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实现“京津冀一体化规划”发展

还要多久 京津冀才能一体化?
编者按:日,京津冀一体化的概念横空出世,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当日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指出,加强环渤海及京津冀地区经济协作。虽然作为一个明确的新概念,京津冀一体化出现不久,但作为一个实际的发展规划,却是已经运行多年,但收效甚微。
本文将探讨京津冀一体化的前世今生,以及运行中可能出现的种种阻碍,一同来看一下,究竟还要走多久,京津冀地区才能实现有机结合,完成一体化发展模式?
&京津冀一体化&破题之年
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指出,加强环渤海及京津冀地区经济协作。而国家主席习近平在此前听取京津冀协同发展工作汇报时强调,实现京津冀协同发展是一个重大国家战略,要坚持优势互补、互利共赢、扎实推进,加快走出一条科学持续的协同发展路子。自此,京津冀一体化展开了新一轮的发展道路。
对于京津冀地区的协同发展,早在2001年,中国两院院士吴良镛的&大北京&规划就已经有了京津冀一体化的构想。随后,日,国家发改委地区经济司召开京津冀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研讨会,最后达成加强区域合作的&廊坊共识&;日,环渤海合作机制会议在廊坊举行,会议达成《环渤海区域合作框架协议》。
而国家发改委则于2004年11月份正式启动《京津冀都市圈区域规划》(以下简称《规划》)的编制工作。作为制定《规划》的前期准备工作,《京津冀都市圈区域规划研究报告》指出了京津冀都市圈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基本战略与目标,但是历经多年该项《规划》迟迟未出台。
而根据国家发改委4月9日通报的京津冀区域规划最新动向显示,《规划》名称再次改变。从&十一五&的&京津冀都市圈区域规划&、&十二五&的&首都经济圈发展规划&,调整为&首都经济圈一体化发展的相关规划&。并且正在会同有关部门和地方研究编制首都经济圈一体化发展的相关规划,规划范围包括北京市、天津市和河北省。规划将根据编制工作进展情况适时出台。
与此同时,有消息称,北京市交通委目前正在编制未来三年的交通规划,该规划将结合三地新的产业格局和城市布局同步调整。按规划,2020年将形成京津冀9500公里的铁路网和主要城市1小时城际铁路交通圈。
对于京津冀一体化的发展,中信证券就认为,2014年有望成为&京津冀一体化&的破题之年,行政藩篱打破和产业布局优化是核心驱动力。为此,京津冀城市群发展模式将从三大方面取得实质性突破:顶层设计有望打破行政藩篱;基础设施、产业协同、资源流动、公共服务和生态环境预计将成为京津冀协同的五个重要领域,具体协同路径明晰仍需时日;&北京-天津-保定&或是京津冀城市群发展的区域形态。
此外,招商证券也表示,与长三角经济圈、珠三角经济圈相比,京津冀城市群发展明显滞后,生态环境压力大、国际竞争力不强。发展京津冀城市群,缓解北京的&大城市&压力,符合新型城镇化对城市质量的要求,有利于北京带动中小城市的协调发展。京津冀一体化战略作为新型城镇化的样本出现,将有利于后期长江中游城市群、中原城市群、哈长城市群、成渝城市群等的建设加速。
京津冀一体化谋篇布局多领域破题激发市场活力
随着京津冀一体化政策正式落实,国家相关政策红利的逐渐兑现,京津冀一体化即将掀起星火燎原的态势。分析人士认为,京津冀一体化,或为环保、房产和基建等行业带来新的发展机遇和契机。
生态环境一体化不可或缺
作为京津冀一体化的初衷,环保一体化无疑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点工作。为进一步加快区域一体化大气治理步伐,京津冀将编制区域空气质量达标规划,提出分阶段推进的区域空气质量改善目标和措施。
&在大气污染防治方面,目前已经建立京津冀联防联控机制。&据河北省环保厅副厅长殷广平介绍,该项机制由北京主要领导牵头,三地基本每月开一次会。三省市会进行信息共享,各自治理空气污染的政策、措施以及完成目标情况都会互相通报,定期会商研判应对措施。
