务所属:环境科学系,环境工程专业。
讲授课程:环境经济学、环境气象学、农产品安全与清洁生产。
科研:湖南茶叶产销现状与发展研究,;茶叶铜污染研究,;茶叶新产品的研制与开发,。
代表性论著: 循h型リグノセルロ`ス系材料のTЖDファイバ`素材の特性と物性相vD&2000年第50回日本木材学会大会研究k表要旨集;ニンDセルロ`ス系循h型}合材料のuDファイバ`素材の高次造と}合体物性D2000年高分子学会予稿集第49回高分子学会年次大会;リグノフェノ`ルをマトリクスとする循h型}合植物素材&2000年高分子学会予稿集第49回高分子学会年次大会;循h型リグニンDファイバ`}合材料の特性Dファイバ`の高次造と}合体物性&2000年第50回ネットワ`クポリマ`v演会v演要旨集。
联系:电话&6&&
电子邮箱:&
&&& 赵佳,女,年月生,湖南常德人,汉族,理学博士,讲师,中共党员。现为湖南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环境科学系教师。。
业务所属:环境科学系,环境科学专业。
讲授课程:环境监测、水分析化学、水域环境化学、化学品的环境风险和安全性评价。
代表性论著:(,);(;;(,);葡萄糖在纳米金双十六烷基磷酸膜修饰玻碳电极上的电化学氧化(第届全国电分析化学学术会议);血红蛋白在甲基丙烯酸膜中的直接电化学和电催化研究(第届全国分析化学年会暨第届原子光谱学术会议)。
联系电话:&6
电子邮箱:&
黄红丽,女,1980年12月生,江西南昌人,汉族,讲师,工学博士。
主要研究方向:固体废物资源化。
业务所属:环境科学与工程系,环境工程专业。
科研: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1项(),湖南农业大学人才引进基金项目1项(10YJ02)。参与的课题包括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863”高技术计划资助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企事业单位委托科技项目等。已发表论文20余篇,其中SCI论文10篇,申请发明专利3项。
代表性论著:
HongLi&Huang,&GuangMing&Zeng,&RongQing&Jiang,&XingZhong&Yuan,&Man&YU,&DanLian&Huang,&JiaChao&Zhang,&ChongLing&Feng.&Fluorescence&spectroscopy&characteristics&of&humic&acid&by&inoculating&white-rot&fungus&during&different&phases&of&agricultural&waste&composting.&Journal&of&Central&South&University&of&Technology,&):&440-443&(SCI)
HongLi&Huang,&GuangMing&Zeng,&Lin&Tang,&HongYan&Yu,&XingMei&Xi,&ZhaoMeng&Chen,&GuoHe&Huang.&Effect&of&biodelignification&of&rice&straw&on&humification&of&soil&humus&by&Phanerochaete&chrysosporium&and&Streptomyces&badius.&International&Biodeterioration&and&Biodegradation,&):331-336&(SCI)
GuangMing&Zeng,&HongLi&Huang,&XingZhong&Yuan,&RongQing&Jiang,&Man&Yu,&HongYan&Yu,&JiaChao&Zhang,&RenYou&Wang,&XiaoLan&Liu,&DanLian&Huang.&Effect&of&inoculating&white-rot&fungus&during&different&phases&on&agricultural&waste&compost&maturity.&Process&Biochemistry,&):&396-400&(SCI)
GuangMing&Zeng,&HongYan&Yu,&HongLi&Huang,&DanLian&Huang,&YaoNing&Chen,&GuoHe&Huang,&JianBing&Li.&Laccase&activities&of&soil&inhabiting&fungus&Penicillium&simplicissimum&in&relation&to&lignin&degradation.&World&Journal&of&Microbiology&and&Biotechnology,&):317-324&(SCI)
HongYan&Yu,&GuangMing&Zeng,&HongLi&Huang,&XingMei&Xi,&RenYou&Wang,&DanLian&Huang,&GuoHe&Huang,&JianBing&Li.&Microbial&community&succession&and&lignocellulose&degradation&during&agricultural&waste&composting.&Biodegradation,&):793-802&(SCI)
黄红丽,曾光明,黄国和,郁红艳.&堆肥中木质素降解微生物对腐殖质形成作用研究.&中国生物工程杂志,-31
黄红丽,曾光明,黄国和,郁红艳,张碧波,李建兵.&灰色聚类法在评价堆肥腐熟度中的应用.&安全与环境学报,):&87-90
黄红丽,曾光明,郁红艳,张碧波,吴小红,黄国和.&栗褐链霉菌Streptomyces&badius对木质纤维素的降解研究.&环境科学与技术,):4-5,26
黄红丽,刘剑潇,郁红艳,黄丹莲,陈芙蓉,王仁佑,徐祥民,曾光明.&接种不同木质素降解菌对腐殖质组分的影响研究.&高技术通讯,):&207-212&(EI&)
李俊林,黄红丽.&长沙经济技术开发区污水净化中心的技术改造.&中国给水排水,&):29-32
王仁佑,刘剑潇,黄红丽,余震,徐祥民,曾光明.&鼠李糖脂对两株木质素降解菌产酶能力的影响.&湖南大学学报,):70-74&(EI&)
黄红丽,曾光明,袁兴中,蒋荣清,喻曼,黄国和。好氧堆肥中提取纯化胡敏酸并测定其含碳量的方法。ZL&.4。
郁红艳,曾光明,黄国和,黄红丽。一种促进农业废物堆肥腐熟的活性添加剂及其应用。ZL&.6。
喻曼,曾光明,陈耀宁,张嘉超,黄红丽,宋琳玲。一种同时提取堆肥样品中PLFA和DNA的方法。ZL&.X。
联系电话:8166
电子邮箱:&
谢红霞,女,1973年9月生,湖南岳阳人,汉族,中共党员,理学博士,讲师。现任湖南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教师。
主要研究方向:环境遥感与GIS,国土资源评价与GIS。
