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logo标有关啤酒猪头骨的做法大全骨

红动创办于2005年,老品牌值得信赖
在线客服 :
客服热线 :咨询电话 周一至周日:8:00-22:30(12:00-13:00及法定假日除外)服务咨询工作时间周一至周日:8:00-22:30(12:00-13:00及法定假日除外)意见反馈您的意见是我们不断进步的动力!研究性学习课题报告-福鼎小吃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文档贡献者
评价文档:
研究性学习课题报告-福鼎小吃
研​究​性​学​习​课​题​报​告​-​福​鼎​小​吃
把文档贴到Blog、BBS或个人站等:
普通尺寸(450*500pix)
较大尺寸(630*500pix)
大小:12.39MB
登录百度文库,专享文档复制特权,财富值每天免费拿!
你可能喜欢分享给朋友:
您的位置: &
类别购物服饰鞋包
淮安钱夹团购,共 136 团
同类热门团购:
N多团淮安钱夹频道简介:淮安N多团钱夹团购频道是淮安最大的钱夹团购信息平台,为淮安朋友提供最新最全的钱夹团购、打折优惠等信息。
其他城市:
全国团购标签:
& &京ICP备号 京公网安备16&主题:★★★ 中华博物馆探宝第一期:从陕北到岭南,八大博物馆巡礼,国宝荟萃 ★★★
&[ 主题管理员: 情枭的黎明 ]
&浏览:98069&& 回帖:2500 &&
泡网分: 7.961
注册: 2009年08月
好帖子。出国旅游会经常逛逛博物馆,国内反倒很少去。
泡网分: 62.646
帖子: 16713
注册: 2009年09月
kevin12300 发表于
好帖子。出国旅游会经常逛逛博物馆,国内反倒很少去。欢迎光临!
其实国内也有不少重要的博物馆非常值得一看,比如湖北省博物馆,馆藏的青铜器令人惊叹,绝对是世界级的。不过因为历史原因和文化习惯,中国的博物馆一般很少收藏国外文物,要想一次性欣赏世界各地的文化收藏,我们还要飞到英、法、美.....不过现在国内博物馆也在努力改善这一点,上博这几年一直在引进国外重量级的文物展览,国博目前正在展出的两个特展,一个是“佛罗伦萨与文艺复兴:名家名作”展,展品来自意大利乌菲兹画廊等著名博物馆,囊括了文艺复兴三杰等巨匠的作品,还有一个由大英博物馆和皇家维多利亚与艾伯特博物馆提供馆藏中国瓷器的“瓷之韵”展览,展出了很多难得一见的瓷器珍品,都非常值得一看。
小口尖底瓶
泡网分: 62.646
帖子: 16713
注册: 2009年09月
鹿纹陶尊& &
赵宝沟文化(约公元前5200年——前4500年)
1983年内蒙古敖汉旗出土& &内蒙古博物院藏
& &&&夾砂灰陶質。斂口,高頸,圓肩,弧腹,假圈足。腹部飾鹿紋,花紋採用抽象和現實相結合的手法,將動物演化為怪獸狀,以表達當時人們一種文化心態。
& &赵宝沟文化,因首先发现于内蒙古敖汉旗高家窝铺乡的赵宝沟村而得名,已知有数十遗址点,C14测定年代为公元前4270±85年,距今已有6000余年的历史。赵宝沟文化是略晚于兴隆洼文化的新石器时代考古文化,已发现的房址和灰坑有140 余处。遗物有陶器、石器、骨器和蚌器。陶器中以筒形罐、椭圆形底罐、尊形器、钵和碗为多。
& & 赵宝沟文化的典型是陶器,敛口或直口,长粗颈,扁圆腹,底部略内凹。器表磨光后,在腹部多压划几何纹样。在各类陶器中,最为惹人注目的应属施有奇特的几何纹图案或动物纹图案的尊形器。动物图样的头部处理采用以写实与夸张相结合的艺术手法,旨在突出该动物最具特点的器官。
泡网分: 62.646
帖子: 16713
注册: 2009年09月
鹿纹陶尊(局部特写)
泡网分: 62.646
帖子: 16713
注册: 2009年09月
镂孔陶器座
新石器 王湾三期文化
1960年河南洛阳王湾出土
高33.5厘米,肩径41.8厘米, 内径23厘米,足径35.4厘米
& && &这件陶器座为泥质灰陶,由快轮制成,口沿内折,亚腰,肩部下方对穿二圆孔,器身中部饰凸环纹,上、下环刻碎格及方折镂空,以衬托圆点宽带纹。造型规整,镂饰美观。
