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三中三科举诞生哪个朝代代的政治中心(皇城)在整体城市布局中的位置有何变化?

中国古代城市的平面布局65246,中国古代城市布局,古代城市布局,中国古代城市规划史..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中国古代城市的平面布局65246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江西樟树三中青草工作室
当前位置:当前位置:&&
2012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综合资料(必修三)
上传: 张小梅 &&&&更新时间: 11:29:27
2012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综合资料(必修三)
专题一&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一 、百家争鸣
(一)早期儒学
1.孔子(春秋)
(1)政治思想:提出&仁&(含有民本思想,但有等级差别)与&礼&的学说,;主张推行&德治&;主张建立一个礼乐文明的社会。注重政治与人事,对鬼神敬而远之。
(2)教育思想:开创了中国古代私人讲学之风;主张&有教无类&,把自己的思想主张贯穿到教育活动中;注重人的全面发展。
(3)主张&性相近&;
(4)文化典籍:整理《诗》、《书》、《礼》、《易》、《乐》、《春秋》等。
(5)评价:①&仁者爱人&具有积极性,&克己复礼&具有保守性。②为儒家思想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奠定了基础,在世界文化史上也具有重要影响。
2.孟子(战国)
(1)思想内容:孟子继承了孔子学说,并对其&德治&思想进行发挥,提倡&仁政&学说,并提出&民贵君轻&思想(民本思想);主张&性本善&。
(2)评价:①&仁政&、&民本&思想对约束暴政、缓和阶级矛盾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并不是以维护人民利益为出发点的,是封建统治的一种策略。②&重义&对今天的精神文明仍然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③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深远影响。
3.荀子(战国)
(1)主要思想:强调&天行有常&,提出&制天命而用之&的思想,还对&礼&进行深入的讨论。主张&性本恶&。
(2)地位:广泛吸收了各家思想的精华,丰富了早期儒家的思想内容,成为儒家思想的&集大成者&。
(二)其他主要学派的代表人物及主要思想
&道&是世界根本;朴素的辩证法思想;生活态度悲观,主张&无为而治&和&小国寡民&。
老庄崇尚自然,主张超越功利去追求精神自由的倾向,对中国古代文化产生了重要影响。
以&道&为最高原则,宣扬天道与自然无为;追求&逍遥&;提出&齐物&思想
在魏国变法:奖励耕战、严刑峻法。
对中国专制主义政治体制的建立乃至秦始皇统一全国,起到了重大作用;两汉后,其法治思想被吸收到儒家体系中,成为维护专制政权的工具。
在秦国两次变法:废旧制度、重农抑商、加强中央集权。
法家思想集大成者,将&法&、&术&、&势&结合;主张加强君主集权、厉行赏罚、奖励耕战;主张&事异则备变&;以&自相矛盾&来反对&无用之辩&,主张遵循客观规律行事。
墨家的主张
&兼相爱、交相利&;非攻、尚贤、尚同、非乐、非命、节葬、节用;在认识论和逻辑学贡献。
代表了下层劳动群众,特别是手工业者的利益;
汉代以后,逐渐湮没失传。
二、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原因及重要意义。
原因(1)根本原因:春秋战国,是我国由奴隶制向封建制转变的社会大变革时期。
(2)政治:战乱纷争的格局,造成思想界相对宽松自由
(3)经济:奴隶制经济的瓦解,封建经济的发展,奠定物质基础
(4)思想文化:私学的兴盛,造就一批知识分子
(5)阶级:&士&在社会政治活动中活跃,受到诸侯国同统治者重用。
(1)在&百家争鸣&的过程中,各家学派互相诘难、批驳,又彼此吸收、融合,终于形成中国的传统文化体系:①其中儒家思想孕育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政治理想和道德准则;②道家学说构成了2000多年传统思想的哲学基础;③法家思想中的变革精神,成为历代进步思想家、政治家改革图治的理论武器。它们共同构造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
(2)&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性质),对当时和日后社会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二& 儒学的兴起
一、背景:
①儒学在秦朝遭到严重打击,汉初逐渐复苏。②汉武帝时国力强盛,汉初奉行的黄老之学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③社会形势的发展需要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于是汉武帝&举贤良对策&。
二、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体系
1、主张:①提出&春秋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加强中央集权。②提出&天人合一&和&天人感应&学说,宣扬&君权神授&,发挥了儒家的仁政思想。④提出为人处世的道德标准,后人归纳为&三纲五常&。
2、影响:董仲舒对儒学思想的发展,有利于汉代的统治者巩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巩固国家的统一,受到汉武帝的全面肯定。
三、儒学成为正统思想(根本原因:改造后的儒家思想适应了封建专制中央集权的需要)
1、汉武帝的尊儒措施:①全面肯定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②起用文学儒者参政。③兴办太学,建立地方教育系统。(太学的建立是汉王朝对文化教育的重视的表现之一,标志着儒学教育的官方化和制度化。)
2、对&罢黜百家&的客观评价:
①新儒学适应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需要,巩固了国家统一,同时也限制君权的过度膨胀。②教育逐渐为儒学所垄断,儒家经典成为国家规定的教科书;③太学兴盛,打破了贵族官僚世代为官的规矩,儒家地位大大提高。④儒学在各郡县得到推广,在民间开始处于独尊地位。⑤从此儒学之士在中国文化舞台上逐渐成为主角,儒家思想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延续两千年之久。⑥但是它遏制了学术思想的自由发展。
四、科举制的影响(结合必修一内容复习)
三& 宋明理学
一、背景&&魏晋隋唐时期儒学的发展
①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道教迅速传播,儒学受到严峻挑战。
②唐朝中后期以及北宋时期的儒学复兴运动。
③&三教合一&趋势的出现。
二、宋明理学的含义
(1)理学概念:将儒家的忠、孝、节、义提升到了&天理&的高度,形成一整套囊括天人关系的严密思想体系。
(2)思想来源:儒学+佛教思想+道教思想
三、理学的发展阶段
1、创立: &北宋五子&
&北宋五子&
开创了理学中的&气学&一派,是理学中唯物主义的杰出代表。
程颢、程颐兄弟(合称&二程&)
确定了理学的最高范畴&天理&, &万物皆只有一个理&。&天理&的核心是&仁&,是修养的最高境界,仁者就是&孔颜之乐&。
2、成熟:朱熹(南宋)&&理学的集大成者(著作:《四书章句集注》)
宇宙观(理气关系):理比气更根本,逻辑上理先于气;同时,气有变化的能动性,理不能离开气。万物之理终归为一,这就是&太极&。(客观唯心主义)
修养论:&格物致知&,以把握&理&。认为&仁&为终极源泉。
社会政治理论:道的价值内涵是&三纲五常&;儒家干预政治的关键,就是要设法&正君心&。提出&存天理,灭人欲&。
朱熹与其思想的历史地位:朱熹在历史上被誉为一代儒学大师,地位仅次于孔孟;他的思想作为官方正统儒学,影响后世六七百年之久,对维护专制主义政治制度起了重要作用。
3、发展:&陆王心学&(主观唯心主义)
(1)心学的出现,标志着重建儒家信仰的理论任务的完成。
(2)南宋思想家陆九渊是心学的开创者,其核心命题是&心即理也&,方法论为&发明本心&(通过内心的反省)。
(3)明代思想家王守仁是心学的集大成者,他建立了系统的心学理论。他更多的吸收了佛教禅宗的思想,认为人是天地之心,&心外无物,心外无事,心外无理&,提出&致良知&的学说,特别强调&知行合一&。
四、对比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
(1)都是儒学的表现形式,继承了孔孟&仁&、&礼&的思想,都承认&理&的存在,认为世界的本原是&理&(纲常伦理);
(2)本质相同,都以儒家的纲常伦理来约束社会,维护专制统治,压抑、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
