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沿海港口城市沿江港口容易形成工业中心

当前位置:
>>>关于澳大利亚人口集中在东南沿海的原因,错误的叙述是[]A、东南沿..
关于澳大利亚人口集中在东南沿海的原因,错误的叙述是
A、东南沿海一带有较好的港口,对外联系便利 B、英国移民首先到达东部沿海地带,建立了城市,发展了农牧业和工矿业,成为人口密集区 C、东南沿海一带地处温带和亚热带,气候温暖湿润,适于人们居住 D、广大内陆和西部条件较好,适于人们居住
题型:单选题难度:偏易来源:同步题
马上分享给同学
据魔方格专家权威分析,试题“关于澳大利亚人口集中在东南沿海的原因,错误的叙述是[]A、东南沿..”主要考查你对&&澳大利亚&&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现在没空?点击收藏,以后再看。
因为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考点,详细请访问。
澳大利亚:澳大利亚,是世界土地面积第六大的国家,是世界上唯一一个独占整个大陆的国家,也是大洋洲最大的国家。澳大利亚国境东南邻近新西兰,西北邻近印度尼西亚,北边靠近巴布亚新几内亚、西巴布亚和东帝汶。澳大利亚大陆是地球上最古老的大陆,也是地球上最大的海岛及单一国家的大陆,总面积769.2万平方公里。澳大利亚畜牧业特点:1.澳大利亚利用不同地区的自然条件,因地制宜地发展农牧业,形成了四个不同的农牧业区。2.澳大利亚又是一个地广人稀的国家,人口密度小,农场规模很大,农牧业生产机械化程度很高,并采用先进的生产技术。3.主要农牧产品大部分供出口,除羊毛外,澳大利亚还是世界上重要的牛肉和小麦的出口国。澳大利亚主要地理信息:1.澳大利亚位于南半球,南回归线横穿澳大利亚中部,澳大利亚主要位于五带中的热带和南温带。最大的河流是墨累—达令河。 2.澳大利亚有许多特有的古老生物,被称为“世界活化石博物馆”。代表动物有袋鼠、鸸鹋、考拉、鸭嘴兽等(前两种出现在澳大利亚的国徽上)。 3.澳大利亚农牧业发达,是世界上绵羊数量和出口羊毛最多的国家,因此被称为“骑在羊背上”的国家。 4.澳大利亚矿产资源丰富,是世界矿产品的主要出口国之一,矿产品出口额在出口总额中占有很大比重,被称为“坐在矿车上”的国家。20世纪年代以来,澳大利亚服务业已大大超过农牧业和工矿业,成为澳大利亚的主导产业。 5.澳大利亚人口和城市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首都是堪培拉,悉尼是全国最大的工业中心和港口城市,墨尔本市全国第二大城市。澳大利亚气候分布图:悉尼歌剧院:
发现相似题
与“关于澳大利亚人口集中在东南沿海的原因,错误的叙述是[]A、东南沿..”考查相似的试题有:
1847396659316224219442214686115277阅读:30回复:0
港口物流发展现状、趋势及思路
复制本文地址#
发布于: 10:31
文 &中国物流学会副会长 &国家发改委综合运输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汪鸣
港口发展大背景
在我国上一轮经济发展、产业布局和地方政府的高度重视下,我国沿海港口完成了第一次创业:以港口服务于产业布局和国际贸易,港口吞吐量获得了快速增长,陆续出现了一批亿吨大港。
随着国际、国内经济格局的演变,尤其是国际经济可能出现新的分工和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港口吞吐量增长的轨迹会发生变化,单纯靠吞吐量增长维系的增长模式可能会终结,对于大型港口而言,需要二次创业:以港口既有的吞吐量为基础,寻求延伸服务,创造增值价值,并带动城市服务业的提升与发展。我国港口及航运发展格局
1.港口体系初步形成。
