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4年人民日报出版复旦三连抄环画的主人公

旧版连环画原稿成漫画收藏迷理财工具
&&&&来源:&&&&
&&&&&&字号
原标题:旧版连环画原稿成漫画收藏迷理财工具
  《闪闪的红星》。
  问答说明:本栏目专家分别来自全国多个公藏机构和拍卖机构。读者可将藏品图片发至进行咨询,请选用高度清晰图,并在邮件标题写明鉴定品类,多张照片务必使用压缩文件。
  文、图
  记者林琳
  本期鉴定者:书画行家、广州精诚所至顾问伍庆禄
  读者:请专家帮我鉴定这套朱天杰的《运筹帷幄》连环画是不是原稿,价值如何?
  鉴定:从图片看,这套连环画是原稿。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开始,中国的连环画就伴随着一代代少儿成长,在上世纪70~80年代因为形式的多样化和更多的艺术家参与其中而迸发出异样的光彩,如今更因收藏市场的壮大而成为藏品,而其中名家连环画原稿更是“变身”为艺术品,价值得到回归。对收藏者来说,连环画原稿的收藏价值不亚于书画。
  孙先生收藏连环画原稿多年,全因童年的“连环画情结”,尤其对广东名家画过的连环画原稿情有独钟。“印刷品可以成千上万地印,但是原稿只有一套,已经完全是艺术品了。”他认为,原稿除了保留原有的故事内容外,有更多的艺术内涵,收藏价值不亚于名家书画。
  据了解,目前连环画原稿与书画价格仍有很大差距,业内人士认为连环画原稿价格还有不小空间。
  连环画原稿
  价格与书画差距仍很大
  日,中国嘉德四季拍卖会上曾出现过一套程十发的连环画原稿《召树屯和喃亟娜》,最后以1100万元成交,创下中国连环画原稿拍卖成交最高纪录。据了解,这是程十发创作于1957年的第一套少数民族题材的连环画稿,1961年及1965年两次由外文出版社出版。
  “当时这套连环画稿的成交价格,我敢说已是书画的价格了。”行家胡义成对这套原稿印象深刻,因为尽管连环画原稿的价格逐渐回归,但和书画价格差距还是极大,能拍出天价的少之又少。
  卢延光既是著名书画家,也是家喻户晓的连环画家。他认为,连环画原稿只是个别拍出高价,一般的市场价格还是较不理想:“其实连环画原稿的艺术价值和收藏价值并不比书画差。”
  他认为,如果从历史性角度看,连环画的创作形式至今几乎消失,所以旧时创作的连环画原稿价值更为可贵,所以目前的价位还不合理。“原稿已不能再生产,属于历史性收藏,但很多人又认为它们不是适合悬挂在家中展示欣赏的艺术品,所以关注度较低,价值也难以走高。”
  卢延光认为可能只有公藏机构更加关注和收藏连环画原稿,用以记录过去的一个时代,才有可能提升连环画原稿的市场价位。
  《闪闪红星》原稿一页近万
  对很多收藏者来说,连环画是他们珍藏过往时光的方式。
  孙先生出生于上世纪五十年代,在书籍匮乏、没有电视、没有收音机,其他娱乐活动也甚少的时期,正是连环画陪伴着他和他的朋友们成长:“连环画给我们提供了无限的乐趣和丰富的知识。” 他回忆自己读小学时,每天下午下课后兜里揣着早餐省下来的两分钱,到街头巷尾的“公仔书”(连环画)书档租一本自己喜欢看的“公仔书”。书档一般是只有几平方米的小房,靠近门口处的简陋木架上堆满了书,两分钱租一本。“那时,两分钱对我们来说是不容易得到的,所以租书看的小朋友都会自觉地把自己看完的书交换来看。” 连环画是他们永远无法消除的记忆。
  而孙先生的儿子也看过不少的连环画。“出版于上世纪90年代的连环画《成语故事精选》就给我儿子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孙先生说,这套连环画由数十位著名画家精心编绘,共计1500余幅,是当时的“巨作”。最近,他在朋友家里看到这本书的原稿,借了其中一页带回去给儿子看,儿子一看就乐了:“这不是我小时候看过的连环画吗?”
  “在人们记忆中留下深刻烙印的旧版连环画,如今摇身一变成了漫画收藏迷眼中的理财工具。” 伍庆禄告诉记者,一套60本、上世纪六十年代出版、1984年重版的《三国演义》原来只售30多元,现在要价六七千元,还不易得手,如果是原稿价格更不可估量,“如连环画家文国璋为《闪闪的红星》电影剧本创作的插图,2009年四帧就能拍出28000元,平均一帧都值近万元。”
  看名家效应
  和获奖记录
  在胡义成看来,连环画原稿的艺术价值、收藏价值都很高,其中一个原因是上世纪80年代,画连环画是画家唯一可以卖画的方式,所以他们的创作极为认真,在希望获得一定的报酬之余,还希望因此博得出版社的继续合作。当时画连环画的主要有三类人,职业连环画画家、水平高的职业画家和非职业画家,最后一种有可能成为连环画的新兴力量,如王孟奇就因为画连环画出名而最后成为职业画家。
  不过,真正受追捧的还是上世纪80年代的知名作品,特别是曾经获得全国连环画奖的原稿。胡义成认为收藏连环画原稿要选作者名气大的、画家代表作及曾在历届连环画评比中获奖的原稿。
  而卢延光认为,一些历史性突破或里程碑式的作品易受追捧,尤其是大名家如贺友直、刘旦宅、华三川、刘继卣、戴敦邦等的作品:“能留下来一百年,经得起历史淘汰的,入藏就有价值。”在收藏连环画原稿方面,卢延光有自己的看法:“一定要因爱好而鉴藏,连环画近似古代的手卷,可于案台上把玩,得到极品或一流作品自然有如国宝,也是传世传家之宝。”
(责编:孟哲、吕骞)
善意回帖,理性发言!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恭喜你,发表成功!
