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主要论点是一大批小资产阶级级他做了怎样的决策

寄送给好友:
在方框中输入电子邮件地址,多个邮件之间用半角逗号(,)分隔。
爱思想()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非经特别声明,本网不拥有文章版权。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相同作者阅读
相同主题阅读
Copyright & 2015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号 京公网安备14号.江东:从“中苏论战”看“文化大革命”产生的根源
  &文化大革命&虽然早已成为了历史,但是,关于这一空前浩劫产生的根源,学术界一直争论不休。1981年,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认为,&文化大革命&的发动源于毛泽东的思想错误:&他的主要论点是:一大批资产阶级的代表人物、反革命的修正主义分子,已经混进党里、政府里、军队里和文化领域的各界里,相当大的一个多数的单位的领导权已经不在马克思主义者和人民群众手里。党内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在中央形成了一个资产阶级司令部,它有一条修正主义的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在各省、市、自治区和中央各部门都有代理人。&[1]这样看来,毛泽东发动&文化大革命&的原因,是基于他对于党内出现&修正主义分子&的判断。那么,毛泽东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忧虑呢?我认为,这与中苏论战的不断升级有着密切的关系。也就是说,中苏在外交场合的一系列冲突改变了毛泽东的思想意识,促使他反观国内&&为了防止党和国家重蹈苏联&修正主义&的覆辙,他最终发动了规模空前的&文化大革命&。
  一、1956年至1960年的中苏分歧
  中苏论战是伴随着赫鲁晓夫的上台而产生的,前后持续大约十年之久,因此,吴冷西将其称为&十年论战&。事实上,自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中国与苏联在党和国家关系方面就并不是一帆风顺,甚至是暗流汹涌的。而出于国家安全等方面的考虑,中国努力维持与苏联的同盟关系。但是,从1956年斯大林去世、赫鲁晓夫上台、苏共二十大召开时开始,毛泽东与赫鲁晓夫在多方面开始出现意见分歧。首先是针对赫鲁晓夫在二十大上做的对斯大林进行全面否定的秘密报告,毛泽东认为对斯大林的评价应该是&七分功、三分过&。1958年以来,赫鲁晓夫对&大跃进&的讥讽、对中国大陆炮击金门的指责、提出建立中苏联合舰队和&长波电台&的要求,以及在中印边界冲突问题上对中国的批评,都引起了毛泽东的反感,使得中苏之间的裂痕大大扩大。
  以上这些具体事件为中苏论战埋下了伏笔。但是,两国争论的焦点还在于&关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总路线&的问题。在苏共二十大的总结报告中,赫鲁晓夫提出,世界情况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十月革命&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是&唯一正确的道路&,但是时代变了,因此有可能&通过议会的道路&从资本主义过渡到社会主义。但是,中共领导人认为,这种观点&公开修改了马克思和列宁关于国家与革命的学说&,因而是错误的。[2]
  赫鲁晓夫与美国关系的改善,激化了中苏两国在外交政策上的矛盾,并且由此而引发了对于帝国主义本质的争论。赫鲁晓夫认识到了核武器的毁灭性,因此决定与美国搞好关系,&平起平坐&、&和平竞争&。特别是在1959年,赫鲁晓夫访美,称赞艾森豪威尔&真诚希望和平&,&也像我们一样在为保障和平而操心&。但是,**方面认为,赫鲁晓夫是在&散布谎言、美化帝国主义&,&正像第二国际修正主义者一样卖劲&。[3]一年以后,***在共产党领导人莫斯科高级会议上说:
  当赫鲁晓夫公开说艾森豪威尔得到美国人民的全力支持的时候,用外交礼仪的需要就难以说得过去了,或者可以说,赫鲁晓夫是在不明智地美化艾森豪威尔和其他帝国主义分子。[4]
  总之,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共领导人认为,赫鲁晓夫对于列宁主义的&正确路线&已经不再是那么忠诚了。中国严守列宁关于帝国主义本质的分析,认为反对&美帝国主义&是外交政策的首要目标,也是阶级斗争在国际上的反映,甚至核武器也不能抹杀阶级斗争。然而,苏联却开始谋求与美国的关系缓和,因而不可避免地&修正&了列宁主义关于战争与和平的论断。对于苏联的言论和行动,毛泽东认为,这是赫鲁晓夫的&修正主义&,苏联开始在修正主义的边缘徘徊。
  二、1961年至1964年的中苏&大论战&
  在第一阶段的中苏论战中,问题的焦点集中在应该把什么样的主张作为当前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总路线,是&修正主义&还是&正统的马列主义&。期间,虽然有布加勒斯特会议、莫斯科会议那样的大争论,但是,论战还是集中在国际问题上。而且,因为1959年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造成的经济困难十分严重,加之毛认为外交上的主要反对的目标应该是&美帝国主义&,因此,**有意与莫斯科维持关系,不至于迅速破裂。但是,1961年苏共中央公布了《苏共纲领》,并在当年10月的苏共二十二大上将其予以通过,这使得论战的内容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中苏分歧快速升级,而&文化大革命&的阴影也开始笼罩在中国的上空。
