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山若如坚持不懈的意思是什么意思

《俱舍论》—分别世间品第三
分别世间品第三
&前二品总明诸法体用,从此品开始别明有漏无漏因果。本品是别明有漏果,虽然义理繁杂,然其要不外依正报,也就是有情世间与器世间两大义门而已。其中以有情世间为根本。佛法概论第三章说:“佛法以有情为中心,为根本的。如不从有情著眼,而从宇宙或社会说起,从物质或精神说起,都不能把握佛法的真义。”
此品共九十九颂,前四十四颂,明有情世间,后五十五颂明器世间。世是千流、可毁义(迁流于三世可毁坏的所在)、间是间差义(此差别境界)。因为本品是详细分别有情世间的动态和器世间的形状,所以叫分别世间品。
庚一& 明三界
地狱傍生鬼&
&人及六欲天&&
名欲界二十&
&&由地狱洲异&
此上十七处&&
名色界于中&&
三静虑各三&&&
第四静虑八
无色界无处&&
由生有四种&&
依同分及命&&&
令心得相续& &
三界,即欲界、色界、无色界。就是我人轮回转生的地方——器世间。或名三有;有就是令迷妄的因果不亡之意。佛教把宇宙分为三界,主要是对有情存在的不同形态的分类。把受色欲、食欲等五妙欲境的有情,被欲所系说名欲界;把有色身受乐的有情,因被色系,说名色界;把已离色的束缚,全以心法为体的有情,说名无色界。
地狱傍生鬼& 人及六欲天:列五趣名:
1、地狱:梵语“那落迦”或“泥犁”直译“苦具”,乃造恶众生受苦器具。义译“地狱”,意即地下有狱,有情于中受众剧苦。依惠琳应音说:“那落迦,此译有四义:①不可乐,②不可救济,③暗冥,④地狱。”
2、傍生(畜生)梵语“底栗车”,此云:“傍生”,指横行的有情。(形傍心亦傍)身多横住,心多不正。如鸟兽虫鱼等。
3、鬼,梵语“闍黎哆”,此云:“祖父”,或有众生,最初生彼道中,对其后生,名为祖父。又云鬼,鬼者畏(言其虚弱,而多怯)也。又云“威”谓有威力令人生畏。或云“饿鬼“。此道众生,多受饥饿怖畏。依正理说:是由在余生中,喜盗他人财物所感的果。
4、人,梵语“摩&
赊此云“意”,以此道众生作一切事,皆先意起,法苑云:“人者,忍也,于世违顺,人能安忍。”子思说:又人者,仁也。
5、天,梵语“提婆”。译为“天”,是天然,自然,乐胜身胜之义。此道众生,居诸处之顶,威德特尊,神用自在,故名为天。欲界天有六类:①四天王天(东方持国天王,南方增长天王,西方广目天王,北方多闻天王)②忉利天又名三十三天。约横面言,即山顶四角,各有八天,中为帝释天主。③夜摩天,此译“时分”,因为彼天有情,时时多分,唱言快乐。(又不与阿修罗作战,故名离斗争天)④睹史多天(兜率天),此译“喜足”。于五欲乐生喜足心(妙欲资具胜于以下诸天身心安适,且喜具足大乘法乐,故名喜足)。⑤乐变化天(化乐天),于五欲境自己变化而受用。⑥他化自在天,指五欲境由他化而自在受用。
名欲界二十&
由地狱洲异:前三字结欲界名,后七字是说欲界五趣又分为二十处,由地狱异及洲异故。
地狱异有八:
1、等活地狱,此处有情遭种种斫刺磨捣后,暂遇凉风所吹,便恢复原本,与前活时相等。
2、黑绳地狱,先以黑绳秤量支体,后方斩锯。
3、众合地狱,众多苦具,俱来残害其身。
4、嚎叫地狱,众苦所逼,异类悲号,发怨叫声。
5、大号叫地狱,剧苦所逼,发大叫声。
6、炎热地狱,火随身转,炎炽周围,热苦难忍。
7、极炎热地狱,内外、自身、他身,俱出猛火,互相烧害,热中之极,名极热。
8、无间地狱,受苦、命、趣果、时、形无间( 五无间)。
此上八地狱合傍生,鬼,名十恶趣处。
洲异:指人趣有四大洲的不同,此沿古印度的须弥山为中心说。
1、南瞻部洲:即南阎浮提,指须弥山南面海中的一大洲,有瞻部树,以树立名。
2、东胜身洲:即东弗婆提,须弥山东面海中的一大洲,此洲人身形最胜。
3、西牛货洲:即西瞿尼,须弥山西面海中的一大洲,此洲人以牛为贸易。
4、北俱卢洲:北郁单越,此云“胜处”或“胜生”于四洲中处最胜故,名为 胜处;生最胜故,名为胜生。
此四洲合六欲天,名为十善趣处。此十善趣处与十恶趣处,总为欲界二十处。
此上十七处& 名色界于中&
三静虑各三&
第四静虑八:此颂明色界。此,指欲界.即欲界之上有十七处,名为色界,其中前三静虑各有三处,第四静虑有八处,合为十七处。
初禅三处:梵众天,梵辅天,大梵天。二禅三处:少光天、无量光天、极光。三禅三处:少净天,无量净天,遍净天。四禅八处:无云天,福生天,广果天,无烦天,无热天、善现天、善见天、色究竟天。其中从无烦天至色究竟天,名为五净居天,因为唯圣者居,无异生杂,故名净居。(详见要义P68)
关于色界有几天?据圆晖疏记载,有三种说法:
1、上座部说色界有十八天,前十七天再加无想天。由身寿不同,立大梵天,由因果不同,故立无想天。
2、迦湿弥罗诸师说色界有十六天,除大梵天,认为大梵天,不过是在梵众,梵辅之中有高台阁,一主所居,非别有处,又除无想天,因为无想天也是广果天中的高胜处。
3、经部师所说即上色界十七处,立大梵天,因为大梵天与梵众,梵辅身形,寿命各异。除无想天,因为无想与广果,身寿皆等,故不别立。
无色界无处&
由生有四种:明无色界.前二句,是说无色界由于无色,所以无有处所和方隅.唯由修无色定成就的异生,于何处命终,即于是处成就无色四蕴,名生无色界.后从彼殁生欲色界时也于此处起中有身,由于异熟生的胜劣差别,说有四处:
1、空无边处:修此定前,于加行位,厌有色身,思无边空作空无边解。
2、识无边处:厌前外空,复思内识,作识无边解。
3、无所有处:又厌无边识,思无所有,作无所有解。
4、非想非非想处:此定体性,非前七地粗想,名为非想;非想全无,尚有细想,名为非非想。
前三无色,从加行立名,第四无色,当体得名&& .
依同分及命&
令心得相续:明无色界所依。是说欲,色界有身。心依身转;无色界无身。心依同分及命根转。心能相续而住。
庚二 明五趣(哪界全具五趣,哪界不全具五趣)
于中地狱等  自名说五趣 唯无覆无记 有情非中有
前二句列五趣名,后二句明诸门分别。
于中地狱等&
自名说五趣:于三界中,有地狱等,说名五趣,趣是趣向,所往义,即有情所应住,所应生的地方,名为趣。约界分别,欲界具五趣(天趣一分,余四趣全),上二界各有天趣一分。
说五趣,六趣,是开合不同。上坐部及有部主张五趣,犊子部及案达罗派立六趣,加修罗趣(无端正,无酒,非天)
唯无覆无记&
有情非中有:约三性分别,五趣体,不通善染,唯无覆无记性,因为是过去善恶业所感的异熟果,若通善染,于一趣中,具有五趣业和烦恼,五趣就杂乱了。从情非情数门中,唯有情数摄,不通外器,因为外器是五趣所共受用。中有非趣,因为趣是所往,中有是能往,故中有非趣摄。施设足作如是说:“四生摄五趣,非五摄四生,不摄者何?所谓中有。”
三界与五趣的范围宽狭如何?界宽趣狭。以彼摄善染,外器,中有故。
庚三& 明七识住
身异及想异 身异同一想& &
翻此身想一并无色下三
故识住有七&& 余非有损坏
契经中说,有七识住,九有情居,四识住等。七识住,是说有七生处,为识所乐住。
身异及想异:明第一识住.五趣中指人趣全及天趣的一分(就是欲界天及初静虑地),除劫初起者。身异:指生在此处的有情、身形、相貌各不相同;想异,指他们的苦乐捨想各异。
身异同一想:明第二住。如初静虑地中的劫初有情,梵王,梵辅,梵众的身量,容貌、威德、言语、光明大不相同,名身异;但想是一。因为大梵王于劫初时先生,独一而住,于是发愿:云何当令诸余有情生我同分,这时极光净天,见梵王孤独,生悲愍心,从彼处殁,生为梵众。梵王刚发愿,即见天生,起如是想,是我所生;诸梵众天,忆前梵王发愿,我来生此,起如是想,我等都是梵王所生,名想一。
翻此:明第三识住.即与上身异想一相反,即身一想异。如第二定,极光净天有情,其身同一光明,名身一,但是此天有情,喜捨二想交替而起,名想异。(传说彼天由厌根本地喜根已,起近分地舍根;由厌近分地舍根已,起根本地喜根)
身想一:明第四住。如第三定遍净天有情,身形不异,名身一;唯乐受想,名想一。
并无色下三:除有顶天外,空无边处,是第五识住;识无边处,是第六识住;无所有处,是第七识住。
故识住有七:结上七识住。识住是识所乐住。欲色界有情以五蕴为体,无色界有情以四蕴为体。(除色蕴)
余非有损坏:余:指三恶趣,第四静虑及有顶天。三恶趣受剧苦,有损于识;第四静虑定的无想定,无想果。有顶天的灭尽定,能坏于识,令相续断,有情所不乐去,故非识住。
庚四& 九有情居
有情居:他处有情欲乐来此,若到此处,更不求出,名有情居。(此欣乐居住处有九,名九有情居,即①心乐来止,②更不求出)
此有情居与上七识住有何不同?正理论二二说:“于生死中,为显诸识由爱住著,建立识住;显诸有情于自依止爱乐安住,立有情居,故此二门建立差别。”
应知兼有顶 及无想有情 是九有情居 & 余非不乐住
契经中说:诸有情居,有九处;即前七识住兼有顶天及无想天,诸有情类,唯于此九处欣乐居住。其余三恶趣及第四静虑除无想天余八天处,皆非有情自乐居中,因为诸恶趣中,是由恶业及罗刹逼迫来住,犹如牢狱,非自乐住。来后即求出。第四静虑(前三天通凡圣)若诸异生,求入无想处,若诸圣者,乐慧者求入净居天;乐定者,则求上生三无色;若净居天乐证涅槃,所以非有情居。
庚五 四识住
前引经说七识住,复有余经说四识住,何为四识住呢?