请牢记你的用户名:,密码:,立即进入修改密码。
s后自动返回
5s后自动返回
恭喜你,发表成功!
5s后自动返回
最新评论热门评论
热点新闻|精彩博客
24小时排行&|&
人 民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by .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人 民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by .cn. all rights reserved中国著名连环画家资料
中国著名连环画家资料
因为目前我们正在努力促成钢笔画与连环画(包括插图)的联手合作、共同发展,了解一些连环画的资料就显得十分必要。这里将陆续转刊,以供大家借鉴学习。——程庆拾
赵宏本是中国近代连环画发展历史长河中,最具影响的画家之一,人称连坛“祖师爷”。
赵宏本 1915 年生于上海,他出身贫寒, 15
岁就投身于连环画的创作中,在饥寒交迫的困难条件下,刻苦学习,广收博取,很快形成了自己的创作风格。他从 1932
年开始,创作出版连环画达三百余种,深受几代读者的欢迎,解放前就被誉为上海连环画“四大名旦”之首。他的作品取材严谨,多采取古典文学、传统戏曲和民间故事,随着思想的成熟,尤其是受到了鲁迅的思想影响,便以表现革命题材为主要内容,如《阿
正传》、《雷雨》等,有些作品还自编自绘,深刻揭露旧社会的黑暗势力和帝国主义的侵略罪行,如《上海即景》、《天堂与地狱》等,大胆地表现了人民群众在帝国主义和国民党反动统治下的苦难生活。因此,在当时白色恐怖之下,他经常受到威胁和迫害,但他毅然把连环画事业当作崇高的社会职责,坚持真理,以连环画为武器,与反动派作斗争。
解放后,身为共产党员的赵宏本,一方面努力创作革命题材作品,一方面积极组织连环画队伍,努力培养创作新人。他先后在华东新华书店、华东人民出版社、华东人民美术出版社、新美术出版社和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担任连环画编创部门的领导职务,为培养连环画创作人才作出了杰出贡献,他的创作也为新中国的连环画艺术的发展起到了重大的推动作用。他创作的第一部连环画作品是
1932 年志成书局出版的《大破九道山》,他与钱笑呆合作的《孙悟空三打白骨精》,把中国连环画艺术推向一个新的高峰,他的封箱之作是
1984 年与赵仁年合作的《野猪林》。他于 2000 年 5 月在上海辞世。
颜梅华是江苏苏州人, 1927
年生,出身于书香世家,自幼喜好读书,涂抹丹青,聪明过人,才情横溢。
颜梅华四十年代中期开始从事连环画的创作,师从陈光镒先生。他尤其擅长于武侠剑客和古典等题材,其笔下的侠客形象和绘画风格独具特色。解放前,被誉为连环画“四小名旦”
抗日战争胜利以后,颜梅华绘制了一系列的武侠连环画作品,如《一字乾坤剑》、《九纹龙》、《三雄铲霸》、《双刀虎》、《江南大四义》、《北侠草上飞》、《阮氏三雄》、《红侠》、《神剑客》、《新荒江女侠》、《武侠王先生》、《巫山四剑客》、《法律之外还有钢力》等,听听这些书名,令人不禁一股豪侠之气油然而生。
解放后,颜梅华创作的《风云初记》、《误入白虎堂》、《白秋练》、《被开垦的处女地》、《宝船》、《卫公好鹤》等连环画深受读者的普遍喜爱。
从 50 年代到 80
年代,颜梅华先后绘制了 50 多部连环画,显示出宝刀不老、炉火纯青的创作底蕴。
年代中期以来,颜梅华因年岁渐高,视力渐退,致力于国画创作,其人物、花卉、山水,乃称之“颜氏三绝”。
颜梅华现为中国美协会员、上海文史馆馆员、《人民日报》“神州书画院”特聘画师。
刘继卣是对连环画艺术作出重大贡献的老画家,要对他的创作作一番概括回顾,不免要从新中国成立初期连环画工作的形势和任务谈起。
新中国成立之初,向劳动人民和青少年提供新的连环画,成了当时文艺工作者的一项“雪中送炭”的任务。年刚 30
、风华正茂的青年画家刘继卣,怀着对祖国美术和连环画事业美好前景的向往,离开了天津老家,参加了由蔡若虹主持创办的大众图画出版社,主要从事连环画创作,不久又转入人民美术出版社,在连环画创作之外,还创作一些单幅的动物画。
刘继卣的父亲刘奎龄先生,是擅长画花鸟禽兽的知名中国画家。受父亲和家庭影响,刘继卣早年就擅长动物画,而且,胜于父亲的是他曾学过多年西洋绘画,研究、汲取了西洋绘画技法,并与中国画的传统技法相结合,形成了自己的创作风格,从而使自己能够表现的题材更为宽广。以他的连环画创作看,有古代题材《东郭先生》、《大闹天宫》、《武松打虎》,有革命历史题材《鸡毛信》、《王秀鸾》,有现代题材《穷棒子扭转乾坤》、《朝阳沟》,有童话题材《奇怪的旅行》、《乌鸦与狐狸》等。这些作品从
50 年代初到 60 年代相继问世,深受广大读者的喜爱。《鸡毛信》曾获 1955
