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市有没有可以替咱老百姓姓说话的媒体?上面有人就可以压倒一切了…百姓权利被侵害无处申诉

【盗链?】 加藤嘉一 - 《中国的逻辑》
中国的逻辑(一位日本青年所看到的中国)
我是中国精至今写了不少文字,坦白而言,我有点写累了。但是基本没有写不出来的时候,毕竟曾经当过专业运动员,对我来说,意志决定成败,写不出来也要写,就这样奋斗到了今天。有时候想,该停下来,哪有那么多可写的?写多了,就会麻木,适当停下来对你发挥灵感、储备知识、磨炼文笔,是有好处的。&我对自己的写作现状是不满的。原因如前所述,写多了。明知该停下来,静止一段时间,却做不到。令人奇怪,是否是我的自控能力正在下降?抑或,有着较大局限呢?&做不到不写作的原因,恐怕不是内因,而在于外因。中国这个社会,话题太广了,素材太大了,印象太直了,现象太多了,背景太深了,面貌太谜了,我不得不去观察,去消化。曾有无数读者对我说,&你不了解中国&或&你很了解中国&,我都不接受。对于一个事物的了解,不存在&谁更&,只需不同的视角和身份即可。&中国的&意见市场&开始接受外国人说话了,这是较大的进步。像我这样以批评为谋生工具的人,也没有被排除。能够相逢改革开放的大环境,我是幸运的。我写任何一篇时政评论,素材都不是从网上搜来的。我这个IT大外行不太习惯常在网上混,更多的素材是从跟当地居民交流的过程中拿来的 那才是最新鲜的生活。顽固的我,依然坚信:深入草根、走进草根、突破草根,才是了解中国的唯一途径。&城市、经济、改革、绿坝、奥数、蜗居、体改、教师、妇女、帅男、地震、学费、闲人、网络、世博、亚运、成功、地铁、服务、家长、民工、礼让、零钱等等关键词汇,都是我从亲身经历出发,解读了代表当代中国问题的逻辑。逻辑不是自然存在着的,是被人寻找、发现、挖掘的。本书汇总的每一篇文章之间是形成了一条逻辑的,它叫中国。&由衷渴望,我给出的逻辑能够成功地被读者解读出来。被解读的一条逻辑将叫什么?它叫中国人 迄今为止,我最用心的观察对象。我努力去了解中国的过程是永久持续的,至少在我还活在这个世界上的时候是如此。每个时刻,每个地方,可以有不同的理解。一步一步,实实在在,点点滴滴,去充实我的中国观。我永远不会自称&我是中国通&,更不会承认&我是中国精&。我不过是一个比较关心中国问题的草根观察者,仅此而已,但却足够。&&&加藤嘉一&日&于伊豆海边&
第一节 奥数的逻辑日上午,我作为特约评论员参加了由黑龙江卫视和语文出版社联合推出的大型教育话题讨论节目《问教》。主持人是教育部前新闻发言人王旭明,讨论的话题相当有趣,即&奥数& 奥林匹克数学该不该被打倒?&节目开头是请曾发出&奥数太毒,毒过了黄赌毒&之观点的北京理工大学杨东平教授确认其真假。杨教授回答说:&是我写的一篇博文,结果没想到引起了轩然大波,这个事态的发展是完全超乎我的预料的,我原来以为不会有很多人关注这篇文章。&他接着说:&奥数试题被很多数学家称之为数学杂技,它是远远超过少年儿童的智力水平的,一种特定的技巧性非常高的题,或者我们通常把它称之为偏题、怪题、难题,对于培养一个人的数学思维并没有实际好处。&&之前新浪网搞了一次调查:觉得奥数比黄赌毒还厉害,要坚决撤销的占67%以上;认为需要改革,但并没有形容得这么可怕的占22%左右;坚决反对的占8.8%,还有不置可否的。另外,有一个资料显示,只有3%的孩子是适合于奥数的神童。在座的观众当中,多数家长表示,他们也是无奈地让孩子上奥数班的。家长们感到无奈的理由简直是被迫或从众的,如数学老师推荐孩子上辅导班,其他孩子也上类似的课。&背景果然与升学有关。如果在奥数上取得好成绩,就有可能被保送到名牌大学。节目还邀请了2008年国际数学奥林匹克比赛冠军张瑞祥。小张
分享这篇日志的人也喜欢
你想看的都在这里?
久伴就好!
一波三折,政清人和
啦啦啦德玛西亚!
热门日志推荐
人人最热标签
北京千橡网景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文网文[号··京公网安备号·甲测资字
文化部监督电子邮箱:wlwh@··
文明办网文明上网举报电话: 举报邮箱:&&&&&&&&&&&&
请输入手机号,完成注册
请输入验证码
密码必须由6-20个字符组成
下载人人客户端
品评校花校草,体验校园广场红网 - 百姓呼声 - 祁阳县黎家坪海螺集团员工与当地百姓发生了冲突
| 市州直达(-------------) |
&即时滚动 >>
此页使用了内帧,需更高版本的浏览器支持。
祁阳县黎家坪海螺集团员工与当地百姓发生了冲突
黎家坪海螺出事了 发表于 &22:05:47『标签:&->&』
  黎家坪海螺出事了  黎家坪海螺集团员工与当地百姓发生了冲突,用石块砸伤了多名当地百姓,现在还有一名重伤者没有醒过来,生死未卜,难道有权势就可以压倒一切吗?希望媒体记者来当地采访一下。
网友26:祁阳海螺集团霸占田地 打伤无数老百姓 有2人生命垂危第1楼  我是湖南祁阳黎家平镇朝竹山村人,海螺集团霸占了我们的田地拆了我们的房子不给钱今天还叫民工打伤了我们村里的人,不管男女老少见人就打,到处是鲜血,几个重伤的生命垂危已经送到长沙救治,这还有没有王法欺人太甚,仗着有钱有势就可以做这伤天害理的事吗?  发生这样的事都没人管这还有没有天理&去了上警察居然在一边看着老百姓被打无动于衷,难道世上没有法律,没有为民做主的官员了吗,为了钱就不要老百姓的命了吗?&  更气人的是今天我在摄影时手机被那些xx抢去了,不然我要把这些照片发到网上去让全国各地的人看到海螺那些民工怎么打老百姓的,真的是惨不忍睹想想都寒心。开着挖机和铲车上百个海螺集团的恶棍拿着石头&和棍子等武器见到老百姓就压就砸&不管男女老少&&打的我们的村民个个流血&个个受伤&&10多个严重的已经送到医院&,2个生命垂危的已经送到长沙了&&&&&如果当地政府不管&我们村民就要拼命了&&希望官员珍惜生命&为民做主& &14:08:26网友38:洗洗睡吧第2楼洗洗睡吧,想想这是在中国,更何况是山高辟远的湖南!什么你都想通了 &14:41:38网友20:祁阳,一个被遗忘的角落!第3楼祁阳,早已远离文明、法制。只有想不到的,没有做不到的!&19:19:20巴格达之恋:祁阳,一个被遗忘的角落!第4楼祁阳早已远离文明、法制。只有想不到的,没有做不到的!&19:22:21godkiss:请楼主公布祁阳海螺水泥与当地老百胜发生暴力冲突的真相,而不是有选择性的发表言论第5楼该内容帖子昨天已在天涯论坛上发过了,一看楼主的帖子就是转发过来的。我在想,既然楼主要发帖子,就应该将海螺水泥此次与当地群众打架冲突的真相以及事情衍变为激烈暴力冲突的整个过程全部讲清楚,讲详细,而不是只是选择性的说了当地老百胜被打伤。据我了解,海螺水泥厂区和矿山的征地、拆迁款根据与政府的合作协议,均按国家政策补偿到位。但人的欲望是无止境的。部分百姓串联,漫天要价,达不到小我利益后,多次蛮M阻工堵路,干扰了正常的建设与工作秩序。在政府与相关施工方维护秩序过程中,主动进攻,多名政府工作人员和施工方人员受到攻击而受伤,县人大主任当场被打到送到医院,还有多名受伤人员在医院接受救护。现在在这样所谓的“和谐”环境中,是“强百姓,弱政府”,很多问题只能用两个字来描述,那就是:无语!&08:36:11godkiss:以上言论是针对二楼的,谢谢第6楼刚才言论是针对二楼的,谢谢。&09:13:04网友28:以偏概全第7楼飘过,不过做人最重要的是本着良心说话&10:03:28john7:是不是真的记者跟踪采访下就明白了第8楼现在全黎家坪的人都知道了,很多人的田地才补偿一万多。。。