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高中历史,抗日战争游戏红龙中国战役中典型的战役总结

高一历史伟大的抗日战争专题检测试题(有参考答案)
您现在的位置:&&>>&&>>&&>>&&>>&&>>&正文
高一历史伟大的抗日战争专题检测试题(有参考答案)
作者:佚名 资料来源:网络 点击数: &&&
高一历史伟大的抗日战争专题检测试题(有参考答案)
本资料为WORD文档,请点击下载地址下载
文 章来源莲山 课件 w ww.5 Y
新课程高一历史教材点拨及同步练习(人民版必修一)专题二(3)三 伟大的抗日战争历史回眸一、侵华日军的暴行  1.发动军事进攻  (1)1931年,日本关东军发动蓄谋已久的九一八事变,揭开了侵华战争的序幕。  (2)1933年,日军向长城沿线进犯。国民政府与日本签订《塘沽协定》,默认日本占领东北三省和热河、冀东为“非武装区”,华北门户洞开。  (3)1935年,日本制造华北事变。中日民族矛盾开始上升为主要矛盾。  (4)1937年?月,日军发动卢沟桥事变,揭开了全面侵华的序幕。  (5)1937年8月,日军制造八一三事变。随后占领上海、南京、济南、太原等地。  (6)1938年5月,日军攻占徐州。10月,广州、武汉失守。  2.制造大屠杀:先后制造了“南京大屠杀”等惨案,对中国人民犯下了滔天罪行。  3.实施细菌战和毒气战:在中国土地上研制细菌和化学武器,用活人做试验,并在20个省实施细菌战和毒气战。  4.实行所谓的“以华制华”政策,利用汉奸,扶植傀儡政权;实行殖民统治;进行经济掠夺和推行奴化教育。  二、关内关外的抗日救亡运动  1.九一八事变爆发后,中国共产党立即发表宣言,号召进行民族革命战争。1935年,中国共产党发表“八一宣言”,号召停止内战,一致抗日。12月,中共中央召开瓦窑堡会议,确立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  2.东北人民和未撤走的东北军官兵,纷纷组织抗日义勇军。从1936年开始,中共将各路抗日武装组成抗日联军。  3.蔡廷锴、蒋光鼐等率领国民党第十九路军在一•二八事变中奋起抗日,后来,在福建成立“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  4.1933年,国民党爱国将领冯玉祥联合共产党员吉鸿昌,组织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  5.1935年的一二•九运动,促使抗日救亡运动迅速发展成为全国规模的群众运动。  6.1936年12月,张学良、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它的和平解决,揭开了国共两党由内战到和平、由分裂对峙到合作抗日的序幕。  三、全民族的抗日战争  1.日,国民政府发表《自卫抗战声明书》;9月,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公布了中共中央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  2。在抗战防御阶段,国民党在正面战场先后组织了淞沪会战、太原会战、徐州会战等多次战役,抵抗日军的侵略;中国共产党则根据洛川会议精神,开辟了敌后战场。  3.抗战相持阶段,国民党组织了枣宜会战等,继续抵抗日军进攻,制造了包括皖南事变在内的反共摩擦活动;中国共产党坚持抗战,进行了百团大战等战役。  四、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  1.日,中国政府正式对日、德、意宣战。  2.1944年,日本发动豫湘桂战役,国民党丧师失地。同年春,敌后抗日军民发起局部反攻。  3.1945年?月,中、美、英发表《波茨坦公告》。8月15日,日本政府宣布无条件投降。九一八事变的历史背景九一八事变是日本帝国主义大规模武装侵略中国东北的开始。其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第一,侵华是日本帝国主义的既定国策,不是偶然发生的。中国东北是日本重要的资本输出和商品输出的市场、农业和重工业原料供应地。日本统治者视中国东北为其“生命线”。1927年,日本田中内阁在“东方会议”上确立了先占领中国东北、内蒙,进而侵占全中国的政策,决意打破第一次世界大战后限制日本独占中国的华盛顿体系,加紧推行既定的“大陆政策”,试图称霸亚洲、争霸世界。第二,促使日本在1931年“加快侵略中国的步伐”的内部原因,是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波及日本,日本统治集团急需利用对外战争来摆脱国内经济危机的困扰。板垣征四郎在《关于满蒙问题》的讲演中宣称:“打开我国目前经济困难局面的根本政策,不外乎是向海外发展。”发动对外战争成为日本政府维护本国垄断资产阶级利益、转移人民斗争视线的“反危机”措施。第三,日本在1931年9月发动九一八事变的外部因素是时机有利:国际上,欧美资本主义各国正在忙于应付本国的经济危机,无暇顾及中国;中国内部,蒋介石政府正在南方集结重兵“围剿”红军,无心北顾。日本帝国主义趁此“良机”发动了蓄谋已久而又迫不及待的侵华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和全民族抗日战争的比较(1)相似之处:战争爆发时两国的形势均是敌强我弱;战争爆发时日本都足采取了先制造事端后发动突然袭击的方式;侵华过程中手段残忍,制造了大屠杀;都给中华民族带来了空前深重的灾难。  (2)结局完全不同:中日甲午战争中国战败,被迫签订《马关条约》,列强乘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而全民族抗日战争,日本被迫宣布无条件投降,中国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出现不同结局的主要因素有:从方面来看,中日甲午战争时,清政府腐败无能,消极避战,求和妥协,这是中日甲午战争清政府战败的根本原因;抗日战争中,国共两党合作,在统一战线的旗帜下,分别开辟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共同抗日。从民众方面看,清政府压制人民的抗日热情,并阻挠台湾军民的反割台斗争;抗日战争时期,在中共的积极努力下,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实现了全民族抗战。从战略战术上看,中日甲午战争中,李鸿章采取避战自保、消极应战的方针,以致坐失良机,导致北洋舰队全军覆没和战争的彻底失败;抗日战争中,正面和敌后两大战场分别开展阵地战和游击战,并相互配合、协同作战,进行持久抗战,最后取得了抗战的胜利。从国际环境来看,中日甲午战争爆发时,西方列强对日本的侵华采取支持或默许的态度,使日本侵略者有恃无恐;抗日战争时期,随着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中国的抗战得到了苏、美、英等反法西斯国家和爱好和平的人民的有力支持和援助。时空隧道1 中外各派政治力量对西安事变的态度 一:毫无疑问,张学良部队举行兵变的原因,应当从不惜利用一切手段帮助日本帝国主义推行奴役中国的事业的那些亲日分子的阴谋活动中去寻找。臭名昭著的日本走狗汪精卫的名字同陕西省发生的张学良部兵变紧密相联,这也绝非偶然。――苏联1936年12月《真理报》评论  二:英美的舆论,虽对捉蒋表示不赞同,然而也不主张讨伐张、杨。苏联《真理报》两次评论,对西安事变等同两广(倒蒋)事变一样。 日本说苏联造成,苏联说日本造成。双方对事实的实质,都有抹杀。  材料三:苏联因为日本的造谣,只能这样说。同时苏联如表示同情,便可以使与南京对立。这样的舆论,自然对局部的利益是有些妨碍。然而我们是不是能采取这一立场?当然是不能的。……我们的方针应确定为争取成为全国性的抗日,坚持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方针。――材料二、三均摘自毛泽东1936年《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  思维点睛:日的西安事变发生后,中外各派政治力量对此极为关注,并发表了自己对这一重大事件的不同看法:苏联和日本相互指责由对方造成事变;英美由于被扣的蒋介石是其统治中国的工具,而不赞同扣蒋,但由于同日本在争夺中国问题上有矛盾,故又不主张讨伐张、杨;中共认为事件的实质是中日之间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后,张、杨从维护民族利益出发,逼蒋抗日而实行“兵谏”。在这一系列的不同看法中,中共不仅正确地分析了西安事变的实质,而且从有利于民族利益的大局出发,主张停止内战、一致抗日,和平解决西安事变,形成全国性的抗日浪潮。这表明了中国共产党已经能够运用马克思主义独立自主地解决本国的实际问题,表明中共已由幼稚走向成熟。时空隧道2 日本近卫内阁发表的三次对华政策《声明》节录材料一:在攻陷南京后,帝国政府为了仍然给中国国民政府以最后重新考虑的机会,一直等到现在。然而,国民政府不了解帝国的真意,竟然策动抗战……因此,帝国政府今后不以国民政府为对手,而期望真能与帝国合作的中国政权的建立与发展,并将与此新政权调整两国邦交,协助建设复兴的新中国。          ――日《声明》  材料二:帝国陆海军已攻克广东(州)、武汉三镇,平定中国重要地区。国民政府仅为一地方政权而已。然而,如该政府坚持抗日容共政策,则帝国决不收兵,一直打到它崩溃为止。……如果国民政府抛弃以前的一贯政策,更换人事组织,取得新生的成果,参加新秩序的建设,我方并不予以拒绝。――日《声明》  材料三:日本政府,本年曾一再声明,决定始终一贯地以武力扫荡抗日的国民政府。 同时和中国同感忧虑、具有卓识的人士合作,为建设东亚新秩序而迈进。……当此之时,政府向国内外阐明同新生的中国调整关系的总方针,以求彻底了解帝国的真意。日满华三国以建设东亚新秩序为共同目标而联合起来,共谋实现善邻友好、共同防共和经济合作。――日《声明》  思维点睛:上述材料反映了日本对华政策的调整:日的《声明》体现了日本企图采取不承认国民政府,图谋另立亲日伪政权的方针;日的《声明》反映出日本对国民政府的方针又有变化,即改变了不承认国民政府的方针,在对国民政府实行军事打击的同时,伸出诱降之手;日的《声明》则进一步耍出了新的花样,即所谓的“善邻友好,共同防共,经济合作”三原则,以此作为诱降的条件。日本对华政策之所以如此调整,主要是因为:从当时中日战争的实际看,日军占领广州、武汉后,由于战线太长、兵力不足,资源紧张,又由于中共的敌后游击战争猛烈发展,严重威胁日军后方,日本被迫改变原来的方针。 日本侵华方针的调整,对国民政府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亲日派头子汪精卫公开叛国投敌,而蒋介石集团则消极抗日,积极反共。日本改变侵华战略方针1938年10月,日军占领广州、武汉以后.由于战线太长、兵力不足、国内资源紧缺,特别是由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广泛建立,严重威胁着日军后方,这就迫使日本帝国主义基本上停止了对国民党正面战场的战略进攻,而把其主要兵力转向敌后战场,以巩固其占领区。日本帝国主义为了应付长期战争,在占领武汉之后,不得不改变其前一阶段的侵华战略方针而开始实施其新的战略方针。它的新的战略方针表现为:  (1)把军事进攻的主要矛头指向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抗日根据地战场;对国民政府则改为以政治诱降为主、军事打击为辅。  (2)以“反共”的诱惑之词积极挑拨国共两党之间的关系,破坏中国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同时,积极利用汉奸,扶持伪政权,达到“以华治华”的目的。  (3)积极掠夺沦陷区的资源,利用中国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以战养战”。  (4)在世界范围内,配合德、意法西斯轴心国对英、法各国施加压力,同时  在争夺中国利益上,向英、美表示让步,并作出反苏姿态,企图通过英、美、法等国转而压迫国民政府投降。& 合作讨论1 日,聂荣臻司令员《致日本军官长士兵书》摘录:“此次我军进击正太线,收复东王舍,带来日本弱女二人。其母不幸死于炮火中,其父于矿井着火时受重伤,经我救治无效,不幸殒命。余此伶仃孤苦之幼女,一女仅五六岁,一女尚在襁褓中,彷徨无依,情殊可悯。经我收容抚育后,兹特着人送还,请转交其亲属抚养,幸勿使彼辈无辜孤女沦落异域,葬身沟壑而后已。”  联系教科书内容读完这封信,你有什么?  我的思路: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与“南京大屠杀”等日军的侵华暴行进行对比,通过侵略者的兽行与八路军的人道,体验革命人道主义的可贵、军国主义的凶残。同时,强调此信的中心意思,是要体验中国人民抗击的是日本军国主义侵略者,日本人民同样是侵略战争的受害者。中日两国人民应该共同反击侵略者,世世代代友好相处。
2.日本关东军参谋长三宅光治说:“关于东北暴徒之根本讨伐,实为极难之事,因其集团作乱,不易治平,且非一朝一夕所能收效。自奉天事变发生后,我军对安奉线附近暴徒中心地之讨伐不下六十二回之多,结果收效甚微。”  想一想:日本侵略者三宅光治的“自白”说明了什么问题?  我的思路:这段话反映了东北人民的抗日斗争情况。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不愿做亡国奴的东北人民和部分东北军爱国官兵,组织了各种番号的抗日义勇军,主要有辽宁省的“东北民众自卫义勇军”“辽宁民众自卫军”“东北民众抗日救国军”等,吉林省的“吉林自卫军”“吉林国民救国军”“吉林抗日军”“吉林人民抗日自卫军”等,黑龙江省的“东北民众救国军”“黑龙江救国军”“大刀会”“红枪会”等。这些群众性的抗日武装统称为“抗日义勇军”,大约有30多万人。他们战斗在白山黑水之间,坚持抗去日伪军。3.抗日战争期间,中国共产党在联合各阶级共同抗日方面做出了哪些重大努力?  我的思路:抗日战争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抗日战争是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到1945年抗日战争的胜利结束。我们通常所说的抗日战争是指狭义的抗日战争,即从1937年卢沟桥事变到1945年抗日战争的胜利结束,即平常所说的八年抗战。在这八年中,中共为争取抗战的胜利,在政治上、军事上、经济上等各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可按抗日战争的三个阶段进行梳理。  在防御阶段:卢沟桥事变后,中共发表宣言号召实行全民族抗战,驱逐日本帝国主义出中国;八一三事变后,中共领导的军队接受改编;抗战初期积极配合国民政府进行正面战场作战。在相持阶段:针对国民党政策转向反共,中共以斗争求团结,打退反共高潮;在抗日根据地内制定了一系列的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的政策和策略,加强根据地建设,巩固、扩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在反攻阶段:配合友军积极反攻日军,取得了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日~6月11日在延安举行。与会者有正式代表547人,候补代表208人,代表121万中国共产党员。大会是在抗日战争即将取得胜利的前夕,为确定打败日本,建设新中国的路线而召开的大会。毛泽东在会上作了《两个中国之命运》的开幕词、《愚公移山》的闭幕词和《论联合政府》的政治。朱德作了《论解放区战场》的军事。刘少奇作了《关于修改党的章程》的报告。周恩来作了《沦统一战线》的重要发言。大会分析了国内外的政治形势,制定厂“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在我党的领导下,打败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国人民,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的中国”的政治路线。大会号召全党,全军和全国人民为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和建立真正联合政府而斗争。为此要求全党发扬理论和实际相结合、与人民群众紧密联系在一起以及批评和自我批评的三大作风。大会通过的新党章规定,把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统一的毛泽东思想作为全党一切工作的指针。大会选举出新的中央委员会,由44名中央委员和33名候补中央委员组成。这次大会是一次团结的大会,胜利的大会。大会全面了政治斗争、军事斗争、统一战线、群众运动等历史经验,确立了毛泽东思想为中国共产党的思想,制定了新阶段中国共产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使中国共产党在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达到空前的、高度的统一和团结,为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牢固的基础,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突破思路本节课主要内容包括侵华日军的暴行、关内关外的抗日救亡运动、全民族的抗日战争、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四大部分,时间跨度大、内容多、头绪繁杂,教学时应采取如下的突破措施:  (1)课前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搜集并欣赏反映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图文音像资料,从而对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有一个宏观的大致了解,增强感性认识,为课堂教学做好铺垫。  (2)课堂教学时,紧紧抓住四个中心环节进行突破:一是通过考察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不断扩大侵华的事件,探究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和阶级关系的变化,认识抗日救亡运动成为压倒一切的中心问题,二是通过梳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过程并分析其重要性,使学生认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适应中日民族矛盾的激化而形成的,并成为发动全民族抗战的重要条件;三是通过让学生阅读南京大屠杀等材料或观看《黑太阳731》等有关影视录像,使学生深刻理解日本帝国主义在侵华战争期间制造的各种暴行及其给中国人民带来的巨大灾难;四是通过讲解中国军民抗日斗争的主要史实,使学生理解全民族抗战的重要性,通过分析、讨论等形式,使学生认识抗日战争胜利在中国反抗外来侵略斗争中的历史地位和历史意义。在此基础上,结合教科书中的“读一读”“学习质疑”等教学资源,进一步提高学生对抗日战争主要过程的理性认识,以培养学生阅读历史插图和历史资料的能力。如果条件允许,应尽量联系当前中日双方对抗日战争的不同看法进行教学。一、  1 20世纪30年代的下列事件中,揭开了日本侵华战争序幕的是 ……………(  )    A.确定“征服满蒙”方针    B.九一八事变爆发    C.日本制造华北事变      D.八一三事变爆发  答案:B  2 中国国民政府与日本侵略者签订《塘沽协定》是在 …………………………(  )    A.1927年   B.1931年   C.1933年    D.1935年  答案:C  3 日的卢沟桥事变 ………………………………………………(  )    A.揭开了日本侵华战争的序幕    B.导致中日民族矛盾成为主要矛盾    C.打开了中国华北地区的门户    D.揭开了日本全面侵华的序幕  答案:D  4 日军残酷屠杀我国人民30多万是在……………………………………………(  )    A.上海    B.南京     C.广州    D.武汉  答案:B  5 1935年12月,中共中央在陕北召开瓦窑堡会议 ……………………………(  )    A.决定组建东北抗日联军    B.号召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C.确定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    D.号召工农红军和人民进行民族革命战争  答案:C  6 下列事件发生在1933年5月的是……………………………………………(  )    A.日军进犯山海关    B.一•二八事变爆发    C.中国民权保障同盟成立    D.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收复多伦  答案:D  7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的标志是 …………………………………………(  )    A.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D.中国民权保障同盟成立    C.国民政府发表国共合作宣言    D.中国工农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  答案:C  8 在1940年5月的枣宜会战中,壮烈殉国的著名抗战将领是 …………………(  )    A.张自忠    B.宋哲元   C.谢晋元   D.林伯渠  答案:A  9 抗日战争时期,日军向国民党正面战场发动的规模最大的一次战役是……(  )    A.淞沪会战           B.太原会战    C.徐州会战           D.豫湘桂战役  答案:D  10 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思想的会议是……………………………………(  )    A.瓦窑堡会议         B.遵义会议    C.七届二中全会        D.中共七大  答案:D  二、非  11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日本政府,本年曾一再声明,决定始终一贯地以武力扫荡抗日的国民政府,同时和中国同感忧虑、具有卓识的人士合作,为建设东亚新秩序而迈进。现已感到,中国各地复兴的气势澎湃而起,建设的趋势,日盛一日。当此之时,政府向国内外阐明同新生的中国调整关系的总方针,以求彻底了解帝国的真意。……共谋实现相互善邻友好、共同防共和经济合作。 ――日近卫内阁第三次对华声明  材料二:这次近卫的狂妄声明,所谓“完全消灭反日之国民政府”,亦不过是如上次的声明一样一文不值。 日寇所满口鼓吹之“东亚新秩序”“睦邻亲善”……等亦不过是“不以国民政府为对手…“完全消灭国民政府”为内容……近卫的狂妄声明,如同日寇军阀手里的刺刀一样凶恶,无非是梦想灭亡中国,想把中国变为第二个满洲。须知今天的中国已找到自己解放的道路,这就是全国人民团结一致,坚决抵制日寇的进攻,驱除日寇出中国。――日中共《新华日报》社论《近卫狂妄声明》  材料三:(近卫声明)是敌人整个吞并我国,独霸东亚,进而以图征服全世界的一切妄想和阴谋的总自白,也是敌人整个亡我国家灭我民族的一切内容的总暴露。……是要以“建立东亚新秩序”来关闭中国门户,打破九国公约,以“东亚协同体”与“经济集团”来排斥欧关在远东的势力。……我是不会背盟弃信,以破坏人类相与维系的正义的。――日蒋介石的《声明》  材料四:近卫声明在日本方面,有人解释为日本自始即不是侵略主义,有人解释为日本经过反省以后,已放弃侵略主义。无论怎样解释,近卫声明总可以说放弃侵略主义,日本既然放弃侵略主义,我们就开始和平运动。――汪精卫《所望于产业界诸君》  请回答:  (1)依据有关材料,联系史实说明近卫声明对中国产生的影响。  (2)依据材料二、三,说明国共双方对近卫声明有什么共识?声明发表后,双方在对日问题上的反省有何异同?  (3)依据材料四,说明汪精卫对近卫声明的态度及目的,并指出其“和平运动”的实质。  (4)依据材料一、二、三、四,简要谈谈你对近卫声明的认识。  参考答案:(1)在日本近卫声明诱降政策的影响下,国民政府亲日派头子汪精卫公开叛国投敌,成立了伪国民政府。国民政府蒋介石集团虽然继续抗战,但表现出很大的动摇性,反共投降倾向日益增长。由于日本改变侵华方针,把主要力量用来进攻抗日根据地,造成根据地年的严重困难局面。  (2)共识:国共双方都认为近卫声明是灭亡中国的政策,双方都表示要抵抗日寇。异同:蒋介石依靠英美势力,利用政府军队抗日,中共则依靠全国人民,团结一致,共同抗日。  (3)态度:汪精卫为近卫声明作掩护,认为它是“放弃侵略主义”。目的:欺骗人民,为其投降日本做准备。实质:是一场叛国投敌、反共反人民的卖国运动。  (4)旨在诱使国民政府投降,排除英美在华势力而独占中国,以打破华盛顿会议后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中国的局面;说到底是灭亡中国的侵略声明。  12 日本右翼势力否认日本对中国的侵略,认为:“在支那事变(指年日本侵华战争)发展的过程中,日军……并没有掠夺领土的性质。最重要的是,日本方面并没有掠夺领土的意图。”“支那战争是试图建设日满支(指日本和日本扶持傀儡在中国东北建立的伪满洲国政权与中国)一体的东亚新秩序的、日本同与美、英、苏结盟的蒋介石之间的一场斗争。”试概括日本右翼分子的主要观点,结合有关史实加以批驳。  参考答案:(1)主要观点:日本发动战争没有掠夺中国领土的意图和性质;日本发动战争的目的是建立东亚新秩序;日本是为了对抗蒋介石与美、英、苏结盟。(2)批驳:第一,日本在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前,已经将中国的东北变为殖民地;全面侵华战争爆发后,日本又占领了中国的华北、华中和华南的大片领土。第二,所谓的“东亚新秩序”,实质上是日本对中国的殖民统治。大肆掠夺沦陷区的工矿业,将沦陷区变为其工业原料的基地,以满足侵略战争的需要,并从中获得巨额利润;强占沦陷区大量的耕地,建立军事设施和分配给日本移民使用;在沦陷区大肆掠夺劳动力和金融资源,征收苛捐杂税,加紧对人民的搜刮;建立殖民化教育体制,向青少年灌输奴化思想,以消磨中国人民的民族意识。第三,并不是蒋介石与美、英、苏结盟,而是由于日本发动侵华战争,中国为了反对日本等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才与美、英、苏等国家共同组成了世界反法西斯同盟,中国人民在赢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后,又驱逐了英美帝国主义的在华势力。文 章来源莲山 课件 w ww.5 Y
上一个试题: 下一个试题:
? ? ? ? ? ? ? ? ? ?抗日战争总结 高中历史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评价文档:
暂无相关推荐文档
抗日战争总结 高中历史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想免费下载本文?
