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公九卿名词解释的具体内容

三公九卿是什么意思?三公九卿具体工作是什么?
秦朝的中央行政机关实行三公九卿制。三公九卿是什么意思?三公九卿具体工作是什么?
  三公九卿是什么意思?据记载“闻古之圣人,不居朝廷,必在卜医之中。今吾已见三公九卿朝士大夫,皆可知矣。试之卜数中以观采。”三公是中国古代最尊显的三个官职的合称。周代己有此词,西汉今文经学家据《尚书大传》、《礼记》等书以为三公指司马、司徒、司空,古文经学家则据《周礼》以为太傅、太师、太保为三公。  西汉初承秦制辅佐皇帝治国者主要是丞相和御史大夫。另有最高军事长官太尉,但不常置。从武帝时起,因受经学影响,丞相、御史大夫和太尉也被称为三公。西汉时九卿是列卿或众卿之意。先秦文献中有三公九卿之说,但秦并没有这种制度,西汉初也不见九卿名称。仅武帝以后由于儒家复古思想的影响,人们就以秩为中二千石一类的高官附会成古代九卿。  三公九卿的具体工作:  三公  丞相,最高行政长官,辅助皇帝处理政务,同时负责对文武百官的管理。  太尉,最高军政长官,负责管理全国军事事务,但他平时没有军权,战时也要听从皇帝的命令,而且要有皇帝的符节才能调动军队,军权实际上也是掌握在皇帝手里。  御史大夫,主要管理记事,其地位相当于副丞相,主要职责是管理图籍、奏章,监察文武百官。御史大夫下设御史中丞,掌管图书秘籍,同时监察文武官吏;侍御史,掌管文书;监御史,中央派到地方各郡负责监督郡守的御史。  九卿  九卿是指古时中央政府的多个高级官员,指官位很高的人。秦汉时期的卿,不一定是九个人,九卿言其官职完备。  奉常,掌管宗庙礼仪,地位很高,属九卿之首;  郎中令,掌管宫殿警卫;  卫尉,掌管宫门警卫;  太仆,掌管宫廷御马和国家马政;  廷尉,掌管司法审判;  典客,掌管外交和民族事务;  宗正,掌管皇族、宗室事务;  治粟内史,掌管租税钱谷和财政收支;  少府,掌管专供皇室需用的山海池泽之税及官府手工业。相关阅读推荐:
更多类似问题
关注的人还关注了这些
·····
·····
·····
·····
·····
孙策是三国时期很厉害的角色,在世时仅用了八年的时间看三国看得累了,索性合上书,冒出个想法,假如董卓当汉高祖刘邦死后,吕后当权,此时诸吕做大。那吕后因为宋包拯以为官清廉,敢于得罪权贵而著称于世,民间百姓同是清代文坛大家,纪晓岚和蒲松龄到留下很多名作佳构竹内藤右卫门一行,见皇帝难度大,但他们可以到亲王,竹内藤右卫门一行受到了友好的接待,和较高的礼遇。他西晋司马炎统一中国的三大名将:西晋统一中国的三大名三国名将关羽虽然被当时人成为万人敌,但是和历史上的受三国演义的影响,大家都认为鲁肃是一个胆小怕事的人看过汉朝历史的朋友都知道汉武帝的奶奶窦漪房,此人经凌烟阁是唐朝为表彰功臣而建筑的绘有功臣图像的高阁。包公斩侄应为传说如果按照时下最流行的方式,为中国历多尔衮统帅12万八旗军入关,这12万人里头,其中满军不都说天下一统是趋势,事实上也的确如此。