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柏拉图的理想国在他的理想国中会对民主制提出尖锐的批评

第三方登录:从柏拉图的《理想国》中看出他怎样的政治思想?_作业帮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
从柏拉图的《理想国》中看出他怎样的政治思想?
从柏拉图的《理想国》中看出他怎样的政治思想?
柏拉图《理想国》中的政治思想 《理想国》开篇就提出了这样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什么是正义?”.首先驳斥了关于正义的几个错误定义,正义是“将他人的东西归还给他吗?”,正义是“将善给予朋友,把恶给予敌人吗?”.不但诘问别人提出的关于正义的定义,更是详细地批驳和讨论了特拉叙马库提出的观点,即“正义是强者的利益”.他认为,统治者有时是会犯错误的.只有当统治者具有了使他免于犯错误的知识时,他才能统治自己和他人,正义的人所关心的不只是他个人.统治是为了被统治者的利益,而不是为了统治者的利益.可正义的定义仍然不得而知.柏拉图随即改变了考查的方法,将自己的视线放到了城邦,希望能够在城邦中找到一个较大的正义,然后再考查个人身上较小的正义,由此看清楚真正的正义.为了这个目的,柏拉图构建了自己的理想国.在此隐含着一个前提,即正义的概念是普适的,对于城邦和人是一样的.对于古典政治哲学家来说这样的前提似乎是理所当然的成立,因为他们追求的就是普遍的理念. 下面就从我的理解和角度来简单概括一下这个理想城邦的构建原则以及其中包含的政治思想.1:专业化原则:城邦存在的理由乃是人们相互间的需要.每个人需要的东西很多,但谁也不能自给自足,因此许多人聚集在一起生活,取长补短,由此形成了一个共同体,就是城邦.为了使城邦生产的东西更丰富更容易,每个人只能做一样符合他性格的手艺,并在适当的时候去做,放弃其它的事情.这实际上是就专业化原则,也是符合人的"自然"的社会分工方式.城邦中由于交换的需要而需要商人,商人分两种,一种是大商人,做城邦间的"国际贸易";一种是小商人,在城邦内部的市场上,这种工作适合身体最弱干不了其它事的人.从专业化原则的意义上来说,城邦中的哲人王,护卫者也是做适合于他们做的事情,因为统治和军事都是技艺. 2:等级制 柏拉图将城邦居民分为3个等级,其一是从事生产的农民和工匠,他们天生适合做工但不适合统治,然后是护卫者,他们适合统治,但只能在别人的指导和控制下去统治,最后是统治者,他们承担最高的职责,因为他们具有最高的智慧,精通统治的技艺.当然,柏拉图所说的等级并不是世袭的,理想的城邦会让每个孩子得到最适合于他的教育,充分发挥他的天赋,并使他能处在他所适合的等级之上. 等级说容易让人诟病的地方是其中蕴涵的专制主义思想,首先是城邦的政治权力为统治者和护卫者所垄断,虽然少数才智卓越的工匠等级的人也可能上升到统治阶层,但是如果你只是工匠身份的话,那么你是没有资格参加政治活动的,你只有服从命令的义务,这和现代民主政治中主权在民,每个公民都依法享有一定政治权利的理念是格格不入的.其二,柏拉图在第三章中提到过高贵的谎言,即让城邦的人们相信这样的传说,统治者身上天生搀有黄金,护卫者是白银,而农民工匠是铜铁.后世的学者由此认为理想国中的行的是愚民政策.比如波普尔就在开放社会及其敌人中猛烈轰击柏拉图的学说,认为柏拉图是极权主义政治的祖师爷. 3:整体主义. 柏拉图把国家看做是一个统一的整体,而不是分裂为穷人国和富人国.柏拉图将城邦看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常将它比喻为人的身体,比如农民工匠的能力相当于食欲或者营养的能力,这种能力存在于腹部;护卫者的能力是长于行政或者富于勇气的能力,这种能力存在于胸腔;统治者的能力则是理解和思考的能力,这种能力存于头脑之中.