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步南园岛烟雨晴~~~下句怎么接

分享给好友
转到我空间
铁锚的守望
铁 锚 的 守 望
文、玲珑诗芸
巨大的铁锚矗立着,缠绕着一环扣一环的链条,沉重、坚韧。此铁锚,虽然不是航海宝船的铁锚,但它却感染了宝船的气势,一掷重千斤。
历史的车轮,碾过明朝,把曾经的辉煌碾成纷飞而凌乱的记忆碎片。七下西洋的壮举、海途中的颠簸、异国他乡的坎程,已变成轻描淡写的几句话语。偶尔被想起或提起,也只是化成或轻或重的言谈。但天妃宫内的铁锚,不会如此轻易地忘却,忘却那一段辉煌。
明代永乐初年,郑和船队集结出海前,天妃宫内,郑和率船员共同祈福,愿航海途中顺利平安。未知的行途一片茫茫,出海后,会碰到怎样的险风恶浪;航程中,会经受如何的人情事故;异地上,又会遇上何个国何种人何类事,这一切,犹如迷雾一般,笼罩着每个船员的心头。他们有过退缩吗?心里念及过逃避吗?我们无从猜测。但可以断定,他们在离家前,老父老母会反复叮咛嘱咐,妻儿兄妹会泪洒一路,甚至念及了生死别离。当年妈祖庙祭祀祈祷,上百人上千人共同祈求。此情此景,是虔诚心灵的呼唤,是未知命运的祷告。那声声有声的无声的期盼,天妃娘娘是否能感知,是否真能保佑这些前途迷茫的人?
浏家港因郑和而不平静。在江水的浅唱低吟中,那一艘艘长四十四丈四尺、十八丈的海船,正列队浩浩荡荡地从此出发。郑和威严地站于船头,身披的防风斗篷随风高高扬起。他一手反于身后,一手执剑柄,目光炯炯地眺望远方。此时他在思索什么呢,他是否在为自己的命运愁结千肠,还是在因航程的异乎寻常而踌躇满志呢?他是否清楚地知道此行对后人产生的巨大影响呢?海船迎着攒动的浪花前进,溅起的浪珠飞散,撞碎于船头。船上的士兵意气风发,为次此远行而心潮澎湃,慷慨激昂。滚滚浪潮中,船队渐行渐远,变成远远的一点,最后消失在滔滔不绝的长江中,与水天融为一体。
铁锚的雕塑,还是那样沉稳。底坐上“锚泊瀛涯”四个大字,赫然醒目。巨大的铁锚倒竖于波涛岩石间,粗大的铁链环于铁锚周围,锚的尾部,一个巨大的罗盘正指引着方向。铁锚后面的巨石上,刻有“浏家港”三个大字。这沉重的铁锚、这传说中能保佑海事的天妃娘娘,给予了郑和,给予了船队多大的力量呢?或许他们在扬帆起航前,心中有一份坚定的信念支撑着,才得以在阴晴雨雪的未知中,在波涛汹涌的大海中,在茫茫迷途的坎坷中,完成一次又一次的海航。这是一份多么强大的精神支柱呀!仰望着这巨大的铁锚,我心怀激荡,似能感受到铁锚承载着船员们的寄托与希望,不由得生出一份虔诚与敬畏。
铁锚无语,它似乎把全部的记忆浓缩在郑和纪念馆的窗棂壁刻中了。馆内的大殿中,有一3米高的郑和手握航海图的座像。巨浪狰狞、海际茫茫、朗朗乾坤中,郑和眉宇轩昂,目视前方,似乎他的出现令桀骜不驯的滚滚浪滔也俯首称臣。庞大的船队在他的率领下,远达红海与非洲东海岸,遍历亚非37个国家和地区,总行程13万海里,相当于绕地球3圈多。如此航程,在明代的航海条件下达到如此程度,让世人扼腕惊叹、唏嘘不已。座像周围墙壁上的壁画,线条清晰明朗,人物栩栩如生,画面气势磅礴,人随便站在哪个角度,壁画上的船只都是迎面驶来的,似在海边亲眼目睹了船队凯旋而归,耳畔似闻阵阵气壮山河的号角声,胜利、自豪、欢愉,也暗含着疲惫与思乡。滇池碧碧木盆黄,童梦成真浩气扬。永乐满朝人济济,西洋万里水茫茫。星牵沧海云帆耸,浪系天涯纽带长。且看寺中来五谷,繁花灿灿入幽香。七下西洋,饮一路风浪,餐一路波澜。当年是明朝最鼎盛,国力最强时期,郑和不仅把中国的航海探险经历推向了高峰,传统的“以和为善”的思想,还让他带去了大国的和善与宽容,带去了和平。
铁锚的头顶着底座,张开了它的四个爪,舒展着身躯。如果把铁锚的爪深扎于岸,需要多大的力与神呀!但它已经完成的自己的使命,只能竖立于此,勿需奔波游历。它也已经习惯如此的姿势,就如它已习惯了安静一样。这里很静很静,除了两个工作人员外,少有人光顾了。妈祖庙的传说,只是人脑海中的传说而已。郑和在这里寻找的信念与力量,似乎在当代人身上已经不起作用。在科学与文明地洗涤下,我们对于世事洞察得太过清醒,太过冷静,膜拜与图腾变成了可笑的举动,我们更愿意相信机器的力量,也更依赖于机器的力量。