春秋战国终一棋逢对手,将遇良才可以说是人一生中最感到过瘾的事儿建隆三年(962)二月的一天,宋太祖赵匡胤对近臣说:“贾雨村是红楼梦中一个重要的人物,他是贾宝玉钟爱的林300多年以前,齐鲁大地上的农民们推着小车,挑着担子,1894年的甲午中日战争,清朝军队在海陆两个战场都遭遇淫乱的概念,在原民的群婚时代是没有市场的,只有在以宦官专政、乱权,对于熟悉历史的朋友来讲一点都不新鲜八路神枪手,不打军官打军鸽今天我们把鸽子称为和平使近几年在网上看到一些很奇怪的说法,说朝鲜战争其实中旅日著名军史作家萨苏,又推出新作《尊严不是无代价的1月28日夜,日本悍然向闸北一带进攻,十九路军立即奋起看过电影《刺客联盟》的朋友一定对其中的“甩枪”神技三国是讲究权谋的,尤其是那些谋士,往往运筹帷幄决胜1943年,二战爆发的第4年,正在读大学的稻叶绩被“强制孙立人,1900年出生于安徽庐江县一书香世家。从小受到1931年,张桃芳出生在江苏扬州兴化市程堡镇西村。1953年中国自古以来就不缺乏民族英雄,无论是宋朝的岳飞文天马伯庸的小说《古董局中局》里曾描写了这样的情景:日在大家的印象里,沙和尚是一位朴实忠厚、不辞劳苦的人李师师是水浒里的大美人,天上人间的头牌,也是水浒里看红楼梦的时候,就觉得贾宝玉有些女性化的色彩,和他武大郎是潘金莲的合法丈夫,常言道:杀父之仇,夺妻之梁山老二卢俊义是个大名鼎鼎的人物,看看水浒里的描述曹植是三国时期著名的诗人,大军事家、政治家曹操的儿2005年前后,在著名论坛天涯社区有一篇题为《谭嗣同究燕青能够进入天罡星之数,让人有点儿费解。他既不是晁不管什么样版本的武大郎和潘金莲都不是天生的一对、地吃醋据传这个典故出自唐朝的宫庭里,太宗皇帝为了笼络爱情是一个古老的主题,一般是可遇不可求。婚姻有时和日,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特殊日子,中国爆发了1905年9月,历时一年半的日俄战争结束,俄国惨败,日本《三其国演义》大家在熟悉不过了,人们对它的评价是“陈寿的《三国志》将于禁、乐进、张辽、张颌、徐晃五人中国的科举制,日本曾经顶礼膜拜,以为“最先进的选拔1840年的中英战争爆发虽与日本无关,但对日本社会各阶清朝时期,作为藩属国,朝鲜继续定期向中国进贡;那么作何进(?-189年),字遂高,南阳宛(今河南南阳)人。东汉灵曹魏谋士名臣程昱怎么死的?程昱结局如何程昱(yù)(141张郃,字儁乂,是三国时期曹魏的著名将领,后期抵御蜀张郃(?-231年),字儁乂,河间鄚人。东汉末年,应募参加萧峰的一生从头到尾都是悲剧——一种在不共戴天的宋辽出自《三国志》,该句出自《吴孙皓初童谣》,原诗是这1唐朝的第一宗教是佛教吗?由于《西游记》的神话故事,春秋战国历时500余年,其间战争此起彼伏,风云人物层出谭嗣同《狱中题壁》望门投止思张俭,忍死须臾待杜根。两袖清风【注音】liǎngxiùqīngfēng【出处】两袖清4月26日,诗人汪国真的去世引来很多人追思,在上世纪9前言:汪国真,祖籍厦门,日生于北京,201今天很多人怀念80年代的文化氛围,殊不知这场热闹的本每个民族的诞生都有其一定的传奇色彩,就好比盘古开天冒辟疆对对子明朝末年,如皋县有个衣锦荣归的李天官,
123456789101234567891012345678910三公九卿制
更多精彩内容
三公九卿制
热门文章排
2006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B2-当前位置:
>>>君主专制中央集权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要特点。阅读材料,结合..