不过,北京市环保局副局长庄志东曾表示,联防联控机制仍在不断建设中,京津冀联防联控确实有难点。
&京津冀经济发展非常不平衡,所以要想推行一个标准,比如淘汰落后产能,都会相差很多。此外,每一次污染过程不一样,在京津冀21万平方千米的区域内,一般也不会出现污染物状况完全相同的情况,由此带来的区域联防联控就很复杂。&庄志东分析。
中国人民大学环境政策与环境规划研究所所长宋国君则指出,联防联控机制的协调成本太高,必须建立专门、独立的机构去管理,而环保部应该在上述机构中扮演协调的角色。
据了解,除了大气污染已经启动防治协作机制,预计京津冀未来还将带动水资源保护、水环境治理、清洁能源使用等领域的合作机制走向完善。
打造高效交通圈是基础工程
今年2月,习近平主席谈到京津冀抱团发展的时候曾说道,要着力构建现代化交通网络系统,把交通一体化作为先行领域,加快构建快速、便捷、高效、安全、大容量、低成本的互联互通综合交通网络。
的确,交通是一体化的基础工程,没有高效的交通圈作为支撑,京津冀就很难真正地融为一体。事实上,运行多年的京津城际高铁、京冀高铁为三地经济发展注入活力,但&最后一公里&问题仍然突出:河北目前与京津对接的高速公路、国道、省道共存在&断头路&里程达2300公里;燕郊进出北京城区仅有一条102国道,高峰时期燕郊数万人进京,其状堪比春运。
&交通&肠梗阻&最大&病因&是三地各有各的诉求,钱由谁出是大问题。&天津市发改委一位官员表示,&天津机场已经是首都机场集团的成员机场,即便如此机场内部资源分配还是割裂。&河北省一位官员说:&八通线地铁到燕郊也就是十分钟车程,但就是谁也不愿意去修。&断头路&在河北和北京交界比比皆是!&
北京市社科院副院长赵弘认为,接通&最后一公里&,三地政府之间做好规划和协调,不能单单关注高铁等&高大上&的项目,城际县际&毛细血管&也应当疏通好。
正在编制的京津冀一体化交通方案显示:到2020年,京津冀三地将形成9000公里高速公路网和主要城市3小时公路交通圈,9500公里的铁路网和主要城市1小时高铁交通圈,首都机场客流量将突破一亿人次,首都新机场一期工程将投入使用。
楼市&虚火&难言&真热&
最近随着京津冀一体化概念的火热,保定、固安、涿州、廊坊等环京市县看房人蜂拥,部分区域价格上涨明显。
中原地产数据显示,3月以来,保定商品房销量和价格猛涨,很多楼盘一天一个价,价格涨幅从10%到目前的40%左右;有些楼盘均价甚至从每平方米5000多元飙升到近7000元;反观天津,虽然楼市表现目前还算&矜持&,但市场已经暗流涌动。3、4月份天津西青、武清、滨海的土地市场异常火爆。不仅吸引来了首次进军北方市场的福建正荣集团,西青区张家窝片区楼面价一年翻番的局面也已上演。
那么,京津冀一体化背景下,环首都楼市是&虚火&还是&真热&?天津中原地产投资分析经理焦仲伟认为,没有真正的利好政策落地,不久后,这些区域的楼市上涨缺乏根本动力,将慢慢跌回合理范围。
&目前京津冀一体化的规划尚在制定过程中,究竟北京外溢的资源会向哪个区域倾斜并无定论,就算会对相关地区形成一定利好,其效应也是随着规划的推进逐步兑现的。&天津财经大学经济学博士孟昊强调,楼市只有规范才能持续发展,要谨防借京津冀一体化概念过度炒作而出现泡沫。
不少业内人士也表示,京津冀一体化将会是近期中国城市群发展的重要步骤,其发展规划短时间可能不会出现太大变化。就投资而言,适合长期投资,倘若中央政府迟迟不出一体化细则,楼市下行并非不会出现。
京津冀一体化成为增长极须从多方发力
在习总书记讲话精神的指引下,&京津冀一体化&已然成为如今中国区域经济学的一个极为炙热的词汇。
习总书记2月26日在北京主持召开座谈会,专题听取京津冀协同发展工作汇报,强调实现京津冀协同发展,是面向未来打造新的首都经济圈、推进区域发展体制机制创新的需要,是探索完善城市群布局和形态、为优化开发区域发展提供示范和样板的需要,是探索生态文明建设有效路径、促进人口经济资源环境相协调的需要,是实现京津冀优势互补、促进环渤海经济区发展、带动北方腹地发展的需要,是一个重大国家战略。习总书记在会中特别强调,要自觉打破自家&一亩三分地&的思维定式,抱成团朝着顶层设计的目标一起做,充分发挥环渤海地区经济合作发展协调机制的作用。
