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时期瓷器的拍卖的石经有多少?

《乾隆石经》考述 
  至和|等折中推荐之赵秉冲,《清史稿》无传。检《清史稿》卷186〈表〉26〈部院大臣年表〉五上有10条赵秉冲官职变动之资料, 然所记皆嘉庆十年后事。是故赵秉冲有否被派专管收发记载懋勤殿所藏蒋衡手书《十三经》,似无其它可资印证。
  蒋衡祖孙事迹,《清史稿》卷503〈列传〉290〈艺术〉二附〈王澍〉,其传载:“蒋衡,改名振生,字湘帆,晚号拙老人。与澍同里。键户十二年,写《十三经》。乾隆中,进上,高宗命刻石国学,授衡国子监学正,终不出。衡早岁好游,半海内,观碑关中,获晋、唐以来名迹,临摹三百余种,曰《拙存堂临古帖》。晚与澍相期`胜,每临一书,相从质证。子骥,孙和,并以书世其家。” 另《清史列传》卷71〈传〉二〈蒋衡〉, 记蒋衡事更详悉,不备录。
  二、《乾隆石经》所据版本及高宗撰序
  关《乾隆石经》所据之版本,冯登府《石经补考‧国朝石经考异》曰:
  《周易》分上、下经二卷,〈十翼〉十卷,共十二篇,此古本也。王弼从费氏《易》,以〈彖〉、〈象〉、〈文言〉分入每卦中,别为〈系辞〉上、下,〈说卦〉、〈序卦〉、〈杂卦〉五篇;朱子用吕大防、吕祖谦古本,离上、下经与〈十翼〉为十二,以复孔子之旧,今《石经》从之。《尚书》,《石经》悉仍孔传本,惟〈书序〉统为一卷,在经之后,盖从马、郑之本,与孔传各列篇首者不同。《诗》,《石经》分卷与今本同,惟〈诗序〉合为十篇,在经之末。《石经考文提要》云:“郑康成谓诸序自合为一篇,毛公始分以诸篇之首,今从《钦定诗经传说汇纂》经末,以复其旧,其间异字、脱简有足订今本之讹者。”
  张国淦《历代石经考‧清石经考》亦曰:
  《周易》用朱子《本义》本;《尚书》用孔传本,〈书序〉列经后,用马、郑本;《诗》用今本,〈诗序〉列经后;其余诸经俱用今本。
  据是,知《乾隆石经》以复古为宗。所用之本,《周易》据朱子《周易本义》,盖以其依吕大防、吕祖谦《周易古经》也。《石经》所刻作12篇,与王弼从费氏《易》者不同。《尚书》用孔传本,即伪孔安国传本也,惟《石经》,其〈书序〉统为1卷附经后,盖从马融、郑玄本,与伪孔传本各列于篇首不同。《诗经》分卷同今本,惟〈诗序〉合为10篇附经末,盖据郑玄说,并从《钦定诗经传说汇纂》置经末,以复其旧。其余诸经则俱用今本。
  《乾隆石经》既刻竣,高宗因绩论功,于乾隆五十九年九月颁谕曰:
  《石经》总裁等校勘《石经》,见在将次完竣,和|等与彭元瑞均系总裁。和|等所管事务较繁,止能综其大纲,酌加参阅;至于校订厘正,皆系彭元瑞专司其事,彭元瑞着加太子少保衔,并赏大缎二匹,以示奖励。若校定之文或有纰缪不经之处,将来披览所及,经朕指出,惟彭元瑞是问。
  据是,则彭元瑞以专司校订厘正《石经》有功,独获褒赏。此事引致和|嫉妒与不满,见载前引《清史稿‧和|传》。乾隆此谕于末处谓“校定之文或有纰缪不经之处”,“惟彭元瑞是问”云云,则不无安抚和|之作用,不意十全老人处事,其考虑深远周延如此。
  《乾隆石经》刻成,将立于国子监,高宗尝撰〈御制石刻蒋衡书《十三经》于辟雍序〉,亦刻碑立于国子监《石经》前。全文曰:
