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时期至南宋武将末年的武将有哪些

南宋末年士兵战斗力那么弱小!为什么还抵抗了蒙古铁蹄那么久?
南宋末年士兵战斗力那么弱小!为什么还抵抗了蒙古铁蹄那么久?
元朝打北辽,金朝几年就解决!打南宋居然打了三代人的时间!这不得不引起我们的反思
&&&&&& 纠正一下,蒙古打的不是北辽,北辽被女真灭了,蒙古灭的是西辽。
&&&&&& 成吉思汗一直瞧不起不会骑射只会享受安逸的汉人,也自始至终未把南宋当作是强劲的对手。在其刚起兵时,他一直视金人为其最强劲的对手,只是金兵让他失望了,中原一百年的生活早已消磨了女真人尚武的风气。居庸关一役金兵大败,溃不成军,而后成吉思汗占领金朝中都,金人只得向其纳贡称臣。随后的第一次西征,成吉思汗也未遇对手,只是在征服西夏时的灵州大战中遭遇西夏主力像样的抵抗,直至他死时,他也不会料到,他最轻视的汉人会是蒙古征服过程中最强劲的对手、最难啃的骨头。  初次交手,宋兵不堪一击  1227年,成吉思汗死,他的儿子窝阔台根据他临死前的战略部署,开始灭亡金国的军事行动,即假道南宋,合围金国。1231年,假道南宋的任务由拖雷率领的三万铁骑来执行,而南宋既不敢拒绝又觉让人假道有失颜面,在半推半就之间与拖雷发生冲突,只是宋军毫无战斗力,根据《元史》记载,仅陕南一带双方交战后,宋军阵亡士兵和被屠城的百姓就达数十万。此后宋军再无勇气低挡,拖雷顺利抵达湖北,趁金兵后方空虚北上,直逼汴梁,从而大乱与蒙古主力对峙的金兵阵脚。最终蒙古军攻陷汴梁,金朝大势已去,而拖雷仅以三万骑兵就如入无人之境,极大震动了南宋朝野。  金哀宗的哀求  早在汴梁陷落前,金朝皇帝 -哀宗就辗转逃到蔡州,此时,曾受尽金人羞辱的南宋与蒙古达成协议,双方联盟合围蔡州,灭金后,蔡州一带大片土地划归南宋。金哀宗也只有向南宋苦苦哀求,讲明唇亡齿寒的道理,希望南宋与金结盟,共同抵抗蒙古。只是过去的耻辱和大片土地诱惑早已使南宋皇帝失去了判断能力,断然拒绝了哀宗的要求。随后,蔡州之战打响,宋军首先攻破蔡州城,金哀宗自杀,金朝灭亡,时间是1234年。  南宋的北伐  在灭亡金朝后(1234年),蒙古军主力北撤,而南宋的宋理宗刚刚亲政一年,急于光复中原,下令宋军趁蒙古无暇南顾,开始北伐,以收复洛阳、汴梁、商丘三京。实际情况是中原地区经过蒙古洗劫,已是满目疮痍,宋军一路所收复的城市包括汴梁、洛阳都几乎空无一人,北伐宋军根本得不到给养补充,很快陷入困境。而蒙古为阻止南宋北伐,居然掘开了黄河大堤,水淹宋军,此后,故意引诱宋军深入的蒙军趁机合围,北伐宋军大败,从此只得转入战略防御。  第一次蒙宋战争,蒙古遭受重大挫折  1235年,窝阔台发动了打到多瑙河的第二次西征,同时,以南宋背约为名,分兵两路,大举犯宋,东路主攻襄樊、江淮,西路主攻四川。刚开始,蒙古军就遭到宋军的顽强抵抗,军事进展缓慢,直到第二年才有所突破,西、东两路军分别攻占了阳平关和襄阳这两处战略要地,抵抗的宋军有些招架不住,蒙古军开始在湖北沿江集结,准备横渡长江。宋廷则受到极大震动,派大将孟珙救援。孟珙很快连破蒙古24寨,大败蒙古军队,取得江陵大捷,粉碎了蒙古军南渡的企图,从而打破了蒙古军队不可战胜的神话。  此后几年,宋军在孟珙率领下与蒙古军展开了惨烈的拉锯战,双方互有输赢,难分高下。至1239年,大将杜杲在庐州(今合肥)大败蒙古东路军主力,蒙古东路军伤亡惨重,被迫撤出宋境。而孟珙则进入反攻,连败蒙古军队,收复襄樊诸郡和信阳,基本解除了蒙古大军在东路对南宋的威胁。