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最高利益根本利益

祖国完全统一的构想和外交政策
专题七:祖国完全统一的构想和外交政策
第一部分  祖国完全统一的构想
[教学目的及要求]
  通过部分教学,要求学生了解“一国两制”构想的形成和发展和“一国两制”的成功实践。实现台湾与祖国大陆的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认识一个中国原则是发展两岸关系和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基础。懂得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和一切形式的恐怖主义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及难点]
教学重点:
  “一国两制”理论的内容及实践意义。一个中国原则是发展两岸关系和实现和平统一的基础。和平与发展是时代的主题,我国的和平外交政策,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教学难点:新世纪新阶段对台方针政策;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的道路
[授课学时] :2学时
[教学过程及内容]
一、实现祖国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
(一)维护祖国统一是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传统
  统一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反对分裂,坚持统一,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有的光荣传统.爱国主义是动员和鼓舞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是维护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推动我国社会历史前进的巨大力量,是各族人民共同的精神支柱.
爱国主义是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对自己祖国的一种最深厚的感情,是一个国家民族意识和民族觉悟的集中体现。爱国主义是鼓舞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是维护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推动我国社会历史前进的巨大力量,是中国各民族人民的精神支柱。世界上各个国家的人民应该说都有其爱国主义的精神与传统,但是中华民族所具有的维护祖国统一的爱国主义传统十分强烈,富有特色。
  中华民族维护祖国统一的爱国主义传统的具体表现是& 坚决维护民族团结,反对分裂卖国。勇敢抵抗外来侵略和压迫,捍卫祖国的领土完整和主权尊严。
(二)实现祖国统一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任务之一
  国家的完全统一是民族复兴的重要标志,没有国家的完全统一,就没有完全意义上的民族复兴.只有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才能更好地在国际上展现中华民族团结奋进,朝气蓬勃的雄姿。民族复兴,就是要改变民族因某种原因陷入停滞不前、贫穷落后、被动爱打的状况,使民族奋发自强、独立解放,实现繁荣昌盛以重振民族雄风、重展民族雄姿、重塑民族形象、重立民族地位、重现民族辉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通过广大人民的艰苦奋斗,彻底改变中国贫穷落后的状况,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创造幸福美好的生活,在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方面发挥重要用,作出重大贡献。实现国家的完全统一,也是民族复兴的主要特征和主要标志。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条件和基本保证。
(三)实现祖国统一是中国人民不可动摇的坚强意志
  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符合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符合中国社会发展的历史潮流.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所有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中国共产党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高举爱国主义的伟大旗帜,领导中国人民同一切阻挠破坏中国统一的势力进行坚决的斗争,不断推动实现祖国统一的进程.50多年来,对台方针和政策经历了&解放台湾&到&和平统一&两个重要历史时期。
二、 从武力解放台湾到和平解放台湾
(一)台湾问题的由来和实质
  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台湾人民同大陆人民同根,同宗,同源,承继的是相同的文化传统.台湾问题,是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国民党垮台后盘踞台湾,在外国势力支持下形成的,是中国国内战争遗留下来的,是中国的内政问题.
(二)武力解放台湾的方针
  上世纪50年代中,毛主席亲自决策,为反击美蒋《共同防御条约》,我人民解放军陆,海,空三军在浙江沿海发起大陈列岛战役,首战直取一江山岛,继而解放浙江沿海诸岛.这是我军历史上首次陆,海,空三军联合作战,是我军战史上一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里程碑.我军周密筹划,断然出手,速战速决,打了一场漂亮的渡海登陆战,迫使国民党军退出浙江沿海诸岛.1958年8月,为了打击美国&划峡而治&的阴谋,中国人民解放军炮击金门
(三)和平解放台湾的方针
  20世纪50年代中期,我国确定由&武力解放台湾&到&和平解放台湾&方针转变的国际国内因素
1、朝鲜停战后国际形势的变化是&和平解放台湾&方针提出的外部条件;
2、国内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务的变化是&和平解放台湾&方针提出的内在依据;
3、美蒋之间在台湾问题上的矛盾与冲突是&和平解放台湾&方针提出的直接动因;
4、国共曾有两次合作是&和平解放台湾&方针提出的历史依据.国内外环境因素   
&国共已经合作了两次,我们还准备进行第三次合作 & . &爱国一家&, &爱国不分先后&.
