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哲学史大纲 胡适有多少人叫胡适

· · · · · · 
一生不尽女人缘:胡适生命中走过的女人们
中国网 .cn  时间:
  来源:《文化人的人情脉络》
胡适与夫人江冬秀
  (本文摘自《文化人的人情脉络》作者:赵朕 王一心 团结出版社出版)
  胡适与他的结发夫妻江冬秀的婚姻是他的母亲一手包办的。胡适的父亲胡传是秀才出身,因几次应试未能中举,就进入上海龙门书院,成为著名学者刘熙载的学生,学的是辞章义理和程朱理学。后来进入政界,曾在广东、河南、江苏、台湾等处充任幕僚或地方官佐,官至台东直隶州知州兼统镇海后军,是台东地方的最高军政长官。他一生娶妻三次,前两任妻子先后病故后,与比他小32岁的冯顺弟结婚,这就是胡适的生母。
  在胡适三岁零八个月时,他的父亲病故。年仅23岁的冯顺弟将全家的希望寄托在胡适的身上。她希望儿子能以他的父亲为榜样,走仕途之路。虽说她和丈夫只是共同生活了六年多的时光,但她对为官的丈夫崇拜、尊敬得五体投地。为了子承父业,她对儿子管教很严。当时胡适家乡的蒙馆(私塾)的学费很低,每年只收两元钱,因此先生不负责任,误人子弟。胡适的母亲为了激励先生的积极性,第一年付给先生每年六元钱的学费,第二年又翻了一番。这就使得胡适得到“偏肥偏水”,另眼相待,对胡适未来的发展受益很大。
  在胡适13岁时,随同父异母哥哥到上海读书。临行前他的母亲为他订了婚。未婚妻是邻县旌德的望族江家的小脚千金江冬秀。胡适本来对这门婚事不感兴趣,可是他对母亲非常孝敬,不敢违背母命,就默认了。到了上海之后,胡适逐渐接受了新潮思想的影响,对封建礼教和包办婚姻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他开始用笔作武器,撰写文章,抨击封建的包办婚姻,呼吁女性解放,以他人的酒杯浇自己的块垒。但是母命不可违,他没有勇气走出自己的包办婚姻的怪圈。
  1901年9月胡适考取了庚子赔款留学生,进入美国康奈尔大学学习农科。母亲在信中反复叮嘱他“男女交际尤须留心”,为他“打预防针”,防止他的思想发生变故。胡适给母亲写信时,则提出要江冬秀放开小脚,读书识字。江家也担心发生变故,遂请塾师教江冬秀读书识字。后来江冬秀真的能亲自给胡适写信。尽管她写信的语句和字词都用得令人不敢恭维,但是毕竟不用他人代劳了。此间,胡适的母亲几次催促他回国完婚,他都借口“儿决不以儿女婚姻之私,而误我学问之大”而推托。
  1917年秋天,胡适获得哥伦比亚大学的哲学博士后,应聘为北京大学教授。同年12月,胡适尊奉母命,在老家与比他大一岁的江冬秀举行了新式婚礼。较老式婚礼多了主婚人、证婚人和伴娘、伴郎等新内容。江冬秀的伴娘就是胡适三嫂的妹妹曹诚英。
  胡适是个勤奋的学者,终日研究学问和撰写文章,而江冬秀对胡适的勤奋,却不以为然,不懂得丈夫读书的乐趣、研究学问的意义和社会的影响。她经常找来同伴在家里打牌,家里闹哄哄的。对于他们能一起共同生活四十五年,一直被人奉为美谈。但个中情状,也只有当事人自知了。
  “此时君与我,何处更容他?”:胡适与韦莲司
  胡适1910年到美国留学后,遵从母亲“男女交际尤须留心”的叮嘱,有四年的时光不与女同学交往。可是在1914年6月的一次偶然机缘,他却认识了青年画家韦莲司小姐,并且成为与他交往48年的红颜知己。
