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僧去西天取经为什么要十几年等你等了那么久 祁隆

唐僧为什么要去西天取经?_百度知道
唐僧为什么要去西天取经?
才远去西天求法,无以适从,与其大弟子(可不是孙悟空啊)窥基大师创立汉地八大宗派之一的法相唯识宗!后回国后,无有敌者,等了三年。大师戒贤大师当时106岁,会有中原的玄奘在求法,在他的道场大慈恩寺组织译经,义净大师同为西行求法的大德,大师讲的是小乘,于是大师就等啊等。被列为那烂陀寺十大高僧之一,阿弥陀佛给他说再等等。玄奘大师后来在整个印度辩论大乘佛法。玄奘法师来了。而是大师不满足于当时国内的教典,本来要圆寂的。在当时一流的佛教大学那烂陀寺随戒贤大师学习佛法玄奘大师西行求法是为弘法利生。大师西行其实并不是西游记中说的西天有大乘佛法三藏。大师与法显大师
其他类似问题
按默认排序
其他2条回答
凡一千三百三十 五卷,一作贞观元年),因感各派学说纷歧,并与当地学者论辩、尼泊尔,便决心至天竺学习佛教,从凉州出玉门关西行,贞观十九年(公元645年)回到长安,共译出经、“法”不过是“识”的变现,论证“我”(主体),才能达到“成佛”境界、论七十五部。唐太宗贞观三年(公元629年,名震五竺,如元吴昌龄《唐三藏西天取经》杂剧。所撰又有《大唐西域记》,只有破除“我执”。历代民间广泛流传其故事,历经艰难抵达天竺、孟加拉国以及中亚等地古代历史地理之重要资料,难得定论。曾编译《成唯识论》。经十七年,世称“新译”。后又游学天竺各地、“法执”,笔法谨严,丰富了祖国古代文化、巴基斯坦,为研究印度,组织译经。初在那烂陀寺从戒贤受学,多用直译,均由其事迹衍生,并为古印度佛教保存了珍贵典籍。所译佛经,明吴承恩《西游记》小说等,都非真实存在玄奘出家后遍访佛教名师
请采纳谢谢
西天取经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if typeof(oktext) != 'undefined'}<a data-action="ok" href="javascript:void(0)" class="u-btn2 u-btn2-2 u-btn2-2-h {if oktext.length${oktext}{/if}
{if typeof(cctext) != 'undefined'}<a data-action="cc" href="javascript:void(0)" class="u-btn2 u-btn2-1 u-btn2-1-h {if cctext.length${cctext}{/if}
该资源需付费使用,现在抢购即可无限畅听!
该资源为公益歌曲
捐赠任意金额(2~4999元)即可无限畅听下载
「梦想起航」 by TFboys
请输入您要捐赠的金额(2~4999元)
输入金额无效
悬赏1积分让大家来帮你补歌词,是否继续?
若30天内歌词未补充,积分将退还给您
原手机号已停用
(使用其他验证方式)
原手机号仍能使用
(使用手机验证码验证)
请填写以下安全问题的答案
帐号或密码错误
-请选择-
{list options as o}
新手机号:
重新获取验证码
请输入验证码:
{list plist as item}
{"mainSong":{"starred":false,"popularity":5.0,"starredNum":0,"playedNum":0,"dayPlays":0,"hearTime":0,"mp3Url":"http://m1.music.126.net/CzDap--gQT3Vtds1JdIA4w==/7715.mp3","rtUrls":null,"name":"游文意品西游:论帝王路33.唐僧为什么要去西天取经","id":,"duration":1501000,"status":0,"position":0,"alias":[],"commentThreadId":"R_SO_4_","copyFrom":"","album":{"songs":[],"name":"[DJ节目]傀儡生的DJ节目 第42期","id":0,"type":null,"size":0,"description":"","status":0,"tags":"","alias":[],"artist":{"img1v1Id":0,"name":"傀儡生","id":0,"alias":[],"trans":"","picId":0,"picUrl":"http://p4.music.126.net/6y-UleORITEDbvrOLV0Q8A==/5805.jpg","albumSize":0,"briefDesc":"","musicSize":0,"img1v1Url":"http://p3.music.126.net/6y-UleORITEDbvrOLV0Q8A==/5805.jpg"},"commentThreadId":"R_AL_3_0","artists":[{"img1v1Id":0,"name":"傀儡生","id":0,"alias":[],"trans":"","picId":0,"picUrl":"http://p4.music.126.net/6y-UleORITEDbvrOLV0Q8A==/5805.jpg","albumSize":0,"briefDesc":"","musicSize":0,"img1v1Url":"http://p4.music.126.net/6y-UleORITEDbvrOLV0Q8A==/5805.jpg"}],"picId":3047,"picUrl":"http://p4.music.126.net/jmf0_qmISzkEwQ7jVjD-Lw==/3047.jpg","briefDesc":"","company":null,"publishTime":0,"copyrightId":0,"blurPicUrl":"http://p4.music.126.net/jmf0_qmISzkEwQ7jVjD-Lw==/3047.jpg","companyId":0,"pic":3047},"artists":[{"img1v1Id":0,"name":"傀儡生","id":0,"alias":[],"trans":"","picId":0,"picUrl":"http://p4.music.126.net/6y-UleORITEDbvrOLV0Q8A==/5805.jpg","albumSize":0,"briefDesc":"","musicSize":0,"img1v1Url":"http://p3.music.126.net/6y-UleORITEDbvrOLV0Q8A==/5805.jpg"}],"lMusic":{"name":null,"id":,"size":,"extension":"mp3","dfsId":7715,"bitrate":96000,"playTime":1501000,"sr":48000,"volumeDelta":-8.49},"bMusic":{"name":null,"id":,"size":,"extension":"mp3","dfsId":7715,"bitrate":96000,"playTime":1501000,"sr":48000,"volumeDelta":-8.49},"score":5,"hMusic":{"name":null,"id":,"size":,"extension":"mp3","dfsId":8139,"bitrate":192000,"playTime":1501000,"sr":48000,"volumeDelta":-8.97},"mMusic":{"name":null,"id":,"size":,"extension":"mp3","dfsId":1208,"bitrate":160000,"playTime":1501000,"sr":48000,"volumeDelta":-8.49},"fee":0,"copyrightId":0,"mvid":0,"ftype":0,"rtype":0,"rurl":null,"audition":null,"ringtone":null,"disc":"","no":0,"crbt":null,"rtUrl":null},"songs":[],"dj":{"signature":"说书唱戏打把势卖艺,各种各样的外行,只要