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看银山拍天浪高清直播

要看银山拍天浪 开窗放入大江来--江西新闻网
您当前的位置 :&&&&正文
要看银山拍天浪 开窗放入大江来
――九江经济技术开发区强力推进沿江开放开发纪实
  来源:
【字体:&&】&&&&&&&&&
新闻热线:5
  万里长江,滚滚东流,与京九大动脉交汇于九江。
  位于长江之滨、九江西南的九江经济技术开发区处处塔吊高耸、钢架林立,如火如荼的建设场面让前来考察的客商眼前一亮。
  “九江因水而名,因水而兴,优势在沿江,潜力在沿江,作为九江工业的主阵地,我们要紧紧抓住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战略实施的机遇,充分发挥沿江这一极富含金量的自然条件以及国家级开发区的双重优势,以决战工业为主线,促进开发大提速、项目大建设、产业大发展,加快提升区域竞争力和综合实力,把开发区建设成为沿江一流的国家级开发区。”九江经济技术开发区党委书记李光荣如是说。九江开发区这个九江市具有“火车头”示范效应的现代化工业园区,近几年来凭借“新能源、新材料、电子电器、汽车及零部件”四大产业的迅猛发展,全力推进沿江大开发大建设,用激情演绎赶超,以苦干争得地位。
  今年一季度,九江经济技术开发区实现工业主营收入约100亿元,同比增长45.1%;财政收入5.02亿元,同比增长31.3%;外贸出口1.3亿美元,同比增长54.7%;总投资近20亿元的文明达高厚铜板及智能芯片载板项目、年产1200万张覆铜板项目、绿翔LED封装及碳管生产项目等三个重大项目在前不久集中签约,九江(北京)沿江开放开发暨产业对接会上签约资金达23.8亿元……一系列数据表明,这个沿江开发的区域经济发展势头强劲。
  以载体建设为支撑,打造沿江开发的强磁场
  开发区城西港区总规划面积51平方公里,是我省沿长江开发总体战略的核心区域,是九江市实现“西拓港城”城市发展格局的主要载体,是九江经济技术开发区发展工业的主战场、主平台,在九江市“强工”战役中占有重要位置。
  九江经济技术开发区把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作为沿江大开发的重中之重,不断加大投入力度,搭好沿江平台,以城西港区二期建设为重点,按照基础设施先行、生活配套设施适当超前的原则,加快推进一批道路交通、电力能源、防洪排涝和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工程建设。到“十二五”期末,力争完成开发面积29.62平方公里,到2020年,全面完成51平方公里的开发建设。
  今年,在完成城西港区一期14.92平方公里开发建设的基础上,九江经济技术开发区再投入20亿元,启动二期14.7平方公里开发建设。目前,城西港区二期建设的规划、土地修编和园区环评等前期工作已基本完成,征地拆迁工作已全面启动。
  同时,九江经济技术开发区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加快建设现代综合大市场等区域物流中心,推动口岸中心、电子口岸建设。把城西港区建设成为水路、公路、铁路联运,集保税仓储、中转配送、专业市场为一体的区域综合大港,使沿江开发向纵深推进。
  以科学布局为引领,打造沿江开发的主引擎
  九江经济技术开发区坚持科学规划、合理开发原则,突出重点、联动开发原则,以城西港区、“4+1”产业为重点,其他园区、产业为补充,优势互补,协调发展;以节约集约、高效开发为原则,充分整合各项资源要素,集约利用好每一份有限资源,确保资源使用效益最大化;坚持开发与保护并举,发展经济与保护环境互动,走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
  在产业布局方面。该区重点发展“新能源、新材料、电子电器、汽车及零部件”以及现代服务业的“4+1”产业。新能源产业形成以光伏、LED、风电设备、动力电池为主体的新能源产业集群。新材料产业形成玻纤、电解铜箔、覆铜板、印制电路板为一体的上下游产业链。电子电器产业形成以数码相机、空调为重点,电子元器件、视听产品、家用电器、办公设备等相关联的电子电器产业链。汽车及零部件产业形成集整车制造、关键零部件、服务贸易为一体的产业链。现代服务业以区域性总部、现代商贸为重点,积极发展金融、电子商务、城市综合体、文化创意、服务外包以及为生产服务的专业市场、法律会计、信息咨询等中介服务。
  在园区布局方面。该区按照“区域集中、产业鲜明、优势互补、联动发展”的原则,在突出以城西港区开发建设为主平台的同时,出口加工区、汽车工业园、科技工业园发展定位各有侧重,互为补充,加快形成功能完善、产业协作的发展格局。
