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丙南风水大师2015年风水吉凶方位

  首先声明,《周易》卦序隐藏的奥妙原本不是秘密,此文只是为了重新将这个秘密揭开,如果不想让这个秘密再次失传,请顶贴!
  接下来,是揭开《周易》神秘的面纱,见证神奇的时刻——
  (一)革故鼎新
  “革故鼎新”一词,出自《周易》。通行本《周易》的第49卦为《革》,第50卦为《鼎》。据《杂卦传》:“《革》,去故也;《鼎》,取新也。”由此可知,《革》卦有“去故”之象,而《鼎》卦有“取新”之象,两卦合起来,所以叫做“革故鼎新”。
  《革》和《鼎》两卦,为什么有去旧布新之象呢?
  谜底的解开,要从先天六十四卦圆图说起。这个图有人说是北宋时候的邵雍所创,其实很可能早在《周易》成书之时甚至之前,这个图就通过一个秘密的渠道流传下来。(关于这一点,看完此贴自然明白)。
  网上搜一下“先天六十四卦圆图”,有图有真象(图附后)。
  观察这个图,寻找一下《革》卦和《鼎》卦的位置。从《坤》卦的位置开始顺时针数,数到16正好是《革》卦;从《坤》卦的位置开始逆时针数,数到30刚好是《鼎》卦。
  16和30这两个数字,有什么意义吗?
  联系到农历的一个月有30天,这两个数字就非常有意义。
  因为农历16正好是满月,而农历30则正好是月晦之时。
  月有盈缺。农历16的月亮,已经走过了圆满,正在变为残缺;农历30的月亮,经历了完全的晦黯之后,又即将变为一钩崭新的月芽。
  正因此,《革》(农历16的月亮)象征着陈旧事物即将衰落,而《鼎》(农历30的月亮)则象征着崭新事物即将诞生。“革故鼎新”的真正含义,在于天道的轮回不息。正因为《革》和《鼎》所象征的得失和盛衰都不是恒久不变的,所以唐代张锐在《唐中书令梁国公姚崇神道碑铭》中说:“革故鼎新,大来小往;得丧而不形于色,进退而不失其正者,鲜矣!”
  或曰:随随便便的两个数字,碰巧而已!北宋时候才流传于世的六十四卦圆图,怎么可能和通行本《周易》有这样的联系!
  果真是碰巧吗?请看《周易》的《革》卦是怎么说的:“己日乃孚”、“己日乃革之”。《革》卦中两次出现了“己日”。众所周知,“己”在天干中排名第6,如果农历初1的干支是“甲X”日的话,农历16日的天干正是“己X”日!
  或曰:如果以农历初一为甲日的话,农历初6、16日和26日都算是己日……所以俺还是不太相信这类数字游戏……
  本人数学极差,也并不喜欢玩数字游戏,但是对照着先天六十四卦圆图数一数,却发现其中奥秘无穷。请细看,圆图上与《革》卦相对的是《蒙》卦,而正对着《鼎》卦的则是《屯》卦。
  或曰:《屯》和《蒙》,不正是通行本《周易》中,排名仅次于《乾》、《坤》的两卦么?难道它们也和月相有关??
  然也!观察先天六十四卦圆图,寻找一下《屯》卦和《蒙》卦的位置。你将会发现,从《乾》卦的位置开始顺时针数,数到16正好是《蒙》卦;从《乾》卦的位置开始逆时针数,数到30刚好是《屯》卦。
  16和30的数字再一次出现了。当然,通行本《周易》把《屯》和《蒙》卦摆在仅次于《乾》、《坤》的顺位上,也有可能“仅仅”是巧合。《屯》、《蒙》和农历16和30的月亮究竟有没有关系?这个问题先搁置。让我们继续将这个数字游戏玩下去。
  (附:革故鼎新图)
革故鼎新图
楼主发言:1次 发图:0张
  (二)损益之道,恒也  如果先天六十四卦图中的卦序真的和农历的月相有关,那么我们不妨再把几个农历中月相比较特别的日子挑出来看看。  或曰:先看看15吧,今天正好是正月十五了。   好的。从《乾》卦逆时针数到15,为《损》卦;逆时针数到第29卦,为《益》卦。在通行本《周易》中,这两卦恰好是一对。单单从卦名上,我们就可以直观地看出《损》和《益》这两卦与月相的关系。《损》表示农历15的满月,往后当然是“损之又损”,最终消失不见,而《益》卦则表示农历29日月底之时的晦月,虽然目前看不见,往后却会日益丰满起来。从本质上来说,《损》、《益》和《革》、《鼎》以及《屯》、《蒙》这几对卦都与月中和月末的月相有关。  或曰:我靠,貌似还真有那么一回事,还有吗?  《损》和《益》卦中所包含的玄机还不仅止于此。因为从图中还可以看出,圆图上与《损》卦相对的是《咸》卦,而与《益》卦相对的正是《恒》卦。而众所周知,在通行本《周易》中,《咸》和《恒》正是下经的开头两卦!我们可以重复之前的数字游戏:从《坤》卦逆时针数到第15卦,正好是《咸》卦,从《坤》卦逆时针数到第29卦,正是《恒》卦!  难道说,通行本《周易》中,将《屯》、《蒙》排在上经的开头,而《咸》、《恒》排在下经的开头,也仅仅是与农历月中(15、16日)和月末(29、30日)的月相碰巧了吗?如果碰巧,怎么解释《损》、《益》和《革》、《鼎》(同样与15、16、29、30有关)这两对卦名与月相的惊人吻合呢?而且,《彖传》中说“《咸》者,感也”,为什么说“咸”有“感”之意呢?