有人乐意听,我就乐意说","authority":0,"description":"","userId":,"defaultAvatar":false,"nickname":"傀儡生","gender":1,"birthday":,"avatarUrl":"http://p4.music.126.net/xSV-BiGZ5ylI5GHl-stgSg==/4973.jpg","avatarImgId":4973,"province":370000,"city":370100,"userType":0,"mutual":false,"authStatus":0,"accountStatus":0,"backgroundImgId":0200,"backgroundUrl":"http://p1.music.126.net/45Nu4EqvFqK_kQj6BkPwcw==/0200.jpg","djStatus":10,"expertTags":null,"followed":false,"detailDescription":"","brand":"傀儡书斋"},"blurCoverUrl":"/api/dj/img/blur/3047","radio":{"dj":null,"category":"有声读物","name":"傀儡书斋","id":836001,"desc":"说书唱戏打把势卖艺,各种各样的外行,只要有人乐意听,我就乐意说。","categoryId":6,"programCount":49,"picUrl":"http://p4.music.126.net/jmf0_qmISzkEwQ7jVjD-Lw==/3047.jpg","subCount":127,"createTime":2},"name":"游文意品西游:论帝王路33.唐僧为什么要去西天取经","id":9117140,"description":"","duration":1501000,"commentThreadId":"A_DJ_1_9117140","coverUrl":"http://p4.music.126.net/jmf0_qmISzkEwQ7jVjD-Lw==/3047.jpg","listenerCount":13,"createTime":2,"trackCount":0,"subscribedCount":0,"mainTrackId":,"serialNum":48,"channels":["有声读物"],"titbits":null,"pubStatus":1,"titbitImages":null,"subscribed":false,"commentCount":0,"likedCount":2,"shareCount":0}
{elseif radio.subed}
{if !liked}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C)&&(二年级上册)
冀教版第三册:《唐僧取经》教案(1)
《冀教版第三册:“唐僧取经”教案(1)》摘要:解立志、心甘情愿、挣扎、狂奔等词的意思; 3.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玄奘不畏艰难、锲而不舍的精神。 二、教材赏析 《西游记》里有个和尚唐僧,他去西天,也就是今天的印度半岛去取经,带着...: ◇
  《唐僧取经》教材教法
  一、学习目标
  1.会认十八个生字,写好八个生字;
  2.了解&立志、心甘情愿、挣扎、狂奔&等词的意思;
  3.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玄奘不畏艰难、锲而不舍的精神。
  二、教材赏析
  《西游记》里有个和尚唐僧,他去&西天&,也就是今天的印度半岛去取经,带着他的徒弟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历尽艰辛经过&九九八十一难&,终于到达西天,取到了真经。故事里的唐僧,心地善良,却又有些糊涂,这是虚构的神话故事。其实在历史上,还真有这么一个去&西天&取经的唐僧。他的法号叫玄奘。
  《唐僧取经》这篇课文把唐僧取经途中的千难万险浓缩于一处,通过对沙漠历险的描述,逐渐树立起唐僧这个人物形象,自然地传达着一种不畏艰难,锲而不舍的精神。课文首先借一位老人的口,说出了取经路途的艰难,甚至是冒生命之险。但是玄奘的一番话&&&我立志去西天取经,就是死在路上也心甘情愿&。道出了他取经的决心和坚定的信念,这也是贯穿全文的思想主线。正是有了这样的精神动力,才使他克服重重困难,并最终成为最有学问的高僧。
  这篇课文共有3个自然段。前两个自然段分别从不同的侧面表现了取经路途的艰难。第一自然段用&劝&、&太难走了&、&又是&&又是&&&、&千万别拿生命冒险啊&这些词句间接说&难&;第二自然段又以&沙漠之行&为例,具体写&难&。&真热呀&、&一不小心&、&忍着干渴&、&坚持&、&昏倒&、&挣扎& 等词句把路途之难更形象化了,直到老马带领他找到水源后&高兴得直掉眼泪&,把&难&写到了极至。那么是什么力量使玄奘能在这样的艰难的条件下继续前行呢?玄奘曾经说过的话就是最好的回答。最后一段则用简练的语言写了玄奘所取得的成就。而&整整一年&、&经过几十年&等词句却让人不难品出玄奘所付出的艰辛与努力。
  三、教学建议
  (一)教学准备
  课前召开《西游记》故事会,通过学生熟悉的故事做铺垫,感受取经的艰难,为新课的学习做好感性准备。
  (二)导入新课,激发学文兴趣
  1.播放《西游记》主题曲《敢问路在何方》渲染气氛,引起回忆。
  2.音乐渐停,教师介绍唐朝和尚玄奘,并板书课题。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借助拼音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2.引导发现,识记生字
  ①把藏在课文里的生字圈出来,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如,用连词的方法表述:干渴的&渴&。
  用说句的方法表述:在&玄奘忍着干渴&&&这个句子中的&渴&。
  ②注意运用扩词法读准多音字&挣&,挣(zhēn)扎、挣(zh&n)断。
  ③运用多种方法识记生字。
  如:比较法:&洲、州 喝、渴 源、愿枉、汪&等。
  引导趣味识记:&解、拿&
  自由识记法:鼓励学生交流自己的识记方法。
  3.书写生字
  &劝&左右结构,左边是&又&字旁,第二笔是&丶&。
  &渴、喝&左右结构,&曷&下面的中间部分是&人&。
  &凉&左右结构,左边是&冫&,不要写成&氵&。
  &州&是独体字,笔顺是& &。
  4.自由读文,了解课文所讲述的事情。
  5.合作交流:先自主勾划重点词句,再在小组内交流:玄奘取经途中遇到怎样的困难?他是怎样做的?帮助学生从&忍着干渴&、&一直坚持了四五天&、&挣扎着&这些词语中体会玄奘的执著精神。
  6.结合自身体验,启发想象。如,当水全洒了的时候,如果是你在那样的条件下,会怎么想?玄奘是怎么想的?当他挣扎着爬上马背的时候,又可能怎么想?看到了清泉,高兴得直掉眼泪时,又可能想什么?&&
  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理解玄奘的话,&我立志去西天取经,就是死也心甘情愿。&
  (四)感情朗读
  1.学生自由读,把自己认为最应该读出感情的句子做上标记。
  2.小组练读,并试着进行评价。
  第一段,要读出老人的极力劝阻和玄奘的坚定。
  第二段,要读出艰难、读出执著、读出情绪的变化。
  第三段,要通过&整整&一词的品读,感受玄奘坚定的信念和坚强的意志。
  (五)捕捉空白,模仿练说
  课文详写了&沙漠之行&,鼓励学生想象玄奘在过雪山时又会怎样克服困难?(或者一路上还会克服什么困难?)小组内说一说。
  (六)对比阅读
  课文中的唐僧与《西游记》中的唐僧对比一下,你喜欢哪一个?阅读是个性化行为,教师一定要尊重学生的阅读感受,不要求全、求深。
  (七)积累运用
  1.读一读下面的小知识,再分别用&州、洲&组词语,注意体会它们的区别。
  州:象形字。&川&是河流,中间的点像水中的陆地,就是沙洲,&州&是&洲&的本字。现在&州&的基本义是一种行政区域。如:杭州、苏州。
  2.想一想,加点字是什么意思?