年中国保卫儿童委员会儿童作品评奖一等奖。《穷棒子扭转乾坤》于 1963 年荣获首届全国连环画创作一等奖。《武松打虎》 1956
年获第五届世界青年联欢节美术奖。多少年来,刘继卣所绘的连环画作品给几代青少年读者以深远的影响。而且,对连环画艺术的革新和发展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贺友直是我国当代著名连环画家,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编审兼中央美术学院教授,中国连环画研究会第二届副会长。
自学成才的贺友直, 1952
年到上海新美术出版社工作,并开始学画连环画。由于他极富悟性,又勤奋好学,在不到十年的时间里,创作水平迅速提高。在 60
年代初期,便以《山乡巨变》那样优异的成就夺得全国评奖的冠军。
初到出版社搞连环画创作,由于那里的画家多、资料齐,给他创造了前所未有的观摩、学习的条件。与此同时,他遇上了两个学习的好机会,一个是出版社从
1952 年到 1957 年连续五年开展了素描解剖与透视技法的学习;另一个是 1959
年革命历史画创作中的对传统绘画的学习。
这两个学习使他对中外绘画技法的基本功打下了一定的基础,而且由于他善于借鉴中外绘画技法之所长,因而对于他在连环画造型能力上的提高和独特风格的形成,都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贺友直在解放后的 30
多年漫长岁月中,一直坚持连环画的创作,先后画出了《坚持到明天》、《火车上的战斗》、《六千里寻母》、《卓娅和舒拉》、《连升三级》、《孙中山伦敦蒙难》、《杨根思》、《送传单》、《山沟里的女秀才》、《山乡巨变》、《李双双》、《十五贯》、《白光》、《朝阳沟》等三十多部连环画,大多是以歌颂人民群众为内容的作品。他的作品以新颖、巧妙的构思,生动别致的形象塑造,精妙的生活细节描写,朴实无华的绘画风格,赢得了读者的广泛赞誉。他说:“连环画的画幅虽小,但天地很大,要下功夫研究的,无论技术性或规律性的学问,多得很。”他自己就是身体力行,老而弥坚的楷模。
顾炳鑫在解放前曾是位业余木刻作者,也画些漫画。解放后,他看到连环画作为文学与美术相结合的一种通俗文艺样式,很受群众欢迎,便欣然拿起了这一武器,开始从事连环画创作。他从自编自绘赵树理的两个短篇《千手观音》、《小经理》为发轫,向当时由野夫、陈烟桥等主持的“大众美术出版社”投稿。
50 年如一日,勤勤恳恳,为社会主义连环画事业的开拓、发展和繁荣,作出了可贵的贡献。
综观顾炳鑫 50
多年的连环画创作历程,可以明显地感到,这是位在连环画事业中勇往直前的艺术探索者。
年代初,顾炳鑫就以新的题材、新的画种、新的表现方法来尝试连环画创作,之后画出了《蓝壁毯》、《渡江侦察记》、《黎明的河边》等作品,运用了单线、黑白、钢笔、铅笔等多种画法,受到了广大读者的欢迎。
年代开始,顾烦鑫创作《英雄小八路》,走出了以中国传统水墨画创作连环画的新路。以后又与罗盘、韩租平、金奎等合作画了《红岩》。在“文革”期间,他参加了两部列宁故事连环画《列宁在十月》、《列宁在一九一八》的集体创作,由他最后勾勒正稿,都采用群众喜闻乐见的传统单线白描,收到了很好的艺术效果。
顾炳鑫的创作坚持走艺术多样化和民族化的道路,在各种表现形式的探索中取得了显著的成就,其中尤以线描为最。从以后创作的《中国成语故事——洛阳纸贵》等可以看出、他在线描上更见功力,形象也有更大的突破,这是他不断的进行艺术创作实践取得的成果。
刘旦宅是当今画坛一代大师。由于早年从事连环画创作打下的扎实功底,使其绘画题材涉猎广泛,他擅长人物画,至于山水、花鸟、走兽和书法艺术等亦无所不能,且皆显大家风范。
刘旦宅解放初就开始投入连环画的创作, 1953 年由上海新美术出版社出版了他的第一部连环画作品《马专员审案》。
年由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的《杜甫》,为他的连环画封笔之作。在读者十分熟悉的古典连环画《三国演义》中,受人民美术出版社之邀,刘旦宅绘制了七幅封面画,为该连环画锦上添花。在
部连环画的创作中,他对《西汉演义》套书中的“破釜沉舟”这册连环画较为满意,认为在人物塑造、绘画风格等方面作了有益的探索,在艺术上也有所突破。在连环画的创作途中,他受到刘继卣的影响较大,平时好读诗骚文史,喜欢收藏各类石头,爱好京剧。
艺术家最初踏上艺术之路,一般都有启蒙师,刘旦宅也不例外。在他的从艺生涯中,得到了两位老师的启蒙。一位是在小学任校长的王姓先生,曾在
年代就告诫刘旦宅要多接触普通百姓的生活。老师认为画连环画最有大众性,最能反映广大民众的心声。因此,鼓励他去码头写生,到生活中去捕捉劳动人民的典型形象,并希望他到上海去发展。另一位恩师是他在读中学时拜识的中医出身的徐先生,指导他打好绘画基础。因此,从