从月相上解释就非常明白:因为《咸》表示15日的月相,此时月亮和太阳分别位于地球的两侧且在同一直线上,阴阳远隔却能够相互感应,所以《彖传》说“二气感应以相与”;《彖传》又说:“《恒》,久也”,《恒》卦表示月末29日之卦,9与“久”谐音,此时月亮与太阳位于地球的同侧且在同一直线上,从地球上看月亮和太阳的位置重合,所以《彖传》又说“日月得天而能久照”,指出了阴阳交合是恒久不变的需求!  或曰:我靠……还有这样的事情?让我来看看《屯》和《蒙》卦,《彖传》说“《屯》,刚柔始交而难生”,《屯》表示30日的月相,和《恒》卦一样,此时月亮和太阳处于地球的同侧且在同一直线上,所以说“刚柔始交”,从地球上看,太阳正好在月亮的背面,耀眼的光芒掩盖了月亮,因此我们想要看到新月的产生还要几天时间,故曰“刚柔始交而难生”。(后面还会看到,《屯》、《小畜》、《大畜》、《需》等卦,均表示月亮屯积光明以演变为满月之象);《蒙》表示16日的月相,其卦文说“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可见“求”字是《蒙》卦的核心思想,所谓同声相应,异性相求,“求”也有“感应”之意,因此《蒙》卦和《咸》卦一样,都表示太阳和月亮被地球分隔开来,虽然阴阳远离,但是却仍然互有需求。《彖传》又说“《蒙》以养正”,《象传》也说“《蒙》,君子以果行育德”,其实指的是16的月亮已经满盈,满则招损,谦则受益,贤君子观天之道,执天之行,就应该懂得持满守中之道,《老子》说“持而盈之,不如其已”,说的同样是一个道理。  让我们继续对15这个数字进一步摸索:从《坤》卦开始,顺时针数到15,为《离》卦;从《乾》卦开始,顺时针数到15,为《坎》卦……  或曰:太奇妙啦,《坎》和《离》不正是通行本《周易》上经的最后两卦么!!  不错。农历15的满月月相象征着事物到达了鼎盛的极点,因此,通行本《周易》将圆图中排名第15的《坎》和《离》取出来,作为上经的结束,又把圆图中排名第15(月中)和29(月末)的《咸》、《恒》二卦取出来,作为下经的开始,不正是蕴涵着物极必反,终而复始的深远意义么?《坎》、《离》二卦的重要性还不止于此。俺在另一个叫什么“用九与用六”的贴子里面已经说过,魏伯阳和邵雍乃是同门师兄弟,他的《周易参同契》,其实也是按着先天六十四卦的圆图写成,他们这个门派的最明显特征,就是强烈地突出了《坎》、《离》二卦的运用,魏伯阳在《周易参同契》中写道:“《乾》《坤》者,易之门户,众卦之父母。《坎》《离》匡廓,运毂正轴”。在实际运用上,魏伯阳是将64卦中的《乾》、《坤》、《坎》、《离》这4卦单独抽离,并将其比喻为轮子的主轴和框架,其余30对(60个)卦则象是轮子的30根辐条,《乾》、《坤》如天地,《坎》、《离》如日月,而其余的30对卦就像是轮子上的30根辐条,随着日月的运行而轮转不息。《老子》说“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器之用”。《周礼》曰“轮辐三十,以象日月也”,均是相同的道理。  或曰:说了半天,其实就是说,通行本《周易》的卦序,其实源自于先天六十四卦圆图的卦序,而且两者的排列,都与日月(《离》、《坎》)的运行有关,集中的体现就是月亮的圆缺变化!  对啦!俺嘴笨,说这半天也没有整明白,还是您一下子点得透!月亮的圆缺变化,其实正是太阳、地球和月亮三者共同造成的,《周易》的卦序,无论是通行本还是帛书本还是先天六十四卦图的顺序,都是要体现这个变化!
  (三)否极泰来  或曰:这个游戏越来越好玩啦。让我也来试玩一下看看吧!参照先天六十四卦圆图可知:  从《坤》卦逆时针数到第16卦为《遁》卦。  从《乾》卦逆时针数到第16卦为《临》卦。  《彖传》对《遁》的评语是“(柔)浸而长”,对《临》的评语则是“刚浸而长”。可见在《彖传》的作者(据说是孔子)眼中看来,《临》和《遁》正是一对相对的卦。在通行本《周易》中,与《临》配对的是《观》卦,而与《遁》配对的则是《大壮》卦。巧的是,《观》和《大壮》这两卦,不仅在先天圆图中是一对,而且它们的顺序正好也与30有关!从圆图可以看出:  从《坤》卦顺时针数到第30卦为《大壮》卦。  从《乾》卦顺时针数到第30卦为《观》卦。  从月相上来分析:《临》、《观》、《遁》、《大壮》这四个卦,与农历16日和30日的月相不无关系。如《观》为30的月相,众所周知,30日为月晦无光之时,因此《观》的卦文说“观国之光”,而《临》为16日的月相,一轮满月照临大地,鉴察万物亮如白昼,《诗经》中则说是“日居月诸,照临下土”,因此卦名叫做“临”非常恰当。至于《遁》卦,“遁”字与30日的月相非常符合,因为此时看不到月亮反射出来的阳光,体现出阳气遁逃之象,而《彖传》说“(阴)浸而长”,则指的是月亮(阴)将会逐渐变得圆满起来。《大壮》的“壮”字,其实是“戕”字的通假,“大戕”就是“大者受伤”之意,同样描述的是30日月晦之时阳气极衰的现象。由此可知,从月相的角度可以完美地诠释出《周易》各卦的卦名含意。而且,《遁》和《大壮》这两卦又是通行本《周易》的下经中,仅仅次于《咸》、《恒》的开头两卦——前面已经说过,《咸》和《恒》位于下经之首,与月相有着密切的关系!  