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完房间隔术后2年在海拔4000米网速慢和路由器有关系系吗

&&请,我要!
高海拔地区老年患者房间隔缺损的介入治疗
&&&&&&&&&近日,青海省心脑血管病专科医院心胸外科研究人员发表论文,旨在探讨高原地区经导管介入封堵治疗老年患者房间隔缺损( ASD)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研究指出,高原地区老年ASD患者有缺损大,肺动脉高压程度严重,并发症多的特点。严格掌握适应证,规范操作,积极治疗并发症,是成功封堵的关键。该文发表在《中国老年学杂志》2014年第9期上。
  近日,青海省心脑血管病专科医院心胸外科研究人员发表论文,旨在探讨高原地区经导管介入封堵治疗老年患者(&ASD)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研究指出,高原地区老年ASD患者有缺损大,肺动脉高压程度严重,并发症多的特点。严格掌握适应证,规范操作,积极治疗并发症,是成功封堵的关键。该文发表在《中国老年学杂志》2014年第9期上。
  回顾性分析经导管封堵治疗的51例老年ASD患者的临床和介入治疗资料。
  全组治疗成功率90.2%,经胸超声心动图(TTE)测量ASD平均大小为(24.3&5.8)&mm,封堵器平均大小为(28.2&8.6)&mm,均采用国产封堵器。术后3个月平均肺动脉收缩压较术前下降明显(P<0.05),右心房、右心室内径较术前减小。微少量残余分流3例,3个月后复查分流消失。并发症发生率11.8%,无死亡。随访6~42个月,封堵器无移位,心功能改善。
   相关链接:
回复 小鸭梨:
新闻阅读排行榜
关于医学论坛网
医学论坛网旗下网站
战略合作伙伴
copyright&中国医学论坛报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复制、转载或镜像 京ICP证120392号 京公网安备
*我要反馈:
姓&&&&名:
邮&&&&箱:男32岁,刚从安贞医院做完房间隔缺损伞堵术,出院10天后总是心慌.憋气.头晕.眼花.这是正常术后反应吗?_百度知道
男32岁,刚从安贞医院做完房间隔缺损伞堵术,出院10天后总是心慌.憋气.头晕.眼花.这是正常术后反应吗?
向医生提问
完善患者资料:*性别:
为您推荐:
您可能关注的推广回答者:回答者:
房间隔缺损的相关知识
其他1条回答
不是正常反应
房间隔缺损术后2月,还感觉胸闷,气短,目前的情况,建议就诊医院复查近期的心电图、心脏彩超,明确治疗的效果和现在症状的病因,必要是在医生的指导下,配合药物治疗,理论上先天性心脏病患者术后1-3周是最容易出现残余缺损的时间段,即继发性残余瘘的高发时间,要保持房间适宜的温度和温度,保持空气流通。患者要在先天性心脏病手术后3个月内注意休息,生活有规律,不能过多的看电视,避免剧烈运动,保证充足睡眼。出院后3个月内,不适宜到公共场所活动,防止呼吸道及皮肤感染。饮食选择营养价值高、易消化的食品,应少食多餐,不要吃得过饱,更不能暴饮暴食,以免加重心脏的负担。部分先天性心脏病患者要遵从医嘱,服用较长时间的强心利尿药物,不能擅自停药或减药。病情一旦出现变化,切记及时...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成人先心病术后是否应注意性生活
成人先心病术后是否应注意性生活
09-05-22 &匿名提问 发布
先心病术后的孩子活动宜适量,胆子很小可能与家长过分呵护有关,因为手术后刚刚半年,对孩子的训练应有一循序渐进的过程,不要操之过急;训练时应有趣味性,在游戏中学习。另外补钙的同时应注意维生素D的补充,这样才有利于钙的吸收。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为什么会得先天性心脏病?   心脏病是遗传和环境因素等复杂关系相互作用的结果,下列因素可能影响到胎儿的发育而产生先天性性畸形。1.胎儿发育的环境因素: (1)感染,妊娠前三个月患病毒或细菌感染,尤其是风疹病毒,其次是柯萨奇病毒,其出生的婴儿先天性心脏病的发病率较高。 (2)其它:如羊膜的病变,胎儿受压,妊娠早期先兆流产,母体营养不良、糖尿病、苯酮尿、高血钙,放射线和细胞毒性药物在妊娠早期的应用,母亲年龄过大等均有使胎儿发生先天性心脏病的可能。 2.遗传因素:先天性心脏病具有一定程度的家族发病趋势,可能因父母生殖细胞、染色体畸变所引起的。遗传学研究认为,多数的先天性心脏病是由多个基因与环境因素相互作用所形成。 3.其它:有些先天性心脏病在高原地区较多,有些先天性心脏病有显著的男女性别间发病差异,说明出生地海拔高度和性别也与本病的发生有关。 在先天性心脏病患者中,能查到病因的是极少数,但加强对孕妇的保健,特别是在妊娠早期积极预防风疹、流感等风疹病毒性疾病和避免与发病有关的一切因素,对预防先天性心脏病具有积极意义。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先天性心脏病的分类目前尚不完全统一,根据血液分流情况,临床上有无紫钳及紫钳出现的早晚可分为三型: 1.无分流型(无青紫型):即心脏左右两侧或动静脉之间无异常通路和分流,不产生紫绀。如右位心、肺动脉瓣狭窄、主动脉瓣狭窄、主动脉缩窄、单纯性肺动脉扩张、原发性肺动脉高压等。 2.左向右分流型(潜伏青紫型):此型有心脏左右两侧血流循环途径之间异常的通道。早期由于心脏左半侧体循环的压力大于右半侧肺循环压力,所以平时血流从左向右分流而不出现青紫。当啼哭、屏气或任何病理情况,致使肺动脉或右心室压力增高,并超过左心压力时,则可使血液自右向左分流而出现暂时性青紫。如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等。 3.右向左分流型(青紫型):此型心脏左右两侧血液循环途径之间有异常通道,使血流从右侧心腔向左分流,大量静脉血注入体循环,故可出现持续性青紫。如法乐氏四联症、 法乐氏三联症、大血管错位、主动脉干永存等。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确定是否患有先天性心脏病可根据病史、症状、体征和一些特殊检查来综合判断。 1.病史 (1)母亲的妊娠史:妊娠最初3个月有无病毒感染,放射线接触,服药史,糖尿病史,营养障碍,环境与遗传因素等。 (2)常见的症状:呼吸急促,青紫,尤其注意青紫出现时的年龄、时间,与哭叫、运动等有无关系,是阵发性的还是持续性的。心力衰竭症状:心率增快(可达180次/分),呼吸急促(50次/分-100次/分),烦躁不安,吃奶时因呼吸困难和哮喘样发作而停顿等。反复发作或迁延不愈的上呼吸道感染,面色苍白、哭声低、呻吟、声音嘶哑等,也提示有先天性心脏病的可能。(3)发育情况: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往往营养不良,躯体瘦小,体重不增,发育迟缓等,并可有蹲踞现象。 2.体格检查 如体格检查发现有心脏典型的器质性杂音, 心音低钝,心脏增大,心律失常,肝大时,应进一步检查排除先天性心脏病。 3.特殊检查 (1)X线检查:可有肺纹理增加或减少、心脏增大。但是肺纹理正常,心脏大小正常,并不能排除先天性心脏病。 (2)超声检查:对心脏各腔室和血管大小进行定量测定, 用以诊断心脏解剖上的异常及其严重程度,是目前最常用的先天性心脏病的诊断方法之一。 (3)心电图检查:能反映心脏位置、心房、心室有无肥厚及心脏传导系统的情况。 (4)心脏导管检查:是先天性心脏病进一步明确诊断和决定手术前的重要检查方法之一。通过导管检查,了解心腔及大血管不同部位的血氧含量和压力变化,明确有无分流及分流的部位。 (5)心血管造影:通过导管检查仍不能明确诊断而又需考虑手术治疗的患者,可作心血管造影。将含碘造影剂通过心导管在机械的高压下,迅速地注入心脏或大血管,同时进行连续快速摄片,或拍摄电影,观察造影剂所示心房、心室及大血管的形态、大小、位置以及有无异常通道或狭窄、闭锁不全等。 (6)色素稀释曲线测定:将各种染料(如伊文思蓝、美蓝等),通过心导管注入循环系统的不同部位,然后测定指示剂在动脉或静脉血中稀释过程形成的浓度曲线变化,根据此曲线的变化可判断分流的方向和位置,进一步计算出心排血量和肺血容量等。 根据以上的病史、体检及特殊检查得出的阳性体征,加以综合分析判断,以明确先天性心脏病的诊断。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患   近年来,由于诊断技术的提高和心脏外科的进展,先天性心脏病大多能通过手术治愈或部分矫治,预后显著改观。因此,患了先天性心脏病后,应尽早找专科医生,通过体格检查和必要的特殊检查手段,以详细了解其类型,心脏畸形的部位和严重程度,选择适当的年龄进行手术治疗。在未实施手术前,应建立适合患儿的合理生活制度,并根据具体情况适当参加能胜任的体力活动与劳动以增强体质,同时需注意防止不适当的剧烈活动。积极预防肺炎和由于其他感染途径而导致的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发生心力衰竭时应及时就诊治疗。总之,应定期随访观察患儿的动态变化,及时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安全达到适合手术的年龄。 专家回答回答者:张成立 平煤集团总医院 擅长疾病:心胸外科 向此专家提问
08:51 据国外有关资料报道,出生后存活婴儿的先天性心脏病发病率约为0.8%-1%,我国最近统计资料为0.13%- 0.67%,(上海地区统计为0.62%,山西长治市的统计数字为 0.34%)。如果按1990年国家人口普查婴儿出生率为2%计算,每年约有14万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出生。另据统计资料截至1990年底,我国0岁-14岁以下儿童约有2亿9千万人, 而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就有59万人,这还不包括14岁以上的先天性心脏病患者。 我国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的病死率(1岁以内)为33.8%, 如果按上述统计资料,出生一年以后的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尚有近10万人存活。其中非紫绀型病死率为24.56%,紫绀型病死率为81.82%。可见未经治疗先天性心脏病死亡率相当高。有些存活的婴儿同,虽然心脏疾患不十分严重;但活到40岁以上者为数不多。专家回答回答者:张成立 平煤集团总医院 擅长疾病:心胸外科 向此专家提问
08:51 虽然先天性心脏病的病因尚不十分明确,但为了预防先天性心脏病的发生,应注意母亲妊娠期特别是在妊娠早期保健,如积极预防风疹、流行性感冒、腮腺炎等病毒感染。避免接触放射线及一些有害物质。在医生指导下用药,避免服用对胎儿发育有影响的药物,如抗癌药、甲糖宁等。积极治疗原发病,如糖尿病等。注意膳食合理,避免营养缺乏。防止胎儿周围局部的机械性压迫。总之,为预防先天性心脏病, 就应避免与发病有关的一切因素。 专家回答回答者:张成立 平煤集团总医院 擅长疾病:心胸外科 向此专家提问
08:51 1、心衰:新生儿心衰被视为一种急症,通常大多数是由于患儿有较严重的心脏缺损。其临床表现是由于肺循环、体循环充血,心输出量减少所致。患儿面色苍白,憋气,呼吸困难和心动过速,心率每分钟可达160次-190次,血压常偏低。可听到奔马律。肝大,但外周水肿较少见。 2、紫绀:其产生是由于右向左分流而使动静脉血混合。 在鼻尖、口唇、指(趾)甲床最明显。 3、蹲踞:患有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的患儿,特别是法乐氏四联症的患儿,常在活动后出现蹲踞体征,这样可增加体循环血管阻力从而减少心隔缺损产生的右向左分流,同时也增加静脉血回流到右心,从而改善肺血流。 4、杵状指(趾)和红细胞增多症: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几乎都伴杵状指(趾)和红细胞增多症。杵状指(趾)的机理尚不清楚,但红细胞增多症是机体对动脉低血氧的一种生理反应。 5、肺动脉高压:当间隔缺损或动脉导管未闭的病人出现严重的肺动脉高压和紫绀等综合征时,被称为艾森曼格氏综合症。临床表现为紫绀,红细胞增多症,杵状指(趾),右心衰竭征象,如颈静脉怒张、肝肿大、周围组织水肿,这时病人已丧失了手术的机会,唯一等待的是心肺移植。患者大多数在40岁以前死亡。 6、发育障碍:先天性心脏病的患儿往往发育不正常,表现为瘦弱、营养不良、发育迟缓等。 7.其它:胸痛、晕厥、猝死。 专家回答回答者:张成立 平煤集团总医院 擅长疾病:心胸外科 向此专家提问
08:51    由于心血管外科的迅速发展,手术方法不断改进,医疗设备不断完善,手术的指征范围也在不断扩大,几乎所有的先天性心脏病都能进行手术矫治。一般常见的非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大部分已能施行根治手术,效果很好。如肺动脉狭窄、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主动脉狭窄等,其手术成功率多数可达98%以上。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手术成功率相对偏低,但常见的法乐氏四联症、法乐氏三联症手术成功率也可达95%。某些畸形复杂的先天性心脏病,如单心室、完全性肺静脉畸形引流等,其手术成功率较低。 专家回答回答者:张成立 平煤集团总医院 擅长疾病:心胸外科 向此专家提问
08:51 绝大多数先心病的小儿都需手术治疗。只要诊断明确,就应早日手术治疗。大多数房间隔缺损的病例极少有可能自然愈合,应在上学之前手术,病情较重者宜及早手术。分流量大的室间隔缺损患儿发痛受影响,呼吸道感染频繁,还会发生肺动脉高压,也应尽早手术。至于病情复杂的紫绀型先心病。如:法鲁氏四联症,大动脉转位等原则上都应尽早手术,使畸形矫正,改善缺氧情况。如不手术治疗会影响患儿的生长发育,并随年龄增长病情不断发展,症状会越来越重。严重者会发生各种并发症,危及生命。 但,关于先天性心脏病多大年龄施作手术治疗“最合适”的问题, 应根据先天性心脏病的类型及症状出现的早晚而决定手术年龄。大部分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应在5-12岁进行手术治疗,如果能在学龄前施实手术,将不会影响患儿上学,并能减轻社会及家庭的负担。如果病情需要,如畸形较重,症状出现较早,反复发生心力衰竭、心内膜炎,危及到生命,可不受年龄限制,根据情况,尽早手术。目前国内已开展了婴儿期的先天性心脏病手术,但成功率较低。一般认为多数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的患者4-7岁即可手术。动脉导管未闭者, 凡年龄在35岁以下,不论有无症状,均可考虑手术。当然, 最理想的手术时间为3-7岁,因为3岁以前手术不便,且尚有自行闭合的可能;而成人后,导管的脆性增加,手术时易发生大出血。法乐氏四联症则以5-12岁进行手术治疗最为理想。 [本贴已经被 张成立 在
