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社部(康生子女)比中纪委(歧山)厉害十倍

未名交友 - 行者,无疆,男/61,I m right here waiting
行者,无疆 日记网址未设置&
I m right here waiting
行者,无疆 的日记
&|&&|&&|&&
123456789101112
<option value=<option value=<option value=<option value=<option value=<option value=<option value=<option value=<option value=<option value=<option value=<option value=<option value=<option value=<option value=<option value=<option value=<option value=<option value=<option value=<option value=<option value=<option value=<option value=<option value=<option value=<option value=<option value=<option value=<option value=<option value=<option value=<option value=<option value=<option value=<option value=<option value=<option value=<option value=<option value=2015
&评论于 21:11:03&评论于 22:38:09&评论于 19:54:43&评论于 06:04:06&评论于 21:45:28&评论于 23:20:45&评论于 13:42:54&评论于 14:55:50&评论于 20:18:26&评论于 23:56:22
第21-30,共911篇日记[][][][]
分类:旅途见闻
被查看:2755次
文件夹:默认文件夹
当摄影师爱上自由女神像 10年的镜头坚守(组图)过去十年,无论阴云还是狂风,费恩真实地记录下各种极端天气中的女神像。夕阳西沉,成群的鸟儿在自由女神像上方盘旋,构成了这张美丽的照片。纽约是座不眠之城,漫天烟火,半轮明月,都与自由女神像融为一体。为拍到心动的照片,多数摄影师会选择四处旅行。然而,在纽约摄影师简 费恩眼中,离自己住处一箭之遥的自由女神像,就是今生最理想的模特了。过去十年中,他为自由女神像拍了数百张精彩的照片。费恩今年60岁,与自由女神像第一次邂逅是在小学四年级,全班集体划船环游曼哈顿岛,“那天我跟妈妈借了相机,为了找到最佳拍摄角度,我站到了船杆上,老师当时都吓坏了,以为我想跳河呢。”八年前,他搬到了离女神像不远处的居所,经常用一副双筒望远镜和相机透过窗户给心目中的“女神”构思照片。“纽约港一年四季风景如画,对摄影师而言是极大的奖赏。”最令人称奇的是,尽管费恩给女神像拍了这么多美丽的照片,但他从未真正靠近过她。或许,持久的爱恋就是在这份距离中保持恒温吧。夜幕落下,纽约城灯火通明,自由女神像也举起自己的光荣火焰。过去十年,无论阴云还是狂风,费恩真实地记录下各种极端天气中的女神像。屹立于浓雾中的自由女神像,纽约港几乎被完全湮没。夕阳西沉,成群的鸟儿在自由女神像上方盘旋,构成了这张美丽的照片。整个纽约城欢度2010年新年,绚烂烟火中的自由女神像。2010年9月,被闪电击中的自由女神像。这张照片拍于2010年11月,“勇敢号”游轮驶过自由女神像。落日染红整个天空,漫天红光中,依然可以看到自由女神像举起的火光。过去十年,无论阴云还是狂风,费恩真实地记录下各种极端天气中的女神像。夕阳西沉,成群的鸟儿在自由女神像上方盘旋,构成了这张美丽的照片。纽约是座不眠之城,漫天烟火,半轮明月,都与自由女神像融为一体。两架飞机从自由岛上空飞过(左);从地面拍摄的自由女神像(右)。在这种极端天气下,来此参观的游客大大减少。雾气朦胧的哈德逊河与自由女神像。夜空下的自由女神像,笼罩了一层淡淡的蓝色。这张照片中,阳光穿过云朵,自由女神像仿佛站立在聚光灯之下。纽约是座不眠之城,漫天烟火,半轮明月,都与自由女神像融为一体。
分类:时事点评
被查看:55815次
文件夹:默认文件夹
我给全世界的公开信:  当大家看到这封信的时候,我或许已不在人世或许已失去了自由。我想向全世界解释一下我做这一切的原因。归根结底是一条: 我不希望看到党内最大的伪君子**能再继续表演下去,如果这样的奸臣当道,这将是中国未来最大的不幸和民族的灾难。  **&唱红打黑&的闹剧完全是为了他企图进入**的做秀。这是**的&文化大**&! 他**武断,心恨手辣,顺我者昌, 逆我者亡。他一直强迫包括我在内的下级用各种手段, 为他干各种不可想象的事。稍有不从,马上下狠手处置。他把所有人当成是口香糖,嚼完了随便一丢, 不管沾在谁的脚底。他才是最大的**老大。 他已把整个重庆从党和人民的天下变成了他一人的家天下。按他的性格,当不上中国的老大是不会罢休的, 为达到这个目的他会不择手段。**号称清廉,但实际既贪又色,纵容家**肆敛财,数额惊人。有关情况,我掌握了大量材料, 已向有关方面检举, 也委托了我国外朋友在适当时候在公布这封信后逐步公布于世! 我也希望能够用这些材料有朝一日出书。  **无情无义到了极致, 从他**中斗父亲,对待兄弟姐妹和对待前妻就可以看出。我为他两肋插刀,但他对我连条狗都不如,当我不愿再为他做脏事趟混水时, 竟然把我身边司机等抓走来威胁我。士可杀不可辱!我本不是什么英雄, 我愿意为人民流血流汗,但不再愿意再为叹息在这么一个坏人手下工作悄悄流泪! 人终有一死, 我愿意用生命来揭露**,为中国的体制中少掉这么一个会祸害中华民族的野心家献出一切!  王立军  二零一二年二月三日
分类:随笔小记
被查看:2168次
文件夹:默认文件夹
婚姻幽默&When&a&man&steals&your&wife,&there&is&no&better&revenge&than&to&lethim&keep&her.&如果有人搶了你的老婆,最好的報復就是讓他留著。Lee&Majors&(美國電影明星&-&李.梅爾)&After&marriage,&husband&and&wife&become&two&sides&of&a&&theyjust&can't&face&each&other,&but&still&they&stay&&together.結婚後夫妻就像一個硬幣的兩面·;他們不但不能面對面,而且還分不開。Al&Gore&(克林頓當總統時的副總統&-&阿爾·戈爾)&By&all&means&marry.&If&you&get&a&good&wife,&you'll&be&happy.&If&youget&a&bad&one,&you'll&become&a &philosopher.&不管怎麼樣,還是結婚的好。如果你找到一個好太太,你會很幸福。假如你找到一個壞的,你會成為一個哲學家。Socrates&(古希臘的思想家、哲學家,教育家&-&蘇格拉底)&Woman&inspires&us&to&great&things,&and&prevents&us&from&achieving&them.&女人給了男人做大事的激勵和靈感,同時又給了男人完成大事的阻力。Mike&Tyson&(前美國拳王&-&麥克.泰森)&The&great&question...&which&I&have&not&been&able&to&answer...&is,&What&does&a&woman&want?