妈祖庙内,郑和和他船队的身影渐逝渐远,就如当年郑和宝船离开浏家港一样。空留这柱铁锚和郑和的塑像,一外一内,相互低诉着从前。妈祖庙的朱红色的门楣、密集的窗棂,飞檐乌瓦,色彩都已黯淡。走近铁锚,突觉铁锚笔直、高耸,如一柱擎天,连接着茫茫穹宇。它见证了浏家港的繁华、亲历了太仓的起落沉浮。
太仓,前身为东仓。据史载:秦、三国、唐都有海运记录,故必于此重建、扩建粮仓。因太仓是鱼米之乡,历年风调雨顺,谷物丰盈,“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的情形,在太仓不足为奇。以至于历代帝王置仓于此,遂于宋时将东仓改称太仓。我也曾听到过“太仓”原叫“大仓”之说,意为此地乃皇帝的大粮仓。太仓,就如占尽天时地利人和的孩子,当初太仓就借着海运这一优势倍受关注,倍受显赫,并享有锦绣江南“金太仓”的美誉。
太仓,因郑和而显得坚韧、刚硬、豪气云天,也因鱼米之乡而柔情万种、风情万千。太仓的丝竹,就显出韵美境美。“丝竹”二字,就足以让人心神旖旎,眼前似浮现妙曼浣纱女手持丝管,精细委婉的声音随之传来,一曲复一曲,悠扬清亮。再现了刘禹锡《和乐天南园试小乐》中所述“闲步南园烟雨晴,遥闻丝竹出墙声”的情趣。但刘公所闻的是“歌词自作别生情”,而太仓丝竹的琴瑟之合,更多地表现了和谐与欢快。
近水、近江、近海,故太仓势必离不了水。或许也因有妈祖庙内天妃娘娘的庇护,太仓与水有着难解难分千丝万缕的联系。娄江的水,源远流长,这一黄金水道,成为维系着沪、苏、锡地区的母亲河。宽阔的河道上,再次秉承了太仓古老的传统,迎接着南来北往的货船。河道,就如太仓的经脉,汩汩的、川流不息地流动着。载满货物的船只就似血液中的细胞,穿梭其中,促使其更显活力。
六百年前,郑和从浏家港出发,走出国门。六百年后,太仓港直通宝岛台湾北部的基隆港,实现了大陆与台湾的直航,使大陆与台湾的关系更紧密。长江边,凭栏远眺,目光内,一个个码头如座座长桥,在一个个桥柱的支撑下,一隔一隔地远远地向长江中心延伸着。目光所尽之处,桥竟与水天融为一体,略有灰蓝的天空、微黄的水,还有那似乎无尽头的码头。长江上,风不大,但也掀起了阵阵浪花,轻轻涌起的波,似母亲柔软的臂弯。江水的轻语呢喃,似母亲安抚不安的怿动而发出的低声叮咛。
当我再次凝望天妃宫的铁锚时,我读出了另一种含义――守望,那是对历史积淀的守望,是对漫漫海路的守望,是对丰盈鱼米粮仓的守望,是对悠扬丝竹之韵的守望,是对来往运船汽笛的守望,是对港区真航船只的守望……。守望中,见证希望,迈向光明。铁锚的无语,并不代表它的冷静,或许它正以自已的精神鼓舞着每次航行,每次海事。要不,它何必如何沉稳,如何硬朗,何必如硬汉般果敢坚强。它,是精神支柱,又是拳拳爱心,保佑着水上一次次的航事。
虽然天妃宫,已不再引来人们的拜祭,也不再重现昔日的繁华,似乎从人的脑海中淡化,虽然浏家港的铁锚沉寂了许久,始终以固定的姿势,一如既往地安静着,但天妃宫内的每一块石头、每一根柱子、每一个刻字,都辐射着闪亮的光芒,瞧,郑和正目视前方,极目远眺,把太仓守望!
分享给好友
转到我空间
空间的其他文章:C语言作业,求正确答案。_百度知道
C语言作业,求正确答案。
邮箱./.baidu://wenku.qq:duyichun@viphttp?url=AegJXZ-hUtf5vMQtPtoYAQemR58nff3GgAqGfCIBq8MO7fd8I6uptj_tdR8kGMPX0I4anIiPHuQ6REwaLToY6JeYuTYRk-z20YEzAVyxnnm&qq-pf-to=pcqq
我有更好的答案
按默认排序
多才遇景皆能咏,歌词自作别生情闲步南园烟雨晴。欲抛丹笔三川去,遥闻丝竹出墙声,先教清商一部成。花木手栽偏有兴,当日人传满凤城
你这是什么试卷的吗???
