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古筝在线课堂信天游在线试听

董怡[古筝演奏家] -
& & 出生于1982年11月的董怡是第一位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大礼堂、伦敦大英博物馆(BritishMuseum)、英国皇家爱乐乐团总部凯多根音乐厅(Cadagon&Hall)、英国白厅宫皇家国宴厅(Banqueting&House,&Whitehall)&等国际顶尖文化交流舞台举办专场演奏会的中国民族器乐独奏家。自21岁起至今是中国音乐家协会最年轻的会员,此外还担任中国民族器乐学会理事、北京乐器协会理事,是英国音乐家联合会会员、北京古筝研究会会员。2008于伦敦成立东方天莉文化交流与推广有限公司(英国),任董事长。该公司现为由董怡担任董事长的东方天莉音乐文化有限公司(英国)的子公司。自2010年起在英国举办一年一度的“东方天莉中国艺术节”并担任艺术节主任。个人资料被编入由邓小平题写书名、中国音乐家协会主编的新版《中国音乐家名录》等。& & 2007年11月在北京的人民大会堂大礼堂由中国音乐家协会民族音乐委员会主办,指挥大师胡炳旭先生执棒中国爱乐乐团协奏、伴奏,面向六千余名观众成功举行《东方天莉—董怡古筝独奏音乐会》。是迄今在人民大会堂大礼堂举办的第一场和唯一一场中国民族器乐独奏音乐会商演、第一场由中国民族独奏乐器和交响乐团联合演出的专题音乐会、第一场女性器乐演奏家的专场音乐会和第一场由不是音乐学院毕业的演奏家独奏的专场演出。古筝与管弦乐《竹楼情》和协奏曲《梁祝》的演奏实况被收入中央电视台音乐频道的《中国交响乐团世纪回顾》。& & 董怡自幼在非艺术类学校学习的同时坚持进行专业化的古筝演奏教育。先后师从姚怡德、姚旭、张旗、曹正等音乐家,10岁时成为中华筝乐宗师曹正教授的关门弟子,在其门下受教五年。同时还得到了中国中央音乐学院、中国音乐学院、上海音乐学院、西安音乐学院、香港演艺学院、广东星海音乐学院及西北民族大学等多所著名音乐院校的周延甲、王世潢、邱大成、陈安华、赵曼琴、周望、许菱子等多位古筝专家教授和著名电影艺术家王影女士、作曲大师何占豪教授、指挥大师胡炳旭、钢琴大师刘诗昆等在演出、录音实践活动中的悉心点拨。系统掌握了河南、山东、陕西、浙江和潮州五大传统筝派的表演风格和现代筝曲的演奏技法,并形成了“以情感和韵味取胜,以富有歌唱性的旋律处理为主要特征”的表演风格,于清纯灵秀间透露出大气磅礴、拙朴自然的质感。其艺术成长经历十余年来受到中外艺术评论家、音乐教育家、媒体和广大观众的关注,早在2003年即被评论家卜大炜誉为“董怡现象”。& &&& & 自1995年起,董怡多次在国内国际比赛上获奖,并百余次在中国大陆、香港和英国,以及中国与英、美、法、德、日、丹麦等国的文化交流活动中表演古筝独奏、协奏。在包括中国北京人民大会堂(2007)、大英博物馆(2008)、英国皇家爱乐乐团总部伦敦凯多根音乐厅(2008)、中国驻丹麦王国大使馆&(2009)、英国白厅宫皇家国宴厅(2010)、爱丁堡女王音乐厅(2009)、北京大学(2003)、北京中山音乐堂(2003)、兰州金城大剧院&(2004)、湖南长沙田汉大剧院(2005)、云南大理(2006)、伦敦政治经济学院(2007)和“爱丁堡国际艺术节外围演出”(、、2012)、“2003苏格兰国际音乐日”、“第25届爱丁堡国际竖琴艺术节(2006)”&、英国“时代中国2008”&等国际艺术活动中成功举办近六十场个人专场演奏会商演。