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里亲戚有小孩一出生就患有胆道闭锁能活多久已经手术过两年可能还要换肝这种情况如何申请慈善基金对他进行救助?

换肝手术后又患淋巴瘤
健客网社区收藏
  郭子睿出生后被确诊患有胆道闭锁症,先是做了葛西手术,又进行了肝移植手术,都一一闯关成功。谁知,术后3个月,她又被查出患上了淋巴瘤。&我觉得孩子一路闯过来太不容易了,现在无论怎样都要救她!&母亲李胜民坚定地说。  肝移植术后罕见并发症。
  李胜民今年40岁,大女儿已经16岁了,郭子睿的到来可以说是个意外。此前她被医生诊断为宫寒不易怀孕,没想到却怀了孩子,发现时已经4个月了,便决定生下宝宝。小子睿出生后就被确诊患有胆道闭锁症。父母四处求医问药,给孩子做了缓解病情的葛西手术,可术后4个月病情反复,出现肝硬化和肝腹水,急需做肝移植手术。最终,父亲郭沿新&割肝救女&。因为家庭困难,心羽救助团队伸出援手,15.6万元的手术费大部分由华夏器官移植救助基金和天使妈妈基金资助。
  术后早期郭子睿恢复良好,但两个月后她开始出现食欲差、腹胀、间断发热等现象,经医院检查为&不全肠梗阻&,治疗后症状无好转,10月30日进行了手术。这时,医生发现她在肝移植后淋巴组织增生异常,本月6日确诊她患上了淋巴瘤。这属于肝移植术后罕见并发症,发病率仅为1%-3%。据医院器官移植中心主任医师蔡金贞介绍,这是该中心发现的首例儿童患者。
  9个月宝宝还需闯多道关
  蔡金贞说,郭子睿目前还患有病毒性肺炎,这是非常严重的疾病,现在要先控制肺炎,等病情好转再针对淋巴瘤进行治疗。因为病情复杂,小子睿后期的治疗费至少还要20万元。
  郭沿新和李胜民夫妻两个都靠打零工维持生活,郭子睿患病的治疗费都是靠借款和基金资助,如今家庭经济十分困难,无法支撑治疗费用。医护人员将郭子睿的遭遇写出来发在了QQ群和朋友圈内。一些病友家属、爱心妈妈和医护人员看到后纷纷捐款,至今已有两万多元捐款。昨天,其他科室的一位医生捐出了2000元,志愿者也赶到医院看望孩子,准备为她募款。李胜民感动得哭了:&要不是有志愿者、医生护士和病友家属支持我们,真不知道该怎么办!&
微信咨询更方便
关注“健客问医生”
在线医生快速解答
在家也能看病?专业医师24小时在线免费服务
用药疑惑还找百度?用药指导给你专业解答
新闻肝病肿瘤减肥男性副主任医师
本站已经通过实名认证,所有内容由李苏宁大夫本人发表
我的孩子先天性胆道闭锁我该怎么办他才能永远活着?_先天...
状态:就诊前
&副主任医师
你儿子的病多是由于你怀孕时有病毒感染。胆道闭锁的孩子大约在一岁之前就离开世界了。换肝不适合小孩子,因为仍然不能成人。
大夫郑重提醒:因不能面诊患者,无法全面了解病情,以上建议仅供参考,具体诊疗请一定到医院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投诉类型:
投诉说明:(200个汉字以内)
李苏宁大夫的信息
各种先天性畸形、新生儿疾患
李苏宁,女,副主任医师,副教授,1988年毕业于河南医科大学儿科系,获学士学位,2004年获硕士学位。2007年...
李苏宁大夫的电话咨询
90%当天通话,沟通充分!
近期通话:
小儿外科可通话专家
深圳儿童医院
普外、新生儿外科
深圳儿童医院
普外、新生儿外科
副主任医师
四川省人民医院
武汉协和医院
副主任医师
上海儿童医学中心
深圳儿童医院
普外、新生儿外科
苏州儿童医院
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
小儿普通外科胆道闭锁 两病婴母亲“换肝”救子事件回放
作者:许路阳、李晓波、陈姝
来源:中国军网
胆道闭锁 两病婴母亲“换肝”救子事件回放
作者:许路阳、李晓波、陈姝
<FONT color=#2-10-17 17:39&&&&来源:
哲哲的妈妈罗丹爱怜地看着即将入睡的哲哲。
&&& 两病婴均患胆道闭锁;家长均因血型不符无法完成配型,将分别为对方孩子进行肝源移植&
  因为一场即将在周四进行的手术,两家人的命运被连在了一起。
  哲哲(化名)和团团(化名)来自两个家庭,均未满一岁,都患有先天性胆道闭锁,亲体肝移植手术是他们惟一的希望,然而,现实却是,双方家长和孩子的血型都不搭,无法完成配型。
  庆幸的是,哲哲的妈妈罗丹和团团的血型一致,而团团的妈妈尹春林和哲哲的血型一致,两位母亲通过QQ群联系后,决定分别为对方孩子“换肝”,而她们的申请也已通过伦理会批准。
  据北京武警总医院移植研究所所长沈中阳教授介绍,此为全国首例肝源互换移植手术。
  昨日下午,北京武警总医院移植科病区,两个孩子的父亲在手术单上正式签字确认。
两对母子将在半小时后进入手术室。
  主治医师岳大夫表示,血型一致的交叉配型可令供体(母亲)和受体(孩子)术后恢复效果良好,如果顺利的话,两位母亲将直接送回普通病房,而孩子则需要在ICU治疗。目前,院方已准备充足的血液、血浆,以应对手术中可能出现的大出血紧急情况。
  不过,岳大夫坦言,由于两个受体孩子年龄较小,“手术仍存在20%左右的风险。”
  据了解,四台手术将同时进行,其中,供体手术预计持续6个小时,受体手术则在8—12小时内。
  ■&特写
  一种疾病连接两个家庭
手术台上,团团妈妈流泪了。
  昨天,武警总医院,不到一岁的哲哲咧嘴笑着。
  前晚,他罕见地吃了小半碗面条,体重升到了17斤,眼球上的黄色也慢慢显出常人般的透明,只是发黄的脸色和凸起的肚子仍会让人将他与疾病连在一起。
  这个患有先天性胆道闭锁的孩子等待肝源,已近5个月。
  近日,他等来了团团和他的妈妈尹春林。
  在妈妈的怀里,他盯着陌生的团团,俩人同时卷起舌尖,舔着萌动的乳牙。
  “孩子好像知道有希望了。”哲哲的爸爸刘祥说。
