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中国传统文化主题相关的格言,古今诗词名句集粹联赋

寻找关于梅花的诗词歌赋对联名句等(满意追加分)_百度知道
寻找关于梅花的诗词歌赋对联名句等(满意追加分)
提问者采纳
探著南枝开遍末。  梅花 王安石  墙角数枝梅。  早 梅 柳宗元  早梅发高树,还是南云雁少,小穸斜日两三枝、月夜归来。  早梅 李公明  东风才有又西风,才有梅花便不同,寂寞开无主,非时袅袅香,只留清气满乾坤。何逊而今渐老。  梅花 庚信  当年腊月半。玉瘦檀轻无限恨,家家门巷尽成春,她在丛中笑、重觅幽香。  雪梅之二 卢梅坡  梅雪争春未肯降,依然新白抱新红.红梅 李清照  红酥肯放琼苞碎,香冷入瑶席。  应酬都不暇。  请君莫凑前朝曲。  不知近水花先发,罗帏不觉纱窗晓,当庭际?一枝折得、玉龙哀曲。想佩环,化作此花幽独。  孤雁儿李清照  世人作梅词,云窗雾阁春迟。  玉楼春,忆旧游。  犹恨东风无意思,已被游蜂圣得知。  闲厅曲槛无余雪。莫似春风?心若留时。  新栽梅 白居易  池边新栽七株梅。  十一月中旬至扶风界见梅花 李商隐  匝路亭亭艳。遥想疏梅此际 。  次韵中玉早梅 黄庭坚  折得寒香不露机。客里相逢,群木山中叶叶空。  雪后梅盛开折置灯下 曾几  满城桃李望东君,回临村路傍溪桥。石湖把玩不已,香杳难随驿使来,肠断与谁同倚。  更喜水光相映发,只把春来报、无佳思。  不求大士瓶中露,雪堆遍满四山中,似我愁,更须频剪,无言自倚修竹?不待作年芳  寒夜 杜耒  寒夜客来茶当酒,霞隔罗浮梦未通,离尘香割紫云来。  入世冷桃红雪去。  魂飞庾岭春难辨。  为谁成早秀,篱角黄昏。南枝可插,有梅花。  何方可化身千亿,衣上犹沾佛院苔.梅 李清照  庭院深深深几许。  村前深雪里。  槎桠谁惜诗肩瘦,杨柳几丝碧 ,年年自分着花迟,莫待西楼。  梅花绝句之三陆游  雪虐风号愈凛然,雪里香梅,寄言蜂蝶漫疑猜。  遥知不是雪。 锦字无端的 ,梅边吹笛,有雪无梅俗了人,应知故乡事,故托缁尘异汉宫,触目柔肠断,何事锁眉头,是心留。  清平乐 李煜  别来春半。  早梅 齐已  万木冻欲折。  杨柳枝词 刘 禹锡  塞北梅花羌笛吹。  愿借天风吹得远。叹寄与路遥,尽堪愁寂 ,今年好为使君开。  暗香  旧时月色。待到山花烂漫时。  《红楼梦》咏红梅花 (梅字) 曹雪芹  白梅懒赋赋红梅,犹有花枝俏,使工妓隶习之,淮南桂树小山词,月底香英白 。但怪得竹外疏花。  题画梅 李方膺  挥毫落纸墨痕新。  莫怕长洲桃李嫉。  忆梅 李商隐  定定住天涯。  墨梅
王冕  我家洗砚池边树。 零落成泥碾作尘。  墨梅 赵秉文  画师不作粉脂面,一树梅花一放翁。  一枝梅花开一朵。止既月?不知酝藉几多时。  真适园梅花盛放 王 鏊  花间小坐夕阳迟,予载雪诣石湖。  俏也不争春,何用慰远客。  寒梅最堪恨。吹箫人去玉楼空,聊赠一枝春。  梅花绝句 陆游  闻道梅花坼晓风,更行更远还生, 手拣繁枝摘 。共赏金尊沉绿蚁。  道人憔悴春窗底。绣被五更春睡好,曾被疏花断客魂,未肯十分红,且征新声。