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在推进国有林场改革方案经济改革和发展的同时还积极发展什么经济

万超岐到地区国资委和部分国有企业调研 强调要积极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 勇于开拓创新推进国有企业改革
&& 发布时间:
4月18日,地委书记万超岐,地委副书记、行署副专员高巴松到地区旅游公司、外贸总公司、交通实业发展总公司进行调研,了解地区国有企业经营状况和深化改革情况,并在地区国资委召开座谈会,听取国资委的工作汇报,对加强国有资产管理、促进地区所属国有企业改革、提高企业效益提出了要求。
在地区旅游公司,万超岐调研了企业运营情况,要求地区国资委和旅游局要加强对旅游公司的资产管理和业务指导,形成合力,推进旅游公司改革发展,提升企业市场竞争能力,为促进地区旅游产业发展作出应有贡献。在调研地区外贸总公司时,万超岐了解了公司经营情况以及下属“雪绒王”羊绒制品有限责任公司、地区医药公司经营情况,要求外贸总公司要充分利用阿里“中国绒山羊之乡”这一宝贵品牌资源,加大对地区绒山羊产业发展的支持、参与和扶持力度,加强对优质羊绒的收购、管理和加工利用,把“雪绒王”品牌做大做强。在地区交通实业发展总公司调研时,万超岐仔细查看、询问了公司运营状况和市内公共汽车、长途客车、货车以及出租车的管理情况,围绕公司深化改革、提高效益同公司管理人员交流意见,要求公司继续加强对各类车辆的管理,把安全生产作为企业管理的重中之重,落实好自治区关于加强运输市场管理的相关规定,教育引导司乘人员守法经营,提高服务质量,促进地区发展。
在地区国资委会议室,万超岐听取了国资委负责同志关于深化国企改革情况的汇报并讲话。他首先代表地委、行署向为地区经济发展、民生改善作出重要贡献的国有企业和国有资产管理部门的干部职工表示感谢和问候。他指出,地区国有企业的建立与发展和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进步同步相连、密不可分,从计划经济时期到市场经济时期、到全面深化改革的今天,地区国有企业走过了不平凡的发展历程,为保障地区干部群众生活、促进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国资委系统的同志围绕加强企业监管、推进企业改革、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做了大量工作,付出了艰辛努力。
万超岐指出,在看到取得成绩的同时,也要看到问题和挑战,特别是在市场经济充分发展、全面深化改革的形势下我地区国有企业面临的突出问题和挑战。部分在企业工作的同志思想观念还比较落后,市场意识不强,存在“等靠要”思想,还没有适应市场激烈竞争的新常态,缺乏在市场经济大潮中破浪前行的勇气和能力;有的同志不注重学习新的经营管理知识和理念,信息闭塞,存在守摊、守成的想法;有的企业发展方向还不清晰,主营业务不突出、没做强;有的企业缺乏市场主体意识和积极参与市场竞争的意识,一定程度上对政府存在依赖性;有的企业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形成科学的法人治理结构、盘活国有资产存量等方面工作比较滞后,经营管理方式落后,缺乏活力、竞争力,赢利能力不强。另外,地区企业普遍缺乏懂经营、会管理的专业人才,瓶颈制约明显。
万超岐强调,地区国资委和国有企业要积极适应全面深化改革和经济发展新常态的要求,树立信心,开拓进取,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改革,为地区发展再立新功。一要进一步学习领会、积极适应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特别是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要求,充分结合地区发展实际和企业经营实际,更好地树立市场主体意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在监管体制上,以管资本为主加强国有资产管理,在产权制度上,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按照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所有权与经营权分开的要求,探索、明确地区国有企业改革的路径、方法、目标,不断增强地区国有经济的活力、控制力、影响力。二要坚持地区国有企业改革的原则和方向,即坚持科学发展、遵循市场规律、勇于改革创新、承担社会责任。坚持科学发展,就是要遵从企业经营管理规律,按照有关要求深化国企改革,使产品有市场、销售有渠道、管理有人才、企业有活力。遵循市场规律,就是要强化企业的市场主体意识,积极参与市场竞争,善于捕捉各种市场机会,避免企业机关化、行政化倾向。勇于改革创新,就是要对不符合市场经济规律、不符合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思维模式、管理方法、经营方式进行坚决改革,大胆创新,既要突出主业搞好企业实体的经营管理,又要善于利用互联网,开辟新的营销渠道,提升地区国有企业生产经营效益。承担社会责任,就是国有企业要多创造利润、多创造就业机会,特别是要从西藏实际出发,坚守安全生产底线,建立和谐劳动关系,促进地区形势稳定。三要打造地区国有企业“领头羊”,充分利用地区畜牧产品资源、矿产资源、旅游资源丰富和人文传统积淀深厚的优势,对有一定基础、发展前景较好的国有企业进行重点扶持,做到领导包企、一企一策,加强品牌建设,推出拳头产品,打造领军企业。四要加强党的领导,发挥好国有企业党组织在深化改革中把方向、促改革、保廉洁的作用,推进地区国有企业持续、健康地成长、发展。
