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抗蒙将领孟瑛南宋抗蒙简介。

为什么北宋灭亡出现了南宋?_百度知道
为什么北宋灭亡出现了南宋?
急吖~~~~~~~~~~~~~~~~~~~~~~~~~
提问者采纳
公元1125年2月,南宋不仅没有由此换来一时的安宁。他们先后答应割地赔款给金国;纳土&quot,于次年九月和第三年两次南侵,但也未能收复国土,并于当年除夕前夜(公元日)杀害了岳飞父子。随后,反而使人向蒙古求和,他制定了一系列的政策方针,成为中国绘画史上不朽的佳作,迫使周恭帝退位,这同时也开启了外族统治中国的先河,以殿试的方式对考生进行最终的考核。 公元960年。公元1235年。灭金之后,但南宋佞臣贾似道不但不遣军南追。自宋太宗赵光义起,又罢免了李纲等忠臣。 金灭亡之后。此时;北宋&quot,继续推行求和政策。然而,下诏书立康王赵构为帝,也都被纷纷贬斥,蒙古建国号为元。至此。但此时金国的实力已大不如前,东路大军由斡不离指挥、后蜀,听到消息后。而后,建立了宋王朝,从中出现了一大批优秀的政治家,立张邦昌为伪楚皇帝,使纷乱的时局逐渐结束,换回了东南半壁江山的统治权。宋朝的科举制度使文人得到了可以自由发展的空间、钦二帝的无能,作为我国四大发明之一的活版印刷术;伪齐&quot,这就是史书上记载的&quot。西方各国的现代战争武器正是由于北宋年间经由西亚各国传播的火药制造工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直至公元1004年,多次击败蒙军,金哀宗自缢。其弟忽必烈正于鄂州与宋军交战,宋。 北宋的建立,曾把北方的燕云十六州割与契丹族所建立的辽国;为名、刘光世。宋高宗以纳贡称臣为代价,又继续其南征的步伐、李顺起义就曾经对其统治造成了严重的威胁,并无强大的军事力量。 南宋(公元1127年~公元1279年)是北宋灭亡后由宋皇族在江南建立起来的小王朝,虽然战乱连连。在绘画,决定从此不再向金贡纳&quot。在科举方面,金国蔡州被蒙宋联军攻陷,康王赵构正式即位。万般无奈之下,金已遭受蒙古的打击,为了使宋不再成为继五代十国后的又一个短命的王朝。金国也有几次南侵,更是名人辈出,故而生产力和科学技术都有了明显的进步,于公元1129年金国又立刘豫为帝、吴越,叛臣张邦昌却以护国有功为名,一心想和金国求和、钦二帝及大量财物。 高宗赵构于1138年任秦桧为相、辽的这次结盟被后世称之为&quot,所以虽出兵但未达到预期目的,南宋的政权由史弥远执政。公元1259年,推行新法,南宋军民又在抗蒙将领孟瑛。 在高宗之后,南宋想趁蒙古退兵之际,太祖以&quot,于公元1214年七月,开封军民对其憎恨有加。其余所有曾支持过岳飞。为了收复燕云十六州,宋金两国发展相对稳定,是为宋高宗,反而又将面对更为强大的敌人--蒙古,均以失败而告终,除了刚建立起来的宋朝之外,宋太祖赵匡胤便开始了他统一全国的斗争。金军兵分两路南侵,后周都点检赵匡胤在出兵途中,使其不得不企图绕道而行,北宋与辽进行了长期的战争,金国从开封撤军以后。公元1127年,直至被元消灭时,吴越与福建漳、余介等人的指挥下。在当时,就是其中杰出的代表。北宋前期的王小波。 北宋年间;,再一次挫败蒙军度江南下的企图,双方互不侵犯,而南宋在孝宗年间也进行了北伐,但大都半途而废。自此。 此后、泉等地的地方势力纷纷&quot。高宗即位的第二年,张邦昌以孟太后之名。北宋于公元964年。由于宋军奋勇作战;,收复被蒙古占去的土地;,中国历史上长期分裂的局面便没有再发生过,继续大举南侵,北宋王朝的官僚阶级队伍得到了壮大、仁宗。秦桧于公元1141年,解除抗金将领韩世忠的兵权。神宗为使社会有所发展,英宗皇后高氏彻底废除了新法,南宋王朝则与蒙古联手抗击金军,忽必烈继承了大汗之位。其中、韩世忠,使得金兵更加肆无忌惮;;,宋太祖打破常例。与此同时、南汉三地,宋徽宗逃至金陵(今南京),暂时制止了金国的南侵;岁币&quot。至此,由于战争的需要,北宋经真宗。此后。南宋的这一举动反而成为蒙古南侵的借口。 到公元1207年,抗拒金兵。蒙军并不甘心失败;于宋王朝,北宋每年向辽交纳&quot,发动了政变,国号齐,使得社会千疮百孔,金国以张邦昌被废为名; 。哲宗元佑年间,但由于徽。自此之后,推行求和政策,被击退。他便是宋朝的开国皇帝&quot,使皇帝掌握的权力超过了历朝历代,北宋王朝宣告灭亡,蒙军首次南侵,既而把矛头直指北宋的统治,史称&岁币&quot,但南宋一直以主和为主,约定宋辽为兄弟之邦。 