目前,中国沿海已初步形成与经济发展和产业布局基本相适应,布局合理、分工和功能较为明确、沿海20个主枢纽港和一般港口的港口体系,形成了具有不同功能和特点的五大区域港口群:即环渤海港口群、长江三角洲港口群、珠江三角洲港口群、东南沿海港口群和西南沿海港口群。围绕五大港口群逐步形成的各具特色的经济产业圈或带:环渤海以重化工业为主的经济圈、长江三角洲以重化和加工工业为主的综合经济圈和中国主要的出口加工工业基地、珠江三角洲经济圈和以来料加工为主的进出口加工工业基地、台湾海峡西岸经济产业带等。五大港口群体,特别是环渤海、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三大港群的发展对中国扩大对外开放、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和贸易发展,产生了集聚、扩散效应,对优化区域生产力合理布局以及产业结构的调整发挥了重要作用。
2.港口运输系统进入激烈竞争阶段。
港口作为区域性的运输组织中心的地位正在形成,已初步形成以港口为中心的煤炭、原油、矿石和集装箱等运输系统。如以北方沿海的秦皇岛、唐山、天津、黄骅、青岛、日照、连云港7港为主的煤炭装船港和华东、华南沿海公用和企业专用煤炭卸船码头为主构成的“北煤南运”煤炭运输系统;以大连、天津、青岛、南京、宁波、舟山、泉州、惠州、茂名、湛江等港口5- 30万吨级泊位构成的沿海原油运输系统;由大连、营口、青岛、上海、宁波、舟山、湛江等港口10—30万吨级泊位构成的铁矿石运输系统;以大连、天津、青岛、上海、宁波、厦门、深圳、广州等8港为干线港,相应的支线及喂给港组成的集装箱运输系统。
3.港口发展关系面临大的调整。
目前,我国港口吞吐量处于较大的规模,2010年沿海港口吞吐量为65.1亿吨,“十二五”期间的年均增长为14%。近几年及进入“十二五”后,吞吐量增长的趋势正发生一些变化,预计吞吐量为90亿吨,年均增长将下降为6.7%。集装箱增长速度在下降,大宗物资在结构发生一定变化的情况下,增长速度在加快。
对这种变化的认识,目前国内的分歧在加大。地方预测的港口吞吐量大大高于从综合发展角度的预测,大上港口码头项目的倾向依然较为强劲。在国际、国内经济发展出现新的变化的背景下,港口及航运向何处发展,成为必须面对的问题,必须谋求港口发展思路的变革,改变简单规模扩张的做法。
4.提升港口物流服务能力的意义。
(1)产业发展意义。主要体现在两个层面:一是提高港口物流对临港及内陆地区产业布局发展的能力;二是培育港口与航运紧密相关的服务业。
如宁波提出建设国际强港概念,以完善的港口设施和畅通的集疏运网络为基础,以先进的港口物流为核心,以发达的贸易、金融、信息等港航服务业为支撑,以功能齐全、集约高效的管理机制为保障,具有较强全球资源要素配置能力、可持续发展的综合性国际枢纽港。改变传统的港口产业较为单一地集中在港口作业及简单的配套服务的模式,形成巾港航产业、港航服务业,港口物流业三大产业构成的现代港口产业链体系,围绕港口形成城市港航产业集群。
(2)城市提升发展意义。对于城市发展的意义在于寻求在更高层次上发展港口及配套产业,形成巾现代港航物流产业引领的全新的城市产业发展格局,使城市实现从港口物流向物流城市的转变,为城市在既有产业基础上培育发展现代服务业,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开辟新的发展道路。
宁波提出的国际强港是一个动态演变的系统,在不同阶段发展目标和侧重点各有不同。打造国际强港,就是充分发挥港口经济增长极作用,形成港口、产业、城市、环境良性互动,从港强到港口经济强、港口城市强的量变到质变的渐进过程。上海提出航运中心、金融中心也出于这种考虑;天津提出北方航运中心和国际物流中心也具有类似性
(3)推进“三位一体”港口产业体系建设。提升港口物流服务能力,不单纯是个服务体系的概念问题,而是产业组织与发展模式的概念。2010年,浙江省提出“重点构筑大宗商品交易平台、海陆联动集疏运网络、金融和信息支撑系统‘三位一体’的港口服务体系概念”,在提升港口发展质量和延伸港口服务产业链上具有重要的战略价值,对推进港口从数量扩张向质量、服务扩张具有指导意义。宁波提出的积极按照货物吞吐能力强、集疏运能力强、港口现代化程度高、综合服务能力强、港口物流功能强、港口资源配置能力强、金融支撑能力强、港城互动能力强八个方面进行闺际强港建设,也属于产业体系建设范畴。