& && & 王湾三期文化是龙山时代黄河中游地区一支重要的新石器文化,主要分布于豫西地区的郑州、洛阳之间和伊、洛河流域。其陶器以泥质和夹砂深灰陶为主,褐陶、黑陶次之,基本不见红陶,多饰篮纹、方格纹、绳纹,主要采用轮制法。代表性器形有斜沿夹砂罐、柱状或乳状足罐形鼎、圆腹或折腹斝、深腹罐形甑、浅盘高柄豆、双腹盆、研磨盆、高领小平底瓮等。这件镂孔灰陶器座是王湾三期文化陶器中的精品。它脱胎于普通陶器,造型简约古朴,但器身上运用磨光、镂雕、分割、线刻等多种加工手法,使本来寻常的陶质器物凸显精致贵重。器座的图案风格和装饰效果与后代的青铜礼器具有诸多相似之处,因而这样的陶器可能也用于远古时期的礼仪活动。
泡网分: 62.646
帖子: 16713
注册: 2009年09月
泡网分: 62.646
帖子: 16713
注册: 2009年09月
陶排水管道
新石器时代后期 河南龙山文化
1980年河南淮阳平粮台出土
长35.4厘米,径23.6厘米
& && &这件陶水管为夹砂灰陶,直筒形,周饰绳纹,一端稍细,可环环相套。
& && &平粮台古城位于河南淮阳城东南,遗址面积5万多平方米。城垣呈正方形,有南、北两座城门。南城门位于南城墙正中,在平粮台古城南门门道下挖有一条北高南低、上宽下窄的沟渠,沟底铺设一条陶质排水管道,其上再并列铺两条陶排水管道、三条管道的断面呈倒“品”字形。管道每节长0.35~0.45米,直筒形,一端稍粗,一端稍细。每节管道的小口朝南,套入另一节的大口内,如此节节套扣。从整个管道看,北端稍高于南端,宜于向城外排水。从这种陶排水管道可以看出,当时整个古城内大概已经有了排水系统。
& && &中国的城堡建筑是古代聚落发展到一定阶段后产生的,多集中出现于新石器时代晚期阶段,龙山时代更是大量涌现。城堡的兴建是社会形态开始向早期国家过渡的象征,在古代文明发展进程中意义重大。平粮台古城面积不大,但功能完备,是龙山时代一处典型的军事化城堡。
泡网分: 62.646
帖子: 16713
注册: 2009年09月
牙雕凤鸟匕形器
新石器 河姆渡文化
1977年浙江余姚河姆渡出土
长15.8厘米
& && & 这件匕形器用象牙圆雕成鸟形,圆眼勾喙,双翅收拢,腹背部钻一孔,并刻弦纹和斜线纹,尾部延展为扁舌形。质地细密、外表光润、形象生动,制作精巧,是河姆渡文化造型艺术中的精华。
& && & 匕是古代的一种取食器具,长柄浅斗,形状像羹匙。考古发现匕常与鼎、鬲同出。青铜匕最早见于商代晚期,传世很少见。牙雕凤鸟匕形器在外观上与匕很相似,却不是匕,扁舌形的鸟尾无论是盛汤还是盛饭都不大实用。从其腹背的钻孔看,它应该是穿系起来使用的,很可能是在原始信仰活动中使用的仪式用具或装饰品。
& && &&&鸟类凌空飞翔,能穿梭于天地之间,能发出各种悦耳的鸣叫声,有的还能啼鸣报晓,这些现象都很容易令古人意识到鸟类就是上天的使者,从而产生对神鸟的崇拜。新石器时代晚期的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良渚文化等都发现有各种艺术化的鸟形图案,表明这一传统在中国东部沿海地区十分盛行。《左传·昭公十七年》记载:东夷先祖少昊继任为部族首领的时候,有凤鸟飞临的吉兆。于是,少昊便以不同的鸟作为纪年标志,并以鸟名设立官职。河姆渡遗址出土的鸟形饰物,除牙雕凤鸟匕形器外,还有牙雕双鸟朝阳蝶形器,器上刻画了两只神鸟对称地面向一轮火球,它所表现的或许就是神鸟负日飞行的形象。
泡网分: 62.646
帖子: 16713
注册: 2009年09月
新石器时代后期 大汶口文化&&梳妆用具
1959年山东省泰安市大汶口出土
长16.2匣米,宽6.1-8厘米
& && && &这件象牙梳略呈长方形,上端钻3个圆孔,边缘还刻有沟槽,似为镶嵌之用。主体部分镂雕出由3行条孔组成的旋纹图案,并内填“T”形花纹。下端共有17个细密的梳齿。象牙梳造型美观,工艺精致,是迄今为止远古时期保存最为完好的梳子。此象牙梳是用象牙制成,背厚齿薄,共有16个细密的梳齿,梳身采用镂雕技术,雕出由3行条孔组成的“8”字形图案,是迄今为止原始社会保存最为完好的梳子。与此同时,还发现了象牙筒,可能是装梳子的用具。在许多新石器时代遗址中,发现过骨簪、玉簪、玉发箍等固定发式或美发的用品,可见当时的人们十分重视梳理头发,并流行梳髻。
