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美术作业:a3美术纸大小 主题:无烟环境 快乐共享男友漫画 图画或漫画

栖霞区教研室李娟的blog - 栖霞教育研修网
21:38:00 | By: qxlijuan ]
【背景】新课改背景下,美术鉴赏模块要求学生能够积极参与美术鉴赏活动;懂得美术鉴赏的基本方法,恰当使用美术术语,以自己的观点对作品进行描述分析、解释和评价,并与他人交流;运用多种方法收集信息。在此背景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师生是学习的伙伴,是一个学习的共同体。课堂教学的理想效果是教师和学生共同经历学习的过程,学生在探究中掌握预设的教学内容,并能得到修正补充。学生的学习融入了自己已有经验,体验到了学习的快乐。同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有所积累,有所反思,真正实现了教学相长。
但是当我们走进非公开课状态下的美术课堂,我们依然会发现美术鉴赏课还是多以讲授方式为主,教学手段比较单一,这种形式下的美术鉴赏课通常比较枯燥。对于这样的批评,很多教师对此也感到非常委屈,美术学科长期以来的边缘化,学生的美术知识存储非常有限,尤其是面对信息容量极大的美术鉴赏,很难做到让学生真正参与讨论,大多数时候即使老师把问题抛出来,也很少会有学生回应。事实上,众所周知,在外表光鲜的公开课背后,是师生的充分准备,开课前早已“彩排”多次,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思考、精彩发言”与教师的“完美互动”中很大一部分是在“作秀”,平时的“原生态”美术课很难达到这一点。因此,我通常在上美术鉴赏课的过程中,大部分情况下都会把知识的难点相对降低,增加个人讲解部分,对于学生的讨论虽然会安排但并不会非常重视,对学生的参与也没有太多的期待。
这是在一次公开课上,我和学生并不认识,教学内容是湘版《美术鉴赏》第二单元第一课《原始人的创造》,为了增加本课看点,师生互动内容必不可少,按原定计划,我安排了很多学生参与的活动,有游戏也有讨论,也许是因为本课的设计尤其是游戏部分颇有趣味性,学生对我的陌生感一下被打破了,在学习过程中十分配合。前半程教学一直在我的控制之中,紧凑有序,却也波澜不惊。
本课的重难点在于探讨美术作品对于原始人的价值和意义。如记录、巫术、实用与装饰、图腾、生殖崇拜等。当谈到图腾崇拜时,我首先给学生们欣赏了三星堆出土的艺术品,并向学生解释图腾崇拜的定义:图腾崇拜是人类原始社会最早的一种宗教信仰现象。人类先民相信每个民族都与某些动物、植物或无生物有着亲属或其他特殊关系,此物即为该民族的图腾、崇拜物、标记。
课的一开始我就说:“同学们,你们知道在我们中华民族的发展史上,有哪些动物成为过图腾吗?比如说草原上的民族他们的图腾是什么?中原地区又会以什么样的动物为图腾?”
“有狼、老鹰、蛇、熊……”学生抢着说
我接着说:“很好,黄帝的氏族自称有熊氏,以熊为图腾;契丹人以青牛、白马为图腾;蒙古族的图腾是苍狼和白鹿……还有人写过一本书叫《狼图腾》。”
“那么你们知不知道我们中华民族共同的图腾是什么?”
“龙!”学生们毫不犹豫地齐声回答。
我给予了肯定的回答:“很好,那么龙是真实存在的吗?你们知道它的形象是如何而来的吗?”
“龙是虚构的动物,龙的形象融合了很多动物的特征,它有鱼鳞、鹿角、鹰爪、蛇身……”“我觉得龙的形象一定是通过原始部落之间不断兼并,各部族图腾的形象不断融合而最终形成的”学生们纷纷发言。
“回答的太好了,汉代学者王符说龙的形象有九似∶头似驼,角似鹿,眼似兔,耳似牛,项似蛇,腹似蜃,鳞似鲤,爪似鹰,掌似虎。经过分析我们不难推断,龙的形象之所以糅合了如此多的动物特征正是证明了龙的形象是华夏各部族图腾不断融合的产物,是华夏民族大家庭的象征。下面我们来欣赏不同时代的龙的形象。”
看着一张张精美的图片,学生们发出一声声惊叹,脸上都洋溢起了自豪的微笑。
我见时机成熟,适时导入了一段资料请大家阅读:
资料分析:到底是谁异化了“中国龙”的文化符号?
中国形象标志将来可能不再是“龙”,由上海外国语大学党委书记、上海市公共关系学会副会长吴友富教授领衔,重新建构和向世界展示中国国家形象品牌这一重要研究已正式被列入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立项。吴友富认为,“考虑到‘龙’的形象往往具有一定局限性,容易招致别有用心的歪曲”。
在西方的神话和传说中,“龙”的英文单词为“dragon”, 而在很多故事中,“dragon”都是恶魔的象征。一些西方国家别有用心地把中国比喻成“RedDragon”,但“RedDragon”是基督教传说中最初也是最大的恶魔。
“读完这段资料,你认为龙可以成为中国的国家形象品牌吗?”
这个问题一抛下去,下面便炸开了锅。一些学生很不服气的说:“老外不喜欢,我们就得改了吗?不理他们!”“中国龙和西方的龙本来就不是一个概念,他们有误解,我们应该解释给他们听……”
“老师,我们的中华龙主要象征正义与吉祥,与西方的龙在本质上有所不同,文化的隔阂应该通过更有力的宣传来化解,而不是否定自身的文化”
“是啊,中国的龙是华夏五千年文明的结果,象征着民族的融合,我也认为龙可以代表我国的国家形象”。
一切尽在掌握,望着台下还在积极讨论的学生,我的嘴角也露出了满意的微笑,不时点头对学生们精彩的回答表示赞赏,课堂气氛达到了一个高潮。
“老师,我认为这个问题已经没有讨论的必要了”一位瘦瘦高高戴眼镜的男孩子站起来说。
我不由吃了一惊,不知道这孩子要唱的是哪一出戏——“没有讨论的必要?这说的叫什么话呀”,可以人家已经站起来了,只好让他说下去了,我有点尴尬地笑了一笑,挥挥手,“你来说说看为什么。”&
“老师,我认为关于这个问题,功夫巨星李小龙已经给了我们答案。李小龙英文名中的‘龙’英文为‘loong’。事实上,这个‘loong’ 的两个‘o’字母象龙的两只眼睛,‘loong’也可以使人联想到 ‘long’(长),所以它也是一个象形文字。因此,在宣传中国龙的时候,我们不用指代西方恶龙的‘dragon’而用自己的‘loong’来代替就很好了!”他坚定地说着每一个字,语调里满是自信与不容置疑。
“哇,厉害!”台下的同学们也爆发出一阵赞叹,“好!”甚至有学生拍起手来。
原来如此,听完了学生的解释,我才恍然大悟,这个中国‘Loong’是我在备课时完全没有准备到的。我不禁佩服起这名学生知识之丰富,表达之有力,我不禁为他鼓起了掌,“回答的太好了,非常精彩,‘loong’这个单词不但发音准确而且更接近中国‘龙’的象形文字,也能体现中国龙的真正内涵,感谢这位同学给我们普及了中国龙的知识!”
