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叹雨》中前四句诗人运用了哪些手法草决明的功效与作用

【小题1】(1)李诗巧用地名表现“舟行江上”。后两句中诗人乘舟从清溪出发,途经三峡前往渝州。陈诗以景物衬托舟行。前两句是静景生动(化静为动)以两岸的花与树来表现舟行之快。后两句是动景生静(化动为静)。以江上行舟上的“我”去观流动的云,物与我俱静,写出平原行舟平稳的特点。【小题2】(2)李诗表达诗人对故友的深深怀念和诚挚情谊。陈诗表现了风华正茂的诗人对自己才华和前程充满信心,抒发了豪迈俊发而又沉稳自信的襟怀。
解析【小题1】试题分析: 李诗次句“影”指月影,“入”和“流”两个动词构成连动式谓语,意言月影映入江水,又随江水流去。生活经验告诉我们,定位观水中月影,任凭江水怎样流,月影却是不动的。“月亮走,我也走”,只有观者顺流而下,才会看到“影入江水流”的妙景。所以此句不仅写出了月映清江的美景,同时暗点秋夜行船之事。意境可谓空灵入妙。陈诗第一句“飞花两岸照船红”,写船在红花夹岸的河道上走。由于船只顺风航行,船速较快,就产生了这种“飞花两岸”的错觉。第二句“百里榆堤半日风”,直接写船只顺风航行。“半日风”告诉我们,行船半日,是有风力相助的;由此我们可以猜想,这船是在扬帆航行。“百里榆堤”又告诉我们,船才走了半日,就走过“百里”了,可见船速之快。第三四句“卧看满天云不动,不知云与我俱东”,诗人写的是仰望天上云朵时的感受。我的船在向东走,天上的云朵也随着风势,和我同步向东飘移啊!——这句诗,其实说的也是说他的船行速度很快。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小题2】试题分析: 李诗峨眉山──平羌江──清溪──渝州──三峡,诗境渐次为读者展开了一幅千里蜀江行旅图。除“峨眉山月”而外,诗中几乎没有更具体的景物描写;除“思君”二字,也没有更多的抒情。然而“峨眉山月”这一集中的艺术形象贯串整个诗境,成为诗情的触媒。由它引发的意蕴相当丰富:山月与人万里相随,夜夜可见,使“思君不见”的感慨愈加深沉。明月可亲而不可近,可望而不可接,更是思友之情的象征。凡咏月处,皆抒发江行思友之情,令人陶醉。陈诗写他在从开封到襄邑(现在河南睢县)去的一次旅行。通观全诗,这是一首很好的记游诗,既写了船行河道中时所看到景象,也通过描写,抒发了自己在航行时欢快的感受。考点: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请选择年级高一高二高三请输入相应的习题集名称(选填):
科目:高中语文
题型: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问题。(8分)病后登快哉亭①贺铸经雨清蝉得意鸣,征尘断处见归程。病来把酒不知厌,梦后倚楼无限情。鸦带斜阳投古剎,草将野色入荒城。故园又负黄华②约,但觉秋风发上生。【注】①快哉亭,位于今徐州东南。本诗是诗人被贬职徐州病后所作。②黄华,菊花。【小题1】同是多病之身,杜甫《登高》中是“潦倒新停浊酒杯”,而贺铸却“把酒不知厌”,结合所学知识,试简要分析二者的异同。(4分)【小题2】请从景与情的角度简析颈联“鸦带斜阳投古刹,草将野色入荒城”。(4分)
科目:高中语文
题型: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后面题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王维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渡头余落日,墟里①上孤烟②。复值接舆③醉,狂歌五柳前。【注】①墟里:村落;②孤烟:炊烟。③接舆:人名,春秋时楚国隐士陆通,这里借指裴迪。【小题1】这首诗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试简要分析(3分)【小题2】这首诗首联两句中各有一个字用得十分传神,请找出来,并说说这样写的好处。(3分)
科目:高中语文
题型: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7分)(一)春日忆李白杜甫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注:①庾开府、鲍参军:指庾信、鲍照,均为南北朝时著名诗人。②渭北、江东:分别指杜甫当时所在的长安一带与李白说在的长江下游南岸地区【小题1】这首诗的前四句从哪三方面对李白诗作出了怎么样的高度评价?(3分)【小题2】“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一联表现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用了何种表现手法?(4分)
科目:高中语文
题型: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8分)游庐山宿栖贤寺王安国古屋萧萧卧不周,弊裘起坐兴绸缪。千山月午乾坤昼,一壑泉鸣风雨秋。迹入尘中惭有累,心期物外欲何求。明朝松路须惆怅,忍更无诗向此留。【小题1】第二联从哪些角度来写庐山夜色?请作简析。(4分)【小题2】最后两联作者如何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4分)