把文档贴到Blog、BBS或个人站等:
普通尺寸(450*500pix)
较大尺寸(630*500pix)
你可能喜欢&&&&&&&&&&&&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测试题
第十一单元、国共两党的十年对峙、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第24课时--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本文作者:田书堂
手机:学校:黑龙江省农垦北安分局一中电子信箱:一、复习目标 1、抗日战争的爆发和国共联合抗日 (1)七七事变 (2)第二次国共合作的实现 (3)抗战初期的正面战场 2、日本帝国主义残暴的殖民统治 (1)汪精卫集团建立伪政权 (2)野蛮的经济掠夺和奴化教育 (3)日伪的残暴统治和沦陷区人民的反抗斗争 3、国民政府的内外政策 (1)皖南事变 (2)相持阶段的正面战场 4、共产党坚持抗战和抗日战争的胜利 (1)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开辟 (2)百团大战和敌后军民的艰苦斗争 (3)抗日根据地的建设和中共七大 (4)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二、知识归纳  一、阶段特征概要:  本单元总特征是中华民族的全面抗战的内容高不可主要包括1937年7月至1945年8月间的日本帝国主义的侵华活动中国人民的抗战、国共两党的关系等。抗日战争经历防御阶段、相持阶段、反攻阶段。中华民民族与日本的民族矛盾是这一时期的主矛盾,同时也穿插着其他的各种矛盾。  二、抗日战争的爆发和国共联合抗日  1、日本的全面侵华:(1)日本侵华方针:以国民党军队为目标,通过速战速决,全面侵华,迫使国民政府投降,企图在三个月内灭亡中国。  (2)主要史实:①1937年七七事变,发动全面侵华战争。7月底,占领北平、天津后,日本军部决定向华北、华东两个方向进攻,妄图三个月内灭亡中国。②1937年8月,发动侵略上海的"八?一三"事变,(目的、时间、地点)凇沪会战期间,华北日军侵入山西,不久攻占太原。③1937年12月攻陷南京,(国民政府迁往重庆)进行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④1938年春,从山东兵分两路进犯徐州。(徐州会战)⑤1938年10月,攻占广州、武汉。  (3)结果:在优势敌人疯狂进攻下,中国丢失了华北、华中、华南大片领土,在人力、物力、财力方面付出巨大代价。但日本速战速决灭亡中国的计划未能实现。  2、国民党抗战  (1)抗战路线:片面抗战路线,即只依靠政府和军队抗战,不敢发动群众并限制群众起来抗战。  (2)对日本态度(1937年7月--1938年10月)①方针:比较积极的进行抗战。A、原因:日本侵略直接威胁其统治及英美在华利益;中共争取;全国人民抗日怒潮的推动。B、影响:担负起了正面战场抗战的任务。②战略战术:实行消极防御,打大仗,打阵地战,拼消耗。③战场情况(正面战场)凇沪会战(日--1937年11月)--粉碎了日军三个月灭亡中国的计划。太原会战:八路军取得了平型关大捷--抗战以来首次大捷; 国民党军队取得了忻口狙击战。在徐州会战中国民党军队由李宗仁指挥取得了台儿庄大捷--抗战以来取得得最大胜利。④结果:丧师失地,一溃千里。人民遭殃。  3、共产党全面抗战  (1)抗战路线:全面抗战路线(1937年秋洛川会议制订)  (2)方针:持久战方针:1938年,毛泽东发表《论持久战》,向全国人民指明抗战的正确道路。  (3)战略战术:积极防御,独立自主的游击战,结合一定条件的运动战。  (4)战场:①正面战场:平型关大捷(抗战以来的首次大捷)②敌后战场:敌后抗日根据地广泛建立。(第一个敌后抗日根据地--晋察冀根据地)  三、相持阶段(45年8月上旬)  1.原因:日本方面:正面战场抵抗粉碎了它迅速灭亡中国的计划;;由于战线太长,兵力、财力、物力不足;抗日根据地严重威胁其后方。中国方面:正面战场节节败退;人民抗日力量还需经过长期的艰苦斗争才能打败侵略者。  2、影响:①日本改变了战略方针,集中主要兵力进攻中共领导的抗日根据地;对国民党则以政治诱降为主,军事打击为辅。②汪精卫公开投敌,1940年春在南京建立伪政权;蒋介石集团反共投降倾向日益增长,1939年五届五中全会标志着国民政府自抗战以来在政策上的重要转变。蒋介石集团把政策重心由对外转向对内,由抗日转向反共。③敌后战场面临严重困难。(原因:日军的残酷"扫荡"和国民党军队的包围封锁,加上严重的自然灾害。)3、阶段  (1)初期:1938年10月--1940年,人民革命力量发展上升;  (2)中期:1941年--1942年,人民力量下降,根据地面临严重困难。  (3)后期:1943年--1945年,人民力量再上升和大发展。  4.日寇侵略(1)侵华方针:对国民党军事进攻为辅,政治诱降为主;集中主要兵力进攻抗日根据地。(注意:日本灭亡中国的计划没有改变)。  (2)改变原因:日本感觉到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抗战力量对它构成最大威胁。  (3)情况:①对沦陷区进行殖民统治A、政治上:扶植伪政权;在华北推行"治安强化运动";华中推行"清乡运动"B、经济上:实行野蛮掠夺(工矿、农业、劳动力、金融等)C、文化上:推行奴化教育,建立一套殖民奴化教育体系。影响:A、日本掠夺了大量财富,给中国人民带来深重灾难。B、进一步激起中国人民对日本帝国主义的仇恨,沦陷区人民展开多种斗争。②对根据地(解放区)进行"大扫荡",实行野蛮的"三光"政策。③对国民党正面战场军事进攻。枣宜会战(1940年5月)--张自忠壮烈殉国。豫湘桂战役(1944年)--抗战后期日军向国民党正面战场发动的规模最大的一次战役。  5.国民党片面抗战  (1)抗战情况:①方针政策改变:消极抗日,积极反共。  (2)具体表现:①消极抗日(豫湘桂战役丧师失地);②积极反共(皖南事变)  6、共产党坚持全面抗战(1)方针:坚持全面抗战、持久抗战;坚持团结、坚持进步;全力巩固根据地。(2)表现:①领导沦陷区人民反抗斗争②领导根据地人民抗日斗争(方针)百团大战(指挥:彭德怀;地点:华北地区)1941年~1942年根据地建设  四、抗日根据地的建设和中共七大  1、抗日根据地的建设:  (1)在根据地政权建设中实行"三三制"原则,按照这一原则建立的政权,加强了各阶层人民的团结,巩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2)实行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的土地政策。减轻了地主的封建剥削。改善了农民物质生活,提高了其抗日积极性,也有利于联合地主阶级一致抗日。  (3)开展大生产运动,使根据地渡过了严重困难,为争取抗战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  (4)1942年开展整风运动,党从思想上清算了"左"的和右的错误,达到空前团结和统一,为争取抗战胜利和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思想基础。  (5)开展反"扫荡"斗争,粉碎了日军对根据地的疯狂进攻。其中大生产运动和整风运动是各项方针和政策的中心环节  2、召开七大争取抗战最后胜利  (1)"七大"确立了毛泽东思想未党的指导思想。该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全党智慧的结晶,其形成后,成为指导中国革命夺取胜利的有力的精神武器。  (2)"七大"是一次团结、胜利大会该会总结20多年来的历史经验,制订正确的革命纲领、策略、政策,是全党对中国民主革命发展有了比较明确的认识,从而在毛泽东思想旗帜下形成空前团结统一,为抗战胜利和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奠定必要的政治基础、思想基础。(3)反攻阶段(日~8月15日)  ①日寇:覆灭大局已定:太平洋战场:节节败退,美逐渐攻入日本本土,1942、中途岛中国战场:(日,日本政府宣布无条件投降;9月2日正式签署投降书)  ②国民党:积极推进,抢夺人民胜利果实  ③中共:争取并取得抗战最后胜利  五、分析说明抗战时期,国民党政府实行的内外基本政策。 (一)对外政策  1、对日政策(含1931年~1937年)  ①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九一八事变:绝对不抵抗;九一八事变后:攘外必先安内  ②西安事变到抗战防御阶段:比较积极地进行抗战。③抗战进入相持阶段:一面同日本秘密谈判,进行投降活动;一面将主要兵力放在大西南、大西北,消极抗日。  2、依靠英美:①英美态度:一方面主张抵抗日本侵略,给中国一定援助;另一方面,又向日本寻求妥协,企图牺牲中国的部分领土主权来缓和它们同日本之间的矛盾,并促使日本进攻苏联,坐收渔人之利。  ②国民党:八一三事变后,发表自卫宣言,此后,表现一定抗日积极性,然而,总是寄希望英美出面调停。太平洋战争爆发,特别是《二十六国宣言》发表后,依靠国际力量解决中国战局的奢想更为强烈。  (二)对内政策  1、国共关系:①抗战初期: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但其反共反人民的立场从未改变。②进入相持阶段:随着日本侵华方针改变,反共政策日趋明显(五届五中全会标志着其抗战以来政策的重大转变);政治态度两面性(既想投降,又不放弃抗日;既想反共,又不敢彻底决裂);掀起反共高潮。  2、独裁统治:特征:一党专政、特务统治、保甲制度相互结合渗透)  3、经济掠夺:①政策:统制经济政策。②表现:垄断工业;掠夺土地;控制商业;独占金融。③结果:全国财富迅速集中到四大家族手中,到1941年底,官僚资本占全国资本的一半。  六、简析抗日战争的特点及对抗日战争的认识。  1、特点:  (1)是一次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全民族战争。  (2)既是反法西斯战争,又是民族解放战争,具有双重性。  (3)两个战场、两条抗战路线的并存是显著特点之一。前期积极,后期消极是正面战场的特征,而敌后根据地则始终如一。两战场相互配合,相互依存,贯穿始终  (4)中国共产党在抗战中起了中流砥柱的作用。中国共产党倡导并最终促成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制定并贯彻了全面抗战路线和持久抗战方针,以斗争求团结,始终高举抗日大旗,维护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存在。  (5)以弱胜强。是中国人民近百年来第一次取得反帝斗争的完全胜利。  (6)持久性。是所有法西斯战场中开始最早、结束最晚的战场  2、对中国人民抗战胜利的认识①一百年来取得第一次反侵略战争完全胜利。②为中国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在全国胜利奠定坚实基础。③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是抗击日本侵略者的主要战场。④中国人民的抗战对亚、欧其他地区的反法西斯战争起了重要的配合作用。⑤中国人民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了巨大的民族牺牲。⑥中共在抗战中起了中流砥柱的作用。七、如何理解中共在抗战中的中流砥柱作用?1、倡导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实现了全民族的抗战2、夺取抗战开始后第一次大胜利--平型关大捷,鼓舞人心。3、提出并坚持贯彻全面抗战和持久抗战的路线和方针,指明了夺取抗战胜利的正确道路。4、始终坚持把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斗争放在第一位。在抗战相持阶段,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国内形势,面对严重困难局面,采取正确、成熟的斗争策略和措施。巩固扩大统一战线。( 适时回击国民党的投降反共活动,维护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5、在敌后创建了许多抗日根据地,广泛开展游击战争,抗击大量日伪军。6、组织百团大战,开展反扫荡斗争,保卫发展根据地,壮大人民抗日武装。7、召开中共"七大",党内达到空前统一,为夺取抗战胜利创造了条件。8、及时开展局部反攻,在大反攻中奋勇争先,夺取抗战全面胜利,是全民族抗战的中流砥柱。  八、第二次国共合作实现后,中国共产党是怎样努力维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  1、中国共产党配合国民政府正面战场抗战,挺进敌后,开辟敌后抗日根据地,开展游击战争。  2、抗战初期,国民党内出现"亡国论""速胜论"时,毛泽东发表《论持久战》驳斥了"亡国论""速胜论",为中国的抗日战争指明了正确的发展道路。  3、抗战相持阶段,日本改变侵华策略,国民党亲日派公开投敌,亲英美派动摇,反共倾向增长,国民党五届五中全会后,不断掀起反共高潮,制造皖南事变,中国共产党提出"坚持抗战、反对投降,坚持团结、反对分裂,坚持进步、反对倒退"三大口号,继续争取同蒋介石集团合作,巩固并扩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面对国民党顽固派的进攻,中国共产党领导抗日军民坚决予以回击。  4、为克服投降危险,八路军发动百团大战,坚定全国人民抗战胜利的信心。  5、在解放区实行"三三制"原则,建立抗日民主政权;开展减租减息、交租交息的土地政策,团结开明绅士,共同抗日。  6、在国统区争取民主人士,领导民主运动。三、典例精讲1.[2006年?江苏历史卷]中国军队臂章番号属于抗战战斗序列,该部队即
   A.第八路军
B.第十九路军C.新编第四军
D.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解析:该图是第十八集团军的臂章,按照抗战战斗序列,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编为第十八集团军。  答案:A点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对象不仅有无产阶级、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而且还包括蒋介石为首的亲英美派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和其他爱国人士;革命统一战线的对象包括无产阶级、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2. [2005年?广东历史卷] 抗日战争时期,为了进行经济掠夺,日本侵略者在中国推行"统制事业"。"统制事业"的主要范围包括A.火柴和造纸业
B.纺织、烟草和水泥制造业C.面粉和制糖业
D.矿产、钢铁和交通运输业解析:本题关键要理解日本在沦陷区的"统制事业"政策的含义。日本将矿产、钢铁和交通运输业等定为"统制事业",由日本公司专营,企业的经营权由日本掌握。答案:D点评:本题考查对历史概念的理解。需要注意的是,本题考查的点较细,但并不是引导学生去关注那些过于细致的知识点,而是考查理解能力,只有正确理解"统制事业"的概念才能正确作答。3.[2007全国文综二]1944年11月赫尔利出任美国驻华大使,这时美国驻华使馆在A.西安
D.重庆解析:1937年日军攻陷南京,国民政府迁往重庆,重庆成为战时的陪都。因此美国的驻华使馆应该是在重庆。答案:D4.[2005全国高考文综]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的标志是  A.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B.国民政府发表自卫宣言C.中国工农红军改编为八路军、新四军D.国民党公布中共中央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解析:本题解题时要看清"正式建立"。容易误选A项,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只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的标志。答案:D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细致审题是关键。5.[2004江苏高考]下列城市曾作为国民政府所在地,其先后顺序是A.武汉--广州--南京--重庆
B.南京--武汉--广州--重庆C.广州--武汉--南京--重庆
D.重庆--武汉--广州--南京解析:1925年7月,国民政府在广州成立;1927年随着北伐的胜利进军,为适应革命形势的发展,国民政府迁到长江流域的武汉;1927年秋,武汉国民政府迁往南京,与南京国民政府合并,史称"宁汉合流";1937年12月,在日军即将攻破南京的情况下,国民政府迁往重庆,重庆成为战时的"陪都"。综上所述C项符合题意。答案:C点评:本题考查基础知识。本题考查的知识面较宽,且涉及一些细节知识,在平时的复习中应注意训练。6.[2004上海高考]宋女士一生历经世事沧桑,半个多世纪前,民族危亡存续之时,投身全民抗战......--汪道涵《致宋美龄女士亲属唁电》这段话表明了对A.国民党政府片面抗战的谅解
B.宋美龄反对日本侵略的赞扬C.宋氏三姐妹毕生事业的赏识
D.蒋介石推行亲美政策的肯定解析:由材料中的"投身全民抗战"可知汪道涵赞扬宋美龄参加抗日战争,故本题应选B项。答案:B点评:本题是一道材料选择题,考查提取和利用信息的能力,并反映了宋美龄逝世的史实。解题时可以提取到"半个多世纪前""民族危亡存续之时""全民抗战"等有效信息,要对其综合利用。7.[2005全国高考文综]为巩固和扩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抗日根据地在政权建设上采取的重要措施是A.建立政治协商制度
B.实行"三三制"C.实行减租减息
D.开展整风运动解析:从时间上易排除A项,而C项是经济政策,D项是思想领域的措施,均不符合题意。答案:B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但出错率却很高,原因主要是审题不仔细,忽略了"政权建设上"的限制,所以加强审题训练是提高成绩的重要措施。四、课堂理解1.七七事变之所以成为全国抗战开始的标志,其主要依据是
)  A.国民政府正式对日宣战 B.中国军队首次对日作战  C.中日民族矛盾逐渐上升  D.中华民族开始广泛抗战  解析:关键是理解"全国抗日战争"的含义,中国人民广泛抗日才能体现是"全国抗日"  答案:D2.抗战初期,国民政府积极抗战,决定国民政府这一态度的主要因素是 (
)  A.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      B.日本侵略危及其根本利益  C.国民政府放弃反共政策      D.英美积极支持中国解析:国民政府在抗战初期实行积极抗战的根本原因是日本的侵略危及到了国民政府的利益。  答案:B3.八路军正副总指挥是
)  A.朱德、彭德怀 B.叶挺、项英
C.彭德怀、叶剑英 D.陈毅、刘少奇  解析:此题考查再认、再现历史知识的能力,依据教材可知  答案:A4.抗战进入相持阶段的标志是
)A.日军占领南京       B.徐州会战的结束  C.近卫声明的发表   D.日军占领广州、武汉解析:由防御阶段到相持阶段转变的标志性事件的分析,应看战争中显著变化。日本占领广州、武汉后停止了大规模的军事进攻,并由此而改变其侵华方针。由此判断正确答案。  答案:D5.抗日战争中,涌现出来许多的少数民族抗日武装力量,主要有
)①回民支队
②蒙古抗日游击队
③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
④东北抗日联军A.①②
D.①②③解析: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不是单纯的少数民族武装力量,东北抗日联军也不是。故选A答案:A6.中国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下列能体现这一观点的有(
)  ①中国战场拖住日本总兵力的2/3以上  ②中国人民共歼灭日军150多万,占其死伤人数的70%  ③美国宣布为援助被侵略国家制定的《租借法案》适用于中国  ④苏联出兵击败日本关东军  A.①②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解析:本题为组合型选择题,结合二战中全世界人民同德、日、意法西斯斗争的历史得出正确答案。  答案:D五、课后巩固1.国共两党的第一、第二次合作的实现,主要是由于  A.两党最高革命纲领一致