其实,早在&十二五&规划时,国家就曾提出&推进京津冀地区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打造首都经济圈&的概念,而今年京津冀一体化发展作为国家发展战略再次被强调,这意味着,京津冀一体化的进程将提速。京津冀一体化连同环渤海湾区域是继珠三角和长三角之后的中国第三个经济发展引擎,将成为未来20年中国发展的前沿阵地,而京津冀一体化的进程可谓任重而道远,需要京、津、冀三方的共同规划、协同发展。
首都经济圈是我国目前最重视的规划项目,指以北京为中心,囊括天津,河北省的石家庄、沧州、衡水、唐山、保定、秦皇岛、廊坊、承德和张家口,该区拥有中国的政治、文化中心和曾经的近代中国经济中心。首都经济圈的重点发展区包括天津滨海新区、沧州渤海新区、唐山曹妃甸新区、石家庄正定新区等。2011年,国家发改委就开始启动首都经济圈的规划和编制工作,在2012年的区域规划审批计划当中,首都经济圈的发展规划更是位居首位,但进展一直较慢。
京津冀发展各有千秋
国家发改委城市和小城镇中心主任李铁在&决战中国经济第三极&&民生宏观京津冀协同发展高端论坛&上表示,京津冀一体化要破题,首先要明确三地各自的发展特点。李铁从以下六个方面进行了介绍:
第一,行政等级。北京和天津为直辖市,各一名政治局委员;河北有两个中央委员,一个中央候补委员。河北下辖的各个县市在这种行政等级下,没有再协调和一体化过程中的话语权,处于绝对的从属地位。
第二,产业结构。北京靠服务业发展起来,天津工业占主导,河北也是工业化占主体,但比天津低一个档次,并且产业上存在明显的同构性,都是钢铁工业。从城镇化率就能看出京津冀之间的差别。
第三,资源优势。北京具有强大的政治资源和调动经济资源的能力和一些公共服务优势。天津有滨海新区等特殊的政策优势来拉动经济增长。对整个河北来讲,京南自然资源禀赋,同时河北发展民营企业已基本独占鳌头。
第四,辐射范围和空间。北京服务业辐射主要在城市内,对周边城市的带动较小。北京的消费能力外溢,直接带动张家口、承德及秦皇岛等地发展。天津的工业辐射主要是辐射下辖区域,对河北的带动不大,同时天津产业转移和联系逐步加强。河北无法与北京、天津比拟。
第五,发展阶段不同。北京已经进入后城市化时期,天津为工业化的中后期,河北处于工业化的中前期。发展阶段不同在区域协调中处于非常尴尬的地位,没有政策支持和反哺,区域协调难以实现。
第六,公共服务水平差距导致人口往北京集中。北京集中了全国最为优质的教育、医疗等资源。另一方面,户口差距也很大,京津冀区域间的户口不能平等对换。
国家行政学院经济学部主任张占斌在会上表示,对京津冀协同发展做出一个整体的规划,尊重市场,发挥政府应有的作用。这一规划需要京、津、冀协调组织,应当包括城市之间的功能定位,重大生产力布局,承载能力以及环境保护能力等等重大问题。同时,京津冀三地应有一个较高规格的协调机制,这样才有助于三地发展,京津冀的大难题才能逐渐破解。
京津冀协同发展将塑造中国最大增长极
民生证券研究院副院长、首席宏观研究员管清友在会上指出,京津冀协同发展并不是一个新问题,这个问题在当前被提上议事日程,被上升到国家战略高度,并将成为一个里程碑的重要原因在于,现实问题倒逼、战略转换驱动和领导人大力推动。
&以往无论是学界的研究还是政府的规划,存在两个问题:要么不考虑行政上的可能性,过于理想化;要么太重视本地化,没有站在京津冀协同的高度去思考问题。&管清友表示,由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解决了行政上可能性的问题,也解决了区域协同的问题,立意更高,举措更实,前景更令人瞩目。
针对怎么下好京津冀这盘&大棋&,管清友认为,首先,在中央层面成立非常设领导机构,中央可成立京津冀协同发展领导小组,中央、国务院有关部门和京津冀三地领导参加,办公室可设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或国家发改委;其次,规划与落实并行,针对京津冀协同发展问题,要制定短、中、长三个时间层次的规划,明确协同发展目标、时间表和路线图;再次,把京津冀打造成体制改革试验区,全国性的体制改革可以在这一区域先行先试。中央应给予京津冀更大权限,鼓励京津冀在财税、金融、户籍、社保、教育等方面做更多探索,迈出更大步伐,打造新时期的经济特区,为下一步改革积累经验、创造条件。
京津冀房价一体化抢先一步
京津冀一体化的轮廓还不是很清晰之时,三地房价一体化的脚步已经先行一步了,环首都经济圈的几个县市房价都争先恐后地迈向单价万元的关口,即便是天津,也为在北京工作的人口积极地提供着生活居住的选择。
京津冀一体化,会否又是昙花一现?