  在《苏共纲领》中,苏共领导人不仅将此前提出的&和平竞赛&、&和平共处&、&议会斗争&等关于国际问题的理论系统化,还提出了&全民国家&和&全民党&的理论。苏共根据本国已经进入了&全面开展共产主义建设时期&的国情判断,认为&无产阶级专政在苏联已经不再是必要的了。作为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而产生的国家,在新的阶段上已经变成了全民的国家。&因此,作为工人阶级的政党,&已经变成了全体苏联人民的先锋队,成了全体人民的党。&[5]可以看出,苏联的新理论已经逐渐系统化&&从二十大对于战争与和平问题进行新论述,已经发展到对社会主义国内政治理论进行&修正&了。在毛泽东看来,这是不可容忍的,是对&马克思主义的背叛&。随着1961年以来国际左派势力的逐渐增强,以及中国国内经济形势略有好转,毛**决定&同修正主义在国际斗争中争夺领导权&[6]。可以看出,&中共中央此时已认定赫鲁晓夫由半修正主义沦落为彻底的修正主义者,成为&资产阶级的代言人&,苏共已是修正主义政党,苏联也已是搞资本主义的国家,领导国际共运的责任已落在中共、毛泽东身上。&[7]中苏论战迅速升级,针对这种情况,中国方面从日到12月12日,由《人民日报》、《红旗》杂志编辑部连续发表了6篇言辞激烈的评论文章,全面否定苏联纲领,这就是著名的&九评苏共中央公开信&的前六评。日至7月14日,七、八、九评发表,批判更加猛烈。[8]这些文章后来被集结为《关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总路线的论战》一书。可以很明显地看出,中共对修正主义的批判逐级上升,到了&九评&,即&关于赫鲁晓夫的假共产主义及其在世界历史上的教训&一文,批判直指苏联国内政治,上升到了空前的意识形态高度。文章开头就说,&&&苏共纲领,是一个假共产主义的纲领,是一个反对无产阶级革命、取消无产阶级专政和无产阶级政党的修正主义纲领。&是&历史的倒退&,是&为复辟资本主义开辟道路&。[9]论战虽然激烈,但毛泽东更关心的不是如何使苏联&改邪归正&。而是开始以苏联为&教训&,反思中共党内是否出现了&修正主义&。
  三、从国际反修到巩固国内无产阶级专政
  毛泽东在对苏联的口诛笔伐中,既斗志昂扬,又心怀隐忧。他自信地认为,国际反华力量&估计只占全人类的百分之几,例如说百分之五吧。最多不过占百分之十&[10],但同时,他也在估量着党和国家有多少比例的人已经&变修&的问题。中共八大召开之后不久,毛泽东的思想就已经转向阶级斗争,与苏联的论战还有彭德怀在庐山会议上对他的攻击,更强化了他对于中共党内出现&修正主义&的警惕。因此,他将同赫鲁晓夫的斗争与国内问题紧密联系在一起,提出&反修正主义不仅是国际问题,也是国内问题&,其性质是&要马克思主义,还是要修正主义&,&跟毛主席走,还是跟赫走&[11]。在与苏联的论战中,他完成了自己阶级斗争理论的体系化,并用这个思想指导国内的政治发展。&九评&最为完整地反映了这一意识,它运用了毛泽东提出的&大过渡&理论,认为&社会主义是一个很长很长的历史阶段&,&在这个历史阶段中,贯穿着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阶级斗争,存在着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条道路&谁战胜谁&的问题,存在着资本主义复辟的危险。&[12]而且,这种阶级斗争会&不可避免地反映到共产党内部来&[13]。为了保护社会主义制度,&必须在政治战线、经济战线、思想和文化战线上,把社会主义革命进行到底。&[14]由此可见,&无产阶级专政下的继续革命&思想已经初露端倪,而这正是&文化大革命&的理论基础。文章的第二部分,列举了若干反面事例,证明苏联城乡已经出现了大量的资产阶级分子,而&赫鲁晓夫修正主义集团&就是他们的代言人。[15]最后,文章得出结论认为,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由于党和国家的领导蜕化变质,会走上修正主义的道路,走上所谓&和平演变&的道路。[16]说到这里,文章话锋一转,问到,&在目前我们的社会里,是不是干干净净的呢?&[17]答案是否定的。那么,如何防止资本主义复辟呢?毛泽东归纳了15点,而第二点最为重要,他说&必须还有一个政治战线上和一个思想战线上的彻底的社会主义革命。&[18]毛泽东发动&文革&的设想,跃然纸上。
  毛泽东关于&党变修,国变色&,重蹈苏联覆辙的担忧,以及感知到中央领导中出现了对于毛泽东经济政策的反对声音,促使他集中精力去发现&睡在身边的赫鲁晓夫&。日,毛**明确指出,&国内的修正主义也不少,要反对我们自己内部的修正主义、资产阶级这些牛鬼蛇神。&[19]怎么办?毛泽东决定发动一场&社会主义教育运动&。在这年5月的杭州会议上,毛泽东主持制定了《中共中央关于目前农村工作中若干问题的决定(草案)》(前十条),将防止修正主义和进行阶级斗争奉为指导思想[20],认为这样能&挖掉修正主义的根子&。
  但是,毛泽东的担忧在1964年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标志是他对党内存在修正主义的估计更加严重了。就在这年5-6月的中央工作会议上,他做出了中国基层政权有三分之一不在我们手里,而掌握在敌人&&即资产阶级修正主义分子&&手中的著名判断。[21]他甚至说,我们这个党&还有国民党&。[22]他甚至设想请外国党帮助中国&防修&。这年1月,毛接见日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听涛克己时曾说:如果将来中国修正主义占了统治地位,你们就要举起反修的旗帜。9月,在接见日共中央F田里见时,他又说:要准备中国出修正主义。那时候,你们要帮助中国工人阶级同人民群众反对这种修正主义。[23]
  但很快,毛泽东就意识到,不光是地方,中央也出现了大量的修正主义分子。日,他对斯诺说:&中央将来怎么办?有可能出修正主义。&14日,他主持制定的《农村社会主义教育运动中目前提出的一些问题》(二十三条)出台,直截了当地指出,&这次运动的重点,是整党内那些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进一步地巩固和发展城乡社会主义的阵地。&10月10日,毛泽东在同大区第一书记谈话中又说:&中央出了修正主义,你们怎么办?如果中央出了修正主义,你们就造反,各省有了小三线,就可以造反嘛。&[24]至此,从口号(整&走资派&)到手段(&造反&),&文化大革命&的要素已经一应俱全了。日的《人民日报》社论再次出现了&赫鲁晓夫&字样:&赫鲁晓夫修正主义集团在苏联篡党,篡军,篡政,这个事实,对全世界无产阶级说来,是一个非常严重的教训。目前中国那些资产阶级代表人物,那些资产阶级&学者权威&,他们所做的,就是资本主义复辟的梦。&[25]而这时,&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已经爆发了。
  四、结论
  总之,&文化大革命&产生的根源,与中苏论战有着直接的关系。毛泽东通过对苏联&修正主义&道路的批判,一步步完善了自己的&反修防修&理论和&阶级斗争&理论。当他将视线转回国内时,就不可避免地运用这一理论推行自己的政策,以保证他自己开创的社会主义局面的纯洁性。于是,随着毛泽东误判的加重,&反修&逐渐升级为&文化大革命&,也就是符合逻辑的了。麦克法夸尔的论述十分得当:&中国人把论战提到了思想意识高度。这当然使论战升了级,并使莫斯科和北京更加难以取得一致意见。当争论越来越激烈时,中国人就会合乎逻辑地、也是不可避免地将他们对苏联外交政策的实质性分析进一步扩展到对这种错误的根源的追寻上去。中国人把这种根源说成是苏联社会的堕落,而这使毛泽东思索它在中国会产生的后果。发动文化大革命就是他解决问题的方案。&[26]
   于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
  参考文献:
  1、《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注释本)》。北京:人民出版社,1983年。
