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塬今年建房扶贫自建房多少钱一平米

环县环城镇北郭塬村新农村建设纪实
&&&&今年,对于环县环城镇北郭塬村的群众来说,又逢上了好事,政府投资300多万元帮助他们改善生产生活条件。 &&&&
&&&&日前笔者在郭塬村民小组郭旭东家发现,三间富有现代气息的房子临街新建,房内宽敞明亮,厨房已经安装上了煤气灶,房子的后院,是一个150平方米的集流场,一口新打的水窖正等待天上的甘霖,穿过院后一道弓形小门就是养殖小区,新建的厕所、畜棚、猪圈与沼气池融为一体,整洁而又卫生。主人指着新建的“家”炫耀了起来:“再有两天,我家就可以住上和城里人一样的地方,这才是把钱花到地方上了。”郭旭东是全村232户新村建设的受益者之一,他乐呵呵地说:“钱虽花多了点,但我有了奔小康的目标,政法给我们群众办了大好事。”
&&&&以强基固本,以产业富民,北郭塬村一路拼搏一路歌 &&&&
&&&&北郭塬村原来是环县典型的山区村,耕地大多是山坡,2001年前,人均梯田不足2亩,镇村道路连个大车也开不进来,山光秃秃的没有一点生机,如今,走进这个村梯田层层,满山遍野都披上了绿色的盛装,家家户户都能通上大车。
&&&&说起这个村的发展,村支书刘刚如数家珍,从2000年开始,该村借助退耕还林项目、整村扶贫推进项目的实施,大力进行流域治理、道路、农电等基础设施建设,2006年底,户均紫花苜蓿达到28亩,梯田人均达到5亩,全村建牛棚220座,引进良种早胜牛937头,良种率为96.8%,羊存栏1460只,引进良种绒山羊627只,全村人均纯收入达到1582 元,为群众奔小康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这个村以做大做强草畜产业来支撑建设新农村,草畜收入占人均纯收入的43%,在2003年该村就成立了养殖贩运协会,村支书是“牛”会长,村主任是“羊”会长,全村群众的养畜都依靠两个会长外销。去年在引回良种绒山羊时,协会把当即能产绒的绒山羊调回投放到户,今年初还联系高出当地40元的价格组织外销。郭塬村民小组农民郭万春投资9000元买回20只绒山羊,当年羊绒收入3400元,他高兴地说:“我现在这些羊按每只500元出售,每只就可赚220元。”刘家山村民小组刘银指着3个小尾寒羊说:“今年搞建设多亏了这些羊,这3个一年可产羔15个,前天卖掉了6个羔羊,收入1750元,今年预计全年可收入6000多元。打算再买2只养上多赚些钱。”
&&&&挣来项目,珍惜项目,北郭塬村群众又逢大好事 &&&&
&&&&今年,县上多方筹资决定在这个有着坚实生产生活基础的村进行新农村示范点建设,在该村负责施工的县农办副主任梁万珍介绍说:“这个村新农村建设总投资960.48万元,其中政府投资423.03万元。”刘刚自豪地说:“我们的干劲得到了县上和镇上的肯定,这个大项目是县镇奖励给我们村群众的。”
&&&&4月25日,北郭塬村和环县其他地方一样,大地被赤日炙烤着,县镇工作人员就进村落实项目,尽管农民个个脸上冒着汗珠子,但他们挤在村委会,只到县镇村干部把他们的名字记录在本子上才欣然离去。程掌村民小组农民程永禄在报名中缺漏无偿投资的沼气池,第二天找到村上补报时,早被抢光了,他埋怨当时开会去的儿媳妇没有抓住机会,这位年近6旬的老人轻松地说:“人家都在搞,咱不搞就落后了,我家建窖场和羊舍都是政府给的钱,旧庄改造时借人的1万元,我们利用一年的打工时间就挣回来了。”
&&&&陈塬村民小组农民敬治国就是这个村在项目实施中的受益者,近几年,凡是村上实施的项目他都争取,借整村推进修梯田30多亩、盖了牛羊棚,借退耕还林种草36多亩,大力发展舍饲圈养,人均年收入3000多元,这次村上实施新农村建设,有啥项目他吃啥项目,这位54岁的农民党员感激地说:“好项目来到咱村上,政府扶持群众改变生活,就是再困难也我们也要搞,要不过了这个村就撵不上那个店了。”刘家山刘清贵听说今年要进行新农村建设,这个原来很“老实”的农民突然变得“聪明”起来了,整天守在村上看有啥项目就要啥项目,全村实施的4个方面22个项目,他就带头实施了18个。
&&&&该村进行小康农宅建设时,按照政府扶持,群众自愿的原则,改造旧庄172户,新建小康农宅28户,并无偿为232户配套了“三清三改四化”能源沼气和一场一窖。刘家山村民小组刘银兴致勃勃地说:“我家的这些都是这次新建的,”他又指着沼气池说:“有了这个池子,即可积肥,又可用沼气,既卫生又方便。”