业务所属:农业资源系,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
讲授课程:主讲本科生地理信息系统,农业资源遥感与信息技术。
科研:湖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一般项目(13C386),基于GIS的湖南省土壤侵蚀定量评价研究,,主持;国家科技部“973”计划项目(),中国主要水蚀区土壤侵蚀过程与调控研究,,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酸雨对土壤质量的影响与生物响应机制,,参加;湖南省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基于“两种精神和两种能力”培养目标的本科生专题课参与式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参加;湖南农业大学教学改革研究项目(B2010111),专业实验课课程间整合的系统研究和实践,,主持;湖南农业大学教学改革研究项目(A2013197),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课程实验整合设计研究,2013-2015,主持;
代表性著作:Influence&on&ecosystem&service&caused&by&soil&and&water&conservation&in&Yanhe&River&Basin&of&the&Loess&Plateau,&China,&(&Journal&of&Food,&Agriculture&&&Environment,&2013);长沙市东郊第四纪红土和花岗岩风化物发育耕型红壤的可蚀性K值估算,(水土保持通报,&2012);延河流域水土保持措施减蚀效应分析,(中国水土保持科学,&2010);退耕还林(草)和降雨变化对延河流域土壤侵蚀影响(中国农业科学,2009);区域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环境影响定量评估―以铜川市城郊区为例(自然资源学报,2008);Study&of&impacts&by&soil&and&water&conservation&on&environment&in&Yanhe&River&Basin&of&the&Loess&Plateau,&China.&(International&Conference&on&Combating&Land&Degradation&in&Agricultural&Areas,&2010);基于指数法的陕西省耕地和粮食时空变化分析(资源科学,2007);基于GPS的时空场景数据库的建立与应用(水土保持通报,2008);区域生态服务价值时空异质性研究―以铜川市城郊区为例(干旱区地理,2007);陕北黄土高原城郊区植被生产有机物价值时空差异研究(干旱区研究,2007);城市生态足迹计算分析―以西安市为例(干旱区地理,2005)。
联系电话&4&
张玉平,男,1974年12月生,湖南安仁人,汉族,博士,讲师,中共党员。现任湖南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教师,资源环境学院党支部青年委员,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教工支部书记,农业资源与环境一级学科硕士点领衔人助手。
主要研究方向:植物营养生理与环境生态。
业务所属:农业资源系,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
讲授课程:土壤肥料学、土壤与植物营养学,自然资源学,可持续发展概论。
获奖:“水稻机插育秧基质及配套技术研究与应用”2012年获省级鉴定成果(第4完成人);“沿洞庭湖粮食主产区农业面沿污染物消纳减排技术研究与示范”于2011年获湖南农业大学科技进步一等奖(第9完成人);“以强化基地建设为核心的农科类专业实践性教学体系研究与实践――以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为例”2010年获湖南省教学成果三等奖(第5完成人);“立足专业特色,优化实践教学体系,强化基地建设――以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为例”2010年获湖南农业大学教学成果一等奖(第6完成人);2012年申请发明专利2项。
科研:湖南省科技厅项目“”(),主持;湖南省教育厅平台创新基金项目“有机肥施用下的菜地温室气体排放规律及土壤微生物与酶活性响应研究”(12K065),主持;湖南省教育厅研究生创新基金项目“畜禽养殖废弃物肥料化利用方式对作物及环境的影响效应研究”(CX2009B&150),主持;湖南农业大学青年基金项目“油菜硝态氮代谢对体内氮素利用效率的影响研究”(08QN28),主持;国家“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南方丘陵山地农区农业面源污染防控技术集成与示范”(2012BAD15BO4),参与;国家科技部“863”计划子项目“农业面源污染阻控纳米制剂研发”(),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油菜高效利用氮素的生理机制研究”(),参与;国家科技部科技支撑计划课题“沿洞庭湖粮食主产区农业面源污染物消纳减排技术研究与示范”(2007BAD87B11),参与;国家科技部科技支撑计划课题“华中城市群郊区高效农业与环境协调优化的技术集成与示范”(2008BADA7B07),参与。&
发表论文:有机无机肥配施对旱地作物养分利用率及氮磷流失的影响(水土保持学报,2013);不同有机肥与化肥配施对稻田土壤微生物活性的影响(土壤通报,2013);有机无机肥配施对双季稻田土壤养分利用与渗漏淋失的影响(水土保持学报,&2012);有机无机肥配施对春玉米产量品质及NR与SPS酶活性的影响(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有机无机肥配施对水稻光合特性及NR与SPS活性的影响(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不同水稻品种(组合)碳代谢关键酶活性比较(中国稻米,2007);几个早稻品种(组合)氮代谢关键酶活性的比较研究(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不同养分管理模式对水稻产量的影响(农业资源可持续利用与生态环境安全-农业资源利用学科全国博士生论坛论文集,2009);从以人为本谈高校教学管理队伍建设(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教学管理专业委员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优秀论文二等奖)。
联系电话:4&&