& && && &大汶口文化后期,社会财富日益丰富,出现了财产及社会阶层的分化,这种分化在大汶口墓葬中得到了突出的反映。在大汶口100余座墓葬中,有些墓空无所有,多数墓葬只有几件简单的陶器或石器,而少数大墓的随葬品却多达100多件。这些大墓不仅拥有大量制作规整、器类繁多的陶器、石器、骨器等生活用品和工具,更有贵重的象牙器、玉器、镶嵌松绿石的骨雕工艺品。这件镂雕旋纹象牙梳即出自一座大墓,墓主人生前应该是一位社会地位显赫的人物。
泡网分: 62.646
帖子: 16713
注册: 2009年09月
75骨珠项链
新石器 仰韶文化
1972年陕西省临潼县姜寨出土
& && &骨珠项链出土于一座少女的墓中,由8577件骨珠组成。所谓骨珠,实际上是细骨管上锯下的小薄骨片。原始人一般用细石器切锯骨片,这是非常费时费工而又非常细致的工作。姜寨氏族为了一个少女,竟然不惜耗费大量的劳动为其割锯如此多的骨片,确实耐人寻味。
泡网分: 62.646
帖子: 16713
注册: 2009年09月
新石器时代遗物上常见有一些刻划符号,它们可能是文字萌芽阶段的产物。
泡网分: 62.646
帖子: 16713
注册: 2009年09月
新石器 新石器时代后期 红山文化
1971年内蒙古翁牛特旗三星塔拉出土
& && & 玉龙由墨绿色的岫岩玉雕琢而成,周身光洁,完整无缺,&&体蜷曲,呈C字形。吻部前伸,略向上弯曲,头部长吻修目,鬣鬃飞扬,嘴紧闭,有对称的双鼻孔,双眼突起呈棱形,有鬣。躯体卷曲若钩。造型生动,雕琢精美,龙背有对称的单孔,经试验此孔用于悬挂,龙的头尾恰好处于同一水平线上。玉龙以一整块玉料圆雕而成,细部还运用了浮雕、浅浮雕等手法,通体琢磨,较为光洁,这都表明了当时琢玉工艺的发展水平。红山玉龙造型独特,工艺精湛,圆润流利,生气勃勃。玉龙身上负载的神秘意味,更为它平添一层美感。值得注意的是,玉龙形象带有浓重的幻想色彩,已经显示出成熟龙形的诸多因素。有“中华第一龙”的美誉。
& && &&&新石器时代很多遗址中都发现有类似龙形的遗存,或为蚌塑,或为彩绘,或为雕塑。关于龙的原型,研究者们提出过各种假说,如蛇、鳄鱼、蜥蜴、鱼、鲵、马、牛、猪、鹿、熊、虎、蚕、蛴螬、松树、云、闪电等等。商代甲骨文中的“龙”字和妇好墓出土的玉龙都显示,龙是一种巨头、有角、大口、曲身的神兽。新石器时代最符合这些特征的文物应属红山文化中的这种蜷体玉龙,安徽含山凌家滩、湖北天门肖家屋脊也都有类似的玉龙形象,它们有可能是龙的原始形态。
& && &关于龙的起源说法不一,有蜥蜴说,鳄鱼说,至于龙首则有来自马首、牛首或猪首之说。这件玉龙是中国已发现的时代较早的龙的形象之一,从其首部特征看,吻部较长,鼻部前突,并上翘起棱,端面截平,有2个并排的鼻孔,似有猪首特征。这件玉龙用黑绿色玉制成,琢磨精细,具有相当高的艺术价值。
泡网分: 62.646
帖子: 16713
注册: 2009年09月
& && & 据说这条玉龙的发现颇为偶然。1971年,内蒙古翁牛特旗赛沁塔拉村的一位村民在平整树坑时发现了一个生了锈的“铁钩子”,村民把铁钩子拴上绳子送给4岁的弟弟拖着玩。几天以后,铁钩上的土锈渐渐脱落,露出墨绿色的晶莹质感,经考古部门鉴定,铁钩子竟然是从远古走来的一条玉龙!今天,红山玉龙已经成为中国国家博物馆的镇馆之宝。
& && &玉龙的出土,引发了学术界对龙的起源的热烈讨论。古时候科学不发达,人们常常会把一些形貌异常或行为独特的动物、植物和自然现象当作神灵的化身或氏族的祖先来尊崇,外国叫图腾(totem),中国叫祖先崇拜(后来也引入了图腾的说法)。有意思的是大多数图腾都是现实中的生物,比如虎、蛇、鸟、鱼、蛙、古树等等,唯独龙和凤是糅合了多种动物的形状特点衍化而来的虚拟生物,抽象的意味更浓。据说在原始信仰中,崇拜的对象越抽象,表现出来的神性就越强大,所以龙在后世的发展中逐渐被推上了至高无上的地位。
& && &几千年过去了,远古时期许多科学之谜早已解开,但我们中国人仍然保留着对龙的尊崇,仍然以“龙的传人”自居。当然,现在的人们喜欢龙,主要是取它勇敢、顽强、不屈、团结、融和等特性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古老的东方有一条龙,它的名字就叫中国;古老的东方有一群人,他们全都是龙的传人”,听到此曲,全世界的华人都会热血沸腾,精神为之一振!
