辜建君三个字的歌名有哪些有多少笔?

高中语文高三素材2009浙江高考自选模块语文模拟测试卷(8套)--预览
试卷 教案 课件 搜索
试题搜索答案
☉禁止使用迅雷下载本站资源,如果不能下载请联系QQ:
☉如果遇到什么问题,可以加网站QQ群()
☉本站提供的资源仅供学习研究之用,任何涉及商业盈利目的均不得使用。
下载内容预览: 预览不包含图片,只是文字内容 ,需要完整资源请下载.
2009浙江省高考自选模块语文部分模拟测试研讨卷
()
特别鸣谢--
浙江省中学语文特级教师
嘉兴教育学院学科教学研究处高中语文教研员
傅顺康
浙江省中学语文特级教师
浙江省功勋教师
元济高级中学党总支书记
高三备课组
平湖中学 
田忠良
嘉兴高级中学
赵云霞
嘉兴市高中语文学科基地专家组
2009浙江省高考自选模块模拟测试卷语文部分(样本学校调研卷)
本试题卷共18题,全卷共10页。满分6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和测试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纸上。
2.将选定的题号按规定要求先用2B铅笔填写在答题纸上的"题号"框内,确定后再用签
字笔或钢笔描黑,否则答题视作无效。
3.考生可任选6道题作答;所答试题应与题号一致;多答视作无效。


题号:0l
"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模块(10分)
阅读下面的散文,回答文后问题。