  毛泽东指出:只要主权统一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台湾省的具体事宜可由蒋介石台湾当局来安排.台湾如果回到祖国来,&一切可以照旧&,台湾可以继续实行三民主义,可以按他们原有的生活方式生活.
  周恩来(1955年):台湾问题是内政问题,只要政权统一,其它问题都可以商量.
(1960年):解决台湾的任务可以交给下一代去做.
&一纲四目&的提出&一纲&: 台湾和大陆必须统一.
  台湾的社会改革可以从缓,协商解决.双方互约不派人进行破坏对方团结之事.
  军政及建设经费不足之数由中央拨付.除外交必须统一于中央外,所有军政大权人事安排由蒋介石决定.&四目&&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
三、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
(一)“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基本方针的形成和确立
1979年元旦,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
1979年春邓小平指出,只要实现祖国统一,我们将尊重那里的现实和现行制度.
O日,委员长叶剑英发表谈话,阐述台湾回归,实现和平统一的九条方针.
1982年邓小平指出:香港回归后,仍实行资本主义制度.
1983年邓小平系统阐述了大陆和台湾和平统一的思想-六条构想.
日,邓小平正式提出了&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构想.
(二)“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基本内容和重要意义
  &一国两制&:就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内,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台湾,香港,澳门实行资本主义制度.&一国两制&构想的精神实质和核心问题:祖国统一,振兴中华&一国&是基本政策前提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港澳台地区保持资本主义制度长期不变并实行高度自治力争用和平的方式实现祖国统一,但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坚持&一个国家&&一个国家&:就是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即中华人民共和国.台湾,香港,澳门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在国际上代表中国的,只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两种制度&&两种制度&: 即在统一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内,作为国家主体的大陆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台湾,香港,澳门作为统一国家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则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两种制度和睦共处.设置特别行政区,即在统一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内,依法在台湾,香港,澳门设置特别行政区,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行使国家权力,特别行政区政府行使地方政府权力.
&一国两制&的重要意义:
1、创造性地把和平共处原则用之于解决一个国家的统一问题.
2、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
3、体现了既坚持祖国统一,维护国家主权的原则坚定性,也体现了照顾历史实际和现实可能的策略灵活性,避免了武力统一可能造成的不良后果.
4、有利于争取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所需要的和平的国际环境与国内环境.
5、为解决国际争端和历史遗留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
(三)“一国两制”构想在香港、澳门的成功实践
1、成功地解决香港问题
  日,中英双方签署联合声明,宣布中国政府将予日起对香港地区恢复行使主权.日零点,
中英两国政府顺利进行了交接仪式,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恢复了对香港行使主权,香港特别行政区宣告成立.中英两国政府首脑庆贺正式签署《中英联合声明》 我国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
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董建华宣誓就职
2、澳门回归祖国
  日,中葡双方签署联合声明,宣布中国政府将于日起对澳门地区恢复行使主权.日零点,中葡两国政府顺利进行了交接仪式,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恢复了对澳门行使主权,澳门特别行政区宣告成立.
四、新形势下“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重要发展
(一)对“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丰富和发展
1、一个中国原则是基础和前提.
2、,提出&文攻武备&的总方略.
3、首次创造性地发展了关于两岸谈判的主张.
4、提升做好台湾人民工作战略高度,扩大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和人员往来.
5、指出台湾问题不能无限期地拖延下去.
6、强调解决台湾问题的关键在于增强综合国力.
(二)新世纪新阶段的对台方针政策
1、明确提出反对和遏制&台独&是新形势下两岸同胞最重要,最紧迫的任务.
2、提出两岸关系现状的定义,丰富了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内涵.
3、提出构建和平稳定发展的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理应成为两岸关系发展的主题.
4、强调和平统一工作也要体现以民为本,为民谋利.
5、制定反分裂国家法,将中央对台方针政策法律化
1、邓小平:《一个国家,两种制度》,《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2、江泽民:《为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而继续奋斗》,《江泽民文选》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3、胡锦涛:《坚持一个中国原则,促进祖国统一大业》,《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中央文献出版社2006年版。
4、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中国台湾问题外事人员读本》,九州出版社2006年版。
5、《反分裂国家法》,《人民日报》日。
1、如何理解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
2、“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是如何形成和发展的?
3、“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基本内容和重要意义是什么?
4、如何理解新形势下“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重要发展?
