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过错被行政问责制违法吗

新技术无过错 利用社交软件犯罪不该问责微信等服务商
法制网记者张维
一方面是社交软件用户的迅速蹿升,另一方面则是频频曝出的社交软件成犯罪工具的报道。有律师认为:社交软件的开发商应承担部分赔偿责任。
如何界定服务提供商和社交软件的性质,厘清利用社交软件进行犯罪的各方责任?记者采访了有关专家。
微信用户激增突破两亿
移动互联网是2012年最热的阵地,记者近日从互联网实验室获得的一份关于社交软件的调查报告显示,截至2012年9月,微信总注册用户数已经超过2亿。陌陌、米聊等应用软件也各有2000多万用户,口信则整合奇虎360和新浪微博,蓄势待发。三大电信运营商也不约而同地将触角伸到了社交软件的激战中,分别推出飞聊、翼聊、沃友。
在世界范围内,社交软件的使用量都在快速增长,这份报告显示,产自美国的WhatsApp的全球用户量已超1亿,产自日本的LINE的全球用户量达7000万,产自韩国的Kakao Talk的全球用户量达5950万。日,LINE正式宣布进入中国市场。除此之外,微博、图片社交分享等应用也开始日益渗透进人们的生活。
受害者大多数为女性
互联网实验室的上述调查报告认为,各类社交聊天软件用户的迅速蹿升,反映了现代社会人渴望交友的现实。他们愿意通过各种新鲜方式,认识陌生人,扩大自己的交际面。但有些人缺乏必要的社会阅历,没有能力识破他人的虚情假意和阴谋陷阱,沦为违法犯罪分子的侵害对象。
微信、陌陌、米聊等新型社交软件的最大亮点在于其LBS社交定位功能。用户可以将自己的位置信息传递给其他人,同时也可以搜索到周围一定范围内使用该功能的用户,从而形成一个社交网络。
但这一LBS功能在为用户带来全新沟通体验的同时,也被一些违法犯罪分子所利用。一些犯罪分子以社交软件为工具,往往利用一些女性朋友寻找&金龟婿&的心理,把自己伪装为成功人士,骗取受害女性的信任,达到骗取钱财的目的。受害者大多数为女性,而犯罪人多为青壮年男性。而部分因社交软件被骗财又骗色的女性受害人,常因个人荣誉等因素影响,采取不报案的态度,给警方侦破案件带来困难。
据了解,嫌疑人往往通过搭讪、结识事主,骗取受害人的好感和信任后,将受害人约至指定地点见面,伺机进行抢劫、抢夺等违法犯罪活动。对于&网络社交负能力&频现事件,有律师认为,设计出这些社交软件的互联网公司(即服务运营商)应当为软件在这些犯罪中的工具作用埋单,承担一定的赔偿责任。
新技术无过错服务商不担责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童德华告诉《法制日报》记者,服务运营商推行社交软件的行为,并没有损害我国刑法所保护的社会关系;从主观因素上,服务运营商推行社交软件是为了推行自己开发的一项技术,为社会提供一种新的沟通方式,不具有危害社会的故意或过失,更不具有实施犯罪行为的故意或过失。因此从主客观因素综合考虑,不能认定服务运营商推行社交软件的行为具有社会危害性。因此,通过社交软件寻找被害人并实施具体犯罪的行为人,才是承担刑事责任的主体。
重庆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齐爱民认为,再好的工具也有被坏人利用的时候,菜刀、农药、汽车、斧头等对于一些人是生活必需品,而对于一些极少数的人却是实施犯罪的工具。社交软件也是如此。
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法官黄琰表示,不能因社交软件可以用于犯罪活动,就认为社交软件在犯罪进程中起到关键作用。被害人遭受侵害的原因更主要是轻信犯罪人,使自己陷入危险的境地,而不是社交软件泄露其个人信息或者服务运营商没有尽到必要的监管职责。
服务商应尽到必要提示义务
尽管如此,这并不意味着社交软件的服务运营商就无需作为。
黄琰认为,服务运营商应当尽到必要的危险告知义务,即在用户使用交友软件的功能时,即告知其使用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风险及可能招致的侵害,防止部分用户因缺乏相关自我保护知识而受到侵害。只要服务运营商尽到自己必要的提醒和辅助义务,其法律责任就应当免除。
那么,社交软件服务商们是否也已经对这类问题引起了足够重视?记者体验微信时发现,&微信&目前形成了较为完备的自律机制,主要包括用户隐私保护机制和对违法不良信息的监管与处理机制。
如用户使用和位置相关服务时,微信会明确提示用户并得到用户同意方能继续进行;用户使用&附近的人&功能时,会明确告知用户其位置会被其他附近的人知悉;用户可以清除自己的位置信息,保护个人隐私;用户向&附近的人&打招呼的次数,有频率限制;对于潜在有恶意行为的用户,打招呼会被系统自动拦截,并从&附近的人&列表中清除;允许用户举报恶意用户,恶意用户资料会被机器和人工双重审核确认并删除。
最新图文推荐
最新专栏文章
大家感兴趣的内容
网友热评的文章
seajs.config({
base: "/resource/passapi/scripts/"
seajs.use('seajs/seajs-css');