或曰:还有哪些数字在农历中是有特别意义的呢?  既然魏伯阳和邵雍是同门师兄弟,不妨看看魏伯阳是怎么说的。在《周易参同契》中,魏伯阳写道“三日出为爽……八日兑受丁,上弦平如绳。十五乾体就,盛满甲东方。……十六转受统……下弦二十三,坤乙三十日,东北丧其朋。”  或曰:原来除了15、16和29、30以外,3、8和23这些数字在农历的月相上也是有玄机的!让我们来看看圆图中3、8和23这几个数字对应的卦吧!先从8开始。  从《坤》卦逆时针数到第8卦为《否》卦;  从《乾》卦逆时针数到第8卦为《泰》卦;  从《坤》卦顺时针数到第8卦为《随》卦;  从《乾》卦顺时针数到第8卦为《蛊》卦。  在通行本《周易》中,《否》和《泰》,《随》和《蛊》正是两对独立的卦。按照月相理论,这四个卦应该都与初8时候的月相有关。初8时候的月相,按照《周易参同契》的说法应该是“上弦平如绳”的样子,即月亮正好是一个半圆形。细观《泰》、《否》两卦,均是三阳爻和三阴爻平均分配,就像是刚好缺了一半的月亮。《泰》卦说“小往大来”,表示阴阳平分的上弦月,月亮即将变为满月,月面的阴影部分缩小,光明部分增大;而《否》卦说“大往小来”,表示月相是与《泰》卦相反的下弦月,月面的阴影部分增大,光明部分减少。  或曰:不是说初8吗?怎么冒出23日的下弦月来了呢?  原来《泰》、《否》两卦,《泰》和《否》都是阴阳平分,都表示一半明一半暗的月相,而初8的上弦月和23日的下弦月,都是满足这一要求的。后面讲到23的时候还会再提到这一点,此处暂且不表,先来说说《随》和《蛊》卦。  《随》和《蛊》同样和半圆形的月相有关系。从卦象上看,《随》卦上兑下震,《蛊》卦上艮下巽。根据魏伯阳在《周易参同契》的划分,兑卦表示初8的月相,震卦表示初3的月相,艮卦表示23日的月相,巽表示16日的月相。(《周易参同契》云:“三日出为爽,震庚受西方。八日兑受丁,上弦平如绳。十五乾体就,盛满甲东方。……十六转受统,巽辛见平明,艮直于丙南,下弦二十三,坤乙三十日,东北丧其朋”,可见魏伯阳是以八卦配月相,震配初3月相,兑配初8月相,乾配15日月相,巽配16日月相,艮配23日月相,坤配30日月相。)  综合魏伯阳的说法,则《随》卦(上兑下震)体现出从初3(下卦震)向初8(上卦兑)演变的卦象,月亮由一钩月芽变成了半圆形的上弦月,《老子》说“前后相随”,初3到初8,正是一前一后,所以卦名叫“随”,非常恰当。而《蛊》卦则体现出从16日(下卦巽)向23日(上卦艮)演变的卦象,此时月亮由一轮满月变成了半圆形的下弦月。  或曰:原来初8和23日的月相是可以互通的呀!这么说来《蛊》和《随》就可以和《泰》、《否》联系起来看了。因为这四卦都是表示半圆形的月亮,《泰》的卦象是坤上乾下,表示下半边月亮是亮的,为初8上弦月;《否》的卦象是乾上坤下,表示上半边月亮是亮的,为23日下弦月;《蛊》卦表示月亮从16日变成23日的下弦月,《随》卦表示初3的新月变成初8的上弦月。更妙的是,这四卦都是由三阴爻和三阳爻组成,形象地表明了初8和23日的月亮上,亮和暗的部分各占一半!  说得不错。发现了《泰》、《否》和《蛊》卦之间的关系后,才能够完美地理解《蛊》卦中所说的“先甲三日,后甲三日”,(详细解释起来还要画图,太麻烦,此处略去三百字)。  或曰:《周易》之中,由三阴爻和三阳爻组成的卦还有《归妹》、《渐》、《既济》、《未济》这四卦,它们难道与初8和23日的月相也有联系吗?  当然。有图有真相。接着从先天圆图中找:  从《坤》逆时针数到第12卦,是《渐》卦;逆时针数到第22卦,是《未济》卦;  从《坤》顺时针数到第12卦,是《既济》卦;顺时针数到第22卦,是《归妹》卦  从《乾》顺时针数到第12卦,是《未济》卦;顺时针数到第22卦,是《渐》卦;  从《乾》逆时针数到第12卦,是《归妹》卦;逆时针数到第22卦,是《既济》卦;  从卦象上看,《蛊》(上艮下巽)和《渐》(上巽下艮)是一对相通的卦,其卦名含义也相通:“蛊”通“痼”,指久治难愈的慢性痼疾;而“渐”字也有缓慢渐进之意。《归妹》和《随》的卦象,一个是震上兑下,一个是兑上震下,因此也是一对相通的卦,其卦名含义也相通:“随”有伴随陪同之意,而《归妹》卦中说“归妹以媭,反归以娣”,“媭”和“娣”反映的正是古时候姐姐(“媭”)给妹妹或妹妹“娣”给姐姐陪嫁的风俗。  或曰:原来如此!那么《既济》和《未济》这两卦,它们应该也与初8上弦半圆月和23日下弦半圆月的月相有关,巧的是,它们正好排在通行本《周易》下经的最末尾!看来通行本《周易》的编排并非没有道理的!因为上经是以《乾》、《坤》、《屯》、《蒙》四卦为首,《乾》为15日月相,而《坤》为30日月相(《周易参同契》“十五《乾》体就……《坤》乙三十日”),《屯》和《蒙》分别是30日和16日的月相,《坎》、《离》都是15日的月相,排在上经的末尾;《咸》、《恒》分别是15日和29日的月相,排在下经的开头,《既济》和《未济》是初8和23日的月相,排在下经的末尾!