港口及航运发展形势与方向
1.存在的发展问题。
(1)港口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港口所在城市大多提出以港兴市战略,加剧了港口建设上的竞争和重复投资,港口功能的简单重复和港口腹地的交叉,使竞争越来越激烈,港口收益水平下降。航运中心、枢纽港、沿海港、内河港存在统筹发展问题。
(2)港口赢利模式单一。港口装卸、堆存服务是主要的服务方式和内容,成长空间主要靠量的简单扩张,因而需要在赢利模式、功能设施和服务等方面的创新。
(3)航运企业缺乏抵御经济大幅度波动的能力。航运企业主要以运输服务为手段获取经济收益,船、货矛盾较为突出,缺乏抵御经济危机、本身的周期性风险的能力。航运的发展一直未纳入政府规划和政策保障的重点。
(4)港、航延伸服务能力缺乏。开展延伸服务的人才、投资、管理等方面的能力缺乏,企业之间的合作经营也缺乏共同利益的支撑。
2港口功能的演变趋势(如表所示)。
3我国港口发展思路。
(1)港口市局战略。沿海港口的布局和发展要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出发、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坚持速度、结构、质量、服务、管理、效益和可持续发展相统一,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为动力,以国际、国内航运市场为导向,通过优化布局和整合资源形成竞争优势,适应继续扩大对外开放和参与经济全球化的发展需要,满足国家现代化建设的要求。形成布局科学、结构合理、层次分明、功能完善、信息畅通、优质安全、便捷高效、文明环保的现代化港口体系。
(2)港口规划方案。中国沿海约有150个港口,各港口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有很大差别。因此,采取分层次的规划布局,有利于沿海港口突出重点、合理分工、优化功能,实现大、中、小港口的协调发展。根据各港口在中国沿海港口体系中的作用,总体上划分为三个层次:主枢纽港口、地区性重要港口和一般港口。
(3)重要货种运输系统港口布局规划。将分别依托既有港口规模和分工,在完善相关设施的基础上,逐渐建设港口集装箱运输系统、煤炭运输系统、外贸进口原油运输系统、外贸进口铁矿石运输系统和其他货种运输系统规划(包括成品油运输系统、IPG运输系统、LNG运输系统、粮食运输系统、商品汽车滚装运输系统等),并区分不同区域,以及建设和发展重点,完善上述系统。
4.港口发展政策导向。
(1)鼓励港口创新管理模式。实行产权和经营权分开,特许经营机构收取一定租金,用于港口建设的滚动发展;而码头的上部设施,如库场、机械、设备等经营性设施则由经营人自己建设、维护、管理和使用。地主港模式,不仅可以满足港口企业的发展需求,也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土地的作用;其最大优点是建立了港口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和管理的稳定投资渠道,并可实施滚动开发,为港口的长远发展和有效管理提供保障,从根本上解除了港口企业承担公共设施建设和管理的负担。因此,从港口的长远发展需要看,今后中国应在具备条件的港口积极推进实施“地主港”模式,可以先行试点,然后逐步推进。
(2)拓展枢纽港口功能和发展空间。港口与开发区和保税区一体化的组合发展,可为港口成为区域的“跨国工业贸易物流中心”创造条件,使港口增加“区域跨国工贸核心港”功能,这无疑可为港口的加快发展拓展更加广阔的空间。中国在继上海港外高桥和洋山新港区实施港口与保税区、开发区一体化试点取得成功后,已将这一优惠政策扩展到沿海其他主要集装箱枢纽港(如大连、天津、青岛、宁波、厦门、广州和深圳)。新政策的实施,已经在这些港口取得初步成效,并将为这些港口形成新的增长亮点做出贡献。