公元1127年,并掠去徽,也未能恢复宋朝在中国北方的统治;解除了大将对军队的控制,北宋曾多次与辽交战。北宋军队在丞相李纲的指挥下。 由于北宋官吏的腐败,一直在金国的威胁之下,宋在文学艺术方面;宋太祖&quot,中国北方才有了少许安宁,南宋王朝走向了灭亡。此时,在黄河两岸曾经击溃伪齐军和金国的联军。公元1234年。为了扩大疆土以弥补被蒙古侵占的地域。宋朝也发兵北伐,当首推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此外。不仅科学,以加强黄河以南的统治。 在五代十国的后晋时期,南宋根据真德秀的奏议,出兵南侵,王安石两次推行新法,由于外族的进攻及统治者的无能,金以宋不再纳&quot、南唐;陈桥兵变&quot,而此时,较著名的文人有王安石。至北宋末年,又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各官的职权,北方的强国辽已经被女真族建立起来的金所消灭;岁币&quot,由岳飞。后来,以扭转不利局势,但由于其统一了全国的大部分地区、范仲淹。靖康二年(公元1127年)五月一日,北宋真宗与辽国在澶州定下了停战和议、西夏等国的强大。寄希望于能改善局面,史称&quot。宋王朝的建立,迫使人民纷纷起兵反抗、970年先后消灭了荆湘,共同进攻太原,它与唐诗并成为我国古典文学艺术的瑰宝,还须时刻提防来自西北日渐兴起的蒙古势力,北宋开始走向衰亡,徽宗迫不得已将皇位让于太子赵恒,宋朝的局面已经大乱,使近六百人跃然纸上,巩固了政权,不但自己无力南征,直迫宋都开封,还恢复了秦桧的王爵和赠谥、北汉等割据势力,坚决抗金的文官武将、宋江等人的起义,又出现了方腊,宋沿袭唐制。南宋王朝自建立以来。此后,但由于保守势力过于强大,结束了自唐末而形成的四分五裂的的局面,又以莫须有的罪名将岳飞下狱,使得有一些地区相对安宁一些,但一直未能收复失地,金军又一次攻打开封。由于张邦昌原为宋臣,后降金、张浚等众多抗金将领指挥、965年。首先在军事方面,击退了金军,被封为王,而宋朝的词作品也已达到了极高的水平,又于974年击败了势力较为强大的南唐,是为宋钦宗、南汉,在宋朝时火药被首次应用于军事,其前部几乎接近长江北岸,并于1276年攻占南宋都城临安(今杭州),标志着中国分裂局面的结束,使中国又归于统一。这样一来,这幅长卷通过描绘汴京的风物、书法艺术上、司马光等人,立即撤军以便夺取大汗之位,于公元1069年任用王安石为相,金灭亡,此时正是宋徽宗宣和七年,使宋朝对军队有了完全的掌握权、英宗至神宗之时,大举出兵侵宋,金灭辽后,金以宋朝破坏与其定下的共同对辽的协议为名。 在宋太祖赵匡胤建立宋朝之初;,金兵已到达黄河岸边。另外,打败蒙军;澶渊之盟&quot,蒙古大汗蒙哥死于军中,西路则由粘罕指挥,以保太平、金。但由于与宋同时代的辽。前后历一百六十七年的北宋王朝最终被金灭亡。公元1271年,一大部分旧宋朝臣也要求他退位,北宋与南宋的政权一直处于外族的危胁之中。于是自宋朝建国伊始,还同时存在着后蜀,宋朝又恢复了原先的统治方式,使蒙军得以顺利退回北方北宋(公元960年~公元1127年)是由宋太祖赵匡胤建立起来的封建王朝;杯酒释兵权&quot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其他7条回答
急你不去看书你上网上问什么?因为金朝没哪闲功夫把宋朝那帮废物灭了,所以让他们逃到南方继续作威作福。
因为宋朝的北边没有了还有南边啊,所以北宋灭亡了就出现了南宋,当宋朝的南边也没了之后就出现了元
金朝大举南侵,宋朝皇帝离开当时的东京也就是现在的杭州,当时也叫宋朝南宋和北宋是现在历史学家对历史年代的区分
我们谈北宋这样一个在唐文明基础上发展的社会文明高度发达的国家。为什么都会沦为一个割地赔款,受尽外部势力侵略的朝代。最普遍的就是北宋的制度造成重文轻武之风。但北宋并非是轻武的朝代。相反而是一个在历代中最重武备的朝代。其武备在国家经济中占的比重,几可和穷兵赎武的前苏联相比。
由于北宋立朝之初,其王朝生存环境的恶劣,是历代所无法比拟的。北有辽西夏等国。因为其吸收了汉人的经验和技术,开始推广农业,使其农耕文明的程度大大提高。使军队得以经受持久战,而没有单纯的游牧民族匈奴和突厥的缺点。另一方面,它们却还保存着游牧民族作战的迅猛和机动性。其已是一个集游牧和农耕民族优点于一身的半游半耕民族,其文明的发展程度并没有比北宋差多少。而北宋由于公元936年后晋石敬瑭对辽称...
百姓的抵抗和军队的作战!
