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风西游电脑版控赌,给卡

汉风西游三界怎么控赌_百度知道
汉风西游三界怎么控赌
这是一道待解决的难题
您的回答被采纳后将获得系统奖励20(财富值+经验值)+难题奖励30(财富值+经验值)
其他类似问题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如果你在校门口玩,有一位叔叔要去你们电脑室,向你问路,邓丽君 你怎么说说?你会怎么做?
做父亲的我过于严厉,担心儿子懦弱怎么办?
我儿子今年5周岁。我在性格上是一个比较独立的人,做事情都希望一个人来,而且控制欲很强。就是希望自己能主导整个事情,因此导致在对儿子的教育上,我经常会变得非常严厉,比如要求他必须做完什么,或者有的时候大声训斥他,甚至有体罚(小竹鞭打手心)。但是我又是一个心软的人,所以有的时候心一软,又饶了他。但是我大部分都是比较温柔的,会花很长的时间和儿子散步,游戏,读书,看电影,外出就餐,或者在家给他做好吃的。儿子非常喜欢和我在一起,但是他的性格非常懦弱,动不动就哭,比如我们在玩愤怒小鸟的玩具,他问我给他几颗星,我说给一颗星,他马上就泪眼满眶的哭了。而我希望他能够更自主一点,勇敢一点,依赖性不要太强,所以为此烦恼。我的教育方式错在哪里?
按投票排序
懦弱内敛多年,在销售业务煎熬中性格有所转型,这个题我有经验啊。====终结==========
是时候给这个答案自己最后的结语了,已经不单对题主具体问题,仅仅是对家庭对性格影响的一些体悟。
首先说行动上的建议,尊重孩子作为一个生命的价值,他拥有很多可能性都是我们所不了解的,所以不要把自己觉得“好”的标准弄得不可逾越,而这需要父母自己提高修为;
允许他在某些时候是能“反抗”你,并能获得胜利的。你放下鞭子不能只是因为他可怜,也有时候因为他合理的反抗,否则他只学会用“可怜”用自己的牺牲来反击,来在人际关系中获得某种胜利。
长远看,终究有一天,无论从物质上还是精神上,孩子会成长为“父亲”,而父亲成为“孩子”。那时候我们如何做父亲,如何自处?
说性格懦弱之前,我们先探讨下良好的性格或者人际关系模式。我认为是两个字:弹性。非常感谢 大神所提供的各类情感答案,她详实而丰富的给我们展示了宏大的人际互动画面。这里面包含任何两人关系实际上都会有而且必然需要的动作:亲近、远离、对抗(或者攻击)、分享(或者并行)。
回到教育和性格问题。性格通过外在的人际关系反应出来,但来自自我心中的关系模式;自我心中的关系模式则来自最早期的人际关系;最早期的人际关系模式,则是早期自我与生存环境关系的反应。这个生存环境,重点就是父母。在这里,内在不可捉摸的东西终于浮出水面,从头到尾只是一件事情:生存发展。当然,把人际--性格--早期人际--父母性格的链条再向前推,早些年譬如wg生存环境本来就是极权与极端惶恐人心的。
懦弱的性格是因为,个体在人际关系中,根本没有学会正确对抗(或者攻击)的动作。因为最早的对抗全部失败,但是对抗的功用在人际关系中不可缺失,他的对抗便以另一种方式习得。比如自伤,把自己搞的很可怜,父母终究是软手了。比如愧疚,自己率先责备自己,父母已经无法骂得更多。而这些方式,都是他依据本能学会的。孩子对父母实际上是怀着矛盾的心情的,只是他自己并不能知道。就像原始人一面感谢天地赐予的食物,一面又重新制造神祗来对抗天地的灾难。
缺乏弹性的人际关系,懦弱是一种,还有攻击性过强的性格。再要展开,细节就太多。
Things changed,除非我们自己的思想观念弹性起来、人际互动弹性起来、生活要求弹性起来,我们会总是处于不满的圈圈中。但无论曾经多么僵化,我相信我们总会越来越有活力。
哎,我的答案还是这么刻板,离大神们果然差的太远啊,~~~~(&_&)~~~~ , 以上留证,与诸君共勉。====更新======
我并未如开头所说转型很大,但确实是有些变化。5月前所说依然保留,也无大错,更进一步的理解稍后分享。====更新======
这么多知友赞让我有点受宠若惊,承蒙抬爱多说两句。
关于性格和心理上面的事情,我一直佩服王阳明和克里希那穆提,一两句说到底,驳无可驳,愈经历事情愈咂摸出滋味,一个温定有力,一个温柔有爱。若有一两句让人得益之语,皆谢前人指路。“人生大病,只是一傲字。——王阳明;“一个人不受伤的办法只有一个,就是不为自己树立形象。”——克里希那穆提;
说说最近所悟的懦弱与家长行为的直接关系吧——因评价而生。所以家长如果想要孩子不懦弱,首要修行的,就是慢慢改掉自己评价孩子的心理习惯。去观察孩子,去引导他好的想法变成行动,去制止他的恶行但不苛责他有过的想法,而不是不断评价孩子,你做得棒是个好孩子,你做得不好没人爱。前几日一事,飞机降落时候,斜前方小孩还在乱动,他外婆说不许动,要出事的,再动外婆就不要他了。这种话语我如今听来,仍觉得甚是可怕。但是从小到大,周边有不少人这样对待他们的孩子——用恐吓这种方式。当然,也是因为长辈们自己紧张,用了最省事的方式。
人际关系中软弱,表象就是因为一些无关紧要的事情紧张,因为别人的指责尤其是道德指责紧张,若一人软弱,我们通常会看见ta被别人提出过分的要求,逆来顺受,或者被先声夺人还自甘吞下苦水,没有自己的利益和情感诉求底线。我曾有一段时间一直迷惑,人本应该是自我保护的,何至于此?
因为软弱是软弱者最初的自我保护方式。
最初,孩子没有接触过形形色色的人,这个世界的规则主要来自父母,ta无意识的接受父母之间父母与ta之间的互动规则,并在其中找到安全策略。父母总在说:你看某某多厉害,孩子就知道得尽量变得像某某父母才喜欢;父母总在说,你得做个诚实善良的人,你得做个道德高尚的人,你这是一个好孩子应该做的事情吗?诸如此类,孩子就会压抑自己一些真实的感受,而只认可符合“标准”的心理和行动。
我们紧张,因为我们太需要自我证明“我是一个善良的人,我是一个优秀的人,我是一个成功的人……”诸如此类。如果不是,就紧张,看不清事情的真相。软弱,通常都是在交往中过于关注“自己是个人怎样的人”,而忘了别人的真实诉求,忘了自己的真实需要。只是一心要去做“对的事情”。
求生,就会因死亡而紧张;求财,就会因失利而紧张;求爱,就会因失去欢心而紧张;求“……的人”,不是这样标准形象的时候,都紧张。但偏偏个体就是不断突破标准,相似相续,非断非常的。
可能我们都太难接受,我们其实偶尔天使,也偶尔丑陋,甚至更糟糕一些?即使父母,也是爱孩子,但同时也有脾气和私心的平凡人。用家长权力和“好好学习”的理由让孩子把电脑腾出给自己,这不也是个挺常见的事情么?
我们希望孩子“伟光正”,孩子更多以为父母是有原则的,而不是“我的原则是看心情”。
父母用怎样的情绪面对世界,就是用怎样的情绪在喂养孩子。放下做父母的死板,做有情的人,有情绪的人,比小孩子更有权力的人,这样才有现实而有情有义的感染力。
========重看了题主所问和自己答案,我的概括也许有所偏颇,毕竟尚未为人父。稍后补上几个身边人的例子,分析下性格及家庭教育。
首先,您这样的父亲值得称赞,您爱孩子,并反省自己的教育方式,希望他能变得更强更独立。基于这个,我分享一个孩子的成长经验,分享曾经常考量自己若作为父亲会怎样的观察所得,希望对您有所借鉴,有些话可能偏颇勿怪,无恶意。这会是个长答案,不喜勿进哈。
先说懦弱性格这个关注点,孩子为什么会懦弱?让我们先换掉这个修饰词,改为胆小吧。我认为,源于父母并不接受表现出真实情绪的孩子。孩子怎样从懦弱变得勇敢?这个问题也换个说法,讨论孩子怎样从胆小变得胆大些?尊重他的个体意志,鼓励他尝试,并且从错误中受益,除非是恶意攻击性导致的伤人,其他事情譬如打碎个碗贪玩摔青了脸,请保持宽容态度和平和情绪。
操作并不复杂,但是最难的地方在于,父母亲本身的性格,接受爱和给予爱的方式。我们还是从最简单的现象开始,父亲说孩子懦弱,懦弱这个词是有贬义的,实际上反映出父亲对孩子种种“懦弱”的行为不满意,带有情绪,想要把孩子变成他能接受更喜欢的“勇敢的孩子”,佛教把这叫分别心。在这个情绪里面,我认为在爱中传递了紧张,传递了强加个人意志。 懦弱在父子关系之外的表现,同样平等同样力气的同学之间,不敢提自己的要求,被别人的大声指责所惊吓,跟着别人的主意走,害怕犯错误,都是在这个关系之外的延伸。在人际关系中的胆小和没有主见,我们常称为懦弱。
“希望自己能主导整个事情,因此导致在对儿子的教育上,我经常会变得非常严厉,比如要求他必须做完什么,或者有的时候大声训斥他,甚至有体罚(小竹鞭打手心)。”这和您说的控制欲非常强倒是一致,但我认为这就是您孩子胆小的重要成因之一。孩子在人生第一堂启蒙人际关系里面,学到的是,一个意志服从和依赖于另一个意志。父亲在这个时候拥有分配资源的权利,吃的喝的,学费玩具,等等。您的方式直接导致他本能选择这样的生存策略:服从您的意志。因为您希望事情都按照您的期望发生,包括您孩子的行为。如果他不顺从父亲,他可能得到什么结果?如果不顺,您控制不了自己的情绪,“大声训斥”我想这对他而言一定比摔得鼻青脸肿要恐怖。因此所谓“严厉”,也许不是健康的严厉,而是怕他不符合自己期望采取的重压措施。健康的严格,很少大声训斥,只有原则性大是大非问题比如不顾安全不顾健康比如恶意欺人,才用特效药,至于体罚,那是急救用药。
我相信并肯定您爱自己的孩子,但是请容许我与您讨论下“爱”的另一种理解。要不然,您越以自己的方式去爱,也许效果会越不好。我有一个相交10年的朋友,还共同生活过两年。此人绝对不会被评为懦弱,人际关系天赋相当好。但他的胆大和温和,我认为和大家以为的“教育”没有关系,他5岁时候就没有父亲,为家中长子。其母我见过,温和真实。
“我大部分都是比较温柔的,会花很长的时间和儿子散步,游戏,读书,看电影,外出就餐,或者在家给他做好吃的。儿子非常喜欢和我在一起,但是他的性格非常懦弱,动不动就哭,比如我们在玩愤怒小鸟的玩具,他问我给他几颗星,我说给一颗星,他马上就泪眼满眶的哭了。”这个是父子关系里面最美好的事情,我对于自己父亲就是在多年之后,仍能从类似这些事情的回忆里感觉到他真真实实的爱,似乎如同天堂。