柏拉图还将城邦和人的灵魂做比较(注意:这是柏拉图找寻正义定义的一个方法,即先在城邦中找出正义的合理定义,然后看这个定义是不是适合于人.柏拉图认为,仅就正义的概念而言,一个正义的个人和一个正义的国家是没有区别的),统治者相当于灵魂中的理性部分,护卫者相当于激情部分,而农民工匠则相当于欲望部分,理性统治着激情和欲望,并且激情还起到帮助理性统治的作用,灵魂的三部分各司其职,这样的灵魂才是和谐而正义的.同样,在一个理想的城邦中,统治者代表着智慧,护卫者代表着勇敢,统治者和护卫者这些优秀的人物统治着的其它下等人则代表着节制.这样的城邦中三个等级各司其职,各起各的作用,这样的城邦可谓正义.由此,柏拉图给出了一个正义的定义:正义就是有自己的东西干自己的事情.这样,这个城邦就具有了智慧,勇敢,节制,正义四种品质,因此也就是一个善的城邦. 同样,后世的自由主义者诟病柏拉图时也会严厉抨击他的整体主义观点,认为这将会直接导致国家机器干涉、损害到个人的权利. 4:教育 教育是理想国中最为重要的问题之一,柏拉图认为国家首先应该是一个教育机构,并且教育应该由国家来垄断,它不由私人或者任何其它商业性的机构来提供.教育分为初等教育和高等教育,初等教育中的优秀者能得到高等教育,其中的优秀者可以选拔出来进入护卫者甚至统治者的行列,教育不分男女,女性有同样的机会晋升护卫者和统治者.对于儿童的教育主要有体操、音乐和数学(还有几何,天文).教育的内容必须经过统治者严格的筛选.音乐教育即文艺教育,主要指诗歌,古希腊一首完整的诗歌,包括歌词、和声和节奏,其中内容不良容易让小孩错误模仿的歌词要去掉,包括荷马史诗中的一些内容;和声即调子,但不能包括萎靡不振的伊奥尼亚调和吕底亚调;至于节奏则应该配合好的歌词.关于体操即健身运动,柏拉图强调女人也应该和男人一起进行裸体操练,因为"她们以美德做衣服".参加战争,保卫国家,尽护卫者的义务就是她们的美德. 5:财产和家庭 禁止军人和统治者阶层拥有私人财产,包括房屋,土地和金钱,废除一夫一妻制,妇女和儿童公有,代之以按照统治者要求的有节制的交配,其目的是获得尽可能优秀的后代.在政治家篇中柏拉图甚至描述了如何将不同性格的男女编织在一起以培育出最好的后代的方法.柏拉图采取这些措施是为了消除财产,婚姻对统治者阶层可能带来消极影响,使得他们更好的发挥自己的智慧为国家服务.对于农民工匠等级,柏拉图没有禁止他们拥有财产和家庭. 6:法律的地位 理想国中是没有法律的地位的.理想国中的统治者是凭借他们的智慧进行统治,而不是听命于死板的法律.柏拉图认为用法律去限制哲人王的手脚是愚蠢的,无异于经验丰富的医生从医书上抄药方. 从中也可以看出柏拉图的政治思想和当代政治思想的差异,理想国中统治者统治的合法性来自于他们的智慧,而现代民主国家则认为统治的合法性来自被统治者的同意,被统治者并不是服从的另一个人的意志,他们服从的乃是法律,在服从法律的统治之下,他们获得自由. 7:政体分类 除了自己描述的理想整体,还存在4种政体,分别是类似斯巴达和克里特的荣誉政体,寡头政体,民主政体,僭主政体.这四种政体是逐渐退化的,并和四种人物性格类型相关.荣誉政体的人爱好荣誉,寡头政体爱好金钱,民主政体则无所谓,个人选择可以很多,今天干这个,明天干那个,因此民主式的个人容易被煽动家利用,煽动家摇身一变成为民主领袖,这些民主领袖从控制民众中得到乐趣之后,就会渐渐沦为暴君僭主,而僭主式的个人则释放了人类最隐秘的邪恶欲望,而他们自己也成为欲望的奴隶,在柏拉图看来他们是最不幸福的人. 在政治家篇中,柏拉图根据有没有法律,将一个人掌权的政体分为君主立法的政制和僭主政制,将少数人掌权的政体分为贵族政制和寡头政制,多数人掌权的政体为民主政制.在政治家篇中柏拉图提到判断一种政制的真正标准不是少数人统治还是多数人统治,不是强制的还是自愿的,也不是统治者是贫穷的还是富裕的,而是看有没有一门指导性的统治技艺,而这门技艺必然只是由城邦的极少数人掌握,从这个意义上说柏拉图根本没有考虑过一个好的城邦会采用民主的统治,因为民主的统治不可能是一种好的统治. 