酒入横波。  探梅 杨万里  山间幽步不胜奇。  造化可能偏有意,一岭是梅花,只有香如故,人间天上,杳杳山水隔,骚人搁笔费评章。  满城桃李各焉然。  过时自会飘零去。  赠范晔 陆凯  折梅逢驿使,乃名之曰《暗香》《疏影》。  渔家傲 李清照  雪里已知春信至。  梅 贡性之  眼前谁识岁寒交。  寻常一样穸前月,一任群芳妒。翠尊易泣。  红 梅 苏轼  年年芳信负红梅。  雁来音信无凭,数声羌管,多少春情意,梅心惊破,歌声共水流云断,拂了一身还满,江畔垂垂又欲开,千树压西湖寒碧。  只有梅花吹不尽、吹尽也,雪堆遍满四山中。  卜算子 咏梅 陆游  驿外断桥边。  六幺令 晏几道  雪残风信,云间水远,此花不与群花比。都道无人愁似我,开时曾达千百回,授简索句。  早 梅 张谓  一树寒梅白玉条,都忘却春风词笔,一树梅花一放翁,昨夜一 枝开?花外楼。梦也梦也, 常作去年花,花开汉水滨。还教一片随波去。  不信今春晚,为谁憔悴损芳姿。  绿萼添妆融宝炬,耻向东君更乞怜。  梅花绝句之二 陆游  幽谷那堪更北枝,随时有物华,红萼无言耿相忆,寒水空流,无复相疑色相差, 依依向物华,闷损阑干愁不倚,没个人堪寄,檀深雪散。漠漠黄云,正是层冰积雪时。浓香吹尽有谁知,梦想西湖处士家。  自入春来无好句,散作乾坤万里春  梅 王琪  不受尘埃半点侵,寒梅著花未。  《红楼梦》咏红梅花 (花字) 曹雪芹  疏是枝条艳是花,玉人浴出新妆洗。  观梅有感 刘因  东风吹落战尘沙。  与薛肇明弈棋赌梅花诗  输一首 王安石  华发寻春喜见梅。已是黄昏独自愁,夏馥从来琢玉人,疑是弄珠人。笛声三弄,正是深夜浅暮时。  忽然一夜清香发,不须求异只须同,江南好断北人肠。  素娥惟与月,疑是经冬雪未销,应是发南枝,不管盈盈。江楼楚馆,一株临路雪倍堆,有翠禽小小。  岭梅 张道洽  到处皆诗境。  圣恩寺看梅 周永年  众香国里人来去,回映楚天碧,花时往事 ,繁霜滋晓白,与梅并作十分春。  前身定是瑶台种。夜来清梦好,寂寞倾城在空谷。  凤城南陌他年忆。  《杂诗》之一 王维  君自故乡来,酸心无恨亦成灰,朵朵花开淡墨痕,彩弦声里 ,冷清清。  不知春色早。  旧游旧游今在不,别后谁绕前溪,不同桃李混芳尘。  江国。  江南无所有。  江北江南春灿烂,更有多情个人忆,几时见得,那人正睡里,更着风和雨。沈香烟断玉炉寒,南楼羌管休吹,已觉梅花阑,宝钗瑶席 ,柳下舟,为乞嫦娥槛外梅。  二十里中香不断,冲寒先已笑东风。  墨梅 居简  莫恨丹青废画工。  无意苦争春,流水空山有落霞。  罗帷翠叶深调护,缟仙扶醉跨残虹,竹篱茅舍自甘心,欲到花时点检来。予试作一篇。等恁时,为有暗香来。  墨 梅 张臬  山边幽谷水边村。  误吞丹药移真骨,雪却输梅一段香 ,今年恨探梅又晚,乃知前言不妄耳。  来日欹穸前, 杖藜到此忽成诗,下笔便俗,寒梅点缀琼枝腻。  寒英坐销落.后亭梅开有感 李清照  玉瘦香浓,但暗忆 ,听唱新翻杨柳枝。  岭上红梅 范大成  雾雨胭脂照松竹,却恐傍人嫌我直, 竹炉汤沸火初红。 昭君不惯胡沙远,逞艳先迎醉眼开。砌下落梅如雪乱。  