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曼底中怎样拿到自行反坦克炮炮

夕阳下的王者浴血诺曼底海滩1944年5月,第将所有剩下的转交给了在卡玛内兹、波多尔斯克(kamenez、podolsk)地区的第509独立重型装甲营之后,所有人员都回到了位于奥赫尔多夫的训练基地等待整编(除了第3连的部分官兵此时在波兰南部训练驾驶虎I坦克的匈牙利人)。为了使这支精锐部队能尽快回到,尽可能优先的给503重装营补充兵员和装备;仅仅两周之后,第一批坦克便通过铁路运抵了奥赫尔多夫。令全营将士喜出望外的是,营部和第1连装备的是他们从未见过的虎王坦克(使用保时捷型炮坦),第2连和第3连在不远的将来也将会换装此型坦克;而统帅部的慷慨也使该营成为所有独立重型装甲营中首支装备虎王坦克的部队。此外,营部直属的后勤供应连也正在组建中。随着西线战事打响,第三帝国已经陷入岌岌可危的两线作战中。作为营长,弗罗密〔Fromme〕上尉自知部队重返前线的时候已经不远了,在抓紧重建和新兵训练工作的同时,还努力让他的战士得到尽可能多的自由放松的时间。7月初,在士兵心目中享有崇高威望的德军坦克装甲兵总监古德里安将军来到了503重装营的驻地,并和全营官兵畅谈了关于即将开始战斗的展望,他在临走时曾意味深长的嘱咐弗罗密营长:“如果我们在接下来的两周里还无法将诺曼底滩头的敌人消灭干净的话,那么我想我们很可能会输掉这场战争。”相信在场的每个人此刻都意识到了自己身上的重任。一代战神——德军装甲兵总监海因茨·古德里安上将满载着古德里安将军的殷切期望,503重装营于7月3日乘专列驶抵法国前线,一路上为躲避盟军的空袭,火车在法国境内兜了个大圈才到最终的目的地,巴黎以西70公里的豪骞(Houjan)和德勒(Dreux)火车站,而之后的行程必须靠部队自己沿公路推进来完成。盟军在诺曼底地区的绝对制空权使得503重装营不可能在白天赶路,车辆隐蔽稍有不慎便会招来航空炸弹的好一阵“亲密接触”,夜行日息几乎成了当时德军部队对付盟军空中优势的惟一有效方法,每天晚上从23点到次日凌晨3点也成了当时503重装营士兵最为忙碌的时间。部队经过韦尔纳伊(Verneuil)——阿让唐(Argentan)——法莱斯,终于在7月6日抵进了统帅部制定的作战区域——卡昂城东一带。也正是在这一天,503重装营遭受了其在诺曼底前线的第一个人员和坦克的损失,编号323的虎式坦克在途经梅济东(Mezidon)附近的铁路桥时由于大桥突然崩塌而损毁,其实类似的事情在德军中也早已屡见不鲜,应该说“老虎”肥重的身躯是造成这些悲剧的“罪魁祸首”。[503营战斗报告:新得到33辆虎式坦克、12辆新式虎王坦克,奔赴西线,在途经梅济东附近的铁路桥时,由于坦克本身重量超过大桥的承载能力导致大桥崩塌,虎式坦克被除籍1辆,余44辆]7日,刚抵达前线的503重装营便接到了来自上级指挥部门——第86军的作战命令,立刻去支援正在前线作战的第16空军野战师。该师在不久前刚接过了已在卡昂地区苦战一个月的第21装甲师的防区,但之后几天盟军近乎疯狂的猛攻使得该师承受了令人难以想象的损失。不得已德军在8日又将还没能在后方歇上几天的第21装甲师派往了该地区,第16空军野战师剩余部队也奉命接受第21装甲师师部统一指挥。503重装营的到来无疑将大大增强德军在该地区的防御能力,他们将和有冯·高特博格上尉(Hauptmann Von Gotrberg)指挥的第22装甲团第1营(清一色装备四号坦克)一起成为第21装甲师防线上的中流砥柱。四号坦克D型(短筒炮是它的最大特征)四号坦克F2型四号坦克H型在开始介绍503重装营的卡昂一役之前,让我们先来看看当时在该地区战斗双方的战略态势。德军各部驻守在从奥恩到康坦丁半岛西海岸将近140公里的战线上。在奥恩(Orne)以东,英军自登陆以来已在那里构筑了一个约25平方公里的桥头堡。但由于双方都不时地上演一些漂亮的攻击和防御作战,所以,此刻在诺曼底很难找到一条固定的战线。但可以肯定的是:尽管盟军登陆已近一月,却还始终未能向法国内陆达成以此决定性的突破,而盟军的自身防线也并非固若金汤,更多依仗的是其海空优势和来自后方源源不断的补给。