科目:高中语文
题型: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后面题目。(7分)淮上与友人别&&&&&&&&&&&&&&&&&&&&&&&&&和练秀才(唐)郑谷&&&&&&&&&&&&&&&&&&&&&&&(唐)杨巨源扬子江头杨柳春,杨花愁杀渡江人。&&&水边杨柳曲尘丝,立马烦君折一枝。数声风笛离亭晚,君向潇湘我向秦。&&&惟有春风最相惜,殷勤更向手中吹。【小题1】这两首诗均以 &&&&&&&&这一意象,表达了作者的&&&&&&&&之情。(2分)【小题2】简要分析这两首诗的表现手法。(5分)
科目:高中语文
题型: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完成后面题目。二月二日出郊(王庭珪)日头欲出未出时,雾失江城雨脚①微。天忽作晴山卷幔,云犹含态石披衣。烟村南北黄鹂语,麦垅高低紫燕飞。谁似田家知此乐?呼儿吹笛跨牛归。注:①雨脚:即雨线之意。【小题1】请赏析颔联“天忽作晴山卷幔,云犹含态石披衣。”(5分)【小题2】诗中写到“谁似田家知此乐”,结合全诗看所乐的内容是什么?请具体回答。(6分)
科目:高中语文
题型: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问题。秋雨叹三首(其一)杜&甫雨中百草秋烂死,阶下决明颜色鲜。着叶满枝翠羽盖,开花无数黄金钱。凉风萧萧吹汝急,恐汝后时难独立。堂上书生空白头,临风三嗅馨香泣。注:①决明:一种植物,有羽状复叶,秋日开黄花。【小题1】在前四句中,诗人运用了哪些手法描写决明?诗歌塑造了决明怎样的形象?(5分)【小题2】清代仇兆鳌在《杜诗详注》中评说这首诗“语虽微婉,而寓意深切”,你认为诗中寄寓了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诗句加以分析。&(6分)
科目:高中语文
题型: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的唐诗,然后回答问题。(10分)渡汉江宋之问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注]宋之问被贬到泷(shuāng)州(今广东罗定),因为不适应当地恶劣的自然条件,在没有得到皇帝赦令的情况下就擅自逃离泷州。在回故乡的路上,经过汉江,写下这首诗。汉江,指湖北襄阳附近的一段汉水。【小题1】请分析一二句中“断”与“复”两字的妙用。(4分)【小题2】按照常情,三四句似乎应该写成“近乡情更切,急欲问来人”,而作者却完全出乎常情地写成“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你认为这样写合情理吗?为什么?(6分)绩优堂:诗歌一轮总结学案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绩优堂教育创立于2013年,是北京绩优堂教育...
评价文档:
暂无相关推荐文档
绩优堂:诗歌一轮总结学案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想免费下载本文?
把文档贴到Blog、BBS或个人站等:
普通尺寸(450*500pix)
较大尺寸(630*500pix)
你可能喜欢 下载
 收藏
该文档贡献者很忙,什么也没留下。
 下载此文档
正在努力加载中...
秋雨叹三首
下载积分:600
内容提示:秋雨叹三首
文档格式:DOC|
浏览次数:0|
上传日期: 23:19:46|
文档星级: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秋雨叹三首.DOC
道客巴巴认证
机构认证专区
加  展示
享受成长特权
官方公共微信2013年高考仿真考试(襄阳四中卷)语文试卷(含答案)考试,语文,襄阳..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2013年高考仿真考试(襄阳四中卷)语文试卷(含答案)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高二语文试题 下载_千教网
教育搜搜,搜搜教育:
输入关键词,搜索您要的课件,教案,试题
&您的位置:
&&& &&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高二语文试题
欢迎您到“千教网”下载“<font color="#FF―2014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高二语文试题”的资源,本文档是doc
格式,无须注册即可下载,“本地下载”无法下载时请尝试“迅雷下载”
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高二语文试题
所属科目:语文&&&&文件类型:doc
类别:试题、练习
相关资源:
温馨提示:本站所有教学资源均是完全免费提供!内容简介下方即有下载连接!