  经过十几年的学习,他成了最有学问的高僧。
  ①学问高 ②个子高
  玄奘高兴得直掉眼泪。
  ①一个劲儿的 ②跟&弯&相反
  3.唱唱《敢问路在何方》,你从哪一句体会到取经艰难,写下来。
  (如:一番番春秋冬夏,一场场酸甜苦辣。)
  四、参考资料
  玄奘(公元602年&664年)少年时就出家做了和尚,认真研究佛学,精通佛教经典。他发现翻译过的佛经错误很多,于是就决心到佛教发源地天竺(今印度半岛)去取经求学。
  玄奘于唐贞观元年(627年),出发西行。他穿过一片沙漠,克服重重困难,整整走了一年,终于到达天竺。
  玄奘在天竺留学15年,游历了70多个国家。他的壮举感动了许多天竺人,有的国王还派人为他抄录经典,他也把当失传的佛经介绍给他们。他还学会了天竺的语言,参加那儿研究佛学的盛会,发表演讲。玄奘的博学,受到天竺人民的尊敬。
  42岁时,玄奘带着650多部佛经回到长安,受到热烈欢迎。回国后,玄奘立即开始大规模的翻译佛经工作,前后翻译佛经74部,约1300多卷。
  作为一名高僧,一位大翻译家,中印人民的友好使者,玄奘为中国文化的发展,为中外尤其是中国和印度之间的文化交流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唐僧取经》 教学设计(一)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玄奘不畏艰险、锲而不舍的精神。
  2、正确认读本课十八个生字,会写田字格里的八个生字;了解课文中出现的词语的意思。
  教学重难点:
  本课故事性强,让学生感受玄奘不畏艰险、锲而不舍的精神是教学的重点。
  课前准备:课件、图片。
  课时建议: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流程
  设计意图
  1、导入新课,激发学习兴趣
  (1)播放《西游记》主题曲《敢问路在何方》,渲染气氛,引起回忆。
  (2)音乐渐停,介绍唐朝玄奘和尚,并板书课题。
  音乐可以让学生集中注意力并激发联想。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借助拼音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2)引导发现,识记生字。
  圈出课文中的生字,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
  (3)书写生字。
  (4)自由读文,了解课文所讲述的事情。
  (5)合作交流:玄奘取经途中遇到怎样的困难?他是怎样做的?
  (6)结合自身体验,启发想象。如,当水洒了的时候,如果是你,你会怎么想?玄奘是怎么想的?体会玄奘的话:我立志去西天取经,就是死在路上也心甘情愿。
  让孩子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识字,可以提高识字的效率,培养自主识字能力。
  把生字置于语境中反复认读,帮助学生突破难点。
  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3、再读课文,读中感悟
  (1)自由读文,把自己认为最应该读出感情的句子做上标记。
  (2)小组练读,并试着作出评价。
  第一段,读出老人的极力劝阻和玄奘的坚定。
  第二段,读出艰难,读出执着,读出情绪的变化。
  第三段,感受玄奘的坚定信念和坚强的意志。
  通过对重点词语的理解,来理解全文,边读边想象,提高孩子的想象能力。
  4、捕捉空白,模仿练说
  课文详写了&沙漠之行&,鼓励学生想象玄奘在过雪山时又会怎样克服困难(或者一路上还会克服什么困难),小组内说一说。
  依托文本,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第二课时
  教学流程
  设计意图
  1、对比阅读
  课文中的唐僧与《西游记》中的唐僧对比一下,你喜欢哪一个?
  阅读是个性化行为,只要学生敢说,就行。
  2、积累运用
  (1)读一读下面的小知识,再分别用&州&、&洲&组词语,体会区别。
  (2)想一想:划横线的字是什么意思?
  经过十几年的学习,他成了最有学问的高僧。
  (3)唱唱《敢问路在何方》这首歌,你从哪一句体会到取经艰难,写下来。
&? &? &? &? &? &? &? &? &? &? &? &?
&#12288;|&#12288;
&#12288;|&#12288;
&#12288;|&#12288;
&#12288;|&#12288;
&#12288;|&#12288;
Copyright &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12288;
联系我们(9:00-17:00)
电话:010-《西游记》中唐僧、孙悟空都成佛了,为什么猪八戒成了净坛使者,沙和尚成了金身罗汉?
按投票排序
很多人没看过原著啊。净坛使者并不是使者,金身罗汉也不只是罗汉。“南无净坛使者菩萨。南无八宝金身罗汉菩萨。南无八部天龙广力菩萨。如是等一切世界诸佛,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都是菩萨。借题发挥,什么社会啊,什么人生啊,有意思么?
首先要说明一点,净坛使者这个职位和金身罗汉这个职位很难说哪个更高金身罗汉虽然只是罗汉,但是罗汉这个职位属于“佛-菩萨-罗汉”这个正统序列中的正统职位,工作清闲,但是前途广大;净坛使者则是为了某一项特定工作(净坛)而设立的临时办公室的临时性工作,可能有些油水,但是工作也繁重,上升空间很低。其次也不能说净坛使者是什么肥差。啥叫净坛,就是解决剩菜剩饭的。狮驼国剧情中,如来招揽大鹏是许诺,天下的供奉他可以吃头一悠,然后才是诸佛、菩萨享用,最后才是八戒来历打扫剩菜剩饭。这算是肥差吗?这是苦力,最多也就是解决一下八戒“食肠大”的问题。好啦,先说清楚了这个问题,后面才能说得下去1.唐僧的成佛没什么可说的,取经项目本身就是为金蝉子量身打造的镀金工程,其实他成佛就是内定的,没什么问题。2.但是给唐僧镀金还不能算是取经项目的全部目的,还有一个比较大的目的就是招揽悟空。毫无疑问,悟空是一个人才,西天是希望吸收他的,而取经项目就是一个契机。但是与唐僧不同,观音起初招揽悟空时的许诺是很虚的,只是一个给他自由的最低限度许诺。