武警总医院移植研究所所长沈中阳为团团实施亲体联合肝脏移植手术。
  从喜悦到梦碎
哲哲妈妈罗丹进入术前麻醉状态。
  哲哲的出生,让罗丹感受到了做母亲的喜悦,尽管这种喜悦来得迟了一年。
  婚后第一年,从湖北随丈夫到天津打工的罗丹就怀孕了,不过,这个小生命仅在她体内存活了3个月,便自然流产。
  罗丹执拗地认为,流产怪自己工作太累了。因此,怀上哲哲后,她再没出去工作。
  哲哲出生时,重6斤3两,但让罗丹和丈夫刘祥没想到的是,一个月后,“健康”的哲哲开始排出白便。
  这在当地,被认为是“遭人算计”的征兆,不过医生的诊断是,哲哲患有胆道闭锁。
  罗丹和刘祥都没听过这种病,初为人父母的他们听从医嘱,让哲哲做了葛西手术(肝肠吻合术)。
  为孩子的病,罗丹急得几天没吃饭,别人劝她放弃算了。
  “哪怕儿子不能活,也得让他从ICU出来吃饱一顿饭再走吧。”为了“下奶”,罗丹开始拼命吃饭。与此同时,哲哲也挺过难关开始进食。
  20余天后,兔年的腊月二十八,母子俩回到了天津的家。
  但除夕夜,哲哲又开始不停咳嗽。次日,被送回了医院。
  医生介绍,哲哲的最佳治疗方案是进行亲体肝脏移植,但刘祥知道罗丹是B型血,和哲哲的O型血不搭,易产生强烈排斥反应,所以在配型时,他满怀希望期待自己也是O型血。
  然而,最终,一个A型的结果打破了他的梦,“那一刻,感觉天都塌了。”
  无奈的等待
哲哲在手术台上准备接受麻醉。
  罗丹不想轻言放弃。“孩子毕竟挺过来了,说明愿意和我受苦受累,我就一定要救他。”
  今年5月初,他们来到北京武警总医院,等待合适的肝源。
  这一等,就是近5个月。
  事实上,等待,是哲哲和其他胆道闭锁孩子的无奈之举。他们当中,有的已经等了一年,短的也等了一个多月。
  怕等吗?罗丹说,自己不怕,但怕哲哲等不起,就像“已经走的”孩子一样。
  哲哲的病床旁起初是另一个小孩,罗丹记得,出事当天,她下楼前,那孩子“还好好的”,等到上楼再看,“就吐血了,住进ICU,再也没有出来。”
  6月初,哲哲曾有过一次心脏衰竭,治疗了5天才缓过来。主治医师岳大夫介绍,目前哲哲的营养状况不是很好,如果再等,很可能错过手术时机。
  短暂的曙光
医护人员为孩子做术后检查。
  罗丹要找的是O型血人体肝源。
  除了等院方的电话,她还将希望寄托在胆道闭锁互助QQ群上。
  群里,都是胆道闭锁的患者和家属,上线次数多了,罗丹开始和几个妈妈私聊。其中,就有团团的妈妈尹春林。
  今年1月11日出生的团团,是尹春林和丈夫罗开志认识一个月“闪婚”的结晶,但团团出生两个月后,3月底,经重庆一家医院确诊患有先天性胆道闭锁。
  聊天中,她们发现彼此的遭遇很相似:团团和尹春林的血型不搭,其父罗开志由于“肝脏有问题”,也不能给儿子“换肝”。
  时间很快到了7月。
  罗丹和尹春林都迎来了一丝曙光。
  据北京武警总医院介绍,当时有一个B型血的男孩入住,他的母亲则正好是罗丹要找的O型血。
  罗丹萌生了双方母亲为对方孩子“换肝”的想法。起初,对方家属也同意了,但经询问,得知需要切除胆囊时,又因某些原因而叫停了合作。
  此时,尹春林在云南老家,也接到丈夫罗开志的电话,称重庆一家医院找到一个愿意捐肝的志愿者,“机票都买好了,但医院又打电话说,对方脑部有肿瘤,癌细胞可能扩散到肝脏,不适合做移植手术了。”罗开志说。
  同病相怜,两位失意的母亲向对方倾诉着自己的无奈,但聊天后,发现彼此可以试一试“换肝”:尹春林是O型血,可和哲哲配型,而罗丹是B型血,正好和团团配型。
  新的希望
手术后的团团妈妈和团团。
  8月底,尹春林、罗开志带着团团到达北京武警总医院。不过,新的问题又出现了:手术费差大约10万块钱。
  情急之下,罗丹向一直帮助她的陌妈志愿者群成员吴女士求助,经吴女士等人协调,天使妈妈基金同意资助3万元。
  随后,吴女士等人又在微博上求助,“@马伊琍后,一个晚上就解决了3万元。”吴女士说,马伊琍已派其经纪人将3万元现金交给他们。
  剩下的4万元缺口,暂时只能让罗开志自己想办法,这让本就陷入经济窘境的罗开志颇为烦恼。
  此前,为给母亲治病,家里举债10余万元,其中一部分到现在还没还清,这次,为给孩子治病,他又借了几万元。朋友劝他,即便孩子做完移植手术,如果后期费用跟不上,前期的钱也白花了。
  罗开志说,他也犹豫过,“不过看到儿子遭的罪,我就知道不能放弃治疗。”
  最终,他在重庆贷款筹齐了4万元。
  如今,罗开志和哲哲父亲刘祥一样,都向单位请了假,陪在妻儿身边,一起面对接下来的手术。
  “即便最终孩子走了,但我们至少尽力了。”刘祥说。
  热点链接:
  换肝救子梦终圆 武警总医院成功实施全国首例肝源互换移植手术纪实
  这是一台跨越17小时的手术,
  这是一次为母爱喝彩的手术,
  更是一场展现医学之巅的手术。
  两个孩子出院前一天与医护人员合影留念。
  9月14的早晨,金秋的阳光走进了总医院每个角落,照射在移植科病房写着两个妈妈誓言的白板上,反射出一种感动的光芒, “费那么大劲把他生下来,我一定要把他弄好。”“他既然来都来了,就不给自己留点遗憾。”面对这两位妈妈的坚定的信念,终于迎来了新的曙光。&患有先天性胆道闭锁的两个病婴即将要进行肝移植手术,为他们提供肝源的人不是别人,而是对方的母亲。 当时针指向8时,两位妈妈分别躺在手术床上,与孩子握手暂别后,两个孩子都开始哇哇大哭起来,小孩的哭声让两位妈妈心情激动又担心,这场肝源互换手术期盼了多少个日夜才等到。
  8时30分,手术正式开始,两位母亲进行全身麻醉后,开始外科手术。上午10点35分,两个病婴团团(化名)和哲哲(化名)先后被送到9楼手术室。手术室的隔离门不断重复着打开、关闭、再打开的节奏。
