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解放军四野三纵八师廿四团三营八连杀伴奏今何在

原四野第八纵队副政委刘随春今何在?_百度知道
原四野第八纵队副政委刘随春今何在?
提问者采纳
抗日战争时期,第十一团政治处主任。同年冬任江西军区第二军分区政治委员、副政治委员等职,第一团教导员。毕业后历任红三军团第一师政治部直属队教导员。同年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1935年先后任红三军团第十团政治处主任,第三八五旅政治部主任等职刘随春
() 湖南平江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军部特务连指导员。同年12月任红三军团第四师第十二团政治委员,广西军区政治部主任,历任第四十九军政治委员兼柳州军事管制委员会主任,冀察热辽军区政治部副主任,江西军区独立二团政治委员兼新淦军政委员会分会主席、组织科科长。参加解放东北和进军中南的多次重要战役战斗,第四野战军第四十九军副政治委员,先后任冀东军区第十二旅副政治委员,代理组织科科长。1933年入瑞金红军学校上干队学习,任军委直属队政治处主任。解放战争时期。1934年先后任红三军团第六师十六团政治委员,警备第七团政治委员。1936年4月任陕北红二十九军政治部主任,历任八路军留守兵团警备第二团政治处主任。参加了保卫陕甘宁革命根据地的斗争。同年10月长征到达陕北、师政治部主任,任红军补充师中共总支书记,第四师十团中共总支书记、团政治委员。10月参加长征。参加了中央革命根据地第一至第五次反“围剿”作战。1932年任第三师十一团三连指导员。第十二团政治委员,第十二团政治处主任,任红三军第三师政治部中共党支部书记。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28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52年因病逝世
提问者评价
非常感谢!我把这消息转给老父亲,父亲曾是刘随春的警卫,半个世纪过去,今终可以还他的心愿。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今何在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林彪集团主犯后人今何在?[组图]
林彪集团主犯后人今何在?
1971年林彪折戟蒙古大漠,林的嫡系、随从和相关人员被迅速整肃,大多数人的政治命运就此划上休止符。此后40年间,父辈的生死浮沉也影响了后代的生活。林的嫡亲血脉,其随从、部属的子女,也从云端跌落至凡尘。
文革时期是林彪一生的巅峰时期,他的家人也随他登上了巅峰。
&&&&林彪和“四大金刚”后人赴蒙古祭拜林彪
&&&&已是初冬的蒙古国漠北草原,格外荒凉。一块略微被清理、看不出有任何特殊之处的空地上,几位中国老人将两个绢花做的花圈摆放在一堆石头的两侧,在石堆的下方,放着月饼、苹果、点心和花生的四个供盘。
&右边的花圈,是红、黄两色玫瑰,环绕一大丛洁白的百合,挽联是“亲爱的爸爸妈妈永垂不朽!”“女儿豆豆女婿云林敬挽!”
图为日,林彪女婿张清霖在蒙古人民共和国温都尔汗日坠机地点,献上花圈,静静祭奠林彪、叶群等人。
&左边的花圈,是两圈白色玫瑰围绕着一丛黄玫瑰,中心点缀着小红花,挽联是“永远怀念林彪元帅夫妇!”下面落款为“永远纪念您的孩子冬洞(黄永胜的儿子黄春光小名,编者注)、邱路光(邱会作的儿子)、吴新潮(吴法宪的儿子)、李冰天(李作鹏的儿子)、李建军、李建国(李建军、李建国系黄春光国内好友)敬挽!”&&&&&&