四识住当知&&
四蕴唯自地&&
说独识非住& 有漏四句摄
四识住:即有情的情识或在色上贪著而住,或在受上贪著而住,或在想上贪著而住,或在行上贪著而住,执我我所,于是就被系缚而流转生死。四蕴是所住,识蕴是能住,因识所住,名为四识住。
四识住当知&
四蕴唯自地:即色受想行有漏四蕴,是四识住体。自地简别他地,唯取自地四蕴为识住体,因为自地四蕴为爱所摄受,只随爱力,依著于彼得名识住,若于他地,无爱摄受,故非识住。(同地中,自他相望唯爱自)
说独识非住:于五蕴中独识蕴非识住,因为识蕴是能住,四蕴是所住,不可将能住立为所住。如不可将乘船人说成船。
有漏四句摄:明四识住与七识住的同异。同点:二者皆属有漏;异处从二方面讲:1、从位说:四识住宽,通恶趣故,七识住狭,不通恶趣。
2、约体论:七识住宽,通识蕴,四识住狭,除识蕴故。互有宽狭,可作四句分别,如下表:
人傍生具四:人趣和傍生趣各具四生。人卵生,如毗舍佉母生三十二卵;又如世罗邬婆世罗,生从鹤卵;又如槃遮罗王妃生五百卵。人胎生,如今人。人湿生,如曼驮多王从父王顶皮皰生。人化生如劫初人,傍生的胎、卵湿三生,人皆可见。化生如龙,揭路荼等。
地狱及诸天&
中有唯化生:一切地狱及诸天,中有,在四生中唯属化生,因为是业力强胜所引起。
鬼通胎化二:鬼趣中,除了化生外还有胎生,如目莲母生饿鬼中,对目连说,我夜生五子,随生自食,昼生五亦然,虽尽而无饱。意为有胎生。
四生中,哪种有情最多?有二说:1、湿生最多,因现见最多故。2、化生最多,因为五趣中,有二趣皆属化生,余三趣少分也是化生,甚至于中有也是化生,故说最多。
问:四生中哪种最胜?
答:化生最胜,对自他皆无损害故。
又问:既然化生最胜,为什么最后身菩萨不受化生,而受胎生?
答:见受胎生有大义利。1、为能引导诸大释种亲属相因令入正法;2、又引余众令知菩萨是轮王种,生敬慕心,而捨邪执,归于正法;3、能令人类生增上心,彼既是人能成大事,我何不能,因发正勤专修正法,成就圣果。若不尔,或见大师神通广大,威力难思,疑是幻化,为天为鬼。为息以上疑谤,故受胎生。
有的体呢?
死生二有中,五蕴名中有:有情在死有后,生有前所起的五蕴身,名为中有身。(即死生之间的联系者)
未至应至处&
故中有非生:既是五蕴身为何不名生?因为中有是在死生之间暂时起的还未到应到的地方,即未到引生异熟究竟分明的地方所以不名生。
(中有,只天眼能见,其体昧劣不明,有部师看来,死生二有中间,若无中有连续,势成断灭。)
壬二& 证有中有
有余部师容许死生之间有间绝,不立中有。有部师说此不应许,依教理为证:
如榖等相续&&
处无间续生&&
像实有不成&&&
不等故非譬
一处无二并&&
非相续二生&&
说有健达缚&&&
及五七经故
关于中有的有无,在部派中是有争论的,大众、分别说、化地部不立中有他们认为有情死后无间即受生,中间无须假中有托生,因为经说有情业报只有顺现受报,顺生受报、顺后受报,没有顺中有受报。有部是坚决主张立中有的。列举了理证和教证。证实有中有。
如榖等相续&
处无间续生:如谷等种,春种秋收,中间必有芽茎等相续、刹那续生,种果之间、无有间断。有情相续道理亦尔,死生二有中间的相续,无有间隔的即是中有。
像实有不成&&
不等故非譬:大众部的学者说:诸续生法不一定要处无间,因为现世间有法续生,处虽间断而得续生,如镜等中,从质生像就是这样,有情从死至生,中间虽有间断而能续生,亦复如是。有部以二义破之:1、所立质像实有不成;2、像喻不等
一处无二并:解释实有不成的道理。即色法以质碍为性,在一处不能二种色并见现前,其镜面及像并见现前,说明像非实有。
本质、镜像——体类各别,非是一物,俱时而有。
非相续二生:此以二义解释不等故非譬:
1、非相续,指本质与镜像,由别四大种所造,体类各别,非是一物。又像与本质,俱时而有,非一相续;而死生法,前灭后生,异时而有,是一相续法。用质像的非一相续法,比喻死生的一相续法,法喻不等,
2、二缘生。指所立镜像,依本质及镜二缘所生而,生有唯依死有为缘,是一缘生法。用二缘生法比喻一缘生法,法喻也不等,故是非譬。
说有健达缚& 及五七经故:引教证有中有。
1、契经说:“入母胎者,要由三事俱现在前:一者母身是时调适;二者父母交爱和合;三者健达缚(此云寻香中有食香故名寻香)正现在前。”健达缚是中有的别名,故知有中有。
2、经说有五不还,一者中般,二者生般,三者有行般,四者无行般,五者上流般。经中既说有中般,故知有中有。
3、经说有七善士趣,于前五不还中的中般分为三种:一、时处俱近,指初善士,才受色界中有,未出欲界,便得般涅槃;二、时处俱中,指二善士受色界中有已,到二界中间得般涅槃;三、时处俱远,指三善士,临界到色界,未及受生,得般涅槃。
因此中有的形状,亦如当来本有的形状。如当来本有是天,中有即是天的形状,余趣类推可知。
本有谓死前&
居生刹那后:本有,是过去业所感之有,名为本有。此本有,在死有一刹那前,生有一刹那后的一期生命存在的五蕴体。中有可说是从死有到生有之间桥梁。在四有中,生有和死有的时间最短,只有一刹那,即最初受生的一刹那名为生有,最后命终一刹那,名为死有。中有时间不定,本有时间最长,即随寿命的长短而定。(欲色二界四有具足,无色界无中有,只有三有)
癸二& 明眼等九门
同净天眼见&&
业通疾具根&
无对不可转&
&食香非久住
倒心趣欲境&&
湿化染香处&
天首上三横&
&地狱头归下
九门:即眼境门,行速门,具根门,无碍门,不可转门,所食门,住时门,结生门,行状门。
同净天眼见:一、眼境门:中有身,唯两眼境,或说两种眼可见中有。
1、同类眼所见此有二说。第一说五趣中有中,同类的中有相互能见,如人趣中有眼只见人趣中有,余趣中有不能见,余趣类此。第二说凡中有皆属同类,然有胜劣之别,故天中有能见五趣,人中有能见四趣,鬼中有能见三趣,畜中有能见二趣,地狱中有唯见地狱中有。
2、净天眼所见,只有修得天眼才能见中有,生得天眼不能见,因为中有身极微细。
业通疾:二、行速门:中有身有凌空自在的通力,是由业所得,故名业通,此业通势用速疾,任何力量都不能抑制,故名业通疾。
具根:三、具根门:一切中有皆具五根。
无对:四、无碍门:中有凌空金刚山等不能遮止,名为无对。
不可转:五、不可转门:五趣中有皆不可转变,如人趣中有直趣人中受生,必不可令人趣中有殁,起他趣中有。
食香:六、所食门:中有以香为食故名健达缚,少福中有食恶香,多福中有食妙香。
非久住:七住时门:关于中有的住时,约有四种说法。
1、婆沙师说:中有住时极短,因为一切中有,皆乐求生,速往受生,必不久住。(论主随顺此意,故说非久住)
2、有余师说:极多可住七七日。
3、世友尊者说:最多七日。
4、法救尊者说:时无定限,生缘未合,中有恒存。故轮王中有要至人寿八万岁时,方顿与果。所以世尊说业力不可思议。
倒心趣欲境&
湿化染香处:八、结生门:结生就是最初受生,中有不论住时多久终究要去受生,这是不能变的。由于业力所起眼根,能见生处父母交会,若男中有见母生爱心,见父起嗔心;若女中有见父生爱心,见母生嗔心,起这种倒心,直趣欲境入胎,这时中有即告结束。
以上约胎卵二生中有受生说的。凡受生皆须起染,湿化无胎,依何起染呢?湿生染香故生。就是湿生中有,远嗅当生处香气,便生爱染,往彼受生,业有胜劣,香有净秽。化生染处故生,就是化生中有远观当生处便生爱染,往彼受生,业随善恶,处有净秽。
天首上三横&
地狱头归下:九、行状门:中有是什么样的形态去受生?天中有,首正上升去受生处,如人从坐起。人、鬼、傍生三趣中有,横行去受生处,如飞鸟掠过天空一样。地狱中有头下足上去受生处,如游泳者从高台跳入水中的姿势。(此约人类死后往生余趣说)
癸三、入胎门
前说倒心,入母胎藏。是否一切中有入胎都是倒心?不尔,经说入胎有四种情况。
一于入正知
&&二三兼住出&&
四于一切位
&&及卵恒无知
前三种入胎
&&谓轮王二佛&&
业智俱胜故&
&如次四余生
“余”:余胎卵生。
1、于入正知,即在入胎时,心境正知非倒心,但于住、出胎不能正知。这是转轮王受生,因为轮王的福业殊胜。(宿世曾修广大福故)
2、入胎兼住胎正知,非倒心。但于出胎时不能正知。这是辟支佛受生,因为独觉的智力殊胜。(久习多闻胜思择故)
3、入、住、出胎皆正知非倒心。这是佛受生,因为大觉的福智皆殊胜。(旷劫修行,胜福智故)
4、于入住出胎及卵生恒无知。这是其余一切有情爱生,因为福智俱劣故。
问:卵生明明是从卵出的,怎么说是入胎藏?
答:卵生有情,虽则是从卵出,但它未成卵前,必须先入胎的,入胎以后,完成卵形,再从卵出。现在所以说胎名卵,是约当来之名而言。如煮米时,即言煮饭,这也是约当来而立名的。
辛二、遮外道难
此是遮数论,胜论外道,执有情生死前后相续,有真实自我存在之难而立的。
无我唯诸蕴&
烦恼业所为&&
由中有相续&&
入胎如灯焰
如引次第增&
相续由惑业&&
更趣于余世&&
故有轮无初
第一句明无我;次四句明生死相续,第六、七句明三有轮转,最后一句明无始。
生死轮转说,在古印度各学派中,除顺世派不承认外,其他学派大体都是承认的,他们认为:定有一个临命终时能捨此蕴,于受生时续余蕴的自我存在,若无有我,谁能续蕴?为破此执,故颂云:
无我唯诸蕴:是说唯有五蕴,更无实我,如世尊说:“有业有异熟作者不可得。”作者是我的异名,是说众生生死,是由业异熟。非由作者。
问:此五蕴体刹那生灭,不能从此世转趣余世,若是无我,又是什么力量转趣余世的?