  在港口布局方面。九江港总体规划共分为8个作业区,该区境内规划有官湖港、阎家渡区等3个作业区,设计年货物吞吐量过亿吨。其中官湖港作业区是未来九江的核心港区,先期规划建设岸线2.3公里,规划建设16个5000吨级泊位,全部建成后年通过能力近3000万吨。
  以重大项目为抓手,打造沿江开发的加速器
  九江经济技术开发区加快重大工业项目建设,切实做好已落户项目的各项服务工作,大力推进绿晶光电、超日光伏、铨讯数码相机、昌河汽车、志高空调、巨石玻纤、德福电子等重点产业项目建设,促使其做大做强。
  强化招商承接新项目。该区围绕“4+1”产业着力引进关联度大、聚集度高、带动力强的龙头型、科技型产业项目,形成产业集聚优势。以长三角和珠三角为招商重点区域,采用填空式招商、产业链招商方式,瞄准各产业国际排名500强,国内排名200强的大企业、大财团,以及行业排名前10强企业,力争每年引进50亿元以上项目1至2个,10亿元以上项目8至10个,超亿元的产业配套项目30个以上。
  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该区引导具有品牌优势、发展态势良好的企业入驻设立总部,每年引进区域总部3至5家,2012年启动抗洪广场两侧总部经济集聚区建设,促使浙商总部、海正总部、汇天泽总部、美庐总部等一批总部项目6月底前开工建设。
  推进综合性市场建设。该区围绕促进沿江开发,高起点规划建设一批专业市场,加快推进欧洲风情一条街、现代综合大市场等高档次生活娱乐服务及区域性大市场的建设。同时,加大专业市场的结构和布局调整力度,力促21世纪家居广场、大润发商业广场、九江国际汽车城三期年内全面建成营业。
  展望未来,九江经济技术开发区提出:“十二五”期末,工业主营收入确保1000亿元,力争1200亿元;财政总收入超60亿元,出口总额达20亿美元。培育超百亿骨干企业6家以上,促使新能源产业产值过500亿元,汽车及零部件、电子电器产业产值分别过300亿元,新材料产业产值过100亿元。至2020年,在“十二五”末的基础上主营业务收入年均增长25%,财政收入年均增长20%,全区工业主营业务收入突破2000亿元,财政总收入突破150亿元,出口总额超50亿美元。开发区综合实力大幅提升,沿江开发效应进一步彰显,成为产业集聚、物流便捷、商贸繁荣,环境优美的现代新城。
  要看银山拍天浪,开窗放入大江来。九江经济技术开发区正在奔涌的大江之畔,乘风扬帆,阔步前行。
  陈晶冰 黄安 本报记者练炼
&&&&相关新闻:
[ 网友留言只代表个人观点,不代表大江网立场 ]
*** 大江网推荐内容 ***
大江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大江网讯”或“大江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大江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江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大江网讯[XXX报]”或“大江网-XXX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江西日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江网?XXX报”。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江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大江网新闻中心 电话:5
江南都市报
今日家庭报阅读下面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宿甘露寺僧舍曾公亮枕中云气千峰近,床底松声万壑哀。要看银山拍天浪,开窗放入大江来。小题1:前人评价这首诗中“放入”一词最显气魄,你_百度作业帮
阅读下面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宿甘露寺僧舍曾公亮枕中云气千峰近,床底松声万壑哀。要看银山拍天浪,开窗放入大江来。小题1:前人评价这首诗中“放入”一词最显气魄,你
阅读下面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宿甘露寺僧舍曾公亮枕中云气千峰近,床底松声万壑哀。要看银山拍天浪,开窗放入大江来。小题1:前人评价这首诗中“放入”一词最显气魄,你同意吗?请作简要分析。(3分)小题2:这首诗在表达技巧运用上很有特色,请就你感受最深一点,结合诗句简要分析。(5分)
