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的哲学读后感历史的读后感

《历史的足迹》读后感1000字_百度作业帮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
《历史的足迹》读后感1000字
《历史的足迹》读后感1000字
历史的足迹光阴轮回,六十年沧桑巨变.共和国始终把握着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社会和谐、民族复兴的航向,在岁月的时空中穿梭而行.今日之中国,政通人和,物阜民丰;今日之中国,活力迸射,一派生机;今日之中国,踔厉风发,砥砺前行.历数辉煌成就,串连梦想荣光,我们发现一条“铁律”: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与其历史主动性的选择紧密相连.近代中国给出了两大课题: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无数仁人志士前赴后继,上下求索.各种主义和主张出场了,纷纷破灭了;各种政党和组织登台了,纷纷退出了;各种道路和方式探索了,纷纷碰壁了.20世纪初以来,为了实现两大历史任务,历史和人民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社会主义,选择了改革开放.俯仰60载,潮起钱江两岸,浙江儿女一路踏歌而来.在极富传奇色彩的“中国故事”中,浙江人民挥就了瑰丽华彩的一章.马克思主义来到中国,这是一次历史性的牵手.拂去岁月风尘,望向历史深处,近代中国,多少次旗竖旗倒,多少回人聚人散,多少主义成为过客,多少英雄抱恨终天.只有马克思主义这一科学真理,指明了中国革命的道路,照亮了民族复兴的前程.中国是幸运的,中国人民是幸运的,中华民族是幸运的.因为,作为领导核心的中国共产党,始终能够以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实践.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同与中国革命实践结合起来,形成了毛泽东思想,建立了新中国.从30年前开始,与时俱进的中国共产党人创立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等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在这一科学理论体系的引领下,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不断取得新胜利.马克思主义一旦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威力无比:这是一面旗帜,迎风高扬,引领时代前行;这是一种信仰,坚如磐石,凝聚民族力量;这是一个法宝,予取皆准,战胜一切困难.科学理论的指导,让浙江这片热土生发无限活力,走在发展前列.率先解放思想,率先推进市场化改革,率先推进农村工业化,率先推进内外开放联动,率先推进城乡一体化,率先推进生态省建设……这一系列“率先”,形成了“浙江现象”,写就了“浙江骄傲”,创造了“浙江力量”.正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指引下,浙江人民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时代特征、浙江特点的发展之路.历史作证: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就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历史作证:一百多年来,在中国出现的所有政治力量中,只有中国共产党能够最坚决、最有效地捍卫国家利益和民族利益.坚持党的领导,这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这一选择,源于中国共产党以科学理论为指导.开辟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中国人民奔赴光明未来,得益于科学理论;建立社会主义新中国,得益于科学理论;沉着应对“苏东剧变”,坚定举自己的旗、走自己的路,得益于科学理论;引领改革开放,肇始一场震古烁今的变革,得益于科学理论.这一选择,源于中国共产党扎根于人民群众.一部党史,就是一部践行人民群众利益的奋斗史:改变积弱积贫的旧中国,为的是人民利益;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为的是人民利益;进行社会主义探索,为的是人民利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的是人民利益.这一选择,源于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迈向复兴.综合国力由弱到强,国际地位显著提高,标显了“中国力量”;从温饱不足到实现小康,成就了“中国速度”;从计划经济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从封闭状态到全球视野,开始了“中国跨越”……88载卓越历程,彪炳千秋;60年执政辉煌,功垂青史.中国共产党始终是民族复兴的核心力量.浙江人民始终把坚持党的领导作为坚定信念,摆在突出位置.新中国成立60周年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浙江各级党组织始终正确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和改善党的建设,不断提高执政水平;审时度势,及时制定浙江又好又快发展的政策措施,不断增强宏观驾驭能力;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充分调动人民群众在改革发展中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坚持党的领导,这是浙江走在发展前列的根本保证.历史经过反复比较,作出了决定自己命运的抉择: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是国家富强、人民富裕、民族复兴的必由之路.社会主义道路,始于找到马克思主义真理那一刻.正是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逻辑.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真正坚持社会主义.这一道路,是强国路、幸福路、振兴路.一个发展中国家GDP年均增长近10%,经济总量已位列世界第三,中国人民一天创造的财富就超过了1952年一年的总量,在世界发展史上堪称奇崛;开辟一条独具特色的现代化道路,为世界提供了一个新型社会制度的发展模式;中国共产党作为领导核心,将民族复兴的进程推至新高.这一道路,在发展、创新、深化中生机盎然.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创造性地回答了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坚持马克思主义;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一系列问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更加清晰,前景更加光明.这一道路,决定中国未来的前途与命运.历史充满变数,时代充满挑战,这就需要我们在变数中寻找规律,在挑战中把握原则.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一条朝阳大路,是一条康庄大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深深刻下了浙江人民成功实践的足印.几个数字就是最好的注脚——从1978年到2008年,城乡居民收入已分别连续8年和24年保持全国各省区第一位,足证这是一条浙江人民走向富裕的道路;在全国民营企业500强中浙江占173席,足证这是一条浙江人民不断创业创新的道路;推进全面小康六大行动计划,近年来全省新增财力的近3/4用于全面改善民生,足证这是一条浙江人民共享发展成果的道路.改革开放是决定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非原创,参考资料:/link?url=ROyfU68LqTrTAQeURVd1k4x09wtSIKeteRjXKS9nJSLiEbrjCQzNEg-smcdUcjjwyDCcvfJr783vCpFzJllln2S75pWx40EEJv43_vy3L-W读智慧引领幸福有感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评价文档:
喜欢此文档的还喜欢
读智慧引领幸福有感
智​慧​引​领​幸​福​ ​读​后​感​ ​周​国​平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想免费下载本文?