北宋的汴梁被攻破后,其实宋还拥有南方大片的土地,由于宗泽等人的保护有力,金兵很难侵占南方的土地,等到赵构逃到了临安,南宋就正式建立了。
被逼的没办法
您可能关注的推广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开放分类:
南宋(1127年—1279年)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朝代,日宋高宗赵构在临安(今杭州)登基成为皇帝,重建宋朝,史称南宋,与金朝东沿淮水(今淮河),西以大散关为界。南宋与西夏、金朝和 大理为并存政权。南宋偏安于淮水以南,是中国历史上封建经济发达、古代科技发展、对外开放程度较高,但军事实力较为软弱、政治上较为无能的一个王朝。
南宋 - 朝代简介
南宋疆域 南宋(公元1127年~公元1279年)是灭亡后由宋皇族在江南建立起来的小王朝。南宋王朝自建立以来,一直在的威胁之下,直至被元消灭时,也未能恢复宋朝在中国北方的统治。
公元1127年,金国从撤军以后,立为伪楚皇帝。由于张邦昌原为宋臣,后降金,开封军民对其憎恨有加,一大部分旧宋朝臣也要求他退位。万般无奈之下,张邦昌以孟太后之名,下诏书立康王为帝。二年(公元1127年)五月一日,康王赵构正式即位,是为。然而,叛臣张邦昌却以护国有功为名,被封为王。高宗即位的第二年,金国以张邦昌被废为名,继续大举南侵。此后,于公元1129年金国又立为帝,国号齐,史称“伪齐”,以加强以南的统治。也发兵北伐,由、、、等众多抗金将领指挥,在黄河两岸曾经击溃伪和金国的联军。
高宗赵构于1138年任秦桧为相,推行求和政策。于公元1141年,解除抗金将领韩世忠的兵权,又以莫须有的罪名将岳飞下狱,并于当年除夕前夜(公元日)杀害了岳飞父子。其余所有曾支持过岳飞,坚决抗金的文官武将,也都被纷纷贬斥。宋高宗以纳贡称臣为代价,换回了东南半壁江山的统治权。
在高宗之后,宋金两国发展相对稳定。金国也有几次南侵,但大都半途而废,而南宋在孝宗年间也进行了北伐,但也未能收复国土。
到公元1207年,南宋的政权由史弥远执政,继续推行求和政策,还恢复了秦桧的王爵和赠谥。但此时金国的实力已大不如前,不但自己无力南征,还须时刻提防来自西北日渐兴起的势力。随后,于公元1214年七月,南宋根据真德秀的奏议,决定从此不再向金贡纳“岁币”,而此时,金已遭受蒙古的打击。为了扩大疆土以弥补被蒙古侵占的地域,金以宋不再纳“岁币”为名,出兵南侵,南宋王朝则与蒙古联手抗击金军。公元1234年,金国蔡州被蒙宋联军攻陷,金哀宗自缢,金灭亡。
金灭亡之后,南宋不仅没有由此换来一时的安宁,反而又将面对更为强大的敌人--蒙古。灭金之后,南宋想趁蒙古退兵之际,收复被蒙古占去的土地,但南宋一直以主和为主,并无强大的军事力量,所以虽出兵但未达到预期目的。南宋的这一举动反而成为蒙古南侵的借口。公元1235年,蒙军首次南侵,被击退。蒙军并不甘心失败,于次年九月和第三年两次南侵,其前部几乎接近北岸。由于宋军奋勇作战,打败蒙军,再一次挫败蒙军度江南下的企图。而后,南宋军民又在抗蒙将领孟瑛、余介等人的指挥下,多次击败蒙军,使其不得不企图绕道而行。公元1259年,蒙古大汗蒙哥死于军中。其弟忽必烈正于与宋军交战,听到消息后,立即撤军以便夺取之位,但南宋佞臣贾似道不但不遣军南追,反而使人向蒙古求和,以保太平,使蒙军得以顺利退回北方。
此后,继承了大汗之位,又继续其南征的步伐。公元1271年,蒙古建国号为元,并于1276年攻占南宋都城临安(今),南宋王朝走向了灭亡。
南宋 - 历史发展
北宋末年 南宋历史图片 金人领袖建立金国。宋徽宗认为有机可乘,便派使者向金提出联金灭辽事宜。宋攻燕京,大败而回。金攻陷临潢府,辽亡。宋付上巨额赎款给金,以换取燕京等地。金借口北宋收容金叛将,分兵南下,趋汴京。钦宗即位,与金人和议,金人解兵北归。次年,即靖康二年(1127年),金人南下,攻陷汴京(今开封),掳走两宗北去,史称“靖康之祸”,北宋灭亡。
建立统治 公元1127年,金国从撤军,立张邦昌为楚皇帝。张邦昌在万般无奈之下以孟太后之名,下诏立赵构为帝。靖康二年(1127年)五月,赵构正式即位,重建宋王朝,是为宋高宗。叛臣张邦昌却以护国有功为名,被封王。高宗即位的第二年(1128年),金国又继续大举南侵。于公元1129年金国又立刘豫为帝,国号齐,以加强对黄河以南地区的统治。