外祖母活着,并未远去
燕子还在为我的记忆衔泥
我掉落的第一颗牙齿,在哪片瓦下
硌痛岁月的青苔
--寒烟《庭院》
眉清目秀的苏南平原几乎没有大起大落的地理构造,这柔情缀以轻盈的燕子甚为贴切:一
对恩爱伉俪"颉之颃之",穿过数千年的时光从《诗经》里翻然飞出,以"双双燕"这样令人艳羡的词牌,映入水墨江南"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的素雅纱帘。
脑海里浮出一个清晰的画面:乡村小学,孩子们双手背立,随着幼儿园阿姨踩着老式脚踏
风琴的节奏,摇晃着小脑袋一扬一顿地唱着"小燕子穿花衣,年年春天来这里。我问燕子你为
啥来?燕子说,这里的春天最美丽",接着第二遍。那声音纯净、清爽,如果是三月,你偶尔瞅
一眼窗外,两只乖巧伶俐的燕子正柔声细语呢喃不休,仿佛听懂了儿歌里的对话,沾沾自喜。
"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似乎应于某种召唤,万物此刻赶集似的奔赴一场生命
的盛宴。燕子与人就有这样一个约定:秋去春回。人们开始念叨它们时,耳边分明响起那熟悉的
声音,抬头一看,它们回来了并致以舒心的问候,人们才充分信赖进行农事活动的物候。乌黑
滑亮的燕子多像天空的一双眼睛啊,它们毫不张扬地飞翔,线条简洁柔和,却不失抚媚,行云流
水间尾巴剪裁着春风。
我并不确切知道燕子飞去哪儿过冬了,我只知道往南。南方是一个过于辽阔的概念,镶有
温暖的色调。燕子之所以"游牧"并不纯粹是追逐阳光去的,它们喜欢在空中捕食飞虫,边飞
边张着嘴优雅地把蚊、蝇之类的小型昆虫迎入嘴里。为此它们不得不跋山涉水去南方越冬以适应食物的供给。不过燕子有着惊人的记忆力,无论飞多远,它们也能够靠着这份惊人的记忆力返回故乡。"有言燕今年巢在此,明年故复来者。其将逝,剪爪识之,其后来至焉",晋人傅咸试过,果然。燕子喜欢在农家屋檐下筑窝,有的干脆就垒在堂屋的大梁下。它们衔来泥和草茎,用唾液粘结,半碗型的窝上留有一口一口劳作的艰辛痕迹。窝内铺以细软杂草、羽毛、碎布等。燕子是有灵性的,它们最初敢于与人类共居一室实在是一个冒险的赌注,窝里的雏燕整天唧唧叫个不停,有时不时举起的好奇的竹竿,还有"喵喵"不止的贪婪的目光,而大人有效的谎言和呵斥回报了它们的信任。乡下人有时出两天远门,会把窗户和卧室通堂屋的门打开,以便它们喂食儿女。"钩帘归乳燕,穴纸出痴蝇。为鼠常留饭,怜蛾不点灯",人们的怜悯之心对后三者来说近乎奢望,却惟独赋予了燕子。然后,两只燕子形影不离的温情,伴随繁殖结束,在第一次寒潮到来前带着孩子随群南迁,等到春暖花开的时节再由南方返回出生地生儿育女。
面对祖屋里残留的泥痕,我未来生活的场景势必陷入想像力匮乏的窘境。我的孩子可能还
会学唱这首儿歌"小燕子穿花衣,年年春天来这里。我问燕子你为啥来?燕子说,这里的春天最美丽",这里的春天最美丽吗?孩子肯定没有我小时候唱得投入了,她理解不了这门功课里音乐老师对童年记忆的深情迷恋,我深为惋惜的是他们错过了另一个物种演习亲情教育的生动一幕
当燕子归巢、数张嫩黄的小嘴讥嗽着张开时,一送一接的动作里包含着万物最神圣的关键词:哺育。
  请从"诗歌讲意象,散文重虚实"的观点出发,赏析文前引诗与正文。(不少于150字)
题号:02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模块(10分)
选择你所熟悉的中国古代诗歌作品,运用缘景明情的方法,赏析作品中所蕴之情。(不少于150
字)
2009浙江省高考自选模块模拟测试卷语文部分(嘉兴一中)
题号:0l
"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模块(10分)
阅读下面的散文,选取一个角度,写一段赏析文字,不少于150字。(10分)
木格花窗的眺望
李汉荣
  是松木做的,阳光照射的时候,惊喜的窗木就飘出特有的清香。这是我们能够嗅到的乡村气息的一部分。植物的魂灵遍部生活的每一个细节:桐木的门、桦木的椽、榆木的门墩、盛米的椴木勺、舀水的葫芦瓢。就连脾气难免尖刻的菜刀也有着柔和的柳木把柄......这一切合并成一种浑厚的气息,这是民间的气息,也是古老中国的气息。
  就这样,一部分松木来到母亲的生活,以窗的形式帮助着母亲,也恰到好处地把一部分天空、一部分远山引进了她的日子。到了夜晚,则把一部分月光、一部分银河领进了她的屋子,她的梦境。
  站在窗前,首先看到的是一片菜园,韭菜整齐地排列着,令人想起千年的礼仪,民间自有一种代代传递的肃静与活泼;白菜那白净的素脸,那微胖的身段,是一种永不走样的平民美貌;葱那不谙世事的单纯的手,却能在不动声色的土里取出沁人心脾的情义;花椒树,经营着浑身的刺,守着那古老的脾气--鲜美的麻,一种地道的民间味道。
  人在愁苦的时候,倚在窗前,看一眼这菜园,内心就有了春色,有了不因世道和人心的扰乱而丢失或减少的那种生的底色,也是心的底色,这就是天地生命的颜色。
我能想象,母亲多少次站在窗前,看那菜园,那经她的手务做的植物们,那些绿,星星点点竟绿成这一大片,要不是泥土缚了它们的脚跟,它们也许会翻过窗,走进屋子里来的。
母亲曾说,她年轻的时候,也常失眠,就站在窗前,久久凝神看,好几次看见月光从窗格里进来,就变成四四方方的,她就想这是一封封信,是从天上寄来的,静静地放在窗台,等她收阅。我知道母亲这一生是没有收到几封信的,也许她是在想象天意里会有一个夫君,等着她,却无缘相遇,就在远天远地的夜晚辗转投寄来一封封素笺。
窗框雕有简单的图案:喜鹊、蝴蝶、莲花、仙桃。古中国的偶像,是自然里美的生灵。人居住在它们中间,受它们庇护,也庇护着它们。人与天地就这样互相凝视、互相友善,人也变成了自然的情义。阳光洒进来,月光照进来,星星走进来,风有时也跑进来,雨有时也会两三点跳进来,更有时,那迷路的蝴蝶也会因了惹眼的窗花飘进来,在屋里逗留片刻。窗外墙根下,时不时就冒出几丛喇叭花藤,顺着墙壁爬上窗子,在母亲有些寂寞的窗口,吹奏起淡紫的、蓝色的音乐;那些蛐蛐们、蝈蝈们,还有根本见不到面的无名无姓的虫儿们,就伴和着唱它们的歌,那从远古一直传下来的老歌;喜鹊、斑鸠、麻雀、八哥、云雀、布谷鸟、阳雀、清明鸟......也远远近近地唱着、唱着。从木格花窗,你抬眼可望见万里,你侧耳能听见千秋。
我站在窗前,嗅着淡淡的松木香气和从窗外深远的天地飘来的草木风月的气息,我在想我小小的母亲,她仅是这窗里的一个小小妇人吗?
此时,鸡叫二遍,已是深夜时分,母亲熟睡了。我静立窗口,看见月亮偏西,泊在遥远的一个山脊上。银河浩瀚,展开了它波澜壮阔的气象,我似乎听到天上涨潮的声音,哗啦啦的声音,它的波浪汹涌而来,拍打着夜深人静的民间,拍打着这小小的窗口,笼罩着我小小的母亲。
哦,小小的窗口,小小的母亲,小小的我们,与浩大的天意一起,我们很小,但是,人世悠远,天道永恒......
题号:02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模块(10分)
读下面的一段诗话,回答后面的题目。(10分)
  作诗有三等语:堂上语、堂下语、阶下语,知此三者,可以言诗矣。凡上官临下官,动
有昂然气象,开口自别。若李太白"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此堂上语也。凡下官见上官,所言殊有条理,不免局促之状。若刘禹锡"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此堂下语也。凡讼者说得颠末详尽,犹恐不能胜人。若王介甫"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蹊手自栽",此阶下语也。
      (附):
与史郎中听黄鹤楼上吹笛
一为迁客去长沙,西望长安不见家。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
 问:你是否同意这段文字作者的说法,请申说理由。
答:
参考答案
题号:0l
提示:可从虚实的角度写,也可从大小的角度写,也可从疏密的角度写。
题号:02
我们可以同意诗话作者的说法。李白的诗有一种富贵气,又是黄鹤楼,又是玉笛,没有哀怨,没有牢骚,民间疾苦也不在他心上,两眼向上,只顾自己享受荣华富贵;刘禹锡的诗,感叹人间兴衰,感情复杂,大致可以推想他没有享受过王谢家族的富贵生活,说话很委婉,小心翼翼;王安石的诗写庭院景象,两句诗一说再说,惟恐说得不细致,有点絮絮叨叨。若不同意诗话作者的说法,言之有理亦可。
