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十大冷兵器战争电影小说

问题补充&&
小妖RORO &
•回答
•回答
•回答
•回答
•回答
西方其骑士小说类的语言风格其实话说你没给分数悬赏的,神作《异世龙逍遥》,挺好的《神无敌》《佣兵天下》
zhengruoqiao&
骑士的战争,写战争绝对无敌
天龙八部小玩家&
刺客魔传。绝对错不了。
末日黑暗之新撒旦的降临
一个新人写的 还不错吧
开始看觉得一般 慢慢的会觉得有味道的
推荐本老书,骑士的战争,挺好看的 ,佣兵天下也不错
猜你感兴趣
服务声明: 信息来源于互联网,不保证内容的可靠性、真实性及准确性,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Copyright &
Powered by查看: 2138|回复: 9
给打算描写冷兵器战争的朋友们(已更新至罗马帝国时代)
头像被屏蔽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阅读权限40
话说,为什么里面的图都是叉?你弄出来的那几个连接也一个都点不开……
头像被屏蔽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头像被屏蔽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头像被屏蔽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头像被屏蔽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头像被屏蔽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阅读权限90
话说LZ似乎把贴图的方法搞错了,不过文字嘛,还是值得研究一下的。
阅读权限30
关于四种武器系统性能的总结
  图解1.2总结了古代的四种基本武器系统。这四种系统都有其特殊的性能和相对的优势。安息人戏剧性地展示了在适于骑兵作战的地形上,轻型骑兵对重型步兵的威力。他们还展示了亚历山大曾经展示过的,无论轻型骑兵还是通用骑兵,不经过特殊训练,没有特殊装备,在突击行动中都不能抵抗重型骑兵。但是,安息人的重型骑兵在罗马人列成方形队形迎战时,没有向罗马步兵发起冲击。同样,亚历山大从不使用其重型骑兵由正面与步兵方阵对抗,因为列成恰当队形的重型步兵能够抗击重型骑兵的冲击。
图解1.2 武器系统使用表
  在与徒步人员的近距离交战中,乘马人员占有几方面的优势,其中包括位置较高,居高临下打击对手所必然具有的势能等。战马通常是骑兵有价值的盟友。这些优点,再加上骑兵先天具有较大机动性,使其成为一种优秀的突击武器系统;当然,前提是他经过充分训练,能够克服乘马的不稳定性。
  为了抵抗骑兵的突击,重型步兵不得不形成集群。与列成6排纵深的方阵、身穿全副盔甲、有巨大而坚硬的盾牌保护的技能熟练的罗马士兵作战,即使是全副盔甲、手持长矛的安息重型骑兵也不能战胜他们。成纵深部署,拥有地面这种较好的作战平台,具有不必分心而集中精力于战斗的能力,聚集成无懈可击的方形队形,所有这些都意味着骑兵不能与这种徒步士兵组成的协同行动集群相抗衡。骑兵虽然也形成集群,并在一个指挥官的指挥下一起行动,但他们仍然必须作为个体战斗。这种属性决定了他们很容易快速投入行动(因为他们可以不必保持队形而全力实施战斗),但这种个体战斗的特点也降低了他们与列阵步兵进行正面战斗的效能。不过,骑兵是用于执行进攻任务的理想武器系统,它可以抵近并快速攻击步兵薄弱的翼侧和后方。
  乘马弓箭手与徒步弓箭手相比,具有更多的显著不利条件。徒步弓箭手不必分神而集中精力于射箭,这使得他们拥有更快的发射速度,并且,即使排除稳定平台所带来的好处不说,其射箭的精度也更高。像波斯弓箭手面对希腊人那样,徒步弓箭手还可以使用重量较轻的盾牌保护自己。骑兵无法以这种方式保护自己,因为他们仍然要使用弓箭和驭马。此外,就像波斯人在普拉蒂亚攻击希腊弓箭手时所看到的那样,马匹成了一个巨大而脆弱的目标。但是,徒步弓箭手没有机会对抗重型骑兵。正像希腊重型步兵在马拉松和普拉蒂亚击败波斯徒步弓箭手一样,重型骑兵也能快速穿过落箭地带抵近敌人,并以盔甲保护自己,使用矛枪和短剑打败轻型步兵。即使弓箭手装备的分量轻也不能使其获得逃跑的机会,因为骑兵可以很容易地追上他们。