把文档贴到Blog、BBS或个人站等:
普通尺寸(450*500pix)
较大尺寸(630*500pix)
你可能喜欢原创读后感
《幸福的历史》读后感600字
  比起这本书的名字,它的封面更吸引我。那是希腊雅典黄金时期的一幅服壁画,画中重点描述的是一位对幸福充满渴望的少女,而在画的上端是一个有着神力的天神,没错,就是他主宰着人类的幸福。这只是我对这幅画简单的描述罢了,为了证实这一点,我翻开书的目录,大致浏览了一遍。我读书不太喜欢一页一页的翻,因为那样会让我陷入困顿之中,我反而更喜欢有选择的读,只有翻开自己感兴趣的那一页才能勾起我的思绪。这本书我没有完全看完,但是仅仅的几目就足以让我深思。
  什么是幸福,其实我们根本没必要在这字眼上纠结,有人说,和家人在一起共度天伦之乐就是幸福;有人说,今天能吃饱,就是幸福;有人说,能完成今天的任务,就很幸福&&&&&&然而,在我眼里,那根本不算什么幸福,只是生活中给你的一点甜点罢了。克洛伊索斯在临死前才意识到索伦所说的&神常常是叫许多人刚刚瞥到幸福的影子,随后便把他们推上了毁灭的道路&,就连他自己也情不自禁的大喊:&活着的人没有一个是幸福的。&也许,你们会觉得这个很荒谬,找他这样来说,岂不是说,我们世上没幸福可言了?其实不然,我们可以换个角度想,人就是要有这种信念,才能不断向前,追求真正的幸福,知道自己临死前,再回忆起过去自己经历的那一切,也许这样你才会真正感受到什么是属于你的幸福。也好让那些自以为幸福的人醒悟过来,不要只沉浸在这短暂的幸福中,要更加努力向前。
【】   【】
延伸阅读:关键词:
你可能想找幸福的历史读后感_感想随笔_管理资料下载网
您的位置: >
> 幸福的历史读后感
幸福的历史读后感
幸福的历史读后感整理了关于作者达林 麦马翁编著的关于幸福的阐述的书籍《幸福的历史》的读后感受。体会幸福的真谛。
  幸福的历史读后感
  如同植物有向光性,人类天生趋甜避苦,追求幸福。这颇具达尔文精髓的箴言要古老的多,人类追求幸福的历史与人类历史本身一样久远。
  但是什么是幸福呢。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在《历史》一书里提到了这样的故事。富有的吕底亚王克洛伊索斯富家天下,自认为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但是梭伦的回答打破了他的幻想,梭伦认为第一幸福的人是雅典的一位父亲,英年之际就战死沙场。第二幸福的一双兄弟,他们的母亲是赫拉女神的祭祀,为了赶上女神的祭典,兄弟两人卸下牛车拉着母亲赶往神庙。于是这位母亲向女神祈祷,赐予她的儿子们世间最大的幸福,女神于是让他们沉睡不再醒来。
  在青春年华沉睡不再醒来就是世间最大的幸福,这种幸福观我们已经很难理解了。现代人认为幸福是一种权利,正如美国的《独立宣言》所说,追求幸福的权利是不证自明的真理。最近英国经济学家理查德&拉亚德爵士甚至宣布:&幸福应该成为政策的目标,国民幸福的进步应该像GNP增长一样进行测量和分析。&
  在希罗多德的时代,幸福不是一种感觉,也不是个人主观的判断,幸福是对人生的整体评价,只有死后才能定论。梭伦告诉吕底亚国王&神常常叫许多人刚刚撇到幸福的影子,随后便把他们推上了毁灭的道路。&其实人类能够依靠自己的力量而非神的力量就能找到幸福,大概是现代人最有野心的假设了。
  《幸福的历史》一书讲述的正是西方人的幸福观是如何发生这种转变的。在作者看来,幸福是每个人在现世都可追求到的观念并非真理,而是人们信奉的观念。正如英国哲学家卡莱尔说,如果没算错,幸福是我们人生的终点和目标,这一观念,出现在世界上还不满二百年。
  现代的幸福观念是古希腊罗马哲学以及犹太&&基督教思想的产物,诞生于我们现在称之为启蒙时代的17和18世纪。   古代的幸福都在一个遥远的如同彼岸的世界。比如说希腊神话中的极乐世界或者福岛,基督教的天堂和伊甸园。法国大革命和工业革命则让人类开始思考在尘世今生获得幸福的可能性。于是这种想法造成了一种充满危险性的感受和期望。