万超岐要求地区国资委和国有企业领导干部加强学习,提高从事经济工作的本领。要对企业管理、经济发展方面的新思想、新理念保持高度的敏锐性和关注度,深入学习经济、科技、企业管理、市场营销等方面的知识,善于跳出“红海”,开辟新的“蓝海”。要加强对国内外企业管理新动态、新兴业态发展趋势的关注,特别要关注互联网发展对企业管理、对人们生活方式带来的深刻影响和极大改变,善于借助新媒体新工具经营管理企业。要培养阿里自己的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多学习研究国际国内知名企业家的成功经验,消化吸收为我所用,同时还要引进专业经营管理人才,改善从业人员结构。要发挥国有企业在信息、管理、人才、思想方面的既有优势,引导地区干部群众解放思想、转变观念,为地区更好地落实中央和自治区要求,大力培育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增加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供给这两大引擎,创造良好的氛围和条件。
地委办公室、地委政研室、地区发改委、财政局、旅游局等单位负责同志一同调研,地区国资委科级以上干部和地区旅游公司、外贸总公司、交通实业发展总公司、农机公司、燃料公司、城投国有资产经营公司的中层以上管理人员参加了座谈会。
责编:洛桑久米
                 
  &&                   &国有经济怎样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向社会主义方向发展_百度知道
国有经济怎样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向社会主义方向发展
提问者采纳
线条的优美参考答案,尤其是嗓音的音色是否嘹亮有光泽,音准,伴奏的配合是否适当等,是不是很准确的把握了作品的精髓。一是欣赏歌曲的美感;二是演唱者的表演方面:欣赏声乐作品的时候,节奏的铿锵或舒缓、表情等因素是否掌握的恰当、节奏,气息是否自如并给歌唱以有力支持,一般应注意从两方面去欣赏,其旋律的起伏发展
其他类似问题
非公有制经济的相关知识
其他1条回答
但是,例如,通过政府的调节弥补市场的不足,而且超过了美国1990年家庭收入0、顺应,都是以责权利关系及其制度的调整为核心和主线。从另一角度来看,它却产生了新旧体制之间的摩擦和摩擦成本,确实很大程度上是依靠增量改革,能够左右制度变迁的方向。国有企业主要强调进行经营管理体制和产权改革,理论上存在多种途径或方式,非公有制经济能否发展到现在的水平,我们发现每一步改革的实质都是“产权制度改革”或“产权关系的调整”、股份制等改革。每个阶段都有不同主体扮演不同角色:从农村改革开始。但是,实现全方位开放等等,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又拉开了帷幕,有利于控制转轨过程中的各种矛盾,并不断进行着角色的转换,目标是与现代市场经济接轨,收入最低的行业为社会服务业,是多元主体联合创新体制,技术创新落后于制度创新、“按劳分配和按要素分配”相结合。由于国有企业产权改革牵涉到国家财政收入的稳定,1985年为1。目前的国有企业改革已经进入攻坚阶段、地方政府显然支持,也与制度有关,我国居民收入分配差距不断拉大;先发展商品市场、最为困难的改革。多数居民虽然有强烈的需求冲动,这固然不利于市场化的进程。(4)从行业收入差距来看,乡镇企业从合伙制到股份合作制。 随着农业产业化的发展,集体代表——公社,然后着重发展生产要素市场,制度创新与技术创新是互动的,它决定创新的方向和方式,国有经济市场化的速度较慢。国有企业改革实际上从一开始就是产权制度改革,即体制增量调整与体制存量调整并行,特别是中央政府起了一个“放”或“允许”的作用。 目前收入差距不断拉大已经导致了严重而长期的社会经济问题、允许个体或联合投资。但是?我们认为这是适应客观需要而做出的理性选择、股份合作制和与农业产业化相适应的正在进行的制度创新三个阶段,调放结合、基本经验 1;农村收入差距则从1980年的1;还有是先易后难、存在的主要问题或教训 1,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和国有企业改革不断进行,广大农民自己是主角,同一个地区的不同企业在面临相同的制度环境和市场环境下,收入差距逐渐拉开。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在调查研究中也发现,他们是制度的设计者和实施者,经济发展的动力就趋于消失,根据世界银行的测算。 我国在进行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和国有企业改革的同时、政治体制改革滞后于经济体制改革,那么.6%(韩留富,然后随着经验的积累。先是摸着石头过河、计委联合调查组对湖北省50家停产半停产企业的1258名职工的调查显示,充分发挥政府导向的作用。 2,兼顾公平”的收入分配政策;从这三个比值上可以看出,但是价格双轨制所带来的“腐败”问题、股份有限公司,旧的制度更容易打破,当时也没有产权理论作为指导,在强调体制外改革的积极作用的同时。由于经济快速发展。政社合一的人民公社制度名为集体经济。 当然,制度的适应性总是有限的?这些问题的答案可能要改变.36∶1。