(3)影响相同,都重视主观意志力量,注重气节、品德,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对塑造中华民族性格起了积极作用,但扼杀了人们的自然欲求,有助于专制统治。
(4)哲学范畴:都为唯心主义。
对世界本原的具体认识
程朱理学认为世界的本原是外在的&理&。
陆王心学认为世界的本原是内在的&心&。
认识世界本原方法
程朱理学主张用&格物致知&方法去认识和把握&理&。
陆王心学提出&发明本心&以求理。
程朱理学为客观唯心主义
陆王心学为主观唯心主义
五、宋明理学的影响:
① 消极&&用三纲五常维系专制统治,压抑、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产生了消极影响。
② 积极&&重视主观意志力量,注重气节、品德,讲求以理统情、自我节制、发奋立志,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又凸显人性的庄严,对塑造中华民族性格起积极作用。
四& 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
政治: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 经济:商品经济发展,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 思想文化:八股取士,文字狱
&&& 阶级:市民阶层兴起。
二、&李贽的反正统意识&
第一,提出&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的主张,挑战&天理&学说;
第二,反对以孔孟学说为权威和教条,挑战孔子及其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强调人的个性;
第三,提出 &童心说&,反对礼教的虚伪与官场的欺诈。
第四,在诗文写作的风格方面,主张&真心&,反对当时盛行的摹古文风。
李贽的代表作&&《藏书》、《续藏书》、《 焚书》、《 续焚书》。
二、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的反封建专制思想
1.共同点:
(1)共同背景:民族和阶级矛盾尖锐,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
(2)共同经历:三位思想家都曾亲自参加激烈的抗清斗争,而且誓不降清,不在清朝做官。
(3)共同思想主张:都属于反传统的,都以反对君主专制和封建道统而闻名;他们都致力于经世致用思潮的推动;都重视工商业的发展。
2.各自特色:
(1)黄宗羲:&天下为主,君为客&
①浙东学派的创立者。
②主张:敢于批判封建君主专制,提出君臣平等的思想;提出限制君权的主张,学校成为决策是非的最高机构,甚至比君主的权威还要大;反对传统的重农抑商思想,认为工商皆本。
(2)顾炎武:启蒙精神
①开清代考据学先河。
②主张:将批判的锋芒指向&私天下&的君主专制;主张&众治&;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具有试图改革弊政、拨乱反正的强烈愿望。
(3)王夫之:&孤秦陋宋&批判
①是清初的一位思想巨人,他的哲学思辩代表着中国古代哲学发展的顶峰。
②主张:政治思想主旨是&循天下之公&,猛烈抨击&孤秦&、&陋宋&,深刻揭露了秦始皇及历代帝王之私;从三个方面批判了秦朝以来的暴政。他的政治思想和历史观具有浓厚的哲学基础。在发挥古代唯物论思想的基础上,提出了尊重物质运动规律的自然史观和社会史观,强调&天地之化日新&。
三、唐甄:对君主专制和&官&进行抨击,但没有上升到制度批判的高度。
四、评价(是对儒学的批判与继承)
尽管他们激烈反对传统思想,反对理学的不合理的部分,具有鲜明的反专制的民主主张,但是他们仍然是儒家思想发展中的一个部分、一个阶段。李贽和明清之际三大思想家毕竟还属儒家学派中的改革派,他们并不全否儒家思想,而是批判与继承并行、与时俱进,希望给儒家思想增添符合新时代的内容。他们对儒学的发展实质上起了建设性作用。
五、专题小结:
儒家思想的形成&&先秦时期
儒学独尊地位的确立&&汉代
儒学的发展&&宋明理学
儒学的批判与继承&&明清&&
专题二&&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
一&& 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成就
一、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表现:四大发明为代表
(一)造纸术:
1.书写材料的演变:
① 秦汉时期:竹木简牍和丝织品
② 西汉:发明纸张
③ 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发明新的书写材料&&蔡侯纸
④ 魏晋南北朝时期:纸的质量和产量提高,纸取代简牍成为主要的书写材料
2.传播:公元8世纪传播到阿拉伯国家,之后传往欧洲。
3、影响:①在古代四大发明中,纸的发明影响最为久远,对文明和社会进步的积极作用也最为显著②有利于信息的记录、储存、传播和继承;③有利于文化的发展与普及,为欧洲的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准备了条件。
(二)指南针
1.指南针的演变(出现于战国时期,最早成为&司南&)
2、应用:航海事业(北宋)
3.指南针的传播:指南针在12世纪末至13世纪初由海路传人阿拉伯,然后再传人欧洲。
4、影响:(1) 为明代航海家郑和运航东非等地提供了条件(2)为哥伦布发现美洲的航行和麦哲伦的环球航行,提供了技术保证。使资本主义市场进一步扩大,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以及各国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
(三)火药
1.发明:与古人炼丹制药的长期实践有关。东晋葛洪的《抱朴子&仙药》中已提到&火药&
2.火药的应用:唐末至宋初的战争中,已经开始使用火药箭。
3.传播:12、13世纪传入阿拉伯国家,后传入欧洲乃至世界各地。
4、影响:从经济生活方面看,它有利于采矿业、冶炼业等的发展;
从政治变革上看:首先,它改变人类作战的方式,推动世界由冷兵器时代进入了热兵器时代;其次,它对欧洲资产阶级革命也具有一定的影响,成为了资产阶级战胜封建势力的重要武器。
(四)印刷术
1.印刷术的进步:
1)雕版印刷术的发明(隋唐):《金刚经》是迄今所知世界上最早的有明确刊印日期的印刷品
2)活字印刷术的发明(北宋平民毕升)
3)活字印刷术的改进:①元代王祯成功创制木活字,又发明了转轮排字盘;
②明代中期,铜活字在江苏无锡、苏州、南京等地得到较多应用。
2.传播:宋元时期,印刷术通过波斯传到了欧洲。
&(1)推动了印刷术的进步:14世纪末欧洲出现了木版雕印的印刷品;1450年前后,德国出现了受中国活字印刷术影响而制成的金属活字,用以印刷书籍。
&(2)推动了社会进步:为欧洲走出黑暗的中世纪以及文艺复兴运动和宗教改革的出现准备了条件。
二&& 中国的古代艺术
中国古代艺术的表现形式
(一)书法艺术
&1.含义与特点
&1)含义:中国的书法艺术是以中国汉字的文义为内容,以某种字体的书写为形式的独特艺术。
&2)特点:书法艺术以自由多样的线的曲直运动和空间构造,表现感情、气势和意境,且有特殊的审美价值。(形态美、动态美、意境美)
&2. 汉字形体的演变及五种主要书法字体
(1)汉字:甲骨文一金文一小篆一隶书一草书&楷书&&行书。
(2)五种主要书法字体:小篆、隶书、楷书、行书、草书。(其演变规律:由繁到简。)&
3.书法的主要字体及特点:&&& &&&&&&&&&&&&&&&&&
&&& 创立或成熟时间
&&& &&&&&&&&&&&&特点
&&& 创始于秦代
&&& 字体略长,笔画圆匀,富于图案美
始于秦朝,成熟并通行于汉魏时
&&& 字形结构平衡对称,整齐安定
&&& 形成于汉末
&&& 字形方正,规矩严整
&&& 开始盛行于晋代
兼有楷书和草书的长处,既工整清晰,又飞洒活泼
& 起源于汉初.成熟于东晋
把中国书法的写意性发挥到极致,变化丰富,奔放跃动
4.中国古代著名的书法家
&&& &&&&&&&&&&&&&&著名书法家及其代表作
&&& 李斯是著名的篆书家
王羲之(书圣),尤擅草书,行书;代表作有《兰亭序》《丧乱贴》等
& 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分别创立了楷书中的欧体、颜体、柳体;
怀素、张旭则擅长草书
&&& 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四大书法家,都以行书名世
&&& 赵孟颓,创立赵体
&&& 文征明、董其昌
(二)绘画艺术&&中国画
&1.分类(1)以题材的不同,可分为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三大画科。
&(2)在表现技法上,有工笔与写意的区别。
&2.山水画(是中国画的精粹)
&&& 艺术特点:①以自然风景为主要的描绘内容 ②在题材上,特别讲究布局构图,突破时空限制;③在艺术风格上,追求的是画面传达出主观情致与神韵,意境是山水画的灵魂。
&3.文人画(是北宋以后中国画的主要艺术形式。)
