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次地震是我国尼泊尔历史上的地震首次向外开放

哪一次地震是我国历史上首次向外开放_百度知道
哪一次地震是我国历史上首次向外开放
提问者采纳
土耳其。另外还有,马来西亚。由于地震威力过大,朝鲜。联合国国际儿童基金会向中国提供30万美元的捐款,西班牙,莫桑比克(永远纪念,克罗地亚,新西兰,汶川地震中约有45个国家通过不同的方式援助中国,丹麦,新加坡,斯洛文尼亚,波兰,爱尔兰,德国,沙特阿拉伯,英国,萨摩亚。除此之外,泰国:欧盟人道主义援助办公室通过国际红十字会向中国紧急提供200万欧元的捐款,荷兰:加拿大,韩国,分别是。当时共有四个国家参与地震救援,芬兰,阿尔巴尼亚,巴西,卢森堡,捷克,韩国,立陶宛,意大利,挪威,日本,法国,越南,爱沙尼亚,以色列,印度,巴基斯坦,俄罗斯:日本,阿尔及利亚,蒙古国,瑞士,这个全世界最贫穷的国家莫桑比克。分别是,新加坡,老挝,美国,也向中国捐款了4万人民币。国际奥委会向中国提供100万美元的捐款,比利时,俄罗斯,柬埔寨2008年汶川地震,中国政府有些力不从心,澳大利亚
其他类似问题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  >  
中国地震震中分布图首次公开发行
  原标题:没在地震多发点就安全?不一定
  新京报讯(记者邓琦)一张收集了近4万条地震条目的新版《中国及邻区地震震中分布图》(1500万)日前正式出版发行,这是震中分布图首次面向社会公众发行。专家表示,有了这张图,并不能预测哪里将会发生地震,不过可以让公众认识我国地震形势,提高灾害意识。
  条目对历史参数作了修正
  据了解,新版《中国及邻区地震震中分布图》(1500万)由中国地震台网中心和地震出版社联合编制,已于5月初由地震出版社出版发行。
  公开资料显示,1987年8月,老版《中国及邻区地震震中分布图》中共收录中外地震6000余次。但当时并未面向社会出版发行,仅在相关业务单位等内部参考使用。
  新版图以2015年出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地图》竖版行政区划图为底图,相较于老版图,地震目录数据截至2014年底,更具时效性,一些历史地震参数也作了新的校核与修正。
  地图将为地震预报提供数据
  拿到这张图怎么看?分布图以红和绿两种颜色,对公元1900年-2014年和公元1900年前两个大时间段的地震进行了标注。
  据了解,中国及邻区地震震中分布图收集地震条目近4万条,包括中国国内公元前23世纪至公元1969年底震级4(3/4)级以上地震,公元1970年至2014年底震级3级以上地震,中国邻区公元1900年至2014年底震级5级以上地震。同时,图中对国内大陆地区震级6级以上的地震、台湾地区和中国邻区震级7级以上的地震,均标注了震级和发震日期。
  据了解,该图可以为地震科学事业提供重要的科学基础,是制定中国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的重要依据,还可以为地震预报提供地震活动图像的基础数据。
  目前地震预测难点在哪?
  地震预测为什么不过关?难在技术还是成本?陈会忠说,目前地震预测在科学上尚未突破,主要难在科学技术上。地震发生在地下,对于地壳内地震形成的原因和过程,观测不到。由于地球深部不可入性,现在无法知道地震是如何发生和发展的。
  陈会忠说,也有探测方法。著名地震学家伽利津就说过,地震是照亮地下的明灯,正是依靠地震波在地球内部的传播,我们才探测到地球内部结构。就像医学CT探测人体内一样。可以通过人工制造地震波,来探测监测地下构造。但是,一次深部探测得到当时的一个地下构造剖面,下一次探测可能在十几年以后。这中间的变化,你不知道。所以,难就难在目前无法动态跟踪地下状态。
  他举例,这类似人体拍X光查肿瘤,一年检查一次身体,有一次发现了肿瘤,但中间肿瘤究竟是如何发生和演变的,就观测不到。地球科学家目前也在想办法把地下动态监视起来,各国地震学家都在朝这方面努力。但是需要长时间的艰苦探测、实验、积累和研究,随着科技的进步,地震预测和预报科学也在不断进步。
  公众拿了这个图有什么用?