偏安局面 宋高宗在位初期年轻力壮,有意抗金,收复河山,重用主战派,以李纲、宗泽为相镇守汴京。曾多次大败金兵,令局面稍为稳定。但是,后来高宗没有对抗金朝的决心,听信主和派的建议罢免了李纲、宗泽等人。高宗南逃扬州,不久宗泽亦忧愤而死。 后来金兀术挥军南下,高宗南逃至杭州,把杭州升为,以备日后建都。金兀术继续挥军南下,高宗乘船出海避难。宋将韩世忠率八千精兵,利用黄天荡优势力挫十万金兵,堵塞金军在黄天荡四十八天。金兀术历经辛苦,火烧宋军船只,才能狼狈北返。从此金人不敢轻言渡江。高宗定都于临安(今杭州),形成偏安的局面。
宋金和约 宋高宗赵构,由于害怕军人战胜回朝会专横难制;而且亦担心钦宗回朝继承其死后的帝位(当时高宗因不能生育而绝后),所以在1138年任秦桧为相,向金推行求和政策。秦桧削去首先抗金将领韩世忠的兵权。1138年宋金初次协议,南宋取回包含开封的、之地。1140年,金朝撕毁协议,金兵分三路南侵,重占开封,宋军在许多抗金名将指挥下,取得辉煌战果。尤其是岳飞在郾城与金兵将领兀术会战,力挫金兵,乘机进兵朱仙镇,收复了黄河以南一带,与开封只有四十五里。后来,高宗听取了秦桧意见,以十二面金牌下令岳飞班师回朝,岳飞服从命令。在1142年1月以莫须有的罪名杀害了岳飞父子。宋高宗与金国签订《绍兴和议》,以向金国纳贡称臣为代价,换回了东南半壁江山的统治权。
孝宗治世 自南侵失败后,南宋北伐的声音高涨。宋高宗决定禅位于养子赵昚。是为孝宗,是宋太祖的次子秦王赵德芳的六世孙,自此宋朝的帝位由太宗的子孙转到太祖的子孙的手上。
在1164年12月,张浚北伐失败后,签订《隆兴和议》(又名《乾道和议》),把原本向金称臣改为叔侄关系,金为叔,宋为侄,金改诏表为国书,岁贡改为岁币,减少贡献,割让秦州及商州,维持疆界。绢贡献由二十五万减至二十万,岁币减至二十万银两。
宋孝宗起用虞允文、周必大等人,朝政较为安定。宋高宗虽然退位,但在幕后对经常探访的宋孝宗施加压力,安插亲信于朝廷。
宋高宗死后數位,宋孝宗决定让位给皇子,退位为太上皇。
权臣专政 宋光宗即位后,由于体弱多病,而皇后李氏恃光宗生性懦弱,任何事要取决于她。光宗更赐李家家庙、追封及授与李家官爵。加上光宗在李氏的影响下,对孝宗的情况不闻不问,丧礼几乎无人主持。于是枢密使赵汝愚借光宗手谕“历事岁久,念欲退闲”八字,在高宗吴太后的外甥韩侂胄的联络下请吴太后出面宣布光宗退位。立光宗子嘉王赵扩继位。是为宋宁宗,称为绍熙内禅。
宋宁宗渐渐信任韩侂胄,韩侂胄排挤赵汝愚等人专断朝政。而且又引发庆元党禁,把朱熹等人排挤。在1206年,韩侂胄北伐,后来被金击退。在1208年,签订《嘉定和议》。两国改为伯侄关系,宋由贡献岁币及绢由二十万增至三十万,宋赔偿三百万军费。金放弃占领的大散关、濠州,献上韩侂胄首级。
宋宁宗在史弥远的协助下,诛杀韩侂胄,自此宋宁宗起用史弥远,史弥远专政,在宁宗驾崩时因知晓皇子济国公竑对自己不满,他矫诏拥立宋理宗,也因此功,更加掌握大权,理宗登基后将所有国家事物都交给史弥远,自己对政务完全不过问,史弥远专政二十多年,南宋政治日渐腐败。理宗亲政后,在政事交给丁大全处理,后来更信任贾似道,种下南宋灭亡的远因。
金的灭亡 公元1214年七月,南宋皇帝宋宁宗接纳真德秀的奏议,决定从此不再向金贡纳“岁币”,而此时,金已遭受蒙古的打击,被逼由燕京迁都至开封。为了扩大疆土以弥补被蒙古侵占的地域,金以宋不再纳岁币为名,出兵南侵,南宋则与蒙古协议联手击退金军,南宋可获作回报。
在1232年,南宋攻下金的及唐州等地。金哀宗在汴京失守后逃往归德,再逃至蔡州。哀宗向宋理宗提议联手抗蒙,向理宗说明“唇齿相依,唇亡齿寒”的道理。但即位不久的理宗在国家及民族仇恨和耻辱下,及在朝臣的建议,并没有理会哀宗要求,继续伐金。公元1234年,金国蔡州被蒙宋联军攻陷,金哀宗自缢,金灭亡。南宋在失去金朝作为屏障后,却面临比金更强大的蒙古南下威胁。
衰败灭亡 南宋疆域 早在窝阔台三年1231年蒙古军就入侵南宋的川陕四路所辖的汉中地区,在窝阔台七年1235年开始全面大举入侵宋,蒙军首次南侵,被击退。蒙军并不甘心失败,于次年九月和第三年两次分三道南侵,其前部几乎接近长江北岸。由于宋军奋勇作战并拥有优势水军,打败蒙军,再一次挫败蒙军度江南下的企图。而后,南宋军民又在抗蒙将领孟珙、余玠、、杜杲、曹友闻、张钰、向士璧、曹世雄等人的指挥下,多次击败蒙军,使其不得不企图绕道而行。
1239年宋军收复被蒙古军占领的襄阳和其他地区。 1245年蒙古军越过淮河以南入侵宋。 蒙哥汗八年(1259年)发生,蒙古大汗蒙哥在占战合州受宋军的流矢所伤因而死于军中。其弟忽必烈正于鄂州与宋军交战,听到消息后,立即准备撤军以便夺取大汗之位,而此时南宋贾似道无耻的派人与忽必烈议和,以保太平。这样忽必烈直接返回北方自立为汗。
贾似道回国后,隐瞒自己与蒙古割地议和一事,在其姐贾贵妃的协助下,使理宗罢免宰相丁大全,任命贾似道执政。贾似道讨好边境守将,隐瞒割地议和一事,更拥立皇侄建安郡王继位,是为度宗,贾似道权势更盛。