其他类似问题
c语言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您好,欢迎来到新东方
全唐诗 -- 卷三百六十
卷360_1【白舍人自杭州寄新诗有柳色春藏苏小家…寄浙东元相公】刘禹锡钱塘山水有奇声,暂谪仙官领百城。女妓还闻名小小,使君谁许唤卿卿。鳌惊震海风雷起,蜃斗嘘天楼阁成。莫道骚人在三楚,文星今向斗牛明。卷360_2【春日书怀,寄东洛白二十二杨八二庶子】刘禹锡曾向空门学坐禅,如今万事尽忘筌。眼前名利同春梦, 醉里风情敌少年。野草芳菲红锦地,游丝撩乱碧罗天。心知洛下闲才子,不作诗魔即酒颠。卷360_3【白舍人见酬拙诗,因以寄谢】刘禹锡虽陪三品散班中,资历从来事不同。名姓也曾镌石柱,诗篇未得上屏风。甘陵旧党凋零尽,魏阙新知礼数崇。烟水五湖如有伴,犹应堪作钓鱼翁。卷360_4【白舍人曹长寄新诗,有游宴之盛,因以戏酬】刘禹锡苏州刺史例能诗,西掖今来替左司。二八城门开道路,五千兵马引旌旗。水通山寺笙歌去,骑过虹桥剑戟随。若共吴王斗百草,不如应是欠西施。卷360_5【苏州白舍人寄新诗,有叹早白无儿之句,因以赠之】刘禹锡莫嗟华发与无儿,却是人间久远期。雪里高山头白早,海中仙果子生迟。于公必有高门庆,谢守何烦晓镜悲。幸免如新分非浅,祝君长咏梦熊诗。卷360_6【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卷360_7【罢郡归洛途次山阳,留辞郭中丞使君】刘禹锡自到山阳不许辞,高斋日夜有佳期。管弦正合看书院,语笑方酣各咏诗。银汉雪晴褰翠幕,清淮月影落金卮。洛阳归客明朝去,容趁城东花发时。卷360_8【楚州开元寺北院枸杞临井繁茂可观群贤赋诗因以继和】刘禹锡僧房药树依寒井,井有香泉树有灵。翠黛叶生笼石甃,殷红子熟照铜瓶。枝繁本是仙人杖,根老新成瑞犬形。上品功能甘露味,还知一勺可延龄。卷360_9【和乐天鹦鹉】刘禹锡养来鹦鹉觜初红,宜在朱楼绣户中。频学唤人缘性慧,偏能识主为情通。敛毛睡足难销日,亸翅愁时愿见风。谁遣聪明好颜色,事须安置入深笼。卷360_10【洛中逢白监同话游梁之乐,因寄宣武令狐相公】刘禹锡曾经谢病各游梁,今日相逢忆孝王。少有一身兼将相, 更能四面占文章。开颜坐上催飞盏,回首庭中看舞枪。借问风前兼月下,不知何客对胡床。卷360_11【河南王少尹宅燕张常侍白舍人兼呈卢郎中李员外二副使】刘禹锡将星夜落使星来,三省清臣到外台。事重各衔天子诏,礼成同把故人杯。卷帘松竹雪初霁,满院池塘春欲回。第一林亭迎好客,殷勤莫惜玉山颓。卷360_12【和宣武令狐相公郡斋对新竹】刘禹锡新竹翛翛韵晓风,隔窗依砌尚蒙笼。数间素壁初开后,一段清光入坐中。欹枕闲看知自适,含毫朗咏与谁同。此君若欲长相见,政事堂东有旧丛。卷360_13【和乐天送鹤上裴相公别鹤之作】刘禹锡昨日看成送鹤诗,高笼提出白云司。朱门乍入应迷路,玉树容栖莫拣枝。双舞庭中花落处,数声池上月明时。三山碧海不归去,且向人间呈羽仪。卷360_14【阙下待传点呈诸同舍】刘禹锡 禁漏晨钟声欲绝,旌旗组绶影相交。殿含佳气当龙首,阁倚晴天见凤巢。山色葱笼丹槛外,霞光泛滟翠松梢。多惭再入金门籍,不敢为文学解嘲。 卷360_15【和乐天以镜换酒】刘禹锡 把取菱花百炼镜,换他竹叶十旬杯。嚬眉厌老终难去,蘸甲须欢便到来。妍丑太分迷忌讳,松乔俱傲绝嫌猜。校量功力相千万,好去从空白玉台。卷360_16【同乐天送河南冯尹学士】刘禹锡可怜五马风流地,暂辍金貂侍从才。阁上掩书刘向去,门前修刺孔融来。崤陵路静寒无雨,洛水桥长昼起雷。 共羡府中棠棣好,先于城外百花开。卷360_17【同白二十二赠王山人】刘禹锡爱名之世忘名客,多事之时无事身。古老相传见来久,岁年虽变貌常新。飞章上达三清路,受箓平交五岳神。笑听咚咚朝暮鼓,只能催得市朝人。卷360_18【题集贤阁】刘禹锡凤池西畔图书府,玉树玲珑景气闲。长听馀风送天乐,时登高阁望人寰。青山云绕栏干外,紫殿香来步武间。曾是先贤翔集地,每看壁记一惭颜。卷360_19【和令狐相公初归京国赋诗言怀】刘禹锡凌云羽翮掞天才,扬历中枢与外台。相印昔辞东阁去,将星还拱北辰来。殿庭捧日彯缨入,阁道看山曳履回。口不言功心自适,吟诗酿酒待花开。卷360_20【和乐天南园试小乐】刘禹锡闲步南园烟雨晴,遥闻丝竹出墙声。欲抛丹笔三川去,先教清商一部成。花木手栽偏有兴,歌词自作别生情。多才遇景皆能咏,当日人传满凤城。卷360_21【答乐天戏赠】刘禹锡才子声名白侍郎,风流虽老尚难当。