  2、《关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总路线的论战》,北京:人民出版社,1965年。
  3、麦克法夸尔:《文化大革命的起源(第二卷)》。河北:河北人民出版社,1989年。
  4、沈志华 主编:《中苏关系史纲》。北京:新华出版社,2007年。
  5、薄一波:《若干重大决策与事件的回顾》。北京:**中央党校出版社,1993年。
  6、金春明:《&文化大革命&简史》。北京:**党史出版社,2005年。
  7、邢和鸣:&&文化大革命&成因中苏联因素论析&。
  8、《**中央关于目前农村工作中若干问题的决定(草案)》(前十条)。
  9、《农村社会主义教育运动中目前提出的一些问题》(二十三条)。
  10、&横扫一切牛鬼蛇神&,载《人民日报》日。
  [1] 《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注释本)》。北京:人民出版社,1983年,第27页。
  [2] &苏联领导同我们分歧的由来和发展&&评苏共中央的公开信&,《关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总路线的论战》。北京:人民出版社,1965年,第57-58页。
  [3] &在战争与和平问题上的两条路线&&五评苏共中央的公开信&,《关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总路线的论战》。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年,第216页。
  [4] 麦克法夸尔:《文化大革命的起源(第二卷)》。河北:河北人民出版社,1989年,第374页。
  [5] 邢和鸣:&&文化大革命&成因中苏联因素论析&,载《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7月,第24卷第4期,第31页。
  [6] 沈志华 主编:《中苏关系史纲》。北京:新华出版社,2007年,第331页。
  [7] 同上书,第336页。
  [8] 同上书,第337页。
  [9] &关于赫鲁晓夫的假共产主义及其在世界历史上的教训&&九评苏共中央的公开信&,《关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总路线的论战》,北京:人民出版社,1965年,第387-388页。
  [10] 麦克法夸尔:《文化大革命的起源(第二卷)》。河北:河北人民出版社,1989年,第381页。
  [11] 沈志华 主编:《中苏关系史纲》。北京:新华出版社,2007年,第332页。
  [12] &关于赫鲁晓夫的假共产主义及其在世界历史上的教训&&九评苏共中央的公开信& ,《关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总路线的论战》,北京:人民出版社,1965年,第390页。
  [13] 同上书,第393页。
  [14] 同上书,第395页。
  [15] 同上书,第404页。
  [16] 同上书,第433页。
  [17] 同上书,第434-435页。原文如下:&但是,我们应当看一看,在目前我们的社会里,是不是干干净净的呢?不,并不那么干净。这里仍然存在着阶级和阶级斗争,存在着被推翻了反动阶级阴谋复辟的活动,存在着新旧资产阶级分子的投机倒把活动,存在着贪污盗窃分子和蜕化变质分子的猖狂进攻。一小部分基层单位也发生了蜕化变质的现象,而且那些蜕化变质分子还极力向上级领导机关寻找他们的保护人和代理人。对于这些现象,我们决不应当有丝毫的麻痹大意,而必须引起充分的警惕。&
  [18] 同上书,第436页。原文如下:&单有在经济战线上(在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社会主义革命,是不够的,并且是不巩固的,必须还有一个政治战线上和一个思想战线上的彻底的社会主义革命。在政治思想领域内,社会主义同资本主义之间谁胜谁负的斗争,需要一个很长的时间才能解决。几十年内是不行的,需要一百年到几百年的时间才能成功。在时间问题上,与其准备短些,宁可准备长些;在工作问题上,与其看得容易些,宁可看得困难些。这样想,这样做,较为有益,而较少受害。如果对于这种形势认识不足,或者根本不认识,那就要犯绝大的错误。在社会主义这个历史阶段中,必须坚持无产阶级专政,把社会主义革命进行到底,才能防止资本主义复辟,进行社会主义建设,为过渡到共产主义准备条件。&(重点是作者加的)
  [19] 薄一波:《若干重大决策与事件的回顾》。北京:**中央党校出版社,1993年,第1146页。
  [20] 《前十条》以八届十中全会为指导思想,认为&社会上还存在着资产阶级的影响和旧社会的习惯势力,存在着一部分小生产者的自发的资本主义倾向,因此,在人民中,还有一些没有受到社会主义改造的人,他们人数不多,只占人口的百分之几,但一有机会,就企图离开社会主义道路,走资本主义道路。在这些情况下,阶级斗争是不可避免的。&它进一步归纳了关于阶级斗争的九点现象,与&九评&中对苏联社会的分析异曲同工:&(1)被推翻的剥削阶级,地主富农,总是企图复辟,伺机反攻倒算,进行阶级报复,打击贫农、下中农。(2)被推翻的地主富农分子,千方百计地腐蚀干部,篡夺领导权。有些社、队的领导权,实际上落在他们的手里。其他机关的有些环节,也有他们的代理人。(3)有些地方,地主富农分子进行恢复封建的宗族统治的活动,进行反革命宣传,发展反革命组织。(4)地主富农分子和反革命分子,利用宗教和反动会道门,欺骗群众,进行罪恶活动。(5)反动分子的各种破坏活动,例如,破坏公共财产,盗窃情报,甚至杀人放火,多处发现。(6)在商业上,投机倒把的活动很严重,有些地方,这种活动是很猖狂的。(7)雇工剥削、放高利贷、买卖土地的现象,也发生了。(8)在社会上,除了那些继续搞投机倒把的旧的资产阶级分子以外,还出现了新的资产阶级分子,靠投机、剥削大发其财。(9)在机关中和集体经济中出现了一批贪污盗窃分子,投机倒把分子,蜕化变质分子,同地主富农分子勾结一起,为非作歹。这些分子,是新的资产阶级分子的一部分,或者是他们的同盟军。&
来源:作者赐稿
【把文章分享到
------分隔线----------------------------
历史是容易被遗忘的,如今的人们早已忘记了那些曾经为这个古老国家的转型而努力奔波的...
降伏红卫兵与重新大规模遣送青年下乡,这两者之间的关系昭然若揭。下乡运动包藏着镇压...
日,已罹患癌症晚期的殷海光,挣扎着从病床上爬了起来。破天荒地在家中燃放...
在苏共包办一切的情况下,社会不存在任何批评机制,一旦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或领导人出...
对这一历史悲剧,人们历来是强烈谴责段祺瑞和北洋政府的,但从另一个角度去看,却也有...
[1874]年度事件:日本入侵台湾 1871年12月,琉球按例遣使向清廷进贡,途中遭遇暴风雨...