  看下自己是不是住在地震活跃地区
  红红绿绿密密麻麻的条目,公众应该怎么看?这张图对公众有什么用?
  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研究员陈会忠介绍,这张图把中国历史上、一直到2014年的地震信息,用非常高清的办法全面展示出来。大家可能比较熟悉我国的天气形势,但不一定了解我国的地震形势。拿了这个图以后,首先可以认识到,我国是一个多地震的国家,通过分布图上震点的分布密度,大家可以了解,哪些地方地震比较活跃,哪些地方地震比较少。我国有各种自然灾害,但是统计发现,地震灾害造成的影响为首。
  陈会忠说,一般而言,多地震地区就是地震活跃区,也是高烈度地区,发生地震的风险较大。大家认识了地震形势后,如果发现自己居住在地震活跃的地区,就要提高灾害意识。
  比如说,如果你住在城市里,就要看看自己的房子是否符合国家规定的抗震烈度;如果你住在农村,需要自己盖房子,就可以咨询当地地震和建设部门,如何把房子盖结实。再比如,如果发现自己住在地震活跃地区,就要做好防地震灾害的准备,包括逃生的通道要时刻通畅、家里备好急救包等应急物资。
  有了这张图能否预测地震?
  能知道哪里发生地震概率大哪里概率小
  什么地方未来会发生地震,会发生多大的地震,这是大家最想知道的问题。有了这张分布图,专家或者老百姓能否自己预测地震?“这个图是肯定做不到的。”陈会忠说,预测地震,一定要把地震三要素说清楚,包括地震未来发生的时间、地点和震级,缺一不可。比如此次尼泊尔地震,业界说这是一次“早有预料”的地震。这是因为尼泊尔地处板块交界,是地震活跃地区,该地发生地震的概率较高,并没有准确说出什么时候会发生地震,所以这并不是准确的预报。
  陈会忠说,这张图能告诉你的是,哪些地方发生地震的概率大,哪里概率小。显然,图上震点密密麻麻的地方,概率就大一些。
  他举例说,有个俗称“大三角区”的地震区,又叫中国蒙古地震区。从图中看,一条与喜马拉雅山脉平行的西南边界为底边,沿华南、鄂尔多斯西边缘向北延伸至贝加尔湖附近为一边,还有从帕米尔穿过天山、阿尔泰山至贝加尔湖附近的西北边界,由于历史上地震多发,震点较多,这三条较明显的线刚好组成一个三角形。
  震点少的图区不会地震吗?
  发生强震可能性较小但防“小震大灾”
  从此次发布的分布图看,除了由于地震多发地标注成了密密麻麻的红点区域,也有相对比较“干净”的区域,如华中区域。这些是否属于地震“免疫”地区。或者,一旦发生地震,就会是强震?
  陈会忠说,图中震点相对较少的地区,只能说根据历史数据而言,这个地区比较稳定。而且,根据历史数据和实际的地质构造,该图中比较“干净”的地方,发生强震的可能性较小。但是,不能说比较稳定就不预防。比如在该图中比较“干净”的安徽,今年就因4级多的地震造成了人员死伤。所以,即使处于这些比较平稳的地区,也要提高灾害意识,防止“小震大灾”。
  另外,他表示,这些相对震点较少的地区,并不是俗称的“空区”。也就是说,并不是一旦发生地震就是强震。相反,“空区”指的是在地震活跃地带,如果出现了未发生较大地震的空白区域,那该地很可能会有大地震来“填空”。
友情链接:
京公网安备号&&&网文:京网文【-176号内容提要:
中国强军并不意味着走向美中对抗 5月26日,中国政府发表《中国的军事战略》,白皮书全文约9000字,包括前言、国家安全形势、军队使命和战略任务......