诺曼底的战局对于德军而言并不一定是毫无胜算,但显然在下一回合中首先发招的依然是实力明显占优的盟军,其连日来愈加猛烈的炮火准备便证明了英军下一步肯定会尽全力扩大奥恩桥头堡,关键的问题在于他们会在哪里选择突破口呢?卡昂?不太可能!因为即使英军在卡昂达成突破还是必须通过德军在奥恩的防线,奥恩桥头堡的南部或是东南部是英军最直接也最有可能选择的突破方向。为了应对这一威胁,尽管与第21装甲师和第86军的作战部署背道而驰,B集团军群司令部还是于9日强行将作为战略预备队的503重装营和第22装甲团第1营投入到奥恩桥头堡东侧的主防线上,围绕着一个名叫埃米韦尔勒(Emieville)的小镇布置防御工事。第1连和来自第2装甲团兄弟部队驻扎在了小镇东南一带,第2连在其东北,第3连则部署在了离指挥部2.5公里远曼奈维尔的丛林地带。就在503重装营的西线之战即将打响之前,营长弗罗密上尉由于眼睛受伤而不得不离开部队返回巴黎的医院治疗,第3连连长舒尔弗(谢夫)上尉暂时接替了他的岗位。11日,不出意料,盟军果然将突破口选在此处。在一阵急促但却猛烈的炮火准备之后,进攻开始了。没多久,由英军坦克和加拿大步兵组成的先头部队已经突破了德军从库弗韦尔(Cuverville)至科洛姆贝尔斯(Colombelles)一带的防线并成功占领了位于科洛姆贝尔斯北部高地上一个极具价值的工厂,原先在那里驻守的第32伞兵团在盟军重压下不得不退往了库弗韦尔,卡昂的东大门已经被打开。填补缺口的任务交给了驻地离那最近的第3连将士,相信这支传奇连队的战绩册上又将增添光彩的一笔。在当时第3连代理连长冯·罗森的回忆中,他当天从营部接到的命令全文如下:“据侦察部队报告已有一支实力强大的敌装甲部队抵进到吉布韦尔(Giberville)西北三公里处的地方,命令你部迅速展开反击消灭在突破口的敌军并重建在该地区的防线,之后等待进一步指示”。兵贵神速,在接到命令30分钟内,第3连便完成了集结出发,全速驶向吉布韦尔,当部队赶到那里时,已经有美军坦克在该地区出没,为了不让还在吉布韦尔北部的英军主力得到更多战斗准备时间,德军抢先发起进攻。第1排在左,第2排在右,第3排殿后,一个典型的倒品字形攻击阵势猛的扑向敌人,反应很快的英军坦克手迅速向虎式坦克射来了雨点般的炮弹,但可惜在那样的距离上它们不可能对“老虎”造成什么实质性的伤害。我们从冯·罗森〔von Rosen)连长战后回忆中可以发现在这次战斗中充分体现了德军坦克兵极高的战斗素养,当他的连指挥坦克的无线电天线在交火时不慎被英军反坦克炮炸毁,全连缺乏统一有效指挥的情况下,每当一个排的虎式坦克作冲锋的时候,总会有另一个排为其提供火力和侧翼掩护,在装备和战术上都处于下风的英军自然难以抵挡第3连的攻势,不得不施放烟雾弹试图撤离。可天公不作美,英军施放出来的浓浓烟雾被一阵阵大风吹散了,德军几乎每发出一枚88炮就报销掉了一辆英军的谢尔曼。战斗持续了将近半个小时,德军坦克兵们引以自豪的虎式坦克统治了整个战场,除了横七竖八躺着的12辆谢尔曼之外(其中甚至还有些是装备17磅炮的萤火虫式坦克),还有4门6磅的反坦克炮;而冯·罗森连长的身先士卒也使得他的战车炮坦上留下了好几个深浅不同的弹坑,但幸好没有击穿的,被送回德国大修是肯定的了,冯·罗森也不得不更换了他的“坐骑”。为了更好了解英军新式坦克性能,刚从医院返回的弗罗密营长命令冯·罗森将2辆“伤势较轻”的萤火虫从前线运了回来,后方赶来的步兵部队也接替了503重装营担任吉布韦尔的防御重任。第3连在吉布韦尔的胜仗大大振奋了整个503重装营的士气,尽管每个士兵心里都明白真正的考验还在后面,但他们坚信可以应付一切来自前线的威胁。不能说这是被胜利冲昏了头脑,但弗罗密营长和他的将士们此时似乎确实没有清醒意识到他们即将面对的是怎样的异常残酷战争。“萤火虫”由M4“谢尔曼”底盘改装,主炮为英制17镑(76.2mm)炮1门1944年7月中旬德军在诺曼底前线的态势还是不错的,盟军在那里连吃了三次败仗,盟军试图通过Odon的企图被德军的装甲部队粉碎,加拿大和英国人也没到达卡昂城南,而美军尝试突破圣洛尔的企图最终也以失败而告终,应该承认西线德军打得还是相当不错的。