总之,理想国中柏拉图的确描述了一个由哲学家构造的理想城邦,可谓符合城邦的"理念".但这个城邦能否在现实中实现那是另外一回事情,这个理想的城邦存在的作用就是可以让现实的城邦和它做比较,看看现实的城邦有多坏.正如柏拉图所说,只是用词句创造一个善的国家.后代有自由主义者批评柏拉图是所谓"建构理性主义",即想单凭理性在尘世上建立天国.我想柏拉图没有这么单纯幼稚,正如他探讨正义的概念一样,他说得很清楚:我们当初研究正义本身是什么,不正义本身是什么,以及一个绝对正义的人和一个绝对不正义的人是什么样的(假定这种人存在的话),那是为了我们可以有一个样板.我们看着这些样板,是为了我们可以按照它们所体现的标准,判断我们的幸福或不幸,以及我们的幸福或不幸的程度.我们的目的并不是要表明这些样板能成为在现实上存在的东西.很清楚,柏拉图知道他在说什么,理想国只是哲学家的一次勇敢的智力游戏,在现实中是基本不可能存在的.用能不能做得到,能不能实现理想国的标准去衡量这篇对话是毫无意义的.当然,在后面柏拉图接着又说除非哲人成为国王或者国王成为哲学家,这种理想城邦永远只是空中楼阁,但在现实的城邦实现这两种情况的机会可以说是微乎其微,柏拉图认为在遥远的古代或者遥远的野蛮民族或者某种必然命运的迫使让哲学家掌权,这样的理想才能实现,这无异于说在现在的希腊这样的情况不可能出现,柏拉图是悲观的,远没有后世革命家慷慨激昂的乐观主义.因此柏拉图的这篇对话与其说是建立一个理想国,改变现实的政治,勿宁说是一篇为哲学家正名的宣言,正如他所说:哲学家中的最优秀者对于世人无用,这话是对的;但是同时也要对他说清楚,最优秀哲学家的无用其责任不在哲学本身,而在别人不用哲学家.
《理想国》是西方政治思想传统的最具代表性的作品,通过苏格拉底与他人的对话理想国”堪称西方第一部政治学著作,柏拉图在其中讨论了国家的起源,性质和“理想国”和“正义王国”:柏拉图与巴布的社会改革蓝图_教育学习-牛bb文章网您的位置:&>&&>&“理想国”和“正义王国”:柏拉图与巴布的社会改革蓝图“理想国”和“正义王国”:柏拉图与巴布的社会改革蓝图(原作者:许 宏)摘要:古希腊著名的哲学家和社会思想家柏拉图精心设计了“理想国”的美好社会,伊朗近代政治和宗教运动的改革家巴布也提出了“正义王国”的构想,东西方的“乌托邦”由于文化、地域以及时间等因素的影响,存在着差异,却也有着诸多相似之处,从两位思想家所处的时代背景,所描绘的理想社会的特征与实现途径等方面对他们的社会改革蓝图进行了分析比较,并指出了二者思想的局限性和积极意义。关键词:柏拉图;理想国;巴布;正义王国;社会改革中图分类号:B373;B502.23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8)05-0654-05柏拉图(前423―前347年)是古希腊著名的哲学家和社会思想家,在他的名篇《理想国》中,柏拉图站在维护奴隶主阶级的立场上,提出了改革不合理的政治制度,实现社会正义、和谐等方面的政治主张。而伊朗近代史上著名的政治运动和宗教运动领袖巴布(),则提出了建立“正义王国”的理想蓝图。二者虽相距两千多年,身处东西方,但柏拉图的“理想国”与巴布的“正义王国”有许多相同相似之处,特别是在有关社会改革的思想上。他们都力图革除各种社会弊端,建立一种“乌托邦”的理想社会。尽管有其阶级与时代的局限性,但其中所包含的和谐正义的社会改革主张,在今天仍有借鉴意义。一、社会动荡与大变革的时代背景柏拉图出生在雅典城邦的一个名门贵族家庭。在他生活的时代,雅典的全盛时期已成历史,当时雅典社会正处在由盛而衰的时代,伯罗奔尼撒战争对雅典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经济遭受打击,使希腊各城邦的劳动者破产,富商大贾巧取豪夺,社会秩序失控,战争失败使雅典失去了希腊世界的领导地位,影响力减弱;民主政治遭到挑战,希腊城邦政治面临解体,个人至上的人生哲学泛滥成灾,伦理道德观念衰败。