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共产主义国际协定是哪两个国家签订的

1936年德国和日本签订《反共产国际协定》的真实意图在于_百度知道
1936年德国和日本签订《反共产国际协定》的真实意图在于
. 反对共产主义C,准备新的战争B. 欺骗英法等国. 号召资本主义国家对抗苏联D
我有更好的答案
按默认排序
答案A反共产国际只是当时德、日等国的借口,其真实意图是以此为幌子为其发动新的战争作准备。
其他类似问题
共产国际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反共产国际协定]1936年德、日签订《反共产国际协定》的根本意图是A.欺骗英法等国B.反对共产党C.镇压无产阶级革命_试卷分析-牛bb文章网您的位置:&>&&>&&>&[反共产国际协定]1936年德、日签订《反共产国际协定》的根本意图是A.欺骗英法等国B.反对共产党C.镇压无产阶级革命[反共产国际协定]1936年德、日签订《反共产国际协定》的根本意图是A.欺骗英法等国B.反对共产党C.镇压无产阶级革命作者:www.niubb.net&&来源:&&时间: 08:23:46阅读:所属专栏: 1936年德、日签订《反共产国际协定》的根本意图是A.欺骗英法等国B.反对共产党C.镇压无产阶级革命D.号召资本主义国家对抗苏联题型:单选题难度:偏易来源:不详A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分析推理能力。解题时首先要明确1936年德、日签订《反共产国际协定》是德、意、日法西斯结盟过程中的重大史实。其次进一步思考:为什么他们要结盟?为什么他们结盟要签订《反共产国际协定》?从而可确定选择A考点:考点名称:北非战场的激战非战场的激战():1、北非战场的开辟:1940年7月2、1940年英军反攻,1941年4月,埃塞俄比亚复国。 3、希特勒派“沙漠之狐”―隆美尔支援意军。4、北非的拉锯战:(1)一战后期至二战初期,英国对欧洲大陆的政策①一战后初期:政策:干涉苏俄;凡尔赛会议上反对过分削弱德国,推行大陆均势政策。 结果:干涉苏俄的活动失败;为德国保存了元气,有利于德国的恢复和发展。②20世纪30年代政策: 政策:对法西斯采取绥靖政策,妄图祸水东引; 结果:助长了法西斯的侵略气焰,加速了二战的爆发;③二战期间政策: 政策:放弃绥靖政策,采取对法西斯的强硬政策;结果:不列颠之战中粉碎了德国的侵略计划,取胜; (2)二战初期,法西斯德国频频得手的原因①德国:蓄谋已久,准备充分;军事力量强大,采用新战术,如闪电战,能迅速地摧毁对方的抵抗能力;《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签订使其无西进的后顾之忧。②欧洲国家:力量弱小,军事理论和军事装备落后;长期受绥靖政策的影响,疏于防备,对英法依赖性强。 ③英法西方国家:继续推行绥靖政策,宣而不战,坐失良机。考点名称:年危机的爆发年世界经济危机:1、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根本原因:生产资料的私人占有和社会化大生产之间的矛盾;具体原因:资本主义固有的供给与需求的矛盾2、经济危机爆发的标志:1929年10月,美国纽约股市股价暴跌3、经济危机的特点:范围广、持续时间长、破坏性大;影响大 4、经济危机的影响:(1)在经济危机中,普通民众遭受到深重的苦难,渴望改变现状,法西斯势力乘机活跃起来;(2)资本主义国家为了摆脱危机,围绕世界市场展开激烈的斗争,大大激化了相互之间的矛盾;(3)德国和日本的统治阶级转而支持法西斯,企图用重新瓜分殖民地的方法摆脱危机。考点名称:德国法西斯的覆亡德国法西斯的覆亡: 1、雅尔塔会议(1945年2月) (1)背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即将取得胜利。 (2)内容:加快战争进程,战后对德处理和战后世界事宜的安排2、1945年春,德国在阿登地区的最后一次反攻被粉碎。 3、盟军的进攻,柏林战役:4月美苏军队在易北河会师。4月30日攻克柏林。4、德国投降:(日)日,德国签署无条件投降文件。考点名称:第二次世界大战 二次世界大战含义:二次世界大战(1939年-1945年),是迄今为止人类社会所进行的规模最大的全球性战争。战争最高潮时全球有61个国家和地区参战,有19亿以上的人口被卷入战争。交战双方是以美国、苏联、中国、英国、法国等国组成的反法西斯同盟与以德国,日本,意大利等法西斯国家组成的轴心国集团。战火遍及欧洲、亚洲、美洲、非洲及大洋洲五大洲;交战双方同时也在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及北冰洋四大洋展开战斗。