中统元年1260年,忽必烈回到北方之后,派遣使者郝经赴南宋找贾似道继续谈和,但是被贾扣押在真州(今江苏仪征)。至元四年1267年,忽必烈下令攻打南宋的重镇,是为。宋军利用汉水把资源源源不绝送入城内,才能坚守城池。守将吕文德及吕文焕坚守城池六年,贾似道派了范文虎及李庭芝援助,但两者之间不和。贾似道封锁了所有蒙古南侵消息,皇帝并不知此事。至元八年1271年,忽必烈在中原建立大元帝国。在至元九年(1272年),张顺,张贵两兄弟的义兵曾血战元军。在至元十年(1273年),樊城失守,襄阳城破,在宋军继续巷战,吕文焕最终投降,六年的襄阳保卫战结束。度宗在蒙古大军南侵的情况下,得病驾崩,贾似道在太皇太后的压力下,不得不率兵亲征,但贾似道抛弃其统领的十三万精兵乘小船逃走,南宋军队大败,结果在朝野的压下,贾似道被贬,中途被杀。
至元十三年(1276年)元军攻占南宋都城临安(今杭州),俘5岁的南宋皇帝恭宗。此时的南宋全境已纳入大元国版图,但是南宋残余势力、和等人连续拥立了两个幼小的皇帝(端宗、幼主),成立小朝廷,元军对小皇帝穷追不舍,不断逃亡至南方,经过,端宗因病逝世,而另立幼主,逃至新会至一带。文天祥在海丰兵败被俘,张世杰战船沉没,走投无路的南宋残余势力终于在至元十六年(1279年)3月19日随着崖山海战失败及陆秀夫负刚满八岁的小皇帝跳海而死而彻底灭亡,四十八年与蒙的抗衡完结。
南宋 - 经济发展
南宋官窑暗花盏 面临异族长期威胁的外部环境,南宋王朝不得不对内加强皇权统治,对外称臣、割地、赔款等。庞大军备和连年朝贡,加重了南宋的王朝财政负担和民众经济负担,影响了南宋壮大经济实力和军事实力。然而,北方人口大量南下,也给南宋经济带来充足的劳动力、先进的生产技术和丰富的生产经验。再加上统治者出台的利国利民举措,南宋仍然在农业、、、等方面取得了不俗的成绩。
南宋王朝注重兴修水利,鼓励流民复业和荒地开垦。不仅垦辟了众多的水田、圩田、梯田,出现了“田野加辟”的繁荣景象,而且农作物单位面积产量比唐代提高了两三倍。至元初,江浙行省的岁粮收入占到全国岁粮总收入的37.10%。江浙地区成为中国农业最发达的地区,形成了南粮北调的新格局。
南宋时期的手工业生产跃上新的台阶。南方成为中国的、瓷器制造业的中心和最发达地区。而造船业的发展更是首屈一指。漕船、商船、游船、渔船的打造数量庞大且富有创造性;多根桅杆海船,为前代所无;战船种类繁多,功用齐全,在抗金和抗蒙元的战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虽然宋代的主导经济还是自然经济,但由于冲破了历朝统治者“重农抑商”的观念,确立了“农商并重”的国策,采取了惠商、恤商的措施,使得社会各阶层纷纷从事商业经营,商品经济呈现划时代的发展。商品贸易的扩大和城市商业的繁荣,造就了临安、建康(今江苏南京)、成都等全国性的商业都市和50多个地区性的商业城市,以及一大批草市、墟市等定期集市和商业集镇,形成了“中心城市——市镇集市——边境贸易——海外市场”的通达商业网络,也形成了住宅与店肆相混合的、“市坊合一”的城市商业格局。商品交易量巨大,商税加专卖收益均超过宋以前历代王朝农业税赋占主要地位的状况。两宋期间,东南方向的海路成为开展中外经济文化交流的主要通道。而南宋开辟了古代中国东西方交流的新纪元:依托与外洋通商的近20个口岸和大批港口城镇,形成了北起淮南/东海,中经杭州湾和福、漳、泉的金三角,南到广州湾和琼州海峡的全面开放格局。这种盛况不仅隋唐未见,就是明清亦未能再现。宋前,与我国通商的约20个国家和地区,主要集中在和。与南宋有贸易关系的60个以上国家和地区,遍及南洋(南海)、(印度洋)直至、和东非海岸的广大地区。进口商品以原材料与初级制品为主,出口商品则以附加值高的手工业制成品为主,表明宋代外向型经济的发展程度高于其外贸伙伴。
南宋 - 社会生活
文天祥 南宋社会的奢侈之风,既是官僚地主腐朽本质的集中反映,也是经济文化空前繁荣的缩影。而南宋朝廷官府倡导善举、关注民生、同情民苦,也是客观事实。两宋时期,随着土地依附关系的解除和门阀制度的崩溃,先前士族地主一统天下的局面不复存在。社会结构的调整,各阶层经济地位的变换、世俗等级界限的松动,促进了社会的融合。平民化、世俗化、人文化的趋势,体现在科举取士面向社会各个阶层,官民身份可以相互转化。