  因此很清楚,如果克拉苏的军队由一半重型步兵和一半老式波斯弓箭手组成,他就能够抵抗住安息人的进攻。重型步兵可以保护弓箭手免受安息人矛枪兵的伤害,而弓箭手可以牵制安息人的乘马弓箭手。不过,这样一支罗马军队也只是具有防御能力:它只能控制其所占的地盘。
  但是,地形严重限制了乘马作战方式的明显优越性。骑兵在森林中难以发挥功能,若在密林中,甚至徒步弓箭手也处于劣势,因为其视界和机动均受到限制。这种可怕的限制激发了安息人想要砍倒森林的灵感。多山国家对骑兵限制小一些,但其行动通常局限在山谷之中。正因为如此,安息人在其自己的国家是无敌的,但他们从未征服过罗马人在叙利亚或亚细亚米诺的领地。
  地理学关于地域性或民族性战争模式的研究大有可为,比如希腊人、波斯人、安息人的战争模式等。亚历山大、迦太基人和罗马人把这些方法结合起来,但安息的地形使得安息人重新创造了能够成功对抗罗马人的本民族系统。
  骑兵的另一个缺点是它的费用高。在古代,一匹马的费用相当于一个人;用保护性覆盖物装备马匹,更增加了花费;而要负载盔甲再加上全副武装的人,则要求健壮的战马。要饲养强壮得足以担负这种任务的战马,更提高了战马的价格。甚至是轻型骑兵使用的较轻、较快牲畜也要求是特殊的品种。此外,乘马作战的人自身也需要更大的投入,因为他们需要比徒步弓箭手更多的训练,以掌握从马背上射箭的技巧;在马上进行近距离战斗也比在地面上需要更强的技能。这样,虽然克拉苏的军队在数量上是他的安息人对手的3倍,但其费用多不了多少。虽然会战的结果充分证明安息部队每一人的价格确实与罗马步兵不一样,但是价值上的差别也强有力地说明,在政府或指挥官决定以2-3个徒步士兵的代价换取1个乘马士兵之前,必须清楚地形和战术态势对骑兵部队的使用所具有的巨大影响。
  乘马作战方式对攻城来说无多大关系。因为马匹对克服沟渠和城墙毫无用处。实施攻城战斗只能用步兵。当然,骑兵可以下马战斗,但作为步兵战斗不仅浪费了他们所受到的训练,而且他们还可能缺乏徒步战斗所必备的某些技能。他们的骑兵背景或许会使其具有这样一种倾向,即反对攻城所必不可少的掘壕和工匠工作。
  所以,在地形开阔的国家,由重型和轻型步兵的合成的军队,可以抵抗由轻型和重型骑兵合成的军队;而在多山、多林、断裂地形较多的国家,骑兵则不能很好发挥效能。在这些地形上,步兵占据支配地位,必须以步兵同步兵作战。装备相似的步兵作战,防御的步兵比对方占有优势。停止间的人员射箭或投石精度更高,并能利用自然遮蔽物或类似波斯人盾牌那样的人工措施保护自己。居高临下的阵地将使防御者的投射武器在速度和射程上占据优势。
插图1.5 重型骑兵击败轻型步兵
  另一方面,重型步兵在与其他重型步兵作战时,从防御中却得不到特别的好处;实际上,古代人认为迎击冲锋是差劲的战术,而在接触之前就向敌人发起冲击比较得利。但是,他们比较看重居高临下阵地在近战中的价值。因为能够增强防御力量,所以防御者大多提前仓促构筑野战筑垒阵地。大流土三世在伊苏斯曾使用了这种阵地,而胜利者亚历山大也运用了这些阵地;但是,在某种意义上说,当罗马人每夜都在营地周围构筑壕沟时,他们的任何作战几乎都是从防御行动开始的。如果第二天他们从事战斗,那么一旦战斗失利,便已经有了事先准备好的退避之所。无论何时,只要时间允许,他们在占领阵地后就要挖壕。虽然重型步兵承担了大部分挖壕任务,但轻型步兵也能从这些野战筑垒阵地中受益。
  骑兵在防御中与步兵相比就没有什么优势。虽然轻型骑兵或许发现,原地不动有利于发射弓箭,但是他们没有防护。对重型骑兵来说,防御则明显不利,他们在防御中只能要么后撤,要么冲锋。
  这种不同的行为是必然的,因为骑兵虽然是以个体战斗员为单位发挥作用的,但他们是两个脑袋而不是一个脑袋,而其最得力的伙伴——战马的脑袋通常受训极少。当战马的脑袋感到的威胁比骑手更大时,它会说:“跑,和马群在一起”,于是便不停地跑下去,直至感到威胁消除为止。受惊吓的马匹不管骑手如何控制它们,都会骚动不止,从而使骑手无法使用所携带的任何武器,直至战马又能跑起来。一旦奔跑起来,战马可以提供一个相当平稳的短程武器平台,增大手持武器的速度,变成一个转瞬即逝的目标,并且,在进攻中战马本身也能变为武器,践踏它所碰到的任何防御者。 [ 注:我得益于E.W.盖尔中校解释马匹不适于防御的段落。 ]
