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个安微水利朋友小孩要寄养在我家需要办理什么手续?

《我要寄养我的孩子》
QTV-2《新说法》今晚21:50播出《我要寄养我的孩子》。欢迎您关注“”,参与节目微博互动点评,发表您的观点或看法,我们将择优在当晚节目播出的同时刊发,并有好礼相送!
·《新说法》交流节目文稿·
[画面 音效]
[同期声] 张涛
我不要孩子 她就把孩子送人 她就把孩子送人 所以 我就想得简单 我就说我要 我一个人能养得活他
[主持人发问] 网上发帖求助,为孩子寻找寄养家庭,未满两岁男孩为何无家可归?
[画面 音效]
[同期声] 孩子的母亲 方婷
那你对这个孩子 你有什么想法没有呢 说要送人 那就把他送人了呗 我大不了就回来签个字
孩子的父亲
就算我找到班上了 住人家寝室 我的小孩 没人给我带
[主持人发问] 父亲无力抚养孩子,母亲态度令人寒心,活泼可爱的孩子寄人篱下,将是怎样的生活状态?
[画面 音效]
[同期声] 黄女士爱人 张先生
关键我的身体 本人是进行心脏搭桥 所以我没很多精力照顾他 每天只能照顾半天
不晓得是不是这个娃娃带来的好运 女儿怀孕了 他们要来接我去
[主持人发问] 世事难料,原本照顾孩子的家庭马上就要离开,新的收养家庭还没确定,孩子该何去何从?
[画外音] 《新说法》真实故事《我要寄养我的孩子》,李黎马上为你讲述!(近期播出。今晚21:50点播出。明晚讲述。)
我要寄养我的孩子
& 编辑 崔璇
贵州台 提供
[主持] 看天下故事,品百味人生。各位好,这里是《新说法》,我是李黎。前一段时间,有网友在新浪微博上发帖求助,希望有好心人能领养一个年仅一岁零八个月的男孩,而且注明孩子十分可爱,非常好带。网贴引来了不少热心网友的热议。那么,这孩子到底是怎么回事?他的父母是谁,为什么不养他了?而这个领养小孩的帖子又是谁发的呢?
在微博中,网名为赵寓的网友发帖说,“胖儿子的父母实在不适合抚养他,现在其父亲愿意放弃抚养权。胖儿子一岁零八个月,十分可爱,也难得好带,望有心有条件的人给予胖儿子一个更好的生活。”通过微博,我们可以看到画面中这个孩子就是网友所说的胖儿子,孩子确实非常可爱。那么,这孩子的父母为什么这么狠心不要他了呢?为了能了解更详细的情况,记者电话联系了发帖的网友赵寓。
&[电话采访]
看见您发了一条微博 是关于一个小朋友的事情 现在我们想了解一下小朋友的一个情况 我一个朋友 家里面一个亲戚 不知道通过什么渠道
这个我不清楚 他妈妈 在帮忙寄养这个孩子 我看见这个小孩 知道这个情况 发个微博 寻求朋友们的帮助
网友赵寓说,这个孩子并不是自己的,现在寄养在他的一个朋友家,由于朋友家出现困难不能继续抚养这个孩子了,因此他帮忙发微博寻找好心人,寄养这孩子。那么孩子的父母到底是怎么回事呢?通过赵寓,记者联系上了他的朋友,贵州贵阳的张先生,孩子目前就寄养在他的家里。
&[电话采访]
因为我没有结婚 我家里 父母年纪也比较大了 六十多岁了 带这个孩子 当时只是说带一段时间看看 但是后来身体原因 如果由我来领养的话
也不太现实 单亲家庭 对孩子成长不利 那这样子 我们能不能到你们家 打扰一下 去看一下 小朋友 可以吗
根据张先生提供的地址,记者赶到了孩子目前临时居住的小区,准备去了解一下这个孩子的情况。一开门,可爱的小家伙就热情的迎了上来。牵着孩子手的这个人,就是张先生的母亲黄女士。
[采访] 黄女士
真的是可怜 我觉得 他家爸爸一分钱都没有 刚开始说的是在网上找人带 刚开始我想到 你们跟他什么关系& 一点关系都没有
黄女士说,这个孩子也是通过网络方式寄养在他们家的,他们给孩子取名叫张一鸣。
[采访] 黄女士
当时我家侄女在网上找工作 然后就看见他家爸爸发的信息 一问说是想找人带孩子 她就问我 想不想帮人带娃娃 她问多少钱一个月
他说元给娃娃生活费
1700元给他带孩子