  (四)物极必反,过犹不及  发现了8、15、16、23、30这几个数字的奥妙后,接下来看看3。在先天圆图上:  从《坤》逆时针数到第3卦,是《比》卦;逆时针数到第31卦,是《大过》卦;  从《坤》顺时针数到第3卦,是《颐》卦;顺时针数到第31卦,是《大有》卦  从《乾》顺时针数到第3卦,是《大过》卦;顺时针数到第31卦,是《比》卦;  从《乾》逆时针数到第3卦,是《大有》卦;逆时针数到第31卦,是《颐》卦;  前面已经说过,初3的月相,是新月方生的样子,而在农历里面是没有31日的,因此与其对应的月相,应该是月底的下弦残月。《大有》卦对应着初3的月,新月方生,前途大有光明,所以卦名“大有”;《大过》卦对应着月底的残月,物极必反,过犹不及,所以卦名叫“大过”;《比》卦对应着月底的残月,此时月亮运行到与太阳的同一位置,阴阳即将交会在地球的同一侧,日月相从,阴阳相亲,充分体现出“比”的内在意蕴;《颐》卦对应着初3的新月,“颐”者,养也,此时新月如初生的婴儿,需要慢慢培养和扶持。  或曰:我靠!原来《周易》不但是按着先天六十四卦图的顺序写的,而且连卦名(包括经文在内),也都是按着日月轮回所产生的月相来命名的!!!在通行本《周易》中,《大有》卦和《同人》卦是一对的,《比》卦和《师》卦是一对的,它们应该也和初3新月以及月底的残月的关系吧?  是的。从先天六十四卦圆图上看:  从《坤》逆时针数到第17卦,是《师》卦;   从《坤》顺时针数到第17卦,是《同人》卦;  从《乾》顺时针数到第17卦,是《师》卦;   从《乾》逆时针数到第17卦,是《同人》卦;  可见不论是从《乾》卦还是《坤》卦开始,无论是顺时针数还是逆时针数,《师》卦和《同人》卦都是正好位于第17的位置上,充分地体现出了“同”字的含义,而“同人”就是聚众,“师”不正是众人之意么?  或曰:我靠!!……太神奇啦!不论是初三的新月还是月底的残月,这个时候太阳和月亮都是位于地球的同一侧上,阴阳相会之时,所以将卦名叫做“同人”和“师”,更包含着阴阳交融,兼收并蓄的深远含义!!   (五)一元复始,万象更新  前面已经说过,初三和月底残月之时,太阳和月亮位于地球的同一侧,且两者之间的夹角很小,看起来非常“亲密”。依理可知,初一时候的月亮,与太阳几乎位于同一条直线上。在先天六十四卦图上看:  从《坤》逆时针数到第2卦,是《剥》卦;逆时针数到第32卦,是《姤》卦;  从《坤》顺时针数到第2卦,是《复》卦;顺时针数到第32卦,是《夬》卦;  从《乾》顺时针数到第2卦,是《姤》卦;顺时针数到第32卦,是《剥》卦;  从《乾》逆时针数到第2卦,是《夬》卦;逆时针数到第32卦,是《复》卦;  由于农历没有32日,因此依照前面的例子,将32日的月相定为月底的残月。《复》卦是初1、初2时候的新月之象,一元复始,万象更新,此时月亮刚刚经过地球与太阳之间的连线,重新开始新一轮的圆缺,所以卦名叫“复”,有周而复始之意;《夬》卦的“夬”,其实是“缺”字,正是月底残缺的月相;《剥》卦的“剥”,有侵蚀剥落之意,也与月底残缺的月相相符;《姤》卦的“姤”字,有邂逅相遇之意,初1、初2时候的月亮,刚刚经过地球和太阳之间的连线,从地球上看,正是日月相会之象。    (六)明夷?鸣鹈?都是月亮惹的祸!  或曰:这个数字游戏越来越有意思啦!还有什么数字我们没有提到的呢?对啦,6字!六六大顺,咱们来看看初6的月相吧!  在先天六十四卦图上看:  从《坤》逆时针数到第6卦,是《晋》卦;逆时针数到第28卦,是《巽》卦;  从《坤》顺时针数到第6卦,是《震》卦;顺时针数到第28卦,是《需》卦;  从《乾》顺时针数到第6卦,是《巽》卦;顺时针数到第28卦,是《晋》卦;  从《乾》逆时针数到第6卦,是《需》卦;逆时针数到第28卦,是《震》卦;  《震》卦表示初6时候的月相,《巽》卦表示28日时候的月相(前面说过,魏伯阳把震表示为初3的新月,巽表示为16日的月相,《震》由两个震卦组成,所以是初6;《巽》由两个巽卦组成,不能表示32日,应该算成接近月底的残月,月相与初6时正好相反。)《晋》卦有“明出地上”之象,“晋”字通“进”表示初6时新月进一步长成升高;《需》的“需”字通“须”,有等待之意,说明月底28日的残月要想像初6的新月那样丰满,还需要等待一段时间。  在通行本《周易》中,与《震》、《巽》配对的分别是《艮》和《兑》,与《晋》、《需》配对的是《明夷》和《讼》。对着先天圆图,来看看《艮》、《兑》、《明夷》和《讼》这四卦的位置:  从《乾》顺时针数到第10卦,为《讼》卦;顺时针数到第24卦,为《艮》卦  从《坤》逆时针数到第24卦,为《讼》卦;逆时针数到第10卦,为《艮》卦;  从《乾》逆时针数到第24卦,为《明夷》卦,逆时针数到第10卦,为《兑》卦;  从《坤》顺时针数到第10卦,为《兑》卦,逆时针数到第24卦,为《明夷》卦,  农历初10的月相,介于上弦半圆月和满月之间,为《兑》卦之象,而《艮》卦则为下弦半圆月到月底之间的月相,从两卦的阴阳爻数量来看,《兑》卦有4阳爻,2阴爻,而《艮》卦有2阳爻,4阴爻。