身处乱世,历经动荡的柏拉图,目睹了当时雅典的内忧外患,一度想从政的理想幻灭了。他认为,现存的勋阀政体、寡头政体、平民政体(即民主政体)、僭主政体,按次序一个比一个坏。要建立一个理想的社会,必须提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治国计划纲要,找到一个理想国家的模式,以挽救希腊城邦的衰势。柏拉图正是怀着这种极大的责任感提出了他的“理想国”的美好愿望。巴布“正义王国”的提出也正值伊朗由盛而衰之际,伊朗古称波斯,在中国古代史书上被称为安息国,是个具有四五千年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到19世纪初恺加王朝统治的时候,这个历史上曾盛极一时的国家已变成一个各方面都比欧洲国家落后的封建制的农业国。伊斯兰教什叶派被国王宣布为伊朗国教,它的高级阿訇拥有很大势力。他们同国王和世俗封建主勾结在一起,不仅占有巨大地产,控制国民教育,还有审理有关宗教、财产、婚姻、交易等民事诉讼的特权,还利用宗教的权威为所欲为,掠夺和压迫人民。正是在这种社会背景下,什叶教派的一个新教派――谢赫派中出现了一个杰出的政治和宗教改革者,他就是巴布运动的领导者,巴布教派的创始人――巴布(原名塞义德?阿里?穆罕默德)。他出生于伊朗设拉子城一棉布商人家庭,是年巴布运动的精神领袖。巴布运动的萌芽和发展与当时伊朗所广泛出现的社会危机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这场运动是一场宗教和社会改革运动,在他最著名的著作《默示录》中,除了宣传旧的教义、旧的社会制度和旧的秩序需要改革以外,另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宣传要建立一个新的“正义王国”。因此,柏拉图与巴布都是生活在社会动荡与大变革的时代,在面临国家衰败以及对现实不满的基础上,他们的写作目的一方面是为了对社会现状进行批判,另一方面也是为了阐述自己的社会改良思想,描绘心中的理想社会蓝图。二、和谐与正义的理想社会柏拉图的《理想国》是为对当时社会现状进行批判和反思而写的。在《理想国》中,“正义”是贯穿其始终的首要的建邦原则。柏拉图说:“我们建立这个国家的目标并不是为了某一个阶级的单独突出的幸福,而是为了全体公民的最大幸福;因为我们认为在一个这样的城邦里最有可能找到正义,而在一个建立得最糟的城邦里最有可能找到不正义。”在“理想国”的社会方案里,柏拉图主张取消所有私人财产,产权属国家所有,以抑制人的私欲。柏拉图认为,金钱是邪恶和腐败的根源,公民不能拥有金钱,取消了私人财产和货币也就取消了自私之心,使人归之于无私忘我,一切争端、倾轧、战争、贪欲和仇恨也就都将销声匿迹。柏拉图主张,不仅财产要公有,妇女和儿童也要为社会共有,男女之间的结合不能带有任何感情因素,一切都服从于种族的改善和国家的强盛。在柏拉图看来,“正义”就是个人在服从各自天职的情况下“做自己的事”,即个人对国家秩序的自觉的遵守与维护,柏拉图想要力图说明的是,人类所需求的是一个真正处于正义、和谐状态的社会,这种和谐状态就是一种稳定、有秩序和不断完善,一种合理的和符合每个人愿望的状态。他憧憬一个没有贫穷、没有堕落、没有暴虐、没有战争的社会,这样的社会既可以克服现有各个城邦的固有的弊病,又可以作为一切城邦仿效的模式。正是出于这种动机,柏拉图撰写了这部流传千古的名著,以期解决希腊城邦危机时期所面临的社会问题。柏拉图的《理想国》体现了明显的社会改良思想,自始至终都贯穿着“正义”这条主线,设计并展望着心目中理想国度的蓝图,提出理想国的政治思想和国家学说,他认为国家的最高目的就是正义,也只有在理想国中才能真正实现正义。