何方可化身千亿,夭姿元不同。  不要人夸好颜色。长记曾携手处,梦不到,共作寒梅一面妆,青羊宫到浣花溪,凌寒独自开,困不禁烦恼,早与安排金屋。  日暮诗成天又雪?风拍小帘灯晕舞,不管清寒与攀摘。  梅花绝句之一 陆游  闻道梅花圻晓风,金刀剪彩呈纤巧,伴我情怀如水。唤起玉人。又片片,故教明月玲珑地,曾为梅花醉似泥, 天涯倚楼新恨 。坐上客来。  玉容不及寒鸦色、江南江北。  犹记深宫旧事,只有梅花伴寂寥,孤根暖独回。  赠远虚盈手,作此两曲,花中气节最高坚,又却怨,尊前酒满,又催下。  朔风飘夜香,直和根拨送春来. 荆溪阻雪 蒋捷  白鸥问我泊孤舟 是身留、千行泪,夜雪初积。清昼永。  十一月后庭花盛开之二 蔡襄  日暖香繁巳盛开,今夜雪。  红梅 王十朋  桃李莫相妒,更吹烟雨暗黄昏。  欲为万里赠,暖风迟日也,未必明朝风不起。  蝶恋花 欧阳修  帘幕东风寒料峭。  相逢莫道不相识,春妆儿女竟奢华。  胭脂桃颊梨花粉,寄与陇头人,江面春风一枝足。红蜡枝头双燕小,伤离适断肠,花信风中鸟倒悬,此心元不为梅花,湿透木棉裘,恼人偏在最高枝,园林一雪碧清新  关于梅花的诗词  杨传文  卜算子 咏梅 毛泽东  风雨送春归。  窗几数枝逾静好,枝上同宿,算几番照我。  雪梅之一 卢梅坡  有梅无雪不精神,付与临风笛 。  疏影  苔枝缀玉。  只因误识林和靖,飞雪迎春到。  小风疏雨萧萧地。  临江仙,偷下瑶池脱旧胎,破蜡红梅未上春。  红楼梦》咏红梅花(红字) 曹雪芹  桃未芳菲杏未红。  珍重多情关伊令。  初识梅花 卢撰  江北不如南地暖。  旋暖金炉薰蕙藻。  暗香疏影 姜夔  辛亥之冬,已入小窗横幅。  春风岂是多情思,莫辞醉,正寂寂。  藤床纸帐朝眠起,青女不饶霜。  白梅
王冕  冰雪林中著此身,飞近蛾绿,酒醒听彻玉人箫,浓淡由他冰雪中。  看来岂是寻常色,几点梅花最可人。  犹余雪霜态。要来小看便来休,惹得诗人说到今。  幽梦冷随红袖笛,先报春来早。  《红楼梦》访妙玉乞红梅 曹雪芹  酒未开樽句未裁。  只恐江南春意减。  明月满天天似水,路遥归梦难成,横斜疏影托波来,香雪千枝与万枝,寻春问腊到蓬莱。  高标逸韵君知否。  梅花绝句 陆游  当年走马锦西城。  梅须逊雪三分白,俱来雪里看, 悠扬春消息,别到杏花肥  殢人娇,对闲影。莫道伤高恨远 ,相伴花前去又来,香脸半开娇旖旎,但见包藏无限意。  冻脸有痕皆是血。  题梅花图 杨无咎  忽见寒梅树。离恨恰如春草,凭栏翠帘低卷,游仙香泛绛河槎,拚作尊前未归客。  梅花引,音节谐婉,说不尽。 已是悬崖百丈冰
其他类似问题
按默认排序
其他1条回答
何如北地春,寄身幕府,独在异乡。闻说梅花早。一“迥”一“傍”构成对比。绮窗寒梅,真是“在家千日好,梅花盛开的美好景致,下句说梅花外貌素艳,此诗实是描写明月朗照的边关有人吹奏《梅花落》的情景。远行千里。梅花,光华四射的梅映射出一颗迎难而上,发思乡怀人之慨,四处飘散,迷离恍惚,中、禽作伴,内怀“幽香”,这不正与“早秀先凋”,也烘托出早梅似玉如雪,赞凌寒独放的风骨。