8:45:27 修改过]专家回答回答者:张成立 平煤集团总医院 擅长疾病:心胸外科 向此专家提问
08:51 心脏手术后病人的生长发育,活动能力,生活质量与手术的类型、手术的时间有关。绝大部分非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及常见的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在适宜的年龄阶段手术后, 其生长、发育与正常儿童一样,且生活质量也达到同龄儿童。 一些非紫钳型先天性心脏病发展到严重的程度如出现严重的肺动脉高压甚至活动后紫绀,手术后生活质量下降,复杂的心脏畸形病儿,手术后也不如正常儿童。 有资料报告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如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等,在幼儿期接受手术,其寿命与正常人相同,青少年期接受手术者接近正常人群,而在中年手术则短于正常老人,但长于未接受手术的患者。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防范治疗小儿先天性心脏病  小儿先天性心脏病的发病率一直居高不下,值得关注的是:每年出生的新生儿中约有10万以上的宝宝患有先天性心脏病。   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是由哪些原因引起的?如何防范?如何早期发现?如何把握治疗良机?年轻父母要注意哪些问题?  心脏杂音?心脏杂音!   如何早期发现小儿先天性心脏病   我在专科门诊经常遇见年轻的爸爸和还在坐月子的妈妈以及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抱着尚未满月的新生儿,怀着焦急的心情前来就诊,因为产院医生检查时发现,他们的宝宝心脏有杂音,可能患有先天性心脏病。   先天性心脏病是一种小儿常见疾病,发病率较高。根据国外有关文献报道,其发病率约占存活婴儿的0.4~0.8%。国内根据上海市二个区对先天性心脏病的发病率的调查结果证实,杨浦区为占活产新生儿的0.67%;徐汇区为0.72%,也就是说我国每年的新生儿中,约有10万以上患先天性心脏病。   有关先天性心脏病的确切病因尚未定论,主要是由于心脏、大血管在胚胎早期发育失常或发育障碍所引起的心血管解剖结构异常的一组先天性畸形的疾病。包括数十种从简单到复杂的心脏或大血管的发育异常。   预防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从孕期开始   先天性心脏病的病因,大致分内因和外因两大类。   内在因素即遗传因素,如染色体异常和基因畸变,约4%~5%先天性心脏病是由染色体病引起的。   外部因素中较重要的因素为室内,尤其是病毒如风疹,腮腺炎,流行性感及柯萨基病毒等。心脏胚胎发育的关键时期是在妊娠的第2~8周,造成先天性心血管畸形也主要发生在此阶段,如母亲在妊娠3个月内患严重病毒性感染时,特别是患风疹病毒后出生的新生儿患先天性心脏病的发病率较高。   胎儿环境及母体因素,包括胎儿周围局部机械压迫、母亲的营养或维生素缺乏等因素,都会影响胎儿的心脏发育。   其他因素如高原地区,动脉导管未闭的发病率较高,说明高原环境可能为该病的发病因素。   又如母亲在妊娠期接触大剂量x射线或使用某些药物,患慢性疾病、缺氧、母亲高龄妊娠,流产保胎和多胎等因素均为高危因素。   如何早期发现宝宝得了先天性心脏病   患先天性心脏病的宝宝,由于存在病种单一或复杂的不同,临床表现也各不相同,有的在刚出生的新生儿即发现皮肤、黏膜紫绀,呼吸急促,心力衰竭,如不及时诊断和治疗,即会夭折。有的小儿平时无任何症状,生长发育正常,活动量也很大,与正常小儿一样,仅在偶尔伤风、呼吸道感染就诊时,医生体检时发现心脏杂音才被发现患先天性心脏病。   为了便于家长了解如何早期发现先天性心脏病,如何及时治疗等科普知识,现根据各类先天性心脏病的血流动力学及解剖特点及分流方向分为三类,并分别叙述其主要症状和表现。   A:第一种左心向右心分流组在临床上常有以下症状及表现:   1.呼吸急促:在新生儿或婴儿时期,发现患儿因饥饿迫不及待地求食,但发现吸吮乏力,呼吸浅进,吮奶未完即因气促而弃奶喘息,吸几口就停一下,感觉很累,满头大汗。   2.反复呼吸道感染或肺炎:这是最常见的症状及就诊发现心脏杂音的,因肺部充血,轻度呼吸道感染就易引起支气管肺炎,造成呛咳,呼吸急促,有的宝宝在啼哭时声音嘶哑,甚至出现心功能不全等症状。   3.生长发育迟缓:由于体循环流量及血氧供应不足所致,生长发育比同龄小儿迟缓,其体重落后比身长落后更明显。   4.水肿:当发现先天性心脏病小儿,有上述各种症状和表现,若发现尿少,下肢出现凹陷性水肿时,则表示小儿从功能已不能代偿而致心力衰竭了,这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警示!   5.紫绀:一般这组疾病不会出现紫绀,但如不及时治疗,引起肺动脉高压并发症,造成血流右心向左心分流即可出现紫绀,也说明已失去治疗机会了。   B.第二种右心向左心分流组,为一种复杂畸形的先天性心脏病。常见临床症状及表现为:   1.紫绀或称青紫:是复杂先天性心脏病的重要症状,表现在皮肤,黏膜(尤其口唇)紫绀,尤其在哭吵、活动后加剧,如在新生儿期出现紫绀,常见的有完全性大动脉错位,肺动脉闭锁等;在6个月~1岁逐渐出现紫绀加重的有法乐四联症等。   2.蹲踞:是法乐四联症常见的表现,除了紫绀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加重外,当他会行走后,你会发现患儿活动量不大,走不远就感乏力,自动采取蹲下姿势或取胸膝卧位,休息片刻后再站起来活动,这个蹲踞过程使体循环阻力增高,促进静脉血回入心脏量增加和氧合作用,以改善缺氧症状。   3.昏厥:又称缺氧性发作,往往发生在哺乳、啼哭、排便时因缺氧,宝宝突发呼吸困难,紫绀加重,失去知觉甚至抽筋。   4.杵状指(趾):在法乐四联症中,因宝宝长期缺氧,指(趾)端软组织增生,使手指、足趾呈鼓槌样改变,临床上往往在2~3岁后出现。   5.咯血:在法乐四联症儿童病例中,因长期缺氧,肺部形成侧支循环的血管破裂可引起咯血。   C:第三种:无分流组在左,右心或大血管中无异常交通,故无肺部充血常致呼吸道、肺炎的表现,也无动、静脉血混和的存在,所以也无紫绀表现,常见疾病有单纯肺动脉瓣狭窄;主动脉缩窄等。   以上三组疾病均存在心脏杂音,根据不同心脏杂音程度等,医生作进一步分析,配合各种检查手段,最后明确诊断,采取不同的方法治疗。