君主专制中央集权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要特点。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皇帝之下,有由三公九卿组成的中央政府(自此形成的三公九卿制度,对以后的历代封建王朝中央机构的设置,有着重要的影响)。三公分管行政、军事和监察,互不相属,互相牵制。(1)材料一中的“皇帝”是谁?“三公”除丞相外还有哪两“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材料二:罢丞相不设,析中书省政要归六部,以尚书任天下事……而殿阁大学士只备顾问。帝方自操权柄,学士鲜所参决。(2)材料二反映了我国那一朝代官制的变化?“帝方自操权柄”是什么意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材料三:故宫导游说:“这个不起眼的‘偏房’(下图),在雍正时代及以后的清朝政治生活中,成为了这个王朝的权力中心。”
“偏房”外景
(3)导游所说的“偏房”指的是哪一机构?请你对该机构的设立作简要评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材料题难度:中档来源:山东省中考真题
(1)秦始皇(嬴政);太尉、御史大夫。(2)明朝;全国的军政大权,都集中到皇帝手里。(3)军机处;军机处的设立标志着我国封建君主集权进一步强化。
马上分享给同学
据魔方格专家权威分析,试题“君主专制中央集权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要特点。阅读材料,结合..”主要考查你对&&秦统一六国和中央集权统治的建立(郡县制),明太祖加强君权的措施,君主集权的强化(军机处和文字狱)&&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现在没空?点击收藏,以后再看。
因为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考点,详细请访问。
秦统一六国和中央集权统治的建立(郡县制)明太祖加强君权的措施君主集权的强化(军机处和文字狱)
秦建立中央集权统治的表现:1、皇帝制度:嬴政认为自己德高三皇,功过五帝,自称“始皇帝”。2、中央:三公九卿&&&&& 三公:在中央设立丞相、御史大夫和太尉三个最高官职。丞相帮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御史大夫执掌群臣奏章,下达皇帝的诏令,并负责监察百官;太尉负责掌管理全国军务。&&&&& 九卿:丞相之下设有九卿,分别掌管国家各项具体事务,是中央政府的职能部门。3、推行郡县制:秦统一后,秦始皇采纳李斯的建议,在全国范围内推行郡县制,郡的长官是郡守,县的长官称县令或是县长,县以下设乡、里基层行政机构。郡守和县令由皇帝直接任命。秦中央集权的特征:1、皇权的特征:(1)皇帝独尊:成为秦王朝政治制度的基本特征。(2)皇位世袭:“家天下”的皇位继承制是君主权利集中的另一体现。(3)皇权至上:全国的政治、经济、军事等一切大权,都由皇帝总揽;中央和地方的主要官员也都由皇帝任免;军队的调动以虎符为依据,虎符由皇帝控制、发给。2、中央机构的特征:秦朝中央的主要官职,在地位、职位和权利方面相互配合,彼此牵制,军政大权操纵在皇帝手中。3、地方行政的特征:(1)地方上主要官员郡守县令等,直接由皇帝调迁,并且官位不世袭。