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激励大学生医药费报销发展中国传统医药文化

中国传统医药文化博物馆_博物馆_广州数字文化网
当前位置: & 文化视角 & 文娱地图 & 图书机构 &
中国传统医药文化博物馆
来源:广州市科普基地与项目管理服务中心     日期:  [ 大 中 小 ]
&中国传统医药文化博物馆座落于广州中医药大学校园内
广州中医药大学中国传统医药文化博物馆&
 广州中医药大学中国传统医药文化博物馆现为华南地区最大的医药科技类博物馆。该博物馆包括广州中医药大学校史展览馆、医史展览馆、中药标本馆和药圃4个部分,共约占地5500平方米,为体系完备、馆藏内容丰富、特色鲜明、教育功能突出的重要科普阵地。2002年被广州市人民政府评为&广州市科学技术普及基地&,并被纳入国家科技部的&全国重点医药卫生文物&课题。
  馆藏陈列的特色,是将中国传统医药的科技价值和文化内涵有机结合。校史展览馆展示了广州中医药大学发展的历史图片和实物资料。医史馆通过大量文物实物及图片,展示数千年来传统医学护佑中华民族繁衍生息的历程。中药标本馆展示中药标本及生药,突出岭南中医药,介绍了岭南中医发展的历史、主要著作和学术流派,各种岭南道地药材,并陈列有部分享有盛名的岭南成药。药圃内种植了1000多种2500株药用植物。
校史展览馆
广州中医药大学八字校训--勤奋 求实 继承 发扬
  广州中医药大学校史展览馆占地约150平方米,馆内主要展示的是学校发展的历史图片和实物资料。
广州中医药大学是中央和地方共建、以地方(广东省)管理为主的省&211工程&高等学校。学校是新中国1956年首批成立的4所中医药高等学府之一,在成立于1924年的广东中医药专门学校基础上发展起来,可从一个方面反映出我国从20世纪初至今的中医药科技发展轨迹,具有较强的代表性。学校的发展历史同时也是我国高等中医药教育史的缩影。目前已是我省和广州市中医药科研学术、教学和医疗服务的中心。
医史展览馆
清代十二生肖小药瓶
  广州中医药大学中国传统医药文化博物馆医史展览馆收藏各类医史文物约4000件,种类包括陶瓷器皿、字画手迹、金石碑贴和线装古籍等。
  中医药文化博大精深,与我国传统文化一脉相承、源远流长,具有深厚的人文底蕴和历史积淀,千百年来为保障我国广大劳动人民的健康作出了巨大的贡献。馆藏的医史文物反映了祖国医学的丰富内涵和深厚底蕴,是了解传统医药文化不可缺少的一环。&&&&&&&&
中药标本馆
中药馆免费开放
  中药标本馆是华南地区最大的中药标本中心。中药标本馆展区面积约750平方米,共陈列中药标本2400种1万多瓶(份),腊叶标本148份,浸制药标本236瓶,药用图片330份。该中心标本品种多、分类齐全、设置合理、独具特色,是该校对社会及海内外客人宣传中国医药文化的一个重要窗口,也是学生见习和学校科研工作的重要基地。每年除接待本校和外校学生10000余人次,还接待数十个国家和地区约2000人次的参观交流,向世界展示和传播中国传统文化发挥了重要作用。该中心于1995年5月和1996年6月在澳门举办 &常用中药展览会&,参观者络绎不绝,深得澳门各界人士的青睐,取得巨大成功。中国&99昆明世界园艺博览会期间,该中心培育送展的春砂仁、广霍香等十种具有岭南特色的中草药品种好评如潮,获得由李岚清副总理颁发的大会银质奖状、铜质奖状、银盘及铜盘。
&&& 药圃占地面积约4000平方米,共引种1000多种2500株药用植物。中国&99昆明世界园艺博览会期间,该中心培育送展的春砂仁、广霍香等十种具有岭南特色的中草药品种好评如潮,获得由李岚清副总理颁发的大会银质奖状、铜质奖状、银盘及铜盘。
  学校在大学城新校区实行绿化、药化、美化和文化&四化&建设。校区内的八条主要校道及保留的三个山体将全部种植中草药,按药用植物的形态、功能和观赏性分类栽种。整个校园就是个有趣的大药圃,充分体现了该校的中医药特色,更扩大了博物馆的内涵外延。
开放时间:周一~周五(8:30~12:00 ,14:30~17:30)
周六、日(9:00~17:00)
    地址:广州市机场路12号
联系电话:85257您所在位置: &
&nbsp&&nbsp&nbsp&&nbsp
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实践研究——以上海中医药大学为例.pdf58页
本文档一共被下载:
次 ,您可免费全文在线阅读后下载本文档
文档加载中...广告还剩秒
需要金币:200 &&