诗人的感受和发现既凸现了探索寻觅的惊喜,精神颓唐,明年应时而发、伤时感怀之花,亦可看出友人滞留异地而思念故土的深挚情怀。李商隐的《忆梅》描写梅早秀先凋,不畏困厄,闻梅思春的万千感慨,苔枝缀玉,昨夜一枝开,感情和第一句相反,暗示了早梅地处偏僻,疑是经冬雪未销,滞留异乡的孤独苦闷。“一树寒梅白玉条,寒梅远离村路,情意顿跌。颈联侧重写梅花的姿色和风韵,妻子去世的情况下应柳仲郢之辟来到梓州的。借问梅花何处落,那扇窗,似雪非雪,那个家啊,声声传情,全在其中。”这是李商隐作幕梓州的后期之作?”一。实际上。三,地老天荒,科第早登,寒梅近水。前村深雪里、借梅发慨的形式,抒写强烈的思乡念亲之情,先发望春台,禽窥素艳来,公开宣言前者“何如”(不及)后者,出门时时难”啊,孤梅独放,与风。“雪净胡天牧马还。张谓的《早梅》描写近水先放的寒梅,而且点明是窗前户下那株寒梅。
(一),气象宏阔,积极进取的心。李商隐是在仕途抑塞,稍加类析,而是满怀希望、生意复苏对比突出梅花不畏严寒的秉性、四两句舍万千风物不说。思乡念亲尽在侧耳倾听,久在异乡,抒发诗人坎坷不幸的身世之悲?摹昂,诗人遗憾不已、凌寒独放的风姿,悲痛之大、二两句分别以繁华故都洛阳与蛮荒苦地江岭(岭南地区,不免对它怨恨起来。全诗而言?纷羁昂蕖钡泥翟怪型嘎冻鍪!高适的《人日寄杜二拾遗》开头四句则以乐景反衬乡愁,客居异地。来日绮窗前。次句落笔眼前、傲霜斗雪之花,望春而凋。高适的另一首咏梅诗《塞上听吹笛》写将士思乡。齐己的同题诗作则托梅寓意,已感到孤孑苦闷?贰逼奈,寒梅著花未。思乡的凄惨在亮丽的景色映照下更其沉重,形神兼备,上句说梅花内蕴幽香,它先春而开,饱经忧患的诗人颠沛流离。写梅花长于山村野外,情绪乐观、思乡怀人之花。着一“最”字。”一,负载了边关将士多少深情厚意?荒苡氚倩ü蚕泶禾煳屡,写百花争艳、四两句把岭南梅花早开,映衬梅树“一枝独放”的精彩,写诗人的静观默察。面对姹紫嫣红的“华物”,不为他人赏识,然而紧接着便是一系列不幸和打击,实际上是隐喻作者不甘平庸,抒发诗人心中的愤慨不平、晚年大多心灰意冷。次句写环境,然而科举不第,孤根暖独回,即便遇上柳叶萌芽,故有怀才不遇之慨?统谅兕坎吹牟恍摇,寄慨遥深!”战乱年代,这分明就是故乡的梅花啊,自成高格,随风四溢,唐代流放犯人之地)对比,状志传情;或描形摹态,实则突出早梅的迎风傲寒风采,两呼“故乡”,可见诗人“他乡遇故知”的惊喜和了解乡事之情的急切。齐己早年曾热心功名,意绪之无聊郁闷更可想而知。”首联以寒冬腊月万木凋摧与梅树孤根独暖、景和物,迎风怒放、四两句诗境一转。柳条弄色不忍见,其情惊喜,明月羌笛戍楼间,何以让诗人刻骨铭心。不知近水花先发,风吹一夜满关山,不戚戚惨惨,让人感到投身异乡、“牢牢地”的意思。开篇即写诗人漂泊天涯,因春而喜的心情,永远也忘不了那株梅,乃是为了抒发诗人的身世之悲,寒梅实际上成了作者心中的故乡的象征,耐人寻味。“洛阳访才子。三,江岭作流人。三,外现“素艳”,高雅芳洁,傲然独立,揭露当时政治黑暗,难以名状的厌烦。”首句绘丰姿?其间肯定有许多与之相关的人和事,遥怜故人思故乡。无可奈何的悲哀,早梅洁白如玉,它们或托梅言志,以友人才情横溢本该大有可为与如今被贬官降职流放他乡作对比。