房子拆了&没补偿到钱&只能在外面租房子&,来黎家坪随便问问都知道&&12:26:20网友27:法制社会第9楼为什么在当今法制社会,还要靠拳头来说理?&12:31:27网友07:海螺暴力第10楼海螺领导在召集员工打架之时,在会上宣布打死一人奖励300000元!&13:21:07网友36:省里来查下就清楚了第11楼5楼的在县政府工作?还是水军?具体怎么样,省里来人查下就一清二楚了。老百姓没事主动找政府和亚洲大厂的麻烦?没人相信!肯定是补偿款没到位吧。厂里的或许已到位,但百姓没拿到啊!&14:08:36hnqyljp:联系媒体吧,央视今日说法,凤凰。第12楼事情哈不算黑大,老百姓要想得到好地结果就要把事情搞大。&17:42:34网友09:5楼的自己掌嘴吧第13楼5楼的要别人不要有选择性的发言,自己的发言还不一样是有选择性的!看看自己的措词吧!百姓不到忍无可忍怎么会和政府对着干?还主动攻击呢,还强百姓弱政府呢,彻底对5楼的无语&00:13:09网友12:黑气霸天第14楼黎家坪镇现在是黑气霸天,做什么事情总一黑来解决问题。善良的老百姓请珍爱自己的生命吧,在黎家坪也只有忍气吞声才能保命。镇政府官员们――国家的公务员,你们知道唱《国歌》吗?&07:07:12日日日日老婆:公道话第15楼事情还是你们老百姓先发起的。。公司挖机在山上作业。挖了几棵树你们就打司机。那个司机还祁阳人。打了还说不把挖机钥匙给你要打死别人,如果海螺有心和你们打架的话。不会不叫人上山的。还不是叫领导找你们说。大概是没谈出来什么弥补的方案,第2天就开始堵工。不过海螺这次做出来的事也是欠考虑的。。让公司本地人打本地人。你们外来领导出事最多换个子公司上班,而他们呢?一辈子都呆在祁阳难保那天给人打了都不知道是什么事。希望海螺公司好好处理这次事件& &16:54:16日日日老婆:公道话第16楼事情还是你们老百姓先发起的。。公司挖机在山上作业。挖了几棵树你们就打司机。那个司机还祁阳人。打了还说不把挖机钥匙给你要打死别人,如果海螺有心和你们打架的话。不会不叫人上山的。还不是叫领导找你们说。大概是没谈出来什么弥补的方案,第2天就开始堵工。不过海螺这次做出来的事也是欠考虑的。。让公司本地人打本地人。你们外来领导出事最多换个子公司上班,而他们呢?一辈子都呆在祁阳难保那天给人打了都不知道是什么事。希望海螺公司好好处理这次事件& &16:56:27网友55:第17楼  我想上面的人肯定是海螺的,要不然怎么我们在网上看到海螺的机械机部队没说呢!  海螺现正在建设中,在视频上和图片上看到海裸员工手上拿的钢管,钢筋等全是用来建设海螺的吧?现在全用来打当地的老百姓了,这就是你们海螺的所做所为???  据我所知道的还有网上图片上的,外加视频上的。当天打架时并没有看到你所说的锄头、钢管,那地方是农村,木棒我想在农村树多的是,如果说拿着木棒我还是相信的。  全陪带着安全帽,说是企业为了安全,到底是为了生产安全还是为了打架时的安全呢,在打架前一天就让老百姓把门堵了,那还有原料进来动工呢?我想你所说的安全就全是为了厂里的员工打架时的安全吧。  大家都知道现在在全国各的村庄的年青人差不多都出去挣钱了,你们所说的还有很多年轻力壮的在场,那个很多又有多少呢?到底有多少是来打架的,有多少是别的地方来观看的呢?  在中国13亿人中,有多少没上过学还在默默为新中国做贡献的人啊,有没有你说这话的时候想过在中国还有多少农民,多少因为没钱去上学接受教育的老百姓,是啊你汉字好政治好,那又是不是我们那些像你说的汉字、政治没有学好的人给你创造的条件呢?&02:38:55求佛?:那些当官的都黑第18楼心痛啊&16:02:30网友04:本地人来说句公道话第19楼先申明,第一,我就是祁阳黎家坪人; 第二,我不在海螺上班,但是是在另一家国企,对祁阳这边环境算是比较了解。 第三,当天我不在现场,只是根据我周围人的说法做个估计。 祁阳这边工作确实难做,大环境全国范围内应该都差不多,拆迁户想赚点小钱,但是海螺比较牛气,然后双方就闹僵了。后面的事情就是大家看到的,铲车铲了老百姓的树,老百姓要铲车司机赔钱,铲车司机不愿意陪,老百姓打铲车司机,海螺请县领导出面,县领导解决不了问题,老百姓要海螺赔钱,海螺不陪,老百姓围堵海螺两条施工道路,海螺停工两天,海螺动员全体员工,干仗。 至于抬棺材,我这儿经常的事了,也就是想多敲诈点钱。这在哪都这样,现在老百姓比较牛逼,不过这对大家来说都是件好事。我在外面做工程的时候也经常被敲点小钱,都是村里干部搞出的名堂。&22:27:04大个子:祁阳第20楼&19:32:14这是第1 - 20条评论,共有24条评论。&首页&上一页&1页2页&&
?(*)代表必填项目网上昵称:(中文不超过8个字,英文不超过15个字符。公开,不可修改) 真实姓名:(保密)手机:(保密)联系电话:(保密)E-mail:(保密)其他联系方式:(保密)家庭地址:*发言主题:上传图片:此页使用了内帧,需更高版本的浏览器支持。&(大小限制200K内)*发言内容:验证码:&&&&扫一扫,关注红网《百姓呼声》官方微信!红网《百姓呼声》栏目提醒您:1、所有内容,一经提交,均无法撤消或修改,请您慎重对待每一次发言;2、在必要时,您将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3、所有留言本站在未调查核实前,概不负责其真实性。应急宣传培训与媒体应对指南(7)
湖南省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www.时间:日
第三篇&媒体应对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社会结构的变动,社会利益的变化,社会矛盾的积聚,各类突发事件也在不断增加,党和政府越来越重视应对突发事件的舆论引导。日,中共十六大四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指出:要牢牢把握舆论导向,正确引导社会舆论,要重视对社会热点问题的引导,积极开展舆论监督,完善舆论发布制度和重大突发事件新闻报道的快速反应机制。日,全国人大第二十九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其中第五十四条、第六十五条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编造并传播有关突发事件事态发展或者应急处置工作的虚假信息,违者要追究行政或法律责任。媒体在当今世界究竟处于什么样的地位?它在突发事件应对处置中有什么作用?领导者和政府应如何应对媒体?应对媒体的方式和技巧有哪些?应该注意什么问题?&&这些都是现代政府和各级领导必须高度重视的问题。第七章&领导者驾驭媒体的能力近年来发生的黑龙江宝马车撞人事件、辽宁海城学生集体食物中毒事件、南京汤山中毒事件、海南香蕉事件、广西南丹透水事故、辽宁西丰县委书记进京抓捕记者事件和陕西&周老虎&事件等等,其结果不是政府、领导形象受损,就是领导丢官卸职甚至锒铛入狱,给政治、经济和地方政府形象带来的负面影响是不可估量的。这些案例告诉我们:如果当事领导能以积极的态度面对媒体和舆论,掌握一定的危机公关策略和媒体应对技巧,结局不会这样。可以说,在媒体高度发达的信息社会里,政府几乎置身于一个透明的社会、一个舆论监督越来越受到重视的社会、一个公众的知情权和参与意识空前提高的社会。面对突发事件,谁也不能再像过去那样利用手中权力搞封锁消息、回避媒体、隐瞒真相甚至对抗媒体的那一套方式。