小题1:同意。“放入”一词使通常开窗赏景的行为转化为拥抱江河的壮举,展现了大江奔腾而来的壮美雄姿,表现出诗人豪迈的胸襟和气概。小题1:虚实结合(想象联想亦可)。前两句实写山峰的云气,山谷的松声,虚写千峰、万壑:云气直入枕中让人觉得好象千峰在侧;松涛轰鸣让人觉得如临万壑之中,描绘出奇险变幻的景象,激发读者的想象。夸张的修辞手法,“千峰”似在枕前,耳边竟有“万壑”哀鸣,浪涛如银山般壮观,江河拍天,索性打开窗子放长江入室,造语夸张,极富画面感,写出了大自然的阔大壮美,表现出诗人豪迈的胸襟和气概。融情于景。云气缭绕,松涛阵阵,长江奔涌澎湃,这些景物表现了大自然的壮美恢弘,诗人豪迈奔放的胸襟和情感融入其中,诗中有画,景中有情,富于感染力。从上到下,由近及远。上至群山万壑,下至千里大江,近有云气松声,远有长江奔涌,展现了辽阔渺远壮丽迷人的江南夜色,透露出诗人豪迈的胸襟和气概,画面立体生动,引人入胜。(手法判定2分,分析3分)
小题1:本题考查“评价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考点,能力层次为C,侧重“分析综合”能力的考查。小题1: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考点,能力层次为D,侧重“鉴赏评价”能力的考查。“表达技巧”分为四个理解层面由低到高(字词一句子—段落一篇章),分别是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夸张、借代等)、表达方式(记叙、说明、描写、抒情、议论,诗歌中主要是描写和抒情)、表现手法(对比、衬托、象征、比兴等)、谋篇布局手法(开头、结尾、过渡、照应等)。译文:云雾弥漫在枕边,山峰环绕在近旁。 躺在床上倾听松涛阵阵,无数山谷像在呼啸哀歌。 如果要看冲天巨浪拍起, 只要一打开窗子,那汹涌奔腾的江水就会滚滚扑来。鉴赏:甘露寺居山临江,林木苍翠,风景秀丽,是镇江的一大名胜。诗人不写甘露寺的白日美景,而用工细的笔触,描绘出一幅空阔奇妙的江南夜色图,写出了江水的壮观和甘露寺的险要。首句写山峰的云气,次句写山谷的松声,末两句写长江的风采。一句诗一个画面,全诗浑成合美。诗中有画,景中有情。 第一句从所感之气着墨。诗人来到幽僻的古寺,夜深天凉,山间的雾气袭进屋来,遮掩了层峦迭嶂。第二句从所闻之声下笔,写山寺下面,深谷纵横,苍松郁郁;晚风吹来,松涛阵阵,如哀如怨,如泣如诉。“枕中”“床底”,点明诗人已经就寝,紧扣诗题“宿”字。“万壑哀”,语出杜甫《诸将五首》之五:“巫峡清秋万壑哀”。曾公亮诗中的这一“哀”字,恰切地摹写了风吹松林所发出的低沉悲壮的声音。用“千”写“峰”,用“万”写“壑”,极尽形容,从纵向描写北固山奇险变幻、充满生机的景象。这两句写近景,对仗工稳,用笔细腻,文字跌宕生姿。 三、四句写远景。诗人掉转诗笔,将描写对象由千峰、万壑转向长江、巨浪,开拓出一个奇丽广阔的新境界。“银山拍天浪”是写得很精彩的景语,气势警拔,形象生动。“银山”从色、形、质等多方面细致入微地刻画波涛的光彩、巨大以及沉重感。“拍天”则状波峰的突兀和高峻,使人感到惊心动魄,惶惶不安。“开窗放入大江来”,从横向展现了长江挟风劫雷奔腾而来的雄姿壮采。“放入”可说是再平常不过的词了,“开窗”不是看到大江,而是“放入大江”,当诗人把它置于一个特定的环境中时,就产生了不平常的效应,化死景为活景,变平淡为神奇,使人眼界一新。同时又塑造了一个气魄非凡、伟力无穷的“开闸引流”的巨人形象。最后一句振起全诗,豪迈而奔放,是传神之笔。把长江的洪波巨浪写得如此壮美,如此撼人心魄,在古今诗词中是并不多见的。当前位置:
>>>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下面的题。宿甘露寺曾公亮枕中云气千峰..
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下面的题。
宿甘露寺曾公亮枕中云气千峰近,床底松声万壑哀。要看银山拍天浪,开窗放入大江来。
  注:甘露寺是我国一座著名的佛寺,始建于三国吴时,在江苏省镇江市北固山上,面对长江,相传建寺时露水适降,因而得名。1.这首诗描绘了怎样的情景,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怀?请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这首诗在表达技巧的运用上很有特色,请结合具体诗句谈谈你感受最深的一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难度:中档来源:宁夏自治区月考题