专题七第二部分  国际战略和外交政策
[教学目的及要求]
  通过本部分教学,使学生了解在经济全球化和世界多极化条件下和平与发展仍就是当今时代的主题;通过对中国在国际舞台上地位和作用提高的分析,明确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的道路,反对霸权主义和维护世界和平的信心和决心。
[教学重点及难点]
教学重点:
对时代主题的认识;关于和平发展的道路
教学难点:对战后国际形势和时代主题的认识
[授课学时] :2学时
[教学过程及内容]
一、国际形势的发展及特点
(一)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
1、毛泽东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形势的分析
  如何判断世界范围的战争与和平问题历来是观察和估量国际形势,制定和执行内外政策必须关注和解决的首要问题.毛泽东分析战后国际形势,指出世界反动力量确实在准备第三次世界大战,战争危险是存在的.但是也指出,世界人民的民主力量超过世界反动力量,并且正在向前发展,必须和必能克服战争危险.
  在科学分析战争与和平问题的基础上,毛泽东逐步提出了&两个中间地带&和&三个世界&划分的转变.1946年8月,毛泽东在同美国记者安娜?路易斯?斯特朗的谈话中指出,在美国和苏联中间隔着及其辽阔的地带.
20世纪60年代,毛泽东进一步指出:&我们现在提出这么一个看法,就是有两个中间地带:亚洲,非洲,拉丁美洲是第一个中间地带;欧洲,北美加拿大,大洋洲是第二个中间地带.日本也属于第二个中间地带.&
  1974年,毛泽东同志又提出三个世界划分的战略.他说:&美国,苏联是第一世界.中间派,日本,澳洲,澳大利亚,加拿大,是第二世界.咱们是第三世界.&他还指出,亚洲除了日本,都是第三世界.整个非洲都是第三世界,拉丁美洲也是第三世界.&
  毛泽东还根据战后国际形势的发展,先后提出了各国的事情应由各国人民自己来管的主张和结成广泛的反帝反霸斗争的国际统一战线等著名论断.
2、邓小平对时代主题的新判断
  邓小平对世界形势的发展变化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分析,指出,世界政治力量的对比出现了重要变化,和平因素增长超出战争因素增长,世界大战打不起来,争取一个较长时期的和平环境是可能的.
  1985年,邓小平进一步指出:&现在世界上真正大的问题,带全球性的战略问题,一个是和平问题,一个是经济问题或者说发展问题.和平问题是东西问题,发展问题是南北问题.概括起来,就是东西南北四个字.南北问题是核心问.&
  1987年党的十三大确认了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两大主题这一深刻论断.
  邓小平对时代主题的判断,其基本点是:
第一,世界大战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可以避免,我们有可能争取较长时期的和平环境;
第二,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两大带有全球性的战略问题,是东西方之间,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矛盾全局的集中体现;
第三,和平与发展是相辅相成的,世界和平是促进各国共同发展的前提条件,各国的共同发展则是保持世界和平的重要基础;
第四,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并不意味着这两个问题已经解决.要紧紧地看到,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这两大问题一个都没有得到解决,还需要各族人民长期不懈的共同努力。和平与发展成为当今时代的主题,这是世界各种矛盾发展变化和世界抑制战争因素不断增长的合力作用的结果.世界相对和平的新历史条件,为各国尤其是广大发展中国家带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发展问题带有战略性和全局性,发展不仅是每个民族,每个国家繁荣昌盛的基础,也是人类文明迈向更高阶段的基础.没有全人类协调,平衡,坚实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就没有持久的世界和平与稳定,已经实现的和平与稳定也难以巩固.
  总体和平,局部战争,总体缓和,局部紧张,总体稳定,局部动荡,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国际局势发展的基本态势。但是,世界还很不安宁.要和平,促发展,谋合作是时代的主旋律.世界和平与发展这两大问题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和平是人类社会实现发展目标的根本前提,只有坚持互利合作,才能实现共同繁荣.只有坚持包容精神,才能共建和谐世界.
(二)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在曲折中发展
1、世界多极化在曲折中发展
  世界多极化是指在一定时期内的国际关系有突出影响的国家和国家集团相互作用而趋向于形成多极格局的一种发展态势,是对主要政治力量在全球实力分布状态的一种反映.
  世界格局多极化是国际关系发展的必然结果,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趋势.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世界格局的演变,经历了从两大阵营对立到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争霸全球,再到两极格局终结,世界走向多极化的曲折发展过程.