  前岁集〈石鼓文〉而为之序,有曰:“凡举大事者必有其会与其时,而总赖昭明天贶以成其功。”信弗爽也。石鼓不过周宣王之事,列于文庙之门,以寓兴文,尚俟其时其会;若夫《十三经》,则古圣先贤出诸口以传道授教,其重于〈石鼓文〉奚啻倍蓰哉!则今之石刻《十三经》是矣!盖此为蒋衡手书,献于乾隆庚申者,其间不无少舛讹。爰命内翰详核,以束之懋勤殿之高阁,至于今五十有余年,亦既忘之矣。昨岁命续集《石渠宝笈》之书,司事者以此经请,乃憬然而悟曰:“有是哉!是岂可与寻常墨迹相提并论,以为几暇遣玩之具哉!是宜刊之石版,列于辟雍,以为千秋万世崇文重道之规。”夫经者,常也;道也。常故不变,道则恒存。天不变,道亦不变,仲舒之言实已涉其藩矣!盖石经之P自炎刘一字,曹魏三字,讫不可考。李唐、北南宋虽曾有刻,或乖或不全。兹则出一人之手,经诸臣之目,视历代为加详矣。予自六龄入学堂,读《易》、《书》、《诗》三经,所为易简,而天下之理得;二典三谟,为王道始;正变风雅,不知无以言。及长而涉猎三《礼》,觉与三经为有间。枕z《麟经》,慎正统偏安之必公,孜孜餍饫,耄耋弗衰。虽自愧学之未成,乃今刻诸石,列诸辟雍,应时举事,以继往圣、开来世,为承学之士之标准,岂非厚幸也欤?蒋衡一生苦学之勤,亦因是酬矣!若夫历代注疏,入主出奴,纷如聚讼,既冗且繁,衡止书诸经正文,余概从删,是也。或以为不观注疏,何以解经?予则以为以注疏解经,不若以经解经之为愈也。学者潜心会理,因文见道,以六经参互之,必有以探其源而晰其奥者,是在勤与明而已。且予重刻木板《十三经注疏》,分布世间者不少也。举辟雍以五十年,勒《石经》又越六载,凡所以待其时而逢其会,八十老人后,得成斯大功者,何莫非赖昊天之鸿贶乎?昔著〈知过论〉,以为其不可已者仍酌行之,斯之谓矣!盖凡物有其成必有其坏,所为石鼓、石经者是也。然向不云乎,经者常也,道也,天不变,道亦不变。依圣人之门墙,示万世之楷则,孰谓沧桑幻化,能移我夫子不朽之道也哉!是为序。
摘自:  
更多关于“《乾隆石经》考述”的相关文章
杂志约稿信息
& 雅安市网友
& 上海市网友
& 天津市网友
& 天津市网友
& 广西柳州网友
& 哈尔滨市网友
& 太原市网友
& 广西网友
& 广州网友
品牌杂志推荐
支持中国杂志产业发展,请购买、订阅纸质杂志,欢迎杂志社提供过刊、样刊及电子版。
全刊杂志赏析网 2015《乾隆石经》考述 
  摘要:《乾隆石经》自开刻迄今已二百余年。本文详引史料,对《乾隆石经》刊刻经营、所涉人事、重修奏修等诸多事项作了全面而系统地考述,既补前贤所未及,亦多有发明。
  关键词:《乾隆石经》;《石经考文提要》;和|;彭元瑞
  :K207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8)01-0007-11
  我国历史上大规模刊刻儒家石经凡7次。经始于东汉灵帝《熹平石经》,其后有三国曹魏齐王芳《正始石经》、唐文宗《开成石经》、五代十国后蜀孟昶《广政石经》、北宋仁宗《嘉v石经》、南宋高宗《御书石经》与清高宗《乾隆石经》。
  《乾隆石经》亦称《清石经》,开雕于乾隆五十六年(1791)十一月,而至五十九年(1794)九月间刊刻完竣。所刻者计为《周易》6碑、《尚书》8碑、《诗》13碑、《周礼》15碑、《仪礼》17碑、《礼记》28碑、《左传》60碑、《公羊传》12碑、《谷梁传》11碑、《论语》5碑、《孝经》1碑、《尔雅》3碑、《孟子》10碑,凡189碑,约63万字,刻竣后皆立于北京国子监。
  《清石经》乃据康熙时人蒋衡真书《十三经》镌刻上石。进行伊始,乾隆即谕派和|、王杰为,董诰、刘墉、金简、彭元瑞为副总裁,金士松、沈初、阮元、瑚图礼、那彦成为校勘,董理其事;并命诸人悉心研办,务臻完善,以副尊经右文之至意。