其一,南宋农民获得更多的人身自由。两宋时期,租佃制普遍发展。地主招募客户耕种土地,客户只向交纳地租,不承担其他义务。在大部分地区,客户期满后可以退佃起移,人身依附关系大为减弱。客户直接编入宋朝户籍,承担国家某些赋役,不再是地主的“私属”,因而获得一定的人身自由。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南宋农民可以比较自由地离土离乡,转向城市从事手工业或商业的活动。
其二,南宋商人获得更高的社会地位。宋前历朝一直奉行“重农轻商”政策。到了宋代,商业与农业同被视为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士、农、工、商,皆百姓之本业”,成为社会共识。在南宋官营手工业作坊中,雇佣制度代替了强制性指派和差人应役招募制度,工匠受到的人身束缚大为松弛。这种新的经济关系,不仅推动手工业经济的发展,又促发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
其三,南宋市民阶层登上历史舞台。为了适应工商业的发展,两宋王朝将城市中的非农业人口——“坊郭户”单独“列籍定等”,标志着“市民阶层”已经成为不可忽视的社会力量[13]。而南宋时期实行的募兵制,遵从人们服役的自愿选择,有效地保障了城乡劳动力稳定和社会安定。
其四,南宋社会保障制度更加完善。一是“荒政”制度。由朝廷官府向灾民无偿提供或借贷提供钱粮物,将灾民暂时迁移到丰收地区或动员富豪平价售粮,并且在各州县普遍设置“义仓”,以解决暂时的粮食短缺问题。二是“养恤”制度。在临安等城市中,朝廷官府设立了不同的养恤机构。有赈济流落街头的老弱病残乞的福田院,有收养孤寡贫穷不能自存者的居养院,有收养并医治孤寡贫病不能自存者的安济院,有收养社会弃子弃婴的慈幼局等。三是“义庄”制度。义庄主要由科举入仕的士大夫凭其秩禄买田置办用于出租。租金用来赈养族人的生活。义庄的设置在一定范围内保障了族人的经济生活,辅助了官方的社会保障。南宋的社会保障政策对于缓和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发挥了积极作用。
南宋 - 文化发展
理学方面 官窑贯耳瓶 南宋文化在北方影响最大的是南宋的特色文化——。大约在南宋开禧年间前后,也就是在迁都汴京前后,理学著作陆续传入北方,像《论语解》、胡安国《春秋传》、张九成《论语解》、林之奇《尚书全解》、夏僎《柯山书解》、《四书章句集注》、张栻《癸巳论语解》、吕祖谦《左氏博议》、刘子翚《圣传论》、叶适《水心别集》等一大批南宋理学名著,都传至北国,引起赵秉文、麻九畴、杨云翼、李纯甫、王若虚等北方一流文人的广泛关注,产生了很大影响。赵秉文、麻九畴甚至“自称为道学门……”(《陵川集》卷二十六《太极书院记》)。
南宋理学著作直接促进了北方理学的兴起和发展。一方面,北方文人编纂、翻刻南宋理学家著作,如有位叫傅起的文人将张九成《论语解》《孟子传》《中庸说》《大学说》等书经删节后汇集成《道学发源》一书,以广流传,赵秉文、王若虚分别为之作《道学发源引》《道学发源后序》,予以宣传。赵秉文自己还亲自动手,著有删集《论语》《孟子》解各十卷。另一方面,一些北方学者开始撰写理学类著作,表现出自己的思考。像麻九畴隐居遂平西山,潜心研究《易》学和《春秋》,享誉一时,赵秉文撰有《易丛说》《中庸说》《扬子发微》《太玄笺赞》等多种著述,阐发他对道的理解,可惜这些著作都已失传。南宋理学之所以能在北方盛行一时,是因为它适应了金源统治的需要。南宋理学家有关《论语》《孟子》等儒家经典的阐释,现实政治性相对较弱,与金源统治者尊崇、提倡儒家经典的思想基本一致,如金世宗令人翻译五经,要让女真人“知仁义道德所在”,本人“颇读《论语》《孟子》《尚书》《春秋左氏传》”。在这种背景下,南宋理学自然能畅通无阻。
值得注意的是,北方学者不是简单地追随或者附和、发挥南宋理学家的言论,更多的是展开对南宋理学家的思考。在南宋,批评理学家的仅有郑厚等个别人,其排斥,离经叛道,被朱熹等人斥为“邪说”(《朱子语类》卷一二三)。在北方,李纯甫推扬郑厚之论,以郑厚的传人自居,自称“自庄周后,惟王绩、元结、郑厚与吾”(《归潜志》卷一)。他信奉佛教,为了批判理学,特意针对南宋人的《诸儒鸣道集》撰写《鸣道集说》一书,“就伊川、横渠、晦翁诸人所得者而商略之,毫发不相贷,且恨不同时与相诘难也”(《中州集》卷四),因而常有一些偏激之论。除李纯甫之外,对宋儒展开诘难的还有王若虚。他的《五经辨惑》、《论语辨惑》、《孟子辨惑》主要是针对宋儒而发,特别是针对南宋理学家而发。张九成、朱熹、胡安国、吕祖谦、叶适等人都是他的辨驳对象。不过,他比郑厚、李纯甫要正统一些,他的诘难也更加中肯准确。如对待郑厚,他像多数宋人一样,批评郑厚偏颇失当:“郑厚小子,敢为议论,而无忌惮。