(2)地方官员只有俸禄,无封地,只有地方行政权,绝对服从于中央。郡县制与分封制的比较:&秦朝实行郡县制的历史意义:1、通过郡县制,实现了中央政府对地方的直接有效控制,有利于加强了中央集权和国家统一。2、郡县制废除了奴隶主旧贵族时代的世袭特权,有利于形成中央对地方的垂直管理形式;废除了分封制,基本上解除了地方割据势力对封建中央政权的威胁,既是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3、秦朝形成的中央集权制度,奠定了中国两千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王朝所沿用,且不断加强和完善。秦朝中央行政机构关系图:&
&九卿:九卿是指低于丞相、太尉和御史大夫三位官职的诸卿,习惯上称为久卿,但是实际数目不止有九。重要的有奉常,掌宗庙礼仪;郎中令,掌宫廷警卫;太仆,掌宫廷车马;卫尉,掌皇宫保卫;典客,掌少数民族事务及外交;廷尉,掌司法;治粟内史,掌全国财政;宗正,掌皇室亲族事务;少府,掌皇室收支。三司:三司是明朝地方机构承宣布政使司、提刑按察使司、都指挥使司的合称。1376年,朱元璋废除行省,在全国陆续设置了13个承宣布政使司,主管一省的民政和财政;另设提刑按察使司,掌管司法;设都指挥使司或称都司,掌管地方的军政。三者互不统属,分别归辖中央相关部门。五军都督府:明初军事改革的产物,由原来的大都督府而来,洪武十三年(1380),改大都督府为中、左、右、前、后五军都督府,简称五军府,分领在京的除亲军外的各卫所和在外的各都司。五军都督府只能管兵籍和军政,不能直接统帅军队。兵部负责军官的选授,而军队的调遣和最高指挥权在则在皇帝。遇有战事,兵部奉旨调兵,并承旨任命总兵将官,发给印信。战后,统兵官交还印信,士兵回到原在卫所。锦衣卫:官署名,明太祖时设立特务机构,原为护卫皇宫的亲军,掌管皇帝出入仪仗。太祖为了加强专制统治,特令监管刑狱,赋予巡查缉捕的权力。下设镇抚司,有监狱和法庭。除了负责侍卫、密缉导致奸佞之外,北镇抚司还掌管“诏狱”,各地重罪逮至京师,往往由该司严刑审理,而后直接奏请皇帝。明中叶后与东厂,西厂并列,成为厂卫并称的特务组织。明朝加强中央集权的制度的特点:明朝是我国封建社会中央集权制度空前强化时期,具有不同于前代的明显特点,如特务统治的出现,思想专制的强化,其作用一方面巩固了明王朝的统治,创造了比较安定的政治局面,另一方面也给明朝的统治理下了危机,由此可见,明朝时我国封建制度已渐趋衰落。明太祖加强君权的措施:1、在中央:明太祖废除了丞相,把中央的行政权分属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六部各设尚书。直接对皇帝负责。这样,皇帝的权利空前提高,秦汉以来丞相制度从此废除,皇权与相权的斗争最终以皇权的胜利而告终。2、在地方:实行三司分权。三司相互牵制,大权统归中央。3、军事上:明太祖将大都督府改为五军都督府。4、法律上:明太祖制订《大明律》,《大明律》内容集中,条理分明,增加了经济立法,同时主张量刑的“重其重罪,轻其轻罪”。5、特务统治上:明太祖设立“锦衣卫”,监视、侦查官名的不法行为。锦衣卫由皇帝直接指挥,不受司法部门的管辖。6、科举上:实行八股取士。明朝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的进步性和消极性:1、进步性:起到了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统治、稳定和重建社会秩序、恢复和发展社会经济、巩固和发展统一多民族国家的作用。