B.两党面临共同斗争任务C.两党得到外部力量帮助
D.中日民族矛盾十分尖锐解析:国共两党之所以会实现两次合作,离不开当时社会主要矛盾以及由此所决定的斗争任务。第一次国共合作时,国共两党面临打倒帝国主义和军阀的共同任务,因而实现了合作;第二次国共合作时面临着日本帝国主义全面侵华,为了挽救民族危亡,国共两党又走到了一起,由此可知,选B项。  答案:B2.毛泽东说:"使阶级斗争服从于今天抗日的民族斗争,这是统一战线的根本原则。"下列中国共产党的政策措施中,体现了这一"根本原则"的有 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②开辟敌后战场③减租减息的土地政策④有理、有利、有节地反击反共高潮A.①②③
D.①②③④解析:本关键是理解材料中"使阶级斗争服从于民族斗争"的含义。据此可分析判断,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体现了国共两党阶级矛盾服从了抗日这一民族矛盾;减租减息亦体现了在抗日救国的民族斗争中,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矛盾相对缓和,一致对外;中国共产党有理、有利、有节地反击国民党反共高潮,也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在维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这一大局下进行的有节制的反击。故①③④都体现了"阶级矛盾从属于民族矛盾"这一根本原则。只有开辟敌后根据地,纯属于中国共产党为了全民族抗战采取的有效措施,不涉及阶级矛盾。答案:C3.之所以说抗日战争胜利为民主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主要是因为  A.蒋介石集团统治力量受到严重削弱
B.取得了近代反帝斗争的彻底胜利C.中共领导的人民革命力量壮大
D.社会各界强烈要求和平民主建国解析:本题属中等难度旨在考查学生分析问题和归纳问题的能力。解决本题的关键问题是弄清抗日战争的胜利壮大了人民革命力量,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答案:C4.下列作品中,反映八路军参加正面战场抗战的是   A.《血战台儿庄》
B.《千古奇冤:皖南事变始末》   C.《百团大战始末》
D.《血色雄关:太原会战纪实》解析:太原会战是国共合力在华北为保卫太原抗击日本侵略军的一次大规模的战役。八路军在这次会战中取得平型关大捷等战役的胜利。  答案:D5.下面的照片反映的1945年在南京日本向中国国民政府签署投降书仪式。这一事件的发生在  A.日本天皇宣布无条件投降之前  B.日本与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签署无条件投降书之前  C.日本与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签署无条件投降书之后  D.中国抗日战争完全胜利之前解析:日本在中国签署无条件投降书是在1945年的9月9日,因此是在日本签署无条件投降书之后。中国抗日战争完全胜利是以日同盟国与日本签署无条件投降书为标志。  答案:C6.中国人民一百多年来第一次取得反帝斗争的完全胜利的是  A.国民大革命
B.八年抗日战争  C.三大战役
D.抗美援朝  解析:C、D易排除,国民大革命是反对帝国主义支持的北洋军阀,是失败的。答案:B六、阶段测试1.抗日战争开始后,中国共产党和国民政府先后发表通电和宣言,这两个文件基本精神的共同点是
)A.都表示两党合作,共同抗战 B.都表示发动人民,驱逐日本侵略者  C.都表示决心抵抗日本侵略者的进攻 D.都希望国际组织能出面调解中日争端解析:此题考查学生的比较分析问题的能力。结合教材上的有关材料可排除A、B和D项,国共两个文件的基本共同点应是C  答案:C2.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的标志是
)  A.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B.国民政府发表自卫宣言  C.八路军和新四军的建立 D.国民党公布国共合作宣言解析:国共经过十年的对峙,随着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着国共两党由内战转到了和平,由分裂对峙到合作抗日,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但此后,国民党代表蒋介石在抗日问题上还没有最后下定决心,直到八一三事变后,国民政府才发表了一个《自卫宣言》,9月,国民党公布了中共中央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才最终下决心与共产党合作抗日,标志着国共第二次合作的实现,也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答案:D3.抗战爆发后,中共第一次同国民党配合取得胜利的战役发生在
)  A.上海 B.山西  C.河北 D.山东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太原会战是国共在抗战初期对日作战中配合最好的会战,而太原属于山西省。  答案:B4.毛泽东发表《论持久战》的目的有
)①驳斥"亡国论"和"速胜论"
②向中国人民指明抗战胜利的正确道路③打退日军的"扫荡"
④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解析:要掌握1938年毛泽东发表《论持久战》的背景。抗战初期,国民党内的新日派散布"亡国论",亲英美派宣扬"速胜论"。为了向全国人民指出抗日战争的正确道路,毛泽东发表了《论持久战》  答案:A5.日军在相持阶段对国民政府的方针是
)  A."三个月灭亡中国"  B.军事打击为主,政治诱降为辅  C.政治诱降为主,军事打击为辅  D.政治诱降,放弃武力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的再认、再现历史知识的能力,结合教材得出正确答案。  答案:C6.汪伪政权建立的时间是
)A.1937年
B.1938年  
   D.1941年解析:结合教材得出正确答案。答案:C7.抗战期间,日本在沦陷区经济掠夺的直接目的是
)  A.积累发展资本主义的资金 B.实现中日经济提携  C.转嫁20世纪30年代大危机 D.满足战争需要,"以战养战"解析:注意题干中的关键词"直接目的"。用排除法,日本侵略者对沦陷区经济掠夺的直接目的是达到"以战养战"。  答案:D8.抗战期间,被日本列为"统制事业"的是
)  ①矿业
②钢铁工业
③交通运输业
④粮食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解析:结合教材内容可知。  答案:A9.日本实行奴化教育的根本目的是
)A.欺骗舆论,缓和民族矛盾
B.宣传法西斯思想C.宣传封建道德,号召反共
D.实行民族同化政策解析:日本帝国主义在沦陷区的教育政策是他们侵略活动的组成部分,具有侵略性,所以本题应选D。  答案:D10.抗战相持阶段,造成蒋介石政治态度两面性的主要原因是
)A.日本侵华方针的改变   
B.资产阶级的两面性C.正面战场的连续失败   
D.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的相互作用  解析:B项不符合题干要求,A、C、D都属于其原因,但D项是其主要原因。  答案:D11.标志国民政府自抗战以来在政策上发生重大转变的是
)A.国民党五届五中全会召开
B.顽固派掀起第一次反共高潮C.制造皖南事变
   D.汪精卫集团叛国投敌  解析:A项符合题意。B、C项是其影响。D项不符合题意。  答案:A12.皖南事变反映出中共处理国共关系的基本点是
)  A.坚决反击顽固派
B.争取中间势力支持C.扩大和巩固统一战线 D.争取建立民主联合政府解析:在抗日战争中中共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根本原则是"使阶级斗争服从于今天抗日的民族斗争"。中共在皖南事变中有理、有利、有节地反击国民党反共高潮,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在维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这一大局下进行的有节制的反击。  答案:C13.被周恩来称誉为"全国军人楷模"的抗日将领是
)  A.叶挺
  B.张自忠     C.张治中  
D.傅作义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再认、再现历史事实的能力。依据教材即可得出正确答案。  答案:B14.国民党在抗战时期实行独裁统治,独裁统治的特征不包括
)  A.一党专政  B.经济垄断 C.特务统治  D.保甲制度解析:此题为逆向选择题。国民党在抗战时期实行独裁统治,独裁统治的特征是一党专政、特务统治和保甲制度。排除B项。  答案:B15.1940年下半年的百团大战,其战略目的不包括
)  A.振奋全国人民的抗日精神 B.争取抗战形势好转  C.显示共产党的军事力量,以安定人心 D.克服投降危险解析:解题可从百团大战的背景和目的分析,由于抗战阶段日本政策的变化及其影响,国内出现了一股投降的逆流,为了振奋抗日精神,克服投降危险,中共领导八路军在华北战场组织了百团大战,坚定了全国人民抗战胜利的信心。  答案:C16.抗战相持阶段,中共为争取抗日战争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的措施是 (
)  A.大生产运动 B.精兵简政 C.整风运动    D.减租减息的土地政策解析:解题的关键是能为抗战胜利奠定"物质基础"。B、C两项为政治措施。D项有利于当时抗日。只有A项能够解决抗日根据地的物质困难。  答案:A17.下列关于1942年整风运动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是巩固敌后抗日根据地的重要举措
B.目的是实现党在思想、政治、行动上的统一  C.取得了诸多进行思想建设的成功经验D.确定了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  解析:结合教材可知,D为中共七大的内容。  答案:D18.中共七大提出的建立新民主主义中国的具体方案是