(3)强化港口集疏运系统建设。随着中国加工业向内地纵深的迁移,以及内陆地区经济发展加快融入全球经济发展,将对港口提出新的货运需求,物流运输强度将增加,对陆路通道提出了质和量的要求。在土地、环境和能源已经成为东部经济发达地区经济发展最主要的瓶颈制约的情况下.通道建设应重点加强具备大运量、中长途运输技术经济优势的铁路和水运。以适应经济发展的趋势和要求,又能满足交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4)加快沿海主要港口的深水航道建设。适应国际航运市场船舶大型化发展要求和中国外贸进出口产品、原材料规模化增长需要,为有效提高运输效率、效益,“十一五”期中国沿海港口建设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要加快大型化港口的建设。其一是“浅水深用”,即通过开挖深水航道、港池,或围填造就新的陆域,形成新的港区。其二是在有条件的地方,改顺岸布局为挖入式和凸堤式相间的港口布置,有效利用宝贵的岸线资源。
(5)实施跨行政区域的港口资源整合。为加快港口发展,对港口资源实施优化布局和合理的开发利用,部分地区以省政府为实施主体,根据水域的自然条件,突破行政区划,组建省级港口管理机构,对港口资源实施整合,统一规划和建设。
(6)积极推进城市、港口、临港产业的互动和可持续发展。世界重要港口城市都十分重视港口的发展,在城市发展战略中突出港口对城市经济发展的战略意义,将港口经济作为港口城市的龙头经济和核心战略资源,制定港城互动、共同发展的战略。目前,中国港口发展主要还处于临港产业集聚阶段,港口和城市间的关系主要是港口集聚产业,推动城市经济高速发展,重化工业加快向沿海集聚,加工工业中心集中于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表明中国港口、临港产业和城市经济正处于良性互动发展阶段。但从城市、港口、临港产业长远协调发展要求看,随着港口、临港产业突破一定规模,其继续发展既受到城市发展的制约,还将对城市的继续发展产生负面效应。特别是在土地、能源、环境等因素已经成为中国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展的瓶颈制约情况下,部分超大型港口城市的港口和临港产业发展思路有待调整,既包括规模的调整,更应注重结构的调整,应以港城协调发展为目标,积极推进城市、港口、临港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5.加快港口物流系统建设的任务。
从现代物流服务业发展的基本特点和规律分析,考虑到我国港口目前的发展现状,以及港口和航运自身的产业组织需要,依托港口枢纽和航运、内陆通道的相关物流活动的组织与服务,将成为港口与航运物流系统的重要功能。由于是多环节、规模化为基础的,其功能具有据点性和系统性。
(1)系统功能。传统意义上的港口与航运是以港口为中心、以航运为服务手段的运输服务系统,目的在于为港口后方的运输需求企业提供水运服务,连接港口的陆路交通主要为港口提供货物的集散服务,与港口的关系仅仅局限于运输上的联系。
随着物流服务的发展和运输需求企业对运输效率和服务质量要求的不断提升,同时,区域性的港口在扩大腹地范围上的竞争,内陆港开始出现,港口的服务得到有效的延伸,服务内容也因针对港口和航运的物流服务的发展而扩大,由此,港口与航运作为运输系统的功能得到大大提升,使其具有依托港口和水路、陆路开展物流服务的功能。
在现代港口与航运服务在功能上开始向现代物流转变后,港口与航运作为物流系统的功能主要体现在两个层面:
——传统的港口作为陆路与水路结合部的运输和中转功能,包括港口作业和航运服务,作为物流活动的重要环节和基本支撑功能。
——以港口和航运为依托,包括港口前沿或附近区域的物流园区,以及与港口和航运在服务关系上联系紧密的内陆港、物流园区等,主要以通关、仓储、保税、联运、配送、加工、包装为主要功能。
——系统功能的发展需要进行跨领域的投资和经营,但是港口、航运企业因周期性因素或能力问题,真正做跨领域投资经营的不多,成功的就更少。