  国际格局走向多极化,是时代进步的要求,符合各国人民的利益.有利于避免新的世界大战爆发,有利于遏止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有利于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有利于实现各国人民对和平,稳定,繁荣的新世纪的美好追求,也有利于广大发展中国家抓住机遇,发展自己。在世界多极化与单边主义的斗争中,军事力量仍然是关键因素.
  在日趋激烈的综合国力竞争中,经济技术的地位越来越重要.经济力量是国家实力的基础.强大的经济技术力量是能否成为世界一极的根本条件.中国要在世界格局多极化的趋势中发挥大国作用,就必须不断增强综合国力.
2、经济全球化趋势深入发展
  经济全球化是在国际经济秩序仍然存在不公正不合理因素的情况下发生和发展,西方发达国家主导了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而言,经济全球化是一个难得的历史机遇,同时也是一个巨大的挑战。.经济全球化在本质上是资本的跨国流动,使资本国际循环与周转的形成.经济全球化实际上是全球经济市场化的过程.在经济全球化浪潮中,发展中国家必须注意提高防范和抵御风险的能力.经济全球化趋势使各国经济的相互依存,相互影响日益加深.因此,全球化的经济需要全球性的合作.
(三)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的道路
  自20世纪70年代末实行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成功地走上了一条与本国国情和时代特征相适应的和平发展道路.走和平发展道路,就是要把中国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统一起来,把中国的发展与世界的发展联系起来,把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与世界人民的共同利益结合起来.中国对内坚持和谐发展,对外坚持和平发展,都有利于建设一个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中国和平发展的道路,是一条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发展道路.
坚持和平发展,中国就需要稳定的国内环境,也需要和平的国际环境.中国和平发展的道路是一条勇于参与经济全球化而又坚持广泛合作,互利共赢的发展道路.
  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是基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选择.事实证明,中国作为拥有十三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对世界特别是亚太地区的和平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人民最需要,最珍爱和平的国际环境.走和平发展道路,是中国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必由之路,符合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根本利益.
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一)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形成和发展
1、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形成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一贯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在我国外交工作的实践中不断得到丰富和发展. 新中国成立初期,毛泽东提出&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三大外交方针.&另起炉灶&就是新中国的人民政府不承认国民党政府同各国建立的一切旧的外交关系,而是要在新的基础上同各国另行建立新的外交关系.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就是指新中国的建立必须清理旧中国残留的对外关系遗迹,建立国内的良好环境,以全新的面貌建立,发展同其它友好国家的关系.&一边倒&就是在帝国主义对新生的人民政权实行敌视政策的情况下,中国只能倒向社会主义阵营一边.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的历史时期,邓小平继承和发展了毛泽东外交思想.
邓小平鲜明地坚持独立自主,主张一切从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在国际上保持自己的独立地位,不与任何大国或国家集团结盟,奉行真正的不结盟政策. 冷战结束后,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
  江泽民继承和发展了邓小平外交思想,继续开创我国外交工作的新局面.江泽民指出,和平与发展仍然是当今时代的主题,我们要始终不渝地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维护国家的独立主权和尊严,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进一步加强同发展中国家的团结与合作,努力发展大国间长期稳定的友好合作关系.
  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高举和平,发展,合作的旗帜,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强调中国的发展是和平的发展,开放的发展,合作的发展;强调走和平发展道路,就是既通过争取和平的国际环境来发展自己,又通过自己的发展来促进世界和平,永远做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坚定力量.
  中国坚定不移地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是由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和在国际上的地位决定的.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形成与发展,体现了中国人民热爱和平的真诚愿望和高尚品质.
(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基本原则
1、坚持独立自主地处理一切国际事务的原则.独立自主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原则,是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取得胜利的宝贵经验之一.
  独立自主,就是坚持从我国的实际情况出发,依靠自己的力量,同任何国家友好相处,不容许任何国家损害我国的尊严和主权.不管国际风云如何变幻,我们都始终不渝地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2、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指导国家间关系的基本准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一个相互联系,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统一体.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符合《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高度概括了国际关系的基本准则.
3、坚持同发展中国家加强团结与合作的原则.中国是发展中国家,加强同发展中国家的团结与合作是我国对外政策的基本立足点.
4、坚持爱国主义与履行国际义务相统一的原则.