这个也侧面说明了上面那种相处关系:藤绕树式的依赖关系。您是他安全的港湾,从情感和条件上他都会依赖您,但是在个人意志上,他也依赖您,害怕出现违忤你而出现的“狂风暴雨”。他不敢有自己的想法,也不需要有自己的想法,无论是害怕你不高兴还是不希望你不高兴。而这种关系,也许您从自身,从自身与父母的关系里面说不定也能看到影子。
要想他胆子大起来,就像要一个人很久没有下过床的乏力腿脚有力起来,只不过一个在身体,一个在心里。唯有让他略有疼痛和吃力的站起来,你在旁边扶一扶就好。而这第一步就是,父亲得先放得下自己的一些敏感。孩子在成长中必然有些疼痛,这是父母无法替代的。微笑是好事情,哭泣也是好事情,都是他对事情的反应。不知道您有没有对他的哭泣感到束手无策甚至紧张恼火的情况?“动不动就哭”能看出,您有点不耐烦啊,这可能是哭泣的状况给了您压力,您想迅速摆脱这个处境。如果这个孩子总是这么胆小,也许要很多年,您会如何自处?您会不会在他害怕时候大声斥责“有什么好怕的,胆子放大些!”?这样只会让他更加害怕,因为您在宣泄自己的情绪给他。
同样是让带伞,“今天下雨,记得带伞啊,别淋着。”的提醒和“今天下雨啊要带伞,淋着了怎么办?”的担心,表面上看是方法不同,实际是父母情绪状态不一样。前者放松而温和,后者指令而有紧张。
孩子之于父母,除了父母”已知“的经验多一些,力量强一些,我并不认为在意志和理解力上需要父母代劳。忘掉刻意的“教育”这种事情,他会学到他需要的东西。小S让她女儿“妈妈害怕,帮妈妈消灭那几个蟑螂”的做法,我就非常欣赏。小S性格豪爽独立,能“示弱”,让她女儿感觉到有力。我估计她的孩子以后不会太胆小。
懦弱到勇敢,是黑与白的二分法,是软暴力。胆小到胆大,才是可能的实际状况,再胆小也不会害怕一只蚂蚁(除非被毒蚂蚁伤过),再胆大也不会坦然面对老虎(所有强权都可以算心理上的“老虎”)。性格上的胆子大小,都能找到自己的生存空间,勿过于操心。
胆小到胆大的培养过程,来自对孩子各种行为的态度转变,既是父母改善对孩子的教育方式,也是父母修行自身获取幸福感能力的过程。祝幸福! ===============================为了胡乱吐槽的分割线========================
关于性格,是个很笼统的概念,成因很隐蔽。很多都不是人为的办法能解决的,无论在哪个阶层哪个职业都有不同性格的人,比如周恩来和彭德怀,比如两个旅伴一个爱问路一个爱看地图。这说明这个世界本来就是需要不同性格的人,内向的未必心理不强大,外向的未必不纠结,幸福感因人而异,勿要强求。
乐嘉的色彩性格学也是个不错的角度,至少他先传递了一种观念,个体和个体性格就是有不同的。
我一直想吐槽“性格决定命运”这句话,如果性格决定命运,那决定性格的是什么?父母、三岁之前的经历或者……擦,不还是命运嘛,还是命运决定命运。等拍砖。
另外自己的一些观察:先天家庭排行会影响性格,一般而言老大主见比较强简单大气些,老二聪慧而内心敏感些,老幺则善良活泼单纯些;境遇的重大变化或者重要观念会影响性格,我哥高中就有同学一个寒假之后从及其自我到活泼开朗善解人意。
时代无疑会影响一代人的性格,文革且不必说,就说8090后,被抗日片和爱国教育大的80后,和被网络熏大的90后,普遍的开放程度是不一样的。
再次路过这个问题,突然有了点其他想法。我妈妈从小对我特别严格,从上学以后就再也不准我看电视,一心只准我读书。小学的时候,分数下了90就要我下跪几个小时,如果特别低的话还要加上暴打。小学一年级的时候,我把当晚的作业拿给她检查,她在看的时候我瞄了一眼《新白娘子传奇》,她一个巴掌过来,我直接扑地,鼻血都流了出来。还有一些称得上恐怖的事我就不说了,这不是血泪控诉史。我只想说,那么,我妈的暴躁脾气及控制欲可见一斑。可是,我却依然长得无比活泼、没心没肺,虽然心底深处还是有些阴影,但随着离开家的日子越来越长,那些阴影也越来越淡。我的很多朋友都想弄清楚为什么我没有长成畸形人格。看了你的问题描述,我突然有所触动。会花很长的时间和儿子散步,游戏,读书,看电影,外出就餐,或者在家给他做好吃的。你应该让你儿子和同龄人在一起,而不是花这么多时间陪着他。而当他从外面玩了回来之后,也不要去问他结果,评价他的行为,不要。不要让他觉得你的控制力无处不在,至少有个地方与时间是单独属于他的。从我很小的时候就和我老姐混在一起,她带我在大山里头窜上窜下,和她的朋友在一起玩。虽然每次野完了之后回到家可能都会有一顿打骂,但我们在外面的时光还是很快乐的。这大概就是,我依然长成比较开朗的性格的原因。你总是出现在你儿子的生活中,又是以高高在上的可以评判他一切行为的父母的姿态存在着,他面对你,没有任何独立可言。他能做的,就是拼命去讨好你,想要套进你给他定下的模子。所以,在你说给他“一星”的时候,他才会瞬间哭出来。因为他觉得非常委屈,也非常惶恐,只因为他没有讨好到你。如果只是单纯的暴躁也就算了,你儿子可能就只是自闭而已。但你又有非常多和颜悦色的时候,所以你儿子才会只想讨好你。我母亲也是这样,暴躁的时候非常暴躁,开心的时候又对我特别好。所以我很小很小的时候,就开始察颜阅色,希望妈妈暴躁的模样能少一些。长大后,让别人开心几乎成了本能。如果你改变不了自己,只想让你儿子独立一点的话,最简单的办法就是让他拥有自己的伙伴、自己的空间。但我还是建议你改变一点。对你的儿子少一些期望,少一些标准,少一些控制。不然的话,千千万万像我一样长大的人所经历的年少时光,就是你儿子的未来。家是囚笼,是冰冷压抑的地方,只想离开,要不停地抚慰自己、宽容自己,才能渐渐从自我否定的牢笼里挣脱出来。面对别人的时候,总是想讨好、讨好,别人一生气,就会觉得是不是自己刚才说的话有问题。心里的那种不安全感永远无法弥补,总有一丝遗憾留在记忆里。你的一些些改变,可能就会让你儿子得到强烈的被爱的感觉,而这种感觉,真的非常非常重要。
父亲一定要有父亲的威严,但不能过于严厉,否则适得其反不说,还会给孩子带来极大的心理阴影甚至酿成大祸。具体的度在哪儿,需要你自己把握。中学的时候学过一篇《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的故事就这个意思,家长要严厉,也要鼓励。我给你说两个故事,也许你能有所收获。一个是《追风筝的人》里阿米尔的父亲。《追风筝的人》里,阿米尔从小得不到父亲的疼爱,出色的父亲总觉得他不像自己。这让阿米尔从小就格外渴望得到父亲的认同,以至于后来眼睁睁地看着哈桑被人伤害也无动于衷,让自己后悔一辈子。一个总得不到认同的孩子心理肯定会扭曲。陪孩子散步、玩耍,这是陪同,而孩子只是问你能打几个星,你一句“一颗星”,对年幼的孩子,尤其是你的孩子(把你当做整个天下),你说一颗星,就是他整个世界的人觉得他无用。电影片尾,老妇人喃喃自语:Why did she not take me with the others?
Rose说:Because you are her mother, mother is the god in eyes of child.对你来说,不过是你一句玩笑话。对孩子来说,整个天都塌下来了。他不是成年人,他是孩子。孩子,有时候非常需要认同和鼓励。还有一个是药家鑫的父亲。下面是柴静《看见》里对药家鑫事件的采访。可以看看药家鑫的父亲对他的教育方式。(尤其粗体字)
药家鑫幼年时,父亲随军在外,读幼儿园时开始按母亲要求学琴,母亲一个月工资五十块钱,三十块交上课费,学不会被尺子打手,一边打药家鑫一边哭,但不反抗,“他也知道多学一次得多少钱”。
母亲说:“从小我教育他的,凡是和小朋友在一起玩儿,只要打架了,不管谁对谁错,他回来肯定是挨骂的。”她哭着问我:“不是说严格管教才能成材吗?难道严格管教也错了?”
小学一年级,药家鑫的同学逼着他背自己,不背要给一块钱,他就背了。老师找他父亲去,把对方孩子也叫来了,让他父亲处理。他说:“我想着孩子玩儿嘛,小事没必要太汁较,背就背一下嘛,我没有帮助他。”
中学里有同学打药家鑫,按着他头往墙上撞,他害怕父母说他,不敢说,又不敢去学校,害怕那个学生再欺负他。
母亲说儿子的个性太“奴”,陕西话,懦弱的意思,“怕男的,尤其是他爸”。
药庆卫说:“因为我,当兵的可能都有点……自己说了命令性的东西,你该干啥干啥,我也没给他去说什么理由。”
我问:“批评也有很多种方式,您……”
“我可能说话有点尖酸,我对别人不会这样,因为我想让我儿子好,一针见血地扎到要害,他可能是很刺痛的。”说完补了一句:“但是过后去想想我的东西,都是比较正确的。”
“他一般是什么态度?”
“不反抗的,光笑笑说,那我就是咋也不对。”
他又补了一句,“男孩不能宠,我怕他以后给我惹事。”
药家鑫在庭审时说:“从小,上初中开始我就特别压抑,经常想自杀,因为除了无休止练琴外,我看不到任何人生希望。我就觉得活着没有意思,觉得别人都很快乐,我自己做什么都没有意义。”
他对同学说过:“我心理可能有些扭曲了。”
同学说。他沉迷一事时往往近于狂热,喜欢日本歌星滨崎步,MP3里全是她的歌,他不懂日文,就全标成中文,在KTV只唱这个人的歌,在网吧里下载一个关于滨崎步的游戏时,有人喊地震,大家都跑出去,只有他一个人坐在里面,说“如果跑出去又得重下。”
他开始上网,打游戏,逃学,父亲认为这是网瘾,有段时间专门不工作,只在家盯着他。一个月,药家鑫被关在居民楼的地下室里,除了上课,吃住都在里面,没有窗,从外面锁上。
药家鑫是什么感受,药庆卫并不知道,“他没有跟我交流,我们也体会不了他心理的斗争过程。”他加了一句:“但是以后很正常了,他好了。”
药家鑫对父亲的意志有过一次反抗,中学上了法制课后,他拿着书回来说爸爸压迫他、管着他。药庆卫陪着儿子翻了一遍书,告诉他:“我是你的监护人,当然要管你,不然你犯了错就要我来承担责任。”
去做节目之前,老范发过一个报道给我看,说药家鑫做过双眼皮手术,还说梦想有了五百万就去整容。底下评论里都在骂“变态”,我当时看了,嘴角“咝”了一下,也略有些反感。
在他家里,我们想拍摄他过去的资料。发现初中后他没有照片,全家福里也没有他,他母亲说他初一发育变胖后不愿意再拍照,当时体重是一百六十八斤,不到一米六五,胖到了胸前的骨头压迫肌肉产生剧痛,医生说再不减肥有生命危险。药庆卫说:“他在特别胖的时候,眼睛就不容易看见,尤其一笑的时候,眼睛就没了,别人就笑他,他就跟我说要整容”
“你怎么说?”