seajs.use(['artdialog/src/dialog-plus'], function (dialog) {
$('#favorite').on('click', function(){
$.getJSON('/passapi.php?op=userstatus&callback=?', function(data){
if (data.status == 1) {
var _this = $('#favorite').find('span');
$.getJSON('/?app=favorite&controller=favorite&action=add&jsoncallback=?&contentid='+contentid, function(json){
if(json.state){
_this.html('当前位置:
>>>杭州市政府发布的《杭州市行政败诉过错责任追究办法》于..
杭州市政府发布的《杭州市行政败诉过错责任追究办法》于日起施行,按照“谁败诉、谁承担”,问责方式中包含了免职、辞退等。这说明 A.政府着力提高依法行政的水平B.党和政府加强行政系统内部的监督 C.政府以人为本,履行社会监督职能D.我国政府是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
题型:单选题难度:中档来源:不详
A试题分析:按照“谁败诉、谁承担”,政府的行政问责是加强自身监督,提高政府机关及工作人员依法行政水平的重大举措,故A正确。材料讲的是政府权力的行使,因此与政党无关,故排除选项B;选项C错在社会监督职能,选项D与题意无关。故答案选A。
马上分享给同学
据魔方格专家权威分析,试题“杭州市政府发布的《杭州市行政败诉过错责任追究办法》于..”主要考查你对&&政府工作准则及工作要求,政府职能及作用,政府权力接受监督,树立政府权威&&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现在没空?点击收藏,以后再看。
因为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考点,详细请访问。
政府工作准则及工作要求政府职能及作用政府权力接受监督树立政府权威
&我国政府的宗旨和工作的基本原则:&(1)二者紧密联系,宗旨决定原则,是原则的依据;原则体现并服务于宗旨。(2)二者都是由我国的国家性质决定的,都体现和反映我国的国家性质,在根本上是一致的。
&我国政府对人民负责,为人民服务原因: (1)从国家性质角度看: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政府对人民负责、为人民服务从根本上讲是由我国的国家性质决定的。(2)从政府性质角度看:我国政府是人民的政府,是国家权力机关的执政机关,是国家行政机关。政府要更好地执行人民的意旨,更好地维护人民的根本利益就必须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
我国政府的宗旨和工作的基本原则:为人民服务是政府的宗旨,对人民负责是政府工作的基本原则。(1)二者紧密联系,宗旨决定原则,是原则的依据;原则体现并服务于宗旨。(2)二者都是由我国的国家性质决定的,都体现和反映我国的国家性质,在根本上是一致的。
区分坚持对人民负责原则的三个表现:(1)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工作态度强调了为谁服务的问题;(2)树立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强调了服务的质量和效果问题;(3)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强调了怎样提供服务的问题。三者共同统一于政府的工作过程中。
我国政府工作的基本原则——对人民负责要求和体现:
全面把握公民求助的途径:&(1)政府为公民提供的求助或投诉的主要途径开设热线电话,发展电子政务,设 立信访部门,依法建立行政裁决、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制度(2)求助或投诉的意义:①有助于解决自己的困难,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②有助于促进政府不断改进工作。 政府工作准则:
&社会公共服务职能与经济建设职能中的公共服务的区分:(1)作用的方式不同。经济职能中的公共服务对经济发展的 作用是直接的,国家行使这些职能就是推动国家经济建设的健 康、协调、稳步发展。社会公共服务对经济发展的作用是间接的。此公共服务强调政府履行义务,强调政府的服务性,突出政府的主导、主动作用,强调公民的权利。 (2)两者的服务对象不同。国家经济职能中的公共服务,服务对象是企业和其他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市场主体,社会公共 服务职能的服务对象是公民。