无数案例表明,在当代社会里,一个不重视媒体、不能以积极的态度面对舆论监督而搞监督媒体,甚至不会、不善于应对媒体的领导,最终都要付出昂贵的代价。因此,我们要与时俱进,一方面要增强媒体危机意识;另一方面,要改变过去的危机处理思维方式,包括媒体应对方式,掌握一些必要的媒体应对技巧。这样才能提高驾驭媒体的能力、从容面对突发事件,做到化险为夷、转危为安。1、领导者与媒体当前,我国各级领导者和管理者在与媒体打交道的能力方面有了很大的提高,这对于引导国内外舆论、推进社会的民主建设、政治建设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是,与我国改革开放进程和不断提高的国际地位不相适应的是:很多领导者在驾驭媒体能力方面仍缺乏基本素质的训练。随着媒体对政府和政府官员行使舆论监督权的声势开始变得越发强大,如何有效地应对媒体的舆论监督是当代领导者驾驭媒体时必须认真研究的问题。一、媒体在政府危机管理中的角色和作用从传播学的社会影响分析,媒体报道是突发事件进入政府和公众视野的重要途径。如果突发事件没有媒体介入,其造成的影响力是有限的和局部的,在没有引起社会广泛关注与诉求的情况下,通常也不会引起政府相关部门的关注。在一定程度上,新闻媒体有构建危机的倾向。毋庸讳言,危机传播中政府与媒体之间存在的紧张关系可以说是古今中外概莫能外。对于新闻媒体来说,突发事件由于其反常性、重要性和负面影响,比一般事件更容易引起人们的关注,是非常重要的报道题材,从新闻角度来看&坏消息&恰恰就是媒体传播的&好信息&。但是,这并不是说新闻媒体一味要夸大事件影响,对政府造成压力,而是出于新闻专业自身对真相的探求和对公众心理的满足,使媒体积极投身于事件报道中,形成新闻舆论并与社会舆论互动。当突发事件演变成为危机时,政府就需要借助媒体澄清事实、引导舆论,并进行有效的社会动员,妥善处置和化解危机,进而树立良好的政府形象。媒体在政府应急管理中担当着危机预警者、信息传播者、舆论引导者、社会动员者、处置监督者和形象塑造者等多重角色,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一)媒体是潜在危机的预警者媒体是公众的代言人,掌握着大量的信息资源,承担着社会预警的责任。在危机潜伏期,如果媒体能够利用发达的信息网络,及时发现危机存在的前兆,通过报道向政府传递潜在危机的信息,就能够引起有关部门的注意并及时采取行动,把潜在危机处理在萌芽状态之中,以防范危机的爆发。相对于政府而言,媒体在危机预警方面存在先天的优势。(二)媒体是危机信息的传播者危机爆发往往具有不确定性和不可预测性,其发展和演变也十分迅速。公众在这种不稳定的社会状态下,由于自身的安全性受到威胁,他们急切需要充分的信息来指导自身的行为。媒体作为危机信息传播最主要的渠道,已成为公众的首选信息源。而政府在这种不稳定的状态下,也需要搜集各方的信息,掌握社会舆情的发展方向,以便做出科学的应对决策,采取有效措施控制局面。如果政府不重视媒体作为危机信息传播者的角色及其作用,则可能加重已有的危机,形成事实与舆论复合型危机或引发社会现实生活中的多重危机。政府危机管理的过程实际上是通过传媒实现信息传播与交流的过程。(三)媒体是危机舆论的引导者稳定民心、保持社会秩序的良好运转,是危机管理所追求的最佳效果。危机不但使社会正常秩序遭到破坏,还由此带来社会心理的脆弱和恐慌。面对突然出现的危机,媒体的功能凸显为科学准确、客观冷静地向全社会通报实情,压缩流言的产生和扩散空间,协助政府缓解民众紧张情绪,减少由不确定性带来的公众恐慌。这种对公众的引导,除了渗透在对事实的报道中,更多地以采访专家、学者的形式,以别人之口来传达媒体的态度。有时则以社论等各种言论文章的形式,直接表明态度;或采取让公众参与讨论的方式,给公众提供一个政策参与视角。媒体在满足公众对各种不同信息需求的基础上,通过正确的舆论引导,可以帮助政府保持社会秩序的正常运转。(四)媒体是社会力量的动员者在危机中,面对错综复杂的信息和社会舆论,新闻媒体常常因为其专业性和对真相的职业追求而对信息进行归纳整理,做出综合性评述与判断。在一定程度上,媒体通过新闻信息传播建构了社会群体在危机中所处的环境,影响着人们对危机和信息的判断。同时,媒体也成为公众情绪的&风向标&与&催化剂&,能够及时反映公众对危机的认识,并引导他们对危机处置的期待和目标。面对危机仅仅告知真相是不够的,重要的是凝聚人心来解决危机。例如,在&5&12&汶川大地震中,新闻媒体不仅及时、准确地报道了地震情况,提醒人们加强自我保护的意识,而且坚持了正确的舆论导向,稳定社会秩序,彰显了&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精神,在危难时刻凝聚了全民族的力量,坚定了抗震救灾的信心。(五)媒体是政府领导危机处置的监督者在许多危机发生过程中,往往&天灾&伴随着&人祸&。处在转型期的政府由于体制不健全,工作中难免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或失误。新闻媒体通过报道突发事件处置过程,可以有效地监督政府领导的处置工作,促进政府领导工作作风的转变和体制的完善。同时,新闻媒体对政府领导决策的影响也十分明显。媒体可以将处于整个社会舆论结构下层并具有自发性、盲目性的公众舆论反馈给政府部门,帮助政府领导作出相应决策。尤其是在危机时期,政府领导更需要通过媒体掌握整个社会的舆情动态。由于媒体具有对各种观点包容并蓄的特点,能够通过邀请一些专家或学者对危机事件发表评论,对危机的产生原因、发展过程、目前的状态以及政府领导在危机管理过程中的失误和成功之处发表看法,并提出危机处理意见和建议,对政府领导的决策能提供启发和帮助。(六)媒体是政府领导危机形象的塑造者危机的发生本身就是对政府领导形象的一次冲击。政府在危机处理中采取何种态度、措施以及处置效果如何等等,都会经过新闻媒体的报道和解读传达给公众。媒体及时报道政府处理危机的各项措施及其效果,对塑造政府领导形象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果新闻媒体将富有成效的处置过程及时报道出来,就会修复政府领导形象,加深人们对政府领导的了解与认识,增强政府领导的威信;如果新闻媒体不断地指责政府领导的过失,埋怨处置工作不力,就会对政府领导形象雪上加霜,引发人们对政府领导的质疑和不满。二、政府领导应有媒体危机感和媒体意识在当代社会,危机总是与媒体分不开的,不是媒体引发就是媒体放大,并且要消除危机也需要借助和利用媒体。纵观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突发事件的报道有过不少成功的案例,也有过不少重大的失误。20世纪80年代以来发生的渤海二号沉船事件,导致石油部部长被免职;火车对撞事故,导致铁道部部长被免职;大兴安岭火灾,导致林业部部长被免职等,表明了政府的信息开放度和处理问题的决心。从1976年的唐山大地震、1994年的&千岛湖事件&、2003年的&非典事件&、2005年的松花江的水污染事件等,不管当时处于什么样的动机,由于突发事件的处置和报道中的种种问题给人民和社会造成了严重伤害,也被外界所利用,严重影响了中国政府的形象。所以,各级政府领导一定要有媒体危机感和媒体意识。