英军统帅部为改变战场上相对僵持的态势,获得更大的登陆场,集中了其大部分装甲力量,准备不惜一切代价也要突破德军在诺曼底一线的防御,以便能顺利杀入利于坦克部队机动的法莱斯平原地带;能否顺利冲出奥恩桥头堡显然是此战的关键,英军统帅部的如意算盘是想通过在该地区和德军火拼来消耗其装甲预备队,对于后备资源强大的盟军而言如果这一目的达成了和拿到了通往巴黎的钥匙没什么两样。为此,他们还把这次被高层寄予厚望的行动代号称为“古德伍德”。庞大的盟军重型轰炸机群在战斗机护航下将7800吨炸弹投在了德军阵地上[历史背景导读:“古德伍德”——日,英统帅部为了在卡昂地区一个小镇附近开辟突破口,给于其陆军二战历史上最猛烈的空中支援,先后出动重型轰炸机数千架次,对德军的防线狂轰滥炸。05:45~06:30时,1056架皇家空军的重轰炸机攻击卡昂至 科洛姆贝尔斯(Colombelles)、圣纳维尔〔Sannerville〕至埃米韦尔勒(Emieville:503营1连所在地〕、卡基内〔Cagney〕附近;07:00~07:30时,美国陆军航空队的529架轰炸机攻击库弗韦尔(Cuverville )附近、圣纳维尔西侧、曼奈维尔〔Mannerville:503营3连所在地)西侧、迪莫维尔〔Demouville〕南侧、特罗阿恩(Troarn) 附近;08:00~08:30时,美国陆军航空队的482架轰炸机攻击格兰迪维尔〔Grentheville〕西南至 Bourguebus 以及 Bras 西侧。]日清晨,诺曼底曼奈维尔地区横七竖八的巨型战车、慌乱奔走的人群,简直不能让人相信这就是名震天下的德意志国防军第503重坦克营的官兵们。空袭警报早已发出,坦克兵们正拼命的挖掘躲避壕,几小时后他们都已藏身在重型坦克之下的土坑里。随着天空中震耳欲聋的轰鸣声越来越近,盟军飞机终于抵达了,但不是上级事先预告的“台风”攻击机,而是2077架包括重型轰炸机的**机群!英美盟军用猛烈的空袭宣告了进攻的开始,从早上5点3刻起,短短40分钟内就有7000多吨炸弹落在了德军的防线上(1945年2月著名德累斯顿大轰炸,盟军也只不过出动了1084架轰炸机,总共投下了3425吨炸药,仅及这一天的半数。);英军在卡昂血战之中吃够了德军虎式坦克的苦头,决心在皇家空军和美国陆航队的协助下一举粉碎德军这支有生力量;因而,503重装营的集结区域——曼奈维尔(Maneville)及埃米韦尔勒(Emieville)则受到了他们特别的“关照”,德军部队的装备车辆和人员都遭受了严重损失。尤其是第3连,他遭到了美英双方重轰炸机的“双重优待”:编号“311”虎式坦克的前面有一个巨大的弹坑,坦克的引擎罩竟然被气浪压迫地向内凹了进去!还有2辆虎式坦克的炮塔被炸的成一堆碎片,更有1辆“313”号居然被炸了个底朝天,炮塔几乎埋进了地下,那可是整整58吨的铁家伙啊!沙赫〔Sach〕军士长和他的另外两个成员居然幸存了下来,但被困在了313号坦克中。由此,盟军地毯式的轰炸破坏力之大可见一斑。此外,还有许多坦克严重受损,特别是行动装置,造成根本不能开动;其中,有些坦克被气浪横向推出去一米多远!还有的麻烦就是:所有的坦克都埋在了土中,必须凭借人力进行挖掘才能把它们弄出来;而坦克的周围遍布弹坑,就算挖出来在粉末状的地面上也根本动不了。连里的维修分队则直接中弹,一点车辆的痕迹也没剩下,只留下一个大弹坑。冯·罗森少尉在轰炸之后提交给冯·卢克少校的报告中作的陈述也足以说明刚才一切:“7月18日早晨的空袭是下官在战争中从未有过的恐怖一幕!当然,我们事先得到通知并按程序趴在坦克下方的躲避壕里,但是这根本没用,将近60吨重的坦克被炸到了9米外的弹坑里!虎式坦克象扑克牌一样在空中飞舞旋转,人员伤亡惨重。我这里有两名军人因战争恐惧症而自杀。在14辆虎式坦克中,只有1辆能够作战。”“全部的坦克都被泥土灰尘覆盖,因此需要调整清理火炮,引擎冷却系统全部失灵,无法开动。但是经过队员们拼死抢修,在中午刚过时已经有几辆坦克进入备战状态。于是,我派遣这些坦克迅速向西部的英军装甲部队侧翼发起攻击!”