&有一個好問題我總是沒答案;那就是&“女人到底想要什麼?”George&Clooney&(美國著名演員&-&喬治·克魯尼)&I&had&some&words&with&my&wife,&and&she&had&some&paragraphs&with&me.&我跟我太太才說了幾個字,她卻回了我一段長篇大論。Bill&Clinton&(美國前總統-&比爾.克林頓)&Some&people&ask&the&secret&of&our&long&marriage.&We&take&time&to&goto&a&restaurant&two&times&a&week.&A&little&candlelight,&dinner,&softmusic&and&dancing.&She&goes&Tuesdays,&I&go&Fridays.&有人問我婚姻能維持這麼長的秘密。我們每個星期去餐館兩次。晚餐有燭光,音樂,和跳舞。她星期二去,我星期五去。George&W.&Bush&(美國前總統&-&小布希)&I&don't&worry&about&terrorism.&I&was&married&for&two&years.&我不怕恐怖分子。我已經結婚兩年了。Rudy&Giuliani&(前紐約市911事件時的市長&-&魯迪.朱利安尼)&Two&secrets&to&keep&your&marriage&brimming1.&Whenever&you're&wrong,&admit&it,2.&Whenever&you're&right,&shut&up.&有兩個秘密能讓你的婚姻圓滿:1.&當你錯時,馬上認錯。2.&當你對時,閉上嘴巴。Shaquille&O’Neal&(美國籃球巨星&-&沙奎爾.奧尼爾)&The&most&effective&way&to&remember&your&wife's&birthday&is&to&forgetit&once...&最有效的方法記住你太太的生日就是先忘掉一次。Kobe&Bryant&(美國籃球巨星&-&科比·布萊恩特)&My&wife&and&I&were&happy&for&twenty&years.&Then&we&met.&我太太和我都高高興興的過了二十年,然後我們相遇了。Alec&Baldwin&(美國電影明星&-&亞歷克.鮑德溫)&A&good&wife&always&forgives&her&husband&when&she's&wrong.&一個好太太當她是錯的時候總是原諒她的丈夫。Barack&Obama&(美國總統-&歐巴馬)&Marriage&is&the&only&war&where&one&sleeps&with&the&enemy.&婚姻是唯一的敵我睡在一張床上的戰爭。Tommy&Lee&(美國老牌電影明星&-&湯米.李)&First&Guy&(proudly):&&My&wife's&an&angel!&Second&Guy:&&You're&lucky,&mine's&still&alive.&有個人驕傲的說&“我的太太是天使!”另一個聽到的人說&“你真幸運!我的還活著!”Jimmy& ;Kimmel&(美國著名電視節目主持人&-&吉米.金米爾)“Honey,&what&happened&to&‘ladies&first’?”&Husband&replies,&“That’s&thereason&why&the&world’s&a&mess&today,&because&a&lady&went&first!”“親愛的,女士優先又怎麼了?”&丈夫回答說,”今天世界亂成這個樣子就是因為有女的先來了!“David&Letterman&(美國電視著名脫口秀主持人&-&大衛.萊特曼)
分类:时事点评
被查看:926896次
文件夹:默认文件夹
王立军事件的来龙去脉& & & &    --顾晓军主义:改变中国·之一千四百二十四& & & & & &  下午,我在“顾晓军最新闻”中道:王立军在领馆内和美方谈了24小时。市长黄奇帆带70辆警车赶到美国领事馆将其包围。在王立军离开领馆时,黄奇帆想将王立军带回重庆,和国家级国宝发生冲突。中央已出面干预。如此,王立军现在应该在中央的手上。凤凰网的说法,应该是重庆的说法,中央很恼火。其他不敢说。& & & &  我还道:重庆称“王立军休假” ,中央震怒:“休假休到美领馆了吗?叛逃是休假?这样睁着眼睛说瞎话,在共和国史上闻所未闻。”还有消息,就不敢说了。& & & &  在这里,我可点穿了:第一、重庆想带走王立军,但未成功。王立军现在在中央的手上。第二、王立军要不去美国、要不去北京,他不愿去重庆。他说“我是薄熙来的牺牲品,薄熙来是野心家,我要与他鱼死网破,材料已经转移海外准备好了”,就不是一般说说。第三、这第三其实是中央的事,与我无关;中央怎么想、怎么做,我都不知道。& & & &  回顾与最新情况--& & & &  ,我转发了《重庆市公安局长王立军因腐败、刑讯逼供被免职》。要点:重庆市公安局长、副市长王立军因腐败、刑讯逼供被免去公安局长的职务,中纪委已经立案调查。& & & &  ,我发表《王立军怕是真的要完蛋了》,影响比较大。但,有些网站被迫删或隐了(其实不要怕,党也需要有人放风,我作为反对派、充当一个角色,比较合适。党呀,要记住我的恩情呵!)。现,我将要点引于下--& & & &  据海外媒体报道:“中纪委已掌握,王立军主要涉嫌以下犯罪:1、在辽宁锦州和铁岭,对黑社会(主要是矿产业)进行保护,捞取好处。2、在两地任职期间,通过控制公安设备、服装采购,拿取回扣。仅在重庆3年,警务设备采购涉及金额几百亿元,由他的朋友控制,回扣进入海外账户。在重庆,王立军要求所有警察穿西装,成本200元,支付4000元。3、王立军在大连、重庆接受朋友的房地产等好处。”& & & &  另,消息人士称:“王立军在重庆标新立异,将公安局改为‘警察署’,警服、警车独成一体,引起中央不满,但对他进行调查是因为他黑白两道的腐败问题。”& & & &  去年5月,“曾独家报道‘辽宁铁岭公安局局长谷凤杰涉嫌重大违法犯罪被双规’的消息,因为王立军曾在1995年到2003年在铁岭市任职公安局副局长、局长等职务,不排除两者间有关联。”& & & &  就这些还没完,问题是海外媒体还说:“据称,王立军周围的铁杆都已经被捕,包括他的司机。”& & & &  以上,是王立军自己的问题,且已是“过去时”。而“现在时”,是“在组织部长宣布对他免职公安局长并做调查时,王立军愤怒的拔枪以对,并向政法委书记摔茶杯”。大家都知道,“向政法委书记摔茶杯”没什么,但“愤怒的拔枪以对”,这事可就大了。& & & &  这也不要紧。要紧的是,“从北京消息人士处得知,薄熙来知道王立军被中纪委调查的消息后,为免于引火烧身,提前和王立军划清界限。”& & & &  文章,还透露:“王立军为了薄熙来两肋插刀,在重庆‘打黑’并清除‘异己’,大难临头,原想找薄熙来帮忙,却被无情抛弃。”因此,王立军就--“公开宣布与薄熙来决裂,声称要曝光薄熙来和夫人谷开来的违法腐败的料!王立军还以‘在重庆生命将有危险’为由,要求调回辽宁或北京。”& & & &  还有,“消息人士还透露,王立军已经实名向中纪委揭发薄熙来妻子谷开来的腐败问题,例如向海外转移资产,以及薄熙来的儿子的问题。”& & & &  引用毕。& & & &  ,我发表《王立军韩寒吴英被倒分析》,其中与王立军有关的有--& & & &  于王立军的补充信息如下(源于海外媒体):一、王立军之事,与“2009年重庆哨兵被杀及抢走步枪案及系列重大命案无进展”有关。二、王立军之事,与打掉“原重庆市司法局局长文强、原市高院副院长张弢等”“前任势力”有关。