这也符合上位者之道,因为此时悟空还是戴罪之身,让他戴罪立功就足以保证他的积极性了,而给他太高的许诺反而会打消积极性。而在取经路上,一方面悟空不断的表现自己的能力,另一方面也不断的表现自己积极的态度,更关键的是不断地试图接近西天的权力中心。起初,悟空三天两头往观音那里跑;后来,和如来搭上线以后有三天两头去求如来。终于在真假美猴王事件时得到了如来的认可,给了他坐莲台的承诺(起码是个菩萨)。而在此之后他又表现出八面玲珑的一面,越是临近西天,反而不去找如来了,反而开始求天庭帮忙,又开始卖天庭的面子。看到这里不禁感叹,500年的监狱没白蹲啊。3.再说八戒,八戒最大的问题是他的积极性不够。在观音招揽他们师兄弟的时候,其他几个人都是翻身拜倒,被观音的王霸之气慑服。只有八戒不仅当时别别扭扭,招揽的很费劲,而且观音刚走,他转身就搞出了入赘高老庄这种幺蛾子。所以说,八戒从最一开始,对取经就最缺乏积极性。为什么?你要说性格原因,这等于没说,为什么产生这种性格问题你能说出来吗?其实关键还不是性格问题,而是当时他的处境不够惨。仔细想想,观音到来的时候,沙僧和悟空的处境可比八戒惨多了。悟空被压在五行山底下,天天被灌“铜丸铁汁”;沙僧被丢在鸟不拉屎的流沙河吃人卫生,每隔一段时间还被一帮天兵天将拿刀子捅一顿;八戒呢,此时应该还和前妻卯二姐生活在一起,人家老婆孩子热炕头(好吧,还没孩子),生活的滋润着呢。搁你你也这么选。那么,为什么?为什么悟空沙僧那么惨,八戒就那么滋润呢?其实三个人都是戴罪之身,但是仔细考察就会发现八戒的“生前”地位可比其他两人高多了。悟空的齐天大圣相当于政协副主席,但是没人拿他当盘菜,蟠桃盛会都不请他;沙僧的卷帘大将我就不说他了;八戒呢?天蓬元帅,掌管天河水军。虽然,这个天河水军可能战斗力不强,可能属于生产建设兵团这种屯田兵,可是人家毕竟是正经官职,有职有权。而从他可以代表玉帝和如来打交道来看,他在玉帝面前还是很受信任的。所以,八戒获罪,纯粹是因为烦的事比较“严重”,而且大家都知道了不好捂盖子。但是因为他人缘好,所以贬到下界也就是了,不会有人为难他,说不定还有些老同事卖他面子帮帮忙。而他自己未尝没有避过了风头以后,官复原职的指望(不得不说的一句,八戒烦的事为什么很“严重”,为什么是加引号的严重。因为他的罪名是调戏嫦娥,嫦娥是什么人,人家是人民表演艺术家,你懂的)在这种情况下,观音想把它强拉到西天阵营,他当然不愿意(他还打着,过了风头,玉帝再把他弄回去的注意)。可是,西天却死了心的一定要把八戒拉进来,为什么?因为八戒确实是一个人才,尤其具备经济方面的才华。八戒很难干,在高家入赘时,埋头苦干数年,把高家搞成了一个暴发户,因此可以想象八戒在天庭掌管水军很可能也是负责生产的建设性职位。既然天庭和这个人才产生了裂痕,那么西天就要打入进去,要把八戒拉过来。所以,虽然取经路上,八戒一直腻腻娃娃,西天方面也偶有惩戒,但一般也就是小小敲打一下,从不会撕破脸。当然,取经路上的种种表现,也让西天逐渐明白了一点,八戒这个人才干是有的,心性就差了一点,可以用,但不能独当一面,只能作为技术性人才做专门工作。因此才产生了净坛使者这种诡异的职位。4.最后说沙僧其实这个问题水最深。沙僧获罪是因为“失手打碎了琉璃盏”,这是多么莫名其妙的罪名。不仅如此,他受到的惩罚不仅仅包括贬落凡间,还包括每月一次利刃穿身,一副玉帝对他恨之入骨的表现。对此,单纯用玉帝性格严苛来解释是不够的。沙僧的职位其实是很敏感的,卷帘大将,应该在宫廷之中工作的,接触到宫廷秘闻的机会很大。因此,我想“失手打碎了琉璃盏”只是一个为了掩盖事实的官方说法,其真实的罪名是发现了/泄露了玉帝的某些隐秘,导致玉帝恼羞成怒。更进一步,我猜想沙僧可能是其他势力潜入天庭的间谍,尤其可能是西天派遣过来的。后来,他在“失手打碎了琉璃盏”事件中暴露了身份,但是因为玉帝不想和西天闹翻,所以没有公开这一事件,只是以“琉璃盏”的名义狠狠的惩罚沙僧,一方面警告西天,另一方面震慑第三方势力。在这个过程中,西天是准备抛弃沙僧的,因此坐视沙僧受刑。直到取经项目启动,西天才有了一个掩人耳目的机会,让沙僧归队,洗白。而这个过程中,西天和天庭可能还有其他的利益交换,那就不为外人道也了。在这种背景下,沙僧也就明白了,自己的前途是有保障的,但是最重要的还是低调,只要走完全程,自己的前途不会坏。而最后的安排也恰恰如此,沙僧的最终职位不算太高,但是确实是正统职位,这也说明了他实际上是自己人。···································分割线···································很多人拿书末的佛菩萨列表来证明八戒等人也是菩萨,干脆我就回答一下吧。我认为这个说法是不对的,八戒等人并没有封菩萨,详细如下:其实,菩萨这个词有些时候只是作为尊称存在,并不代表官衔,比如悟空见到女士有的时候就会称呼女菩萨,其实那女人和菩萨有什么关系?另一方面来说,当菩萨作为正统称呼时,含义又是很明确的。佛-菩萨-罗汉,这个顺序在佛教里是正宗的关于修行次第的理论。(当然这是大乘佛教的说法,小乘佛教只有修炼到阿罗汉果的理论,对于大乘中佛和菩萨的理论是不承认的。)金身罗汉菩萨这个说法本身就是自相矛盾的,对此有各种各样的理解。按照我的理解,这个列表本身不能太当真。这个列表本身是“西天取经总结表彰大会”的主席团成员,其中除了取经团五人以外,都是西天的主要领导,最低也是菩萨,比如降龙罗汉(即济公)、伏虎罗汉之类的西天名人就没有资格参加。在这种情况下,八戒、沙僧和白龙马要进入主席团,是非常名不正言不顺的。比如他们的地位肯定在降龙伏虎之后,更在阿傩伽叶之后,这样搞这些如来亲信的脸往哪搁。但是他们不进主席团又是不行的,因为这毕竟是取经大会,取经人进不了主席团那不是搞笑吗?因此,给他们一个虚拟头衔,至少名正言顺,没进主席团的大拿们面子也好看。其实这个事谁都明白,八戒三人虽然有功,但是和唐僧悟空差太远了,不可能直接给他们封菩萨,他们没那么大功劳。西天有那么多牛x阿罗汉呢,还有不少是如来嫡系,就随随便便给八戒三人封菩萨,岂不是寒了众人的心?关于这种为了名正言顺临时调整的级别,还可以举个例子。《星河战队》里面的太空战舰舰长(Captain)是海军上校(Captain),而战舰上搭载的陆战队员,其主观是陆军上尉(Captain)。但是这就出问题了,一艘船上是绝对不能有两个Captain的。于是就有一个规定,凡是陆战队登上太空战舰,其主官就会被临时提升为少校(Major),但是落地之后又会变回去。en
不要阴谋论了吧。简单点从修行的“戒、定、慧”来看。
唐僧以肉体凡胎来讲,戒得彻底否,定的深否,最后得慧否?