  这是一个需要多方参与、精密配合的高难度手术,是一项精细而浩大的生命工程,任何一个环节都不容有丝毫闪失。沈中阳教授、陈新国主任、李威副主任医师等专家都是亲体部分肝移植手术主要参与者。在肝移植手术为供肝切取、供肝灌注和保存、病肝切除、供肝切除后的再移植等几大主要环节中,他们各有分工,密切配合。
  虽然哲哲接受葛西手术后,曾造成腹腔感染,导致腹腔被打开后,粘连迹象较严重,但在他们精湛的技术下,奋战17个小时后,困难终于被克服了。零时40分,手术宣告成功。
  这场四台交叉同时进行的手术成功背后,凝聚了多少医护人员的心血。为确保手术万无一失,我院党委高度重视,为患儿及家长开通了绿色通道,并减免部分医疗费用。移植研究所成立了由所长沈中阳教授担任总指挥的专家组,根据术前评估和以往经验,专门讨论制定了详细周密的手术计划,除手术组外,医院还专门成立了协作组,参加者包括麻醉手术室、儿科、传染科、ICU(重症监护)、血液科、B超室等,参与的医护人员有三十人,他们共同支撑完成了这两对母子的手术。
  在肝脏移植手术中,成功的手术仅仅是第一步,患者还将面临术后出血、感染、排斥反应等一系列挑战,任何一点细微的病情变化都可能是并发症的前兆。因此,术后的护理同样十分重要,为了确保患者顺利度过危险期,移植科毛莎护士长特意安排经验丰富的护士孙丽萍为责任护士,每天除了严格执行医嘱,配药、打针,协助大小便、还帮助两个妈妈照顾孩子。记得孩子从ICU病房刚回来时,两个孩子哭势猛烈,怎么哄都平息不了孩子的哭声,毛莎护士长根据以往的经验考虑是孩子饿了,让两个妈妈给孩子吃上母乳,可孩子并没有喝,继续大哭大闹,护士长索性把母乳挤点出来,一滴滴地滴在孩子嘴巴上,让孩子感觉到久违的母乳味道,也就是这么细心的小举动,孩子的哭声马上静止下来。看到孩子大口大口的喝上母乳,两位年轻妈妈在疲惫中也露出了笑脸,多亏有护士的帮助,要不还真不知道该怎么帮。因为两个孩子还处于母乳期,手术后的孩子只能平卧和左侧卧,为了让孩子能够有个舒适的体位,细心的护士用毛巾垫好床铺,类似这种细微的呵护举不胜举。就是这样在医护人员的精心照顾护理下,日前两位妈妈与宝宝恢复得比预期的还要好。
  哲哲的胆红素已经从术前约300毫摩尔/升,降至如今约110毫摩尔/升,脸蛋和眼睛也都变样了,不像以前那么黄了。
  他的父亲刘祥终于看到了治愈儿子的希望,掩饰不住内心的喜悦,高兴地打电话告诉远方的亲朋好友。而在前几个月,当刘祥看到因胆道闭锁,排不出胆红素而肚子胀大的哲哲时,曾感慨“这还是我的儿子吗”。对患有先天性胆道闭锁的哲哲而言,要想彻底治愈,惟一的希望就是肝移植手术,但在检查血型配对时,出现了意外:父亲的A型血以及母亲的B型血,都与哲哲的O型血不相匹配。配型不成功,怎么办?
  5月初,哲哲的妈妈罗丹就来到我院,期待新的希望,看着躺在病床上受尽病魔的孩子,回想从出生到现在,孩子都是在病房度过的,她心里一阵阵酸楚。
  “费那么大劲把他生下来,我一定要把他弄好。”不过,罗丹一直坚持这样的信念,只要有一丝希望绝不会放弃,而这个幸运也不期而遇。
  在胆道闭锁互助QQ群众,罗丹认识了尹春林,一个8个月大胆道闭锁患儿的母亲。身为母亲,对孩子的爱都是同样深厚,也许是注定,也许是巧合,聊着聊着,她们发现彼此和对方孩子的血型是一致的,也就是说,尹春林和哲哲一样都是O型血,而罗丹和哲哲则都是B型血。当得知双方母亲互换肝源可以救活自己儿子消息时,两个家庭看到了光明所在,激动不已。
  生命是脆弱的,而生命又是坚韧的。如今,这两个孩子有了生命新的开始,生命体征平稳,渡过了危险期。已拔掉气管插管,撤除呼吸机,意识清醒,新肝开始正常运转。日渐红润的面庞,清脆的笑声,这无不体现日趋精湛的现代医术和博大深厚的母爱,让即将凋零的生命又重新焕发出勃勃生机。
  相关链接:
&&& 换肝手术历时17小时终获成功
团团要出院了。
  昨日,患先天性胆道闭锁患儿哲哲(化名)和团团(化名),终于等来交换活体肝移植手术,为他们提供肝源的,正是对方的母亲罗丹和尹春林,两对母子的血型,正好互相一致。
  手术从昨日8时许开始,截至晚9点半,罗丹、尹春林和团团相继被推出手术室。今日凌晨0点40分,哲哲的手术也顺利完成。
  据北京武警总医院器官移植研究所所长沈中阳教授介绍,此为全国首例交换活体肝移植手术。
  两位妈妈左肝叶被切除备用
  昨日上午8点10分许,两个孩子的妈妈罗丹和尹春林先后被推进手术室,进行麻醉手术。10点30分许,团团和哲哲(化名)被送到手术室。
  参与主刀的北京武警总医院主任医师陈新国介绍说,手术中,需先对两位妈妈全身麻醉,利用超声水刀切除部分左肝外叶。手术中,罗丹被切除约230克左肝外叶,而尹春林则被切除300余克。
  供肝被取下后,医护人员紧急利用器官保存液灌注,然后对其中血管、胆道等进行适当修整。
  与此同时,医生先对两个孩子的病肝进行游移处理,随后,将供肝植入受体体内,进行肝静脉、门静脉和肝动脉吻合,并进行胆肠吻合。
  4台手术共耗时近40小时
  昨日下午3点58分,罗丹率先结束手术,被推入ICU病房,约3个小时后,尹春林也完成手术,同样被推入ICU病房。北京武警总医院麻醉手术科主任医师韩曙君称,为安全考虑,才将两位供体安置在ICU病房观察一晚,预计今日即可回到普通病房。
  昨晚9点23分,团团也结束手术,被推入ICU病房。今日凌晨0点40分,哲哲的手术也顺利完成。院方统计,四台手术共耗时近40小时。
  医生称互换移植超越医学范畴
  沈中阳教授介绍,就手术技术层面而言,与其他肝移植手术相比,不同的是可能带来的感情压力较大。“如果其中有一个孩子恢复不好,而另外一个孩子手术后恢复较好,可能会给其中一家孩子家庭带来压力,就世界而言,这已经超越医学范畴,是伦理学以及社会学关注的内容。”
  ■&进展
  丈夫与术后妻子通话
  昨晚9时许,哲哲所在的病房内传来了好消息。医生告诉哲哲父亲刘祥,罗丹醒了。
  兴奋的刘祥向医生提出一个请求。“能和罗丹通电话吗?”