房价总是在政策风声之后迅速做出反应。自3月份以来,京津冀一体化热度只增不减。保定副中心、&动批&迁至永清、207家企业外迁河北天津等等重磅消息接踵而来。一时间,炒房客涌入保定,房价一个晚上上涨数万元的例子并不罕见,也有短线投机资金见好就收,赚个5万元、10万元的立刻收手。
上一次北京周边房价的一夜走高是在2010年,当年10月份,河北省政府《关于加快河北省环首都经济圈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正式出台。圈定涿州市、香河县、固安县等13个县(市、区)加快建设环首都经济圈,规划中的大七环让这些地方看到了融入北京经济生活的希望,房价乘着规划东风一路勇往直前。2011年初,包括涿州、香河、固安、燕郊等各个县市区域的楼市价格一路飙涨,房价一度涨至每平方米八九千元,而离京最近的燕郊区域房价更是突破了万元。
一年后,环首都经济圈一系列规划美好的对接政策大多数仍难实现,这些区域的房价慢慢跌回合理范围。以涿州为例,在经历了2011年的房价大涨之后,自2012年始,涿州楼市转而下行,每平方米房价由回落至五六千元。
在21世纪不动产集团市场发展中心总监桑豫峰看来,京津冀一体化突然大热,北京周边城市房价趁机炒作,大涨不已。但首都副中心也好,产业转移也好,并无新意,除了概念传销,根本问题一如昨日。
外埠楼盘销售&钻空子&
在前段时间刚刚结束的北京春季房展会上,北京周边的楼盘卯足了劲,加大了宣传力度,以一小时到北京作为吸引购房者最大的噱头。
&你可以以父母的名字购买。&当记者问询如何购买天津某个距离北京不到1小时车程的楼盘时,销售人员告诉记者,&只要父母没有到退休年龄,就可以补社保记录,是吗?&记者继续追问。&是,补缴了社保记录后给你一张社保卡&&&
与保定、燕郊、香河等地楼盘不同,天津属于限购范围,可是展会现场,天津的项目并不少,当记者咨询时,和楼盘销售人员有了以上对话。
外地项目不仅是钻政策的空子,在展会现场,推广人员也善于钻人之间的空子,抓住来往的参观者推介自己的项目。&来看看我们这个项目吧,三面环湖。&一个小伙子走到记者面前,&你们这个项目在哪?&&我也不清楚,跟我们来展台这边,有人给你介绍。&不由分说,拽着记者就到了附近的一个展台,&我们这个项目三面环湖,靠近北京&&&
不待记者开口,就介绍了一下这个听上去很养生的项目,可是项目究竟在哪里呢,这才是记者最关心的问题。&保定。&听到这两个字,记者只好说不感兴趣,转身离去。保定的房地产最近很热啊,可是记者,害怕做保定炒房击鼓传花的最后一棒,所以,还是赶紧回吧。
部分地区风向已变
虽然一面是吵得火热的京津冀一体化,但另一方面,燕郊和天津的风向却已经悄然转变。
燕郊楼市一直是北京市场的晴雨表,从2012年的均价6000元/平方米涨到了2013年的1.1万元/平方米,燕郊价格涨幅可以说全国领先,燕郊受到北京楼市传导作用,房价最近两年一路飘红。当时北京楼市充足的刚性需求为燕郊市场提供了充足支撑。
中原地产研究部统计数据显示:燕郊目前在售的住宅类项目合计有22个,其中均价在1万元/平方米以上的有12个,平均售价为1.12万元/平方米。但一直冷清的燕郊楼市出现了明显价格调整,3月份开盘的一个项目由去年12月的1.1-1.2万元/平方米米的报价出现了元/平房米的降价,16层以下房源均价起价下调到了9500元/平方米。
如果说燕郊的调整是为了刺激购买需求,那么天津的调整则是抑制购买需求。
在京津高速两旁,可以看到许多房地产项目的巨幅广告牌,最醒目的广告语就是&蓝印户口&。随着京津一体化进程的加速及&首都经济圈&概念的提出,地处京津走廊的武清区近年来发展迅猛。
不过,武清的发展轨迹或将改变。天津市将于5月31日起停止办理蓝印户口,也就是说从日起,停止外省市人员通过购买商品住房、投资兴办企业和引进人才办理蓝印户口。而已经办理蓝印户口或正在办理蓝印户口的外省市人员可以按照原先规定办理相关户口。
仅40万元的蓝印户口购房门槛,在武清区购房成为蓝印户口购房人群的最主要选择之一。武清区房管局统计的数据显示,月,非天津市户籍人士在武清购买新建商品房12044套,占总成交套数的64.52%;非天津市人士购买新建商品房成交面积120.85万平方米,占总成交面积63.3%。
这就是说,一旦天津市蓝印户口政策取消,武清区将会丧失约一半的购房者,这对于仍在大兴土木的众多开发商无疑是巨大的考验。
十年磨一局京津冀一体化如何前行
从2001年摆下棋局开始,京津冀一体化这盘棋已经下了十余年,这十年间,三方偶有声音表示应该接着走完这盘棋,也会出台一两项政策,规划一下自己的下一步棋如何布局。不过,十年时间过去了,这盘棋仍旧停滞在开局不久的状态。直至今年3月份,京津冀一体化的发展规划被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这盘棋才又有了破局的动力。