同作者文章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九章习题
您的位置:第九章&&
第九章 测试题
第九章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一、单项选择题(共 10 道)
1 .中国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历史阶段后,毛泽东适时提出了( )
A .反对本本主义的任务
B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任务
C .实行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的 “ 第二次结合 ” 的任务
D .大规模调查研究的任务
2 . 1956 年 4 月,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的基本方针是( )
A .要把国内外一切积极因素调动起来,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
B .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
C .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
D .调整、巩固、充实、提高
3 .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讲话中,毛泽东提出中国工业化道路的问题,主要是指( )
A .重工业、轻工业和农业的发展关系问题
B .重工业的优先发展问题
C .科学技术现代化的问题
D .建立一个独立的完整的工业体系的问题
4 . 1957 年 4 月,中共中央下发的《关于整风运动的指示》中提出的整风运动的对象是( )
A . 主观主义、宗派主义、党八股
B . 教条主义、自由主义、经验主义
C . 官僚主义、宗派主义、主观主义
D . 个人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
5 .在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后,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是( )
A .正确处理敌我矛盾
B .正确处理社会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
C .正确处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矛盾
D .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
6 .在中共八大后对经济体制改革的探索中,毛泽东提出的 “ 新经济政策 ” 是指( )
A .兼顾国家、生产单位和生产者个人三者的关系
B . “ 两参一改三结合 ”
C . “ 三个主体 ” 和 “ 三个补充 ”
D .可以消灭了资本主义,又搞资本主义
7 .毛泽东发动的 “ 文化大革命 ” 的导火线是( )
A .《评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的发表
B . 1966 年 5 月中央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通过的 “ 五一六通知 ”
C .《炮打司令部 ―― 我的一张大字报》的发表
D .中共八届十一中全会通过的《关于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决定》
8 .进入社会主义阶段后,毛泽东提出的正确处理中国共产党同各民主党派关系的方针是( )
A .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
B .长期共存,互相监督
C .肝胆相照,荣辱与共
D .轮流执政
9 .毛泽东发动 “ 文化大革命 ” 的主要论点可集中概括为(   )
A . “ 以阶级斗争为纲 ” 的思想
B . “ 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 ”
C . “ 中央出了修正主义 ” 的观点
D . “ 由天下大乱到天下大治 ” 的观点
10 . 1975 年的整顿最终涉及到 “ 文化大革命 ” 的指导思想及其政策本身,为毛泽东所不能容忍,错误地发动了( )
A . “ 斗、批、改 ” 运动
B . “ 批陈整风 ” 运动
C . “ 批林批孔 ” 运动
D . “ 批邓、反击右倾反案风 ” 运动
二、多项选择题(共 10 道)
1 . 1956 年 9 月召开的党的八大提出在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我国国内的主要矛盾是( )
A .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
B .人民内部矛盾
C .人民大众同地主阶级国民党残余势力的矛盾
D .人民对建立先进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
E . 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2 .在大规模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初期,体现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探索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所取得的思想理论成果的重要文献有( )
A .《论十大关系》
B . 中共八大文献
C .《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D .《1957年夏季形势》
E .《十年总结》
3 .在对经济体制改革的初步探索中,陈云曾提出过 “ 三个主体 ” 和 “ 三个补充 ” 的重要思想,其主要内容是( )
A . 国家经营和集体经营是主体,一定数量的个体经营为补充
B . 公有制是主体,一定数量的私有制经济为补充
C . 计划生产是主体,一定范围的自由生产为补充
D . 宏观调控是主体,一定范围的自由竞争为补充
E . 国家市场是主体,一定范围的自由市场为补充
4 .在探索中国工业化道路的过程中,毛泽东阐述的重工业、轻工业和农业关系的观点主要有( )
A . 通过多发展一些重工业来促进农业和轻工业的发展
B . 通过多发展一些农业和轻工业来促进重工业的发展
C . 以农业、轻工业、重工业的次序安排国民经济计划
D . 在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条件下,发展农业和发展工业同时并举
E . 以农业为基础,以工业为主导
5 .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一文中提出的解决人民内部矛盾的方法是( )
A .民主的方法
B .说服教育的方法
C . “ 大鸣、大放、大字报、大辩论 ” 的方法
D .群众性的大批判的方法
E . “ 团结 ―― 批评 ―― 团结 ” 的方法
6 . 20 世纪 50 年代末的 “ 大跃进 ” 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中提出的 “ 三面红旗 ” 是指( )
A . 总路线
B . “ 一大二公 ”
C . “ 大跃进 ”
D . “ 一平二调 ”
E . 人民公社
7 .在社会主义发展阶段问题上,毛泽东提出,社会主义这个阶段又可分为两个阶段,分别是( )
A .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B . 社会主义高级阶段
C . 不发达社会主义阶段
D . 比较发达社会主义阶段
E . 高度发达社会主义阶段
8 .新中国从建立之日起确定的对外工作的目标是( )
A . 和平与发展
B . 坚持独立自主
C . 维护世界和平
D . 促进人类进步事业
E . 建立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9 .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方面,毛泽东提出的 “ 六又 ” 政治局面是( )
A . 又有专政又有民主
B . 又有纪律又有自由
C . 又有法制又有民主
D . 又有集中又有民主
E . 又有统一意志、又有个人心情舒畅、生动活泼
10 .毛泽东提出的繁荣科学文化的基本方针有( )
A . 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B . 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C .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D . 百花齐放,推陈出新
E . 古为今用,洋为中用
三、名词解释(共 5 道)
1 . 中共八大
2 .《论十大关系》
3 .《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4 .七千人大会
5. “ 文化大革命 ”
四、简答题(共 10 道)
1 . 1956 年知识分子问题会议的内容。
2 .毛泽东关于中国工业化道路的思想。
3 .中共八大关于社会主义社会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务的论述。
4 .毛泽东对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分析。
5 .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方针、具体政策和目的。
6 .反右派斗争扩大化的原因和影响。
7 .人民公社体制的特点和危害。
8 . 1958 年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内容及评价。
9 .毛泽东发动 “ 文化大革命 ” 的主要论点。
10 .怎样正确认识和科学评价毛泽东的历史地位 ?
五、论述题(共 5 道)
1 .为什么在社会主义条件下,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成为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
2 .中国共产党人在 1956 年至 1957 年的早期探索中对社会主义建设有哪些理论建树 ?
3 .中国共产党在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为什么会发生像 “ 文化大革命 ” 这样全局性的错误?
4 .如何正确认识和科学评价中国共产党在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所犯的错误?
5 .为什么说毛泽东是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开创者 ?