  在康奈尔大学读书时,胡适与康奈尔大学教授亨利·韦莲司毗邻而居。或许是出于同校师生又毗邻而居的关系,胡适经常得到韦莲司夫人的关照,因此胡适与教授家的过从较多。日胡适应邀参加一个婚礼派对时,邂逅了教授的小女儿,从纽约归家探望父母的韦莲司。韦莲司比胡适大六岁,是家里最小的女儿。他们一见如故,彼此留下了极好的印象。在胡适的心目中,韦莲司是个新女性的理想典范。认为她“人品高,学识富,极能思想,高洁几近狂狷,读书之多,见地之高,诚非寻常女子所可望其肩背”。“余所见女子多矣,其真能具思想、识力、魄力、热诚于一身者,惟一人耳。”胡适在他的日记如此说道。
  韦莲司也很喜欢文质彬彬、学识渊博的胡适,由此他们开始了个人交往。在这年秋天的一个周六,他们相邀沿着凯尤卡湖边散步,他们一直走到数英里之外的艾特纳镇,才又绕道回到绮色佳,走了三个多小时,一点也不觉得劳累。他们似乎有说不完的话,只要在一起就觉得心里很愉悦,因此他们几乎每天约会,一天不见面就觉得心里空荡荡的。
  在这一年的感恩节,胡适受到韦莲司母亲的邀请到她家吃饭。当时,韦莲司到外地写生去了,胡适没有见到她。晚上回到居室就给韦莲司写了封热情洋溢的信。几个月前,胡适与韦莲司散步时见到一株柳树,胡适告诉她,中国有“折柳赠别”的习俗,韦莲司领会其意,在回纽约前,就特意给胡适拍了几张柳树的照片,给他留作纪念。如今他们已经分别了好几个月,胡适面对窗外被寒风吹光叶子的柳枝,心里非常怅惘,便给韦莲司写信,述说了对她的缱绻深情。
  1915年的1月,胡适到纽约看望韦莲司,他们在韦莲司的寓所畅谈到深夜。事后,韦莲司母亲得知他们单独在屋里相聚的事,很是反感,一再追问胡适有没有别的朋友在场。因为当年美国社会男女自由约会时,一般都在客厅里,要是外出或在居室里,都要请一位已婚的“监伴娘”当夹心饼干。韦莲司的母亲之所以对胡适与女儿独处一处的事这么重视,是因为当年美国有“反杂交法”,反对异族通婚。不过,韦莲司并不在意这些。她认为,男女交往密切,并不意味着他们在谈恋爱,他们也许是在追求心灵的交会;而这种心灵交会的火花,才是两性交往最高目的。
  在他们后来的“独处”时,“几近狂狷”的韦莲司,的确对胡适有过情不可遏,动手动脚,欲行不轨的举动。这可吓坏了胡适,连忙将他已订婚的消息告诉给韦莲司。事后韦莲司给胡适写信时还埋怨他不够开通,不懂风情。哪里是胡适不懂风情,他是真心爱着韦莲司的,他们之所以未能如愿,其因由一是母亲的叮嘱限制了他的勇气;二是韦莲司的母亲反对异国通婚。
  此后,身处异地的胡适与韦莲司,就借助于通信来互传情谊。从他们相识到1917年胡适回国前,他们通信不下百余封。起初,胡适写给韦莲司的信,多是表达他对韦莲司的敬慕和感谢她的帮助;到1917年行将分别时,他才鼓起勇气,给韦莲司写信,述说了他曾“企盼他们能举行婚礼”的愿望和不得不遵从母命的难处。胡适结婚后,他与韦莲司有几年没有联系。直到1923年韦莲司失恋以后,心情沮丧,才想起给她留有美好印象的异国蓝颜知己胡适,于是就给胡适写了封信,述说了他们别后的情况。胡适当即给她写了回信,表示希望旧情复燃,有机会重温“年轻的日子”。
  异国的思念,更使他们魂绕梦牵,鱼雁的往还,更让他们衷肠不尽,心心相印。1933年胡适作为文化使者应邀访美时,这对有情人终于有机会相聚,在绮色佳共度了几天美好时光。
  日胡适出于对韦莲司的思念,在给她的信里,将几首诗词寄给韦莲司,告诉她,这是为她写的。其中有《临江仙》云:
  隔树溪声细碎,迎人鸟唱纷哗。共穿幽径趁溪斜。我和君拾葚,君替我簪花。更向水滨同坐,骄阳有树相遮。语深浑不管昏鸦,此时君与我,何处更容他?