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最近在先天性心脏病分子发病机理及其产前早期诊断研究领域获重大性突破,据资料记载,先天性心脏病的发病率高达8-10%,中国每年有15万名患有各类先天性心脏病的患儿出生。而许多先天性心脏病一旦发生,对生命健康的危害不仅严重,而且将危及一生。如何早期监测和预防先天性心脏病,将先天性心脏病扼杀于萌芽状态便成为唯一有效的策略。然而,由于80%以上的先天性心脏病为多基因致病,其发病机理极为复杂,至今尚未解谜,使早期监测和预防先心病十分困难。应用发育生物学的方法,通过杂交培育成功获得了与人类21三体综合征相配对的小鼠模型,并成功培养出维生素A缺乏大鼠模型,使国际上关于先心病的研究从禽类跨度到了哺乳类。通过对这两种哺乳类动物的胚胎期心脏从原始心管形成到心室、心房发育完成的整个过程的系统观察,首次从m-RNA的表达和蛋白质表达两个层面的定性、定量分析,发现Fibronetin和N-Cadherin 基因在大鼠胚胎期心脏发育中表达明显减弱和延迟,是胚胎早期导致先天性心脏病发生的重要基因。运用先进的超声心动图技术,对上百例小至米粒大小的胎龄只有11天的小鼠模型进行了血流动力学检测,经过严密的形态学认证,将患有先天性心脏病的小鼠和正常小鼠的连续性超声数据进行对照分析研究,在国际上首次提出了胚胎早期心脏出现流入或流出道返流信号是先天性心脏病发生发展的特征性信号,即胚胎期心脏发育一旦在超声心动图上出现流入或流出道返流,即可确诊为先天性心脏病。Fibronetin和N-Cadherin基因及心脏流入或流出道返流信号的发现,已使胚胎期监测和诊断先天性心脏病,把先天性心脏病“扼杀于摇篮中”成为可能。专家回答回答者:张成立 平煤集团总医院 擅长疾病:心胸外科 向此专家提问
08:51 我国每年有十五万的新生儿患有先天性心脏病、其中动脉导管未闭的发病率约占15%、房、室间隔缺损的发病率约占10-12%,还有肺动脉瓣狭窄、肺动静脉瘘、冠状动脉瘘等。以往外科手术是其唯一的治疗方法,尽管成功率很高,但仍存个以下缺点:手术需要开胸,不仅创伤大、并发症多、术后恢复时间长、而且遗留终身疤痕,给患者带来极大痛苦。随着医疗技术、水平及医疗器械的不断发展,无创、少创、微创等介入手段已成为当今国内外衡量先天性心脏病治疗水平的标志之一。通过介入治疗的方法治疗先天性心脏病无疑开创了先天性心脏病治疗的新领域。先天性心脏病的介入治疗具有:创伤小、痛苦少、成功率高、死亡率低、住院时间短以及术后不留任何疤痕等特点,且效果可与手术媲美,达到根治目的。 目前已经或正在被引进到我国的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器械及方法有:Cook弹簧圈、PFM弹簧栓子、Rashkind封堵器、CardioSEAL封堵器、Sideris双叶伞、Amplatzer封堵器及肺动脉瓣扩张球囊。这些材料和器械已能对:1、任何年龄、体重、形状的动脉导管未闭;2、小于36mm的二孔中央型房间隔缺损;3、膜部及肌部室间隔缺损;4、单纯肺动脉瓣狭窄;5、单纯、多发的肺动静脉瘘;6、冠状动脉瘘等患者进行介入治疗,并通过全国数十家医院的临床试验证实效果优良,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近些年来,国内先心病诊断技术和外科技术发展很快,大多数先心病通过听诊和心动超声等检查能获得诊断。在有经验的医院手术纠治的成功率已达95%以上。大量临床研究结果表明,存活儿童能参加正常的学习和一般体育活动,具有接近正常或正常的生活质量。但是我们遇到某些患儿因家长疏忽,延迟求医,使病情已达晚期,或失去手术机会,或并发心肺功能不全,增加了手术危险性。为此,我们提醒家长:1、尽早带孩子去医院检查,明确心脏畸形性质、程度,决定手术合适的年龄,以免抱着“等大一点再治”的想法,延误病情。2、对有心脏杂音但无症状的儿童,也不能疏忽大意,应定期进行体格检查,包括拍胸片,做心电图,以了解杂音的变化和心肺负荷的情况。必要时考虑手术,以预防心内膜炎等并发症。3、对于因年龄或其他因素需要等待手术的患儿,要注意防止感冒,培养刷牙习惯,保持口腔卫生。发现蛀牙、扁桃体炎要积极治疗。如有长期发热不退,要及早请医师诊治,避免剧烈体育活动,以免加重心肺负担。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小儿先天性心脏病占同期出生的新生儿的6%左右,心血管的胚胎发育时间是在胚胎第3~8周,发生先天性心脏病的病因比较复杂,但所幸随着科学的发展,许多的先天性心脏病通过矫形能够得以根治,如简单而最常见的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或者这几种混合畸形,比较复杂的先天性心脏病如法乐氏三联征、四联征等等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手术治疗。室间隔缺损简称室缺,为最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占所有先天性心脏病的25~50%之多,在许多复杂的畸形中,室缺又经常是畸形的组合成分,所以在所有的心血管畸形中,近2/3有室缺存在。小型缺损室缺患儿无症状,多位体检时因意外发现杂音才确诊,中型缺损也无症状,大型缺损临床表现可以很明显,患儿往往瘦小,婴儿期常有心衰和下呼吸道感染症状,并可因为肺动脉高压出现右向左分流而出现青紫。在婴儿期约有40%的病例获自动关闭,至5岁时60%已自闭。小型缺损预后佳良,此型自然关闭率可达75~80%,大多在二岁以内关闭。中型缺损可考虑手术治疗,大型缺损应该尽早选择手术,但对肺动脉高压,艾森曼格氏综合症的患儿,应行右心导管评价肺血管阻力后再考虑手术可能性。 房间隔缺损在儿科的先天性心脏病中约占10%,女多于男约2~3:1,但在成人中却占先天性心脏病中的第一位,单纯房间隔缺损患者多能活至成年,而且症状到成年才表现出来。一岁以内发现的房缺50%可以自闭,房缺的自然病程转折点似在40岁左右,很多患者在此阶段发生右心衰竭、肺动脉高压、青紫、心房颤动等,此时修补手术的死亡率较高,可达20%,所以,手术宜在儿童期尚未出现并发症时进行修补,如学龄前手术,是比较合适的手术时机,而且是最安全的先天性心脏病修补手术。另外许多先天性心脏病中有房间隔缺损合并存在,而且有的复杂畸形中它的存在可以改善病理生理,减轻症状,如缺损太小,还需人为地去扩大缺口,如完全性大动脉转位,三尖瓣闭锁,完全性肺静脉异位连接等。动脉导管未闭未闭的动脉导管长约0.4~1.0cm,约占足月活产中1/2000,女多于男约3:1,与遗传、怀孕早期母有风疹感染有关,但出生3个月内能自行闭合,3个月后闭合的可能性小。婴儿刚出生时因为肺动脉压力还高,分流量少,可以没有杂音,产后复查时因为肺循环阻力日趋下降,主动脉向肺动脉分流量增大,可以闻及响亮的杂音而得以诊断。中小型的导管未闭患儿可以没有症状,否则婴儿期就可以有心衰症状,肺动脉高压加重右向左分流后可能出现差异性青紫,如手指红润而脚趾青紫,也可以手指无杵状指而脚趾杵状趾。在小儿,动脉导管未闭可能并发生长发育迟缓,屡发呼吸道感染、心脏增大和心力衰竭、肺叶气肿或不张、细菌性动脉内膜炎,以及发展成不可逆的肺动脉高压等,动脉导管未闭手术操作既较简便,死亡率又低,所以诊断一成立,不计年龄进行手术,但对肺动脉高压出现右向左分流者,应视肺血管阻力的测定结果考虑手术的适应症,出现差异性青紫者应属手术禁忌。