  在医生的协调下,刘祥听到了妻子的声音。
  “手术很顺利,你不用担心,宝宝也快出来了。”刘祥激动地说。
  “嗯。”罗丹回应道:“我口渴、饿了。”
  为了不影响妻子的恢复,通话持续了约一分钟。
  刘祥悻悻地挂掉了电话,脸上笑开了花。
  今天,哲哲刚好满10个月。
  病房外,刘祥拿着罗丹的手机,登录了胆道闭锁互助QQ1群,将两家的情况与群内的网友一起分享,网友们纷纷送上祝福。
  ■&新闻回放
  10个月大的哲哲和8个月大的团团都患有先天性胆道闭锁,肝移植手术是他们唯一的希望,但各自的父母因为血型或其他原因无法为自己的孩子捐肝。两位妈妈在QQ群中发现她们与对方的孩子血型相符,可以为对方宝宝捐肝。于是,两位年轻妈妈决定在武警总医院“易肝救子”。武警总医院表示,这也是全国首例肝源互换移植手术。
  ■&追访
  尹春林手术为何晚完成4个小时
  昨日,陈新国介绍,术中难点在于供体血管较短且细,而受体相应管径也比较细小,所以操作基本都是在放大镜和显微镜下进行,以达到精准吻合,避免造成血管狭窄,以引起血栓。
  陈新国称,下午3时许,即可完成2位母亲的手术,但记者发现,尹春林昨晚7点12分,才被推出手术室,比预计时间晚了足足4个小时左右。
  4人中,由于在术前评估时,尹春林的肝脏体积重量相对较大。据陈新国解释,医护人员切除尹春林的左肝外叶后,对其做了一些诸如超声、胆道造影等检查,以确保供体的安全。
  同时,医护人员发现尹春林的供肝与受体的重量比超过规定标准,可能导致受体身体机能无法接受供肝移植,所以在灌注修整阶段,适当减小了供肝的体积,也耗费了一定时间,造成尹春林手术时间较长。
  孩子排异率高于成人
  今日凌晨1时序,尹春林、罗丹及团团、哲哲的手术都已完成,并宣告成功。
  陈新国介绍,由于供体肝脏移除部分未超过60%,而肝脏术后仍可代偿性增生,所以对两位母亲的影响不大,顺利的话,术后2-3天内即可下床,一周后身体就能基本恢复。由于相对成人而言,病婴出现术后排异几率要高,所以针对小孩的抗排斥药浓度要比成人高些。
  陈新国说,受体术后可能会出现不同阶段的并发症,如早期的出血、胆漏并发症和晚期的感染、排斥并发症,但医护人员会针对每种并发症进行严密监测。
  “孩子们术后可能要长期服用免疫抑制剂。”陈新国说,随着时间延长,免疫抑制剂的剂量就会逐步减少,最后维持一个很低剂量的水平。
  据悉,北京武警总医院器官移植研究所小儿肝脏移植手术做了一百多例,孩子的一年生存率现在在我们中心达到了97%,五年生存率能达到90%以上。全世界第一例小儿的肝脏移植已经活五十多年了
  两对母子的生死17小时
  数十名医护人员参与“换肝”手术
  昨日凌晨3点,新国使劲揉揉眼睛。
  这个北京武警总医院器官移植研究所的主任医师,刚结束一场耗时7小时的肝移植手术。
  从9楼手术室走出,他直接走进办公室,为准备一场特殊的“换肝”手术,陈新国决定在医院将就一晚。
  8层两个相距10米的病房里,两对母子也在等待这场手术。
  罗丹和儿子哲哲睡得很香;为了让女儿尹春林睡个好觉,宋女士抱着外孙团团在走廊里来回踱步。
  5个小时后,罗丹、哲哲、尹春林、团团,4个人将面临一场生命大交换。
  两位母亲先被推进手术室
  上午7点,陈新国从办公室爬起来,吃了些点心。
  哲哲和团团,两个不满一岁的孩子,从凌晨4点后就被要求禁止进食,此时饿得哭个不停。
  即将上手术台的罗丹和尹春林,此时还得想办法哄孩子开心。
  尹春林把儿子团团抱到病房窗台,让他看窗外的蓝天。
  走廊里,20余家媒体的记者早已等候在此,每当罗丹走入走廊,就会被长枪短炮跟随。
  很快,护士们开始清场。
  时针指向8点04分,尹春林躺在手术床上,被推出病房。
  进入电梯前,以往爱开玩笑的她,突然掉泪了。
  “别怕,睡一觉就好了。”护士们伸手抹去她的眼泪。
  不一会儿,罗丹的手术床也跟了上来,当记者冲她竖起大拇指时,她笑了笑。
  按照手术安排,两位母亲被推进两个手术室。
  首先是麻醉师为尹春林和罗丹实施全身麻醉。
  “涉及4人安全,不能有闪失”
  此时,团团和哲哲却在病房闹起来。
  不听姥姥的话,团团只认妈妈尹春林。哲哲也只顾张大嘴巴哭,任凭父亲抱着他,给他学骑马的声音。
  闹了一会儿,他俩都累了,一个睡在婴儿车里,一个睡在姥姥的臂弯里。
  上午9点,罗丹的手术首先开始。
  没过多久,手术室向8楼护士站发出通知,准备半小时后去接哲哲和团团。
  手术的总负责人是北京武警总医院器官移植研究所所长沈中阳,对这个1993年就从事肝移植手术的权威专家而言,这次手术并不是最复杂的。但手术前他坦言,由于涉及两对母子的手术安全,如若出现任何闪失,都是他不愿意看到的。
  于是,他决定参与4台手术的关键环节。
  由于一个人无法同时参与两场手术,尹春林的手术被安排到稍后开始,与罗丹的手术相差16分钟左右。
  上午10点35分,团团和哲哲先后被送到9楼手术室,加入到手术的行列中。
  北京武警总医院综合楼9楼,共有6个手术室,4个被此次手术使用。
  3米多宽的手术室门禁,“哗啦啦”被拉上,两个家庭的“换肝”手术开始。
  医生穿梭于4个手术室
  手术前评估时,发现罗丹的肝脏体积较小,手术中她的左肝外叶游离进展顺利。
  眼看供体快被游离出来,陈新国着急了。
  “快快,快把手术做完。”说着,他快步走入隔壁的手术室。这是团团所在的手术室,已被麻醉的团团准备游离病肝。
  两对母子,4个手术室。移植科的医生,除了值班的外,都出动了,足有15人,“算上护士,得有数十人。”沈中阳说,手术过程中人手不够,值班的人员也进来帮忙。
  手术室的隔离门不断重复着打开、关闭、再打开的节奏。
  从手术室内传来的手术预计完成时间一变再变,从晚上10点,到11点,再到12点。
  随着手术的进程,一些意想不到的难题也考验着医生们。
  时针转向下午5点05分。
  沈中阳教授背着双手,大步流星地从团团所在的第六手术室出来,走向哲哲所在的第五手术室,“那个(团团)该吻合胆道了,这个就比较麻烦了。”
  哲哲接受葛西手术后,曾造成腹腔感染,导致腹腔被打开后,粘连迹象较严重,影响了手术进度。
  两个父亲特意穿了红T恤