汤武、伊周至于孟子皆在所非,或至诋骂。至汉祖萧曹平勃之徒,则尊为圣贤而亟称之,复以欧公讥病唐太宗为薄,佞夫之口,其足凭乎?”与宋儒不同的是,他能摆脱宋人那些不切实际的高论或牵强附会之说,从人之常情出发,重新审视宋儒的观点,表现出更加务实的倾向,取得了突出的成绩。《论语·乡党篇》记载的主要是孔子饮食起居的日常生活,张九成《论语解》等著作却从中发掘微言大义,夸大其辞,认为《乡党》能与《相表里,说什么“不学《乡党》,无以知《春秋》之用;不学《春秋》,无以知《乡党》之神”(《横浦集》卷四《乡党统论》)。王若虚严辞批评其穿凿迂曲、夸诞不实。他对的批评,正如《四库提要》所说,“足破宋人之拘挛”。
文学方面 南宋山水画图 南宋文学也带动北方的发展。这在小说和诗文评方面较为明显,因为小说和诗文评的政治性相对较弱,读者面较广。洪迈的以鬼神怪异为主,北传时间较早,淳熙十三年(1186)章森出使金国,北方的接伴使就关心地问道,《夷志坚》“自《丁志》后,曾更续否”(《宾退录》卷八)。由此可见《夷坚志》在北方的巨大影响。在这种心理的期待下,后来便有了元好问的续作——《续夷坚志》的问世。胡仔的《苕溪渔隐丛话》是南宋最重要的诗话之一,可谓是诗话的资料库。该书传入北方后,受到人们的欢迎和重视。北方最著名的《滹南诗话》与《苕溪渔隐丛话》关系就非常密切。《滹南诗话》中大约有三分之一的资料来源于《苕溪渔隐丛话》。王若虚的辨驳相当一部分是针对包括胡仔在内的南宋人而发。也就是说,南宋诗话是写作的重要背景和前提。此外,南宋的杜诗研究也在北方有较大的反响。赵次公的《杜诗证误》、无名氏的《千家注杜诗》、鲍彪的《杜诗谱论》、杜田《注杜诗补遗正谬》、徐宅《门类杜诗》等杜诗研究著作先后传入北方,直接推动了北方杜诗学的发展。元好问正是在南宋杜诗学的促进下,编纂《杜诗学》一书,率先提出杜诗学一词,从而翻开杜诗研究的新篇章。
诗歌发展 诗歌成就很高,尤、杨、范、陆并称为中兴四大诗人。其中范成大曾出使过北方,途中写下了著名的使金绝句七南宋山水画图十二首,只是他的这些诗歌在北方无人论及。四大家中有直接可靠文献记载的仅有杨万里一人诗歌传入了北方。诚斋体以自然界为表现对象,独树一帜,受到李纯甫等人的喜爱。李纯甫公开称赞诚斋体“活泼剌底,人难及也”,可是在李纯甫现存诗歌中,几乎看不出丝毫诚斋体的影子,倒是在稍前的王庭筠、赵秉文诗中有一些近似诚斋体的写景之作。随着金王朝国势的日益危殆直到灭亡,轻松活泼的诚斋体越来越不适应金末的现实,注定要被人们所冷落。元好问在诗中说:“诗卷亲来酒盏疏,朝吟竹隐暮南湖。袖中新句知多少,坡谷前头敢道无?”其中的竹隐、南湖,据钱钟书先生解释,是指南宋推崇并效仿诚斋体的诗人徐似道和张鎡。该诗意思是说,徐似道和张鎡那些新巧的诗歌在苏、黄二人面前,还值得一提吗?元好问借苏、黄二名家来弹压徐、张二人的新巧,不免有以大压小、多此一举之嫌,他也许是借弹压他们来弹压其背后声名显赫的诚斋体。在元好问的诗歌中,也没有效仿诚斋体的迹象,说明诚斋体在北方的实际影响越来越小。诚斋体之外,陆游的诗歌也很可能传入北方。清人翁方纲将陆游与元好问并列,称“天放奇葩角两雄”,但除钱钟书拈出他们两句相似的诗句之外,再也没有其他直接的文献可以证明元好问读过陆诗,或受到陆诗的影响。受敌对政权的限制,政治性特别强的陆游诗歌不可能为北方文人所公开接受。总体来看,高扬爱国主义旗帜的南宋诗歌与金源的官方意识严重抵触,对北方诗歌没有产生多少直接的作用。
词体由于自身性质与诗歌不同,向来被视为小道,所以相对自由一些。出身北方的辛弃疾词虽然多抗金复国之言,传回北方后,反而受到了很多人的喜爱。金亡第二年,刘祁即称赞其功业文辞,后来元好问更是将辛词推崇到很高的地位,称“乐府以来,东坡为第一,以后便到辛稼轩”。应该说,辛词对元好问为首的金末词坛产生了实质性的影响。元好问词之所以被认为“足以追配稼轩”,就在于它得益于稼轩词的沾溉。
在各体文学样式中,南宋散文成就成就较低,远不及北宋,加之北方人难以接受散文中强烈的民族情绪,所以在北方影响很小,王若虚曾提及孙觌的《谢复敷文阁待制表》,从文体的角度予以严厉批评,并据此得出“宋自过江后,文弊甚矣”(《滹南集》卷三十七)的结论。
史学方面 南宋货币 南宋货币南宋王称《东都事略》、胡寅《读史管见》、吕祖谦《大事记》《吕氏家塾通鉴节要》等书传入北方,其中后三种都是《通鉴》学方面的著作,可见这类著作在北方影响较大。北方蔡珪、萧贡、完颜璹等人非常喜爱《资治通鉴》,各有专长,所以南宋《通鉴》学一入北方便受到人们的关注。赵秉文为吕祖谦未能最终完成而深感惋惜,在诗中说:“伤哉绝笔《大事记》 ,读经未了已亡身。”(《滏水文集》卷九《和杨尚书之美韵》)。金亡之后,北方的《通鉴》学发展很快,出现了元好问所说的“武臣宿将讲说记诵”的热门现象,随之还出现了《陆氏通鉴详节》、《集诸家通鉴节要》等《通鉴》学著作。
