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漫陈曼摄影作品集的后期特点

我看国内首席摄影师陈曼
本博主观点:
陈曼的作品从外观上来看,主要有以下特点:光溜溜的眼睛皮肤头发质感,像塑料假人涂了油,滑滑的感觉。肢体线条圆润扭曲,像未来感流线型建筑和外星人的结合。总的说来,又有点像40年代左右的某些电影/广告画报感觉,给人感觉像精致的镜中人。她的作品中经常出现液体和对液体渴望的元素。这些柔软的元素充分体现了她明显的女性视角,与欧美时装大片强调强势,冷硬的感觉明显不同。
陈曼作为中国时尚摄影界的最著名人物,其作品最显著的特点是:
(1)圆润,光滑的线条,把人修的很瘦
(2)滑溜溜的,具有高光泽的肌肤质感(注意不是糖水片那种清透的水晶感,而是像不透明的固体木偶涂了油)
(3)超现实主义,模特在她眼中不是一个人,而是雕塑,玩具,塑料娃娃,或者木偶
(4)以上三点造成的模特有外星人一般的前卫,利落,怪异感觉
(5)喜欢运用低角度眼神光和侧光,塑造模特T区,人中,鼻头,下巴,颧骨的高光亮点,配合后期提亮(有时候会在眼球内画一些形状怪异的亮点),造成油润,假娃娃一样的感觉
(6)人物失去重力限制,像漂浮在太空,或者斜着
(7)彩色灯光的细腻运用,不像有些摄影师的作品动不动一个大红一个大绿的光线用的很生硬,她的彩色光线运用的要么比较淡,要么颜色比较多
1,2点是她所有作品中最容易被识别的地方
陈曼近段时间的作品变得明显的大众化,庸俗化,个人特色已经没有那么明显,她大量为ELLE,BAZZAR等杂志拍摄流水线般的照片,老创意反复使用(比如彩色灯光和透过窗子看风景的主题已经被她使用N次),显然已经进入瓶颈。这个网友就是针对此点展开评论的。我赞同该网友的评论,陈曼不需要模仿别人,只需要扩大拍摄规模和难度就OK。
比如:1953年电影《红磨坊》,与陈曼早期某作品对比
代表她强烈风格的几张照片:
她最近的作品:明显失去个人风格
陈曼博客首页网友的评论:
像你这样已经具备了自己强烈风格的摄影师,最好不要轻易的想改变自己的拍摄风格,也就是说:你之所以得到大家的认同,是因为你对视觉的独特表现方法,和你独特思维方式。如果你一旦改变,那样可能大家就不再熟悉你的风格。你的作品风格才代表了你的身份,你的视觉艺术。其实,我很欣赏你在很短的周期里形了独特的表现语言和思维方法,其实很多同行可能从事这个专业一辈子也难到达,你却达到了。在你从业开始你就是走的一个具有个性的摄影师的路,而不是大众化的。不是像Steven
Meisel一样是用他多变的拍摄手法去形成自己的风格,就是说他的风格就是:多变。而你是:个性,独特,你的作品早期的有点像插画人物的感觉。(当然,你也借鉴了Ellen
Von Unwerth的一些表现方法,画面效果的差异,是你们使用的相机不一样带来的)。你和他(Steven
Meisel)谁拍得好,根本不重要,也没有可比性。他创作灵感来自电影,绘画,文学和一些当今社会现象。而你的大都看不到这些,你的是以女人的视角去表现女人(所以在表现女人方面你挖掘得很深)。很纯粹,很直观,很形式,常常有点超现实。
但近期看到你的几组片子,感觉你希望在自己风格上做一些尝试,但是不管结果怎样,自己是否满意。我觉得都没必要(自娱自乐是可以的),你有什么必要去模仿别人的风格呢?模仿别人的风格也是为了形成自己的风格,你自己有了也不需要。你可能希望自己风格更所谓国际化一些,学习了一些国际流行的手法,让别人感觉你和国外大师很像?冯海他们一直在学,今天学习梅塞尔的风格,明天学习林得伯格的风格。我觉得不好,他们的只能是停留在模仿的层面。你的不一样,你的是作品,有自己的思想,有自己的表现语言,有自己对摄影的独特理解,现在已很国际化了。我觉得很好,很难得,别人很难超越的,北京很多摄影师在模仿你的风格,也没一个能超越你,原因是他们也许能模仿了你的形式,用光,人物造型。但你的想法,你的创作思维别人是无法复制的。&
想突破自己肯定是必要的,但不能丢下自己最熟悉,最能驾驭的表现语言。应该把自己独有的东西继续提升,提升到另一个高度。你以前拍摄的可以说没有大制作,画面很精致但不一定很大气。你如果真正的想学习国外大师,或想突破自己的话。拍摄:像
Meisel那样拍摄很难驾驭的大题材。真正的水准都体现在极难控制的大题材上。众多的模特,复杂的场景,对摄影师,造型师,化妆师等都是个很大的挑战!一组片子拍摄下来,很多张,每张都有区别,但又很整体,围绕一个主题,有形式又有内容,还要有思想。我觉得你应做些这方面的尝试,但风格和表现语言要延续自己已有的风格。
你目前的用光,拍摄手法,技巧,画面的处理,色调,后期等都很好。只是没有很大气,很震撼的作品,那是因为拍摄的内容局限造成的。大题材,大场面,大制作一定会使你的作品更加完美。
你要挑战的,要改变是拍摄难度和规模,而不是已有的拍摄风格。
我祝愿:陈曼,永远只有一个。
(个人之见,望多包涵)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陈漫从小就有画画天分,高中读美院附中,高考考上了中戏,因觉得管理太严而退学,又以专业第一考上中央美院.