(2)系统结构。港口与航运物流服务功能的逐渐产生,以及港口服务范围扩大和存在不同港口间腹地的竞争,为提高该系统的运输、物流业务的运作水平和服务效率,需要从宏观及微观两个层面上研究港口与航运系统的结构,以便使系统的建设具有科学性和合理性。既通过系统设施的合理布局,形成具有功能强大和运作高效率的物流组织系统,又可以依托服务企业的运作,形成成本较低、信息通畅和各个运作环节无缝衔接的物流服务系统。
针对港口和航运物流系统建设与发展的基本要求,考虑到港口与航运所提供的基本服务的业务特征,港口与航运物流系统将具有多子系统的结构。从其物流服务的功能和基本运作环境与条件的角度,港口与航运物流系统包括基础设施系统、信息系统、联运与节点服务系统、政府行业管理与协调系统等四大系统:
——基础设施系统。港口物流基础设施系统是外延和内涵均比传统的港口系统要大的更为复杂的系统。按照目前港口物流的现状和未来的发展趋势,港口物流基础设施系统主要由三个大的部分组成,是以港口为中心的有机整体:
港口码头及后方的堆场、仓库等设施,是港口物流基础设施中最为核心的部分,主要功能是陆水衔接的搬运、装卸等运输服务,以及保税、仓储、加工和信息服务功能。航运企业延伸往往在港口的投资和运营环节,再往前很少参与。
港口内陆腹地的陆港、物流园区、运输枢纽,以为港口组织货物和延伸港口的服务为主要功能,兼具有内陆物流系统的功能。中远曾经做过尝试,但没有坚持。
连接港口与内陆的铁路、公路基础设施,主要功能是提供为港口集散货物、承担物流环节的运输服务,形成通常的运输与物流通道。
——信息系统。港口与航运物流系统覆盖面较大,运输与物流作业的环节增加,信息是否通畅,不仅仅涉及到服务的效率问题,决定着该系统能否有效建立,港口与航运信息系统的建设是港口与航运物流信息化的基本方向。
港口与航运信息系统是覆盖港口与航运物流系统各个环节的大型信息平台系统,是为港口与航运物流系统相关企业之间、企业与政府管理部门之间,以及不同行业的政府部门之间提供信息共享、交换的信息支持系统。
港口与航运信息平台系统作为物流公共信息服务平台,从宏观的角度营造港口与航运系统良好的物流运作与服务环境。它包括如下一些功能。
政府信息服务功能。发布政府有关政策信息和宏观经济信息的功能,以提高物流企业获取信息的效率,引导系统企业的发展。
数据交换功能。提供港口与航运物流系统物流、运输、仓储、海关、商检、税务、保险、金融等行业管理部门与企业之间的数据交换,实现信息互通和共享。
物流信息发布功能。发布企业在物流管理与经营中所需要的信息,为各类企业及政府主管部门提供信息支持,为各类物流服务企业的运输组织、货源管理、物流服务提供有效的支持。
电子商务功能。连接生产企业与销售企业,为物流企业、工业及商业企业原材料采购与产品销售的信息发布及收集提供直接的帮助。
另一方面,港行信息平台是物流信息管理。以模块化的方式开发出公用性物流信息管理子系统,提供方便、安全的平台系统接口供企业以独立用户的方式开户使用。
——联运与节点服务系统。建立围绕港口与航运服务系统高效运作的联运与节点服务系统,是港口与航运物流系统建设的基本手段,也是主要目标和任务。从港口与航运物流运作对运输与节点组织服务的需求出发,港口联运与节点服务系统主要由三部分构成:
港口与配套的内陆港、物流园区、运输枢纽之间的集装箱多式联运系统,主要功能是解决集装箱中转过程中不同运输方式之间的“无缝衔接”,提高集装箱运输效率。
节点自身的铁路、公路运输的有机衔接服务系统,通过服务企业系统的建立和设施的配套建设,主要功能是提高节点环节的运输组织与服务效率。
港口与腹地之间的一般货物的联运服务系统,主要是通过依托港口和节点设施的发达的代理企业网络的建设,以及联运企业的组织,实现货运及物流的网络化和集约化运作。
——政府行业管理与协调系统。港口与航运物流系统的建设,既涉及各种运输方式在运作上的高效衔接,以及基础设施的配套与建设,还涉及不同业务领域的市场监管,对政府部门相关的行业管理与不同部门之间的协调要求较高,因此,需要建立适应发展要求的管理与协调系统。主要是解决两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适应港口与航运物流发展的相关部门管理政策与手段的建设,以便完善政策和市场监管。