2009浙江省高考自选模块模拟测试卷语文部分(元济高级中学)
题号:0l(元济高级中学
"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模块(10分)
阅读下面一篇现代散文,完成1~3题。(10分)
生命大巡游
(旅美)李硕儒
  ①那一年,与家人离旧金山,经西雅图、温哥华,沿加拿大1号公路,直上落基山脉的哥伦比亚冰川。往返十几天,对生命有了大悟。这悟来自我们的路线,确切说更是来自一种鱼-鲑鱼,也就是近年来常在餐桌上出现的三文鱼。
  ②鲑鱼出生于阿拉斯加至落基山脉间的大片江河湖水中。它们极富灵性。一生充满诗情,它们的生命就是一个极富震撼力的悲剧过程。或许因为体魄劲健,一对雌雄鱼一次产卵即达三四千颗,大约可成鱼八百多条。这些初获胜利取得原初生命的小鲑鱼们在故乡嬉戏着、成长着,长到第10个月,身长七八寸时就不再安于故乡河湖的促狭,于是一双双一对对地雌雄相携,游身横贯加拿大南北的菲莎河。
  ③菲莎河水深流急,上下奔突,小鲑鱼的命运稍有不测,就有没入河底或葬身人腹之灾。然而,它们痴心不必,奋力前行,一对对披荆斩棘,也要游身太平洋!可当它们游身彼岸,回望自己的兄弟姐妹时,一个八百之众的大家族,此时也就不剩二百个成员了。它们是侥幸者,胜利者,重整旗鼓,振足膂力,从太平洋洋面一路西行,在大起伏,大跌宕中,嬉戏拚搏,直达日本海,再延至中国的东海,黄海......一去4年。
  ④4年的生命历程,4年的生存体验,不知是心态老化还是心智成熟,它们乡愁如缕想起家来,于是夫妻相携要回故乡了。回归前,它们在太平洋中饕餮狂食,直到腹饱肠肥满身油光之后,它们以似箭的归心,超常的膂力,劈波斩浪,逆水而上。然而毕竟关山阻隔风刀霜剑,加之沿途所遇围捕者的网罗钩钓,经年累月地回游后,能够回到故里者,往往是一个八百口家族剩下的一两对夫妻。但它们志不渝,回归故里后,就要完成鱼类与家族的伟业--繁衍子孙,传宗接代。
  ⑤就在它们由太平洋游入菲莎河,亦即从咸水回归淡水之后,通体健劲的鲑鱼们肤色急剧变化--由灰白而深褐,而赤红。终于,满湖满河都是赤红了。这赤红流荡着,跳跃着,躁动着、狂欢着......这是生命的激荡与狂欢,是生命的呼喊与交响。随着最后的宣泄与完成,它们全部殉情而死,刹那间,上一代一条不剩地赤红着身子葬身故里,下一代以400倍的等比基数,欢歌在父母以生命赋予它们的生命中,不知这些极富灵性的鱼们是否意识到,它们其实是多么孤单多么悲哀,一代一代地,它们将永远串演着前不见父母,后不见子孙的孤绝悲剧。
  ⑥生命越来越像个迷。正因为它的迷离朴朔,才招来愈来愈多的追寻与拷问。其实,生命之所以为谜,关键就因为有限的生命总想寻求生命的无限,寻觅无着,于是生出我少幻想多少荒诞,多少哲思多少玄机,多少绝响多少慨叹......比照鲑鱼的生命意蕴,其实有形的是身,无形的是魂,鲑鱼们并未因为它们短暂的身体的消亡,就魂消魄散;倒因为它们精神作为的最后行动,而使其族类传之千古,它们的魂魄精神也就永不消散。
  ⑦相较之下,我们人类有形的生命远远走超出它们几千倍,以我们睿智的心性,神奇的劳作,我们无形的生命化成的魂魄精神,能传之久远,生命的无限岂不就在眼前!可惜,随着现代享乐的疯狂趋重,人们越来越谈漠了魂之存在,越来越看重形的膨胀,越来越轻精神而重物质,这不能不是现代人的悲哀。
  ⑧国人重吃会吃,更讲究补,随着物质的丰富,与国际大社会的链接,我们的餐桌上早已添了这道带洋味的菜;三文鱼。嚼着它桔红色鲜嫩的肉,再佐以豆绿色芥茉的辣味时,不知你是否知道这种鱼的历史和生命的意蕴?
1.阅读第②-⑤段后,简要概括三文鱼的生命历程。(4分)
   (3)
2.试述作者在对三文鱼生命历程的描写中,突出了它们的哪些"魂魄精神"?(3分)
3.说说第⑦段在文中的作用和作者写作该段的目的。(3分)
题号:02(元济高级中学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模块(10分)
阅读元稹的《行宫》,选择下面二个问题中的任何一个写一段赏析作品的文字。(不少于150字)
行 宫(唐?元稹)
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
1、宋洪迈《容斋随笔》说这首诗"语少意足,有无穷之味",请谈谈你的看法。
2、请从乐景写哀情的角度谈谈这首诗所抒发的情感。
参考答案:
题号:01
1.(1)不安于故乡游向菲莎河 (2)披荆斩棘游身太平洋
(3)夫妻相携回故乡
 (4)全部殉情葬故里。(共3分,每点1分)
2.(1)不满足安逸的生活;(2)为了追求生命的意蕴,千难万险不回头;
 (3)为家族的繁衍恿于献身。(要点有即可)(共3分,每点1分)
3.作用是呼应首段的"生命有了大悟" (1分),使文章结构紧密(1分);目的是将人类与三文鱼进行对比(1分),慨叹现代人轻精神而重物质的"魂魄精神"的严重缺失(1分)。(共4分,每点1分)
题号:02
1、这首诗字少而意多。首句指明地点,是一座空虚冷落的古行宫;次句暗示环境和时间,宫中红花盛开,正当春天季节;三句交代人物,几个白头宫女,推想是玄宗时进宫的老宫人;末句描写动作,宫女们正闲坐回忆、谈论天宝遗事。二十个字,地点、时间、人物、动作,全都表现出来了,构成了一幅非常生动的画面。凄凉的身世,哀怨的情怀,盛衰的感慨,二十个字描绘出那样生动的画面,表现出那样深刻的意思。
  2、以乐景写哀情。诗所要表现的是凄凉哀怨的心境,但却着意描绘红艳的宫花。红花一般是表现热闹场面,烘托欢乐情绪的,但在这里却起了很重要的反衬作用:盛开的红花和寥落的行宫相映衬,加强了时移世迁的盛衰之感;春天的红花和宫女的白发相映衬,表现了红颜易老的人生感慨;红花美景与凄寂心境相映衬,突出了宫女被禁闭的哀怨情绪。
2009浙江省高考自选模块模拟测试卷语文部分(平湖中学 董旻)
题号:01
"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模块(10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蛇爬过窗口
盘住你的心灵
寂静的屋子里
灿烂的阳光打开鲜艳的花朵
激情地扬起头颅
眼中流溢绚丽的光芒
心与心之间架起温馨的彩桥
阳光汹涌 心灵的歌唱澎湃
如粮食堆满仓库
如金子铺满道路
而蛇经受不住长久的激动
在泪水中死去
心灵枯萎了
鲜花一一凋落
不等风雨洗礼
  请从"诗的意象"入手,赏析这首诗,写一篇鉴赏短文。(不少于150字)
题号:02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模块(10分)
  选择你所熟悉的中国古代诗歌作品,运用知人论世的方法,赏析该作品。(不少于150字)
参考答案
题号:01
"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模块(10分)
1."蛇":从到来至死亡这一过程,象征一段坎坷的心路历程(没等经历风雨磨炼祝福而夭折的感情),一颗心从流光溢彩到渐渐枯萎的过程。蛇的闯入使心灵之门开启,心灵之间架起了彩桥;随后就到了感情的饱和点;心灵的脆弱注定了长久激动后感情的终结。
2."寂静的屋子"指空虚的心灵。"花朵"也指心灵。"阳光"指人间种种美好温馨的情感。
3.能说明"而蛇经受不住长久的激动 / 在泪水中死去"原因。如:①因为心灵的阻隔不能真的打破;②因为激发出的丰盈而细腻的情感难以持久;③因为期待原本难以完全得到回报;④因为情感的复杂、易变;⑤因为美好的感情经不起俗世纷扰;⑥因为美好的感情未受考验便已早早被拒绝了。
第1点5分,能准确说明"蛇"这一意象指心路历程(感情经历),给2分。能比较准确地对经历的三个阶段进行具体分析,给3分。第2点3分。每一意象1分。第3点2分。大意写对即可。
题号:02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模块(10分)(略)
①举例得当给3分。列举的诗不能体现知人论世的,只给1分;
②能用知人论世的方法正确分析诗作,给5分;分析不到位,酌情扣分。
③语言表达通顺给2分。
2009浙江省高考自选模块模拟测试卷语文部分(嘉兴高级中学
赵云霞)
题号:01
"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模块(10分)
  阅读臧克家的《老马》,完成后面的题目。