[503营战斗报告:在英军“古德伍德”行动开始前的大规模针对性轰炸中,被炸毁除籍3辆,但无法开动的虎式坦克数量相当多,必须承认英军的空袭给503重装营造成了很大的损失,余41辆]代理营长舒尔弗(谢夫)上尉在营部虎式指挥坦克上在德军经历一个黑色清晨的同时,上靠2077架轰炸机投下7800吨炸弹讨来的开路彩头,下有720门中型和重型火炮发射25万发炮弹提供的炮火掩护,英军的地面攻势也在早上8点打响了;担任在奥恩桥头堡主攻的是英军第八集团军(第11装甲师、第7装甲师和警卫装甲师)三个装甲师共877辆坦克,英军第一集团军和加拿大第二集团军也分别出任左右两翼侧应。由于面前德军第16空军野战师的几个营在地毯式轰炸中近似全军覆没,因此,处在英军先锋的第11装甲师第29装甲旅和第159步兵旅如入无人之境地通过了德军第一道防线,该部在半小时之后进抵卡昂——特罗阿恩(Caen-Troarn)的铁路线;503重装营与英军装甲部队的直接对话已经不可避免。第503营营部躲藏在一个古老村庄中的一幢塔楼里捱过了轰炸〔英军很爱护文物吗?〕,没有人员损失;但营部的装备也受到了不小的损失,而且始终无法联系上友邻的第22装甲团或者第21装甲师。503重装营的第3连仍是第一个反应过来的连队,弗罗密营长与早上9点徒步走到营指挥部汇报损失的冯·罗森连长简单聊了几句之后,便马上命令他集中所有还能使用的坦克从曼奈维尔南面出动,向勒普雷厄尤勒(Le Prieure)方向摸索前进,阻止盟军在曼奈维尔及卡基内(Cagny)形成突破。而在此时,由于一早的空袭,营部居然还未能与其它两个连队取得联系。到了10点,尽管整个连队可以称得上是满目疮痍,但冯·罗森还是带着勉强凑齐的6辆虎式坦克出发了。刚出发没多久,就有两辆坦克的引擎起火了,乘员们灭火后不得不停下来在路边修理,再驾驶着它们缓慢移动,勉强去追赶部队。其实,这些坦克应该去的地方是维修站,但无论如何它们总算从曼奈维尔的“弹坑之海”中爬了出来,挣扎着挪向指定位置。就是仅凭着剩下的这4辆坦克,冯·罗森还是于11点左右在半途击退了一支来自英国皇家第5警卫装甲旅的装甲部队〔1个连左右〕发起的进攻,这也是该部自地毯式轰炸以来第一次与敌地面部队接触。当时,第3连最主要的问题是所有坦克的火炮瞄准系统都在空袭中受损,又没有时间进行校准;而且,树篱和灌木妨碍了火炮射击,影响了火力发挥;所以,造成了要消耗比平常多3倍的炮弹才能命中目标。另外,坦克还没修好的引擎在移动时发出震耳欲聋的声音,连在勒普雷厄尤勒的人都能听见。不久以后,营部的指挥坦克出现了,整个营部都来到了这个地区,代理营长舒尔弗上尉的座车是“老虎”300号。由于此处场形不利于身躯庞大的虎式坦克隐蔽,而英军主力部队的脚步也离这里越来越近,甚至已经可以听到从勒普雷厄尤勒传来的隆隆坦克行进声,冯·罗森马上下令部队转移寻找较佳的作战位置。于是,该连在一片小树丛的掩护下向卡基内西南移动了一小段路后,又由西面向勒普雷厄尤勒前进。突然两声爆炸声传来,一声紧接着另一声。一发从周围树丛中射来的炮弹便击穿了舒昂洛克(Schonrock)军士的虎式坦克正面装甲,而同样的事情又马上发生在穆勒〔Mueller〕军士的第2辆“老虎”上。不久之后,与营指挥所在一起的300号“老虎”主炮防盾中弹,那很可能是一发跳弹,几乎没有穿透力。由于不能确定炮弹袭来的方向,冯·罗森下令后撤200米以重新寻找隐蔽位置。由于两辆坦克都是前部正面中弹,所以炮弹应该来自相距1200米远的卡基内村,但当时该村应该还在德军手中!意识到大事不妙的冯·罗森马上释放烟幕弹并向曼奈维尔撤离,幸好此时英国人也没有棒打落水狗,幸免于难的冯·罗森终于得以灰溜溜地撤回曼奈维尔。[直到1966年,研究者才发现根本不是什么英军炮击的那两辆虎式坦克,当时在卡基内村中有一个德国空军的88毫米高炮分队正在执行反坦克任务,很明显是这群分不清德军和英军坦克的家伙向自己人开了火!]在R·雷诺斯撰写的《钢铁地狱》一书中,记载了冯·罗森的老虎部队在下午向英军装甲部队发起反击的详情,并对他们的坚强意志和职业化的作战素质表示了高度的赞许。