  希腊人之间的战争展示了两类步兵之间战斗的控制因素。投掷标枪的皮尔塔斯特对重型步兵的胜利,预示了安息人乘马弓箭手对克拉苏军团的胜利。但是,由于轻型和重型步兵机动性之间的差别很小,所以皮尔塔斯特在使用其投了就跑的战术时,要冒很大的风险。波斯徒步弓箭手在马拉松和普拉蒂亚的失败,显示了在战斗中使用轻型步兵对付重型步兵的困难;大量波斯弓箭手形成聚集成静止不动的集群,抵消了轻型步兵与重型步兵相比所具有的微弱优势。但是,减轻重型步兵盔甲的重量,必然提高其机动性,对阻止标枪投掷轻型步兵基于优越机动性而建立的“飞行”战术的成功大有作用。
  在留克特拉会战重型步兵与重型步兵的战斗中,伊巴密浓达应用了集中和包围的思想。汉尼拔在坎尼以重型步兵组成两支预备队,以及西庇阿在扎马对其步兵的使用,都发展了这一思想。步兵应用协同的关键在于使用预备队以及集中和包围的思想。罗马人将其纪律严明的职业步兵区分为军团、大队、支队和百人团,从而为建立具有协同和反应能力的预备队提供了条件。指挥官可以在战场上机动这样的预备队,运用它攻击敌人翼侧的弱点,从而实现对敌人的包围。
  亚历山大创造了合成军队,使重型步兵对重型步兵战斗时的这种协同方式的实用性黯然失色。他灵活使用四种武器系统的每一种:在以轻型步兵与敌人进行前哨战的同时,依靠重型骑兵击败敌人的骑兵,并攻击敌人步兵的后方,然后运用重型步兵与敌人的步兵进行正面交战,并以轻型骑兵与敌人的某些骑兵作战。即使亚历山大没有创造重型骑兵,毫无麻烦地驱赶了波斯人的通用骑兵,他也拥有优势,因为在突击行动中,防御对骑兵没有什么好处。在对付敌人没有协同的重型步兵时,以骑兵攻击敌人的翼侧和后方,通常能够决定战斗的胜负。一个的例外发生在阿贝拉会战,在那次会战中,亚历山大的骑兵突破了波斯人薄弱的中央。但是,实践证明,希腊军队重型步兵的中央通常是难以突破的。
  在无障碍、无筑垒地形上,亚历山大系统的胜利好像属于骑兵数量较多、或质量较好、或同时具有这些因素的军队。坎尼和扎马两次会战支持这一结论,尽管汉尼拔的步兵在坎尼发挥了决定性作用,而双方步兵的密切协同在扎马也起到了作用。罗马人从未完全采用亚历山大依靠骑兵的战术,但他们之所以赢得对亚历山大军队的关键性胜利,是因为其盟友在骑兵方面提供了决定性的优势。在与高卢人作战时,他们自己的骑兵以及运用其步兵掩护翼侧的协同能力,证明足以对付敌人的骑兵。但是他们战胜高卢人,所依靠的基础是其卓越的步兵以及掘壕防御的力量。
  在传统的亚历山大式会战中,一个主要的例外战例是一支骑兵占优势的军队反而丧失了确保的胜利。这次偶然事件发生在两个著名对手之间的内战中。其中之一是罗马的统治继承者,军事和政治天才尤利乌斯•恺撒,而另一位则是曾在三大洲取得许多著名的胜利,但缺少政治才能的斗士庞培(Pompey)。这两位超一流统帅于公元前48年在法萨卢斯会战中相遇。当他们相互对阵时,双方各有一翼紧靠河岸。庞培理所当然地将其较强的骑兵并配属所有的投石手和弓箭手配置在暴露的翼侧。看到这种情况,经验丰富而机智过人的指挥官恺撒不仅将所有的骑兵部署在那里,而且以大约百分之十的重型步兵组成了预备的第四条战线。他把这支预备队部署在暴露翼侧的后方,与其战线成直角面朝外配置。
  正像恺撒和庞培所预期的那样,庞培的骑兵驱赶走了恺撒的骑兵,并表现出良好的纪律性,接着转回来攻击恺撒的翼侧。接着,恺撒命令其担任预备队的步兵大队向前机动,他们“彩旗飞扬地快速前进”并“攻击庞培的骑兵。攻击是如此狂暴,以至于那些骑兵都难以站稳脚跟”。赶走庞培的骑兵之后,恺撒由重型步兵大队组成的预备队与庞培的弓箭手和投石手相遇。这些弓箭手和投石手“毫无防御,孤立无援,被残杀殆尽”。恺撒的预备队在已经返回战场的骑兵支援下继续推进,攻击庞培军团的翼侧。尽管庞培这位杰出将军拥有优秀的骑兵,但由于既没有预备队,又不能及时组建,所以只能导致失败。但是,如果不是对付像罗马军团这样协同良好的步兵的话,骑兵只要能到达恺撒军队的翼侧和后方,几乎可以肯定,庞培是会取得胜利的。 [ 注:恺撒,《内战》,第3卷,第93页,转引自A.C.皮斯克特翻译的恺撒的《内战》(伦敦,1914年版),第329页。 ]