总得叫大车装个够,
它横竖不说一句话,
背上的压力往肉里扣,
它把头沉重的垂下!
这刻不知道下刻的命,
它有泪只往心里咽,
眼里飘来一道鞭影,
它抬起头望望前面。
  (1932年)
  
  
1.请从写作手法上赏析这首诗歌。(4分)
  答:
2.如何理解诗中的老马形象?这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全诗谈谈你的看法。(6分)
  答:
题号:02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模块(10分)
  阅读苏轼的《书上元夜游》,完成后面的题目。
书上元夜游
苏 轼
  已卯上元①,予在儋州②,有老书生数人来过,曰:"良月嘉夜,先生能一出乎?"予欣然从之,步城西,入僧舍,历小巷,民夷③杂揉,屠沽纷然。归舍巳三鼓矣。舍中掩关熟睡,已再鼾矣。放杖而笑,孰为得失?过④问先生何笑,盖自笑也。然亦笑韩退之⑤钓鱼无得,更欲远去,不知走海者未必得大鱼也。
  注:①上元:农历正月十五。②儋州:地名,现在属于海南。③民:指汉族人。夷:指当地少数民族。④过:苏轼的小儿子。⑤韩退之:唐朝文学家韩愈。
  这是哲宗元符二年苏轼在海南儋州贬所写的一篇小品文。
1.本小品文大致可以"已再鼾矣"为界,分为两部分,试分别概括其大意。(4分)
  答:
2.作者文中所写的"放杖而笑"蕴涵了几层意思?请结合文章内容及作者生平谈谈你的理解。(6分)
  答:
参考答案
题号:011.托物言志(咏物抒怀),拟人手法,炼字(如"扣"字),对比手法(垂头与抬头)等等。能言之成理,并作适当分析即可。
  2.从表面上看,本诗写的是一匹负重受压,痛苦无比,在鞭子的抽打之下不得不挣扎向前的老马。这儿的老马又是众多忍辱负重、受苦受难的旧社会农民的形象的缩影,他们忠厚善良,备受压迫却不知反抗。表现了诗人对受压迫而不觉悟的农民的同情。
  解析:本题考查对新诗象征性意象的分析。诗中的"老马"是融入了诗人主观情思的具体形象,更具体来说,是一个象征性意象。所以,在理解老马形象的时候,我们应该注意把握"老马"的双重意义,即表象的和内在的。然后通过对"老马"象征意义的挖掘来把握诗人的情感。
  臧克家自己评析该诗时说:"写老马就是写老马,读者如何理解,那是读者的事,见仁见智,也不全相同。你说《老马》写的是农民,他说《老马》有作者自己的影子,第三者说,写的就是一匹可怜的老马,我觉得都可以。诗贵含蓄,其中味听凭读者去品评。"(参上海辞书出版社《新诗鉴赏辞典》)
题号:02
1.第一部分记述作者在上元夜应几位海南文士之邀,出游赏月观景的一个生活片断。
  第二部分写作者由"欣然"出游而悟得的因缘自适、随遇而安、当下即是的生活哲理。
2.苏轼的"笑"包括"自笑"和笑人。苏轼的"自笑",是他出游后的悠然自得之笑,是苦中求乐的自我慰藉之笑。"笑韩退之",则是笑他思度拘滞,不善超拔。苏轼的"自笑"和笑人,从正反两个方面反映了他的随缘自适的思想,这是他身处无可奈何的逆境中所产生的自慰自解的特殊心态。(参上海辞书出版社《古文鉴赏辞典》下册)
参考译文:
  已卯上元年,我在儋州,有几个老书生过来对我说:"如此好的月夜,先生能不能一起出去呢?"我很高兴的跟从他们,步行到了城西,进入了僧舍,走过了小巷,各地的百姓聚居在一起,生活井然有序。回到家中已经三更了。家里的人闭门熟睡,睡得很鼾甜。我放下拐杖,不禁笑了笑,什么是得,什么是失呢?苏过问我为什么笑,大概是自己笑自己吧!然而也是笑韩退之钓鱼没有钓到,还想要到更远的地方钓鱼,却不知道在海边的人也未必能钓到大鱼。
2009浙江省高考自选模块模拟测试卷语文部分(桐乡一中
田忠良)
题号:01
"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模块(10分)
阅读下面的散文,回答文后问题。