烦恼业所为& 由中有相续&
入胎如灯焰&
如引次第增:由于数数熏习的烦恼和业力,令中有五蕴相续入胎。犹如灯焰相续,转趣余世,由惑业为因,令中有诸蕴相续入胎,再由业力所引令胎中蕴次第增,即从羯罗兰(和合),安部昙(皰)、闭尸(血肉)、健南(坚肉)、钵罗奢佉(支节)。胎中五位,次第转增,以至出生。(详见要义P84)
相续由惑业&
更趣于余世:明三有轮转。再由婴孩、童子、少年、中年、老年胎外五位,次第转增,起惑造业,以至命终,更趣后世,由此死死生生,轮转不息。
故有轮无初:问:那么这生死轮转从何时开始?
答:故有轮无初。是说只有由惑业为因而受生,又由生为因起惑造业,再由惑业,而受轮回旋环,而无初始。(此即是显示了三世轮回,只为惑业苦的相互增上,并不需要什么实我。)
上明众生由惑业的牵引而流转于生死,若附于因果关系,加以说明的即十二因缘。(就是生命从过去到现在,现在到未来所轮转的十个程序。)
癸一 总判支位
如是诸缘起&
&十二支三际&
&前后际名二&
&中八据圆满
前二句:标名列数;后二句:依世立支。
如是诸缘起&
十二支三际:诸缘起法有十二支,分为三际。十二支是:无明、行、识、名色、六入、触、受、爱、取、有、生、老死。支是因义、分义。谓将世间极苦的生死问题,分为十二个范畴说明以得名的。三际是:前际,即过去世;后际,即未来世;中际,即现在世。际是分际的意思。
前后际各二&
中八据圆满:前际有二支,即无明、行。后际有二支,即生、老死。中际有八支,即识、名色、六入、触、受、爱、取、有,据圆满,是说中际八支,并非一切有情皆具,此说八支是根据生命圆满的有情而说。(若中夭或胎中命终都具八支,又此约欲界说。据婆沙说,色界无名色,因化生故;无色无名色、六入,以无色身故。评家说三界有情一一皆具十二有支。)
以上是以三际摄十二因缘,是约三世二重因果说。大乘唯识则立二世一重因果,请看基础知识第185页
癸二& 别显体性
宿惑位无明&&
宿诸业名行
&&识正结生蕴&
&六处前名色
从生眼等根&&
三和前六处&&
于三受因异&
&未了知名触
在淫爱前受&&
贪资具淫爱&&
为得诸境界&
&徧驰求名取
有谓正能造&&
牵当有果业&&
结当有名生&
&至当受老死
宿惑位无明:一、无明支:谓宿惑位,指过去生中起烦恼时的五蕴,总名无明。
宿诸业名行:二、行支:行成熟为行业。是说过去生中起诸业位的五蕴,总名行。
以上二支属过去因缘,无明是缘,业力是因,因缘和合,遂感生现在苦果——识等五支。也就是我们的五蕴报身。
识正结生蕴:三、识支:入母胎正结生时一刹那的五蕴名识。受生识强,故单标识。
六处前名色:四、名色支:从结生后至六处生前,此中从羯罗兰至钵罗奢佉胎中五位的五蕴,名名色。
从生眼等根&&
三和前六处:五、六处支:从名色后至三和合前,生起眼耳鼻舌身意根时的五蕴名六处。
于三受因异&
未了知名触:六、触支:三受因,即三受境。境名为因,能生受也,是说婴儿出胎后到二、三岁时,根境识已有对触。但于三受境,尚未了知位的五蕴,名触。
在淫爱前受:七、受支:从五六岁至十四、五岁,已经能了知三受境的差别,尚未起淫贪时的五蕴总名为受。
以上五支,总为五蕴报身,即过去因缘,所引生现在苦果,既有此五蕴假身,则炽然起惑造业,随之又成现在因缘,而又将引生未来之果。
贪资具淫爱:八、爱支:十五岁以后,贪妙资具,淫爱现行,但还未广泛追求时的五蕴,总名为爱。
为得诸境界&
徧驰求名取:九、取支:长大成年后,贪五欲境,四方寻求,无知疲倦,此位五蕴,总名为取。
有谓正能造&&
牵当有果业:十、有支:由于驰求造作种种牵当有果的业,此位五蕴,总名为有。
以上三支,爱取为缘,有支为因,因缘和合,又生未来之果。
结当有名生:十一、生支:从此捨命,正结当有时的五蕴,总名为生。
至当受老死:十二、老死支:当来世中,从名色至受四位所有的五蕴,名为老死。
以上二支为未来的二果。老死合立,是因为老不一定都有,又病不遍于三界,故不别立。
论说:又缘起支,差别有四种。一刹那、二连缚、三分位、四远续缘起。本颂的十二因缘,是约分位缘起说的,即胎生学而说的,未必能代表佛教全貌,只是把五蕴的相续体,分为十二阶段来分析生死的过程
毗婆沙师相传共许,经部不同意,论主明经部,故用“传许”一词。
2、分们缘起的十二支位,皆具五蕴,为什么不名五蕴,而别立无明等名?
答:因为诸位中无明等,虽皆具五蕴,但从分位的优胜特征,故别立无明等名。如论云:“彼与无明俱时行故,由无明力,彼现行故。如说王行,非无导从,王但胜故,总谓王行。”
子二& 遣他愚惑
缘起本通有情无情,为什么佛说缘起特别侧重于有情?颂云:
于前后中际&&&&
为遣他愚惑
世尊为遣除有情在三际中所起的愚惑,令其洞悉生命唯是缘起的钩锁,其间并无实在的自我主宰,所以佛说缘起,侧重于有情。三际愚列表如下:
佛对起三际惑的有情,是怎样开示的呢?
1、佛对迷执前际有我的众生说:“你们不要迷惑过去,过去所有的只不过是无明和行,根本无我。
2、佛对迷执后际有我的众生说:“你们不可愚想未来,因为未来只有生、老死,哪里有我呢”
3、佛对迷执中际有我的有情说:“现实生命刹那生灭,所有的不过是识、名色、六入、触、受、爱、取、有八支而已,内在没有实我,你们切不可迷执不悟。”&
癸四、以略摄广
三烦恼二业&
七事亦名果&
略果及略因&&
由中可比二
“略果”即将中际的五果,合为后际的生、老死二果。“略因”即将中际的爱取二惑,合为前际的无明一因。
前二句:正明相摄;后二句释妨难。
此缘起支虽有十二,总则以二、三为性。三&——是惑业事。二——是因果。
三烦恼二业&
七事亦名果&
1、以惑业事摄:三烦恼即前际无明及中际爱、取二支,以烦恼为性。二业,即前际行和中际的有二支,以业为体。七事:即中际的识至受五支和后际的生、老死支,这七支是烦恼业所依事,亦可名为果。此以烦恼、业、事三摄尽十二支。古德有偈:“无明爱取三烦恼,行有二支属业道,从识至受并生死,七事同名一苦道。”
2、以因果摄:过去二支因,现在五支果,现在三支因,未来二支果。这叫三世二重因果。(详见要义P89图)
略果及略因&&
由中可比二:后际略说果性,前际略说因性,中际广说因果。为什么要有这样广略的不同?因为中际相显,所以广说果因,前后二际难了,所以各为略说。且由中际广说因果,可以比知前后二际,故前后二际无须重说,略说即可。
癸五& 释通疑难
从惑生惑业&&
从业生于事&&
从事事惑生&&
有支理唯此
有人产生这样的疑问:若缘起唯此十二支,未说老死果,作余法的因,则生死有终;无明为始,只为他法作因,未说无明是何因所生,则生死有始,这岂不是与佛所说的凡夫无始无终相违吗?若更立余缘支,余复有余,则有无穷过失?答:虽不更立,亦无此失。
从惑生惑业:1、从惑生惑,即爱生取;2、从惑生业,即取生有。
从业生于事:即从行生识,从有生生。
从事事惑生:1、从事生事,即从识生名色乃至触生受;2、从事生惑,即受生爱。
有支理唯此:正释疑难。这十二有支,不增不减,唯立十二支即可。前说:“由中可比二”,如名色生六处乃至受生爱,比知后际的老死,即显示后际的老死为事惑的因。又如受生爱,爱生取,此中际的爱取比知前际的无明,即表明前际无明为事惑的果,由此可知,无明有因,生死无始;老死有果,生死无终。无须更立余支。
癸六、会释经文
问:“如世尊说,诸比丘吾当为汝说缘起法,缘已生法”,此二是一还是异?依本论说此二无异。
此中意正说& 因起果已生
此契经中说的意思是:十二有支中,每支约因说,名为缘起,由因可起果故;每支约果论,名缘已生法,因为果从缘所生故。如行望无明,名缘生,行望识,名缘起。
丑一& 明释义
明所治无明 如非亲实等
“等”:指非法非义、非事非天、非白非爱。
关于什么叫无明有二种观点:
1、认为非明智者,皆是无明,那么眼等五根五境皆非明智 ,应是无明。
2、明无的地方,即是无明,此有无明无体的过失。
明所治无明:是说“明”有实体。无明,指不了四谤,明所对治,名为无明,与明相违,名为无明。非是离明之外皆是无明,亦非明无的地方名为无明。
如非亲实等:举喻证成无明有体,应读为非亲非实等。如亲友相对怨敌,与亲友相违,名非亲友,非异亲友,即是怨家仇敌。此喻显明相违的无明,是明所对治的对象,可与眼等十二处相滥,因为眼等不是明所对治的对象,所以不得称为无明。若说凡与明相异的皆是无明,那么无明多得不可数了。也不是亲友无处,名非亲友。此喻无明有自实体。明无之处,根本什么都不可得,怎么还可说有无明。如契经说:“无明缘行”可知无明有体。
说为结等故&&
非恶慧见故&&
与见相应故&&
说能染慧故
第一句:引证;次三句:破异说。
说为结等故:说:指经说。经中说有九结、三缚、十随眠、三漏、四瀑流等其中一一皆有无明,故知无明有实体。
非恶慧见故&&
与见相应故&
说能染慧故:有余师说:无明以恶慧为体,如恶妻子,名无妻子。
论主破言:“非恶慧见故”染污慧名恶慧,而恶慧中有身等五见,见非无明,故无明非恶慧。
余师又说:那么贪等相应的恶慧不是见,应是无明。
论主又破云:“与见相应故”。此无明与见相应,慧不与慧相应。故知无明非恶慧。引经为证,如契经中说:“贪欲染心,令不解脱,无明染慧,令不清净。”经说无明染慧,证知慧体不是无明。能染是无明,所染的慧,故二者各有实体。无明体是不了知三宝,四谛、善恶因果,是了知所对治的法。
问名属不相应行法,行蕴所摄,为什么把四蕴总说为名呢?答:论主有四释:
1、于转变义,随世立名。如牛、马等名称,能诠彼事彼理,世所共许;此四蕴亦随根境势力,于境转变而缘,两者相似,故四蕴合立为名。
2、类似于名。宇宙间一切法不外色非色两类。四蕴与名同为非色类。
3、随名所显,色法粗显,眼可现见,不必名显,四蕴微细,必藉名显。
4、转变如名。有余师说,无色四蕴,捨此身已,转趣余生,转变如名,故总立为名。
前师与后师,虽同以转变名名,但初师据缘境名转变;第四师约捨身名转变。论主赞成前三种。
问:前五触生,根境识同时起,可说三和合,意触起时,意根在过去,法境或未来,意识在现在,各居一世,怎么能说三和合呢?