下载步骤:直接点击即可下载
注意:1.源文件中的公式,图片,在下边的内容预览中被忽略!(文档内容预览在最下方)
2.下载链接在下方,无需注册直接可下载!
文档内容预览:&&&&2013――2014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试题高二年级语文试题(卷)说明: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第I卷一、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3分,共9分。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3分)A.登上《星光大道》舞台的农民选手朱之文音质很好,可惜师出无名,如果能有名师指点,他在歌唱上肯定会有光明的前途。B.空谈误国,实干兴邦。要保持社会经济良好的发展态势,就必须力戒浮躁心态,坚决反对坐而论道,而应大力发扬求真务实的精神。C.政府严格限制房地产开发商内部认购以及预售房私下转让的行为,但个别开发商仍然我行我素,这是令行禁止的。D.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党组书记、副总裁张春江因涉嫌严重违纪被调查,对其被调查的原因,人们议论纷纷,莫衷一是。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A.史铁生是中国作家中少数甚至唯一坚持写实写作的人,几乎全部建立在自己的生活经历、生存体验上,他对哲学的思考带来了精神空间的高度开阔。B.今年春晚由旭日阳刚演唱的《春天里》抒发了农民工的理想,这些农民工在陌生的城市里虽然劳累辛苦,但他们甘愿把汗水献给这座城市。C.作者有意识地同时又十分成功地借鉴了电影艺术所特有的“蒙太奇”和“画外音”手法,画面组合相当成功。D.有媒体人士表示,众多网友对“给力”的热捧,反映了受众对语言的新期待。亲切、通俗易懂的语辞,甚至包括网络流行语,都是被今天的受众喜闻乐见的。3.把下列句子组成一段语意连贯的文字,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160;&#160; &#160;&#160;&#160;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对一个国家发展进程的影响,比经济和政治的影响更深刻、更久远。_ 。&#160; ,____。&#160;&#160; 。_&#160;&#160; 。___。只有当全世界都公认中华文化真正繁荣起来、在世界上具有重要影响力的时候,才是我们真正强大的时候。&#160; ①文化建设的滞后,必然对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生态保护乃至政治文明形成一定制约&#160; ②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无论兴衰成败,历史文化的根脉始终生生不息、编延不绝&#160; ③中华民族拥有五千年文明史&#160; ④如果说,经济发展改变的是―个国家的面貌,那么文化繁荣则可以化育―个民族的风骨&#160; ⑤中国的优秀文化传统,对今天中国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中国的发展道路都具有深刻的影响&#160; ⑥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成为我们民族赖以生存和繁衍发展的精神沃土;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成为我们民族取之不尽的宝贵精神财富&#160;&#160; A.④③⑥⑤②①&#160;&#160; B.①⑥②④⑤③&#160;
C.④③②⑥⑤①&#160;&#160;
D.②①⑥⑤④⑤二、古代诗文阅读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李P,字明远,深州饶阳人。汉乾v举进士,为秘书郎。宰相冯道引之,与吕端同直弘文馆,改右拾遗、集贤殿修撰。   宋初,加中书舍人。开宝三年,知贡举。五年,复知贡举。P之知贡举也,其乡人武济川预选,既而奏对失次,P坐左迁太常少卿,俄判国子监。明年五月,复拜中书舍人、翰林学士。时赵普为卢多逊所构,数以其短闻于上。上询于P,对曰:“臣职司书诏,普之所为,非臣所知。”普寻出镇,多逊遂参知政事。   太宗即位,加P户部侍郎,太平兴国中,改文明殿学士。时赵普、宋琪居相位久,求其能继之者,宿旧无逾于P,遂命参知政事。