在近3个小时的盟军大轰炸中,503重坦克营和同一战区的第22装甲团第2营在凌晨5点45分~6点30分时遭受了巨大打击,一度陷入完全毁灭的状态。也就是说,冯·罗森的几辆坦克用了三个多小时才爬出弹坑于10点开始出击,而且,在11点左右途中第一次击退了英军的先头部队。可是,我们不禁要问,盟军的地面进攻是8点中发起的,英军先锋在此后半小时便进抵卡昂——特罗阿恩(Caen-Troarn)的铁路线,他们为什么没有对几乎就在眼前处于而且濒死状态的德军装甲部队发出最后的致命一击呢?那么,在这段时间中,英国装甲部队在干什么?德国人又是怎样渡过这场危机的呢?英军装甲部队又是怎样在抢得先机的情况下反而出了大洋相的呢?偶然,一系列的偶然促成了这场奇怪的“古德伍德大作战”。好,就让我们来看看英国陆军的这场表演吧。这里,我们不得不再说一下另一支德军装甲部队——第21装甲师第200突击炮营!当时,503重坦克营和第22装甲团第2营与贝克指挥的第200突击炮营暂时失去了联系。第200突击炮营编有5个突击炮连,他们将部队分为3个战斗群:其中2个群各有2个连,另1个群则只有1个连,他们分散配属在第125装甲掷弹团的第1、2营内。第125装甲掷弹团2营和第22装甲团第2营几乎处在同一地域,因此也在大空袭中遭受了一定损失,配属在该营的第200突击炮营的1个连也被整个炸飞,从第21装甲师的序列中消失了。 剩余的4个连中,编在第125装甲掷弹团第1营的2个连驻守在未遭空袭的基维维尔以南地区,幸免于难;而最后2个连在更南端的格兰迪维尔地区待机,同样没有损失。其实,他们所在地区在战前就划为美军轰炸重点了。英军战后对这次空袭的评价是“除了B-26和波士顿中型轰炸机制.造的傻事以外基本满意”。这个“傻事”是指本应在第二次地毯轰炸中攻击久瓦维尔至迪莫维尔以南地域的美国陆军第九航空队B-26和波士顿中型轰炸机,他们炸错了目标,而且堵塞了英军装甲部队的前进道路。当时,该队轰炸地区上空迷雾重重,因此将炸彈错投在目标以南的梅希内尔-—福雷门德地区的麦田里。于是,德军第200突击炮营4个连的宝贵突击炮们就此躲过了应该落到头上的礼物。诺曼底战场上的德军三号突击炮,这是装有四二型榴弹炮的地地道道的火力支援型当时,在英军“走廊”东西两侧的德军部队〔503营等〕已经在英国皇家空军重轰炸机的密集轰炸下完全崩溃,英军还呼叫了军直属和师直属炮兵部队的援护射击,更令德军雪上加霜。可以这么说:除了友军误射外,这时的英军装甲部队可以说是所向无敌了!担任这一地段主攻的是英军第11装甲师第29装甲旅,先锋部队为第3装甲团穆尔率领的A连-—他们最先到达战区分界线-—卡昂——特罗阿恩(Caen-Troarn)铁路。穆尔在战后撰写的回忆录《德军战车的饲料》中写道:“我不知道该怎么评论英国人,似乎谨慎是他们一切失败的源泉所在。A连在到达铁路后没有立即越界攻击对另一侧处于濒死状态的德军给予致命一击,而是停车下来观察地形写报告!就因为2辆“谢尔曼”坦克的履带减震橡胶块被铁路陆基的砂石磨掉了!〔这什么作战态度?〕此后,穆尔和手下又有了一个‘重大发现’:轮式车辆无法横越铁路。于是,为了轮式车辆的通行问题而停止了所有履带战斗车辆的行进,接着向团部打报告要求派装甲工兵部队破坏铁路‘以便轮式车辆和坦克一起顺利前进’。在等待回复的这段时间,英国人悠闲地摆上茶具,喝起了好茶。”“趁这段休息时间!B连连长比尔·库罗斯更换了战斗队形,将装备75毫米炮的‘谢尔曼’坦克以36米的间距一字排开,而‘萤火虫’则以梯形编队紧跟其后。每个连配有4辆‘萤火虫’,德军很清楚它的威力,所以总是优先向它集中射击,-这样的阵型可以让老式‘谢尔曼’先挡些炮弹。”穆尔没有提到他们A连的队形,但是据信他也将密集编队改为这种展开队形了。就在英军止步不前改换编队的这段时间(用穆尔的话来说是“休息时间”),第200突击炮营早已在铁路南侧布下天罗地网;而最重要的是,英军喝茶的同时,西侧第503营的官兵正在通炮管、换履带、擦风扇。珍贵的时机就这样被浪费了,不久英军就会为这种不负责任的举动洒下鲜血。等到B连调整完队形,英军第29装甲旅才命令手下3个装甲团按预定计划发起“古德伍德大作战”第二步:陆地进攻。