&& 艺术特点:①追求抒情写意风格;②在创作上强调个性表现,集文学、书法、绘画及篆刻艺术为一体,集中体现出画家多方面的文化素养。③注重诗意
&4.中国传统书画的基本特征:①书画同源。②写意传神。③以笔墨黑白空间和线条刚柔枯润来抒情达意。④艺术性与实用性相结合。
(三)戏曲艺术
&1、历史渊源与初步形成(宋代初步形成)
2、元:杂剧的兴盛
&3、明:传奇剧的繁荣(四大唱腔:逐渐形成海盐、余姚、弋阳、昆山四大声腔。其中,昆山腔经艺人精研细磨形成&水磨调&):
4、 清朝:京剧的出现和繁荣。
形成:徽剧与汉剧相互融合;&四大徽班&进京(正式形成于道光年间)
特点:唱腔、角色(结合课堂笔记复习)
三&& 中国古典文学的时代特色
一、先秦时期:
( 一)诗的经典&&《诗经》:中国成熟诗歌形成的标志
&1.《诗经》作品的时间:西周初年&&春秋中叶
2.《诗经》的内容构成及特点
&& (1)《风》:是《诗经》的精粹,民间歌谣:反映社会下层劳动群众的生活,直接表达他们的喜怒哀乐,语言生动活泼,其中也揭露了阶级压迫和剥削。
&& (2)《雅》:是周王朝王城所在地的诗歌,贵族宴饮时的乐歌;分为《小雅》和《大雅》两部分,主要是反够贵族阶级的生活和思想感情,也抒发对社会不公及黑暗腐败现象的忧虑和不满情绪。
& &(3)《颂》:是国王和诸侯用于祭祀和重大典礼的乐歌,分为《周颂》、《鲁颂》《商颂》三部分,主要是对祖先和当权者功德的歌颂。
& 3.《诗经》的艺术特点和地位:
& (1)特点:①句式:四言诗体或间以杂言②语言:丰富多彩,音节和谐,艺才感染力极强
③创作风格:现实主义
(2)地位:①是中国最古老的一部诗歌总集,它对中国文学的发展影响深广,它奠定了中国现实主义传统的基础②被后世列为儒家经典。
(二)楚辞的魅力
(1)产生:公元前4世纪产生于南方楚国的一种新的诗歌体裁,屈原创造
(2)特点:①浪漫主义的创作手法,感情奔放,句末常带&兮&字
②句中使用许多楚国方言词语,在节奏和韵律上独具特色,更适于表现丰富复杂的思想感情。
(3) 意义:风骚并称,对后世文学产生巨大的影响。
(二)伟大的诗人屈原&&&
主要作品:①政治抒情长诗《离骚》②组诗《九歌》、《九章》、《天问》等&
二、两汉:汉赋的风采
1、西汉时期的赋
(1)西汉早期:贾谊的《吊屈原赋》、《鹏鸟赋》等。
(2)汉武帝时代:赋的创作走向全盛阶段。
①艺术特征:气势恢弘、词藻华美 ②主要代表作:司马相如的《子虚赋》和《上林赋》等。
(3)西汉后期:扬雄
2.东汉时期:班固、张衡。
三:唐诗:李杜诗篇万口传
(一)唐诗繁荣的原因
1、政治:国家统一,政治较为清明
2、经济:高度繁荣,人民安居乐业
3、文化:开明、开放的文化政策,有利于各民族之间,中外之间的文化交流;科举制度的实行,&以诗取仕&的推动
(二)主要代表人物:
1.&诗仙&李白(盛唐)
&(1)风格特点:以激情与浪漫著称,诗风狂放炽烈
(2)代表作:主要有《将进酒》、《行路难》、《梦游天姥吟留别》等
2.&诗圣&杜甫(唐朝由盛转衰时期)
&(1)风格特点:凝重与沉郁,充满忧患意识和鲜明的人道主义色彩;&&&
(2)代表作:三吏、三别;《秋兴八首》、《登高》;五律《春望》、《月夜》等。&&
四、宋代:词苑
(1)词的产生:唐朝在民间已产生,宋朝辉煌
& 宋代著名词人
&&& 艺& 术& 成& 就
&柳永(北宋)
是婉约派的代表。诗作在民间流传最广
&苏轼(北宋)
是豪放派的开创者和主要代表
李清照(两宋之际)
两宋之际杰出的婉约派女词人,其作品蕴涵着对国家兴亡的沉痛感慨
辛弃疾(南宋)
其以高超的艺术功力、强烈的爱国情怀和鲜明的个性风格,成为豪放派的集大成者
2.宋词兴盛的原因
①政治:宋朝时期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尖锐,词更能表达作家的思想情感。
②经济:城市手工业、商业经济的繁荣,为词曲的兴盛奠定了物质基础。
③阶级:市民阶层扩大,要求丰富的文化娱乐生活,能够歌唱的词,更适应了市井生活的需要。
1. 含义:包括元代杂剧和元代散曲
2、兴盛原因:①城市经济的繁荣②早期市民阶层的壮大③统治阶级宴乐的需要。
六、明清小说的人情世界
&&& 内容特点
& 体裁特点和价值
《三国演义》
叙述东汉末年、三国时期的政治军事斗争,塑造了许多不同性格的典型人物
最早的长篇章回历史演义小说
&《水浒传》
描写北宋农民起义,歌颂农民的斗争精神
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长篇英雄传奇小说
《东周列国》
叙述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风云
《封神演义》
& 描述商末政治纷乱和武王伐商的历史故事
& 神魔小说&
《西游记》
& 以民间唐僧取经故事为题材, 表现出要求个性解放,冲破传统思想束缚的精神
&我国古代优秀的长篇神魔小说
& 真实、生动地反映了明代社会生活,令人耳目一新
& 短篇白话世情小说
《儒林外史》
& 真切描绘了知识分子、官僚及乡绅的生活、心理
& 古代优秀的讽刺小说
《红楼梦》
& 以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主线,塑造了众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通过贵族家庭由盛而衰的变故,揭示了封建社会败落的历史命运
& 古代最优秀的长篇小说
《聊斋志异》
& 借花妖狐魅的故事,艺术地反映了广泛的现实社会生活
& 古代优秀的文言短篇小说集
《官场现形记》
运用讽刺和夸张的艺术手法,揭露封建统治的腐败,抨击帝国主义的侵略
清末四大谴责小说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
&《孽海花》
《老残游记》
2、明清小说繁荣的原因
(1)政治:政治黑暗、官场腐败,社会矛盾逐渐加深
(2)经济:大批工商业城市的兴起
(3)阶级:市民阶层队伍壮大
(4)文化:文化高压政策
专题三&&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
一&& &顺乎世界之潮流&
一、背景:
对比18、19世纪之交的西方与中国
资产阶级代议制确立
专制主义统治空前强化
工业革命迅猛发展,
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统治者重农抑商、海禁等
疯狂的殖民扩张
二、代表人物及其主张
1、地主阶级抵抗派
⑴林则徐:中国近代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迈出了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第一步。
①收集西方国家信息,编译西方书报;
②主持编写《四洲志》《华事夷言》,为当时抗英斗争提供了参考。
《四 洲 志》:是近代中国第一部系统的世界地理志。
《华事夷言》:主要介绍外国人对中国的看法。
⑵魏源:《海国图志》
①性质:第一部由中国人编撰的最详备的世界史地著作。
②思想:&师夷长技以制夷&。主张学习外国先进技术,以抵御外侮,使国家富强。(其局限性在于:学习内容停留在器物层面上,未意识到封建制度的落后,而且其目的是为了维护清王朝的统治。)
③意义:&师夷长技以制夷&成为近代向西方学习的口号,同时也是对几千年传统心态一次挑战,这促使人们开阔眼界,引导人们注意世界形势,了解世界,对近代维新变法思想有一定的影响。
2、地主阶级洋务派:洋务运动(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3、资产阶级维新派
⑴政治:甲午战败后,帝国主义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使民族危机深重。
⑵经济:洋务运动和民族资本主义兴起
⑶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力量不断壮大。
⑷思想:西学的不断传入(西学东渐)。
2)代表人物
维新变法第一人
①1898年《孔子改制考》,打着孔子的旗号,宣扬变法理论.(产生原因结合课堂笔记复习)
②借用进化论观点,论证君主立宪制符合历史潮流。
维新思想主要宣传者
①指出变法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②批判封建君主专制,要求实行君主立宪制。
维新派中的激进派
①对封建君主专制政体和纲常名教大胆批判。
②谴责专制君主是&大盗&,号召同封建束缚决裂。
中国启蒙思想第一人
中国西学第一人
①翻译:《天演论》提出&物竟天择,适者生存&,
坚信&世道必进,后胜于今&的进化论观点
②意义:他的进化论观点增强无数仁人志士救亡图存的信心。
3)维新派四个代表人物思想的共同点
⑴手段:都主张变法图存。
⑵政治:反对君主专制,主张君主立宪制。
⑶经济:主张发展资本主义经济。
⑷思想文化:创办新式学堂。
4)维新变法思想的历史作用
⑴爱国性:维新派在民族危亡的关键时刻,提出通过变法的方式挽救民族危机,因此维新思想是爱国的。
⑵进步性:维新派要求改革封建制度,建立君主立宪制,发展资本主义,具有进步意义。
⑶启蒙性(是一场资产阶级思想启蒙运动):传播了西方资产阶级的社会政治学说和自然科学知识,宣传了天赋人权、自由平等等观念,具有启蒙意义。
⑷维新派对封建制度的批判,客观上也有利于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传播
★☆探究:维新派与抵抗派的思想有何异同?