“他说这个我就打击他,”药庆卫说,“我说好不好都是父母给你的,如果破坏了以后就是对我的不尊重——也不是不交流,不过我说的话有可能有点……像他妈说的,让人有点接受不了。”
他又接了一句:“但是我说的应该是正确的。”
药家鑫之后绕过父亲,有什么事跟母亲说,他妈说:“他太在意了,总是说,总是说,说这个遗传怎么这样啊,我爸的双眼皮为什么我没有?我可怜这孩子,尽童满足他,所以我就同意让他去割了双眼皮。”
他用了四个月时间减肥,瘦了六十多斤,以至得了胃溃疡。
日后他考上大学,外公奖励了他一万块钱,他花了一半去做了双眼皮的整形手术。药庆卫说这么多年他从来没有鼓励过儿子,这是他的教育方法:“他非常热衷干的事我都会打击他,我就是不让你过热,我就想浇点凉水,不要那么过激。”
他不愿意让儿子考音乐学院,极力想让他学理科:“其实也是从经济考虑的,但是我不能跟孩子说这个话。”他背地里去找了教钢琴课的老师,让老师多打击儿子。
药家鑫一直不知内情,他对父亲说过:“我上一次课,被打击一次,越上我越没有信心。”他还是学下来了,专业考了第一。
他从大一开始兼职挣钱,在酒店大堂弹琴,后来当家教,打多份工,在城郊之间往返,他妈希望给他买车,“一个学生晚上十一点才回来,不安全”,他爸不同意,因为这样太张扬,会把退役的费用全花光,后来是他妈硬作了主,他爸点头的前提是药家鑫每个月给家里一千块钱。
药家鑫买过一把电动按摩椅给药庆卫,他没有喜意,只说:“我要的不是这个,只有一个要求,将来你挣不着钱,别问我要。”
狂热与极寒交激,谇出一颗赤红滚热的心。药庆卫带着疑惑说:“他挣钱好像上了瘾一样,这个月挣四下,下个月就要挣五千。”
他说“上了瘾”的口气像是在形容一个病人。但他也没问儿子为何如此,觉得“上进就好”。
出事当天,夜里十一点左右,药家鑫开着车返回家。
法官问过他,你是向哪个方向开?
他说:“对不起,我分不清东南西北。”
他四个月前才开上。在路上“打开影碟机看滨崎步的演唱会”,边看边开。“又开了一会儿,只听‘嗵’的一声撞上了什么东西。”他装着刀的包就放在副驾驶位置上,下车查看时。他是随身带着包下去的。因为“我父母叮嘱我,贵重物品要随身携带”。
他看见张妙躺在地上,哎哟地叫着疼,脸冲着被灯照着的车牌,他认为对方在看自己的车牌号,就拿出了刀,他们之间没说一句话,张妙伸胳膊挡了一下刀,没挡住。只是“哎哟,哎哟”喊了两声,胸、腹、背被刺中。
刀是案发当天买的,庭审时他说因为晚上从没走过这条路,带把刀防身,之前跟别人发生过纠纷。发生过什么纠纷?他没说,庭审没提及,我问他父母:“他平时说过为什么事需要带刀吗?”
他母亲说:“没有,他就是这一点,心里有事从来不跟我们讲。”
父亲说:“我们的街坊邻居在一起都说,大部分孩子都是这个样子,跟父亲说不到两句半就窜开了,都是这样。”
关于杀人的动机,药家鑫在公开采访时说过一句“农村人难缠”,这句话后面还跟着一句没播的:“我害怕她没完没了地缠着我的父母。”
他做了漆黑一片的事情,张妙胸腔主动脉、上腔静脉被刺破,开始大出血。她没有了与家人告别的机会。
药家鑫开车离开时,把刀子扔在副驾驶座,不敢看,丧魂落魄地往前开,“一瞬间。好像所有的路灯全灭了。”
药家鑫向家人隐瞒了真相。一直到第三天早晨,他叫醒母亲,让她抱下他。说害怕,车祸死了人。药庆卫从单位打车直接拉他去自首,路上没有问详情,“太自信太自负都不好,我不问他,就是太相信他不会对我撒谎,他说是车祸我就相信是车祸。”
日后他们看新闻才知道实情,他母亲说:“我看新闻才知道他动刀了,动刀了呀……我就是想问他为什么要带刀,为什么要这样?你撞了人,你可以报警的,车是上了全险的呀,为什么要动刀呀?我也不理解。”
她每说“刀”这个字的时候,声音都重重地抖一下。
药庆卫说:“自首绝对没有后悔过,后悔就是太匆忙。应该问问他,这个是绝对后悔,后悔一辈子。”
他再也没机会了解儿子的内心。
药家鑫临刑前,他们见了一面,十分钟里,药庆卫已经来不及问这个问题。
“进去以后药家鑫已经坐在那儿了。我一走进去他就是‘爸我爱你’,重复了好几回,我说我知道,我也爱你,你不要说了,我知道,我也爱你。”
他哭出了声:“那是我这辈子第一次说我爱你。他说:‘你们好好活着,我先走先投胎。你们将来走了以后,下辈子当我的孩子,我来照顾你们。’”
他不知道药家鑫什么时候被执行死刑,但心里清楚这是最后一面。“我从不相信人有灵魂,我这时候真愿意人有灵魂,我说你有什么事儿没办,给爸托个梦。他说我一定给你托好梦,噩梦不算。他平常说话声音很细,但是说这些话的时候声音很大很大。他说我托的都是好梦,噩梦不算,不是我托的。”
药家鑫对他父母说,不要怨任何人,一切都是他的错,他有罪,愿意赎罪。
但这一句话让药庆卫突然心生疑问,到我们采访时,他仍认为可能是受到外界的要求,药家鑫才说出这话:“他这句话太成熟了,以至于我不相信是他自己的想法。难道他能比他爸还成熟?”
这种心态下,他听到药家鑫说死后想要捐眼角膜时,心里很不受用,觉得也有可能是别人授意,他说:“你不能捐。你的身体每一部分都是爸妈给的,你完整带来,完整给我带走。”
药家鑫说了好几次,每次他都立刻顶回去,因为网络上一些人说他是军队高层,干预司法,叫他“药狗”、“药渣”,他内心不平,越说越激愤,两眼圆睁:“我对药家鑫说:‘你捐了以后,人家用上你器官,再有什么事,我没有连带责任我都受够了。’我说希望你把你的罪恶都带走,不要再连累别人。”
采访中,他说到这儿,突然停了下来。
药家鑫已死,之前所有关于他和父亲的关系都只是旁述,是推测,是揣想。但听到这句话,看到他脸上的表情,这个细节,像把刀,扎透了这件事。
当时药家鑫没有解释,也没争辩,说:“好,我听你的。”
这是他最后一次违背自己的意愿,听他爸的话。
药庆卫再说起这个细节时,紧紧攥着手,眼睛用力眨着不让眼泪流下来,憋得满眼通红:“我有点偏激了,应该满足他的心愿,我不知道他咋想,也可能希望借助别人的眼睛,能再看到我们。所以说,还是那话。人不能冲动,冲动是魔鬼。”
“*人最大的慈悲是给生命一个救赎的机会*。”他说。
播完这期节目后,我收到柏大夫的短信:“看了你的节目,我落泪了,记得宋吗?他很好,已经从海军退役。”
宋是我八年前采访的患有抑郁症的男孩,在十六七岁时曾经因为网瘾被父母送去柏大夫处救治。
小时候被寄养在奶奶家,他认为受到不公平待遇时父亲不帮助他。“他从来就没有鼓励过我,”他说,“我并不喜欢上网,网瘾只是因为现实生活中不快乐,没有寄托。”
他十六岁的时候体重一百八十斤,医生对我说:“他为什么胖?因为他要靠吃来压抑自己的愤怒。”他安慰自己的方式,是在镜子上用墨水笔写“我是帅哥”,再拿水泼掉。
父亲那时与他在家中儿乎不交谈。说对待他像对一个凳子一样,绕过去就是,“不理他,恨不得让他早点出事,证明自己是正确的。”
心理治疗时,宋面对柏大夫,说起小时候被人欺负,父亲不管他、不帮他的经历,在众人面前用拳锤打墙说“我恨你”,把手都打出了血。
他父亲也坐在现场,泪流满面:“我从来没想到他会恨我。”
这期节目播出五年之后,宋上了厨师学校,当过兵,交了女朋友,在一个环保机构工作,瘦了四十斤,常常给我提供污染事件的报道线索。
柏大夫发完短信后不久,我也收到宋的短信:“我看了药家鑫这期节目。”只此一句。
我未及细问,一年以后,才想起此事,短信问他:“你当时为什么感触?”
他回:“他平时不是一个坏人。”
我有点不解:“你怎么知道他坏不坏?我采访了半天,我都不敢下结论。”
“姐,”宋写,“我问你,你采访的时候,发现他伤害过什么没有?”
“那倒没有,他妈说,他喜欢动物,不许她妈教训狗,狗死了难过了很久,如果看到家里杀活鱼,他害怕,这顿饭就躲开不吃了。这些信息我们节目都没用,不知道真不真实,你相信么?”
他没回答相信不相信,直接答:“他会觉得动物很可怜,是因为动物不会伤害他。”
我说:“一个有同情心的人会去杀人吗?”
短信断断续续,过一会儿才来:“他逃避责任或者害怕吧,不成熟,不知道怎么向家里交代。也不知道以后这个事会给他带来多少累赘,怕承担。”
“怕承担的自私可能不少人都有,但他这么做太极端了吧?”
他又停了一大会儿,才写了两个字??“无奈。”
“什么意思?”
“他心里有愤怒,”他写,“所以他觉得,我不让你张嘴。”
我听着心里一凜;“他是在模仿伤害他的人么?”
“不是。”他说得很坚决。
又停顿了一下。他说:“他在逼自己。”
他的话像是雨点越下越大,打在篷布上,我站在底下能感觉到震颤,但没有切肤之感,我接触不到那个雨,但隐隐觉得这句话里有某种我感觉到但没法说清楚的东西,只能问他“什么意思”,他干脆打电话来了:“路上太冷,发短信折腾得很,我在路上走呢,这样说痛快点,你想问什么就问吧。”
我说:“你认为他凭什么要加害一个已经被他伤害的人呢?”
“他下车的时候并没有拿出刀来对吗?他是看到她在记他的车牌号……”
“这个动作怎么了?”