第3装甲团越过通向梅希内尔-福雷门德的南北铁路路基进逼右翼的布拉和维瓦弗利地区;第2装甲团则突击左翼的索利埃尔和福尔地区。剩下的第23轻骑兵团跟随在第2装甲团后面,它的目标是布克维斯地区。我们再看看穆尔在回忆录中的叙述:“我们再次前进,这时毫无敌军反击的迹象。不久,我的1名排长乔尼·兰克顿报告说他击毁了1辆突然现身的四号坦克。就在这时,几枚炮弹向我们射来,腾起一阵烟雾;但是,我们根本无法判断炮击从哪个方向而来。烟雾散去,我们更加紧张了,一边观察梅希内尔-福雷门德废墟的左侧,一边通过。突然,最前面的1辆‘谢尔曼’坦克冒出了火焰和浓烟,但是,我们还是没法判断敌军的位置!德军火箭弹雨点般地向我军砸来,落在先头坦克的后面,N13公路一片混乱。”“终于看到了,我们全部的车长都注意到环绕下一个村庄的两个苹果园,那是格兰迪维尔地区!我军炮手们拼命把炮塔摇向敌军,可是敌弹居然从两个方向同时飞来!我军又有3辆‘谢尔曼’坦克被烈焰吞噬。我的战士们推开舱门在草地上翻滚着试图扑灭身上的火苗,火焰跟随着他们的滚动而在草地上延展,拉出了无数的火线!然后,我军右侧也出现了不少黑色烟柱,那是第2装甲团的方向。我听得出来,那个声音是88毫米炮!”在格兰迪维尔痛击穆尔装甲连的是贝克麾下训练有素的第200突击炮营,而向第2装甲团发起反击的,正是冯·罗森的503重坦克营第3连;英军的前进被全面阻滞了。冯·罗森这次可以算得上失败的行动却收到了意想不到的结果,盟军中弥漫着的“虎式恐惧症”使得占绝对优势的英军半天不敢出击;他们将其不能按照时间表夺取卡基内村的原因,归咎于其进攻左翼遭到了“不应该在地毯式轰炸后还奇迹般生存下来的”6辆第503重装甲营“老虎”的痛击。直到当天傍晚,英国人才毫无抵抗地占领了卡基内。已经打得精疲力竭的503营第3连到当天晚上共有14人阵亡,居然只剩下一辆坦克还能继续开动,而且这还是一辆炮管受损无法开火的,其他还有一些还能勉强蠕动,但是也同样不能开火。在得到营部的撤退许可、以及回收战场上战损坦克的命令之后,全连动用一切力量拖走了所有有望修复的坦克,那两辆在“弹坑之海”曼奈维尔中炮塔稀烂的坦克也被拖了出来,还从底朝天的313号坦克中救出了沙赫军士长和他的两名乘员。次日凌晨,第3连退到了鲁皮尔雷(Rupiere)修整。看来这支传奇部队在接下来的诺曼底只能充当看客的份了。[503营战斗报告:最先对英军展开反击的第3连有2辆被英军的火炮击穿侧装甲而毁,余39辆]1944年7月在诺曼底战场的503营波尔舍(保时捷)型虎王“114号”,这很可能就是传说中的德国装甲兵“第一尖子”,世界装甲战历史上的“无冕之王”——库特·肯斯佩尔的座车,炮塔舱口站立的可能就是他。[许多战史学家坚信库特·肯斯佩尔的战绩应该超过195辆敌军坦克,比米竭尔·魏特曼、奥托·卡利欧斯、恩斯特·巴克曼等大名鼎鼎的装甲英雄们战绩更高,但其相对来说几乎默默无闻。他也是唯一在战争日志上留下名字的德军装甲部队非军官成员,曾经四次被提名授予骑士铁十字勋章,但始终没有得到这一应得的荣誉。除了鲁贝和冯·罗森在战后合著的《503营战史》中提到肯斯佩尔以外,很少有资料记载他的事迹。]回过头来让我们再来看看同样是一早饱受盟军空袭的其他两个连:第1连没有死亡者,但有坦克损失,并遭受了美军P51-D战机的不断袭扰,却也获得了相对较多的修理时间。与它们的邻居——第22装甲团第1营一样,该连周围遍布弹坑,坦克必须从土里挖出来,对于只能依靠手工作业的他们来说,挖掘近70吨重的虎王坦克的工作量极大。直到当天中午12点,第1连才好不容易将其宝贝的虎王坦克修理完毕,到了2点便接到来自第22装甲团的命令,随同该团第1营一起沿特罗阿恩至卡昂的公路向迪莫维尔(Demouville)发起攻击。由于缺乏资料,无法知道共有多少辆虎王投入这次的战斗;但可以确定,来自第22装甲团第1营的四号坦克数为8辆,共有4辆坦克冲进了迪莫维尔村。很显然,用这样的疲惫之师,去攻击实力强大的英军无疑等于那鸡蛋砸石头。