被欧洲观众推举为“2003苏格兰国际音乐日最受欢迎的艺术家”。2001年演奏并主演的音乐电视&《临安遗恨》被中国新华社和原协奏曲作者何占豪先生誉为“掀开中国音乐电视新篇章的MTV作品”,并作为中国中央电视台的推荐作品在“第二届布达佩斯国际音乐电视艺术节(2003)”中获“最佳音乐艺术片奖”和大赛惟一的“评委团特别新人奖”。2003年与中华文化促进会、作曲大师何占豪、中央歌剧院交响乐团等合作举办的两场《董怡古筝独奏与协奏曲音乐会》取得了轰动性的成功,是古筝以整场音乐会的篇幅与西洋交响乐队进行合作的早期探索,中国现任“第一夫人”彭丽媛和民歌天后宋祖英的老师、著名声乐教育家金铁霖先生在无人陪伴的情况下于音乐会现场在观众留言簿上题词:“妙手天音、民乐之声”。在作曲家的推荐下,董怡在该场音乐会中演奏《梁祝》的实况,与著名小提琴演奏家吕思清、西崎崇子,著名二胡演奏家陈军的录像一同被编入北京电视台的《梁祝》纪念专题集锦。2005年底开始《琴筝音话――刘诗昆董怡钢琴古筝巡回演奏会》,2008年在伦敦成功进行欧洲首演。中国唱片总公司自1999年起先后出版了董怡的五部个人古筝演奏专集,其中CD专辑《茉莉传奇》和《茉莉情怀》于2009年双双获得“中国金唱片奖”提名。曾首演多首结合古筝与西方乐器的作品。& & 年轻的董怡与英国各界有着深厚的友谊,曾多次得到Isobel&Mieras、Eddie&McGuire、Jim&Ferguson、Vasko&Vasseliv&等英国音乐大师的无私帮助和指导。BBC国际部早在2002年就向全球观众介绍了这个中国女孩。2004年6月,董怡应邀为在爱丁堡常年展出的“大不列颠号皇家游轮”(Royal&Yacht&Britannia&of&the&UK)录制了中文解说词。2005年以来,她应邀积极参与了由中国教育部和苏格兰政府在英国爱丁堡大学联合成立的苏格兰首家孔子学院(Confucius&Institute&for&Scotland&in&the&University&ofEdinburgh)&的筹建活动。时任苏格兰首席部长杰克o麦克康纳尔(Jack&McConnell)和亚历克斯o萨蒙德(Alex&Salmond)曾先后专门观看她的独奏。2008年中国汶川地震爆发后,董怡是苏格兰及北爱尔兰地区中英各界华人华侨和友好人士赈灾募捐义演的民间发起人。应英国“时代中国”&(CHINANOW)文化年总裁Simon&Heale先生邀请,同年8月在英国皇家爱乐乐团总部凯多根音乐厅举办《琴筝音话—刘诗昆董怡钢琴古筝联合演奏会》,这和2008年3月的《董怡伦敦大英博物馆古筝演奏会》一起,是2008英国“时代中国”(CHINANOW)文化年实现的仅有两台以艺术家姓名作为标题的音乐节目。2010年5月在英国白厅宫皇家国宴厅公开举办个人演奏会。时任中国驻丹麦大使谢杭生先生曾在2009年12月亲自主持她和打击乐独奏家Henrik&Larsen&的联名演奏会,并热烈称赞:“弹得好,讲的也好!对欧洲观众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很有助益!应大力发扬!”。前任中国驻爱丁堡总领事郭贵芳女士曾赞扬她是“朝气蓬勃,正直向上,才艺超群的很出色的民间文化使者”。董怡还是“2010第二届大本钟奖暨英国十大杰出华人青年评选”&最终进入决赛的三十名杰出青年代表之一。&&
董怡[古筝演奏家] -
初中、高中: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简称:北师大实验中学)