前面已经说过,阴阳爻数量的多少可以表示月球表面明亮和阴暗区域的大小,《震》和《艮》都是2阳爻和4阴爻组成,故可以表示阴影占大半的月相(如初6和24日),《巽》和《兑》都是4阳爻和2阴爻组成,故可以表示阴影占小半的月相(如初10)。《明夷》表示农历24日的月相,此时将近月底,月亮进一步蚀缺,光明消减,《老子》曰:“视之不见名曰夷”,“明夷”正是光明即将消失不见之意。  或曰:且慢!如果“明夷”是光明消退的意思,那么“明夷于飞”怎么解释呢?《诗经》里面说“鸳鸯于飞”,“燕燕于飞”,都是指鸟在飞,明夷如果是“光明消退”之意,又怎么会“于飞”呢?  原来,此“明夷”并非彼“明夷”也。说来话长,此处略去七百字,回到正题上来——《明夷》表示24日的月相,则《讼》卦表示初10的月相。“讼”是争讼吵架之意,众所周知,月亮的周期不仅影响到女性的生理,对所有人的心理都会产生影响。初10的月亮正在向满月发展,人的情绪受到影响,变得容易激动,所以才会产生争吵之事。  或曰:靠,原来《讼》卦都是月亮惹的祸啊!
  (七)大畜生和小畜生  或曰:通行本《周易》之中,《大畜》、《小畜》和《大过》、《小过》这两对卦名,意思相反,可是却并不排在一起,究竟为什么呢?  答案还是要从先天圆图中找。  从《乾》顺时针数到第5卦,是《小畜》;数到第7卦,是《大畜》;因此,《小畜》和《大畜》分别对应着初5和初7的月相,它们要变成满月还需要等待一些日子(这就是为什么圆图上,《需》卦排在第5位,正好在《小畜》和《大畜》的中间)。初7的月亮比初5的月亮更亮更丰满一些,所以说《大畜》卦积蓄的光明比《小畜》卦多一些,这正说明了两卦卦名的由来。为什么说“畜”字是“蓄积”的意思而不是“畜生”的意思呢?原来,在卦图上看:  从《坤》逆时针数到第7卦,正是《萃》卦,“萃”的意思就是“荟萃,萃聚”,和《大畜》卦一样,都是表示初7的月相;从《坤》卦逆时针数到第5卦,正是《豫》卦,“豫”字又写作“余”,如果不蓄积,怎么可能会有余呢?所以《豫》卦和《小畜》一样,都是表示初5的月相,表示“小有蓄积,略有盈余”,此时月亮仍然需要积蓄更多的光明,方能变成15的满月。  再看看《大过》和《小过》卦。前面已经说过,《大过》卦表示月末30日左右的晦月,因此《小过》卦应该表示月中15日左右的月相。从卦图上可以看出,  从《坤》卦逆时针数到第13卦,为《小过》卦;逆时针数到第21卦,为《解》卦;  从《乾》卦顺时针数到第21卦,为《家人》卦;顺时针数到第13卦,为《中孚》卦;  从《坤》卦顺时针数到第21卦,为《中孚》卦;顺时针数到第13卦,为《家人》卦;  从《乾》卦逆时针数到第13卦,为《解》卦;逆时针数到第21卦,为《小过》卦;  《小过》表示21日的月相,错过了15日满月的鼎盛时期,不过相对于月底30日左右的《大过》,它的过错的还算是比较“小”的了。物极必反,盛极必衰,“小过”和“大过”这两个名字,生动地描绘出15满月之后月亮“日日减清辉”的衰退阶段。《解》卦表示13日的月相,此时月亮已经近于满月,黄昏即出现在天空而且一直到黎明前才从西方地平线落下,利于人们夜间赶路,因此《解》卦的经文说“利西南……有所往,夙吉”。又由于13的月亮将又一次恢复到满月的状态,所以《解》卦里说“其来复,吉。”《中孚》和《家人》这两卦,说的就是13日和21日的月相了。此时的月亮阴影部分还是少于明亮部分,因此体现在卦象上,《中孚》和《家人》的阳爻数为4,阴爻数为2,阳多于阴,表示明亮部分多于阴影部分,正符合13日和21日的月相!《中孚》为13日的月相,此时临近15满月,所以《中孚》的卦文中说“月几望”,“望”即满月,“月几望”正是将近农历15的意思!《家人》卦符合21日的月相,《彖传》曰“家人,女正位乎内,男正位乎外,男女正,天地之大义也。”这什么说到了“内外”呢?这正是从月相上说的:21日的月亮已经由满月变为残缺,阴影出现在月球的西侧(阴),象征着女性居家主内,光明的部分位月球的东侧(阳),象征着男性在外挣钱养家,所以说,男主外,女主内是“天地之大义”也!  或曰:我靠,你这明明是歧视妇女……在通行本《周易》中,与《家人》配对的是《睽》卦,与《解》配对的是《蹇》卦,在先天圆图中:  从《乾》顺时针数到23卦为《蹇》卦;  从《坤》逆时针数到11卦为《蹇》卦;  从《坤》顺时针数到23卦为《睽》卦;  从《乾》逆时针数到11卦为《睽》卦;  《蹇》是农历23日的月相,《睽》则表示农历11日的月相。