一、单项选择题(共 10 道)
1 . C 2 . A 3 . A 4 . C 5 . D 6 . D 7 . A 8 . B 9 . B 10 . D
二、多项选择题(共 10 道)
1 . D E 2 . A B C 3 . A C E 4 . B C D E 5 . A B E 6 . A C E 7 . C D 8 . B C D 9 . B D E 10 . C D E
三、名词解释(共 5 道)
1 .中共八大: 1956 年 9 月 15 日至 27 日,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举行。中共八大正确分析了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务,指出: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已经基本上建立起来,国内主要矛盾已经不再是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而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全国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逐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在经济建设上,大会坚持既反保守又反冒进即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的方针。陈云还就经济体制改革问题提出 “ 三个主体、三个补充 ” 的思想。在政治建设上,提出要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使党和政府的活动做到 “ 有法可依 ” 和 “ 有法必依 ” 。在执政党建设上,强调要提高全党的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水平,健全党内民主集中制,坚持集体领导制度,反对个人崇拜,发展党内民主和人民民主,加强党和群众的联系。中共八大的路线是正确的,它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和党的建设指明了方向。
2 .《论十大关系》:毛泽东于 1956 年 4 月 25 日在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作的报告。这个报告,总结经济建设的初步经验,借鉴苏联建设的经验教训,概括提出了十大关系,并提出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的基本方针。毛泽东强调,建设社会主义,首先必须依靠工农群众,充分调动工农群众的积极性;同时,必须巩固各民族的团结,帮助少数民族发展经济建设和文化建设;还应当与民主党派 “ 长期共存,互相监督 ” ,加强统一战线工作。毛泽东指出,在把重工业作为国内建设重点的同时,要更多地发展农业、轻工业,并处理好沿海工业与内地工业、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的关系,从而对中国工业化道路的问题作出了创造性的论述。他还开始提出体制改革的问题,主张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在论述中国和外国的关系时,提出 “ 向外国学习 ” 的口号,强调一切民族、一切国家的长处都要学,但不能一切照搬。在文化建设方面,提出 “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 方针。《论十大关系》是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开端,它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从经济方面(这是主要的)和政治方面提出了新的指导方针,为中共八大的召开作了理论准备。
3 .《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1957 年 2 月,毛泽东在扩大的最高国务会议上发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讲话,提出必须区分社会主义社会两类不同性质的社会矛盾,即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把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作为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他指出: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是性质完全不同的两类矛盾,敌我矛盾是对抗性的矛盾,人民内部矛盾是在人民根本利益一直基础上的矛盾。他还系统地阐明了正确处理各种人民内部矛盾的方针和方法,强调不能用解决敌我矛盾的方法去解决人民内部矛盾,只能用民主的、说服的、教育的、 “ 团结 ―― 批评 ―― 团结 ” 的方法去解决。《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是一篇重要的马克思主义文献。它创造性地阐述了社会主义社会矛盾学说,是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发展,对中国社会主义事业具有长远的指导意义。
4 . “ 七千人大会 ” :月间召开的扩大的中共中央工作会议(即 “ 七千人大会 ” ),在三年调整时期具有关键性的作用。当时,调整初见成效,但困难依然很大,党内的高级干部对形势和问题的看法还很不一致。为了统一思想,会议采取充分发扬党内民主的做法。来自中央、大区、各省市自治区、地区、县五级的党政军领导干部七千人余人,围绕讨论和修改刘少奇1月27日向大会提交的书面报告,畅所欲言,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毛泽东在讲话中着重阐述了民主集中制的极端重要性,并带头做了自我批评。这次会议恢复和发扬了党内的民主精神和自我批评精神,统一了全党的认识,对全面贯彻八字方针起了极其重要的推动作用。
5 . “ 文化大革命 ” :20世纪60年代中期,在 “ 以阶级斗争为纲 ” 的指导思想支配下,毛泽东对当时国内阶级斗争形势以及党和国家的政治状况作出严重的错误估计,甚至认为中央出了修正主义,整个国家面临资本主义复辟的现实危险,因此只有实行 “ 文化大革命 ” ,公开地、全面地、自下而上地发动群众来揭发上述阴暗面,才能把被 “ 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 ” 篡夺的权力重新夺回来。1966年5月,中共中央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会议通过的《中共中央通知》(即 “ 五一六通知 ” ),系统地阐发了发动 “ 文化大革命 ” 的主要论点。会议还决定设立 “ 中央文化革命小组 ” 。8月召开的八届十一中全会通过的《关于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决定》(简称 “ 十六条 ” ),成为 “ 文化大革命 ” 的指导方针。随后在全国掀起了 “ 打倒一切、全面内战 ” 的狂潮。他们把批判的矛头,集中指向刘少奇、邓小平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运动中,党的各级领导干部普遍受到批判和斗争,党的各级组织普遍受到冲击并陷于瘫痪、半瘫痪状态,党长期依靠的许多积极分子和基本群众受到排斥。日,中共中央政治局执行人民意志,毅然粉碎了江青反革命集团,结束了 “ 文化大革命 ” 。历时10年的 “ 文化大革命 ” 使国民经济遭受严重损失,民主和法制遭到践踏,大批干部和群众遭受迫害,学术文化事业在许多方面遭到摧残,科技水平在一些领域同世界先进国家的差距进一步拉大,党风和社会风气遭到严重破坏。历史已经判明, “ 文化大革命 ” 是一场由领导者错误发动,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
四、简答题(共 10 道)
1 . 1956 年 1 月,中共中央召开关于知识分子问题会议,动员全党和全国人民特别是广大知识分子 “ 向现代科学进军 ” 。周恩来在会上指出: “ 在社会主义时代,比以前任何时代都更加需要充分地提高生产技术,更加需要充分地发展科学和利用科学知识 ” 。知识分子绝大多数已经是劳动人民的知识分子, “ 他们是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一支伟大的力量。正确地估计和使用这些知识分子,有计划地帮助他们在政治上和业务上不断进步,是党和国家的极其重要的任务。 ” 这次会议极大地鼓舞了广大知识分子,激发了他们的政治热情和工作积极性,全国迅速掀起了向科学进军的热潮。
2 .经济文化落后的中国,如何由一个农业国变为工业国,中国应该走什么样的工业化道路,这是建国以来以毛泽东为代表的第一代领导集体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指出,必须以重工业为重点,优先发展重工业,但同时必须充分注意农业和轻工业的发展。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讲话中,毛泽东把重工业、轻工业和农业的发展关系问题,提高到中国工业化道路的高度加以论述,指出,这里所讲的工业化道路问题,主要是指重工业、轻工业和农业的发展关系问题。 1958 年后,毛泽东又提出在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条件下,发展工业和发展农业并举,以农业、轻工业、重工业的次序安排国民经济的观点, 60 年代初,毛泽东又明确提出 “ 农业是基础,工业是主导 ” 的发展国民经济的总体战略思想。
3 .中共八大指出,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已经基本上建立起来,国内主要矛盾已经不再是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而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全国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逐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虽然还有阶级斗争,还要加强人民民主专政,但其根本任务已经是在新的生产关系下面保护和发展生产力。