  虽然亚历山大式会战是轻型步兵前卫与轻型步兵前卫对抗,重型步兵战线与对方的重型步兵战线对抗,而骑兵则在翼侧与敌人的骑兵交战,但最理想的方式仍然是以一个较强的武器系统对付敌人一个较弱的武器系统。希腊重型步兵对毫无机动能力的波斯轻型步兵的胜利,投掷标枪的皮尔塔斯特对机动较慢的重型步兵的胜利,以及安息人对罗马人的胜利等等,都是以最小的代价获得战术优势的典型战例。但是,当对方将其轻型步兵放在前面作为前卫,以投射武器对付重型步兵时,那么就必须以相同的武器系统与之战斗;同样,必须以骑兵对付骑兵,因为每一位将军都将其骑兵部署在两翼,以便能够到达对方重型步兵薄弱的翼侧和后方。在法萨卢斯,当恺撒的重型步兵首先击败庞培的骑兵,接着又击败了他的轻型步兵,为其自己的轻型步兵、轻型骑兵以及配置在翼侧的重型步兵部队打开了道路,使之能够攻击敌人的翼侧和后方,从而创造了鲜有的以一个较好的武器系统战胜另一个武器系统的范例。以较强的武器系统对付较弱的武器系统是双方指挥官追求的一个目标,但当双方军队均由相同的武器系统组成时,要达到这个目标确实是一个困难。
  就像在坎尼和扎马的胜利一样,恺撒在法萨卢斯的快速取胜,表明以突击行动进行的战斗结束较快;与之形成鲜明对照的是,皮尔塔斯特以投掷标枪,或安息人在卡雷用弓箭对付克拉苏,见效就要慢得多。但是,与恺撒在法萨卢斯的胜利不同,安息人的胜利是必然的,是建立在战术和武器系统的运用优越,并拥有在该种地形上战斗先天优势的基础之上的。
  这种优势武器系统的胜利必然性,使得古代人无论何时都有选择的机会。希望大象成为一种优越的武器系统,对古代人寻求优越武器系统的执著无疑是一个有力的解释,可惜大象在战斗中的使用通常都是毫无效用的。最重要的武器系统消除了进攻与防御的任何区别。亚历山大的重型骑兵为他赢得了进攻,但安息人的骑兵,以及击败重型步兵的皮尔塔斯特,都是以攻击来发挥其无上威力的,哪怕他们仅仅是为了达到防御目的。
  筑垒几乎总是为防御者提供一个保障资源。在深沟高墙面前,骑兵毫无用武之地,而据有筑垒的防御者在对付步兵时,则能获得轻型和重型步兵的双重好处。长期持续的攻城战虽然发挥重要作用,但仍不足以剥夺防御者所拥有的优势。
  实施进攻的指挥官面对优势武器系统时,如果他已从克拉苏的灾难中接受了一点教训的话,那么就应当放弃他的进攻计划。如果攻防双方所拥有的基本武器系统相同,而防御者也没有筑垒作为依托,那么古代人则寻找攻击其对手弱点的其他手段。事实证明,虽然重型步兵在对付同类步兵正面攻击时是强大的,而对付重型骑兵的正面冲锋时则几乎是无敌的,但他们的翼侧和后方是弱点,哪怕是对较弱的重型骑兵武器系统来说也是如此。实施包围进攻,是古代人找到的另一种打击对手弱点的手段。由于方阵容易向右偏移,所以这种包围行动实施起来比较自然,而斯巴达人所具有的较高协同水平,则使其利用这种包围的能力比其对手要更有效。伊巴密浓达在留克特拉实施了一种不是建立在首先与敌人战线重叠基础上的包围行动。他还有骑兵的支援,用于掩护其行动,并防止斯巴达人看到他的“神圣分队”,以便使包围实施起来更容易一些。
  方阵缺乏协同性,用于包围行动很困难;而亚历山大则显示出,骑兵具有机动能力,将其根据要求精心排列成阵,最适于实施包围运动的进攻战术。这种比步兵机动得更快,以及以与行军队形基本相同的队形直接进入战斗的能力,使骑兵成为理想的进攻部队,用于执行攻击敌人翼侧和后方这一最具决定性的任务。虽然在正面战斗中与重型步兵相比较弱一些,但当骑兵攻击敌人非预期翼侧和后方时却具有可怕的威力。
  无论是使用一种或多种武器系统,两支成分基本相同的军队交战,都是以旋转的方式实施包围。在这种基本战术的基础上,发展了预备队理论和将军实施指挥而不是参加战斗的实践。罗马人改进了协同,使其更容易创建预备队和提供对翼侧及后方的保护,从而能够运用步兵实施包围。
阅读权限30
士兵和补给品的准备