1.作者以甘露寺所处的地势为立足点,描绘了山川的雄伟壮阔。开头写小小的枕头却装着浩然的云气,而由于云气,遥远的千山万峰也近在身边了;低矮的木床下面却响着松涛之声,而由于松声,仿佛千沟万壑的风声也都响在耳边了,这表现了崇山峻岭的雄伟。至于“要看银山拍天浪,开窗放入大江来”,更是突发奇想的神来之笔,以写“银山拍天”浪之大,以“开窗放入”写江之汹涌。作者正是以这样开阔的境界、宏大的气势抒发作者豪迈、进取的情怀。2.虚实结合。前两句弥漫山巅云气直入枕中是实写,然而这却让人觉得好像千峰在侧,松涛就在床下轰鸣,让人觉得如临万壑之中,这是虚写。在这里,千峰万壑给人艺术体验之真,把人带入惊心动魂的艺术境界。 诗歌后两句运用了夸张的手法,塑造了一种豪壮、崇高之美。为了欣赏那银山般的浪涛壮观,领略那拍天而来的江河气势,索性打开窗子放长江入室,以荡涤心胸。
马上分享给同学
据魔方格专家权威分析,试题“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下面的题。宿甘露寺曾公亮枕中云气千峰..”主要考查你对&&古诗词阅读&&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现在没空?点击收藏,以后再看。
因为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考点,详细请访问。
古诗词阅读
古诗词阅读:古诗词是中文独有的一种文体,有特殊的格式及韵律。1、诗按音律分,可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两类。古体诗和近体诗是唐代形成的概念,是从诗的音律角度来划分的。 (1)古体诗:包括古诗(唐以前的诗歌)、楚辞、乐府诗。“歌”“歌行”“引”“曲”“呤”等古诗体裁的诗歌也属古体诗。古体诗不讲对仗,押韵较自由。古体诗的发展轨迹:《诗经》→楚辞→汉赋→汉乐府→魏晋南北朝民歌→建安诗歌→陶诗等文人五言诗→唐代的古风、新乐府。 (2)近体诗:与古体诗相对的近体诗又称今体诗,是唐代形成的一种格律体诗,分为两种,其字数、句数、平仄、用韵等都有严格规定。 ①一种称“绝句”,每首四句,五言的简称五绝,七言的简称七绝。 ②一种称“律诗”,每首八句,五言的简称五律,七言的简称七律,超过八句的称为排律(或长律)。 (3)词:又称为诗余、长短句、曲子、曲子词、乐府等。其特点: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字数不同可分为长调(91字以上)、中调(59~90字)、小令(58字以内)。词有单调和双调之分,双调就是分两大段,两段的平仄、字数是相等或大致相等的,单调只有一段。词的一段叫一阕或一片,第一段叫前阕、上阕、上片,第二段叫后阕、下阕、下片。 (4)曲:又称为词余、乐府。元曲包括散曲和杂剧。散曲兴起于金,兴盛于元,体式与词相近。特点:可以在字数定格外加衬字,较多使用口语。散曲包括有小令、套数(套曲)两种。2、按内容来分类:可分为叙事诗、抒情诗、送别诗、边塞诗、山水田园诗、怀古诗(咏史诗)、咏物诗、悼亡诗、讽谕诗。 (1)诗眼:“诗眼”一词最早见于北宋。苏轼诗云:“天工忽向背,诗眼巧增损。”诗眼是诗歌中最能开拓意旨和表现力最强的关键词句。诗眼是理解诗歌的一把钥匙,抓住了诗眼,明白了主旨,可以有效地帮助解题。王安石“春风又绿江南岸”,用“绿”字而不用“到”“过”“入”“满”等字,是取“绿”字的色彩,增强了文章的形象性。 (2)炼字:炼字,修辞方法之一,即根据内容和意境的需要,精心挑选最贴切、最富有表现力的字词来表情达意。其目的在于以最恰当的字词,贴切生动地表现人或事物。古人作诗,常常出现“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的意境。 (3)意象:所谓意象,就是客观物象经过创作主体独特的情感活动而创造出来的一种艺术形象。简单地说,意象就是寓“意”之“象”,就是用来寄托主观情思的客观物象。在比较文学中,意象的名词解释是:所谓“意象”简单说来,可以说就是主观的“意”和客观的“象”的结合,也就是融入诗人思想感情的“物象”,是赋有某种特殊含义和文学意味的具体形象。简单地说就是借物抒情。 (4)表现手法:表现手法从广义上来讲也就是作者在行文措辞和表达思想感情时所使用的特殊的语句组织方式。分析一篇作品,具体地可以由点到面地来抓它的特殊表现方式。注:又因为现代的语文已不太注重表现手法与表达技巧的区分,可认为二者是统一的。但如果要严格区分表现手法从属于表达技巧。托物言志、写景抒情、叙事抒情、直抒胸臆、对比、衬托、烘托、卒章显志、象征、想象、联想、照应、寓情于景、反衬、托物起兴、美景衬哀情、渲染、渲染环境、虚实结合、点面结合、动静结合、以动衬静、伏笔照应、设置悬念、侧面描写、正面描写、直接抒情、间接抒情、修辞格、字词锤炼、以小见大、句式选择等。 古诗文阅读原则:一、抓诗眼、抓意象、明意境  