这节课结束时,我由衷地对学生们说:“这节课你们的表现大大出乎了老师的预料,你们丰富的知识,独到的见解、精彩的发言令老师十分佩服,作为一名中国人,我为你们骄傲!”
虽说这节课在师生的配合下十分成功,各位老师的评价也很高,尤其是那位男生的精彩发言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印证了我在教学设计上的成功。然而我的心中一直无法平静,暗藏惭愧,对男孩提到的“loong”自己却没有在备课中准备而无法释怀。回到家后,我立刻在百度中输入了“loong”一词:
“东方龙”、“中国龙”不应该翻译成“Dragon”。“Dragon”的本意是凶残的有翼巨兽、恶魔、悍妇等。中国人在外国人面前自称“dragon”,是自我妖魔化。“龙”也不应该翻译成“long”。“Long”的英文发音不是“龙”,而是“狼”,这不是真正的音译。“龙”应该翻译成“loong”,它的发音和“龙”相近,在英文中本来就是“龙”字的音译,姓氏“龙”和人名中的“龙”字也被翻译成“loong”,如著名武术家李小龙的英文名字是“Lee SiuLoong”,新加坡总理李显龙的名字被翻译成“Lee HsienLoong”。
因此,把“龙”翻译成“loong”才是真正的音译,而且它已经有了广泛的使用基础,也符合海外华人的习惯,有利于团结海外华人……
通过资料的查阅,我对课堂上那位发言的男生更加佩服了。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育是人和人在心灵上,最微妙的相互接触。课堂中,只有教师的放手,才有学生主动探索与思考,动口、动脑、动手的机会,才有学生的全员参与,才能形成学生主动学习的心态,才有学生的主动体验。
有了这次难忘了课堂经历,我意识到了自己的问题所在:一方面,在美术鉴赏教学中,教师会习惯性的觉得,内容太难,学生的知识存储水平较低,很难在课堂上与教师平等的交流、讨论,于是不愿意把课堂交给学生;另一方面,教师提问后,有的学生讲的不够清楚,答案不够完美甚至相距胜远,都会进一步肯定教师对学生的固有判断,从而坚定了教师必须由“自己讲解答案”的这一行为;还有的时候,教师考虑到学生的表述不够完善,会重复一遍学生汇报的内容,这样做虽说是出于好心,但是占用了课堂的时间,也使得回答问题的那位当事学生的成就感就大大减弱了……
对于高中学生来讲,也许在美术方面他们的知识储备确实比教师要少很多,但是在其他方面,我们教师不得不承认自己并不是行行精通的“专家”。事实上,当代学生获取知识的手段已经非常丰富,眼界之宽有时已经超出了教师的想象。互联网的出现使得当代教师早已不再是知识的垄断者,因此,如果我们继续摆出一副“唯我独尊”臭架子,恐怕只能因自身知识的局限和狭隘无知招来更多的嘲讽。
21:38:00 | By: qxlijuan ]
“《麦田》和《星空》的色彩画错了,白天的天空像夜晚,夜晚的天空又像白天,”“黄色和紫色感觉很冲突” ……
& &《星空》是梵高在圣雷米疗养院(精神病医院)画的,此时梵高精神已经几度崩溃,在圣雷米时期状态时好时坏,根据梵高当时的精神状态分析,《星空》中体现着梵高对自己生命终结的潜在表达,画面中的一切景物都在黑暗与蓝色的深色调中扭曲、旋转着,教堂里的尖塔直指苍穹,一种难以表达的神秘力量里似乎包含着终结的意味,这也是梵高内心中发出的死亡信号,这种本能操纵着梵高的绘画线条与色彩的表现。
&& &&作于他临死前的两天,在这幅画上仍然有着人们熟悉的他那特有的金黄色,但它却充满不安和阴郁感,乌云密布的蓝天,死死压住金黄色的麦田,沉重得叫人透不过气来,空气似乎也凝固了,一群凌乱低飞的乌鸦、波动起伏的地平线和狂暴跳动的激荡笔触更增加了压迫感、反抗感和不安感。画面极度骚动,绿色的小路在黄色麦田中深入远方,这更增添了不安和激奋情绪,这种画面处处流露出紧张和不详的预兆,好像是一幅色彩和线条组成的无言绝命书。就在第二天,他又来到这块麦田对着自己的心开了一枪。&&
&&& 梵高是一位个性孤傲、感情脆弱、情绪癫狂,天性善良质朴、热爱生活、热爱生命、追求真理的理想主义者,但现实生活中他却接二连三的被社会排斥,被家庭排斥,被教会排斥,被所爱的女人排斥,被自己最崇拜的画家好友高更排斥,在法国阿尔时被居民排斥,被艺术界所排斥,直至后来梵高认为一直支持自己的弟弟提奥也要将自己抛弃,他认为世上没有人再需要自己,关注自己,于是在绝望中结束了自己年仅37岁的生命。梵高一生大部分的时间都是生活在精神极度压抑的状态下,一位生活在冰与火的世界里的画家创作出像《星空》一样的作品,是画家烦躁情绪的真实反映。
& &《向日葵》的创作。在荷兰文艺作品中,向日葵是热爱和忠诚的象征,黄色便代表快乐。梵高在自己很罕见的一段兴奋期内创作了这幅作品,当时他正等待自己心中一位英雄——前卫派画家保罗· 高更的到来。对他来说,向日葵象征高更,象征他们的友谊。《黄色的房子》也是在这一时期创作的,画面中到处都洋溢着迎接高更到来的愉悦情绪。
色彩情感价值表
联想的东西
心理上的感觉
血、太阳、火焰、日出、战争、仪式
热情、愤怒、危险、祝福、庸俗、警惕、革命、恐怖、勇敢
火焰、仪式、日落
典礼、古典、警惕、信仰、勇敢
夕照、日落、火焰、秋、橙子