  清代之前所刻诸石经,其后历经天灾人祸,仅《开成》一经幸属完整,其余多属残碑零石,所存无几。考古研经之士犹对上述诸石经穷治不餍,且颇有著述。 惟独对此有若鲁殿灵光迄兹仍巍然尚在之《乾隆石经》,二百年间阒然沉睡国子监,问津者少,作全面而系统研究者竟阙如。至光绪十六年(1890)四川尊经书局刻《石经汇函》所收冯登府《石经补考‧国朝石经考异》,暨1929年张国淦撰《历代石经考‧清石经考》,始欲就此有所论说,惜二书成文仍嫌疏略,留待后人补苴之处不少。用是不辞固陋,拟继冯、张二氏之后,征引史料,详作考述,续貂之诮,亦或有所不避矣。
  一、《乾隆石经》之经营及所涉人事
  乾隆五十六年(1791)十一月二十一日,清高宗颁谕内阁,谓《十三经》“允宜刊之石版,列于太学”,着派和|等为总裁,董诰等为副总裁,金士松等为校勘,经营其事。从是日起乃展开《乾隆石经》筹备开雕工作。乾隆于其谕中曰:
  自汉、唐、宋以来,皆有石经之刻,所以考定圣贤经传,使文字异同归于一是,嘉惠艺林,昭垂奕T,甚盛典也。但历年久远,率多残缺,即间有片石流传,如开成、绍兴年间所刊,今尚存贮西安、杭州等府学者,亦均非全经完本。我朝文治光昌,崇儒重道。朕临御五十余年,稽古表章,孜孜不倦。前曾特命所司创建辟雍,以光文教,并重排石鼓文,寿诸贞珉。而《十三经》虽有武英殿刊本,未经勒石,因思从前蒋衡所进手书《十三经》,曾命内廷翰林详核舛讹,藏l懋勤殿有年。允宜刊之石版,列于太学,用垂永久。着派和|、王杰为总裁,董诰、刘墉、金简、彭元瑞为副总裁,并派金士松、沈初、阮元、瑚图礼、那彦成随同校勘。但卷帙繁多,恐尚不敷办理。着总裁等再行遴派三人,以足八员之数为校勘。诸臣等其悉心研办,务臻完善,以副朕尊经右文至意。
  乾隆之谕,意在彰显其“文治光昌,崇儒重道”之伟绩。谕中谓其前此已“创建辟雍,以光文教”,又“重排石鼓文,寿诸贞珉”,今则拟将蒋衡手书《十三经》刊石,“用垂永久”。所委派之官吏,有总裁2人,副总裁4人,校勘5人,另须增派校勘3人,则乾隆拟委派者,合共14人。
  和|等于接谕旨之次日,即乾隆五十六年十一月二十二日,立刻奏上〈谢恩折〉,除折首“恭谢天恩”,颂扬高宗“体道敷言,崇经寿世,与前圣而揆一德”外;折末表达彼等皆有“勤事勘雠”之决心,并期奉旨刊刻之石经皆达致“豕亥、乌焉勿误”之效果。
  乾隆五十六年十一月二十三日,和|等又奏上〈请添派刘凤诰等三员校勘石经折〉,其折曰:
  臣和|等谨奏,为奏闻事。臣等奉旨校勘石经,除派出五员外,命臣等添拟三人,以足八员之数。钦此。臣等公同商酌,淹通经学者,殊难其选。就其平日尚能诵习者,查有侍读学士刘凤诰、祭酒汪廷珍、侍讲邵晋涵三员,堪充校勘。如蒙俞允,臣等将诸经酌量卷帙多寡,分与八员承勘,以专责成。其余收发、催趱、监看上石,尚在需员,容臣等于馆、部、内务府诸员内酌量派员。至懋勤殿所藏《十三经》册,就近交与赵秉冲专管收发记载。又查有蒋衡之孙蒋和,系分发直隶河工、从九品试用之员,现未起身,尚能守其家学,兼工篆隶,可否令其留京以备委用。为此奏闻请旨。谨奏。
  此折除奏请添派刘凤诰、汪廷珍、邵晋涵3人为校勘外;另谓“收发、催趱、监看上石,尚在需员”;“懋勤殿所藏《十三经》册”拟“交与赵秉冲专管收发记载”; 又谓蒋衡之孙蒋和“尚能守其家业,兼工篆隶”,拟“令其留京以备委用”。上述诸事,和|等“奏闻请旨”后,倘获乾隆恩准,则参预工作之官员,日益增多矣!