“这个动作在他看来是故意,”他听出我想打断他,“我知道,她当然是无辜的。但是现在是在问我,药家鑫会怎么想,我是在试着告诉你他的想法。”
我闭嘴:“好,你说。”
他没有用“可能”“或许”这样的推断词语,直接说:“他觉得,你记住了车牌号,我爸妈知道了,就饶不了我,这对他是天大的事。”
“出个车祸怎么算天大的事?”我有忍不住了。
“可能对你来说不是,”他一字一句地说,“这对他来说就是天大的事。”
一瞬间,我想起小学五年级的时候打碎了一只碗,在等我妈回来的时候,我把碎片一片一片拼在一起,一只全是碎纹的白瓷碗,窝在一摞碗的最上面,等着她。到现在我还觉得,那个黄昏,好像比童年印象里哪天都暗都长,那种如临大敌的恐惧。结果我妈回来,发现之后居然大笑,跟邻居当笑话讲,我当时心理不是如释重负,而是莫名其妙的郁闷:“就这样?难道就这么过去了?”
“但是,为了这样的恐惧去杀人?”我无论如何理解不了。
他在冷风里走路,说话时气喘得很粗重。“你当年采访我的时候,有件事我没有告诉你,”他说,“我曾经有一次拿着菜刀砍我姐姐,如果不是他们拦住了我,我不知道会发生什么事情。”
“你?”我意外,他在生活里几乎是懦弱的,一开始认识时,他都无法与人对视,在抑郁症治疗中心,当着众人面连上台去念一句诗都做不到。
他说:“我内心是有仇恨的,因为大人老说我,老说我姐姐好,老拿我们俩比,所以我就要砍她。”
“如果你觉得大人欺负你,那为什么你报复的不是大人?”
“因为我打不过大人,但她比我弱。”
“可她并没有伤害你?”
“她向他们告我的状。”
我听到这,忽然寒意流过胸口,想说什么,但没有说。我俩都有一会儿没说话。
他停了一下,接着说:“从那以后,大人对我好点了,我是发泄出来了。但药家鑫没有。”
我们挂掉了电话,几分钟后,我又收到他的一条短信,他说:“我知道你想问我什么,其实刚才我中间有几次,很长时间没回你短信,是在写:如果是我小时候,那时的我也许会像他一样。后来又删了。”
我说为什么。
他说:“我真不想再这样说我爸了,觉得不好,也不用这样说他,岁数大了不容易,何况他们都只是不会教育孩子。药家鑫不像我这么幸运,他就是没扛过去这几年。”
我记得我的一个老师说过他教育自己原本软弱的女儿的方法:“父亲强硬的目的是让为了让女儿强硬,摆脱懦弱。所以我对她极度严厉,但是敏感地捕捉她的反抗,她一反抗我就马上退缩,这样她就能建立起这样的逻辑:原来反抗可以令对方退缩,赢得胜利。”
最可怕的不是父母太严格
,而是父母喜怒无常 。 太严格的话,断了念想,绝了情,习惯了就好了 ,挺过去的概率会比较高。 喜怒无常的话 ,一会儿希望,一会儿恐惧,会一直生活在恐惧和察言观色里。这样的小孩,小时候是懦弱,恐惧,奴性,长大之后就会变的自卑,情绪不稳定,喜怒无常,然后他的小孩又会重复他自己的命运。这种性格会一直通过这种方式继承下去,比如我爸爸,我发现我爸爸跟他堂兄妹的性格都是完全一样的喜怒无常的,这说明从他爷爷那一辈开始就是这种性格,一直遗传到他这一辈,不知道我能不能破掉。
你确定你儿子非常喜欢和你一起不是因为斯德哥尔摩综合症么?他不喜欢你,而他甚至意识不到这一点。还不得不讨好你以服从求生的本能。我觉得你心理是有问题的:通过打压和控制一个5岁儿童获取自身的优越感并建立权威。我不知道你的妻子怎么想的。但我认为你需要去上家长教育课。很多家长会说,这种严格强硬的方式是为了孩子好,这样他将来不会惹事。我同意教育上需要用到一些强硬的手段,但你先搞清楚,你是怕他惹事,还是怕他惹事连累到你。你根本不想当个合格的父亲,你只想当个省事的父亲。我有许多狗友,他们对狗都比你对你儿子好。我养过一只狗。他也很懦弱,就是他童年有几个月我在外地,朋友养他。那个男生很不懂事,经常打他,后来狗的性格就很奇怪,变的胆小,喜欢冲人叫。狗和那个男生一起生活的时候,对那个男生也很依赖,但同时也很恨他。无论后来我对狗怎样,他的性格都改变不了。这只狗最后的结局很惨。他因为太胆小,不信任人,常常冲人叫,得罪了一个朋友,有天我不在家,他就把狗吊死了。他说是意外,自己吓的半死,道歉起来很诚恳,可是我想到这件事,就恨得咬牙。我由此想到他将来会怎样对自己的孩子,他说对人对狗态度不一样,我很怀疑。我所认识的所有有礼貌招人喜欢的狗,幼年都受疼爱。而我最后悔的,就是因为一些原因不得不离开而把狗托付给别人。这导致了他性格有太大的缺陷。我反思过自己的问题,想过将来如何养孩子:1.自己的孩子永远自己带;2.永远不要打他吓他;3.多花时间陪他;4.经常带他去和其他小朋友玩;5.做对了夸奖他鼓励他;6.做错事一定要管教;7.培养好习惯。狗的童年只有1年,所以养不好,非常明显。人类的童年相对要长很多,父母也有机会去调整和改变教育方法。养狗和教育孩子有很多相似的地方。我见过好多性格的狗,有贪吃的,友好的,高傲的,孤僻的,矜持的,爱管闲事的。我的狗胆小,没安全感,很贪玩,每天晚上都不想回家。如果他小时候没挨过揍,他对其他人友好一些,或许他不会死。所以,如果你的孩子不挨那么多揍,不受惊吓,他会多么招人喜爱,他将来也不会性格扭曲。我男朋友不喜欢狗,很怕狗。我趁他出差一年的时间养的。所以当狗出问题的时候,他不愿意和我一起解决。后来实在没办法,他被牵扯进来。我回想整个经过,他在不喜欢狗的情况下,付出了极大的耐心。但是,只有耐心真的不够。养狗需要学习很多知识,需要改掉一些习惯,甚至牺牲自己的爱好。对孩子更是如此。狗的死给我的警醒和冲击太大,我感觉自己30岁以前都不敢要孩子。以前没有想过孩子的教育,养狗也是轻率的决定。结果是,狗死后我有很长一段时间萎靡不振,现在经常想起他就难受。我想你一定不会希望你的孩子出问题,否则下半生都要活在悔恨中。
你是一个很糟糕的父亲。1. 你对自己的描述,跟我爸的是一个样子。这是我最痛恨的教育方式。完全是你自以为是胡扯八道的臆想。2. 我说说下结果:从小到高中毕业,我都感觉不到幸福,性格内向,内心挣扎,做事没魄力,总是担心被人说做不好,也没自信,总之,糟糕到不能再糟糕,觉得死比活好。3. 改变:上了大学,完全自由了,我就一点一点努力,把被扭曲的地方改过来。现在差不多正常了,但对家庭婚姻毫无好感,不生孩子。成年后,跟我爸联系很少,电话也很少,不想再受到他任何影响。确切地说,我没报复他,就是我最大的改变。4. 你,在一无所知一塌糊涂地又很没脑子的情况下,生了孩子,就不要再害他了!只要他不做杀人放火偷鸡摸狗的事,其他一切你不要管,让社会和大自然让他成长,比你玩那一套狗屁不同的教育方式强十万倍!你平时只要问孩子两件事情:吃饱了?没生病吧?其他你都不要问不要管不要教,这样比你现在所做的都强十万倍。5. 你现在不反思,几十年后,等待你的是极其悲剧的人生。我话撂这里,你这种父母我见多了,丝毫不值得同情。
总 说    “学好数理化,不如一个好爸爸。在中国是这样,在美国也是这样。”我的初中政治老师站在讲台上说着,声音里带着三分讥讽、三分怨忿甚至是三分义愤。我完全理解他的话,不然我不会今天还记得。但我又没有完全理解他的话,不然我不会今天才想起来,才大彻大悟而不是在之前求学的若干年就能经常想起来。    学校主要是以学习成绩论地位的,再加上一些学生活动也就把人定了位,家庭的力量体现不大,所以我们常常在走上社会之后才对这一点有深刻感触。正如我和原来我班的状元在讨论我与他如今的处境,以及其他一些原本并不努力但因家庭底子好,父母权力大而获得良好处境的同学作对比时总难免唏嘘感慨。    感慨过后就得思考,不然就白感慨了。思考的目的是挖掘根源并寻找解决办法,不然就白思考了。如果你正是这样一位家庭条件一般的青年或少年,例如你的父母是农民、工人,或者普通的职员、低层的干部,看看我们这些年来总结的精华一定大有裨益。即使你的家庭条件良好,只要你的父母不是极优秀、有相当地位的人,看看本书也有一定的帮助。而且,越早明白这些事越好。    家庭条件一般给我们带来了什么   金钱的匮乏    这是最显而易见的。衣食住行都和条件好的家庭有明显差距。而且退一步讲,就算我们不和人家比吃比穿,人家以金钱换来的优势就足以让我们干瞪眼的。我是学习很努力的,尤其到了高三几乎没有一天睡觉超过8小时,更别说娱乐休假了。当然智力因素摆在这儿,咱也不是华罗庚陈景润,就是熬白了头发也不一定能冲击个状元什么的,但是从偏远的西北地区(录取名额少,好专业比例低)考上浙大也算不错的成绩了,何况又是女生学理工,不容易的,地球人都知道。就在我们忙着考试和报志愿的时候,我的一个同学没有参加高考,直接花钱去美国读本科了。我们那时候出国读本科还不像现在这样普遍,那是属于非常时尚和奢侈的事情。她的老爸是属于既有文化,又赶上了潮流而先富起来的那一批人,在我们当地买着最好的楼盘。她托老爸的福,吃的用的东西都是非常让人惊叹的物品,用那句话说叫“只拣贵的,不拣对的”。想想当年我还并不羡慕人家,因为我的成绩好,而她并不用功,成绩也是在班上四十名开外。所以在学校这片小地方,她的江湖地位是无论如何也赶不上我的。而物质享受嘛,更是丝毫诱惑不了我这样意志坚定、党性十足的人的。可当我大学毕业辛辛苦苦干起销售的时候,人家已经读了美国的金融学硕士,然后进入渣打银行的核心部门了。要知道,从国内申请出国读金融专业就有难度,而进渣打银行这样的地方就连我们名校的毕业生都不一定有机会。当我还在听着磁带拼命学英语的时候,人家拿起电话和老外呱呱呱就是一顿说。语速那叫一个快呀,整个就是一托福听力。如今我不得不羡慕了,人家老爸的钱是没白花。    工作中差异更大了。一些家在农村的朋友,毕业了就得往家寄钱,换个工作也是瞻前顾后生怕接续不上还房贷。大家要都这样也就罢了,只是人一比人,就要气死人了。像我一个熟人,30多岁,打从大学毕业就没上过班,老爸给创业资金,他自己找几个项目,这个不行做做那个,就算干不成惊天动地的大事,干个几十人的小公司也足以过得不错了。    由于金钱的匮乏,可能我们无法得到良好的教育,无法用钱为自己开路,甚至社交都受到一定的影响。我朋友家里负担重,老婆没工作,父母在农村,儿子上了大学一个月才给500块钱。同学过个生日这孩子连凑个份子给同学买蛋糕的钱都没有,不能不说是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和同学的融洽关系。