黄女士觉得,自己家还没孙子,她和老伴退休在家也闲来无事,如果带了这个孩子,既能添加乐趣,也还能有一定的收入,于是从八月一号起,就把张一鸣接到了自己的家里,谁知才一个月的时间,事情就出现了变化。
[采访] 黄女士
月底 他就说没有钱了 不知道怎么办 他就发短信说 叫我救救他 短信内容是什么 他为什么让你救救他呢 他也没有说 后来我侄女问他
他说是离婚了 意思是没钱给我们
黄女士觉得这个孩子实在很可怜,她并没有收孩子父亲的一分钱,继续尽心尽力地帮他带着这个孩子。8月31号这天,孩子的父亲来到黄女士家,把孩子接走了。
[采访] 黄女士爱人 张先生
过去以后 那天晚上 这个孩子吃的是火腿肠拌饭 第二天他来我这里说 这个孩子在那里哭了一天
我说孩子在我这里从来不哭& 孩子哭了& 所以 我心里难受
张先生说,孩子还不到两岁,很听话也很乖,虽然和老两口没有血缘关系,但是平时他和老伴一起带着他,跟这孩子也有感情了,听到孩子受了委屈,老两口心里很难受,于是又把孩子接了回来。
[采访] 黄女士爱人 张先生
关键我的身体 本人是进行心脏搭桥 所以我没很多精力照顾他 每天只能照顾半天
是啊,孩子现在还这么小,总让两个老人带着也不合适,何况黄女士说,她马上也要离开贵阳了。
[采访] 黄女士
我家女婿 打电话来 他们在深圳 要叫我去照顾 我的女儿37岁了 一直没怀孕 不晓得是不是这个娃娃带来的好运 女儿怀孕了 他们要来接我去
出于无奈,张先生的朋友赵寓才发微博进行求助。那么,孩子的父亲到底在哪儿呢?又是什么原因让他连自己的孩子都不管不顾了呢?通过黄女士,记者联系上了孩子的父亲张涛。
[电话采访]
你小孩的事情 我们想了解一下情况 我们过来找你 了解一下情况 你在什么地方 我在河滨公园后门 你在那里上班 还是干什么 我在这里过夜
过夜 你在那里睡觉吗 嗯
[画外音] 孩子父亲生活落魄,自顾不暇的他选择把儿子寄养。
[同期声] 孩子的父亲 张涛
你睡哪里 我在外面流浪 现在希望尽快找到个工作 找到个班上 有个落脚的地方
[画外音] 小孩生母态度冷漠,父亲寄养决心坚定。
[同期声] 孩子的妈妈 方婷
他爸爸的意思是把这个孩子送人 你是不是同意呢 是啊 那你对这个孩子 你有什么想法没有呢 说要送人 那就把他送人了呗
我大不了就回来签个字
孩子的父亲 张涛
看到他还是有点心酸 只不过心酸归心酸 我最终还是坚持我的想法
[画外音]《新说法》真实故事《我要寄养我的孩子》,李黎继续为你讲述!
张涛的回答让人感到有些意外,他现在是什么情况,为什么要在公园里过夜呢?记者离开黄女士家来到了他所说的公园。在公园的后门,记者见到了孩子的父亲张涛。
[采访] 张涛
因为离婚 他妈 当场说的是 我和她离婚 我不要孩子 她就把孩子送人 她就把孩子送人 所以 我就想得简单 我就说我要 我一个人能养得活他
后来离婚协议书上就判给我
张涛说,当初觉得给孩子喂口饭,喝口水就能把孩子拉扯大,没想到带孩子这件事会这么困难。刚开始他打算白天上班,晚上照顾孩子,可是这样根本不行。实在没办法,张涛就把工作辞了,现在也没有工作,养活自己都成困难,更别说孩子了。万般无奈的他,最后只能在网上找人,把孩子寄养在别人家。
[采访] 张涛
你睡哪里 我在外面流浪 现在希望尽快找到个工作 找到个班上 有个落脚的地方 问题也是出于小孩 这一方面 我想一旦我找到工作
就算我找到班上了 住人家寝室 我的小孩 没人给我带 小孩带过来 不可能抱着小孩住寝室 人家不会允许的 所以又要丢下工作
所以这也是让我纠结的地方不工作
张涛说,自己从小就是孤儿,在贵阳也没有亲戚朋友,现在自己根本没有能力抚养这个孩子。他希望有好心人能收养孩子,解决自己的燃眉之急。
[采访] 张涛
我原来 妻子家 父母都不管 和我老婆的关系都不好 所以现在和我妻子离婚了 她现在也是独自一个人 在外省
所以也没人照顾这个小孩
张涛说,张一鸣的妈妈自己也还是个孩子,不会照顾小孩。这似乎不能成为妈妈不要孩子的理由,对于这个说法,张涛的前妻也就是孩子的妈妈,她是怎么想的呢?