  手术室外,两个年轻的爸爸在等待。
  21岁的刘祥(哲哲的父亲)和25岁的罗开志(团团的父亲),不约而同穿着红色T恤,半倚在手术室外的墙上,表情凝重,默不作声。
  许久,刘祥瞟了一眼罗开志说,你看这T恤,今天特意穿的,红色,喜庆,希望孩子和老婆手术顺利。
  罗开志勉强一笑,不说话。
  其间,医生告知,两个大人的手术预计下午4点结束,孩子的手术得到晚上11点,建议他们到病房休息。
  两个父亲似听非听,仍紧挨着蹲在手术室外,不时叹息。
  时间一分一分过去。
  罗开志突然起身,下到8楼病房。刘祥看罗开志离开,也跟着下楼。
  俩人在病房转悠了一圈,旋即返回,继续在病房外等待。
  从8楼病房到9楼手术室,22个台阶,两人走了十多次。
  每次都很匆匆,却漫无目的。
  17小时生死角逐宣告胜利
  下午3点多,手术室门打开,医生提着一个黄色塑料袋走出来。
  这是团团切下来的肝脏,两个手掌大,黑黑的。
  罗开志和刘祥马上凑过去。
  看着儿子的病肝,罗开志眉头紧锁,双手颤抖,眼神中慌乱。
  刘祥拍了拍罗开志的肩膀,两人又重新蹲下。
  过了一个小时,铁门再次打开。
  医生推出躺在担架床上的罗丹,刘祥看着还未苏醒的妻子,轻吐一口气。他和医生一起将妻子护送到ICU病房,又蹲在手术室外。
  “老婆没事儿,睡得很平静。”刘祥像是自言自语,也像是鼓励罗开志,让他不要担心。
  “相信孩子也一样坚强。”罗开志说。
  晚7点12分许,尹春林也被推入ICU病房。
  此时,罗开志和刘祥轻松了一些,两人约定,等孩子和老婆手术完毕,两个家庭要“锁定亲情”,“团团和哲哲,血管里流着两个家庭的血液,肝脏也是两个家庭的,俩人以后有两个爸爸妈妈。”
  晚9点23分,团团被推出手术室。哲哲还在手术室内,医生说还要2至3个小时。
  今日凌晨1时,哲哲被推出手术室,这场耗时17小时的生死角逐,宣告胜利。
胆道闭锁 两病婴母亲“换肝”救子事件回放
作者:许路阳、李晓波、陈姝
<FONT color=#2-10-17 17:39&&&&来源:
哲哲的妈妈罗丹爱怜地看着即将入睡的哲哲。
&&& 两病婴均患胆道闭锁;家长均因血型不符无法完成配型,将分别为对方孩子进行肝源移植&
  因为一场即将在周四进行的手术,两家人的命运被连在了一起。
  哲哲(化名)和团团(化名)来自两个家庭,均未满一岁,都患有先天性胆道闭锁,亲体肝移植手术是他们惟一的希望,然而,现实却是,双方家长和孩子的血型都不搭,无法完成配型。
  庆幸的是,哲哲的妈妈罗丹和团团的血型一致,而团团的妈妈尹春林和哲哲的血型一致,两位母亲通过QQ群联系后,决定分别为对方孩子“换肝”,而她们的申请也已通过伦理会批准。
  据北京武警总医院移植研究所所长沈中阳教授介绍,此为全国首例肝源互换移植手术。
  昨日下午,北京武警总医院移植科病区,两个孩子的父亲在手术单上正式签字确认。
两对母子将在半小时后进入手术室。
  主治医师岳大夫表示,血型一致的交叉配型可令供体(母亲)和受体(孩子)术后恢复效果良好,如果顺利的话,两位母亲将直接送回普通病房,而孩子则需要在ICU治疗。目前,院方已准备充足的血液、血浆,以应对手术中可能出现的大出血紧急情况。
  不过,岳大夫坦言,由于两个受体孩子年龄较小,“手术仍存在20%左右的风险。”
  据了解,四台手术将同时进行,其中,供体手术预计持续6个小时,受体手术则在8—12小时内。
  ■&特写
  一种疾病连接两个家庭
手术台上,团团妈妈流泪了。
  昨天,武警总医院,不到一岁的哲哲咧嘴笑着。
  前晚,他罕见地吃了小半碗面条,体重升到了17斤,眼球上的黄色也慢慢显出常人般的透明,只是发黄的脸色和凸起的肚子仍会让人将他与疾病连在一起。
  这个患有先天性胆道闭锁的孩子等待肝源,已近5个月。
  近日,他等来了团团和他的妈妈尹春林。
  在妈妈的怀里,他盯着陌生的团团,俩人同时卷起舌尖,舔着萌动的乳牙。
  “孩子好像知道有希望了。”哲哲的爸爸刘祥说。
武警总医院移植研究所所长沈中阳为团团实施亲体联合肝脏移植手术。
  从喜悦到梦碎
哲哲妈妈罗丹进入术前麻醉状态。
  哲哲的出生,让罗丹感受到了做母亲的喜悦,尽管这种喜悦来得迟了一年。
  婚后第一年,从湖北随丈夫到天津打工的罗丹就怀孕了,不过,这个小生命仅在她体内存活了3个月,便自然流产。
  罗丹执拗地认为,流产怪自己工作太累了。因此,怀上哲哲后,她再没出去工作。
  哲哲出生时,重6斤3两,但让罗丹和丈夫刘祥没想到的是,一个月后,“健康”的哲哲开始排出白便。
  这在当地,被认为是“遭人算计”的征兆,不过医生的诊断是,哲哲患有胆道闭锁。
  罗丹和刘祥都没听过这种病,初为人父母的他们听从医嘱,让哲哲做了葛西手术(肝肠吻合术)。
  为孩子的病,罗丹急得几天没吃饭,别人劝她放弃算了。
  “哪怕儿子不能活,也得让他从ICU出来吃饱一顿饭再走吧。”为了“下奶”,罗丹开始拼命吃饭。与此同时,哲哲也挺过难关开始进食。
  20余天后,兔年的腊月二十八,母子俩回到了天津的家。
  但除夕夜,哲哲又开始不停咳嗽。次日,被送回了医院。
  医生介绍,哲哲的最佳治疗方案是进行亲体肝脏移植,但刘祥知道罗丹是B型血,和哲哲的O型血不搭,易产生强烈排斥反应,所以在配型时,他满怀希望期待自己也是O型血。
  然而,最终,一个A型的结果打破了他的梦,“那一刻,感觉天都塌了。”
  无奈的等待
哲哲在手术台上准备接受麻醉。
  罗丹不想轻言放弃。“孩子毕竟挺过来了,说明愿意和我受苦受累,我就一定要救他。”
  今年5月初,他们来到北京武警总医院,等待合适的肝源。
  这一等,就是近5个月。
  事实上,等待,是哲哲和其他胆道闭锁孩子的无奈之举。他们当中,有的已经等了一年,短的也等了一个多月。
  怕等吗?罗丹说,自己不怕,但怕哲哲等不起,就像“已经走的”孩子一样。
  哲哲的病床旁起初是另一个小孩,罗丹记得,出事当天,她下楼前,那孩子“还好好的”,等到上楼再看,“就吐血了,住进ICU,再也没有出来。”
  6月初,哲哲曾有过一次心脏衰竭,治疗了5天才缓过来。主治医师岳大夫介绍,目前哲哲的营养状况不是很好,如果再等,很可能错过手术时机。
  短暂的曙光
医护人员为孩子做术后检查。