图为日,李冰天、李建军、黄春光、李建国、邱路光、吴新潮、张清霖(从左至右)在蒙古人民共和国温都尔汗日坠机地点祭奠林彪、叶群等时的合影。
&日,正是林彪在温都尔汗坠机身亡40周年,林的女婿张清霖抵达温都尔汗空难现场及墓葬所在地,首次祭拜先人。而受林彪事件牵连,当时被列为“林彪反党集团”中“四大金刚”的黄(永胜)、吴(法宪)、李(作鹏)、邱(会作),亦由各家长子为代表,一同祭拜。位列挽联落款最后两人李建军、李建国,是同去的国内好友。事后,张云林在接受香港媒体采访时称,要在明年将林彪等人的遗骨迁回国内。
日,林彪乘坐的三叉戟飞机坠毁在蒙古人民共和国温都尔汗。林彪、叶群、林立果、葬身异国土地。
&40年前9月13日的深夜,一度被确定为中共副统帅、毛的接班人林彪的座机向北飞往苏联方向,最终却在蒙古肯特省省会温都尔汗西北70公里的苏布拉嘎盆地坠机,机上八男一女当场身亡。
&林彪出逃并身亡的消息,震惊世界。5天后,中共中央正式通报“9·13事件”详情,称林是“投降苏修社会帝国主义,是死有余辜的叛徒、卖国贼”。
&林在军中的下属亲信黄永胜、吴法宪、李作鹏、邱会作等悉数失势,被捕入狱。1973年,中共批准《关于林彪反党集团反革命罪行的审查报告》,决定永远开除林彪及其反革命集团主要成员陈伯达、叶群及黄、吴、李、邱等人的党籍,撤销其党内外一切职务。
&40年来,由于相关的核心档案加密封存,当年的历史细节仍是研究者们挖掘不止的学术话题。而包括林家及“四大金刚”在内的五个家庭的成员,几乎消失在公开报道和官方场合,沉寂多年。
&日林家出走的那个晚上,正是张云林(原名张清霖)和林彪之女林豆豆(林立衡)的订婚日。叶群让人张罗了糖果、瓜子,放了两场电影。那晚,准女婿张云林与岳母叶群一起看了电影《甜甜蜜蜜》。电影没放完,叶群、林立果携林彪及随从在沉沉夜色中仓皇遁去。
&40年来,平民子弟出身的张云林并没有因娶到“副统帅之女”享受荣华,却与林豆豆一样尝尽辛酸。此次赴蒙,被他称为“40年了,我天天都想”的一件事。
&据此行组织者黄永胜之子黄春光透露,十多年前,一个和蒙古有关系的朋友就提出过请他们去现场。“当时,因为除了我父亲黄永胜去世,我母亲和其他几个老人都在世,这件事太敏感了,我就没有认真考虑。结果,今年春节前后,这个朋友又跟我提这件事。现在除了邱会作的夫人在世,老人们都不在了,如果有政治上的问题也不至于牵涉太大,所以我就开始考虑了。”
&“这次跟我们去的有姓李的两个人,一个叫李建军,一个叫李建国,是我多年的好友,也是老干部的后代、空军子弟。李建国是中国滤清器协会会长,今年5月份约请我到他那里去玩,我就跟他们提了这个话头,他们就鼓励我们去,他们来赞助。之后,我就开始跟其他人联系。我们本来希望林豆豆能去,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她去不了。我又考虑让林晓霖(林豆豆同父异母姐姐)的两个儿子去,他们也由于工作安排等原因去不了。然后,我问张清霖能否去,他答应得很痛快。”
&张清霖当时还没有护照,他迅速办完护照。黄春光又通过蒙古朋友的关系,拿到大家的商务签证(因为中蒙之间尚无旅游签证,只能以商务签证出入境)。
&北上蒙古拜祭,黄、吴、李、邱四家各出一人,黄家是长子黄春光,吴家是长子吴新潮,李家是长子李冰天,邱家是长子邱路光,张清霖则代表林豆豆出行。
&失事现场仍是焦土
&因为蒙古戈壁气候变幻无常,9月10日动身前,大家备了御寒的衣服。11日,分两批到达蒙古首都乌兰巴托。
&在乌兰巴托,一位蒙古朋友的儿子自愿充当司机,当地私人电视台的一个编导也愿做他们的录像师。