答:论说:“因果义成或同一果,故名和合。”是说意法为因,所生意识为果,有因有果,故名和合;或者说根境识三同生一触果,名为和合,不必同世。
&五相应有对&&&
第六俱增语
前五识相应触,名有对触(从所依立名),因为所依根是有对的,能依的触也名有对。第六意识相应触,名增语触。增语是名,名是意识所缘。增长于境上的名称,故叫增语。如眼识只能了青,不了青名;意识了青,亦了青名。由于意识语为增上,方于境转,故意识独名增语,触与增语意识相应,故名增语触。
丑三 明八触&&&
(即六触,随别相应,又成八触。)
明无明非二&&
无漏染污余&&
爱恚二相应& 乐等顺三受
1、明触,即无漏相应触;&&&&&&&&&&&
2、无明触,即染污相应触;
3、非明非无明触,即余有漏无记相应触;
4、爱触,与贪相应触;
5、恚触,与嗔相应触;
6、顺乐受触,与乐受相应;
7、顺苦乐触,与苦受相应;
8、顺不苦不乐受触,与捨相应。
以上共说十六触。
丑一总明&&&
从此生六受&&
五属身余心
(意触乃缘物之“名”而予以分别,故称增语。增说,有语增上之意语,乃无诠表之声,其声殊胜者谓之名,故称此名为增语。缘此增语之故,依所缘而称为增语。)
从此六触所生的受亦有六种。即眼触为缘所生受乃至意触为缘所生受。前五触所生受依色根起,名为身受;意触所生受,依意根起,名为心受。皆从所依得名。
寅一开定数&
&此复成十八&&
由意近行异
“此”指前心受;“近”依义指喜忧舍亲依于意,名近;“行”分别义;“异”差别义。
&前说苦乐忧喜捨五受。苦乐属身受,忧喜属心受,舍通身心。此约心受的喜忧捨各缘六境,成为十八。如喜缘六境,有六喜近行;忧缘六境,有六忧近行;捨缘六境,有六捨近行。这是由于意近行的差别,才形成十八受的。
&卯一、系缘分别&
(系就十八近行,在三界中各系多少说。缘就十八近行,在三界中各有几种为某一界缘。)
欲缘欲十八& &
色十二上三&
二缘欲十二&&
八自二无色
后二缘欲六& &
四自一上缘&
初无色近分&&
缘色四自一
前二名明欲界;次四句明色界;余四句名无色界。
四本及三边&
&&& 唯一缘自镜
欲缘欲十八&
色十二上三:明欲界的所系及所缘。前“欲”明系,后“欲”明缘。欲系具足十八近行。缘欲境亦十八。欲界近行缘色界境,除香味二境。即由喜忧舍三近行缘色界的色、声、触、法四境,三四成十二。欲界近行缘上无色界境,无色界唯有法境,故成三。
二缘欲十二&
八自二无色&
后二缘欲六&
四自一上缘:色界初、二禅,唯系十二近行。即六喜、六捨,除六忧。彼无忧故。此近行缘欲界境也有十二;缘自地境八,即喜舍缘色等四境,二四成八;缘无色法境唯二。三、四禪唯系六近行,即六捨,彼无喜故,此近行缘欲界唯六,即色等六境;缘自地境唯四。即捨缘色等四境;缘无色境唯一,即捨缘法境。
初无色近分&
缘色四自一&
四本及三边&
唯一缘自镜:无色界空无边处近分,系四近行,即色、声、触、法。缘色界境也四种;缘自地唯一,即舍缘法境。无色界四根本地和识无边处等三近分。此七地所系唯一,所缘亦唯一,即捨缘法境。不缘色界义。定品当辨。
&&&&&&&&&&&
卯二、漏无漏分别&&&&&&&&
十八唯有漏
此十八意近行,为三界所系,在有漏无漏门中,唯属有漏,不通无漏,因为无漏法非三界所系故。
癸二、别指余文&&&&&&
余已说当说
余,指除无明,名色、触、受四支外,所余的八支,已说或当说,故此不论。如识与六处,界品已说,行有二支,业品当说,爱取二支,随眠品当说,生、老死二支,是识等摄,故无指陈。(未来的生支即现在的识支,未来的老死支即现在的名色至受支。)
辛二& 略摄喻显
此中说烦恼&&
如种复如龙&&
如草根树茎&&
及如糠裹米&&
业如有糠米&&
如草药如华&&
诸异熟果事&&
如成熟饮食
此将上说的十二缘起归纳为烦恼、业、果三,各以不同比喻显彼功能
此中说烦恼&
如种复如龙&
如草根树茎& 及如糠裹米:烦恼有五喻:
烦恼如种:从种能生芽茎等,比喻烦恼生烦恼业等事。
烦恼如龙:龙镇池水恒不竭,烦恼镇业,三有海不竭,感果无穷。
烦恼如草根:草根未拔,剪草草还生;比喻烦恼根本未拔,此趣灭后还生余趣。&&&&&&&&&&&&&&&&&&&&&&&&&&&&&&&&&&&&&&&&&&&&&&&&&&&&&&&&&&&&&&&&&&&&&&&&&&&&&&&&&&&&&&&&&&
恼如树茎:树茎频生枝叶花果;比喻从诸烦恼数起惑业事。
恼如糠裹米:如糠裹米,能生芽等;比喻烦恼裹业,能招感异熟果。
业如有糠米& 如草药如华:业有三喻
1、业如有糠米:如米有糠,能生芽等;比喻业有烦恼,能招异熟。
2、业如草药:如有一类草药,只一度有效,果熟后不再生果;比喻业也只感一次果,不再招余果。
3、业如花:花为生果的近因,比喻业为生异熟果的近因。
诸异熟果事&
如成熟饮食:异熟果事为一喻:如熟饮食,只好受用。不可能再转成余饮食;比喻异熟果事既成熟已,不能更生余异熟果。
庚九 明四有
&于四种有中&
生有唯染污&
由自地烦恼& 余三无色三
前三句:三性分别;最后一句名三界分别。
在四有中,受生时的生有唯染污性,是由自地烦恼力润生,非由他地烦恼。其余的本、死、中有通善、染、无记三性。
无色界只有生、本、死三有,无中有,欲色二界具四有。
问:无色界为何无中有?答:有二原因。
1、中有要在前趣的死有已去、后趣的生有未来时,方现起来为死生间担任连续工作。无色界没有方所差别,生时新的生命立即出现,中间无须什么做它的桥梁。
2、中有的现起,要有色法做它的所依,无色界没有色法,以什么做它的所依?所以无色界无中有。
己二 明有情住 (住是安住、生存的意思)(上面已广分别有情缘起,今说有情依何而住)
有情由食住 &
段欲体唯三&&&
非色不能益&&
自根解脱故
触思识三食&&
有漏通三界&&&
意成及求生&&
食香中有起
前二益此世
&&所依及能依&&&
后二于当有&&
引及起如次
初句是总标;第二句明段食体;第三、四句明色境非段食;第五、六句明三食;第七、八句明中有异名;余四句明废立。
有情由食住:&
三界一切有情皆依食而住。食有四种:1、段食。2、触食。3、思食。4、识食。此食含义广泛,不独饮食,凡能资益有情身心的,皆可名食。
段欲体唯三:&
段食在三界中唯居欲界。以香、味、触三境为体,可用鼻口,分段饮啖而吃的食物,名段食。段食有二:1,粗食,2,细食。如中有所食的香,天人及人类劫初所食的饮食,都为细食,无便秽故。不同于细的名粗食,如在一般所食的饮食。又光影炎凉及涂洗等,虽无分段,但能资益身心,亦名为食。如寒得日光而温暖,炎热逢树影及凉风,皆适益身心。若损害于身心的不能为食,如服食毒品。
非色不能益&
自根解脱故:问:色也可成饮啖,为什么非食呢?答:有二原因:
1、色境不能益自根。眼见色时,于自根大种无所资益。(如眼看菜饭不饱)自根大种尚无有益,况能益余根大种;
2、色境不能益解脱者。解脱者,指不还果及阿罗汉,无段食贪,名解脱。此后二果,对于色、香、味、触具得离贪,虽见美食,不能资益,饮啖香味等,方能有益,故色非段食。
触思识三食
有漏通三界:触:是根、境、识三和合生(是生理活动,纯精神。诸如身体运动“生命在于运动”。)思,指意业,也名意思食,意欲思愿(意志上的思欲,必须要有这种欲望,人才会活下去)。识:指识蕴(大乘称阿赖耶,小乘指第六识,阿含经称有取识)因此三能持身,故并称为食。此触思识(即执取身心与染爱相应的识),虽通漏无漏,但此食体唯取有漏,资益三有故。若无漏法破坏诸有,故非食。触等三食在界系门中,属三界所摄。
意成及求生&
食香中有起:此明中有异名有五:(此是从上食不通无漏唯属有漏系,以通经说中有异名而显)
1、意成:从意所生,非精血等所成。
2、求生:常喜寻求当生之处;
3、食香:以香为食。
4、中有:位于死生二有中间的五蕴。
5、起:A、对向当生,暂时现起。B、死有无间,支体无缺,其身顿起,名为起。
前二益此世&
所依及能依&
后二于当有&
引及起如次:诸有漏法,皆资长有,如何世尊说食唯四?答:虽尔,就胜说四。
段、触二食,对于现世已生身的资益功能,最为殊胜。段食对于此世所依根身能为资益;触食对于能依的心心所有资益。思、识二食对于未来生的资益功能,最为殊胜。思食是业,能引发当有;识种子力能起当有。由业所熏识种子力,当有方能生起。前二如养母,养已生故。后二如生母,生未生故。
论云:五趣四生,皆具四食。问:如何地狱有段食呢?答饮铁丸等,虽于食已能为损坏,而能暂时解除饥渴,得食相故,亦名为食。又孤独地狱饮食如人。
己三&& 明有情没(殁、死)
&问:四有中,死生二有唯一刹那,在这时什么识现前,与什么受相应?
断善根与续&&
离染退死生&
许唯意识中&&
死生唯捨受&
非定无心二&&
二无记涅槃&
渐死足脐心&&
最后意识灭&
下人天不生&&
断末摩水等
前二句标六位;第二句明心相应;第四、五句明死生二心相应不相应法;余四句明死时意识最后于何处灭;
断善根与续&&
离染退死生:标六位。1邪见断善根心位。2正见续善根位,3离染定心位,4从定退心位,
5死心位,6生心位。(此六心位与何心相应?)