十一月,普出镇,P与琪俱拜平章事。未几,加监修国史,复时政记先进御而后付有司,自P议始也。   P和厚多恕,不念旧恶。在位小心循谨,无赫赫称。好接宾客,江南平,士大夫归朝者多从之游。雅厚张洎而薄张兀P罢相,洎草制深攻诋之,而厮吠匾P。或谓卦唬骸袄罟夭缓瘢问柚俊卦唬骸拔椅⑽救眨罟奖闯⒁挥星肭螅宋崴灾刂病! P素与卢多逊善,待之不疑,多逊屡谮P于上,或以告P,不之信。及入相,太宗言及多逊事,P颇为解释。帝曰:“多逊居常毁卿一钱不直。”P始信之。上由此益重P。P居中书日,有求进用者,虽知其材可取,必正色拒绝之,已而擢用;或不足用,必和颜温语待之。子弟问其故,曰:“用贤,人主之事;若受其请,是市私恩也,故峻绝之,使恩归于上。若不用者,既失所望,又无善辞,取怨之道也。” 至道二年,P陪祀南郊,礼毕入贺,因拜舞仆地,台吏掖之以出,卧疾数日薨,年七十二。赠司徒,谥文正。 (选自《宋史?列传第二十四?李P传》,有删改)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160;&#160; )A.普寻出镇&#160;&#160; 寻:不久B.何敷诣之&#160;&#160; 诣:拜访C.是市私恩也&#160;&#160; 市:买卖,交易D.台吏掖之以出&#160;&#160; 掖:选拔5.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李P“和厚多恕”的一组是(&#160;&#160; ) ①臣职司书诏,普之所为,非臣所知&#160; ②雅厚张洎而薄张 ③P素与卢多逊善,待之不疑&#160;&#160;&#160; ④太宗言及多逊事,P颇为解释 ⑤有求进用者,虽知其材可取,必正色拒绝之&#160; ⑥或不足用,必和颜温语待之&#160; A.①③⑤&#160;&#160; &#160;
B.③④⑥&#160; &#160; C.①②⑤&#160; &#160;
D.②④⑥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160;&#160; )  A.李P本来是后汉朝官员,后来由于宰相冯道的推荐,得以和吕端一同在弘文馆当值,做一些修撰的工作。  B.李P在主持贡生考试时,同乡武济川对答失常,李P因此被贬官为太常少卿,后来又恢复到中书舍人一职。  C.李P在担任中书时,对那些前来求官的人一律都严词拒绝,自己绝不会提拔任用官员,而是让皇上定夺。&#160;&#160; D.李P为官小心谨慎,不肯轻易说人坏话,也不愿自作主张,因而没有什么显赫的政绩,后因摔倒而去世。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时赵普为卢多逊所构,数以其短闻于上。(5分) 译文:&#160;&#160;&#160;&#160;&#160;&#160;&#160; 。(2)P素与卢多逊善,待之不疑,多逊屡谮P于上,或以告P,不之信。(5分)译文:&#160;&#160;&#160;&#160;&#160;&#160;&#160; 。(二)古代诗歌鉴赏(12分)阅读陆游《夜吟》一诗,完成8-9题六十余年妄学诗,工夫深处独心知。夜来一笑寒灯下,始是金丹换骨时。8、对这首诗的词句的解说不当的一项是:A、“妄学诗”是指广泛地学习诗歌的写作。B、“独心知”是说创作的深入要靠自己的追求。C、“一笑寒灯下”是“寒灯下一笑”的倒装,指创作成功的喜悦。D、“金丹换骨”即“脱胎换骨”,超脱尘世。9、对这首诗整体分析不当的一项是:&#160; A、这首诗中,陆游总结了诗歌创作的经验。&#160; B、这首诗中,陆游概述了学诗走过的曲折道路。&#160;
C、这首诗中,陆游描述了创作诗歌的艰辛情状。&#160; D、这首诗中,陆游抒发了顿悟诗歌创作规律后的欣喜之情。阅读欧阳修的《踏莎行》,完成后面的10―11题: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薰风暖摇征辔。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阑倚。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10、对这首词的文句的解说,错误的一项是:A、“草薰风暖摇征辔”,是说在一个风暖花香的季节,行人却要辞别心爱的人,挥动马鞭,走上了漫长旅途。B、“迢迢不断如春水”,借用眼前的春水,表达了一种“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的无穷离愁。C、“楼高莫近危阑倚”,是行人劝告想登楼远眺的爱人:楼太高了,楼上栏杆已年久失修,千万别登楼凭栏呀。D、“平芜尽处是春山”,是说凭栏远眺,看到的只是一片青草地,即使望到了草地的尽头,也还有青山挡住视线。