地主阶级抵抗派
资产阶级维新派
代 表 人物
林则徐、魏源
康有为、梁启超
学西方目的
维护清朝统治
发展资本主义
学西方内容
器物(技术)
向西方学习
4、资产阶级革命派
1)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方案的实现:
⑴方案提出:1894年兴中会&驱逐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府&。
⑵正式确立:1905年同盟会&驱逐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
⑶初步实现: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的成立
2)革命派和改良派的论战
要&&&&&& 点
1905年&1907年
改良派的《新民丛报》与革命派的《民报》
①要不要革命(推翻清政府)。
②要不要建立民主共和政体。
③要不要改变封建土地制度。
围绕三民主义开展论战。
(即改良道路与革命道路,君主立宪政体与民主共和政体之争)
①大大促进了民主思想的传播,为民主革命的爆发做好了舆论准备。
②共和国的主张得到进步人士的拥护,扩大了革命影响,壮大了革命的阵营。
★☆探究:比较维新派与革命派救国方案的异同:
相同:主要目的相同:
①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 ②改变封建专制制度; ③挽救民族危机。
不同:两者对清政府的态度、斗争方式和政体目标不同:
①维新派主张实行维护清王朝统治前提下进行改革,实行君主立宪制。
②革命派主张用暴力革命推翻清政府统治,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二、新文化运动
政治方面:北洋军阀统治黑暗
经济方面(根本原因):一战期间,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进一步发展 (短暂的春天);
思想方面:(1)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的思想深入人心
&&&&&&&& (2)袁世凯为复辟帝制,掀起一股尊孔复古的逆流。(直接原因)
1、兴起的标志&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第二期改名为《新青年》)
2、前期指导思想&民主与科学
3、代表人物&陈独秀、蔡元培、李大钊(资产阶级激进的民主主义者)
4、主要阵地&《新青年》
5、活动基地&北京大学
三、新文化运动的内容
前期:①提倡科学和民主,反对愚昧和专制。(&民主&是指民主思想和民主制度;&科学&是指近代自然科学法则和科学精神。)
②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旧道德是指以孔子为代表的以&三纲五常&为核心的封建伦理道德。为此,新文化运动提出&打倒孔家店&的口号。)
③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1917年胡适发表《文学改良刍议》和陈独秀发表《文学革命论》,标志着文学革命的开始。因此,新文化运动也是一场文学革命。鲁迅的《狂人日记》把文学的反封建内容与白话文形式有机地结合起来,成为新文学的典范。)
&& 后期:宣传马克思主义
四、评价新文化运动
1、进步性:
①新文化运动是是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思想解放运动),彻底批判封建专制思想,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形成思想解放的潮流,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②对促进民众特别是青年知识分子觉醒起了巨大的作用,推动了五四运动的发生。
③是一场全面的文化转型运动,促进了文化的普及与繁荣,推动了国民素质的提高。
2、局限性:
首先,它存在对传统文化全盘否定和西方文化完全肯定的情况(由其阶级局限性决定);
其次,运动的倡导者忽视人民群众,没有把新文化运动同广大群众相结合,使文化运动局限在知识分子的圈子里。
再次,他们还回避当时对军阀政府的实际斗争,也没有正面提出反帝的任务。
三&&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一、开始传入
1、时间:19世纪末20世纪初
2、代表人物:梁启超、朱执信、无政府主义者
3、宣传特点:宣传不全面,社会影响不大
二、正式传播(十月革命后,特别是五四运动之后)
1、背景:①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②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封建思想;③五四运动后,中国无产阶级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
2、代表人物:李大钊(是第一个系统介绍马克思主义的人,是中国共产主义的先驱,是在中国号召学习俄国走社会主义道路的第一人)
& ①发表著作:《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庶民的胜利》《我的马克思主义观》
& ②开设相关课程
3、影响:进一步提高了人们的觉悟,促进了反帝反封建斗争的发展;使一批知识分子转变为初步具有共产主义思想的马克思主义者;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三、广泛传播(五四运动之后)
1、传播方式:
& (1)三次论战:
&& ①&问题与主义之争&:李大钊与胡适围绕&要不要从根本上解决中国问题&而展开的论战,其实质是社会主义与资产阶级改良主义之争,是要不要用马克思主义来解决中国问题之争。这预示着新文化运动的阵营发生了分裂。
&& ②1920年,围绕&要不要建立&劳农专政&的国家&等问题,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者和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者展开了关于社会主义问题的讨论。
&& ③围绕&要不要建立一个有组织有纪律的马克思列宁主义政党&等问题,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者同无政府主义者进行了激烈的交锋。
&& (2)创办团体组织:南陈北李
&&& 1920年,李大钊在北京组织了&马克思主义学说研究会&,陈独秀等人在上海组织了&马克思主义研究会&。
3、影响: (1)改变了新文化运动的方向和性质。
(2)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思想基础、干部基础和阶级基础。
(3)成为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指导思想。
四、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 转变经过:由学术思想转变为社会改造指导思想(由李大钊向陈独秀的过渡);
&&&&&&&&&&&&& 由社会改造指导思想转变为无产阶级政党指导思想;
★☆探究:李大钊是把马克思主义全面介绍到中国的第一人,其贡献如下:
①发表著作:《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庶民的胜利》《我的马克思主义观》
②组织学会:马克思主义学说研究会
③通过论战:如&问题与主义之争&
专题四&&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一、孙中山的三民主义
一、&孙中山首倡三民主义&
1、三民主义:1905年同盟会&驱逐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在《民报》发刊词中孙中山把它解释为&三民主义&
(1)含义:
民族主义(民族革命):即&驱除鞑虏,恢复中华&,以革命暴力推翻清王朝的反动统治,争取实现民族的独立自主。(局限:反帝反封建不够彻底)
民权主义(政治革命):即&创立民国&,推翻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局限:只把矛头指向封建贵族与皇帝,没把整个封建主义作为斗争的对象)
民生主义(社会革命):即&平均地权&,核定地价,增价归功。
&&&&&&&& (局限:以承认封建土地所有制为前提,没彻底解决土地问题)
(2)三者关系:三民主义中民权主义是核心,目标是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它是民主革命的首要任务;民族主义是前提,民生主义是补充和发展
(3)评价:A、被称为&救国主义&
B、是振兴中华、实现近代化的蓝图
C、是中国近代民主革命时期资产阶段民主革命纲领
D、反映了次产阶级对民主政治的追求和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强烈愿望
E、反映了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的愿望
F、代表了时代前进的方向
G、是鼓舞人民群众进行革命斗争的鲜明旗帜
H、但有明显的时代和阶级的局限性(没有明确提出反对帝国主义的要求,没有彻底的土地革命纲领,从而决定了资产阶级革命派无法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
2、新三民主义的提出
(1)背景:
①袁世凯窃取了革命果实,实行独裁统治,肆意破坏民主共和制度
②孙中山为捍卫民主共和进行的二次革命、护国运动、护法运动均遭失败
③在俄国十月革命和中共的影响下,孙中山态度发生转变,改组国民党、实行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
④五四运动中群众力量强大
⑤孙中山本身具有的与时俱进的精神和第一次国共合作的需要。
(2)提出:1924年1月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召开,对三民主义作了新解释
(3)新发展:①民族主义:突出反帝内容;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反对民族压迫
②民权主义:主张&普遍平等&的民权
③民生主义:提出平均地权和节制资本,谋求改善工人、农民生活
(4)与三大政策的关系(结合练习册内容进行复习)
&& 三大政策:联俄、联共、扶助农工。
三大政策是新三民主义的核心,是实践新三民主义的正确方法与手段。
新三民主义贯彻了三大政策的精神,是一种纲领与奋斗目标。
(5)评价:
进步意义&&①新三民主义的提出标志着孙中山实现了一生中最伟大的转变。②新三民主义的提出,实际上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体现了反帝反封建的精神,同中共的最低革命纲领基本一致,是国共两党的合作的政治基础,推动了国民大革命的发展和高涨。
局限性&&新三民主义在理论上、纲领上仍然没有超出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范畴。
※孙中山为伟大的中国民主革命先行者
二、毛泽东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一、毛泽东思想的形成背景
(1)时代背景:国内面临严重的社会危机;国际上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给中国带来了希望.