政府职权、政府职责和政府职能有何区别:政府职权是指法律赋予政府机关的权力。我国政府的职权是人民依照法律,通过各级人民代表大会赋予的。政府职权通常称为行政权。政府职责是指政府因拥有法律赋予职权所产生的责任。这体现了权责统一,有权必有责。政府职能是指政府在国家和社会生活中所承担的职责和功能。具体地说,就是政府作为国家行政机关,依法在国家的政治、经济以及其他社会事务的管理和服务中所应履行的职责及其应发挥的作用。总之,政府职权、政府职责和政府职能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概念。教材用“政府职能”概念来落实课程标准的“政府履行职责的表现及其作用”的要求。&正确理解我国政府的主要职能:
(1)我国政府职能的划分是相对的,其中有些职能存在交叉的关系。 (2)政府承担重要的职能,并不意味着政府可以包办一切。 (3)政府职能不同于国家职能,要分清执行职能的主体。中国共产党不能行使政府职能。
政府职能的主体:履行政府职能的主体必须是各级政府、政府的组成部门及 其派出机构,比如国务院、某自治区人民政府、某县教育局、 某街道办事处等。权力机关、司法机关、党的组织、群众团体、 人民政协或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都不能履行政府职能。
正确区分两个“公共服务”:(1)经济职能中的公共服务和社会公共服务在本质上是一致的,但又各有侧重。 (2)我国政府履行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职能主要是进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这里的公共服务专指为经济建设提供的服务,如对企业、对农民的信息引导、技术服务、政策指导等。(3)我国政府提供社会公共服务的职能侧重社会生活方面,强调通过管理与服务,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促进人的发展和社会和谐。&&&
关于政府职能的几个应注意的问题:(1)人民政府担负四个方面的职能。即保障人民民主和维护国家长治久安的职能,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职能,组织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职能,提供社会公共服务的职能。 (2)我国政府职能的划分,具有相对的性质,其中有些职能存在交叉的关系。如:维护社会秩序是政治职能的内容,也是经济职能中公共服务职能的内容;经济职能中的公共服务职能与社会公共服务职能也有交叉,但社会公共服务的职能更广泛。(3)判断某项活动是不是政府职能一定要分清执行这一职能的主体是否是政府部门(行政机关),如果是权力机关、司法机关、党的机构、群众团体或人民政协,则不属政府职能。(4)我国政府的有限性:①在我们的生活中,政府承担重要的职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我国政府是有限政府,不是全能政府,不能承担社会生活中所有的职能。②政府只有切实履行自己的职能,把该管的事情真正管好,才能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更好地为人民服务。&
有限的政府:(1)政府的职能是有限的:政府履行基本职能,并不意味着政府包办一切。 (2)政府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职能并不意味着政府可直 接干预、管理经济活动。政府对经济的管理是以宏观调控为主,是间接引导,主要依靠经济手段、法律手段,辅之以必要的行政手段。(3)政府应如何履行自己的职能:市场能自行调节的问题,社会和公民能自行解决的问题,政府不需要插手,政府切实履 行自己的职能,把应该管的事情真正管理好,才能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现,造福于民。
我国政府的作用:(1)人们的公共生活受到政府的管理。 (2)人们享受着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务。政府职能及作用:
政府性质和政府职能的关系:
&&我国的行政监督体系:
区分行政内外,辨清机关与否:对于全面的行政监督体系在做题时要注意两个限定:一是“行政内外”的限定,也就是行政系统内部的监督和行政系统外部的监督的区分;二是“国家机关”的限定,也就是国家机关的监督与非国家机关监督的区分。
对政府权力制约和监督的重要意义:(1)从政府接受监督与政府依法行政的关系看,政府接受监督是坚持依法行政、做好工作的必要保证。权力一旦缺少监督就容易超越法律的界限,违背依法行政的要求。(2)有效制约和监督权力的关键:建立健全制约和监督机 制。这个机制,一靠民主,二靠法制,二者缺一不可。 (3)对政府的意义(四个“打造”)。①打造科学政府:加强对政府权力的制约和监督有利于政府科学民主决策。 ②打造高效政府:有利于提高政府行政水平和工作效率,防止和减少工作失误。 ③打造廉洁政府:有利于防止滥用权力,防止以权谋私、权钱交易等腐败行为,保证清正廉洁。④打造威信政府:有利于政府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造福于人民,从而建立起一个具有威信的政府。(4)“阳光工程”。①含义:即政务信息公开制度。②作用: 规范政府及其工作人员的行政执法行为,协调各方面利益,实现和维护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③意义:A.有利于增强政府工 作的透明度,便于群众加强对政府工作的监督。B.有利于群众 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