[采访] 孩子的妈妈 方婷
他爸爸的意思是把这个孩子送人 你是不是同意呢 是啊 那你对这个孩子 你有什么想法没有呢 说要送人 那就把他送人了呗
我大不了就回来签个字
孩子的父亲因为没有能力抚养孩子,要把他送人或许还情有可原,而孩子的母亲如此狠心冷漠的态度却着实令人寒心。你既然生了小一鸣,就有责任养活他,如此轻率地把他送人,这种对待生命的态度,理当受到谴责。相比之下,一些有情有义的热心人更让人欣慰,很多人在知道了小一鸣的遭遇之后,都表示想领养这个可怜的孩子。
黄女士说,有很多好心人家打电话来,表示愿意收养这个小孩。家在外地的刘女士,一大早特地赶到他们家,想领养这个活泼可爱的孩子,记者一进门就看见热心人刘女士坐在黄女士家的沙发上。
[采访] 刘女士
挺激动 昨天晚上看的节目 看到这个小孩 说这个孩子父母离婚了 没有能力抚养 我想着他是缺少母爱和父爱 对他来说
我可以给他母爱
刘女士说,自己和丈夫结婚多年一直都没有孩子,她觉得张一鸣这个孩子很可爱,并且自己也有这样的能力抚养他,于是当天早上就来到了黄女士家,打算领养张一鸣。
[采访] 刘女士
跟先生谈过了吗 昨天晚上 谈过了 我愿意收养这个孩子 如果他父母没有意见
与此同时,另一位好心人江先生也来到了黄女士家,他也表示想领养这个孩子。
[采访] 江先生
他是给他家娃娃 实际上是舅子的娃娃 想领养 我舅子也是个老师
江先生说,他是帮自己的舅舅来了解一下张一鸣的情况。这时,刘女士看着可爱的张一鸣,忍不住提出要带张一鸣出去转转。
[采访] 刘女士
你现在抱着张一鸣 你现在是什么心情啊 我已经把他当成自己的孩子了 特别高兴
看着这个可爱的孩子,一个月来一直陪伴他的张先生,想到他即将离开自己家,他觉得依依不舍。
[采访] 张先生
你经常带张一鸣下来玩吗 是的 他特别喜欢坐这个吗 是的 每天两次 上午一次 下午一次 其实我们对他已经有一份感情了 这个娃娃
很听我的话
跟丈夫一样,这一个月悉心照料张一鸣的黄女士同样也舍不得孩子。
[采访] 黄女士
现在有很多人想收养这个孩子 也就是说张一鸣马上就要离开你了 你现在是什么心情 对张一鸣 我们还是舍不得他 确实有感情了这个娃娃
但是为了他以后 有个好的归宿 我们也只能忍痛割爱。
小一鸣活泼可爱,带了他一个多月的老两口都这么舍不得,别说孩子的亲生父亲了,他真的舍得把自己的亲骨肉送给别人吗?记者再次找到了张涛。
[采访] 孩子的父亲 张涛
自己的孩子那里有不心痛 为了孩子以后的生活 和成长 我肯定还是愿意的
随后,张涛来到了黄女士家,见到了儿子张一鸣。
[采访] 孩子的父亲 张涛
看到他还是有点心酸 只不过心酸归心酸 我最终还是坚持我的想法 把孩子寄养给一个好的家庭。
看来张涛的态度很坚决,他觉得既然自己没有能力,那不如给孩子找一个好的家庭。现在他想做的,就是想办法把手续办好,早点让儿子有个家。
我国《收养法》的原则就是要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小一鸣的父母生活困难,实在无力抚养的话,把孩子送养出去也是可行的。不过法律对收养人也做出了一些条件限制。比如收养人没有子女、需要有抚养孩子的经济能力等等,符合条件的家庭才可以申请收养,而且还要到相关部门进行登记,办理必要的手续,这些都需要一定的时间。现在的问题是,黄女士一家马上就要离开贵阳了,这之后小一鸣由谁来收养他呢?如果一时半会确定不下来,孩子又该去哪儿呢?