许唯意识中:此六心只与意识相应。
死生唯捨受&
非定无心二&
二无记涅槃:死生二心位,在三受门中,唯许与捨受相应。因为苦乐二受明利,不顺死生,中庸捨受,能顺死生。又死生二心非与定心及无心定相应,因为死能损坏心,定能摄益心,故定心不容死;生心唯染污,染心生起,方受生有,定心是善非染,亦不容生。颂疏释死生非定有三义:
1、由界地别。身在下界,起上界定,必无死生。
3、定由加行生,死生任运起。
3、定能摄益,死生损坏。二无心定亦不容死生。因为二无心定,虽金刚等皆不能坏,若身坏命终必待定退。彼亦无染,亦不容生。阿罗汉入无余涅槃时,唯与异熟生及威仪路二无记心相应,因此二无记心,势力微弱,能顺心断灭(顺于昧劣相续断心)。工巧力稍强,通果由定发,虽是无记,不入涅磐(不顺心涅槃)。
渐死足脐心&
最后意识灭&
下人天不生&
断末摩水等:下:指三恶趣.不生:指阿罗汉。渐次命终的有情,若下堕恶趣,最后意识于足灭;若是当生人趣,意识于脐间灭;若当生天趣,意识于心间灭;若成阿罗汉,意识亦于心间灭。有说于顶际灭。若是顿死身意二根顿时总灭。上皆据最后意识灭。
断末摩水等:正明死义。梵语“末摩”此言“支节”。古代印度医学上说,人的舌根上有一毛端细的地方没有舌根,即是末摩,若针刺彼,人会致死。阿毗达磨师说,人的身上有百处不同的微细支节,不能触及,随触其一即致死亡。“水等”:“等”取风火。是说人体中,这水火风三大,随一增盛,犹如利刃触彼末摩因此命终,名断末摩。
三病:1、四大不调病;2、冤家病;3、业障病;
问:人体由四大组成的,为什么但由三大触彼末摩说名为断,地大不名断末摩呢?
答:因为有情体内有风热痰三大灾患,即水大增盛有痰病起,火大增盛有热病生,风大增盛有风病发,没有地大灾患。有说如外器有水火风三灾,内身也水火风三患,外无地灾,内亦无地患。
以上是约人说的。欲界天人将死时,有五衰相现,而此有大小五衰之别:小五衰相:1衣具发非妙音。2身相光明昧生。3沐浴水滴著身。4本性失去活泼。5眼睛不断转动。
大五衰相:1衣染尘垢。2花蔓枯萎。3两液出汗。4臭气入身。5不安本座。小五衰现,若遇善缘尚可转死为生,大五衰现,定当死亡。又色界初二三禅有三灾,第四禅天人,虽具深禅定,一旦命终,即不乐入禅,风触吹身,唯除眼识,余皆有苦。无色界,虽无下二界粗苦,仍有如疮(空处),如痈(识处),如病(无所有处),如箭入体(非想非非想处)等微细苦。且寿命尽时,定力遂失,知当死堕,譬如高山忽坠深涧,生大恐怖。
戊二 判聚差别&
&&&&&&&&&&&&&&&&&&
&&&&&&&&&&&&&&&&&&&&&&&&&&&&&&&&&&&&&&&&&&&&&&&&&&&&&&&正邪不定聚&&&&
圣造无间余
第一句标;第二句释;
世尊判有情有三种:
1、正性定聚:正性即涅槃,得无漏道,远离一切恶名圣。获毕竟离系得,定尽烦恼,名定。圣者于正性决定得,名正性定聚。
2、邪性定聚:邪性即三恶趣,定指造无间业者,造五无间,必堕恶趣,名定。造无间人于邪性中决定得,名邪性定聚。
3、不定性聚:除正邪外,其余有情,遇圣入圣,逢邪入邪,名不定性聚。
庚一明三轮
安立器世间&&
风轮居最下&&
其量广无数& 厚十六洛叉
次上水轮深
&十一亿二万
下八洛叉水 余凝结成金
此水金轮广&&
径十二洛叉&&
& 三千四百半 周围此三倍
阿毗达磨从物质(色)方面讲三界。无色界有情已脱离物质系缚成为纯精神(心法)境地。没有什么形象了。色界有情虽受物质的系缚,但境界殊胜多是定境。也多属于精神境界。唯欲界有情物质境界的精神境界都最完备,所以讲到作为有情居住的器世界,应以欲界为重点。欲界下自地狱,上至三十三天,以铁围山为外围,以须弥山为中心,有九山,八海,四大洲,日月等。佛教讲以一须弥一日月为一世界(包括色无色),并认为这样的世界在宇宙间是无穷无尽的,只要理解一个世界,即可理解所有世界。
1、安立作构造,构成解。我们居住的世界,是由诸有情业增上力,依止虚空起风水金三轮构成的,如论云:“许此三千大千世界,如是安立形量不同”。
2、明风轮,由诸有情业增上力,先于最下依止虚空起大风轮其量广大无数,厚有十六亿由旬,其体坚密,假使有一露形神。用金刚轮猛击,金刚可碎,风轮无损。
3、明水轮,又由诸有情业增上力,起大云雨,澍风轮上,滴如车轴,积成水轮,于未凝结时,水轮深有十一亿二万由旬。
4、明金轮,又由众生业力,感别风起,搏击此水,上层水凝结成金轮,如熟乳凝结成膜,下面的水轮厚度为八洛叉。所余凝结成金轮的厚度为三亿二万由旬。
5、水金二轮的广度,直径为十二亿三千四百五十由旬,周围为直径的三倍,即三十六亿一万三百五十由旬,此乃古人计算,若依世界公认的圆率:3.1416计算,应为0由旬。
以上所说三轮的深、厚、广的数量是依本颂说,在其他的经论不一定完全是这样。列表:
长含十二&& ----------
深六千四十由旬、
深三千二十、边无际
地深十六万八千、边无际
起世因本。
厚三十六万、阔无量
厚三十六万、阔无量
地深四十八、
楼炭经 ----------------
三百三十万、边无限
四百六十万、边无限
六百八十万、
立世毗昙 ------------
九亿六万、
广十二万三千四百五十
四亿八万、
十二万三千四百五十
二亿四万、
俱舍 -------------------
十六亿、广无数 -----------
八亿、广十二亿三千四百五十
三亿二万、
庚二 明九山
苏迷卢处中&&
次踰健达罗&&&
伊沙驮罗山&&
竭地洛迦山&&&
苏达梨舍那&&
頞湿缚羯拏&&&
毗那怛迦山&&
尼民达罗山
于大洲等外&&
有铁轮围山&&&
前七金所成&&
苏迷卢四宝
入水皆八万&&
妙高出亦然&&&
余八半半下&&
广皆等高量
前十句:明九山名;第十一、十二句:明山体;余四句:明山量;
前十句:明九山名。此九山都是梵语音译,如意译:
1、苏迷卢译妙高山;
2、踰健达罗译持双山(山顶二双迹山能持故)。
3、伊沙驮罗译持轴山(山峰上耸犹如车轴、山能持故)。
4、竭地洛迦山译檐木山(山形似檐木—树木);
5、苏达梨舍那译善见山(此山壮丽美观、见者称善);
6、頞湿缚羯拏译马耳(山形似马耳);
7、毗那怛迦山译象鼻山(山形似象鼻);
8、尼民达罗山译持山(此本是鱼名,其鱼嘴尖、山形似彼故);
9铁围山,此九山皆在金轮上,妙高山处中而住,余山周匝围绕。余八山中前七山名内山第七山外,有大洲等,此外复有铁轮围山,周匝如轮,围一世界。
前七金所成&
苏迷卢四宝:从持双山至持山,这七山,唯金所成,又名七金。妙高山以四宝为体,即此山的北东南四面,分别为金银、吠琉璃、颇胝迦宝、随宝光泽不同,映在空中形成不同的色彩,故此南瞻部洲的空中似吠琉璃翠绿色。
入水皆八万&
妙高出亦然&
余八半半下&
广皆等高量:九山的入水量都八万由旬。但出水面的高度不相同,妙高山的出水量与入水量相等,皆为八万由旬,其余的八山则半半减,如持双山的高度为四万由旬,持轴山为二万由旬,檐木山为一万由旬,善见山为五千由旬,马耳山为二千五百由旬,象鼻山为一千二百五十由旬,尖嘴山为六百二十五由旬,铁围山为三百一十二由旬半。九山的广度与出水面的高度相等。
庚三 明八海
山间有八海&&
前七名为内&&
最初广八万&&
四边各三倍&&
余六半半狭&&
第八名为外&&
三洛叉二万&&
二千踰善那
“踰善”:由旬义。
在妙高山至铁围山,这九山之间有八海,前七名内海,皆具八功德水:1甘、2冷、3软、4轻、5清净、6不臭、7饮时不损喉、8饮已不伤腹。故又名七香水海,如是七海的广度,初为八万由旬,于其四面,数各三倍,即二亿四万由旬。其余六海量为半半狭,如第二海量广为四万由旬乃至第七海量广为一千二百五十由旬。第八海在尼民达罗山至铁围山之间,叫外海。于中咸水充满,又名咸水海。量广三亿二万二千由旬。四大洲在此海的四面。
庚四 明四大洲
于中大洲相&&
南瞻部如车&&
三边各二千&&
南边有三半&&
东毗提诃洲&&
其相如半月&&
三边如瞻部&&
东边三百半
西瞿陀尼洲&&
其相圆无缺&&
径二千五百&&
周围此三倍
北俱卢畟方&&
面各二千等&&
中洲复有八&&
四洲边各二
前十四句:明大洲;余二明:明中洲;“畟”为即义。
在外海中,有四大洲,南瞻部洲位于妙高山之南,其状如车,北广南狭,三边量等。各二千由旬,南边三由旬半&&