小学升初中毕业考试成绩:语文、数学两门课总分&199.5分(满分为200分)。初中升高中考试成绩: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政治思想、体育七门课总分&616分(满分630分,其中体育满分为30分)。其中,化学、体育和语文作文获得满分。曾担任学校学生会文艺部部长、校“晨曦”文学社社长(在校期间组织主编该校第一部校园文学总集《文溪o春芽》,于2001年由开明出版社出版发行)、《北京教育报》驻实验中学通讯社副社长、校报《校园时讯》社长及主编、校辩论队队长。所在班级班长、文体委员等。高中二年级作为全年级仅有的三名优秀学生代表之一参加北京市中学生业余党校学习一年。
大学、研究生:
--英国爱丁堡大学“经济学与经济史”双荣誉硕士(JointDegree&Master&of&Arts&with&Honours&in&Economics&and&Economic&History)
参加英国高考,进校学习成绩总学分为爱丁堡大学“有条件录取”(conditional&offer)所要求学分的两倍。毕业前夕,相继收到英国牛津大学、伦敦政治经济学院和爱丁堡大学五个专业的研究生录取通知书。
--大学三年级时作为英国爱丁堡大学在全年级公开选拔出的2004/5年度学生代表赴香港大学(University&of&Hong&Kong)访问学习一年并获得奖学金
--伦敦政治经济学院(London&School&ofEconomics&and&Political&Science)人类学系(School&of&Anthropology)“比较中国学”硕士(Master&of&Science&in&China&inComparative&Perspective)
董怡[古筝演奏家] -
2006年于英国爱丁堡大学毕业留影中国唱片总公司自1999年起先后出版了董怡的三部个人古筝演奏专集。董怡于2001年演奏并主演的音乐电视被中国新华社和原协奏曲作者何占豪先生誉为“掀开中国音乐电视新篇章的MTV作品”,并作为中国中央电视台的推荐作品在“第二届布达佩斯国际音乐电视艺术节(2003)”中获“最佳音乐艺术片奖”和大赛惟一的“评委团特别新人奖”。
董怡多年的艺术实践得到了中外媒体的广泛推介。国际著名媒体如BBC国际部、BBC4、中国新华社、中国中央电视台、中国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人民日报》、凤凰卫视和香港无线电视等均多次向国际、国内观众播放了董怡的古筝独奏或对她进行采访。中国新华社于2003年8月对大型古筝音乐电视《临安遗恨》的通稿报道被同期推荐给全国300余家媒体。
2005年以来,作为旅英中国艺术家应邀积极参与了由中国教育部和苏格兰政府在英国爱丁堡大学联合成立的苏格兰第一家孔子学院的筹建活动。
2002年9月高分考取英国,2006年6月毕业,获“经济学与经济史双荣誉硕士”学位。在校学习期间两次作为爱丁堡大学留学生代表被引荐给时任英国苏格兰首席部长杰克·麦克康纳尔(Jack&McConnell)先生,并于2004年11月应邀作为留英国际学生代表与麦克康纳尔先生一起为苏格兰政府的出台的“招贤纳能计划(Fresh&Talent&Initiative)”在政府、学界、媒体联合早餐新闻办公会上进行政策推广活动。2004/5学年作为该校选拔的学生代表在奖学金资助下赴香港大学进行访问。现在是英国伦敦政治经济学院人类学系“比较中国学”专业硕士学生(导师:Stephan&Feuchtwang教授)。