  后勤包括对军队补给以及将补给品从一地运往另一地的方法;从广义上说,甚至可以包括这些补给品的制造。经常的做法是通过战争支持战争,胜利的军队可以依靠敌人的费用维持自己。在没有这种机会的情况下,一个国家(民族)武装部队的规模则依其人口和生产力的规模而定。在古代,大多数人口都是从事农业生产,以供养他们自己,并生产一些剩余供给只占人口很少一部分的商人、工匠、僧侣和官员。这样一个生产力低下的社会,只能保持一支占人口很小比例的武装。即使当国家已经有了长足发展的货币经济时,原始的税收、财政和银行系统仍难以使货币快速增长。只是到了相对现代化的时代,政府才有了税收、微小的储备银行和货币铸造,才能够转移占国家产值较大比例的财力支持战争。在古代,甚至这些机构也不能筹措多少财力,因为那么多的人仅能维持生存水平,所以没有什么剩余用于战争。即使是政治、经济比较发达的罗马帝国,也只能保持少于其人口数量1%的武装部队。
  由于既缺乏现实资源也缺乏财政资源,所以民兵成为普遍的兵员系统。在民兵系统下,部分或全部自由男性都有到武装部队服役一定时间的义务。通常,他们必须以自己的费用武装自己,考虑到这点,政府可能会免除其一定的税负。一些民兵经过训练,也通常是用大部分时间训练基本技能;而其他的民兵,则缺少战斗技能乃至专门的武器,比如,一些民兵就是将农业工具作为武器。虽然有时民兵是对职业士兵的补充,但经常的是由他们构成政府的整个武装部队。
  民兵具有一个明显的优点:在和平时期费用非常低廉;但低效能则抵消了它的低消耗。希腊人长期依靠民兵,因为只有这样,他们才能拥有与其强大对手波斯人所拥有的职业军队同样数量的军队。罗马人一开始也依靠民兵,但同希腊人一样,他们发现连绵不断的战争使得专业军队不仅更有效能,而且也更重要。再者,民兵不能从事长时间的战争,甚至是一次较长时间的战役,因为他们必须返回民间职业。换句话说,政府可以提供庞大的民兵,但只能提供一段很短的时期。当战争持续时间较长时,一支能够在较长时期内始终保持武装的职业军队,就具有明显的优点了。即使是不进行连绵不断战争的政府,也可能比较喜欢职业军队,因为这样可以使其公民只承担税收,而不必承担军事服务的费用、不便和潜在危险。一支由职业军人组成的军队虽然规模小,但其优点是士兵们的战斗技能水平比民兵这种业余士兵更高。
  在和平时期供养一支军队并没有什么特别的困难。由民兵组成的军队通过其民间的农业、商业或工业等正常职业供养自己。政府也能比较容易地满足职业士兵的需要,因为他们通常能够对全国做出贡献,并可通过建立起来的民间市场组织稳定地获得他们所需要的大部分基本食物。
  无论是民兵军队还是职业军队,只要集中起来,就会带来食物供给的问题。一支集中起来进行一次战役的军队,就相当于一个城市:人口密集,又不生产自己所用的粮食。但是,军队又不同于城市,既没有原已存在的运输网,也没有任何已有的在当地供给各种需要的模式。
  一支军队在特定地区获得食物供给的能力,部分地依赖于一年中的季节。如果一个地区在食物上能够自给自足,可以通过购买或强迫的方法从当地储存的食物中获得供给。收获刚结束,军队就拥有当年收成的使用权;如果处在即将收获之前,军队就会发现粮仓都是空的;而在冬季,处于两次收获之间,粮仓内将只有6个月的供给。
  军队规模与其集中地域人口的比例也影响对军队的供养能力。假定士兵剥夺居民的所有东西,如果士兵与居民的比例是1:1,那么士兵能够生存一个居民能生存的时间。如果士兵与居民的比例达到10:1,那么士兵们的生存时间只能是居民生存时间的1/10。例如,如果军队在收获之前180天到达一个地区,而其数量是当地居民的10倍,假定它找到了所有的食物,并且一点不给当地居民,在其离开之后让当地居民毫无生存的依赖,那么它也只能在当地驻扎18天就必须离开。当然,军队可以在一个较大的地域展开,从而有效地降低士兵与居民的比例,这样它就能在当地驻扎较长的时间。
  一支强大的军队要在一地驻扎较长的时间,就必须拥有水路运输通道。在罗马帝国时代,航船通常很小,船的长度达到180英尺就是非常不一般了;其宽度是全长的1/4到1/3;较大的船上设有覆盖着甲板的深船舱。由于这些船采取短粗设计,并且只用单个桅杆,所以航速非常慢。原始的帆具使其不能顶风航行,而导航用具的缺少,则意味着水手更喜欢在能看到岸边的水域航行,而且晚上还要在岸边找一个掩蔽之所过夜。同时,哪怕是一只小船,也能运载60000磅食物,是20000人一天的消耗量。水路运输的替代办法是陆路运输,这就意味着要么使用平均每小时只能走2英里的速度缓慢的牛车,要么使用只能驮载100磅的毛驴。缺乏合适道路也限制了牛车的使用,甚至在经过修整的交通干线上,最好的陆路运输工具的费用也至少是水路运输的30倍。