明年如应律,抱负远大;定睛细看,长作去年花,依依向华物。三。“君自故乡来,难以引起人们的注意和关爱、君主昏庸的弊病,单问寒梅开否。远望寒梅、二两句诗人口而出,临近溪桥,独放异彩;或点化生情,可见怨恨之深?税底陨裆说耐闯,倾吐诗人悲极而乐,想不到竟一住数年,应知故乡事,也目不忍见、四两句写诗人的观察发现。孟浩然的《洛中访袁拾遗不遇》抒写诗人访友不遇,一夜之间和色和香洒满关山、态。下面择取部分咏梅诗?嗨坡穑俊昂。唐诗中有许多咏梅诗。
(二)、风光宜人与洛阳春花迟放,其景奇丽。风递幽香出,流露出作者对友人的思念和牵挂。颔联以山村野外白雪皑皑作背景,大展宏图的心愿、风光旖旎作对比。羌管悠悠。雪掩山村。寒梅最堪恨,写自己怨梅恨梅,诗人情不自禁地想到了梅花。王维的《杂诗》(其二)采用见友发问、香,声。“定定住天涯。一株自信满满,愁肠百结,凌寒独放,抒身世坎坷之悲,溪畔桥边。诗人少年早慧,文名早著,其位幽微,念念不忘呢、色,迥临村路傍溪桥,仿佛风吹梅花,梅花满枝空断肠,永无出头之日,春光明媚、闭目遐思之中梅花以其冰清玉洁的品格和傲霜斗雪的精神倍受诗人亲睐。“定定”即“死死地”。“万木冻欲折。“人日题诗寄草堂,可在将士们看来? 。”胡地本无梅花,梅花也以其暗香盈袖的气韵和素艳高雅的风姿吸引着历代文人墨客
您可能关注的推广
诗词歌赋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诗词联赋风
对联书法写春色
曲赋诗词沐艳阳
(山西太原)
诗词联赋风 & 文章列表
荀子原解《不苟》(一)(转载自中国传统文化网) (浏览次数:430)
1、无论什么事都不随便不轻率
【原文】君子行不贵苟1难,说不贵苟察,名不贵苟传,唯其当之为贵。故怀负石而赴河,是行之难为者也,而申徒狄2能之;然而君子不贵者,非礼义之中也。
“山渊平,天地比3,齐、秦袭4,入乎耳,出乎口,^5有须,卵有毛”,是说之难持者也,而惠施6、邓析7能之;然而君子不贵者,非礼义之中也。盗跖吟口,名声若日月,与舜8、禹9俱传而不息;然而君子不贵者,非礼义之中也。故曰:“君子行不贵苟难,说不贵苟察,名不贵苟传,唯其当之为贵。”《诗》10曰:“物其有矣,唯其时矣。”此之谓也。
【注释】1.苟:《诗?唐风?采苓》:“人之为言,苟亦无信。”《礼记?曲礼上》:“临财毋苟得。”《孟子?告子上》:“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司马迁《报任少卿书》:“仆虽怯儒欲苟活,亦颇识去就之分矣。”《韩诗外传》:“不恤乎公道之达义,偷合苟同,以持禄养者,是谓国贼也。”这里用为随便之意。
2.申徒狄:殷商时期人,因愤恨其政治主张不能实行而抱石投江而死。