同年,主攻四川的蒙古军队势如破竹,进逼三峡,孟珙率部迎敌,至1240年初,大败西路蒙古军,取得大垭寨大捷,并收复夔州,两路围攻南宋的蒙古军队全面受挫。到1241年,蒙古大汗窝阔台病死,西路蒙古军队从四川撤离。至此,长达六年的蒙宋战争,以蒙古的失败而告终,这也是蒙古征服史上遭受的第一次重大挫折。  蒙哥对南宋的军事大包围  1241年,蒙古大汗窝阔台病死后,内部纷争汗位,大汗之位迟迟不能定,虽然后来窝阔台的儿子贵由继承了汗位,也只两年就死了。在此期间,蒙古军曾进犯过四川,但被南宋大将余阶击败。直到1251年,成吉思汗的孙子、拖雷的儿子蒙哥取得蒙古大汗之位,在他稳定了地位以后,就发动了针对西亚和中亚的第三次西征,并着手制订亡宋计划。  为避开长江天堑,蒙哥的弟弟忽必烈主张,从甘肃出兵,经川西,灭亡位于云南一带的大理国,从而完成对南宋的军事大包围,这个计划最终得到大汗蒙哥的批准。1252年,忽必烈率10万大军开始了灭亡大理国的长途奔袭,至1254年,俘获大理国末代君主段兴智,大理国灭亡,蒙古完成了对南宋的军事大包围。  第二次蒙宋战争,蒙古大汗丧命  第一次蒙宋战争结束后,抗蒙名将孟珙、杜杲相继病逝,实乃南宋一大损失。而蒙古在完成了对南宋的大包围后,于1258年发动了第二次蒙宋战争。蒙古大军共分三路,中路军由蒙古大汗蒙哥亲自率领,南下四川、直扑重庆,南路军从云南出发,经广西,直扑长沙,北路军由忽必烈率领,直扑鄂州(今武汉),三路军计划在鄂州会师,然后顺江东进,直取临安,企图一举灭亡南宋。  由大汗蒙哥率领的中路军是三路军的主力,开始的时候进展非常顺利,一举攻克了成都,此后宋军节节败退,四川大部失守,蒙军顺嘉陵江南下,妄图攻占重庆。合州位于重庆北边门户,抗蒙名将孟珙曾在这里经营过,并在合州旁的钓鱼山修筑堡垒以加强合州的防御能力。孟珙死后,其部将王坚也不敢怠慢,一直在加强防守,因此,当1259年蒙哥率领的蒙古军来到合州后,马上就遇上了挫折,此后,双方在合州展开了激烈的攻防战,相持了几个月,蒙古军一直不能前进半步,心情焦急的蒙哥亲自率兵攻城,被石炮击中,当晚死在营中,中路军士气低落,只得撤退。  忽必烈率领的北路军也久攻鄂州不克,而忽必烈又急于回国抢夺汗位,正好南宋权臣贾似道背着朝廷前来议和,正中忽必烈下怀,双方签定议和协议后,忽必烈便率蒙古军撤退争汗位去了。至1260年,所有入侵南宋的蒙古军全部撤退,第二次蒙宋战争以蒙古大汗蒙哥战死,三路大军无功而返告终,但贾似道私自与忽必烈议和,为以后埋下了祸根。  蒙古内乱与南宋奸臣当道  蒙古大汗蒙哥战死于合州后,他的两个弟弟忽必烈和阿里不哥为争汗位打了起来,1260年,急忙从鄂州前线赶回来的忽必烈和他的弟弟阿里不哥分别在开平和蒙古国首都和林自称大汗,双方因此展开了长达四年的内战。1262年,掌管山东的汉族军阀李檀又起兵反叛,并与南宋取得联系,蒙古局势一时非常混乱。  蒙古内乱本来是南宋的好机会,可是南宋这几年都干了些什么?奸臣贾似道本是市井一混混,凭借外戚身份,竟位极人臣,专横跋扈。在鄂州前线,本来忽必烈急于回蒙古争汗位,南宋是掌握主动权的,而贾似道竟私自与忽必烈签定对南宋极其不利的和约。回临安后,其又编造打败忽必烈的谎言,更博得皇帝的信任。贾似道此人外强中干,表面嚣张,内心非常惧怕蒙古人。其残害正直的大臣,尤其是一些抗蒙将领都被他关进了监狱,抗蒙名将向士璧、曹世雄更是被贾似道害死在狱中。而在迫害忠良的同时,贾似道又大肆提拔那些只会阿谀奉承的所谓心腹,用这些庸才来代替被害忠良的位置,从而完成了对南宋军政各界一次致命的大换血。  