(一)媒体加大了对政府的舆论监督力度,政府面临的舆论危机压力大大增加这些年来,我国媒体已经越来越重要地发挥着舆论的监督作用,越来越深地嵌入社会的整体运行机制中,特别是对促进政府政务公开透明、遏制腐败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实际上,我们国家一些政策的改变和新政策的出台都是与媒体有关的。几年前,大学生孙志刚在广州因为被不当收容致死,经报纸披露后,在社会上引起轩然大波,引起政府高度重视,实施了21年的《城市流浪人员乞讨收容遣送办法》随之被废除,许多地方甚至取消了&暂住证&制度。2005年,一些冤案如湖北佘祥林杀妻案、河北聂树斌杀人案、湖南腾兴善杀人案等被接连曝光,掀起一波波网络舆论大潮,推动了死刑案件的审判程序改革,死刑核准权最后统一收归最高人民法院行使。沈阳黑社会头子刘涌从死刑被改判死缓后,一时间舆论哗然,舆论的强烈呼声使最高人民法院对刘涌进行提审,对刘涌改判死刑立即执行。2009年,云南的&躲猫猫&事件发生后,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政法委书记周永康作出批示;同时,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曹建明亦作出批示,并派员指导办案。此案已让网民成为参政议政、民主监督中崛起的一支新兴力量。此次由官方主动提出组成的网民调查委员会,不仅是地方政府对网民强大影响力的认可,更是我国推动网民民主监督权利有效实施的实质性的进展。&躲猫猫&网民调查委员会将成为网民有效参政议政、民主监督的里程碑。因此,对舆论监督以一种什么态度应对,是积极面对还是消极对抗,对当代领导者的执政能力水平提出了挑战。(二)媒体的快速发展和膨胀带来的消极面也给现代领导者带来新的挑战目前,媒体间竞争非常激烈,都想追求独家新闻,吸引大众的眼球,制造轰动效应,争抢第一时间发稿,以获得高收视率、高发行量、高点击率。只有高收视率、高发行量才有大量广告的投放。这时,新闻真实性的核实有时就显得力不从心,一时间鱼目混珠。竞争的需要使有些媒体甚至不惜捕风捉影捏造假新闻。在这种情况下,一些政府部门或领导往往容易成为不准确新闻或虚假新闻的受害者,如果应对不当就会引发舆论危机事件。(三)网络的出现和迅速发展使这一问题变得更加突出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CNNIC)报告:截至2008年年中,中国有150多万个网站;截至2008年底,我国网民数已达2.98亿人,网民总数已跃居全球首位。我国.cn域名注册量达1218.8万个,成为全球第一大国家顶级域名(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转载于《人民日报》日)。网络媒体的开放性,实际上使每一个网民都成为了新闻发布者或新闻制造者。政府部门或企业的一举一动都在媒体和网民的密切关注下。任何一个网民发出一条不利的消息,短时间即可形成&舆论风潮&,对组织都可能构成危机,而任何应对或表态失误都会加深危机。近年来,许多危机公关事件,不是由网络触发就是由网络传播或放大。重庆最牛钉子户事件、陕西绥德事件、辽宁西丰事件、湖北天门事件、陕西华南虎事件等都是网上的帖子引发或放大的。特别是在陕西&华南虎&事件中,网络的力量表现得淋漓尽致。事件之所以最后水落石出,与网民的穷追不舍有直接关系。有专家认为,这是一种新型的公共安全危机。这就要求各级领导干部要与时俱进,重视网络舆论。一个不重视网络舆论的领导,最终可能要付出高昂的成本。三、领导者必须正确面对媒体媒体是一把&双刃剑&,应对得当就可以化解危机或转&危&为&机&;反之,就会恶化事态,使危机朝不利的方向发展。只有那些了解媒体特点、熟悉新闻的运作规律并掌握一定媒体危机公关策略和技巧的领导和组织,才会在危机来临时立于不败之地。否则,小问题就可能演变成大麻烦。目前,我们相当一部分的政府部门和企业面对危机、应对媒体的理念和做法都是错误的。当危机出现时,许多政府和企业领导都不知道如何正确面对和处理,面对媒体的报道或炒作,不是无所作为就是胡乱出招,将原本不大的事件演变为一场空前的危机。如贵州瓮安事件、辽宁西丰事件等等。实事求是地说,在突发事件发生后对待媒体的态度和处理方式上,客观上有国内外政治环境因素的影响。我们政府各级领导干部过分注重以守势来维护国家政治、社会稳定和外部形象,主观上遵循着&家丑不可外扬&的传统观念,长时间受因循守旧的思想观念制约,对突发事件与国家利益关系认识上存在偏差等。这种认识上的偏差、思想上的守旧、各种利害关系上的权衡以及对危机应变、处理机制等许多环节的严重障碍和种种不适应,致使许多领导干部在关键时刻往往处于被动地位。因此,突发事件的媒体应对已成为当代政府领导者的必修课程。领导干部能不能迅速化解舆论危机(特别是&网络舆论&危机),已成为执政能力高低的一项重要指标。主要问题有以下2个方面。(一)理念认识上的误区1.认识上的误区。首先,担心突发事件一旦公开会造成公众恐慌,影响社会稳定。事实证明,在突发事件中封锁消息、回避真相,其结果只能加强恐慌、助长谣言。哲学家罗素曾说过:&回避绝对自然的东西意味着加强,而且是以最变态的方式加强。&关于这个问题,时任桂林市委书记李金早在桂林中心广场爆炸案的新闻处理后说过:&稳定有长期稳定和短期稳定之分,有表面稳定和实质稳定之别,这要看我们是追求什么样的稳定,如果只追求短期稳定和表面的虚假稳定,那么我们不可能得到真正的稳定&。&一个不自信的政府,有什么稳定可言,一个不相信人民群众的政府,有什么稳定可言&。其次,认为事件原因还在调查中,难以说清或害怕说错。某地一市长说:&不接受采访我没有责任,一旦说错了就是我的责任。&第三,&家丑不可外扬&思想在作怪。担心外界知晓情况后影响本地利益和形象。突发事件多为负面事件,有些甚至有损政府和国家的形象。殊不知,自曝&家丑&远胜于被别人穷追不舍地&揭丑&和&曝光&。前者给自己留有余地,在报道方式和驾驭方式上占有主动地位;后者给别人落下把柄,一味地被动&挨打&,孰重孰轻,利害关系,不言自明。第四,认为没有必要向公众解释或让公众知道。深圳市前市长许宗衡在该市新闻发言人培训班上说:我们一些政府机构习惯于对上负责,向上级汇报工作,而忽视向公众解释。因为他们认为,既然是人民的政府,就必然是代表人民施政,公众自然会理解政府的工作。这种观念已落后于时代。这导致在处理突发事件时,一些部门主动发布信息的意识不强,对社会舆论反应较为迟钝。2.错误的观念。一是迷信&谣言不攻自破&、&身正不怕影子斜&、&谣言止于智者&等说法。消极地认为&真相总有一天会大白于天下&,忘记了&智者&也需要各种信息(包括你提供的信息)才能进行正确判断,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是很难出现&智者&的;没有意识到即使有那么一天公众了解了真相,但给你造成的损失已经无法挽回。二是迷信&后发&能&制人&。&后发制人&的做法过去确实比较稳妥。以前信息闭塞,通过封锁消息,在绝大多数人尚不知情的时候,先把危机处理完毕,从而避免可能出现的社会震撼。但在当前的信息化社会,这一做法显然已经不再适应。在舆论上的&后发&往往就意味着把事件的描述权、评论权拱手让人,就等于放弃舆论主导权。三是侥幸心理作怪。以为我不说,别人就不会知道,媒体也不会炒作。这样就能大事化小,小事化无。这种做法在过去可能会有一些效果,但在当今社会,想蒙混过关,越来越难。特别是对于突发事件,几乎是不可能的。有些人在这上面是栽了大跟头的。如广西南丹事件,县委书记万瑞忠就是从侥幸心理开始到最后走上不归路的。