除演奏外,曾两次在全国作文比赛中获奖。1999年被评为中国作家协会鲁迅文学院少年作家班优秀学员。2002年1月,董怡高中阶段担任“晨曦”文学社社长期间主编的北师大实验中学学生文集《文溪·春芽》由中国开明出版社出版发行。
2004&年6&月,董怡应邀为在爱丁堡常年展出的“大不列颠号皇家游轮”录制了中文解说词。
董怡[古筝演奏家] -
古筝演奏获奖经历
董怡自1995年起,多次在国内国际比赛上获奖并数十次在中国大陆与英、美、法、德、日及香港的文化交流活动中表演古筝独奏、协奏。在包括北京大学(2003)、北京中山音乐堂(2003)、兰州金城大剧院(2004)、湖南长沙田汉大剧院(2005)、云南大理(2006)、伦敦政治经济学院(2007)和“2002年爱丁堡国际艺术节外围演出”、“2003年苏格兰国际音乐日”、“第25届爱丁堡国际竖琴艺术节(2006)”等国际艺术活动中成功举办了多场个人演奏会,并多次在爱丁堡节日剧院、爱丁堡大学、爱丁堡艺术学院、凯瑞瓦特大学、伦敦政治经济学院、伦敦大学学院、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北京)、爱丁堡城堡、中华人民共和国驻爱丁堡总领事馆、奥地利驻香港总领事官邸、“2006年爱丁堡国际艺术节外围演出”,苏格兰皇家银行与中国银行联合主办的“中国投资论坛”(2006)和“中国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启动媒体招待会”(2007),全英中国学生学者联合会举办的2007年春节晚会(伦敦主会场)等大型活动,以及苏格兰、英格兰各华人社团、爱丁堡中国学生学者联合会的十数场文艺、联谊演出中表演古筝独奏,广受好评。被欧洲观众推举为“2003年苏格兰国际音乐日最受欢迎的艺术家”。她于2003年与中华文化促进会、作曲大师何占豪、中央歌剧院交响乐团等合作举办的两场《董怡古筝独奏与协奏曲音乐会》取得了轰动性的成功,是古筝以整场音乐会的篇幅与西洋交响乐队进行合作的早期探索。随后,在先生的推荐下,董怡在该场音乐会中演奏《梁祝》的录像,与著名小提琴演奏家吕思清、西崎崇子,著名二胡演奏家陈军的录像一同被编入北京电视台的《梁祝》纪念专题集锦。曾数次与音乐大师何占豪(作曲)、胡炳旭(指挥)、(钢琴)、Eddie&McGuire(作曲、中西方笛子)等联合演出,并与多位在国际乐坛上颇享盛誉的音乐家,如作曲家朱晓谷、周煜国、叶剑豪,二胡演奏家于红梅,苏格兰民歌手及竖琴演奏家Katie&Targett-Adams、Maeve&Gilchrist等进行了合作。首演作品包括古筝与管弦乐作品《竹楼情》、《苗林欢歌》、《信天游随想》,古筝、大提琴二重奏《在银色的月光下》,古筝、钢琴二重奏《小河淌水》(即兴),古筝、二重奏《友谊地久天长》(即兴)等。曾多次应苏格兰教育部门的约请在当地中小学中开展中国音乐欣赏课。
董怡[古筝演奏家] -
筝& & 现今中华民族音乐大家庭中在全球范围内普及度最高、最具影响力的乐器,最古老的弹拨乐器之一。据文字记载,在春秋战国时期便已广为流传,至少拥有两千五百年的历史,因此又被称为“古筝”。& & 起先为十二、十三弦,后来逐渐增至十五、十六弦。二十世纪下半叶以来改制成二十一、二十五弦,并设有机械变音装置,能转十二调。现今亦有各种式样的“转调筝”被众多专业音乐表演院团所采用,用以拓展该乐器的表现力。& & 以音响效果命名。大多作为独奏乐器使用,也常用于重奏、合奏。