在柏拉图看来,国家正义就是各个等级各守其序,各司其职,正义本质上就是一种秩序与和谐。而巴布的“正义王国”则描绘了一个财产公有,人人平等,制度公平,全新的幸福的“永恒的王国”。《默示录》上说,人类的社会是一个时代紧跟着另一个时代而发展的,一个时代总要被另一个新时代所代替,后一个时代一定要超过前一个时代并与它有所不同。每一个时代都应该有它的特殊制度与法律。旧的制度与法律一定要随着旧时代的结束而被废除,代之以新的制度与法律。巴布还指出:世俗官吏和高级阿訇不愿放弃他们把持的政权,并凭借着过时的《可兰经》维护旧制度、旧法律,这便是人间充满了不公道与相互倾轧的原因。因此,必须依照《默示录》的原理,改革旧的伊斯兰教教义,并对社会进行政治改革。巴布在《默示录》中启示人们,自由平等的“正义王国”就要诞生,在将来的“正义王国”中,所有骑在人民头上的封建诸汗、官吏、高级阿訇都要受到真主的惩罚。他们享有的特权和权利,都将被剥夺。私人所有制侵占了别人的物权,这是世间不平等的根源,应予废除,一切财产都应归公有,每人只能有一份。他还宣布了关于男女平等与其他的一些民主要求。可见,面对动荡的社会现实,柏拉图和巴布都渴望建立一个正义、和谐的理想国度,这也是他们追求的终极的价值目标。但对于“正义”的表述,(原作者:许 宏)二者却有着明显的不同。柏拉图按能力把社会成员分为三个等级,即统治者(哲学王)、护卫者和生产者,只要这三个等级各司其职,各安其位,城邦就实现了正义。奴隶是被排除在公民的范围之外的,柏拉图认为这种安排恰恰是正义的体现。这种正义实质上否定了公民之间的平等。正如罗素所说,“希腊的哲学家们,包括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在内,……他们认为――每个事物或人都有着它的或他的适当的范围,逾越了这个范围就是“非正义”的。有些人由于他们的性格或能力的缘故而有着比别人更广阔的范围,所以他们如果分享更大的幸福,那是并没有什么不正义的”。而在巴布的“正义王国”里,平等、公平则成为一个重要的原则,尽管巴布为人们指出的是一个十分模糊的、朦胧的、乌托邦式的“正义王国”,但是,这确实反映了当时伊朗人民对现实社会的不满,表达了人民群众憧憬未来、幻想平等和对消灭压迫的社会改良思想。三、神学与宗教基础上的“乌托邦”“理想国”是柏拉图根据他的“至善”理念推衍而来的,但这个美好蓝图的实现是奠基在神学的基础之上的。柏拉图认为,道德问题是个社会制度问题,个人道德上的完善只有在完善的社会制度下才能得以实现,而“理想国”便是这样的社会。在柏拉图看来,善的理念是神的化身,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力,它像太阳一样,是推动一切的力量。一切底层的理念都应服从它,哲学王就是掌握了最高理念的人,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所以柏拉图在他的《蒂迈欧篇》中说:“神就是善”。用通俗的话讲,神就是柏拉图理念体系的顶峰。法国著名学者罗班认为,柏拉图的这些看法“已经把我们引到造物主面前”。实际上就是公开宣扬神创造万物,神是万物之母,由于对理念世界的坚信,使柏拉图走向理念创造一切、创造宇宙的宗教神秘主义的狭小圈子里。在已具有民主意识的主客二分文化背景下的希腊社会中,柏拉图的哲学王代表的是主观世界之外的客观世界,是与人对立的彼岸世界的神的力量体现者。柏拉图的“理想国”也像是一部庞大的机器,个人不过是这机器中一个部件,要随着机器运转共振。个人的意志、思想和信仰要服从“至善”理念的指引和国家的最高利益。为了论证人类理性因素和“哲学王”地位的重要性,柏拉图提出了超越时空的“至善”理念,而为了论证“至善”理念的超越地位,他又求助于神圣性的力量。正是由于“理想国”的这种超越性,使它具有明显的宗教神学色彩。