(二)做法上的误区1.封锁消息。一旦突发事件发生,首先想到的就是如何封堵消息,不让公众知道,甚至不让上级部门知道;有的甚至不惜利用行政手段或司法手段进行干预,如县委书记派人进京抓记者的&西丰事件&、&检察院进京抓记者&事件。另外,不是下级政府向上级政府隐瞒实情,就是一地政府对另一地政府隐瞒实情,从而延误了政府做出及时反应的最佳时机。如辽宁海城学生中毒事件、哈尔滨水污染事件等。2.一味地辟谣和否认。有时即使危机已经出现,媒体开始报道或炒作,有些地方和部门(出于各种原因)还不顾事实一味进行辟谣。如&非典&初期有些地方的所作所为大家都还记忆犹新。这对政府形象造成很不好的影响。3.鸵鸟政策。信奉&沉默是金&的信条。一是不好说而不想说;二是不屑一说。突发事件发生后,虽然引起媒体和公众极大关注和强烈反响,甚至出现铺天盖地的批评和指责,但有关部门却任凭媒体轰炸,我自岿然不动,一概不予理睬。如山东邹缄女播音员死亡事件。4.反应迟缓,敷衍塞责。对媒体的炒作、公众的批评,有关部门迟迟不作反应。最后,在媒体和公众千呼万唤的压力下,也只是&犹抱琵琶半遮面&,三言两语、闪烁其词。5.忽视网络舆论和网络民意。据统计,中国80%的危机从网络媒体爆发,而且100%的企业危机有网络媒体参与。许多既不是主流报纸义正词严的深入新闻报道,也不是中央电视台严肃调查取证的焦点访谈,而是网民所发的小帖子、邮件或博客文章使得某些事件迅速成为民众关注的焦点并引来传统媒体的大规模介入。现在绝大部分组织关注的、监测的对象基本上还是传统媒体,在一些领导者的思维中,只有大的主流媒体才是舆论的引导者,许多危机公关失败案例就是因为不重视网络舆论引发的。据《南方周末》报道,山西一些地方政府对&黑砖窑&事件表现出惊人的迟钝:&舆论风暴已经开始,外界已酝酿惊涛骇浪,而风暴的核心区一片平静,洪洞的官员们几乎无人知道。&四、建立新闻发言人机制是政府媒体危机应对的有效手段在现代这种媒体高度发达的形势下,我们过去的媒体应对模式和策略显然已不再适应,需要一个更为有效的应对手段和系统。经验和教训告诉我们,在突发事件发生时,要让所有的政府官员都直接面对媒体也是不合适宜的。因此,建立新闻发言人机制,及时全面发布权威消息是有效引导舆论、消除谣言、避免媒体炒作和树立或重建政府形象的一个非常有效的手段。(一)有助于增强公众对政府的信任由于突发事件具有突发性,公众对事件茫然无知,出于对自身利益或对自己生命财产安全的担忧,本能地对有关信息会产生一种渴求。他们急于知道突发事件发生的前因后果,现状如何,政府或有关部门采取了什么措施以及自己应该如何行动等等。有些突发事件即使与自己没有切身利益关系,但与生俱来的好奇心或知情欲,自然会产生一种&信息饥渴&。这时,政府或权力部门如迅速、及时告诉公众发生了什么事情,政府采取了什么措施,满足了公众的心理需求,就会赢得公众的信赖,否则,就会失去公众的信任。2001年,江西万载发生烟花爆竹大爆炸,当时,当地有关政府部门发布消息称,此次事故中死者共有14人,另有61人受伤住院。因政府有关部门不接受采访,不愿与媒体沟通,人们对这一数字产生怀疑。当时社会上有许多流言,甚至认为爆炸事故死亡了100多人;还有电视媒体报道,至少清理出了34具尸体。后来调查结果证明,确实是死亡14人。可见越不透明,人们对政府越不相信。(二)有助于遏制谣言,安定人心突发事件发生后,公众往往表现出茫然不安或恐慌,而流言、小道消息的传播往往令这种恐慌加重,他们迫切需要听到权威的声音。政府此时发出信息是稳定人心、提高其承受力的最有效的途径。如果政府及时主动地发布有关信息,让公众对突发事件进行比较全面的了解,就能减弱公众的恐慌情绪;否则,就会增加社会的不安情绪,甚至引发公众的过激行为。西方谚语&恐惧的心理比恐惧的到来更可怕&说的就是这个道理。2002年,天津出现艾滋病病人用针扎人的传言:有一些艾滋病病人在商场、路边等公共场合,用装有含艾滋病病毒血液的注射器见人就扎。有关权威部门没有及时出面澄清,流言越传越广,一时间人心惶惶,最繁华的街道也是行人寥寥。实际上,艾滋病病毒离开人体90秒以后,因血液凝固就会死亡。如果病毒携带者不是在现场抽血后马上扎人,是不会传染艾滋病的。后来,公安部门侦破此案并马上在电视台发布这一消息,并请专家释疑解惑,市民很快平静下来,社会重新走向安定。(三)有助于建立政府的良好形象突发事件发生后,通过新闻发布会及时向媒体和公众发布事件的信息、政府采取的措施等等,不仅可缓和公众的紧张情绪,取得公众的理解和信任,还可以在国际国内树立政府的良好形象。否则,媒体在无法得到权威信息的情况下根据自己了解的情况或是道听途说做的报道和评论,往往对政府不利。实际上,社会上之所以经常出现各种各样的有损政府形象的&小道消息&和&谣言&、&流言&,国际舆论上经常出现的一些对中国政府的错误解读和批评,都与我们的信息不透明有很大关系。1976年唐山大地震是罕见的自然灾害,当时政府只说唐山发生了7.8级地震,地震的实际灾情、死伤人数、政府采取了哪些措施救灾等均未向社会公布。结果谣言铺天盖地,有的说死了&60万&,有的说死了&100万&,严重影响中国政府形象。实际上,据日《人民日报》报道:唐山大地震死亡人数是242469人,受伤703600人。(四)有助于危机的缓解或化解突发事件发生后,及时准确的新闻发布,不仅能控制谣言,减少恐慌,增加对政府的信任,还有助于危机本身的化解和防范。公众既是突发事件的受害者,同时又是抗灾救灾、应对危机的主体。因此,政府能否将自己所掌握的、涉及民众生命安全与健康的信息,及时充分地告知民众,对于稳定民心、动员民众力量具有重大意义。但有关部门如果新闻封锁、装聋作哑或反应迟缓,便会造成公众更大困惑、怨声载道。这样不仅不利于化解危机,常常还使事态更加严重或引发其他危机。2005年7月,伦敦地铁发生连环爆炸案后,经过几小时全面封闭,当天即实现部分运营;次日,除了爆炸现场仍在封锁清理中,其余地方均已正常运营。伦敦金融城的交易也很快恢复,秩序井然。这除了与英国有一套突发事件应急体系外,与警方信息发布工作及时、准确、透明有很大关系。由于信息沟通及时全面,公众对危机的发生、进展情况非常了解,避免了恐慌,才能理性地积极配合政府采取的各项措施,使得危机平稳渡过。另外,建立新闻发言人机制还有以下好处:①确保新闻和信息的权威性和一致性。危机媒体公关中一个最大的障碍就是各部门各说各的话,发出互相矛盾的声音。建立新闻发言人制度,一致对外,可以避免信息混乱。②以面对面的方式,对待公众和传媒,更易建立公信力。③在一个集中的时间内向媒体说明情况,可以缓解新闻媒体、公众询问的压力。④由新闻发言人第一时间出来说话,可避免把政府第一首长首先直接推到前台,以保留更大的回旋余地。2、政府与媒体2008年,在经历了年初的低温雨雪冰冻灾害、拉萨&3&14&打、砸、抢、烧事件、4月初奥运圣火境外传递遭袭事件和&4&28&山东列车相撞事故等一系列&天灾人祸&之后,中国的国际形象遭遇了空前的挑战。&5&12&汶川大地震,是我国建国以来爆发的最大规模的公共危机事件之一。地震破坏强度之大、危害范围之广、受灾人口之多、造成灾害之重举世关注。在此背景下,即将于百日之后开幕的北京奥运会能否顺利举行,是每一个国人和国际友人时下最为关注的问题。出人意料的是,这场突如其来的地震灾难却为中国化解国际公关危机、重塑国家形象提供了一个良好契机。虽然灾难造成的损失是前所未有的,但在政府、媒体、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下,中国在应对这场危机中所表现出来的民族凝聚力、举国动员力和舆论的传播力均得到了海内外媒体和公众的广泛赞誉。