  因此,军队发现,要从其直接集中地将补给品拉来,无论距离远近,都是一个巨大的困难。一支强大的军队要在一地停留较长的时间,通常必须有水路运输通道。一支与驻地居民和资源之比很大的军队,除非拥有方便的水上运输,并有可供船运的丰富补给,否则只能经常向新的地区机动。这种因后勤需求而实施的机动,可能正好适应抵抗或进攻敌人的需要。
  骑兵带来了另一个主要的补给难题,在战斗中,一匹马一天的消耗限额是20磅。如果军队马匹数量与集中地马匹数量的比例,与士兵与当地居民的比例相同的话,那么当地供养马匹的时间与供养士兵的时间相同。但是,如果军队马匹的比例较大,那么饲料的数量将决定军队在一地能停留多长时间。一支完全由骑兵组成的军队,比一支仅由步兵组成的军队所进行的机动要更加经常得多。如果军队的集结地区距离敌人较远,那么它可以疏散军队,从更大的地区筹集给养。如果有骑兵,可以将他们疏开得更远,因为骑兵具有较强的机动能力,在相同的疏开程度下,骑兵可以比步兵更快地再次集中起来。这样,依靠骑兵较强的机动能力来满足对饲料的需求,才不致迫使步兵在消耗完当地的食物资源之前离开该地。
  军队的其他大多数需要都是不必在战役当年必须补充的。虽然鞋(假如有的话)可能需要补充,但衣服至少可以穿着一季。由于会战并非经常发生,所以最初的携带的投射武器可能够用了。军中工匠可以修理甚至制造所需要的物件。
  气候对军队作战也有影响。寒冷的天气和随之而来的牧草短缺,严重影响(尽管很少阻止)冬季战役。
  道路的质量制约军队的运动。它限制军队的行军速度以及驮载牲畜和轮式运输车辆的使用。多山地形意味着道路稀少,只有山谷才有。道路的数量是重要的,特别是如果军队通过地区的军民比例较大时,尤其如此。这样的军队会发现,他们需要疏开,沿数条道路行军,以便找到足够人员和马匹消耗的食物。
  因此,军队的运动取决于几个因素。规模小、马匹少的军队会发现他们受后勤因素的制约较小,能够集中行动,在一地停留较长的时间;而规模较大、马匹较多的军队则不得不尽可能疏散和更经常地运动。
  希腊民兵像雇佣兵一样,自己武装自己。在希腊城邦间战争的典型战役中,士兵们背负用于磨面和烤面包所需的小麦以及其他的日常用品。他们带着小麦和磨面的手磨,因为小麦比面粉便于保存。重型步兵有许多仆人、奴隶随伴,帮助他们携带东西,研磨面粉和烘烤面包。士兵们就着肉、乳酪和蔬菜(比如洋葱)吃面包。
  持续时间短的战役开始之前,政府给士兵们发钱去买给养,并明确战役将要延续多少天。但另一方面,政府则很少给士兵补充给养。在持续时间长的战役中,士兵只能指望用自己的薪水购买食物和饮料。士兵的薪水与熟练的工匠差不多,因此一般能够满足需要,除非供应不足迫使价格上涨。即使在长期战役中,政府也不提供给养仓库,而是使用军队原有的仓库。
  在盟友领地上发生战役时,军队要求士兵购买补给品,但这一习惯使得他们在敌方领地也常常照此办理;而在那里,入侵者本来是可以利用敌人的资源生活,并以抢劫来代替付款的。无论购买还是抢劫,军队都依赖商人。这些商人随军行动,提供他们的物品供士兵购买。因此,希腊人信任私人企业,让他们作为自己的物资供应所,甚至在敌人的领地上也是如此。在敌对国家,由于士兵们寻找给养的能力较弱,在寻找过程中也有必要疏散,从而使得指挥官们依靠本地商人,因为他们可能知道敌方领地可以提供的给养的位置。
  虽然依赖私人业主的活动,但希腊军队还真正拥有一种原始而又集中的物资供应系统。比如,当一位希腊指挥官俘获了一批装满食物给养的敌人船只,他就将食物出卖,并用这些收益支付那些从商人那里购买他们食品的人的工资。这一系统还确保了在敌国生成利润,因而为政府或将军们所惯用。
亚历山大在波斯战役中的后勤保障
  亚历山大大帝的波斯战役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古代组织有效补给的范例。与希腊人不同,亚历山大及其父亲不信任私人企业主为军队提供必需品补给的主动性,而是拥有一个为集结起来用于波斯战役的庞大军队提供补给的军队组织。此外,亚历山大的父亲还通过减少保障士兵的随从数量的方法,使军队的后勤需求实现了最小化。由于马其顿人不像希腊重型步兵那样,必须自己背负盔甲和武器,所以亚历山大的军队每4名士兵才有1名随从。因为一名士兵可以负重80磅进行长途行军,所以军队携行了许多自己的包裹,但是,由于随从较少,能够携带的自身食品也较少。