三、王立军之事,与“乔石等退休政法界元老”有关。& & & &  ,我又发表《聪明莫过薄熙来 王立军消息已确切》,重要内容有--& & & &  海外媒体最新消息:“王立军周围的人被抓,确有其事,具体情况是:薄熙来抢在中纪委前,先动手清理王立军周围的人,搞证据。”& & & &  消息称,“从司机开始,薄熙来已经逮捕了王立军周围十一人。此事对薄熙来‘打黑’运动是极大的讽刺。”& & & &  据悉,“日前王立军去重庆一所大学考察是临时作秀,是薄熙来批准后前去的。”& & & &  另悉,两天前南方周末记者打通了王立军的电话,问他“是否出事了”。王立军说:“我现在还是自由的。”& & & &  记者又问他“司机是否被抓?” 他回答:“抓就抓呗。”& & & &  消息还称:王立军随时有可能被捕。& & & &  上午,我发表《王立军要叛逃?毛左朋友悲哀吧!》,重要内容有--& & & &  “2月7日晚,大批警察进驻成都美国领事馆周边街道,把所有通往领事馆路口封锁,设立了关卡,严查来往的车辆和行人。网爆系重庆市副市长、前重庆市公安局长王立军前往成都美领馆寻求避难。”& & & &  海外媒体消息--“重庆市副市长王立军逃至美国驻成都领事馆要求避难,被拒绝后已被公安人员拘捕送至北京……”& & & &  “目前国内官方和美国驻成都领事馆对此事均无证实”。& & & &  “2月7日晚至8日凌晨,国内微博开始出现美国驻成都领事馆周边路段出现大批军警戒严的消息,并上传了大量现场图片。”& & & &  “成都美领事馆周围警察密布,封锁交通,严查往来行人及车辆。有民众说已经等待几个小时到了,不能回家。有目击者见到一辆渝A字头的越野车停在领事馆外,随后被警方拖车拖走。”& & & &  “Koki_Wong在新浪微博发帖爆料:王立军实名举报薄熙来,躲成都美领馆寻求庇护,武警出动70部军车封锁把人带走……”& & & &  ,下午,我发表《非党报“最新闻”王立军消息》,重要内容有--& & & &  据海外消息人士最新透露:“王立军是5日借口到学校出席活动,化妆后逃亡,当日晚上进入美国驻成都领事馆寻求政治庇护。”& & & &  另“王立军在美国领馆内和美国情报人员深入交谈,透露了大量中国的内幕情况。”& & & &  “据悉,领馆被封锁24小时”,“因为王立军情绪不稳和中方施压”,“迫于压力,美方6日晚将王立军交给国安”,“送往安全的秘密地点调查”。& & & &  还有,“王立军在领馆出来时,对国安人员说,要和薄熙来鱼死网破,重要资料已经转移海外”。“据悉,目前薄熙来和妻子谷开来非常紧张,谷开来已经数日无法睡眠”。& & & &  通过网友跟贴,我介绍:“重庆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星期三上午发布微博称:‘据悉,王立军副市长因长期超负荷工作,精神高度紧张,身体严重不适,经同意,现正在接受休假式的治疗。’”& & & &  简要分析:& & & &  一、上午的《王立军要叛逃?毛左朋友悲哀吧!》,虽报告了王立军“叛逃”的消息,但消息源在时间上搞错了。结合的“日前王立军去重庆一所大学考察是临时作秀,是薄熙来批准后前去的”消息看,下午的《非党报“最新闻”王立军消息》中的“王立军是5日借口到学校出席活动,化妆后逃亡,当日晚上进入美国驻成都领事馆寻求政治庇护”等比较合理。& & & &  二、,我发表的《聪明莫过薄熙来 王立军消息已确切》一文,就“聪明莫过薄熙来”而言,你如果以为我说的是“薄熙来抢在中纪委前,先动手清理王立军周围的人”,那么,你就错了。& & & &  三、王立军的手上,应该确实是有货的,他说“我是薄熙来的牺牲品,薄熙来是野心家,我要与他鱼死网破,材料已经转移海外准备好了”,这里面是有重点、有暗示的。& & & &  四、中央有多大的决心,我不知道。但我知道结果,我很久以前的文章暗示过。这就象大家都不看好上海的俞正声一样,我早说他能进十八大。& & & &  反正,事情麻烦了。李庄律师助理马晓军7日在其个人博客上发表《行政起诉状》,聘请浙江两位律师代理起诉重庆市公安局、重庆市江北公安分局非法限制人身自由一案。要求确认两被告行政行为违法,赔偿各种经济损失元。& & & &  其实李庄是惹不起的。当然不是他本人惹不起。象我写写批判文章,没事。& & & &  有人爱在我博客发“释放方竹笋”,该你自己说了。& & & &  最后,我奉劝毛左朋友们,千万不要难过。当然,我也很了解你们--很快就会说:坚决拥护党中央的英明决定。& & & &  好,结束。(这是目前最全的版本)& & & & & &              顾晓军
分类:随笔小记
被查看:3496次
文件夹:默认文件夹
于丹又读错字了!这一次,她是在央视综艺频道看上去一个很有文化的频道“丹韵词音”上读错了字,她在朗读王昌龄的诗《从军行·五》时,把其中写到的古鲜卑族的一支“吐谷浑”中的“谷”的读音yù读成了gǔ,在朗读李白的《客中行》时,又把“琥珀”的“珀”读成了bò(正确的读音应该是pò)。&&&&对于于丹来说,读错字似乎已是家常便饭,百度已经为她建立了“于丹读错字”的搜索引擎,上去检索一下就可以发现她的这些错误都已一一“纪录在案”。只是于丹大概已经习以为常了,从未见到她对此有什么回应。因此,错误仍在不断发生,网友的批评也仍在进行,两边厢相安无事,不像目前战火犹烈的“韩方斗法”那样夺人眼球。&&&&以中国文字的繁复来说,谁都很难保证准确无误地读出每一个字,相信每一个人在日常生活中都会发生读错字的笑话,比如我有一次就把一位美丽小姐的名字“嫣然”读成了“妈然”,惹得这位小姐对我翻起了白眼。但是,于丹不一样啊,她出过多本讲解古代名著的书,现在是一位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还在她供职的学校里担任艺术与传媒学院的副院长。因此,她的芳名在国人心目中已经成为充满一个充满文化味的符号,前不久四川宜宾举办第五届“早茶节”,邀请她到场论茶,加冕于她的名号赫然是“国学大师”。但是,“国学大师”经常读错字,读错的又是她专业本行中的内容,而且是在受众面极广的电视荧屏面前,而且读错了还要对着观众“妈然一笑”,丝毫没有愧疚之心,这就未免有点是在愚弄、欺负我等电视观众了。&&&&但是,换一个角度想想,我们倒也没有必要对于丹读错字表现出义愤填膺。于丹在电视上的表演,不过是当下快餐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于丹在书商的帮助下通过将《论语》、《庄子》这些古典名著演绎成“心灵鸡汤”以后,早已不屑于再从事艰苦的笔耕生涯了,而是已经将自己定位为电视策划人,依靠口水来增加她的影响力了,这说明她具备了与时俱进的商业头脑,是值得我们学习的。至于在节目中读错几个字,我们不妨将其理解为是她的故意为之,为了增加节目的吸引力,就像一些电影明星为了票房要造一点床上绯闻一样。设想一下,如果她在节目中一直字正腔圆,那还有谁去收看她的节目啊,因为她讲的那些东西,都是最普通的常识。如果她在大学课堂上给莘莘学子也是这样授课,那才是误人子弟呢。&&&&文化的全面溃退孕育了于丹这样的“国学大师”,读错字的于丹,其实是我们这个社会的一面镜子,我们每个人不妨对着于丹这面镜子自照一番,看一看我们的身上还有多少文化因子。重商主义的浪潮裹挟了我们每一个人,每天早上一张开眼睛,有钱的人在想着带哪一位小三到何处去度假,没钱的人在打听哪里能够买到廉价的大白菜,偶尔到一次书店,最吸引人眼球的要么是如何“使用”(!)自己的身体,要么是在职场上怎样像余则成一样察言观色勾心斗角。我们离真正的文化已经越来越远,于是于丹之类的“国学大师”以浅薄的“心灵鸡汤”来填喂我们已经沙漠化的灵魂,我们也已经难以抵制了。电视需要她来提高收视率,于丹还将继续红下去,读错字犹如美人脸上的一粒痣,我们这些凡夫俗子,还在为没有这粒痣而干着急呢。&&&&只是需要提醒于大师的是,美人痣虽好,却只能“点到为止”,如果多了,那张脸就成麻皮了。所以,于大师还是应该注意,不要让这种痣在自己的脸上泛滥开来。