应对突发事件的媒体公关,对政府来说是一个全新的课题,是一个系统工程,各级政府需要结合实际情况和媒体环境,做好各项准备工作。1.在突发事件应对处置中所处的特殊地位决定了政府在与媒体打交道时的强势地位。重视媒体的作用,是中国共产党人从事革命和建设的成功法宝之一。现任党和国家领导人也都十分关注媒体,并特别重视新兴媒体。在公开场合,他们不仅不讳言乐于通过网络了解民意,而且以更为积极开放的心态面对网络舆论。要与媒体进行有效的合作,政府职能部门应调整一下对媒体角色的认识。我们坚持新闻媒体&喉舌&定位,绝不意味着媒体是政府&召之即来,挥之即去&的附庸。他们既是党和政府的&喉舌&,又是人民群众对政府工作进行舆论监督的&平台&;他们既要及时传递党和政府的声音,也应该不遗余力地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在当今全球传播的时代,我国各级政府部门还要学会应对不按照本土&游戏规则&运作的境外媒体。2.政府掌握了大量的大众传播工具。在我国,主要新闻、出版单位和广播、影视、报纸等大众传播媒介都受到政府管理,这在客观上给政府公共关系传播计划的顺利实施提供了有力的保障。政府可以通过各种传播媒介,从各个角度大量、反复地传播某种信息,加强公众印象,提高公关传播的效果。3.政府的组织传播严密有效。政府机构虽然庞大复杂,但组织严密,信息的传播网络四通八达,其信息末梢延伸到社会的每一个角落。因此,无论纵向传播还是横向传播,无论上行传播还是下行传播,信息都能畅通无阻,准确及时到位。这也为政府收集信息、了解公众、反馈意见等方面提供了优越条件。突发事件发生后,政府驾驭局面的能力直接反映政府在危机处理中的领导力、工作机制和工作作风方面的真实形象,反映出政府利用媒体主导舆论的水平。4.政府与各媒体之间要建立良好的互动关系。我国各种媒体对应于不同级别的党委和政府,新闻媒体相应地被划分为中央媒体、省属媒体、市属媒体3个基本层次。在一些地方政府领导眼里,其管辖地域的媒体被视为&下级&,而中央媒体对他们来说又是&上级&,这都有违政府与媒体关系的表达。媒体与政府的关系,既不是&仆从&和&工具&,也非&领导&和&上级&,而是以公众利益为参照的相互尊重的关系。因此,政府与媒体要建立良好的互动关系,重要的是在互相尊重的前提下,官员摆正自己的位置,尊重媒体的权利,不能以行政权力干涉媒体权利。尤其对地方政府而言,无论是中央媒体还是当地媒体,无论是官方报纸还是商业网站,它们都是现代文明社会的大众媒体,是社会公共资源,是现代文明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5.媒体所代表的舆论是公众意见,而不应该是地方官员的个人意志。地方政府需要深刻认识媒体地位及舆论传播的规律,以便建立良好的官媒关系。各级政府部门的领导在与媒体打交道时,应当掌握这样一个基本的理念:记者和媒体工作人员既不是你的朋友也不是你的敌人,更不是你的下属,他们应当成为你的工作伙伴。作为政府部门的工作伙伴之一,媒体应当得到政府的公平对待。在美国这样一个媒体高度&饱和&的国家,可以提供新闻和资讯的各类机构已超过7万家。即便是在我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截止2003年底,各类媒体机构也超过了1万家&&其中包括2000多家报纸、9029家刊物、306家电台、369家电视台(这个数字不包括近60万家各类网站)。除了网络新闻平台外,还有诸如论坛、博客、播客、拍客等各种形式与载体的新媒体。各种形式的媒体中,包含着许多有用信息,也有许多无用甚至不利的信息,还包括大量个人隐私、不满情绪,甚至各种形式的恶搞等。媒体的多极化带来的是信息的分层化,这就为政府部门的舆情监控提出了一个新的课题:如何保持信息的一致性。就危机的影响范围而言,不同级别的政府部门应当与对应的媒体进行合作。具体来说,中央级的危机处理部门应当与中央级媒体合作,省市一级的危机处理部门应当与省市级媒体合作。在危机传播的过程中,政府部门应该重视并且充分发挥地方媒体的作用。地方媒体的报道针对性更强。他们往往能够就当地流传的那些谣言进行调查核实,从而在客观上为危机处理创造了有利的舆论环境。随着我国新闻生态的进一步改善,地方媒体将成为危机传播中一支不容忽视的力量。政府与媒体打交道时应着重把握以下7个基本原则:1.&第一时间&原则。在&第一时间&发布信息,可以抢占舆论先机,避免谣言,掌握舆论主动权。在危机发生后,公众的大脑对于事件一片空白,心中有许多疑问,如果得不到及时准确的信息,公众就只能进行猜测推断或听信小道消息。并且由于生命安全受到威胁没有了安全感,人们往往会作出夸大性的猜测和推断而产生恐慌,甚至会出现不理智的行为。&第一时间&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第一时间&是指事件刚一发生、没有被局外人知晓的时刻。此时,多事的知情者还来不及歪曲事件、策划谣言,公众由于从正当的渠道知道了真实情况,歪曲事件的任何企图已无机可乘。广义上的&第一时间&是指人们对突发事件的认识处于空白的时刻。身临现场的人在事件发生时难以立刻理解事件,甚至除了惊愕或恐慌之外得不出任何结论。新闻发言人在此时简要而适当地对事件做出解释,引导社会舆论的走向:为什么要在&第一时间&发布信息?过去的&后发制人&的做法为什么不再有效?首先,现在靠封锁消息,&后发制人&几乎已经不可能。现代科学技术日新月异,信息传播的速度和广度空前提高,特别是现代通信、电视技术、卫星技术、网络技术的运用和普及,使人们获取信息的途径越来越多元化,传播手段也越来越快捷方便。现在不论世界上任何地方发生什么事情,媒体和公众都能通过广播电视、互联网、手机等途径及时获得消息,也能迅速通过互联网和手机短信传出去。而且,现在又有了博客和播客。有些地方出现危机后,当地政府还没有说话却已有人通过博客对外发布消息,图文并茂地介绍情况,成为媒体和公众了解灾情的重要信息源。其次,如果封堵新闻来源或保持沉默,导致政府或权威的声音在关键时刻缺失或滞后,就会给谣言的产生和传播以巨大空间,让谣言肆意惑众。媒体和公众如果不能迅速从正常渠道得到信息,他们就会根据自己的理解转向其他的渠道,而这些渠道往往是谣言的源头。结果不仅不能减少不利的报道,情况往往更糟。&欲盖弥彰&说的就是这个道理。沉默有时会起到发酵的作用,但沉默下产生的大量谣言会引发公众不满,促使群众情绪由波动转化为激动、愤怒。贵州瓮安&6&28事件&就是由于信息不透明,造成谣言横行,导致群众情绪失控而引发的大规模群体性事件。再次,舆论传播中有&先入为主&的规律。人们在接受信息时,总是相信第一次听说的情况,而对后来的说法总是存有怀疑,&先入为主&的信息往往会左右人们对事件的看法和判断。国外学者做过一项实验:受众第一时间接受的信息,要想得到有效清除,至少需要数倍于第一信息的信息量,可见第一信息的重要性。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研究所所长尹韵公说:&新闻有个&先入为主&的特点,一旦事情公布出去,传播速度很快,就算马上进行纠正,一般来说效果也不会太明显。因为纠正的速度跟不上首先传播出去的速度,&先入为主&造成的危害是后面的纠正几乎没办法全部弥补的。&变&堵&为&疏&,这也是我国在处理突发事件的实践中得出的一个宝贵经验和教训,即&堵不如疏&。在危机管理上有一个&泄洪模式&,指在洪水泛滥的时候,如果一味围堵必然会有决堤之危,不如采取疏通的方式,在疏中加以引导。