&&&&干部是保证,群众是基础,干群齐心建设新农村 &&&&
&&&&5月12日,县上10多个部门抽调干部来到,启动新农村建设。县上还要求,70天时间内全村户户要完成所有建设项目,这是一场对群众精神风貌的检阅,也是对县镇村干部执政能力的考验。
&&&&工作启动以来,县镇干部每天都坚守在工地,现场规划、协调工队、负责拉水、运料。为了保证工程高质量、快进度完成,县上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多次深入现场规划设计,抽调县农办、环城镇、村委会干部和群众代表组成北郭塬村新农村建设领导的小组。由于干旱,全村人仅用的一眼泉水每天产水不到50方,工程全面启动每天需水量都在200多方,大量的用水要到距30里外的县城拉,村上就组织8辆农用车往农户送,县上解决2万元解决用水困难。北郭塬村连续四年地里无收成,县农办、环城镇就发动职工捐款4000元,为7户特困户解决燃眉之急。这个村在家劳力不到30%,镇上联系了8个村、27个工队、158名技工进驻该村加班加点施工,村上组织322当小工,刘家山村民小组刘茂和沈粉梅家里没有劳力,干部为他们联系21名小工,每天花费30元雇了个做饭的。村支书刘刚更是忙得焦头烂额,在改造旧庄中群众面临资金困难,他和村主任出面贷款9万元,为42户群众赊砖75万页、赊欠水泥预制品7万多元,赊运费6万多元,为给施工人员改善生活,他把家里仅剩的猪肉送到工地。新农村建设得到了群众的大力支持,在加宽镇村17公里道路时,沿路损伤群众土地30多亩、损坏树木1500多颗,垫窖78口,群众也没有丝毫怨言。
&&&&据村支书刘刚介绍,该村整修拓建镇村道路17公里,村组道路20公里,整修村镇街道300多米,新建村部200平方米,新建小学一所,完善了以村部为中心的村卫生所、兽医站、文化活动室、农民科技培训中心等村级服务阵地建设,新种植紫花苜蓿3000亩,新修梯田1500亩,在村镇集中区新建了养殖小区,建羊棚200座,引进绒山羊328只。目前,一个生态环境优美、人居环境舒适、村容村貌整洁的山区村正脱颖而出,这个村的群众将在6000多亩草地中,在1000多头早胜牛、2000多只羊身上大作文章,正真实现“赶着牛羊奔小康”的理想。(张永鑫 文 Z 扈志琦)
&&&&编辑:俞昱邦
来源:环县委宣传部您当前位置: >>
>> 浏览文章
陕西:去年1万余贫困群众幸福搬迁
陕西传媒网-陕西日报讯(记者 程伟)吴起县铁边城镇移民安置点的李仲邦,自打从深山迁入新居,并成为安置点旁设施农业园区的产业工人后,日子越过越红火。而此前的李仲邦,还&蜗居&在20多公里外的深山土窑洞里,过着靠天吃饭的生活。日,正在园区&上班&的李仲邦高兴地说:&当初无经济能力搬迁,还担心搬出来无事可干。现在不仅建房有补助,政府还扶持发展产业。安置点周边的便民超市、医疗室、学校、健身广场也都建起来了&&&
盘点&2013&,我省扶贫移民搬迁取得骄人成绩:计划搬迁5万户20万人,目前实际安排搬迁5.5万户21.75万人,超计划8.75%。
十八大召开之前,按照新的扶贫标准,我省尚有贫困人口690多万。为确保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国家新一轮扶贫开发启动后,我省按照国家要求,把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作为扶贫开发主战场,针对秦巴山区、黄河沿岸土石山区、白于山区自然生存条件恶劣的近300万贫困人口,启动实施了大规模的陕南陕北移民大搬迁工程。去年又将秦岭北麓及渭北旱塬地区,纳入全省扶贫移民搬迁总体规划。
据省扶贫办移民处负责人介绍,2013年我省计划安排财政扶贫资金10.17亿元,实际安排中省财政扶贫资金11.68亿元,超计划1.51亿元。各市县配套资金也大幅上升。其中,延安各县区平均每户建房补助在7万元以上,榆林各县区在5万元以上。同时,我省还不断调整搬迁建房补助标准。其中,陕北、陕南集中安置点住房,按每户60、80和100平方米3种类型建设,搬迁户分别负担1万元、2.5万元和4万元建房费用,超出面积的费用由搬迁户负担;分散安置建房,财政按每户3万元标准补助。对特困户,则由政府免费提供住房,面积控制在30&50平方米,所需资金由各级财政安排解决。