&驱车奔驰在乌兰巴托以东300多公里的荒原上,远山近前,枯草连天,少有人烟,偶见骑手身着天蓝色斗篷,蒙古族的橘黄色带子在寒风中飘舞。最终到了温都尔汗—这个城市名字因为“9·13”事件而被许多中国人熟悉,但它只是一个2000多人、基本生活设施还很落后(甚至因电力维修全城无法在白天供电)的城市。
&向导告诉他们,飞机失事点还在温都尔汗西北70公里贝尔赫矿区的苏布拉嘎盆地。中国前驻蒙古大使许文益曾回忆飞机失事现场:“飞机是由北向南降落,着陆点正好是盆地的中央,坠毁在盆地的南半部。现场焦黑色的草地上散落着大大小小的飞机残骸,覆盖着白布的尸体分外显眼,周围是一望无垠的荒原,十分凄凉悲惨。”
&空难现场的飞机残骸,除苏联人取走一台发动机外,其余散放在现场,任人随意取走。1990年代中期,当地牧民向前去探访的美国人汉纳姆吹嘘,他们用那架坠毁的“三叉戟”飞机机身的铝片做了一些盆盆罐罐。汉纳姆那时看到,剩下的仅有一些支离破碎的条条块块,最长的大约只有两英尺。
&9月12日上午,当张云林一行8人到坠机现场时,仍看到大小不一的飞机残骸。虽时过40年,仍一望便知这里是事发地,“那块地面到现在依然是黑的,四周都长着高高的草,这里不是,因为土地都碳化了。”在现场,有成块的飞机残骸,也有一些瓷器碎片、烧焦的铝片,在草丛下仔细翻找,随处可见。
&“这些瓷片一看就知道产自景德镇,有一片上面烧着兰花等图案,这是那个时代钓鱼台、人民大会堂、庐山会所常用茶具的花色、做工。”自小在大院长大的黄春光说。
&当天,他们将散落现场的飞机把手、铝片、瓷片、玻璃碎片等捡了不少,装进一个在现场捡到的玻璃瓶里,以为纪念。
&墓葬现场已难辨
&当初,蒙古以“死难者不能在殉难地安葬”的本地风俗,将遗骨下葬到1公里外的另一个地点。众人最终决定:将祭拜地点定在安葬处,而将花圈在安葬处摆过后,再挪至坠机处留下。要找到安葬地点并不容易。
&按照当年大使馆的安葬纪要:蒙方提供9口白木棺材,中方对9具尸体从不同角度拍照,然后入殓。装殓后由蒙古士兵运往墓地。墓地位于飞机失事现场西边1.1公里处,在一块高地的东坡上。墓穴长10米,宽3米,深1.5米。墓旁当年树了一块碑“中国民航日遇难9同胞之墓”,下写“中华人民共和国驻蒙古大使馆”。安葬纪要还记载:按照蒙古的习俗,在墓上放了一件失事飞机残骸。
&几十年过去,所有的标记物均不复存在。既无碑,也无飞机残骸。
&“没有人带着来,你肯定找不到这里。”黄春光说,当天,他们手持一份旧报纸—上面有当年美国人对这一带的卫星航拍图,“图上注明了坠机地点和埋葬地点,我们一开始就按航拍图看,认为应该是在那个方向。”在一个叫贾哈(音)的蒙古向导的带领下,大家最终认定一片地上有石头的地方应该就是下葬地点。“蒙古草原上是没有石头的”,石头被推测是当年蒙古工兵从远处运来的。
&墓地8、9米的范围内都是这样的乱石。“这里和别处不一样,下锹会发现下面全是石头,铲不动。”
&看到现场,张云林伏地恸哭。之后众人扫了墓,清理了杂草,着手做第二天的拜祭准备。
&9月13日,正式祭奠之日。此次蒙古凭吊,几人已事先商议好了拜祭程序。安放好带来的花圈和供盘等祭物,张云林读祭文。然后其余七人鞠躬,再由黄春光念祭文,代表大家向林家先辈表示敬意,每个人在悼文最后一一报上自己的姓名,集体行军礼,每个人再分别“给林伯伯、叶妈妈送上自己想说的一句话”。最后,张云林打开一瓶茅台,绕坟一周,洒入土地。
&坠机地点的神秘墓碑
&惦记着林彪夫妇的,不只是他们。据来自蒙古的朋友及当地的蒙古私人领主称,常常会有中国人到这里参观和拜祭,不过他们都只知道那个坠机地点。