电子邮箱&:
袁红,女,1982年1月生,湖南宁乡人,汉族,自然地理学博士,讲师,中共党员。现任湖南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农业资源与利用系教师,土壤学硕士学位点秘书。
主要研究方向:土壤质量及其演变,土壤环境生态修复。
业务所属:农业资源系,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
讲授课程:土壤肥料学、土壤物理、经济地理学、土地类型与评价。
获奖:“岩溶区不同生态恢复及利用模式下土壤退化研究”获2010湖南省地理协会论文特等奖。
科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我国西南岩溶含水层演化机理研究(),,参加;科技部攻关项目:重庆市岩溶生态脆弱区综合治理技术与示范(2006BAC01A16),,参加;湖南农业大学教改项目: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经济地理学”课程体系与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B2010113),,主持;湖南农业大学青年科学基金:土壤硝化细菌及硝化过程对典型喀斯特峰丛洼地植被演替的响应(10QN15),,主持;中国科学院“西部之光”项目:喀斯特植被不同演替阶段土壤氮矿化与硝化过程研究(),,主要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亚热带典型林地土壤呼吸对植物碳输入变化的响应(),&,参加;湖南省自然基金面上项目:季节性干旱区紫色土结构特征与水分调控机理研究12JJ6029,,参加;省教育厅、财政厅项目:湘南紫色丘陵耕作区土壤肥力质量空间变异研究12C0163,,参加;。
代表性论著:Water&heavy&metal&Potential&ecological&hazard&and&loss&of&liangtan&river&in&urban&and&rural&connection&area&in&Chongqing(&Advanced&materials&research,&2012,&EI收录);he&trend&of&soil&nutrient&elements&erosion&in&karst&slope&in&Southwest&China(&Meteorological&and&Environmental&Research,2012);西南岩溶区土壤养分状况及退化特征(土壤科学与湖南农业的可持续发展,2011);农业大学经济地理学课程体系与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教育教学论坛,2011);岩溶区不同生态恢复及利用模式下土壤退化研究(经济地理,2010);论高校教师面向90后大学生的“提升机”作用(新西部,2010);典型岩溶区不同石漠化程度下土壤有机质分组与土壤指纹电荷特征分析DD以重庆金佛山为例(水文地质工程地质,2009);城镇化对水体重金属分布影响及生态风险分析(人民长江,2009)。
联系电话:&4(O)
电子邮箱:&
彭亮,男,1982年2月生,讲师,化学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
主要研究方向:重金属污染修复技术,环境功能材料
主讲课程:《农业环境保护》、《环境修复理论与技术》。
科研:近期主持的科研项目有“纳米材料固定耕地土壤中重金属的新技术研究”(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3JJ4068),“零价纳米铁修复有机氯农药与砷复合污染的稻田土壤机制研究”(湖南省教育厅项目,11C0650),“利用藻类制备碳负载纳米铁及其吸附去除水体中砷的应用研究”(校引进人才项目,10YJ01),“铁锰氧化物阻控土壤砷迁移转化机制的研究”(农业部产地环境与农产品安全重点开放实验室开放基金),“去除饮用水微量砷技术设备的研发”(长沙市科技项目,K);作为主要研究人员参加的科研项目有“锰氧化物纳米材料阻控土壤―水稻中砷的迁移转化机制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公开发表论文SCI&论文20余篇,申请发明专利6项。
发表的主要论文:
Jiao&Yang,&Qingru&Zeng,&Liang&Peng~,&Ming&Lei,&Huijuan&Song,&Boqing&Tie,&Jidong&Gu,&La-EDTA&coating&Fe3O4&nanomaterial:&preparation&and&application&on&removal&of&phosphate&from&water,&,&Journal&of&Environmental&Science,&-418
Liang&Peng~,&Pufeng&Qin,&Ming&Lei,&Qingru&Zeng,&Huijuan&Song,&Jiao&Yang,&Jihai&Shao,&Bohan&Liao,&Jidong&Gu,Modifying&Fe3O4&nanoparticles&with&humic&acid&for&removal&of&Rhodamine&B&in&water,Journal&of&Hazardous&Materials,2012,209-&210,193-198
Liang&Peng&,&Ming&Lei&,&Qingru&Zeng&and&Liyuan&Chai~,&Quickly&Removal&of&Arsenic&from&Aqueous&Systems&with&the&Fe/MnO2&Nano-flowers,&&Advanced&Materials&Research,&2012,&573-574,&568-572
Liang&Peng,&Pufeng&Qin,&Qingru&Zeng,&Huijuan&Song,&Tengfeng&Xie&and&Dejun&Wang,&Improvement&of&Formaldehyde&Sensitivity&of&ZnO&Nanorods&by&Modifying&with&Ru(dcbpy)2(NCS)2,&Sensors&and&Actuators&B:&Chemical&&2011,&160,&39-45&
Liang&Peng,&Qingru&Zeng,&Huijuan&Song,&Pufeng&Qin,&Ming&Lei,&Boqing&Tie&and&Tianyang&Wang,&Room-temperature&Gas&Sensing&Properties&of&Cobalt-doped&ZnO&Nanobelts&with&Visible&Light&Irradiation,&Applied&Physics&A:&Materials&Science&&&Processing&2011,&105,&387-392.