11、关于这首词,分析不当的一项是:A.作者以对句开篇,通过候馆、溪桥点明旅途,通过梅残、柳细点明时令,在读者眼前展现了一幅初春的景色。B.接着,作者写草薰、风暖、水绿,通过对美好春光的描写,来反衬行人的离愁别绪,使抽象的情感变成具体的形象。C、下阙变换角度,行人由自己感到离愁的无穷无尽,推想到居家的爱人也一定相同,进而将离愁别绪抒发的淋漓尽致。D、这首词通过对行人旅途中所见所感和居家爱人登楼远眺的心情的描写,细腻地表现了一个女子的离愁别绪。第Ⅱ卷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13题。秋雨叹三首(其一)杜&#160; 甫雨中百草秋烂死,阶下决明颜色鲜。着叶满枝翠羽盖,开花无数黄金钱。凉风萧萧吹汝急,恐汝后时难独立。堂上书生空白头,临风三嗅馨香泣。注:①决明:一种植物,有羽状复叶,秋日开黄花。12.在前四句中,诗人运用了哪些手法描写决明?诗歌塑造了决明怎样的形象? (4分)13.清代仇兆鳌在《杜诗详注》中评说这首诗“语虽微婉,而寓意深切”,你认为诗中寄寓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诗句加以分析。&#160; (4分)
14、 名句默写(每空1分,共14分)①&#160;&#160; , 六宫粉黛无颜色。 ②帝子降兮北渚,目眇眇兮愁予。&#160;&#160;&#160; ,&#160;&#160;&#160; 。③&#160;&#160; ,吞声踯躅不敢言。④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160;&#160; ,&#160;&#160; 。⑤&#160;&#160; ,&#160;&#160; 。徘徊将何见?忧思独伤心。⑥ 越王句践破吴归,战士还乡尽锦衣。&#160;&#160; ,&#160;&#160; 。⑦ 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栖隐处。&#160;&#160; ,&#160;&#160; 。⑧ 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160;&#160;&#160; ,&#160;&#160;&#160;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2分)陆地上的船谢志强早晨,太阳刚刚升起,他便站在晒谷场上,一只手叉在腰间,一只手一挥,像一个指挥千军万马的将军,他喊:起锚,出航!爹叹了一口气说,疯子的船又出海了。我好奇地望着他。我没见过海,没见过航船。他迎着照进山岙里的阳光,穿着整齐的制服,很威武,很气派。阳光勾勒出他的剪影。晒谷场周围是一块块水田,绿茵茵地连向山岭。接着,他开始踱步。我观察了好些天,他从晒谷场的东头慢慢地走向西头,沉思的样子。晒谷场铺着水泥。我发现,他绝不多走一步,接近晒谷场的边缘,他又折回身,继续走。他的皮肤黝黑,不是山民那种黑。是海风吹出的黑,父亲告诉我。我想象大海无遮无拦的阳光。 他走得那么准确。爹说他那条船跟晒谷场差不多大。那么大一条船,我想,一个移动的晒谷场,周围的绿田不是像平静的海水吗?爹说,别去打扰他,可怜的船长。一个失去了船的船长。我对他生出敬意,他的身材魁伟,把那一身制服撑得板板直直,好像挂在衣架上边那样。太阳在不知不觉升起,有一竿子高了,他仍重复着踱步――那是他在甲板上散步。我希望他脚下的晒谷场能够航行。他踱步的时候,晒谷场仿佛在飘移。他的制服衣襟在山风里猎猎抖动。可是,天阴下来了,不知哪里钻出来了乌云,发酵似地膨胀,遮住了太阳。他停下脚步,四处张望,甚至,双手圈成两个圆,罩在眼眉前。父亲说那是他的望远镜。爹示意我们――村里的几个小伙伴都来了,他们想嚷嚷――不要出声,其实,我真想赶过去,登上他的船。他举起双臂,说,全体注意,风暴来啦,各就各位,保持航速!我们乐了。他焦虑不安地跑起来,跑到船头――晒谷场的东首,他用脚踢踢摊在地上的稻谷,说赶快采取措施,海水漫进舱里了。他开始寻找什么,大概是桶之类的东西,舀海水。他忙乎着踢稻谷,金色的稻谷飞起,我的娘撩起围裙揉在手里,对我的爹说,你去劝劝他,这样糟蹋粮食。他喊:快,水泵,都躲起来干嘛!他四顾着,像是寻找想象中的船员。我们沉不住气了,真想赶过去帮他一把。 他冲着我们喊:胆小鬼,你们丢下船逃走呀!你们过来!我命令你们过来。大海可饶不了你们! 我瞧了一眼爹。爹低声说:别过去,他疯病发了,发过一阵就会好转呢。我真想过去支援他,他需要帮手。我见他像热锅上的蚂蚁那样,在晒谷场上疯狂地奔跑,我真不忍他那么孤独,可能我们过去,能够安慰他――他是我们家族中惟一见过大世面的人物了,我曾替我这个二叔自豪,可是,他回来的时候,人家指着脑袋说他受了刺激。