  中国强军并不意味着走向美中对抗
  5月26日,中国政府发表《中国的军事战略》,白皮书全文约9000字,包括前言、国家安全形势、军队使命和战略任务、积极防御战略方针、军事力量建设发展、军事斗争准备、军事安全合作等六个部分,这是中国首部专门阐述军事战略的专题型国防白皮书。
  强军是中国当前军事战略的重要支柱,也是白皮书的主要内容,白皮书专门从军事战略、军队建设和军事准备三个方面阐述了中国军事力量建设的发展方向。战略层面,中国要适应周边安全局势日益复杂,海外资源、战略通道、以及海外机构、人员安全保障的任务也日益繁重的新形势,因此必须从原来静态的、被动的防御战略向积极防御战略转型。军队建设方面,白皮书指出要改变以往重陆轻海的思路,推动军队向机动作战、立体攻防、近海防御和远海护卫并重、海陆空天多兵种并重的方向发展,并特别强调了军队的信息化建设。
  当然,从白皮书的内容来看,中国强军目前的主要任务还只是在海、陆、空、导弹等各兵种各自的现代化和信息化,还未进入到海陆空天诸兵种之间的全天候、一体化联合作战阶段,对军事力量与世界最先进水平尚存差距直言不讳,也表现出了中国在增进军事透明度方面的诚意。
  众所周知,军事力量是以经济力量为基础的,而军事力量的发展又可以反过来促进经济利益的扩张,因此,很多人认为军事和经济发展时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而事实上,历史上很多军事强国都陷入了越强大越不安全的&安全陷阱&。近代早期的西班牙拥有着实力冠绝欧陆的无敌舰队,但集中在一起的巨型战舰无法为往来于美洲和本土之间运送金银的商船提供有效的护航,结果导致很多财富流入海盗和敌国之手。美国在冷战结束后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拥有任何其他国家都难以匹敌的军事和科技力量,但却仍然难以避免恐怖袭击、埃博拉病毒、网络黑客等威胁。造成这种&安全陷阱&的根本原因是新型的威胁总是层出不穷,国家安全需求也在不断改变,而军事实力的发展又往往滞后于形势的变化。
  要强化自身军事实力又要避免陷入这样的安全陷阱,就要确立起一种新的安全观,也就是不仅依靠强化自身军事力量,更要强调与世界其他国家的和平与合作,强调通过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将安全威胁消弭于形成之初。正是为了因应这一需求,中国提出了共同安全、综合安全、合作安全、可持续安全的安全观,而此次发布的白皮书也明确表明了中国的军事战略也是在这一安全观的基础上确立起来的。
  白皮书专门介绍了中国的军事安全合作战略,就是为了强调中国和平发展和积极参与国际安全合作的政策没有改变,中国维护和平、促进合作的基本准则不会随着军事力量的逐步强化而发生改变。同时,中国参与国际安全合作也不是为了向其他国家索取安全,而是为了与世界各国通过合作实现共同安全。多年以来,中国一直致力于此,中国海军在亚丁湾为各国商城提供护航,向马里、南苏丹、利比亚等国家派遣维和部队等,也包括在非军事领域的,如派遣医务人员到非洲埃博拉疫区参与治疗和防疫、中国地震救援队到尼泊尔震区参与救援等。从这个意义上讲,中国强军不但对中国是必要的,对世界和平而言也是重要的。在美中两国和两军关系方面,也是如此。美国军方也多次表示,两军合作的空间还很大。因此,中国强军并不意味着必然与美国走对抗的道路,并不意味着重回冷战乃至热战的时代。
上一篇: 下一篇:
1 震惊:台湾如此嚣张的真正目的竟然是这个
2 遭中国军方黑客攻击 或找到美军潜在薄弱点
3 海军司令跑到美国“踢馆”惊人一幕
4 安倍来APEC打酱油 诚意不足会谈或落空
5 毛熊眼里的解放军有多强?随便一招掐死日本
6 首次进行核试验50年后,搭载核弹头的中国
7 澳大利亚媒体报道称,美国DefenseTech.org
8 由于南沙群岛离大陆太远,加上以前我国贫
9 在第一次访问泰国14个月后,国务院总理李
10 联合国一项监管全球850亿美元武器贸易的《
新闻·热线
影视·娱乐
社会·百态
科技·生活
图片·美女}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历史最强地震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