Liang&Peng,&Jiali&Zhai,&Dejun&Wang,&Yu&Zhang,&Ping&Wang,&Tengfeng&Xie,&Size-&and&photoelectric&characteristics-dependent&formaldehyde&sensitivity&of&ZnO&irradiated&with&UV&light,&Sensors&and&Actuators&B:&Chemical,&,&66-73&
Liang&Peng,&Qidong&Zhao,&Dejun&Wang,&Jiali&Zhai,&Ping&Wang,&Shan&Pang,&Tengfeng&Xie,&Ultraviolet-assisted&Gas&Sensing:&a&Potential&Formaldehyde&Detection&Approach&at&Room&Temperature&Based&on&Zinc&Oxide&Nanorods,&Sensors&and&Actuators&B:&Chemical&&-85&
Liang&Peng,&Jiali&Zhai,&Dejun&Wang,&Dan&Xu,&Yu&Zhang,&Ping&Wang,&Shan&Pang,&Tengfeng&Xie,&Azo&Pigment&Functionalizing&Zinc&Oxide&Macropore&Film:&An&Effective&Method&for&Preparing&the&Photoelectric&Oxygen&Sensor,&Photochemical&&&Photo-&biological&Science&5-880
Liang&Peng,&Tengfeng&Xie,&Min&Yang,&Ping&Wang,&Dan&Xu,&Shan&Pang,&Dejun&Wang,&Light&Induced&Enhancing&Gas&Sensitivity&of&Copper-doped&Zinc&Oxide&at&Room&Temperature,&Sensors&and&Actuators&B:&Chemical&&,&660-664&
Liang&Peng,&Jiali&Zhai,&Dejun&Wang,&Ping&Wang,&Yu&Zhang,&Shan&Pang,&Tengfeng&Xie,&Anomalous&Photoconductivity&of&Cobalt-doped&Zinc&Oxide&Nanobelts&in&Air,&Chemical&Physics&Letters&,&231-235
Liang&Peng,&Dejun&Wang,&Min&Yang,&Tengfeng&Xie,&Qidong&Zhao,&The&Characteristic&of&Photoelectric&Gas&Sensing&to&Oxygen&and&Water&Based&on&ZnO&Nanoribbons&at&Room&Temperature,&Applied&Surface&Science,&56-2860&
Yi&Xin,&Zonghao&Huang,&Liang&Peng,&and&Dejun&Wang,&Photoelectric&Performance&of&Poly(p-phenylene&vinylene)/&Fe3O4&nanofiber&array,&Journal&of&Applied&Physics&&2009,&105,&0861061-0861063
Ping&Wang,&Tengfeng&Xie,&Liang&Peng,&Haiyan&Li,&Tongshun&Wu,&Shan&Pang,&Dejun&Wang,&Water-Assisted&Synthesis&of&Anatase&TiO2&Nanocrystals:&Mechanism&and&Sensing&Properties&to&Oxygen&at&Room&Temperature,&Journal&of&Physical&Chemistry&C&&,&
Min&Yang,&Dejun&Wang,&Liang&Peng,&Tengfeng&Xie&and&Yiyang&Zhao,&Preparation&and&Photoelectric&Sensing&Characterization&of&Co&Doped&ZnO&Nanofibers&by&Electrospinning,Applied&Physics&A:&Materials&Science&&&Processing&7-430
Min&Yang,&Dejun&Wang,&Liang&Peng,&Tengfeng&Xie&and&Yiyang&Zhao,Photoelectric&Response&Mechanisms&Dependent&on&RuN3&and&CuPc&Sensitized&ZnO&Nanoparticles&to&Oxygen&Gas,Nanotechnology&7-4571
Min&Yang,&Dejun&Wang,&Liang&Peng,&Qidong&Zhao,&Yanhong&Lin,&Xiao&Wei,&Surface&Photocurrent&Gas&Sensor&with&Properties&Depend&on&Ru(dcbpy)2&(NCS)2&-sensitized&with&ZnO&Nanoparticles,&Sensors&and&Actuators&B:&Chemical&-85
Ping&Wang,&Tengfeng&Xie,&Haiyan&Li,&Liang&Peng,&Yu&Zhang,&Tongshun&Wu,&Shan&Pang,&Yunfeng&Zhao,&and&Dejun&Wang,&Synthesis&and&Plasmon-Induced&Charge-Transfer&Properties&of&Monodisperse&Gold-Doped&Titania&Microspheres,&Chemistry&-&A&European&Journal&&66-4372
Qidong&Zhao,&Tengfeng&Xie,&Linlin&Peng,&Yanhong&Lin,&Ping&Wang,&Liang&Peng,&and&Dejun&Wang,&Size-&and&Orientation-Dependent&Photovoltaic&Properties&of&ZnO&Nanorods,&Journal&of&Physical&Chemistry&C&,&
申请专利:
专利:利用猴欢喜树叶绿色合成水溶性纳米铁的方法,彭亮,杨万鑫,熊勇超,曾清如,&邵继海,.7
专利:高效去除四环素磁性生物碳的绿色制备方法,彭亮,曾清如,秦普丰,邵继海,顾继东,任艳清,ZL.3
专利:一种利用高锰酸钾改性蛋壳去除水体中砷的方法,雷鸣,彭亮ZL&.1
专利:一种改性棉花去除水体中镉的方法,彭亮,杨姣,顾继东,曾清如ZL&.6
专利:利用生物活性炭纤维去除硫化氢气体的方法,曾清如;彭亮;江幸;辛金豪ZL&
专利:一种利用黄姜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的方法,曾清如;杨洋;彭亮;彭星;陈志鹏,ZL&