  1932年,英国作家阿道司&赫胥黎出版了《美丽新世界》,描述了一个奉行快乐原则,及时行乐和青春崇拜主宰下的乏味的消费社会,美丽新世界也和我们当今的社会一样,也鼓励公民尽可能根除不快乐的事物,而不是学会忍受。这是挣脱了与美德的联系的幸福,最终只归于安逸和舒服的感觉。书中的主人公野人约翰不得不宣称&不幸福的权利&。
  幸福真是人类自身理所应当的权利?现代人就像《等待戈多》里的弗拉季米尔一样,说自己是幸福的,即使这不是真的也没关系。
  弗拉季米尔:我们很幸福。
  艾思特拉贡:我们很幸福。(沉默。)我们现在幸福了,接下来该怎么办?
  弗拉季米尔:等待戈多。
  我们现在幸福了,接下来该怎么办?法国作家贝克特1953年在巴黎巴比伦剧场演出的《等待戈多》中提出这个问题,事实上,这出悲喜剧忠实捕捉了人类在无可抗拒的绝望当中,对幸福锲而不舍的追求。
  受苦仍然是人类必须承受的条件,因为人类至今仍是介于禽兽和上帝之间的动物。除了这项重担之外,我们自启蒙时代以来又再加上另一项负担:为自己不快乐感到烦忧。
  也许幸福就在于习惯不幸福一生相伴。
  幸福的历史
  中文版序
  序言 追求幸福的过程本身已价值不菲
  引论 幸福的悲剧
  上篇 现代信仰的诞生
  1 至高的善
  2 永恒的福气
  3 从天堂到尘世
  4 不证自明的真理
  现代仪式
  下篇 传播幸福之道
  5 质疑证据
  6 自由主义及其不满
  7 建造幸福世界
  8 快乐的科学
  结语 幸福的终点
  幸福的历史作者简介
  达林&麦马翁(Darrin M.McMahon)现任佛罗里达州立大学的本韦德(Ben Welder)史学教授。1997年在耶鲁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后来曾在哥伦比亚大学、耶鲁大学和纽约大学担任客座教授。他在欧洲史和美国史领域撰写过数十篇文章。第一部著作是《启蒙的敌人:法国的反启蒙和现代性的造就》(牛津大学出版社,2001)。《幸福的历史》(大西洋月刊出版社,2006)是其第二本著作,目前已经被翻译成十多种外文出版,很多学术期刊和大众媒体都好评如潮,在世界范围产生广泛影响。他还与别人合编《十八世纪欧洲启蒙运动与其他主要宗教和文化的关系》(Honore Champion,2002),以及五卷本《启蒙:历史研究中的关键概念》(劳特利奇出版社,2009)。目前正在撰写一本有关西方天才观念史的著作。
以上这篇是 幸福的历史读后感。就为您介绍到这里,希望它对您有帮助。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分享给您的好友。更多心得体会在:&望大家多支持本网站,谢谢
收藏本文章
下载本文章(DOC格式)
下载本文章(TXT格式)
本页地址:对幸福的感悟--基于一部名著的理解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评价文档:
喜欢此文档的还喜欢
对幸福的感悟--基于一部名著的理解
读​书​笔​记​,​对​名​著​的​理​解​,​回​归​到​对​生​活​的​感​悟​。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想免费下载本文?
把文档贴到Blog、BBS或个人站等:
普通尺寸(450*500pix)
较大尺寸(630*500pix)
你可能喜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幸福教育的样子读后感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