)  A.打倒国民党,建立民主联合政府 B.废除国民党一党专政,建立民主联合政府  C.打败日本侵略者,打倒蒋介石 D.解放全中国,建立无产阶级专政  解析:用排除法,依托所列选项再现基本史实确知。  答案:B19.中共七大的重要意义在于
)A.纠正了党史上的"左"倾错误 B.提出了党的工作重心由城市向农村转移C.实现了全国抗日力量的大团结 D.为争取抗战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作准备解析:A项为整风运动的作用。B项为七届二中全会的内容,比较C和D 的意义,最重要的应是D。  答案:D20.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得以持续到抗战胜利的基本客观因素是
)  A.中共的正确策略方针 B.英美的极力维护  C.符合人民群众的利益 D.民族矛盾的持续尖锐化  解析:注意关键词"客观因素"。符合此条件的应是D。  答案:D二、材料解析题与问答题(要求结合所学知识与提供的材料答题,具有条理性)21.(12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7月15日,中共向国民党提交《中国共产党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并希望国民党方面新闻机关早日发表。中共郑重宣布:"(一)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为中国今日之必需,本党愿为其彻底的实现而奋斗;(二)取消一切推翻国民党政权的暴动政策,及赤化运动,停止以暴力没收地主土地的政策;(三)取消现在的苏维埃政府,实行民权政治,以期全国政权之统一;(四)取消红军名义及番号,改编为国民革命军,受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之统辖,并待命出动,担任抗日前线之职责。"
--《中国近代现代史资料选辑》材料二
从1937年2月至8月,国共两党先后在西安、杭州、庐山和南京四地进行了六次谈判。日,《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在由民党中央通讯社公布。23日,蒋介石就公布《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发表谈话,承认《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是"摒弃成见,确认国家独立与民族利益之重要";"中国民族既已一致觉醒,绝对团结,自必坚守不偏不倚之国策,集中整个民族之力量,自己自助,以抵抗暴敌,挽救危亡。"谈话也承认了中国共产党在全国的合法地位。国共两党的第二次合作,遂在抗日救亡的基础上得以实现。
--《中共党史教学资料》  回答:  (1)中共提出《合作宣言》是在何种背景之下?(2分)  (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的知识,归纳国共第二次合作形成的原因和条件。(4分)材料三
1937年至1941年,叶剑英先后任中共中央长江局委员、南方局常委,在国民党统治区宣传我党抗日主张,广泛联络国民党上层人士,并多次参与同国民党谈判。1939年2月,叶剑英参与创办国民党南岳游击干部训练班,任副教育长,讲授抗日游击战战略战术,宣传持久战思想,产生了深远影响。  --《抗日战争史》  材料四
国共两党合作的图片图1
日,国共两党要人共祭黄帝陵
图2 1937年8月,周恩来、朱德与国民党共商国际问题  图3
红军改编后举行抗日宣誓
陈毅团结江苏丹阳的开明人士抗日  (3)材料三和材料四说明了哪些问题?(3分)  (4)联系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四则材料与抗日战争的胜利之间的关系。(3分)解析:第(1)小题是外延式问题,要联系当时的"七七"事变和日本全面侵华进行分析。第(2)小题是内涵式问题,答案要联系材料,从材料中提炼。第(3)小题也是内涵式问题,要结合材料和图片进行归纳和提炼,特别是将类似的观点提炼出来。第(4)小题要从全民族抗战的角度归纳抗日战争胜利的根本原因,同时还要看到国共合作是胜利的重要原因,中共为抗战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答案:(1)七七事变,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2分)(2)中共以民族利益为重做出重大让步,表示遵守三民主义;国共两党多次谈判磋商;八一三事变后,日本要推翻国民政府,灭亡中国;蒋介石表示以民族利益为重,抵抗暴力,承认中共合法地位。(4分)(3)国共两党有着共同的国家和民族利益,在外敌入侵之时必须合作。抗战爆发前后,两党多次进行谈判和亲密合作。国共两党均为抗战胜利做出重大贡献。(3分)(4)国共合作是抗战胜利的重要基础,中共竭力维护合作是统一战线得以维持和发展的重要条件,全民族同心同德、浴血奋战是抗战胜利的根本原因。(3分)22.(13分)200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六十周年,而在110年前的甲午中日战争中,中国却以战败而告终。这-胜一败的结局给后人留下了深刻的反思。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明治维新后,日本制定了第一期征服台湾,第二期征服朝鲜,第三期征服满蒙,第四期征服支那,第五期征服世界的对外扩张战略。1887年日本政府制定了《清国征讨方略》,决定在1892年前完成对华作战的准备,进攻的方向是朝鲜、辽东半岛、山东半岛、澎湖列岛、台湾、舟山群岛。材料二
中日战争前,英国《泰晤士报》驻东京记者布林克莱在一篇题为《朝鲜和他的邻居》的报道中说:"(日本)比中国人自己更清楚地知道(中国)每一省可以抽调多少人出来作战"。材料三
在战争危险日益迫近的紧要关头,清政府以财政紧张为由,削减军费预算;而甲午孝钦皇太后六旬万寿庆典,先是修三海,共花费白银600万两,其中挪用海军经费437万两,后又修建颐和国,耗资1000万两,挪用海军军费750万两。材料四
清政府自始即采取求欧洲列强干涉,速行终止中日战争之政策,李鸿章屡求各国代表援助,且电训其驻欧洲各国之使臣,使直接哀求各驻在国之政府。材料五
毛泽东在《矛盾论》中有精辟的论述。《矛盾论》说:"两军相争,一胜一败,所以胜败,皆决于内因。胜者或因其强,或因其指挥无误,败者或因其弱,或因其指挥失宜,外因通过内因而引起作用。"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和材料二,说明甲午中日战争爆发的主要原因。(2分)  (2)据材料三、四,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说明甲午战争中中国战败的必然性。(4分)六十年前抗日战争的胜利,在中华民族的复兴史上占有重要历史地位,根据材料五并结合所学相关知识,回答:  (3)从国内、国际两个方面说明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主要原因。(5分)  (4)简要分析抗日战争在中华民族复兴史上的重大作用和影响。(2分)解析:第(1)小题是内涵式问题,材料一主要说明日本既定的侵略政策,材料主要说明日本侵华是蓄谋已久的。第(2)小题也是内涵式问题,材料中交待了清政府的合腐朽、慈禧太后的腐败、外交上对帝国主义的幻想以及教材上所说的李鸿章执行"避战自保"的政策。第(3)小题是内涵和外延结合的问题,要从内因的角度概括抗战胜利的根本原因,从外来的支持和帮助分析抗战胜利的客观原因。第(4)小题要联系教材上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进行回答,同时要联系抗战对中共及中国革命的影响。  答案:(1)明治维新后,日本制定《大陆政策》,把征韩侵华作为对外侵略的首要目标;发动侵华战争成为日本的既定国策。(1分)早在甲午战争之前日本在军事上已做好侵华战   争的准备,并加紧搜集情报,对中国状况了如指掌。(1分)(2)①清政府的腐朽,是甲午战败的主要原因。(1分)慈禧太后竟在国家危难之秋,削减军费开支,大搞万寿庆典,不惜挪用军费。(1分)②清政府不认真备战,奉行"避战自保"的政策。(1分)外交上寄希望于欧洲列强的调和。(1分)(3)国内: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以国共两党合作为基础,实现了全民族的持久抗战,同心同德、浴血奋战,这是抗日战争胜利的根本原因。(1分)抗战进入相持阶段以后,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抗日武装,成为全民族抗战的中流砥柱。(1分)爱国华侨、港澳同胞给予抗日战争以大力的支持。(1分)国际: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得到世界反法西斯国家和人民的支援;(1分)苏联出兵中国东北对日作战,美国攻击日本本土,并投掷原子弹,加速了中国抗战的胜利。(1分)(4)①抗日战争是中国人民近百年来第一次取得反对外来侵略斗争的完全胜利,也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大贡献。因此抗战的胜利,大大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二战后,中国成为联合国创始国和五大常任理事国。(1分)②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武装力量,在抗日战争中迅速发展壮大,这就为解放战争的胜利和创建新中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1分)23.(13分)阅读下列材料:日,马歇尔代替赫尔利到达中国,开始了他举世瞩目的、以调处国共争端为内容的使华生涯。马歇尔调处以日回国述职为界,可划分为前后两个阶段。调停处的第一阶段是比较顺利的,也是有成效的。马歇尔在这一阶段的主要活动及成果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充分利用美国的影响,促蒋停战。首先,马歇尔针对国民党的内战政策,在各种场合向国民党集团申明美国政治解决国共争端的立场。其次,为了迫使国民党蒋介石作出让步,以实现停战和达成协议,马歇尔还充分利用美国的影响对蒋介石集团施加压力。