  将一对恋人戏耍、游玩时的情景和感情表达得淋漓尽致。
  此后的几十年,胡适重任在身,无力分身呵护韦莲司。他们像柏拉图的精神恋爱那样,将鱼雁的往还作为延续感情联系的纽带。1958年夏天,韦莲司为祝贺胡适出任中央研究院院长,特意定做了一套银质餐具作为赠礼。在附信中深情地回忆了他们间的深厚情谊。胡适在回信中也表示“这份友谊长久以前开始,一直维持到今天,对我们的一生有多方面的影响,这个影响是超过我们所能理解的。我一向珍惜这份友谊。”后来,他们垂垂老矣,但是每年都写信问候,相互慰藉。直到1962年胡适逝世后,韦莲司也没有嫁人,一直独守着她与胡适的那段感情。
  在韦莲司的衰暮之年,她将胡适与她数十年的通信、电报等,制成副本,寄赠给胡适###江冬秀,请她交给胡适纪念馆,也算是为她与胡适的恋情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牵心动魄的爱:胡适与曹诚英
  胡适与曹诚英第一次见面是在他与江冬秀的婚礼上。曹诚英是胡适三嫂的妹妹,被请来为江冬秀做伴娘的。
  曹诚英,乳名行娟,又名曹珮声,1902年生于安徽绩溪。她同父异母的姐姐是胡适异母三哥的妻子。她父亲生前将她与邻村的富户指腹为婚,17岁时嫁给这家富户的公子胡冠英。婚后,曹诚英考入杭州第一女子师范学校读书。但因曹诚英结婚后三年仍无身孕,胡冠英在母亲的安排下纳一小妾。为此,接受了五四新思潮洗礼的曹诚英愤而提出离婚。
  胡适对这位比自己小11岁的伴娘很有好感,曹诚英也很景仰大名鼎鼎的年轻学者胡适。此后,他们开始通信,曹诚英给胡适写信,请求胡适指导她写诗和修改诗作。1921年在杭州女师读书的安徽籍学生拟编辑《安徽旅杭学会报》,曹诚英自报奋勇,请著名教授胡适为她们编辑的写发刊词。胡适很爽快地答应了她的要求。1923年4月,胡适到上海参加研究新学制课程起草委员会的会议。休会期间胡适到杭州游玩,顺便看望已经离婚的小表妹曹诚英。这次胡适在杭州玩了五天,曹诚英始终陪伴左右,使他们的感情发生了飞跃性进步。临别时,胡适写了首《西湖》,在诗的最后一节写道:
  前天,伊却未免太绚烂了!
  我们只好在船篷阴处偷觑着,
  不敢正眼看伊了。
  这首诗明写西湖,暗喻恋人。敏感的曹诚英当然是心领神会的,这使他们的关系更加密切了。
  之后新学制课程起草委员会会议复会,胡适回上海出席。此间两人书信不断,胡适也缠绵于小表妹的绵绵情意之中。于是在会议结束后,便利用北大教授五年一次的休假,再度来到杭州,在烟霞洞的和尚庙租了房住下。当时杭州女师也放暑假,曹诚英就以陪伴胡适养病为名,到烟霞洞与胡适同居一室。
  三个月后,胡适回到北平,向江冬秀提出离婚。江冬秀以杀死两个儿子相威胁,胡适便只有委曲求全,不敢再提离婚之事。曹诚英也只好将她与胡适的爱情结晶堕胎。从此曹诚英再也没有嫁人。曹诚英毕业后,经胡适举荐,进入东南大学(后更名为中央大学)农科就读。1931年毕业后留校任教。这期间,胡适多次因公出差到南京,顺便与曹诚英相聚,还有时他们在上海亚东图书馆相聚,住上几天,但都为时不长。
  1934年曹诚英的一篇学术论文发表在美国的学术期刊上,胡适很高兴,就与中央大###名推荐曹诚英到美国康奈尔大学进修。曹诚英去美国时,胡适还特地给韦莲司写信,请她多多关照她的小表妹曹诚英。韦莲司也的确尽到了呵护、照顾的责任。1936年胡适到绮色佳看望韦莲司时,事先写信给韦莲司,要她不必在他到来时,让曹诚英来她家住,并说他与曹诚英并不很熟悉。不料痴心恋着胡适的曹诚英没见到胡适,竟因相思闹了场大病。后来韦莲司发现了胡适与曹诚英的暧昧关系,并不恼怒,反而更加体贴入微地关照曹诚英。