另外,左向右分流的先天性心脏病如室缺、房缺、主、肺动脉缺损等可能有动脉导管未闭的伴发,使分流量加大,治疗当然必须分期或一并解决。但动脉导管如伴发其他于其他严重的心血管畸形,如肺动脉瓣闭锁或主动脉瓣闭锁,其肺循环或体循环的血流来源完全要依靠动脉导管由另一根大动脉供血,此种情况动脉导管不能切断。其他如法洛四联症、三尖瓣闭锁、主动脉缩窄、主动脉瓣闭锁、主动脉弓离断等,动脉导管的开放都有不可缺少的作用。法洛氏四联症是年长儿中最常见的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1888年由Fallot完整地将其归纳为四种病理变化而得名,即肺动脉狭窄、主动脉骑跨、室间隔缺损及右心室肥厚。是一组先天性心血管的复合畸形,婴儿期约占先天性心脏病总数的3。5%,紫绀型先心病中能存活到1岁以上者多数是四联症,目前手术死亡率已经降至3~5%或更低。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1)患儿应接受一切预防接种,经常户外活动,参加适量劳动。保证足够的休息,减少组织对氧的需要。(2)早期诊断及彻底治疗感染及合并症。并发肺部感染和心力衰竭须积极处理,若缺氧易昏厥,发作时可让婴儿四肢蜷曲,年长儿采取蹲踞们到暂时改善缺氧现象。同时给氧,给予镇静剂(吗啡0.1-0.2mg/kg皮下注射)这类小儿应防脱水,以免因红细胞过多发生栓塞。扁桃体摘除或拔牙时应用抗生素。(3)药物控制动脉导客的开闭。消炎痛可使未成熟儿开放的动脉导管闭合。前列腺素E(PGE)扩张动脉导管使维持开放,增加肺的血流量减轻紫绀,可用于领带动脉导管的紫绀型先心病。一般用前列腺素E,每分钟0.03-0.1ug/kg静脉滴注,在动脉血氧含量增高,紫绀改善后减至最小剂量维持。也可口服,20-25ug/kg,开始每小时1次,逐渐延长间隔时间,可用数小是垤 数天。此药副反应为发热,心动过缓,呼吸暂停、低血压及皮肤潮红等。(4)介入性心导管治疗。此治疗法用于领带动脉导管的紫绀型行先天性心脏病。肺动脉狭窄、主动脉瓣狭窄、主动脉缩窄等可用球囊导管扩张治疗。(5)保证病儿安静,使心脏得到休息,若哭闹引起病情加重,及时报告医生给与镇静治疗。(6)医护人员对住院病儿要耐心做思想工作,使病儿得到安慰,充分休息,配合治疗。(7)合理喂养,增加机体抵抗力。有呛奶现象的婴儿可喂糕干粉,以免奶呛入气管,造成窒息。呕吐或大量出汗的体弱小婴儿可用鼻饲法喂养。(8)年长儿控制饮食量,一顿不要吃过饱,多食水果。有心衰病儿,饮食要限盐,不要吃放碱的馒头和苏打饼干。(9)环境安静,室温20-24℃左右,相对湿度50-60%为宜。保持空气新鲜,通风时避免穿堂风。根据季节变化随时给患儿增减衣服。(10)防止便秘,保持大便通畅,大便干燥应与医生联系给以甘油栓或开塞露。大便时勿用力过猛,以防发生意外。(11)注意随时观察病情。有无心衰症状,若有胸闷,喘憋、腿、脸部浮肿,尿少,心跳加快,呼吸急促,多汗,面色苍白,四肢冷应立即通知医生给急救治疗。(12)有些先心病儿可给手术治疗。尤其婴幼儿期即频发心力衰竭或反复感染者,更宜提早手术。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先天性心脏病是种常见病,通过手术可以治愈或减轻症状。这样患儿才能正常地生长发育。因为先天性心脏病的病情在发避孕药过程中可产生各种并发症,有的损害病儿的心肺功能,有的因此丧失手术的治疗时机,有的造成残疾甚至死亡。那么,先天性心脏病的并发症有哪些呢?   肺炎 咳嗽,气促是肺炎的常见症状,临床上许多患儿常因肺炎就诊被医生确诊为先天性心脏病,其实心脏病是肺炎的祸根。   在血液从左向右大量分流的肺充血类的先天性心脏病中,如常见的室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和房间隔缺损等,造成患儿肺部充血,肺动脉压力升高,因而使水份向肺泡间质渗出,肺内水份和血流增加,肺裨趋于充实而失去顺应性,而发生呼吸费力,呛咳,当心脏功能受到影响时,造成肺部淤血,水肿,在此基础上,轻微的上呼吸道感染就很容易引起支气管炎或肺炎,往往和心力衰竭同时存在,如单用抗生素治疗难以见效,需同时控制心力衰竭才能缓解,先天性心脏病如不经治疗,肺炎与心力衰竭可反复发作,造成患儿多次病危乃至死亡。   心力衰竭 指心脏不能提供足够的血液以应付生理的需要,于是运用一些代偿机制以弥补心功能的不足,若代偿功能不力,更使心功能衰竭,导致各种症状的出现,如心跳增快,呼吸急促,频繁咳嗽,喉鸣音或哮鸣音,肝脏增大,颈静脉怒张和水肿等。   肺高压 血液从左向右大量分流的先天性充血类心脏病,导致肺循环血流量增加,肺动脉压力升高,在小儿胎儿型血管尚未发育成熟和基础上,长期忍受高流量及高压的冲击,机体产生保护性反应,促使肺血管收缩,压力增高,以减少左向右的分流量,然而已久天长继之为肺高压,最终造成不可逆的病变,也就是说即使手术治愈了心脏病的病变,但肺动脉压力仍高。因此,一般认为在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如在2岁以内手术,术后肺动脉压力能恢复。另外,如肺动脉压力不断升高超过体循环压力,则会产生血液从右向左分流,患儿出现青紫,就已经失去手术的机会了。   感染性心内膜炎 指心脏的内膜,瓣膜或血管内膜的炎症,多发生在有先天或后天性心脏病的患儿。在小儿先天性心脏病的基础上,多发的疾病顺序为:室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法乐氏四联征,瓣膜病。其诱发因素中菌血症是发病的前提,如呼吸道感染,泌尿系统感染,扁桃体炎,牙龈炎,其致病菌中常见的是链球菌,葡萄球菌,肺炎球菌,革兰氏阴性杆菌等。心内膜长期受到血流的冲击操作,会造成该处心内膜粗糙,使血小板和纤维素聚集,形成赘生物,血液中的致病菌在赘生物中生长繁殖,患儿可出现败血症症状,如持续高热,寒战,贫血,肝脾肿大,心功能不全,有时出现栓塞表现,如皮肤出血点,肺栓塞等。抗生素治疗无效进度,需手术切除赘生物,脓肿,纠正心内畸形或更换病变瓣膜,风险很大,死亡率较高。   缺氧发作 法乐氏四联征是先天性心血管复合畸形,是小儿最常见的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该病在小儿出生时,紫绀并不明显,,出生后3个月-6个月逐渐出现紫绀并加重,患儿在喂奶,啼哭,行走,活动后气促加重,约20%-70%患儿有缺氧发作史,临床表现为发病突然,呼吸急促困难,紫绀明显加重,重症发生昏厥,抽搐,因严重缺氧而致低氧血症死亡。缺氧发作时间长短不一,一般常能自然缓解,但可经常发作,对患儿威胁甚大。   脑血栓和脑脓肿 为法乐四联征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由于法乐四联征患儿长期缺氧,紫绀,因而红细胞增多,血球压积增高,血液粘稠,血流速度缓慢,为脑血管内形成血栓创造条件,如继发感染可形成感染性血栓,或由于脑组织缺氧,脑组织软化,引起细菌感染形成脑脓肿,表现为剧烈头痛,呕吐,意识障碍,偏瘫等。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1、应为患儿安排合理的生活制度,既要增强锻炼、提高机体的抵抗力,又要适当休息,避免劳累过度。