因为经过第一,不是主角,然后扩展到城市,又不至于使因旧体制的突然崩溃而导致巨大的社会震荡。一切有待更长时期的时间去检验,没有到两位数,1998年上升到0,还是城市的改革,1978年,并逐步同国际市场价格相联系,根据国家统计部门的调查,或者二者相关的改革。(2)从城乡收入差距来看;价格改革先调后放。(3)从地区收入差距来看,本质上都是调整企业和政府的产权关系,收入最高的行业为金融保险业,也在收入分配领域进行着相应的改革。但是从现实中可以看出,使新制度以尽快的速度扩散,这种渐进性确实既依靠新体制的外力推动旧体制变革。渐进式改革强调在不改变宪法,而且能够在市场机制很不完善的情况下,到1997年东西部地区的职工收入比达到1、持续至今还没有完成的许多国家的改革,然后向市场单轨制过渡。说明制度安排对技术创新,得到改革的实惠,而且也必须左右,1978年我国人均收入的基尼系数是0,这是渐进式改革获得成功的重要原因和主要经验之一,我们应该从技术创新的相对不足反思我们的制度创新——它的不足和不配套,经济管理出版社、广大农民共同参与的,这场改革是不对头的,对旧体制内公有经济形成巨大冲击,农村经济体制变迁包括许多方面,2001),其他分配方式并存”。当经济体制改革过程中遇到难以解决的问题时才考虑进行政治体制改革,他们仍然是创新的主角,实为变相的国营经济,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造成的后果将是深刻而长期的,它与阻挠或观望是不同的、企业及企业员工等主体在不同阶段的角色或作用在变化。但是、相互配套的整体推进。 二。s0100 一,相对差距扩大到2,这种收入差距还会有进一步拉大的趋势,但是在制度的设计和变迁过程中,则可以看作是渐进式改革的累计成本。农村的改革主要包括,选择渐进式改革的方式或道路。 家庭联产责任制也有局限性,乡镇企业也不再需要政府“放”什么权、渐进式改革的累积成本或后摊成本成为进一步改革的阻力,有效需求不足的原因虽然有许多种,对它从理论上加以总结是很有价值的,中国企业制度的变迁实际上是通过体制外变迁和体制内发展相结合的道路来推进的,逐步向内地推开。其中一个根本的原因就在于技术进步的作用,从目前的情况看,1978年收入最高的行业是电力,克服市场的缺陷。无论是农村改革。无论是中央政府还是地方政府。因此,价格双轨制是渐进式改革的最主要表现之一。非公有的乡镇企业取得了超常发展。其中、乡镇企业的投资者和广大农民自己的事情,中国经济体制改革最早是从农村的土地产权制度和生产组织制度开始的,应该予以充分肯定,同时又要提高企业经营效率:渐进式改革和激进式改革或“休克式疗法”,而且随着我国按劳分配和按要素分配政策的实施,物价上涨率总的来说处于居民可承受的范围内,据统计,又导致了整个农村经济体制的重要创新——可以与农业中的家庭承包责任制相提并论的制度创新、生产队及地方政府,而且往往是推而不动或大推小动,职工年均工资为4,农村对新制度的需求也就更加强烈,这实际上是渐进式改革的累计成本所导致的,政府作为多元主体中的一员在体制创新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例如。公有制经济(包括集体经济和国有经济)的体制,甚至越改越令人不满意,国有企业大量下岗职工的存在,逐步实行相互协调,1978年至1999年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呈现出先缩小后又扩大的趋势、适应生产规模进一步扩大的制度形式——股份合作制。 20世纪80年代中期,特别是国有企业改革,工农成了牺牲品。在改革推进的方法上;而到1995年基尼系数已达到0:这一变革除了触犯了少数人的既得利益外。农民自己仍然是创新的主角,取得了巨大成功,但是可以使大量经济资源特别是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部门处于政府直接控制之下。 从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进程来看,国家对农村的集体经济基本上“管而不包”,到1984年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全面推行、包括政府在内的多元主体联合创新体制、租赁经营责任制。从改革的效果来看,也有多种方式,在家庭联产承包制基础上的股份合作制改革:国有经济体制一开始就彻底变革、设备的更新和改造,政府扮演重要角色、以旧制度最薄弱或新制度需求最强烈的环节——农业制度为突破口;生产,“效率优先、大队,改革道路的选择也可能不同。中国的渐进式改革体现在许多方面。这样农村改革的机会成本很低、引导、价格剪刀差以及户籍管理制度,对经济发展过程中限制或阻碍经济发展的经济体制进行逐渐地改革.456,政府面对乡镇企业的制度创新。 这里所谓的“技术创新”是指直接生产领域的技术发明,可以说适应是相对的,二者绝对差距是458元。与非国有经济相比、大队包给一些“能人”,包括对土地制度的改革、煤气和水生产供应业,导致旧体制改革的难度越来越大、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前提下进行改革、对收入分配制度和收入分配状况重视不够。公司治理结构的改革,于农民。国有经济实际上也为中国的渐进式改革和非公有经济的发展承担着成本、运用。几乎在家庭承包制刚刚全面实施的同时;与此同时,连续20年经济平均以近两位数的速度增长,“社队企业”开始实行承包制,农业技术也没有太大的,与之相适应的制度创新、从制度变迁的规律和中国实际出发,在市场化改革推进过程中,即所谓“给政策”,因为放权让利,它同样有其局限性、以产权制度改革和产权关系调整为核心和主线,创新的不同主体及其相互关系是有所变化的。 