刘孝利,男,1979年生,安徽宿州人,汉族,博士,中共党员。兰州大学理科生态学学士、硕士(06),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理学博士(),2009年至今,湖南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环境科学与工程系,环境科学方向讲师。
主要研究方向:农业面源污染、流域水环境管理
业务所属:环境科学与工程系,环境科学
讲授课程:环境规划与管理、环境生态学、自然保护概论。
代表性论著(近3年):湘中矿区不同用地类型面源Cd输出负荷的原位实验研究(环境科学,&2013);基于EPR数据挖掘方法的稻田土壤重金属镉向水相析出特征(灌溉排水学报,&2013);桂西北喀斯特区原生林与次生林凋落叶降解和养分释放(生态学报,&2012);Effects&of&Tillage&and&No-tillage&on&the&Input&of&Crop&Residue&into&Soil&and&Soil&Available&Nutrients,&Some&Biochemical&Properties&in&the&Chinese&Black&Soil&Region(Scientia&Agricultura&Sinica,&2011);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应急处置手册(2011,第2、3章)
联系电话:6
电子邮箱:
彭慧,女,1981年03月生,湖南长沙人,汉族,工学硕士,讲师,中共党员。现任湖南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环境科学与工程系教师。
主要研究方向:环境污染修复技术、生态环境规划
业务所属:环境科学系,环境工程专业。
讲授课程:环境污染物控制工程、工程制图、ISO14000认证、化工制图、环境工程CAD设计。
获奖:2007年校青年老师四项全能英文演讲、课件制作十佳;&2008年校工会“正师德、树师风、铸师魂”演讲比赛三等奖;2009年校青年老师四项全能课件制作十佳;2010年湖南省高校第十届“中南杯”多媒体教育软件大赛二等奖;2010年湖南农业大学第八届优秀教学质量奖。
科研:国家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项目:湘江流域重金属面源污染控制技术,,参与;公益性行业科研项目:亚热带农业污染系统控制技术研究,,参与;国家环保部课题:污染土地信息采集与国家污染场地档案建设,;校级青年基金项目:重金属污染土壤的电动力修复研究,,主持;长沙市捞刀河镇环境规划,2009,参与;湖南省津市市国家级生态市建设规划研究,,参与。
代表性论著:颤藻吸附锌离子的实验研究(湖南大学学报,&2006);&Biosorption&of&Cu(II)&and&Zn(II)&by&intact&and&pre-treated&biomass&of&Oscillatoria&planctonica(International&Journal&of&Environment&and&Pollution,2009);Effects&of&pH&value&on&Cadmium&Adsorption&by&the&Red&Soils,&its&species&and&Adsorption&Istherms(Trans&Nonferrous&Met.&Soc.&China,&2004)。
联系电话&:6
方武生,男,1981年10月生,安徽桐城人,汉族,理学硕士,讲师。现工作于湖南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土地管理系。
主要研究方向:工程测量、GIS二次开发等。
业务所属:土地管理系,土地资源管理专业。
讲授课程:测量学、工程测量、建筑学原理。
代表性论著:&(矿冶工程.&2006);基于mapobjects的校园管理信息系统研究(科技资讯,2009)
联系电话:&4&&
电子邮箱:&
盛浩,男,1982年1月生,湖南长沙人,讲师,理学博士,湖南农业大学2010年引进人才(第四层次)。
主要研究方向:中亚热带山地丘陵土壤碳、氮循环与调控、山区土壤资源对气候变化和土地利用的响应、地下过程与土壤生产力的关系
主讲课程:《土壤学》、《土壤肥料学(土壤学部分)》和《土壤与水资源学》
科研:年,在福建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攻读自然地理学专业硕、博士学位。现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亚热带典型林地土壤呼吸对植物碳输入变化的响应”、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亚热带山区林地改果园对土壤碳吸存的影响”和湖南农业大学2011年引进人才项目,参加国家、省部级项目8项,发表论文20余篇,其中在本学科SCI(I区)刊物发表第一作者论文1篇,在全国性学会或中科院所属研究所主办学术期刊发表第一(通讯)作者学术论文9篇;授权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各1项。荣获2012年福建省“优秀博士论文奖”和福建省“第十届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一等奖”。
代表性成果:
Sheng&H,&Yang&Y,&Yang&Z,&Chen&G,&Xie&J,Guo&J,&Zou&S.&The&dynamic&response&of&soil&respiration&to&land-use&changes&in&subtropical&China.&Global&Change&Biology,&07-1121.
盛浩,代思汝,周萍,张伟畅,常钰浩.&亚热带城郊草坪土壤呼吸对春季天气变化的响应.&土壤,2014,待刊
李洁,盛浩(通讯作者),周萍,袁红,廖超林,黄运湘,张杨珠.&亚热带丘陵几种林地土壤剖面有机碳和轻组有机碳的分布.&土壤通报,):864-870.
盛浩,周萍,袁红,廖超林,黄运湘,周清,张杨珠.&亚热带不同稻田土壤溶解性有机碳的剖面分布特征.&生态学杂志,):.
盛浩,周萍,袁红,廖超林,黄运湘,周清,张杨珠.&亚热带不同稻田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的剖面分布特征.&环境科学,):362-368.
盛浩,罗莎,周萍,李腾毅,王娟,李洁.&土壤CO2浓度的动态观测、模拟和应用.&应用生态学报,):.
盛浩,&李旭,&杨智杰,&谢锦升,陈光水,&杨玉盛.&中亚热带山区土地利用变化对土壤CO2排放的影响.&地理科学,&2010,&30(3):&446-451.
盛浩,&杨玉盛,&陈光水,&高人,&曾宏达,&钟羡芳.&植物根呼吸对升温的响应.&生态学报,&2007,&27(4):&.
杨玉盛,&谢锦升,&盛浩,&陈光水,&李旭.&中亚热带山区土地利用变化对土壤有机碳储量和质量的影响.&地理学报,&2007,&62(11):&.