威武、诱惑、警惕、正义、勇敢
收获、路灯、金子
喜悦、丰收、高兴、幸福
菜花、中国、水仙、柠檬、佛光、小提琴(高音)
光明、希望、快活、向上、发展、嫉妒、庸俗
嫩草、新苗、春、早春
希望、青春、未来
草原、植物、麦田、平原、南洋
和平、成长、理想、悠闲、平静、久远、健全、青春、幸福
海、湖水、宝石、夏、池水
神秘、沉着、幻想、久远、深远、忧愁
蓝天、海、远山、水、月夜、星空、钢琴
神秘、高尚、优美、悲哀、真实、回忆、灵魂、天堂
远山、夜、深海、黎明、死、竖琴
深远、高尚、庄严、天堂、公正、不安、无情、神秘、幻想
地丁花、梦、藤罗、死、仪式、大提琴、低音号
优雅、高贵、幻想、神秘、宗教、庄重
牡丹、日出、小豆
绚丽、享乐、性欲、高傲、华丽、粗俗
水、月光、黎明、奏鸣曲、钢琴
孤独、可怜、忧伤、优美、清静、薄命、疾病
少女、樱、春、梦、大波斯菊
可爱、羞耻、天真、诱惑、幸福、想念、和平
雪、白云、日光、白糖
洁白、神圣、快活、光明、洁净、明朗、魅力
阴天、灰、老朽
不鲜明、不清晰、不安、狡猾、忧郁、不明朗、预感
黑夜、墨、丧服
罪恶、恐怖、邪恶、无限、高尚、寂静、不详
20:03:00 | By: qxlijuan ]
新课标背景下信息技术与美术学科整合的有效性探析
【摘要】:
学科之间强调整合是新课标一直倡导的理念,现在许多学科都打破之间的堡垒,在整合中发展,在整合中创新。长期以来,信息技术和美术学科之间似乎形成了一道不可逾越的鸿沟,在实践中难以整合在一起,造成科学技术与审美情趣未能实现完美的结合和交融。笔者试图打破两门学科之间的堡垒,使两者之间互相促进,取长补短,在整合中提高电脑绘画的教学质量。
【关键词】:课程整合;信息技术;视觉文化;读图能力;电脑绘画。
学科之间强调整合是新课标一直倡导的理念,现在许多学科都打破之间的堡垒,在整合中发展,在整合中创新。而电脑绘画就是融美术教育和现代信息技术于一体新型绘画方式。电脑绘画在许多工业领域,如对影像编辑、特技制作、二维动画、专业设计师、出版社美编、游戏开发、多媒体制作等都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电脑绘画是运用绘画软件或图形处理软件制作完成的绘画作品,也可以是运用鼠标或者数字笔直接通过模拟手绘效果完成的创作的视觉形象。可以是二维的或者三维的,也可以选择写实、变形、抽象等表达方式。作品的表现形式可以是手绘效果的,即用一定的技术处理手法,用电脑模拟手绘效果;也可以是图像素材再加工,恰当地表现主题。笔者发现历届中小学生电脑绘画比赛中指导教师多为信息技术教师,其结果不尽人意。在实验中发现运用电脑绘画程序“painter”来辅导学生电脑绘画比较好,电脑绘画的成效上面有所突破。下面笔者对整个培训过程的策略作简要的反思。
一、提高信息技术教师的视觉文化素养,理解视觉文化和电脑绘画的意义。
在当前东西方文化冲突强化激烈的格局中,现实中Internet的发展需要和视觉艺术中的审美需要一样,对于最前沿的信息都需要具备敏锐的嗅觉,两者都需要非凡的想象和创意素质和读图能力。也都是一些“所见即所得”的界面。因此教育技术专业的发展,必须超脱狭隘的学科局限与工具理性,在理论上要向深度和广度进军,在实践上应当日益融入国家主流文化的建设。在现代教育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传播中华民族优秀的艺术作品,让本国国民和世界人民更真切、更深入地了解、理解乃至欣赏、接受和热爱中华文化;在学习资源建设初期,资源的开发建设和学生电脑绘画创作等方面地指导等任务刻不容缓的摆在我们信息技术老师的面前。同时也是教育技术工作者抓住发展机遇、发挥专业特长的关键所在。在这个大背景下我们为信息技术教师组织了视觉文化和电脑绘画等学习机会,在信息技术教研活动中有意识地培训信息技术教师掌握色彩色调、造型构图等技术,了解画种类别(色粉画、油画、水彩画、水粉画、国画。)帮助信息技术教师深刻地认识视觉文化和信息技术整合的重要性。
视觉文化的素养也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通过对现实生活耳濡目染的过程中所积累的经验。因此,在培训中培养信息技术教师们看的能力就显得非常重要。笔者通过适时地分析相关的图设,充分地鉴赏中外古今画派,开阔眼界,扩大知识领域;陶冶思想情操,提高人的精神世界,了解文化背景和各领域范畴之间的关系,疏通各研究领域的关系,确保科学理念支撑。与此同时还帮助他们从多种绘画表现形式中吸取营养,提高造型技术;提取出高浓度的题材,诱导他们看到事物间关联,能够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学会从纷杂具体的事物中抽取出重要的特征,并认真考虑抽取出来的题材运用在作品中代表什么,自觉地分析作品中的能指与所指,外显与内涵。实践证明,随着信息技术教师们的视觉素养和读图能力的提高避免了他们在课件制作半途而废,或出现了大量过度夸张、机械复制、哗众取宠以至无厘头的视觉学习资源,真正意义上的帮助信息技术教师提高课件制作水平,同时也为电脑绘画教学打下了基础。
二、提高美术教师的信息素养,加强课程整合意识。