诗情逸似陶彭泽,斋日多如周太常。矻矻将心求净法,时时偷眼看春光。知君技痒思欢宴,欲倩天魔破道场。卷360_22【同乐天送令狐相公赴东都留守(自户部尚书拜)】刘禹锡尚书剑履出明光,居守旌旗赴洛阳。世上功名兼将相,人间声价是文章。衙门晓辟分天仗,宾幕初开辟省郎。从发坡头向东望,春风处处有甘棠。卷360_23【刑部白侍郎谢病长告,改宾客分司,以诗赠别】刘禹锡鼎食华轩到眼前,拂衣高谢岂徒然。九霄路上辞朝客,四皓丛中作少年。他日卧龙终得雨,今朝放鹤且冲天。洛阳旧有衡茆在,亦拟抽身伴地仙。卷360_24【和留守令狐相公答白宾客】刘禹锡麦陇和风吹树枝,商山逸客出关时。身无拘束起长晚, 路足交亲行自迟。官拂象筵终日待,私将鸡黍几人期。君来不用飞书报,万户先从纸贵知。卷360_25【酬郓州令狐相公官舍言怀见寄兼呈乐天】刘禹锡词人各在一涯居,声味虽同迹自疏。佳句传因多好事,尽题稀为不便书。已通戎略逢黄石,仍占星文耀碧虚。闻说朝天在来岁,霸陵春色待行车。卷360_26【吟白乐天哭崔儿二篇,怆然寄赠】刘禹锡吟君苦调我沾缨,能使无情尽有情。四望车中心未释,千秋亭下赋初成。庭梧已有栖雏处,池鹤今无子和声。从此期君比琼树,一枝吹折一枝生。卷360_27【答乐天所寄咏怀,且释其枯树之叹】刘禹锡衙前有乐馔常精,宅内连池酒任倾。自是官高无狎客,不论年长少欢情。骊龙颔被探珠去,老蚌胚还应月生。莫羡三春桃与李,桂花成实向秋荣。卷360_28【赴苏州酬别乐天】刘禹锡吴郡鱼书下紫宸,长安厩吏送朱轮。二南风化承遗爱,八咏声名蹑后尘。梁氏夫妻为寄客,陆家兄弟是州民。江城春日追游处,共忆东归旧主人。卷360_29【福先寺雪中酬别乐天】刘禹锡龙门宾客会龙宫,东去旌旗驻上东。二八笙歌云幕下,三千世界雪花中。离堂未暗排红烛,别曲含凄飏晚风。 才子从今一分散,便将诗咏向吴侬。卷360_30【和乐天耳顺吟兼寄敦诗】刘禹锡吟君新什慰蹉跎,屈指同登耳顺科。邓禹功成三纪事,孔融书就八年多。已经将相谁能尔,抛却丞郎争奈何。独恨长洲数千里,且随鱼鸟泛烟波。卷360_31【和白侍郎送令狐相公镇太原】刘禹锡十万天兵貂锦衣,晋城风日斗生辉。行台仆射深恩重,从事中郎旧路归。叠鼓蹙成汾水浪,闪旗惊断塞鸿飞。边庭自此无烽火,拥节还来坐紫微。 卷360_32【酬乐天见寄】刘禹锡元君后辈先零落,崔相同年不少留。华屋坐来能几日,夜台归去便千秋。背时犹自居三品,得老终须卜一丘。若使吾徒还早达,亦应箫鼓入松楸。卷360_33【乐天寄重和晚达冬青一篇,因成再答】刘禹锡风云变化饶年少,光景蹉跎属老夫。秋隼得时凌汗漫,寒龟饮气受泥涂。东隅有失谁能免,北叟之言岂便无。振臂犹堪呼一掷,争知掌下不成卢。卷360_34【河南白尹有喜崔宾客归洛兼见怀长句,因而继和】刘禹锡几年侍从作名臣,却向青云索得身。朝士忽为方外士,主人仍是眼中人。双鸾游处天京好,五马行时海峤春。遥羡光阴不虚掷,肯令丝竹暂生尘。卷360_35【和杨师皋给事伤小姬英英】刘禹锡见学胡琴见艺成,今朝追想几伤情。撚弦花下呈新曲。 放拨灯前谢改名。但是好花皆易落,从来尤物不长生。鸾台夜直衣衾冷,云雨无因入禁城。卷360_36【和乐天洛下醉吟,寄太原令狐相公,兼见怀长句】刘禹锡 旧相临戎非称意,词人作尹本多情。从容自使边尘静,谈笑不闻桴鼓声。章句新添塞下曲,风流旧占洛阳城。昨来亦有吴趋咏,惟寄东都与北京。 卷360_37【郡斋书怀寄江南白尹,兼简分司崔宾客】刘禹锡谩读图书三十车,年年为郡老天涯。一生不得文章力,百口空为饱暖家。绮季衣冠称鬓面,吴公政事副词华。还思谢病吟归去,同醉城东桃李花。卷360_38【题于家公主旧宅】刘禹锡树绕荒台叶满池,箫声一绝草虫悲。邻家犹学宫人髻,园客争偷御果枝。马埒蓬蒿藏狡兔,凤楼烟雨啸愁鸱。何郎独在无恩泽,不似当初傅粉时。 卷360_39【酬乐天见贻贺金紫之什】刘禹锡久学文章含白凤,却因政事赐金鱼。郡人未识闻谣咏, 天子知名与诏书。珍重贺诗呈锦绣,愿言归计并园庐。旧来词客多无位,金紫同游谁得如。卷360_40【乐天见示伤微之敦诗晦叔三君子皆有深分因成是诗以寄】刘禹锡吟君叹逝双绝句,使我伤怀奏短歌。世上空惊故人少,集中惟觉祭文多。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万古到今同此恨,闻琴泪尽欲如何。卷360_41【和乐天柘枝】刘禹锡柘枝本出楚王家,玉面添娇舞态奢。松鬓改梳鸾凤髻,新衫别织斗鸡纱。鼓催残拍腰身软,汗透罗衣雨点花。