&当天在坠机地点,还能看到一些被风刮倒的祭瓶和花朵已干枯的花篮,张云林还捡到一条被风刮断的挽带,上写“林彪元帅”。最令众人意外的是,坠机现场立着一块花岗岩做的青色石碑,高一米,宽半米,正面刻“九一三遇难者之墓——日缅怀者敬立”,背面刻“历史不会忘记”。立碑者显然并不知道此处并非墓地,只是坠机所在地。
&&&&&&&&&&&&&&&&&&&
林彪在蒙古人民共和国温都尔汗坠机的地方,墓地是当年中国使馆人员选择的,是一座九人合葬的椭圆形坟包,宽三米,长五米,用拳头大的石块垒成。墓旁立着一块高一米,宽半米的青色石碑,上刻“九一三遇难者之墓——二00八年九月十三日缅怀者敬立”。这个称谓不犯忌,因为从人对大自然的角度看,他们就是遇难,也不存在革命与反革命的界线。
&&&&到达乌兰巴托时,一行人曾到卖墓碑的地方看过,“来的时候我也有立碑的打算,所以到了以后就去找刻墓碑的人打听过。结果人家说不会刻中国字。就是照着我们写的中国字描也不成。”黄春光猜想,这块没有署名的石碑应该是有人专程从中国运来,“因为那个中国字刻得很漂亮,蒙古石匠刻不出来。”
&“但会是谁立的碑,到现在也没人知道。这片蒙古土地的私人领主也不清楚,因为他不常来。有人说是某人的女儿立的碑,我去确认过,对方说不是。”黄春光说。
&据他们所知,前来看望林彪的应该多是原四野的林彪部下及子弟,或红军时期林的下属及子弟,或是对其抱有同情的人士。
&“9·13”事件后,中国大陆隐匿了一度对林的狂热宣传,印刷的十大元帅宣传画去掉了他的肖像。但近年来,林彪的名字开始走出禁区,其肖像被重新挂进军事博物馆。在林的故乡—湖北黄冈市团风县回龙镇林家大湾,这个绿树掩映、背山面水的所在,每年林的忌日,据说车来车往,前来参观缅怀的人群络绎不绝。
&希冀运回遗骨为尽孝
&40年前的“9·13”事件发生后,当时中国驻蒙古大使许文益负责与蒙古方面斡旋。9月23日,许大使奉国内指示约见蒙古副外长,北京当时的指示称,应死难者家属的要求,中国政府决定将死难者遗体运回中国正式埋葬,或就地火化,带回骨灰。中国政府请蒙古政府给予协助,并希望蒙古方面将现场搜集的死难者遗物交还中方。
&后不知何故,林彪等9人的遗骸仍在蒙古下葬。但下葬前,中国官员画好了现场图,注明出事地点的经纬度。
&40年来,遗骨一直无人问津,后患渐渐显现。
&此次海外媒体有报道称,林彪墓葬之地有可能开矿,遗骨可能被移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黄春光介绍了此事的前因后果。原来,来蒙古前,林豆豆曾托吴法宪之子吴新潮带给黄春光一份传真。传真上说,一个蒙古公司声称林彪夫妇的墓地附近有萤石矿,日后会开发,提出要帮林家和其他遇难者移走遗骨。
&黄春光抵达蒙古后,即托蒙古的朋友调查,结果发现“蒙古的这个公司应该只是想借这事忽悠”。不过,为让林豆豆放心,黄春光和张云林在9月15日临走前,起草了一份给当地政府的函件,称:“如果未来有人要在此地开发并要移动遗骨,请务必知会我们在蒙古的朋友,由其通知我们,再来洽商。”
&回国后,张云林对媒体表示:明年要把林彪、叶群夫妇等人的遗骨带回家,而在俄罗斯国家安全机构仓库里的林氏夫妇头骨,他也希望通过政府援手协商,归还林家。
&虽然黄春光在祭文中也表示“林伯伯,叶妈妈……渴望有一天能把你们的骨殖迎回祖国”,但当他听张云林&&
说“想在明年迎回林彪的遗骨”时,还是颇感意外。“这是一个多大的系统工程啊,说在明年实现,我觉得有欠深思熟虑。”
&“如果他真的做相关准备工作的话,你们会参与或支持吗?”面对记者的提问,黄春光很肯定表示会。“如果大家齐心想做成这件事的话,您觉得有可能实现吗?”黄回答:“可能性肯定有。”
&林豆豆三次自杀
&“9·13”事件后,毛家湾的林办工作人员、林立果的女友张宁等人被押送到北京亚洲青年疗养院接受审查,而反叛者林豆豆(林立衡),作为林家投奔革命阵营的功臣,一度受到组织宽待。但“批林批孔”运动开始后,林豆豆受到冲击,几度自杀未遂。