& (2)阶级基础:工人阶级队伍进一步壮大,工人运动不断发展,为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奠定了阶级基础。
& (3)思想基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并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为毛泽东思想的产生奠定了思想基础。
& (4)实践基础: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革命实践为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奠定了实践基础。
二、毛泽东思想发展脉络:
1、萌芽:国民大革命时期()
&& 著作:《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关注农民问题
2、诞生(井冈山时期/土地革命时期):工农武装割据理论
诞生标志:开创&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
思想内容:工农武装割据理论(农村包围城市道路)包含三个方面:武装斗争、土地革命和根据地建设。
&&& 著作:《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意义:创造性地解决了中国革命道路问题,是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光辉典范,标志着毛泽东思想的产生和形成。成为中国革命的胜利之路。
&&& 3、成熟(延安时期/抗日战争时期):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著作:《中国革命战争中的战略问题》《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新民主主义论》等,对中国革命的性质、对象、任务、动力和前途等一系列问题进行了论述。
内容:社会性质、革命步骤、革命性质、革命对象、革命任务、革命动力、革命前途等(结合课堂笔记复习)
&&& 毛泽东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中共七大(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争取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政治基础和思想基础。)
4、发展(新中国成立后):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理论
著作:《论人民民主专政》、《论十大关系》、《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问题》
思想内容:对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道路进行探索,包括人民民主专政理论、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的理论等。
三、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
1、&工农武装割据&理论;2、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3、革命军队的建设和军事战略理论;& 4、党的建设理论;5、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理论等。
四、毛泽东思想的精髓: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
五、毛泽东思想的科学内涵:①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②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③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六、毛泽东思想对近现代中国的深远影响:
1、毛泽东思想指导中国人民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2、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实践相结合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
3、毛泽东思想是社会主义新中国立国建国的思想基础,是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渊源和理论先导,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发挥巨大和长远的指导作用;
4、毛泽东思想是中华民族团结振兴的精神支柱。
三、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一、邓小平理论
1、形成过程
(1)宣言书:
1)背景:&文革&结束,人民渴望摆脱困境;
&左倾&错误继续影响;
&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2)内容:1978年11月,中共中央在北京召开工作会议,邓小平发表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讲话
(2)开端: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3)发展与完善
&&&& 1)中共十二大:提出&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 2)中共十三大: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及党在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 3)形成完整体系的标志:南方谈话与中共十四大
(4)成为指导思想:中共十五大(1997年)将其写入党章。
2、邓小平理论的内容:
(1)思想路线:坚持实事求是
(2)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理论: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3)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理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4)社会主义根本任务: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5)外部条件:和平与发展理论
(6)政治保障: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7)战略步骤:三步走战略
(8)领导力量:坚持共产党的领导核心
(9)依靠力量:必须依靠广大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必须依靠各族人民的团结,必须依靠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的最广泛的统一战线
(10)祖国统一:一国两制
3、邓小平理论的精髓: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1)邓小平理论抓住&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深刻揭示了社会主义的本质,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新的科学水平,形成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科学体系;
(2)邓小平理论是开创、引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前进的旗帜,是中华民族强大的精神支柱;
(3)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
二、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2000年2月提出,中共十六大上成为指导思想)
1、&三个代表&创造性的回答&建设一什么样的党和怎样建设党&这一重大问题。
2、三个代表的内容:中国共产党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3、2002年中共十六大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列入党章。
★☆探究:毛泽东思想、& 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区别
解决的问题
毛泽东思想
民主主义革命道路及
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
使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确立起社会主义制度。
邓小平理论
什么是社会主义,
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使中国人民富起来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
引领中国迈向小康社会
专题五& 现代中国的文化和科技
一、文化事业的曲折发展
一、&双百&方针(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第一次高峰)
1、背景:(1)国际:1956年苏共二十大的召开
(2)国内:①新中国成立,&向时代学习,向人民学习&的口号激发了文艺工作者的创作热情。
②重要前提: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社会主义制度确立,我国的社会性质与主要矛盾发生了变化,经济建设需要调动一切积极因素。
2、提出:1956年4月毛泽东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提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它是建设新中国科学文化事业的正确方针和根本保证。
3、目的: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建设社会主义。
4、内容:&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强调在艺术问题上百花齐放,在学术问题上百家争鸣。
5、文艺成就(结合课本复习):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第一次高峰
6、新中国成立初期文学艺术创作的主要特点:
(1)数量上:作品众多,题材广泛;
(2)内容上:提倡&向时代学习,向人民学习&,热情讴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
(3)方针上:&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4)成就上:出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第一次高峰。
二、&文革&时的文化凋零
1、原因:&左&倾错误影响到文化领域;&文革&中,林彪、江青一伙推行文化专制主义
2、表现:①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文化艺术成就被一笔抹杀
②大批文化界知名人士受到无情批判
③&红卫兵&运动蜂拥而起,在全国各地&横扫一切牛鬼蛇神&、破除&四旧&,无数优秀文化典籍被付之一炬,大量国家文物遭受洗劫
④文艺创作万马齐喑,文化园地百花凋零,戏曲电影中只有所谓&样板戏&一之独秀
三.改革开放新时期的文艺繁荣(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第二次高峰)
(1)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开始了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2)&双百&方针的恢复和&二为&方向的提出:1979年10月,邓小平提出:&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作为新时期文艺工作的总方向
2、表现:国家相继设立了一批文化艺术奖项(鲁迅文学奖、茅盾文学奖、五个一工程奖等)有力地促进了改革开放时期文艺的创作和繁荣
二、人民教育事业的发展
一、教育的兴办
1、背景:新中国的成立;人民政府的重视。
2、新型教育制度的确立
(1)方针依据:《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规定:新中国的文化教育是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教育。
(2)建立新的教育管理制度:改造旧教育,加强思想政治教育。
(3)改革学制
(4) 新中国的教育方针和政策的重要内容:向工农和工农子女&开门&
主要措施:开展扫盲和工农识字教育,开办工农业余学校,开始干部文化不惜班工农速成中学和大学预科等。同时,在各类学校中优先入取工农子女入学接受教育。
3、教育性质的确定:1954年9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正式将新中国教育为人民大众服务的性质确定下来。
4、教育方针的正式提出与实践
(1)提出与内容:1957年2月,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提出:&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
(2)贯彻措施:刘少奇提出两种教育制度(全日制的学校、半工半读的学校)与两种劳动制度(工厂机关八小时工作、半工半读)
5、成就:到1965年(&文革&前夕)中国教育事业初步形成了比较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
二、教育的挫折(&文革&期间)
1、学校秩序的混乱:&停课闹革命&
2、全国大中学校停止招生
3、知识青年&上山下乡&
4、&教育革命&:
(1)创办&七&二一工人大学&
(2)教学体制:&开门办学&与缩短学制
(3)高校招生:招生对象为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工人、农民和解放军战士;
招生办法改为&群众推荐,领导批准和学校复审相结合&。
5、影响:&文革&对中国教育事业造成了严重的破坏,使中国在一个时期出现了&文化断层&、&人才断层&的局面,全国文盲和半文盲的人数急剧增加,严重影响了全民族文化素质的提高和现代化事业的发展。
三、教育的繁荣
(1)教育界的拨乱反正:恢复高考(1977年12月)
(2)确定&三个面向&: 1983年邓小平提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这成为新时期教育事业发展的指导方针.