&在漫长的历史文化演变中与祭祀雅乐、宫廷庆典、各地曲艺及地方剧种、说唱艺术和民间音乐,乃至佛教、道教音乐相互融合、碰撞,逐渐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河南、山东、陕西、浙江、潮州、客家、闽南等中国内陆传统筝派,并于一千四百年多前开始传播海外,&派生出了蒙古、朝鲜(加耶琴)和日本筝(koto)等分支,对亚洲音乐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近几十年来,随着乐器制造技术和演奏理论的飞速发展,&以及中外政治、经济、文化交流的不断深化,中国古筝艺术焕发出愈加璀璨和多彩的光芒,世界各国许多音乐家也都对中国古筝艺术进行了学习、研究和探讨。可以说,世界各地只要是有华人的地区,均有筝声可闻。(资料整理:董怡)
为本词条添加和相关影像
互动百科的词条(含所附图片)系由网友上传,如果涉嫌侵权,请与客服联系,我们将按照法律之相关规定及时进行处理。未经许可,禁止商业网站等复制、抓取本站内容;合理使用者,请注明来源于。
登录后使用互动百科的服务,将会得到个性化的提示和帮助,还有机会和770多万专业认证智愿者沟通。
您也可以使用以下网站账号登录:
此词条还可添加&
编辑次数:10次
参与编辑人数:2位
最近更新时间: 06:30:45
贡献光荣榜
扫描二维码用手机浏览词条
保存二维码可印刷到宣传品
扫描二维码用手机浏览词条
保存二维码可印刷到宣传品古筝信天游在线试听_百度知道
古筝信天游在线试听
您的回答被采纳后将获得:
系统奖励20(财富值+经验值)+难题奖励20(财富值+经验值)
我有更好的答案
明天上交,以通过用评价手册发生自我转变发生的故事为主我的评价故事。(明天下班前请发到我的qq邮箱
其他类似问题
信天游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为您推荐: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字体: 】&&从审美风格看古筝音乐鉴赏
&&&热&&&&&
&&& 艺术作品(审美对象)在其体貌、风采上都有属于自己的独特类型,我们将这种体貌、风采类型视为“审美风格”。鉴赏者可以从这种风格中可以看出其创作主体的品格和气质。本文通过对典雅、悲情、壮美等不同风格的梳理,反观和阐述了不同风格的作品在艺术形式、结构铺排、内容题材、意蕴内涵以及效果等方面的特点。
&&& 一、中的典雅美
&&& 典雅是优美这一美学风格的重要形态之一,以独具一格的情调赢得人们的青睐。典雅与粗俗相对,指的是斯文优雅。杨廷芝在《诗品浅解》中讲道:“典则不枯,雅则不俗。”典雅的音乐作品一般“端庄中杂流丽”,文词雅致,犹如新出芙蓉,格调清新而脱俗;节奏柔和缓慢,不以刚劲、粗重取胜,而是娓娓道来,犹如春风化雨,细水淙淙,平静而缓缓地感染人。
&&& 在音乐语言运用或乐句“行文”方面,典雅之作多平实典重,旋律一般体现出舒缓、闲适的特点。这决定了在乐风上,作品多具有轻盈、秀雅、舒展、自由、匀缓等品格,有些则格调高古,雄深雅健,意境浓厚。乐曲“动中有静”的柔和的安排和表达方式带给人们以和谐、静谧的审美感受。
&&& 在题材方面则多摹写山水,吟咏花鸟自然之趣,从中寄托人们钟情于自然的情感。一般的描绘山水的作品在风格上都较为典雅,无论作品中所寄寓的情感如何,都讲究适中,娓娓道来。这些作品展现的是大自然无限的生机和生趣,带给人们的是一种安详、闲适与平和的审美感受。在这里,人们可以在旋律中涤荡心胸,闻声而近自然。
&&& 在意蕴上,可谓“闳约深美”,多追求以“和”为美,在意旨的表露和情感的表达中追求适中、平正和匀称,由此也多蕴藉绵密,余韵悠长,意境多宏大乃至超然,为人们呈现出的是一种超然世外的境界,其中融入着人们追求悠闲适意的人生观和审美观。  