姓名:陈漫
职业:时尚摄影师、视觉艺术家
评价:“最会拍照的北京妞儿”
家庭+事业=生活北京“懒妞”的腔调
  "我和很多中国当代女性是一样的,在百忙之中有了自己的家庭和事业,是不是潮妈我不敢讲,因为我是比较懒散型的,平常也都穿休闲的衣服,但是我的态度还是潮妈的一种的"。
陈漫镜头前的人物个性十足
  杜鹃在五星红旗下敬礼,范冰冰变身超人李小龙,陈坤抽着烟,周迅光了头……陈漫不能接受只用常规思路去诠释一件事物,拍人物也一样,美有多样可能性,每个人物都能在她的镜头下到达一种极致。陈漫喜欢对摄影作品进行电脑绘画后期加工,产生令人惊愕的视觉效果。因为这种独特的美的视角,陈漫的部分作品已被伦敦V&A博物馆和北京今日美术馆当作馆藏收藏。
最让陈漫印象深刻的人物
   “每个人都有让我印象深刻的地方,比如范冰冰就比较真我帅气,大家也都知道,她从一开始很女人,后来我拍了她几次装男人的样子,再后来大家都管她叫“范爷”。李冰冰有公益环保的一面,周迅的那种天分精灵的一面,巩俐的大气,每个人都不一样”。
上图陈漫作品(由左至右)人物分别是:范冰冰(1&2)、陈坤、周迅、王菲、杜鹃。
“上海像女人一样,北京像男人一样,男人跟女人肯定会有矛盾,但也有最完美的结合”。
“上海女人比较细腻,和别的地方的女人不太一样”。
“我就是一个lazy范儿”。
  上海像女人一样,北京像男人一样,男人跟女人肯定会有矛盾,但也有最完美的结合。我觉得上海跟外界沟通的更多一些,比较早就有国外的文化进来,这是一个特别现代化、国际化的城市,它也有自己不同的表达。
  北京和上海像一对欢喜冤家,你追我赶着建设现代高楼大厦,也各自为保留历史和传统文化努力着。语言不同,生活习惯不同,似乎两地人们的价值观也存在某些矛盾。 [
  在北京大妞陈漫的眼里,北京和上海就好像男女之间的关系一样玄妙。北京大妞的“懒范儿”与上海女人的细腻似乎不在一个tone。但在她的作品中,北京上海一样充满着迷人魅力。 [
  上海女人比较细腻,和别的地方的女人不一样。我就是一个lazy范儿。我不是会刻意花时间打扮的人,因为我是一个比较懒的北京女孩,虽然不至于不梳头不洗脸就出门,但也差不多。
搜狐上海微公益口号:付出不计多少,奉献不论大小,帮助别人,快乐自己!
“爱自己爱地球,希望大家通过公益帮助别人也帮助了自己”。 []
2010年在巴黎开展
孕妈妈写真
好姐妹范冰冰助阵影展
众星助阵陈漫影展
我是个混合体
  摄影师陈漫长着一张立体感十足的模特小脸,只要一开口说话便可辨认其北京特色的腔调,用鼻腔发音是地道北京人的说话方式,回答问题不假思索,虽然逻辑有点乱,但回答的态度诚恳十足。对于自己的评价,陈漫还是不假思索的说了一通正反义词组合,她是一个“又本土又国际,主流又非主流的混合体”。
  最喜欢的颜色
  其他兴趣爱好
  平时的装扮
  花多长时间出门
  出门必戴单品
  怎么形容自己
  所有颜色都喜欢
  中医、中国文化
  休闲装
  几乎不打扮就出门
  MAC粉色唇膏
  主流非主流的混合体
参加Etam童装发布活动
2012香港办影展}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摄影师陈曼作品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