50 年代到 60
年代,刘旦宅在主要从事连环画创作时,还坚持国画创作。恩师的教诲,使刘旦宅感到终生难忘,受用不尽。
华三川是读者所熟悉和喜爱的连环画家,他所创作作品不胜枚举,早在五、六十年代的《连环画报》上发表的就有几十部之多,如《李双双小传》、《项链》、《安德凯和狮子》、《火马》等。
年代初从一名舞台美术工作者转到连环画创作上,华三川 40 多年来 ( 除文化大革命停笔十多年外 )
,创作了一百多部连环画作品。产品多了,但质量上丝毫不马虎,从华三川大量的作品看,无论是 50 年代的钢笔画,还是 60
年代的毛笔勾勒,都始终保持着细腻精致的风格。
为了更好地把握人物造型,提高艺术修养水准,华三川常在节假日里读书、看电影、观戏曲,并把这些看作是学习、借鉴的好方法。在他那间卧室兼工作室的小楼房里,他以一刀又一刀连环画的创作原稿,迎来了一个又一个新的黎明,相继创作了《王孝和》、《少年英雄柏惠尔》、《青年近卫军》等一部又一部长篇连环画,将众多的英雄人物用可视的形象再现在读者眼前,在读者的心里烙上了深深的印象。
年以后,华三川进入上海少儿出版社工作,他的创作生涯又有了新的飞跃,他走出画室,向社会学习,向生活学习,向人民学习,先后到江、浙的山区、海滨,以及山西、河北、四川、贵州等地写生体验生活。连环画《白毛女》就是画家深入生活之后创作的一部成功作品。以后,画家又创作了《交通站的故事》、《刘胡兰的故事》,还从中国古典文学名著中汲取养料,画出了忧国忧民的屈原,崇尚真诚友谊的俞伯牙,追求幸福自由的《红楼梦》主人公,抨击罪恶的《聊斋》故事。
王叔晖用工笔重彩形式绘制的连环画,与北方同样以工笔重彩人物画闻名的刘继卣齐名,被画界称为“南王北刘”。王叔晖画的古代仕女,情浓意抒,典雅古静。她早期的《梁山伯与祝英台》、《孔雀东南飞》,后来的《生死牌》乃至代表作《西厢记》,都明显地体现出这一艺术特色。在王叔晖的工笔重彩连环画的艺术风格中,读者可以领悟到在我国绘画历史上曾居重要地位的工笔重彩画所具有的强大艺术生命力,并能找到这门艺术历尽兴衰的原因。
以《西厢记》彩色条屏画为例,它的成功,首先是突破了“形象关”。绘古人貌,远离生活基础,只凭着师承的脸谱作画,就势必落入“柳眉樱嘴”的老套套,难免概念化。而王叔晖笔下的崔莺莺,秀丽大度,含情脉脉,这是画家真正体会了原著精神,在生活中找到“模特儿”着意塑造的结果。画中的红娘,婉约多姿,正直善良,以张生的痴情,相国夫人的淫威等,都是作者借鉴于现代生活中大量的“人物写生”素材,精心概括设计出来的。
王叔晖十分擅长描绘那些诗情画意的环境,曲栏幽径,殿堂树石,无一不是围绕故事情节和人物内心活动而运笔构思,它吸取了现代绘画中的透视法,拓宽了空间,增加了层次,更好地烘托出人物,静中有动,景情交融,这是继承传统技法而又不拘泥于“程式”的大胆创造。
每当读者翻开王叔晖的绝代佳作《西厢记》工笔重彩连环画,那画中人物,那优雅的线条色彩,都熠熠生辉,光彩夺目。因其绘画成就,王叔晖出席了
1956 年全国先进生产者代表会议,成了画界的一大喜事。
“人贵有自知之明”。雷德祖与连环画结下不解之缘,主要是出于“自知”。 1962
年,雷德祖在广东艺术学院附中毕业,接着以优秀成绩考上该院美术系版画科。这个版画科的高材生,敏锐地“开始细心思考自己的创作”。他发觉不少毕业生由于在校时不重视创作,不注意把学到的基础知识和技能,有意识地运用到社会迫切需要的绘画中去,在走上社会后,因适应不了实际绘画工作需要而改行。针对这种现实情况他选择了课余搞连环画创作的道路。一年级,他就画了连环画处女作《车轮飞转》,接着又画了《渔网的故事》。凡看过他早期作品的人,都无不为他坚实的造型能力、丰富的想象力和多变的构图而赞叹。
年,雷德祖以优异的成绩毕业,其毕业创作立刻被当时的《美术》杂志和《人民日报》发表。在绘画实践中,他不断显露出多方面的才能,除版画专业外,他的素描、速写基本功扎实,他的巨幅油画形象生动、色彩鲜艳他的插图艺术,常给文学作品锦上添花,并结集出版。勤奋的艺术实践,使他的绘画才能得到了充分展现。他的一些优秀作品,曾留给读者深刻的印象。
1973年,反特故事作《035
号图纸》参加了全国美展,并获得好评,随后又被选送出国门展出。1980年,反映欧洲古代奴隶起义题材的作品《斯巴达克思》获全国第二届连环画创作评奖二等奖,并三次重印,累计印数达二百多万册。1984年,反映边防部队战斗生活题材的作品《高山下的花环》参加第六届全国美展,获铜牌奖。还有《陈毅出山》、《保卫延安》、《拿破仑》等,都是他作品中的佼佼者。
董辰生是一位部队画家。他出生于北方小城秦皇岛的一个民间画师之家。小小年纪就与画笔、彩墨为伴。他一边看着父亲作画,一边试着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画成一张张可以连起来看的小画。这大概就是他最初画的连环画,当时还不过