&&& 典雅包括如和雅、古雅、清雅、儒雅等多个子范畴,具有不同的美学意境:
&&& 和雅即和平雅淡。作品一般体现出平和闲适、温润和雅的境况;
&&& 古雅则意趣贵高,追求一种高远的意境;
&&& 清雅则是一种最高“雅”静的体现,它是对浊的升华,对俗的超越,作品里浸着一股股不染尘俗的清气,给人以超尘弃俗、冲淡质朴的审美感受。
&&& 山东筝曲《琴韵》是一首温润和雅的小曲。虽是北派筝曲,但乐曲整体旋律走向平稳,起伏不大,乐风中正而平和。潮州筝曲《》则更多体现出古雅的格调。乐曲营造出“秋水共长天一色,孤鹜与落霞齐飞”的美妙意境。又如《铁马吟》,乐曲中独特的演奏技法、泛音的效果以及对音色的模拟,营造出一种古朴、优雅的氛围,让人忘记尘世,身临肃穆的禅院。客家筝曲《》则是清雅的典型之作。筝曲由著名客家筝大师罗九香先生从民间乐曲《》发展变化而来,经过削删、加花润色的加工而成为目前广为传奏的曲目。乐调因与中原古调的历史渊源而具有古朴之风,更因为民间的加工而呈现出清雅之貌。《》也是清雅的一首乐曲。格调清新雅致,尤其是其中的泛音,将梅花舞羽翻银、亭亭玉立于风雪中的形象和高洁的品格巧妙泻于指下。此曲可谓“以最清之音写最清之物”的写照。潮州筝曲《》是潮州弦诗乐十大套中最富诗意的一首。整体上,乐曲格调娴雅清新,又不失谐谑。乐曲从慢板到拷拍再到三板的铺排结构,以及在节奏上的跌宕变化,巧妙地刻画出寒鸦(即鱼鹰)悠闲自得的步态以及追逐嬉戏于江湖中的情景。“湖光秋色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粤乐筝曲《》一曲犹如清风从人面拂过,清新的旋律令人联想到美不胜收的深秋。
&&& 典雅的古筝音乐作品注重声韵互补,重视意境的拿捏和营造,通过颗粒性的弹拨乐声织就的音串、形象的音响模拟效果和起伏错落有致的旋律让听众展开联想和想象,每位听众都可以根据自己的阅历和修养来描绘自己心里的诗情画卷。《》、《》、《》等古筝乐曲无不如此。
&&& 二、古筝音乐中的悲情美
&&& 悲剧性是审美风格中的又一重要类型或形态,在中外很多艺术作品中都有所体现,占有一定的比重。就审美意义上的悲剧性而言,它讲究对主体深刻的情感体验,与现实生活中所常见到的悲剧具有不同的性质和意义。进入审美领域的悲剧一般都通过主体个人生命的摧残、毁灭乃至不幸遭遇,彰显出主体在精神上的不屈不挠和坚强。
&&& 中国与西方在悲剧精神方面具有不同的传统。同是悲剧性,中西方对它的性质界定、对它的主观感受和认识是个不相同的。这源于双方不同的根源。抛开导致这种不同属性和不同感受认识的缘由,但就美感表现、美的性质而言,西方作品多“悲怆”,中国作品则多“悲伤”或者“伤感”。西方的悲剧美是要给人当头一棒,悲的尤其彻底和淋漓。而中国音乐作品在悲剧的感受方面是以一种“哀怨”、“哀惋”方式体现出来,也恰如此,“哀怨”成为中国悲剧性音乐作品中最普遍的情感基调和陈述方式。藉此,笔者将这种在音乐作品里所寄寓和渲染的“感伤”、“哀怨”等情感基调称为悲情。之所以这种作品能打动人,抛开形式,单看内涵或内容,完全是因为它的悲情美。
&&& 与典雅的作品娓娓道来的形式相比,悲情的音乐作品则要大起大落,极具情感冲击力和爆发力。音乐作品在结构上多宏大,形式铺排巧妙复杂,节奏快慢起伏搭配,时而似佳人悲泣,凄楚悱恻;时而象暴雨将临,情感挥洒淋漓尽致。尤其是刻画古代女子心境与情绪的作品,充分把古筝在表现腔韵方面的优势给发挥了出来。《和番》、《落院》中陈杏元的愤懑独白、《》中宫女的凄凉心境俨然是古筝左手技法的诉说和吟唱功能的范例。