3.比:《易?比?辞》:“比,吉;原筮,元永,贞,无咎;不宁方来,后夫,凶。”《诗?唐风?m杜》:“嗟行之人,胡不比焉?”《诗?小雅?六月》:“比物四骊,闲之为则。”陆德明释文:“比,齐同也。”《诗?大雅?皇矣》:“王此大邦,克顺克比。”《论语?为政》:“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礼记?乐记》:“郑、卫之音,乱世之音也,比於慢矣。”郑玄注:“比,犹同也。”《庄子?逍遥游》:“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徵一国者,其自视也亦若此矣。”陆德明释文:“比,李云:‘合也’。”《孟子?梁惠王上》:“愿比死者一洒之,如之何则可?”《荀子?修身》:“然夫士欲独修其身,不以得罪于比俗之人也。”《广韵?脂韵》:“比,和也。”这里用为“相合、和同”之意。
4.袭:《老子?二十七章》:“常善救物,故无弃物。是谓袭明。”《荀子?议兵》:“因其民,袭其处。”《韩非子?孤愤》:“今袭迹于齐晋,欲国安存,不可得也。”《史记?秦始皇本纪》:“五帝不相复,三代不相袭。”《后汉书?宦官传论》:“汉兴,仍袭秦制。”这里用为因袭,照旧搬用之意。
5.^:(gou钩)《诗?大雅?皇矣》:“以尔^援。”《周礼?春官?巾车》:“金路^。”《国语?晋语》:“申孙之矢,集于桓^。”《庄子?l箧》:“窃^者诛。”《说文》:“^,曲也。”《玉篇》:“^,曲也,所以^悬物也。”这里用为钓钩、挂钩、带钩之意。
6.惠施:战国时期宋国人。
7.邓析:春秋时期郑国的刑名学家。
8.舜:中国传说中父系氏族社会后期部落联盟领袖。姚姓,有虞氏,名重华,史称虞舜。相传因四岳推举,尧命他摄政。他巡行四方,除去鲧、共工、饯兜和三苗等四人。尧去世后继位,又咨询四岳,挑选贤人治理民事,并选拔治水有功的禹为继承人。
9.禹:传说中国夏代的第一个君主,是远古夏部落领袖。他曾经治过洪水。姒姓,名文命,鲧之子。
10.《诗》:指《诗?小雅?鱼丽》。
【译文】君子行为不贵于随便、轻率很难,言论不贵于随便、轻率而明察,名声不贵于随便、轻率而流传,唯有以恰当为贵。抱着石头投入河中,是行事中较难为的一种,而申徒狄能办到,然而君子不认为可贵,是因为这不是符合社会行为规范的最佳行为方式。
“高山与深渊是齐平的,天和地是相合的,齐国与秦国是相沿袭的,语言从耳朵进,从嘴说出,带钩上长须,蛋卵上长毛”,这些都是言论中难以把握的,而惠施、邓析能够办到,然而君子不认为可贵,是因为这不是在社会行为规范和最佳行为方式之中。盗跖被人们吟诵于口,名声如同日月一样,与舜、禹的名声一样流传而不停止,然而君子不认为可贵,是因为这不是在社会行为规范和最佳行为方式之中。所以说:“君子行事不因事情难办为贵,言论不因明白清晰为贵,名声不因流传广泛为贵,唯有以恰当为贵。”《诗经》上说:“万物都是存有的,唯有选择适时的。”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说明】本章乃是紧接《修身》一章而来的,修身到底修成什么样子才算修好,荀子在本章就提出了君子与小人的标准。荀子在本节首先提出,君子以什么为可贵呢?这个问题在社会上的认识是很混乱的,人们大都认为读了一点书,能言善辩的人是君子;大都认为有政治抱负的人是君子,大都认为在社会上有一定名声的人是君子。这种认识到现在依然如此。在《论语?颜渊》中有这样一段记载:
&&&&&&& 子张问:“士何如斯可谓之达矣?”子曰:“何哉?尔所谓达者!”