对于秦岭北麓及渭北旱塬地区,我省按每搬迁1人,省级补助6100元(其中3800元用于建房,2300元用于基础设施建设),每户补助1000元宅基地整理费,特困户每户再补助1万元。每搬迁1人,市、县财政各配套500元。目前,首批安排项目已有6751户开工建房,开工率达82.3%。
省扶贫办相关负责人说,十八大以来,我省全面启动了&十二五&规划剩余的1300个贫困村整村推进项目,每村投入100万元,其中30%用于基础设施建设,70%用于产业开发项目。各市、县基础设施配套资金投入力度空前。
相关阅读:【doc】《当代陕西》记者专访省扶贫办主任郭汉文陕西,【,扶贫,当代陕西,陕西省扶贫..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doc】《当代陕西》记者专访省扶贫办主任郭汉文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 && 综合新闻
陕西扶贫搬迁:新钥匙打开“致富门”
发布日期:
  新华社记者&刘彤   冬日的严寒丝毫掩饰不住陕西省蓝田县洩湖镇簸箕掌村居民杨永辉的欣喜。日前,记者见到刚刚搬到集中安置小区的杨永辉两口子时,他们正在崭新的小楼里收拾家什,准备迎接农历新年。   这栋2层建筑的小楼总共10间,面积188平方米,杨永辉一家4口以及父母将安居于此。   簸箕掌村有5个村民小组,共301户,1071人。过去,村民分散居住于坡道旁、山脚下,最远的一个小组离村委会有近2公里路。交通不便、出行困难,严重影响经济发展,村年人均纯收入只有2000多元。搬迁新址、集中安置,关乎村民致富奔小康。   记者了解到,新楼建筑成本在20万元以上。这对世世代代靠种地为生、基本没有什么积蓄的农民来说,无异于一笔天文数字。但2013年开始修建集中安置小区的时候,政府就对村民承诺,政府将承担建房的大部分成本并对房屋进行装修,建成即可入住。“当时不光是我们,全村人对这个扶贫搬迁项目都有些质疑:这么便宜的房子谁会给啊?”杨永辉回忆。   随着时间推移,很快,杨永辉在2014年年底拿到了属于自己的房屋钥匙,立刻就可搬入,“这对我们来说简直就像做梦一样,恨不能成为最早入住的那拨人!”   记者在簸箕掌村看到,一排排建成的徽式风格小楼矗立在已经硬化完毕的道路两旁。一户户新居透露出新年的气息。已是严冬腊月,天寒地冻,但村民往来络绎不绝,大家都在和时间赛跑,争取搬进新居过年。   “现在第一村民小组的65户陆续搬入新居,其余的村民将在今年4月底以前完成搬迁。”簸箕掌村党支部书记助理李明君介绍,集中安置点共占用土地120亩,原先农民们分散居住的380亩土地将实行复垦耕种,这就为簸箕掌村增加了260亩土地。  新居带来新希望。搬迁完成后,村民将依托村旁卧龙湖、紧靠南山索道、仿古商业街等,成为西安半小时经济圈内的重要组成部分,家家都可搞农家乐。一条脱贫致富之路清晰可见。   “保守估计,村民年人均纯收入将是过去的两倍。”李明君说。   陕西省扶贫开发办公室主任郭汉文介绍,移民搬迁工程实施至今,一大批集中安置点陆续建成,山区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巨变。移民搬迁成为统筹城乡发展、加快群众脱贫致富、推进城镇化建设的重要举措。   记者了解到,2014年,陕西扶贫移民搬迁按照省委、省政府的安排部署,累计搬迁贫困人口6.13万户、24.08万人,超额完成目标任务,其中陕北地区搬迁2.6万户9.88万人,秦岭北麓及渭北旱塬地区搬迁0.83万户3.3万人,陕南地区搬迁2.7万户10.9万人。截至目前,大部分工程已经完工,搬迁农民有望年内拿到属于自己的新房钥匙。(新华社西安2月2日电)
陕西传媒网
陕西省委宣传部
陕西省委网信办
陕西日报传媒集团主办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
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陕B2-
新闻热线:029-
商务合作:029-
本网站由陕西传媒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陕西日报网络发展有限公司负责制作维护? ? ? ? ? ? ? ? ? ? ? ?