两个“意义”要区分:政府接受监督的意义与政府依法行政的意义,既有区别又有联系,要注意分清。前者侧重强调“监督”的意义,其主体主要针对政府而言;后者侧重强调“依法”的意义,则体现在对公民、对政府、对民主法制等诸多方面的意义。
我国全面的行政监督体系:(1)我国行政系统外部监督的形式——国家权力机关的监督、中国共产党的监督,人民政协的监督,司法机关的监督、社会与公民的监督。①国家权力机关的监督是指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对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监督,其监督的主要方式有听取和审议工作报告,审查和批准国民经济计划和财政预算、决算,审查政府的法规、决定和命令,质询和询问,代表视察和执法检查,罢免政府组成人员。 ②中国共产党的监督。中共作为执政党,是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因此政府与其他国家机关一样要接受党的领导和监督,其很重要的方面是通过纪委组织对党员干部的监督来实现的。 ③人民政协的监督。政协可以对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提出批评和建议,也可以通过调查研究,主动向政府机关提出建设性意见,还可以视察工作。④司法机关的监督。即法院、检察院分别通过行使审判权和检察权,对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违法行为实行监督。 ⑤社会与公民的监督是指包括群众团体、社会中介组织、企事业单位、公民等在内的社会各界以及各种媒体对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实施监督。(2)我国行政系统内部监督的形式——行政监察、审计监督等。 ①行政监察指由政府设立行政监察机构,对行政机关和人员的工作予以监督检查的监察制度。在资本主义国家中,实行这种监察体制的国家不多,其中以日本最为典型。②审计监督是根据会计记录等有关经济资料和国家有关法规,由国家专门设立审计机关依法审核和稽查有关单位的财政财务收支活动、经济效益和财经法纪的遵守情况,作出公正的评价,并提出审计报告,以加强经济管理,维护法制的监督检查活动。审计对象是各级行政机关、各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的经济业务、财务行为等。审计的目的是督促和帮助财务行政部门等的财经活动纳入国家法制轨道,维护经济秩序,严肃财经纪律,纠正错误。
对“权力的行使:需要监督”认识的几个误区:误区一:我国政府权力是人民赋予的,因此,政府权力想怎样使用就怎样使用。 我国的政府是人民的政府,权力是人民赋予的。权力不受制约和监督,必然导致滥用职权,滋生腐败,损害人民的利益。因此,政府行使权力时,必须依法行政,按照法律规定的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政府行使权力必须接受人民的监督。误区二:政府的民主决策就是遵循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政府在国家机关体系中所占比重最大、人数最多,与人民群众关系最为密切,对国家和社会的影响也最大。政府的民主决策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因此政府的民主决策必须要集思广益,遵循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但是,政府的民主决策要科学、合法、合理,还必须要遵循依照法律程序的原则和尊重少数的原则。误区三:大量具体问题经《焦点访谈》曝光后,迅速得到解决,因此,政府监督主要靠媒体监督。为了防止权力的滥用,需要对权力进行制约和监督。媒体具有传播面广、影响力大等特点,成为监督政府权力的一种有效形式。但是,有效制约和监督权力的关键,是建立健全制约和监督机制,这个机制,一靠民主,二靠法制,二者缺一不可。目前,我国已经依据宪法和法律,初步建立起全面的行政监督体系。它包括国家权力机关的监督,中国共产党的监督,人民政协的民主监督,社会与公民的监督,司法机关的监督,政府系统内部的监督等多种监督形式。通过监督,保证把人民赋予的权力用来为人民谋利益。误区四:政府的权威是通过政府及其工作人员的道德形象树立的,因此,政府及其工作人员只要遵循为人民服务的原则,就能树立起政府的权威。政府及其工作人员的德行操守,是一种无形的影响力,这种影响力促使政府与公民的关系趋向协调和谐,促进政府权威的形成。但政府权威的形成也离不开政府依法行政的态度、能力和水平及其履行职责的效果等。政府在宪法和法律的框架内行使权力,维护宪法和法律的权威,同时政府的权威也受到宪法和法律的保障;政府能充分运用法律手段来管理自身,管理社会公共事务,它的权威便得到树立和维护。
