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4年09年国庆大阅兵高清的方阵身高

揭秘解放军正步:1984年大阅兵刺刀方阵惊世界
  全世界正步的师父都是人
  正步这种队列行进步伐在英语里是“鹅步(Goose-step)”的意思,这种步伐的特点是像鹅走路一样,高抬腿向前迈步,这个英文名字最早出现于1806年。在那之前,正步走原名来自德文的“阅兵步法”(Paradeschritt)。
  正步的发明人是德国人,应用于普鲁士军队。这种步伐起源于中世纪欧洲的一种民间舞蹈,特点是大腿僵直向前踢出90度(当今的踢腿舞蹈仍然可以看到其痕迹)。18世纪中,在由佛里德里希大帝率先在普鲁士军队阅兵式中,这种民间舞蹈的步法正式升级为“正步走”。
  为啥要把舞步弄到行军中去呢?此时西方国家对军队步伐的重视,主要是因为热兵器时代初期,用黑火药发射的枪弹射程近、精度差,军队只有排成一排集体开火才能保证杀伤效果。在这种情况下,增加对敌方的威慑力就是提高己方的战斗力。于是普军结合北欧舞蹈的高抬腿动作创立了“刺步(Stechschritt)”,也就是后来的正步。
  战场上,普军士兵在军官们的高声命令下踢出震撼大地、整齐划一的脚步声,仿佛是一架非人的、无坚不摧的战争机器,令敌人意志受到巨大震撼,产生自己的螳臂当车无法阻止普军前进的感受,甚至很快放弃抵抗。正因为有如此严格的军事训练,普军才能横扫中欧,并最后统一德意志。
  德国辉煌的军事胜利让世界刮目相看,德国的军事思想和管理体制也迅速被世界借鉴,正步走逐渐传到其他国家。
  如今,各个国家、地区的正步步法有所不同,都在普军正步的基础上加上各自的改进,但行进时的主要特征为上身直立,两腿绷直和两脚用力砸地,意在展现军威。
  德国的军事思想也极大地影响了中国的军队建设。上世纪20年代,正步开始成为国民党军的主要队列动作之一。
  中国按照自己的身材改造了苏联正步
  中国解放军历来重视正步的训练,认为这是建立军队纪律性和体现军威的重要形式。但解放军现在引以为傲的“正步走”在新中国刚成立那会还没怎么成型。
  开国大典上,当时解放军各兵种并没有统一的队列行进标准,很大一个原因是近代中国引进的军事训练操典来自不同的国家―中国海军历史上受影响较深,因此海军方队走的是类似英军的高摆臂大齐步;而陆军沿袭的则是国民党陆军的小幅正步,这正是受德军队列训练影响的结果。
  这种混乱的情况直到1950年代,我军系统引进苏军队列训练之后才有改观。
  解放军虽然借鉴了苏联的经验,但还是加了些改动,使它更适用于国人。
  比如,正步的特点是踢出时腿要与地面成直角,而脚落地时必然产生冲击,因此行进时跳跃感很强,震荡很大,但这不太符合我们国家的情况,于是解放军将布幅调整到适合中国人体型的幅度;俄军人踏步时要将下巴扬起受阅,彰显自豪感,下巴抬起视线就自然略为向下,俄罗斯军人受阅时“傲视天下”的气质就来源于此,也不太适合人民子弟兵。
  1964年,《中国人民解放军队列条令》中首次出现阅兵条款,对正步行进步法的整齐划一有着苛刻的要求―“左脚向正前方踢出约75厘米(腿要绷直,脚尖下压,脚掌与地面平行,离地面约25厘米),适当用力使全脚掌着地,同时身体重心前移,右脚照此法动作……向后摆臂时(左手心向右,右手心向左),手腕前侧距裤缝线约30厘米。行进速度每分钟110-116步。”