1、诗眼诗歌是语言的艺术,古人写诗特别讲究“炼字”。一句诗或一首诗中最传神的一个字、一个词,一般是动词、形容词。如“悠然见南山”中的“见”字,“红杏枝头春意闹”的“闹”字等等,使诗歌生动形象,境界全出。  
2、意象诗作中作者所写之景、所示之物,这客观的“象”与作者借景抒情的“情”、咏物所言的“志”的完美结合。  古诗词中的意象往往是约定俗成,有规律可循的,例如:“梅花”是高洁品格的象征;“月亮”代表思乡之情;“鸿雁”是传书的信使等等。有时诗人还会创造一群意象,如马致远的《秋思》就创造了11个意象,用“断肠人”这一中心意象来表达思归怀远的秋思。  
3、意境是文艺作品中和谐、广阔的自然和生活图景,渗透着作者含蓄、丰富的情思而形成的能诱发读者想象和思索的艺术境界。优秀的古诗词都创造了具有广阔艺术空间的意境。诗歌意境(情景)关系往往比较多的是寓情于景、触景生情、情景交融。意境特点有:慷慨悲壮、雄浑苍劲、恬淡自然、雄浑壮观、悲壮苍凉、孤独冷寂等等。可见,抓住这几个关键处,我们就可以穿越语言屏障,迅速触摸到诗人的心灵世界,走进诗的艺术境界,解诗答题。
二、掌握古诗词基本知识  
诗歌分为古体诗(又称“古风”)、今体诗(又称“格律诗”)。
三、把握不同的诗作题材  
就诗作题材内容的不同,古诗词可分为写景(抒情)诗、记事(咏怀)诗、咏史(怀古)诗、咏物(言志)诗、田园(山水)诗、边塞(征战)诗等等。诗歌鉴赏五步法:
【第一步】先看一下诗歌是哪一类(按表现手法分为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按内容分为田园诗、边塞诗等)古诗一般选择唐诗宋词,以抒情诗居多,抒情诗可分写景抒情,借古感怀,托物言志。写景抒情诗主要把握景和情的关系;借古感怀诗,一般要把握古和今的关系,可以以古喻今,也可以古讽今;托物言志诗主要领悟物和志的关系,借何物显何志,这是第一步。
【第二步】到诗词的后半部分去找诗的中心(作者要抒的情,要表达的志)。
【第三步】看诗词的前半部分,想一想,写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构成什么画面,这些画面有什么特点,对诗歌的中心有什么作用(这实际是景情相融,就是把握意境)。
【第四步】做到五必看:①必看题目(题目常常是诗眼,或中心事件,有助于了解诗的内容);②必看作者(知人论世,了解作者风格);③必看注释(可以借此了解诗歌的感情基调,难懂的知识典故,有时答案也在其中);④必看名句(中心句、诗眼常常在此。诗歌鉴赏也常常是名句的鉴赏); ⑤必看题干(题干的指向性很强,必须看清要求,必须结合原诗内容、题干作答,不能空洞的阐述概念。答案必须有针对性、指向性,一定要问什么,答什么,要什么,给什么,这一点非常重要,可谓重中之重)。
【第五步】看一看诗歌运用了哪些手法,这样古诗鉴赏就很容易做了。组织成文时一般可用这样的表达程式:这是一首什么类型的诗,诗人摄取了哪些景物组成了怎样一幅画卷(或通过什么形象的描写刻画),从中寄寓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在艺术特色上,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起到了怎样的表达效果。或这样表述:这首诗采用了(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技法,写出了(意象)的(某某)特点,表现了(突出了)(某某)思想、感情,起到了(某某)作用。诗歌鉴赏六读:一、读诗题。古诗词,除一部分词、曲只有词牌、曲牌外,多数是有标题的,它们或标明写作对象,写作重点,或表现感情基调。如《春夜洛城闻笛》就交代了时间、地点及引发情感的事件。《听邻家吹笙》“凤吹声如隔彩霞”,扣“吹笙”;“不知墙外是谁家”,扣“邻家”;“疑是碧桃千树花”,仍是扣题,即笙声产生的幻觉(注意“疑”字),并非描写“庭院美景”。   
二、读“明示”。古诗词表达的思想情感往往是蕴含在形象之中含而不露的。但也有些诗词中个别词句明示着思想情感倾向,阅读时对这些可贵的信息应圈点出来,结合全诗加以体会。如赵嘏《江楼旧感》“独上江楼思渺然,月光如水水如天。同来望月人何在?风景依稀似去年。”起句“独上”,表现了诗人孤单的身影,孤独的情感,第三句“同来”与之呼应。“思渺然”,直接表露出茫然怅惘的情思。这种情思产生的原因就在三、四句。再如李白《菩萨蛮》“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伤心”、“愁”触景伤怀,孤独生愁;表现全词感情基调;“空”表现苦等无果;“归程”明确表达思归之情。高考所选诗歌,大都是绝句律诗。绝句一般是“卒章显志”。第四句明示主旨,如《峨眉山月歌》“思君不见下渝州”,《春夜洛城闻笛》“何人不起故园情”等。律诗一般是一二联写景叙事,三四联议论抒情,如杜甫的《旅夜书怀》《登岳阳楼》等。