& && &上世纪末期,国内有一家民营银行,借鉴玉龙的造型设计出了自己的行标(logo)。这家银行就是华夏银行。玉龙VS华夏,这个设计构想还蛮巧妙的。
泡网分: 62.646
帖子: 16713
注册: 2009年09月
如果您一个不留意,很可能就会在国博错过这个犹如小木棍般的文物,它就放置在一个不引人注目的展台角落里,殊不知,它就是赫赫有名的“贾湖骨笛”。三支有7孔的贾湖骨笛,分别收藏在国博、河南博物院和河南考古研究所,收藏在河南博物院的一支也已经成为河南院的“镇馆之宝”之一。
新石器 裴李岗文化
1986年河南舞阳贾湖出土
长20.4厘米
& &&&贾湖骨笛是迄今为止中国考古发现的最古老的乐器,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可吹奏乐器。 此骨笛采用涉水禽类的长骨制成。笛身略弯,两端稍粗,中部略细。两端骨管部分都经过切割,磨制规整,加工精致。骨笛侧面开7个圆孔,孔径基本相同,间距大体相等,呈一字形纵向排列。值得注意的是,该墓出土有两件形制相似的骨笛。据测音研究,它们是一雌一雄,印证了中国自古雌雄笛的传统。   
  此笛经试奏,证明是一种竖吹骨笛,也是后世竖笛或洞箫类乐器的祖型。当时的人们利用此笛吹奏出有节奏的音符,以此表达对生活的感受和对神灵的尊敬;现代音乐家们使用此笛仍能吹奏五声阶的曲子《小白菜》。取其中保存完整者,用竖吹方法测试,可奏出六声音阶的乐音。此遗址骨笛是世界上发现年代最早、至今尚可演奏的乐器,反映了我国史前音乐文明的高度发达。经过探索,音色明亮、古朴,有着原始风格的古乐之声已经从贾湖骨笛“散入”现代人的耳鼓。  
  它有两个八度的音域,并且音域内半音阶齐全。这意味着贾湖骨笛不仅能够演奏中原传统的五声或七声调式的乐曲,而且能够演奏富含变化音的少数民族或外国的乐曲。这种实践,让我们清楚了贾湖骨笛在音乐文化中所具有的意义。贾湖骨笛已经具备七音阶甚至变化音级,而与之同时期的其他旋律乐器却处于三声以内的音域范围,而七音阶的产生,无疑需要经历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而我们的实践,强烈冲击了曾经认定的传统音乐以五声为主干的观点,也让我们折服于史前先民那不可思议的创造力!
& &&&这支骨笛出土于裴李岗文化遗址内,同类笛子共有20多支,除了较多的七孔笛以外,还有5孔、6孔和8孔等多种形式。其中,最早的骨笛开有5-6个孔,只能奏出四声音阶和完备的五声音阶。中期的骨笛开有7孔,能奏出六声和七声音阶。晚期阶段的骨笛能奏出完整的七声音阶以及七声音阶以外的一些变化音。有的骨笛音孔旁还钻有调音的小孔、刻有等分符号等,显示出此时期的骨笛制作与演奏技法应该已经非常成熟。这些骨笛是中国最早的乐器实物,表明远在新石器时代中期的裴李岗文化时期,人们已经开始了音乐方面的早期实践并成功地制作了乐器。
   贾湖骨笛,不仅远远早于美索不达米亚的乌尔古墓出土的笛子,也比古埃及第一王朝时期陶制器皿状笛子和在化妆版上刻画的类似后世阿拉伯竹笛的笛子形象早。比古埃及出现的笛子要早2000年,被称为世界笛子的鼻祖。这一批精致骨笛,最近被专家认定为世界上最早的吹奏乐器,把中国七声音阶的历史提前到八千年前.  