班杜拉(Albert Bandura )说过,个体从事某项活动的动机,在很大程度上与个体对自己从事该项活动胜任与否的判断有关,他还把这种个体对自己是否能胜任某种任务的判断和知觉称为“自我效能感”。信息技术与美术课堂教学的整合,即信息技术成为课程教学的有机部分,与课程内容、课程资源、课程实施和课程评价实现整体的有机结合。同样在美术教研活动中我们有意识的请来了信息技术专家为一线的美术教师进行指导,通过各种电脑绘图软件的培训,让美术教师在已经具备扎实的造型技术等基础上也能够熟练的驾驭信息技术。通过培训美术教师学会了(如:photoshop 、photoimpact 、coreldraw 、3dmax、 maya、 flash 、dreamweaver、 painter、交互式电子白板等应用程序。)使得以前只有用手工才能完成的工作,可以在瞬间得到便捷的处理。同时美术教师们也认识到随着现代社会日新月异的发展,无论我们身在家中还是走出家门,身边都存在各种静态、动态的图像,令我们的眼睛随时都在“读图”。现代社会使用美术的范畴越来越广泛,与美术相关的职业已遍及生活各个领域,我们的很多学生,将来也许不会亲自拿起画笔作画,但他们很可能投身于视觉艺术领域,从事着其中相关的职业。由于学生之间存在审美能力、知识经验、美术技能、个性等个体差异,决定了他们在活动参与中的角色。经过培训让他们成为业务能力较强的新型美术教师,教学中能够学以致用,突破教学重难点,成功地解决了传统美术课堂中出现的弊端。在今后的电脑绘画教学中也能够帮助学生运用这些技术在传统工具与数字工具之间搭起连接的桥梁,同时也让学生也意识到这些电脑作品与我们平时是否能够熟练使用传统艺术工具之间的密切关系。
三、信息技术与美术教师协作有助于提高电脑绘画教学的成效。
经过培训信息技术和美术教师们在培养学生电脑绘画的绩效方面,期望值都很高。信息技术教师能够耐心地教会学生将数位板接入电脑,利用压感笔借助数位扳在电脑绘画程序中进行绘画。还能够运用了动态网页等技术整理出多种资源,为学生提供虚拟的学习空间便于他们课余继续琢磨。信息技术教师以此为基础的培训,为提高学生的电脑绘画水平做好了铺垫工作。但是造型能力的辅导方面又不足于美术教师,这样一来科学技术与人文精神未能实现完美的结合,由此开发的视觉学习资源常常过于追求技术效果而缺乏审美价值与人文关怀,界面不美观,缺乏感染力,不利于促进学习,更谈不上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了。而新型美术教师们同样也可以运用学过的信息技术制作课件,收集大量的作品,鼓励学生在提炼题材时敢于突破感官的局限,洞察到事物的“质”,在视觉生理判断的基础上,多渠道的、交叉的、综合的联想可用的信息,目的是利用电脑提高学生绘画的兴趣、能力与品味。的确信息技术的切入改变了美术课堂教学的容量,但是美术教师在运用信息技术的关键时刻,常常由于具有某种程度上的“技术恐惧症”而难以深入渗透到信息技术支撑下的视觉文化学习资源开发建设。这种情况下苦思冥想,闭门造车是行不通的,往往在痛苦之中灵感全无。实践证明在这关键时刻打破学科界限,两者之间协商合作,建立良好的整合关系,习人之长补己之短,相互学习借鉴,在教育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就很快就能迎刃而解。经过培训的信息技术与美术教师更加愿意通过技术整合促进课堂教学成效。时下信息技术教师与美术教师通过整合之后取得的成绩已经是硕果累累了,尤其是在电脑绘画方面的奖项翻了两番。
由此可见,视觉文化的崛起和视觉对象的日趋多元丰富,设计、开发、使用、管理和评价都对教学中电脑绘画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俗话说的好,“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一支筷子容易折,一把筷子坚如钢!无论是在美术教学、还是信息技术培养,都应该增强课程整合意识,树立弘扬祖国传统文化的责任意识。与时俱进,积极探索信息技术条件的教学改革,培养具有竞争能力的未来人才的研究,使学生成为有潜力的未来栋梁。
参考文献:
15:13:00 | By: qxlijuan ]
与“ DIY ”零 距 离
15:12:00 | By: qxlijuan ]
15:04:00 | By: qxlijuan ]
15:02:00 | By: qxlijuan ]
这一单元是《大提琴》,教材要求以介绍大提琴的音色、造型特点入手,进而把对乐器造型之美分析作为学习侧重点,然后从多角度,有层次地引导学生感受新奇的视觉效果,最终要求以抽象美术的形式表现对一段音乐的感受。
202班是一个让我既喜欢又头疼的班级,因为学生的学习情绪总是很不稳定。好的时候,上课时让人如沐春风;不好的时候,可以是一枚不定时的炸弹,随时炸得你头晕眼花、如坐针毡;也可以是整个教室死气沉沉,让老师一个人在课堂上自问自答。由于工作需要,202班的美术课从周五被调换到了周三上午,从一大早开始我就一直担心:他们会不会因为这小小的一点变动而兴奋异常,致使这节课无法正常进行?