分类:随笔小记
被查看:3172次
文件夹:默认文件夹
现在社会上有两股浪潮,一个是大学生报考公务员,另一个是海外移民。在移民的人群之中,有官员子女,有成功企业家以及他们的子女。这两股浪潮再清楚不过地表明,企业家精神正在衰落之中。 &&& 这里讲的“企业家”是指民营企业家,国有企业虽有大量的优秀管理者,但那里没有企业家。市场经济中的企业家指的是这样一群人——他们具有敏锐眼光,能够及时发现社会需求,甚至创造社会需求;他们具有承担风险的勇气和能力,能够组织资源,在市场前景并不明朗的情况下,开发和制造社会所需要的产品和服务;他们以个人的声誉和资产承担失败的后果,也以个人的名誉和资产赢取成功的收益。在这个意义上讲,国有企业仅有管理者而没有企业家。&&& 当我们看到企业家精神在中国衰落时,必然要问原因到底是什么?实际上大家也都知道,强势政府的兴起是当前企业家精神衰落的最根本的原因。市场经济的主角原本是企业和民众,而企业的灵魂又是企业家。近年来改革停滞不前,在巨大利益的吸引之下,政府从游戏规则的执行者变为游戏的参与者。不仅国有企业挟政策、法律、资金、资源、意识形态的优势,强力扩张,挤压民营经济的生存空间,政府各部门对经济活动的干预也越来越频繁。政府干预的突出的案例就是房地产,在很短的时间内,几乎所有已知的行政干预手段都用上了。&&& 政府对经济、市场活动的干预增加了企业负担,搅乱了市场秩序,破坏了预期的稳定,提高了未来不确定性。在经营环境恶化,盈利机会减少之际,相当数量的企业家放弃了实业,逐步转向了投资,在企业界形成了移民之外的第二个趋势。在我的学生群体中,我发现当前的两大趋势,第一是办海外护照,第二是做投资,不做实业了,经营实业越来越困难。&&& 社会地位的悄然变化也导致了企业家精神的衰落,企业家从令人羡慕的市场经济弄潮儿变成了天下不均的抱怨对象。近年来,收入分配不断恶化,在一个有着均平传统的社会中,人们习惯性地将注意力集中在结果而不是原因上,更多关注收入分配不均的结果,而不去探查收入分配不均的原因。&&& 我国学者的研究表明,收入差距拉大的主要原因是钱权交易、公共投资中的腐败、土地的垄断供应以及垄断行业的收益。然而寻租者总是把舆论压力导向生产者和经营者,例如买不起房是因为开发商牟取暴利,看病贵是因为医生收取红包,菜价涨是因为商贩“囤积居奇”。当仇富心理取代了对财富的尊重,企业家不仅丧失了创新进取的精神动力,并且回馈社会变成了压力下的责任,而非发自内心的感激,结果是社会上的“裸捐者”寥寥无几,日益流行是“裸官”。&&& 企业家精神和权势文化之间存在此消彼涨的关系,这样此消彼涨对我们民族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创新能力的衰退和社会的动荡。当社会不再激励和奖励创造价值的企业和民众,而将人们的聪明才智、时间精力引向再分配而不是价值的创造时,这样的社会激励机制的长期后果是什么?那就是价值创造部门的萎缩,以及价值创造速度的下降。&&& 什么是价值创造?价值创造就是有效地满足社会需求。从这个定义出发,可以清楚地看到,政府部门实际上并不创造价值,政府所有的收入都来自于民间,国有资产也是由纳税人的投资形成的。&&& 当我们看到大学毕业生纷纷涌向政府部门,社会精英回避价值创造部门,而向往财富的再分配部门,从财富的重新分配中获取自己的利益,我们知道,社会将趋向寄生和停滞,经济将失去活力。
分类:随笔小记
被查看:3602次
文件夹:默认文件夹
市场经济最大的好处就是提高社会效率,最大的坏处就是会导致社会不公平。在经济学里面有一个叫“马太效应”的理论,就是穷的越穷,富的越富。因此,政府在市场经济当中所扮演的角色就特别重要——到底在什么地方出面干预?使这个社会当中的某些事情宁愿没有效率也要保持公平。加拿大是世界上少有的富裕国家之一,但在很多地方让人觉得强差人意,人们起初会觉得这个富裕的国家在某些上面效率很低。只有生活久了才能渐渐理解,或者说不得不去接受一些事实。那就是你作为一个纳税人,政府如何尽量少收你的钱,而把钱用在刀刃上。从理论上来讲就是干预市场,牺牲效率,追求社会公平。在一个高度发达的市场经济社会里,同时又是一个民选的社会,政府干预的代价很大,这主要是从民心上面来讲的。这一点民主制度给政府解了围,因为是国会定政策,政府来执行。议员讨论国策的时候言论都是公开的,经常是争得不可开交,最后权衡来权衡去,集中在一些公众认为不得不牺牲效率的地方。选民可以通过电视辩论,再结合以往的实例,判断谁在骗人,谁说得有道理,那么选票就投给这个议员。首当其冲的就是加拿大的医疗,因为是全部免费的,所以看病排队的情况很普遍,当然这种排队只是在家等着,靠电话预约。其次是政府服务,办一个手续,邮寄出去等半个月才有回音,有些时间更长。再有就是廉租房和老年公寓,设备非常简陋,但价格及其便宜。大家在这些效率奇低的里面找到一个规律,那就是都属于必需品。因此牺牲了效率,让大家人人有份。但是要注意,低效的里面也分特殊情况。你别看单是一个肚子疼可能让你等好几天才能约上医生,但要真是疼得厉害了,打个911电话,马上就给弄到急诊室去,真的需要紧急的情况下还是有办法的,但一般人不敢随便滥用,这就像“狼来了”的故事,这样会让一些本来你可以自己吃片药解决的问题不去浪费纳税人的钱,当然判断不当也会出现误诊问题。再说政府服务了,也分轻重缓急。比如说你回家发现保险柜被撬了,给警察打电话,也许过好几天才有人过来看一下。但你如果正好珠宝和枪放在了一起,特别是枪真的也不见了,那可能这通电话没说完,警车就停你家楼下了。对于命案、伤害、失火、车祸这种事,政府的效率真是神速,而路上的百姓也全力配合。用高效率的收益支撑极少数低效率的公平,这一点非常值得中国借鉴,在一个富裕的国家尚且如此——能够被支撑公平的事情并不多,那就一定要是必需的。中国人更应该想想,动不动就去干预市场,最后的结果是老百姓上当受骗。中国是反过来用极少数高效率的收益来支撑大多数低效率的公平,而那些极少数的高效率其中大部分的收益都到了少部分人的腰包里。中国的经济适用房不就是这样吗?有人故意混淆住房权和财产权,多少年搞下来,更多的是那些有门路的人买到了低价的房子,进城打工的人还是没房子住。现在的春运火车票不也是这样吗?黄牛是下岗了,网络订票的上岗了,车站职工上岗了,一部分人是买到票了,而另外一部分人还是买不到票,因为运力没有增加。那么原本愿意多花几个钱省时间从黄牛那里买票的人也许就买不到票了,这个道理不是很简单吗?实名制最大的获利者是铁路部门,那么提高票价补贴给穷人呢?铁路部门是受累不见效益的,更重要的是权没了。如果希望在所有的地方都公平,中国的经济根本就支撑不起,这不是吹牛能吹出来的。中国经济支撑GDP的产业没有几个,而且都是属于垄断性的,或者是国营企业,经常还号称亏损,但是里面的员工,特别是老总从来不会亏损。老百姓被一些言论所误导,觉得事事都应该公平,那么贴补公平的钱从何来?只好是打土豪,所以就跟着帮你打土豪的人走。但是打倒了土豪谁来创造财富,有人说普通老百姓呀。那原本创造财富的人连土豪都当不上,这就是社会的问题了,是不是一个悖论?西方这个社会,创造财富的普通百姓由于市场经济的存在使他们当上了土豪,然后政府用稳定的税收政策来瓜分土豪的资产,让他们最多的时候上49%的所得税(像美国的遗产税)。比如说通常一个富豪收入两个亿,必须通过税收拿出来五千万分给别人,自己一个人还能得一亿五千万,这是双赢的结果,你把土豪打倒了,至少那五千万你就分不到,而且人家还创造了就业呢。在中国“能够被打倒的土豪”往往是勤劳致富的,而真正该打倒的人要么就有背景,你打不倒,要么早就有所准备,把自己的资产都转移到海外。一个社会,又要高效,又要公平,最后的结局在中国我们已经看到了——那就是在资源上下手。自然资源和环境资源的破坏已经到了人们无法忍受的地步,但是有一点是中国人没有在意的,那就是人力资源和人权,勤劳的中国底层被残酷地盘剥。这在西方社会人们就比较敏感,我的劳力是不是被浪费了?我的权利是不是被侵害了?中国人这一点不明白则已,一旦明白了,大家肯定要造反,但是你掩盖得了吗?在中国能够有良心,说实话,致力于启迪民智的知识分子太少,要么发不出声音,即使发出来的声音也会招致无知的痛骂。这是中国社会的悲剧。