&&&。东胜身洲,位于妙高山之东。此洲东狭西广,形如半月,三边量等如瞻部,各二千由旬,东边三百五十由旬&&&&
。西牛货洲,位于妙高山之西,其形圆如十五满月,直径二千五百由旬,周长七千五百由旬&&&
。北倶卢洲,位于妙高山之北,形如方座,四边量等,各二千由旬 。 。(随其洲相,人面亦然)
中洲复有八&
四洲边各二:在四大洲旁边,各有二个中洲为大洲的眷属。南瞻部洲边:一名遮末罗洲,此云猫牛;二名筏罗遮末罗洲,此云胜猫牛。东胜身洲边:一名提诃洲,此云身;二名毗提诃洲,此云胜身。西牛货洲边:一名舍掳洲,此云谄;二名愠怛罗慢怛里拏洲,此云上仪。北俱卢洲边:一名矩拉婆洲,此之胜边;二名乔拉婆洲,此云有胜边。此八中洲皆人所住,人形短小,如此方侏儒。有说唯一洲,罗刹婆居,即此方的遮末罗洲。
庚五& 明黑山等
此北九黑山&&
雪香醉山内&&
无热池纵广&&
五十踰善那
“此”:指南瞻部洲。
此南瞻部向北有九重黑山,分三处,每处各分三重,合为九黑山。黑山北人大雪山,雪山北有香醉山(传说此山中有一种香气,人嗅便醉)。在雪山北香醉山南,其间有一大池,名无热池。纵横五十由旬,八功德水充满其中。池侧有瞻部林,树形高大其果甘美,此洲即依此立名。从此大池流出四大河流:
1、殑伽河,即恒河从池东面流出,绕池一匝,流入东海。
2、信度河,即验河,从池南面流出,绕池一匝,流入南海,
3、徙多河,译为冷河,从池北面流出,绕池一匝,流入北海。
4、缚芻河,译为青河,从池西面流出,绕池一匝,流入西海。
庚六 明地狱
此下过二万&&
无间深广同&&
上七捺落迦&&
八增皆十六&&&&
谓糖煨尸粪&&
锋刃烈河增&&
各住彼四方
&&余八寒地狱
“无间”:1、无间隔:指苦乐言;2、无间断:指时间;3、无间隙:指空间;“捺落迦”:地狱,苦具义。
佛法概论说:“比人间低一级的,是地狱。地狱为各宗教所共同承认的,佛经说主要是八热地狱,基督教也说地狱中是火。佛经与旧约都有‘现身入地狱’的记事:大地裂开,人为从地涌出的火燄所笼罩,坠入地心。地狱在地下,即地球中心,地心确是火热的。经上又说有八寒地狱,或与南北极有关。”现在本颂所明的就是八热。后八寒。
此下过二万&
无间深广同&
上七捺落迦:在此南瞻部洲下,过二万由旬,有无间地狱,此无间地狱的深广度同上,各二万由旬,从此至彼底四万由旬处,有情于中受苦无间,名无间地狱,非余七地狱受苦非恒。此无间上有七地狱是:1极热、2炎热、3大号叫、4号叫、5众合、6黑绳、7等活。
(余七地狱的安立,婆沙有二说:1无间地狱上一万九千由旬中,安立余七地狱。2无间地狱上三万五千由旬中,安立余七地狱,一一纵洛五千由旬。又有一说:无间在中,余七周匝围绕。)
八增皆十六&
谓糖煨尸粪&
锋刃烈河增&
各住彼四方:此八地狱,各有十六附属地狱,说名为增,即八地狱四面门外,各有四所附属地狱:
一、糖煨增(热灰),其内糖煨没膝,有情遊彼,才下脚时,皮肉与血,皆焦烂脱落,举足还生如本。
二、尸粪增,此内尸粪泥满,多有娘矩毒虫,嘴利如针,身白头黑,有情到此,毒虫即钻皮破骨,吮吸血髓。
三、锋刃增,此有三种:
1、刀刃路,此中仰布刀刃,以为大道,有情遊彼,才下足时,皮肉与血,俱断碎堕,举足还生,平复如本。
2、剑葉林,此林上,纯以锋利剑刃为葉,有情游彼,风吹葉落,斩刺支体,骨肉零落。
3、铁刺林,此树林中,有利铁刺,长十六指,有情被逼,上下树时,其刺銛锋,上下纔刺。又有铁嘴鸟,探啄有情眼睛心肝,争竟而食,此三种虽殊,而铁杖同,故一增摄。
4、烈河增,其中充满热咸水,有情游中或浮或沉,或逆或顺,被蒸被煮,骨肉糜烂,若想逃亡,两岸狱卒,手持刀刃令回,无由得出,八地狱四方,各有此四,四四合为十六增。
余八寒地狱:八寒地狱:
1、頞部陀,此云皰,寒风所吹而生皰。&&&&&&
2、 尼刺部陀。此云皰裂。
3、额哳吒。&&&&&&&&&&&&&&&&&&&&&&&&&&&&&&&&&&&&&&&&&&&&&&&&&&&&&&&&&&&&
4、曜婆婆。
5、虎虎婆,此三是不忍寒逼所发的不同叫声。
6、嗢钵婆,此云青莲花,寒逼身青开裂。
7、钵特摩,此云红莲花,寒逼身赤似大红莲花。
8、摩诃钵特摩,此云大红莲花,寒重身色更红。
(初二随身变立名,次三随声变立名,后三随色变立名。
以上所说地狱,均在南瞻部洲地下,余三洲人,若造恶业,也来此洲受地狱苦,其余傍生趣,通水陆空。诸鬼本处,琰魔王国,于此瞻部下,过五百由旬,有琰魔王国,纵广各五百旬,从此展转,散居余处。或有端具大威德,受诸富乐,自在如天;或有饥羸颜貌丑陋,如是等类,广如经说。(富贵鬼住山谷,海边、半空中、树林、灵庙祠堂等,如住豪华别墅。贫贱鬼住荒郊野外、墓塚、草木堆、茅厕、古宅废墟、如过流浪生活。
庚七 明日月等
日月迷卢半&&&
五十一五十&&
夜半日没中&&
日出四洲等&&
雨际第二月&&
后九夜渐增
&&&寒第四亦然&&
夜减昼翻此
昼夜增腊缚&&
行南北路时&&&
近日自影覆&&
故见月轮缺
第一句:明日、月远近;第二句:明日月体量;第三、;四句:明四时;第五至第八句:明昼夜增减;“等”:相等
日月迷卢半&
五十一五十:日月众星依什么力量不坠落?论说:“依风而住”。风从何来?论说:“谓诸有情业增上力,共引风起,绕妙高山,空中旋环,运持日等,令不停坠”。日月在什么位置上绕行?在须弥山半四万由旬,持双山顶的地方绕行,日轮直径五十由旬,有轮直径五十由旬,余众星量最小的唯一俱卢舍,最大的有十六由旬。其中日轮由颇胝迦宝火珠所成,能热能照;月轮由颇胝迦宝水珠所成,清凉能照。一日一月普照四洲,作所作事。
夜半日没中& 日出四洲等
:日月是怎样照四洲的?北洲夜半,东洲日没,南洲日中,西洲日出。此四时流转准此例知。
雨际第二月&
后九夜渐增&
寒第四亦然&
夜减昼翻此:为什么冬夏昼夜有增减?古印度的历数,把一年十二月分为寒、热、雨三际,每际四个月。论说:“日行此洲路有差别,故令昼夜有增有减。从雨际第二月后半第九日,夜渐增,从寒际第四月半第九日,夜渐减。昼时翻此,夜若渐增,昼便渐减;夜若渐减,昼便渐增。”
有关三际,传来我国有五说之多,请看演培法师讲记,这里略述两释:
1、神泰释&
&二月十六日至六月十五日
&六月十六日至十月十五日
十月十六日至二月十五日
注:雨际第二月后半第九日,相当于此间八月九日秋风节,从此夜增昼减。寒际第四月半第九日,相当于此间二月九日春风节,从此夜减昼增。
&&&&&&&&&&&
十一月十六日至三月十五日——热际
2、 普光释 &三月十六日至七月十五日——雨际 (安居)
&&&&&&&&&&&
七月十六日至十一月十五日——寒际
注:雨际第二月后半第九日,相当于此间五月九夏至节,此时日极长,夜极短,从此夜渐增。寒际第四月后半第九日,相当于此间十一月九日冬至节,此时夜极长昼极短,从此昼渐增。&
昼夜增腊缚&
行南北路时:每日增减几许时?为什么有增减现象?每一昼夜增减一腊缚。腊缚是印度的时间名称。120刹那=1恒刹那。60恒刹那=1腊缚(约一分三十六秒)30腊缚为一牟呼栗多。极长有十八牟呼栗多(十四时二十四分),极短有十二牟呼栗多(九时三时六分)。这样三十牟呼栗多为一昼夜。从夏至至冬至,计夜增一百八时腊缚,相当于二百八十分钟,约四小时四十八分。有增减的现象是由日轮行此洲向南向北洲移动所致。六月向南:从夏至起日轮向南回归。(夜渐增),六月向北:从冬至起又向北回归,(昼渐增)。
近日自影覆&
故见月轮缺:为什么月轮有圆缺不同?
当月行近太阳时,自己的光被太阳所遮盖,故所见月轮有减缺,若月行至太阳对面,不受太阳光盖覆,所见月即是圆的。经部师旧师说:“由日月轮行度不同现有圆缺。”
按现在天文学,科学地证实,与上所说是大有出入的。如太阳的形似一大火球,直径有一百五十九万一千公里,与地球约大一百三十万倍。而地球环绕太阳转。月球的直径只有地球的四分之一弱,面积只有地球的十三分之一强。因为古代人都认为太阳绕地球,佛教也随之说日月绕须弥山,只能说是世间悉檀。&&&&&&&&&&&&&&&&&&&
癸一、明四天王器
& 问:日等宫层,何有情居?
答:是四王天众所居。唯空居天住日月等空居,地居天住妙高山诸层级。
&问:四天王器有几层?体量多大?何天住何层?