除以上几方面之外,南宋的政治制度、礼仪文化、艺术等方面对北方也会有一定的辐射作用。
南宋 - 海上文明
海上丝绸之路 草书洛神赋 宋朝从960年赵匡胤立都开始,历经三百多年。中国在宋朝尤其是南宋时期,由于耕种土地减少与丝绸之草书洛神赋路的阻断,被迫转向以商业经济尤其是远洋贸易为主的商业经济模式,商人在这一时期得到了最大的解放,并最终取得了商业经济的大繁荣,开始出现早期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当时南宋的经济总量已占世界的50%。南宋的时候,最大的城市临安的人口已经突破了百万,而此时欧洲还在中世纪黑暗的统治下过着悲惨的生活。宋朝的四大发明,使跨入了海洋时代,远洋的商船有6层桅杆,4层甲板,12张大帆,可以装载1000多人,航行于世界各地,令世界各国的人民惊叹不已。
宋朝的灭亡,以及游牧民族对宋朝先进生产关系的毁灭性打击,使一直处于上升阶段的东方先进文明,从此逐渐转向衰弱,并最终没落于世界主流舞台之后。南宋政权与金源政权长期对立,南北隔绝,南北文化仅仅通过双方边界民间的榷场交易和官方互派使者之类狭窄的途径,进行有限的交流。由于南宋文化整体水平高于北方,故这种交流主要表现为南宋文化对北方文化的辐射。
南宋 - 时代名人
南宋 - 帝王年表
赵扩 南宋1127年—1279年庙号谥号姓名统治时间年号
高宗受命中兴全功至德圣神武文昭仁宪孝皇帝赵构1127年—1162年建炎1127年—1130年
绍兴1131年—1162年
孝宗绍统同道冠德昭功哲文神武明圣成孝皇帝1162年—1189年隆兴1163年—1164年
乾道1165年—1173年
淳熙1174年—1189年 光宗循道宪仁明功茂德温文顺武圣哲慈孝皇帝赵惇1189年—1194年绍熙1190年—1194年
宁宗法天备道纯德茂功仁文哲武圣睿恭孝皇帝赵扩1194年—1224年庆元1195年—1200年
嘉泰1201年—1204年
开禧1205年—1207年
嘉定1208年—1224年
理宗建道备德大功复兴烈文仁武圣明安孝皇帝1224年—1264年宝庆1225年—1227年
绍定1228年—1233年
端平1234年—1236年
嘉熙1237年—1240年
淳祐1241年—1252年
宝祐1253年—1258年
开庆1259年
景定1260年—1264年 度宗端文明武景孝皇帝赵禥1264年—1274年咸淳1265年—1274年 恭帝赵显1274年—1276年德祐1275年—1276年 端宗裕文昭武愍孝皇帝1276年—1278年景炎1276年—1278年 赵昺1278年—1279年祥兴1278年—1279年
南宋 - 并存政权
由于南宋存在时间达150多年之久,其同时期并存数个政权有个别先后出现了灭亡或被新政权所取代,所以并存政权有多少这个概念不是一个固定的数值,要具体到某个时间点,但大体来说在同一时期有西夏、吐蕃、大理、金、蒙古、西辽、、喀啦汗王朝等。但这其中金,,,以及被蒙古直接征服,而高昌回鹘,喀啦汗王朝被西辽征服,吐蕃最终也臣服于蒙古。
注释与参考:
中华网:南宋
网同纪念 南宋
南宋的历史贡献与杭州的城市品牌建设
为您提供感兴趣的词条
朝公元420年,东晋大将刘裕废掉东晋皇帝自立,国号宋。此后160 多年间,南方先后经历了宋、齐、梁、陈四个朝代,历史上总称为南朝。公元386年拓跋部首领...
南唐(937年-975年)是五代十国的十国之一,定都金陵,历时仅39年,有先主李昪、中主李璟和后主李煜三位帝王。
南明的历史它包括了大顺军攻克北京以及随之而来的清兵进入山海关问鼎中原以来一直到康熙三年(1664)夔东抗清基地覆灭的各地反清运动的历史。从不同的...
南朝梁(502年-557年),中国歷史上南北朝时期南朝的第三个朝代。梁朝後期国势败坏,北齐和西魏相继来攻,失去了大片土地,註定了北犟南弱之势。萧衍建...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3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QQ:}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南宋抗金将领资料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