课堂上的故事:
今天202班被临时调课,怀着一丝不安的心理,我一脸严肃地走进了教室并时刻准备着用强硬手段“清理”他们的“爆炸”式情绪。
“大提琴被称为器乐中的美男子……”讲台下一片静悄悄“既然是美男子,请大家来找一找他美在哪里?” 为了引起学生的注意力我紧跟着抛出了一个问题,想让学生根据教材的要求先说一说大提琴的造型美,可是只有个别人抬起头来用迷茫的眼神瞪着我,教室里依旧是鸦雀无声。
“咦!奇怪了,平时我要这么一说,台下不是一阵忙碌也会因为我文绉绉的语言而哄堂大笑,今天这是怎么了?”我心里一阵嘀咕。
看看窗外阴沉沉、黑压压的天,再看看他们一个个鄢着的脑袋瓜,心里已是明白了几分:“糟糕,看来他们有点昏昏欲睡,如果继续照着教材的要求进行课程的话,可以想象结果不外乎两种:要么就是我一个人在讲台前唱单簧——自问自答,而他们的脑子中仍旧一片空白;要么就是导致他们对这一单元产生厌恶的情绪,甚至抵触接受这一单元的知识。怎么办……”
灵机一动,我马上退出按部就班的课件,用Baidu搜索了一段钢琴伴奏曲在课堂上进行播放。学生的脑袋瓜一下子都竖了起来,他们用疑惑的眼神看着我,估计他们都在猜测我在卖什么关子。呵呵……我故意保持神秘莫测的气氛一直等到曲子播放结束,然后笑眯眯、慢悠悠的告诉他们:“不要以为我是在给你们放音乐欣赏哦,今天这节课就是要求大家根据这段音乐创作一幅抽象绘画。”“啊……”整个教室马上“开锅”了。
“太难了吧……”
“这怎么画啊……”
“老师,我们的水平被你高估了……”
“老师,这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老师,我还没有听清楚呢,再听几遍吧……”
呵呵,这就是我要的效果。课堂上昏昏欲睡的气氛马上被一片着急之色取而代之。
这时,我反倒不慌不忙地安慰起他们来了:“不会画得不要着急,担心水平不够得也请放心,没听够得等会有的是机会,现在先请大家把书本打开,欣赏书上两幅充满音乐精神的抽象作品康定斯基的《伴奏的中心》和克利的《尺幅内的波动感》,要求从画面的整体色调、画面主体的形象、形状、色彩等角度出发去想象音乐的气氛、旋律和节奏。”
此时的欣赏,学生在无意识之中已把音乐和绘画进行了联系。
“现在,轮到你们发挥了,我们再来听一遍音乐,我想知道你们从中听出了什么颜色的主体色调?”我又播放了那段音乐,有的人侧着脑袋,有的人竖着耳朵,有的人眯着眼睛,他们听得可认真了。
“老师,我听到了绿色,因为整段音乐旋律非常舒缓,让我感觉象是春风拂面一般,所以应该是春天般的绿色。”
“我听到了黄色,因为音乐的整体气氛让我的内心有一种说不出的舒畅感,所以我认为应该是阳光般灿烂的黄色。”
“我觉得应该是淡淡的粉红色,因为它的旋律让我感觉柔和而温馨,粉红色应该比较能表达这种感觉。”
“老师,我分明听到了蓝色,因为它的旋律起伏和节奏象一波一波的海浪轻轻地拍打着岸边,还有一朵朵的小浪花在海面上欢快地跳跃着。”
我为学生们精彩的回答欣喜不已,瞧他们的小脑袋瓜里面有着多么丰富的想象力啊。“可是,光有一个主体色调可不行啊,画面上还应该有什么呢?”我继续“为难”着他们。学生们开始紧锁着眉头思考和回忆音乐,希望能搜索出一些形象或线条。“书本上毕加索的那幅《吉他》画得是什么?用的是什么方法?”我故意作了一个小小地指引,学生们把目光移到了那幅作品上。
“老师,是吉他,用了拼贴的方法。”
“哦,老师,我知道了,刚才的那段音乐是钢琴曲,我们也可以象他一样用拼贴的方法拼贴一幅钢琴画。”
全班同学恍然大悟。
于是,我引导着学生分析了钢琴的造型美感,并提醒他们在拼贴的过程中应注意根据自己的感受把握主体色调,要学会取舍某些部位,更要大胆地夸张某些让自己感觉在音乐中发挥重要作用的部位。学生们都一一记下。
“这是表现抽象画的一种常用方法,另外,我们还可以根据音乐的起伏旋律、中间的节奏变化,用线条或相关的抽象符号进行传达,还可以搭配上大胆的色彩想象。”通过书本上的范画和学生作业欣赏,他们发现了另一种常用方法。
此时,我再给他们播放了一遍音乐,有的同学拿着铅笔跟随着音乐在纸上画起了“心电图”,有的同学随着节奏挥起了铅笔成了象模象样的指挥家,有的同学则打开了颜料盒挑起了色彩……
“老师,我觉得整幅画面的线条应该充满了弧线或曲线,因为它的旋律总是联绵起伏着。”
“我的眼前跳跃着许许多多的五线谱和小蝌蚪一样的音符,哦,还有高音谱号和低音谱号。”
“老师,最后部分的音乐显得很激扬,我觉得可以用大红的颜色来表现这里的形象和符号。”
当再次听完音乐,学生们又有了更深的感受。
“老师给予你们的帮助只能到此为止,接下来的画面表现就该看你们自己了,还有什么特别难得吗?”
“老师,能不能让音乐连续循环的播放啊?”