画筵曲罢辞归去,便随王母上烟霞。卷360_42【和乐天题真娘墓】刘禹锡薝卜林中黄土堆,罗襦绣黛已成灰。芳魂虽死人不怕,蔓草逢春花自开。幡盖向风疑舞袖,镜灯临晓似妆台。吴王娇女坟相近,一片行云应往来。卷360_43【客有话汴州新政书事寄令狐相公】刘禹锡天下咽喉今大宁,军城喜气彻青冥。庭前剑戟朝迎日,笔底文章夜应星。三省壁中题姓字,万人头上见仪形。汴州忽复承平事,正月看灯户不扃。卷360_44【令狐相公见示河中杨少尹赠答,兼命继之】刘禹锡两首新诗百字馀,朱弦玉磬韵难如。汉家丞相重征后,梁苑仁风一变初。四面诸侯瞻节制,八方通货溢河渠。自从却縠为元帅,大将归来尽把书。卷360_45【和令狐相公送赵常盈炼师与中贵人同拜岳…投龙毕却赴京】刘禹锡银珰谒者引蜺旌,霞帔仙官到赤城。白鹤迎来天乐动,金龙掷下海神惊。元君伏奏归中禁,武帝亲斋礼上清。何事夷门请诗送,梁王文字上声名。卷360_46【酬令狐相公赠别】刘禹锡越声长苦有谁闻,老向湘山与楚云。海峤新辞永嘉守,夷门重见信陵君。田园松菊今迷路,霄汉鸳鸿久绝群。幸遇甘泉尚词赋,不知何客荐雄文。卷360_47【酬令狐相公寄贺迁拜之什】刘禹锡邅回二纪重为郎,洛下遥分列宿光。不见当关呼早起,曾无侍史与焚香。三花秀色通春幌,十字清波绕宅墙。白发青衫谁比数,相怜只是有梁王。卷360_48【夏日寄宣武令狐相公】刘禹锡长忆梁王逸兴多,西园花尽兴如何。近来溽暑侵亭馆,应觉清谈胜绮罗。境入篇章高韵发,风穿号令众心和。承明欲谒先相报,愿拂朝衣逐晓珂。卷360_49【酬令狐留守巡内至集贤院见寄】刘禹锡仙院文房隔旧宫,当时盛事尽成空。墨池半在颓垣下,书带犹生蔓草中。巡内因经九重苑,裁诗又继二南风。为兄手写殷勤句,遍历三台各一通。卷360_50【和令狐相公言怀寄河中杨少尹】刘禹锡章句惭非第一流,世间才子昔陪游。吴宫已叹芙蓉死,边月空悲芦管秋。任向洛阳称傲吏,苦教河上领诸侯。石渠甘对图书老,关外杨公安稳不。卷360_51【令狐相公自天平移镇太原以诗申贺】刘禹锡北都留守将天兵,出入香街宿禁扃。鼙鼓夜闻惊朔雁,旌旗晓动拂参星。孔璋旧檄家家有,叔度新歌处处听。夷落遥知真汉相,争来屈膝看仪刑。卷360_52【重酬前寄】刘禹锡边烽寂寂尽收兵,宫树苍苍静掩扃。戎羯归心如内地,天狼无角比凡星。新成丽句开缄后,便入清歌满坐听。吴苑晋祠遥望处,可怜南北太相形。卷360_53【令狐相公自太原累示新诗,因以酬寄】刘禹锡飞蓬卷尽塞云寒,战马闲嘶汉地宽。万里胡天无警急,一笼烽火报平安。灯前妓乐留宾宴,雪后山河出猎看。珍重新诗远相寄,风情不似四登坛。卷360_54【酬令狐相公使宅别斋初栽桂树见怀之作】刘禹锡清淮南岸家山树,黑水东边第一栽。影近画梁迎晓日,香随绿酒入金杯。根留本土依江润,叶起寒棱映月开。早晚阴成比梧竹,九霄还放彩雏来。卷360_55【酬令狐相公见寄】刘禹锡才兼文武播雄名,遗爱芳尘满洛城。身在行台为仆射,书来甪里访先生。闲游占得嵩山色,醉卧高听洛水声。千里相思难命驾,七言诗里寄深情。 卷360_56【郡内书情献裴侍中留守】刘禹锡功成频献乞身章,摆落襄阳镇洛阳。万乘旌旗分一半,八方风雨会中央。兵符今奉黄公略,书殿曾随翠凤翔。心寄华亭一双鹤,日陪高步绕池塘。卷360_57【酬乐天衫酒见寄】刘禹锡酒法众传吴米好,舞衣偏尚越罗轻。动摇浮蚁香浓甚,装束轻鸿意态生。阅曲定知能自适,举杯应叹不同倾。终朝相忆终年别,对景临风无限情。卷360_58【自左冯归洛下酬乐天兼呈裴令公】刘禹锡新恩通籍在龙楼,分务神都近旧丘。自有园公紫芝侣,仍追少傅赤松游。华林霜叶红霞晚,伊水晴光碧玉秋。更接东山文酒会,始知江左未风流。卷360_59【秋斋独坐寄乐天兼呈吴方之大夫】刘禹锡空斋寂寂不生尘,药物方书绕病身。纤草数茎胜静地, 幽禽忽至似佳宾。世间忧喜虽无定,释氏销磨尽有因。同向洛阳闲度日,莫教风景属他人。卷360_60【和乐天斋戒月满夜对道场偶怀咏】刘禹锡常修清净去繁华,人识王城长者家。案上香烟铺贝叶,佛前灯焰透莲花。持斋已满招闲客,理曲先闻命小娃。明日若过方丈室,还应问为法来邪。 卷360_61【吴方之见示独酌小醉首篇乐天续有酬答皆含戏谑…来章】刘禹锡 闲门共寂任张罗,静室同虚养太和。尘世欢娱开意少,醉乡风景独游多。散金疏傅寻常乐,枕麹刘生取次歌。计会雪中争挈榼,鹿裘鹤氅递相过。卷360_62【酬乐天斋满日裴令公置宴席上戏赠】刘禹锡一月道场斋戒满,今朝华幄管弦迎。衔杯本自多狂态,事佛无妨有佞名。酒力半酣愁已散,文锋未钝老犹争。