10 岁光景。
年冬,他的家乡解放了,董辰生报名参军,他原本想投笔从戎,没想到,是连环画决定了他从事美术的命运。当时部队打下锦州,要开庆功会,团部宣传干事找到他,说:“小董,你不是会画画吗
你给画一套打锦州的连环画吧。”之后他又画了攻打天津的连环画,这两部连环画使他获得了“战士画家”的美称。
年代开始,他夜以继日地拼命作画,先后创作了《董存瑞》、《黄继光》、《刘胡兰》、《朱总司令的故事》、《跟着红军过草地》等十几部连环画。
年后,他由解放军报社调到解放军画报社,他以不惑之年的旺盛精力,投身于美术园地的耕耘。除了画连环画,他还画宣传画、报刊封面、插图等,还创作了一大批水墨人物画,举办了《董辰生人物画展》。
他之所以在创作上如此得心应手,在很大程度上得自于他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生活的认真观察,得自于对生活的丰富积累。他下连队的时候,经常是在酷暑或严寒中一连几小时不停地速写。看戏、看电影的时候,他也在画速写或默记。所以,他画的每幅画,无论画面上人物多么多、场面多么复杂,都能靠脑子里积累的各种形象,放笔直取。在众多的画种中,他对连环画有着特殊的喜爱,他说:“正是连环画帮助我积累生活,刻划人物,把人物的性格表现了出来。”
丁世弼为南昌人,因自幼家贫,只读了七年书,就挑起了家庭生活的担子。但艰苦的环境更能磨练人的意志。
他从小就爱画画,立志当个画家。由于他聪颖好学, 16 岁那年就有 6
件作品参加了江西省首届国画展览。后来,他迷上了连环画,每天挤出时间看“小人书”,不放弃一切机会看电影,看完之后,就默画“电影”,同时练习素描、速写,并试着自编自绘连环画习作。出版社的编辑获悉他热爱连环画,又勤奋有志,便大胆地约他试画。他在半年内接连完成了连环画《两代人》、《三打曹家》、《红旗不倒》,果然一鸣惊人。
1962 年,他画的桃花公主》,人物造型生动,线条富有情趣,荣获全国首届连环画评奖三等奖。那年,他才 20 出头哪
年,丁世弼再次受到出版社的邀请,画出了《渔岛怒潮》。这部作品线条精致、皴擦泼辣、工写结合、巧拙有致,形象地再现了 40
年代在党的领导下胶东渔民的革命斗争业绩,给人以耳目一新之感,获得了全国第二届连环画评奖二等奖。
“四人帮”粉碎后,丁世弼创作热情空前高涨, 1978 年至 1982 年的四年多时间中,创作了近 30
部连环画。
对于自幼没有条件进美术学院深造的丁世弼来说,书本是先生,生活更是良师。在自学的路上,他浏览了诸多古今艺术大师的论著,品读了中外著名画家的艺术杰作,深入地研究八大山人、石涛、吴昌硕、黄宾虹等大师的绘画技法,用以丰富自己的创作手法,为创作出更优秀的连环画夯实基础,提高品位。
施大畏是一位刻苦勤奋、自学成才的画家。他从小酷爱美术,最初画国画、画人物画、画素描。 1966
年毕业于上海敬业中学,两年后进入上海市建筑公司,先当油漆工,后搞宣传。这期间,他业余创作国画,两次参加美展,获得好评。在他的努力及有关单位支持下,他终于正式参加了连环画专业创作队伍。
施大畏虚心好学是有口皆碑的。他经常向美术界的前辈求教,认真听取他们的指点,努力学习他们的长处。例如,他跟谢之光学习国画人物笔墨技巧,跟贺友直学习连环画创作构思的深度、构图的变化和人物性格的刻划。在创作实践中,他注意借鉴吸收和提炼。他的线条秀丽而遒劲,笔墨沉稳而凝炼,并结合运用小块黑白、枯湿笔,增强质感,突出层次,渲染气氛。可以说,他已形成了自己的风格。
施大畏是一位非常重视体验生活的画家,每当接到连环画文字脚本时,他总是把深入生活作为头等大事,在创作连环画《李白成》时,他就和同事一同去了李自成活动过的地方,用心观察、积累素材。有一天,他们在洛阳龙门石窟,刚好吃过午饭准备休息,施大畏发现远处有一群农民,躺在地上小憩,他马上凑过去,把这个场面画了下来,后来就画到李白成惨败,在路上打尖时的情景中,他利用这个速写并经过加工,融化到创作中去。在创作《朱德同志在井》、《暴风骤雨》时,他先后深入到井和黑龙江搜集创作素材,这种做法深得同道好评,也是他的连环画打动读者心灵、富有艺术魅力的重要依据之一
有些艺术家,总是被读者所牢记所崇拜。这是因为他们的艺术作品与读者的心是相通的,使读者终生难忘。连环画家王弘力就是这样一位画家。一提到连环画《王者》、《十五贯》、《天仙配》、《崂山道士》、《梦狼》等,读者就自然会想到画家王弘力。
王弘力从事连环画创作已有几十年了,他是一个“服从革命需要”而成长起来的画家,既未进过专业学校,也未拜师学艺。所以,在绘画技法方面似乎并无成法。然而,他却能扬长避短,把着眼点放在刻划人物上。他作品中的人物,不论是主要的还是次要的,都一丝不苟,力求每个人物都具有鲜明的个性和时代气息,人物形象跃然纸上,栩栩如生。一部连环画,把人物刻划好了,才有生命力。这正是王弘力的作品受到读者喜爱、同行称赞的原因。