第二,周旋于国共两党之间,帮助完成四大协定的签署。四大协定即:日的停战协定;1月31日的政治协商会议五项协议;2月25日的整军方案;3月27日的东北停战协议。为促使达成这些协议,马歇尔奔走于国共两党之间,可谓不遗余力。他曾作了三千英里的飞行,跑遍了整个华北,直到内蒙边境。不可否认,这些协议能够签署,马歇尔也有一份功劳。 日,马歇尔回国述职,4日18日返华,随后开始了他调处的第二阶段。这一时期,国际形势与中国国内形势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国际方面,美苏矛盾渐渐激化,"冷战"加剧,中国在美苏争端中的地位显得更加重要;在中国国内,国民党蒋介石撕毁"双十协定",内战危机加剧。在这种情况下,美国实行了以援蒋内战为主、促蒋停战为辅的双重方针。但是,由于蒋介石集团对国共和谈毫无诚意,且一意孤行,决心坚持内战。10月11日,国民党占领张家口。当天下午,被"胜利"冲昏了头脑的蒋介石违背政协决议,下令召开国民党一党包办的伪国民大会,国共谈判最后破裂。马歇尔于10月下旬宣布退出调停处。此后一段时间内,马歇尔频繁与第三方面人士接触,企图寻求第三方面出面调停。但是由于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使第三方面不可能携起手来结成一个巩固的、具有某种影响力的大组织,更无法组织起来采取联合行动,从而使马歇尔最后一线希望也终成泡影。日马歇尔结束了一年零十八天的调处,黯然回国。                             --引自《中国革命史》  请回答:(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的知识,分析马歇尔来华调处国共关系的主要背景是什么?(2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的知识,分析马歇尔在华第一阶段的调停能够取得一些成果的原因有哪些?(3分)  (3)根据材料分析,马歇尔来华实施第二阶段的调处的国际、国内背景有哪些?(2分)  (4)根据材料及所学的知识,分析马歇尔"百日调处"最终失败的原因有哪些?(4分)  (5)根据材料分析中国内战爆发的原因有哪些?(2分)解析:第(1)小题是外延式问题,联系所学知识,可以从国民党坚持内战政策,制造摩擦等方面进行分析归纳。第(2)小题是内涵式问题,从材料中进行归纳概括。第(3)小题材料中有明确叙述,必须加以精确归纳。第(4)小题,也是内涵式问题,分别分层次地从材料中提炼答案要点,不能够摘抄材料原文。第(5)小题要从内因和外因两个层面进行分析说明。答案:(1)《双十协定》签订后,国民党继续坚持内战政策,中国没有实现真正的和平。(2分)(2)利用美国的影响对蒋介石施加压力。马歇尔的多方奔走。中共争取和平和民主的努力。(3分)(3)国际:美苏矛盾渐渐激化;国内:国民党蒋介石撕毁"双十协定",内战危机加剧。(2分)(4)美国援蒋内战的方针;蒋介石集团决心坚持内战的既定方针;蒋介石被局部胜利冲昏头脑;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势力的软弱性(或答:第三势力或中间势力的软弱)。(4分)(5)美国对蒋介石集团的支持扶植是外部原因,蒋介石集团坚持内战方针及其代表的阶级利益是内因。(2分)24.(12分)观察以下两幅图片:图1
"九一八"事变后,日军装甲车进入沈阳
"七七"事变中,日本炮轰卢沟桥回答:(1)根据两幅图片所反映的事件并结合所学的知识,分析这些事件发生的世界背景。(4分)  (2)扼要概括这些事件发生的主要经过和影响。(4分)  (3)你对以上两幅图片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有哪些认识或启示?(4分)解析:这道题指向明确。第(1)小题,在分析"九一八"事变图时,要联系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对列强的打击,使他们无东顾;而日本则急需要通过战争来转嫁危机和国内阶级矛盾;在分析"七七"事变图时,要把握当时日本建立法西斯专政建立,法西斯阴谋侵略,而英法美等国却采取绥靖政策这些背景。第(2)小题,关键在分析"九一八"事变、"七七"事变对华盛顿体系的影响,这是比较有深度的问题。  答案:(1)①图1:世界背景: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列强无东顾,日本国内危机严重,加紧对外扩张。(2分)②图2:世界背景:日本制定"国策基准",建立法西斯专政;德、意、日为摆脱国内严重危机,同英、法、美争夺世界霸权,决定扩大战争;西方大国推行绥靖政策。(2分) (2)经过和影响:①图1:日本制造"柳条湖事件"发动"九一八"事变,由于国民政府不抵抗政策,东三省沦陷;国联推行绥靖政策,日本侵略被纵容;华盛顿体系首遭破坏;中日民族矛盾日益上升。(2分)②图2:日,日本借口一个士兵失踪,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中国全民族抗战开始;华盛顿体系进一步遭到破坏。(2分)(3)认识或启示:①日本侵略中国是由局部侵略发展到全面侵略的,日本侵略中国蓄谋已久。②日本侵华是由于其国力和经济发展、军国主义势力发展而造成的,说明落后就要挨打。当前我们必须努力发展经济,坚持改革开放,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和经济水平,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4分)【评分说明:学生有其他言之成理、论之有据的叙述,酌情给分。但本题的总得分不得超过12分。】25.(13分)年,中共领导的抗日根据地出现了严重的困难,抗战形势异常严峻。据此回答:(1)抗日根据地出现严重困难的原因有哪些?(3分)(2)为了克服困难、争取抗日战争的胜利,中共采取了哪些措施?产生了哪些重大成果?(7分)(3)中共能够渡过年的严重困难,我们能够得出哪些启示?(3分)解析:第(1)小题,要从日本"扫荡"、国民党顽固派进攻以及自然灾难三个方面归纳。第(2)小题,要结合军事、政治、经济、思想等四个方面归纳措施和作用。第(3)小题要得出党的领导是关键,实事求是是原则,灵活性和坚定性相统一等几个方面的结论。答案:(1)原因:日本帝国主义的疯狂"扫荡"、"囚笼政策"和"三光政策"。国民党顽固派的进攻。抗日根据地出现自然灾难。(3分)(2)措施:①军事上,针对日本帝国主义的"扫荡"、"三光"政策,执行"基本的游击战,不放松有利条件的运动战"的方针,开展了反"扫荡"斗争。改变了军事上不利的局面。(2分)②政治上,在根据地政权中实行"三三制"原则,加强了各阶层人民的团结,巩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1分)③根据地实行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的土地政策,提高农民和开明地主的抗日积极性。(1分)④开展大生产运动,渡过了严重的经济困难时期,为争取抗日战争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1分)⑤1942年开展整风运动,为争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和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思想基础。(2分)(3)启示:①坚持党的领导是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根本条件。②必须实事求是,制定适合国情、地情的政策和措施,才能够走向胜利。③必须把政策的灵活性和革命的坚定性有机结合起来。因势利导,因地制宜地解决困难。(3分)26.(13分)中国近代史上,国共两党曾多次进行过谈判。这些谈判对中国历史的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据此回答:(1)西安事变中国共两党谈判、1945年的重庆谈判和1949年4月的北平和谈其原因和背景有哪些不同?(3分)产生了怎样的结果和影响?(3分)  (2)上述三次谈判要解决的核心问题分别是什么?  (3)上述三次谈判对我们有哪些启示?解析:第(1)小题,要结合教材上的背景、原因以及结果和影响进行归纳说明,文字量比较大,必须全面。第(2)小题,要求准确答出核心,西安事变中的核心问题是国共合作、共同抗日;重庆谈判的核心问题是争取国内和平和民主;北平和谈的核心也是国内争取和平和民主。第(3)小题,在谈启示时,必须从国共两党的谈判的成果得出双方在共同民族利益的前提下是可以和谈的;从国共两党合作和分裂的结果,可以得出"合则两利,分则两伤"的结论来。  答案:(1)项目背景、原因结果、影响西安事变中的谈判①西安事变后,亲日派主张讨伐张、杨,企图扩大内战,"引狼入室"。②亲英美派主张和平解决,确保蒋介石在中国的统治。③中共从全民族利益出发,表达和平诚意。①蒋介石被迫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主张,西安事变和平解决。②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揭开了两党由分裂对峙到合作抗日的序幕,成为扭转时局的关键;③促使西安事变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2分)重庆谈判①抗战胜利后,蒋介石坚持内战和独裁方针,且迫于国内外舆论的压力,加上内战准备不充分,假装和谈,企图将内战责任强加给中共。②中共为争取和平,揭露美蒋内战阴谋,教育广大人民群众,争取中间势力,进行谈判。①签署了有利于和平建国的《双十协定》,表明了中共争取和平的诚意。②国民党被迫承认和平建国的基本方针,政治陷入被动。(2分)北平和谈①三大战役后,国民党主力被基本消灭,加上美国和国民党内部压力,蒋介石发生"求和"声明。②中共为迅速结束战争,实现国内和平,减少人民苦难,同意谈判。①双方代表达成《国内和平协定》最后修正案,但南京政府拒绝签字。②揭穿了国民党假和谈的骗局。(2分)【评分说明:学生在回答本题时,每次谈判中只要每答出一个关键的要点,即给满分2分。】}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战争游戏红龙中国战役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