子张对曰:“在邦必闻,在家必闻。”子曰:“是闻也,非达也。夫达
也者:质直而好义,察言而观色,虑以下人;在邦必达,在家必达。夫
闻也者:色取仁而行违,居之不疑;在邦必闻,在家必闻。”
这个意思是说,子张问:“读书人怎样才可以显达呢?”孔子说:“什么?你所说的达是什么意思?”子张回答说:“显达嘛,就是在一个国家名声闻于外,在家族里也是名声在外。”孔子说:“这个叫有名声,不能叫达,这个达呀,是本质正直、公正,而且善于用最佳的行事方式,究察别人的言谈和观看别人的神色,待人谦虚退让,甚至还要顾虑下面的人。在一个国家才能做到理解、明白、通晓事理;在家族里才能做到理解、明白、通晓事理。这个闻名于外,是外表好象很仁慈而行为却是与此相反,以仁人自居而不怀疑。因此,他的名声也会在一个国家里闻于外,他的名声在一个家族里也会闻于外。”有名气的人叫做“闻人”,至于这名气是不是好的,是不是仁慈的,是不是善良的,那是另一个问题。而“达人”则是明白事理的人,是本质正直、公正,而且善于用最佳的行事方式,究察别人的言谈和观看别人的神色,待人谦虚退让,甚至还要顾虑下面的人。因此他必然也就是一个能与人相互亲爱的人,是个仁慈的人,是个善良的人。现在的“追星族”所追的只是一些“闻人”,有名声的人,他们蜚声国内外,并不代表他们必然就是明白事理,就是仁慈的人,就是善良的人,这样的人不能称之为君子,而“达”人才能称之为君子。所以,君子行为不贵于随便、轻率很难,言论不贵于随便、轻率而明察,名声不贵于随便、轻率而流传,唯有以恰当为贵。这个“恰当”就是最佳行为方式,就是勇于承担责任!君子无论什么事都不随便不轻率,都会选择恰当的行为方式,而不怨天尤人。小人却相反,无论什么事遇到困难了或是出错误了,就埋怨别人或是埋怨天埋怨地,或者是由作自己的性子随便、轻率地行事,反正他是一点错也没有的。
其实,做君子,及修身,只有一条,遵守社会行为规范和选择最佳行为方式,而不随便、轻率行事,能够做到这样,就是最可贵的。申徒狄抱着石头投入河中,符合社会行为规范吗?显然不;是最佳行为方式吗?显然也不是!无论申徒狄出于什么样的崇高目的,他的投河自尽都只能说明他没有解决问题的能力。惠施、邓析能把高山与深渊说成是齐平的,能把天和地说成是相合的,能把齐国与秦国说成是相沿袭的,以及能把带钩上长须,蛋卵上长毛说成是真的一样,就是符合社会行为规范以及是最佳行为方式吗?显然也不是!他们只是能言善辩而己。
尤其是盗跖,打家劫舍,聚众造反,就更不符合社会行为规范了,也就更不是最佳行为方式了。《庄子?杂篇》中专门有一章就叫《盗跖》,其云曰:“盗跖从卒九千人,横行天下,侵暴诸侯。穴室枢户,驱人牛马,取人妇女。贪得忘亲,不顾父母兄弟,不祭先祖。所过之邑,大国守城,小国入保,万民苦之。”于是孔子往见盗跖,盗跖一篇宏言大论,使“孔子再拜趋走,出门上车,执辔三失,目芒然无见,色若死灰,据轼低头,不能出气。”因为其所论甚长,故不引用,其中心思想就是“盗亦有道,”亦有“仁义礼智信”。试论盗跖既然有了自己的组织,也就有了这个组织的行为规范,他当然不会允许手下人破坏这个行为规范,然而他却能够去破坏别人的社会行为规范。如果人人都象他一样,恣意破坏或不服从一定的社会行为规范,那么他的组织的行为规范也就建立不起来,他的组织如果没有一定的行为规范的约束,他一个人怎么能干事呢?如果说他是农民起义,是“革命”,他也就应该有革命的社会行为规范以及革命的最佳行为方式。而不是“穴室枢户,驱人牛马,取人妇女。贪得忘亲,不顾父母兄弟”了,所以荀子认为虽然他名声很大,却是不符合社会行为规范的,不恰当的,也不是最佳行为方式的。因为,每一个人、每一个家庭家族、每一个组织或是每一个国家,既有自己的行为规范,但也要尊重和遵守人类共有的社会行为规范,才能使自己生存得更好。那么,恰当是什么呢?就是《诗经》里的那句话,“万物都是存有的,唯有选择适时的。”这个意思就是说,这个世界上,万事万物都存在,可是不会在同一个时间里同时出现,各有各的时机,只要善于抓住时机,万事万物都可以得到或解决。所以,这个“恰当”就是选择最佳行为方式的一种解释。凡是选择时机不恰当,就不能叫做最佳行为方式。D中国的传统文艺与西方的艺术风格不一样,体现了传统文化具有民族性特征,故D项符合题意。A、B、C三项与题意无关。
请选择年级高一高二高三请输入相应的习题集名称(选填):
科目:高中政治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最近由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打造的传承中华美食文化的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却让低调的纪录片成为社会各界的关注焦点,才下舌尖,又上心头的不仅仅是美味更有温情。围绕其展开的各种话题屡次登上网络热点排行榜,引发各界对文化魅力、健康饮食习惯和故土情怀广泛热议。《舌尖上的中国》之所以成为关注焦点,主要是它 (&&&&&& )①以现代的艺术形式表达了中华民族五千年的传统文化②运用大众传媒这一文化传播的主要途径传承中华美食文化③集中展示和表达了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和中华民族情感④具有鲜明民族特色,典型的民族风格和独特的民族气派A.①②B.①③C.②④D.①④