盛浩,周萍,张杨珠,周清,廖超林,罗莎,李腾毅.&一种水旱两用的土壤剖面气体原位采集装置,&授权实用新型专利号ZL&.8,&2012.10
联系方式:
电子邮箱:&
电话/传真:3
刘&沛,女,1977年2月生,湖南邵东人,汉族,在读博士,讲师,中共党员。现任湖南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教师。
主要研究方向:土地资源利用与信息技术应用;城乡规划与管理
业务所属:农业资源系,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
主授课程:村镇规划;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专业英语;旅游规划与开发;城乡规划进展专题等。
获&奖:论文“耕地系统功能评价”获得2011年度湖南科技论坛一等奖优秀论文。“区域土地利用类型遥感影像解译标志的建立”获湖南省土壤肥料学会学术研讨会优秀论文一等奖;2012年获湖南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班主任技能竞赛初赛亚军,2012年资源环境学院班主任考核优秀。
科&研:湖南农业大学青年科学基金(11QN29):城镇化对耕地功能演变影响分析,3.6,主持;湖南农业大学校级教改项目: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实践教学新体系研究(A2013198),,主持;国家自然基金面上项目():土地利用功能的系统分类研究,5.12,参与;湖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重点项目(11A046):,4.12,参与;湖南省国土资源厅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基于两型社会建设的农村闲置土地利用研究,2.6,参与;湖南省国土资源厅研究项目:长株潭综合配套改革实验区土地利用研究,0.6,参与;长沙市国土资源局研究项目:构建长沙市国土资源执法监察网络体系研究,,参与;湖南省国土资源厅研究项目:湖南省闲置土地利用专题研究,9.10,参与。
代表性论著:两型“长沙”城乡一体化的村镇规划与建设实例研究(社会管理创新与土地资源管理方式转变,&《中国土地科学》编辑部,2012);城镇化对耕地功能演变影响分析―以湖南省邵东县为例(湖南农业科学,2012);基于信息生态理论的教学研究型大型图书馆学科服务模式的研究(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12);耕地系统功能评价(湖南科技论坛论国土资源分论坛论文集:湖南地图出版社出版,2011);城镇化对耕地功能演变影响分析(湖南科技论坛论国土资源分论坛论文集:湖南地图出版社出版,2011)土地利用系统功能分类与评价体系研究(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长沙市土地整理项目选址立项调查分析(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土地利用系统功能分类的初步研究(湖南省第二届研究生创新论坛,2009);近十年中国土地评价研究进展(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区域土地利用类型遥感影像解译标志的建立(耕地质量与现代农业,2009);土地整理项目选址立项可行性研究(可持续土地整理理论与方法,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8)。
其他成果:主编《村镇规划课程实验指导书》(湖南农业大学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专业实验课程教材),湖南农业大学教务处,2010。
联系:电话&4(O)&&
电子邮箱:
颜雄,男,1981年9月生,湖南邵阳人,汉族,讲师,农学硕士。
主要研究方向:土壤质量评价,土壤肥力与施肥,土壤结构。
业务所属:农业资源系,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
讲授课程:资源经济学,土壤肥料学,土壤农作学。
校级&&校科学基金项目&校青年科学基金项目:长期施肥模式对南方水田作物养分吸收利用和土壤肥力质量的影响,0.6万元,4.12,主持,参加人:廖超林,周虎(外校),盛浩,李洁(学生),编号:12QN23;
国家级&863计划&863重大项目(课题):&作物生长水分与营养土壤生境调控技术,50万元,7.1,排名第三;
国家级&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科基金青年项目:亚热带典型林地土壤呼吸对植物碳输入变化的响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青年项目,21万,4.12,排名第三.
国家级&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一般项目:城郊土壤化学退化的调理修复与功能提升技术,15万元,0.12,排名第三;
国家级&863计划&863专题(课题)项目:退化红壤旱地地力重建与定向调控技术研究,10万元,0.10,排名第五;
国家级&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一般项目:洞庭湖区无公害茶叶基地生态地球化学评价,22万元,9.12,排名第五;
获得中国土壤学会土壤遥感与信息专业委员会/土壤发生、分类与土壤地理专业委员会2013年学术研讨会优秀论文一等奖;&&&&&
获得湖南农业大学2010年自然科学三等奖,排名第五;
获得2010年“湖南省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与实践先进个人”&;
获得2009年湖南省自然科学奖二等奖,排名第五;
获得2008年湖南农业大学科学进步奖二等奖,排名第四。
代表性论著:
X.,&Yan,&&H.,&Zhoua,&&Q.&H.,&Zhua,&&Y.Z.,&Zhang,&&X.C.,&Yu,&&X.,&Peng.&Carbon&sequestration&efficiency&in&paddy&soil&and&upland&soil&under&long-term&fertilization&in&southern&China.&&Soil&&&Tillage&Research.&,2013;
,彭新华,张杨珠,周虎,余喜初,王雪芬,谢平.&长期施肥对红壤旱地玉米生物量及养分吸收的影响.&水土保持学报,0-125.
洞庭湖区5个茶业基地土壤的养分状况与肥力质量评价,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
土壤肥力质量评价的研究进展,湖南农业科学,2008;
新时期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探讨,湖南农业大学(社会科学版),2008;
长沙县“百里茶廊”6个茶叶基地的土壤肥力质量评价,农业现代化研究,2007。
联系电话:4&
电子邮箱:,男,湖南岳阳人,汉族,生态学博士,大地测量与测量工程硕士,讲师,现任教于湖南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主要研究方向:测绘与信息技术、3S开发、空间模型。
&&&&业务所属:土地管理系,测量与信息技术专业。
&&&&讲授课程:工程测量、地图学等。
&&&&代表性论著:Application&of&China’s&National&Forest&Continuous&Inventory&Database(Environmental&Management,&2011)
Spatial,&sources&and&risk&assessment&of&heavy&metal&contamination&of&urban&soils&in&typical&regions&of&Shenyang,&China(Journal&of&Hazardous&Materials,&2010)
森林经营决策支持系统的设计与实现及在采伐中的应用(生态学杂志,&2011)
长白山阔叶红松林径级结构动态模拟和优化经营(生态学杂志,2011)长白山原始阔叶红松林径级结构模拟(生态学杂志,&2010)
长白山次生白桦林数量特征(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09)
Ajax与WebGIS的集成研究(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2009)
基于MapXtreme.NET的WebGIS面向对象设计与实现(地理空间信息,&2007)&
&&&&联系方式:4
&&&&电子邮箱:
&&& 廖婵娟,女,1984年生,湖南人,汉族,博士,中共党员。2011年至今,湖南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环境科学与工程系,安全工程方向讲师。
&&&&主要研究方向:环境化工与新型分离技术、环境功能性修复材料、环境污染物及检测技术
&&&&业务所属:安全工程、环境科学
&&&&讲授课程:化工原理、化工安全工程、环境化学
&&&&科研及奖励:
主持湖南农业大学人才引进基金“TiO2-MWNTs/PVDF超滤膜的功能改性研究”(12YJ13)&
主持湖南农业大学教改项目“具有农业安全特色的安全工程专业的实践教学”(A2013194)
指导湖南农业大学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校园安全事故中的性别差异影响因素探究――以湖南省长沙市为例”(XCX13071)
2013年获湖南农业大学东方科技学院优秀本科毕业论文指导老师
&&&&代表性论著:
(1).&,&Jianquan&Zhao,&Ping&Yu,&Hua&Tong*,&Yunbai&Luo*,&,&Desalination,&260,&147-152,&.&(SCI)
(2).&,&Ping&Yu,&Jianquan&Zhao,&Liming&Wang,&Yunbai&Luo*,&,&Desalination&2011.&(SCI)
(3).Chanjuan&Liao,&Jianquan&Zhao,&Ping&Yu,&Hua&Tong,&Yunbai&Luo*,&2&materials&composite&poly&(vinylidene&fluoride)&ultrafiltration&membranes,&Desalination,&&2012.&(SCI)
(4).&廖婵娟,&赵健全,&于萍,&罗运柏*.&不同结构二氧化硅对聚偏氟乙烯超滤膜的性能影响.&化工进展,&30,&277-281,&2011(增刊).