在轻快、悠扬的音乐声中,学生们拿着画笔尽兴地挥洒了起来……
课后的故事:
课后,他们的作业表现一如课堂上般精彩。
&&有些学生还在自己作业的背面发表了小小的个人观点,看着他们的画面,读着他们的文字,我的内心充盈着满满的欣慰和欣喜之情。
听着音乐,感受着它的意境,觉得像是一个透着欢乐和希望的月夜,充满着一种清新的气氛,因此我用欢快的笔触、抽象的形式表现了我从音乐中听到的内容:柔和的月亮、清澈的池塘、发出悠扬乐声的琴弦和琴键……
这段音乐让我好似置身于田园风光之中,周围的一切都焕发着生机,还不时地可以闻到春天青草的气息,因此我就用绿色作为背景色,以钢琴的外形轮廓和五彩的琴键来表现这种舒畅的感觉。
这段音乐让我感受到了大自然的气息,仿佛看到了茂盛的树林,呼吸到了清新的空气,于是我选择了大自然的绿色描画了一个横贯整张画面的大音符,让钢琴键巧妙地沿着音符的一段弧线出现,因为我分明听到了钢琴的伴奏声。并且,自始至终我都听到了小提琴的乐声,因此我用紫色随意地勾画了小提琴的剪影分布在整个背景上,然后用淡淡的紫色和淡淡的蓝色加重了底部的色彩,使视觉得到了平衡。&&&&&&&&&&&&&&&&&&&&&&&&&&&&&&&&&&&&&&&&&&&&&&&&&&&&&&&& &&&&&&&&&&&&&&&&&&&&&&&&&&&&&&&&&&&&&&&&&&&&&&&&&&&&&&&&&&&&&&&&&&&&&&&&&&&&&&&&&&&&&&&&&&&&&&&&&
创作这幅画之前我认为先要感受和分析这段音乐。我觉得这段音乐非常清新自然,让人联想到大海与蓝天,并且它的主乐器也很明确,是钢琴和小提琴。所以,我运用了不同程度的蓝色做整张画面的底色,在主体上用较明确的直线条和弧线勾画出钢琴和小提琴的分解图,整体布局以服从视觉美感的需求,意在传达音乐时而飘渺清新、原始而不带任何瑕疵,时而又高昂激扬、给人汹涌澎湃的感觉。
反思与分析:
这是一节抽象画教学内容,根据教材的要求,我应该先让学生来说一说大提琴的造型特点,进而把常见乐器的造型美进行分析,然后从线条的形式、情感等角度,有层次地引导学生欣赏抽象画面的视觉效果,感受和尝试抽象画面的组织方法,最终要求以抽象美术的形式完成对一段音乐的创作。
对于初次接触抽象画的学生而言,他们不熟悉更何况是这么漫长而又艰涩的一个接受过程,加之这样的天气情况,学生已经提不起精神了,如果我无视他们的情感状况,强制他们打起精神,认真听课,课堂气氛将会很不融洽,我的教学也将会一厢情愿。孩子们没有情感投入,没有体验,知识将会是苍白的,。初中阶段的美术学习,不在于使学生掌握多少专业知识和技能,而是为今后的美术学习和发展培养一种持久的兴趣,并让它持续发展,而这需要学生的情感态度的融入。
你一言我一语、时断时续地述说起来,他们大胆地想象着、猜测着,有人的述说得到了全班同学的唏嘘之声,然后就涨红着脸蛋赶紧坐下;有人的述说得到了全体同学的一致认可,于是满脸溢满了骄傲之色。
新课程下的课堂是动态生成的课堂。教学是“生成的”,而不是按照原来的计划“复制”出来的。教师的“教”是建立在学生“学”的基础上的,他们有自己的关注点和兴趣点,面对活生生的、不断成长的学生,面对课堂上学生出乎意料的状况或即时生成的东西,教师的机智、灵活和应变能力越来越显得重要。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老师要善于捕捉教学的最佳时机,要大胆、灵活地改变教学方式、调整教学进程,时刻告诉自己要面对学生上课,让课堂真正生动起来,让师生一起展示自我的精彩,共同享受45分钟的快乐!
15:00:00 | By: qxlijuan ]
14:46:00 | By: qxlijuan ]
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真实沉浸感,实现了以自然方式与虚拟世界中的对象进行交互操作,破解实物写生难题,收到了较好效果。下面就教学中的尝试,谈谈将虚拟现实技术与美术实物写生课整合,突破教学难点的做法和体会。
虚拟现实技术 、实物写生 、观察力、意义建构 、创新教育
一、运用虚拟现实技术,改变学生对写生角度和造型过分依赖参照作品的局限。
在美术教学中的实物写生课中,学生的向师性抑制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这一直是传统教学中一个难解之题。在传统的写生课中,学生面对不同角度的静物描画出来的作品造型依然与老师的范画角度一样,从学生的作品来看大多数是画的同一个角度,经常发生把“写生”变味为“临摹”的现象,拿书包写生为例:书包放在桌上,同学们看到情形各不相同,老师选择几个角度示范写生。可是从作业反馈来看画得与范画角度差不多,这是怎么回事?因为他们不相信自己的眼睛,过分的依赖教师或优秀学生的参照作品,没有异样的声调,这表明学生的审美感觉受到了限制。学生潜在的创新能力也在这种长期的、没有硝烟的“传统方式教育”中“正常”的淹没。要突破这个难点鼓励学生纠正观察行为中的思维定势是非常重要的,我用3DMX做一个实物键模,再将做好的实物键模导入到CULT3D中进来,并自定义一系列动作,这时用鼠标拽住导入进来的对象,被抓的物体也立刻随着鼠标的移动而移动。像圆雕一样把实物地每个侧面和细节展示给学生,然后让靠近对应角度的学生把范画与自己看到的实物相比较,并把相异点说给大家听。特别让习惯于临摹的学生亲自拽着鼠标演示一下,把看到地不同角度特点说一说,使学生在不断的观察与比较中发现自己看到的实物与范画中的表现对象各个面的大小都有变化,一定会悟出如实写生和临摹是由许多区别的。让教师的范画成为演示方法的一种途径,而不再是学生写生参照的模式。这里我是运用了虚拟现实技术中的Interaction—交互性特点,学生对虚拟环境内的物体的可操作程度和从环境得到反馈的自然程度,使用学生如同在真实的环境中一样与虚拟环境中的人物、事物发生交互关系。真正突破观察行为中的思维定势这个限制,相信自己的眼睛如实地表现客观世界,扎扎实实的训练写实能力,这也是画好一幅的基本功。
二、运用虚拟现实技术,帮助学生理解实物写生中色调之间的关系。