[画外音] 收养手续还未办全,孩子该由谁暂时代养?
[同期声] &我想是把小孩寄养到她家
先寄养到她家 关于收养的问题 还是要等 我把手续办清楚
[画外音] 孩子将被送走,临行前父亲情绪难平,痛苦挣扎的他又会如何选择?
知道人家背背篓 也要养大一个小孩 可是这样的小孩 以后培养怎么办 我也是想着孩子以后成长这方面 我给与不到他
所以才想着把孩子给别人
[画外音]《新说法》真实故事《我要寄养我的孩子》,李黎继续为你讲述!
记者再次来到了黄女士家里,此时可爱的小家伙正在沙发上跟父亲一起玩。
张一鸣第二天就要离开这里,不知道下一步张涛该如何安顿孩子。
[采访] 孩子的父亲 张涛
我晓得时间有点仓促 因为黄女士这里也只能给我带到星期五 打电话进来的热心观众很多想收养这个小孩的 收养我家儿子的
我想是把小孩寄养到她家 先寄养到她家 关于收养的问题 还是要等 我把手续办清楚
张涛说,他打算把张一鸣交给一户人家暂时代为照顾,这也是出于应急的考虑。这时,有一位想收养孩子的张女士也来到了黄女士家。
[采访] 张女士
这个我是通过看贵州5频道《法治第1线》了解到的 昨天看了这个报道之后
觉得心里很难过 很同情这个小孩子 一是想来看望一下他 二是如果我想收养他的话不知道怎样才能符合收养条件 因为我已经有了一个小孩
想给她找一个伴
然而无论是收养人还是孩子的父亲都要准备大量的材料和证明,这些问题一时半会是解决不了的,现在的当务之急,是赶紧找一家人在这段时间代为照顾张一鸣。张涛想到之前想收养孩子的刘女士似乎很有诚意。随后,记者到找到了刘女士。
[采访] 刘女士
在这个收养手续办完 这段时间 你是不愿意代为 照看 照顾 张一鸣 当然愿意 他没有妈妈 他父亲 看他样子 不能怎么照顾他
我看到从内心挺喜欢他的 哪怕最终您将不能领养走的话 我也愿意 从内心来说 我希望能有我来抚养 但是 有条件更好的人家
我也会忍痛割爱的
刘女士表示,不管孩子将来是不是由她来收养,她都愿意先暂时照顾小一鸣,看来,刘女士的确很想收养这个孩子。原本一直想收养小一鸣的黄女士的即将离开,让张涛再次犯难,他会如何选择呢?
这一天大家的心情都有点复杂,因为张一鸣马上就要离开黄女士家,去新的家庭了。热心人刘女士早早地就来到了黄女士家,正在陪着可爱的张一鸣一起玩。
&[采访] 刘大姐
他父亲昨天做的决定 还是什么时候做的决定 把小孩给你代为照顾 昨天晚上 他说 刘大姐 你在电视台说的话 是不是真心话 我说 我是真心的
我听说 黄女士 明天就要到她女儿家去了 没时间照顾他 我也很担心张一鸣没人照顾
刘女士说,张涛前一天晚上终于决定把孩子暂时交给她来照顾,为了照顾好张一鸣,她当天就在家里开始做准备,第二天一大早,就再次从外地赶过来,孩子的父亲张涛也来到了黄女士家。
&[采访] 孩子的父亲 张涛
你还是最终决定给刘大姐 代为照顾 是吧 对 我想刘大姐 也是非常愿意帮我照看这个孩子一段时间 在她代看我小孩的这段时间
我会尽快把孩子的(领养)手续办理完善
张涛说,这也是个万不得已的办法,他也希望在办理领养手续的这一段时间里,考虑清楚孩子的去留问题。而接下来他也有自己的打算。
&[采访] 孩子的父亲 张涛
现在是找份工作去做 先做着 边上班 边办理手续 也给我充足的时间 考虑 给孩子找一家 最好的人家户
来培养他的一生
看着孩子就要离开了,这一个多月来悉心照顾张一鸣的黄女士夫妇对孩子是依依不舍。而张一鸣也是一直粘着黄女士不肯分开。最后老两口还是替孩子收拾好东西,准备送他离开
张一鸣跟着刘女士上了车,可是他们正要离开时,孩子的父亲张涛却追了出来。
[同期] 孩子的父亲 张涛(哭的场景):心里是放不下
可是我想大家理解 观众都在说我很不负责任 既然生了 为什么又不养 我走到今天的 不完全是我的错 我知道人家背背篓 也要养大一个小孩
可是这样的小孩 以后培养怎么办 我也是想着孩子以后成长这方面 我给与不到他 所以才想着把孩子给别人
很快,张一鸣来到了刘女士家,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里,孩子将会在这里,由刘女士代为照顾。换了新的环境,张一鸣却表现得很乖,并没有哭闹,而是安静的独自在玩着玩具。