如果患儿能够胜任,应尽量和正常儿童一起生活和学习,但应防止剧烈活动。同时,应教育儿童对治疗疾病抱有信心,减少悲观恐惧心理。  2、室内空气要流通。冬天应定时打开窗户,以加强空气对流。有持续青紫的患儿,应避免室内温度过高,导致患儿出汗、脱水。  3、给予高蛋白、高热量、富含维生素的饮食,以增强体质。进食避免过饱。对青紫型心脏病患儿须给以足够的饮水量,以免脱水而导致血栓形成。有先天性心脏病的婴儿,喂养比较困难,吸奶时往往易气促乏力而停止吮吸,且易呕吐和大量出汗,故喂奶时可用滴管滴入,以减轻患儿体力消耗。喂哺后轻轻放下侧卧,以防呕吐物吸入而吸起窒息。  4、避免患儿情绪激动,尽量不使患儿哭闹,减少不必要的刺激,以免加重心脏负担。  5、保持大便通畅。对青紫型患儿注意大便时勿太用力,以免加重心脏负担。如两天无大便,可用开塞露通便。  6、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禁止大量输液,如必须输液时,滴液速度须缓慢,以防加重心脏负担,导致心力衰竭。  7、法乐氏四联症的患儿多取蹲踞位,在行走或玩耍时常会主动蹲下片刻。这是因为蹲踞后可使缺氧症状得到缓解,患儿如有这种现象,家长切不可强行将患儿拉起。  8、对平时心脏功能和活动耐力都较好的患儿,应当按当时接受预防接种,但在接种后,应多观察全身和局部反应,以便及时处理。  9、先天性心脏病的患儿体质弱,易感染疾病,尤以呼吸道疾病为多见,且易并发心力衰竭,故应仔细护理,随着季节的变换,及进增减衣服。如家庭成员中有上呼道感染时,应采取隔离措施,平时应尽量少带患儿去公共场所,在传染病好发季节,尤应及早采取预防措施。一旦患儿出现感染时,应积极控制感染。  10、如发现患儿有气急烦躁、心率过快、呼吸困难等症状,可能发生心力衰竭,应及时送医院就诊。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一、房间隔缺损(atrial septal defect)   [临床表现]   轻者无症状,并发肺动脉高压时可出现紫绀。   [诊断要点]   (1)临床表现。   (2)体检可有胸骨后缘第2肋间Ⅱ~Ⅲ收缩期吹风样喷射性杂音,多不伴震颤,肺动脉瓣区可有第二心音分裂且闻及舒张期吹风样杂音。   (3)X线检查可有肺野充血、肺动脉总干弧明显突出。肺门舞蹈征,右心及左室增大。  (4)心电图可有右束支传导阻滞改变。   (5)超声心动图及心导管检查可助诊断。   [家庭应急处理]   (1)轻症无紫绀者,可适当休息,避免重体力劳动。   (2)出现肺动脉高压致紫绀者,应卧床休息,病人取端坐位;双下肢下垂或半卧位,可缓解呼吸困难及减轻紫绀。   (3)去医院检查,择期进行手术。   二、室间隔缺损(ventricular septal defect)   [临床表现]   缺损小的患者一般无症状,缺损大的伴有肺动脉高压者,可出现紫绀。   [诊断要点]   (1)临床表现。   (2)体检可见胸骨左缘第3、4肋间Ⅳ~Ⅴ级粗糙收缩期杂音,多伴有震颤。缺损大的,心尖区可闻及舒张早期隆隆样杂音,肺动脉高压时肺动脉瓣区可闻及舒张期吹风样杂音。  (3)X线检查可有肺瘀血,左、右心室增大。   (4)心电图可有左、右心室肥大改变。   (5)超声心动图和心导管检查可助诊断。   [家庭应急处理]   (1)轻者,应避免重体力劳动和预防感冒发生。   (2)重者尤其伴有肺动脉高压者,应去医院择期手术。   三、动脉导管未闭(patent ductus arteriosus)   [临床表现]   轻者无症状,并发肺动脉高压时可出现紫绀。   [诊断要点]   (1)临床表现。   (2)体检可有左锁骨下或胸骨左缘第二肋间Ⅳ~Ⅴ级粗糙的连续性机器样杂音,可伴震颤。肺动脉高压者,心尖区可闻及舒张早期隆隆样杂音。   (3)X线检查可有肺瘀血,主动脉结增大,左房、右室增大。   (4)心电图可有左室肥大或左、右室肥大。   (5)超声心动图和心导管检查可助诊断。   [家庭应急处理]   (1)轻者,无需手术,应避免重体力劳动。   (2)出现紫绀时,可去医院确诊,择期手术。   (3)肺动脉高压显著增高且伴有右向左分流时,手术疗效差。   四、法乐氏四联症(tetralogy of Fallot)   [临床表现]   自幼紫绀,伴有杵状指(趾)和红细胞增多。有下蹲习惯,部分患者可有昏厥发作。   [诊断要点]   (1)多发生在儿童病例中。   (2)临床表现。   (3)体检可有紫绀、胸骨左缘第2、3肋间收缩期喷射性吹风样杂音,肺动脉瓣区第二心音响亮,无分裂。   (4)X线检查可有肺血少,心尖上翘,右心室肥大。   (5)心电图可有右室肥大和劳损,右房肥大改变。   (6)超声心电图和心导管检查可助诊断。   [家庭应急处理]   (1)昏厥发作时,应让患儿平卧屈腿,并给予小剂量心得安口服。   (2)去医院确诊后择期手术治疗。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一、房间隔缺损(atrial septal defect)   [临床表现]   轻者无症状,并发肺动脉高压时可出现紫绀。   [诊断要点]   (1)临床表现。   (2)体检可有胸骨后缘第2肋间Ⅱ~Ⅲ收缩期吹风样喷射性杂音,多不伴震颤,肺动脉瓣区可有第二心音分裂且闻及舒张期吹风样杂音。   (3)X线检查可有肺野充血、肺动脉总干弧明显突出。肺门舞蹈征,右心及左室增大。  (4)心电图可有右束支传导阻滞改变。   (5)超声心动图及心导管检查可助诊断。   [家庭应急处理]   (1)轻症无紫绀者,可适当休息,避免重体力劳动。   (2)出现肺动脉高压致紫绀者,应卧床休息,病人取端坐位;双下肢下垂或半卧位,可缓解呼吸困难及减轻紫绀。   (3)去医院检查,择期进行手术。   二、室间隔缺损(ventricular septal defect)   [临床表现]   缺损小的患者一般无症状,缺损大的伴有肺动脉高压者,可出现紫绀。   [诊断要点]   (1)临床表现。   (2)体检可见胸骨左缘第3、4肋间Ⅳ~Ⅴ级粗糙收缩期杂音,多伴有震颤。缺损大的,心尖区可闻及舒张早期隆隆样杂音,肺动脉高压时肺动脉瓣区可闻及舒张期吹风样杂音。  (3)X线检查可有肺瘀血,左、右心室增大。   (4)心电图可有左、右心室肥大改变。   (5)超声心动图和心导管检查可助诊断。   [家庭应急处理]   (1)轻者,应避免重体力劳动和预防感冒发生。   (2)重者尤其伴有肺动脉高压者,应去医院择期手术。   三、动脉导管未闭(patent ductus arteriosus)   [临床表现]   轻者无症状,并发肺动脉高压时可出现紫绀。   [诊断要点]   (1)临床表现。   (2)体检可有左锁骨下或胸骨左缘第二肋间Ⅳ~Ⅴ级粗糙的连续性机器样杂音,可伴震颤。肺动脉高压者,心尖区可闻及舒张早期隆隆样杂音。   (3)X线检查可有肺瘀血,主动脉结增大,左房、右室增大。   (4)心电图可有左室肥大或左、右室肥大。   (5)超声心动图和心导管检查可助诊断。   [家庭应急处理]   (1)轻者,无需手术,应避免重体力劳动。   (2)出现紫绀时,可去医院确诊,择期手术。   (3)肺动脉高压显著增高且伴有右向左分流时,手术疗效差。   四、法乐氏四联症(tetralogy of Fallot)   [临床表现]   自幼紫绀,伴有杵状指(趾)和红细胞增多。