林彪一家。前排左林立衡(林豆豆),右林立果。后排林彪和叶群。
&日,毛泽东收到林豆豆的求助信,做了亲笔批示:“解除对林立衡的监护,允许她和未婚夫张云林往来,她和死党分子有区别。”空军组织部门还根据上面的指示,批准林、张立即结婚。如果二人不同意结婚,则豆豆去开封,张云林去嫩江,二人永远不准见面。林张结婚,双双来到空军开封某农场,一年后,空军又让林豆豆转业到郑州。
&&&&&&&&&&&&&&&&&&
林立衡(林豆豆)
&在郑州煎熬数年后,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的批示:妥善安排林立衡的工作,林豆豆夫妇被调回北京。林豆豆被分到中国社科院近代史所,军医出身的张云林干回老本行,到北京卫生部门工作。这位昔日的副统帅之女重新回到了她所熟悉的生活。
&“豆豆的交际很广,跟她来往的都是一些老将军和元帅的孩子。”空军政治部原文艺处副处长官伟勋1970年代曾在毛家湾给叶群授课,与林豆豆有过几面之缘。林豆豆早年到北京活动调动事宜时,住在中组部招待所,距官伟勋家很近,林豆豆特地到官家看望受父亲牵累的旧部,两家自此成为好友。
八十年代的林豆豆左起:林豆豆、王淑媛、官伟勋。
王淑媛老太太在林家多年,照看豆豆和老虎,至今林豆豆把王淑媛老太太作为亲人赡养,一直和她生活在一起。官伟勋曾在毛家湾给林彪叶群讲课。
&官伟勋今年已80多岁,官的老伴说,林豆豆以前每年来看望几次,林豆豆住在北京东边,官伟勋家在西北角,跨大半个北京城。林豆豆与官伟勋聊的都是过去空军的一些情况,譬如哪些老同志还健在、他们的情况如何,却很少谈个人私事,官家人也不便问。
&北京接近林豆豆的一位知情人士说,1981年林豆豆夫妇刚调回北京时,深居简出,很多亲友都不敢见她,怕再受牵连。以后随着形势变化,旧友亲朋开始常来常往,有的人还托林豆豆给他们办事。
2009年的林立衡
&林豆豆曾告诉他,“我有个伯父‘9·13’后一家受牵连,都被下放到安徽农村去了。我的一个侄子也在那里。中组部很帮忙,同意把他弄回北京。”张清霖有个弟弟,也受到牵连,后来想回原单位,找林豆豆。林给一位中央老同志写了封信,虽然“9·13”后一次也没见过这位老同志,但他收到林的信两天后就把问题解决了。谙熟林豆豆的人士称之为豆豆的“弱势外交”,“她身世艰辛,很多人同情她的遭遇”,父亲林彪当年的部下和林彪战友的孩子中部分人身居高位,他们也乐于伸手帮助她做点事。在京城圈内,林的“弱势外交”很管用,她托人办事打招呼很多人愿意帮忙。但她谨言慎行,一般不接触外人,尤其怕媒体记者。
&林豆豆从近代史所退休后,开始致力于各类社会活动。她是湖北革命老区扶贫会会员,还是北京一个弱智儿童学校的名誉校长,受家乡黄冈人所托,她经常为家乡的一些公益事业奔走。
&林彪与张梅所生长女林晓霖的坎坷人生
&林彪后人存世的还有林与前妻所生的长女林晓霖。大陆出版的《哈军工传》作者滕叙兖曾采访过林晓霖,林晓霖回忆与父亲林彪和继母的关系,说当年在哈军工读书时,叶群找借口不让她回家,千方百计阻挠她接触父亲林彪。
&见林晓霖仍然参加群众组织,叶群以林彪名义发了个断绝与林晓霖父女关系的声明,林晓霖也给林彪写了不愿再姓林的信,后来被送到云南大理改造。1971年“9·13”事件发生后,领导找林晓霖夫妻谈话,并要她交代问题,揭发林彪反党集团的罪行。当时还有人在她儿子脸上写字——“林贼之孙”。
林晓霖和母亲张梅(林彪第二任妻子),张梅被誉为陕北一枝花。
&这些让林晓霖愤怒不已。受父亲牵连,她被整整审查4年,直至“文革”结束。此时的林晓霖已经是两个儿子的母亲,一家人又回到了北京,她被安排到国防科委科技情报研究所工作。