平阳不独容宾醉,听取喧呼吏舍声。卷360_63【酬乐天偶题酒瓮见寄】刘禹锡从君勇断抛名后,世路荣枯见几回。门外红尘人自走,瓮头清酒我初开。三冬学任胸中有,万户侯须骨上来。何幸相招同醉处,洛阳城里好池台。卷360_64【酬乐天请裴令公开春加宴】刘禹锡高名大位能兼有,恣意遨游是特恩。二室烟霞成步障,三川风物是家园。晨窥苑树韶光动,晚度河桥春思繁。弦管常调客常满,但逢花处即开樽。卷360_65【乐天示过敦诗旧宅有感一篇吟之泫然追想昔事…以寄苦怀】刘禹锡凄凉同到故人居,门枕寒流古木疏。向秀心中嗟栋宇,萧何身后散图书。本营归计非无意,唯算生涯尚有馀。忽忆前言更惆怅,丁宁相约速悬车。卷360_66【寄和东川杨尚书慕巢兼寄西川继之二公近从弟…因成是诗】刘禹锡太华莲峰降岳灵,两川棠树接郊坰。政同兄弟人人乐,曲奏埙篪处处听。杨叶百穿荣会府,芝泥五色耀天庭。各抛笔砚夸旄钺,莫遣文星让将星。卷360_67【和乐天洛下雪中宴集寄汴州李尚书】刘禹锡洛城无事足杯盘,风雪相和岁欲阑。树上因依见寒鸟,坐中收拾尽闲官。笙歌要请频何爽,笑语忘机拙更欢。遥想兔园今日会,琼林满眼映旂竿。卷360_68【和牛相公游南庄醉后寓言戏赠乐天兼见示】刘禹锡城外园林初夏天,就中野趣在西偏。蔷薇乱发多临水,鸂鶒双游不避船。水底远山云似雪,桥边平岸草如烟。 白家唯有杯觞兴,欲把头盘打少年。卷360_69【乐天以愚相访沽酒致欢,因成七言聊以奉答】刘禹锡少年曾醉酒旗下,同辈黄衣颔亦黄。蹴踏青云寻入仕,萧条白发且飞觞。令征古事欢生雅,客唤闲人兴任狂。 犹胜独居荒草院,蝉声听尽到寒螀。共11777,分287页显示&&&1&唐 (10首) (18首) (2首) (1首)
僧如展及韦载同游碧涧寺各赋诗予落句云他生莫忘灵山座满壁人名后会稀展共吟他生之句因话释氏缘会所以莫不悽然久之不十日而展公长逝惊悼返覆则他生岂有兆耶其间展公仍赋黄字五十韵飞札相示予方属和未毕自此不复撰成徒以四韵为识(唐·元稹)  七言律诗 押庚韵  引用典故: 重吟前日他生句,岂料踰旬便隔生。会拟一来下①,无因共绕寺廊行。紫毫飞札看犹湿,黄字新诗和未成②。纵使得如羊叔子,不闻兼记旧交情③。
赠咸阳少府萧郎(唐·元稹)  七言律诗 押庚韵  莫怪逢君泪每盈,仲由多感有深情。陆家幼女托良婿,阮氏诸房无。顾我自伤为弟拙,念渠能继事姑名。别时何处最肠断,日暮渭阳驱马行。
予病瘴乐天寄通中散碧腴垂云膏仍题四韵以慰远怀开坼之间因有酬答(唐·元稹)  七言律诗 押庚韵  紫河变鍊红霞散,翠液煎研碧玉英。真人天上合,盐车病骥轭前惊。愁肠欲转蛟龙吼,醉眼初开日月明。唯有思君治不得,膏销雪尽意还生。
放言五首 其五(唐·元稹)  七言律诗 押庚韵  三十年来世上行,也曾狂走趁浮名。两回左降须知命,数度登朝何处荣。乞我杯中松叶满,肘上柳枝生。他时定葬,卖与人家得酒盛。
过襄阳楼呈上府主严司空楼在江陵节度使宅北隅(唐·元稹)  七言律诗 押庚韵  襄阳楼下树阴成,荷叶如钱水面平。拂水柳花千万点,隔林莺舌两三声。有时水畔看云立,每日楼前信马行。早晚暂教王粲上,庾公应待月分明。
和乐天赠杨秘书(唐·元稹)  七言律诗 押庚韵  旧与杨郎在帝城,搜天斡地觅诗情。曾因并句甘称小,不为论年便唤兄。刮骨直穿苦斗,梦肠翻出暂闲行。因君投赠还相和,老去那能竞底名。
内状诗寄杨白二员(唐·元稹)  七言律诗 押庚韵  天门暗辟玉琤鍧,昼送中枢晓禁清。彤管内人书,御印篆。不避,兼题宰相名。南省郎谁待诏,与君将向世间行。
寄乐天(唐·元稹)  七言律诗 押庚韵  闲夜思君坐到明,追寻往事倍。同登科后心相合,初得官时髭未生。二十年来谙世路,三千里外老江城。犹应更有前途在,知向人间何处行。
友封体(唐·元稹)  七言律诗 押庚韵  雨送浮凉清,小楼腰褥怕。微风暗度香囊转,胧月斜穿隔子明。桦烛燄高吠,柳堤风静紫骝声。频频闻动中门锁,桃叶知嗔未敢迎。
酬张秘书因寄马赠诗(唐·元稹)  七言律诗 押庚韵  丞相功高厌武名,牵将战马寄儒生。四蹄荀距藏虽尽,六尺须头见尚惊。减粟偷儿憎未饱,骑驴诗客骂先行。劝君还却司空著,莫遣衙参傍子城。
送唐舍人出镇闽中(唐·刘禹锡)  七言律诗 押庚韵  暂辞鸳鹭出蓬瀛,忽拥貔貅镇粤城。闽岭夏云迎皂盖,建溪秋树映红旌。山川由来好,富贵当年别有情。了却人间婚嫁事,复归朝作公卿。
送李中丞赴楚州(唐·刘禹锡)  七言律诗 押庚韵  引用典故: 缇骑朱旗入楚城,士林皆贺振家声。儿童但喜迎宾守,故吏犹应记名。万顷水田连郭秀,四时烟月映淮清。忆君初得,同向扬州携手行。