有下蹲习惯,部分患者可有昏厥发作。   [诊断要点]   (1)多发生在儿童病例中。   (2)临床表现。   (3)体检可有紫绀、胸骨左缘第2、3肋间收缩期喷射性吹风样杂音,肺动脉瓣区第二心音响亮,无分裂。   (4)X线检查可有肺血少,心尖上翘,右心室肥大。   (5)心电图可有右室肥大和劳损,右房肥大改变。   (6)超声心电图和心导管检查可助诊断。   [家庭应急处理]   (1)昏厥发作时,应让患儿平卧屈腿,并给予小剂量心得安口服。   (2)去医院确诊后择期手术治疗。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随着人们对生活质量的重视和心脏外科技术的提高,如何减少手术创伤和并发症,减轻术后疼痛,缩短住院时间,增加高危患者的手术机会以及避免伤口影响美观,已成为倍受医患双方关注的问题。微创切口类型:右腋下切口: 左侧卧位,右上肢屈曲抬高,固定于头架上,自腋窝向下沿腋后线至腋中线第六肋间水平做略弧形的皮肤切口,长5~10cm,于背阔肌前缘和胸大肌后缘之间切开部分前锯肌附着,经第四肋间进入胸腔。左腋下切口: 右侧卧位,余同右腋下切口。右腋前外切口:仰卧位,右肩背部垫高45度,固定于头架上,自腋窝至锁骨中线做弧形皮肤切口,切断部分胸大肌,经第四肋间进入胸腔。微创心脏外科的定义关于MICS目前并没有明确的定义,也没有定量的标准,它属于心脏外科的范畴,结合临床开展情况MICS广义上说,应包括如下标准:不用传统的正中切口劈胸骨途径,采用侧胸或胸骨旁小切口(切除肋骨)或部分劈胸骨切口;采用直视下手术操作,亦可在胸腔镜下操作;不用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下手术;不用传统的体外循环插管途径,采用免开胸体外循环技术;不阻断升主动脉,不停跳,但在传统的体外循环下手术;不包括经血管内的介入治疗。微创心脏外科的手术方式目前,据国内外心脏手术应用体外循环,心脏停跳及切口等方面分为以下几种方式:非体外循环下的微创手术:(1)正中切口心脏跳动下CABG;(2)胸骨劈开、胸骨下端(剑突下)、胸骨旁或前外小切口,心脏跳动下CABG;(3)off-pump心脏跳动下CABG;(4)胸腔镜辅助下小切口CABG,PDA , AVSD ,MVR ,MVP,TV等和心表手术;(5)复杂心脏病的减症手术。体外循环下的微创手术:(1)心脏不停跳或心室颤动下的正中切口AVSD、F4、AVR、 MVR、MVP、DVR、CABG、TVP、PDA、PS等;(2)心脏不停跳前外切口,AVSD、CABG、AVR、MVR、DVR、MVP、TVP等;(3)心脏不停跳腋下切口,先心病AVSD、ECD、MVP、TVP等;(4)心脏停跳下胸骨旁切口,CABA、AVR、MVR先心病等;(5)心脏停跳下腋下横切口,先心病等;(6)心脏停跳下腋下及腋前外切口,先心病F4、AVR、DVR、 MVR、 ECD等;(7)心脏停跳下小切口胸腔镜辅助下,先心病、 MVR、 MVP、 PDA等;(8)心脏停跳下免开胸CPB技术,CABG、MVR、MVP等。开展微创心脏外科的基本条件必须具备有开展常规心脏手术的设备和经验 有快速建立体外循环行紧急手术的能力,和应急措施必要时立即扩大切口,术者应急能力强特殊手术辅助设备:(胸腔镜影象辅助及食道内超声监控设备,心脏固定器,止血塞等)小切口手术的特殊器械,MICABG专用心表固定器Suture stapling,Laser welding,CTS,Octopus等。洞穴心脏手术专用钳、夹、缝合与打结器械等;切口的缺点:技术上还不很成熟,手术难度大。不能提供安静无血的手术野,吸引器使用过多血液的有机成分机械损伤增加,小切口较正中切口显露稍差,尤其成年人的左心及复杂心脏病不能充分矫正,应采用传统的胸部正中切口。心脏不停跳胸部正中切口和心脏跳动下的微创切口手术,一定要要以治愈疾病为首要前提,在技术熟练的前提下,采用不同的微创心脏手术方法,不仅可以使疾病得到根治,而且可以减轻患者的痛苦,早日康复,获得更佳的远期疗效,使此项技术成为将来心脏外科发展的方向。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随着人们对生活质量的重视和心脏外科技术的提高,如何减少手术创伤和并发症,减轻术后疼痛,缩短住院时间,增加高危患者的手术机会以及避免伤口影响美观,已成为倍受医患双方关注的问题。微创切口类型:右腋下切口: 左侧卧位,右上肢屈曲抬高,固定于头架上,自腋窝向下沿腋后线至腋中线第六肋间水平做略弧形的皮肤切口,长5~10cm,于背阔肌前缘和胸大肌后缘之间切开部分前锯肌附着,经第四肋间进入胸腔。左腋下切口: 右侧卧位,余同右腋下切口。右腋前外切口:仰卧位,右肩背部垫高45度,固定于头架上,自腋窝至锁骨中线做弧形皮肤切口,切断部分胸大肌,经第四肋间进入胸腔。微创心脏外科的定义关于MICS目前并没有明确的定义,也没有定量的标准,它属于心脏外科的范畴,结合临床开展情况MICS广义上说,应包括如下标准:不用传统的正中切口劈胸骨途径,采用侧胸或胸骨旁小切口(切除肋骨)或部分劈胸骨切口;采用直视下手术操作,亦可在胸腔镜下操作;不用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下手术;不用传统的体外循环插管途径,采用免开胸体外循环技术;不阻断升主动脉,不停跳,但在传统的体外循环下手术;不包括经血管内的介入治疗。微创心脏外科的手术方式目前,据国内外心脏手术应用体外循环,心脏停跳及切口等方面分为以下几种方式:非体外循环下的微创手术:(1)正中切口心脏跳动下CABG;(2)胸骨劈开、胸骨下端(剑突下)、胸骨旁或前外小切口,心脏跳动下CABG;(3)off-pump心脏跳动下CABG;(4)胸腔镜辅助下小切口CABG,PDA , AVSD ,MVR ,MVP,TV等和心表手术;(5)复杂心脏病的减症手术。体外循环下的微创手术:(1)心脏不停跳或心室颤动下的正中切口AVSD、F4、AVR、 MVR、MVP、DVR、CABG、TVP、PDA、PS等;(2)心脏不停跳前外切口,AVSD、CABG、AVR、MVR、DVR、MVP、TVP等;(3)心脏不停跳腋下切口,先心病AVSD、ECD、MVP、TVP等;(4)心脏停跳下胸骨旁切口,CABA、AVR、MVR先心病等;(5)心脏停跳下腋下横切口,先心病等;(6)心脏停跳下腋下及腋前外切口,先心病F4、AVR、DVR、 MVR、 ECD等;(7)心脏停跳下小切口胸腔镜辅助下,先心病、 MVR、 MVP、 PDA等;(8)心脏停跳下免开胸CPB技术,CABG、MVR、MVP等。开展微创心脏外科的基本条件必须具备有开展常规心脏手术的设备和经验 有快速建立体外循环行紧急手术的能力,和应急措施必要时立即扩大切口,术者应急能力强特殊手术辅助设备:(胸腔镜影象辅助及食道内超声监控设备,心脏固定器,止血塞等)小切口手术的特殊器械,MICABG专用心表固定器Suture stapling,Laser welding,CTS,Octopus等。洞穴心脏手术专用钳、夹、缝合与打结器械等;切口的缺点:技术上还不很成熟,手术难度大。不能提供安静无血的手术野,吸引器使用过多血液的有机成分机械损伤增加,小切口较正中切口显露稍差,尤其成年人的左心及复杂心脏病不能充分矫正,应采用传统的胸部正中切口。