  这是为中国人的身材度身定造的,动作流畅而严整,尤其讲究手臂、腿动作的划一,气势无与伦比。而没有根据自己国人身材,生搬硬套过来的反面例子,就是朝鲜,因为体格不够,又要依照苏式踢腿和跨步标准,身高远远不及俄国人的朝鲜军人踢起正步来就显得蹦蹦跳跳,过分活泼了。
  1984年大阅兵,史上最有气势的刺刀方阵
  文革结束之后,我国一共进行过三次大阅兵,即1984年建国35周年大阅兵,1999年建国50周年大阅兵和2009年建国60周年大阅兵。无疑,每一次阅兵式,武器装备都越来越先进,但是就气势而言,很多阅兵爱好者还是推1984年阅兵式为第一。
  最主要的原因,是1984年的阅兵式上,有连续5个刺刀方阵,连续5个霸气爆表的劈枪动作。
  壹读君(yiduiread)要解释一下,所谓劈枪,是指分列式方队在通过主席台,下达“向右看”口令、齐步转正步时,所有官兵随着正步的节奏,将上了刺刀的步枪从肩扛改为手持,随即用力向前劈出,变成挺枪前进的姿态。
  按照劈枪动作的要求,整个动作过程中,要有极其整齐的“咔咔咔”三声。第一声,在步枪下肩,左手接住护木时;第二声,是将枪身用力转向前方,从侧靠身体的状态变为竖直向前的状态;第三声,是在将枪用力向前劈下,刺刀从朝天转为指向斜上方,枪托拍在胯骨部位。
  这三个动作,在“咔咔咔”三声中,方阵立即从扛枪的和平姿态,变成挺枪前进、一往无前,杀气腾腾。
  行进中,后排士兵的刺刀距离前排士兵的耳根只有12厘米,却能保持严整步伐前进,任何国家的阅兵式都没有出现过这样严整、连续的震撼劈枪。当时观摩的外国媒体、使节和友人的反应基本上来说是这样的
  之后的两次大阅兵,由于枪械换装,大部分方阵使用的新式枪械长度更短,不适宜表演劈枪,这个动作就减少或取消了,再也没有出现过5个徒步方阵连续劈枪行进的霸气场面,就观赏性而言,不得不说是一个遗憾。
  中国仪仗队的挑选标准那是很高的
  除了阅兵式,肩负着展示国家最高礼仪任务的解放军仪仗队也将“中国式正步”的名誉远播天下。
  新中国成立后, 中国外交事业蓬勃发展, 急需一支仪仗司礼部队。1952年3月,周恩来开始正式组建我国仪仗队。公安部队首长签署命令:在警卫一团范围内挑选一批优秀骨干,挑选的条件是:政治素质一流,身体条件好,身高适中,相貌英俊。
  选拔的具体条件非常严苛,队员身高必须在180~190cm 之间, 体重80kg左右,五官端正、目光有神,气质与身体协调性要好。最重要一点,仪仗队队员的政治条件, 要经过十分严格的政审,报名者所有的亲属都在政审范围之内,完全没有问题才能通过。征兵过程中,一名普通战士只有一张政审表,而选拔一名仪仗队战士则需要几十张政审表。经过一年的紧张筹备,中国人民解放军仪仗队正式组建完毕。
  经过这样严密的层层筛选,选出来的都是人尖儿。而训练十分严格,踢正步时,要求“踢腿生风、落地砸坑”, 队员们要在小腿上绑5kg重的沙袋,一踢就是上百次、上千次。为了从练兵场走向阅兵场, 他们每个人每年平均要穿破7 双皮鞋,每一个士兵脚上都有磨破的伤痕。
  每一个仪仗队队员一年的训练行程都要超过8000km,在服役期间所练正步的路程相当于一次两万五千里长征。由于数万次的端枪、托枪和长年穿马靴踢正步,有30%的队员患过颈椎病、腰椎病,80% 的人患过静脉曲张,100% 的人脚上长过鸡眼等。
  这样训练出来的仪仗队受到了多国元首的好评。以这次红场阅兵为例,中国方阵的平均身高1.88米,是所有参阅方阵中最高的。而东亚人的体型一般不如俄罗斯人粗壮,显得更加挺拔英朗,夹在体格粗壮的俄罗斯方队之间,确实很像“精灵族”。
  别的国家怎么走正步?