分类:随笔小记
被查看:1406次
文件夹:默认文件夹
颜回问仁,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读罢掩卷,唏嘘不已,感慨万千:世上本来没有圣人,第一个出来装逼的,从此便成了圣人。&中国的传统文化,倘若用一个汉字来高度概括的话,非“装”字不可。孔圣的“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当勒碑铭记,子曰之后,中国的历史,中国的文化,便在装逼的道路上越走越博大,越走越精深,越走越灿烂。装逼犯们在装逼的舞台上,每每有精彩动人的表演,如潮的观众往往报以热烈的掌声。曾经有一位成功的装逼人士在获得大奖之后发表感言:人的生命是有限的,而装逼是无限的,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装逼事业中去!一个人一辈子装逼一次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始终如一的装逼!&装逼的传统文化对中国人的国民性格的塑造有什么影响,我不在这里多说,倘论洞察与批判的深刻与犀利,鲁迅先生首屈一指。时至今日,对于中国人民的苦逼生活,一直都在有人争论是制度的问题还是文化的问题,总是有人想找到一个突破口,以摆脱这苦逼的命运。我不参与你们的争吵,这潭水,太深,太浑!我想说的是,装逼的文化之下,肯定是苦逼的生活!&中国的汉民族不是一个欢乐的民族,在传统上,没有自己的舞蹈,没有自己的歌声。这在世界上,在人类各民族的文化传统之中,是极其罕见的现象。在北京,有一所民族舞蹈学院,我有一任女友是这个学院里的舞蹈教师,她告诉我,学院里所开设的课程,都是世界其他国家和民族的舞蹈内容,没有汉民族的,也就是说,汉民族是一个没有舞蹈的民族。这让我非常吃惊。&我想,作为人类,不幸而生在这个世界上,与生俱来的有一种向往自由的天性,而讴歌劳动与情爱是世界各民族人民在自己的文化发展史上一个永恒的主题。载歌载舞,放声高歌,正是这种热爱自然追求自由的一种最本能最质朴的表达形式,然而,当一个人不幸而生在中国这块神奇的土地上,舞,不许你跳了,歌,不许你唱了。人家“非礼勿视,非礼勿听”,正襟危坐地在那里装圣人。不仅如此,装逼的圣人还要用礼法来教化于你,来约束你自由奔放的天性,让你与他们同流合污,成为一个装逼的文化人。别误会,我痛恨的不是文化,厌恶的也不是文化人,我所痛恨与厌恶的,是那装逼二字。&天生孔丘,被后世的装逼犯们视为圣人,一部装逼的《论语》字字句句闪金光。孔老二好像还说过这么一句话,叫“非我族类,其心必异”。我审视琢磨这八个汉字,感觉到毛骨悚然,因为我看到了这八个汉字之下暗藏杀机,中国历史上有多少次征战讨伐有多少次血腥杀戮与这八个汉字有关,可以翻阅史书,无需我在这里赘言。&我曾经用了很长时间来思考这个问题,为什么“非我族类,其心必异”呢?孔老二因何而出此言?以我愚钝的思想能力,我以为“非我族类,其心必异”的原因是孔老二感觉到了跟自己不是喝一条河水长大的人群,是无法用自己的那套文化礼法所教化的,所谓冥顽不化是也。&一个问题想明白了,往往与之相关的另一个问题也迎刃而解了。非我族类,其心必异,孔老二感觉得到这股异己的现象,也说得出口这充满杀机的话来。但是,他永远不会明白,异族人民之所以冥顽不化,其实是对他那毁灭人的自由,窒息人的灵性的装逼文化的一种本能的拒绝和反抗。因为,在装逼的文化之下,没有舞蹈,没有歌声,没有情爱的欢愉,没有劳动的热忱,所有的人,都在一本正经的装逼或被装逼,傻逼或被傻逼,这是一种苦逼兮兮的生存与生活,正常的人,没有愿意过的。&
分类:随笔小记
被查看:1780次
文件夹:默认文件夹
作者:陈益南&&一  中共九届二中全会(庐山会议)中,发生了借“论天才”、“主张设国家主席”而猛批张春桥的事件。这个事件,确是当时军队方面对文革激进派深为不满而蓄意发动、并得到很多地方老干部支持的一次进攻性较量。  进攻的步骤,有如当时康生的几句恶评:吴法宪“造谣”,汪东兴“点火”,陈伯达“起哄”。  之中,吴法宪并没有造谣,但汪东兴则确是点了火。  然而,此事的结局,倒下的不是张春桥,而是所谓林彪集团。  陈伯达首当其冲,瞬间即被打入零册;军队高层的黄、吴、叶、李、邱,由此受到追究,被迫没完没了作检讨。之中,黄永胜如同1959年庐山会议的那位黄(克诚)总长一样,也是最后才上山,并没有介入前段会议,但他也成了受煎熬的对象。  最后,九一三事件发生,林彪、叶群折戟沉沙,黄、吴、李、邱,则跟着全部陷入地狱。  甚至,完全与“林彪集团”无关,仅仅是因在河北及保定文革高潮中,与陈伯达有些工作往来的政治局候补委员李雪峰、北京军区司令郑维山,也被株连撤职关押。  但是,积极参入批张春桥事件的“主犯”之一汪东兴,却竟然安然无恙。  当毛泽东对陈伯达大发雷霆后,汪东兴仅先后作了二份几百个字的检讨,居然便得以轻松解脱,并从此太平无事,而且日后还步步高升,官越做越大。  这事,有些让人费解。  连当时正参加庐山会议的王洪文,都深感奇怪。  庐山会议后段的一天晚上,江青召见了张春桥、王洪文等上海帮人员。在召见中,王洪文当面向江青提出一个疑问:“东兴同志为什么要那样发言?他是毛主席身边的人啊!”  对此,当时江青即很轻描淡写的回答:“哦,老汪吗?他也收到了一份材料,不过他事先可不知道那些人的活动。那天在华北组的会上,听了陈伯达的发言,不知怎么搞的,他的头脑发热,就说了那番话。老汪他已向主席作了检讨”。(徐景贤:《十年一梦》)  江青一口一个“老汪”,充分显露了,当时的汪东兴仍与毛泽东存在着亲密关系。  不过,照历代官场规律看,一个首脑人物,一般是不会容许自己身边的工作人员,与外边的人联系太密、更绝不会容忍其有任何背叛自己的行为。  然而,在庐山会议中,作为毛泽东的贴身卫队长,汪东兴却居然敢大咧咧地与“林彪集团”成员密切往来,互通情报,并且与他们策划并发动了突袭张春桥的中央政治事件。  事后,汪东兴却能够丝毫不被毛泽东追究,仍能继续安安稳稳做他的“大内总管”!  曾让无数人丢官、掉脑袋的官场潜规则,似乎对汪东兴不起作用。  有些文章说,是因为毛泽东喜欢用旧人在身边,认为对旧人他了解些,平日用惯了汪东兴,所以,即便汪东兴卷入了“林彪集团”的活动,但只要汪事后坦白交待了,作了检讨,便可以放过,继续使用。  然而,毛泽东这方面的雅量,似乎没有什么历史事实能予以支持。  相反,显现决绝无情之官场规则的情况,却不乏见。  例如,毛泽东对他原来的秘书周小舟、陈伯达,就丝毫没有什么恋旧之说。  众所周知,周小舟原本是毛泽东很赏识的才子。1959年庐山会议前段,毛泽东还在与周小舟进行推心置腹的交谈,并宽容周对大跃进的激烈批评,对他人传言周是什么“湖南集团”,很不以为然,反而笑说自己与小舟一样,也是“湖南集团”之人。