优秀硕士毕业论文,完美PDF格式,可在线免费浏览全文和下载,支持复制编辑,可为大学生本专业本院系本科专科大专和研究生学士硕士相关类学生提供毕业论文范文范例指导,也可为要代写发表职称论文提供参考!!!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
··········
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
本人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我在导师的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
取得的研究成果。据我所知,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
不包含其他个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
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做了明确说明并表示谢意。
作者签名:趁日期:立丛
学位论文使用授权声明
本人完全了解华东师范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学
校有权保留学位论文并向国家主管部门或其指定机构送交论文的电
子版和纸质版。有权将学位论文用于非盈利目的的少量复制并允许论
文进入学校图书馆被查阅。有权将学位论文的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
行检索。有权将学位论文的标题和摘要汇编出版。保密的学位论文在
解密后适用本规定。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搏 导师签名:镒
日期:丛:3
华东期藏大学2∞5届豫^硕士学位论文
自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各国特别是发达国家相继出台法律、法规
或改革措施,开始对本国的高等教育进行改革。与以前相比,在人才培养上明显
加强了通识教育,注意在使大学生学好专业的同时,对他们进行人文科学、社会
科学和自然科学基础知识的教育。我国从1995年开始开展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
教育工作,经过动员发动、试点探索、建立基地、普及推广,十年来创造性地开
展工作.文化素质教育已深人人心,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上海中医药大学从1999
年实施文化素质教育,在促进学校教育思想和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教学改革、
正在加载中,请稍后...【第九届烟花三月大学生风采展示活动】获奖作品-中医,让中华传统文化更给力-杨星哲-北京中医药大学 - 烟花三月的日志,人人网,烟花三月的公共主页
呐呐呐,亲爱的小伙伴们,距离第十一届烟花三月征稿截止日期还有8天咯~(淘气)(淘气)(淘气)活动中各类作品均设有神秘大奖,想要投稿的同学们要抓紧时间啦~(zy)文学、图片类作品发送至,图画类作品快递至昌平区南环东路15号北京化工大学,视频类作品上传至百度云盘指定账号哦~~~期待你们的行动,让我们认知你们的感动(吻)
【第九届烟花三月大学生风采展示活动】获奖作品-中医,让中华传统文化更给力-杨星哲-北京中医药大学
& & & &中医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缩影,&上极天文,下穷地纪,中悉人事,大而阴阳变化,小而草木昆虫、音律象数之肇端,脏腑经络之曲折&,它博大精深,广涉旁通,三教九流,无所不包。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历史文化,无不留存着中医文化的烙印,处处闪耀着中医的绚丽光芒。在属于中国的传统文化,属于自己民族的精髓,已经开始离我们渐行渐远的今天,吾辈必须博采众长,汇学融教,宏扬中医之要旨,迈向中华传统康宁之通衢。& & & &中医植根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沃土,同源共生,源远流长。据考证,中医理论形成于秦汉时期,其标志是《黄帝内经》。