&&& 从乐曲的旋律走向来看,悲情的作品多曲折。在调式运用方面,多采用苦音调式,对于“4”、“7”两个音尤其讲究。在技法的运用和音效的追求方面,尤其重视左手的技法和由此产生出的多种腔化音。陕西筝派中的一些作品在悲情的展现方面独具一格。陕西筝曲《姜女泪》、《》都是悲情作品的典型,乐曲中左手游移的变化产生出一种仿佛人的哭诉、哀叹的腔调。筝曲《长相思》就运用了古代歌曲以及陕北信天游风格的音乐为素材,调式的独特将一位怀才不遇的相思人刻画地惟妙惟肖。
&&& 在意蕴方面,丰富而深刻。乐曲多借文学故事、诗词作品等为情境进行创作,或“楚臣去境,汉妾辞宫”,或“负戈外戍,杀气雄边”,抑或“塞客衣单,霜闺泪尽”。欣赏者在接连不断、张弛有度的乐音串中与艺术主题共命运,同命运。乐曲作品在“声文”方面重视主体的情感体验,那么相应地在题材方面,自然多以反映艺术主题或对象的情感为主。一些表达情感母题的乐曲也很容易将人们打动,如《陈杏元和番》、《》、《》、《文姬思汉》等。如《陈杏元和番》,乐曲通过大指掌关节发力而来的托劈结实清脆,左手的迅疾按滑以及边游摇边按颤的音响将主人公悲愤、抑郁的情绪表达出来。
&&& 自古以来,“叹悲苦,悲离别”就成为人类一种珍惜自身生命意识的集中体现。悲苦与离别产生了人类诸如忧思、愤懑、伤感、凄苦、惆怅等多种情绪,在艺术作品中则留下了很多有名的感伤之作。如刻写闺阁之怨的,它往往描写在封建礼教压抑女子的苦闷、压抑之心境,正值风华的女子悲叹独守空闺、韶华尽逝;代表性作品很多。反映了古时女子听命家长安排,不能自主人生大事而造成精神痛苦和折磨的《闺中怨》(河南筝曲);反映出于无奈背负历史使命而出国和番的《》、《陈杏元和番》、《陈杏元落院》、《》;反映宫中女子凄凄冷秋夜,思念远方亲人,唯有寄月伤情的《汉宫秋月》;反映古代大教育家、思想家对弟子颜回的逝去而惋惜感叹的《叹颜回》;反映“追思盛德,泪染湘竹”而寄托娥皇、女英二妃对舜帝思念之情的《湘妃泪》等,无不饱含着艺术形象主体的忧郁、愤懑却无可奈何的感伤情绪。创作筝曲《陌上桑》(阎明、刘巧君曲)、《雪梅祭》(王中山曲)、《嫦娥奔月》(杨娜妮曲)等,都在延续着对人类悲苦、哀怨之情感的摹写和创作。这些都是因个人遭遇不平的个中哀愁悲怨,仅仅是悲情题材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另外的包括忠义爱国之士忧国忧民、感伤时事、感叹故国家园的正义弹唱。筝曲《哀江头》、《临安遗恨》是典型的代表作。《哀江头》表达了诗人对国难家难的悲叹。唐代安史之乱给人民带来巨大创伤,战乱致使民不聊生,哀鸿遍布,百业俱废,诗人杜甫面对此情此景,悲痛、悲愤、悲伤,心系苍生而百感交集。《临安遗恨》则描绘了忠义之士身陷囹圄,仍系家园社稷的难以平静的心绪和悲情。
&&& 中国人不仅仅悲叹个我的命运,也容易因时节、环境的变化而伤感难耐,如“悲秋”便是中国人心理长期积淀下来的一种“时间”悲情。所谓“自古逢秋悲寂寥”。深秋时节,秋风飒飒,草木摇落,群鸟移徙,万物归寂,人们深陷一种不可自拔的悲情情境,唯千百种思绪涌上心头,自感自叹,自怜自伤。代表乐曲如《秋思》、《秋夜思》、《秋夜筝》等。暮夜沉昏也是人们容易动心的时辰,傍晚或者深夜时分,人们或思念故国家园,或思念亲朋好友,或思情思凡,筝曲《鸿雁夜啼》、《》、《》、《枫桥夜泊》、《秋夜思》等都从不同侧面反映了人之主体的思念感伤,人物微妙的内心世界在乐曲中被刻画得形象生动。
&&& 三、古筝音乐中的壮美
&&& 在审美风格中,壮美和优美是一对对立的范畴或者形态。作为一个独立的形态,具有很重要的地位。在很多的艺术作品中,壮美品格的作品就占有了很大比重。壮美与其他美相比,若将优雅之作比作手按南琶娇声评弹的女子,那壮美的作品无疑是手持铜板高声讴歌的大汉了。它没有“小家碧玉”似的羞赧,没有那么多“儿女情长”的缠绵悱恻,而整体上充盈着大气和有力的震撼。  