  1937年曹诚英取得硕士回国,在安徽大学任教授。而恰在此时,胡适被任命为驻美国大使。曹诚英感到她与胡适的恋情无以为继,也就不再抱有幻想。后经朋友介绍认识了一位大学讲授,曹诚英还算满意。不料江冬秀从中作梗,拆散了这桩婚姻。曹诚英因此悲观绝望,就想到四川峨眉山万年寺出家。她的哥哥知道后劝阻了她。此后的几年间,胡适与曹诚英通过朋友中介沟通消息和传递诗歌,一直没有机会见面。直到1949年2月,胡适经上海准备离开大陆时,亚东图书馆老板汪孟邹请胡适吃徽州饼,请来在复旦大学任教的曹诚英作陪,则是他们最后一次见面。当时曹诚英劝胡适留下来,胡适只是微微一笑,并没有听从她的劝告,还是追随蒋介石到了台湾。
  擦出爱的火花:胡适与徐芳
  风流倜傥、学识渊博的胡适是很有女人缘的。胡适在北大担任文学院院长期间,就有一个小女生,对他爱得如醉如痴。她就是江苏无锡籍姑娘徐芳。
  徐芳于1912年出生在北平,1931年考入北大文学院攻读中文,与布衣学者张中行、历史学家杨向奎都是同学。徐芳聪颖好学,成绩优秀,深得顾颉刚、傅斯年、胡适等教授的器重与赏识。或许是出于对文学的兴趣与爱好,徐芳对胡适更是敬慕有加。她喜欢诗歌,更钟情于白话诗创作,而这正是胡适所倡导和努力实践的,因之他对这个女弟子也很欣赏。当年,徐芳很勤奋,在北平的文学刊物和天津《大公报》副刊上,经常可以看到她的诗歌作品,一时间成为闪烁诗坛的耀眼新星。
  1935年徐芳北大毕业前,她撰写的毕业论文是专门研究现代新诗的。事先,她拿着自己的论文提纲,找到胡适征求意见。胡适对她的选题颇为赞赏,除了提出部分修订意见之外,还主动承担了她的指导教师。这篇长篇论文论述了从1917年胡适倡导白话诗起笔,一直写到1935年的新诗创作现状,涉及三十多位诗人的作品评价,特别是对胡适的评价更为客观和中肯。她指出:胡适的白话诗“很像一个缠过脚后来放大的妇人”,“未能尽脱文言窠臼”,不过,“头一个放脚人的功劳,对于后来是深而且大的”。这种评价客观而公允,准确地把握了新诗发展的脉络。胡适对这种评价也很满意。
  1935年夏天徐芳毕业后,留在文学院研究所做助理。为了让徐芳学习诗歌创作,胡适让她主编北大文学院歌谣研究会的诗歌刊物《歌谣周刊》。
  胡适的关爱,兴趣的相投,难免为这个小女子擦出爱的火花。从1936年初开始,徐芳就与胡适开始书信往来。在信中,徐芳称胡适为“美先生”,这个称呼的缘由不得而知,如果杜撰一下,恐怕是对胡适的尊称。在她心目中,胡适是长得美,文笔美,是她心目中的美男子。她写给胡适的信,热情而真挚,坦率而大胆,很直露地表白了她对胡适的恋情。信中称胡适是她“最爱的人”,称自己是“你的孩子”。1936年8月,徐芳寄给胡适一张自己的小照,在照片背面写道:“你看,她很远很远地跑来陪你,你喜欢她吗?”热情似火的语言,活画出一个小女子对胡适大胆的爱慕感情。最为热烈的,是在胡适1937年8月赴任驻美大使后,她在给胡适的信中写道:“你这人待我是太冷淡,冷得我不能忍受。我有时恨你、怨你;但末了还是爱你。反正还是那句话,我要永远爱你,我永远忘不了你。你在那边的生活如何?大约是很快乐吧?说不定又有了新的朋友。不然,怎么会不理我?我最美的先生,你要再跟别人好,我可饶不了你。等你回来了,咱们再算账!你也许不爱听这些话。可是我就这样儿,你不爱听也得听。你的芳就是这脾气。”
  胡适离开北大后,徐芳经孔祥熙举荐,到中国农业银行工作。1941年4月,徐芳又给在美国的胡适写信,要求胡适帮助她到美国深造。当时胡适虽然不讨厌这个比自己小21岁的学生,或许是因为徐芳表现太热烈了吧,他考虑到自己的地位和社会影响,不敢再触动这根神经,便毅然决然地断绝了与徐芳的联系,也没有帮助她到美国留学。陷于绝望的徐芳,遂于1943年9月,与当时在陆军大学任职,兼任陆军参谋学校校长的徐培根(左联五烈士殷夫的哥哥)结婚。1949年徐芳随同夫婿移居台湾生活至今。