二是这些部门之间的协调机制的建立,以便为港口与航运物流系统的长远建设与发展提供协调保证,提高政府部门的办事效率,市场整体监管的有效性。
“十二五”物流与交通运输发展任务
1.物流产业发展任务。
“纲要”以“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为产业定位,提出以下发展任务:
(1)加快建立社会化、专业化、信息化的现代物流服务体系,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优先整合和利用现有物流资源,加强物流基础设施的建设和衔接,提高物流效率,降低物流成本。
(2)推动农产品、大宗矿产品、重要工业品等重点领域物流发展。
(3)优化物流业发展的区域布局,支持物流园区等物流功能集聚区有序发展。
(4)推广现代物流管理,提高物流智能化和标准化水平。
2.交通运输发展。
“十二五”交通运输面临建设现代综合运输体系的重大任务,在交通基础设施进一步改善的背景下,运输服务的发展提上议事日程。其中,各种运输方式之间的有机衔接、一体化运输服务的发展,以及运输装备的提升发展,成为发展的新要求。
发展关键是要实现四大转变(如图所示)。
(1)“十二五”交通运输的发展重点。
促进各种运输方式的衔接配套,尤其是在中心城市内部、城市与周边、城市群之间交通运输衔接与配套。
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增强交通运输建设与发展的资源利用效率。
提升运输服务质量和水平,使运输服务的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保持同步。
降低综合运输成本,为经济社会发展效率的提升提供运输效率的基本保障。
(2)“十二五”交通运输的主要任务。
运输通道的科学规划、布局与建设;
运输枢纽的合理规划、布局与建设;
区域性运输体系的规划与建设;
中心城市高效率的交通运输系统建设;
农村低成本和高效率的运输服务系统建设;
运输服务的整体效率与水平提升;
能源运输系统的整合与规划;
交通运输布局与经济发展的适应、引导性关系的调整;
完善的交通运输安全与应急系统和机制的建设。
港口物流发展思路与对策
1.发展思路。
根据国家对相关港口的布局规划和定位,从建立以港口为依托的辐射区域范围内较为完善的港口和航运物流系统的角度,加强物流系统的整体规划和功能衔接,实现港口前沿和内陆节点设施的功能整合和合理布局,以避免不盲目建设和重复建设。
实现港口与航运物流系统中的集装箱运输系统的整体规划与布局,形成通畅的集装箱联运网络。
加强内陆物流节点的规划与建设,实现功能的配套和与多港口的衔接与服务,提升港口的辐射与服务能力。
加强港口物流系统整体的信息化建设,实现信息的快速传递与信息共享,并为围绕港口形成各类企业的服务体系提供信息环境支持。
2.发展重点。
(1)完善港口附近区域的物流服务功能。要在既有港口与航运以运输服务为主体业务的基础上,加快建设港口物流园区、保税物流设施及仓储设施,增加港口的物流组织与服务功能,为拓展腹地物流服务领域和市场提供基本的业务发展条件。
(2)加快建设腹地物流服务设施。在港口既有和潜在的货源生成地和经济中心城市,通过科学合理的规划,加快推进内陆港的建设,并在功能上与港口和航运进行有机的衔接,以便既提高内陆腹地的物流运作能力,同时,又为港口与航运业务的高下率延伸提供物流服务设施依托。
(3)加快信息平台的建设。枢纽港口要积极建设港口与航运物流系统发展所需要的物流信息平台系统,以解决物流系统建设的信息化瓶颈制约。可以在既有港口信息系统的基础上,通过与政府部门相关信息资源的整合和对接,加快信息化的进程。
(4)促进传统运输服务的转型。港口及航运业务要不断增加现代物流业的内容,加快向物流服务的转型。港口集疏运系统要积极发展一般货物的联运与集装箱多式联运服务,改变目前的分段、分方式运作为主的局面,提升港口与航运物流系统的整体运作效率,不断降低运输环节的成本。
(5)发展港口与相关物流设施的联动业务。从实现运作一体化的角度,积极发展港口与物流园区、保税区等区港联动业务,以及通过联运手段与港口运作服务上的联动业务,提高港口的辐射能力与效率;同时,实现航运与陆路运输的联动和衔接,延伸航运服务的辐射深度和广度。