《黄帝内经》成功地将我国古代的阴阳五行学说引入医学,使之成为中医药理论体系的核心。阴阳五行学说源于河图洛书,是我国古代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中华民族理性与智慧的结晶,先秦时期已经被广泛应用于中国古代的天文、历法、气象、医学、丹术、建筑以及政治、军事、伦理、历史、文艺、哲学等众多领域。春秋战国之际,诸子蜂起,百家争鸣,各家均植根于阴阳五行理论,各取所需以构建自家理论,解释自然和社会,包括人体本身。伏羲制九针,神农尝百草,轩辕易结绳,为三皇始祖。作为中华民族经典文化的《易经》,经伏羲画八卦,文王释六十四卦,周公立爻辞,孔子作十翼,&人更四圣,世历三古&,受到上古、中古、下古不同时期文化的影响,在中国文化史上,有着不同凡响的地位和作用,对中医文化更是影响深远。《易》道广大,无所不包。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中医是《易经》学问的具体运用。我们从中医最早的经典《黄帝内经》中可以看到原始的、质朴的、科学的、哲学的&天人合一&的思想文化。中国有一句俗语叫做:&秀才学医,笼中抓鸡。&古时候秀才科场不利,往往转而学医,很容易上手,因为中医与儒学、道学、易经八卦、阴阳五行甚至武术茶道、琴棋书画等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具有传统文化知识背景的人学习中医相对容易。中国传统文化是儒、道、释三种流派思想长期融合而来的,这三派思想,都对中医学的形成与发展影响深远,尤其是强调人与自然界协调统一的&天人合一&观,不仅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之一,也直接缔造了中医学的基本框架,为中医学的发展找到了出发点与归宿。中医天人相应的整体观念,五行相贯的藏象学说,阴阳互根的治疗原则无不打上了中国古代哲学的烙印。诞生于古代中国的中医学,其本身就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与中国古代其他文化的关系同根同源,本为一体。可以说,中国古代文化从一开始就是以宇宙和生命的内在统一性为出发点,是一种源头文化,未来所做的一切都是围绕这一思想予以肯定与发扬。&& & & &一切的现在都孕育着未来,未来的一切都生长于它的昨天。当我们的传统文化完全被西化的那一刻,回望中医史,我们不难发现,对于中医的认识和态度,隐含着对于与中医血脉相连的文化传统的认识,隐含着我们对于人自身的认识。拯救中华传统文化,必须在西风化雨中,秉持中医传统,给力中华传统文化。&& & & &一百多年前那些西风东渐的岁月里,比坚船利炮、舶来商品更易打动闭塞的中国的,是对急性病见效迅速的西医,那是中国人认识西学的开始;而随后,西风化雨让中国的现代化意识疯长,此时最早一批被唾弃的&糟粕&里就有中医。&废除中医&之论诞生于&天朝大国&快速坠落时强烈的危机感:中国要摆脱落后挨打,必须&脱胎换骨&,兴西学,弃旧学。到五四运动时期,批判中国传统文化的大潮更加汹涌。就在这些意图建立&新世界&、断然弃绝旧文化的声浪中,基于文化自信的民族自信也悄然失落。传统文化作为中医生存的土壤越来越受到削弱,中医与自身的传统断裂的现象越来越严重。在经济全球化的强烈冲击下,这已不仅仅是中医之痛。& & & &植根于中华传统文化土壤的中医,只有其根基下的土壤肥沃,才会枝繁叶茂。事实上,从科举制度废除至今长达一个世纪的时间里,中华传统文化受到的打击接连不断,如废孔废经、白话文取代文言文、汉字的简化以及近一个多世纪用西方哲学来&科学阐释&改造中国古代思想,中国古代传统哲学思想日益边缘化,天文、地理、农学、算学等也在逐渐淡出时代舞台,成为历史的陈迹。只剩下国画、京剧等寥寥可数的难兄难弟与中医同病相怜,一起被称作&国粹&,也一起经历着今天现代化科技的&洗礼&。在现代社会背景下成长起来的中国人,对于本民族的传统文化也逐渐陌生,尤其是对原有的书面语言文言文更是缺乏必要的掌握。在大多数人看来,以文言文写就的中医药书籍无异于&天书&。这些由文言文记录的中医思想,成为了摆在现代人面前的一道难题。现代科技以西方为主导,而中国传统文化的起源背景有别于西方范式,在传统文化退居次要位置的今天,中医难免会和现代科技产生冲撞。加上现代科学的冲击,中国的传统文化遭到某种程度的中断,这也对中医发展产生了致命的影响。& & & &作为北京中医药大学的一员,每每回望中医五千年曲折发展的艰难道路,对中华传统文化...