  未能如愿的闺中密友:胡适与洛维茨
  正当小女生徐芳如醉如痴地恋着胡适的时候,胡适却奉命于抗战爆发后出任驻美大使。由此胡适摆脱了徐芳的纠缠,不料在美国又结交了一位新的女友。
  这位女友叫萝德芘·洛维茨(Robby Lowitz),犹太人。在大学读书时就很崇拜著名学者杜威,与杜威有着书信的往还。1936年她定居美国,被杜威聘为秘书,负责处理杜威的日常事务。胡适日到达纽约,稍事休整后,他就去看望恩师。这是他与洛维茨的第一次见面。他们一见面,彼此都有亲切感,谈话投机,互相赏识,特别是洛维茨对这位杜威的得意门生,更是尊敬和爱慕,几个月后就成了互相约会的好朋友。常常一起吃茶、吃饭、看戏、聊天。本来胡适出任驻美大使的任务,是利用他在美的关系和影响,宣传抗日,筹集抗日款项,可是从胡适的日记来看,公务之外的时间,几乎都交给了洛维茨。
  1938年的7月12日,胡适要到苏黎世出席世界史大会,临行前他与洛维茨一起吃了晚饭后,驾车游览了赫贞江。途中,胡适联想起与韦莲司一起游览赫贞江,与曹诚英一起西湖赏月的往事,不胜感慨。之后因为事务繁忙,也就没有多少闲暇时间与洛维茨联系了。
  日,胡适因心脏病住院。在他住院七十七天中,洛维茨经常来看望胡适,就连胡适病房的护士小姐都与洛维茨混得很熟了。这段时间,他们难得有机会到外边去,洛维茨开始给胡适写信。在洛维茨给胡适的信中,关切地提醒他注意身体健康,有什么需要帮忙的事,可以让她去办。她还在一封信中说:“对你(指胡适——引者注)来说,以有一个真正的管家为好。如果是我的话,我希望在我回家时,有孩子们在。……我知道,这必得结婚,必须对这个家付出我的一切。我曾答应我的在非洲的朋友,在今年底以前给他答复。但下这决心可不是件容易的事。”还写道:“要作的决定使我很伤脑筋,有许多事情我喜欢和你说说,并征求你的意见,……给我写封长信吧,现在就写!”显然,这是在试探胡适的想法,可惜并未得到胡适的回应,她就于1939年9月,与那位非洲男友Roy Grant结婚了。
  不料,这位Grant先生命运乖蹇,结婚后仅仅一年就撒手人寰。洛维茨重新陷于孤寂之中,但她与杜威相处十年,也有些日久生情,终于在岁时,与87岁的杜威结了婚,成为杜威的第二任夫人。此后胡适与她虽有通信联系,但昔日密友,现在已经是学生与师母的关系了。
文章来源: 大洋网
责任编辑: 雨悦
文明上网 登录发帖
版权与免责声明新常态|笑猫日记|one一个|操盘|
购买过本书的顾客还买过
定价:¥28.00
广购价:¥22.40
折扣: 80%
节省:¥5.60
浏览过本书的顾客还看过
定价:¥28.00
广购价:¥21.60
折扣: 77%
节省:¥6.40
中国人的人生策略
准备读(0 人),正在读(0 人), 已读过(0人)
I S B N :1
作&&&&者:&
出 版 社:
出版时间:
版&&&&次:初版
开&&&&本:16开
定价:¥36.00
&&&&&&折扣:83%
我的价格:¥29.90
为您节省:¥6.10
广购价:¥29.90
立刻购买']);">
加入购物车']);isGoToCart(1384811)" style="cursor:"/>
您可以用以下几种方式找到此商品
中国人的人生策略
与此 1 件拍档商品一同购买
总定价:¥68.00
总广购价:¥52.30
请至少保留一件商品。
《中国人的人生策略》内容简介