在写生中学生很难把握色彩调子的冷暖,更不容易理解环境色、光源色、固有色、反光等概念。以至于造型能力比较高的学生,在此基础上一摆出色块就出洋相,原本立体的苹果被涂成平面的效果,再加上学生本身的色彩词汇量少,对色彩调子不能科学的理解,学生作品看上去很难有一个整体和谐的色彩调子。这样的不理想状态,使学生对色彩写生产生为难情绪,不敢下笔,无从下笔,更担心破坏原本还不错的铅笔写生稿。这种情况确实是需要解决的重难点,于是在写生中讲解色彩调子时,我结合虚拟现实技术,先做一组静物键模,再利用3DMX将这组静物沉浸在不同的光源下,并展示给学生。并和学生一起分析和比较在不同的光源,如红光、蓝光的照射下,静物所呈现出的色调是的不同,学生很快理解在不同颜色的物体上笼罩着一定的明度、色相的光源色,使各个固有色不同的物体带有同一色彩的倾向,在色彩写生时一定会有一个整体的色调就是这个道理。接着我再将静物位置打乱或更换不同的静物,让学生比较不同的周围环境的影响下,物体呈现出的颜色是不同的,并如实地示范看到的颜色是怎样摆上去的。这里我是将虚拟现实技术中的沉浸感(Immersion)特点整合于写生教学中,在创造的虚拟环境中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使其相信在虚拟环境中事物都是确实存在的。虚拟现实技术还能够虚拟春夏秋冬等不同季节,不同环境和不同光源的实物。而且在操作过程中可以很自然地发挥作用,就像真正的客观世界一样。这样学生就能够真正理解实物写生中色调之间的关系,使学生面对色彩写生时的畏难情绪迎刃而解,在此基础上就不会糊里糊涂的在摆色块时把立体的涂成平面的;以前看到白盘子就不知涂什么颜色,现在可以通过周围环境的比较,自信的摆出色块;更不会害怕破坏自己的线描而无从下手。扎实的掌握表现方法,学生在写生时也就很容易在线造型的基础上,正确的摆出色彩关系,越画越想画,越画越逼真,色彩的表现魅力是素描难以比拟的,让大千世界色彩给我们每个人带来美的体验。
三、运用虚拟现实技术,调动学生在作品中运用不同的表现形式。
学习不是简单的信息积累,更重要的是包含新旧知识经验的冲突,以及由此而引发的认知结构的重组。学习过程不是简单的信息输入、存储和提取,是新旧知识经验之间的双向的相互作用过程,也就是学习者与学习环境之间互动的过程。其中奥苏贝尔的认知结构理论,设计适当的“先行组织者”或“材料团”来影响认知结构变量,可促进学生迁移感知过的经验,运用更加个性化表现形式,使作品更富有表现魅力。例如:在实物写生实施深入刻画的阶段,表现形式上要鼓励学生用不同的表现风格完成作业,督促学生最大限度的表现自己的审美观念,使学生内在的审美观念有了外在的表现机会,进而推动他们进一步学习的热情。这里面也存在一个问题,由于学生的知识面比较狭窄,已有知识经验不充分,凭空的想象很难凑效。这里我在教学中我利用计算机构建虚拟环境系统,将做好的键模在3DMX、CULT3D中运用渲染等技巧,很快地更换材质,引导学生欣赏不同材质不同背景下的作品,向学生展示、分析、欣赏不同的艺术作品,帮助学生理解、品味不同作品的表现形式、风格、效果。同时也可以超越时空的限制再现古典和现代派作品的创作背景,真可谓心物交感和迁想妙得,给学生留下了思考的余地,使学生懂得由于环境因素、生活经历、兴趣爱好以及文化习俗的不同,对审美观念的影响也是不同的。在这极其丰富的虚拟学习环境,不仅能使学生沉浸于此环境中的学习者获取新的知识,提高感性和理性认识,而且能使学习者产生新的构思。我本着坚持尊重爱护每个学生的原则,有效地提高了学生审美积极性,尊重学生的审美选择以及对美的表达方式,找准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把知识点投放到合适的位置,使学生跳一跳就能摘到桃子。在评价阶段中,对作品的分析和讨论应尽可能兼顾每个人的特点和审美取向,包括一些批评性的语言也尽量做到合情合理,言之有据,以充分调动学生大胆运用不同的表现形式丰富作品的内涵。
四、运用虚拟现实技术,突破实物写生课时空界限和景物的限制。
在写生课中,我们常常会遇到这样的麻烦,静物写生用的水果在气候炎热的夏季很容易变质腐烂,一些易碎的陶罐、鸡蛋等很容易在下课时不小心被一些调皮的学生打碎。在环境不太好的画室里人物模特也难以忍受气候的寒冷,而且频繁的做一些动作变换也是比较麻烦的。在艺用人体解剖课中通常是把残缺不全的人体的骨架标本放在讲台上,给学生讲解骨头结构,肌肉走势,对于心理素质较差的学生来说是难以忍受的,在搬运过程中这些骨架标本少了胳膊缺了腿的现象也是常有的事的。在自然风景中,我们背着沉重的画箱千里迢迢跋涉于气候多变自然环境中,寻寻觅觅……这诸多的不便笔者考虑过许久,于是我利用虚拟现实技术处理的课件,用虚拟现实的方法来展示教学中用到的实物,通过意义建构虚拟实物的操作,通过创设虚拟情境将社会生活图景栩栩如生地展现在学生眼前,使学生在有声、有色、有情、有味的具体的模型中;更加仔细、清楚、逼真,并且可以反复使用,不受时空限制,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对虚拟的实物进行移动、旋转或缩放,不受时间的限制,这样就可以解决写生课中的种种困境,充分满足了学生审美体验需要,为学生腾出有更多的精力静心思考,调动更为丰富的想象力,表现更为深刻的意境。
五、运用虚拟现实技术,促使学生掌握技能及造型规律。
在示范绘画的表现技巧的时候,有很多的细节对于悟性不是很高的学生来说,是屡错不改。例如素描中线条如何排列,色块是怎么摆的,飞白是怎样产生的等等。你越是强调一根铅笔线条要做到两头细中间色调均匀,这样排列出的线条才能够自然衔接的好,可在传统教学中,学生围着看我一遍又一遍示范,也不能够保证每一位学生看得清楚,于是我用手绘的幻灯片来演示给学生看,可是很多学生作品还是出现了很多的钉头线条,画面不能很好的衔接,表现的很僵硬。另外诸如写生中的透视规律、笔刷的勾、皴、擦、染、点等掌握都是教学的重难点。课堂实践证明不是任何学生看一边就能领悟到,他们需要反复地观察,主动地训练,才能熟练的掌握技巧。由于笔者介入信息技术领域,很快地了解到信息技术中的虚拟现实技术能够虚拟出技能的动作表现,可以向学生展示虚拟的技能动作,对于动作技能的强化有独到的作用,可以大大减轻教师重复示范的烦琐劳动,改善学生看不懂的困境,并能够省时高效的完成教学目标,就此我画好实物键模,并设计出一些系列的动作技能动画,在教学中展示给学生看,照顾到个体的差异性,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这样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清楚地看许多遍虚拟的技能动作,直到自己悟出绘画表现技巧规律。“意义建构”这是整个学习过程的最终目标,在学习过程中帮助学生对当前学习内容所反映的事物的性质、规律以及该事物与其它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达到较深刻的理解。记得斯腾伯格和卡茨等人强调了个体的主动性在建构认知结构过程中的关键作用。这里我利用动作技能的虚拟展示,使我的学生主动的学习,并在短时间内真正的提高了表现技巧。