虽然我们并不鼓励学生铺张浪费,但一种气氛一旦形成你个人想超越它脱离它恐怕有一定难度,何况家庭条件好的孩子并不一定会站在他的角度上去想,往往他们想的是“大爷你咋这么抠nia?”(小沈阳)   人脉关系的不足    看看你家里都有什么人来,看看你老爸一周有几次饭局,看看家里都摆着什么烟什么酒什么礼盒,再看看你老爸老妈在给别人送什么烟酒什么礼盒,就知道你们家的人脉圈子是个什么情况了。    如果你老爸一星期连一次饭局也没有,家里逢年过节超不过三个花花绿绿的盒子,那你们家的人脉力量就接近高危线了。一个人的力量是一,假如他认识十个人,这十个人都可以帮助他解决问题,这样十个人的力量都加在他身上就变成了十,而这十个人每个人都再认识十个人,于是他的力量就变成了一百。如此连接,人际关系形成一张大网,很多个人力量解决不了的问题通过人脉网就可以解决了。可惜我们一般条件的家庭没有这样的资源,而且就算有一些零星的渠道,没有金钱也很难在这张大网上行走。就像我高考时提前志愿报了军医大学,档案一递上去就已经乱成了一锅粥,招办的老师忙着接来自各处首长的电话,手里的条子压得像书一样厚。我的父母虽没有本事,但爷爷奶奶还是相当级别的干部,虽然老早退了休不在职,但凭着老脸找到个把关系还是可能的。我父母勒紧了裤腰带拿出5000块钱(90年代西北的工人阶级认为这已经是一笔大钱了)给人家拿去疏通关系,人家一看牙都笑掉了:“同志呀,这个当零头都不够哇。看看你孩子的造化吧。”几天以后,好几个比我分低的同学都录取了,我出局了。圣人说过,“成绩好不是万能的”,我这才信了。    如今我的客户是煤炭行业的央企,于是我就不可避免地接触到了与煤炭挖掘、运输和销售有关的各色人等。只要家里有关系的都参与了开煤矿,或者搞起了煤炭经销,关系再强一些的都搞起了上千万甚至上亿的生意。有一个小老板,家里一个亲戚在国营小煤矿当领导,另有一个亲戚在当地的银行。于是就靠这两样,人家就白手起家了。这可是真正的白手起家,贷款拿了煤(这煤只卖她不卖别人,煤是紧缺资源是卖方市场),在手里压几个月到了秋冬季价位高的时候出手。这样一年只做一两次生意就有五六十万的进账,其他时间全用来吃喝嫖赌。虽然我并不拥护吃喝嫖赌,但我拥护五六十万的进账啊,于是我跟她说老姐我跟你混吧,人家一听笑了:“妹子俺们不要大学生,公司就我一人,剩下的都是煤堆里扛煤挑煤我临时雇的,你来也扛煤去?”我没话了,圈内人排斥圈外人啊。我一个小蚂蚁般的角色倒无所谓了,只可惜早期的好多温州商人在煤炭行业不景气的时候到这里开矿,如今煤炭火爆了,当地利益集团就把没有人脉的温州人全挤出去了。多年的心血毁于一旦,又跟谁说去呢?刚才提到的还只是女流之辈,是煤炭圈子的小羚羊。而角马级别的都有自己的矿了,每年百万到千万不等。至于狮子级别的,那就是和最高利益集团联系在一起,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我在这里就不便描述了。    我们做大客户销售也是一样,我们销售的产品或者是高技术含量的设备,或者是额度很小的必备设备用品。你要问为什么不能做别的东西呢?我告诉你像这样的央企或政府客户,有许许多多的人围绕着它在做生意,其中很大一部分就是这些企业或机关单位领导的子女、亲戚或朋友。那些合同额度大、技术含量低的工程项目都让他们揽过去了,剩下一些技术门槛高、他们没能力做的产品和一些额度太小、他们不屑于做的产品才是我们这些没有根基的企业要考虑的内容。    再说一些大家容易理解的情况。比方说如今公务员考试异常火爆,但那些肥缺的差事恐怕不是仅仅分高就能拿得到的。国家划了一条线那是智商的竞争,只要过了线那就是情商和关系的竞争了。于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最终折桂者那是天时地利人和缺一不可。同样的,在石油、电信、电力等待遇超好的央企和一些事业单位,你要是没有过硬的技术或特殊本领而只想争取一个是人都能干的一般岗位,如果没有系统内的关系恐怕是连一丁点儿的可能性都没有。金融危机的时候中石油裁员,下的全是些没有背景的,加油站的工人首当其冲,而每个加油站的三四个站长(远远超编了)却还稳坐钓鱼台呢。     教育的缺陷    认识这一点就有难度了。“穷人的孩子早当家”,“自古英才出寒家”这类话和“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形成了两派观点。到底哪种观点更有道理呢?你会说都有道理,恭喜你,答对了(王小丫)!家庭条件一般的孩子往往在吃苦(尤其是物质上的)、节俭和生活自理方面更胜一筹,有一些还往往有强烈的通过奋斗改变个人和家庭现状的愿望,这些都是非常良好的品质。而家庭条件好的孩子经常在知识面、思维能力上表现出优势,一些干部家庭的孩子经常具有出众的为人处事的能力,有的很小就具有了领导才能。    虽然两方都各有优势,但最终的比例会怎样呢?统计数据显示,最终成为人才的,出自教师家庭的高居榜首,其次是干部、商业精英等,而农民和工人子弟排在最末,比例也少的可怜。不论你在任何一个国家调查,比例都大致相当。统计数据压倒性地说明了家庭条件一般的孩子绝大多数都表现普通。那,为什么呢~~~?除了因为前面所讲的金钱和人脉的缺乏以外,更重要的是教育上的缺陷。    那我们就一起来看看这些教育的缺陷。    一、 读书方面教育的缺陷    这个好理解。平凡的父母自己的文化水平就有限,如何能指导孩子念书呢?连孩子碰到的一道题都做不出,更谈不上在方法和思路上指导孩子了。我印象中我妈就只指导过我先乘除后加减和说过写作文要多用比喻句才不会变成流水账,此外就无能为力了;我爸就只教过我经线是竖圈纬线是横圈和地球是圆的,此外一道数学题都做不出,于是之后就全靠我自己了。那些我开了窍的科目学得都还顺利,开不了窍的像数学、历史,也就一直没有找到方法,也没有人指点,只好算了。那时候我们都特羡慕父母是老师的同学,觉得他老爸(妈)教的那一门课他就不用愁了。后来才发现,老师的孩子大部分门门课都不赖,因为他得到了学习方法和思路的指导,自然一通百通了。我一个熟人是化学博士在外企做技术,老婆是中学物理老师,他们儿子如今在人大附中名列前茅,想本科考去哈佛读呢。我在想人家是怎么教育的,一次和他们一起吃饭,发现在饭馆等上菜的时候人家孩子就拿出练习题做了起来,随时有任何疑问随时问父母,连吃肉的间隙都思考着肉的物理状态,调料的化学反应。父母的指导当然都不是直接的告知,而是引导他思考:“宝贝你想XX遇到XX会怎么样呢?下一步又会产生什么呢?条件呢?……”孩子再笨在这种气氛中也能学会思考,何况人家两口子的基因怎么会生出笨儿子呢。    虽然羡慕人家感慨自己,但现如今比起万恶的旧社会那真是天上地下了。感谢共产党,感谢新中国,感谢红太阳,我们有了公立学校,有了义务教育有了希望工程,所以只要你肯学,就算父母没力量指导你,学校的老师也会帮助你。所以读书的过程还不算是一个大问题。真正的大问题在于父母如何向你解释读书的意义,这可是个难度系数为7.0的问题。一般的父母会说,“好好学习才能找到好工作,找到好工作才能找着好媳妇,找着好媳妇才能……”,虽然目的导向是对的,但并没有言中学习的真正作用——储备知识,锻炼思维,进而增强能力。所以孩子们也只知道考上大学能找好工作,至于为什么能,自己也说不清楚。而且学习只重目的,过程中就缺少了趣味性,学习也难免会成为任务和负担。如果能让孩子知道学习的过程中自己的思维得到了训练,方法得到了加强,他就明白了学习的根本作用也能在每一阶段更喜爱学习。    遗憾的是理解到这个程度的家长真是寥寥无几,而且面对现今大学生找不到工作的社会大现实似乎就更难以说服孩子了。所以这一点始终是普通家长教导孩子念书时的最大缺陷。  二、 为人处事方面的教育缺陷    学校是不会教育你如何为人处事的,即便有思想品德课老师也只是讲讲空泛的道理而你也未必就真听得进去。真正的做人的教育在哪里呢?全在家里呢!每个父母都有自己习惯的一套做人方法,他也习惯性地把这套原则方法传授给孩子,因为他觉得这样做是对的,否则他这辈子就不这样做了。但许多普通的父母就没有想到,他这辈子的不成功是否和自己的为人处事方法有关呢,如果有关系,那他还能把自己的老一套再教给孩子吗,让孩子也一辈子不成功?    我一个大学同学成绩很好,人也很有才气。我见过他父母,父母对他的教育很上心,时时处处都在与他沟通。他们家是南方人,难免精细些,但精细到了一丝一毫都不肯吃亏的程度。在假期结束搬宿舍时为了避免帮女生搬东西他居然连开学报到都推迟了三天。于是男生都来了,就缺他。女生虽然没说什么但提起他都认为他是有意不来的。他是省力气了,但另一件事却费力气了:他在追求班里一个女生时让人劈头盖脸就给拒绝了。也怪他不走运,恰好那个女生是个大侠性情,最看不上这一号人。所以即便后来他围着那女生跑前跑后人家还是说了:“不用装了,你以为把马甲脱了我就不认识你了?”这叫栽的一个惨啊,不知道那当妈的怎样想她教育宝贝儿子的方法,她可是精打细算一辈子啊。   其实为人处事这方面教育的缺陷主要体现为:1.重小利;2.不善交往;3.做人做事缺乏技巧。    重小利本身并没有什么大不了,只是争夺小利会损害人际关系,让周围的人对你有意见有看法。而人际关系受到损害势必会影响你在重大利益上的得失。这样一进一出,最后就不划算了。所谓“拣了芝麻,丢了西瓜”。    不善交往也是一大问题。父亲母亲自己本身就不善交往,甚至是不喜欢交往,孩子在生活中根本无从观察人际交往的细节和正确方法。    像我父母就不喜欢和人交往。除了单位里的两三个同事以外,他们不和任何亲戚朋友来往,见了领导也是绕着走那一类的。我印象中我们家几乎没有人来过,我爸也从来不到外面喝酒,我们一家三口仿佛过着与世隔绝的日子。如果这世上真有世外桃源呢我想我们家还真就算一个。不过这所谓的世外桃源让我也形成了习惯:在学校只和一两个同学关系好,跟老师就像两个世界的人,从不深谈更不亲近。即使有一次我破天荒地想请同学来家里玩也被我妈拒绝了:嫌麻烦。你想,这种环境中我能知道人际关系为何物?所以上了大学我就感到比别人落后了,不得不花了很多时间来补充学习这种能力,以致于当我具备了人际交往的意识和能力时已经比别人晚了好几年,可悲啊。    