上海市政府前新闻发言人焦扬认为:&在突发事件的新闻传播中,最可怕的不是记者抢发新闻,而是记者抢发的不是出自政府发布的新闻;谁第一时间发布新闻,谁就掌握了舆论的主动权、事件处理的主导权。&危机发生后的第一时间进行新闻发布或发表声明往往有很大难度和很大风险。因为情况不很明朗,无法提供完整的信息,也容易说错话或提供错误的信息。在这种情况下,可以采取&阶段式新闻发布&(即分阶段连续新闻发布)。在事件发生之初,有多少信息就提供多少信息。如告知发生了何事,何时发生、在何地、涉及何人、伤亡情况、政府的态度和措施等等,做到这些就基本能把握舆论导向的主动权。在这之后,再根据事件的进展情况,不断地发布新闻。美国危机管理专家劳伦斯&巴顿说,公众在每一次危机中都要问3个问题:&发生了什么?&&事情是怎么发生的?&&你采取了什么措施?&在第一次新闻发布时如果能够回答这3个问题,就可以成为抚慰公众恐慌心理的第一剂&镇静药&。贵州瓮安&6&28事件&结束后,政府部门进行了反思和总结。突发事件发生后,虽然需要一个调查的过程,但还是应该在事件发生的第一时间就让公众听到政府发出的声音,哪怕这种声音并不是最全面的解答,但是至少表明了政府方面的一种姿态,这样做能起到安定人心的作用。2.公开透明原则。公开透明的本质和灵魂在于及时把握公众的信息需求,最大程度满足公众知情权,达到解疑释惑、消除误解和矛盾的效果。其目的在于使公众及时了解政府各个方面的工作,满足公众知情权,既使政府工作置于公众的监督之下,又使公众在了解信息的基础上理解和支持政府工作。突发事件信息公开包括事件过程公开、处置措施公开、事故原因公开和责任承担公开。无数的正反经验也都表明,突发事件的处理是否顺畅与相关信息的公开透明程度密切相关&&公开透明程度越高,处理就越顺畅,公众情绪也就越稳定;相反,则会增加处理的难度或使危机深化。英国著名危机管理专家迈克尔&里杰斯特说:&现代组织处在一个其活动透明度日益增大的时代里。若一个组织不能就其发生的危机与公众进行合适的沟通,不能告诉社会它面对灾难局面正在采取什么补救措施,不能很好地表现它对所发生事故的态度,这无疑将会给组织的信誉带来致命的损害,甚至有可能导致组织的消亡。&2003年春天,中国遭遇了一场突如其来的&非典&疫情灾害。&非典&初期,由于疫情不公开、不透明,从而导致谣言满天飞,引起人们的极大恐慌。有关部门对疫情控制很严,甚至避而不谈,我们的对外表态也陷入被动,严重影响了我们对外表态公信度,对中国国际形象造成不良影响。后来,中央采取果断措施抗击&非典&,并在舆论上先发制人,每天以公开、透明的方式主动发布疫情情况,提供全面、客观、详实、迅捷的信息,使谣言再无藏身之地,最后终于改变了被动挨打的局面,夺得了舆论的主导权。3.&第三方&原则。危机发生后,争取权威的&第三方&出来为你说话是危机公关能否成功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公众在危机中追求的是真实、公正,与危机没有直接联系的&第三方&人士说的话更容易让人觉得真实、公正。危机发生后,当事机构及时出面说明情况是非常必要的,但是要想有说服力,获得公众信任,最后化解危机,常常还须借助&第三方&的力量。特别是在出现信任危机时,&第三方&的声音更加重要,对化解危机起至关重要的作用。从危机公关的角度,不同的组织应借重不同的&第三方&力量。对企业来说主要有2种:①权威机构(如政府部门、质检部门、行业协会、专业机构、消费者协会等);②权威人士(如公关专家、行业专家等)。另外,媒体、消费者等都是重要的&第三方&力量。对政府来说,就是老百姓、媒体(特别是网民、专家学者)、海外华人华侨、外国政府政要、学者、主流媒体及专栏作家等等。传播学开创者霍夫兰从大量的实证调查中发现:&第三方&信源的可信度越高,声音规模越大,声势越大,其说服效果越大,影响就越大;反之亦然。亚洲金融危机时,韩国的金融体系曾经可能在3天内崩溃。韩国当时寻找了100多位说话很有分量的西方国家的金融界人士进行表态,他们称虽然对韩国经济不乐观,但是坚信韩国会像战后坚强重建一样恢复过来。结果,全世界对韩国也都有了信心。4.坦诚原则。坦诚的态度是化解危机最好的策略。坦诚包括诚意、诚恳、诚实。诚意即及时向公众说明情意,必要时致以歉意,以赢得同情和理解。诚恳即不回避问题和错误,敢于负责任。特别是能正确面对和回应负面报道和谣言。诚实即不说谎,我们会原谅一个人的错误,但不会原谅一个人说谎。英国危机公关专家里杰斯特著名的&三T&原则(提供真实情况、提供全部情况、尽快提供情况)和加拿大DOW公司的危机沟通原则&三要点&(诚实第一,永远诚实;同情心,人道主义;公开化、坦率),都将坦诚作为危机媒体应对最重要的策略。(1)正确对待和回应负面报道。对待负面报道要真诚和低调,应有必要的胸怀与雅量,表现出谦和宽容的态度,不能动不动就反唇相讥、对簿公堂。不能正确对待和回应负面报道,是我们目前各部门危机公关的软肋。《财富》杂志的主编谢尔曼说:&向媒体宣战,虽然听上去很诱人,但实际上却是一场无法打赢的战争。与媒体对抗只能使你的形象受损。对企业来说即使打赢了官司,也是一个输家。往往是赢了官司,丢了市场。&三株集团的破产是一个非常说明问题的案例。近年来地方政府或政府官员因不满媒体报道而诉诸法律的案例证明,一些政府或官员尽管打赢了官司,形象上却失分很多。当出现虚假负面新闻甚至中伤性的新闻时,我们普遍的表态都是对抗性的。往往首先就指责媒体是不负责任的,是造谣,是别有用心,甚至还要打官司。这种表态和做法实际上除了解气外,往往只会有负面作用。与媒体对抗几乎没有成功的案例。首先,负面的东西出来后,当务之急是要争取广大公众,以消除负面形象。如何消除负面形象?只有说服公众媒体的有关报道是不符合事实的,才能消除负面影响。要说服人,就要心平气和,要有根有据,并不是嗓门高就能说服人。所以,这个时候你的愤怒要收敛一些,再大的冤屈也要暂时放下,应该表现出谦和、诚恳的态度,才能说服公众。其次,公众在不明事件的情况下,一般还是相信媒体胜于当事者本人。他们不可能因为你的义正辞严的强硬表态就相信你,反而可能会觉得你不负责任、强硬和傲慢。而强硬和傲慢的态度是媒体和网民最反感的,会引起他们对你的不满和攻击。相对于记者或媒体而言,政府处于强势地位,一旦出现对立,公众的感情天平更容易倾向弱者。再次,批评媒体或与媒体对抗只会引起媒体的反抗,特别注意不要对媒体采取过激行为。有专家说:避免同媒体发生冲突,合作而非对抗是压倒一切的任务。美国危机管理专家罗伯特&希思说:&任何指控媒体有报道倾向或公报私仇的行为都会使媒体团结一致,捍卫整体利益。&媒体代表社会的公共利益和主流价值,遵循承载民意的强势运行逻辑,即使出现报道偏差,也会得到&言论自由&、&满足公众知情权&、&合理质疑权&等思维和制度的庇护。一旦报道过某事件后,媒体的立场就很难改变。即使有失实的地方也不会轻易向当事方道歉。因为媒体担心改变立场会失去自身的公信力,直至失去市场。为此,他们宁愿打官司,也不会轻易妥协。国家环保总局副局长潘岳在接受《中国青年报》采访时表示,作为社会的报道者,新闻的本质要求是记者和媒体必须忠于事实、客观报道。但是,新闻的即时性以及事件的不断发展变化,使得新闻报道又是一个逐渐接近真相的过程。要求媒体所有的报道都像专家学者那样做出专业判断、像法官检察官那样证据确凿,是不可能的。&让媒体说话,天塌不下来&是公安部新闻发言人武和平的表述。