王弘力兴趣相当广泛,学识也较渊博,尤其是从戏剧艺术中得到了颇多艺术修养。剧场的海报、布景、灯光、服装道具、伴奏声响他都搞过。
他曾与名武生周少楼合写过京剧脚本《太平天国》,还登台串演大花脸。这些,对他在连环画创作中善于抓戏剧性动作,突出人物性格、刻划典型细节、讲究情景交融等方面,都起了相当大的作用。这就体现出王弘力的一个可贵之处,那就是他非常重视对生活的积累,善于观察、分析周围的人和事物。除了直接的生活积累,他还长期致力于间接的资料积累,花了很深的功夫,他收藏的书画、搜集的资料、抄录的笔记,装下了半个屋子。有趣的是,虽然他拥有大量资料,但作画时却不参考任何画册,似乎一切资料都融化在他的头脑中,呼之即来,做到“博观约取、厚积薄发”。
王亦秋的古装连环画,从《杨门女将》、《陈玉成》、《鉴真和尚》到《唐伯虎》、《“兰亭”传奇》,有东晋、唐、宋、元、明、清各个朝代,画中人物服饰、桌椅用具、街道房屋,颇具各自的特色。读者看了这些连环画,似乎随即走进了一个个不同的历史朝代。晋有晋风,唐有唐韵,宋有宋味,元有元貌,明有明调,清有清色。时代气息呼之欲出,在相当程度上,达到了他自己所追求的目标——时代感、真实性。
王亦秋四十年代末开始画连环画,那时的他,当然无法摆脱历史的局限,师承的依然是旧连环画那套程式。画古装,也是依样画葫芦,照前人的画法,把舞台上的冠带服饰,桌椅用具,一古脑地塞进画中。
年,王亦秋从公私合营上海新美术出版社转入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连环画创作室工作。那时,连环画创作正处在生机勃勃、承上启下的发展期。在创作室,学术讨论的空气也比较浓厚。一次,王亦秋正在创作一部历史题材的连环画,同事对他说:“你看看历史遗留下来的文物图片,和你画的完全是两码事。”听后,王亦秋震动颇大,这成了他改变以后整个创作道路的一个转机。他那时还年轻,未经过专业学校训练,完全靠临摹旧连环画学画连环画,对历史文物更是少有研究。此后,他找出《文物参考资料》进行琢磨。
在他借调到《辞海》编辑部画插图时,更多地接触到历史形象资料,对照着看后,触动很大。从此,他注意收集有关历史资料,如服装、道具、建筑、生活习惯、风土人情等,并进行考证研究,将其运用于绘画,从而在画面上表现出一个比较完整、真实的时代气息。
卢延光曾经在街道基层单位干过焊磨工,包过糖果纸,放过幻灯片,担任过文艺宣传队的队长,当过乐队指挥和舞厅经理,又自编自导过各种小戏,还多次登台扮演过多种角色。他干一行爱一行,包糖纸时数他最快,获得了“包糖冠军”的称号;搞文艺宣传,由于工作出色,被选为广州市文联委员;他创作的不少小戏,有的获奖,有的参加市级调演。
卢延光的兴趣爱好是多方面的,他爱读唐宋诗词,写有习作《竹窗诗话集》;十一家注《孙子兵法》,他饱览无遗;苏东坡、鲁迅是他崇拜的人物;他研读过许多电影、戏剧、文学、历史等方面的著作。他想报考烹调专业,想到工厂当个好钳工,还常做文学梦……总之,三百六个行他都想经历,可就是没有想到做一名连环画家。但不容置疑的是,卢延光多姿多彩的人生阅历,给他的连环画创作积累了丰富的素养,为他取得画业的成就打下了坚实的生活基础。
卢延光从 1974
年开始,逐步迈入连环画创作领域。最初,他为《广东儿童》、《广州青少年报》等画插图和短篇连环画。随后,他为广东人民出版社创作了第一部科幻连环画《傻蛋蛋与恐龙牙齿》。连环画《关汉卿》是他于
年创作的一部较能反映画家当时的造型观念、艺术见解和风格追求的代表作,较成功地刻划了关汉卿、朱帘秀这一对不畏强暴、大义凛然的人物性格。在情与景、线与形等方面的处理都有独到之处,给读者留下了深刻印象。继《关汉卿》之后,卢延光进入了一个创作旺盛期,《棠棣之花》、《龙女牧羊》、《长生殿》、《桃花扇》等新作不断问世。
张光宇这个名字,在连环画家中并不是很出名,但在漫画界却是无人不晓。他创作的连环画为数不多,主要是以创作插图为主,其一生中创作了大量的精美插图,如《民间风情》、《杜甫传》等插图,每幅画都堪称精美之作,这些画看似简练随意,而实际上是经反复推敲,反复修改才定稿的,因此说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阅后给人以极美的艺术享受。据说,张光宇在创作《杜甫传》的插图时,感情高度投入,是流着泪画出来的,可以说这是一种饱含画家深情、达到尽善尽美的创作境界。
张光宇出生于江苏无锡,青年时代在上海投师于张聿明门下,在当时的“新舞台”戏院学画布景,他尤爱京剧,逢戏必看,边看边画,这段生活在他后来的创作中起了很大的作用。
1921 年,张光宇进入上海英美烟草公司任广告绘画员,绘制广告、月份牌、香烟牌 ( 如当时的“白锡包”、“老刀牌”香烟等 )