2、消极性:给明朝的统治埋下了危机。以强化君主专制为核心,将全国的统治最大限度置于一人之下,杜绝和排斥其他人的干预,这从根本上预伏了更大,更强烈的统治危机。明太祖朱元璋:&朱元璋严惩贪官和节俭:洪武二年,朱元璋曾经对他的大臣们说过这样一番动感情的话:“从前我当老百姓时,见到贪官污吏对民间疾苦丝毫不理,心里恨透他们,今后要立法严禁,遇到有贪官敢于危害百姓的,绝不宽恕!”朱元璋对于这句话坚决执行,他后来颁布的《大明律》中,严禁官吏贪污,凡官员贪污60两以上银子者处死。后来还把大量惩治的官民贪赃受贿的案例写入《大诰》中,来提醒官员不要以身试法。朱元璋对自己制定的法律,带头实行,而且执法相当严厉,这在中国古代封建皇帝中是少有的。他的女婿、附马都尉欧阳伦,凭着自己是马皇后亲生女儿安庆公主的丈夫,不顾朝廷的禁令,向陕西贩运私茶。后来河桥巡检司的一位小吏向朱元璋告发了此事。朱元璋立即下令赐死欧阳伦,同时他还发了通敕令,表扬那位小吏不畏权贵的斗争精神。朱元璋惟一的亲侄,开国功臣朱文正,亦违法乱纪他毫不留情废了他的官职。开国功臣汤和的姑夫,自以为有硬邦邦的靠山亲戚,就隐瞒常州的土地,不纳税粮,朱元璋也将他依法处死。由于朱元璋出身贫苦农家,不仅深深体谅农民生活的艰辛、物力的艰难,而且他还身体力行,带头倡导节俭。明朝建立后,按计划要在南京营建宫室。负责工程的人将图样送给他审定,他当即把雕琢考究的部分全去掉了。工程竣工后,他叫人在墙壁上画了许多怵目惊心的历史故事做装饰,让自己时刻不忘历史教训。有个官员想用好看的石头铺设宫殿地面,被他当场狠狠地教训了一顿。 在朱元璋的影响下,宫中的后妃也十分注意节俭。她们从不乔装打扮,穿的衣裳也是洗过几次的。有个内侍穿着新靴子在雨中行路,被朱元璋发现了,气得他痛哭了一顿。一个散骑舍人穿了件十分华丽的新衣服,朱元璋问他:“这衣服用了多少钱?”舍人回道:“五百贯。”朱元璋痛心地说:“五百贯是数口之家的农夫一年的费用,而你却用来做一件衣服。如此骄奢,实在是太糟蹋东西了。”朱元璋不喜欢喝酒,他多次发布限制酿酒的命令。他不爱奢华,讲究实际。他命令太监在皇宫墙边种菜,不要建造楼台亭阁。为了让儿子们得到锻炼,他命令太监织造麻鞋、竹签自用,规定诸皇子出城稍远,要骑马十分之七,步行十分之三。朱元璋出身贫寒,从小没有读书的机会,从军后,到称帝晚年一直保持勤奋好学的作风。作战之余,理政之后,他常常请儒生讲述经史。经过几十年的刻苦自学,他不但能写手扎、军令,还能写诗作赋。他终生严格要求自己,不懈怠,不腐化。 议政王大臣会议:议政王大臣会议是清朝特设的中枢权利机关,是氏族军事民主制的残余。清朝入关前,凡军国大事皆交议政王大臣会议决定。入关之后,这项传统被继承下来。议政王大臣会议由满族上层贵族组成,也称“国议”,权力很大。但是,这种满族专制的形式不仅和大权独揽的皇帝相抵触,而且也不利于清政府进一步争取各族特别是汉族官僚的支持。康熙帝设立南书房和雍正帝设立了军机处后,议政王大臣会议的权力被大大削弱了。南书房:在北京故宫乾清宫西南,本是康熙帝读书的地方。康熙十六年(1677),始选翰林等官入内当值,称“南书房行走”。除应制撰文字外,还秉承皇帝的意旨,起草诏令,一度成为发布政令的处所。自军机处成立后,南书房的各官不在参与政务,专司文辞书画等事情,一般又称为“南斋”。南书房行走官员不限品级,从尚书到编修、检讨都可以充任,唯原则上须用翰林出生的人。军机处:官署名。清代辅佐皇帝的政务机构。雍正七年(1729),因与准噶尔部作战,为了紧急处理西北军务,设军机房,挑选内阁中谨慎可靠的中书办理机密事务,1732年,又改称军机处。