&2007年,在广东“八一”南昌起义军三河坝纪念活动和其他的一些场合,林晓霖接受媒体采访时,她称“向受父亲迫害者谢罪”,当场引起轰动。
&了解林晓霖的人说,这些年她都在谢罪,她向刘少奇、罗瑞卿、彭德怀等老红军的子女谢罪,甚至是向受林彪案牵连的部属子女后代致歉。
&林晓霖的一些谢罪行为受到大陆网友的好评,但在一些人看来是不能被容忍的、“做事没有原则”的“怪人”。
&甚至在1980年代前关系还亲密的林氏姐妹,后来也因为对一些事情的认识有分歧,关系逐渐闹僵,这对同父异母姐妹都在北京,但平素并不走动。
&林彪集团“四大金刚”的后人
&40年来,黄永胜、吴法宪、李作鹏、邱会作四人已陆续过世,他们的夫人现在存世的只有邱会作夫人胡敏。采访中,记者看到了2011年1月在香港出版的《邱会作回忆录》经胡敏签名的上、下册。签名字迹清秀疏朗,略有颤抖。
1970年在长城。左起:黄永胜、邱会作,吴法宪,李作鵬 陈绥圻,叶群,胡敏
&日,黄、吴、李、邱被逮捕,黄、吴、李、邱的子女相继也受到审查和不公正对待,有的贬逐边疆,有的被发配到农场,吴法宪、李作鹏的子女和亲属们也抱着试试看的心情分别给胡耀邦、宋任穷等写信,希望自己受牵连的工作问题能够得到解决。后来在胡耀邦的关怀,才得以妥善安排。如今,黄、吴、李、邱的第二代,已大多退休,最小的也是1959年生人。第三代中很多人成为跨国公司的高级白领,有人全家已移民出国。与城市的普通民众家庭比较,林彪集团的后人们基本衣食无虞,只是作为曾经政治斗争失败者的后人,许多人心里都会背负沉重的壳。
&黄永胜长子黄春光对记者介绍了四个家庭的大致现状。其中,黄永胜生有四子,黄春光是老大,还有黄春明、黄春耀、黄春义三兄弟。
&黄春光,1971年10月中上旬,黄春光因为黄永胜的秘书揭发帮着父亲烧材料被抓起来,关在亚疗(即亚洲学生疗养院),要求揭发黄、吴、李、邱、林、叶的罪行,经过一段时间,始终没有找到黄春光的犯罪证据。1971年底,听说要放一批人,听说其中黄春光,但不知道为什么,后来又没有放。在亚疗被关了2个多月后,1972年1月,黄春光受到降级处分,发配到北京军区86楼招待所。4月份,黄春光去了团河。到团河以后,黄春光跟林办的秘书、黄永胜的秘书、吴法宪的秘书等几十个人,一起劳动改造。黄春光在团河待了1年。1973年,在学习班里黄春光被打成反革命小集团,关到丰台,1975年9月解除关押,结束审查,回北空工作。当年年底,组织上通知黄春光转业,黄春光要求回北京,不同意;再要求回广州,也不同意,非要分到湖北一个很偏僻的地方,黄春光坚决不去,并说活着不会去那个地方!要去,你们抬着我的尸体去!你们可以把我的话反映给北空领导,反映给空军领导,反映给总政领导,反映给军委领导。甚至反映给总理、主席都可以。你们爱反映给谁,就反映给谁。我坚决不去湖北那十分偏僻的地方!”后来,黄春光坚持入伍时的广州,但还是没有如愿。直到1976年9月,规定黄春光必须在十一以前离开北京。日,黄春光无奈去了上广东韶关的火车。直到1981年,黄永胜审判结束,中央同意保外就医到青岛。五月,黄春光和黄春耀经批准到青岛与黄永胜一起生活,黄春光被安排在青岛无线电三厂任副厂长。1987年底,黄春光在父亲去世五年后,给时任总书记赵紫阳写信要求回北京,赵紫阳批示后,最后调到海军航空兵在北京办的北京市海燕经贸公司工作。
&老三黄春耀,虽说按干部转业,但转业到广西凤凰县,离县城100多公里的一个偏僻锌矿,这算什么干部。1981年5月,经批准和哥哥黄春光一同到青岛照顾父亲黄永胜。