趁蒙古内乱和贾似道营造的太平气氛,杭州的君臣又过起了醉生梦死的生活,岂料大难即将来临,南宋之亡,始于贾似道。  襄樊保卫战  忽必烈在平定李檀叛乱后,于1264年又彻底击败阿里不哥,从而结束了蒙古4年的内乱。而反观南宋,在贾似道一手遮天下,名将被杀,军政日趋腐朽,于是,忽必烈将灭亡南宋作为头等大事。也就在这个时候,南宋四川守将刘整见其他将领被害,为求自保,率所部向蒙古投降。刘整本为孟珙部将,深得孟珙所传,而其所部水师更是精悍,也因此蒙古终于得到了梦寐以求的水师。而后,为表忠心,刘整又向忽必烈提出了先取襄阳,再攻临安的亡宋战略,被忽必烈采纳。  1268年,蒙古以阿术为主将、刘整为副将率领蒙古军队和降蒙的南宋水师攻打襄樊,襄樊保卫战拉开序幕。 襄樊自1239年被孟珙收复以来,一直被南宋苦心经营,城防相当坚固,兵多粮足。蒙古军开始进攻重点是樊城,用尽各种办法,都无法破城。1271年,忽必烈又从四川增兵,襄樊两城所受压力越来越大,到1272年,襄樊已被围五年,粮食已基本耗尽,但两城军民依然斗志昂扬,元兵始终无法破城。同年,南宋大将李庭芝派张贵、张顺率3000士兵,携带城内急需物资,成功突破元兵的包围,冲进了襄阳,这是五年内第一支进入襄阳的援兵,极大鼓舞了全城军民的士气。此后,襄阳宋军与外围的宋军取得联系,双方约好共同夹击元军。只是有叛徒向元兵投降,出卖了这条计划,致使襄阳宋军遭到元军埋伏,损失惨重,再也无力反攻,至此,襄樊保卫战对蒙古已是极为有利。  1273年,元军终于攻破了樊城,守将范天顺、牛富自杀与城共存亡。襄阳已孤立无援,守将吕文焕向元朝投降,历时6年的襄樊保卫战以襄樊失陷而告终,南宋的门户被彻底打开。  临安失陷  早在1271年,蒙古大汗忽必烈就称皇帝,改国号为大元。1274年,忽必烈下令20万元兵自汉江入长江,沿长江东下,一路上南宋将领或者纷纷投降,或者望风而逃,根本组织不起有效的抵抗。到1276年,元军兵临临安城下,而南宋各地官僚将领只求自保,勤王之师甚少。最终,谢太后带领小皇帝宋恭宗投降,元军占领临安,南宋气数已尽。  悲壮的决战  恭宗投降后,南宋余部一直在坚持抵抗,大将李庭芝还在坚守扬州,陆秀夫、张世杰在福州拥立端宗为帝,文天祥则在江西一带发展反元势力,一度控制了不少城池。  李庭芝在扬州虽遭元军围困,但坚持不降,后粮草用尽,于是突围,想去福州与陆秀夫会师,结果在泰州被元军打败。李庭芝虽被俘,仍不投降,最终被元军杀害。文天祥在江西的壮大引起了元朝的重视,元军主力南下江西,文天祥不敌,只得退到广东。后在广东潮阳被南宋叛奖张弘范抓获。虽然元朝百般诱惑和威逼,天祥至死不降,并写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样千古传诵的诗句和《正气歌》这样的光辉诗篇。最终,天祥也被杀害了。  在福州的南宋小朝廷,后来不断南迁,途中小皇帝端宗去世,陆秀夫又立九岁的赵?为帝,而南宋小朝廷一直坚持在广东沿海抗元。1279年,元军与宋军在?山展开了最后的决战。混战几天后,宋军不支,张世杰与陆秀夫决定撤退。只是,宋军的船队被元军冲散,陆秀夫不愿被俘虏,眼含泪水背着小皇帝跳海自杀,此后,残余的宋军、官员及家眷也纷纷跳海殉国(史载有数万之众殉国),至此,南宋彻底灭亡。
虽然是复制的!我喜欢你的文章
其实主要原因就是:1蒙古和其他国家还有战争,顾不及消灭南宋 2因为蒙古人占领的地盘越来越多,对民心、资源,还需要消化吸收的时间,当然,其中还爆发了几场内乱 3南宋军民的顽强抵抗 4要想消灭南宋,首先要占据川陕之地,然后水陆并进南下,而川陕之地向来易守难攻。
怎么没回复我?