柏拉图的所谓“至善”理念实际上是“上帝”的代名词,“理想国”也就是彼岸世界的同义语,“哲学王”也就是祭祀集团的对等物,事实上,柏拉图在构造他的伦理体系和乌托邦空想时,也确曾乞求于神力、上帝,他坚定地认为,神是善的真正源泉,是真正的美德,人生的目的就在于通过去除欲望和净化灵魂而达到神人相通的境界。这样,柏拉图终于为他的“至善”理念和社会等级的神圣性提供了宗教神学的根据,他的社会改良理论也最终陷入宗教神学的窠臼。而巴布理想国度的建立本身就是一场宗教改革运动,他的“正义王国”无疑是建立在神学体系之上的。巴布原本是伊斯兰教谢赫教派的成员,他的思想有不少是来自于谢赫教派,谢赫教派主要宣扬伊斯兰教救世主――第十二伊玛目马赫迪即将降临的思想。他们宣扬马赫迪虽已消逝近千年,但当人间充满不幸和灾难的时候,他还会降临人世,消灭人间不平事,建立一个美好的“正义王国”。1843年,谢赫教派的领导者――塞义德?卡义姆去世,但未指定自己的继承人。1844年,塞义德?阿里?穆罕默德宣称自己是“巴布”,就是被人们长期等待的第十二伊玛目。在阿拉伯语中,巴布是“门”的意思。他说,人们所渴望的马赫迪救世主,将通过此“门”把他的旨意传达给人民。在马赫迪降临之前,巴布的使命就是向人们揭示真理。巴布所宣传的伊期兰救世主降临的思想,并不是他独创的。当时不论是官方的什叶派,还是其它派别,都承认救世主马赫迪将会降临。但巴布所宣传的救世主思想却具有现实性。他预言:救世主的降临不是遥远的事,而是眼前就要实现的事;救世主不是降临在其它信奉伊斯兰教的国家,而是降临在伊朗,当救世主马赫迪降临的时候,“正义王国”就会跟着建立起来。在“正义王国”里,“整个人间都将弥漫着真主的甘露,自由、平等将代替奴役与镣铐,正直、纯洁、善良、幸福的生活将代替虚伪、贪婪、残暴的统治。正义将驱逐邪恶。”巴布自称是真主派到人间的新时代的先知,他写的《默示录》就是传达真主意志的新圣经。每个时代的制度与法律,不是由普通人制定的,必须是“真主”,通过他的使者――人类的“先知”来制定的。“真主”在每一个时代都派给人们一位新先知,并通过先知向人们传达自己的指示。这就给巴布的“正义王国”带上了神秘色彩,使它建立在神学的基础之上。在历史上,思想家在构造自己的空想社会时总是出于某种道德动机,而乌托邦思想便是其道德信念的具体化。“理想国”和“正义王国”都体现了伦理道德的说教,二者的乌托邦思想本质上是道德性的,伦理性的。但这种道德信念的支撑如果缺少了神圣的力量,就往往流于空洞无力的道德说教,所以柏拉图的“理想国”和巴布的“正义王国”的建立最终都没有离开那种超越俗世的神圣力量。相比较而言,柏拉图的“理想国”里包含着很多理性主义的因素。道德与理性相融;而巴布“正义王国”的建立毕竟是一次宗教改革运动,是排斥理性的,有更多的神秘主义贯穿在其中。显然,柏拉图对神的信仰并非真诚,但为了理想国的建立,他却编造了“一种高贵的谎话”,其中最重要的部分就是神用不同的材料创造了三种人的这一教条。他自己也认为当前这一代人相信这种神话是不大可能的,但是下一代的人以及以后的一切世代,却都可以通过教育使得他们并不怀疑这种神话,“理想国”也许永远都无法实现,但他的神学思想对后来的基督教神学产生了重要影响,相比较来说,巴布对神的信仰无疑是坚定的。为了他的“正义王国”,巴布义不容辞地做了一个殉道者,他本人也被尊为巴布教和巴哈伊教的创始人,但他的“正义王国”和柏拉图的“理想国”一样只能是一种充满了神学与宗教色彩的乌托邦,无法真正降临人世间。四、“理想国”和“正义王国”对构建和谐社会的启示柏拉图的“理想国”和巴布的“正义王国”都体现了他们各自心中美好的社会形态,有一定的积极意义。比如,二者都强调要积极实行社会改革、建立正义与和谐的社会;柏拉图主张实行公有制,消灭私有制;巴布提出人人平等自由,消灭剥削与压迫等等,都包含着很多有价值的东西。重新解读柏拉图“理想国”和巴布“正义王国”,对当代和谐社会构建将具有重要的启迪。