&老大、老三按干部转业,老二和小弟都是复员,后来政策调整,改回转业待遇——复员是工人身份,转业才有干部身份。黄家第二代四子都陆续下海经商。但“四大金刚”和他们的夫人,唯有黄永胜的老婆项辉方享受离休待遇,日在解放军北京总医院逝世后,八宝山革命公墓举行遗体告别仪式上和悼词中称之:“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文革期间她坚决反对江青一伙煽动的打砸抢、反军乱军、冲击部队活动。在处境极端复杂的情况下,能分清大是大非,敢于将一些
迫害干部的情况向上反映,为保护干部做了力所能及的工作。&&&&&&&&&&&&&&&&&&
&&&&&&&&&&&&&&&&&&&&&&&&&&&&黄永胜和夫人项辉方
2<font STYLE="FonT-siZe: 18px" COLOR="#3年3月6日14时30分黄永胜夫人项辉方在北京解放军总医院去世,享年85岁。项辉方遗体告别仪式和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举行。项辉方生前曾任原军政大学(即今国防大学)办公室主任,后离休。
&老二和老四之子全家分别移民澳洲和新西兰。老三黄春耀后改名黄正,亦即2010年10月在香港出版的《军人永胜》一书的作者。黄家第三代多为公司白领或高级经理人。
&吴法宪被逮捕后,他的四女一子都受牵连,相继遭受不公正对待,吴新潮为长子,剩下都是女儿。
&长子吴新潮,1968年从北京入伍,原是沈阳军区航空工业办公室参谋,因受吴法宪问题的牵连,1977年6月转业时没有让回北京,也没有听取吴新潮本人意见,就被安排到湖北一偏远农场,但吴新潮一直没去报到。在胡耀邦在吴仲秋来信上批示后,中组部先和北京市安置办公室协商,安置办说因为北京市已没有空军转业干部的名额,不好接收。后来中组部又和国务院军转办联系,国务院军转办按有关文件给予了妥善安置。
&女儿吴仲秋,广州军医大学毕业后分配到广州空军468医院任军医,因受吴法宪问题的牵连1975年作复员处理,安排在北郊农场铸造厂当钳工。1978年12月,她不甘忍受这样不公正待遇,给胡耀邦写信,1979年初,胡耀邦在吴仲秋日的来信上,直接给中组部常务副部长陈野萍(中央1978年12月任命中共中央组织部部长宋任穷还没有到职,陈野萍主持工作)批示:
&此件请研究。老子是大坏蛋,对他们的子女也害怕。弄得远远的。我看是对我们自己缺乏信心的表现,是神经衰弱的表现。这种心理状态不纠正,党的政策根本贯彻不了。这个问题远远没有解决。请从解决几个典型着手,并在组工通讯发表一篇文章。
&陈野萍立即组织中组部组织局、干调局和北京市委组织部商量,北京市正式下达文件将吴仲秋定为干部,并调她到她爱人的工作单位北京内燃机厂医务室工作,后来当了医院院长。
&吴家老三定居美国,从事“文革”历史研究。四女儿下海经商。
&李作鹏被逮捕后,他的五个子女受牵连,相继遭受不公正待遇。
&老大李冰天,海军专科学校毕业,原在海军北海舰队青岛警区工作,因受李作鹏问题影响,转业时安排到内蒙古自治区海渤湾玻璃厂。其丈夫是学美术出身。“李冰天抱着试试看的心情分别给胡耀邦、宋任穷等写信,希望自己受牵连的工作问题能够得到解决。胡耀邦在给吴仲秋来信批示的同一天,又在李冰天的来信上批示:&这是同吴仲秋青年一样的一件事。请野苹、曾志、振清同志指导组织局、干调局、研究室加以正确处理。处理结果请告。(最好同他们好好谈谈)。中组部和内蒙古自治区党委组织部和交通部协商,日将李冰天调回北京,到交通部工作。交通部考虑其所学专业,将他分配到交通出版社工作。
&邱会作有四子一女。长子邱路光,次子邱承光,三子邱光光,四子邱小光,女儿邱小京。