4 .毛泽东指出:矛盾是普遍存在的。社会主义社会充满着矛盾,正是这些矛盾推动着社会主义社会不断向前发展。在社会主义社会中,基本的矛盾仍然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这些矛盾,可以通过社会主义制度本身的自我调整和自我完善不断地得到解决。这实际上为社会主义制度的完善和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石。
5 .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讲话中指出,解决人民内部矛盾要采取团结 ―― 批评 ―― 团结的方针。具体说,在经济生活中,实行 “ 统筹兼顾,适当安排 ” 的方针,在科学、文化、艺术领域,实行 “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 的方针,在共产党同民主党派的关系上,实行 “ 长期共存,互相监督 ” 的方针。其目的在于 “ 造成一个又有集中又有民主,又有纪律又有自由,又有统一意志、又有个人心情舒畅、生动活泼,那样一种政治局面 ” 。
6 .反右派斗争扩大化的原因有:第一,对当时阶级斗争的形势的估计过于严重,以至于把少数右派分子的进攻夸大为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之间的一场决战。第二,由于长期以来党形成了用阶级斗争的方法来处理问题的惯性,在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仍用阶级斗争的观点来处理社会建设中的新问题和人民内部矛盾,导致了混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第三,在运动中采取的 “ 大鸣、大放、大辩论、大字报 ” 的错误斗争方式,也是反右派斗争严重扩大化的一个重要因素。反右派斗争扩大化的影响:第一,由于反右派斗争被严重地扩大化,到 1958 年夏季运动结束时,全国划定的右派分子达 55 万人,其中绝大多数属于错划。许多党的干部和有才华的知识分子由此受到长期压抑和打击。这不仅是他们个人的损失,更是党和国家整个事业的严重损失。第二,反右派斗争严重扩大化的一个重要影响,是 1957 年 10 月召开的中共八届三中全会开始改变党的八大关于社会主要矛盾的正确判断,认为当前国内的主要矛盾仍然是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社会主义道路和资本主义道路的矛盾。后来召开的中共八大二次会议正式确认了这个判断。这一理论上和指导思想上的失误造成了长时期的严重后果。
7 .人民公社实行 “ 政社合一 ” 的体制,其基本特点被概括为 “ 一大二公 ” ,实际上就是搞 “ 一平二调 ” 。所谓 “ 大 ” ,就是规模大,原来一二百户规模的农业生产合作社被合并成拥有四五千户甚至一两万户的人民公社;所谓 “ 公 ” ,就是公有化程度高,原来经济条件各不相同的农业生产合作社被合并以后,主要财产归人民公社所有,收入在全社范围内统一核算和分配。它严重地脱离了当时农村的生产力水平,致使 “ 一平二调 ” 之风泛滥,损害了广大社员和大多数小集体的利益。
8 . 1958 年 5 月,中共八大二次会议通过了 “ 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 ” 的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这条总路线及其基本点,其正确的一面,是反映了广大人民群众迫切要求改变国家经济文化落后状况的普遍愿望;其缺点是夸大了主观意志和主观努力的作用,忽视了客观经济规律,否定了国民经济计划的综合平衡。总路线提出的 “ 多快好省 ” 这四个字,本来是相互制约的,但在宣传中和实际工作中片面地突出了一个 “ 快 ” 字,提出 “ 速度是总路线的灵魂 ” , “ 快,这是多快好省的中心环节 ” 。于是盲目求快压倒了一切,急于求成的思想占据了主导地位。
9 .毛泽东发动 “ 文化大革命 ” 的主要论点是:一大批资产阶级的代表人物、反革命的修正主义分子,已经混进党里、政府里、军队里和文化领域的各界里,相当多的单位的领导权已经不在马克思主义者和人民群众手里。党内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在中央形成了一个资产阶级司令部,它有一条修正主义的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在各省、市、自治区和中央各部门都有代理人。这实质上是一个阶级推翻一个阶级的政治大革命,以后还要进行多次。上述论点曾被概括成为所谓 “ 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 ” 。历史已经证明,毛泽东发动 “ 文化大革命 ” 的主要论点,对当时国内阶级形势以及党和国家政治状况的估计,是完全错误的,既不符合马克思列宁主义,明显地脱离了毛泽东思想的轨道,也不符合中国实际,给党、国家和人民造成了重大损失。
10 .《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所指出,毛泽东同志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他虽然在 “ 文化大革命 ” 中犯了严重错误,但是就他的一生来看,他对中国革命的功绩远远大于他的过失。他的功绩是第一位的,错误是第二位的。他为我们党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创立和发展,为中国各族人民解放事业的胜利,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和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建立了永远不可磨灭的功勋。他为世界被压迫民族的解放和人类进步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
五、论述题(共 5 道)
1 . 1957 年 2 月,毛泽东在扩大的最高国务会议上发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讲话,提出必须区分社会主义社会两类不同性质的社会矛盾,把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作为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其基本点是:
第一,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就是敌我之间的矛盾和人民内部的矛盾。在现阶段,一切赞成、拥护和参加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阶级、阶层和社会集团,都属于人民的范畴;一切反抗社会主义革命和敌视、破坏社会主义建设的社会势力和社会集团,都是人民的敌人。
第二,敌我之间的矛盾和人民内部的矛盾,是性质完全不同的两类矛盾。敌我之间的矛盾是对抗性的矛盾;人民内部的矛盾,是在人民根本利益一致基础上的矛盾,是非对抗性的。
第三,解决敌我之间的矛盾和人民内部的矛盾的方法不同。敌我之间的矛盾是分清敌我的问题,在社会主义时期,要用专政的方法解决;人民内部的矛盾是分清是非的问题,只能用民主的方法、说服教育的方法来解决。
第四,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已经成为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大规模的急风暴雨式的群众阶级斗争基本结束,虽然还存在着敌我矛盾,但只是少量的,不是主流,社会上大量存在的是人民内部矛盾,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必须放在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上,把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作为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
2 .在 1956 年至 1957 年间,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对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进行了初步的探索,取得了丰硕的理论成果。
第一,提出了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方针和正确处理社会主义建设中各方面关系的重要思想。 1956 年 4 月 25 日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作《论十大关系》的报告。这个报告,总结经济建设的初步经验,借鉴苏联建设的经验教训,概括提出了十大关系。这十大关系,围绕一个基本方针,即: “ 一定要努力把党内党外、国内国外的一切积极的因素,直接的、间接的积极因素,全部调动起来,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 ” 。
毛泽东强调,工人、农民是人民群众的主体,建设社会主义,首先必须依靠工农群众,充分调动工农群众的积极性;同时,必须巩固各民族的团结,帮助少数民族发展经济建设和文化建设;还应当与民主党派 “ 长期共存,互相监督 ” ,加强统一战线工作。他并且提出,要尽可能地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
毛泽东指出,在把重工业作为国内建设重点的同时,要更多地发展农业、轻工业,并处理好沿海工业与内地工业、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的关系,从而对中国工业化道路的问题作出了创造性的论述。他还开始提出体制改革的问题,认为我们不能像苏联那样,把什么都集中到中央,而应当有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应当使各个生产单位有一个与统一性相联系的独
毛泽东在论述中国和外国的关系时,提出 “ 向外国学习 ” 的口号,强调一切民族、一切国家的长处都要学,但不能一切照搬。