  罗丹要找的是O型血人体肝源。
  除了等院方的电话,她还将希望寄托在胆道闭锁互助QQ群上。
  群里,都是胆道闭锁的患者和家属,上线次数多了,罗丹开始和几个妈妈私聊。其中,就有团团的妈妈尹春林。
  今年1月11日出生的团团,是尹春林和丈夫罗开志认识一个月“闪婚”的结晶,但团团出生两个月后,3月底,经重庆一家医院确诊患有先天性胆道闭锁。
  聊天中,她们发现彼此的遭遇很相似:团团和尹春林的血型不搭,其父罗开志由于“肝脏有问题”,也不能给儿子“换肝”。
  时间很快到了7月。
  罗丹和尹春林都迎来了一丝曙光。
  据北京武警总医院介绍,当时有一个B型血的男孩入住,他的母亲则正好是罗丹要找的O型血。
  罗丹萌生了双方母亲为对方孩子“换肝”的想法。起初,对方家属也同意了,但经询问,得知需要切除胆囊时,又因某些原因而叫停了合作。
  此时,尹春林在云南老家,也接到丈夫罗开志的电话,称重庆一家医院找到一个愿意捐肝的志愿者,“机票都买好了,但医院又打电话说,对方脑部有肿瘤,癌细胞可能扩散到肝脏,不适合做移植手术了。”罗开志说。
  同病相怜,两位失意的母亲向对方倾诉着自己的无奈,但聊天后,发现彼此可以试一试“换肝”:尹春林是O型血,可和哲哲配型,而罗丹是B型血,正好和团团配型。
  新的希望
手术后的团团妈妈和团团。
  8月底,尹春林、罗开志带着团团到达北京武警总医院。不过,新的问题又出现了:手术费差大约10万块钱。
  情急之下,罗丹向一直帮助她的陌妈志愿者群成员吴女士求助,经吴女士等人协调,天使妈妈基金同意资助3万元。
  随后,吴女士等人又在微博上求助,“@马伊琍后,一个晚上就解决了3万元。”吴女士说,马伊琍已派其经纪人将3万元现金交给他们。
  剩下的4万元缺口,暂时只能让罗开志自己想办法,这让本就陷入经济窘境的罗开志颇为烦恼。
  此前,为给母亲治病,家里举债10余万元,其中一部分到现在还没还清,这次,为给孩子治病,他又借了几万元。朋友劝他,即便孩子做完移植手术,如果后期费用跟不上,前期的钱也白花了。
  罗开志说,他也犹豫过,“不过看到儿子遭的罪,我就知道不能放弃治疗。”
  最终,他在重庆贷款筹齐了4万元。
  如今,罗开志和哲哲父亲刘祥一样,都向单位请了假,陪在妻儿身边,一起面对接下来的手术。
  “即便最终孩子走了,但我们至少尽力了。”刘祥说。
  热点链接:
  换肝救子梦终圆 武警总医院成功实施全国首例肝源互换移植手术纪实
  这是一台跨越17小时的手术,
  这是一次为母爱喝彩的手术,
  更是一场展现医学之巅的手术。
  两个孩子出院前一天与医护人员合影留念。
  9月14的早晨,金秋的阳光走进了总医院每个角落,照射在移植科病房写着两个妈妈誓言的白板上,反射出一种感动的光芒, “费那么大劲把他生下来,我一定要把他弄好。”“他既然来都来了,就不给自己留点遗憾。”面对这两位妈妈的坚定的信念,终于迎来了新的曙光。&患有先天性胆道闭锁的两个病婴即将要进行肝移植手术,为他们提供肝源的人不是别人,而是对方的母亲。 当时针指向8时,两位妈妈分别躺在手术床上,与孩子握手暂别后,两个孩子都开始哇哇大哭起来,小孩的哭声让两位妈妈心情激动又担心,这场肝源互换手术期盼了多少个日夜才等到。
  8时30分,手术正式开始,两位母亲进行全身麻醉后,开始外科手术。上午10点35分,两个病婴团团(化名)和哲哲(化名)先后被送到9楼手术室。手术室的隔离门不断重复着打开、关闭、再打开的节奏。
  这是一个需要多方参与、精密配合的高难度手术,是一项精细而浩大的生命工程,任何一个环节都不容有丝毫闪失。沈中阳教授、陈新国主任、李威副主任医师等专家都是亲体部分肝移植手术主要参与者。在肝移植手术为供肝切取、供肝灌注和保存、病肝切除、供肝切除后的再移植等几大主要环节中,他们各有分工,密切配合。
  虽然哲哲接受葛西手术后,曾造成腹腔感染,导致腹腔被打开后,粘连迹象较严重,但在他们精湛的技术下,奋战17个小时后,困难终于被克服了。零时40分,手术宣告成功。
  这场四台交叉同时进行的手术成功背后,凝聚了多少医护人员的心血。为确保手术万无一失,我院党委高度重视,为患儿及家长开通了绿色通道,并减免部分医疗费用。移植研究所成立了由所长沈中阳教授担任总指挥的专家组,根据术前评估和以往经验,专门讨论制定了详细周密的手术计划,除手术组外,医院还专门成立了协作组,参加者包括麻醉手术室、儿科、传染科、ICU(重症监护)、血液科、B超室等,参与的医护人员有三十人,他们共同支撑完成了这两对母子的手术。
  在肝脏移植手术中,成功的手术仅仅是第一步,患者还将面临术后出血、感染、排斥反应等一系列挑战,任何一点细微的病情变化都可能是并发症的前兆。因此,术后的护理同样十分重要,为了确保患者顺利度过危险期,移植科毛莎护士长特意安排经验丰富的护士孙丽萍为责任护士,每天除了严格执行医嘱,配药、打针,协助大小便、还帮助两个妈妈照顾孩子。记得孩子从ICU病房刚回来时,两个孩子哭势猛烈,怎么哄都平息不了孩子的哭声,毛莎护士长根据以往的经验考虑是孩子饿了,让两个妈妈给孩子吃上母乳,可孩子并没有喝,继续大哭大闹,护士长索性把母乳挤点出来,一滴滴地滴在孩子嘴巴上,让孩子感觉到久违的母乳味道,也就是这么细心的小举动,孩子的哭声马上静止下来。看到孩子大口大口的喝上母乳,两位年轻妈妈在疲惫中也露出了笑脸,多亏有护士的帮助,要不还真不知道该怎么帮。因为两个孩子还处于母乳期,手术后的孩子只能平卧和左侧卧,为了让孩子能够有个舒适的体位,细心的护士用毛巾垫好床铺,类似这种细微的呵护举不胜举。就是这样在医护人员的精心照顾护理下,日前两位妈妈与宝宝恢复得比预期的还要好。
  哲哲的胆红素已经从术前约300毫摩尔/升,降至如今约110毫摩尔/升,脸蛋和眼睛也都变样了,不像以前那么黄了。
  他的父亲刘祥终于看到了治愈儿子的希望,掩饰不住内心的喜悦,高兴地打电话告诉远方的亲朋好友。而在前几个月,当刘祥看到因胆道闭锁,排不出胆红素而肚子胀大的哲哲时,曾感慨“这还是我的儿子吗”。对患有先天性胆道闭锁的哲哲而言,要想彻底治愈,惟一的希望就是肝移植手术,但在检查血型配对时,出现了意外:父亲的A型血以及母亲的B型血,都与哲哲的O型血不相匹配。配型不成功,怎么办?