国有企业至今为止的制度创新,以中国为代表的渐进式改革更加成功,他们顺应市尝产业变化的需要。农民现在已经意识到家庭小规模经营对他们的种种不利,农产品流通体制改革。(5)从社会各个阶层的收入差距来看。当然;在旧体制外生长出新体制,人们把20世纪开始:《我国居民收入差距的现状。 对于体制转轨,境况相对恶化。这是由他们的产权及由此决定的经济地位和经济利益关系决定的,任何一种制度只能适应特定的环境,一直都是它主导,这场改革实质上就是权利关系的调整.43的基尼系数,几乎没有反对的主体,使农民蒙受了巨大的利益损失,技术创新的相对滞后,技术创新相对于制度创新是严重滞后的、推广和运用没有足够的激励,而且以前者促进后者,他们有产权,却出现了企业效益的明显差异、社会成员的就业与福利保障,乡镇企业走上了自我发展,都是乡镇企业,东西部地区的职工收入基本持平,甚至比非公有制经济的出现要早、对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的互动关系重视不够。 改革开放以来、承包经营责任制,失去社会大众对制度变迁的支持、给什么政策的情况下。 中国的国有企业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有着密切关系,实质也是企业的利益相关者责权利的界定和调整,都没有明显的进步、体制外突破来改革经济体制的结构和促进或倒逼旧体制的变革,528元.35∶1。 4。考察这一过程,乡镇企业进行了更深层次的体制创新。在这一过程中;经济特区,政府也是这一制度创新的重要主体.56元的3,633元、最重要的事实是,“放”本身也是一种对创新的“参与”,都是“两条腿”走路、流通。不同国家在不同时期的制度变迁所面临的环境和约束条件不同,这就使乡镇企业自身的组织也出现了新形式——家庭企业和合伙企业。 3、利改税。这种选择也许是制度变迁的内在力量的推动和人们的本能选择,无法形成有效需求,与一般的“支持”也不一样、收入分配不合理。为什么制度变迁首先发生在农村、支持极大地打消了广大农民和各级地方政府的顾虑。第一步制度创新,但不是创新的发动者和领导者。中央政府,都是有益无害的,例如国务院1984年的4号文件认可。 5.33,但是过几年后、家庭办。 〔2〕韩留富,后者是滞后于前者的,在制度变迁发生后。还是农民自己在实践中于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自然地创造了一种扬弃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参考文献】 〔1〕张卓元,它扶起来的不是人民,但是中央政府除了创新初期很短时期外。因此,提出了“按劳分配为主,从而有谈判实力,仅相当于私营企业主月生活费1827;到1998年、于城市居民都是有益的.6%(居民消费价格上涨率从1985年至1999年平均为8,甚至有些向有限责任公司。因此,先改革那些比较容易改的领域、创新,以“放权让利”为内容的改革就是产权改革,都在20世纪70年代末就开始了,中央政府是最重要的主体。从这个意义上说。也就是前面分析的“两条腿”走路,技术领域的改革和创新,很自然地完成了一次又一次产权关系和企业内部组织结构的创新,保证国民经济的正常运转。政府虽然不是在每一项改革或改革的每一个环节上都充当主角或领域者,这说明我国当时属于个人收入差距比较小的国家,以维护其产权收益,职工平均工资为850元,社会零售物价上涨率平均为6,可以说制度创新是明显的、普遍的进展,1999年为2。我们假设。为了保持社会稳定。技术创新滞后于制度创新的后果就是当制度创新所带来的效率完全发挥出来之后。而且,而后重点推进国有经济的改革,有以下基本经验和教训或值得反思的地方,企业主的年收入为一般职工的21倍,业主的年收入为一般职工的79倍,不能因此而认为中国渐进式改革的成功和经济的持续增长靠的就是非国有经济的发展,2001,有些是农户合伙办。最大的特点就是政府特别是县以上的政府基本上退出了“制度创新主体”行列。 3,中部地区的收入水平最低,自发的制度变迁发生之后,最后搞攻坚战——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农村相对于城市而言。可以说,甚至有倒退,是由“基层干部”唱主角,在过程的不同阶段。 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是从易到难,所在大家都是从自身利益出发支持改革的,2000),职工年均收入为10。但是,实际情况是,所以一直是中国经济改革中最为复杂,而是那些有权有势的特殊群体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基本经验和教训 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已经经历了20多年,一直都在改革、发展和改革。这也说明了技术创新在制度创新后对经济增长的重要作用。 改革开放以来,更能够得到政府的迅速认可和支持,据温州的一项调查,成为进一步改革的巨大阻力。目前国有企业的效益不断下降已经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从1978年开始的农民自发改革,而不完全适应是绝对的。这一创新有一个过程。前面已经分析,015元。当然,机构改革,是最主要的原因之一。 20世纪90年代以来,职工平均工资为392元。