在文化艺术问题上,毛泽东指出, “ 艺术问题上的百花齐放,学术问题上的百家争鸣,我看应该成为我们的方针。 ”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的提出和确立,适应了国家迅速发展经济和文化的迫切要求,有利于充分调动广大知识分子从事社会主义建设的积极性,成为党和国家促进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和科学进步的指导方针,后来也成为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正确方针。
《论十大关系》是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开端,它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从经济方面 ( 这是主要的 ) 和政治方面提出了新的指导方针,为中共八大的召开作了理论准备。后来,毛泽东回顾说: “ 前八年照搬外国的经验,但从 1956 年提出十大关系起,开始找到自己的一条适合中国的路线。 ”
第二,对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和党的主要任务作出了正确的判断。 1956 年 9 月 15 日至 27 日,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举行。共八大正确分析了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务,指出: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已经基本上建立起来;我们还必须为解放台湾、为彻底完成社会主义改造、最后消灭剥削制度和继续肃清反革命残余势力而斗争,但是国内主要矛盾已经不再是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而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全国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逐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虽然还有阶级斗争,还要加强人民民主专政,但其根本任务已经是在新的生产关系下面保护和发展生产力。
在经济建设上,大会坚持既反保守又反冒进即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的方针。陈云还提出 “ 三个主体、三个补充 ” 的思想,即:国家经营和集体经营是主体,一定数量的个体经营为补充;计划生产是主体,一定范围的自由生产为补充;国家市场是主体,一定范围的自由市场为补充。在政治建设上,提出要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使党和政府的活动做到 “ 有法可依 ” 和 “ 有法必依 ” 。在执政党建设上,强调要提高全党的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水平,健全党内民主集中制,坚持集体领导制度,反对个人崇拜,发展党内民主和人民民主,加强党和群众的联系。
第三,提出了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和两类矛盾学说。 1957 年 2 月,毛泽东在扩大的最高国务会议上发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讲话,提出了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和两类矛盾学说。毛泽东对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作了科学分析。他指出:矛盾是普遍存在的。社会主义社会充满着矛盾,正是这些矛盾推动着社会主义社会不断向前发展。在社会主义社会中,基本的矛盾仍然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这些矛盾,可以通过社会主义制度本身的自我调整和自我完善不断地得到解决。这实际上为社会主义制度的完善和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石。
毛泽东提出必须区分社会主义社会两类不同性质的社会矛盾,把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作为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他联系农业合作化问题、工商业者问题、知识分子问题、少数民族问题、少数人闹事问题、与民主党派关系问题等,系统地阐明了正确处理各种人民内部矛盾的方针和方法。他强调,不能用解决敌我矛盾的方法去解决人民内部矛盾,只能用民主的、说服的、教育的、 “ 团结 ―― 批评 ―― 团结 ” 的方法去解决。毛泽东提出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有一个重要的指导思想,这就是: “ 团结全国各族人民进行一场新的战争 ―― 向自然界开战,发展我们的经济,发展我们的文化,使全体人民比较顺利地走过目前的过渡时期,巩固我们的新制度,建设我们的新国家 ” 。
《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是一篇重要的马克思主义文献。它创造性地阐述了社会主义社会矛盾学说,是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发展,对中国社会主义事业具有长远的指导意义。
3 .中国共产党之所以会犯 “ 文化大革命 ” 这样全局性的严重错误, “ 文化大革命 ” 之所以会发生并且持续十年之久,是有深刻的社会历史原因的。这些错误发生的原因是多方
第一,由于社会主义运动的历史不长,社会主义国家的历史更短,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刚刚处于起始阶段。中国共产党过去长期处于战争和激烈的阶级斗争的环境中,对于迅速到来的新生的社会主义社会和全国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缺乏充分的思想准备和科学研究。因此,对于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并没有完全搞清楚。邓小平指出: “ 从建国到一九七八年三十年的成绩很大,但做的事情不能说都是成功的。 ”“ 问题是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我们的经验教训有许多条,最重要的一条,就是要搞清楚这个问题。 ”
第二,由于中国共产党的历史特点,在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在观察和处理社会主义社会发展进程中出现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新矛盾新问题时,容易把已经不属于阶级斗争的问题仍然看作是阶级斗争,并且面对新条件下的阶级斗争,又习惯于沿用过去熟习而这时已不能照搬的进行人规模急风暴雨式群众性斗争的旧方法和旧经验,从而导致阶级斗争的严重扩大化。同时,这种脱离现实生活的主观主义的思想和做法,由于把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中的某些没想和论点加以误解或教条化,反而显得有 “ 理论根据 ” 。这就造成把社会主义国家实行的某些具体制度和具体政策当作社会主义本质来坚持,把阶级斗争扩大化的理论迷误当成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所谓继承和发展,把党内不同意见的正常争论当作两条路线的斗争,甚至直接说成是阶级斗争。
第三,党的民主集中制和集体领导制度遭到了严重破坏,致使党无法依靠制度的和集体的力量及时地发现并纠正错误。本来,民主集中制和集体领导制度,是毛泽东亲手培育起来的优良制度、优良传统。然而,中国共产党在面临工作重心转向社会主义建设这一新任务因而需要特别谨慎的时候,毛泽东逐渐骄傲起来,逐渐脱离实际和脱离群众,主观主义和个人专断作风日益严重,日益凌驾于党中央之上,使党和国家政治生活中的集体领导原则和民主集中制不断受到削弱以至破坏。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上由于没有正确解决领袖和党的关系问题而出现过的一些严重偏差,对中国共产党也产生了消极的影响。中国是一个封建历史很长的国家,中国共产党对封建主义特别是对封建土地制度和豪绅恶霸进行了最坚决、最彻底的斗争,在反封建斗争中养成了优良的民主传统;但是长期封建专制主义在思想政治方面的遗毒不是很容易就能够肃清的。种种历史原因又使得中国共产党没有能把党内民主和国家政治生活的民主加以制度化、法律化,或者虽然制定了制度、法律,却没有获得应有的权威。这就提供了一种条件,使党的权力过分集中于个人,党内个人专断和个人崇拜现象滋长起来,这样也就使党和国家难于防止和制止像 “ 文化大革命 ” 这样全局性错误的发生和发展。
4 .对中国共产党在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所犯的错误,需要做具体的、历史的分析和科学的评价。
中国共产党在犯严重错误的时候,它的性质和宗旨都没有改变,人民群众依然把她看作是自己根本利益的代表者,对它表示信任并寄予希望。就是在 “ 大跃进 ” 造成国民经济严重困难的时期,党和政府依然具有团结人民共度难关的巨大凝聚力,依然具有认真总结教训、妥善解决问题、把事业推向前进的能力。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同心同德,艰苦奋斗,共度难关。在 “ 文化大革命 ” 的特殊年代里,中国共产党并没有被摧毁而且还能维持统一,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根基仍然保存着,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还在进行,国家仍然保持统一并且在国际上发挥着重要的影响。这些重要事实,既同毛泽东的巨大作用分不开,也是广大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共同努力的结果。 “ 文化大革命 ” 中,毛泽东保护过一些党政军领导干部和党外著名人士,使一些负责干部重新回到重要的领导岗位;毛泽东领导了粉碎林彪反革命集团的斗争,对江青、张春桥等人也进行过重要的批评和揭露,不让他们夺取党和国家最高领导权的图谋得逞。在对外关系上,中国共产党和毛泽东始终警觉地维护国家的安全,并开创了外交工作的新局面。周恩来在 “ 文化大革命 ” 中处于非常困难的地位。他顾全大局,任劳任怨,鞠躬尽瘁,为继续进行党和国家的正常工作,为尽量减少 “ 文