我公司副总为了培养女儿的社交能力经常把她带在身边,参加公司的活动、聚餐、旅游。他女儿才5岁但和我们这些大人都能说上话,非常招人喜欢,而且一肚子的心眼比同龄的孩子不知强了多少倍。这恐怕就是早打基础的收获。   还有就是做人做事的技巧问题。有不少人,人品朴实厚道,专业技术也不错,可就是一直没上去,这些人大部分是由于做事缺乏技巧。我一个朋友技术不错,原单位破产倒闭后又自谋了一份职业,收入不高还要养活一大家子人,负担很重。于是他把自家的楼房出租了自己搬到平房去住以补贴家用。可就这样每次朋友聚餐他都抢着买单,而且拦都拦不住。过节时谁要送他一点小礼之类的他都会两倍、三倍地还礼回来。他心眼是真的不错所以交际中花了许多本不该他花的钱。要是经济条件好也就算了,讲个仗义大家也都觉得他够哥们,可他自己都捉襟见肘呢,这一下更困难了。老婆也埋怨他,孩子上学也紧张,有时候还要借钱。可他对单位领导却从不这样热情,所以干了一辈子还是个普通工程师。他孩子虽有时也对他不满但做起事情来却和他一模一样,经常花了力气不讨好,干事倍功半的事。但这也怨不得孩子,他在生活中从来就没看见这些做事的技巧方法在哪,让他怎么学呢。    三、 思维习惯,行为习惯的教育缺陷    优秀的人和普通的人工作和生活习惯差异很大。很多优秀的人   上班很紧张,下班也挺忙碌,每天晚饭过后还要处理一会儿工作或和业务伙伴谈谈事情,有的还利用空余时间学习充电。相比而言,普通人在同样的时间段干的事情可能就是看电视、聊闲天甚至打麻将。所以设想一下两种人的孩子在两种环境中各自会养成什么习惯。你指望打麻将家庭中的孩子自觉读书学习那确实是太不容易了。    思维方式差异就更大了。优秀的人遇到问题就想怎样解决,自己出了哪些问题要怎样修正。而普通人遇到问题首先是抱怨,其次再想别的,而且一般不会思考自己的毛病。两种思维方式都自成体系,从外表来看你看不出它们直接产生的后果,所以作为孩子特别容易承袭父母的思维方式。但是恰恰就是思维方式是优秀与否的根本决定因素。优秀的人分析世界,分析自己,改变自己以适应世界,提升自己以驾驭世界。平凡的人不分析世界,不分析自己,固守自己并总是希望世界为之提供良好的环境和馅饼。当然,他只是希望却无力改变,所以他的状况完全依赖于世界提供给他们的所谓命运。于是优秀的人在不断改变中更加优秀,而平凡的人在抱怨固守中更加平凡。我们的青年一旦承袭了一种思维方式往往就决定了一生的定位,而且直至终老也未必能发现自己的思维导致了自己的命运。    我的家庭条件为什么一般    说到家庭条件为什么不好,恐怕很多人从来都没有想过,或者想了也仅是想到种种不利条件造成了家庭的现状。这的确是一个重要原因,但还有另一个重要原因,那就是你的父母亲自身的问题,包括努力程度、能力、性格意志等等。这其实是一个显而易见的因素但我们却常常对它视而不见,应该说还是我们对于父母的爱让我们闭上了这只眼睛。爱是伟大的,但爱也不应蒙上我们的理性。实际上,父母自身的努力程度因素和外界条件因素所起的作用至少是1:1,甚至可能是1.5:1。不信你看看我的分析。   条件的因素    把责任一代代往上推那真是再容易不过了。你的祖辈没有打下良好的基础,因此你的父辈就没有条件接受良好的教育,没有可以往上爬的阶梯,也没有创业的第一桶金。这是祖宗带来的影响,你的父母奈何不得。还有社会环境的影响,时代的影响,机遇的影响,好像也奈何不得。例如你父母如果生长在文革时期,那似乎就注定没有读书的机会;如果他们把家安在黄土高坡的农村,就必定要接受流血流汗却没多少收成的事实;而你的老爸如果前面有一个和他同龄的科长一辈子没挪窝儿,那你老爸当一辈子科员也动不了窝儿绝对就是板上钉钉的事了。    这些条件,我们暂且称之为“不可抗力”。   努力的因素    若说父母自己不努力可能很多人要不服气。你要说老妈每天从早忙到晚没有闲着的时候,农村的老爸干农活每日都是汗流浃背,进城务工的也是起早贪黑。但你要注意他们忙的都是简单劳动,真正用在思考和进取上的时间真是掰着指头都能算出来。其实他们做这些重复劳动的时候大脑往往是空白一片,并没有思考下一步应该怎样做才能有所提高,所以他们也终日为重复劳动所累。因为只有进步了,才能摆脱重复劳动的命运。    我父亲就是一个活生生的例子。祖辈是高干条件好,将我父亲送去了部队(那时是好去处),转业后送入名牌大学读无线电专业(相当于现在的计算机或金融专业的地位),然后送入无线电厂(恐怕相当于现在华为用友这样的企业)当技术员。所有这一切都是他的父母利用特权替他包办的,照理说条件已经好得不能再好,已经登上直升飞机了。但他并没有就此飞黄腾达,而是一直在最底层岗位上待了一辈子,其间就转了一次岗,从技术变成了销售,直到企业改制而内退,如今在家已待了十几年,还没有到退休年龄呢。据我观察,他出差的时候是很辛苦,住便宜的招待所,一天跑好几个地方。但除此以外我从没有见他看书读报,学过业务知识,也从不在工作时间外多进行哪怕一点与工作和发展有关的事情。每天规定的任务结束了他就在睡觉看球和发牢骚当中度过,遇到问题除了怨父母怨社会以外就一筹莫展。所以当他的父母都从位子上退下来之后就没有人再能拉他,于是他就原地不动了,最后连岗位也保不住了。    当然这个例子比较极端,大部分人到不了这个程度。但绝大多数不成功的人都不能否认自身的不努力,你的父母也不例外。就算他嘴上不承认,内心里也是对自己有认识的。    所以条件的因素和努力的因素同时导致了你家状况的普通。那么哪个因素更重要呢?假如条件是河水,那么努力就是小鱼。河水可能会把小鱼卷进漩涡,摔上礁石,但小鱼也可以逆流而上,择水而行。最终鱼儿能不能到达目的地,你说是水的作用大呢,还是鱼的作用大?    如果水流太急太猛,没有鱼可以游过去,这就像农村失学的孩子,再努力也无法与条件抗争。但只要超出了这个标准,例如你父母在一定条件下收到过基本的教育,那这个水流对他们来说就没那么急了。这样的环境中,水与鱼的力量比至少是一半一半,只要鱼肯努力,完全有可能克服水的阻力的。所以分析一下你家的环境和你父母的意志努力,性格习惯,你对于你们家现状的成因就心中有数了。 什么样的心态才是正确的心态   客观看待我的家庭    父母对于我们的爱是毫无疑问的。不论父母心给了我们一个什么样的环境,让我们吃的是山珍海味还是杂粮野菜,我们都应以满腔的爱来回报他们。这一点上不应有任何折扣,不应以父母向我们提供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以及机会财富的多少来衡量他们的爱有多少。因为这些财富的多少往往取决于他们的能力而不是意愿。只要他们的意愿是好的,我们都应该心怀感恩。    感恩的同时一定要留一只客观的眼睛,就像二郎神杨戬的第三只眼一样,永远能透过妖精的现象看到本质。这只眼是不受另两只眼影响的,我们也不要以爱、恨或其他一些情绪来左右我们的判断。知道家庭的现状,承认父母的弱点,对于我们正确定位自己和采取适当措施提供了依据。有的人很维护自己的父母,不许别人对他们有一点微词。当然这种爱是伟大的,但不要在维护中影响了你对他们的客观认识就好。因为一旦不客观你就很容易受他们的影响,沿袭一些不好的习惯。    这里我还想说一说,客观地看待家庭,同时也要客观地对待自己。有的青年出身于农村,往往带着一种自卑的心结。尤其是当他们猛然间进入大城市看到花花绿绿的世界简直会有一种晕头转向不知所措的感觉。再一对比自己和城市同龄人的穿着打扮,吃的用的,那一下就差了一个甚至几个档次。最让人不能忍受的是城市的同龄人怎么就那么见多识广,多才多艺呢?所有这些都让人不能不比,又不忍去比。越比,越会自卑。同样出身城市的青年也有差异,有的就可以吃西餐,穿名牌,来往车接车送;有的只能骑车,和父母挤大杂院,遇到漂亮的女生连上去说句话的勇气都没有,更别说追了。这些心情我都能理解,但我要劝导你们的是:在内心中要把自己和父母划分开来,这才是正确的心态。    什么叫做划分开来呢?就是让父母对他们自己负责,而你对你自己负责。一个人,只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对自己的行为产生喜怒哀乐就可以了。别人的行为是你不能控制的,是与你无关的。如果你做了好事进步了,对自己产生喜爱与肯定是理所应当的;如果你犯了错误,那么生气自责也是必须的,这样才能督促自己。如果别人做了好事你大可不必高兴因为不是你做的,相反如果他人犯了错误你也不用不愉快因为不是你造成的。我之所以用这样大量的篇幅来解释这个问题就是因为想通这一点是很难的。家庭出身是你的父母带给你的,是你不可控制的。条件不好不是你造成的,同样由于条件不好而带来的种种与人家的差距也不是你造成的,你大可不必因此而自卑自轻。只要你在现有的基础上尽力做了事就应该为自己喝彩。相反,如果因自身的问题比如不够努力,能力不足等导致的状况倒应该引起你的足够重视,好好检省。    所以,不用管父母带给你什么条件,只要你自己尽力了,就值得骄傲。同时,也要客观看待你的同龄人,不要过于羡慕人家,更不要嫉妒人家,要清晰地看到他个人的因素起了多大作用,在这方面与之进行比较,而不要比那些我们控制不了的因素。这样一来,只要你认真对待你的工作和学习了,你就没有任何必要自卑。  努力奋斗    在起跑线就比别人落后的情况下,努力奋斗是我们唯一能做的事情。家庭条件差是一把双刃剑。你若受困于不良的条件而不努力,那就永远没有出头之日;但你如果披荆斩棘突围出来,恐怕还能练就一身刀枪不入的硬功夫,以后的道路上将所向披靡。而这种功夫是那些家庭条件好的人永远也没有机会得到的。这就是为什么富二代永远也赶不上白手起家的老爸的原因。所以这把双刃剑要怎么用,全在你自己了。   对待结果    奋斗是一种心态:一定要对得起自己。对待结果则应换另一种心态:对自己的所作所为要锱铢必较,对不可控因素则随遇而安。如果和不可抗力斤斤计较那就是和自己过不去了,最后不但于事无补还恶化了自己的情绪。所以就像上面写过的,人只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就足够了。心态放平才能延年益寿,不是吗?    