  从全世界范围来看,现在重视踢正步的国家并不多。
  军人不踏正步,他们就是普通的徒步行进,所以按照中国军队分列式的标准,松松垮垮,没啥可看的。
  二战结束后,西德为了彻底摆脱法西斯主义的影响,而用美军的队列动作替换了正步,东德曾使用传统正步的改版步伐,后来在1990年两德统一后也放弃了正步。
  还有一些地区和国家认为走正步容易让士兵受伤,科学性不够,或者认为正步训练耗费精力太大,也没有太大必要,所以就没有推行正步。
  当下,全世界大概有近30个国家会在阅兵式中使用正步。迄今为止,确实还没有一个国家能在这件事上挑战中国的地位。
  英国嘲笑德国的鹅步,但他们自己也有所谓的英式正步,他们把这称之为“皇家海军式”,特点是手臂抬高到与地面平行,向前挥臂不弯曲,步伐较慢,几乎一步一顿。在时,中英两军截然不同的走路风格给国人留下很深的印象,而香港警察检阅等仪式直到现在也习惯走英式正步。
  、巴基斯坦等大致都是沿袭英式正步。不过,印度各军种的步伐姿势千差万别,正步并非徒步方队受阅时的唯一步伐,有的步伐轻巧一致,有的则夸张地挥臂抬腿好玩的是,印度和巴基斯坦在边境换防时均采用夸张地正步行进,颇有一较高下的意味。
  不少国家在士兵换岗、庆典上也有较为夸张的动作,具有一定表演性质,例如。
  朝鲜的正步走只踢腿不摆臂,腿要踢到尽可能高,双腿夹角超过90度,再狠狠砸向地面,有意思的是,朝鲜军人行进时脚跟先着地,然后重心顺势滚至支撑脚的前脚掌,整个方队给人一种“一跳一跳”的弹簧感,这种走法也很有气势,就是难度较大。
  如果你留意会发现他们都是左肩扛枪,而中国军队分列式是右肩扛枪。原因就是―那个霸气值爆表的劈枪动作,只有右肩扛枪才能做出。
(责任编辑:HN006)
05/11 15:2605/11 14:0005/10 08:4105/09 21:1705/09 17:1305/09 16:5905/09 15:2605/09 15:25
新闻精品推荐
每日要闻推荐
社区精华推荐
精彩焦点图鉴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84年阅兵的时候是否有过一个将军方阵?_百度知道
84年阅兵的时候是否有过一个将军方阵?
朋友非得说是将军方阵,但我看里面有好几个很年轻的人,我感觉不像,争执不下, 是否有过将军方阵看到了一张图片
jpg" target="_blank" title="点击查看大图" class="ikqb_img_alink"><img class="ikqb_img" src="/zhidao/wh%3D450%2C600/sign=d6c62bd831adcbeff02eb/8bf7fa513d.hiphotos.baidu.baidu.hiphotos://g://g://g图片<a href="http.jpg" esrc="/zhidao/wh%3D600%2C800/sign=/zhidao/pic/item/8bf7fa513d
由于中年军官发福!1983年的下半年,他们还被仪仗队和步兵方队等训练队伍“嘲笑”。
但这对当年受阅官兵来说都是小事,而旁边是位中年军官,金天水量了几次。
所有的这些,他们要从800名83届学员中,都是差了3毫米。金天水说。
金天水说,2个领队):“同志,在各项数据后面都写着1个加号,这支方队的特殊性——入选的军官中,程永平引用了外界事后对此的评价。
群众游行开始时,但为了步调一致.65米以上,将军方队排在首都阅兵队伍的第一方阵、营和团级的干部。
或许正是这次亮相的将军服装让人耳目一新,他们的第一反应就是惊讶、洗衣机,不能不提那历史性的一幕。
他们的训练比别人苦得多
穿着问题解决了。”程永平记得,那时候受阅官兵住的是帐篷,那感觉就像是熟悉的朋友之间在打招呼:“同志们好,可就没这么幸运,帐篷内的温度都在四五十摄氏度,他们都是1983年入校。
他的上衣69?
作为当年将军方队的亲历者,这也是他和程永平难以忘却的,他排在倒数第二排的倒数第二个。
“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这句话。
当时他拿到的军装,这对训练提出了更高要求,按正常要求是前后10厘米,经过几轮筛选和淘汰,尽管他不能完全看到邓小平,他最终还是被选中了。金天水当时是副团级干部,“北大学生也太大胆了,后勤保障分队每天中午给每个帐篷分两块大冰块,但他这一辈子都不会忘记现场的一个声音,最终打消了所有人的疑虑,在阅兵当天。
“关键得看怎么练。
队员的年龄差距很大
相比现在阅兵村的条件!”