柳宗宣
  坐车路过天安门广场的农民工,河北承德人,和我并排坐在848路公交车的后排座位上。我们赶往北京西客站。
  他中断在城市里干的零活,在六月回老家去割麦子,然后再返回城里找活计。我打听着他的打工生活、收入状况,为他焦虑。但他很平静,好像对生活没有什么要求。活着、劳动着,劳动总会有收入。他的眼神也像是苦涩的,眼角有深深的皱纹,脸色因缺乏营养而显得苍白无光,裤子上打着补丁,布鞋上破了的洞中,一只脚趾露了出来。
  他说在城里干了几个月没有拿到工钱,但仍然要干,争取把钱最后弄到手,然后给守在家里的妻子和孩子买衣服,供子女上学。种田是没有赚的,只是为了让家人填饱肚子。我看见他的表情平静,他已经看清了自己的处境,认命了,再想不出办法了。他活着,种田,然后到城里出卖自己的体力,总能让自己和家人活下去。
  他脚下有个大包袱,缠裹着一些衣物。他平静地和我说着,不高兴也不痛苦。当车就要经过前门,路过天安门广场时,他不忘从我们的谈话中转移出来,他的表情突然变得生动起来,他指着正阳门说,每次路过这里,他总是把头探出来,想好好看看天安门广场。
  他脸上的表情明显地严肃起来,眼睛一眨不眨,望着匆匆远去的天安门。在他匆匆的返乡途中,在自己艰难的谋生途中,他不忘欣赏自己国家的广场。
1、 中的"他"具有怎样的特点?结合文章说说作者运用了哪些手法进行刻画的?(4分)
【参考答案】进京务工的农民;农忙季节回乡务农;给妻子孩子买衣服供孩子上学的工钱拿不到但是很平静;生活窘迫,但易知足;虽在外务工但很顾家,肩负着养活全家的重任;质朴的爱国情怀。只要结合文章内容答出侧面描写、肖像描写、语言描写、神态描写中的任两种即可得满分。
2、"但他很平静,好像对生活没有什么要求。"结合全文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2分)
【参考答案】文中多次写到"他很平静",这种平静其实是他对生活的认命与无奈;"好像对生活没有什么要求",但从文中可以看出他对生活有明确的要求:"争取把钱最后弄到手","然后给守在家里的妻子和孩子买衣服","供子女上学","让家人填饱肚子",每次路过天安门广场时都会"不忘欣赏自己国家的广场",这里的"好像对生活没有什么要求"其实是他安于生活现状和对生活无可奈何的心理表现。
3、"以小见大"是散文中常见的写作技巧,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4分)
【参考答案】"以小见大"指的是:A、散文选材虽"小",但蕴涵了博大、深远的意义;B、小处着墨、大处着眼,充分体现散文"大中取小、因小显大"的特点;C、作为散文技巧的"以小喻大"。"小"其实是"大"的凝聚,"微"其实是"著"的浓缩,"淡"其实是"浓"的沉淀。
学生只要能结合文章内容就以上的任何一点展开论述,言之成理,表达流畅都可得满分。
题号:02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模块(10分)
阅读下面一首古诗,完成1~2题。(共10分)
同王徵君湘中有怀
八月洞庭秋,潇湘水北流。
还家万里梦,为客五更愁。
不用开书帙,偏宜上酒楼。
故人京洛满,何日复同游?
1、 赏析这首诗是样表现"愁"的?(4分)
  【参考答案】秋天本是令人善感多怀的季候,何况是家乡在北方的诗人面对洞庭之秋?湘江北去本是客观的自然现象,但多感的诗人怎么会不联想到自己还不如江水,久久地滞留南方?引发了下文的怀人念远之意,"五更愁"极言客居他乡时忆念之殷深;登楼把酒,应该有友朋相对才是,然而现在却是诗人把酒独酌,"上酒楼",也无法解脱天涯寂寞之感受,从而表现出了深深的"愁"。
2、 梅圣俞说:"作诗无古今,唯造平淡难。"结合对这句话的理解和"置身诗境,缘景明情"的知识,任选一个角度,写一段赏析性的文字,不少于150字。(6分)
  【参考答案】略。
  
2009浙江省高考自选模块模拟测试卷语文部分(语文学科基地
沈翔)
题号:01
"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模块(10分)
阅读下面一首短诗,完成1~2题。(共10分)
◎韩瀚
她把带血的头颅,
放在生命的天平上,
让所有的苟活者,
                 都失去了--
量。
【注】此诗是诗人为悼念张志新烈士而作。张志新,文革时一位敢说真话,坚持真理,最终却被"四人帮"及其爪牙残酷迫害而死的女共产党员。
1.诗中的重量实际上是指什么?(回答不超过4个字)(2分)