日,第二次世界大战欧洲战事结束。第二次世界大战概况:1、原因:①根源:由资本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引起的。②经济危机是加速二战爆发的重要原因。③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内部隐含的矛盾的激化是二战爆发的诱因。④法西斯侵略扩张势力,是二战的罪魁祸首。⑤绥靖主义政府的影响:绥靖主义者充当了二战的帮凶。⑥苏联客观上的绥靖主义作用。⑦30年代各国的反法西斯斗争没有能够阻止世界局势朝着新的世界大战的方向发展。 2、战争:(1)局部:①对日本制造侵略中国的九一八事变:国际联盟没有采取真正的制裁措施。②对意大利侵略埃塞俄比亚:英法控制的国联不把石油等战略物资列入对意大利的禁运范围;英国掌控下的苏伊士运河照旧供意军使用;美国推行“中立政策”,禁止美国船只向交战双方运送武器。③对德意武装干涉西班牙;英法采取所谓的不干涉政策;拒绝援助西班牙人民的政策;美国执行《中立法》,利利于叛军。④慕尼黑阴谋:绥靖政策达到顶峰。⑤二战爆发后:英法没有对德军发动大规模进攻,史称“奇怪战争”。 (2)全面:①爆发:1939年9月,德军突袭波兰,二战爆发。②扩大:1941年6月,德军突袭苏联。1941年12月,日军突袭珍珠港。③转折:中途岛海战、斯大林格勒战役、阿拉曼战役。④胜利:年,意、德、日先后投降。3、影响:①造成了前所未有的破坏和灾难。②摧毁了法西斯主义,争取和平进步的思想日益深入人心。③沉重打击了国际帝国主义,促进了民族解放运动的蓬勃发展。④促进了国际社会主义力量的壮大。⑤客观上推动了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4、启示:①全人类的共同利益高于一切。②对邪恶势力不能姑息养奸。③和平来之不易,世界大战的悲剧不能重演。④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不同的国家应该和平共处、进行合作。⑤反对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和任何形式的侵略扩张昌历史发展和文明进步的要求。世界反法西斯同盟:1、原因:①法西斯的侵略战争不仅威胁到被法西斯侵略的国家的安全,而且也威胁到英、美资本主义大国的利益,法西斯成为世界各国的共同敌人。②苏德战争和太平洋战争的爆发将苏、美两个大国卷入反法西斯战争,促成了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形成。2、过程:大战爆发后,随着法西斯势力的不断放大。美国出于自身安全的考虑,改变以往的“中立”态度,加强对英国等国的援助。1941年秋,罗斯福和丘吉尔发表联合宣言――《大西洋宪章》,提出尊重各国的领土和主权完整,倡导自由、和平、反对侵略。同时,美、英加强了对苏联的援助。1942年初,中、美、英、苏等26个国家的代表齐集华盛顿共同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联盟正式形成。3、主要活动:①为打败法西斯侵略者,美、英、苏、中四大国经常进行双边或多边的高级会谈,在政治上互相协作。②为了发挥同盟国家的经济优势,保证战争的顺利进行,四大盟国在经济上互相支持。③以中国为中心的亚太战场,以苏联为中心的苏德战场和美苏盟军支持的北非战场在军事上互相配合,共同打击法西斯势力。4、意义:壮大了反法西斯国家的力量,鼓舞了世界人民反对法西斯的斗志,加速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过程。欢迎您转载分享:推荐:相关试卷分析热点试卷分析反共产国际协定签订(1936年)
[日历史资料]
&历史上的11月25日
&历史上的今天查询
选择其他日期
(11月25日)
反共产国际协定签订(1936年)
&&&&日,德国和日本签订了《反共产国际协定》,规定缔约国相约对于共产国际的活动相互通报;缔约国对于遭共产国际威胁的第三国应据本协定的宗旨,采取防止措施或邀其加入本协定;缔约国任何一方未经对方同意不得与苏联订立违背此协定的条约。这个协定是在反对共产主义基础上企图建立一个政治军事同盟。这个协定表面上反对共产国际,实际矛头主要指向苏联。日,意大利加入《反共产国际协定》,3国达成协议:德、意赞同日本侵略中国,日本支持意大利侵略埃塞俄比亚。至此,德意日形成了柏林?罗马?东京轴心。3国妄图携手瓜分世界。}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反共产国际协定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