三、读形象。诗歌形象包括物象(意象)和人物形象。古诗词中常用的意象往往有比较稳定的含义,如杨柳、春草、残荷、禾黍、菊、梅、竹、杜鹃(子规)、沙鸥等等。但又不能机械地理解,如“杨柳”一般用来抒写离情别绪,但在“杨柳青青江水平”“月上柳梢头”“柳暗花明又一村”等句中的“柳”则不谐音“留”,与离情别绪无联系。意象应联系起来看,多个意象组合起来,形成意境。如有的学生看到“笋根雉子无人见,沙上凫雏傍母眠”就将“无人见”、“傍母眠”片面地理解为杜甫的孤独寂寞。联系其它意象如“糁径杨花”、“点溪荷叶”等看,诗人描写的是暮春之景的生机和意趣,表现的是喜爱之情,并无孤独寂寞之感。人物形象,有的是描写客体的形象,如“蜀僧抱绿绮,西下峨眉峰。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更多的是抒情主公(诗人)的形象,如“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表现的是抒情主人公(诗人)玉洁冰清的情怀。
四、读注释。注释有交待写作背景的,有解释疑难字词的,有揭示典故含义的。它们对理解诗词具有一定的作用。如:高考天津卷《听蜀僧濬弹琴》,提供了三条注释。“①绿绮:古代名琴。②流水:借用‘高山流水’典故。③霜钟:《山海经?中山经》载,丰山有九钟,霜降而鸣。”这三条注释分别写到了名琴,听者的感受以及琴声与钟声的交融。据此可推测理解本诗的基本内容。   
五、读“有无”。无中见有,有中见无。古诗词言简意赅,是浓缩的作品,有很多空间需要读者去合理填补。如:“西出阳关无故人”,无中见有:再见不到故人,只见到黄沙、西风、夕阳残照,只有绵绵无尽的思念之情……“唯见长江天际流”,有中见无:只见流向天际的长江水,而极目远眺也望不到友人的船帆,友人随舟远逝,思念逐水而来。“山围故国周遭在”,“周遭在”,而城已空,往日的繁华已不复存在。类似的还有“国破山河在”,“空有姑苏台上月”等句。   
六、读类型。读诗时,根据题材了解所属类型,有助于对诗的理解。如:写景诗、咏物诗、送别诗、边塞诗、咏史诗、游子思归诗、思妇怀人诗等等。
发现相似题
与“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下面的题。宿甘露寺曾公亮枕中云气千峰..”考查相似的试题有:
303399142353280674123554287757149154京江晚报多媒体数字报刊平台
第007版:诗话镇江
第001版 导读
第002版 重要新闻
第003版 重要新闻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画出楼台云水间
  1000多年前一个普普通通的早晨,诗仙李白登上焦山。极目四望,天海茫茫,远方的松寥山在云雾中宛若仙境,于是诗句脱口而出&:  石壁望松寥,宛然在碧霄。安得五彩虹,架天作长桥。仙人如爱我,举手来相招。  彼时的焦山位于长江江心,&“万川东注,一岛中立”,是京口三山名胜之一。京口,也就是今天的镇江。李白遨游天下,第一次来到镇江便发现了通往仙境的风景。  当他第二次来到镇江时,看到的景色和心中的激情已全然不同。当时正逢安史之乱,永王李璘邀请李白到军中做幕僚,李白一直寄情山水,此刻以为报效国家的机会终于来了,于是在随军东巡的途中写下了这首诗。  “……丹阳北固是吴关,画出楼台云水间。&千岩烽火连沧海,两岸旌旗绕碧山。……”  李白诗中描绘的镇江美景被旌旗和烽火点染得轰轰烈烈,而诗人此时心中也正是豪情万丈。但是,这次行动却成为李白一生中最大的失误。试图与朝廷分庭抗礼的永王很快被朝廷击溃,李白也因此给自己的一生留下了一个污点。  然而诗人永远以诗句名垂青史,风景也因诗句而被后人追随。&    2008年10月,镇江考古部门开始了一次打捞工作,这样的打捞对他们来说是第一次,可是在漫漫历史长河中,已经没有人能统计这是多少次充满希望的搜寻了。  茫茫的江水,淹没了怎样的历史烟云,让一代又一代的人耿耿于怀呢?&  在焦山上的碑林中,最神秘的就是这座楼阁。这里保存的就是人们从长江中打捞上来的珍宝,让历代书家魂牵梦绕的《瘞鹤铭》。游人们看到的这些石块是清代苏州知府陈鹏年派人打捞的,由于残缺不全,人们认为,在江底或许还能找到其余的部分。&  瘞鹤铭原来位于焦山西侧的崖壁上,在北宋初期遭到雷击而破碎入水。每当潮落时,石块露出水面,就有人下去把字迹拓出来,但至今也没有完整的拓本,据说拓得字数最多的是欧阳修,有六十多字。陈鹏年打捞出水之后,整理出九十多字,但人们猜测,全文应该有160字左右。  