,这段生活时间达七年之久。与此同时,他开始创作漫画,于 1928
年与其弟张正宇及叶浅子等人一起创办了《上海漫画》画刊。
张光宇擅于吸收、发展不同画种的长处,其创作风格深受当时美籍墨西哥画家柯费罗贝斯影响。他的画在装饰性基础上,融入了版画等现代气息,从而形成了自成一格、具有强烈的中国风味的装饰画,这种创作风格在抗战后期创作的著名连环画《西游漫记》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这部作品在思想上、艺术上、造型设计上都非常成熟,在当时的社会上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作品中的孙悟空、猪八戒等形象,后来成为中国著名动画片《大闹天宫》的形象设计原型。作为早期的中国连环画家,张光宇还创作了《林冲》等优秀作品。
汪国新是一位生长在长江之畔的中国画家,然而他从小就喜爱连环画。他少年丧父,小学辍学后,开始踏上社会,做一名普通工人。他从爱看连环画到热衷于创作连环画,长期以来刻苦自学努力钻研,通过不断的创作实践,艺术修养和创作能力有了显著提高。自创作连环画《七叶一枝花》后,曾先后出版过
40 余部连环画。在 80 年代连环画新人辈出的创作队伍中,汪国新是其中的佼佼者之一。
经过十年的矢志探求和精心创作,汪国新于 80
年代初完成了十集长篇连环画《长江三部曲》,这是我国连环画继《山乡巨变》、《铁道游击队》之后的又一部以线描为表现形式的佳作。
为了创作这部连环画,汪国新
余次自费沿江上下体验生活,奔走于城镇乡里之间,深入到川民船员之中。他曾经两个春节是在写生途中度过的。他查阅了大量文史资料,以一个艺术家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力求使《长江三部曲》成为史料的艺术,艺术的史料。作品以浓郁的生活气息和时代气息,再现了一个历史的横断面。《长江三部曲》出版后,获得了诸多荣誉,
1983 年第二集参加了瑞士“第一届国际连环画节”,获得特别荣誉奖。前三集于 1986 年全国第三届连环画评奖中获绘画二等奖,第七集在
1987 年《中国连环画》“十佳”评选中荣获文图双优奖。
汪国新在艺术道路上没有只埋头于单纯的艺术实践,还注意汲取多种绘画艺术的特长。在自学之余,还积极到中央美术学院连环画、年画系进修,得到了贺友直等老画家的悉心辅导,在连环画创作的同时,他同时兼攻国画,亦成绩斐然。
胡博综生于 1941
年,和顾恺之、倪云林同乡,他的画里能看到碧波万顷的太湖,能听到江南丝竹的清韵。他自幼爱画,初中毕业后曾报考美校,但未被录取。读了几年化工技校,没有做化工技师,却到工艺美术研究所去当学徒。他从研究《山乡巨变》、《铁道游击队》人手,渐渐地醉心于陈老莲的《水浒》、《九歌图》及明清以来的插图版画,醉心于国外大师的黑白画,有选择地临摹,转而思考、创作。
胡博综为人温厚,绝少见他慷慨陈词。他把聪明全用在画上。看他的章法处理、疏密布局不是靠死用功能奏效的。他的绘画语言属于写实的一路,但贵在严谨而不板滞,细密而不柔弱,用线很轻松,似乎在以线抒情,颇有轻音乐的韵味。他对人物性格心理的刻划,无论是《十二品正官》中的王云芳,还是《家》中的觉新,《寻访画儿韩》中的画儿韩,《丢在哪儿》中的陈祖华等,都能在人物神情动态的描绘间,显示出个性特征。胡博综在塑造人物形象的“深”字上做文章,下功夫,悟出人与人之间的微妙来。
自从胡博综调到江苏人民出版社任编辑后,他的主要精力用于编辑工作上,为培养新人和提高连环画的质量,做了大量的组织工作。工作之余,他也没有停止过对连环画创作的探索。家中住房虽小,家务虽多,也没有影响他对时间的利用。他的思想是活跃的,他爱听音乐、爱看电影、爱读小说,忙中偷闲地往资料室跑,各种杂志他都要翻一翻,星星点点的火花常能点燃他的艺术构思。这样看来,他的《十二品正官》的获奖,是不奇怪的。
五、六十年代,中国连坛上有“南顾 ( 炳鑫 ) 北刘 ( 继卣 )
”之誉,当代中国连环画界也有“南雷北燕”之说,“南雷”指的是南宁的雷德祖,“北燕”指的是北京的高燕。
高燕是画外国题材中女性人物的大师,这是美术界和广大读者一致认可的。高燕画的外国女性,从形象到服饰都是公认的一流女性。除了形象美丽令人喜爱外,其主人公性格温柔、气质高雅。以他画的《茶花女》所塑造的形象,最令人折服。
高燕是一位在连环画坛上卓有成绩的画家和美术教育家。从 50 年代中期到 60
年代中期,他从连环画“拼图”开始,在《连环画报》及天津、河北等地的画报上不断发表作品,较有代表性的有《苦菜花》、《格林卡》、《潘虎》等。画家运用的是写实主义技法,以线描辅以粗犷的阴暗皴擦来表达画面。
从 70 年代末到 1983
年,是他创作旺盛时期,相继创作了《茶花女》、《灰姑娘》、《安徒生的童年》等,他一面创作,一面在中央工艺美院研究生进修及留校执教,作品的绘画技法已从纯写实变化成画面装饰效果明显的风格,充分运用线描加黑白块面