悟空因为“体”特别,历经磨难,火眼金睛,他的戒定慧某种意义来说是除魔斩妖,以菩萨心肠行霹雳手段,这两位成佛没有异议吧。
所有的修行,戒才是开始,八戒自然是最差,沙和尚戒不错,但是定慧终究不够。一个使者,一个罗汉很公平的说。
ps:我不信佛~~只是从文学角度理解要说成佛这件事情,从三个徒弟来说,猪八戒 孙悟空 沙悟净
分别代表佛家所言凡间三毒 贪 嗔 痴,飞升后即 戒定慧。三个徒弟显然是佛法的比喻形象 :
“悟能”是对皈依法的暗示;“悟净”是对皈依僧的暗示;“悟空”是对皈依佛的暗示;法号相比,立见高下,悟空一直紧跟上层路线,必须顺风顺水的上位了
1、 回到原来的净坛使者“猪悟能近前听封,汝本天河水神,一路挑担有功,恩,说白了就是你是个苦力,作为肾水阴气是唐僧各种“河车搬运”的原动力,卖的力气不少,所以我现在加封你为‘净坛使者’。”金光灿灿的大如来高坐莲台之上,一脸庄重地对这八戒照本宣科:“猪悟能,猪悟能?我在加封你呢,你听见没有?猪头三,我叫你呢!”“啊?叫我?加封?‘净坛使者’?不对呀佛爷爷,师父师兄都‘成佛’了,你怎么封我做个‘净坛使者’?”话说不光八戒奇怪,我也很奇怪,大家看看这个称呼,是不是即便是没有多少宗教常识的人也应该能发现,它绝对不会是一个佛教封号——“净坛”那根本就是一个道教做法事之时常用的科仪嘛!关于这个“净坛”的科仪我们看字面就可以理解是使“坛场洁净”的意思,甚至我还知道其实施的基本步骤是祷告上苍,吐纳二气,然后洒水……祷告上苍其实就是念道念道找老天爷许愿,咱们不去管他,但是后边那“吐纳二气”与“洒水”,说白了就是“气”与“精”不就是悟空、八戒在刚刚假如唐僧取经团伙之时的代表意义嘛,怎么一路西行到了西天,这八戒又变回去了?这个问题真的很简单,因为在正式的道教法事流程图之中,“净坛”的科仪并不像好多电视剧之中演的那样是在法事结束之后,恰恰相反,这一步骤属于法事开始之时的第一件功课。也就是说八戒所得的这个“净坛”封号代表着唐僧整个修行之前的本来状态——“汞是我家原有之物”。2、
性命双全的沙悟“净”得了封号的猪悟能尽管对自己的封号如何不满意,也不能违背金丹大道的原则,毕竟命苦不能怨政府,谁让你天生就是一只大腰子(肝肾一家)呢?所以如来佛祖完全无视掉了喋喋不休地嘟囔着要“成佛”的八戒,点手唤过沙僧:“汝本卷帘大将,一路西行登山牵马——其实就是将悟空八戒凑到一起(牵马)然后以“平衡戊土”的身份携带着他们一起上冲泥丸宫(登山)——有功,封你为‘金身罗汉’,旁边偷着乐去吧。”听到自己的封号,别说沙僧本来就是一个无可无不可的老实人,即便他在挑剔也的确有理由笑开花了。什么?你说“罗汉”地位并不高,完全没理由那么高兴?你懂不懂行啊?快过来让我告诉你沙僧高兴的具体原因:首先,罗汉其实是梵文Arhat的音译,全文翻译过来应该叫做“阿罗汉”,刚才那位同学说“罗汉”的地位并不高也有一定道理,因为“罗汉”是小乘佛法的最高果位,也被称为“无学果”。而这个“无学果”名称的由来则是因为达到“罗汉”果位的修行人烦恼已断,超出三界轮回……等会吧,你先等会吧!烦恼已断,超出三界轮回?这不就是“性命双全”——《西游记》作者反复强调的那个内丹修行大纲领嘛?更何况这个“罗汉”前边还有“金身”二字,代表着他“纯阳无阴”的状态,原来沙僧得到的正经封号是“神仙”啊。所以与“八戒”相对,沙僧得到的封号代表了唐僧修行有成,到了西天,得道成丹的那个状态——他作为铅汞混合的主体,镇守中宫的“纯阳戊土”,才是唐僧最后“身内有身”的那个“身内之身”。而这也恰恰沙僧本来应该叫“悟静”,却被称为“悟净”,也就是这个通假字被作者反过来用的原因:他做了“身内之身”,从此唐僧的体内没有“金蝉子”,没有“三藏”,没有“心肺一家”,没有“肝肾一家”,没有“铅、汞、刀圭”这金丹三要素,甚至也没有了“三丹田”与“精气神”,有的只是一个“先天正阳,纯阳乾健”的身内之身——悟“净”。3、
唐僧原来是照片听了佛祖赐给沙僧的封号,唐僧不干了:“不是吧佛爷爷,这一路西行可都是以我唐僧作为修行主体,整个取经团队的首脑人物,何况当初观音菩萨跑到东土大唐的时候,真正从他手里承接下西天取经这一项目的人也是我,他沙和尚凭什么谋朝篡位啊?”哼,不知道本作者我跟如来是兄弟嘛?谁让你刚才不服从组织安排,在我决定先介绍八戒的时候对我伟大的决策提出质疑的?活该!所以踏踏实实做的“旃檀功德佛”去吧。“……”唐僧真的很无奈,但鼓了半天勇气也没敢真正跳出来把自己的封号甩在地上打出雷音寺的大门,扬长而去——话说他也没这个神通——最后只是怯懦地问了我们一个问题:“那能不能给我讲讲,我的封号到底是啥意思?”恩,我就等你问呢,你的封号是“旃檀功德佛”,你知道什么叫“旃檀”嘛?不知道?你……好吧,我从头讲,“旃檀”其实就是一种檀木,既可以用来做香,也可以用来做念珠,但是“旃檀”最重要的地位是它可以用来被做佛像,而且是真正的佛祖释迦摩尼的佛像!话说在佛教的传说之中,释迦牟尼还没涅槃之前,他的弟子们为了让佛祖靓丽的形象永驻人间,不断地去吸引一拨又一拨的信徒投身于“上西天”的大业,决定为佛祖绘一副画像。但是佛祖是什么身份?人家是佛教的创始人,代表着一切法的根源,代表着众生心中“无差别”佛性,如此之高的地位造成佛的弟子们都不敢对他抬眼直视。这可怎么办呢?闭着眼睛蒙一副佛像出来?那玩意要把佛祖画成张飞——这还是好的,要是万一把佛祖画成一黑疙瘩谁敢负责?所以古人发挥了极大的智慧,想出了一个好办法,那就是让佛祖站在河边,然后请画师看着佛祖在河水中的倒影画了一副像。而且由于这副像画的太过写实,连河中的水波纹都被画上了,而这尊佛像以及这个为佛祖画像的典故就被称为“照佛”。再后来佛祖真的圆寂了,这幅“照佛”画像也就成为了后来人们雕刻佛像的蓝本与模板,而世界上第一尊按照这个蓝本被雕刻出来的“照佛”之像就是一尊以旃檀木为原料雕成的旃檀佛像。从此以后,所有以“照佛”为蓝本雕刻佛像通通被称为“旃檀佛”。那么我们再去看看《西游记》之中佛祖的代表意义——“金丹大道”,唐僧这个“旃檀佛”的称呼就很容易理解了,他的封号真实意思应该被表述为“金丹有成者之像”。总之,唐僧你也不用太过自卑,作为“修行的主体”,你的身份并没有降低,你现在也完全能够代表那个与“佛祖”相当的“金丹大道”——虽然只是“金丹大道”的投影,一张照片。4、