&&& 壮美的作品往往体现出一种史诗的美学特点。它以气势取胜,多宏伟、壮观之貌,在乐曲篇幅、乐曲形式、结构铺排、声响效果、演奏技法、旋律动态等方面都有所体现。壮美的音乐作品往往采用叙事的方式,极具情感张力,旋律具有极为明显的动势,这些作品可以模拟狂风暴雨,可以刻画人们欢快热烈的劳动场面,包含着对生命的一种歌颂和肯定。
&&& 在音乐语言的运用或者形式铺排方面,壮美的作品作讲究丰厚的织体,讲究乐音的饱满,由此多采用和弦、大段的点奏、重勾托劈、扫摇等指法,声响效果震撼人心。
&&& 从乐曲的速度来看,壮美的乐曲作品多比较急促,乐曲结构多宏大,音乐的情节性非常典型,比如反映码头工人欢快劳动、为拯救国家才站而与风雨搏斗的《》,就通过劳动、台风、搏斗、雨过天晴等段落构成,情节典型。乐曲共分五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以饱满沉实的和弦开始,形象地描绘了码头工人们热烈欢腾的劳动场面;第二部分特殊的演奏技法比如左右手分别在筝柱两侧刮奏、大指快速摇指等,模拟出台风呼啸而来的气势;第三部分以主题音乐几次变奏,逐渐将音乐推向高潮,形成紧张而强烈的音乐效果,生动地描绘了工人们与台风搏斗的场面;第四部分的旋律宽广舒展,抒发了工人们战胜台风后的喜悦心情,演奏这一部分时,需要把握好度,使雨过天晴,工人们欢欣喜悦的寓意得以完美表达;最后是第一部分的再现,乐曲磅礴壮阔的气势和生动鲜明的形象给听众以深刻的印象。
&&& 在演奏技法上也十分讲究。除了左右手演奏大和弦之外,右手方面多运用一些扫摇、重勾托劈等特色技法。纵观一些壮美的作品,都强调对特殊技法的运用,比如扫摇,摇指在加上扫弦之后,气势和力度明显加大了。在左手,则经常是在右手弹奏的同时加以固定的伴奏音型,多以低音组伴奏为主,从而将音乐的声部丰富起来;另外演奏技法也讲究快速,比如对点奏(轮抹)的运用。这些在《》中都有体现。
&&& 近来,壮美的古筝音乐作品也多采用钢琴伴奏,典型代表就是《临安遗恨》。乐曲开始,钢琴悲壮的前奏、古筝强有力的和弦与左手大幅度刮奏,奠定了音乐的情绪和基调。乐曲刻画了爱国英雄岳飞忧国忧民的焦虑、战场上英勇战斗的豪迈气概、对自己不能精忠报国的伤感和对奸臣当道的愤恨之情。此外如《英雄们战胜了大黄河》、《》等作品都是壮美的,作品里寄寓着对象的豪迈气概和悲壮品格。
&&& 壮美的文艺作品在每个时代都是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食粮。人们在这些作品的审美中,找到了力量的所在,也由此成为人们蓬勃向上、不断进取的精神食粮和源泉。
 注:此文删减版发表于2009、5月《音乐周报》
&&& 作者:韩建勇
&&& 简介:1982年生于山东阳信,古筝启蒙于山东学会会长、诸城派古琴传人高培芬女士;山东艺术学院期间,经常拜访山东筝派著名古筝演奏家、代表人之一的韩庭贵先生,并受先生教诲;浙江大学读研期间,专攻广播电视艺术研究之外,业余研究古筝艺术至今,发表文论多篇。现今运作清平乐琴筝馆。
&&文章录入:杭州古筝&&&&责任编辑:剑乐&更新时间: 23:17:34 &&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古筝在线弹奏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