本帖最后由 情枭的黎明 于
21:09 编辑
泡网分: 62.646
帖子: 16713
注册: 2009年09月
新石器时代前期 河姆渡文化&&狩猎工具
浙江省余姚市河姆渡出土
长6~10厘米
ZT& && && &&&
& &&&江余姚河姆渡出土的新石器时期的骨哨有一百六十件,距今大约有七千余年的历史。所谓骨哨,就是以大型禽鸟的肢骨,截去两头,在骨管上磨出一、二个或两、三个吹孔,就制成了。有的骨管内还插一根可以移动的肢骨,用以调节声调。这种骨哨可以吹出几个简单的音。骨哨是用来诱捕猎物还是用来吹奏乐曲的?这一直是现代人正在思考的问题。从原始人的生产发展情况来看,骨哨可能是兼用的。既用来诱捕猎物,也不妨在闲暇时吹来取乐,当然骨哨的作用还是应该以前者为主。河姆渡遗址出土有大量的野生动物遗骨,其中鹿科动物居多,仅鹿角即有400多件,可知当时人们狩猎的对象主要是鹿类。河姆渡氏族获鹿丰厚,与骨哨的使用关系甚大。猎人利用骨哨模拟鹿的鸣叫,吸引异性,伺机诱杀。
泡网分: 62.646
帖子: 16713
注册: 2009年09月
礼仪制度与权贵阶层
  新石器时代晚期,社会分化加剧,具有特定含义的礼仪制度已经产生。一些遗址中出现了具有礼仪功能的大型公共建筑。公共墓地中贫富分化严重,还出现了专门的贵族墓地。这些贵族墓出土了大量象征权力与身份的玉器,标志着凌驾于公共群体之上的权贵阶层已经形成。
新石器时代后期 良渚文化
1958年征集
高49.7厘米
& & 这件玉琮由墨玉制成,内圆外方,上大下小,中有穿孔,共19节,是目前国内所见最高的玉琮。玉琮四边的兽面纹已经高度符号化,近顶端阴刻有日月纹图案,器身局部残留有制作时的切割痕迹。
& & 玉琮是新石器时代良渚文化最重要的一种礼器。典型的玉琮往往在四角雕刻兽面纹,在四边正中刻神人兽面纹。规整的造型、细腻的雕琢与威严的神像,使得玉琮具有一种庄重、神秘、肃穆之气。对玉琮用途的猜测目前不下20多种。一些学者认为,琮是一种沟通天地的法器,上大和内圆象征天,下小和外方象征地,外表的神人兽面纹象征当时巫术活动情况。
& & 这件玉琮阴刻的日月纹图案是大汶口文化大口陶尊上的代表性徽号,两个区域文化的象征性因素融为一体,最直观地体现了良渚文化与山东地区新石器时代文化的交流与融合。1987年和1989年发掘的江苏新沂花厅遗址,发现了单纯的大汶口文化墓葬与受良渚文化影响的大汶口文化墓葬共存的现象,从一个侧面证实了这两种文化的交流与冲突。
泡网分: 62.646
帖子: 16713
注册: 2009年09月
勾云形玉佩
& &&& 勾云形玉佩是新石器时代红山文化(公元前6500年-5000年)时期的典型出现土文物之一,多为玉质,有系孔,为古人佩饰,因形似勾云,故称勾云形玉佩。
&&  红山文化是我国北方典型的新石器时代文化,与中原仰韶文化同时期分布在西辽河流域的发达文明,在发展中同中原仰韶文化相交汇产生的多元文化,是富有生机和创造力的优秀文化,内涵十分丰富,手工业达到了很高的阶段,形成了极具特色的陶器装饰艺术和高度发展的制玉工艺。勾云形玉佩就是红山文化先民的智慧结晶,与玉猪龙、玉凤、箍形器等同为红山文化的典型器物。  
   勾云形玉佩,似云,似枭,采用拟物与抽象相结合的手法,以平面减地打磨的工艺,表现出了极具张性的美,是红山文化先民高超的艺术水平与神灵崇拜相结合的产物。一般器体为扁平的长方形,中心镂空一弯勾,为旋涡形,四角对称地向外呈卷勾状;在正面或两面琢磨出与器体轮廓走向一致的浅凹槽。已发现的勾云形玉佩均置于死者的胸前,说明其非同寻常的神圣意义。
& &&&对于勾云形玉佩使用功能的研究进展,是与考古发现,即其出土的位置及相关遗存的发现,密切相关的。最早通过考古发掘的勾云形玉佩是1973年阜新胡头沟M1出土的,1984年发表的简报指出:“胡头沟玉器墓是首次确定的红山文化玉器墓”,确认了勾云形玉佩的年代属于红山文化。但因为墓葬已被扰乱,勾云形玉佩的具体位置不详,无法判断其使用功能。