前面说过,23日的月相是下弦半圆月,再往前发展,月面的阴影部分将会超过明亮部分,最终发展成完全的晦暗无光。所以《彖传》说“《蹇》,难也,险在前也!”《蹇》的卦文还说“利西南,不利东北”,这与《解》的卦文“利西南”有着异曲同工之妙,此处略去一百字证明。《睽》卦表示农历11日的月相,此时月球与太阳之间的距离越拉越大,(到15日的时候日月距离最远,初1的时候离得最近),“睽”有背离相违之意,生动地描绘出月球和太阳之间相对位置的变化,《彖传》说“男女睽而其志通也”,说的正是日月虽然远离,但是阴阳之间的交感却从未停止,可谓“貌离神合,睽中有通。”    (八)日中则昃,月盈则食  或曰:不知不觉,六十四卦的奥秘已经破解了一大半了,看来剩下的十卦让我来破解好啦!  从先天六十四卦圆图上可以看出:  从《乾》逆时针数到第27卦,为《噬嗑》卦,  从《乾》顺时针数到第27卦,为《萃》卦;  从《坤》顺时针数到第7卦,为《噬嗑》卦;  从《坤》逆时针数到第7卦,为《萃》卦  从《乾》顺时针数到第23卦,为《蹇》卦;顺时针数到第11卦,为《困》卦  从《坤》逆时针数到第23卦,为《困》卦;逆时针数到第11卦,为《蹇》卦;  由上可知,《噬嗑》卦表示农历27日的月相。《彖传》曰“《噬嗑》……刚柔分,动而明”,这句话也是指月相而言。“刚柔分”,分开即睽违也,前面说过,《睽》卦表示11日的月相,表示月亮正在朝远离太阳的方向运行,阴阳远离,所以说“刚柔分”,到了27日的时候月亮又向太阳靠拢,所以说“动而明”!月亮从与太阳分开再向太阳靠拢的过程,就像是“噬嗑”一词形容人们咀嚼东西时候嘴巴一张一合的样子,有张有合,方能咀嚼,有分有合,才是天道。《萃》表示初7的月相,前面已经讲过了。《困》卦和《蹇》卦一样,均表示为23日的月相,巧的是,“蹇”字有“难”的意思,和“困”字组成“困难”,形象地表现出23日下弦月的艰难处境(光明即将衰微,要“明夷”了,而《明夷》正好是24日的月相!《彖传》曰“《明夷》……以蒙大难”,也说是“大难”之象!)  在通行本《周易》中,与《噬嗑》卦配对的是《贲》卦,与《困》配对的是《井》卦。参照圆图查找《贲》和《井》的位置:  从《乾》开始顺时针数到第7卦,为《井》卦;  从《坤》开始逆时针数到第26卦,为《井》卦;  从《乾》开始顺时针数到第7卦,为《贲》卦,  从《坤》开始逆时针数到第26卦,为《贲》卦  《井》表示的是初7的月相,《困》表示的是26日的月相。“井”就是水井,古代重要的水源之一,一方水养一方人,所以《彖传》说“《井》,养而不穷也”。这个“养”字让我们想起《颐》卦来,前面说过,《颐》卦有“养”之意,且《颐》卦表示初3之月相,《井》卦为初7之月相,这两个时候月亮都还属于新月未半圆的阶段,当然要慢慢地“养”上一段时间,才能够变成满月那圆乎乎的体态,而且井中有水,坎为水,又为月,因此那“养而不穷”的水井,和那前途无量的初7新月,构成了一对绝对的比喻。《贲》表示的是26日的月相,《彖传》曰:“《贲》……柔来而文刚”。26日之时,月亮来到靠近太阳的地方(30日与太阳距离最近),太阴(柔)向太阳(刚)靠拢,所以说“柔来而文刚”,“贲”字在马王堆帛书中写作“蘩”,“蘩”字通“燔”,因此《贲》卦的原名叫做“燔”,《象传》曰:“《贲》,山下有火。”,从《贲》的卦象上看,下卦离为火,上卦艮为山,正是大火烧山之象,《贲》的爻辞中也说“贲(燔)于丘园”,充分说明《贲》卦其实是《燔》。《井》卦象征着欣欣向荣的初7新月,而《贲》(燔)卦则象征着走向穷途末路的26日残月。《燔》有焚烧山林之象,而与之相对的《井》卦则是以水养人之象,山上的树烧光了,火就灭了,而井里的水汲干了,却还有源源不穷的时候。这两卦蕴
  含的丰富哲理一言难尽,略去三百字。  回到正题:从卦象上看,《噬嗑》(离上震下)和《丰》(震上离下)可以配成一对;《贲》(艮上离下)和《旅》(离上艮下)也是一对;《井》(坎上巽下)和《涣》(巽上坎下)也是一对;《困》(兑上坎下)和《节》(坎上兑下)也是一对卦。在圆图,把《丰》、《旅》、《涣》、《节》也找出来:  从《坤》顺时针数到第14卦,为《丰》卦;  从《乾》逆时针数到第20卦,为《丰》卦;  从《乾》逆时针数到第14卦,为《节》卦;  从《坤》顺时针数到第20卦,为《节》卦;  从《坤》逆时针数到第14卦,为《旅》卦;  从《乾》顺时针数到第20卦,为《旅》卦;  从《乾》顺时针数到第14卦,为《涣》卦;  从《坤》逆时针数到第20卦,为《涣》卦;  出现了14和20这两个非常明确的数字。《旅》和《节》都表示14日的月相,《丰》、《涣》则表示20日的月相。