斗战胜佛——作者本心最后说说悟空吧,实事求是的说,从某些角度来讲他的确是一位“阿喀琉斯”似的悲剧英雄。因为他也如同在特洛伊战争之中立下汗马功劳,但最后却享受不到胜利果实的那位“阿喀琉斯”一样,在西行之路上被折腾得死去活来,最后却什么也没捞到——大家应该已经看出来了,唐僧修行前,修行后,还有“金丹照影”这三样代表都已经被前边的三位占满了,而对于悟空来说,关于“丹道”的一切内涵真意如来什么也没留给他,整个当“神仙”的大蛋糕划分之中根本就没有属于悟空的那一块。而且他得的那个封号也不大对头啊,“斗战胜佛”?我想问问大家,在西行的十万八千里,九九八十一难的路途之中,这只猴子在没有外援的情况下总共打赢了几仗,又单独解决了哪几个“妖精”?就凭他这样的取胜率也好意思叫“斗战胜佛”?事实上前边的这两个问题是统一在一起的,首先那个“斗战胜佛”并不是说悟空谁都能打赢,如同超级赛亚人那样是全宇宙最强大的战士,特别生猛。这个名号其实来自于作者,是作者自认为通过他写的这本《西游记》之中出现的那些诸如唐僧本为“金蝉子”,须菩提祖师说释家属“外道”,太上老君号称自己曾经‘化胡为佛’,借六耳猕猴骂了‘大乘菩萨行’,通过三仙侮辱了小乘“羊车、鹿车”,在比丘国反了“密宗”,再加上咱们没讲到的用牛魔王骂了佛教“大牛车”等等故事情节,足以彻底将佛教打压下去了。也就是说这个“斗战胜佛”的真实理解方式是作者认为自打《西游记》一出,内丹道教足以通过辩论“斗”争“战胜”“佛”教了。而这正是在整个《西游记》的写作过程之中除了宣扬丹道思想以外,作者最重要的写作目的——帮助道教取得宗教纠纷中的优势地位。最终,作者将这个“斗战胜佛”的名号给了本书的“书胆”孙悟空,才是真正没有埋没掉这只猴子一路上的上蹿下跳。悟空作为一只“心猿”并不仅仅是唐僧之心,他其实还是作者之心。诗曰:贞下还元是首经,五行攒簇最空灵。西游演出图书理,知之修持入圣庭。——引自悟元子《西游原旨》。
排名第一的答案中的评论区有人提到了吴闲云老先生的《煮酒探西游》,但是我要帮@sixue 澄清一下,他的答案并不是出自《煮酒探西游》。刚好昨晚看完了这本书,我就把吴老先生的观点复述一下吧,有兴趣的可以去买一本来看一看。首先看看净坛使者、金身罗汉的排名。在原著中有记载,观音菩萨是菩萨中的头头,后面还跟着一长串其他各种各样的菩萨,而排在最后的三位是“南无净坛使者菩萨”、“南无八宝金身罗汉菩萨”和“南无八部天龙广力菩萨”。这个排名就说明猪八戒是排在沙僧前面的,虽然猪八戒是汝职,也就是副职,但是他是菩萨级别里面的副职,而沙僧是罗汉中的正职,所以不管怎么说八戒的职位都比沙僧的更高。再看这两个职位哪个更吃香。净坛使者是干什么的,是管寺庙的供品的。寺庙的三个主要收入:香火、功德钱和供品。钱是正职菩萨管的轮不上猪八戒,所以他管的是供品,可不是什么剩菜剩饭。这可是个美差,而且正和猪八戒的口味,又没什么事干。最后说说为什么如来要安排这两个职位给猪八戒和沙僧。当时菩萨为唐僧选保镖的时候,孙悟空、白龙马和沙僧都是有求于菩萨才答应保护唐僧的,而只有猪八戒是主动要求加入取经队伍的。猪八戒被贬下凡之后没有遭任何罪,天庭完全不管他,不像沙僧每七天就要挨一次万剑穿心之苦。虽然错投猪胎,但是一身本领仍在,做个妖精,娶个老婆日子过得逍遥自在。那么为什么猪八戒还要放弃这种舒适的生活而去干苦力呢?注意这个时候猪八戒还是道派的人,在不了解佛派实力的情况下他是不会主动要求加入佛派的。正确答案就是他活不下去了,老丈人不要他了,食量又大,吃人的话也是吃了上顿没下顿,而且猪八戒是个家庭观念很重的人,每次要散伙的时候他说的都是“回高老庄”,说明他心里一直装着自己的老婆和那个家,也许在他心里取经只是出来打个工,混好了就可以回家过自己的日子去了。猪八戒在取经过程中给人的印象就是个懒散、呆头呆脑、投机取巧的人,因为每次碰到妖怪他总是躲在孙悟空的后面,化缘也是孙悟空去。但是猪八戒其实一点都不呆,他可是一头很会算计的猪,他想要的是用最少的劳动换取最大的收益。取经既然是件工作就会有考核的,那么这个考核的标准是什么呢?就是“功果”,通俗点就是杀的妖怪的数量。猪八戒的想法就是用尽可能少的力气去杀尽可能多的妖怪,所以猪八戒杀的所有的妖怪不是抢悟空的人头、就是悟空主动让的,还有就是欺负一些小妖。到了最后如来算功绩的时候,猪八戒的这点小心思是逃不过他的法眼的,虽然猪八戒确实杀了很多妖怪(按原著计算应该有40%左右),但是全部都打了折扣。不过如来却并没有因此而随意打发猪八戒,他看到了猪八戒那种精于算计的心思和他的能干,这点从他在短短几年内就让高员外发家致富就可以看得出来,同时他的本领也很强,可以说只是比孙悟空弱一点,这点在原著中也有提及(猪八戒和孙悟空能够从二更天斗到天亮而不漏败绩),再加上如来也知道他只是想混碗饭吃,于是就给了净坛使者这么个清闲而油水多的职务。