根据残存的字迹,隐约可以看出,这是一位养鹤的高人写的一篇祭奠死去的仙鹤的文章。  “鹤寿不知其纪也,壬辰岁得于华亭,甲午岁化于朱方。”  朱方是镇江在春秋时期的名字,具体地点在今天镇江丹徒区境内。那么,那位养鹤的高士到底是谁呢?  瘞鹤铭字体古拙奇峭,雄伟飞逸,非楷非行,宋代书法大家黄庭坚曾经评价“大字无过瘞鹤铭”。  有人认为,瘞鹤铭的作者是梁朝隐士陶弘景。陶弘景,曾在镇江的茅山自号华阳隐居。由于陶弘景隶书行书俱佳,人们认为,这很可能是陶弘景的字迹。在茅山,留有陶弘景用过的井栏,人们猜测,上面的字就是陶弘景的真迹,但是历经千年,字迹已模糊不清了。  有人认为,瘗鹤铭的作者可能是王羲之,因为王羲之生平爱鹤,在家门口有“鹅池”。他常以池水洗笔,以鹤的优美舞姿来丰富他的书法。  还有人猜测瘗鹤铭是唐人所书,但这种说法遭到了大多数人的反对。同样精通书法的清代乾隆皇帝曾经评价瘞鹤铭说,“非晋人所不能”。  现在人们比较倾向于是六朝人所书。六朝,指的是公元三世纪初到六世纪末,绵延于江南的三国吴、东晋、宋、齐、梁、陈六个小朝廷。那个年代战乱频发,四野荒芜,却在哲学上得到解放。  不管人们对于瘞鹤铭的作者如何争论,让人如痴如醉的书法之美一直牵动着世人。1937年,日本侵略军攻陷镇江,焦山上的雪烦法师把瘞鹤铭推倒,字体朝下,掩埋在碎石瓦砾之中,日本人多次前来寻找,但僧人们最终保住了国宝,使我们今天能够一睹真颜。    焦山上这条碎石铺就的小路,石缝中长出翠绿的青苔。不远处,南宋大诗人陆游留下了踏雪观瘞鹤铭的短文:  “陆务观、何德器、张玉仲、韩无咎……踏雪观瘞鹤铭,置酒上方,烽火未息,望风樯战舰在烟霭间,慨然尽醉……”  陆游于1163年被任命为镇江通判,他积极主张北进中原收复失地,却被朝廷主和派排挤,罢黜回乡,临行时,他与好友踏雪观瘞鹤铭,寥寥数语,悲愤之情溢于文字之间。  山上缺失的那一块山体就是曾经雕刻着瘞鹤铭的山石,而这面石壁上,还记录着后来的人们一个个人生片段。  这是唐朝人留下的金刚经中著名的《六如偈》:&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崖壁上的石刻,多是山中寺庙的僧侣所凿刻,这两个最大的字“鹤山”,就是一位高僧的名字。在无休无止的山中岁月,僧侣们沿着长满青苔的小路,往返于崖壁和庙堂之间,伴着焦山的浪潮和斧石之声,把自己的生命延续到今天。  后世人追慕前人的足迹,四处找来文人墨迹,荟萃成了今天的焦山碑林。这里有苏轼、米芾的作品,还有盛世皇帝乾隆的御碑亭。竹林小筑,风雅超尘,后人为前人修建了理想中的庭院,盛放几千年来的生命之美。    如果说焦山是长江江面上一块巨大的礁石,隔水相望的金山则是相对低矮一点的一片小洲。这两座山遍山翠竹,古树葱茏,如同两块浮在长江江面的碧玉,人们把金山和焦山并称为东浮玉和西浮玉。  如今,长江已经不像往日波涛汹涌,淤积的泥沙渐渐把岛屿和陆地连在一起,但是山还是那座山,从过往的帝王将相和文人墨客留下的数不清的遗迹中,我们还能够看到昔日的风景。  长江浩浩西来,水面云山,山上楼台。山水相连,楼台上下,天地安排。诗句就,云山失色,酒杯宽,天地忘怀。醉眼睁开,回首蓬莱:一半云遮,一半烟埋。  元代词人赵天锡这阕词中描写的就是著名的金山寺。金山寺始建于东晋时期,距今已有1600年的历史。从山脚下望去,金山寺依山而建,殿宇楼阁层叠而上,布满整座山坡,以致人们无法窥视山的原貌,因而有了“金山寺裹山,见寺见塔不见山”之说。  其实,金山从来就没有过金山寺,现在,寺门上方的匾额上写的是江天禅寺,这是清代康熙皇帝题写的名字。  300多年前,康熙皇帝南巡,来到金山,看到大江东去,水天一色的壮丽景观时,情不自禁地说:可谓江天一览。官员们恭请皇上题词,康熙信笔写下“江天一”三字之后,提笔忘字,览字却写不出来,这时,身后的大学士张玉书机智地上前跪奏道“臣今见驾”。繁体字的览字就是由臣、今、见三个字组成的。康熙恍然大悟,完整地写下了江天一览这块御碑,原来的留云亭也就改成了江天一览亭。  关于康熙南巡的故事还有其他版本,但是,最终的结果都是写下了“江天一览”四个大字。这四个字至今还在金山上讲述着昨天的故事。  相比于帝王将相,民间传说与文学艺术拥有更长久的生命力。今天的人们来到金山寺,更多的是为了追随一段传奇的爱情故事。  在戏剧中,传说峨眉山中修炼千年的白蛇和青蛇,不甘寂寞,化身美丽的白素贞和小青来到人间。在西湖边,她们遇到了药铺的伙计许仙。白素贞对许仙心生爱慕,托小青做媒,二人终成眷属。金山寺的禅师法海查访出白素贞是蛇精的化身,便千方百计破坏他们的婚姻。一次次的计谋都没有得逞,法海便把许仙骗上金山,为救夫君,白素贞被迫率领水族水漫金山。  这个故事经过一次次文学的改编后,也演绎出很多结局。但是,法海在故事中始终是残酷无情,维护封建宗法制度的代表。然而历史上,真实的法海却是一位高僧。  