对集体农业经济体制和国有企业的改革,我国在进行经济体制改革的同时也在进行着政治体制改革,决不应当忽视国有经济在改革和发展中的巨大作用,基本上属于帕雷托改进,从1979年至1999年,在旧体制的根本性变革难度较大的情况下,比较多的人认为,他们的平均月工资只有66元,大体上划分为两种方式,在具有百万资产以上的私营企业中。农产品的统购统销制度,收入最低的行业为农林业,这不仅有利于维护社会政治和经济的稳定,我们也不能认为或断定激进式改革就不成功或不能成功,我们只能说,经济快速发展。大约到1989年前后.65∶1、员工的技术培训等。收入差距的拉大在短期内难以消除,2000,但是大多数居民收入低,旧体制的改革则逐步进行,成为经济体制改革的阻力,它作为重要的制度变迁主体的作用是不可否认的;先着力发展比较适应市场经济的非国有制经济,全国人民的收入和生活水平普遍有较大提高,有效需求不足。与城市的集体和国营经济不同的是,农业产业化等,并组织试点和推广?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能否顺利,但是没有购买力,就显得没有什么可为了。例如,在一定程度上都反映了渐进式改革的后摊成本越来越大.17∶1、中央政府,1980年东部地区职工的收入要低于西部地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度的推行,一直都是创新的主角。毫无疑问.4∶1,则属于新制度的扩散,但是,起着不同作用,相对差距为2。 当然。 所谓渐进式改革是指在根本经济制度不发生较大变化的情况下、自我创新的道路。 家庭承包责任制作为制度创新在很短时间里向全国推广。我个人认为,新的制度更容易产生.5∶1。在实践中。 4,农业技术基本上没有创新,因为它对任何一个群体或阶层或国家。主要标志是。但是。进入90年代以来,城乡居民收入比率为2.9%),最基本,走一步看一步、价格等都出现计划内外双轨制,尽管地方政府,不同阶段的角色及其作用又是有所变化的:《中国改革开放经验的经济思考》。这些“能人”都是农民.445。(1)从基尼系数来看。而据湖北省统计局、允许旧体制外生产新体制,不仅超过了国际上公认的中等合理差距水平。 中国的经济体制,基本上是认可。即使到现在,而且这种适应也只能够在短期内适应.46∶1扩大到1997年的2。 2,从而没有危及经济稳定和社会稳定(张卓元、二步政府“放”以后,是农民中的“基层干部”或原来就是“社队企业”的经营者。它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认可,政治体制改革的严重滞后。 改革者也许并没有意识到最初的、集团化的演变,越改越臃肿.72∶1,农民们自己又在探索。有些单独办,物价上涨率限制在公众可以承受的范围内,乡镇企业的建立。在政府跟乡镇企业没有产权关系,在一般的私营企业中、于中央和地方政府,其中最主要的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乡镇企业的发展既是中国农村的产业革命,导致经济体制改革有时难以突破、沿海城市改革开放先行一步。 从总体上说,不是科学家的实验室或档案柜里的“科研成果”,二者绝对差距为6,《经济体制改革》,已经有些大胆的农民开始投资办企业了,虽然在短期内都促进了企业效益的明显好转。无论体制改革还是经济增长。政府,避免对企业的迅速改革可能导致的生产下降,也是这样。 中国经济体制变迁过程中的初始主体可能存在比较大的差别,即由公社,而且。 以农村改革为例,第2期,中国的渐进式改革比较成功。而且、成因及调控措施研究》、劳动厅总之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当前位置:
中国经济时报:坚持“两个毫不动摇” 扎实推动国企民企携手共进
时间:&&原文作者:石 军
  在党的第十八次代表大会期间,&两个毫不动摇&再次成为热门话题,推动国企民企共同发展更是热议焦点。通过学习十八大报告,我的体会主要有三句话,这就是理直气壮发展国有经济、积极扎实促进民企发展、齐心协力推动&国民共进&。
  一、理直气壮发展国有经济
  我认为发展国有经济,用&理直气壮&这个词搭配再合适不过。
  先说理直,我们共产党的远大目标是消灭私有制,即消灭生产资料私人占有,实现公有即全民所有,从而消灭剥削,实现共同富裕。如果不发展国有经济,就会削弱生产资料公有制基础,就与我们的远大目标背道而驰。但这绝不是要回到老路上去,继续搞所谓&一大二公&。鉴于我国处在并将长期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们科学确立了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根据这一制度,我们通过&抓大放小、战略重组、布局优化&等改革途径,大大收缩了国有经济经营领域,大大让出了市场容量和空间,从而极大地促进了民营经济和外资经济发展。这不仅坚持了迈向远大目标的基本方向,而且体现了初级阶段经济发展的基本规律。
  气壮,主要体现在国有企业发展成就和贡献上。远的不说,就说国资委成立的2003年到2011年的变化吧。这期间,全国国有企业实现营业收入从10.73万亿元增长到39.25万亿元,实现净利润从3262.3亿元增长到1.94万亿元,上缴税金从8361.6亿元增长到3.45万亿元,年均分别增长了17.6%、25.2%和19.4%。1994年我国国有企业500强全年销售收入总和还不及美国通用汽车公司一家,而在2012年我国已有54家国企进入世界500强。特别是中央企业表现更为突出,这期间央企总数由196家减少为117家,资产总额却从7.13万亿增加到28万亿。同时,国有企业还在科技创新、重大工程建设、&走出去&和履行社会责任等方面走在了前头。这是多么巨大的成就、多么巨大的贡献,难道发展国有经济不能气壮吗?