心脏不停跳胸部正中切口和心脏跳动下的微创切口手术,一定要要以治愈疾病为首要前提,在技术熟练的前提下,采用不同的微创心脏手术方法,不仅可以使疾病得到根治,而且可以减轻患者的痛苦,早日康复,获得更佳的远期疗效,使此项技术成为将来心脏外科发展的方向。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随着人们对生活质量的重视和心脏外科技术的提高,如何减少手术创伤和并发症,减轻术后疼痛,缩短住院时间,增加高危患者的手术机会以及避免伤口影响美观,已成为倍受医患双方关注的问题。微创切口类型:右腋下切口: 左侧卧位,右上肢屈曲抬高,固定于头架上,自腋窝向下沿腋后线至腋中线第六肋间水平做略弧形的皮肤切口,长5~10cm,于背阔肌前缘和胸大肌后缘之间切开部分前锯肌附着,经第四肋间进入胸腔。左腋下切口: 右侧卧位,余同右腋下切口。右腋前外切口:仰卧位,右肩背部垫高45度,固定于头架上,自腋窝至锁骨中线做弧形皮肤切口,切断部分胸大肌,经第四肋间进入胸腔。微创心脏外科的定义关于MICS目前并没有明确的定义,也没有定量的标准,它属于心脏外科的范畴,结合临床开展情况MICS广义上说,应包括如下标准:不用传统的正中切口劈胸骨途径,采用侧胸或胸骨旁小切口(切除肋骨)或部分劈胸骨切口;采用直视下手术操作,亦可在胸腔镜下操作;不用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下手术;不用传统的体外循环插管途径,采用免开胸体外循环技术;不阻断升主动脉,不停跳,但在传统的体外循环下手术;不包括经血管内的介入治疗。微创心脏外科的手术方式目前,据国内外心脏手术应用体外循环,心脏停跳及切口等方面分为以下几种方式:非体外循环下的微创手术:(1)正中切口心脏跳动下CABG;(2)胸骨劈开、胸骨下端(剑突下)、胸骨旁或前外小切口,心脏跳动下CABG;(3)off-pump心脏跳动下CABG;(4)胸腔镜辅助下小切口CABG,PDA , AVSD ,MVR ,MVP,TV等和心表手术;(5)复杂心脏病的减症手术。体外循环下的微创手术:(1)心脏不停跳或心室颤动下的正中切口AVSD、F4、AVR、 MVR、MVP、DVR、CABG、TVP、PDA、PS等;(2)心脏不停跳前外切口,AVSD、CABG、AVR、MVR、DVR、MVP、TVP等;(3)心脏不停跳腋下切口,先心病AVSD、ECD、MVP、TVP等;(4)心脏停跳下胸骨旁切口,CABA、AVR、MVR先心病等;(5)心脏停跳下腋下横切口,先心病等;(6)心脏停跳下腋下及腋前外切口,先心病F4、AVR、DVR、 MVR、 ECD等;(7)心脏停跳下小切口胸腔镜辅助下,先心病、 MVR、 MVP、 PDA等;(8)心脏停跳下免开胸CPB技术,CABG、MVR、MVP等。开展微创心脏外科的基本条件必须具备有开展常规心脏手术的设备和经验 有快速建立体外循环行紧急手术的能力,和应急措施必要时立即扩大切口,术者应急能力强特殊手术辅助设备:(胸腔镜影象辅助及食道内超声监控设备,心脏固定器,止血塞等)小切口手术的特殊器械,MICABG专用心表固定器Suture stapling,Laser welding,CTS,Octopus等。洞穴心脏手术专用钳、夹、缝合与打结器械等;切口的缺点:技术上还不很成熟,手术难度大。不能提供安静无血的手术野,吸引器使用过多血液的有机成分机械损伤增加,小切口较正中切口显露稍差,尤其成年人的左心及复杂心脏病不能充分矫正,应采用传统的胸部正中切口。心脏不停跳胸部正中切口和心脏跳动下的微创切口手术,一定要要以治愈疾病为首要前提,在技术熟练的前提下,采用不同的微创心脏手术方法,不仅可以使疾病得到根治,而且可以减轻患者的痛苦,早日康复,获得更佳的远期疗效,使此项技术成为将来心脏外科发展的方向。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随着人们对生活质量的重视和心脏外科技术的提高,如何减少手术创伤和并发症,减轻术后疼痛,缩短住院时间,增加高危患者的手术机会以及避免伤口影响美观,已成为倍受医患双方关注的问题。微创切口类型:右腋下切口: 左侧卧位,右上肢屈曲抬高,固定于头架上,自腋窝向下沿腋后线至腋中线第六肋间水平做略弧形的皮肤切口,长5~10cm,于背阔肌前缘和胸大肌后缘之间切开部分前锯肌附着,经第四肋间进入胸腔。左腋下切口: 右侧卧位,余同右腋下切口。右腋前外切口:仰卧位,右肩背部垫高45度,固定于头架上,自腋窝至锁骨中线做弧形皮肤切口,切断部分胸大肌,经第四肋间进入胸腔。微创心脏外科的定义关于MICS目前并没有明确的定义,也没有定量的标准,它属于心脏外科的范畴,结合临床开展情况MICS广义上说,应包括如下标准:不用传统的正中切口劈胸骨途径,采用侧胸或胸骨旁小切口(切除肋骨)或部分劈胸骨切口;采用直视下手术操作,亦可在胸腔镜下操作;不用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下手术;不用传统的体外循环插管途径,采用免开胸体外循环技术;不阻断升主动脉,不停跳,但在传统的体外循环下手术;不包括经血管内的介入治疗。微创心脏外科的手术方式目前,据国内外心脏手术应用体外循环,心脏停跳及切口等方面分为以下几种方式:非体外循环下的微创手术:(1)正中切口心脏跳动下CABG;(2)胸骨劈开、胸骨下端(剑突下)、胸骨旁或前外小切口,心脏跳动下CABG;(3)off-pump心脏跳动下CABG;(4)胸腔镜辅助下小切口CABG,PDA , AVSD ,MVR ,MVP,TV等和心表手术;(5)复杂心脏病的减症手术。体外循环下的微创手术:(1)心脏不停跳或心室颤动下的正中切口AVSD、F4、AVR、 MVR、MVP、DVR、CABG、TVP、PDA、PS等;(2)心脏不停跳前外切口,AVSD、CABG、AVR、MVR、DVR、MVP、TVP等;(3)心脏不停跳腋下切口,先心病AVSD、ECD、MVP、TVP等;(4)心脏停跳下胸骨旁切口,CABA、AVR、MVR先心病等;(5)心脏停跳下腋下横切口,先心病等;(6)心脏停跳下腋下及腋前外切口,先心病F4、AVR、DVR、 MVR、 ECD等;(7)心脏停跳下小切口胸腔镜辅助下,先心病、 MVR、 MVP、 PDA等;(8)心脏停跳下免开胸CPB技术,CABG、MVR、MVP等。开展微创心脏外科的基本条件必须具备有开展常规心脏手术的设备和经验 有快速建立体外循环行紧急手术的能力,和应急措施必要时立即扩大切口,术者应急能力强特殊手术辅助设备:(胸腔镜影象辅助及食道内超声监控设备,心脏固定器,止血塞等)小切口手术的特殊器械,MICABG专用心表固定器Suture stapling,Laser welding,CTS,Octopus等。洞穴心脏手术专用钳、夹、缝合与打结器械等;切口的缺点:技术上还不很成熟,手术难度大。不能提供安静无血的手术野,吸引器使用过多血液的有机成分机械损伤增加,小切口较正中切口显露稍差,尤其成年人的左心及复杂心脏病不能充分矫正,应采用传统的胸部正中切口。心脏不停跳胸部正中切口和心脏跳动下的微创切口手术,一定要要以治愈疾病为首要前提,在技术熟练的前提下,采用不同的微创心脏手术方法,不仅可以使疾病得到根治,而且可以减轻患者的痛苦,早日康复,获得更佳的远期疗效,使此项技术成为将来心脏外科发展的方向。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风水有关系2015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