&邱路光,原来在一个商学院做老师,在那儿教了8年书,一直没有房子住,晚上就睡在教研室的桌子上。邱路光的腰被汽车撞伤了,伤了8根骨头,生活十分困难。正好,赵紫阳的儿子赵二军回北京,他们是大学同学,关系非常好。1987年11月,邱路光给赵紫阳写了一封信,交给赵二军。二军进中南海回家,也就10分钟,赵紫阳就批了,二军给邱路光复印了赵的批示。批条上面写着:“告诉部队,恢复原来的行政级别。告国务院机关事务管理局,适当分配住房。赵紫阳。”邱路光看了以后太激动了!兴奋地说:有些事,搞10年搞不下来;有些事10分钟就搞下来了。后来也下海了。
&老二邱承光,又名邱晓阳,清华大学工程物理系的高材生,懂俄语、英语,大学毕业后弃笔从戎,在广州军区司令部当参谋。邱会作被逮捕之后,受到牵连,转业到无锡,后来当了工程师。不过,邱承光有过十分浪漫、而忠贞、幸福的婚姻,妻子薛静,原来是邱承光的母亲胡敏为林立果选妃从苏北一中学选拔入伍参军的,她看不上林立果,却看上了学识深厚,没有一点高干子女桀骜,体格魁梧,长的浓眉大眼,有一种洒脱不羁的男子汉气质的邱承光,邱承光也十分看好朴实大方,亭亭玉立,楚楚动人的薛静,他们就这样定下了终生,薛静也就读西安第四军医大。白雪文化基础好,加上勤奋好学,人又聪明,门门功课考试成绩都名列前茅,成为老师、领导都喜欢的人。她具有文艺特长,又乐意参加集体活动,也深得同学们的信任,多次被评为优秀学员。同宿舍的女友知道有的校领导时常请白雪去家中吃饭,猜测她有些来头,却不知道地是邱会作未过门的儿媳妇。谁知薛静刚要毕业时,邱会作被逮捕,她也受到牵连,被隔离审查,要她交代邱会作的罪行,只有短暂接触的她能说出什么呢?而使她最不容人的是要她断绝与邱承光的恋爱关系,她认为这是无理要求,严厉拒绝了,离毕业挚友两个星期了,薛静没有准予毕业,得到毕业证,被秘密押送到一个十分偏远的地方囚禁。1974年,被押往无锡的农村监督劳动改造,住在一间破屋里,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生活十分凄楚。邱承光在薛静被秘密囚禁后,每年的假期,他都利用起来到处寻找薛静,他跑遍了许多地方,都没有音信。
1978年,功夫不负有心人,邱承光终于在无锡找到了薛静,这年邱承光31岁,白雪29岁,这对恋人终于结婚了。婚后,邱晓阳经过各种努力把白雪调到了无锡市一家事业单位工作。不到一年,就得了活泼可爱的女儿。目前,白雪已靠着她的聪明能干,在民主选举中走上了医院领导岗位。邱晓阳也已成为一名出色的工程师。邱会作感叹地说:“承光和薛静的爱情是非常纯洁的,非常真诚的”
日上午10时,原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长、开国中将邱会作的铜像揭幕典礼在江西省兴国县高兴镇上密村举行,三百多位各地来宾应邀出席。
&&&&老三下海,老四从石家庄一个国营汽车制造厂退休。小女邱小京嫁给父辈一个老战友、某开国少将之子。
&邱家次子邱承光在香港出了一本书《心灵的对话》,说是他和父亲的对话。但这本书引发黄家极大不满,“据我所知,胡阿姨(邱会作夫人胡敏,编者注)早就声明没有这个对话,许多是他自己杜撰的。书中多处诬蔑我父亲,我们兄弟都极为愤怒。”
&&&&阅读以下更多文章:
&&&&&& 23:42:47
我的更多文章:
( 20:54:36)( 18:30:10)( 07:09:54)( 06:30:47)( 16:47:22)( 17:35:18)( 11:49:11)( 07:07:51)( 23:42:47)( 07:21:55)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八连杀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