虚拟现实技术弥补了传统CAI课件的不足,更为绘画的基本功训练中重难点的突破提出了美好的前景。作为教师要有意识的努力提高信息素养,相互协调,共同努力,虚拟现实技术整合与教育教学中的优势一定会在实践放射出耀眼的光芒。教师要通过恰当的教学组织形式,使学生的心理和情感不受来自外界权威的管束和压制,积极创设美术教学情境,激励学生打破自己的思维定势,发现问题,从独特的角度提出疑问,讨论问题、解决问题,鼓励学生进行批判性质疑。培养学生敢于向权威挑战的学习钻研精神,充分尊重学生在课堂上的民主自由权利,满足当今社会对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的迫切需要。
参考文献:
[1]恽如伟 《虚拟现实的教学应用及简易虚拟学习环境设计》
[2]维果斯基《最近发展区》转引自《全国在职攻读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全国统一(联合)考试大纲及指南》北京师范大学大学出版社 2003年版第53页
[3]陈晓隽 杨小平 《中小学教师信息素养的现状和培养策略》
[4]乔建中 《课堂教学心理学》江苏人民出版社
[5]王宏建 袁宝林 《美术概论》1994版129页
[6] 陈小清《色彩构成》15页
14:45:00 | By: qxlijuan ]
根据世界各国和我国远程教学实践的经验,在施拉姆的教学传播模式基础上,提出了“经验之桥”远程教学传播模式。充分发挥这个“ 桥梁”作用 ,是改善远程传播效果,实现有效研训的根本途径。随着我区专门的、先进的报告厅设备、多功能教室设备筹建完善,并不是一开始就能被广大教研员所接受的,长期以来教研员们都是“一根粉笔、一块黑板、一本教材”的单一研训模式,顶多再用个录音机和投影仪,他们仍然坚持拔山涉水的前往一线开展研训活动。一些传统的研训模式在他们的心中早已根深蒂固了,面对电脑中出现的小小问题也会表现出极度的紧张感。对于运用远程研训手段更是前怕狼后怕虎,因此基于这个背景下开展远程师资培训,相对城区学校难度要更大一些。于是区电教中心利用每周的政治学习和业务培训等时间向教研员们展示远程平台的优越性,演示远程平台先进的研训功能。让教研员们切身体验到远程研训模式的优越性,把教师们从简单、繁重的重复劳动中解脱出来,提高他们参与研究的积极性。成果不断的涌现出来,小教研训处也积极的参与了进来。经过不懈的努力,教研员们在网络环境下,突破传统研训形式环节的界限。传统研训方式建构的是“培训中心”,而远程研训建构的则是“学习中心”。“学习中心”是一种通过大量的教育资源为教师们提供学习经验的方法,材料和资源的利用主要由教师来决定,并且允许教师们自己选择学习的时间、地点和环境。促使教师们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了教师们搜索、获取、选择、处理、整理信息的能力,提高了教师们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在远程培训系统中学员能从与提供学习材料和与专家对话点评中受益,教师能主动发起这种对话而不一定是只当对话的接受者,所有参与者都可实现平等的交流,让思想自由流动起来,打破了人与人之间特别是教师与校领导之间的等级障碍。运用远程这种模式我们还能为教师与教研员、教师与教师之间提供相互协作学习的机会,使研训灵活化。课余教师可以利用远程,共享零距离交流,比如张三在应用程序使用中遇到了困难,这是可以约李四进入远程平台,将word、excel、flash、access、frontpage 等程序同步互动,这时李四就能够在远程直接操作张三的电脑,很快就能解决这突如其来的麻烦。同样有些程序学习的是需要手把手的修改也可以用这个模式进行,比如笔者在指导painter 手绘时,就能够在对方的电脑程序中进行修改和绘制,这个平台带给了教师们非常奇妙的体验。突破了传统学习中的交互和反馈限制。真正意义上为教师们提供了时时为学习之机,处处为学习之所的必要条件。远程培训是“无边界”网络培训,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是适合教师的终身学习的一种先进模式。
远程研训通过模拟传统的会场坏境,为各地的教师提供了一个可共享的虚拟研讨环境。在整个远程研训期间,技术媒体代替了常规的、口头讲授的、以集体学习为基础的教育的人际交流,使教研员和教师进行远距离双向交流成为现实。v2confrence运用网络及虚拟现实技术创建了一个拟生态的、分布式的虚拟学习环境,能够有效虚拟教研员或者专家等发言的音视频,通过主席控制话筒的给向,在控制虚拟会场中对象化身的行为活动具有较大的灵活性,便于实现开放和动态的虚拟环境,便于调度研训者行为与服务器群进行协同管理。在此过程中整个在线远程研训会场没有对学习者提出过多的附加条件以及使用场合的限制,最大可能的模拟真实会场环境中人与人之间的自由交互和自然的研训内容的呈现方式。整个研训过程中,我们采用摄像机进行智能追踪,用来切换空间场景,便于突出研训活动的主体,与在真实教室一样,当教师讲课时,学员会自觉地将视线转移到教师身上,而当学生发言时,所有的目光都会转向发言者。为了便于显示,我们在远程教室设置了三台虚拟摄像机,正后方的摄像头用于摄取主席台场景,左边一台摄像机用来摄取学生发言场景,右边一台摄像机用来获取屏幕中的场景,镜头中屏幕的大小可以随时调控。虚拟会场所独具的沉浸感(充分调动了教师的各种感官进行学习,可让教师们体验身临其境之感。也避免了在真实会场中碰到的诸如提问不切题、表达能力差、回答问题错误等问题带来的羞愧和恐慌心理,可给予教师们自由的、充分的体验和想象空间。这个在线会场为教研员组织研讨提供了一个十分有效的手段。
共&25&条记录1
栖霞区教研室李娟的blog
时 间 记 忆
最 新 评 论
专 题 分 类
最 新 日 志
最 新 留 言
用 户 登 录
友 情 连 接
博 客 信 息}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漫画图画大全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