  其后,发表了凌源三官甸子出土的勾云形玉佩资料,它位于尸体的头部,又因其背面有四对牛鼻穿,发掘者认为它“应是固定在帽子上戴在头上的装饰物,或许是具有某种特殊意义的一种权力的标志”。
  1981年文物普查时,发现了位于建平和凌源二县交界地带的牛河梁红山文化遗址,从1983年至今在这里近二十年的发掘,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特别是东山嘴石砌的方形和圆形祭坛、牛河梁含有各种妇女陶塑像的“女神庙”和随葬玉器的积石冢及其之间的相互联系,为进行红山文化多方位的研究提供了宝贵资料。随着多件有明确位置的勾云形玉佩的出土,对其使用功能的研究有了很大进展。如牛河梁第二地点M14的勾云形玉佩置于尸骨胸前;第五地点M1的勾云形玉佩置于尸骨腹部,且有穿孔的一面朝外、竖向放置。郭大顺在1997年指出:“勾云形玉佩并非如它的命名为‘佩’,即它不是以衣身的佩饰出现,而是单独存在的、有另外用途的一种器类…是否与手执的斧钺或权杖一类有关,很值得注意…它可能就是神权与王权结合的一种体现”。
  1998年,刘国祥在谈到红山文化勾云形器的功能时指出:“在红山文化典礼中,勾云形玉佩可能用作勾通祭司和上天、祭司和祖灵的中间媒介,具有其他器类不能替代的特殊地位和作用”。
  从上述勾云形器功能研究的进展可以看出,学者对这一问题的认识是随着考古资料的丰富而逐步深入的,由最初不知其所用,发展至以为它是帽饰、衣饰,再进展至认为它是神权与王权的象征物及通神的灵物。虽然这些认识尚属依据考古材料而进行的逻辑推理,目前还不能确定是否已经找到了勾云形器在红山文化时代的真相,但可以相信,这种研究结果是越来越接近历史的本来面貌。
泡网分: 62.646
帖子: 16713
注册: 2009年09月
新石器时代后期 良渚文化&&礼器
1987年浙江省余杭县瑶山7号墓出土
& && & 《周礼》上说:苍璧礼天,黄琮礼地。琮是一种宗教用具。学者认为,玉琮的功能远远超出了祭祀土地。玉琮通过很小的体积,把中国上古时期的世界观包括在其中。琮的内圆外方表示天和地,中间的穿孔表示天地之间的沟通。从孔中穿过的棍子就是天地柱,即天梯。在绝大部分琮上有动物图像,表示巫师通过天地柱在动物的协助下沟通天地。因此,可以说玉琮是中国古代世界观和通天行为的很好的象征物。7号墓的主人拥有精美的玉琮,说明他是具有巫师职能的人。
泡网分: 62.646
帖子: 16713
注册: 2009年09月
九孔石刀(左)
新石器时代后期 距今约5000年,薛家岗文化
1979年安徽潜山薛家岗出土
长47厘米,宽13.3厘米
& && & 这件石刀呈长方形,背厚刃薄,造型规整,棱角分明,通体精磨。刃端略宽,较平直,略有磨损痕迹,背部近顶端一侧穿9个圆孔,呈一字排列,分布均匀,孔径大小相似,有明显的对钻痕迹。
& && &&&薛家岗文化因1979年发现于安徽潜山的薛家岗遗址而得名,主要分布在大别山以东,巢湖以西的江淮之间,扩展至鄂东和赣北部分地区。薛家岗文化的石器工具一般通体磨制,除常见的斧、钺、锛、凿、镞等器具之外,长方形穿孔石刀最具特色。
& && && &穿孔石刀的穿孔数目基本为单数,除9孔外,还有1孔、3孔、5孔、7孔和13孔之分,偶数穿孔石刀仅发现一件。这些孔可能是用来穿系捆柄的。一些大型石刀的穿孔附近绘有花果纹或红彩带饰,构图规矩整齐。对于薛家岗穿孔石刀的用途,有人根据石刀刃部的使用痕迹,认为是农作物的收割工具;有人根据石刀的精美程度,认为是一种礼器;也有人根据石刀修长庞大的外形,认为是专门用于作战砍杀用的长兵器;更有人认为是织布用的打纬刀。
& && & 九孔石刀是薛家岗文化中典型的器物。这类石刀一般背部较厚,有穿孔3~13个不等,但均为单数,这些孔可能是用来穿系捆柄。有的穿孔周围还绘有规整的图案,刃部比较平直,有的刃部则有磨损的痕迹。这类有孔石刀的用途,专家们解释不一,有人认为是收割工具,有人认为是砍伐工具,更有人认为是织布用的打纬刀。
