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峡两岸的交往说一说党和政府在不同时期的对台政策有什么变化?原因上古时期是什么时候

第13课海峡两岸的交往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第13课海峡两岸的交往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关注  粉丝
总访问量:2487
今日访问:0
最后登录: 08:02:58
广西田阳县
山西繁峙县
河南汝南县
黑龙江富锦市
辽宁庄河市
云南墨江哈尼族自治县
安徽无为县
宁夏青铜峡市
安徽无为县
黑龙江北林区
安徽定远县
(最近更新:2350)
(最近更新:15)
(最近更新:256)
(最近更新:116)
(最近提问:56)
历史王晓燕《海峡两岸的交往》学案设计
第13课时《海峡两岸的交往》 设计:王晓燕审核:王振邦时间:2010.4&序号:13
一、目标导学:
1、 简述党和政府在不同时期的对台政策,了解“汪辜会谈”、“九二共识”的内容。
2、 理解“一国两制”的含义、原因、重大意义。
3、 运用史实说明台湾自古就是中国的领土,对祖国统一充满信心,增强维护祖国统一的使命感。
学习重点:党和政府确立的和平统一祖国的大政方针
学习难点:一国两制
二、互动教学:
1、课前检测:说出“一国两制”的含义,并说明其重大意义。 二、互动教学:
1、课前检测:说出“一国两制”的含义,并说明其重大意义。
2、 自学探究
1、 阅读读材第65、66页,回答下列问题:
找出党和政府在不同时期的对台政策:
2、 合作交流:阅读教材第66页前两段和67页第一段,回答下列问题:
说出两岸是怎样一步步交往的。
三、当堂检测题: 1.近年来,台湾民进党搞“**”,请同学们运用所学知识,说明这种图谋能不能得逞,并描绘一下两岸关系的前景。
2、两岸授权交往的团体是()、()
3、今天民进党搞**违背了两岸达成的哪一共识?()并说出这一共识的内容。
(4)说出什么是“汪辜会谈”,会谈有什么意义。
四、学后反思:
五、史海垂钓:
日马英九再次当选中国国民党主席后,***于次日以中共中央总书记身份发去贺电,马英九在收到后回电致谢,此举虽属礼节性质,但自此开创了两岸当局最高领导人60年来直接联系的先例。
暂时无人访问,速抢沙发.试看已结束,文档全文共27页,需要完整内容请下载查看。该会员上传的其它文档:5 p.7 p.-1 p.-1 p.2 p.3 p.20 p.30 p.25 p.3 p.22 p.5 p.4 p.22 p.4 p.4 p.11 p.28 p.11 p.3 p.25 p.36 p.第13课
海峡两岸的交往 1 从诗中你感受到一种什么样的情怀? 诗中最后一..第13课
海峡两岸的交往 1 从诗中你感受到一种什么样的情怀? 诗中最后一句“一湾浅浅的海峡”指的是什么呢? 从历史上说,台湾自古即属于中国。从三国时期开始,台湾就与祖国大陆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元朝时,台湾正式成为中央政府管辖下的一个行政区域。 1662年郑成功从荷兰手中收复台湾;1684年清政府在台湾设台湾府,隶属福建省。 1895年清政府被迫把台湾割让给日本。 1945年日本战败投降后,台湾...相关文档docdocdocdocdocdocdocpptdocdocdocdocdocdocdocpptdocpptpptpptdocdocpptpptpptdocdocdocdoc关于我们常见问题关注我们官方公共微信历史教学设计:海峡两岸的交往
当前位置: >
历史教学设计:海峡两岸的交往
  教材与学情分析:
  教材分析:本课为八年级下册第13课《海峡两岸的交往》,以讲述建国以来党和政府对台政策的变化、发展及在此影响下,两岸民间交流的种种表现为主要内容。由于第12课明确的解释了什么是&一国两制&,学习本课的理论基础,已经具备
  学情分析:学生对台湾问题比较热心,从前课学习中已经对&一国两制&有所认识,报纸电视网络也成为他们获取知识的渠道,所以,备课教学需要把握住学生,围绕关键性的知识点进行思考,拓展。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通过对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对台方针;&汪辜会谈&;江泽民提出的八项主张;海峡两岸交往概况。培养并锻炼学生归纳分析的能力、合作交流能力、客观评价历史现象的能力、收集资料的能力、史论结合地陈述历史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通过欣赏歌曲、图片、诗歌和联系实事热点等环节来讲授新课,同时本课的讲授过程中以台湾歌曲作为暗线衬托&和平统一&的主题。学生结合课本内容及其课前收集的资料,介绍宝岛台湾的历史沿革,自然地理情况,了解台湾问题的由来,激发学生对这方宝地的热爱与珍重。通过阅读课文,归纳党和政府在不同时期的对台方针政策。