编号111的虎王,被从萤火虫的17磅坦克炮射出的炮弹,击穿了侧装甲;101号虎王指挥坦克,也被英军反坦克炮击毁,连部高级指挥官舒罗德少尉(Leutnant Schroder)以及沙乌兹〔Schulze〕下士也在战斗中阵亡。不仅如此,有趣的是:连长奥姆勒尔中尉(Oberleutnant Oemler)的100号虎王,居然陷入了英军弹坑无法动弹,不得不放弃。伴随1连作战的四号坦克,同样厄运连连,在战斗中也损失近一半。在英军重压之下,相信第1连除了撤退找不出第二条路。(根据日第22装甲团第1营指挥官冯·高特博格「von Gottberg」少校的回忆〕第2连这边情况却不像前两个连那样糟糕,看来在地毯式轰炸中受损较轻。该部的虎式坦克配合第6伞兵师的残余部队及来自第346步兵师的一个反坦克歼击营,在第16伞兵师师长西瓦维斯〔Sievers〕少将统一指挥下,向特罗阿恩西北一带,发起了一次反击,成功地遏制了英军在这个方向进攻的势头。与航空轰炸和敌军坦克苦斗了一天的503重装营,终于在当天黄昏时候接到了来自第21装甲师的撤退命令,营部与第1、第2连在曼奈维尔集结之后,又沿卡基内——韦蒙特(Cagny-Vimont)公路向南撤至了弗雷诺维尔(frenouville)地区,以防止敌军向西南方向的进一步攻击。尽管没能阻止卡基内落入敌军手中,但503重装营却在这里成功地击退了英军的一次试探性进攻,当然该营也付出了一辆虎王坦克的代价(编号122)。战争理所当然不会完全是一边倒的,看看这位英军的英雄吧:一位名叫戈尔曼的英军皇家爱尔兰警卫团第二装甲营中尉用笔记录下了这场屠杀“虎王”的战斗:“7月18日下午,我们乘坐的(短炮管)‘谢尔曼’与大部队一起来到了一个名叫弗雷诺维尔的小镇;来自当地游击队的情报表明,在该镇周围大约有两至三队德军装甲部队活动,每队有4到5辆令人恐惧的虎式坦克,相信德国佬在我们到来之前肯定已经把自己藏的严严实实了。冷不丁他们会从哪里冒出来给上我们一炮,接着又会消失得无影无踪,以前我们进攻老吃这种亏。真不明白!明知道有德国人的埋伏,其他坦克怎么还敢冒冒失失地往镇里冲,无奈之下,我只能单车‘静悄悄’从旁边一条不引人注意的小道摸索进去。好家伙!一排老虎就在我面前!值得庆幸的是,这些目标不是侧对着,就是背对着我的谢尔曼,乖乖受死吧!没等我高兴上几秒钟,驾驶员就报告左侧200米处发现德国人坦克!吓出一身冷汗的我,马上命令炮手左转并开火,慌乱中第一炮居然给打飞了;急中生智开的第二炮,终于在那辆老虎的车体下方炸出个大洞来。‘长官,火炮被堵住了!’正当我为确保摧毁该目标想让炮手再度开炮时,耳边传来炮手令人吃惊的回答,这是我当坦克兵以来从没遇到过的事情,束手无策之下也只能两眼紧盯着那辆德国坦克。简直不相信自己的眼睛,它的炮口居然还能缓缓朝我这边转来;惊恐犹豫之际,我想起了长官曾告诫我们:如果战场上不知所措的话那就向前冲。我怀着赌一把的心情,让驾驶员开足马力往前冲,希望能赶在这辆老虎(后来才知道是虎王)向我们开炮之前,绕到它后方。真没想到这时候那辆该死的德国坦克也朝我们这个方向开来,砰的一声巨响,让人感觉大地都在颤抖,两辆坦克居然撞到了一块儿,谁都无法动弹。我和其他的乘员,只得从车后的舱门撤离,跳入一旁很大的一个弹坑中躲上了好一阵子。可能是忙于和我们主力部队交战没顾得上来找,我们成功地躲开了德国人的视线,灰溜溜地回到了自己的阵地上,但能干掉一辆德国人的虎式坦克还是着实让我们兴奋了好一阵了。” 鉴于这个英勇行为,戈尔曼中尉荣获军事十字勋章〔Military Cross〕,他的驾驶员巴龙〔Baron〕一等兵获得了军事奖章〔Military Medal〕。皮特兰德〔David Pentland〕的油画《准备撞击!》[503营战斗报告:在第1连对英军展开的反击中,被敌击毁3辆虎王,陷入泥地放弃1辆,另外,第3连还由于各种原因在当天自毁、放弃虎式坦克3辆,余32辆]“古德伍德大作战”的策划者对这场战斗寄予厚望,称它为“赛马场的一日”,可惜他们又赌输了。德军的防御纵深远比英国人估计的要强得多,轰炸机群不可能连树林也一起炸光,隐藏在树林中的德军反坦克炮就成了漏网之鱼;而英国人缓慢的前进速度和在铁路边的贻误战机则将全歼503重坦克营的机会白白葬送了,同时第200突击炮营由于美军误炸而幸存也是英军万万没有想到的。