我国政府接受人民的监督:
&政府权威的含义:
政府权威指政府在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过程中形成的得到人民认同的慰问和公信力。从根本上讲,一个政府能否具有这种权威是由国家性质决定的。 区别有权威与无权威的政府的标志:
政府的管理和服务是否被人民认可和接受,这是区别有权威与无权威的政府的标志。&政府权威的体现:(1)有权威的政府必定是依法行政的政府,它会维护宪法和 法律的尊严,从而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2)有权威的政府必定是廉洁、高效、团结合作、全心全意 为人民服务的政府,它在广大人民群众中享有声望。(3)有权威的政府必定是讲信誉的政府,有令必行,有禁则止,它得到人民的认可和拥护。(4)有权威的政府对经济发展、政治文明、文化繁荣和社会和谐都会有促进作用。
政府权威的决定因素:从根本上讲,一个政府能否具有这种权威是由国家性质决定的。
政府权威的来源:政府及其工作人员的决策科学、执行顺畅、清廉高效、业绩卓著等。
政府权威的树立:(1)政府及其工作人员要科学决策、依法行政、审慎用权、 优化公共服务、完善社会管理,要自觉接受人民监督,与人民 群众保持和谐关系。&(2)政府及其工作人员要有良好的业绩。(3)政府工作人员要重品行、作表率,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误区警示:误区:政府的权威是使人民有所畏惧从而服从政府。注意:政府的管理和服务是否被人民认可和接受,这是区别有权威与无权威的政府的根本标志。误区:政府的权威从根本上说,是由政体决定的。注意:政府的权威从根本上说,是由国家性质(即国体)决定的。 &
&误区1:政府的权威是使人民有所畏惧从而服从政府。 注意:政府的管理和服务是否被人民认可和接受,这是区别有权威与无权威的政府的根本标志。
误区2:政府的权威从根本上说,是由政体决定的。 注意:政府的权威从根本上说,是由国家性质(即国体)决定的。
发现相似题
与“杭州市政府发布的《杭州市行政败诉过错责任追究办法》于..”考查相似的试题有:
121921267017140274290993266723266656&&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人民公安报社旗下
人民公安报报系:
&&《公安内参》
> 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四川省人民政府绩效管理过错问责及结果运用办法(试行)》的通知
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四川省人民政府绩效管理过错问责及结果运用办法(试行)》的通知日期:&&&&颁布单位:四川省人民政府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四川省人民政府绩效管理过错问责及结果运用办法(试行)》的通知
川府发[2012]13号
各市(州)、县(市、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
  《四川省人民政府绩效管理过错问责及结果运用办法(试行)》已经省政府同意通过,现印发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四川省人民政府
二一二年三月二十八日
四川省人民政府绩效管理过错问责及结果运用办法(试行)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强化绩效管理,保障政府绩效管理工作顺利开展,充分发挥政府绩效管理的导向和激励作用,根据监察部《关于印发〈关于开展政府绩效管理试点工作的意见〉的通知》(监发〔2011〕6号)、《中共四川省委办公厅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四川省行政机关首问负责制度〉、〈四川省行政机关限时办结制度〉、〈四川省行政机关责任追究制度〉的通知》(川委办〔2008〕4号)等文件要求,制订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全省各级人民政府绩效管理单位和被管理单位及其工作人员。
  本办法所称政府绩效管理单位,是指政府绩效管理组织实施单位和评估意见提供单位;政府绩效被管理单位,是指纳入政府绩效管理的单位。
  第三条 政府绩效管理过错问责和结果运用应当坚持公开公正、实事求是、有错必纠、奖优罚劣的原则。
第二章 过错问责