学生结合课本内容及其课下收集的资料,介绍海峡两岸交往日益密切的史实,认识到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在教学过程中,恰当地处理教材,设计好每一个环节,并利用问题的层层铺垫、推进,把历史和现实更好地结合,通过师生间、生生间的互动信息交流,使学生对祖国统一的认识从感性上升到理性,增强对历史的感悟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中国共产党推进祖国统一大业方针的归纳和分析,使学生认识到中国共产党始终把国家民族的利益放在首位,树立爱国爱党的思想,也对统一前景充满信心。通过对两岸交往信息的交流学习,认识到两岸人民血脉相连,台独分子想使台湾从中国分离出去的企图永远不会得逞,统一是民心所向、大势所趋,从而也树立起对国家、民族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
  教学重点、难点及解决方法:
  重点:党和政府确立的和平统一祖国的大政方针。
  策略: 运用表格法,辅以图片帮助学生理清线索,加深印象
  难点: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对台基本方针
  策略: 通过表格及回顾12课内容,进一步理解&一国两制&构想的科学性与可行性,并通过两岸关系在此基本方针指引下健康发展的种种表现,告知学生,两岸关系交流密切的主要原因即在于该方针的确立。。
  教学过程预设:
教师活动设计
学生活动设计
设计意图与方法
导入新课:
投影:台湾诗人舒兰的诗歌&&《乡色酒》
问题1:诗文流露了怎样的情感
朗诵诗歌,体会思乡之情
引导回答1:哀叹两地相隔,期盼统一团圆
创置情境,为学习本课,培养学习向往统一的情感。
简述解放战争以来台湾问题的成因,由亲人两岸相隔过渡到三度&陈江会&引入两岸关系的发展。
新课教学:
人们都说台湾与大陆是同根同源,引出台湾与大陆的情缘。
投影:割不断的两岸情缘
问题2:说说台湾与大陆的情缘
血终究浓于水,引用胡主席所说:&浅浅的海岸,深深的乡愁&。一湾海峡阻隔不了血脉相连的心,两岸人民最企盼的是什么呢?看过下面两位大明星大家便知道了!
投影:团团圆圆照片,简述其命名
投影:两岸同胞重逢场景,以两个子概括人们的共同心愿&&统一。
过渡至推进祖国统一大业,首先学习党和政府的政策变化发展。
问题3:阅读课文65至66也,填写黑板上表格。(《党和政府对台湾问题的政策》 )
问题4:配合&江八条&说说何为&适当身份互访?&
统一大业仅靠大陆努力不够,需要台湾当局在正确的立场上积极的配合。过渡至两岸共同推进统一事业。
说明1987年、1990年、1991年、1992年主要两岸民间组织交流情况,强调&九二共识&
投影:陈水扁照片及观点
问题5:中国能否完成统一大业?
正视因为统一乃大势所趋,在&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方针的指引下,两岸交往更加密切
问题6:为马英九出谋划策以助两岸关系的加强。
投影两岸往来图片,突出&相互促进、互补互利&的经济往来局面。
知识回顾:
回顾本课所学基本内容
投影&大三通&新闻和近年来两岸政治交往图片
活动一:我的课本我做主
看新闻、图片续写课文
活动二:读读想想
芜湖港赴台货轮首航成功和随处可买的台湾食品说明了什么问题?
帮助学生大致回顾近代史上台湾被割让和收复的过程,并引出下文。
引导回答2:引导学生从地理、血缘、历史、人文和物产多方面说明两岸的&缘&
说出两岸人民的共同愿望&团圆&
自读填空,教师配合图文辅助填写
让学生大胆设想,但要以八项主张为依据
引导学生从历史趋势、方针政策、综合国力等各方面分析统一事业必定成功的原因
充分展开想想,为两岸交流增加新方法,但要铭记两岸交往的原则。
回顾旧知,巩固新知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进行拓展性学习,大胆尝试编写课文,并鼓励其上台朗读。
联系乡土知识,联系身边小事,引导学生大胆联系课本知识。
回顾旧知,说明各方面渊源的同时进行学科的融合。
营造轻松愉快的气氛,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
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大胆运用新知识解释身边的 问题。
图文并茂,加深印象
培养学生分析判断的能力,并进一步认识到统一事业定会成功,应为之不懈努力。
调动学生积极性,参与意识,培养社会责任感。
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同时训练其基本学科能力。
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同时感受到历史知识无处不在。}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上古时期是什么时候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