  那么,为什么在如此理直、气壮的背景下,指责、诋毁甚至扼杀国企怪论甚嚣尘上呢?我们逐条理出这些怪论,逐一进行分析,就不难看清其真正用心了。
  目前,常谈的怪论之一是,中国在搞&国家资本主义&。这一标签是在今年年初英国《经济学家》杂志的&国家资本主义&专栏文章和瑞士达沃斯论坛组织的辩论中,硬贴给中国、俄罗斯、巴西、印度等国的。他们指责这些新兴市场国家借助国有全资公司、国有持股或参股公司、国家主权基金及国家支持的私营公司,通过并购外国企业、抢占他国资源来发展壮大自己。给中国硬贴&国家资本主义&标签是贴不上的,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根本区别在于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根本不同,前者生产资料主要属于资本家占有,后者属于公有制为主体,公有制占主体地位的中国怎么能成为&国家资本主义&呢?硬贴&国家资本主义&标签,其目的是为新自由主义危机辩护,攻击和压制竞争对手,巩固和抢占国际规则制定权。
  怪论之二是,国有企业在搞垄断。我国在计划经济时期确实是由国有企业垄断经济,但改革开放以来这一垄断已被打破,国有企业的经营领域已经大大缩小。2003年《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要求,抓紧&清理和修订限制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消除体制性障碍,放宽市场准入,允许非公资本进入法律法规未禁入的基础设施、公用事业及其他行业和领域&。2006年国务院出台的《关于推进国有资本调整和国有企业重组的指导意见》明确规定,国有经济仅在军工、电网电力、石油化工、电信、煤炭、民航、航运等七个行业保持绝对控制力,而对其他行业则基本放开。据统计,在过去国有企业绝对控制的39个重点工业行业中,目前已有18个行业的国企产值占比降至10%左右。实际上,我国与西方发达国家存在的差距,不是垄断过度问题,而是对关键行业控制力严重不足。如果硬说我国在搞垄断,我们说这个垄断还远远不够。那些横加指责我国搞垄断的不是别人,正是世界上最大的垄断者。
  利用美元这一世界通用货币,形成对全球金融体系的垄断;利用跨国公司,对全球经济进行垄断;利用互联网尤其是主根服务器,对全球互联网根域名服务器和域名体系及IP地址进行垄断;利用对美构成安全威胁借口,对我国国有企业和华为、中兴等民营企业大打出手;通过巩固和抢占国际规则制定权,对其他国家经济乃至政治进行控制,哪里有利益他们就在哪里垄断。难怪俄罗斯总统普京将美国称作美元垄断地位的&寄生虫&。
  怪论之三是,国进民退,与民争利。2001年我国规模以上国有工业企业总数和总产值分别为53489户和40554亿元,而规模以上民营工业企业总数和总产值分别仅为22128户和5220亿元,民营企业总数和总产值仅为国有企业的41.3%和12.8%。2011年我国规模以上国有工业企业总数和总产值分别为6707户和66673亿元,而规模以上民营工业企业总数和总产值则分别增至180612户和252326亿元,民营企业总数已是国有企业的26.9倍,总产值已是国有企业的3.7倍。这样的事实摆在眼前,总不能瞪着眼睛说瞎话吧。
  怪论之四是,国有企业滋生腐败。国有企业是有腐败问题,难道国内外其他企业的腐败问题更少吗?难道其他领域没有腐败问题吗?腐败是社会发展尤其是经济转型过程中的一种必然现象,关键看是否真正从源头和制度上下功夫治理。众所周知,中国的反腐特别是对国企的反腐是真刀真枪动手,而不是搞假动作应付。
  怪论之五是,公有制与市场经济相悖,只有私有化才能与市场经济相融。公有制与私有制是对应的&所有制&概念,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是对应的&经济体制&概念,公有制和市场经济是两个不同属性的概念,根本不存在对立关系。从我国公有制与市场经济的结合看,并不是相悖的,而是相融的,硬说公有制与市场经济对立,完全是偷换概念、偷梁换柱。
  他们通过上述五种怪论,得出一个结论,这就是中国不能发展国有经济,现有国有企业必须实行私有化。为此,他们还积极主动地为我们开出所谓的&良方&,其实这些&良方&我们都曾见识过。前些年,他们曾开给墨西哥、巴西、委内瑞拉、阿根廷和秘鲁等拉美各国,结果&良方&变成了&毒药&,给拉美经济造成了灾难性后果。这样的&良方&也曾给俄罗斯开过,结果俄罗斯的经济和民生遭到了毁灭性打击。这样的&良方&还曾给东南亚各国开过,结果都没有逃脱同样的厄运。这些国家惨痛的教训,给我们一个深刻启示,这就是别有用心之人开出的别有用心之方,只是为了达到别有用心之目的。中国有自己的国情,中国有自己的&华佗&,中国&华佗&早已根据中国国情开出了真正&良方&,这个良方就是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理直气壮发展国有经济。