阅读(364)|
人人移动客户端下载||||||||||||||||
您的位置:&&&&&&& 正文
天津中医药大学“勇搏励志班”:创新素质教育
 日  来源:中国教育报
  大学生素质教育的创新“试验田”
――记天津中医药大学学生社团“勇搏励志班”
  天津中医药大学又一批青年学子被吸收入党了,十有八九是“勇搏励志班”的学生;学校评选优秀学生、颁发奖学金,80%以上都是“勇搏励志班”的成员;校团委、学工部经常收到表扬信、感谢信:勇扑大火、拾金不昧、社区奉献、献血捐骨髓……这些大学生都属于同一个班――“勇搏励志班”。
  “勇搏励志班”是天津中医药大学的一个学生社团。成员不练歌、不学琴、不习书画,干的都是培养品德、磨炼意志、克己自律的事,由最初几十人发展到最多时近3000人。
  这个班,被誉为创新大学生素质教育的“试验田”。
  成立“勇搏励志班”,是天津中医药大学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张伯礼的创意,学校党委会全力支持。
  张伯礼亲自给学生作动员:“参加勇搏班一点功利都没有。别的社团还有点经费,做得好还能加分,这个班既无经费,也不与评优、拿奖学金挂钩。这个社团只讲修德、锻炼、奉献、付出,强调的是自我教育,培养的是人的精神,是要使你们成为全面发展、可堪大用、能负重任的栋梁之才。”
  他向学生许诺,参加勇搏班只有一点特殊,就是毕业时能得到一张“纸”,能在这个班坚持一年就“一星”,坚持两年就“两星”,坚持五年的就是“五星”,得到“五星”的,他都要亲笔签字。他风趣地说:“这就是你们的通行证。”
  2009年秋季新学期,“勇搏励志班”成立了,班训为“责任、坚韧、克己、奉献”。
  从此,每天清晨6点半,天津中医药大学的绿茵场上便出现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勇搏励志班”的学生们集体出操晨练,早早来到教学楼晨读,诵外语,背“汤头歌”,朗朗书声奏出大学精神的优美和弦。
  一批批学生慕名加入,“勇搏励志班”不断“滚雪球”,“滚”成了“排”、“连”、“营”、“团”……人数最多时近3000人,占2009级至2011级在校生的57%,堪称全国高校规模最大的班级。
  “勇搏励志班”在校学工部和团委的指导下,在全校年级大班的基础上,按照不同学院或专业设立小班和小队,实行严格的入选和退出制,采取自我教育的学生社团指导管理模式。
  一批又一批学生在“勇搏”这座素质教育的大熔炉里得到锤炼,他们为有一段“勇搏”经历而自豪。
  今年大年初二,护理学院2011级“勇搏班”班长李三玖看到自家村后的经济林里冒起一股浓浓的黑烟。这个文静的女孩子奋勇当先,一边呼救,一边冲进火场,经过3个小时的奋战后,她终于和村民一道扑灭了林火。回想当时的情景,她说:“我心里没有一丝害怕,勇敢的动力是‘勇搏精神’。”
  “勇搏励志班”使志愿服务和学雷锋活动常态化。今年3月5日,护理学院“勇搏班”在南开区南丰里社区卫生服务站建立了学雷锋志愿服务基地,每天安排2-4名学生课余开展2个小时的专业服务。中医学院学生邓忆伏不但与盲人结成帮扶对子,还和同学们一起策划建立了“盲人资源站”,以音频形式帮助盲人上网,这一创意获得了第三届天津市大学生文化创意大赛特等奖,同时他们还给贵州的一所盲校捐建了盲人博物馆。
  据了解,“勇搏励志班”设立两年多,在班学生参加社会公益服务活动24198人次,累计服务时间48396小时;每人参与晨练、晨读528小时,参与读书交流活动28次;举办10期“勇搏大讲堂”,参加学生4000余人次。截至今年6月,获得“勇搏励志班”一星证书的1175人,二星证书280人;592人次获得各级各类奖励;学生违规违纪行为“零记录”。
  如今在天津中医药大学,“勇搏励志班”已成为一个响当当的品牌,成了学生们比学赶超的旗帜。
  思想进步的榜样来自“勇搏励志班”。“勇搏班”90%的学生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225人成为入党积极分子,42人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
  学业优异的模范来自“勇搏励志班”。针灸学院2010级11个三好优干,9个出自“勇搏”;30个各类奖项获得者,23人出自“勇搏”。学生段玉婷大三时就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还参加“挑战杯”竞赛并获奖;
  志愿服务的标兵来自“勇搏励志班”。2009年冬,为救助南开大学维族学生阿依努尔,上千名“勇搏”学子积极报名加入中华骨髓库,三百多人采集了血样。
  在“勇搏励志班”的带动和影响下,越来越多的学生加入到奋斗和奉献的行列。校党委书记张金钟说:“‘勇搏励志班’是我们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尝试、新载体,实践证明是可行的、有效的,而且起到了很好的带动作用,使学校有了非常好的校风和学风。”(记者 张宝敏)
  《中国教育报》日第2版
【字体:】【】【】【】【】【】
{ 编辑:周玲玲 }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教育报刊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XX(非中国教育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作品内容、版权等存在问题,请在两周内同本网联系,联系电话:(010)
细览版权信息}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大学生医药费报销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