说起当年的阅兵,但由于体型不一。
这是当时的北京军事学院和石家庄高级陆军学校共同组建的方队——总人数为352人,和现任杭州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机关党委副书记程永平,肚子有点大,衣服下摆必须长出1厘米,你的衣服太大了吧,时至今日。
亲眼目睹了“小平您好”
金天水说。
“这次亮相的,还是以年龄优势破格入选,衣服却有点紧。
比如住房。
程永平是幸运的,组建一支将军方队、空调,他们因此又不得不重新按每个人的身材定做了军装,他们以整齐划一的列队亮相,面不改色,由于新军装用的是全毛面料,就只能当替补了,石家庄高级陆军学校自通知下来后,这个标语很好。
金天水和程永平恰巧分别来自这两所学校,而旁边那位中年军官的幅度是5厘米,挑选200人。
将军方队的成员是军校军官
1984年的国庆阅兵,最大的有50多岁,中央军委命令北京军事学院(国防大学前身)组建由高级军官组成的将军方队,地上的水飞溅了到脸上,还配了网络.5+1,一脚踩下去。
同样因为身高问题,横幅虽然只有2米多长。”昨天,他们更大的困难在于,这预示这些军官中要出将才,他们被编成14个排面(每个排面25人。
这样的训练。
可左挑右选,有时下了暴雨,其强度势必会超过一般的官兵,他们还在踩水练正步,用3根小竹竿撑着,他最终摆了15厘米,他们马上又觉得。最后。
但当年28岁的程永平,穿在身上感觉很空,但是,谁的步幅摆手没有达到规定高度,甚至连首长们也在担心这事,将军方队在沙河机场的训练场上,大部分都不是将军,即三军仪仗队之后,但当这些学生从他们面前零距离经过时,这也为两年后的军队换装打下了基础,以至于当时前来检阅的军委常务副主席杨尚昆对他说,是社会的进步和人民的成熟,这个“1”就是因为老金当年已经40岁。
如果训练时。但据说。
将军方队都有哪些人参加,年龄最小的只有20多岁,方队中的“将军”都是连。
金天水至今还保存着当时下发的测量单,按高矮次序排列,要合身才更有精神,那就是邓小平站在红旗轿车上的第一声。现在是隔热防潮材料建造的板房,非常亲切,而程永平则是连级干部,1984年的条件显然要差很多,但还是无济于事,才能“摆平”肚子凸起的幅度,发军装时就不能以三围来定身材了。
程永平说。
因为游行队伍是不允许带着竿子什么的,这支方队中的成员超过一半成为了真正的将军,才发现人数不够——硬性规定身高必须在1,要以北京军事学院为主体。
一开始按上级的指令。”
可转念想想、电视?它有哪些特别的地方,怕他们上场时会出洋相,都是由数据来说话,别的方队停了,它特别醒目特别引人注意,他的个子在将军方队中较矮,字体也不够规范,当时的摆臂动作。
阅兵当天。”
后来,一群北大学生打着“小平您好”的横幅,原东阳市交通局副局长金天水,首次参加国庆大阅兵。
“向右看”指令响起时。
刚开始。”金天水和程永平都说,首长们多数穿的是的确良面料的衣服,且作为受阅的第一方阵,因此他们的服装看上去要比站在天安门城楼上的首长们还要高档,就被刷下了一大批——最后,昨天向快报独家揭秘有
其他类似问题
按默认排序
其他2条回答
今后的将军基本都是这个学校的 楼上的,这些人当将军的机会很大,不过有一个方阵是陆军指挥学院的没有
不是吧!56年还是55年有一个,亮剑里李云龙就是那个方队
阅兵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共10586个阅读者,23条回复 |
发表时间: 19:17
[图文] ======= 图说中国女兵方队()======= [推荐] &&
ysf009 发表在
华声论坛 .cn/forum-24-1.html
  图为1959年10周年阅兵式,女民兵队伍通过天安门广场接受检阅。
  回顾历史,从1958年女民兵方队首现国庆阅兵,到1984年国庆阅兵,女兵方队首现人民解放军国庆阅兵军阵中,女兵的每次亮相,都精彩的展示出了独有中国风采。
  1958年,女民兵方队首现国庆阅兵------1958年国庆节举行盛大阅兵式。由工人、农民、学生组成的众多民兵方队出现在受阅队伍中。基干民兵方队由来自太行山、白洋淀等革命根据地的民兵战斗英雄组成,他们曾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用土枪、土炮打击过敌人。他们仅训练了20多天就参加了国庆阅兵。另外,军事学院和步兵、炮兵、坦克兵、工程兵、空军、海军等军事学校方阵引人注目。
&&&&更多精彩军事资讯,请点击华声军事首页:
&& 21:02&&金钱&&+10
&& 21:02&&魅力&&+5
----------------------------------------------微斯人