缺乏协调机制的协同发展
协同合作之下,京津冀三地才能共同发展,可现在的问题在于,三地之间缺少协调发展机制,京、津保卫现有利益的心态较重。
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副院长马晓河指出,三地发展的障碍在于,一是三地之间缺乏协调机制。京津冀都有一亩三分地,自己搞自己的事,三地之间的要素资源配置关联度不高,相互之间不协调、不联合。按道理,城市化发展到一定阶段,应该向周边辐射,但京津不但不辐射,现在还在吸附周边的要素技术、资本、资金与产业。三地缺乏要素之间的效用最大化。
二是两城带动作用不明显。环渤海地区基础设施不是一体化的,公共服务的效率低下,综合承载能力不强。
三是产业结构既雷同又竞争。没有形成互补的格局,没有把自己不应该做的转给第三方。比如说一般加工业、传统服务业等,还在无序竞争。按道理来讲,北京不应该做终端加工制造,一些汽车零部件制造都不应该在北京做。
四是资源环境问题比较突出,北京周边聚集了3亿吨水泥生产企业,还有一大堆小五金、养殖企业。这样导致环境质量靠风吹。在产业配置上没有做到跟环境相结合,三地不协调。
国家行政学院经济学教研部主任张占斌同样认为,心理上的不平等,阻碍了三地共同发展。目前京津冀协同发展存在以下障碍和问题。一是在观念和心态上面存在问题,京津是中央直辖市,发展水平高,长期以&不跟你玩&的心态自居;二是行政主导型经济,存在各种行政性限制,产业调整没有跳出行政区划界线;三是要素市场发育滞后,生产要素在区域内的流动不畅,区域合作还没有上升到产业融合的高度和层次;四是国有企业比重大,市场化进程缓慢,民营经济薄弱;五是产业配套能力差,如北京电子产业规模大,但配套基地大都选在广东,因周边的配套能力远不如广东。
有形的手、无形的手,谁来说了算?
张占斌指出,在京津冀协同发展过程中,需要市场和政府发挥各自的比较优势。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同时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这就要求&看不见的手&和&看得见的手&协同配合、共同发力,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要更加尊重市场经济的规律,按市场规律办事,特别是产业布局、产业发展。通过市场的价格机制来配置资源,也包括治理雾霾。
而政府应该在发展战略、重大规划、重要标准、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环境保护和社会管理方面有更大的担当,发挥更大的作用。
马晓河提出了一个参考样本,京津冀打破一亩三分地思维,建立三地的协调机制,京津冀之间的协调可以学习法国大巴黎区。大巴黎区跨了好几个省,它有一个建设机构,掌握一定的资金,对各个省区之间的大区公共设施进行统一建设。京津冀也可以设立一个专门统筹协调跨区的基础设施建设的机构,三地每年各出一部分钱给这个机构,专门用来建设跨区之间的公共设施,如断头路、断头天然气、水管等等,共建共赢。
新华社北京分社常务副总编崔军强认为,一体化过程中主要手段应该是市场化,但如果不搞行政命令了,很多事又是空谈,又是热闹一场。所以,在顶层设计中,肯定既要强调市场行为,又得有一定的行政干预,关键是二者的比例关系如何协调。
北京现在面临的是扬弃问题,你扬什么,弃什么,到底要不要实体经济?如果这个问题不解决或者没有一个清晰的思路,恐怕一体化就不会那么顺畅。(来源:证券日报&中国资本证券网)
经济观察网相关产品论文发表、论文指导
周一至周五
9:00&22:00
京津冀一体化过程中河北外贸如何实现错位发展
&&&&&&本期共收录文章20篇
  一、当前京津冀对外贸易发展的现状 中国论文网 /3/view-1420447.htm  (一)京津对外贸易发展的现状   当前,京津冀已成为继“长三角”、“珠三角”之后又一具有活力的经济增长极,而且是我国参与国际经济交流与合作的重要枢纽与门户。2009年,北京市进出口总额为2147.6亿美元,下降20.9%,在各省市中继续保持第4位;天津市进出口总额为639.4亿美元,下降20.6%,在各省市中排名第8位。2010年上半年,北京市进出口总额达到1444亿美元,天津市进出口总额为378.7亿美元,与2009年年同期相比,分别增长60.2%和34.5%。   (二)河北对外贸易发展的历程及现状   河北对外贸易起步较早,发展较快。1975年经国务院批准,河北正式在秦皇岛开口岸。