但是,没有几天,当毛得知周小舟与彭德怀、黄克诚在庐山上有往来后,便即刻变脸,毫不容情地将仅仅尚只是候补中委的周小舟,也打入反党集团。  再说陈伯达,他长期是毛泽东的一支笔,还对毛有过一件天大功劳:在敌机轰炸解放区毛泽东住所时,陈伯达冒死营救了毛泽东;在文革的发动与初期,陈伯达更是毛依靠的重要力量之一。然而,当他在得知陈伯达与林彪等人往来密切后,毛便勃然翻脸不认人了,竟然不顾历史,怒说与陈“几十年从来没有很好配合过”,借陈伯达编了论天才语录小册子等小事,就一巴掌将他从中央第四号地位,直接撵进了囹圄。  因此,以汪东兴在庐山会议之前及之中的表现,以他与“林彪集团”往来密切的事实,若以“背主”之罪来衡量,汪东兴原本将有的结局,应是惨境难逃。  然而,汪东兴不仅没有因庐山会议上的作为而垮台,相反,他的政治地位还更加稳固:中共“九大”汪东兴尚只是政治局候补委员,林彪事件后的“十大”中,他却反而得以晋升为政治局委员。而毛泽东对汪东兴的信任度,显然也更为加重,包括将自己的许多个人私事都交给了汪处理。如毛泽东与其机要秘书张玉凤发生争吵,都是由汪东兴从中调解、劝说;甚至,连毛泽东身边的某位女青年上北京外语学院读书的手续,也都是由汪东兴经手填表办理。(沈容:《红色记忆》)  历史已表明,毛泽东既容不得身边的人“背叛”他,也常对他人长久记仇而不肯释怀(长征时林彪等人举荐彭德怀欲取代毛泽东出来全权指挥军事一事,毛认为是彭的主意,结果从会理会议起,此后二十多年间,毛都将此事数次端出来,指责彭德怀),但是,他为何却又能毫不计较汪东兴与“林彪集团”的往来及汪在庐山会议上的作为,而且,事后还让汪东兴升官晋级呢?二  现在看来,此事极有一种可能:即汪东兴与“林彪集团”的密切往来,确是在执行某种任务。  从邱会作等人的回忆录中,似能看到这种可能的某些蛛丝马迹:  据邱会作说,汪东兴与林彪集团人员突然往来密切,是在1968年杨成武倒台之后开始的。在“九大”之后,汪则更是主动向黄永胜为首的军委办事组靠拢,往办事组打电话,经常与他们一起聊天、“吹牛皮”“侃大山”,并不时向他们透露一些毛泽东对有关事情的指示。而且,还常向黄、吴、李、邱谈论毛泽东与江青的私事,极力宣传毛泽东与江青“完全是两回事”。(《邱会作回忆录》P727)  特别是“九大”开幕前,汪东兴病了,黄、吴、李、邱去医院看他。汪则因毛泽东、江青都没有来看他,竟然是又哭又骂,说是“过河拆桥”、“卸磨杀驴”、“不要我了”,表现出对毛泽东的很大不敬,以获得黄、吴、李、邱的同情。(《邱会作回忆录》P616)  在那个年代居然敢私下谈论毛泽东的私生活、“生活作风”问题,这是很不寻常的。连邱会作这样的高级干部,对毛泽东的此类个人阴私,当时听了都很吃惊,且在过了几十年后写的回忆录中,都不敢详说。  然而,汪东兴那时就敢肆无忌惮对人说道。  凭什么,他有这个胆?  当时,由于汪东兴的积极靠拢,林彪、叶群及黄永胜等人便完全视汪东兴为他们圈子内的人了。以至在庐山会议风云突变之际,当25日下午林彪去参加中央常委会议时,原本在家的叶群,特地还追赶上林彪的座车,提醒林彪,“如果今天有什么麻烦,一定要保汪东兴”。(《邱会作回忆录》P709)  民间有所谓“被他人卖了,却还帮着他人数钱”的戏谑之说,想不到贵为副统帅的夫人,也演绎了一回这个凄惨的笑话。  “林彪集团”临到翻车之际,都还认为汪东兴是他们圈子里的干将。而毛泽东则在林彪事件后,为汪加官晋级,增加了对汪东兴的信任,直到毛自己去世。  这真是汪东兴两面派角色的戏,演得出色吗?  但是,敢拿毛泽东的信息,去换取“林彪集团”的好感,真要演好这戏,恐怕比在百米高空上走钢索的难度还要大。难道处世精明的汪东兴,会生出这等天大风险之买卖的想法?他真有这个能耐?三  汪东兴在庐山会议风云突变后的某些情况,似也有些不合常理、耐人寻味之迹象。  8月25日,毛泽东召开中央常委扩大会,出面止住矛头指向张春桥的会议浪潮后。第二天,即26日下午,按毛泽东的指示,周恩来召集康生、吴法宪、邱会作、李作鹏与汪东兴开会理清前段会议情况。会上,康生指着汪东兴说:“你汪东兴所在的华北组六号简报被毛主席扣上了反革命简报的帽子,可是反革命的帽子没有给你汪东兴戴上,你敢做不敢担,不但推卸责任,还陷害别人,在华北组起哄!”  汪东兴却没有看康生,没有吭声,也没有低头折服的样子。(《邱会作回忆录》P711)  康生说汪东兴“反革命的帽子没有给你汪东兴戴上,你敢做不敢担”,看来是因为庐山上的反张春桥舆论大潮,对他也曾有过很大的压力,此时,他便拿汪在前段的表现一事出出气。  然而,汪东兴对康生气势汹汹的指责,却毫不在乎。  显然,如没有某种底气,汪东兴不可能这样潇洒。  庐山会议风云突然逆转后,汪东兴做过二次书面检讨。  但汪东兴这二次检讨的出台,除了是作为态度转折的桥梁,使汪能对前段的“点火”行为,向中央与参加会议的中央委员们做出一个面子上的交代外,则可能还有其他特别意义。  第一次检讨,是在8月27日。检讨说“我(汪东兴)没有听毛主席的话,我干扰了毛主席的伟大战略部署,也违反了政治局会议的意见,这是无组织无纪律的行动。我的内心极感沉痛。”  仅仅一些套话,但毛泽东看过后,就说这个检讨书可以发到全会上。于是,汪东兴的检讨书,立即经周恩来批阅修改后印发给与会人员了。  而在此前一天,汪东兴对康生的指责还无动于衷,而第二天却又立即写出检讨,沉痛认错。  这是什么意思?  汪东兴当时仍天天守在毛泽东身边,如果真要认错,或者说毛泽东当即批评了他,那么在25日下午中央常委扩大会后,汪就应该会作检讨了,而不会在26日周恩来召集的会上,还显出根本不理会康生指责的无畏神情。  看来,是因为26日、27日二天周恩来召集的会上,吴法宪、李作鹏、邱会作还根本不认为他们有什么问题,认为是行使正常的党员发言权利,而在抗争。  于是,汪东兴的检讨便出来了,并印发中央全会。  随即,第二天即28日,周恩来就直接点名,要吴法宪写检讨。当时,吴、李、邱等人尚不明就里,还在抱怨抵触。但汪东兴的检讨,使周恩来督促吴法宪有了理由,因而,吴法宪不得不随汪之后,于28日,被迫也交出了检讨。  虽然,吴法宪的检讨,只说是自己对林彪讲话的理解出了偏差,是自己个人犯了错误,既没谈陈伯达,也没涉及他人。但是,有了汪、吴的检讨,无疑,就是对庐山会议的与会者们有了标示:前段会议中批张春桥,是性质错了。  江东兴的第二次检讨,是在9月15日,随同毛泽东从庐山下山,抵达武昌东湖宾馆住下后写的。汪在这次检讨中,重点是“揭批”陈伯达,说自己上了陈的当、被陈伯达利用欺骗了。  对汪东兴的第二份检讨,毛泽东立即作了一个耐人寻味的批示:“政治局传阅。”、“此件(即汪的检讨书)请汪东兴同志面交林、周、康及有关同志一阅,进行教育,详由东兴面谈。”  毛泽东这个批示的用语,释放了二个信号。一方面表明,汪东兴仍是他值得信任的人;二则是为庐山会议上曾发动批张春桥的“林彪集团”人员,树了一个检讨即可从宽的样榜。  当时,虽然毛泽东将庐山会议风势扭转了,并将陈伯达拉出来,作为打击目标,做了警示“猴子”们的“鸡”。但是,“林彪集团”的黄、吴、叶、李、邱等人,除吴法宪一人稍稍作了个浅浅的检讨外,其他人却仍都根本不认为自己有什么错误。甚至,就是林彪本人,也不认为吴法宪有什么错误,顶多只是说“要与陈伯达划清界限。”  “鸡”给杀了,但“猴子”们似乎并不在乎。  现在能看到资料表明,显然,当时毛泽东整陈伯达的初衷,要的就是使黄、吴、叶、李、邱几员干将能被震慑、认错的效果,从而让黄、吴、李、邱四人以后不敢与林彪走得太近。  可是,直到庐山会议9月6日结束,毛泽东的这一目标却仍未能实现。  最后,毛泽东只好对庐山之事留下一个尾巴:“回到北京后,政治局举行一次学习生活会,各自做自我批评。”(《邱会作回忆录》P723)  这样,汪东兴的第二次检讨,应时出台了。  