  5月初,哲哲的妈妈罗丹就来到我院,期待新的希望,看着躺在病床上受尽病魔的孩子,回想从出生到现在,孩子都是在病房度过的,她心里一阵阵酸楚。
  “费那么大劲把他生下来,我一定要把他弄好。”不过,罗丹一直坚持这样的信念,只要有一丝希望绝不会放弃,而这个幸运也不期而遇。
  在胆道闭锁互助QQ群众,罗丹认识了尹春林,一个8个月大胆道闭锁患儿的母亲。身为母亲,对孩子的爱都是同样深厚,也许是注定,也许是巧合,聊着聊着,她们发现彼此和对方孩子的血型是一致的,也就是说,尹春林和哲哲一样都是O型血,而罗丹和哲哲则都是B型血。当得知双方母亲互换肝源可以救活自己儿子消息时,两个家庭看到了光明所在,激动不已。
  生命是脆弱的,而生命又是坚韧的。如今,这两个孩子有了生命新的开始,生命体征平稳,渡过了危险期。已拔掉气管插管,撤除呼吸机,意识清醒,新肝开始正常运转。日渐红润的面庞,清脆的笑声,这无不体现日趋精湛的现代医术和博大深厚的母爱,让即将凋零的生命又重新焕发出勃勃生机。
  相关链接:
&&& 换肝手术历时17小时终获成功
团团要出院了。
  昨日,患先天性胆道闭锁患儿哲哲(化名)和团团(化名),终于等来交换活体肝移植手术,为他们提供肝源的,正是对方的母亲罗丹和尹春林,两对母子的血型,正好互相一致。
  手术从昨日8时许开始,截至晚9点半,罗丹、尹春林和团团相继被推出手术室。今日凌晨0点40分,哲哲的手术也顺利完成。
  据北京武警总医院器官移植研究所所长沈中阳教授介绍,此为全国首例交换活体肝移植手术。
  两位妈妈左肝叶被切除备用
  昨日上午8点10分许,两个孩子的妈妈罗丹和尹春林先后被推进手术室,进行麻醉手术。10点30分许,团团和哲哲(化名)被送到手术室。
  参与主刀的北京武警总医院主任医师陈新国介绍说,手术中,需先对两位妈妈全身麻醉,利用超声水刀切除部分左肝外叶。手术中,罗丹被切除约230克左肝外叶,而尹春林则被切除300余克。
  供肝被取下后,医护人员紧急利用器官保存液灌注,然后对其中血管、胆道等进行适当修整。
  与此同时,医生先对两个孩子的病肝进行游移处理,随后,将供肝植入受体体内,进行肝静脉、门静脉和肝动脉吻合,并进行胆肠吻合。
  4台手术共耗时近40小时
  昨日下午3点58分,罗丹率先结束手术,被推入ICU病房,约3个小时后,尹春林也完成手术,同样被推入ICU病房。北京武警总医院麻醉手术科主任医师韩曙君称,为安全考虑,才将两位供体安置在ICU病房观察一晚,预计今日即可回到普通病房。
  昨晚9点23分,团团也结束手术,被推入ICU病房。今日凌晨0点40分,哲哲的手术也顺利完成。院方统计,四台手术共耗时近40小时。
  医生称互换移植超越医学范畴
  沈中阳教授介绍,就手术技术层面而言,与其他肝移植手术相比,不同的是可能带来的感情压力较大。“如果其中有一个孩子恢复不好,而另外一个孩子手术后恢复较好,可能会给其中一家孩子家庭带来压力,就世界而言,这已经超越医学范畴,是伦理学以及社会学关注的内容。”
  ■&进展
  丈夫与术后妻子通话
  昨晚9时许,哲哲所在的病房内传来了好消息。医生告诉哲哲父亲刘祥,罗丹醒了。
  兴奋的刘祥向医生提出一个请求。“能和罗丹通电话吗?”