沙僧这个角色在电视剧中被刻画成一个老实巴交的老好人,在这个取经队伍中起的就是和稀泥的作用。但是他在原著中的最大的问题在于他是不打妖怪的,在孙悟空和猪八戒争功果的时候,他却一点兴趣都没有。师傅在的时候守师傅,师傅被掳走了就守行李,反正他就是打死不上前线,就躲在后方咬手指。这就很莫名其妙了,大家去取经都是为了最后的正果去的,你又不是主角还不办事,那怎么混呀!这还要从他的经历来分析。沙僧以前在天庭干的是卷帘大将,就是玉皇大帝的保镖,很受信任,而且长得很帅。但是怎么会因为一个琉璃盏就被贬下凡,而且还要经受那么严酷的刑罚呢?这只能说明一点,沙僧犯的事情非常严重,琉璃盏只是个借口而已,究竟是什么事儿呢?干了王母娘娘!!!玉帝身为天上神仙的头儿,怎么能够容忍自己的头上顶个那么大的绿帽子呢?所以他把沙僧贬下凡,毁了容,而且要活活地折磨他。其实我们可以想象一下,如果你原来是个玉树凌风的帅哥,而且深受老板信任,前途光明。可是后来因为和老板娘私通(而且八成是老板娘勾引你的,淫威之下你屈服了)不仅被打入万劫不复之地,一张好好的脸被毁了,还要定期被人用针扎心,想死又死不掉,活着又是如此的凄凉。夜深人静之时,会不会想起以前美好的时光,会不会独自一人垂泪到天亮?时间一久,我估计你满脑子想要的只是从痛苦的折磨中解脱出来,宁愿一个人平平淡淡地度过下半生。我想沙僧多半也是这么想的,然后菩萨就来了,为了解脱他跟了唐僧,但是这时的沙和尚已经是无欲无求了,只想陪完唐僧走完全程然后过过惬意的生活。这样设身处地地想一下,他的不作为也就好理解了。只要我陪着唐僧走到西天,你就不能说我违了约,妖怪来了有猴子和呆子,实在不行还有菩萨和如来,我上不上都无所谓的,既然这样我干嘛还往前冲呀,我又不想要什么大功果。然后最后如来丢了个金身罗汉给他,也算是他没有功劳也有苦劳把,而沙僧也没半点反驳。再重新说明一下,以上观点是出自吴闲云的《煮酒探西游》一书,他老人家的博客里面有一部分,如果想看完整的还是买书吧。吴闲云博客:
觉得西游记是一本政治读物。唐僧和孙悟空的作用,是八戒和沙僧无法比的。贴一下以前写的文章=======西游记解惑读西游记的时候,经常困惑于一些问题。比如为啥要找唐僧这么个最慢的人去取经;为啥大闹天宫孙悟空厉害无比,后来却困难重重。相关版本很多,最近貌似有了不同的心得,简化总结一下下:西天取经的本质:品牌推广活动西天取经本身很难么?不难?我们知道,孙悟空一个筋斗就是十万八千里,如果单纯从取回真经造福大众的程度,一天就到了。何况西天那么多神通广大的同志,送过来也不是什么费劲的事情。那么为啥搞得这么复杂,一定要找个本领最差的唐僧,耗上十几年的时间?当初如来决定发起这个项目的时候,说:我待要送上东土,叵耐那方众生愚蠢,毁谤真言,不识我法门之要旨,怠慢了瑜迦之正宗。怎么得一个有法力的,去东土寻一个善信.教他苦历千山,远经万水,到我处求取真经,永传东土,劝他众生,却乃是个山大的福缘,海深的善庆、谁肯去走一遭来?关 于西天取经,最本质的一点,是它是一个市场活动,而不是销售项目。佛家在东土的影响力不够,如来深为苦恼。所以决定发起一个取经活动。取经不是目的而是手 段,借此机会宣传佛家的地位,树立领导品牌的形象。类似于奥运会的火炬传递,要的是影响;而不是马拉松比赛,越快越好。九九八十一难在唐僧师徒取到经之后,为了补齐八十一难,还愣是被老乌龟弄到河里呛了几口水。以前觉得很莫名的事情,如果看到西天取经是一个品牌推广活动的话,也可以理解了。对 于这次活动,西天领导层规定了相关的程序,那就是要经历九九八十一难,这样才能显示出真经的宝贵,同时,也有更长的影响时间。就像我们今天的这个那个选 秀,哪怕结果没有多少新意,过程也要做足噱头,否则怎么吸引观众阿。能想象超女海选像公司招聘一样,巴不得立刻瞬间找到最终人选么。看上 去唐僧师徒一路历经艰险,其实一切尽在西天管理层的掌握中。貌似唐僧一路被妖怪抓去多次要下锅,但奇怪的是妖怪们这时候总是磨磨蹭蹭的发了善心,总是会安 心的等待营救人马的到来,仁妖阿。奇怪么,一点都不奇怪。看看大部分磨难都是都是谁主导的?除了个别野生的如白骨精、熊精,其他大部分都是的友情演出,甚 至连观音菩萨等也作了客串演员。如果不是一个最高层关注的项目,谁能调集这么多资源?一切尽在掌握中!取经团队:唐僧与孙悟空唐僧会被选为取经团队的领导,是容易理解的。首 先,他是佛家的人,前世是如来佛祖的弟子。也就是说,有着global的背景不算,还是老板的亲信。而在local,他也已经是佛家的权威人士,在广大信 徒中,具有明星效应。同时还是高干子弟,政府方面有先天的优势。这样的资历,无疑会大大提高这次市场活动的关注度。观音在唐开坛讲经的时候,作了很大的噱 头,现场来访,最后引得唐太宗与唐僧拜把子,更是极大提升了唐僧在东土人民群众的影响力。但是孙悟空的角色,往往被大家所忽视了。其实孙悟空对于西天取经项目,绝不仅仅是一般认为的,保护唐三藏,西天取经。唐僧没有多少好保护的,本来就没啥危险。当然从宣传的角度,还是有必要表现为危机重重悬念不断的。西 游记的一开始,孙悟空大闹天空,玉帝束手无策,只好请如来佛祖来帮忙。此后贯穿全书,也可以看见佛道两家的背景,存在合作,但也有很多竞争。可以理解为佛 门是兴起的跨国集团,道家是历史悠久的本地垄断企业,有些老朽但是树大根深。西天取经的项目,要提升佛家的影响力,软的硬的都要来。取经团队一路过去,孙 悟空把道家的势力也消掉了不少。就像车迟这样灭佛尊道的国家,都被翻转过来了。同时,无形的方面。对于这个大闹天空的角色,皈依佛家。对于天庭也是很大的震撼。一路下来,佛家也提升了在天庭的震慑力。因此悟空这样一个人的选择,也是精心的策划,服务于提升佛家影响力的目的,而不是唐僧的保镖。
哪那么多要说的,西游记的主角是孙悟空,唐僧猪八戒沙僧加起来佛性和悟性都不如孙悟空一个人,现在你问我为啥他成就高,这不明摆着呢。悟空不适合道教体系森严的天庭系统,适合以法力论资的佛教系统,如来和观音一直叮嘱他好好干前途无量,孙悟空说到底名义上的师傅是唐僧,其实他的导师是如来,直接带他的小老板是观音。从西游记里面看,唐僧虽然是听过鸿钧讲道的,也是如来二弟子,但是转世之后肉体凡胎佛性泯灭太多,胸中佛理只能用来辩论,而悟空的佛性体现在坐卧静走中,从修炼法力到心性,都体现出绝高的神性。不客气地说,在西游记里面,这方面天赋比悟空高的,除了证得混元道果那几个以及镇元子弥勒福禄寿观世音这个级别的,他算是最有希望取得大成就的。给唐僧这个名分是因为他本身资历在那儿,你不可能开始都听过鸿钧讲道后来混个使者吧。对猪八戒和沙僧来说,取经结束之后他们就定型了,一辈子的成就也就到这了,唐僧也是,但对悟空来说,还只是开始。