在北京的周恩来,立即找黄、吴、李、邱等人谈话,传达了汪的检讨与毛的批示,而且很明确的对他们说:“汪东兴做了二次检讨,这很好。你们几个也应该做出检讨。”“虽然主席说是等你们想通了再写检讨,但实际上主席是希望看到你们的检讨。”(《邱会作回忆录》P733)  虽然,即便这样,黄永胜、李作鹏、邱会作也仍不认为自己需要写检讨。但是,缺口还是被打开了。因有汪东兴作检讨就被“解放”的先例,9月底、与10月初,吴法宪、叶群便率先分别向毛泽东送交了他们的检讨书,希望由此而也被解放。  不料,半个月后,吴法宪、叶群的检讨,根本没能获得汪东兴的待遇,换来的却是毛泽东一大段劈头盖脸的严厉批语:“由几个人发难,企图欺骗几百个中央委员……”从而,不仅给庐山会议鼓动批张春桥的行为正式定了性(发难、欺骗),并且将黄、吴、叶、李、邱等人,从此得以在政治上全数定到了被告席上。  有所谓“引蛇出洞”之计,然引蛇之法,却各有特色。四  庐山之事,使回到了北京的黄、吴、李、邱,精神上不能不逐渐陷入紧张状态,并生出惶惶之感。  然而,汪东兴的心情呢?  从日毛泽东、周恩来、康生,在中南海毛的住处,与黄、吴、李、邱、汪及李德生、纪登奎谈话时,汪东兴与毛泽东之间具有的轻松、随便神态,则可窥知一斑。  当毛泽东在谈话后指示,要周恩来带黄、吴、李、邱、汪、李、纪去北戴河,向林彪征求、商议筹备召开最后解决庐山问题的中央会议一事时,当毛的话音一落,汪东兴便对毛泽东说:“我就不去了吧?家里的事很忙。”完全是一副庐山问题的局外人、且与毛关系很亲密的轻松口吻。  对汪东兴的问话,毛泽东也显出很随便、亲切的态度,并不以为汪这样做是犯上:“你不是也沾了边吗?,好,不去也行,但做自我批评还是有必要,有好处。”(《邱会作回忆录》P757)  汪东兴前段时间与林彪及黄、吴、叶、李、邱打得那样火热,对此,即便汪东兴没有庐山会议中积极鼓动参入批张春桥之事,仅仅就凭他向黄、吴、李、邱讲了那么多毛泽东的个人阴私之事,而黄、吴、李、邱也随时都可能将这些情况予以揭发。处在如此险境之际,照理,在毛的面前,汪东兴应只会是心虚有惧吧。  但是,如上所述,汪东兴却极其坦然自如,神情轻快,根本没有一个头上顶着个随时会炸的巨雷之人,常有的那种胆怯神态。  这又是为什么?  在邱会作、李作鹏、吴法宪所写的回忆录中,对于汪东兴,他们都很气愤,认为当年正是汪东兴误导他们陷入了泥潭:若不是汪东兴经常向他们透露毛泽东的事与批示、说毛泽东与江青是“两回事”;若不是汪东兴在庐山会议中高调鼓动,他们又如何会贸然掀起批张春桥的浪潮。可是,待他们知道毛泽东其实是很信任江青时,大错已铸。  然而,他们直到去世,也许还不明了,汪东兴的一切“误导”,其深层缘由,可能比人们诸多想象到的,还要复杂。  对于汪东兴的为人,邱会作在其回忆录中,有二点评说:一、喜欢装腔作势;二、肚子里有不少事。  汪东兴的肚子里,的确有着太多的秘密,因而,他给世人也展示了很多的悬疑。五  在林彪事件发生的过程中,汪东兴究竟有着怎样的实际身份?  目前,还没有、也难以有确实的资料,来揭示历史的真相,来显露汪东兴在林彪事件中的准确面貌。但是,从以往有过的某些历史,加之文革中发生的很多情况看,却不能不使人猜测:在林彪事件中,有可能,汪东兴是在扮演某种卧底类的角色。  很多人不知道,与毛泽东身边绝大多数秘书、警卫、生活方面工作人员身份不同的是,汪东兴原本就具有中共肃特与情报系统干部的资深经历。早在延安之初,他居然是在延安中央医院政委任上,主动要求转行从事肃特与保卫工作的。由此说明,汪个人对特工业务,是有着很大的兴趣。转行后,汪东兴即接受了中央社会部系统的情报、保卫与肃特工作专业训练(中社部训练班第七期),后来,很长时间担任过中共中央社会部第二室主任一职。  而中共社会部的四大任务之一,便是“有计划地派遣同志和同情分子,利用一切机会一切可能打入敌人的内部,利用敌人中一切可能利用的人,从加强敌人内部的工作达到保卫自己。”(郝在今:《中国秘密战》)  虽然,时代不同了,党内同志并非敌人。然而,建国后二十年来,经过揭批高岗、饶漱石,反右派运动,反彭德怀“右倾机会主义集团”,以及文革中打倒刘少奇、邓小平及大批党政要人,收拾王、关、戚,拿下杨、余、傅等不间断的种种斗争,这样,“敌人”的概念,便不可能不发生某种微妙的变化。而文革以来,各派政治势力,也无一不是希望了解中央高层或其他宗派圈子内的情况,总是千方百计欲获取自己想要的消息。  在这种态势与氛围下,对“社会部”业务熟门熟路的汪东兴,若为毛泽东执行卧底类任务,也不是不可能的。至少,作为中央办公厅主任,汪东兴在文革中,竟还兼了若干审查中央要员的“中央专案组”负责人,这就表明,他在原中央社会部的经历,尚在直接发挥作用。  在中共党内高层,是不是存在过对不同意见之党内他人,而动用特别方式获取对方情况的事情呢?  曾做过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副部长的伍修权,在其回忆录中曾透露,1937年他在延安担任陕甘宁边区政府秘书长期间,就负有监视当时尚为边区政府副主席张国焘的兼职使命。至于是谁交给他的这种任务,伍没有说。  张国焘当时是伍修权的上级,尚是中央政治局委员,伍却受命要监视张。  此事,表明了中共党内高层,的确也发生过用特工方式,以获得他人信息的事情。  至于毛泽东本人,众所周知,他对肃清内部敌人、甚至肃清只是内部反对派同志这类事,历来都是很重视的。但是,他是否派出什么人去做内部同志卧底的事情,却似没有所闻。  不过,1941年皖南事变后,毛泽东在延安时曾亲自兼任过一个鲜为世人所知的职务:中共中央调查研究局局长。  这个“中央调查研究局”的任务,就是全面负责对敌我友的情报调查与研究工作。  可见,毛泽东对情报调查、特工业务是甚为重视,也必是熟悉的。  有时,他还亲自参入这方面工作。  例如,1940年,国民党陕西省中统室主任李茂堂,与中共地下组织取得联系,表示愿为中共工作。毛泽东得知后,亲自指示中共情报机构与李茂堂联系,发展其为中共谍报人员。后来,李茂堂又秘密到了延安,提出加入中共的要求。对此,毛泽东也亲自予以批准。(郝在今:《中国秘密战》)  而张秀山在他的回忆录《我的八十五年》一书中,更披露了一个让人有些惊骇的历史细节:1953年,毛泽东要高岗去查一下东北敌伪档案,了解一下1929年刘少奇在奉天(沈阳)被捕的情况。  这说明,毛泽东对获取、掌握党内二把手的信息,的确是很感兴趣,为达此目的,也有过一些措施。  因此,在文革中,当杨成武垮台后,由林彪的几位爱将黄、吴、李、邱主持了军委工作,而全国各省政权又先后大部分为军队将领左右之际,毛泽东授意汪东兴打入“林彪集团”,以求掌握“林彪集团”的动态,并非没有可能。  如确存在这种可能,那么,汪东兴在庐山会议中做出的所谓“点火”行为,就更不会是什么他“头脑发热,就说了那番话”而已。相反,原本很可能是毛泽东为测试某种情况,而让汪放出的假气球。只是由此导致后来庐山会议发生了“批张”(春桥)几乎一边倒的熊熊烈火,有使毛对大局失控之迹象,毛才只好亲自出面灭火,汪东兴便也从此割断了与“林彪集团”的往来。  邱会作在他的回忆录中说:当毛泽东逆转了庐山会议的风向后,汪东兴便做了逃兵,拼命想从“林彪集团”中逃出去。  但是,邱会作可能错了!  1949年底的某次聚会中,投共的原国民党谈判代表张治中将军,看到胡宗南的机要秘书熊向晖也出席了聚会,便惊异地问熊:“熊老弟也起义了?”  站在一旁的周恩来,便笑着说:“熊向晖同志不是起义,而是归队!”  张治中顿时愕然。  的确,熊向晖从来就是中共地下党员,并不是国民党。  实际上,庐山会议8月25日之后的汪东兴,其所以嘎然中断与黄吴李邱等人的往来,并非是为着“逃出”林彪圈子,而显然是归队!