(5).&Chanjuan&Liao,&Ping&Yu,&Jianquan&Zhao,&Liming&Wang,&Yunbai&Luo*,&Synthesis&and&characterization&of&AgNaY/poly&(vinylidene&fluoride)&(PVDF)&hybrid&membrane,&The&6th&International&Conference&on&Separation&Science&and&Technology,&p186,&Changsha,&-28.
(6).&Chanjuan&Liao,&Jianquan&Zhao,&Ping&Yu,&Hua&Tong,&Yunbai&Luo*,&Preparation&and&Characterization&of&poly&(vinylidene&fluoride)&porous&membranes&composited&with&two&different&2&materials,&6th&Sino-Japan&Symposium&on&Chemical&Engineering,&Wuhan,&-24.
&&&联系电话:6
&&&电子邮箱:
&&& 罗斯,女,1985年1月生,湖南浏阳人,汉族,讲师,博士。
&&&&主要研究方向:有机污染化学,环境污染控制技术,环境功能性材料,土壤有机污染。
&&&&业务所属:环境科学与工程系,环境科学专业。
&&&&科研: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1项(),“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13JJ4069),“湖南省教育厅科研”项目1项,“湖南农业大学人才引进基金”项目1项。2006年9月-2011年6月,在南京大学环境学院攻读环境化学专业硕、博士学位。博士论文题目为“还原-氧化两步处理法降解水中典型溴代阻燃剂的研究”。已发表论文10余篇,其中SCI论文6篇,申请发明专利2项。
&&&&代表性论著:
l&Luo&Si,&Yang&S.G.,&Sun&C.,&Gu&J.-D.&Improved&debromination&of&polybrominated&diphenyl&ethers&by&bimetallic&iron-silver&nanoparticles&coupled&with&microwave&energy.&Science&of&the&Total&Environment.&429(.&(SCI)
l&Luo&Si,&Yang&S.G.,&Liang&F.,&Wang&X.D.,&Sun&C.&Reductive&Degradation&of&Tetrabromobisphenol&A&using&Iron-Silver&and&Iron-Nickel&Bimetallic&Nanoparticles&Coupled&with&Microwave&Energy.&Environment&Engineering&Science.&29(.&(SCI)
l&Luo&Si,&Yang&S.G.,&Sun&C.,&Wang&X.D.&Feasibility&of&a&two-stage&reduction/subsequent&oxidation&for&treating&Tetrabromobisphenol&A&in&aqueous&solutions.&Water&Research.&45(28.&(SCI)
l&Luo&Si,&Yang&S.G.,&Liang&F.,&Wang&X.D.,&Sun&C.&Two-stage&reduction/subsequent&oxidation&treatment&of&2,2’,4,4’-tetrabromodiphenyl&ether&in&aqueous&solutions:&Kinetic,&pathway&and&toxicology.&Journal&of&Hazardous&Materials.&192,(-1803.(SCI)
l&Luo&Si,&Yang&S.G.,&Wang&X.D.,&Sun&C.&Reductive&degradation&of&tetrabromobisphenol&A&over&iron-silver&bimetallic&nanoparticles&under&ultrasound&radiation.&Chemosphere,&79(.&(SCI)
l&Luo&Si,&Qin&P.F.,&Shao&J.H.,&Peng&L.,&Zeng&Q.R.,&Gu&J.-D.&Synthesis&of&Reactive&Nanoscale&Zero&Valent&Iron&Using&Rectorite&Supports&and&Its&Application&for&Orange&II&Removal.&Chemical&Engineering&Journal.&2013.&(SCI,&Accepted)
l&Luo&Si,&Peng&L.,&Shao&J.H.,&Zeng&Q.R.&Effects&of&Thiourea&on&Metals&Availability&and&Maize&Physiology&in&Acid&Soils&from&South&China.&Chemosphere,&2013.&(SCI,&Submitted)
l&Shao&J.H.,&Peng&L.,&Luo&S.,&Yu&G.L.,&Gu&J.-D.,&Lin&S.,&Li&R.H.&First&report&on&the&allelopathic&effect&of&Tychonema&bourrellyi&(Cyanobacteria)&against&Microcystis&aeruginosa&(Cyanobacteria).&J.&Appl.&Phycol.,&DOI&10.-012-9969-z.
l&J&Shao,&Y&Jiang,&Z&wang,&L&Peng,&S&Luo,&G&Yu,&R&Li*.&Interactions&between&Algicidal&Bacteria&and&the&Cyanobacterium&Microcystis&aeruginosa:&Lytic&Characteristics&and&Physiological&Responses&in&the&Cyanobacteria.&Int&J&Environ&Sci&Technol.&2013,&DOI&10.-013-0205-4.&(Accepted)
l&罗斯,王晓栋,高树梅等.纳米双金属体系还原脱氯有机氯化物研究进展.环境科学与技术.),72-75.