化大革命 ” 所造成的损失,为保护大批的党内外干部,作了坚持不懈的努力,费尽了心血。他同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的破坏进行了各种形式的斗争。
中国共产党能够紧紧依靠广大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并在广大群众的支持和帮助下,发现错误,抵制错误,纠正错误。中国共产党和广大人民群众在 “ 文化大革命 ” 中同 “ 左 ” 倾错误和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的斗争是艰难曲折的,并且一直没有停止过。正是由于中国共产党、政府和广大工人、农民、解放军指战员、知识分子、知识青年和干部的共同斗争,使 “ 文化大革命 ” 的破坏受到了一定程度的限制。 “ 文化大革命 ” 整个过程的严峻考验表明:党的八届中央委员会和它所选出的政治局、政治局常委、书记处的成员,绝大多数都站在斗争的正确方面。党的干部,无论是曾被错误地打倒的,或是一直坚持工作和先后恢复工作的,绝大多数是忠于党和人民的,对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事业的信念是坚定的。遭到过打击和折磨的知识分子、劳动模范、爱国民主人士、爱国华侨以及各民族各阶层的干部和群众,绝大多数都没有动摇热爱祖国和拥护共产党、拥护社会主义的立场。在 “ 文化大革命 ” 中,尽管遭到林彪、江青两个反革命集团的破坏,但中国共产:党团结广大干部群众终于战胜了他们。
即使在中国共产党和毛泽东犯了严重错误的历史时期,社会主义建设的各项事业仍然取得了举世公认的重要成就。正如 1981 年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所指出: “ 中国共产党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的历史,总的说来,是中国共产党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指导下,领导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并取得巨大成就的历史。 ”“ 忽视错误、掩盖错误是不允许的,这本身就是错误,而且将招致更多更大的错误。但是,三十二年来我们取得的成就还是主要的,忽视或否认我们的成就,忽视或否认取得这些成就的成功经验,同样是严重的错误。我们的成就和成功经验是党和人民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结果,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表现,是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继续前进的基础。 ”
历史一再表明,中国人民是伟大的人民,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制度具有伟大而顽强的生命力。
5 .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创建新中国和探索适合中国情况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逐步形成或进一步完善了具有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根本制度。在此基础上,毛泽东等领导人作出了一系列重要的理论创造。
在探索刚刚起步时,毛泽东就论述了必须实行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 “ 第二次结合 ” 的基本思想,提出了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学说,阐明了建设社会主义的基本方针。此后,毛泽东又进一步总结经验,对社会主义的发展阶段问题初步作出了正确的论述,提出了中国实现现代化的目标、步骤,并且阐述了社会主义建设的若干重要原则。
关于社会主义的发展阶段,毛泽东指出: “ 社会主义这个阶段又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不发达的社会主义,第二个阶段是比较发达的社会主义。后一阶段可能比前一阶段需要更长的时间。 ”
关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战略目标和步骤,毛泽东强调:为了建设社会主义,必须大力推进中国的现代化事业。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战略目标,是要把中国建设成为一个具有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现代国防和现代科学技术的强国。为此,应当采取 “ 两步走 '' 的发展战略,第一步,建成一个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第二步,全面实现农业、工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的现代化,使中国的经济走在世界前列。
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方面,毛泽东提出,要正确处理重工业、轻工业和农业的关系,以农、轻、重为序发展国民经济;在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条件下,坚持工业和农业并举、重工业和轻工业并举、中央工业和地方工业并举、大中小企业并举等 “ 两条腿 ” 走路的方针;正确解决好综合平衡的问题,处理好积累和消费、生产和生活的问题,处理好国家、集体和个人的关系,统筹兼顾,适当安排。
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方面,毛泽东提出,要把 “ 造成一个又有集中又有民主,又有纪律又有自由,又有统一意志、又有个人心情舒畅、生动活泼,那样一种政治局面 ” 作为努力的目标;把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作为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坚持人民民主,尽可能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处理好中国共产党同各民主党派的关系,坚持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巩固和扩大爱国统一战线;切实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各项权利,尤其是人民参与国家和社会事务管理的权利;社会主义法制要保护劳动人民利益,保护社会主义经济基础,保护社会生产力。
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方面,毛泽东提出,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实行 “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 的方针,对古今中外的优秀文化实行 “ 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百花齐放、推陈出新 ” 的方针;思想政治工作是经济工作和一切工作的生命线,要实行政治和经济的统一、政治和技术的统一、又红又专的方针;知识分子在革命和建设中具有重要作用,要建设一支宏大的工人阶级知识分子队伍;要向利?学进军,不能走世界各国发展科学技术的老路,而应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奋发图强,努力赶超世界先进水平。
在国防建设和军队建设方面,毛泽东提出必须加强国防、建设现代化正规化国防军和发展现代化国防技术的重要指导思想。还提出国防建设要服从国家经济建设大局的方针,并为巩固国防制定了积极防御的战略思想,积累了军事斗争同政治斗争、外交斗争相结合的独创性经验。
在执政条件下加强共产党自身建设方面,毛泽东最早觉察到帝国主义的 “ 和平演变 ” 战略的危险,号召共产党人提高警惕,同这种危险作斗争。同时,他又十分警惕党在执政以后可能产生的种种消极现象。为此,他提出:共产党员必须坚持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务必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各级领导干部必须自觉地运用人民赋予的权力为人民服务,依靠人民群众行使这个权力,并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必须以普通劳动者的姿态出现,平等待人;必须防止在共产党内、在干部队伍中形成特权阶层、贵族阶层,坚决地反对党内和干部队伍中的腐败现象;必须切实解决 “ 培养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接班人 ” 的问题。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所阐明的这些重要思想,为党继续进行探索并系统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提供了重要的基础。毛泽东是探索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开创者。他领导全党和全国人民顶住来自外部的各种影响和压力,坚持不懈地进行这种探索。毛泽东等老一代革命家作为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开创者的历史功绩,将永远记载在党和国家的史册上。}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资产阶级革命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