新石器时代后期 良渚文化&&礼器
1987年浙江省余杭县瑶山7号墓出土
长16.3厘米、宽13厘米
& & 钺的形制脱胎于石斧,良渚文化的玉钺平面呈长方形或风字形,体扁平,多数上肩部位较平直,宽弧刃。近肩部有一个或两个钻孔,以备系柲。多数石钺是实用武器,而玉钺则是礼器,象征墓主人拥有的军事权威。一柄豪华型玉钺,往往由钺身、柲、龠和镦组成。
& &&&这块玉钺发掘时发现已朽的木柄痕迹,柄长80厘米,应该是使用玉钺时,利用钺身的穿孔捆绑木柄。柄上端装有玉钺冠饰,柄下端装有玉钺端饰。玉钺身、木钺柄、玉钺冠饰和端饰组成了完整的玉钺形态。另外,在本钺柄的一侧还发现两个小玉琮,当为玉钺的挂饰。据文献记载:周武王伐商纣王时,周武王手持一把大钺指挥军队进攻。钺在中国古代是一种权杖性的兵器。瑶山墓的主人,当是拥有一定军权的特殊人物。
泡网分: 62.646
帖子: 16713
注册: 2009年09月
兽面纹玉牌(左)三联玉璧(右)
红山文化(约公元前4700 - 2900年) 2003年、2002年辽宁凌源牛河梁出土
& & 联璧是新石器时代北方玉器的特有器类,辽西地区的双联璧或三联璧是其中的典型代表,可能是墓主佩戴的串饰的一部分。[
本帖最后由 情枭的黎明 于
10:22 编辑
泡网分: 62.646
帖子: 16713
注册: 2009年09月
新石器时代后期 大汶口文化& & 佩饰物
年山东省胶县三里河出土
长3.3~9.5厘米
& && & 此组锥形玉饰造型大体接近,尖部均呈较钝的锥状,尾部磨成细铤状的短榫,榫端多带小孔。
& && & 锥形玉饰可能由早期锥形骨器演化而来。在大汶口文化早期墓葬中普遍存在锥形骨器成束随葬的现象,最多的一片墓地内有200余件。在晚于大汶口文化的长江流域良渚文化里则发现了大量的锥形玉饰,有的墓内可达10多件,大部分成集束状位于墓主头部,成为良渚文化规格较高的墓葬特有的现象。
& && & 关于锥形玉饰的用途,历来说法不一。一般认为那些器身修长如针,尖端锋利,末端有圆孔的器形,在墓中多出自人的头骨部位,可能为笄、簪类玉饰。形式粗短,尖端略钝,末端带孔的小件可能是项饰、坠饰或腰饰的组件。而器形较大,表面刻有特殊纹饰的样品多被认为与原始宗教或祭祀活动有关,是生殖崇拜的产物,或者作为首领的权杖重器。
& && & 这些玉饰用软玉切磨制成。中国人自古就把玉作为纯洁、美好的象征。这种传统观念一直可追溯到新石器时代,锥形玉饰和这个时期其他遗址中出土的大量玉器,正是此观念的物证。
泡网分: 62.646
帖子: 16713
注册: 2009年09月
箍形玉器&&
红山文化(约公元前4700年 - 2900年)1986年征集
& &&&玉箍形器是当地史前玉器的特有器类,一般通体素面无纹饰,以晶莹剔透的质感见长。一般发现于墓主人的头部,推测是束发的发箍,两侧的小孔用来穿绳固定。玉箍形器主要发现于高级墓葬中,是身份等级的象征。
延伸阅读:
泡网分: 62.646
帖子: 16713
注册: 2009年09月
新石器时代后期 良渚文化
1988年浙江余杭长命出土
直径20.5厘米,厚0.9厘米
& && &这件玉璧造型圆整,纹理斑斓,中心穿孔较小,器身残留切割痕迹。
& && &玉璧是良渚文化礼器中的代表性玉器。良渚文化出土的玉璧可分为两类:一类玉质细密,色彩纯净,制作工整,通体抛光,工艺十分考究,随葬时置于墓主人胸部,应该属于礼玉之列。另一类玉质稍逊,多数纹彩斑斓,制作粗糙,璧形不圆整,甚至有破损,加工时打磨不彻底,玉璧表面留有明显的切割痕迹,也没做抛光处理,随葬时置于墓主人脚下方,有学者认为此类玉璧是财富的象征。