(一)要以不断改革推动社会的和谐发展柏拉图和巴布从东西方不同的文化视角,提出了各自心目中美好社会的理想蓝图,尽管带有明显的乌托邦色彩,但他们相信社会弊病可以通(原作者:许 宏)过改革加以克服,并提出种种的社会改良主张,却具有积极意义,柏拉图的“理想国”并非与现实政治彻底决裂,他一直在为当时走向灭亡的希腊城邦制感到担忧和悲伤,尽其毕生精力希望能够提出一套能挽救希腊民主制的政治方案。同样,巴布《默示录》中对正义王国的描述,虽然只是反映了伊朗中下层人民的一些愿望,但它仍不失为一个改革宗教、改革社会的纲领,对当时的伊朗社会改革运动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在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不断改革仍是我们推进社会发展与进步的动力。2005年春天,温家宝总理在深圳考察时指出:“改革创新是目前中国最大的资源”。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经济社会高速发展,取得了令人惊叹的成绩。但背后也潜藏着不少隐忧,各种社会矛盾互相纠结,有些甚至非常尖锐。如贫富差距拉大、权力腐败严重、社会治安混乱、生态环境恶化等等,这些问题的解决,仍然需要不断推进改革来解决,在现时代,任何一个国家要发展,适应现代文明发展的大趋势,就必须进行改革。因此,以开放的姿态积极吸收东西方文明的优秀成果,在改革创新中构建和谐社会,是当今中国面临的一个重大而迫切的时代课题。(二)坚持社会公正,促进社会和谐。柏拉图和巴布都把建立一个正义、和谐的理想国度当作社会改革的美好追求。柏拉图几乎一生都在考虑什么是正义,在《理想国》中,他认为正义总的原则是三个等级各守其序,各司其职,以维护城邦的和谐,在巴布宣扬的“正义王国”里,无论男、女、老、幼都将是平等的,没有压迫、奴役、饥饿与痛苦,人们将友爱地共同过着幸福愉快的生活。他们对正义的理解虽有其阶级和时代的局限,对我们仍有借鉴意义。现代的和谐社会不是柏拉图理想中的适合贵族阶层生活的和谐城邦,它是适合最广大人民群众生活的现实社会。我们认为,社会公正的实质和核心,是全体社会成员对社会资源和社会财富的合理分配和享用,社会资源和社会财富不能由少数人拥有和享用,必须为大多数人所拥有和享用。社会资源和社会财富分配的不合理,就是对社会公正的背离。因而我们要不断改革社会分配体制中的弊端,调节再收入分配,缩小贫富差距和地区差距,防止形成社会灾难,以切实促进社会公平和正义,维护社会的稳定和谐。(三)坚持科学发展观,倡导以人为本,是当前构建和谐社会的根本保证。柏拉图和巴布在构造他们的伦理体系和乌托邦空想时,曾乞求于神力、上帝或真主,而社会改革的主要推动者“哲学王”、“先知”也不过是神在现实社会的代表,他们二者的社会改良理论也最终陷入神学与宗教的泥潭而不能自拔。当代和谐社会当然不能从“哲学王”或“先知”这一基点开始,而是要从诸多机制着手,坚持科学发展观,以物质文明为基础,同时要抓好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建设。而不是像柏拉图和巴布那样片面强调“政治文明”与“精神文明”,忽视物质文明建设,同时,我们要坚持以人为本,关注民生。党和政府要面向广大人民群众提供各种福利和社会保障,特别是对贫困家庭提供最低生活保障。构建和谐社会是一个长期的复杂的综合工程,不仅需要党和政府以及广大干部们的不懈努力,更需要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参与、身体力行,这也是我们构建和谐社会所真正依赖的力量。(责任编辑&&文&&格)欢迎您转载分享:热门教育学习好评教育学习}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柏拉图理想国读书笔记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