(6)营造良好的发展政策环境。要根据港口与航运物流系统建设的需要,对既有政策系统建设调整和完善,为系统的建设提供行业监管、市场准入、土地、税收等方面的支持,加快企业之间和企业内部的资源整合与企业重组步伐,提高系统建设效率。
要根据港口与航运物流系统建设的规律,营造供应链管理与运作业务企业的发展环境,培育和引进系统建设所需要的品牌物流企业,特别是节点投资与运作、多式联运企业和信息平台投资建设与运营企业,使企业成为系统建设的主体。
3.重要港口物流系统建设。
(1)煤炭物流系统;
(2)铁矿石和液体化工物流;
(3)油品物流;
(4)粮食物流;
(5)国际集装箱物流;
(6)港口保税物流;
(7)大宗商品物流系统与运作平台;
(8)港口金融服务系统。
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注明来源于学术猫[],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或者&
Powered by请选择年级高一高二高三请输入相应的习题集名称(选填):
科目:高中历史
来源:不详
题型:判断题
实行对外开放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的一项基本国策,对外开放首先是从设立经济特区开始的。1980年,人大常委会批准设立深圳、海南等五个经济特区。&&&A.对&&&&&&&&&    B.错
科目:高中历史
来源:不详
题型:综合题
&&&&材料一接纳外国留学生来唐学习,是唐的基本国策。据史书记载,在唐朝的留学生中,新罗人最多,无论官费生还是私费生均可参加唐朝的进士科考试,中举的新罗学生有58人。如李同、崔致远等都考取了进士。…8世纪中叶,新罗仿唐制改革了行政组织.675年新罗开始采用唐朝历法。788年也采取科举制选拔官吏,还据唐制改订礼仪和刑律,儒家典籍、诸子书、唐人诗文在新罗广泛流传。……处在奴隶制向封建制过渡的日本,对大唐昌盛的文化和物质文明极为赞赏、向往,于是不断派出遣唐使、留学生,学问僧。最多的时候达到了600人。645年,日本孝德天皇任用从唐朝归来的留学生高向玄理做国博士.仿照中国唐朝的政治制度,在日本实行了大化革新。大多数在唐留学回国的僧人,都在宣传佛教和传播唐文化方面做出了贡献。伊斯兰教创始人穆罕默德曾对他的弟子说:“学问虽远在中国.亦当求之。”一一《唐朝的对外关系》材料二1872年—1875年,在曾国藩、李鸿章、容闳等洋务派的主持下,清政府先后派出四批共120名幼童赴美国留学。其中50多人进八哈佛、耶鲁、哥伦比亚、麻省理工等著名学府深造。中国铁路工程开拓者詹天佑即是其中一位:这原本是清政府设立的一个长达15年的留学计划,进行到第10年时,遗到强烈反对,“留美幼童”被强行提前召回甲午战争之后,清政府派赴海外的留学生人数激增。甲午战争之前,派赴欧美的留学生不过200多人。此后的十几年中,赴欧美及日本的留学生竟达2万多人,仅赴日本的留学生,在1906年就有13000人。在20世纪初,形成了一股出洋留学的热潮,许多青年学生搭帮结伙,自费到海外求学。 日,孙中山邀请有志革命的留日学生和旅日华侨70余人于东京赤坂区桧町三番黑龙会址召开中国同盟会筹备会议,会上通过了孙中山提出的有关建立“中国同盟会”的主张和“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的16字纲领,起草了盟书,制定了誓词并由孙中山带领大家举行宣誓加盟仪式。从1915年开始,中国知识界的蔡元培(1907年留德)、汪精卫(1903年留日)等人鼓励青年向西方学习发起成立“留法勤工俭学会”,招寻自愿赴法求学的青年。周恩来、邓小平、陈毅、聂荣臻、李立三、蔡和森、蔡畅、李富春等都是1920年左右赴法勤工俭学的。——《海归时代》材料三新华网巴黎5月31日电(记者严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31日公布的统计数字显示,中国目前是世界上出国留学生人数最多的国家,到2008年留学生总数已经超过140万,全世界几乎每7个外国留学生中就有1个中国学生。