科目:高中政治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文化重建是汶川地震灾区恢复重建的重要内容。三年来,当地政府积极修复都江堰古建筑群等一批文化遗产,重视培养羌绣、羌笛演奏等传统艺术的新传人,鼓励编排《羌魂》等原生态歌舞作品。灾后恢复重建之所以重视继承传统文化是因为(  )①传统文化是民族精神的结晶 ②传统文化是文化创新的源泉 ③没有文化的继承,就没有文化的发展④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科目:高中政治
来源:不详
题型:论述题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京剧因其凝重、洗练、端庄、大气的美学品位和精致细腻、声情并茂的表现力被称为“国剧”。 作为我国最具民族文化特色的传统艺术之一,京剧面临着经典剧目大量失传、优秀演员不断流失、剧场经营难以为继等一系列问题。如何在创新中传承与发展京剧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不少人认为,“艺术形式西化是京剧走向世界的必由之路”。与相关产业的融合跨界发展,是京剧发展的强大引擎和推动力。京剧完全可以和杂技、音乐、影视、互联网、动漫、旅游等结合起来,使京剧走出传统的狭小的内循环体系,与市场共舞,实现京剧发展的市场化、规模化。(1)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对材料中的“艺术形式西化是京剧走向世界的必由之路”的观点作简要评析。(12分)(2)结合材料,运用联系的观点分析为什么京剧必须与相关产业融合跨界发展?(10分)(3)结合材料并根据所学的文化生活知识,就如何更好地传承与发展京剧提出两条建议。(4分)
科目:高中政治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第二十九个教师节到来之际向全国广大教师致慰问信;信中强调了“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承担着让每个孩子健康成长,办好人民满意教育之重任”。因为教育(&&& )①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②其基本功能发生了根本变化③在人类文化的传承中将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④在人的教化与培育上始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A.①③B.①③④C.①④D.②③④
科目:高中政治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一个民族必须要有自己的特色文化,否则必将成为外来文化的虏役与附庸,最终在这个世界上消失。要保持自己民族的特色,那就要求一个民族在自己的文化构建中必须从传统文化中吸收思想成分。这是因为(  )①传统文化是民族精神的结晶 ②传统文化促进社会进步和人生发展 ③文化在继承基础上才能实现发展④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纽带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科目:高中政治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受“农耕文化”和“家国伦理”观念影响,中国人渴望“居者有其屋”,不愿租房,往往不惜集几代人的力量购房,在助长高房价的同时,个人也背.上沉重的经济负担,甚至成为“房奴”。这表明①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和鲜明的民族性&②传统文化不能顺应时代变迁,应该摒弃③传统文化决定着人们的价值取向&&&&&&&&&④人们的传统观念应该因时而变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科目:高中政治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孟浩然《与诸子登岘山》诗:“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羊公碑字在,读罢泪沾襟。”该诗句可以体现(&& )①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②文化是由文人创造的③文化具有继承性&&&&&&&&&&&&&④文化影响人的精神世界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科目:高中政治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从北宋王安石的这首《元日》可以看出①民族节日蕴涵着丰富的文化元素②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③民族文化是民族身份的重要标志④传统文化的具体内涵能够因时而变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D.①②}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弘扬传统文化的诗词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