( 或加彩色块面 )
的衬托,使形象生气勃勃、细腻感人,这些连环画都成了当时的畅销读物。此后,高燕接受约稿更多了,在连环画的创作要求上,他对自己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姑娘,谢谢您
》、《摩诃摩耶》、《贵妇还乡》等受人喜爱酌连环画相继问世。这些作品都恰到好处地运用了画面的装饰效果,还运用了适当的变形夸张和幻景等现代化的艺术表现手法,将连环画的创作又推向了新的层次。
如果历数建国以来的优秀连环画家,汪观清金榜题名必定无疑。不用说他发表出版的连环画画稿等身,也不用说他的绘画获过几次奖项,单列出一些书名,如《斯巴达克》、《我们是苏维埃人》、《红日》、《从奴隶到将军》……就能想象出,汪观清在连环画界的影响以及读者对他作品的喜爱。
汪观清是著名的军事题材画家,
1959 年与应野平合作国画《万水千山》, 60 年代创作《雷锋》、《南京路上好八连》等连环画,他的代表作为长篇连环画《红日》。 70
年代末以来,他怀着对伟人的崇敬和缅怀,创作了许多表现周恩来总理的光辉形象和伟大业绩的作品, 1979
年出版的《周恩来同志在长征路上》是最有影响的一部。
为了创作这部作品的需要,汪观清先后两次沿着长征路线,实地考察,亲身体验,成功地刻划了伟人庄严的气度和对事业充满信心的情怀,描绘了长征这一前无古人的壮丽革命史诗。整部作品在较短的时间内挥洒纵横,一气呵成,没有真切的感情和深厚的功力是难以达到的。
除了军事题材,汪观清创作的选题下分广泛。比如对于儿童题材,他也处理得生动、活泼、有趣,他创作的彩绘本《铁轮子》和《小丹珠的红领巾》,既体现出他一贯的艺术风格,同时又洋溢着童心情趣。古代题材的作品他画的不多,但一部《血手印》却是连环画的精品之作,其线描功力的深厚,人物面貌的栩栩如生,令读者爱不释手。随着年事渐高,汪观清多致力于中国画的创作,成了画牛的专业户,还出版了《怎样画牛》的美术技法专著。
徐有武 1942
年生于浙江永康溪口。在众多的连环画家中,徐有武的创作道路和艺术风格都富有特点。徐有武做了 30 多年的教师,也画了 30
余年的画。他不但无师自通,自学成才,而且一直走的是一条业余画家的创作之路,其间的艰辛与困苦是不难想象的。但是,凭着对绘画事业的执着和热爱,凭着一股坚韧不拔的毅力和勇气,他先后创作出了
余部连环画,既高产又优质,一直保持着比较稳定的高水准,这就十分难能可贵,这就可以看出他严谨认真的创作态度和勤勉踏实的创作精神。
徐有武的处女作是 1972
年作为三结合创作组的主创人员创作的连环画《血防线上》。这第一部连环画就出手不凡,显示了徐有武扎实的艺术功底,也为他赢得了最初的声誉。该作品先后入选《全国连环画、中国画展览》、《全国连环画展览作品选集》。历史较为熟悉,他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和专长,连环画作品较多的以古典题材入画,从先秦到两汉,从三国到唐宋,从明清到民国,他创作的古人故事几乎无所不包,其古代人物的形象、气质均在他的笔下得到生动真实的描绘,显示出鲜明的时代特征和人物性格。连环画《王昭君》获得浙江省连环画展览优秀作品奖;《清兵入塞》获第二届全国连环画评奖绘画二等奖;《激战黄龙府》获第三届全国连环画评奖绘画三等奖;《世界文学名著》连环画丛书荣获首届优秀美术图书奖特别金奖、第四届全国连环画评奖套书一等奖等。徐有武的创作特点是雅俗共赏,常有弦外有音的画面、营造意境的内蕴。
徐有武在中学里曾教授过历史课,对中华五千年的历史较为熟悉,他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和专长,连环画作品较多的以古典题材入画,从先秦到两汉,从三国到唐宋,从明清到民国,他创作的古人故事几乎无所不包,其古代人物的形象、气质均在他的笔下得到生动真实的描绘,显示出鲜明的时代特征和人物性格。连环画《王昭君》获得浙江省连环画展览优秀作品奖;《清兵入塞》获第二届全国连环画评奖绘画二等奖;《激战黄龙府》获第三届全国连环画评奖绘画三等奖;《世界文学名著》连环画丛书荣获首届优秀美术图书奖特别金奖、第四届全国连环画评奖套书一等奖等。徐有武的创作特点是雅俗共赏,常有弦外有音的画面、营造意境的内蕴。
&&&&&&&&&&&&&&&&&&&&&&&&&&&&&&&&&&&&&&&
程庆拾摘自网络资料
&&&&&&&&&&&&&&&&&&&&&&&&&&&&&&&&&&&&&&&&&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三连阳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