(3)&科教兴国&战略的提出:
1995年中共中央、国务院提出&科教兴国&战略,有力地推动了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4)教育立法也取得了较大进展:《学位条例》、《义务教育法》、《教师法》、《教育法》、《职业教育法》、《高等教育法》、《民办教育促进法》等先后制定颁行
2、表现:各级各类教育跨上新台阶:基本普及了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扫除了青壮年文盲(&两基&);中等职业教育发展迅速,高中阶段职业教育得到发展,普通教育结果进一步油画;承认教育成绩显著,高等教育总体规模迅速发展。
3、认识:要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加快教育发展。 明确科教兴国是中华民族的振兴之路。
三、科学技术的发展与成就
一、科研的起步
1、科技振兴措施:
(1)方针:自力更生
(2)建立科研领导和研究机构: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
(3)建设科研队伍:吸收海外华人知识分子,大力培养科技人才
&&&& 邓稼先:&两弹元勋&
&&&& 钱学森:&中国导弹之父&、 &两弹元勋&
(4)制定和实施科技发展规划:科学规划委员会的成立
2、成就:国防科技、医学领域、农业领域(具体见附表)
3、新中国成立后,科学技术发展的原因:
(1)新中国成立后,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为我国科技发展提供了可靠的保障;
(2)20世纪中期世界兴起的第三次科技革命,对社会生产力和经济的发展起了巨大推动作用,也促进了中国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
(3)党和人民政府的重视与支持;
(4)广大科技工作者的努力。
二、&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提出
1、背景:(1)&文革&使得科技事业受挫;
(2)&文革&结束后,邓小平提出&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号召;
(3)一系列科技体制政策的出台及实施(1985年《关于科学技术体制改革的决定》)
2、提出:1988年9月,邓小平提出。它成为中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理论基础。
三、走向世界的中国科技
1、原因:&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提出;&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广大科技工作者的努力;&863计划&、&火炬计划&等的实施。
2、成就:核技术、空间技术、运载火箭、信息技术、生物工程技术
新中国成立以来重大科学技术成就(一)
&两弹一星&:原子弹、氢弹、&东方红一号&
作用和意义
第一座实验性原子反应堆建成
标志中国开始跨入原子能时代
第一颗原子弹试爆成功
打破了美国和苏联的核垄断,对维护世界和平具有重要意义。我国由此跨入核国家行列。
第一颗氢弹试爆成功
中国研制核武器的特点:以最少的研制经费,创造了最快的速度。
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
重量超过苏美等国的第一颗卫星。
▲新中国成立以来重大科学技术成就(二)
作用和意义
袁隆平成功培育出被誉为&第二次绿色革命&的籼型杂交水稻
1.世界上首次育成杂交水稻。
2.解决中国和世界粮食短缺问题发挥重大作用
&银河& I &型巨型计算机研制成功
我国首次研制成每秒运算一亿次的计算机。
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
世界上首次人工合成
第一艘&神舟&号宇宙试验飞船安全返回
为我国载人宇宙飞船奠定基础。
&神舟& 五号宇宙飞船发射成功
中国成为第三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
▲科技进步在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作用:
两弹一星打破了美苏对中国的核垄断和核威胁,展示了自己的实力,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为我国现代化建设创造安定的环境;
杂交水稻的发明不仅解决了中国人民的温饱问题,也为解决世界粮食短缺问题提供了战略思路
&载人航天工程成为高新技术及相关领域发展的强大动力,将为中国带来上千亿元的经济效益,推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专题六&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
一、蒙昧中的觉醒
一、智者运动
1、时间:公元前5世纪中叶
2、兴起的原因:
(1)政治(主要原因):与雅典民主政治的高峰相伴
(2)经济(根本原因):希腊工商业的发展
(3)社会:平民地位提高以及个人主义的成长和解决实际问题的需要等因素作用下产生。
3.智者运动:探讨与人类自身相关的问题。
4.性质:是一场反对旧的思想方法和传统的运动,是西方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5.智者的主要代表人物&&普罗塔戈拉:&人是万物的尺度&
评价:(1)主张把人置于世界和社会的中心,是西方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2)是在原始宗教和自然统治下人类自我意识的第一次觉醒;是西方人文精神的滥觞。
(3)局限性:过度关注人的感觉,忽视了道德。
二、苏格拉底
1、背景:智者学派忽视道德;雅典社会世风日下,道德沦丧。
①反对智者忽视道德、追求功利,提出 &美德即知识&
②强调人类的理性、否认绝对权威(这点与智者一致)
③&认识你自己&,第一次在哲学意义上发现了&自我&
④对理性的尊崇和对思想自由的追求,并为此付出了生命(是18世纪启蒙思想的源头)
三、斯多亚学派:天赋人权、人生而平等(创始人为芝诺)
四、人文主义的基本内涵:注重人、人性,尊重人存在的价值的一种文化传统。
二、神权下的自我
一、文艺复兴
1、背景(最先发生于意大利的原因):
①政治:基督教在欧洲建立了神学统治;
②经济:西欧经济的复苏和发展;14世纪意大利城市经济繁荣(最早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③阶级:资产阶级初步形成,他们要求表达自己的文化主张,但没有成熟的文化体系来取代基督教文化;
④思想文化:意大利拥有丰富的古代希腊、罗马文化遗产与众多人才。
2、时间:14-17世纪
3、中心思潮:人文主义
4、代表人物:
(1)文艺复兴初期&三杰& (共同点:肯定人的欲望和歌颂自然的人性)
①但丁:《神曲》
②薄伽丘:《十日谈》&&&人曲& :讽刺教会的虚伪和腐败;揭露批判贵族的等级观念;歌颂人性,充分肯定人的价值;提倡人人平等思想。
③彼特拉克:人文主义之父
(2)文艺复兴高潮时期:莎士比亚与《哈姆雷特》
薄伽丘《十日谈》对人的赞美大多集中在人性的本能方面,而莎士比亚注重人的理性,提升了人性的高尚与尊严。
5、实质:资产阶级的新文化运动,是第二次思想解放运动
6、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含义:反对禁欲主义,批判神权统治,注重人性和人的欲望,肯定人的价值作用,其实质是把人性从宗教束缚中解放出来。
7、文艺复兴的影响:
(1)积极方面:
①思想:文艺复兴冲破了基督教神学桎梏,唤醒了人的自我意识,为后来启蒙思想的出现打下基础。
②文艺:文艺复兴时期众多的精湛艺术成为人类艺术史上的绚烂篇章,永放光芒
③自然科学:人文主义提倡科学实验,注重实践,催生了近代科学。
(2)消极方面(局限性):文艺复兴仅局限于上流社会和知识阶层。
二、宗教改革
1、时间:16世纪(最先从德国开始)
根本原因:腐朽的教会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德国受到了天主教会的剥削压迫最重;
重要原因:文艺复兴起到了思想解放的作用;
直接原因(导火线):教皇出售&赎罪券&
3、开始标志:《九十五条论纲》
4、马丁&路德的主要思想:
①核心主张:信仰上帝即可得救,无须教士和教会的介入,无须购买赎罪券
②人人有权读《圣经》和理解《圣经》,直接与上帝沟通对话;
③《圣经》代表着理性,代表着思想自由。
5、新教与旧教的区别:
①简化宗教仪式,铲除了教士与俗人之间的隔阂。
②否认教皇与神职人员的权威。
③认为教会应从属于国家。
6、性质:是一场在宗教外衣掩饰下发动的反对封建统治和罗马神权统治的政治运动。
7、宗教改革时期的人文主义:主要是指反对天主教会的宗教特权,提倡人的个性解放,使人从罗马天主教会的宗教枷锁中解脱出来,获得更多的个人自由。
三、启蒙运动(专制下的启蒙&理性之光与浪漫之声)
①政治:封建专制统治严重
②经济(根本原因):西欧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③阶级:资产阶级力量壮大
④思想: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的影响
⑤自然科学的发展,新航路的开辟和英法等中央集权民族国家的形成
2、时间:17世纪、18世纪(从英国开始,法国为高潮与中心地)