酬朗州崔员外与任十四兄侍御同过鄙人旧居见怀之什时守吴郡(唐·刘禹锡)  七言律诗 押庚韵  昔日居邻招屈亭,枫林橘树鹧鸪声。一辞御苑青门去,十见蛮江白芷生。自此曾沾宣室召,如今又守阖闾城。何人万里能相忆,同舍仙郎与外兄①。
赠致仕滕庶子先辈(唐·刘禹锡)  七言律诗 押庚韵  题注:引用典故: 朝服归来昼锦荣,上更无。寿觞每曾孙献,胜境长携众妓行。据鞍骋健,殷勤把酒尚多情。凌寒却向山阴去,衣绣郎君雪里行①。
送僧元皓东游(唐·刘禹锡)  七言律诗 押庚韵  引用典故: 宝书翻译学初成,振锡如飞白足轻。彭泽因家凡几世,预会是前生。已悟无为理,濡露犹怀罔极情。从此多逢大居士,何人不愿解。
白舍人自杭州寄新诗有柳色春藏苏小家之句因而戏酬兼寄浙东元相公(唐·刘禹锡)  七言律诗 押庚韵  钱塘山水有奇声,暂谪仙官领百城。女妓还闻名小小,使君谁许唤卿卿。鳌惊震海风雷起,蜃斗嘘天楼阁成。莫道骚人在三楚,文星今向斗牛明。
和乐天南园试小乐(唐·刘禹锡)  七言律诗 押庚韵  闲步南园烟雨晴,遥闻丝竹出墙声。欲抛丹笔三川去,先教清商一部成。花木手栽偏有兴,歌词自作别生情。多才遇景皆能咏,当日人传满凤城。
吟白乐天哭崔儿二篇怆然寄赠(唐·刘禹锡)  七言律诗 押庚韵  吟君苦调我沾缨,能使无情尽有情。四望车中心未释,下赋初成。庭梧已有栖雏处,池鹤今无子和声。从此期君比琼树,一枝吹折一枝生。
答乐天所寄咏怀且释其枯树之叹(唐·刘禹锡)  七言律诗 押庚韵  引用典故:  衙前有乐馔常精,宅内连池酒任倾。自是官高无狎客,不论年长少欢情。被探珠去,老蚌胚还应月生。莫羡三春桃与李,桂花成实向秋荣。
和杨师皋给事伤小姬英英(唐·刘禹锡)  七言律诗 押庚韵  引用典故: 见学胡琴见艺成,今朝追想几伤情。撚弦花下呈新曲,放拨灯前谢改名。但是好花皆易落,从来不长生。鸾台夜直衣衾冷,云雨无因入禁城。
和乐天洛下醉吟寄太原令狐相公兼见怀长句(唐·刘禹锡)  七言律诗 押庚韵  旧相临戎非称意,词人作尹本多情。从容自使边尘静,谈笑不闻声。章句新添塞下曲,风流旧占洛阳城。昨来亦有吴趋咏,惟寄东都与北京。
和令狐相公送赵常盈鍊师与中贵人同拜岳及天台投龙毕却赴京(唐·刘禹锡)  七言律诗 押庚韵  谒者引蜺旌,仙官到赤城。白鹤迎来天乐动,金龙掷下惊。元君伏奏归中禁,武帝亲斋礼上清。何事夷门请诗送,梁王文字上声名。
酬令狐相公见寄(唐·刘禹锡)  七言律诗 押庚韵  引用典故: 才兼文武播雄名,遗爱芳尘满洛城。身在行台为仆射,书来访先生。闲游占得嵩山色,醉卧高听洛水声。千里相思难命驾,七言诗里寄深情。
酬乐天衫酒见寄(唐·刘禹锡)  七言律诗 押庚韵  众传吴米好,舞衣偏尚轻。动摇香浓甚,装束轻鸿意态生。阅曲定知能自适,举杯应叹不同倾。终朝相忆终年别,对景临风无限情。
酬乐天斋满日裴令公置宴席上戏赠(唐·刘禹锡)  七言律诗 押庚韵  一月道场斋戒满,今朝华幄管弦迎。衔杯本自多狂态,事佛无妨有佞名。半酣愁已散,文锋未钝老犹争。不独容宾醉,听取喧呼吏舍声。
和仆射牛相公春日闲坐见怀(唐·刘禹锡)  七言律诗 押庚韵  官曹崇重难频入,第宅清闲且独行。阶蚁相逢如偶语,园蜂速去恐。人于红药惟看色,莺到垂杨不惜声。东洛池台怨抛掷,移文非久会应成①。《唐诗评选》:梦得深于影刺,此亦谤史也。“莺到垂杨不惜声”,情语无双。《初白庵诗评》:陆放翁七律全学刘宾客,细味乃得之。《瀛奎律髓汇评》:何义门:只写春日景物,略于首尾致意,深妙。第五言中书崇重,眷恋居多。第六则攀附者众,不能不为之纡意。我为牛公计,惟有趋驾东洛而已。纪昀:三、四究非佳语,不得以新取之。六句自好,五句凑泊不称。结二句笨。
寄杨八拾遗(唐·刘禹锡)  七言律诗 押庚韵  题注:引用典故:  闻君前日独庭争,汉帝偏知。忽领簿书游太学,宁劳侍从厌承明。洛阳本自宜才子,海内而今有直声。为谢同僚老博士,来岁即公卿。
和仆射牛相公寓言二首 其二(唐·刘禹锡)  七言律诗 押庚韵  心如止水鉴常明,见尽人间万物情。雕鹗腾空犹逞俊,骅骝啮足自无惊。时来未觉权为祟,贵了方知退是荣。只恐重重世缘在,三度副苍生。
送卢侍御赴河北(唐·刘长卿)  七言律诗 押庚韵  引用典故:  谪居为别倍伤情,何事从戎独远行。千里按图收故地,三军罢战及春耕。江天渺渺鸿初去,漳水悠悠草欲生。莫学,田单空愧取聊城。