时任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局长(现任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党组书记)李毅中曾对在矿难中阻碍媒体采访的现象说道:&媒体不是中纪委,不是审计署,要求媒体提供法律事实根本就是不可能的任务。&实际上,对媒体的报道不同的处理有不同的后果。&负面报道&不一定产生负面影响,关键在于如何面对。辽宁西丰县委书记面对负面报道派公安人员进京拘传记者,结果引起全国舆论一边倒的轰炸,搞得非常狼狈,最后被上级部门要求引咎辞职;昆明市市委书记仇和以积极的态度面对批评和质疑,反而得到了媒体和公众的好评,成为一个化危为机的案例。(2)不能说谎。说真话,提供真实的情况是危机公关的关键。危机发生后,应向公众及时告知危机的真相及可能的风险,不能缩小也不能夸大。即使情况存在不确定性也应该告诉公众,这样才能赢得公众的信任,才不会出现谣言而导致社会不稳定。在危机出现后,无论出于什么动机都不能欺瞒公众,否则会付出沉重的代价。哈尔滨水危机事件就是一个很说明问题的案例。松花江水污染事件发生后,哈尔滨市政因为担心告诉公众事件真相会造成公众&恐慌&,决定用&善意的谎言&掩盖事件真相,称停止供水4天是为了对供水管网设施进行全面检修而引发谣言四起、人心惶惶,出现&抢购&风潮。看到这一混乱的情况,哈尔滨市政府很快发出了第二份公告向媒体公布真相,局势迅速好转。生活中有句谚语:编造一句谎话,往往需要无数的谎言来圆;而谎言越多漏洞也就越多,直到最后完全败露。如果由于情况不清导致发布的消息是错误的,事后发现应该及时纠正,不能企图蒙混过关。陕西华南虎事件就是在情况未核实的情况下,有关部门就仓促发布了虚假的消息。事后虽然发现了问题,但缺乏坦诚的态度,企图硬扛到底,其结果就是有关人员得到被撤职和解除公职的结局而成为世人的笑柄。5.情感原则。突发事件发生后,公众往往处于恐惧和慌乱中,感到无助和绝望,这个时候民众最需要的是政府和领导。政府和领导者及时地出现,及时地鼓励,可以给他们依靠和方向,对坚定其信心非常重要。突发事件发生后,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等等是媒体和公众最为关心的。此时,充分的关注与同情可以建立共鸣并赢得各方信任,及时的道歉往往能赢得尊重和谅解并缓解媒体和公众的不满情绪。建立信任、赢得谅解对于处理危机是非常重要的,领导干部或新闻发言人在突发事件发生后,特别是有人员伤亡的突发事件时,首先应表现出政府对公众生命财产安全的关注、关心,这样才能在公众心目中建立起一种亲和形象,才能带动大家一直克服困难,渡过危机。有专家认为,我们有些地方政府官员在事件突发后面对媒体时,往往只注重讲述事件经过,介绍政府对事件采取的措施和取得的成绩,但对事件中受伤害的人员未表示足够的关心和同情,缺少人情味。因此,专家建议:在陈述解决措施之前,应当首先表明自己的悲痛之情,以及对遇难者家属的同情和慰问。如果有失误,应当首先道歉,不要随意推卸责任、辩解;否则,会引发更多的批评。这时与公众沟通是重要的,这种沟通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使灾难减轻,甚至可以使危机成为一种机遇。某省在一个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新闻发布会上,其新闻发言人为了减轻公众的恐慌情绪,对公众说:&我们省6000万人口,才死了5个人,有什么大不了的?&这样说话明显是让人觉得该发言人对生命的不尊重。充满情感和人情味的表述能减缓危机,也能避免危机的出现。反之,没有情感和人情味的表述往往会引发危机。同样一件事,充满情感的、积极的表述和冷冰冰的表述会有着截然不同的效果。6.口径一致原则。突发事件发生后,政府部门面对媒体和公众时最大的一个问题就是各部门各说各的话,互相矛盾。各部门表态无序,混乱往往会造成公众的困惑、猜疑和恐慌,让人莫衷一是,最后丧失公众信任。为了避免出现表态混乱,应注意以下几点:(1)突发事件发生后,应由新闻发言人或指定的新闻发言人统一对外表态。做到&用一个声音说话&,确保形成有效的对外沟通渠道,其他人员应该避免擅自对媒体乱表态。(2)表态应该事先认真准备,力求科学、严谨,避免互相矛盾,难以自圆其说。(3)要拟定统一的表态口径。如果主要领导需要表态也应按拟定的口径表态。7.留有余地原则。任何时候,话都不要说得太满,不要过度承诺;尽量不要首先就让一把手出来面对媒体,否则有陷入舆论被动的危险。(1)说话要留有余地。出现危机后,话不要说得太绝对。如出现质量危机,不要迅速一口否认,称自己的产品质量绝对不会出现问题,更不要批评人家是造谣、诽谤等等。产品质量涉及许多环节如生产环节、运输环节、储存和使用环节等,你都没有弄清楚情况就一口否认,风险太大;如一经查实,你的质量有问题,哪怕有很小的一点问题,你就会非常被动。失去了公众的信任,要想恢复信誉就难了。前外交部发言人沈国放在&世界知识论坛&上说:&有些同志在国外回答记者提问时,当有记者提出在中国发现了非法贩卖囚犯器官的情况时,该同志马上予以否认并说这是造谣,无中生有。我认为应该这样回答&这种做法是中国政府不允许的,它绝对不是中国政府的政策,我们一定会进行调查,希望你能提供更为详细的资料&。这样就给自己留下了余地,不使自己陷入被动境地。&(2)不要过度承诺。在有些情况下,官员为让公众对政府有信心或有来自于上级部门或公众的压力,容易出现承诺过度。这可能会造成盲目乐观,导致危机扩大,遭受更大损失。一旦承诺无法兑现,你就会面临更大的舆论压力而付出更大代价。英国疯牛病危机公关上的一个最大教训就是:刚开始的时候,政府官员过于轻率地向公众承诺没有危险,并说我每天都在吃牛排,希望公众不要惊慌,但造成的结果是公众不信任政府。公众的恐慌不但没有缓解反而上升了,导致政府最后不得不采取过度反应策略来缓解公众恐慌。(3)尽量不要让政府首长在第一时间出面充当新闻发言人。由于情况不清楚,危机出现后的第一时间的表态,容易出现错误。一旦政府主要负责人出现表态失误,就失去了回旋余地。许多危机公关案例失败,其中原因之一就是在第一时间把政府主要负责人推向了前台,充当了新闻发言人(如巨能钙有毒危机)。政府主要负责人的回答实际上就是组织最终的回答,没有可以回旋和调整的余地。除非重、特大突发事件,一般情况下,危机发生后的第一时间应该由新闻发言人或副手出面面对媒体;在情况逐渐清楚或危机进一步扩大的情况下,再由政府主要负责人出面。应对突发事件的媒体公关,是考察各级政府执政能力和执政智慧的&试金石&。在媒体公关方面,如果应对得当,可以化险为夷,化&危&为&机&;应对不当,小则影响政府形象,大则影响社会稳定的大局。因此,在应对突发事件的预案准备中,各级政府应将媒体公关作为一项重要工作,认真加以安排。各级政府领导要树立媒体意识,将新闻学和危机管理作为各级领导提高学习能力的一个基础内容。这样在面对突发事件时,才可能读懂媒体,充分发挥媒体的作用。在常态管理方面,各级政府必须建立起媒体公关的常态机制,这样在关键时刻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而在处理突发事件时,必须适应媒体、善待媒体、善用媒体,这才能有效化解现实的和潜在的媒体公关危机。   
相关附件:}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老百姓大药房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