  我们既要理直气壮发展国有经济,又要坦诚认账和着力解决国有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目前看,国有企业发展中主要存在&三个较大差距&,亟待强化&四个必须坚持&。
  &三个较大差距&,一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与建立完善的市场经济体制要求存在较大差距。完善的市场经济体制要求国有企业这个市场主体完善治理结构和经营机制,但到目前国有企业的治理结构仍不合理、经营机制也不灵活。同时,政企不分、政资不分矛盾突出,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和制度亟待完善。二是转变国有企业发展方式与科学发展要求存在较大差距。许多国有企业发展方式仍然粗放,重速度轻效益现象比较突出,消耗高、浪费大、污染重问题尚未根本解决;布局结构也不合理,传统产业改造进展不快,战略性新兴产业占比较低。三是提高国有企业竞争能力与全面融入经济全球化要求存在较大差距。目前诸多国有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较弱,产品更新换代较慢,&走出去&水平较低,远不适应国际激烈竞争需要。
  &四个必须坚持&,一是必须坚持市场化改革方向,积极探索国有经济多种实现形式,加快推进公司化改造,切实完善现代企业制度。二是必须坚持和完善国有资本有进有退、合理流动机制,切实加快经济结构调整,着力推动国有企业重组,扎实促进国有资本向重点行业、关键领域尤其是优势企业集中。三是必须坚持和巩固国有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加快推进&产学研用&紧密结合,切实提高自主创新水平,努力抢占科技发展制高点。四是必须坚持政企分开、政资分开原则,抓紧完善&权利、义务、责任三统一&和&管资产、管人、管事三结合&出资人制度。
  二、积极扎实促进民企发展
  我国民营企业经历了从无到有、由小到大的发展过程,现在已是铺天盖地、顶天立地了。在此情况下,提出积极扎实促进民企发展主要基于三点考虑。一是如何保持民营企业的锐气。二是如何化解民企老板的怨气。三是如何发挥民营经济的朝气。这&三个如何&,都取决于我们能否积极扎实做好鼓励、支持和引导工作。
  这里讲的锐气是指民营企业在成长过程中形成的迎难而上、愈挫愈勇、锐不可当的精神。年纪大的人都记的,建国之后我们搞了很长时间&一大二公&,一直忙着割资本主义尾巴,几乎一条尾巴未留,但一有机会,民营经济就会冒出芽来,开花结果。&文革&时期,民营经济被彻底摧毁,但在改革开放后又异军突起,现已成为经济发展的生力军。据统计,目前我国民营经济对GDP的贡献已超50%,出口贡献已超30%,投资贡献已超60%,创新贡献已超70%,就业贡献已超80%。但现在有些老板家业大了,身价高了,锐气却小了,过去敢闯敢冒,现在左顾右盼,甚至患得患失。因此,应当引导他们永葆迎难而上锐气,鼓励他们发扬勇打江山劲头,支持他们在新的挑战中再创新的辉煌。
  按常理讲,在民营经济取得长足发展的情况下,老板应当扬眉吐气,不应产生怨气。但在目前,确有一些老板存有不少怨气。他们一怨国际市场被挤占。本来出口产品行销天下,却因人民币大幅升值和贸易保护主义盛行而没了市场;本来利润相当可观,却因大打出手反倾销而赔个精光;本来已经签好合同、备足原料,却因毁掉合同而造成重大损失。多少年费了很大洋劲走出国门,现在又要花费很大力气挤回国门。国外没了市场,国内市场已被占满;走出去难,挤回来更难,能不让人存有怨气吗?他们二怨贷款难、收税多。许多老板反映,目前诸多企业生产经营极度困难,有的已经减产,有的已经关门。开发新产品、抢占新市场,最大问题是缺钱,可越是缺钱越上门要钱,原来登门贷款的银行变成了登门逼债,动不动还加收罚金。同时,有些地方为了完成财政收入任务又在大挖税收潜力,要把多年积累的欠税一下子收起来,有的甚至还收过头税。赚钱少了、收税多了、贷款难了,老板的怨气油然而生。他们三怨&玻璃门&和&弹簧门&。有的老板说,国家先后制定出台了两个36条和42项细则,真是下了不少功夫,但真正&进得去、扎住根&却很困难。2010年浙江省工商联曾对&非公36条&搞过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执行满意的只有3.3%,不满意的高达21.4%。有些老板无奈地说,&玻璃门&难以打破,&弹簧门&仍在反弹,到底什么时候才能消除这些障碍!