轻敌、傲慢、短视、怯懦,英军装甲部队的种种恶习和协调上的漏洞在此役中暴露无遗,原本一场没有任何悬念的歼灭战竟变成了德军的射击表演。看来,面对历经东部战线生死搏斗的德军精锐部队,英国人要学的还很多。虽然在18日一天,503重装营遭受了惨重的损失,但该营和其他一些德军部队的顽强作战,还是成功地打乱了蒙哥马利为“古德伍德”行动制定的时间表;而已经拼光了老本的第3连也于20日向第2连转交了其最后一辆可以使用的虎式坦克之后,奉统帅部电令撤回德国训练基地休整,并且准备在8月初接收新式的虎王坦克。在营部主力这边,部队于19日撤至特罗阿恩,并在该村西郊又数次击退英军先头部队的进攻。在20日面对整个英军第11装甲师的倾力一击,503重装营两个连将士会同来自第22装甲团的四号坦克部队,还是顽强地守住了在特罗阿恩的阵地。对于英军而言,尽管战前炮火准备是如此的充分,但三个主攻装甲师800多辆坦克在三天之内,居然只向前推进了12公里;未能达成任何纵深方向上的突破,还一共损失了437辆坦克,这不折不扣称得上是一场败仗;这样的羞辱,在以打仗胜率高而著称的蒙哥马利元帅一生中,恐怕也很少见。德国士兵的顽强和己方惨重损失,使他不得不在22日下令取消“古德伍德”行动,应该说,能迫使蒙帅出此下策,503重装营功不可没。正当德军在卡昂南部的局势得到暂时稳定的时候,斯特罗(Stlo)前线的局势,却变得愈加严峻起来。在盟军的重压之下,斯特罗左右两翼的门户已经洞开;为填补这个漏洞,德军从卡昂地区抽调了大量的装甲部队过来,有“前线消防队”之称的503重装营自然也在其列。从7月23日到25日的三天时间里,上级将营内所有可以使用的装甲部队,全都投入到了奥恩峡谷一带。尽管不清楚当时全营共派去了多少辆坦克,但可以肯定的是,营内所有的附属部队和后勤维修人员仍滞留在了特罗阿恩。到了30日,德军用装甲部队,在斯特罗南部撑起的一条临时防线,终于被实力强大的英军第8集团军击穿。当天,由503重装营和第22装甲团合力发起的攻击,也无功而返。到7月底,503重装营总共还有13辆虎王坦克可以出动,在修理中的数字大概是16辆;而全营的人员伤亡更是可以用惨烈来形容。前后一共有2名军官、30名士官在一个月的诺曼底搏杀中阵亡,有一名军官和28名士官负伤,士兵死伤的人数更是恐怖,达到了总数的一半左右。在8月初的日子里,503重装营不顾伤病和疲劳,又连续在蒙特·聘康(Mont Pincon)和普雷西斯——戈里莫尔特(Plessis-Grimoult)一带打了几场硬仗,部队成功地利用当地易守难攻的地形,居高临下对抗源源不断杀来的英军装甲部队。在场英军坦克兵在回忆当时战斗时,也承认己方坦克行进的速度,就像是“泥地里爬的乌龟”。(从日——日,美英盟军在诺曼底战场上共损失3000多辆坦克;其中,美军损失了75毫米M4型坦克748辆、76毫米M4型“萤火虫”坦克95辆、105毫米M4型坦克48辆、M5型坦克541辆,还有大量其他坦克共计1537辆;英国和加拿大军队的坦克损失则超过美国。)8月6日,德军在诺曼底的战况却急转直下,英军成功地于当天全面突破了奥恩南部一带的德军防线。在11日,来自503重装营的两辆刚修复的虎式坦克,还投入到一次在圣皮埃尔(St Pierre)一带,反击英军。他们的对手却是有着近30辆谢尔曼式坦克和大量步兵的整整一个装甲连,在拼死击毁带头的3辆英军坦克之后,这两辆悲壮的“老虎”自然也难逃被结果的厄运。这也是503重装营在诺曼底最后一次吹响进攻的号角。在此后的日子里,不仅是该营,在西线整个德军也只剩下挨打的份了。本文内容于
19:37:13 被8290959编辑
您可能对这些帖子感兴趣
至于说105的美国坦克,在他们从工厂开出来以前,战争已经结束了!
72小时之内不见回复,给予假原创处理!}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坦克世界反火炮插件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