乾隆以后,成为定制,并渐渐成为最高中枢机构。军机处设军机大臣,大臣无定员,由皇帝从内阁大学士、六部尚书、侍郎中特简任用。军机处设军机章京,满汉两班,各八人,轮流担任缮写诏旨、记载档案、查核奏议等具体工作。又有军机行走,入值办事。军机处设立后,议政王大臣会议形同虚设,标志着清代君主集权发展达到了顶点。文字狱:文字狱是清朝统治者为加强思想控制而对不利于他们统治的言行进行严厉钳制的措施。主要发生在康熙、雍正、乾隆时期。主要有:康熙帝时的“庄世明史案”、雍正帝时吕留良狱和徐骏狱案。清代的文字狱是清朝文化专制和民族统治的产物。其根本目的是要在思想文化领域内树立起封建君主专制和满族贵族统治的绝对权威。这种文字狱造成了及其严重的社会后果。给中国文化的发展和社会进步带来了消极影响。历朝中央集权强化:君主集权的强化:1.清初,中央政府仿效明朝设置内阁,协助皇帝办理政务。另有源于满族旧俗的议政王大臣会议,成员多为手握兵权的满族王公贵族,决定军国大事,皇帝也无法轻易改变,皇权因此受到一定制约。2.康熙帝时:设立南书房,召亲信翰林学士入内值班,希望对权势过重的议政王大臣会议加以钳制,并将内阁部分职权归于内廷,但实际作用有限。3.雍正帝时:创设军机房。(1)职能:秉承皇帝旨意办事,职掌参赞机务、批答奏章、草拟诏旨等,是为皇帝出谋划策、辅佐皇帝总揽全国军政事务的中央机构。(2)主要成员:由皇帝挑选亲信满汉大臣充任。(3)诏令:拟就的诏令,不经内阁直接发往各地,称“廷寄”。直接下达中央各职能部门,称“交片”。(4)乾隆帝时:加强军机处的职能,取消议政王大臣会议,内阁也形同虚设,皇权空前加强。军机处:&
发现相似题
与“君主专制中央集权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要特点。阅读材料,结合..”考查相似的试题有:
1555576999717503585353422339347清代奇闻:三公九卿为财给石匠奔丧
09:46:34 来源:  
  清代仪礼规定等级极为森严,在丧仪上更是具体而微,如此隆重的九卿会丧,帝后驾崩才得使用。除帝、后外,王公亡逝亦可会丧,但规模小得多,仅由皇帝遣官至坟致祭。公以下各官,无旨一律不得会丧,庶民百姓更不得会丧。
乾隆5年秋,北京城里死了—个石匠,他的丧仪却极为风光,轰动了整个京师。宅前车水马龙,达官贵人接踵而至。内阁学士许王猷亲自主丧;大学士徐本、赵国麟率领汉九卿至灵前俯首跪拜;詹事府詹事陈浩里外奔走,陪吊数天;连权势炙手可热的三朝元老、大学士张廷玉也差人前来送帖……。事后据查,汉尚书、侍郎等九卿中仅有户部尚书陈悳华几人托故未来。一时,九卿会丧被街头巷尾传为笑柄。
本来,清代仪礼规定等级极为森严,在丧仪上更是具体而微,如此隆重的九卿会丧,帝后驾崩才得使用。除帝、后外,王公亡逝亦可会丧,但规模小得多,仅由皇帝遣官至坟致祭。公以下各官,无旨一律不得会丧,庶民百姓更不得会丧。
然而,一个石匠之死,既非王公贵胄,又无特旨,为什么竞有众多朝臣不顾礼法前来奔丧呢?原来,只为一个“财”字。这石匠姓俞名君弼,生前是工部属下一个凿石匠。大凡此等人虽出身微贱,目不识丁,却有一手绝技,兴办皇室工程时可分余润。俞君弼家资丰饶,然而偏偏膝下无子,死后撇下数万金,任凭一群“义孙义婿”争夺不休。为了独占家产,义女婿许秉义便与内阁学士许王猷联宗,“托其遍邀九卿往吊,欲借声势弹压俞姓族人”,先付参加会丧诸臣每人谢仪五百至二千两银不等,并允诺夺得财产后另合重谢。只走—趟便可得千金,况有内阁学士相邀,九卿又何乐而不往?于是便演出了这场丑剧。