因为我已经爱上你了
宋朝人打不过蒙古是因为天生在身体素质上就比不上 人家的是草原文化 平时抵御不好的环境同动物狼的拼搏 可谓全民皆兵 加上蒙古人掌握了 宋朝的先进科技…再加上宋朝的重文轻武 你说能有反抗吗?
但是元朝打宋朝还是华了三代人的时间
宋朝团结特别是南宋 因为理学的发展 强调责任 对国家的忠诚 连读书人都拼死抵抗…
蒙古军队攻打长沙时 岳麓书院的数百名书生全部壮烈战死 崖山战败后 南宋十万官民集体跳海自杀 不都从侧面反映了宋朝噶反抗激烈
就算这样也不可能抵抗蒙古近半个世纪
你说不能?你了解理学的影响力吗?
其他回答 (8)
hd7u7s哈哈的浴室塘沽因素的火药味偷偷告诉大家大人都快iu也
精神与志气
别把史海泛舟这个称谓拿出来!我也是这个团队的!
个人认为,南宋虽然兵力弱,但他科技相对较高,而且他有很大的经济基础,比起其他国家来说,他们是在和蒙古打消耗战
就算科技在好,也不可能阻碍横扫欧亚的铁蹄啊?
是啊,大问题,值得研究
魔王征服欧洲只用了几个月,虽然欧洲在日尔曼人入侵及后来数百年十字军东征后已经穷困弱后的令人发指,打金朝金朝4000万人集体投降,弱小的南宋却英勇抵抗了蛮夷半个世纪多,并干掉蒙古一个可汗,华夏万岁!万岁!
为什么会这样呢?给出解释色狼!
南宋灭亡后,日本“举国茹素”哀悼南宋,且不向蒙元朝贡并鄙称其为蛮夷,所以忽逼劣会远征日本,然后被一阵风全吹到海里喂鱼,幸得后世天降朱元璋
南宋时士兵的战斗力因为和金国多年作战的锻炼,并不弱。其实北宋对外战争的获胜比例超过70% 只是没有骑兵,无法追击敌人,加上武将受到文官压制才亡国 但南宋情况要好的多,文官压制武将的现象较少,同时南方江河湖泊多,南宋海军又是世界第一。蒙古骑兵的远程奔袭战术无法实现。汉人守城又不受缺马的影响。多种情况下,才有可能在内有奸臣庸臣的情况下坚持下来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去世后,缺乏一个能够凝聚蒙古全部力量和获得上下拥护的政治强人,所以蒙古帝国内部存在着争夺汗位的权力斗争,自相残杀,消耗了一部分力量和精力。而且蒙古帝国的铁蹄在亚欧非的广大地区多条战线激烈征战,需要集中优势兵力和大量的粮草物资,对付南宋就显得准备不足。蒙古帝国还需要巩固和开发新的占领区,必然要派兵驻扎和镇压起义。同时战功赫赫的蒙古军队比较轻视丢失国土的南宋军队,出现了对早日结束战争的盲目自信的心理。所以战场上获得的战果就比较少。& & &南宋军民比较团结一致,抗战信念比较强烈,对于蒙古铁蹄的屠杀政策深恶痛绝,不 & & &抱有和平的幻想。蒙古铁蹄的战争模式到了水田密布的南方遇到了瓶颈,而南宋军民 & & &依托地理优势来慢慢消耗蒙古铁蹄的有生力量。南宋的坚强来自了农耕民族的抗战精 & & &神和民族大义。
相关知识等待您来回答
历史话题领域专家
& &SOGOU - 京ICP证050897号中国历史上百大武将排名
告诉你谁才是最牛的战神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中国历史上百大武将排名
告诉你谁才是最牛的战神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14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春秋战国武将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