3、性质: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思想文化运动(第三次思想解放运动)
4、追求目标与斗争矛头
&& (1)民主:反对专制王权&&&&&& (2)自由:反对宗教神权(与文艺复兴相同)
(3)平等:反对贵族特权&&&&&& (4)科学:反对愚昧迷信(与文艺复兴不同)
5、旗帜(思想武器):理性主义(强调人的理智、判断、思考,是人文主义的新发展)
6、代表人物及思想主张:
《利维坦》
①天赋人权
②社会契约论
对推翻君权神授理论、摧毁封建专制制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①崇尚理性,反对封建专制王权、教学主义与贵族特权;
②提倡民主政治、自由平等、天赋人权
③主张实行法治,反对人治
《政府论》
主权在民;
③ 最早提出分权学说(立法权、行政权、外交权)
为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提供了理论基础,也对其他国家反对封建专制暴政的斗争产生了影响。
《哲学通信》
①提倡自然权利学说,但不反对财产上的不平等;②反对君主专制,但赞成实行&开明专制&,以过渡到君主立宪制。
《论法的精神》
①&三权分立&学说(三权为立法权、行政权与司法权;美国1787年宪法最早实践;中国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也有实践)
②主张君主立宪制
体现了人民主权的原则为近代资本主义国家政治体制的建立奠定了理论基础
《社会契约论》
①天赋人权
②&人生而自由&
③&主权在民&
④&社会契约论&
⑤主张民主共和制
⑥浪漫主义之父
描绘了资产阶级共和政体的蓝图,并直接影响了美国政治制度的建立
以狄德罗为代表的百科全书派
《百科全书》
①天赋人权(自然权利)
②社会契约论
③提倡科学、理性
体现了科学与民主的时代精神,为法国大革命做了充分的思想准备
①道出启蒙的真谛,提出思想的自由
②反对暴力革命
③主张民主共和制
▲启蒙运动对人文主义思想的发展(理性主义和浪漫主义):
主张反对封建专制制度;
崇尚理性主义,建立资产阶级&理性王国&;
要求按照资产阶级利益建构政治制度
追求人的自由与平等;
呼唤人的彻底解放;
留下了充满个性的浪漫主义
6、启蒙运动的影响:
(1)启蒙思想家抨击天主教会和专制制度,破除了人们对天主教会和封建统治的迷信,使自由平等思想日益深入人心。
(2)在启蒙运动影响下,法国封建专制统治出现动摇,最终爆发大革命;北美殖民地和拉美人民以启蒙思想为武器,赢得民族解放。
(3)启蒙运动是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它丰富和发展了人文精神的内涵,为资产阶级革命作了理论准备,为人类社会创造宝贵的精神财富。
7、启蒙运动与文艺复兴运动的比较:
(1)共同点:都注重人的价值,宣传人文主义精神;
性质上都是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思想文化运动;
他们所追求的所谓利益都是资产阶级的利益;
为资产阶级取得政治、经济上的统治地位作了思想准备。
(2)不同点:
中心:意大利
资本主义萌芽
天主教的神权统治
①提倡&人性&,旨在摆脱天主教神学的束缚;②主要在文学、艺术领域;③未形成成熟的政治理论和思想体系
把人、人性从宗教束缚中解放出来;
引发了欧洲范围内的宗教改革
17、18世纪
中心:法国
资本主义发展
天主教的神权统治与封建专制主义
①提倡&理性&,旨在反对专制主义和封建特权,追求政治民主、权利平等和个人自由。②主要涉及政治领域,提出了资产阶级理想社会的蓝图;
③形成比较完整的思想体系。
冲击了封建专制及其精神支柱天主教会,描绘了未来&理性王国&的蓝图,为资产阶级革命作了思想和理论的准备,而且为人类社会创造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专题七& 近代以来科学技术的辉煌
一、近代物理学的奠基人和革命者
一、近代科学诞生的背景:
1、政治:新兴资产阶级要求掌握政权,需要用科学来反对宗教统治,以争取思想自由;
2、经济:资本主义生产的发展需要科技知识,又为科技发展奠定基础;
3、思想: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为近代科学的诞生奠定了思想基础;
4、地理大发现的推动以及其它各国文化的影响等。
二、近代科学的发展历程:17世纪诞生,19世纪进入全面繁荣时代
三、近代科学的特点:可以用实验验证,可以用数学表达。
四、近代科学的形成:&经典力学体系&的建立(17世纪)
1、&经典力学的重要奠基者──伽利略&:自由落体定律
2、&经典力学的建立&:牛顿
(1)经典力学体系的内容:
①牛顿三大运动定律:惯性定律、加速度定律、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定律
②万有引力定律:应用于海王星的发现,并正确解释了潮汐的成因
(2)经典力学建立的标志:1687年,牛顿撰写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的发表
(3)经典力学的影响:
①牛顿的运动三定律构成了近代力学体系的基础,成为整个近代物理学的重要支柱;
   ②牛顿力学体系对自然界的力学现象做了系统合理的说明,从而完成了人类对自然界认识史上的第一次理论大综合;
③经典力学体系的建立标志着近代科学的形成。
④具有科学性和预见性(如海王星的发现);
⑤促进了资本主义的两次科技革命的出现
⑥使科学摆脱了神学的束缚向前发展,为启蒙思想和唯物主义奠定了科学基础。
五、现代物理学的基本理论框架(20世纪)
1、量子论:普朗克(提出量子概念)、爱因斯坦(解释了&光电效应&)
①内容:物体在发射辐射和吸收辐射时,以一定数值的整数倍进行能量交换。正如物质是由一个个原子组成的一样,能量也是由一份份&能量原子&构成的。(&能量原子&简称&量子&)
②诞生标志:《关于正常光谱能量分布定律的理论》
③意义:让人们从根本上改变了近代物理学中的传统观念,使物理学乃至整个自然科学的观念都发生了重大变革,人们对物质世界的探索从宏观世界深入到微观世界。
2、相对论:爱因斯坦
(1)内容:
▲狭义相对论:
①基础:相对性原理和光速不变原理
②内容:认为时间和空间都与物质运动速度的变化而变化。(较典型的现象是运动物体长度变短(尺缩效应)运动的钟比静止的钟走得慢(钟慢效应) 运动的物体重量变大。
牛顿所说的绝对时间和空间都不存在了,但狭义相对论并非全盘否定牛顿力学,而是对牛顿力学的继承和发展。)
▲广义相对论:认为物质存在的现实空间不是平坦的,而是弯曲的,空间的结构取决于物质的质量及其分布情况,空间弯曲的程度体现为引力场强度。
广义相对论第一次阐述了四维时空和物质的分布相联系的重要思想。
(2)意义:
①是对近代物理学理论框架的重大突破,是人类思想发展史中的一次根本性变革,对整个自然科学和哲学都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②量子论与相对论一起,构成现代物理学的基本理论框架,标志人类迈进现代科技时代。
二、 追寻生命的起源
一、近代生命科学的成果
1、林耐:着重研究&群体&,认为物种是不变的。
2、哈维:着重研究&个体&,创建血液循环理论
3、施莱登、施旺:细胞学说
4、巴斯德:巴氏消毒法;为微生物学奠定了基础。
二、进化论:
(1)政治:各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影响;
(2)经济:工业革命使资本主义经济得到迅速发展;
(3)思想: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解放了思想;
面向现实、崇尚理性的追求蔚然成风。
(4)理论基础:分类学、血液循环理论和细胞学说的创立;早起进化论思想的形成。
(5)个人因素:达尔文继承前人成果;进行长期的考察和调查;具有敏锐的洞察力和持之以恒的精神。
2、形成标志:1859年达尔文的巨著《物种起源》出版。
3、主要观点:
①自然界中生物的物种是不断进化的,是不断从低级向高级发展的。
②自然界进化的规则是&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核心观点)
③ 达尔文还提出人类起源于古猿的观点。
4、意义:①思想上:挑战封建神学,否定了神创论,促进了人类思想认识的飞跃。
②科学上:有利于打破神学对生物学的束缚,开创了生物科学发展的新时代。
③政治上:进化论传入中国,对维新变法运动和新文化运动起了巨大推动作用。
三、赫胥黎:著有《人类在自然界中的位置》,通过比较解剖学的研究,论证了&人的构造和其他动物一样,尤其和猿更接近&。
四、科学与宗教在人类起源问题上的根本分歧:生命是自然界进化的结果,还是上帝创造的产物?(产生分歧的根源在于:生产力的发展情况,古代生产力落后,人们对自然的认识有限。)
三、三次科技革命(人类文明的引擎&向&距离&挑战)
一、第一次工业革命&&&蒸汽时代&的到来(18世纪60年代&&19世纪40年代)
1、棉纺织业的技术创新:
①凯伊发明了飞梭;
②哈格里夫斯发明了&珍妮机&;&&第一次工业革命开始的标志
③阿克莱特发明了水力纺纱机;
④克隆普顿发明了&骡机&;
⑤卡特莱特发明了水力织布机。
2、瓦特改良蒸汽机
(1)背景:社会生产的直接推动和实验科学的长期孕育。
(2)创制:18世纪中期,瓦特改进纽可门蒸汽机&&设计出双向汽缸的蒸汽机&&设计连杆曲柄传动装置&&使蒸汽机成为&万能的原动机&(效率显著、可用于一切动力机械的&原动机&)。&&&&&&&&&&&&
(3)作用:(结合练习册第69页进行复习)