  您所在的位置: >> 陕西新闻 >> 正文
精准扶贫,点亮老区群众幸福梦
领导干部网
日期: 9:01:43
来源:陕西日报
】【】【】
& 精准扶贫,点亮老区群众幸福梦&
&   &老区和老区人民,为中国革命作出了巨大牺牲和贡献,我们要永远珍惜、永远铭记。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把老区发展和老区人民生活改善时刻放在心上,确保老区人民同全国人民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视察期间,对革命老区扶贫开发提出明确要求和殷切期望。
  4年前,我国实施新一轮扶贫开发时,陕西有一组沉甸甸的数字:按照2500元省级扶贫标准(2010年不变价),全省有贫困人口775万人,贫困发生率为27.3%。贫困,成为制约陕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瓶颈&。
  4年后,陕西呈现出一组新数字:315万贫困人口实现脱贫,其中59个革命老区县脱贫190.68万人,占全省脱贫人数61%,贫困发生率预计降低到10.93%,贫困地区农村居民收入增速,高于全省平均水平5个百分点。精准扶贫,点亮了老区群众脱贫致富梦想!
  敢啃&硬骨头&,85万人实现扶贫搬迁
  陕西是扶贫开发任务较重的省份。在全国592个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中,我省就占50个,同贵州省并列第二。在全省107个县(市、区)中,革命老区县有59个,占全省总数55%。贫困群众大多集中在秦巴山区、吕梁山区、六盘山区3个国家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以及白于山区、黄河沿岸土石山区2个省级片区,成为我省最难啃的&硬骨头&。
  面对这一省情,陕西有着清醒的认识。2011年,省委、省政府决定从最难啃的&硬骨头&抓起,启动实施大规模避灾扶贫生态移民搬迁工程,2014年又将渭北旱塬地区和秦岭北麓,纳入全省移民搬迁规划。
  陕北吴起县,是中央红军长征落脚点,是我省著名的革命老区县之一。
  在吴起县铁边城镇凤鸣湾移民集中安置点,白智贤夫妻做梦都想不到,不到一年时间就梦想成真:全家从昔日大山里的土窑,搬进了集镇120平方米的砖混新居;自己从一个靠天吃饭的农民,华丽转身为一名产业工人。
  &移民搬迁政府实施补助,我只掏了4万元就住进来了。&白智贤说,这里不仅有幼儿园、学校、卫生室,还有文体娱乐广场和农贸市场,安置点旁还建有农业园区,&我和婆姨都被园区聘用,每月工资合计5000多元呢!享福着咧!&
  在对有能力搬迁群众实施建房补助政策的同时,我省还对无劳动能力、无家庭积累、无安全住房等&三无户&特困群众出台政策:采取优先安置,政府免费提供住房,特困群众免费居住,产权归集体所有,安置资金由各级财政承担。
  据初步统计,2011年以来,全省累计投资331亿元,搬迁贫困人口21.9万户85万人,其中革命老区县累计投资289亿元,搬迁贫困人口19.1万户72.6万人,占全省搬迁贫困人口总数的87.3%。
  &漫灌&变&滴灌&,结对帮扶23.5万贫困户
  陕西革命老区县有59个,其中37个是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至去年底,按照省级扶贫标准,全省贫困人口还有460万人,其中革命老区县有293.76万人,占全省贫困人口六成以上。
  为加快革命老区人民脱贫致富,我省按照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要求,加大创新力度,变&大水漫灌&为&精准滴灌&,先后开展对贫困户实行建档立卡、驻村帮扶等精准扶贫。