胡适编著的《中国人的人生策略》内容介绍:在中国历史上,胡适被称为“新文化运动的主将之一、中国自由主义的先驱”。拥有32个博士头衔。胡适是个学识渊博的学者,在文学、哲学,史学、考据学、教育学、伦理学等诸多领域均有较深的造诣。本书包括《我的信仰》、《人生有何意义》、《再论信心与反省》、《中国历史的一个看法》、《中学生的修养与择业》等内容。胡适编著的《中国人的人生策略》内容简介:胡适瀑受赫胥黎与约翰杜威的影响,自称赫胥黎教他怎样怀疑,杜威先生教他怎样思想。因此胡适毕生宣扬自由主义,提倡怀疑主义,并以《新青年》月刊为阵地,宣传民主、科学才能救中国,毕生倡言“大胆地假设,小心地求证”、“言必有证”的治学方法。
季羡林曾评价胡适:“是一个书生,说不好听一点,就是一个书呆子。”
《中国人的人生策略》汇集了胡适各个时期对中国人、中国文化、个人事业、爱情等诸多问题讨论的文章,是一个了解胡适其文、其人的比较简单的而又行之有效的手段。看看这样一个在中国现代文化史上不可忽略的人物,到底是怎样的?人各有判断,还原历史的真实,客观中看世界,也许更好。
《中国人的人生策略》目录
我的信仰/1问题与主义/19名教/40人生有何意义/48信心与反省/50再论信心与反省/55三论信心与反省/60领袖人才的来源/65思想革命与思想自由/69建设与无为/72个人自由与社会进步/76青年人的苦闷/80“宁鸣而死”不默而生”/84容忍与自由/89中国历史的一个看法/94哲学与人生/100从历史上看哲学是什么/104研究社会问题的方法/107自由主义/117我们对于西洋近代文明的态度/122好政府主义/138少年中国之精神/143科学的人生观/146打破浪漫病/149工程师的人生观/152人生问题/157《科学与人生观》序/160新思潮的意义/184新生活/191我对于丧礼的改革/193大宇宙中谈博爱/202归国杂感/204美国的妇人/209贞操问题/219论贞操问题/227论女子为强暴所污/233“我的儿子”/235不朽/239不老/246非个人主义的新生活/250朋友与兄弟/258慈幼的问题/259赠与今年的大学毕业生/263我们今日还不配读经/267差不多先生传/272爱情与痛苦/274爱情与痛苦/275我们对于学生的希望/276时间不值钱/282拜金主义/283保寿的意义/285赠言北大哲学系毕业纪念/287思想的方法/288学生与社会/292为什么读书/297读书的习惯重于方法/302选科与择业/303中学生的修养与择业/307找书的快乐/314女子问题/319怕老婆的故事/323大学的生活/325一个防身药方的三味药/330
购买过本书的顾客还买过
广州购书中心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2010 经营许可证:粤B2-中国有多少人叫胡适_百度知道
中国有多少人叫胡适
今年大学本科毕业了 ,发现这名字还是有点好处的
易被记住等等
全国共有 489 个胡适北京市(1人) 天津市(0人) 河北省(4人) 山西省(11人) 内蒙古(2人) 辽宁省(3人) 吉林省(4人) 黑龙江(10人) 上海市(2人) 江苏省(25人) 浙江省(29人) 安徽省(46人) 福建省(7人) 江西省(20人) 山东省(12人) 河南省(35人) 湖北省(124人) 湖南省(58人) 广东省(11人) 广西(4人) 海南省(3人) 重庆市(9人) 四川省(34人) 贵州省(14人) 云南省(10人) 西藏(0人) 陕西省(5人) 甘肃省(3人) 青海省(0人) 宁夏(0人) 新疆(3人) 其他(0人) 特别提示:地图数据暂不包括港澳台等地区,请谅解。
其他类似问题
按默认排序
其他2条回答
姓名系统查询.2万人叫胡适。满意请采纳,约有1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胡适人物评价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