1978年改革开放之后,河北外贸历经统收统支、统负盈亏;分级核算、定额补贴;额度分成并与地方财政挂钩;汇率并轨、自负盈亏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变并逐步与国际经贸通行规则接轨的渐进历程。日,《对外贸易法》实施后,国家取消了对所有外贸经营主体外贸经营权的审批,改为备案登记制,河北外贸进入完全竞争领域。   2009年,河北省进出口总额296.1亿美元,下降22.9%,在各省市中排名第10位。2010年上半年,河北进出口总额为190亿美元,增长40.6%。其中出口104.1亿美元,增长51.8%;进口85.9亿美元,增长29.1%。   二、河北对外贸易与京津梯度差明显   (一)对外贸易规模虽然同属前十位,但进出口总额相差悬殊   近年来,按进出口规模总量计算,北京是河北的7倍多,天津是河北的2倍多,河北进出口总额在前十强省(市)中降幅最大。目前,在对外贸易进出口总量方面,河北的差距与先进省市相差悬殊,而与其他落后省市的差距正在逐步缩小。   (二)出口商品结构不合理,产品技术含量低   京津出口商品中具有比较优势的主要是高新技术产品和机电产品,以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食品制造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和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等为优势产业。进口的设备为当地的加工制造业提供了先进的生产工具,同时利用先进的设备生产出了高附加值的产品,并由此带动了高新技术产品的出口。   河北出口商品中主要为初级产品和资源密集型产品,如钢铁、煤炭、服装、医药、农产品等。机电产品和高科技产品分别占全省出口总额的37%和13%(高新技术产品和机电产品有重叠部分),与北京、天津相比尚有较大差距。在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品中出口占主导地位的是钢铁和金属制品,但钢铁的进口额同样巨大,说明河北钢铁冶炼业虽是优势行业但技术水平还有待进一步提升。出口商品结构单一的问题仍是河北外贸的"软肋"。   (三)对外贸易出口方式结构不合理,加工贸易不强   当年北京加工贸易出口额占其总出口的比重约为44%,天津为56%,而河北仅为18%。从我国对外贸易总额来看,加工贸易占据半壁江山,直接从业人员约3 000万人至4 000万人,约占我国第二产业就业总人数的20%。目前,全国从事加工贸易的企业有12.6万家,年加工贸易出口额5 869.8亿美元,而河北2009年加工贸易出口额仅为28.5亿美元,与全国的平均水平尚有较大差距。   (四)实际利用外资金额少,外商投资企业出口带动力不强   从实际利用外资情况来看,河北大大低于京津两市。2009年度北京实际利用外资金额61.2亿美元,天津实际利用外资金额90.20亿美元,河北实际利用外资36.9亿美元。在利用外资效果方面,天津是成功的典范,世界500强企业已有近140家在津投资。外商投资企业对天津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全市固定资产投资的15%左右、工业增加值的40%以上、税收收入的三分之一来自于外商投资企业,同时还为社会提供了近60万个就业岗位。而河北累计实际利用外资329亿美元 ,世界500强企业落户河北的也不到100家,与天津比有较大差距。   (五)对外贸易对GDP贡献率低,拉动GDP增长不足   在对外贸易拉动GDP增长方面,2009年全国对外贸易对GDP贡献率为-2.86%。其中北京对外贸易对GDP贡献率为28.25%,天津对外贸易对GDP贡献率为-6.88%,河北对外贸易对GDP贡献率为-9.39%。河北2009年对外贸易对GDP的贡献率既低于北京,也低于天津;对外贸易拉动GDP增长率低于北京,但略高于天津。对外贸易对全省2009年的经济增长非但没有向上拉动,反而形成一定的拖累。      三、河北发展对外贸易的比较优势   (一)区位优越   河北是我国12个沿海省市之一,海岸带环绕渤海,发展潜力巨大。河北中环首都北京和北方重要商埠天津,同北京、天津构成了闻名遐迩的“金三角”地带,与北京、天津已形成环京津一小时交通圈,区域经济相互融合。尤其是河北处于环渤海经济增长极的核心腹地,京津冀城市圈内拥有近2亿人口的消费群体,市场容量占到了全国总量的10%以上,是我国市场容量最大、人才最密集的地区之一。因为环抱京津,能够承接京津的人才、科技成果和相关产业的转移,可以加速实现河北外贸产业结构的调整和经营方式的转变。   (二)资源丰富   一是河北拥有海河、滦河两大水系,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为203亿立方米,地下水可开采量为105亿立方米,丰富的水资源能优势为河北出口型工农业生产提供保障。二是河北有耕地近1亿亩,临港工业可利用非农用地面积达4 000多平方千米,再加上大量的林地和其他农业用地,丰富的土地资源为承接京津产业转移、农产品基地建设提供了基本生产要素。三是河北有河北拥有储量居中国大陆省份前六位的矿产达40种,煤、铁、石油(天然气)、金以及各种石灰岩等大宗矿产均为河北优势矿产,其中炼焦用煤储量居中国首位。且近年来又陆续发现了一批储量丰富的矿产资源,丰富的矿产资源为河北建设大型钢铁、装备制造、建材、石油化工等综合工业基地的提供了有利条件。四是劳动力资源非常丰裕。河北目前人口已达7 000万人,居全国第6位,根据《河北省人口发展战略研究报告》预测,2022年~2 027年河北城市化进程进入加速时期,将有1 300万~1 400万农村人口转移到各级城镇。   (三)设施完备   河北的交通、仓储、物流基础设施齐全,能够为商品进出口提供服务和保障。河北省内有发达的高速公路和铁路网,也有石家庄和山海关两处机场,更拥有秦皇岛港、京唐港、黄骅港、曹妃甸港等重要港口,能为进出口贸易提供全方面的便利服务,使河北发展对外贸易如虎添翼。   (四)地位稳固   河北产业发展体现为3大板块:一是秦唐沧三市凭借近500公里的海岸线,定位为沿海板块;二是以发展农业产业化、装备制造业、新能源产业等为优势的冀中南板块;三是以发展高效农业为主的张承(张家口――承德)板块。河北对外贸易历经30多年发展,目前,对外贸易经营者备案登记企业已累计达到18 000家多家,年出口超亿美元龙头企业已达30家多家,培育了信息、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生物医药、精品钢材、建材、橡塑胶制品、化工产品八大出口产业集群和50家出口基地。作为京津两市商品出口基地,在钢铁、煤炭、农产品、服装等传统商品上与其他省市仍有较大的竞争优势。
  (五)政府重视   河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对外贸易和京津冀一体化工作。原省长胡春华同志在2010年初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特别指出:要统筹好环京津地区的发展,发挥京津的作用,带动河北经济发展,是河北实行全方位对外开放战略中一个重点;要以更加积极主动的姿态,务实地推进与京津的合作,多领域、多层次与京津对接。      四、实现对外贸易错位发展的几点想法及建议   (一)完善对外贸易优惠政策,巩固传统优势出口产业   河北在鼓励外贸进出口方面也陆续出台了一些政策,如“石家庄海关八举措助企业渡难关”、“河北省国税局6条意见促出口”等。但总体来讲,出口鼓励政策还不够系统,退税速度还不够快捷,缺乏部门间的协调和沟通,一些政策执行也不完全到位。   建议政府有关部门成立对外贸易工作领导小组,外管、海关、银行、税务、商务厅、国资委等相关部门参加,系统整理已出台的鼓励对外贸易的具体措施,参考京津经验,加快研究制定新的鼓励政策(重点研究制定鼓励钢铁、煤炭、服装、医药、农产品等传统优势产业的出口政策),并做好政策发布及信息公告等工作,进一步巩固传统优势出口产业。同时,对于省内优势产业,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鼓励有实力的企业开展对外工程承包、投资办厂、建立销售网络,带动传统优势产品的出口。   (二)建立对外加工贸易园区,扩大加工贸易出口比重   从河北出口贸易发展本身看,加工贸易发展滞后是制约全省出口规模扩大、商品结构提高以及河北与全国及沿海省(市)出口规模和结构差距的直接原因。河北的产业结构、贸易结构的升级和技术水平的提高,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通过加工贸易来吸收外资和外国技术,来积极推进和完成这个过程。对于河北来说,不但要扩大加工贸易占出口的比重,从量上取胜;更重要的是要尽快介入到国际化生产链条中附加值较大、科技含量较高的环节,以质取胜。   建议进一步明确对加工贸易产业的政策引导,加快建立加工贸易园区。完善出台各项鼓励优惠政策,引导加工贸易企业向出口加工区转移,并对在出口加工区内经营的企业进出口产品予以保税,放开加工贸易的产品范围,简化手续,这不但有利于加大海关监管力度,防范和打击走私,还可以吸引大量外资,促进加工贸易的发展,提高加工贸易的质量,为加工贸易发展创造良好的氛围。