分类:随笔小记
被查看:2305次
文件夹:默认文件夹
我评价电影,就两类,好看的和不好看的。好看的电影都是相同的,使人感动和回味。不好看的电影则各有各的不好。或假或烂或丑,或恶心或无聊。前两天看了老张的新片,窃以为属于不好看的一类。哪里不好看,则是人言人殊,到我这儿就一句话,“太不靠谱了”。这也许是我的错,因为我原以为这是一部反映战争中真实人性的正剧。看完电影,我总的感觉就是,老张继“英雄”“十面埋伏”“黄金甲”诸武侠片之后,又拍了一部声光色大全的武侠片。声光色就不用说了,那是老张最拿手的。故事也是非常的武侠。那李教官端的一付好身手,弹无虚发,巧布雷阵,国军战士们也是个个了得,甚至排着千手观音的阵形,前赴后继地炸坦克,不可谓不勇武。那十三个窑姐儿,为了证明“婊子有情”,精神境界顷刻间集体升华,李代桃僵,欣然赴死,不可谓不义,金陵十三钗,实乃金陵十三侠也。中国历朝历代,有名有姓的侠义粉头儿们,从李香君到小凤仙,怎么数也不超过十个人,原来漏网的都跑到教堂的地下室里集合了。摄影出身的老张,崇尚视觉冲击,拍起电影来,光影色彩无所不用其极。到了“黄金甲”时,已臻化境。除了给每个女子的胸前都挤出一对屁股蛋子,还使用了团体操的阵容,造就了人的海洋,花的湖泊。这一手用在奥运开幕式上倒是不错。但拍电影是要讲故事的,故事讲不好,一切都白搭。老张虽善于搞视觉冲击,却不太会讲故事。以至于弄出像“三枪”这种红配绿赛狗屁的故事来。老张最好的电影是“活着”,视觉冲击全然没有。平铺直叙,非常的真实动人。这部经典,往小了说,要归功于余华的故事和葛优那副失魂落魄的颓样儿,往大了说,要归功于上个世纪中国老百姓的血泪历史。也正因为如此,朝廷才不敢让百姓们一睹为悲。这一次,老张自以为找到了一个朝廷认可的好故事。而且,战争妓女强奸诸元素,还可以为视觉冲击提供大量眼球。于是,老张就一边讲故事一边视觉冲击,结果用力过猛,搞得到处是硬伤。最大的一处硬伤,莫过于成年妓女换少年处女的戏说。不幸的是,这一戏说恰是影片的买点。当然,在伪劣货充斥的中国市场上,多一部戏说,也不是什么了不起的事情。我看过严歌苓的原著。对于最终的结局,作者有很多的细节铺垫和心理描写,包括数个伤兵及其长官与妓女们一同躲入地下室避难数日的情节。伤兵妓女和学生们从龃龉不合到相互慰籍。国军们的英勇不是在战场上,而是后来为了保护女人们主动向日本人投降,然后被残暴地杀害。严歌苓细腻的文字,为妓女们最后的义举提供了某种程度上的说服力。饶是如此,我仍然感到斧凿的痕迹过重。好在小说还没有堕落到让神父或国军和妓女上床的地步。这篇小说仅是严歌苓的一个中篇,写的挺随意。与其“第九个寡妇”和“小姨多鹤”相比,高下立见。而老张的手法则更逊一筹,不仅不能用有效的电影语言传递原作的文字描述,从而为妓女们的自愿牺牲提供更有说服力的铺垫,反而加进些匪夷所思的性爱场景。日军屠城枪声在耳,生死线一墙之隔,妓女们甫入院门,便袅娜着腰肢,一边款款走向教堂,一边向神父飞吻调情,编导者的媚俗趣味,由此可见一斑。我原以为,老张的本意,是要拍出一部关于战争关于死亡关于人性的正剧展示给观众。手拿六个亿,心向奥斯卡的老张,要拍一部动人的戏。要拍一部EPIC MOVIE。这就使人们不得不把其作品放入“大兵”“名单”“钢琴家”“朗读者”的行列中去进行比较了。显而易见,老张的东东自然是奉陪末座。好的战争正剧的共同之处,是真实。故事人物都可以是假的,但给人的观感却是真实的,因此才会动人。观众的心绪才会随着人物的命运和戏剧冲突,有逻辑地产生起伏和共鸣。这就是好的战争正剧的独到之处。没有了真实,就无从回味和反思。没有了真实,就是戏说,就是意淫,就是娱乐。作为意淫片娱乐片的战争戏,也可以是好戏,好莱坞这类电影不少,最近的好戏就有Quentin Tarantino 的Inglourious Basterds,尽管是胡说八道,但自成逻辑,引入入胜。其中的黑色幽默,更是令人叫绝。不过,作为娱乐片的观众,是可以一边看一边嚼爆米花的。而看着老张的东东,着实觉着拧把,手中的爆米花是吃还是不吃呢,吃吧,对不起老张苦着脸弄出来的“光辉人性”,不吃吧,对不起那几块钱。且不说有几个妓女懂得杜牧那句诗的含义,就算是要“证明”给世人妓女也能“干大事”,也要拿出令人信服的缘由。那墨玉的“战前动员”,怎么听怎么觉着像是政委说的。在一番说教之下,商女便知亡国恨,于是怀揣玻璃碴,要去把鬼子的后庭花了。如此的同仇敌忾,如此的义无反顾,哎,只能当娱乐片看了。把 “十三钗”拍成娱乐片,不会是老张的初衷。但事与愿违,由于剧本的单薄,故事的失真,编导的思维局限和功力不逮,看不出“十三钗”要说明什么。妓女们高风亮节堪称“十三侠”,为了一把琴弦两只耳坠儿再入虎穴可谓“十三点”,又哭又笑,一回打情一回骂俏,整部片子的叙事风格断裂。神勇者神勇得异常,侠义者侠义得无厘头,再加上假神父的修车修面的神技,实在是有些“十三不靠”,总之,一部杂烩,落入了娱乐武侠片的俗套。有人可能会拿莫泊桑的羊脂球说事儿,那不是经典吗。凭什么法国妓女的人性是人性,而中国妓女的人性就成了娱乐了? 请不要忘了,莫泊桑那篇小说之所以成为经典,不在于写出了一个卑微妓女无奈之下的义举,而在于其后的描述。那是在羊脂球替人受虐后的第二天早上,所有受其庇护的人们对她的冷漠,和对她的嫌弃,这才是莫泊桑所要揭示的真实的人性,这才是此作品能震撼人心的原因。所以,按照老莫的路数,老张应该把戏编成如下的结局:妓女们为了应否为学生妹出头而争论不休,少数妓女和多数学生认为应该,多数妓女和少数学生认为不应该,于是产生了内斗,并愈演愈烈,最后由于内斗,有人出卖,走漏了风声,被日本人发现了教堂里的实情,结果将所有的女人一举全奸。所有的这一切,来自于一个唯一的幸存者的回忆。也许,这才是彼时彼地更真实的故事,彼时彼地更真实的人性。不知道老张是否愿意这样改,我想鲁迅在世的话,以他揭人伤疤为己任的嗜好,是会这样改的。当然,中宣部那里是肯定通不过的。二战结束仅七十年,就像犹太人不会拿奥斯维辛集中营为背景拍娱乐片一样,今天的中国人也不敢冒天下之大不违,拿南京大屠杀作为背景拍娱乐片。对历史的认知,随着时间的流逝,会带给不同时代的人不同的体验。越是距离历史事件近的人们,就越不能忽悠他们。戏说可以,但请不要涉及近代那些令民族耻辱的历史剧痛。南京大屠杀这段历史,离我们太近了。对那段国殇,那份耻辱,中国人记忆犹新,他们还在痛着。观众中,有奶奶那辈的人被日本人奸杀了,爷爷那辈的人,要么当时揣着手傻在那儿,浑身发抖。要么放了两枪一看长官跑了于是丢了家伙换身衣服装平民,结果和老百姓一道,像数万头猪一样被日本人赶到江边砍了头。 这都是有图有真相,有稽可查的。当看完老张虚构的李教官之神勇和窑姐之侠义后,这些爷爷奶奶的后人们,难免不在心里暗吼:操,是他妈这么回事儿吗? 要是像影片里说的那啥,中国的抗战还会那啥吗?今天,没人再会“看三国落泪,替古人担忧”了。太远的就不用说了。现在的人们说起扬州十日或嘉庆三屠,对满族人的义愤就没那么填膺了吧。以遥远的历史事件为背景的意淫,随编导怎么折腾,也不会招来多少口水。老金的武侠作品,爱恨情仇离奇古怪,功夫法术更是违反物理定律,大家不一样看得过瘾,谁在乎是真是假? 故事里的蒙古人再怎么不是东西,也于我无关了。老张这部既然是武侠,就该把时代背景换一换,这样,大众接受起来就痛快多了。老张这部片子的时间应该换到几百年前的南宋末年,把日本鬼子换成蒙古鞑子,把李教官换成郭靖,地点可以是襄阳也可以在金陵。故事照旧:郭大侠使用各种手段杀敌无数后,兵尽力竭,惨烈地死于万箭之下。城破之时,一伙儿窑姐儿躲入了尼姑庵,同时混进去还有一个酒肉和尚和几个伤兵。众人与尼姑们厮混数天后,渐生情愫,当鞑子要求小尼姑们去为战死者诵经超度时,窑姐儿们义字当先,挺身而出,然后花和尚再把小尼姑们弄成小和尚模样,从后门一个个溜走……这样一来,电影院里的人们就可以泰然自若地嚼爆米花了。待到影片结束,观众们心满意足,起身时掸掸身上的碎渣,没准儿还会说一声,“不错”。不知老张的下一部武侠片要怎样拍。不管老张今后拍什么,有一点是肯定地,我观看时一定会大嚼爆米花。
第21-30,共911篇日记[][][][]
& Unknown Space , since 1996
北京市公安局海淀分局备案编号:71}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康生子女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