“旅”的意思就是远行,此时月亮离太阳的距离已经接近最远,且相对于11日的月相已经取名为“睽”,14日的月亮就像是一个远离了温暖太阳的浪子旅人,取名为“旅”,多么的形象生动!《节》卦表示14日的月相,《彖传》中说:“《节》,刚柔分”。14日的月亮和太阳距离接近最远,阴阳远隔,故曰“刚柔分”。“丰”的意思就是壮大,14日的月亮接近满月,所以取名为“丰”。《彖传》说“《丰》,大也,明以动,故丰……日中则昃,月盈则食,天地盈虚,与时消息”,很形象地说明了《丰》卦的月相接近满月的特点;《涣》卦表示20日的月相,“涣”即有涣散之意,而巧的是,前面说过《解》卦是21日的月相,“解”字也有解散之意!20日和21日的月亮已经走过圆满,光明渐渐涣散黯淡,因此取名为“涣”和“解”,同样非常的生动。    (九)临深履薄,慎终如始  通行本《周易》中,与《大畜》配对的卦是《无妄》,在圆图上找出《无妄》的位置:  从《乾》卦逆时针数到第25卦,《坤》卦顺时针数到第9卦,为《无妄》卦。  从《乾》逆时针数到第9卦,正是《履》卦,  从《坤》逆时针数到第9卦,正是《谦》卦;  从《乾》顺时针数到第25卦,正是《谦》卦;  从《坤》顺时针数到第25卦,正是《履》卦;  《无妄》表示的是初9日的月相。从初8日开始,月球逐渐远离太阳,同时月亮也从半圆形逐渐向满月发展,象征着事业蒸蒸日上,将此时的卦命名为“无妄”,乃是告诫人们不要因为得意而“妄行”。《履》卦同样表示初9的月相,卦名叫做“履”,和“无妄”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告诫人们在接近成功之时更要以谨慎小心,如履薄冰,如临深渊,如履虎尾,像《老子》所说的“若冬涉川…若畏四邻”,就像《象传》在《震》卦中所说“君子以恐惧修身”。(《震》卦表示初6的月相,此时离15满月尚远,有远见的人已经能够“以恐惧修身”,更何况初9的月相离15的满月更近一步了呢?戒满戒骄,是《周易》中屡次重复强调的思想,《老子》曰“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也是强调接近成功之时,越是要小心谨慎。)《谦》卦表示25日的月相,此时月亮的阴影部分已经超过明亮部分,象征着事物处在下坡路上,诸事不顺,此时保持谦虚谨慎的态度,则必然能在逆境中得到进益。《彖传》曰“谦,亨,天道下济而光明,地道卑而上行。天道亏盈而益谦,地道变盈而流谦,鬼神害盈而福谦,人道恶盈而好谦。谦尊而光,卑而不可踰,君子之终也。”这段话完美地解释了“谦”字的内涵。      (十)乾坤者,易之门户  不知不觉,64卦已经讲完了。  或曰:《乾》和《坤》不是没有说么?  ……看了这半天的图,哪一次不是从这两卦开始数数的?《乾》表示15日满月之时,6爻皆阳,表示月亮光明而没有阴影;《坤》表示30日月晦之时,6爻皆阴,表示月亮隐藏无光。  或曰:貌似还是有点乱……  累了,剩下的事情交给别人去做吧(话都让我一个人说了,多没意思啊)……后会有期!  
  顶一下。就是因为这个帖子和楼主结缘了。
  好久不曾遇高人了
  太有意思了 请楼主多写些类似的好文。学习了
  惠州高速恨不能罚完所有车主!  不错哦,有意思,
  顶完再看 。
  马克。慢慢看
  卯酉者,日月出入之门。    天地定位,  山泽通气,  雷风相薄,  水火不相射。    数往者顺。  知来者逆。
  长见识……
  一直对易经风水挺感兴趣的。。但越学觉得越是博大精深。。。
  够深奥
  哥儿们玩的够档次,领教!
  收藏了,多谢!
      天地定位,    山泽通气,    雷风相薄,    水火不相射。        数往者顺。    知来者逆。    nb啊 不过一般人根本看不懂啊
  高人啊  顶!
  不错!
  学习了!
  顶,很不错的分析。
  好文章
  非常非常好。    楼主不应仅注意每月月相,卦中还含有调和阴阳历的历法功能,如384爻。  后天卦用位,先天卦用数,其原理亦在方圆图中。
  回子非鱼兄:  谢谢提醒。“后天卦用位,先天卦用数”之原理不明,求道心切,望能不吝赐教!
  楼主客气,共同研究。  个人认为:先天八卦,模拟的对象是天地,即黄道与地平的四季(四时)运转的规律,与普通历法及常规天象是不同的(当然,了解易的方法,自然还与天象相符)。这里存在类似节气(月份)的规律,当然是一年/岁及一天皆分成八了,故需用先天卦的数计算时间。  后天八卦出现较晚,主要原因,它模拟的对象是日、月的运行规律,相对于一岁的四季变化,要复杂得多,且还必需将二者统一到一起。  将日月的运行方位加上天地的四时变化,就需要先后天八卦相重,形成六十四卦。以六十卦表三百六十天,以余下的四卦调节天地日月与三百六十日的差,使二者统一。
  好文!!!