& && & 玉璧中间有圆孔,通体扁平,古人把玉璧中间的穿孔称作“好”,四周的宽边称作“肉”,“肉”的宽度要达到“好”的直径的一倍以上,才可称作璧。《周礼》云:“苍璧礼天。”东汉学者郑玄解释为“璧圜像天”,大概古人认为天是圆的,故做成圆的玉璧来祭天。近年来在良诸文化遗址中发现了大量玉璧。这些玉璧又大多成批地出现在墓葬中,有的玉壁制作粗糙,璧形不圆甚至有缺损,这样的璧显然不可能是祭天的礼器,因此也有学者认为这类玉璧是财富的象征,粗糙的玉璧是为赶埋葬时间而匆忙制作出来的。
泡网分: 62.646
帖子: 16713
注册: 2009年09月
新石器时代各类动物形状的玉制品
& && && && && && && && && && && &  
& && & 自新石器时代至清代玉器,动物玉佩几乎是一个永恒的题材,一直为人们所津津乐道。表现手法从反映动物的特征、习性,到动物的整体刻画,以及赋予其的吉祥寓意,由简到繁,自浅至深,生动传神。
泡网分: 62.646
帖子: 16713
注册: 2009年09月
新石器时代各种配饰
泡网分: 62.646
帖子: 16713
注册: 2009年09月
新石器时代的聚落一般由居址、墓地、手工业作坊等不同功能的区域组成,有些聚落还有壕沟围护。新石器时代晚期,逐渐出现了大型中心聚落与普通聚落的分化,并最终在剧烈的社会冲突和战争中涌现出了众多的城堡,社会形态开始向早期国家过渡。
大汶口文化 1959年山东泰安大汶口出土
此墓埋葬一对成年男女和儿童,应属家庭合葬墓,墓内随葬较多的陶器、石、骨器和象征财富的猪头。
泡网分: 62.646
帖子: 16713
注册: 2009年09月
本帖最后由 情枭的黎明 于
19:18 编辑
泡网分: 27.349
帖子: 3434
注册: 2004年03月
泡网分: 62.646
帖子: 16713
注册: 2009年09月
wbt 发表于
楼主辛苦欢迎光临。
带箭伤的人骨(复制品)
新石器时代 大汶口文化
泡网分: 62.646
帖子: 16713
注册: 2009年09月
在国博中国古代陈列第一单元“远古时代”篇即将结束的最后,上一组非常奇特,而又充满争议的文物。
西水坡蚌塑龙虎
& && &1987年为解决化工工业和城市居民用水,濮阳市在老城西南隅的西水坡修一座引黄供水调节池,在配合施工的考古调查中,于调节池的西南部发现一处内涵非常丰富的仰韶文化聚落遗址。经申报国家文物局批准后,从当年6月起,濮阳市的文物考古工作者对该遗址进行了科学发掘,收获很大。最重要、最有意义的是在仰韶文化第四层下清理出四组用蚌壳摆砌的龙虎等图案,简称蚌图,
& & 在一个墓室中部的壮年男性骨架的左右两侧,有用蚌壳精心摆塑的龙虎图案,龙图案身长1.78米,高0.67米,昂首、弓身、长尾,前爪扒、后爪蹬,状腾飞。虎图案身长1.39米,高0.63米。虎头微低,圜目圆睁,张口露齿,虎尾下摆,四肢交替,如行走状,形下山之锰虎。墓主人的两侧用蚌壳精心摆塑的龙虎图案,被考古学者验定为“中华第一龙”。
& &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实验室对该遗迹的蚌壳标本作碳十四测定,年代为距今6600年,误差不超过135年(经树轮校正),专家们遂誉称蚌龙为“中华第一龙”。“中华第一龙”轰动了海内外。国内外许多学科的专家学者对它进行了全面深入的研究,取得了引人注目的成果。在这个形制奇特的墓葬中,古人用蚌壳摆塑出了一幅天文星图,其年代约为距今6500年,将中国天文学发展史上最早的物证提前了近3000年。西水坡蚌龙作为龙文化的源头,其深刻的内涵正在被揭示,而蚌龙本身的现实意义已超出了学术研究本身。
      本帖最后由 情枭的黎明 于
20:33 编辑
&版权所有:&&桂ICP备号&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猪头骨的做法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