以上用了很多篇幅分析问题,目的就是让大家对此有一个清醒而深刻的认识。下面我们就要进入重要的部分——为自己铺路了。当你知道你的兴衰荣辱都系于你一身而靠不上你父母一星半点的时候,谈下面的话题就容易了。由于我们前面分析了家庭条件差带来的三种影响——金钱、人脉和教育,所以我们为自己铺路也从这三方面铺起——教育、人脉和金钱。   关于教育   如何对待父母的教育   不同的父母,教育孩子的方法可大不一样。这之间的差别既有父母的文化水平差异造成的,也有教育意愿的差异造成的。简单分一分的话,可以分为四种类型。   1. 优秀父母带来的完美型教育   即便没有专门研究过教育理论,优秀父母对孩子的教育也都是不错的。首先他有这个意识,知道教育对于下一代成长的重要,而且在准备要孩子之前很多人就已经做了充分的准备。时机不成熟,条件不具备的时候他不会选择产生后代,因为他要对他的后代全面负责,而不仅仅是把他生出来就完了。所以越来越多的高素质父母选择“计划怀孕”。(而种上了就生的做法,说实话,与咱们的猴子祖先相比好像也没多大差异)其次他有这个能力,既然自身能够成为优秀的人,必然有着正确的人生态度和良好的做事方法。既使不能成为教育专家,仅仅把自己的人生总结传授给孩子也相当有效了。如果再多投入一些时间精力钻研一下科学的教育方法,完全有可能营造出相当完美的教育环境。   2000年左右出的一本书《哈佛女孩刘亦婷》大卖,一下让刘亦婷及其父母成了炙手可热的人物。这本书直到今天还在卖并且又出了续集。虽然中间也有过一些批评说刘能进入哈佛读书她父亲的关系起了很大作用,但刘的家庭呈现给我们的基本可以说是堪称完美的家庭教育了。   刘的父母亲都是优秀的编辑,父亲还专门研究过教育学和心理学。从孩子出生时起她母亲就立志要把她培养成“神童”,教育类的书籍读了不下几十本。怀孕期的营养和胎教自不用说,难能可贵的是从孩子出生有意识的那一刻起母亲就制定了详细的早教课程,每天按时进行,每一分每一秒都处在学习状态。你要说那不把孩子累死了?大人也撑不住啊。人家当然有休息的时候了,只是休息玩耍的时候母亲借机让她学习另外一些知识,比如大自然啊,比如和小朋友的关系啊,这些事情在玩的过程中就学会了。而且最让我感慨的是刘的母亲即使到了自己忙得带不了孩子的时候,交给孩子的姥姥带也有详细的进度日程表,并且在姥姥上岗之前竟然还对姥姥进行过一段时间的培训。这种用心的程度恐怕在全中国也是凤毛麟角啊。所以等孩子到了法定入学年龄时用智商量表一测已经远远高于同龄儿童了。如果像今天这样有非公立小学的话恐怕她提前2到3年入学都是有可能的。后来的教育刘的父亲规划得更好,为她选学校,选兴趣班,设计小课程为她修正性格缺陷。即使刘上了寄宿学校也要保证每周至少一次和父母谈心。父母把工作之余的全部时间都用来关心孩子的一举一动,一喜一怒,以成年人的经验指导她处理各类难题。直至父亲帮她设计面试演讲的内容从而促成推荐人介绍她进入哈佛。这样的家庭可以说是培养天才的摇篮,即使孩子本身并没有神童的胚子,但经过如此的培养成为一个优秀的人才也是毫无问题的。   虽然很多父母达不到如此程度,但他们为孩子提供的教育环境也是非常良好的。我的一个同学离开家以后老爸依然对他遥控指导,听他描述他所在的学校和单位状况,然后帮他分析环境形势和利害关系,共同制定策略帮助他一路过关斩将。像学生时期参加学生会竞选,有一个对手和他实力相当而且似乎还稍胜一筹。如果不出意外的话,最终的竞争应该就在他们两人中展开。怎么样才能稳操胜券呢?老爸给他支了一招:竞选当天找了一个熟人在校门口叫那个对手,等那对手到了直接将他叫到早已准备好的车上,一溜烟把人拉走了。等对手费了九牛二虎之力跑到学校时竞选大会早已结束,他因为缺席而被评委会认定自动退出,彻底无缘主席之位。于是,我们的主人公胜出了。这里咱们别讨论道德问题,就说关键时刻老爸出招帮他摆平了事情,这一点就是一般父母所做不到的。   工作时期也是一样。刚毕业时他对于单位的各种状况还不能很到位地分析,对于领导暧昧的表态更是拿捏不准,即使在校有一定的社会经验但也毕竟单纯得多。于是一天和老爸通一次电话就成了家常便饭。也正是在这样精心的指导下他很快了解了领导的心理状态并全力迎合,然后理所当然地成了领导的嫡系。用那句行话说叫“成了领导肚子里的一条虫”。于是当他的直接上级调离后他就迅速补了缺,成为他们单位那个级别最年轻的人物。呵呵,有父若此,夫复何求?   所以在这样的家教中,除非孩子自己对进步太没有兴趣,否则状况都不会太差的。 --------------------------------------------------------------------------------------------------------------------------------------------网上一篇文章。肯定有帮助的。
把责备换成鼓励,做得不好的时候,鼓励他重做一次。就以玩“愤怒的小鸟”来说,得几颗星本来就不是你决定的,你就让他看游戏给了他几颗星,做得不好的时候,教他怎么获得更多的星,鼓励他下一关得到更多。
无为而治,在他面前做好你自己就行了,他会跟着学的。对孩子不要有任何要求,在他迷惘的时候告诉他道理就行了。爱哭不代表懦弱。懦弱只有一个定义:不敢在该站出来的时候站出来。永远记住,你的孩子和别的孩子没有任何不同,不要需求太多,要求太高。只要他开心、善良、以后能在社会上立足就行了。你抱着这样的态度去教育他往往比让他成龙成凤的要求收获更大。在某些问题上,更多的考虑他在想什么,而不是我要让他这么想。孩子的思想比大人更顽固,他都改变不了你,你还想改变他?做他永远的朋友!什么程度呢?这么说吧,要让他第一次和姑娘上床后第一个交流的人是你。这很难,但尽力。长幼尊卑是道德准线,不容侵犯。所以不管再怎么新式教育,在他不尊重你的时候一定要提醒他你很生气。总结:1、做好自己2、不要要求3、爱哭无罪4、端正态度5、不要试图改变他6、做他朋友7、要有原则
我是一个严厉父亲养出来的懦弱孩子,现在我已经能用理智来掩盖自己内心的懦弱了,但是小时候的经历让我永远不可能变得像其他人一样自信。回想起父亲的做法,我想给您一点建议。请尽量避免评价孩子。对于小孩来说,亲人的态度非常重要。他可能为了讨你喜欢非常努力,也可能因为你说他一句不好伤心欲绝。活在父亲的评价里曾经让我每一天都忐忑不安,担心自己是不是又做错了,父亲是不是又不满意了。直到现在,我还不自觉地有讨好所有人,总觉得别人对我洞若观火,心里不自信。所以,如果孩子没有到达你的期望,请先理解他是怎么想的,他为什么会这样想,然后再以身作则,身教大于言传。可以倾听,可以引导,但请谨慎评价。实在忍不住,至少等孩子过了那阵情绪再说你自己的话。我曾经因为一件事受了委屈向父亲哭诉(我是女的),结果刚说了个开头父亲不由分说把我臭骂一顿,说我窝囊,傻逼,要是他会如何如何。从那之后,我不再向他真心倾诉任何感情。他也永远的失去了我的信任。而至今我仍是一个窝囊傻逼的人。如果做的好,自身就是那样的人,很多时候不用那么在意孩子一时的表现,因为他会自动模仿父母。要永远让他感觉到,你爱他,无条件的爱着他,不会因为他不勇敢不聪明就觉得她让人失望。过度的担心您儿子懦弱的事情反而会让敏感的小孩更觉得自己辜负了你的期望,更容易让孩子懦弱自卑,在您面前抬不起头。就算为了应和您的期望显示的坚强了,他的内心在您面前还是不自信的。放轻松自然一点,做父亲其实很简单,做好自己,爱你儿子,就好了。
我可以分享一下自己的亲身经历。我有一个强势的父亲和软弱的母亲。小时候不仅仅是我还害怕我爸爸,我表弟们也害怕他,但是看到上面有人提到的斯德哥尔摩综合症,小时候我和表弟们一致对我爸的态度是又敬又怕,有一年暑假,姨妈和表弟和姨妈在我家过暑假,由于不听话我爸就教训了他,结果他表面上跟我爸反而亲近了,而且有时候还有恭维的行为,他只是个六七岁的孩子。当时我爸还很骄傲的跟别人说他外甥怕他还粘着他,原来这就是斯德哥尔摩综合症的典型例子阿。记得我另外一个表弟到我家玩儿,他正是顽皮的年纪,看到我爸,就动都不敢动了。大概是因为小孩儿犯点小错,比如不小心破坏了什么东西我爸就会发火的原故吧。至于强势父母会塑造什么样的子女这个跟子女本身的秉性还是有关系的,有些孩子可能就此懦弱胆小了,有些孩子可能由于种种原因以及认知变的叛逆了。而我就是后面一种,我小学时候有点shy,后来的改变大概跟我12岁就上寄宿学校有关系,别人那么小去寄宿学校很多都想家,但是我觉得很开心一切都很新鲜,初中阶段是我最活泼开朗的阶段(大家毕业留言都这么评价),还因为早恋问题被家长老师质问过,自己觉得也没什么,有些事情对家长撒撒谎掩饰一下也就过去了,大概那时候胆子渐渐大了,觉得一定程度的脱离了父亲的掌控。高中的时候我一个人住在我爸公司的一间房子里,因为离学校近,周末才回家。所以这个阶段形成了初步独立的思想,早恋,还被发现被父亲教训,教训完了虽然保证马上分手精力放在学习上,但是其实没有分,只是拼着一股劲把成绩提高了,暗自为了证明我早恋不影响学习。于是很多诸如此类的事情都是嘴上答应的好好的自己私下该干嘛干嘛。大学在外地上,离家很远,我觉得真心的自由,我爸对我唯一的干涉就是恋爱,大二时候带回家一个男友,开始印象还可以,他比我早毕业后来介绍到我爸的一个项目里实习,结果他性格太直,我爸开始对他印象不好,结果就把他开除了同是劝我分手,总是说我不好意思开口他会帮我说。其实这是一种强权,于是我说我还是自己说吧,刚好我也因为其他的原因想分手了(跟我爸没关系),于是就是趁机甩掉了那个男生于是我爸逢人便说这件事,敢情是他的胜利一样,其实不是。第二次也是,他不喜欢我在深圳找的男友,于是用生闷气来让我为难,让我很难堪,跟上次一样,如果我继续跟他好,可以但是他们不认他bla bla。于是他们走了以后我半年以后才分手,也不是因为他的原因是因为我遇到了更合适的人见异思迁了(捂脸),于是我爸依然把这个归功于他强权的结果,我真的不明白这个有什么好自豪的,因为父权吗。实际情况是女儿没有哪一次是真心服从你的。这样是没有意义的。结果就是我不会诚实的跟父母沟通了。我一直没有提到我母亲,我母亲还是比较理解我的但是没有主见,有时候觉得我爸做的没道理的事情她也没办法。后来我交了一个他满意的男友,但是鉴于对方是官宦家庭,他有些顾虑,中间他试图催他给个说法(给个承诺),后来各种原因这个事儿没有成,我出国以后这段关系就结束了。其实这个另他满意的男友就是比较会来事儿会顺着长辈的意思做事儿的类型,其实挺腹黑的。而我第一个男友性格耿直但是心地是善良的,只是触犯了我爸长辈为他独尊的态度。于是我就不知不觉越跑越远,大概他再也干涉不了什么了,除了催婚,于是我继续着我的叛逆(其实也不是叛逆,只是跟随自己意愿罢了)我找了外国人,但是父母来国外看我的时候我心里就跟装了个兔子一样忐忑,还好他们喜欢他,可能怕我变成剩女,也不过多干涉了,看小伙子不错居然开始催婚了,于是一年半以后就真的结婚了。大概现在他也认识到他再也管不了我的生活了,说起来居然有点伤感。我高中开始就提醒我爸不要总是以长辈教训晚辈的口吻跟我讲话,因为每次都觉得他要给我上政治课,让我没办法好好的说出我心里的想法。我如今的性格是矛盾的,我内心深处是没有安全感的,不会在父母面前撒娇。有时候会怕犯错误,追求完美,会经常怪自己做的不好,跟中国boss相处时候会映射很多我跟我爸的问题,会不知道说什么,也不会讨好人。但是跟能够平等对待我的老外相处反而非常容易。但是我从12岁开始就只有周末才跟父母在一起,这个大概形成了我的独立和叛逆,以及从父亲的性格本身继承来的骄傲让我没有办法服从我父亲。所以就是我妈说的那句话,我自己跌跌撞撞为自己开辟了一片新天地,这些都不是我爸预料之中的。