积极创造条件做好京津加工贸易的梯度转移,鼓励本地产料件替换进口料件加工,带动地方其他产业的发展。通过政策引导加工贸易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推动加工贸易转型升级。   (三)加大高新技术引进的力度,加速出口商品结构的调整   建议政府部门加大对产品核心技术的引入力度。一方面可以直接从国外引进,另一方面可以从京津引入战略合作者,达到核心技术转移的目的,加速实现出口商品结构调整的目的。同时要通过技术引进带动本地企业的技术创新和研发,政府和企业可以联合设立“研发专项基金”以及给予税收优惠等一系列措施,鼓励企业走高新技术产品创造之路,培育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品牌和自主营销渠道,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效益的出口产品,把“河北制造”最终变成“河北创造”。   (四)加大外资引入力度,增强外商投资企业出口带动力   河北目前利用外资的水平还不高,规模还不够大。继续坚定不移的引入外资战略有利于河北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有利于提高省内其他企业生产工艺水平和管理经验,也有利于提高省内外商投资企业的出口带动力。   建议政府有关部门加大招商引资的力度,充分利用河北的优势资源和京津的“协同效应”引入有实力的国外企业,优先发展汽车制造、生物医药、光伏新能源、现代服务业等产业,注重机电、高新技术和劳动密集型项目的引进,把握外资项目从目前量的扩张向质的提升转变,力争做到高起步,快发展。   (五)保持出口商品基地优势,发展特色种植和养殖业   建议政府利用土地、水利等自然资源,重点发展特色农业、生态农业。出台各项鼓励优惠政策,以种植、养殖农产品出口基地为基础,规划和重点建设肉类、粮油、蔬菜、果品和水海产品等农产品出口基地,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和区域农业竞争力。同时,提高农产品加工水平,提高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另外,应大力引进外资投资农产品加工领域,引进符合国际及有关国家和地区农产品质量标准的加工、生产体系,引进农产品生产过程和生产环境的监控操作程序,特别是要大力引进对畜禽疫病防疫检疫技术和化肥农药及饲料中有害残留的监测控制技术,带动河北农产品加工者标准意识和农产品质量的提高,全面推进河北省农产品生产、加工和流通的标准检验检测体系与国际标准接轨,使河北省农产品中农药残留、重金属残留、激素及抗生素含量达到国家通用“绿色”标准,推动农产品出口。   (六)建立相关对接平台,发挥政府主导作用   京津冀经济一体化进程需要政府主导、企业参与共同推进。虽然行政区划和管理体制对于区域经济的统筹和发展具有重要影响,但是在行政区划没有改变的情况下,我们完全可以通过地方政府间的协调沟通,朝着优势互补的共同目标找到一个共同点,实现联合协作、优势互补、共同发展。   建议政府部门加强与京津各级政府机构的沟通协调,建立工作协调机制,具体负责经济一体化过程中三地各部门之间的合作事宜。一是要建立专门的信息对接平台,成立专门协调机构,并建立工作协调机制,具体负责经济一体化过程中三地各部门之间的协调和信息发布等事宜。二是要搞好铁路、公路、通信、邮政等基础设施和服务的衔接,共同构建便捷通畅的综合交通体系和通讯网络,促进区域内生产要素流动。三是要搞好与京津产业对接,加快建设京津周边装备制造业和配套加工业基地,推动环京津高新技术产业带建设,建设一批环京津卫星城市,形成河北的环京津发展带。同时继续深化和拓展与央属大企业的战略合作,加快与京津合作的一批重大项目建设进程。
转载请注明来源。原文地址:
【xzbu】郑重声明:本网站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xzbu发布此信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网站立场无关。xzbu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等。}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京津冀一体化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