妙高层有四&&
相去各十千
傍出十六千&&
八四二千量
坚手及持鬘&&
恒骄大王众&
如次居四级&&
亦住余七山&&&
此二颂是讲妙高山的层级,以及诸天居住的情况。
妙高山共有四层,始从水面至第一层,相距十千由旬。如是从第二层至第四层,也十千由旬。此四层级从妙高山傍出如次为十六千,八千,四千,二千由旬。有药叉神,名坚手,住第一层,持鬘住第二层;恒骄住第三层,此三皆是四大天王所部天众。第四
中宫名善见&
周万踰善那&
高一半金城&&
杂饰地柔软
中有殊胜殿&
周千踰善那&
外四苑庄严&&
众车粗杂喜
妙地居四方& 相去各二十
东北圆生树&&
西南善法堂
&&&&&&&&&&&&&&&&&&&&&&&&&&&&&&&&&&&&&&&&&&&&&&&&&&&&&&&&&&&&&&&
此四颂讲三十三天量,宫殿,园苑等。
三十三天在妙高山顶,其顶四面各八万由旬,余下四边,其量无别。帝释住中央,四面各有八天,合三十三天。山顶四角各有一峰,纵广各五百由旬,有夜叉神,名金刚手,于中居住,守护诸天。山顶中央有宫殿,名善见,四面各二千五百由旬,周长一万由旬。三十三天中,释帝天所都的大城,名为金城,由金所成故。城高一由旬半,地面平坦,俱用一百多种杂宝装饰,地面触感软如兜罗棉。城中还有殊胜殿,因有种种妙宝以为庄严,蔽余天宫名为殊胜。四面各二百五十由旬,周长一千由旬,高五由旬半。城外四方有四个庄严园苑,为诸天共游戏处:东众车苑,在此游玩,随天福力现种种车;南名粗恶苑,天欲战争时。随所欲现种种武器;西名杂林苑,诸天入中,随其所好,令得种种微妙玩具,俱生欢喜;北名喜林苑,极妙境界,并集此苑,观者无厌。此为外饰庄严大城。(如是四苑,周长各一千由旬。形态是方的。一一有如意池,池面各五十由旬,池中充满八功德水。随所欲能现般筏,鸟奏妙乐等。)四苑四边各有四妙地,各离苑二十由旬,是彼诸无所游戏处,有时诸天也在这里桷胜娱乐。(妙地四边各有二百由旬)城外东北角有圆生树,盘根深广五十由旬,耸干上升,枝条傍布高广量等,一百由旬。挺叶开花,妙香芬馥,顺风熏满百由旬,逆风可遍五十由旬,是三十三天受欲乐殊胜处。城外西南角,有善法堂,三十三天于中,评论如法不如法事。(相传三十三天众,常于上半月的初八、十四、十五这三天,来人间视察人们的善恶,将所视察情况,回天宫集中善法堂讨论,如何制止人们的恶行为。另一说,诸天集中善法堂中,阐扬出世道法,赞叹三宝功德,分别世间邪正,所以名善法堂。)
癸三、明空居天器&&&&&&&
此上有色天&&&&&&&
住依空宫殿
“此”是指忉利天。
此三十三天之上的有色天,依空宫殿而住。前说四天王天及三十三天依地住,名地居天。此上依空而住,名空居天。空居天有二十,即欲界除上说二天,余四天,色界十六天共二十天。开前二地居天,有色天总共二十二天。(以空居天,以空为宫殿,其器世间体是空的,故不论大小。正理说:“有说:空中密云弥布,如地为彼宫殿所依。)
非如人间有余不净。夜摩天众,拥抱成淫。兜率天,但由执手;乐变化天,唯一相笑;他化自在天,相顾一视成淫。诸天男女是如何出生的?是由诸天男女膝上,有童男童女欻然而生,类似化生,即说为彼天所生男女。(显宗论说:“梵众天等由对治力,于诸欲法,皆已远离。唯六欲天受妙乐境。”长阿含说:“三洲皆男娶女嫁的婚姻往来,北洲无婚姻风俗,但有男女淫欲之事。)
癸二、明诸天初生
初如五至十 &
色圆满有衣&&&
初生天众,身量如何?六欲天初生的天子身量,如次相当于人间中的五至十岁的儿童,生已身形,速得圆满。初生多是裸体。色界天初生的天子,身量圆满,由于惭愧增上力,初生即具妙衣。(他们的身量,如后所说,梵众天是半由旬……。还有最奇特的一点:不论欲界天或色界天人,所发语言都与中印度的一样而且不须学习就可讲说。)
癸三明欲生乐生&&&&&
&欲生三人天&&&&&&&&&&
乐生三九处
欲生:欲界出生的有情,名欲生;或生在欲界的有情,依五妙欲境而生活,名为欲生。
乐生:色界受生的有情,名乐生;或生在色界的有情,依喜乐心境而生活,名为乐生。
欲生三人天&&&&&
:欲界中受欲境而生的有情分三类,包括人和六欲天。
1、由宿业所感,如乐受用随其所生的现前欲境,自在而转。包括人趣和下四天。
2、如乐受用自变化妙欲境,彼于自化妙欲境中,能自在而转。这是第五乐变化天。
3、如乐受用他变化妙欲境,彼于他化妙欲境中,能自在而转。这是第六他化自在天。
乐生三九处:色界前三静虑地九处的有情,皆是乐生,亦分三类。
1.初静虑三处,同受一乐,即离欲界恶不善法所生的喜乐,名离生喜乐。
2.二静虑三处,同受一乐,即从初禅中生起二禅离寻伺扰乱的喜乐,名定生喜乐。
3.三静虑三处, 同受一乐,即离第二禅喜乐生第三禅妙乐,名离喜妙乐。
壬二明下天见上&&&&&
离通力依他&&&&&
下无升见上
问:于下天处生,能升见上否?&&&&&&&&
答:下界见上有三缘:
1、下天的天人,自得神通运用通力,可以升见上天。
2、仰仗他人的神通力,可以升见上天。
3、依靠彼天天人接引,可以升见上天。除此以外绝无见上的道理。
黄念祖居士说:一个银河系相当于一小世界,那么佛化的三千大千世界,相当100亿个银河系。科学家说:“一苏迷卢系,相当于一个太阳系,一个银河系有一千亿个太阳系,一个星云团有一百万个银河系。”
已二 总明大千
四大洲日月&&&&
苏迷卢欲天&&&
梵世各一千& 名一小千界
此小千千倍&&
说名一中千&&
此千倍大千& 皆同一成坏
一四大洲,日月须弥山,六欲天和梵世(初禅天,名小世界;一千个四大洲乃至一千个梵世,名为一小千世界;一千个小千世界,名为一中千世界;一千个中千世界,名为大千世界。(因一大千世界,是积小千、中千、大千等三千而成,故又名三千大千世界)。这三千大千世界成时同成,坏时同坏。
“此”指无量光天。
此二个半颂是明欲色二界有情的身量。三恶趣中身量不定,颂中未说。
问:为什么无云天要减三由旬呢?
答:1、从第三禅变易受(喜乐受,力量强大故)生入第四禅不变易受(舍受,力量薄弱故),难故减三劫。
2、顺色究竟天一万六千劫。
以上是说人起的寿量,天趣寿量以人间寿量推算建立
天人衣著怎样?天界众生越高,穿的衣服越轻。四天王天,长衣二十里,重二分;兜率天衣长一百六十里,重一铢半;他化天衣长六百四十里,重半铢;色界梵众天不穿衣服和穿没有什么分别,随他的身形自然有光明胜妙的天衣。(一两有48铢)
次四句:明欲寿。人间五十年是欲界天最下层四天王天的一昼夜,据三十天为一月,十二月为一年计算,四天王天的寿命五百岁,相当人间九百万年。上五天说倍倍增,即上五天的一昼夜相当人间一百、二百、四百、八百、一千六百年,共寿命各是一千、二千、四千、八千、一万六千岁。
色无昼夜殊&
劫数等身量:问:持双山以上没有日月,诸天如何建立昼夜及光明事?
& 答:依头上的花开合建立昼夜,或依诸鸟鸣静,或依天众寤寐不同,依自身光明成外光明事。
色界诸没有昼夜区别,天人寿命以劫数计算,其寿量与身量相等,即梵众天寿量半劫,梵辅天一劫,乃至色究竟天一万六千劫。
无色初二万&
后后二二增:无色界的空无边处天的寿量二万劫,识无边处在四万劫,无所有处天六万劫,非想非非想天八万劫。
少光上下天&
大全半为劫:以上所说色界诸天的劫量,少光天以上大全为劫,即八十中劫为一劫,少光天以下三天(梵众天、梵辅天、大梵天)大半为劫,即四十中劫为一劫。
庚二& 明恶趣寿量
等活等上六&&
如次以欲天 &
寿为一昼夜&&&
寿量亦同彼
极热半中劫&&
无间中劫全 &
傍生极一中&&&
鬼月日五百
頞部陀寿量&&
如一婆诃麻 &
百年除一尽&&&
后后倍二十
前六句:明八热地狱寿。以六欲天的寿量来乘比等活等前六热地狱寿量,等活地狱,以四天王天寿五百岁为等活地狱一昼夜,据三十昼夜为一月,十二月为一年计算,其寿命亦五百岁,相当四天王天九亿年。乃至炎热地狱,以他化自在天寿一万六千岁为其一昼夜,乘此昼夜成月及年,彼寿命亦一万六千岁。第七极热地狱寿命为半中劫(十小劫),第八无间地狱寿命为一中劫(二十小劫)。
中二句:明傍处及鬼寿。傍生寿命不定,极长的达一中劫,如难陀等八大龙王,寿命为一劫。鬼以人间一月为一日,乘此成月年,寿命为五百岁。
后四句:明八寒地狱寿。
“婆诃”译为篅(净空法师说:“篅可装20担谷子=2000斤”),即装谷麻的器具。麻,指胡麻子,比芝麻还小。此说八寒地狱的寿命的难以计算,只能以喻表示。比如将二十斛的胡麻子,放在婆诃中,派一勇士百年抛一粒,如是将二十斛的胡麻子抛尽,为一頞部陀的寿量。其余七寒地狱的寿命,以頞部陀计算,每后一个再加二十倍。(斛:古时十斗为一斛,后又五斗为一斛,10开为一斗,一开为12小两,16两为一斤。20斛=150斤胡麻子)
庚三 明中夭不中夭
诸处有中夭&&&&&&&&&&
除北俱卢洲
诸有情的寿命,除北俱卢洲决定千岁外,皆有中夭。此是从处所说,若约处中的有情说,也有不中夭的,如兜北天一生所系菩萨,定四千岁,以及最后有菩萨(王宫中身),菩萨母怀菩萨时,轮王母怀轮王时,随信行、随法行(见道的圣人)的圣者,皆不中夭。
庚一& 明踰善那等
极微约空间说,刹那约时间说,今再将极微和刹那分别广说,以至踰善那和月年。今先说极微至踰善那。
极微微金水 免羊牛隙尘& 虮虱麦指节
后后增七倍
二十四指肘 四肘为弓量& 五百俱卢舍
此八踰善那
从极微到指节,一一往后皆增加七倍,如七极微为一微量,七微量为一金尘(原子),七金尘为一水尘(分子),七水尘为一免毛尘(生元),七免尘为一羊毛尘(无组织细菌),七羊毛尘为一牛毛尘(有组织细菌),七牛尘为一隙游尘(阳光下眼可见),七游尘为一虮,七虮为一虱,七虱为一麦,七麦为一指节。三节为一指,二十四指横布为一肘,四肘为一弓,五百弓为一俱卢舍,八俱卢舍为一踰善那。
一肘=1.8尺=454.4公厘=0.46公尺
一弓=1.84公尺
一俱卢舍=920公尺
一踰善那=7.36公里
踰缮那,又作踰闍那由旬,由延是印度计里程的数目,等于我国说的驿站。因时代,地方险易而异,自古所传,颇有异同,即法显、玄奘等所记印度尺度及里程亦甚错综。大唐西域说:“夫数量之称,谓踰缮那。踰缮那者,自古圣王一日军行也。旧传一踰缮那四十里矣,印度国俗乃三十里,圣教所载唯十六里。”
刹那是佛教时间的最小单位。一百二十刹那为一怛刹那量(一刹那是0.1333秒),六十怛刹那(一怛刹那是1.6秒)为一腊缚,三十腊缚为一须臾(牟呼栗多),三十须臾为一昼夜,三十昼夜为一月,十二月为一年。
&“于中半减夜“有二说:1、一年有六个月减夜,如夏至至冬至半年是夜增昼减;从冬至夏至半年为昼增夜减(《光记》说)。2、每二月中一月半以后的半月中减去一夜,一年六次,共减去六夜。如有颂说:“寒热雨际中,一月半已度,于所余半月,智者知夜减。”
前二句总标;次二句明坏劫;第五六句明成劫;次八句明中劫;余二句明大劫。
前面所说的刹那至年是小时量。此四颂所说的劫是大时量。劫是略称,全称名劫波,译为大时。劫分小中大。世界是时该在变化中,叫做刹那生灭,是小变化。大变化有成住坏空。
应知有四劫&
谓坏成中大:此说四劫相,是坏成中大。我们常说劫有成住坏空,而颂中只说坏成。是因为坏劫中含有空劫,成劫中含有住劫,故不别说住空。(普光记说解释的。)
坏从狱不生&
至外器都尽:从地狱有情不再生开始至外器界全坏尽名坏劫。坏有二种:一有情界坏,二器界坏。又称趣坏和界坏。这个世界二十住劫满,就开始坏,当地狱有情死后,不再新生时,为坏劫始,到了地狱无一有情时,名地狱已坏,余趣亦尔,直到第二静虑以下都无情,名有情界坏,此须经十九劫,方能坏尽。最后一劫,坏器世间,要经过水火风三大灾的破坏。
成劫从风起&
至地狱初生:成劫先起风轮,其次水轮,然后金轮,成就器世界,至地狱中新生第一个有情,名成劫。坏劫后,成劫前,名空劫,时间与坏劫等亦二十劫。空劫后满,由于有情共业增上,空中有微风起,是器世间成的开始。次即转增成为风轮,水轮、金轮乃至须弥山,梵王宫等,是为器世界的成立。成劫的二十劫中,初一劫成器世界,后十九劫成立有情世界。有情世界的成立,是从上而下。最初有一有情从极光净天命终,生大梵宫为大梵天,后诸有情亦从彼没,或生梵辅,或生梵众,有生他化自在天宫,渐次下生人趣,北俱卢,西牛贺洲,东胜身洲,南瞻部洲,后生饿鬼,畜生乃至地狱中新生第一个有情,是为成劫完满。
中劫从无量&&&&&
减至寿唯十&&
次增至十八&
后增至八万&&
如是成已住&&
名中二十劫&&
成坏坏已空&&
时皆等住劫:从成劫后有二十劫,名住劫。于二十劫中,最初人寿从八万减至十岁,为第一劫,有减无增。次从十岁增至八万岁,又从八万岁减至十岁,如是经十八次增减,为中间十八劫。后从十岁增至八万岁,是最后一劫,有增无减。如是二十劫,即为成劫后的住劫。(亦名中劫)成劫后的坏劫,坏劫后的空劫,虽然不象住劫有人寿二十增减为中劫量,但其时量和住劫相等,各为二十劫。
八十中大劫&&&&&
在劫三无数:成住坏空,各二十劫,合为八十劫,为一大劫量。经中常说的三大阿僧祗劫(是六十数中的第五十二位),是将大劫累积十百千至不可统计的数量,为三无数劫。
劫有三:①增减劫(人寿劫)②芥子劫(四十里立方城)③磐石劫(四十里大石)&
癸二& 明轮王出现
轮王八万上&&
金银铜铁轮 一二三四洲 逆次独如佛
他迎自往伏&&
诤阵胜无害 相不正圆明& 故与佛非等
第一句明轮王出现时期;次二句明轮王种类;第四句明无二轮王俱生;第五、六句明轮王威力;余二句明轮王相好。
轮王十德:1、宽大清谦;2接受民意;3与民同乐;4依法征税;5威严适度;6不贪聚敛;7禁歌歇舞;8、公而忘私;9和悦臣民;10、珍摄健康.