(三)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中国外交政策的宗旨是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1、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
  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是威胁世界和平与稳定的主要根源.中国反对霸权主义,也严格约束自己永远不称霸.中国始终是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与地区稳定的坚定力量.
2、维护世界多样性,促进国际关系民主化和发展模式多样化.
  各国文明的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动力.世界是丰富多彩的.世界上各种文明,不同的社会制度和发展道路应彼此尊重,在竞争比较中取长补短,在求同存异中共同发展.
3、树立新的安全观念,努力营造长期稳定的国际和平环境.
  只有倡导新安全观,才能应对国际安全挑战,维护各国安全利益.新安全观的核心是互信,互利,平等和协作.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以及其他公认的国际关系准则,是维护和平的政治基础.互利合作,共同繁荣,是维护和平的经济保障;平等对话,协商和谈判,使解决争端,维护和平的正确途径.
4、推动建设持久和平与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
  这一新的理念是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对新时期我国外交政策目标的新概括,是指导我国对外工作和处理国际关系的新方针.和谐世界应该是民主的世界,和睦的世界,公正的世界,包容的世界.
1、江泽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第九部分《国际形势和对外工作》。
2、《国际形势和外交政策》载《江泽民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专题摘编)p511―560 中央文献出版社,2002年版。
3、《维护世界和平,搞好国内建设》《和平共处原则具有强大生命力》《和平和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两大问题》《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准则建立国际新秩序》《国际形势和经济问题》《善于利用时机解决发展问题》《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1、如何理解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
2、如何认识当代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和作用?
3、如何正确认识当代中国的国际战略?
4、经济全球化给发展中国家带来了哪些机遇和挑战?如何理解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
如何理解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
09-09-30 & 发布
第一,维护祖国统一是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传统。 第二,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任务之一。 第三,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国人民不可动摇的坚强意志。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只有统一了的民族才是强大自强的民族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是我们党和政府对台工作的基本方针。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香港、澳门回归祖国以来,‘一国两制’实践日益丰富。‘一国两制’是完全正确的,具有强大生命力。按照‘一国两制’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符合中华民族根本利益。”这些重要论述充分肯定了“一国两制”10年多来的实践成果,同时也指明了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正确方向。     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和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台湾问题是中国内战的遗留问题。从根本上说,两岸统一是唯一的必然的历史结局,和平统一是中华民族根本利益之所在。     要实现和平统一,如何逾越社会制度的差异,如何抚平历史在人们心里留下的创伤,是海峡两岸的中国人都不得不面对的现实。“一个国家,两种制度”,就是针对台湾问题提出来的。它作为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伟大创举,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以民族大义为重、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决心和诚意,体现了对台湾同胞尊严和情感的充分体谅和尊重,体现了高度的政治智慧和务实精神。     台湾问题同香港问题、澳门问题不同,正是照顾到这样的实际,在“一国两制”下,两岸统一后未来的台湾特别行政区,不仅享有同香港、澳门一样的高度自治权,而且可以保留自己的军队,中央政府不但不派人过去,还要为其保留相应的名额。台湾及台湾人民不仅不会失去现有的任何东西,而且可以同所有同胞一样共享国家在世界上的地位和尊荣,可以在需要的时候得到中央政府和全国人民的援助和支持。可以说,按照“一国两制”实现祖国和平统一,对台湾同胞有百利而无一害,必将加快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促进亚太地区繁荣稳定。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如果连自己的祖国都统一不了还谈什么尊严发展?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你好,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1.宣传实现和维护祖国统一的重要性,培养爱国情感。 2.树立远大理想,为祖国统一而努力学习。 3.坚决拥护祖国统一的各项政策,积极参加维护祖国统一的各项活动,如征文比赛…… 4.同破坏祖国统一的行为作斗争!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上传我的文档
 下载
 收藏
该文档贡献者很忙,什么也没留下。
 下载此文档
正在努力加载中...
2013版毛概 第九章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理论
下载积分:1000
内容提示:2013版毛概 第九章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理论
文档格式:PPT|
浏览次数:731|
上传日期: 16:46:16|
文档星级: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2013版毛概 第九章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理论.PPT
官方公共微信3. 如何理解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问答题_百度作业帮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
3. 如何理解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问答题
3. 如何理解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问答题
第一,维护祖国统一是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传统。第二,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任务之一。第三,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国人民不可动摇的坚强意志。参考:/question/.html
目前国家不是太强大
统一御外敌
比分裂要好}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华民族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