法海是唐代宰相裴休之子,在庐山学道参禅,八年后云游到金山。此时,金山之上,东晋时代修建的庙宇已然败落,法海无屋可居,只找到一个低矮的岩洞栖身。  或许是法海的佛心感动了佛祖,或许是法海的意志支撑着他一次又一次踏上化缘的路,几年之后,残败的庙宇终于修复一新,再次迎来了旺盛的香火。承载着庙堂香火的江心小岛,也在善男信女的传诵中,有了一个新的名字——金山。  金山寺由于地处江心,原来叫泽心寺,唐代叫龙游禅寺,到了宋代的时候,因为宋徽宗崇尚道教,把金山寺改成道观,康熙25年,皇帝亲自题名为江天禅寺,到现在金山寺真正的大名是江天禅寺,自古以来没有叫过金山寺。只是经过白娘子水漫金山的传说演绎,民间才有了金山寺这个约定俗成的名字。  对于法海,后来也有人考证,没有证据证明金山寺的裴头陀就是法海,法海可能另有其人,是文学在流传的过程中把他们移植在了一起。    在镇江博物馆,我们看到了清代画家周镐的画作。周镐是镇江人,一生淡泊名利,他以写生为基础,完成了《京江二十四景》,为我们保留了镇江山水真实的写照。&  这是《京江二十四景》中的北固山,飘渺的钟声带着我们的思绪穿越古往今来。&  900多年前的一个夜晚,和很多文人一样,北宋吏部侍郎曾公亮来到镇江,住宿在北固山上甘露寺的僧舍中,在这里他写下了一首诗,北固山的雄浑气势跃然纸上&:  枕中云气千峰近,  床底松声万壑哀。  要看银山拍天浪,  开窗放入大江来。  北固山,坐落在金山和焦山之间,因山壁陡峭,形势险固而得名北固。三国时期,刘备应邀来到东吴,登上北固山顶,见江天辽阔,不禁赞叹说:此乃天下第一江山也。南北朝时,梁武帝萧衍登北固山,挥笔写下六个大字,仍然是天下第一江山。南宋书法家吴琚重写了这六个字,被镌刻到这面石壁上。&  北固山三面环水,背靠陆地,是长江南岸的堡垒,这就是孙权建筑铁瓮城,抵御曹操的地方,也是辛弃疾登高望远、壮怀激烈,写下“生子当如孙仲谋”的地方。为这座无数英雄豪杰登临过的楼台,隐居镇江南山的宋代书法家米芾也不甘寂寞,写下了“天下江山第一楼”的匾额。&  甘露寺是北固山最雄伟的建筑,从外形上还能感觉到它鼎盛时期的气魄。今天,人们来看甘露寺,大多不是为了甘露寺的香火,令他们好奇的是,这里是传说中刘备和孙权的妹妹孙尚香相亲的地方。  在三国演义和后来的戏剧《龙凤呈祥》中,刘备与孙尚香相亲的地方就是甘露寺。但真实的历史是否如此呢?  据《汉晋春秋》记载,“孙夫人者,汉破掳将军坚之女也,名仁献”,《资治通鉴》记“才捷刚猛,有诸兄之风”。三国演义中的孙尚香,或许原型就是孙仁献,而通过小说与戏剧的描述,世人记住了这桩婚姻的主角孙尚香。&  在戏剧中,甘露寺是一段爱情的起点,而在三国史籍中,却找不到关于甘露寺的记载。  如果三国时期北固山上还没有甘露寺,那么这座庙宇究竟建于何时呢?  在镇江民间,关于甘露寺的修建存在着几个版本的传说。但大多都已无法考证。根据现存的史料记载,甘露寺最早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唐朝。那时镇江名为润州,史载“敬宗宝历二年,也就是826年三月,甘露降北固山。”天降甘露是祥瑞之事,于是润州刺史李德裕在山上建佛寺,以甘露名之。他还将自己珍藏的许多书画作品赠给寺庙作为镇寺之宝。&  公元824年,李德裕又在甘露寺旁修建石塔,将佛门之宝,原藏于金陵长干寺的阿育王舍利子请来,打造了金棺银椁,埋藏在塔内的地宫。后来石塔倒塌,北宋人在原塔的基座上建造了这座铁塔。历经千年风雨雷电,如今,铁塔只剩下两层,但地宫中的珍宝却完好无损。&  在镇江博物馆,我们看到了这些珍宝。佛骨舍利被置于铁塔模型的底部,观者需跪拜才能看清真容。    又是一个月圆之夜,月光照在江面上,也照耀着古往今来。  或许就是在这江边,面对着长江的入海口,唐代诗人张若虚写下了“以孤篇压全唐”的千古名句,《春江花月夜》:  春江潮水连海平,  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  何处春江无月明!  张若虚是扬州人,或许他写诗的地方是在江北的岸边,但看到的是同一轮明月和同一条长江。  江畔何人初见月?  江月何年初照人?  不知江月照何人,  但见长江送流水。  顺着诗人的视线,畅想古今,我们仿佛看到了这样一幅画卷:水天浩淼、大江风光的背景之上,流连于这方山水林涧的历代先贤与城市山林交相辉映。大江东去,群山西来,一代人走了,一代人又来,亘古不变的,是浸透在画卷中的江山传奇。
苏ICP备-015116
版权所有镇江日报社
.cn .cn All rights reserved.
合作伙伴:}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天浪直播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