  需要运输的其他军队物资,主要依靠驮马和驮骡,每匹可驮载200磅左右。尽管“牲畜拉的比驮的多”是至理名言,但比起四轮马车和牛车来马其顿人还是更喜欢驮载牲畜。这不仅是因为这些牲畜能够更容易地随军通过复杂地形,而且是因为古代低劣的马具使牛车和四轮马车比驮载牲畜的效能高不了多少。牛轭更适合公牛,而马或骡要拉车的话便不能发挥其最大的效能,因为马具会挤压它们的气管。公牛比马更强壮,并能用脖子有效地拉车,但是牛的性情不可靠,它比马的耐力差,并且每小时只能走2英里,而马却能走4英里。公牛甚至跟不上步兵每小时2.5英里的平均行军速度。
  军队还需要驮载牲畜运输诸如帐篷、攻城器具、组合工具、医药物品以及其他物件,军中每50人至少需要1头驮载牲口。这样,当亚历山大跨入亚洲时,其军队、随从以及其他人员总共可能有65000人;他需要1300头驮载牲口运载不能由人背负的装备。
  亚历山大计划的战役开始时间正好是在收获之前。过早开始战役,他将把自己置于一个粮仓罄尽的国度,该国的部分人口正在饥饿中挣扎,等待着谷物的成熟。此时开始,他还能保护自己的补给船队免遭更强大的波斯海军的打击。波斯海军拥有数千名划手和水手,在收获新的谷物补充其舰队所必需的库存之前,他们不可能出海。进入亚洲时,亚历山大拥有10天的谷物储存,每人每天3磅,每头牲口每天10磅。他把大多数谷物储存在船上,因为军队多携带1天的谷物,就需要另外增加1100多头驮载牲口,为65000名人员、6100匹战马、1300头驮载牲口运送269000磅的谷物。但就是这些最初的储备,使他在格拉尼卡斯与波斯军队相遇和在安纳托利亚建立起自己的控制时,不必四处掠夺。
  击败波斯军队之后,部分是出于后勤原因,亚历山大沿海岸路线推进。在那里,他找到了高产的农业和拥有便于收集食物的发达运输网的城市。这样,他通过征集或从在收获季节食物丰富的城市购买的方式补给了他的军队。沿海路线还提供了便于行军的密集而良好的道路,这样,军队每天就可以行进15英里,而且每周可以休息一天。这既使士兵得到了休息,又使驮载牲口可以卸载,有时间放牧去补充它们的食物。这条路线上还有主要河流,满足了军队每天90000多加仑饮用水的供给(每人每天半加仑、每头牲口每天8加仑)。亚历山大可以依靠船沿海岸从一地向另一地运输补给品,甚至在围攻一个缺水半岛的城市时用于运水。一条大型商船每天能够运输400吨物资,相当于4000头驮载牲口的运输量。
  波斯人控制着海洋,但亚历山大却能依靠他的货船沿安纳托利亚海岸保持交通线,因为古代战船在海上只能停留有限的时间。一条小的轻型战船载有200名水手和划手,用于提供战斗力和无风时的推动力。但是,200人每天需要600磅食物和100加仑(800磅)水。那时船的设计是尽量使船上的每一样东西达到最轻,以便提高船速,因此只能携载有限的食物和饮水。船队缺乏远航的能力,只能在距岸较近的水域,以便经常靠岸补给。一次,马其顿部队通过在一条河流的入海口沿岸巡逻的方法,赶走了波斯人的船队,使其不能靠岸补充饮水。一支如此受后勤制约的船队要实施严密的封锁确实很困难。
  亚历山大在将近秋天时到达安纳托利亚的西南部,并在进军途中征服了这个国家。冬天,他把庞大的军队分开疏散,这样既有利于补给,也能够将此国家更多的地区置于自己的控制之下。第二年,他在7月底开始进军,这与安纳托利亚中部海拔较高的地区稍后的收获季节基本一致。但是,他不得不在通过这个极其缺水的荒凉地区之前预做准备。由于仅每头驮载牲口每天就要饮用8加仑水,所以他不能指望它们运水。
  在首先确保该地区的人民臣服,并可能掌握一些人质,以使其继续保持忠诚之后,他派出先遣部队沿着预定路线出发了。这些部队携带着自己的给养,并携带或在当地征集更多的补给品,以建立起储藏所。此外,还在小溪上建起了堤坝,从而使溪水增加到3倍的水量。因为,在流动的小溪中,2/3的水在士兵能够解渴之前就流走了。由于在当地政府的合作下做了这些准备,所以亚历山大能够顺利通过这一原先既无食物又无饮水的82英里的地区。
地图1.2 波斯帝国(虚线为亚历山大进军路线)