_(:з」∠)_ 躺枪了 曾经性格懦弱且闷骚的我,也有一个严格而仁慈的父亲。在你惩罚他之前,让他明白自己错在哪里;在惩罚完之后,告诉他如何解决问题。最好能监督着他把错误改正,然后鼓励他:“看!你能做到。”另外,既然您能够来这里听我们的看法,是不是也能够听一听孩子的看法?5岁的小孩,尽管讲不出什么道理,但是总要听一听他的感受吧。你的叙述,一开始先说了一大堆你的性格,其实这和孩子的问题并没有关系,这是你对自己的肯定。我猜你是有想要让自己的孩子将来也具备你的特点,你希望他也独立且坚强。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你得让他克服困难,越战越勇。他需要的帮助会多于鞭策。要做一个令人畏惧的父亲,只要吹胡子瞪眼就行了;要做一个令人敬仰的父亲,需要给他理解、信心和支援。站在他的立场上,想想他是如何看待这些困难的。
看到这个问题,觉得,这位父亲是用心在想要怎么教育孩子的。首先,我觉得不要体罚孩子,孩子爱哭很有可能是年纪小比较敏感。我觉得上一辈的父母,有的真的就是不由自主喜欢用体罚的方式教育孩子,这真的很糟糕。我以前上高中的时候,有个好朋友,她父亲是个法医,管教她很严格,严禁她吃路边摊,但是学校外都是这种小吃,而且我们朋友都喜欢吃点,她有此以为看到她爸的车子开过,赶紧扔了手里的麻辣烫串躲了好一阵,直到我们再三保证她才出来。考试如果考得不好(其实她学习挺好了,只是他父亲期望太高,要年级排名前列),就要她跪搓板。说实话,觉得她挺可怜的,一个那么漂亮又聪明的女孩子,就是因为父亲管教太厉害,于是整个少年时期都太乖太懂事了一点,少了很多欢乐。每个孩子本来就不一样,有的爱哭,有的调皮,有的依赖父母,有的多动爱玩。我妹妹小时候就很爱哭,而且还爱跟爷爷奶奶告状,吃饭只用勺子不用筷子,但是长大了上了学慢慢就懂事了,和兄弟姐妹关系都很好。其次,孩子才5岁,正是该好好玩的时候,等7岁8岁上了小学,读了书再说不迟啊。孩子这么小,正是父母可以多宠爱疼惜的年纪,完全可以多偏疼一点,为什么这么点点大的家长就要孩子那么懂事,那么勇敢,那么“优秀”?当然,男孩子大家都情愿他调皮也不愿他软和,这其实没啥道理,但是也不是没办法,可以早上起来和孩子跑跑步,周末打打篮球,夏天游泳,放假了爬爬山,多运动运动,孩子自然而然就会更大胆放肆了。最后,建议给孩子找找年纪相当的小伙伴吧,玩小孩子该玩的。“花很长的时间和儿子散步,游戏,读书,看电影,外出就餐,或者在家给他做好吃的。”其实,我觉得孩子除了和父亲在一起,还应该多和同龄人玩,又或者去小孩子玩的地方玩。说实话,现在的孩子活动太闷了,首先是一个家里孩子太少了,又是独生子女,太孤单了。尤其城市里的孩子,门关起来邻居彼此都不来往。想当年我小时候,一大院子的孩子在一起玩,到吃饭的点,各家的父母叫唤着追着孩子们让各家孩子回家吃饭,大家才依依不舍的分开,而我们端着自己的碗就窜别家桌上蹭吃的去了也是常有的。玩的东西也各式各样,不像现在的孩子要么读书,要么玩电脑,出去逛个街到处都是大人都不好玩。我们那个时候一起捉迷藏丢沙包跳方格也有,到处疯玩去了偷菜摘果子抓萤火虫也有,中秋过节烧火塔也是孩子们自己找砖找瓦,多有意思。现在也有很多动物园啊,游乐园啊,完全可以多带孩子去玩,这里面小孩子多,又是孩子爱去的地方。看看迪斯尼多火爆就知道了。
如果这个世界上本该对他最宽容的地方却是对他最严厉的地方,那他又怎么去宽容别人?
大部分人,都是第一次当爹。我觉得经验不足是正常的。像题主这样时刻反省方法、本身是负责具有建设性的。 我个人觉得:不要事事都严格。游戏就是游戏,教育就是教育,5岁的孩子让他们玩的快乐,如果生活中犯错了,需要指出。学习上需要严格要求。游戏?!算了吧。有些不涉及孩子安全的事情,就让孩子自己去决定,放手去做,即便失败了,让他自己一边郁闷去吧。从鼓励的态度,多说说怎么做可能可以做好。这样心智可以健康的成长。
本来想评论很多,看了药家鑫的,我已释然不少。我和姐姐,虽然在同一环境长大,但她从未挨过骂,而我记得八岁生日那天,一个上午挨了三耳光几脚尖十三次骂娘的脏话,这就是我的一天。到后来,高中时候,终于出问题了,我患上了很强烈的强迫症,以至于心理老师要求我去理疗,直到高二下学期,又经历了一次足以使我自杀的强迫症。这次强迫症期间,我一想到一个事情就吐,最后熬过之后心态开始平和。不过我的高中,就是在严重失眠加愤怒自己严重便秘中度过,所以高考也只比一本线高了四十二分而已。考后填志愿,父母的粗暴干涉,自己未能读到如意专业或者复读,到大学后常常没有归属感或者经常抱怨。而突然的往事浮上心头,再也不能平静的做下任何事情。可想而知,这对于一个青年而言,不能安心做事的后果。而到了大学,和父母觉得,已经没有多大感情,孔孟的孝悌之义竟在自己眼中是那么荒唐。不愿和父母聊天,打电话,也不想谈恋爱,不想回家,只是对着电脑屏幕,发呆。说这些,并不是说我恨他们,只是不愿意再让更多的人受到我们这一代变态的‘’教育‘’,如果这种方式可以被称为教育的话。所以我会拒绝追自己的学妹,告诉她们在心态平和之前不会谈恋爱,抱歉等等。引用一个历史罢,汉景帝仁爱刘彻,终有汉武大帝;武帝以为太子刘据软弱,‘’不类我‘’,意图锻炼他,然而逼死了太子。这个故事,君可读《史记》。小弟以为,教育孩子实际是和孩子一起成长的过程,他度过的幼年时期,实际是你对自己小时候的反思并与他弥补自己的童年,他的成长也是你的成长。不要想带着教训的方式去教育他,你对他这个年龄阶段的认知几乎是空,你也无经验以高位姿态去教训他。和孩子最重要的,应该是做朋友吧。与其花时间按照你的想法塑造他的人格,不如花时间努力工作,为他提供他所崇拜的人格的空间和条件。写了一大篇废话,写着写着也不想匿了,就这样吧。
----纪伯伦
你的儿女,其实不是你的儿女。  他们是生命对于自身渴望而诞生的孩子。  他们借助你来到这世界,却非因你而来,  他们在你身旁,却并不属于你。  你可以给予他们的是你的爱,却不是你的想法,  因为他们有自己的思想。  你可以庇护的是他们的身体,却不是他们的灵魂,  因为他们的灵魂属于明天,属于你做梦也无法到达的明天,  你可以拼尽全力,变得像他们一样,  却不要让他们变得和你一样,  因为生命不会后退,也不在过去停留。  你是弓,儿女是从你那里射出的箭。  弓箭手望着未来之路上的箭靶,  他用尽力气将你拉开,使他的箭射得又快又远。  怀着快乐的心情,在弓箭手的手中弯曲吧,  因为他爱一路飞翔的箭,也爱无比稳定的弓。
前几日看到国外专门研究基因与性格的一个栏目,他们挑选了全球几千例双胞胎做测验,发现尽管有一些双胞胎彼此分开成长,在不同的家庭与环境中长大,成年后仍会有相似的性格。在一些冒险试验中,各组双胞胎的选择大都一致(其中同卵双胞胎的相似度更高),各种试验的结论说明人类的"冒险"这一特性绝大多数被写入DNA,如果这一基因突出,他一定是富有冒险精神的人。我觉得您是一位好父亲,不必多虑,给他一个轻松自在的环境,让他学会独立、自信。
父子关系大概是这世界上最微妙却难以把握和处理的一种关系。那个狂吐槽的匿名作者前半段说得很对(跟我经历也很像),但是后半段又太偏激。过于强势严厉的父亲对孩子的影响非常糟(但严父慈母模式并没问题,关键是个度),如果孩子的性格比较温和,就容易变得懦弱胆小。如果孩子本身又有强烈的叛逆倾向(即使叛逆,性格总体上依旧是会偏内向胆小的),那么在青春期到来时父子矛盾会变得异常尖锐。我想没有一个男人希望自己的儿子在10多年后与自己的关系越来越疏远吧。所以作为父亲,在面对儿子时还是应努力收起自己的强势,不要过分追责儿子的失误和过错,多沟通多谈心,多引导他发表自己的观点,多鼓励他独立完成一些事。(也就是培养孩子的独立能力以及不怕事、敢承担的魄力,这点从我亲身经历来看,异常关键)另外,父母之间的关系模式也很容易影响到孩子的性格。如果父亲对母亲过分言听计从,长期缺少一家之主的威严,也会让男孩从小缺少一种“什么样算是男子汉”的观感和榜样。不过从题目描述来看,题主的家庭里似乎不会出现这种情况。总之,合格的父亲应当是张弛有度的,该教育时严厉,该鼓励时也不吝于赞美;与孩子关系亲密融洽,却仍能保留父亲这个身份薄薄的一层权威感(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呐)从某种程度上说,“如何成为一个好父亲”和“如何成为一个德高望重的黑老大”有异曲同工之妙。
说的太好了,我顶!
Copyright & 2015 www.51yue.net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汉风西游控赌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