轮王八万上:此洲人寿从无量岁减至八万岁时,有轮王出现。因有轮宝故名轮王。(依契经说:轮王来此世间是生刹帝利种,当他继承王位受灌顶时,于十五日沐浴斋戒,臣僚辅升翼高台殿,而在东方忽有轮宝现在其前,轮有千辐,光色具足,来应王所,是则名转轮圣王。)
金银铜铁轮&
一二三四洲:轮王有金银铜铁四类的差别。在四洲中,铁轮王统领一大部洲;铜轮王统领二大部洲;银轮王统领三大部洲;金轮王统领土完整四大部洲。
逆次独如佛 :轮王出现,如佛出现一样,唯一出世。(俗云:天无二日,人无二王)。
他迎自往伏&
诤阵胜无害:金轮王,诸小国王来迎请而治;银轮王,自往彼土,见其威德,彼即臣服;铜轮王,列阵宣威龙德,彼方臣服;铁轮王,列布阵式,仍不能胜,要起战斗,克胜方伏。
问:若是战斗,岂不杀生?答:双方都不会伤害生命。总之,四大轮王统一四天下,其方式虽不同,但均未动一武器,伤一生灵,都用和平手段,令其臣伏,于后令各安其所居,勤修十善业道,故轮王死后,定得生天。经说轮王有七宝:1、轮宝;2象宝;3马宝;4珠宝;5女宝;6主藏臣宝;7主兵臣宝。除此七宝外,还具三十二相。
相不正圆明&
故与佛非等:轮王虽具三十二相,但与佛的三十二相大有差别:佛的三十二相是处正不偏,明了不昧,圆满无缺;而轮王的三十二相则歪而不正,模糊不清,缺而不圆,故与佛不等。
(论十二说,此洲的人寿自无量寿至八万岁间,有轮王出现,八万至百岁间,有诸佛出世。所谓住劫期间,有千佛出世,故为贤劫,释迦牟尼佛是贤劫中的一佛,是住劫,是其中第九的减劫,诸佛轮王皆出现于减劫。)
癸三& 明劫初有王
劫初如色天&&
后渐增贪味& 由惰貯贼起
& 为防雇守田
此颂从劫初人说起至第一个王出现。(也就是叙述有关人类社会的演进)
劫初的人寿比较长,人皆如色界的有情,肢体秀美,形色端严,身带光明,腾空自如。经过一段时间,渐生地味,其味甘美,时有一人,禀性耽味,嗅香取味,余人随学,竞取食之,名初受段食。由受段食,身渐粗重,光明隐没,法尔日出,共呼无光明亮,到是日没时,共呼天光黑暗,始有昼夜名称。次有月轮出,由食地味不等色香美丑各异互相讥毁,地味便隐,复有地皮饼生,其味甘美,竞相取食,地饼复隐,又有林藤出现,竞耽取食,林藤复隐,又有非耕种稻自生(自然香稻),共为取食,此食粗劣,残秽存身,为欲排除,始生大小便道,遂生男女根,性别不同,形相各异因宿习力,互相瞻视,生欲染心,行非梵行,始有男女性欲,筑房为室,始有家庭。后有一人禀性懒惰,多取香稻,貯存起来,准备后食。余人随学,渐多貯存,由此我所心生,多取无厌,原为早取晚生,晚取早生,由于众人多取无厌,稻不自生。于是共分田地,自已耕种,各护已田。有贪心人,侵夺他稻,而有劫偷起。为防劫盗,共聚评议,从中推选一有德人,各以所取六分之一,雇令防护,封为田主(又名大三未多王,以后诸主以此王为首。)名刹帝利,时或有人,厌恶居家,乐处闲静,精修戒行,名婆罗门。后有国王,贪惜财物,不能均与国民,有贫困人,便行贼盗,王为禁止,行轻重法,始有杀业。时犯罪人,心怖刑罚,为掩覆罪,生虚诳心,始生虚诳语。这样的诸恶转增,陷世于污秽,人寿因之而减,及到十岁为定命是,世间则出现三灾。
降,人寿的增减,也是有变化。到了有情诸恶业道后后转增,此洲人寿减至十岁时,有小三灾出现。小三灾即:(住劫二十劫中,每逢减劫的时候便有小三灾出现。)
1、刀兵灾:人为贪婪而增嗔恚,恰如猎师撞见野兽,害心猛利,随手所执物,皆成利刀,各逞凶暴,互相残害。此刀兵灾,要经七日方止。
2、疾疫灾:疾疫流行,感染者悉皆没命,难可救疗。此灾要流行七月七日方止。
3、饥馑灾:天灾地变交互而起,地无雨降,饥馑接踵,饿孚横路,至于饮食白骨之煎汁。既无支济,多分命终。此灾要经过七年七月七日方止。(论十二说此灾难之起,是由奢侈与怠惰为主要原因,所谓耽于美食,其性懒惰。)(东西二洲也有类似灾起,亦由嗔增盛,身力羸弱,数加饥渴。此洲无此灾)。
圣教说治彼方法:若人有一昼一夜持不杀戒,决定不逢刀兵劫起;若能以一珂黎恒鸡(药名),起殷净心奉施众僧,决不逢疾疫劫起;若有人能以一搏之食,起殷重心,奉施众僧决定不逢饥馑灾起。
癸二 明三大灾
三灾水火风&&
上三定为顶& 如次内灾等 四无不动故
然彼器非常&&
情俱生灭故& 要七火一水 七水火后风
三灾水火风&
上三定为顶&&&&&&
:明三大灾,坏器世间的范围,所谓火烧初禅,从地狱烧到初禅。水淹二禅,风吹三禅,但吹不到四禅。论说:“初火灾兴,由七日现;次水灾起,由雨霖霪;后风灾生,由风相击。此三灾力,坏器世间乃至极微,亦无余存。”大三灾起时,有情又怎样?论说:“此大三灾逼有情类,令舍下地,集上天中。”即初火灾起时,集上二禅,次水灾起时,集上三禅,后风灾起时,集上四禅。
如次内灾等&
四无不动故&
然彼器非常&&
情俱生灭故&&&&&&
:此大三灾虽是外器起,但却是有情内在因素引生,如其次第:初禅以寻伺为内灾,种种分别烧恼身心,如外火灾;第二禅以喜受为内灾,与轻安俱润身,如外水灾;第三禅以动息为内灾,息即是风,如外风灾。下三禅有如是内灾,故遭灾坏。
问:为何不立地灾?答:器世间,即是地故。地与火等相违,所以火能坏地,地与地不违,故不立灾。
问:第四禅 以何为外灾?
答:第四禅无有外灾,是由于没有内患,故佛说彼为不动地。那么彼地器界应是常?第四禅虽然不动不坏,但并非永恒常住,因为第四禅无总地形,彼天有情生时,天宫随起,有情死时,天宫随灭,故知非常。
要七火一水&
七水火后风:明三大灾次第和次数。三灾之起,不是同一时,有时唯起为灾,有时唯起水灾,有时唯起风灾。不过以成住坏空而无穷尽的轮转方面来说,即有一定的规律是必然性的。如住劫终时,火灾连续起七次,然后水灾一次。如是反复经过七遍,再连起火灾七次,最后风灾一次计为殆尽。即三灾破坏,须经火灾五十六次,水灾七次,风灾一次,计为六十四次,始告结束。这叫做六十四转向。论说:八七火灾一七水灾,一风灾起。大意说,七日轮现,猛焰烧万物,下及风、水、金之三轮,上至色界初禅的梵宫,悉皆灰烬。更起水灾将第二禅天以下熳烂,无所遗余。又起风灾,将第三祥天以下飘散无存。所以佛说三界无安,众苦充满。
问:为什么七火灾后有一水灾?
答:顺极光天寿八大劫,所以第八水灾坏二禅。
问:为什么八七次火灾后才有一次风灾?答:顺遍净天寿六十四大劫,所以第六十四风灾坏第三禅。
☆此世间品是属于苦谛门,首先说明有情世间的种种相,然后再依十二因缘三世两重因果思想,说明轮回转生的相状,以及器世间(三千大千世界)的构造,空间,时间的量论,诸佛出世的时期,一切世间的成住坏空四劫论等。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坚持不懈的意思是什么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