(一作送)严士元(唐·刘长卿)  七言律诗 押庚韵  题注:春风,水国寒阴复晴①。湿衣不见,落地听无声。日斜江上孤帆影,草绿湖南万里。(一作君去)若逢相识问,青袍今误儒生。《唐诗善鸣集》:落句闲雅。《唐七律隽》:语甚工警,以极作意,所以是中唐(“闲花落地”句下)。《删正二冯评阅才调集》:纪云:虽涉平调,尚不庸肤,中唐人诗清婉中自有雅致。《大历诗略》:五、六神彩飞动,调亦高朗,殊不类随州,《才调集》作李嘉祐近是。《唐诗鉴赏辞典》:这首诗,运用一连串“景语”来叙述事件的进程和人物的行动,即写景是为了叙事抒情,其目的不在描山画水。然而,毕竟又是描写了风景,所以画面是生动的,辞藻是美丽的,诗意也显得十分浓厚。严士元是吴(今江苏苏州)人,曾官员外郎。写这首诗的年代和写诗的背景,现无可稽查。从诗的内容看,两人是在苏州偶然重遇,而一晤之后,严士元又要到湖南去,所以刘长卿写诗赠别。阖闾城就是江苏的苏州城。从“倚棹”(把船桨搁起来)二字,可以知道这两位朋友是在城江边偶然相遇,稍作停留。时值春初,南方水乡还未脱去寒意,天气乍阴乍晴,变幻不定。我们寻味开头两句,已经知道两位朋友正在岸上携手徘徊,在谈笑中也提到江南一带的天气了。三四两句是有名的写景句子。有人说诗人观察入微,下笔精细。话是说得很对。可是我们从另一个角度去看,却似乎看见两人正在席地谈天。因为他们同时都接触到这些客观的景物:笑谈之际,飘来了一阵毛毛细雨,雨细得连看也看不见,衣服却分明觉得微微湿润。树上,偶而飘下几朵残花,轻轻漾漾,落到地上连一点声音都没有。这不只是单纯描写风景,我们还仿佛看见景色之中复印着人物的动作,可以领略到人物在欣赏景色时的惬意表情。“日斜江上孤帆影”这句也应该同样理解。一方面,它写出了落日去帆的景色;另一方面,又暗暗带出了两人盘桓到薄暮时分而又恋恋不舍的情景。最后,严士元还是起身告辞了,诗人亲自送到岸边,眼看着解缆起帆,船儿在夕阳之下渐渐远去。七个字同样构成景物、事态和情感的交错复迭。以下,“草绿湖南万里情”,补充点出严士元所去之地。景物不在眼前了,是在诗人想象之中,但也掺杂着游子远行和朋友惜别的特殊感情。友人的远去,自然地激起了诗人心底的无限愁绪;因而他的临别赠言,听起来是那样令人心酸:你这回去湖南,如果有相识的人问起我的消息,你就这样回答他吧-“青袍今已误儒生”。这是一句牢骚话。唐代,贞观四年规定,八品九品官员的官服是青色的。上元元年又规定,八品官员服深青,九品官员服浅青。刘长卿当时大概是八九品的官员,穿的是青色袍服。他认为自己当这一员小官,是很失意的,简直是耽误自己的前程了。诗中的“景语”,既有“春寒阴复晴”的水国气候特征,又有“细雨湿衣”、“闲花落地”的眼前景象,还有“草绿湖南”的意中之景,几个层次中,情、景、事同时在读者眼前出现,寄托了与友人相遇而又别离的复杂情思。诗人的这种手法,是很值得借鉴的。(刘逸生)
奉相公发益昌(唐·岑参)  七言律诗 押庚韵  引用典故: 相国临戎帝京,拥麾持节远横行。朝登剑阁云随马,夜渡巴江雨。山花万朵征盖,川柳千条去旌。暂到蜀城应计日,须知明主待持衡。《唐音癸签》:诗有古人所不忌而今人以为病者,摘瑕者因而酷诋之,将并占人无所容,非也。……岑嘉州“云随马”、“雨洗兵”、“花迎盖”、“柳拂旌”,四言一法。摩诘“独坐悲双鬓,白发终难变”,语异意重。……在彼正自不觉,今用之能无受人揶揄?至于失严之句,摩诘、嘉州特多,殊不妨其美。《山满楼笺注唐诗七言律》:此送杜鸿渐镇蜀之诗。始言相国临行,仪卫之盛如此,朝登夜渡预拟到蜀之日,云雨亦助其威灵。迎盖拂旌,泛言发益州之后花柳皆壮其行色也。末则以成功之速,恩披之荣重期之。风流冠冕,千古送行之作,无能出其范围矣。《唐体余编》:此历下之鼻祖。然岑诗高壮中有意味,历下则补排形似而已(“朝登剑阁”句下)。与起句相应(末句下)。《唐诗笺要》:冀望意,又觉得体。“待”宇本寻常话,承“暂到”字来,便凛凛生色。《网师园唐诗笺》:雄壮得体(“朝登剑阁”一联下)。《诗法易简录》:中二联“朝登”、“夜渡”从发帝京向益州,是顺叙。五、六句“山花”、“川柳”从益州说起,“迎扯盖”、“拂去旌”回抱发帝京,是逆挽。用笔变化有法。此法以首句拈题,实起次句,虚引以领:三、四句为合法。此诗三、四句紧承“远横行”来、“剑阁”、“巴江”点明赴益州之路。}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南园酒家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