尽管小一鸣幸运地遇到了善良热心的刘女士,相信真心喜欢孩子的她会把小一鸣照顾得很好。但是,我们仍然希望孩子的父母能坐下来,心平气和地商量一下孩子的去留问题,毕竟再好的家庭都不能替代亲生父母。据了解,张涛所在的社区居委会也主动提出,要帮助张涛解决工作问题,并且愿意帮他把孩子送到幼儿园,更多好心人也想资助他们。如此看来,只要孩子的父母承担起抚养孩子的责任,他们完全能够养育好这个孩子。但愿小一鸣能够早日回到父母的怀抱,健康快乐地成长。好,以上就是我们今天的节目
感谢您的收看我们下期再见。
今晚节目:网上发帖求助,为孩子寻找寄养家庭,未满两岁男孩为何无家可归?父亲无力抚养孩子,母亲态度令人寒心,活泼可爱的孩子寄人篱下,将是怎样的生活状态?世事难料,原本照顾孩子的家庭马上就要离开,新的收养家庭还没确定,孩子该何去何从?《新说法——我要寄养我的孩子》今晚21:50播出,敬请关注。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被寄养的孩子这样谈论父母 “他们呆在我家怎么还不走?”
小双和弟弟小康并未受父母准备离家的影响,一直在玩闹。
提起父母家被烧,儿子差点葬身火海,向东芝掉下了眼泪。本版图片/记者黄思
  红网汨罗2月3日讯(潇湘晨报记者 黄思)2月2日下午1点,陈宗阳、向东芝夫妇提着大包小包在家门口等车,他们不停地回头张望,希望孩子们能来送送他们。此时气温接近零度,寒风中飘着小雨,但令向东芝更心冷的是,两个孩子对父母的远行没有表现半点不舍,他们正在家里津津有味地看着电视。
  陈宗阳、向东芝夫妇家在汨罗市白塘乡仁义村,春节过完便踏上南下打工的征程。这一去便是一年,直到下一个春节才能和孩子团聚。然而,每次团聚的味道并非温馨,而是无奈中夹杂着些酸楚。
  小时候 大部分时间与外婆在一起
  1994年,刚满20岁的陈宗阳离开家乡,前往广东打工,并认识了现在的妻子向东芝,向东芝是张家界桑植县人。结婚不久,他们有了爱情的结晶——女儿小双。
  生下孩子之后,两人逐渐感到生活的重压,于是决定将女儿放在向东芝娘家抚养,夫妻俩则南下打工。
  “女儿还小的时候,我妈每天背着她去地里干活,后来有了儿子小康,也寄养在娘家,日子过得非常艰辛。”说起这些,向东芝语气低沉,一直说对不住父母。
  然而屋漏偏逢连夜雨。前年12月6日深夜,向东芝父母家的房子突然起火。由于冬天气候干燥,加上房子是木质结构,大火一下子吞噬了整栋房子,幸亏外公外婆及时惊醒,用棉被裹着睡梦中的小康跑了出来。当时小双在学校寄宿,幸运逃过此劫。
  夫妻俩没办法,于是将孩子送到白塘乡仁义村开小卖部的哥哥家。按照当地习惯,两个孩子管陈宗阳的哥嫂叫大爸大妈。
  2月1日下午,记者在陈宗阳哥哥家见到了11岁的小双和5岁的小康。他们似乎并不理会父母即将远行的事,开心地跑进跑出。小双穿着大红棉袄,扎着马尾辫,进屋后不停地喘气。看到客人来了,小双懂事地端茶倒水。小康则没有安静一分钟,他喜欢玩、喜欢笑,两只眼睛都快弯成月牙了。
  相聚时 不习惯被“陌生”女人教导
  陈宗阳夫妇此行的终点是广东汕头,从汨罗到汕头的空间距离只有1300多公里,但在他们心中,儿女与自己却相距十万八千里。
  2月2日上午9点,陈宗阳将准备好的行李提到哥哥的小卖部里。此时,距他们出发还有4个小时。
  一家人吃完早饭后,围坐在火炉边享受难得的团聚。小双知道爸妈要出远门了,于是撒娇地坐在爸爸腿上,有一搭没一搭的跟爸爸说着话,偶尔也会因不赞同爸爸的说法,翻几个白眼。
  好动的小康被大妈“逼”着呆在家里,学习写自己的名字。向东芝坐在一旁,想教他怎么写笔画,但小康对此充耳不闻,依旧按照自己的喜好东一笔西一笔地乱写。
  对此,向东芝无奈地苦笑,儿子的不亲近,她也很心痛。
  向东芝说,常年和丈夫在外打工,儿女跟他们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远了,尤其是儿子小康,简直视他们为陌生人。从1月13日回家到2月2日,他们和小康的关系没有亲近多少。短短20天相处时间,他并不习惯一个“陌生”女人来教导他,纠正他。小康虽然年幼,对他们俩的防备心却很重,很少主动开口叫爸爸妈妈。有一次,小康突然指着陈宗阳和向东芝冒出来这样一句话:“大妈,他们呆在我家怎么还不走?”