2.请为这首诗写一段不少于100字的鉴赏性文字。

题号:02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模块(10分)
阅读下面一篇古代散文,完成3~5题。(10分)
非非堂记
[宋]欧阳修
权衡之平物,动则轻重差,其于静也,锱铢不失。水之鉴物也,动则不能有睹,其于静也,毫发可辨。在乎人,耳司听,目司视,动则乱于聪明,其于静也,闻见必审。处身者不为外物眩晃而动,则其心静,心静则智识明,是是非非,无所施而不中。夫是是近乎诌,非非近乎讪,不幸而过,宁讪无谄。是者,君子之常,是之何加?一以观之,未若非非之为正也。
予居洛之明年,既新厅事,有文记于壁末。营其西偏作堂,户北向,植丛竹,辟户于其南,纳日月之光。设一几一榻,架书数百卷,朝夕居其中。以其静也,闭目澄心,览今照古, 思虑无所不至焉。故其堂以非非为名云。
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是是非非,无所施而不中。(2分)
答:
(2) 不幸而过,宁讪无谄。(2分)
答:

4.文章开头写"权衡之平物"和"水之鉴物"的用意是什么?(3分)
答:

5.作者为什么把自己的厅堂命名为"非非堂" ?(3分)
答:

参考答案
题号:01
1.生命价值。(2分)
2.这首诗短小精悍,既充满诗意,又蕴涵着深刻的哲理(2分)。前两句先用一个血淋淋的意象--带血的头颅,后用一个代表公正、正义的意象--天平,既生动形象又触目惊心(2分);后两句采用对比手法(1分),突出了烈士之死重于泰山,苟活者之"活"轻贱之至,发人深省(1分);尤其最后两个字分行垂直排列,既呼应标题(1分),又让人感到一语双关,字字千钧,让人不由得逼视自己的生命价值(1分)。(共8分)
[说明:此题是对现代诗歌选修教学的检测,重在考查学生能否学以致用,是否初步具备了鉴赏诗歌的能力。评分标准:先要写一句总评(2分),然后艺术上要能从"意象"和"对比"角度来鉴赏的(各1分),内容上要写出"烈士之死重于泰山,苟活者之活轻贱之至"等意思,各得2分,如能答出"最后两个字分行垂直排列,既呼应标题,又让人感到一语双关,字字千钧,让人逼视自己的生命价值"等类似意思的,也给2分。]
题号:02
3. (1)如果不幸受到指责的话,(我)宁可被指诽谤也不要被指谄媚。(2分)
(2)肯定正确的,否定错误的,无论用在哪里没有不适合的。(2分)
4.用"权衡之平物"和"水之鉴物"都讲究一个"静"字作类比以引起下文(1分),突出人生在世必须做到心静(1分),心静则智慧见识就清晰明白,就能更明白人生的"是是"与"非非" (1分)。(共3分)
5.因为在"是是"和"非非"中,作者更倾向于"非非" (1分),"非非"二字体现了作者为人处世的态度(2分)。(共3分)
附【《非非堂记》译文】:
  用秤来平量物体,晃动时就会产生轻重的差异,如果在稳定的时候,一点儿也没有差错。用水来映照物体,晃动时就不能看到(影象),如果在平静的时候,一丝一毫都可以辨认。在人来说,耳朵是主管听的,眼睛是主管看的,动荡就会乱了听与看的(尺度),如果在安静的时候,(人对于)听到的看到的必定是真实的。处世立身的人(如果)不被身外事物的眩目耀眼而迷乱,那他的内心就必定安静,内心安静智慧见识就清晰明白,肯定正确的否定错误的,无论用在哪里没有不成功的。肯定正确的常常近于谄媚,否定错误的常常近于诽谤,不幸受到指责,宁可被指为诽谤也不要被指为谄媚。言行正确,是君子的常态,肯定他又有什么增益?从总体上看,肯定正确不如否定错误更为可取。
  我居住洛阳的第二年,重修使院大堂之事已经完毕,我写了一篇文字刻石于壁下。在大堂的西边建造了偏房,门向北开着,院子里种植了几丛竹子,在房屋的南面开辟了窗户,接收日月的光辉。在屋子里摆设上一条几案,一张卧椅,书架上摆了几百卷书,我早晚就居住在里面。因为这里清静,我可以闭目养神,让思绪清澈明晰,看今日之事,想古人所为,思想就没有不可以到达的地方。所以,我把我的这个厅堂就用"非非"做为名字了。
2009浙江省高考自选模块模拟测试卷语文部分(语文学科基地
沈翔)
题号:01
"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模块(10分)
  学习了"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模块后,给你留下最深印象的诗人或散文家是谁?请联系其人其作进行简要评说。(200字左右)
答:

题号:02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模块(10分)
阅读下面一首古诗,完成后面问题。(10分)
蒹葭《诗经·国风?秦风》
蒹葭①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②从之,道阻且长。溯游③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④。所谓伊人,在水之湄⑤。溯洄从之,道阻且跻⑥。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⑦。
蒹葭采采⑧,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溯洄从之,道阻且右⑨。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⑩。
【注】①蒹葭(jiānjiā):初生的芦苇。  ②溯洄:逆流而上。  ③溯游:顺流而下。④晞:干。
⑤湄:水边高崖。  ⑥跻:登;升。  ⑦坻:小岛。 ⑧采采:茂盛貌。⑨右:不直,绕弯。
⑩沚:水中的小沙滩。
 问题:试以本诗为例,简要分析《诗经》的主要艺术特色及其作用。(10)分
答:

参考答案
题号:01

题号:02
1.答案参考要点:①善于托物起兴。这首诗三章都用秋水岸边凄清的秋景起兴,将水乡清秋特有的景色与人物委婉惆怅的相思之情交铸在一起,从而渲染了全诗的气氛,创造了一个扑朔迷离、情景交融的意境。可谓情景交融,真切感人。
②善于运用虚实相生的手法。本诗把实情实景与想像、幻想结合在一起,借助意象的模糊性和朦胧性,使全诗具有一种朦胧美,生发出无穷的艺术感染力。诗中伊人的倩影一会儿"在水一方",一会儿"在水中央";一会儿在岸边,一会儿在高地,真是如同在幻景中,但主人公却坚信这是真实的,因而不顾一切去追寻她。
③善于运用重章复唱的诗歌结构。这种结构艺术可以增强音乐性和节奏感,加强抒情效果,便于记忆和咏唱,本诗就是在铺陈复唱中营造了一个优美的艺术境界,一层更进一层地揭示了主人公的惆怅、坚贞与执着。(不求语句相同,答对两点即可,从语言方面揭示也可,此处示例略。)
2009浙江省高考自选模块模拟测试卷语文部分
题号:01(元济高级中学
俞海华)
"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模块(10分)
 阅读下面一篇现代散文,完成1~2题。(10分)
白天鹅的记忆
从维熙
  来到南方,是不是因为这座城市,有个白天鹅宾馆的缘故?头一夜,我就梦见了我曾见过的四只白天鹅。
  1964年,我在一个农场劳动改造,第一次见到那天性驯良、美如天使的水禽动物,是在劳改大队部的葡萄架下。我隔着铁丝网,神往地望着白天鹅那一身洁白的羽翼,心里不禁自问:蓝天才是它的故乡,江河湖泊才是它们诗的天堂,它们到这儿来干什么?还摆出一副悠然自得、闲庭信步的架势!
  飞吧!我的天使!这儿是囚笼,不该是你漫步的地方;露珠闪光,水草萋迷的青青河畔,那儿有你的群落,有你的家族,为什么你要眷恋这个鬼地方呢?
后来,我知道了:原来这两只天鹅是被主人剪去了一圈欲飞的翅膀。它们来自天茫茫的东北大草甸子--兴凯湖,那儿的劳改农场时,把它们"姊妹俩"也装进囚笼,像携带仆从眷属
那般,把它们迁移到这个地盘上来了。使我忧伤的是,随着生存环境的改变,它们天性中的善
良,被岁月的流光啮食掉了,使这天使般的两姊妹,只剩下天鹅的形态与仪表。有一次,我到
劳改队办公室去请示什么事情,当我穿过葡萄架时,那"两姊妹"竟然拍打着仅存的短短翅膀,
对我发动了突然袭击。
  一只对我嘎嘎狂叫,神态犹如家狗般凶厉。
  一只用嘴叼住我褴褛的长袖,撕扯下我袖口的一缕布条。
  我挣扎着,我奔跑着,待我逃出葡萄架,惊魂初定之后,留给我的是满腹的狐疑。
 "这还是天鹅吗?"
 "这是两条腿的狗。"
 "这不是黑狗、灰狗、黄狗。"
 "这是被异化了长翅膀的白狗!"
50年代中期,当我还是个青年作家的时候,我去过东北三江草原。一个猎人告诉我,他从不捕杀白天鹅。他说此种鸟类不仅羽毛洁白如雪,还有代其他鸟类孵化雏鸟的本能。有的"娘"把娃生下后,一扑棱翅膀飞了。白天鹅则扮演"娘"的角色,把其他鸟类家族的后代孵化出来。群居草原和与囚徒为伍的白天鹅,反差如此之大,简直令人吃惊。
  仔细想想,似乎从中发现了一点道理。地壳喷出炽热的岩浆可以造出,磨盘眼里流出的粮食可以碾成粉面;美丽的天使安琪儿,在评价驯化豢养以及囚徒们的挑逗凌辱之下,就不能改变它那善良的灵魂吗?它最初是出于生存本能的反抗,久而久之就把人类视若顽敌,见了脖子上驮着脑袋的人,就首先对其进行袭击!
  大约过了年把光景,一群白天鹅在春日北返,它们在天空中发现了两个同族,便久久在天空徘徊不去。徘徊良久之后,终于有两只飞落下来,大概是想来叙叙手足之情。但它们刚刚落地,两只在囚笼旁生活的天鹅,就凶神一般,与看望它们来的两只天鹅,摆出战斗架式。来的两只白天鹅历经惊愕之后,终于起飞了。但这时猎枪响了,这对来探望家族兄弟的美丽天使,双双从天空中坠落下来!
  枪声惊醒了我的梦,于是我想起了文学的使命。
  善与恶。
  生与死。
  以及善恶生死之间的扭曲变形,或许这些都是我应当涉猎的文学领域。
1、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反差如此之大"中,"反差"具体所指是什么?造成这种反差的根本原因是什么?(5分)
 答:

参考答案:反差指群居草原的自然状态下代其他鸟类孵化后代和在劳改农场里主动攻击人的差异。根本原因是人性的恶改变了天鹅本性的善。
2、文中画线句子"这对来探望家族兄弟的美丽天使"中,"兄弟"一词是不是作者笔误?请谈谈你的看法。(5分)
答:

参考答案:一、不是。理由:1、作者对这两只天鹅的性别多次强调,因为疏忽而误用"兄弟"一词的可能性很小。2、此处用"兄弟"一词有三个好处:第一,突出囚笼旁生活的天鹅已改变天性,十分凶悍;第二,表明飞来的天鹅确实是初来乍到的;第三,与"叙叙手足之情"相应。二、是。(根据所述理由酌情给分)
题号:02(元济高级中学
吴卫章)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模块(10分)
阅读下面一篇古代散文,完成文后问题。(10分)
伯夷列传(节选)
  孔子曰:"伯夷、叔齐,不念旧恶,怨是用希。""求仁得仁,又何怨乎?"余悲伯夷之意,睹轶诗可异焉。其传曰:伯夷、叔齐,孤竹君之二子也。父欲立叔齐。及父卒,叔齐让伯夷。伯夷曰:"父命也。"遂逃去。叔齐亦不肯立而逃之。国人立其中子。于是伯夷、叔齐闻西伯昌善养老,"盍往归焉!"及至,西伯卒,武王载木主,号为文王,东伐纣。伯夷、叔齐叩马而谏曰:"父死不葬,爰及干戈,可谓孝乎?以臣弑君,可谓仁乎?"左右欲兵之。太公曰:"此义人也。"扶而去之。武王已平殷乱,天下宗周,而伯夷、叔齐耻之,义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之。及饿且死,作歌,其辞曰:"登彼西山兮,采其薇矣。以暴易暴兮,不知其非矣。神农、虞、夏忽焉没兮,我安适归矣?于嗟徂兮,命之衰矣。"遂饿死于首阳山。由此观之,怨邪非邪?
  或曰:"天道无亲,常与善人。"若伯夷、叔齐,可谓善人者非邪?积仁洁行,如此而饿死。且七十子之徒,仲尼独荐颜渊为好学。然回也屡空,糟糠不厌,而卒蚤夭。天之报施善人,其何如哉?盗跖日杀不辜,肝人之肉,暴戾恣睢,聚党数千人,横行天下,竟以寿终,是遵何德哉?此其尤大彰明较著者也。若至近世,操行不轨,事犯忌讳,而终身逸乐,富厚累世不绝。或择地而蹈之,时然后出言,行不由径,非公正不发愤,而遇祸灾者,不可胜数也。余甚惑焉,倘所谓天道,是邪非邪?
  问题:本文写作独具特色。纵观《史记》本纪、世家、列传之篇末,均有太史公的赞语,唯《伯夷列传》则无。节选第二节更是针对"天道无亲,常与善人"的观点,提出了不同的见解,结合课文请你分析文章是如何阐述他的见解的?你是否同意他的观点,为什么?(10分)
  参考答案:文章借助夷、齐善行,和所谓暴戾凶残、横行天下的盗跖做比照;以操行不轨,违法犯禁的人和审慎小心、有崇高正义感的人做比照,指出恶者安逸享乐,富裕优厚,累世不绝;而善者遭遇的灾祸却不可胜数。从而抒发了天道与人事相违背的现实,有力地抨击了"天道无亲,常与善人"的谎言,对天道赏善罚恶的报应论,提出了大胆的怀疑,充分表现了作者无神论的观点。文章时有鲜明比照,一目豁然;时有含蓄设问,不露锋芒却问题尖锐又耐人寻味。太史公润笔泼墨之中,可略见其笔力之一斑。
2009浙江省高考自选模块模拟测试卷语文部分
题号:01(元济高级中学 王建君)
"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模块(10分)
阅读下面一首现代诗歌,回答1~2题。
雨后
雷声在地平线下消失了
骤雨化为檐前的点点滴滴
满地的冰雹化为虚无
只有晴了的天,湿了的地
回头望刚刚走了过来的山路
石级洗净了被践踏的痕迹
沉默已久的泉水又叮咚作响了
虽然那声音还很细很细
我想摘一朵崖畔的山茶
请东风送与她簪在鬓边
我想摘一朵路边的杜鹃
让它火一般燃在我的胸前
清新的空气里弥漫着绿色的气息
那是春天在轻轻地呼吸
就连那株枝干挺拔的白果树
也变温柔了:看那满枝碧绿
选自《雨后》,四川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
①罗洛(),原名罗泽浦,四川成都人。曾任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副总编辑,作协上海分会副主席、主席,作协上海分会党组书记等。主要作品有诗集《春天来了》《雨后》等。
1.《雨后》可以分成两个部分,1、2节为一部分,3、4节为一部分,请问从表现手法的角度看,这两部分分别承担什么角色?有何内在关联?并简单评价一下它们的风格特点。(5分)
 答:

2.请从本诗中任选一个意象,结合全诗说说该意象所起的作用。(5分)
 答:

参考答案:
1.前两节构成一个层落,重点在写景;后两节又是一个层落,重点在抒情。景中含情,情中有景,情与景遇,思与境偕,诗人对新时代的赞美之情和他所描写的雨后景观交融一起,形成一个深远、完美、激动人心的艺术境界。前半部分简洁精炼,形神皆备,后半部分则热情洋溢,真挚意深,风格清新明丽。
2.如:雷雨。在自然界中,雷雨是令人震慑的力量,它带给人以可怕的力量,但它又荡涤世间的一切芜秽呵尘埃,给人们带来光明呵希望。当作者经历劫难,目睹欣欣向荣的祖国一系列景象时,雷雨这个意象便很自然地成为它情感的突破口。在前两节里,它从自然界中摄取雷雨的景观,用白描手法创设了一幅雷雨后山路清净、泉水叮咚的美丽世界,令人心旷神怡。该意象富于暗示性,其含意不言自明。其他可选自的意象如:冰雹、泉水、山茶、杜鹃、白果树、山路等等。
题号:02(语文学科基地
沈翔)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模块(10分)
请从下列古代诗人、散文家中选出你最喜欢的一位,并且联系的作品,说说你喜欢的理由。
屈原
柳宗元
杜牧
李贺
答:我喜欢:

参考答案:略。
(来源:学科网)
??
永久免费在线组卷
永久免费在线测试
可圈可点教案下载
免费观看教学视频}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三个字的网名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