他终于停下来,哭腔哭调地说:沉了,沉了,我们的航船,沉了,你们都逃吧,鲨鱼不会放过你们。据爹说,他那条船,在一场海上风暴里航行了一天一夜,最后,接近了一个无名小岛,触了礁。太阳钻出乌云。他的声音低下来,说,沉了,沉了。似乎在念咒语。我看着环绕着小山村的山岭,好似晒谷场在下沉、下沉。 他走出晒谷场,朝我们走来――登上小岛。他的神色又恢复了正常,像经历了一场海上风暴,现在,他的表情呆滞、淡漠。他根本没看我们一眼,似乎我们不存在,他穿过我们中间,径直地走进他的屋子。 我们踏上了他的航船――晒谷场,整平了踢乱的稻谷。我学着他的样子,在场上走,想体验当船长的感受。还是我出生以来看惯了的小山村――晒谷场,可是,刚才(每天他都要演绎一场出航的仪式,只是今天意外,出现了阴天)那场“沉船”的风暴就发生在这儿。大海无情,我想着遥远的大海,我长大了一定要去见识大海!15、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A.这篇小说的标题耐人寻味,“陆地上的船”既指晒谷场,也指疯子船长意识中指挥过的船,同时这个标题又充满悬念,有吸引读者的作用。B.“他绝不多走一步,接近晒谷场的边缘,他又折回身,继续走”,是通过“我”的发现来表现疯子船长的执着并预示着疯子船长即将发病。C.起先“我”并不十分了解二叔这个疯子船长,爹在“我”与疯子船长之间起到了桥梁的作用,是“我”了解疯子船长这一人物的关键。 D.“晒谷场周围是一块块水田,绿茵茵地连向山岭”,“周围的绿田”“像平静的海水”,这些环境描写,有展现美丽的山村田园风光的作用。E.这篇小说不仅以它所叙述的一波三折的故事情节吸引人,而且以它所描述的因一次海上风暴遭受沉船打击致疯的船长的疯癫表现发人深思。16、小说的主人公疯子船长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请简要分析。(5分)17、小说中的“我”有哪些作用?请概括说明。(5分)18、对于这篇小说的创作意图,有人认为应该从悲剧的意义上去认识,有人认为应该从“我长大了一定要去见识大海”上去认识,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7分)四、表达题19.阅读下面材料,概括要点回答“原创文化”的特点(3分)为了改变我国科学研究原创能力薄弱的现状,今年来人们对原创文化进行了广泛深入的探讨。原创文化是一个国家科学创造能力的基础和条件,它旨在追求卓越,激励人们既要焕发自己的创造力,也要努力吸纳前人的思想。原创文化提倡广泛交流、全面开放。正如费孝通所说:“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科学上的许多原创性成果都是在学者们的思想交流,观念碰撞中产生的。萧伯纳说得好:两个人交换苹果,每人手里还是只有一个苹果;如果两个人交换思想,那么每人就同时拥有了两种思想。原创文化的精髓在于维护学术自由,这源于科学发展的内在需要。由于科研工作的探索性特点,原创的东西一般在开始时不易被大家理解,如果没有学术自由,它们往往在不经意之间就被扼杀了。答:&#160;&#160;&#160;&#160;&#160;&#160;&#160;&#160;&#160; 20.仿照下面加点的句子,在横线处续写一个句子,使上下文语意连贯。(3分)&#160; 成长是什么?成长就像险峻的大山拦不住汹涌的激流,汹涌的激流拦不住你顶风前行的勇往的孤舟;成长像&#160;&#160;&#160; ,&#160;&#160;&#160; 。六、写作(60分)21.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过尽千帆皆不是,余晖脉脉水悠悠”是等待;“有约不来过半夜,闲敲棋子落灯花”是等待;“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是等待:沙漠玫瑰在等待着生命的甘霖;夜来香在等待着夜幕的降临;海伦?凯勒在等待着三天的光明;静静的地坛在等待着轮椅上的史铁生……  等待是生命的一种常态,请以“等待”为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第 1 页 &#160;&#160; 共 6 页
你可能需要的试题,练习
关于资源的下载性声明:千教网本身不提供任何资源的下载服务,也不会保存任何数据在服务器上。所有资源的下载,均源于互联网抓取。当该资源的原始地址失效时,您可能无法获取该资源。}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伞房决明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