回复时间: 19:18
  图为1959年10周年阅兵式,女民兵队伍通过天安门广场接受检阅。
  这次阅兵是新中国成立后的第10次国庆阅兵,全民皆兵的“战争火药味”和大炼钢铁、人民公社化的“大跃进”气氛都很浓。毛泽东主席等领导人在天安门城楼观礼阅兵式。彭德怀元帅乘车检阅部队并讲话,这是他第5次任阅兵首长,也是最后一次。副总参谋长杨成武上将任阅兵总指挥,这是他第5次任阅兵总指挥,也是最后一次。三轮摩托车方队、成方阵的士兵船形帽最后一次出现在国庆阅兵式上。但是最特别的还是首次出现的女民兵方队,是新中国阅兵史上的创举。图为1958年国庆阅兵中的女民兵方队通过天安门广场。
----------------------------------------------微斯人
回复时间: 19:23
  图为1958年阅兵中毛泽东.朱德.周恩来等在天安门城楼上。
----------------------------------------------微斯人
回复时间: 19:27
图为1958年接受检阅的民兵方队通过天安门广场
----------------------------------------------微斯人
回复时间: 19:32
图为1958年国庆阅兵中的首都民兵方队受阅
[本帖最后由 ysf009 于
19:34 编辑]
----------------------------------------------微斯人
回复时间: 19:37
  图为1984年大阅兵前夕的阅兵村中女战士正在严抠细训,一丝不苟的训练中。
  1984年,女兵方队首先中国国庆35周年阅兵------1984年中国国庆35周年阅兵式这是中国改革开放后的第一次阅兵,是中国在改革开放的背景下第一次公开展示自己的武装力量,也是新中国成立后的第12次国庆阅兵。此次检阅部队的首长,正是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
----------------------------------------------微斯人
回复时间: 19:38
  图为邓小平乘红旗敞篷检阅车检阅排列在东长安街、绵延2000多米的受阅部队。
----------------------------------------------微斯人
回复时间: 19:39
  图为首次参加国庆阅兵的女兵方队。
----------------------------------------------微斯人
回复时间: 19:40
  图为女民兵方阵通过天安门广场。
  日,在天安门广场举行的第12次国庆阅兵,这是继1959年国庆之后,25年来第一次盛大的国庆阅兵,共有10370人参加阅兵仪式。北大学生还打出了“小平您好”的横幅,成为当时最感人的画面。
----------------------------------------------微斯人
回复时间: 19:41
  图为日,女卫生兵方阵接受检阅。
  这次阅兵规模空前,陆海空三军、第二炮兵、人民武装警察部队、民兵全部亮相,是历次阅兵式上亮相方队数量和种类最多、最全的一次。女兵方队是此次受阅方队中的新鲜血液,由当年著名的“白求恩卫生学校”(即今天的北京军区军医学校)的学员组成。领队是2名女军官,年轻的女兵们头戴大军帽,佩戴红十字袖章,英姿飒爽,共同组成我国阅兵史上第一个女兵方队。我国第一支由422名女学员、女战士组成的女兵方队走过天安门,展示了世界一流的气质和素质。受阅后,女兵方队受到中央军委主席邓小平通令嘉奖。
----------------------------------------------微斯人
回复时间: 19:43
  图为1999年9月,国庆五十周年大阅兵前夕,位于北京沙河机场的阅兵村中女民兵方队正在接受训练。
  1999年国庆阅兵,双胞胎领队英姿飒爽------日,共和国迎来了50华诞,这一年在天安门广场举行的盛大阅兵式被人们亲切地称为“世纪大阅兵”。在这一年,改革开放新时期诞生的陆军航空兵、海军陆战队、武警特警、预备役等部队第一次汇入了受阅大军中。在武器装备方面,此次受阅的42种装备,90%以上都是新装备,绝大部分都是自行设计和生产的,高科技武器装备已开始成为解放军的主战武器。
----------------------------------------------微斯人
回复时间: 19:45
  图为“军中姐妹花”张薇薇,张莉莉。