不请自来回答一下,本来八戒是有机会成佛的,师徒四人过河时唐僧只要在乘无底船过河时淹死就成正果了,这个路径三个徒弟都知道,只瞒着唐僧一人。而三个已经成仙的徒弟如何成正果呢?只有悟空知道:就是从独木桥上走过去,悟空先走了个来回保证自己完成任务,接着帮助队友八戒也上桥,可惜此时八戒没有体会到大师兄的一片苦心,以为还要戏弄自己,于是赖在地上就是不起来,悟空很无奈,也不好绕过八戒再去邀请沙僧去过桥,于是就作罢了,倒霉的沙僧由于八戒不肯过桥连累自己过桥的机会都没有了,不知道最倒霉的白龙马此时作何感想,反正最后只有唐僧悟空师徒二人成了佛,其他的只得到了个安慰奖,八戒这时候却嚷嚷起来没得到正果,佛祖也不好点明原因只能好言相劝罢了。其实作者这里表达的就是一个缘分的意思,尽管八戒沙僧和白马都跟着西天取经受苦,可是最后时刻没有佛缘,最有机会成佛的八戒对悟空不经意的邀请没有欣然接受,此时就注定这三个家伙在修成正果最后关头功亏一篑遗恨N个亿年。
首先 唐僧是取经开始就内定的 来取经 能成佛四个徒弟 基本都是菩萨搭救然后派来保护的观音菩萨提前说过 靠打妖怪 赚取功德分多少 最后论功行赏悟空统计杀怪最多 而且真假美猴王事件也内定成佛了 八戒次之 而且有挑担的功劳 沙僧整个过程几乎都没做什么事情(也没挑担)白马驮人
个人看法:唐僧师徒,分别代表贪(八戒)嗔(悟空)痴(沙僧)愿(唐僧),唐僧取经源于普渡众生,这是佛教至高功德,一如地藏的地狱非空,誓不成佛,所以最后能成佛。悟空早年屡屡动嗔犯怒,大闹天宫,最后能戒嗔戒怒,斗战胜佛,斗,战为嗔,胜之为佛。八戒代表贪,期间屡屡动贪念,最后取经结束还没能战胜,连净坛使者所设也是因为贪吃。沙僧,他不贪不嗔,可易犯愚痴,但是他好处就是意志坚定始终坚守自己本分,最后修到四大皆空,成就罗汉。
首先,作为一个《西游记》的忠实粉丝,我觉得这个必须表达下这么多年来看过这么多有关西游的分析贴的感受。从以前到现在,我看过不少有关西游的分析贴,无论是佛家,道家,儒家,市场营销,人才管理,阴谋论,修行论……每一种都有它的道理,也分析得通。正如楼上所说“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西游记》这本书可以说是一部老少皆宜,雅俗共赏的奇书。可是在我看来,《西游记》就像是一面镜子,你用什么东西放在它面前,它就显现出什么东西出来。比如说你拿道家的学说来看,它里面有很多的修行方法,道家的理论。以前甚至还看过有人用“梅花易数”的推算方法来分析西游的剧情,也都很有道理的。用佛家的理论来说的话,我想说楼上的同仁说的比我好,用阴谋论也是一样。总而言之,你心中想用什么理论来解释,基本上西游都可以在里面解释得通,就连以前在看《非诚勿扰》里面有一个女嘉宾用现代的技术来解释孙悟空的分身术其实是克隆技术,也是属于这个范围。所以,出现以上的百家之争其实我是可以理解的。它最吸引人的,其实就是它很现实地折射出这个世界。光明的,黑暗的,只要是人心的东西,好像都在它里面。
因为八戒和沙僧着相了。八戒没有破除吃相。沙僧呢,一心要走完西天路,成佛,功力心太强,着相。反观唐僧不必说了,那本来就是佛体。悟空开始是为了完成保护唐僧的任务,但是后来他其实已经开始放下了。所以他们俩成佛。弟子愚见,请师父教诲。
净坛使者,是在天庭各种聚会中唯一允许打包的人,对于一个贪吃的人,还有什么比这个更实在。
建议看下《煮酒探西游》,里面说的很明白
八戒是玉帝和如来佛祖之间的双重间谍。八戒本来是天蓬元帅,原著中提到八戒因为在广寒宫大喊大叫才被贬下界的。大家想一想,大喊大叫就会被贬下人间吗?这惩罚未免重了些。况且是嫦娥主动出来迎接的。嫦娥为什么能知道猪八戒会来呢?这也证明八戒的事是一早定好的。孙悟空也是如来佛祖有意派到天宫捣乱的。菩提祖师很有可能就是如来佛祖本人或他的手下。菩提祖师算出孙悟空必定会惹祸 不加管教却说菩提祖师算出孙悟空会惹祸, 但却不严加管教, 而说的是: “你这去,定生不良。凭你怎么惹祸行凶,却不许说是我的徒弟,你说出半个字来,我就知之,把你这猢狲剥皮锉骨,将神魂贬在九幽之处,教你万劫不得翻身!”意思就是 不管你怎么惹祸,你只要说出来你是我徒弟你就死定了。孙悟空大闹天宫后被如来佛祖压到五行山下,被一道神符保护。玉皇大帝早想将孙悟空碎尸万段了。只因为有神符不好意思去。猪八戒是玉皇大帝派下界搞破坏的。猪八戒的耙子原文中是这样描述的“何怕你铜头铁脑一身钢,钯到魂消神气泄!”可以看出是专门对付孙悟空的。但是发现打不过后才混到队伍中当间谍。
打得怪越多,升级自然也越快嘛哈哈
无聊。什么社会啊,什么品牌宣传,花点心思都可以自圆其说,本质都是用儒家那一套来解说道教,佛教。
我的看法是,如来肯定是要金蝉子封佛的,人家前世一直是佛。悟空是如来亲口承诺的要给好处,见真假悟空的。如来从没有对八戒沙僧白龙马承诺过什么,这些人是观音出面谈的条件,甚至可以猜想如来给观音的权限就是封个罗汉使者什么的,因为观音自己也就是一个菩萨。你和董事长谈薪酬的结果与你和人事经理谈的结果体现在年终奖励上区别当然很大。
我去 本不想来 发现我的观点和大家都不一样 还是说说吧四人都成了正果,成了正果就有果位,例如这如来是一个果位;观音也是果位;那么罗汉呀使者呀都是果位,所以罗汉只是佛的一种,使者也是佛的一种,只是大家果位高低不同。天庭这边是西王母昆仑神话体系;如来是印度佛教系神话体系,这样说,老吴原来是胡适一派,崇洋媚外,全盘西化呀}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唐僧西天取经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