足迹遍布全世界109个国家,所学专业覆盖当代所有学科。新华社北京3月13日电(记者刘奕湛)记者13日从教育部获悉,2007年来华留学生数量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势头,来华留学人数突破19万人次,来自188个国家和地区,分布在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阅读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各国留学生来唐学习的原因?对当时的中国和世界都产生了怎样的影响?(10分)&&&(2)对比材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发生这种巨大变化的原因?简要分析清政府强令留学人员回国的原因?(8分)(3)19世纪末20世纪初“留学热”产生的原因是什么?概述20世纪以来留学生对中国社会发展作出的贡献?(8分)(4)阅读材料三,中外留学生交流出现了怎样的局面?简要分析这种局面出现的原因并对中国社会发展有何意义?(6分)
科目:高中历史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过去上海有句谚语:“宁要浦西一张床,不要浦东一间房”。这种情形在浦东开发后得到彻底改观,浦东新区成为上海新兴高科技产业和现代工业基地。浦东的崛起充分体现了我国的 A.民族区域自治政策B.不结盟政策 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D.改革开放政策
科目:高中历史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下列城市中属于沿海开放城市的有(  )?①青岛 ②烟台 ③威海 ④蓬莱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科目:高中历史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对联,是一面折射生活的多棱镜,有着鲜明的时代特色。下列对联按反映史实发生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①“幸福不忘共产党,翻身感谢毛主席”&②“扎根农村干革命,广阔天地炼红心”③“食堂巧做千家饭,公社饱暖万人心”&④“大锅饭年年亏款,承包后岁岁余钱” A.③①④②&&& B.④③①②&&& C.①③②④&&& D①②③④
科目:高中历史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多年来东莞曾创造了无数的经济奇迹,赢得了“世界工厂”的美誉。取得这一成就的深层历史原因是&&&&&&&&&&&&&&&&&&&A.东莞产业结构调整和产品升级B.生产成本降低提高了经济效益C.东莞市政府重视自主创新能力D.国家改革开放政策的保驾护航
科目:高中历史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为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某摄制组要拍摄经济特区开放过程的纪录片,他们拍摄的第一站应选在:A.海南B.深圳C.浦东D.大连
科目:高中历史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是改革开放。…… 从沿海到沿江沿边,从东部到中西部,对外开放的大门毅然决然地打开了。”我国的对外开放开始于A.经济特区的创办B.沿海经济开放区的开辟C.沿海开放城市的设立D.内地的开放}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沿海港口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