l&罗斯,王晓栋,高树梅等.核-壳型纳米双金属微粒的研究进展.污染防治技术.),36-39.&
l&王晓栋,罗斯,秦良等.一种核壳型纳米铁-银双金属颗粒的制备方法.申请号:.2.&
l&王晓栋,罗斯,秦良等.一种核壳型纳米铁-银双金属颗粒及其制备方法.专利号:ZL&.4.
l&Luo&Si,&Yang&S.G.,&Sun&C.,&Wang&X.D.&Degradation&of&tetrabromobisphenol&A&over&bimetallic&iron-silver&nanoparticles&coupled&with&microwave&energy.&Society&of&Environmental&Toxicology&and&Chemistry&(SETAC)&Asia/Pacific.&2010,&June,&Guangzhou.
l&罗斯,杨绍贵,孙成,王晓栋.&超声协助纳米铁-银双金属降解水体中四溴双酚-A的研究.&第四届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全国学术研讨会.&2010,&05,&南京.&
&&&&联系电话:6
&&&&电子邮箱:
&&& 任辉,男,1983年12月生,湖南湘阴人,汉族,中共党员,管理学博士,讲师。
&&&&主要研究方向:土地价格评估与管理,土地规划(基本农田区划),土地整理。
&&&&业务所属:土地管理系,土地资源管理专业。
&&&&讲授课程:土地规划学,土地整理概论,土地开发与保护工程,土地利用管理(部分),土地经济学(部分专题)。
&&&&科研:《长沙市住宅地价空间分异及其驱动因素研究》湖南农业大学青年科学基金(12QN57)(主持);《快速城市化进程中的乡村居民点空间布局演变机制与调控研究――以长株潭地区为例》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参与)。
代表性论著:《基于&ESDA&的城市住宅地价时空分异研究――以南京市为例》(经济地理,2011(5));《外部利润、产权界定与土地资源优化配置――成都市农村土地股份合作制改革的制度经济学解析》(地域研究与开发,2012&(3));《城市住宅地价空间分异及其驱动要素研究》(求索,2013&(4))
&&&&联系电话:4
&&&&电子邮箱:
&&& 陈红宇,男,1976年5月生,湖南衡阳人,汉族,管理学博士,讲师。现工作于湖南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土地管理系。
主要研究方向:土地资源经济学、房地产经济学、土地整理等。
业务所属:土地管理系,土地资源管理专业。
讲授课程:土地生态学、土地调查与评价学。
执业资格证书:注册房地产估价师、注册土地估价师。
&&&&社会职务:湖南省房地产业协会中介专家委员会专家委员
&&&&科研&:广州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调研,梅州市农用地分等定级估价项目,湖南省城市功能结构与土地利用格局研究,拉萨市征地区片综合地价测算项目,全国土地整治规划,嘉兴土地整治规划,&基于数据挖掘的数字地价模型及其可靠性理论等。
&&&&代表性论著:&广州市农村居民点土地利用变化分析,广东土地科学,2004-10;&2.城市化进程中的农村居民点用地变化分析――以广州市为例,中国农学通报2005-02;撬动社会资金杠杆――长沙市圣毅园现代农庄土地整理项目调研,中国土地,;An&analysis&of&land&fragmentation&and&spatial&aggregation&Pattern&in&Jiaxing,Transactions&of&the&Chinese&Society&of&Agricultural&Engineering(EI收录),2012-02。
&&&&参编书籍:土地整治100例,地质出版社,2011。
&&&&联系电话:&4&&&
&&&&电子邮箱:&
&&& 戴春皓,女,1982年4月生,黑龙江人,汉族,讲师,工学博士。
&&& 主要研究方向:大气污染控制工程。
&&& 业务所属:环境科学与工程系,环境工程专业。
&&& 科研:参与的课题包括“863”重点项目();“863”高技术计划资助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08);参与的其他科研项目包括CDM项目、污染场地治理项目、环境影响评价项目、上市公司环保核查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等。发表论文15篇,参编教材2本,申请发明专利10项。
&&& 代表性论著:
[1]田森林,&戴春皓,&宁&平,&蒋&蕾,&莫&虹.&&一种用柱撑粘土制备一氧化碳变换催化剂的方法.&CN
[2]&田森林,&戴春皓,&宁平,&蒋蕾,&莫虹.&一种制备一氧化碳变换催化剂的方法.&CN
[3]&田森林,&戴春皓,&宁平,&蒋蕾,&莫虹.&一种用柱撑粘土制备一氧化碳变换催化剂的方法.&&CN
[4]&雷鸣,秦普丰,戴春皓.&.&CN
[5]&宁平,&田森林,&戴春皓,&蒋蕾,&瞿广飞.&一种工业废气中氰化氢的催化氧化净化方法.&CN
[6]田森林,&蒋蕾,&戴春皓,&莫虹,&宁平.&一种含有苯系物废气的净化方法.&CN
[7]田森林,&蒋蕾,&戴春皓,&莫虹,&宁平.&一种用微乳液净化有机废气的方法.&CN
[8]田森林,&蒋蕾,&戴春皓,&莫虹,&宁平.&一种还原性有机废气的净化方法.&CN
[9]田森林,&蒋蕾,&戴春皓,&莫虹,&宁平.&一种还原性无机废气的净化方法.&CN
[10]&宁平,&殷在飞,&尹伟,&田森林,&戴春皓.&一种工业废气中氰化氢的净化和回收方法.&CN
&&& 联系电话:8166
&&& 电子邮箱:
相关专题:
相关信息:&没有相关信息
Copyright &
湖南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