  第四条 对政府绩效被管理单位及其工作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实施问责:
  (一)在贯彻执行绩效管理工作决策部署中,有令不行、有禁不止,落实不力、执行走样的。
  (二)因绩效管理不到位,致使本地区、本单位或本系统发生特别重大事故、事件、案件,造成重大损失或恶劣影响的。
  (三)在绩效管理指标设置和执行中,存在明显失误,造成严重后果的。
  (四)弄虚作假,绩效管理自我评价严重失实的。
  (五)不按规定提供绩效管理工作报告的。
  (六)其他违反政府绩效管理规定的情形。
  第五条 对政府绩效管理单位及其工作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实施问责:
  (一)在组织实施政府绩效管理和评估中,执行不力,效率低下,严重影响政府绩效管理工作顺利开展的。
  (二)违背事实,故意压低或提高政府绩效被管理单位评估分值或等次的。
  (三)不按规定办理政府绩效管理方面的申诉或投诉,造成不良影响的。
  (四)泄露政府绩效管理工作秘密的。
  (五)其他违反政府绩效管理规定的情形。
  第六条 对违反本办法第四条、第五条所规定情形之一的责任单位,给予通报批评,并取消当年或次年年度评先评优资格。同时,对有关责任人员,视情节轻重给予责令书面检查、通报批评、行政告诫、降职或者免职处理。
  第七条 干扰阻挠问责调查,隐瞒事实真相,打击报复检举人、控告人,应当从重处理。
  主动采取措施纠正错误,及时消除不良影响,积极配合调查的,可以从轻、减轻或者免予处理。
  第八条 对单位进行问责的,由该单位的上级主管部门或者同级监察机关提出建议或作出处理决定。
  对有关人员进行问责的,由其任免机关、监察机关或者其他有权机关决定。
  第九条 政府绩效管理过错问责的调查核实、权利救济等,依照《行政机关公务员处分条例》、《四川省行政机关工作人员行政过错责任追究试行办法》等有关规定办理。
第三章 结果运用
  第十条 绩效管理单位应将政府绩效管理日常监管分析结果和年度综合评估结果呈报领导决策机关,反馈被管理单位,抄送纪检监察、组织人事、机关工委、发展改革、财政、审计、统计等部门,作为衡量政绩、领导决策、政策调校、预算安排、行政奖励、行政问责、选任干部等方面的重要依据予以运用。
  第十一条 依据年度绩效管理评估结果,对被管理单位及全体在职人员实行年度绩效管理激励政策。
  第十二条 对年度绩效管理为先进单位的给予以下奖励:
  (一)通报表扬。
  (二)在其当年或次年参加的其他评比活动中优先推荐。
  (三)公务员年度考核优秀等次人数比例上调至20%。
  第十三条 对连续3年以上(含3年)绩效管理为先进单位的,除按第十二条规定予以奖励外,对单位予以嘉奖并给予一次性奖金。
  第十四条 对年度绩效管理为不合格单位的给予以下处理:
  (一)通报批评。
  (二)责令单位向同级人民政府写出书面检查和整改报告,限期予以整改。
  (三)公务员年度考核优秀等次人数比例下调至10%。
  (四)对单位主要负责人予以行政告诫并取消当年或次年年度评优评先资格。
  第十五条 对连续两年绩效管理为不合格单位的,除按第十四条规定予以处理外,还应当给予以下处理:
  (一)对负有责任的班子成员予以行政告诫并取消当年或次年年度评优评先资格;
  (二)建议组织部门对单位主要负责人和负有责任的班子成员及内设机构负责人1年内不作为提拔任用人选。
  第十六条 对连续3年以上(含3年)绩效管理为不合格单位的,除按第十四条、第十五条规定处理外,建议组织部门对单位主要负责人和负有责任的班子成员予以组织处理。
  第十七条 奖励和处理的权限和程序,按照有关规定执行。
  在职人员年度绩效管理奖励和对单位予以嘉奖并给予一次性奖金的具体方案,根据每年度绩效管理实际情况另行制订。
  第十八条 本办法规定涉及被管理单位领导干部组织处理和职务调整的年度绩效管理结果,不采用连续年限计算。
  第十九条 政府绩效管理结果及运用情况应以适当方式公开,畅通公众投诉、评议渠道,接受社会监督。
  第二十条 政府绩效管理单位和被管理单位,应当根据本部门、本单位工作实际情况,制订绩效管理结果运用具体细则。
第四章 附  则
  第二十一条 各市(州)可参照本办法制订具体实施办法。
  第二十二条 本办法由省政府绩效办、监察厅负责解释。
  第二十三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
免责声明:
本站()法规文件均转载自:
政府网站、政报、公报、国内媒体等公开出版物。
对本文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
请核对正式出版物、发文原件和转载来源
网站客服:6 或
==========================================================
行政法规及国务院文件
国家法律及人大文件}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土地违法问责16日启动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