  “我也没有办法,也不知道该怎么做。”孩子的种种举动,让她特别沮丧。家外的风雨让这位刚满32岁的母亲显得格外沧桑,她脸色有些发黄,长发胡乱地扎着。她说自己不知如何与孩子和平相处,有时也没耐心,甚至发脾气,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自己跟孩子的关系陷入僵局。
  “等他长大一点,可能就好了。”向东芝叹了叹气,她说在小康心里,最重要的人一年前是外公外婆,而现在是大爸和大妈,爸爸妈妈似乎只是几个名词。
  离别时 说完拜拜就回屋
  2月2日下午1点,寒风中飘着小雨。陈宗阳提着大包小包,在门口等车,偶尔回头看看。向东芝则站在门口张望,但两个孩子似乎没有要送别的意思,他们津津有味地看着电视,丝毫没有注意妈妈眼里的渴望。
  “在外面时我好想他们,每次只能打开手机看看他们的照片。”向东芝说着有点伤感。这种伤感源于离家,也来源于儿女的冷淡。
  汽车很快就来了,见儿女依然没有行动,向东芝无奈上了汽车,没有再回头。
  在大妈的催促下,小双只好跑到门外来送父母,此时妈妈已上车,爸爸还在路边。还在玩手机的小双头也没抬,不在意地朝爸爸挥了挥手,说了一声“拜拜”,然后立刻回屋了。
  汽车缓缓开走了,它载着全家的希望,也载着沉重的思念和生活的无奈。
  屋内,小双和小康各自玩着。小康依旧笑哈哈,和邻居小朋友争抢着奥特曼等玩具。没过多久,原本在玩手机的小双突然抽出一张面巾纸,揉成一团擦着眼角。记者问她是不是在抹眼泪,她拒不承认,只说自己困了。问她爸爸妈妈走了,难不难过?小双低头轻声说了一句:“习惯了。”小双说记忆里爸妈第一次离家她哭了,第二次走她也哭了,但现在已经习惯了分别,已经不会哭了。
  [延伸阅读]
  仁义村40%家庭父母外出打工
  白塘乡仁义村的妇女主任彭主任介绍,仁义村共有456户家庭,留守儿童家庭占40%左右。这些家庭基本上都是父母双双外出打工,把家里的小孩交给老人照顾。老人无法照顾时,再想其他办法。
  彭主任说,现在生活条件好了,留守儿童一般能得到很好地照顾,至少在物质上十分满足。但由于父母长期在外,与小孩交流特别少,回来也呆不久。所以父母与子女之间的感情有时就显得淡薄,尤其是小孩,不再显得依依不舍或者哭闹不休。
( 9:22:42) ( 10:42:33) ( 16:59:06) ( 19:40:04)我阿姨的小孩寄养在我家,但是失踪两天了,这种情况我们有责任吗?_百度宝宝知道第三方登录:我的一个亲戚,他们没有生育,他们朋友的孩子寄养在他们家,孩子长大后回到他的_百度知道
我的一个亲戚,他们没有生育,他们朋友的孩子寄养在他们家,孩子长大后回到他的
提问者采纳
回到亲生父母那去了?
不赡养养父母?
他们保持着来往,但没有赡养关系,我想问一下他们二老能申请五保吗
问问当地政府
该是可以吧
其他类似问题
按默认排序
其他2条回答
这就要看养大的这个孩子有没有良心你好,他是养大了就走了,那还是会带养父母身边照顾养父母一辈子
什么意思!不懂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安微民间小调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