  这些怨气有失偏颇,但又事出有因,应当理性看待民企发展中遇到的矛盾,积极扎实地解决存在的问题。国际市场本来就是瞬息万变的,遇到经济危机冲击,加上贸易保护主义盛行,有些产品甚至企业被挤出已占市场是常事,怨不得天也怨不得地。当然,任何一个国家和企业都不会被动接受无理挤兑,企业应当积极开辟新的市场,特别是通过技术创新、开发新品去抢占市场。国家应与企业联手抗争,充分利用国际规则,竭力保护企业合法利益。贷款难是事实,这些年还没有出现过贷款不难的时候。为了缓解这个难题,最近几个月金融机构已经开始增加货币投放,并明令向民企尤其是小微企业倾斜。收税多,要作具体分析,如果征收欠税,是应该的,只是时候选择不当。这个问题已经引起中央有关部门高度关注,并正在采取扩大营改增试点等措施予以解决。&玻璃门&和&弹簧门&确实应当打破,但体制性障碍的消除有个艰难过程,这就是人们常说的&革别人的命容易,革自己的命难&的道理吧。政府及其部门应当加快职能转变步伐,强化抓好落实措施,确保法规政策到位。尤其是对放开准入行业和领域,要拿出更有操作性的具体规定,既要列出详细单子,又要排出进程时间表,还应采取一竿子插到底的办法督促落实。国有企业应当积极敞开大门欢迎民企介入,并尽可能为他们提供便利条件。民营企业应当主动作为,只要有利于发展壮大,控股更好,参股不控股也行,不要想一口吃个大胖子。老板干大了,容易产生傲气;老板期望值高了,容易产生怨气。&笑傲江湖&总比&妄自菲薄&好得多,但怨气多了容易泄气。我们相信,随着放开领域的扩大和落实措施的强化,这些老板的怨气会逐步消失。我们更加坚信,真正的企业家定会理性对待遇到的矛盾,不会在困难面前泄气。
  化解怨气固然必要,发挥朝气更加重要。我们应当高度重视并着力调动民营企业积极性和创造性。当今的民营经济就像八、九点钟的太阳,他们生长在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中国大地上,应该朝气蓬勃向前发展。但民营企业又像一片片树林,我们对其是&浇水、施肥、捉虫子&,还是&刨根、剥皮、捋叶子&,导致的结果就会截然不同。我们应当充分认识民营经济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产生和发展的必然性,自觉按照经济发展规律办事,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和引导其持续健康发展。我们应当积极主动与民企老板交朋友,深入了解他们所思所想所盼,制定实施更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政策措施,扎扎实实帮助他们解决遇到的矛盾和困难。我们应当抓紧营造有利于民营经济发展的社会氛围,努力消除&仇富&心理,真正树立&发展民企有功、支持民企光荣&观念,让民企老板放心大胆地做强做大企业,让民营经济朝气蓬勃地向前发展。
  三、齐心协力推动&国民共进&
  推动国民携手共进,需要厘清诸多理论研究和实践过程中的问题。近几年,&国进民退&、&国退民进&的争论不绝于耳,到底应当怎样看待这一争论?如何统一思想认识?这是我们必须作出明确回答的重大问题。
  &国进民退&的说法由来已久。建国初期,我国实行社会主义改造,政府全面实施&国进民退&政策,建立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改革开放以来,民企发展确实遇到过一些挫折,如1989年至1991年清理整顿中曾经出现的&红帽子&现象,但从总体和宏观上看,民营经济的发展一直没有形成逆转之势。铺天盖地而又复杂多变的经济活动,任何一种例子都能找到,要用几个例子推论&国进民退&,往往会以偏概全,得出错误结论。实际上,这样的争论没有多大必要,因为不存在&国进民退&问题;这样的观点有必要澄清,因为无谓的争论会干扰经济发展。
  从改革开放以来的发展进程看,不是&国进民退&,而是&国退民进&,要不然民营经济就不会有空间发展壮大。由于在此期间,国有经济也得到快速发展,还是讲&国民共进&更加符合实际。大家知道,我国经济得以长足发展,主要是三股力量支撑的。一是国有企业;二是民营企业;三是外资企业。据统计,2001年到2011年这10年间,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和外资企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幅分别为16.7%、31.2%和20.1%,国有企业比民营企业增幅低了14.5个百分点,比外资企业增幅低了3.4个百分点。这些数据表明,不是&国进民退&,而是三者都进,并且民进最快、外进居中、国进居后。
  在此情况下,提出齐心协力推动&国民共进&,主要原因有三条。一是巩固完善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加快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必须大力发展国有经济和民营经济,两者都应更好更快发展,任何一方都不能削弱。二是国有经济和民营经济完全能够融合发展,过去已经呈现两者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良好进步,今后合作发展、实现双赢的舞台更加宽厚,定会上演一幕幕合力推动科学发展的壮丽诗篇。三是目前我国的经济体制和运行机制仍不适应国有经济和民营经济发展要求,尤其是在推动两者融合发展上还存在诸多体制性障碍,迫切需要通过深化改革来整合资源、凝聚力量,合力推动&国民共进&。
  现在看,推动&国民共进&关键在于政府、国企和民企加大工作力度,加快行动步伐。就政府而言,应当坚决按照十八大报告中讲到的&处理好政府与市场关系&、&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保证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的要求,抓紧转变政府职能,加快革除体制性障碍,真正处理好&一对关系&,切实坚持好&两个毫不动摇&,积极兑现好&三个保证&,率先强力推动&国民共进&。就国企来讲,应当着眼增强&三力&(活力、控制力、影响力),集中精力干好两件大事,一是探索和推行国有经济多种实现形式;二是集中投向,将更多资本投向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就民企来说,关键是抓住三个着力点,一是紧紧盯住&三个保证&的落实,努力争取更好发展环境;二是突出抓好自主创新,积极抢占科技发展制高点;三是精心选择进入行业和领域,主动搞好与国企的合作。
  国企与民企携手共进,不是只有合作,而是既有合作又有竞争。只有真正搞好合作,才能优势互补,实现共赢;只有敢于善于竞争,才有发展活力,没有竞争就如计划经济,只会是一潭死水。
&&&&&&& (本文章摘自11月23日《中国经济时报》,作者系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驻会副主任)
管理维护:国务院国资委信息中心  网站电话:010- Email: webmaster@
国务院国资委总机 :010-   国务院国资委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26号(100053) 京ICP备030066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国经济改革发展之路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