  在这次沿地中海东海岸向埃及的进军中,证明海运是不可或缺的。在对筑垒港口城市提尔(Tyle)长达7个月的围攻期间,城市附近的一条河流为亚历山大的军队提供了充足的水源,但是附近农业地区的收成却比军队谷物需求的1/10还要少。虽然驮载牲口能够从方圆60英里的范围内运输谷物,但即使在此范围也无法满足攻城者的需要。水运使攻城成为可能。在收获季节,由提尔向南进军埃及的途中,军队找到了充足的军粮补给,但又不得不依靠水运给部队运输饮水。在深秋时节开始的征服埃及的过程中,亚历山大在尼罗河谷度过了整个冬季。
  在征服庞大波斯帝国和入侵印度的漫长战争中,亚历山大所遇到的后勤困难比从海利斯庞特到埃及的行军中所遇到的困难要大得多,但即使战役的这一部分也显示出供给的重要性,并充分说明窘迫的后勤不仅制约军队的运动,而且制约其在一地的驻扎。
  亚历山大由印度返回的旅途展示了行军会冒着多么大的风险。他计划沿阿拉伯海北海岸,穿过盖得罗西安沙漠行进,以便从船队获得补给。军队应当控制海岸,并从该地区的季节河向船队提供饮水补给,这些河流在夏天的雨季将被雨水充满。但是强大的季风卷走了雨云,使船队无法出航。亚历山大不能折返,因为为了迫使当地统治者屈服,所过之处已被劫掠毁坏一空。所以,亚历山大被迫在只有一点食物,而且河流之间距离也很大的情况下,穿越150英里的沙漠地带。并且,据亚历山大征服史的历史学家记载,在行军中,军队“遇到了由很厚的砂子堆积而成的高大山脊,沙地稀松瘫软,人走上去就像走进泥沼或是走在未经践踏的雪地上”。只是由于非凡的领导,才使其军队经受住了如此残酷的考验。 [ 注:阿利安,《远征》,第6卷,第24页,转引自《希腊历史学家》第2卷第583页。 ]
  士兵们“宰杀了大多数马匹和骡子”以为食用,意味着军队已经没有多少手段保持其战斗力了。“这样,许多人被沿路丢在了后面,一些是由于疾病,而其他人则要么因为疲劳,要么因为炎热,要么因为不能忍受干旱饥渴。”为了避免炎热,军队“基本上是夜间行军,一些人因为困倦而倒在路上;醒来后,那些仍有力量的人跟踪军队而去,但只有很少一部分能够安全地追上主力,其中的大多数都死亡在沙漠中,就像海上偏离了航线的人”。 [ 注:阿利安,《远征》,第6卷,第25页,转引自《希腊历史学家》第2卷第583、584页。 ]
  即使是下雨,虽然使河流充满了流水,使幸存者免于渴死,但事实证明,它也是一个危险的敌人。“一次,因为水的缘故,军队露营在一条冬季会发洪水的小溪附近。大约在夜晚的第二班哨时,因为山区下了大雨,山洪暴发,溪水猛涨,在士兵们尚未感觉之时,洪水顺河而下。山洪迅猛异常,以致卷走了随军行动的大多数士兵的妻子和孩子,扫荡了皇家所有的行李以及没有卸载的牲畜。士兵们在经过艰苦的努力之后,才得以保全了他们自己。”在这次行军中,亚历山大能将其1/4的军队带回来,确实是一个伟大的壮举。 [ 注:阿利安,《远征》,第6卷,第25页,转引自《希腊历史学家》第2卷第584页。 ]
  这次经验最生动地说明了古代军队为什么在计划行军路线时必须选择食物和水源充足的地区,以及为什么必须避开在收获之前的时期行动。他们需要当地居民的好感,但可以依靠高压政治;不过强迫比合作获得的食物更少。将军队分散成小组,沿多条路线不同的路线行进,对保障庞大军队的食物供给能起到巨大的促进作用,而在冬季分散军队则使其能够在农产品更富足的地域筹集食物。
  要靠后方的仓库实施补给,就要依赖海运或河运,因为驮载牲口只能在半径60英里的范围内携运有用的东西。当然,远距离水运的运用也意味着,对于实施远距离机动的军队来说,后勤组织以及用于获取水运的补给品的经费或权力是非常必要的。亚历山大的波斯战役充分说明,其严密组织起来的王国拥有所有这些后勤保障必需的条件。除了一次在沙漠中近乎灾难的经历以外,亚历山大及其军队在漫长的波斯战役整个过程中,均保持了充足的供应。
  亚历山大卓有成效的保障系统,是罗马政府赖以维持其军队后勤组织和方法的鲜明例证。罗马严密的后勤保障系统,使其与敌人在这方面相比,总是处于同等而且通常是优势的地位,并由此形成了支持其征服战略成功和保护帝国生存的基础。
Powered by}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冷兵器小说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