摘自:  
更多关于“《乾隆石经》考述”的相关文章
杂志约稿信息
& 雅安市网友
& 上海市网友
& 天津市网友
& 天津市网友
& 广西柳州网友
& 哈尔滨市网友
& 太原市网友
& 广西网友
& 广州网友
品牌杂志推荐
支持中国杂志产业发展,请购买、订阅纸质杂志,欢迎杂志社提供过刊、样刊及电子版。
全刊杂志赏析网 2015《乾隆石经》考述《乾隆石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乾隆石经》考述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您当前的位置是:
乾隆御定石经·春秋左传第五册
古籍善本专场
编号:*1888
估价:18,000-22,000
编号:*1889
估价:6,000-8,000
编号:*1890
估价:4,000-6,000
编号:*1891
估价:4,500-5,500
18,000至22,000
拍卖会名称
拍卖会专场
上海四季酒店三楼宴会厅(上海市威海路500号)
开花纸裱本 一册 署年:清乾隆间内府亮墨拓本 说明:内收清御定乾隆石经,春秋左传第五册,宫廷原装原裱。洒金宫色(黄色)蜡笺扉页。宫色书封,首页钤有“乾隆御览之宝”印,印色纯厚,据清宫内府志载,始于清康熙《御制棉花图》,止于清乾隆《御定石经》,清宫廷内府所拓均采用内府开花纸,宫廷御墨精拓,分赐进二门的皇亲大臣。至清道光时已一册难求,可见此拓本之珍贵。 28.5×14cm
上海朵云轩拍卖有限公司于1992年8月创建成立,是中国国内首家专业的艺术品拍卖公司,其创办宗旨在于弘扬...…[]
联系电话:021-联系地址:上海市延安西路593号1号楼3楼所属地区:上海拍卖品:
估价RMB 1,000--1,000
估价RMB 1,000--1,000
估价RMB 5,300,000--8,300,000
估价RMB 10,000,000--15,000,000
估价RMB 15,000,000--25,000,000
估价RMB 5,500,000--8,500,000
成交价RMB 57,500
成交价RMB 109,250
估价RMB 12,000--12,000
估价RMB 5,000--6,000
估价RMB 5,000--6,000
估价RMB 3,600,000--3,600,000
估价RMB 3,000,000--3,000,000
估价RMB 8,911,200--17,822,400
成交价RMB 20,000
估价RMB 2,000--3,000
成交价RMB 2,300
估价RMB 2,200,000--2,200,000
估价RMB 15,000--18,000
估价RMB 80,000--100,000
估价RMB 60,000--80,000
估价RMB 800,000--1,000,000
估价RMB 150,000--180,000
估价RMB 10,000--20,000
估价RMB 20,000--25,000
估价RMB 4,000--4,000
估价RMB 250,000--300,000
估价RMB 30,000--50,000
估价RMB 35,000--50,000
估价RMB 80,000--100,000
估价RMB 20,000--40,000
估价RMB 80,000--120,000
估价RMB 30,000--50,000
估价RMB 40,000--60,000
估价RMB 30,000--50,000
估价RMB 20,400--35,700
估价RMB 10,200--20,400
估价RMB 6,000,000--6,000,000
估价RMB 15,300--25,500
估价RMB 102,000--153,000
估价:成交价RMB 22,400时间:公司:上海朵云轩
成交价RMB 28,000
成交价RMB 33,600
成交价RMB 16,800
成交价RMB 35,840
成交价RMB 34,720
成交价RMB 20,160
估价RMB 15,000--25,000
成交价RMB 5,040
成交价RMB 21,280
估价:成交价RMB 12,880,000时间:公司:上海朵云轩
成交价RMB 10,864,000
成交价RMB 5,264,000
成交价RMB 5,264,000
成交价RMB 4,816,000
成交价RMB 4,704,000
成交价RMB 3,808,000
成交价RMB 3,584,000
成交价RMB 3,360,000
成交价RMB 3,136,000
估价:估价RMB 3,000--5,000时间:公司:上海朵云轩
估价RMB 2,000--3,000
估价RMB 4,000--8,000
估价RMB 3,000--5,000
估价RMB 10,000--20,000
估价:成交价RMB 1,000,010,000时间:公司:东方艺都
成交价RMB 883,200,000
成交价RMB 672,000,000
成交价RMB 625,600,000
成交价RMB 474,600,000
成交价RMB 474,600,000
成交价RMB 436,800,000
成交价RMB 425,500,000
成交价RMB 403,200,000
成交价RMB 402,500,000
估价:--时间:公司:朔方国际
估价RMB 1,000--2,000
估价RMB 1,000--2,000
估价RMB 2,000--3,000
估价RMB 2,000--3,000
估价RMB 1,000--2,000}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乾隆时期瓷器的拍卖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