  延长县,既是革命老区县,也是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和国家片区县。该县交口镇董家角村贫困户董延平说,去年开展建档立卡贫困户识别认定,让困难群众看到了脱贫致富的希望。重新认定识别出的贫困户,不仅公开公正,而且驻村工作队与贫困户实行一对一精准帮扶。如今,他足不出户,经营起养殖蛋鸡产业,生意很红火。据悉,像董延平一样,全村36户贫困户,都与驻村干部结成帮扶对子。
  &建档立卡,犹如找准了滴灌对象;建立单位包村、干部包户和驻村扶贫工作队制度,就是铺设滴灌管道。&省扶贫办主任郭汉文形象地说,去年建档立卡,我省共识别出贫困村8808个、贫困人口575万人,为全省精准扶贫奠定了坚实基础。按照国家统一部署,2014年我省开展了省、市、县三级干部驻村联户扶贫,累计派出2.05万名各级驻村干部,组成7323个工作队,驻村帮扶7323个低收入村,13.5万名干部结对联户帮扶23.5万户贫困户。
  为了精准扶贫到户,形成支持老区发展的社会合力,我省自2011年以来,还展开了中央驻陕定点扶贫、千企千村扶助行动、富县帮贫县活动、苏陕对口扶贫等形式多样的社会扶贫。4年来,社会各界共向贫困地区投入和引进资金103亿元。
  革命老区县洋县定点包扶后,自2011年以来,先后累计投入资金1000多万元,帮助全县3万人实现脱贫。革命老区县米脂,开展省级&两联一包&扶贫后,明确了3年帮扶目标和帮扶计划,仅去年扶贫团就直接投入资金144万元,用于帮助贫困村发展增收产业等13个扶贫项目。据了解,像这样的扶贫团全省目前共有66个,覆盖了59个革命老区县的47个。
  &授鱼&变&授渔&,6万余贫困生&圆梦&
  因为家贫,无钱学一技之长,只好外出务工挣钱,不仅收入少,还不稳定。这是革命老区安康汉滨区瀛湖镇郭家河村村民康礼荛的真实写照。
  为了避免扶贫资金撒胡椒面,优先让技能缺失的贫困地区和老区群众得到更多扶持,我省早在2003年,就率先在全国首创了贫困地区劳动力转移技能培训项目,为全国&雨露计划&培训试点做出了经验积累和有益探索。
  康礼荛,就是我省&雨露计划&众多的受益者之一。2013年,康礼荛在安康技术学院&雨露计划&接收免费培训,学习了美发专业。如今,他在安康城区开办了一家理发店,吸纳4名老乡在店里当员工,每年收入达8万元。
  年,我省&雨露计划&项目,共安排财政专项扶贫资金4.47亿元,培训农村贫困劳动力和资助中高职学生26万人。其中,59个革命老区县共培训学生近16万人,占总资助人数的61.4%。
  斩断贫困复制链条,教育扶贫无疑是陕西解决贫困的治本之策。2011年我省创新出台了农村贫困家庭大学生助学项目,本科四年每生补助1.2万元。
  &是政府大学生助学项目,圆了我的大学梦。&革命老区贫困家庭大学生郭沙说,她家住渭南市临渭区崇凝镇郭向村1组,家庭主要经济来源靠3亩耕地。2011年,虽然考上陕西科技大学,但高额学费,曾让她急得偷偷落泪。享受到大学生助学项目后,如今已是大四学生的她,不仅年年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公益活动,还多次表示,步入社会后也要尽力资助像她一样的贫困学生。
  4年来,我省农村贫困家庭大学生助学项目,累计安排财政扶贫资金4.97亿元,共资助农村贫困家庭大学生6.63万人。其中,59个革命老区县,共资助农村贫困家庭大学生3.96万人,占总资助人数的59.7%。(记者:程伟)
呼叫热线:029- 服务邮箱:
版权所有:领导干部网 Copyright ©2011 By .cn All Rights Reserved
陕ICP备号 陕公网安备XA1062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现在建房子要多少钱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