  不读此文,这辈子也未必参的透啊。  由此看来易的上半部(先天卦)讲的是日,下半部(后天卦)讲的是月。  合起来才是易啊!  楼主必将一统易学江湖!!!
  楼主什么时候讲纳甲法,期待中~
  先天为体,后天为用。
  学习了。。。。。。
  一会从坤数一会从乾数.原则是什么?
    坤表示30日月晦之时,6爻皆阴,表示月亮隐藏无光。  《屯》表示30日的月相;《观》为30的月相    
对楼主田毕旺,太佩服了。。。  神!!!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  常有,欲以观其徼。  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  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  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  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  前后相随,恒也。  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  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  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  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好帖子
  看到此帖,真是恨晚
  楼主写的不错!又是个易学大师出炉
  好深奥啊
  《易经》是诸学的源头,是阐述阴阳转化的哲学原理的学说,是研究“天时地利人和”之间“三才”关系的学说。易经就是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方法和两种规律。  一种方法,就是全局和重点兼顾的“三才”分析法 , 组合起来就是八个母卦。可以涵盖一切事物的各个发展阶段的情况,而事物的发展有两种不同的规律:一是生老病死的“生命规律”,一是兴衰更替的“事业规律”,也就是“先天八卦”和“后天八卦”两种卦序 。  天时、地利不如人和,研究三者的关系,这就是古老文明体系的内部联系。一切学识的横断面的分析方法,不出“三才”的框架;而纵向整体的规律,又逃不出“两个规律”的根本轨迹,所以为“诸经之首”。  孔子《周易》将古老《易经》的源头,用儒家的天尊地卑天地君亲师的学说遮蔽了《易经》的内涵,成了儒家的思想工具。他老人家杜撰的乾坤卦序就是这个思路的产物,所以改造后的《周易》除了满脑子的天尊地卑也就没有了古老哲学的一丝影子了。
  首先 对田师 致敬
您把远古的文化能解释的如此淋淋尽致
您现在解释的是 月亮的运行时间
那么太阳的运行时间 是否在周易这部书里 也能 解释的出来呢
期待您的 太阳解释。。。。
  一气周流  阴阳交媾  雌雄对待  阳消阴息
  顶……
  学习一下.  楼主的意思是説周易64卦乾坤屯蒙需讼师比……的排列次序错误?  
  马系田毕旺:  [《彖传》说“《屯》,刚柔始交而难生”,《屯》表示30日的月相,和《恒》卦一样,此时月亮和太阳处于地球的同侧且在同一直线上,所以说“刚柔始交”,从地球上看,太阳正好在月亮的背面,耀眼的光芒掩盖了月亮,因此我们想要看到新月的产生还要几天时间,故曰“刚柔始交而难生”]  “《屯》,刚柔始交而难生”,这一句沒提到月亮,而此句你说是指月亮,根据何在?  你说“刚柔始交”是太阳月亮"相迂",问你一下,你看到了"始"这个字沒有?始,初也;首也;元也;第一次.  那你引的太阳月亮"相迂"是第几次?  纯属牵强附会,强就已意.就提这两点,请楼主先圆谎.
  易经之道,门类繁杂,众说纷纭。此可言,彼亦可言。古人所遗,时人所解,古人所思,今人所见,如何勘对?易经几如文母,先于其之难解文字,罕有,流传至今,洛书河图之妙,伏羲之威,文王之光,孔子之盛,庶为五经第一?易者易也,易者移也,易者宜也。各陈其言,为智者取,有心者思之尔。
  "易经之道,门类繁杂,众说纷纭。此可言,彼亦可言。"  问题就在这里.加个号"!".易经是一个逻辑整体,任何言说,必须完满地解释这个整体模式.因此,"此可言,彼亦可言"这句话不成立.  俗话说,躲了初一,躲不了十五.  "古人所遗,时人所解,古人所思,今人所见,如何勘对?"  还用"勘对"?你不相信,可以自写一篇易经拿出来就行了.  "流传至今,洛书河图之妙,伏羲之威,文王之光,孔子之盛,庶为五经第一?"  为什么要打问号?不服?允许.你可以超过伏羲、文王、孔子,但必须要指出前人错在哪里?  “易者易也,易者移也,易者宜也。各陈其言,为智者取,有心者思之尔”,  姬昌、孔丘用“易”字立名概含其说,若知有你这一解,当气煞了。  天下一理,天下只有一理!你懂吗?
  楼主确实执着。
  马系田毕旺:
11:17:21.457
评论  《周易》既不是文王也不是周公所作,其成书绝对不会早于春秋时期;孔丘也许读过易但是绝对没有作过易传,所谓的“十翼”之中,百分之八十都是战国乃至秦汉的半文盲经师所传;至于《周易》到底是谁人所作写于何时,又究竟写了些什么,看了我的真本《周易》自然一目了然。天下只有一理,你可懂得?  ===============================================================  哈哈!你写的东东我确实不懂,请教诲:  1、“《周易》既不是文王也不是周公所作,其成书绝对不会早于春秋时期”?  2、“孔丘绝对没有作过易传”?  3、“所谓的“十翼”,百分之八十都是战国乃至秦汉的半文盲经师所传”?  所谓无知者勇!大言不惭不光你会,我也会。实话告诉你吧,《周易》经传就是我写的,不服你来咬。我现在已经十万八千岁了,“你可懂得?”
  马氏说:  “看了我的真本《周易》自然一目了然”  ============================================  既然是你的“我的真本”,那还能叫“《周易》”吗?你懂《周易》为什么叫《周易》吗?
请遵守言论规则,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风水有关系2015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