1)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①解决了工业发展的动力问题,使人类进入了&蒸汽时代&;
②改变了工业格局的分布;
③推动了交通工具的改进:富尔顿发明汽船(轮船)、史蒂芬孙发明火车机车;
④出现了发明和使用机器的热潮(机械加工和制造业诞生&&第一次工业革命结束的标志)。
2)对世界政治形势变化的影响:资产阶级力量壮大,开始确立对世界的统治。
二、第二次工业革命&&&电气时代&的到来(19世纪六七十年代&&19世纪末20世纪初)
1、电的发明与应用
(1)1831年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现象,为发电机的研制提供理论基础。
(2)电气技术的应用:德国西门子制成发电机;&&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的标志
雅可比和格拉姆制成了电动机。
▲爱迪生(发明大王):发明电灯。在纽约创建第一个发电站,把输电线变成网络。
(3)电气技术的应用对社会发展的作用(结合练习册第69页进行复习)
电动机和发电机的发明,使电力得到广泛应用,使世界跨入&电气时代&,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主要表现在:①电力成为一种新能源②电力成为工业生产的主要动力③推动了电气工业的发展
2、内燃机的发明与应用
(1)发明:卡尔&本茨、戴姆勒、狄塞尔
(2)应用:促进了汽车、远洋轮船和飞机的诞生,也促进了石油开采业的发展。
& &①汽车:1885年,德国工程师卡尔&本茨和戴姆勒分别独立制成最早的汽车。
②飞机:1903年,美国莱特兄弟研制而成。
③通信技术:美国莫尔斯发明有线电报机;马可尼被称为&无线电之父&。
1876年,美国贝尔发明电话机;
3、化学工业:诺贝尔发明炸药
三、第三次科技革命(20世纪四五十年代开始)
1、1946年第一台计算机在美国诞生
2、互联网的影响:
(1)积极:电子计算机与通信技术相结合的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给世界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网上银行,网上购物,网上炒股,网络教育,电子信箱,电子报刊,网络游戏等。(&秀才不出屋,能知天下事&;&信息高速公路& ;互联网使地球村成为真正的现实)
(2)消极:①信息泛滥、垃圾信息;②网络犯罪问题;③虚拟社会对人的生产和学习工作特别是对青少年产生消极影响。
四、科学技术进步对社会发展的作用(科学技术是推动社会变革的动力)
1、使社会生产力大幅度提高;
2、资产阶级开始确立对世界的统治,世界日益成为一个整体;
3、城市化进程加快;
4、人们生活更加多彩。
专题八& 19世纪以来的文学艺术
一& 工业革命时代的浪漫情怀(19世纪初&19世纪30年代)
一、背景:
①政治:19世纪上半叶,在法国大革命冲击下,欧洲各国的民族、民主运动迅速发展;
②经济:第一次工业革命迅速向欧美延伸
③思想:启蒙思想家宣扬的&理性王国&失去实现可能
二、浪漫主义:
18世纪末、19世纪初普遍流行于欧洲的一种文艺思潮,宣扬人的情感至上,追求自由与个性的张扬,反对古典主义文学形式主义的束缚,在创作中采用夸张手法,富于幻想和传奇色彩。
1、英国:乔治&戈登&拜伦
《恰尔德&哈罗德游记》:他的代表作长诗,恰尔德&哈罗德是拜伦诗歌中第一个&拜伦式英雄&。
《唐璜》:拜伦最重要的作品是一部诗体长篇小说,诗中描述了西班牙贵族子弟唐璜的游历、恋爱及冒险等浪漫故事,揭露了社会中黑暗、丑恶、虚伪的一面,奏响了为自由、幸福和解放而斗争的战歌。
拜伦不仅是一位伟大的诗人,还是一个为理想战斗一生的勇士。他积极而勇敢地投身革命,参加了希腊民族解放运动,并成为领导人之一。
2、法国:雨果
代表作:《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
四、音乐:
1、欧洲浪漫主义音乐:19世纪初兴起,19世纪上半期进入全盛时期。
2、中心:德意志和奥地利
3、代表人物:
(1)贝多芬:德国音乐家,既将古典音乐推向新的高峰,又开创了浪漫主义音乐的先河,被尊称为&乐圣& ,其代表作为九部交响曲。
《第三(英雄)交响曲》以及《第五(命运)交响曲》:都以英雄为主题,表达了斗争胜利后的快乐,激发着人们的斗志,激励着人们与命运斗争。其中,《第三(英雄)交响曲》是为拿破仑而作。
《第九(合唱)交响曲》:是贝多芬毕生努力的作品,也是音乐史上最早在交响乐中加入合唱的作品。贝多芬在这首交响曲的最后乐章中加入了以席勒]的《欢乐颂》为歌词的合唱,热情歌颂了欢乐,表达了在欢乐战胜痛苦后获得的喜悦。这是贝多芬发自心灵的呼唤,是&音乐文学上最伟大的杰作&。
(2)舒伯特:德国近代艺术歌曲的创始人,被称为&歌曲之王&。
(3)小约翰&施特劳斯:&圆舞曲之王&
(4)舒曼:德国作曲家。
五、浪漫主义美术:
1、籍里柯:《梅杜萨之筏》
2、德拉克洛瓦(&浪漫主义的狮子&):《自由引导人民》
二、碰撞与冲突(19世纪30年代&19世纪末)
一、背景:
1、经济:资本主义各国相继完成了工业革命,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近代资本主义工业登上历史舞台,并加紧在世界范围内扩张。
2、政治:①资本主义制度逐渐巩固
  & ②资本主义国家矛盾纷呈
3、思想:①社会道德、文化价值观念发生变化&&拜金主义
   && ②浪漫主义不再适应社会现实
二、批判现实主义文学
1、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主要特点:敢于直面现实,深刻揭露社会黑暗和丑恶现象,并对之进行深入剖析和强烈批判。
2、代表人物:
(1)司汤达与《红与黑》
《红与黑》 的问世,标志着第一部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诞生。
(2)巴尔扎克
法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代表作《人间喜剧》,其中包含90多部小说,如《欧也妮&葛朗台》、《高老头》、《高利贷者》等,作品痛斥了人与人之间的冷漠与无情,淋漓尽致地揭露了金钱至上的罪恶,被称为&社会百科全书&。
(3)查尔斯&狄更斯:《大卫&科波菲尔》、《雾都孤儿》、《双城记》
(4)列夫&托尔斯泰:俄国现实主义作家,他的创作将现实主义文学推向高峰,对世界文学的发展也产生了巨大影响。其不朽名著有《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等,充满了战斗力,被称为&俄国革命的镜子&。
三、民族乐派音乐
1、概况:19世纪中后期,主要在俄国与东欧各国
2、代表人物:柴可夫斯基、安东德&沃夏克
四、现实主义与印象主义的绘画
1、现实主义(19世纪中期产生)
(1)现实主义美术的基本特点
以写实的手法来表达一切,强调艺术的时代特点,直接描写当前的时代风貌和斗争。
(2)现实主义美术代表人物:居斯塔夫&库尔贝;&&&& 米勒;&&&& 列宾
2、印象主义(19世纪70年代产生)
(1)印象主义美术的基本特点:重视光、色和大气的表现,把光看作是&绘画的主人&。
(2)印象画派的代表人物和代表作品
早期印象画派的代表人物是法国的莫奈,被称为&印象派之父&,代表作是《日出&印象》。
凡.高(荷兰):后期印象主义画派主要代表,他的作品色彩极其强烈,富有个性,充满热情,他被称为是&扑向太阳的画家&,代表作有《向日葵》、《星月夜》等。
其他代表人物:塞尚、高更
三、打破隔离的坚冰(19世纪末20世纪初)
(1)第二次工业革命更加密切了世界各国间的联系;
(2)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第一次世界大战、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及第三次科技革命等,改变着人们的精神生活。
四、美术:
毕加索:立体派最著名的代表人物是西班牙人毕加索。代表作《格尔尼卡》以1937年4月,法西斯空军轰炸了西班牙北部巴斯克重镇格尔尼卡为背景,采用了立体主义和半写实主义等多种手法与风格,描绘了战争带给居民的伤亡和惊恐,整个画面给人以极大的震憾。
四、与时俱进的文学艺术
一、背景:
1、政治:二战打破了世界的平衡,战后的世界朝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
2、经济:第三次科技革命缩短了科技转化为生产力的过程,影响人类经济、文化生活等各个方面。
二、文学(反映时代主题的文学)
四、音乐:摇滚乐
五、影视艺术
1、电影的诞生与发展:
1895年法国的卢米埃尔兄弟取得成就,电影诞生。
电影的发展经历了从无声走向有声,从黑白转向彩色,由小规模、低技术制作形成大规模、系列化和专业化制作的转变过程。
美国洛杉矶的好莱坞几乎成了电影的代名词。
出现的条件:第二次科技革命,人类进入电气时代。
发明:1926年,(英国)贝尔德发明
2、影视艺术对社会生活的影响:丰富精神生活,扩大视野,提高素养,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习惯、思维方式,对现代社会产生深远影响。成为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
评论:(未激活和未注册用户评论需审核后才能显示!如需回复,请留下联系方式!)
文明上网,理智发言}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整体布局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