丑闻上达天听,30岁的乾隆又气又恼。气的是即位已几年,这群人臣仍未把他放在眼里;恼的是“法不责众”,如此多人违制,又不能尽行开革。他只好先派心腹人臣——京师九门提督、兵部尚书鄂善前任严鞫。谁知早有顺天府尹张鸣钧闻知,并未奏闻请旨,私差人前往俞宅刨掘,得银二万两。参加了会丧的礼部侍郎吴家驹也闻风声不好,又适逢丁忧,便将分给他官的炭金席卷,溜之大吉,回乡奔丧去了。而其余诸官却也不敢讨银,都在忙着追毁原帖,扮作清廉。
鄂善一一审明,请旨将张鸣钧交部察议,义女婿许秉义论如律,内阁学士许王猷、礼部侍郎吴家驹、詹事陈浩革职拿间。乾隆又特下谕戒饬九卿:“身为人臣,而向出身微贱之人俯首拜跪,九卿纵不自爱,其如国体何?”12月更重申:京官“除亲友及同朝者仍照常庆吊外,其有交结富室大户,希图肥润等事,照不谨例革职。”承办此案的鄂善,则因“干练、廉洁”,特赐“紫禁城骑马”。自雍正初以来,这个荣誉只有六十五岁以上的权臣才能企望。鄂善得此殊荣,自以为已是乾隆最宠信的心腹之一了。一场闹剧似乎就这样要收尾了。
不料两个月后,御史仲永檀忽上疏奏劾鄂善,称俞君弼嗣孙俞长庚曾托人与其说合,“送银一万两,嘱其照拂。”乾隆闻奏先不肯信: “鄂善系朕倚用之大臣,非新用小臣可比。”以为“必无之事,仲永檀身恃言官而诬陷大臣,此风断不可长。”为了治仲永檀之罪,特命和亲王等查明所涉人等。谁知一经研讯,鄂善家人及过付人俱各招认。乾隆闻奏,又亲提鄂善面加询问,鄂善却坚不承认。乾隆心生一计,引他进密室,好言相慰道:“汝若实无此事则可,若有,不妨于眼前实奏,朕另有处置,而谕此数大臣从轻审问,将此事归之汝家人。”鄂善熟思良久,承认从家人手中得银一千两。
刚一招供,乾隆却把脸—沉:“以皇考及朕平日深加信用之大臣,而负恩至此,国法断不可恕。”原来,先时汉九卿受贿,乾隆已萌杀一儆百之心,此时亲信满臣又受贿,更使其怒不可遏。贪污—千两银事虽小,他怒的是苦心培养的心腹,却对其亦有隐私,“鄂善之重罪在于欺罔大不敬”见乾隆翻脸,鄂善心知不妙,在诸臣祥讯时,又推翻前供:“我听谕旨云:如果有受贿实情,可在朕前俱实奏出,朕另有办处,以全大臣之体。”“恐皇上办理为难,是以—时应承,我实无脏私入己。”然为时晚矣,乾隆又传谕:“彼若恳切哀求,尚欲缓其须臾之死”,今又翻供,“即立时正法亦不为枉”。命将鄂善拿交刑部,不久带至家中令其自尽。
众多文武朝臣,为得一个石匠的银子,不顾朝仪以身试法,毕竞不是光彩事,乾隆不得不掩饰道:“仲永檀折内所奏大学上等到俞姓送帖吊奠一事,今查询明白,全属子虚”,不必追究。然而大学士兼礼部尚书赵国麟却不识相,以为劣迹没被抓住,上疏攻击仲永檀毁谤自己“理学清明”,并以“解退”相要挟;另—给事中卢秉纯见仲永檀一奏升官,也步后之,劾赵国麟口出怨言……。数日以来,乾隆已被搅得“寝不安席,食不甘味”,见仍有人罗唣不休,下旨痛责,将赵国麟降二级候补,卢秉纯革职。至此,九卿吊石匠引起的风波才算平息。
作者:文正斋
本文来源:网易论坛
历史推荐                                    
我来评两句
网易通行证:
网易新闻今日推荐
今天网友最关心的新闻
(评1426条)
——女子读完大学后“回炉”读初中
——70后女子网上炫富狂骂80后、90后
——司机撞死男童后逃逸 被抓还嘴硬
——大学女老师银行大厅当众脱衣 考验众人承受能力
——"中国最大烂尾楼"复活 更名中石化大厦
——男子持刀爬上楼顶卖身 叫价50万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三公九卿制始创于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