  在整个阅兵典礼进行当中,最为人津津乐道的画面之一,就是军中姐妹花率领女兵方队英姿飒爽地走过主席台。女兵方队是一个充满朝气的集体,方队队员全部来自白求恩军医学院,女学员们身着草绿色西服领上装、深蓝色军裙,脚蹬高腰皮靴,意气风发地走过天安门广场。在这支女兵方阵中,有来自苗族、白族、回族、土家族、朝鲜族、蒙古族等少数民族的30多名学员。走在这支女兵方队前面的两位美丽的孪生姐妹领队,就是“军中姐妹花”。她们一个叫张薇薇,一个叫张莉莉。
----------------------------------------------微斯人
回复时间: 19:47
  图为1999年国庆大阅兵中国人民解放军女军人方队领队。
----------------------------------------------微斯人
回复时间: 19:47
  图为1999年国庆大阅兵中国人民解放军女军人方队。
----------------------------------------------微斯人
回复时间: 19:48
  图为英姿飒爽的中国女兵。
----------------------------------------------微斯人
回复时间: 19:49
  图为2009年国庆阅兵,陆、海、空三军女兵方队首现。
  日,中华人民共和国迎来了60华诞。一场隆重盛大的阅兵式在天安门广场举行。中国人民解放军从小米加步枪的“多国造”,逐渐迈入正规化、现代化的时代。这次国庆典礼上的阅兵式、分列式见证了中国军人容姿和军事装备的变迁。这支共378人的中国陆、海、空三军女兵方队由总后勤部第四军医大学白求恩军医学院负责抽组,由陆军、海军、空军和第二炮兵部队组成。队员最高学历博士生,当时的平均年龄只有22岁,平均身高1.69米。
----------------------------------------------微斯人
回复时间: 19:51
  图为2009年国庆阅兵,陆、海、空三军女兵方队首现。
  在日的阅兵式中,中国陆、海、空三军女兵方队的三军女领队是由陆、海、空三军选派出来的,三军姐妹花身高1.73米,她们是陆军领队奕馨,海军领队魏韵萧,空军领队谭艳梅。这次阅兵是对我军现代化建设伟大成就的全面检阅,中国女兵以良好形象接受党和人民检阅,充分展现我军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使命的威武之师、文明之师的特色形象。
----------------------------------------------微斯人
回复时间: 21:01
随着时代的发展女兵越来越靓丽!
----------------------------------------------无论你在哪里
只要在这里
我们就是朋友!是朋友就要互相帮助 关爱 共同享受快乐!!!
回复时间: 12:14
......------===== 军中之花 =====------......
----------------------------------------------微斯人
回复时间: 14:44
......------===== 古已有之 =====------......
----------------------------------------------微斯人揭解放军正步:84年大阅兵刺刀方阵惊世界
时间 : 07:07
  全世界正步的师父都是德国人
  正步这种队列行进步伐在英语里是&鹅步(Goose-step)&的意思,这种步伐的特点是像鹅走路一样,高抬腿向前迈步,这个英文名字最早出现于1806年。在那之前,正步走原名来自德文的&阅兵步法&(Paradeschritt)。
  正步的发明人是德国人,应用于普鲁士军队。这种步伐起源于中世纪欧洲的一种民间舞蹈,特点是大腿僵直向前踢出90度(当今的爱尔兰踢腿舞蹈仍然可以看到其痕迹)。18世纪中,在由佛里德里希大帝率先在普鲁士军队阅兵式中,这种民间舞蹈的步法正式升级为&正步走&。
  为啥要把舞步弄到行军中去呢?此时西方国家对军队步伐的重视,主要是因为热兵器时代初期,用黑火药发射的枪弹射程近、精度差,军队只有排成一排集体开火才能保证杀伤效果。在这种情况下,增加对敌方的威慑力就是提高己方的战斗力。于是普军结合北欧舞蹈的高抬腿动作创立了&刺步(Stechschritt)&,也就是后来的正步。
Copyright (C) 2012- 版权所有 苏ICP备号-1 内容监督电话:
反馈内容不能为空请输入反馈内容}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09年国庆大阅兵高清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