  在医生的协调下,刘祥听到了妻子的声音。
  “手术很顺利,你不用担心,宝宝也快出来了。”刘祥激动地说。
  “嗯。”罗丹回应道:“我口渴、饿了。”
  为了不影响妻子的恢复,通话持续了约一分钟。
  刘祥悻悻地挂掉了电话,脸上笑开了花。
  今天,哲哲刚好满10个月。
  病房外,刘祥拿着罗丹的手机,登录了胆道闭锁互助QQ1群,将两家的情况与群内的网友一起分享,网友们纷纷送上祝福。
  ■&新闻回放
  10个月大的哲哲和8个月大的团团都患有先天性胆道闭锁,肝移植手术是他们唯一的希望,但各自的父母因为血型或其他原因无法为自己的孩子捐肝。两位妈妈在QQ群中发现她们与对方的孩子血型相符,可以为对方宝宝捐肝。于是,两位年轻妈妈决定在武警总医院“易肝救子”。武警总医院表示,这也是全国首例肝源互换移植手术。
  ■&追访
  尹春林手术为何晚完成4个小时
  昨日,陈新国介绍,术中难点在于供体血管较短且细,而受体相应管径也比较细小,所以操作基本都是在放大镜和显微镜下进行,以达到精准吻合,避免造成血管狭窄,以引起血栓。
  陈新国称,下午3时许,即可完成2位母亲的手术,但记者发现,尹春林昨晚7点12分,才被推出手术室,比预计时间晚了足足4个小时左右。
  4人中,由于在术前评估时,尹春林的肝脏体积重量相对较大。据陈新国解释,医护人员切除尹春林的左肝外叶后,对其做了一些诸如超声、胆道造影等检查,以确保供体的安全。
  同时,医护人员发现尹春林的供肝与受体的重量比超过规定标准,可能导致受体身体机能无法接受供肝移植,所以在灌注修整阶段,适当减小了供肝的体积,也耗费了一定时间,造成尹春林手术时间较长。
  孩子排异率高于成人
  今日凌晨1时序,尹春林、罗丹及团团、哲哲的手术都已完成,并宣告成功。
  陈新国介绍,由于供体肝脏移除部分未超过60%,而肝脏术后仍可代偿性增生,所以对两位母亲的影响不大,顺利的话,术后2-3天内即可下床,一周后身体就能基本恢复。由于相对成人而言,病婴出现术后排异几率要高,所以针对小孩的抗排斥药浓度要比成人高些。
  陈新国说,受体术后可能会出现不同阶段的并发症,如早期的出血、胆漏并发症和晚期的感染、排斥并发症,但医护人员会针对每种并发症进行严密监测。
  “孩子们术后可能要长期服用免疫抑制剂。”陈新国说,随着时间延长,免疫抑制剂的剂量就会逐步减少,最后维持一个很低剂量的水平。
  据悉,北京武警总医院器官移植研究所小儿肝脏移植手术做了一百多例,孩子的一年生存率现在在我们中心达到了97%,五年生存率能达到90%以上。全世界第一例小儿的肝脏移植已经活五十多年了
  两对母子的生死17小时
  数十名医护人员参与“换肝”手术
  昨日凌晨3点,新国使劲揉揉眼睛。
  这个北京武警总医院器官移植研究所的主任医师,刚结束一场耗时7小时的肝移植手术。
  从9楼手术室走出,他直接走进办公室,为准备一场特殊的“换肝”手术,陈新国决定在医院将就一晚。
  8层两个相距10米的病房里,两对母子也在等待这场手术。
  罗丹和儿子哲哲睡得很香;为了让女儿尹春林睡个好觉,宋女士抱着外孙团团在走廊里来回踱步。
  5个小时后,罗丹、哲哲、尹春林、团团,4个人将面临一场生命大交换。
  两位母亲先被推进手术室
  上午7点,陈新国从办公室爬起来,吃了些点心。
  哲哲和团团,两个不满一岁的孩子,从凌晨4点后就被要求禁止进食,此时饿得哭个不停。
  即将上手术台的罗丹和尹春林,此时还得想办法哄孩子开心。
  尹春林把儿子团团抱到病房窗台,让他看窗外的蓝天。
  走廊里,20余家媒体的记者早已等候在此,每当罗丹走入走廊,就会被长枪短炮跟随。
  很快,护士们开始清场。
  时针指向8点04分,尹春林躺在手术床上,被推出病房。
  进入电梯前,以往爱开玩笑的她,突然掉泪了。
  “别怕,睡一觉就好了。”护士们伸手抹去她的眼泪。
  不一会儿,罗丹的手术床也跟了上来,当记者冲她竖起大拇指时,她笑了笑。
  按照手术安排,两位母亲被推进两个手术室。
  首先是麻醉师为尹春林和罗丹实施全身麻醉。
  “涉及4人安全,不能有闪失”
  此时,团团和哲哲却在病房闹起来。
  不听姥姥的话,团团只认妈妈尹春林。哲哲也只顾张大嘴巴哭,任凭父亲抱着他,给他学骑马的声音。
  闹了一会儿,他俩都累了,一个睡在婴儿车里,一个睡在姥姥的臂弯里。
  上午9点,罗丹的手术首先开始。
  没过多久,手术室向8楼护士站发出通知,准备半小时后去接哲哲和团团。
  手术的总负责人是北京武警总医院器官移植研究所所长沈中阳,对这个1993年就从事肝移植手术的权威专家而言,这次手术并不是最复杂的。但手术前他坦言,由于涉及两对母子的手术安全,如若出现任何闪失,都是他不愿意看到的。
  于是,他决定参与4台手术的关键环节。
  由于一个人无法同时参与两场手术,尹春林的手术被安排到稍后开始,与罗丹的手术相差16分钟左右。
  上午10点35分,团团和哲哲先后被送到9楼手术室,加入到手术的行列中。
  北京武警总医院综合楼9楼,共有6个手术室,4个被此次手术使用。
  3米多宽的手术室门禁,“哗啦啦”被拉上,两个家庭的“换肝”手术开始。
  医生穿梭于4个手术室
  手术前评估时,发现罗丹的肝脏体积较小,手术中她的左肝外叶游离进展顺利。
  眼看供体快被游离出来,陈新国着急了。
  “快快,快把手术做完。”说着,他快步走入隔壁的手术室。这是团团所在的手术室,已被麻醉的团团准备游离病肝。
  两对母子,4个手术室。移植科的医生,除了值班的外,都出动了,足有15人,“算上护士,得有数十人。”沈中阳说,手术过程中人手不够,值班的人员也进来帮忙。
  手术室的隔离门不断重复着打开、关闭、再打开的节奏。
  从手术室内传来的手术预计完成时间一变再变,从晚上10点,到11点,再到12点。
  随着手术的进程,一些意想不到的难题也考验着医生们。
  时针转向下午5点05分。
  沈中阳教授背着双手,大步流星地从团团所在的第六手术室出来,走向哲哲所在的第五手术室,“那个(团团)该吻合胆道了,这个就比较麻烦了。”
  哲哲接受葛西手术后,曾造成腹腔感染,导致腹腔被打开后,粘连迹象较严重,影响了手术进度。
  两个父亲特意穿了红T恤
  手术室外,两个年轻的爸爸在等待。
  21岁的刘祥(哲哲的父亲)和25岁的罗开志(团团的父亲),不约而同穿着红色T恤,半倚在手术室外的墙上,表情凝重,默不作声。
  许久,刘祥瞟了一眼罗开志说,你看这T恤,今天特意穿的,红色,喜庆,希望孩子和老婆手术顺利。
  罗开志勉强一笑,不说话。
  其间,医生告知,两个大人的手术预计下午4点结束,孩子的手术得到晚上11点,建议他们到病房休息。
  两个父亲似听非听,仍紧挨着蹲在手术室外,不时叹息。
  时间一分一分过去。
  罗开志突然起身,下到8楼病房。刘祥看罗开志离开,也跟着下楼。
  俩人在病房转悠了一圈,旋即返回,继续在病房外等待。
  从8楼病房到9楼手术室,22个台阶,两人走了十多次。
  每次都很匆匆,却漫无目的。
  17小时生死角逐宣告胜利
  下午3点多,手术室门打开,医生提着一个黄色塑料袋走出来。
  这是团团切下来的肝脏,两个手掌大,黑黑的。
  罗开志和刘祥马上凑过去。
  看着儿子的病肝,罗开志眉头紧锁,双手颤抖,眼神中慌乱。
  刘祥拍了拍罗开志的肩膀,两人又重新蹲下。
  过了一个小时,铁门再次打开。
  医生推出躺在担架床上的罗丹,刘祥看着还未苏醒的妻子,轻吐一口气。他和医生一起将妻子护送到ICU病房,又蹲在手术室外。
  “老婆没事儿,睡得很平静。”刘祥像是自言自语,也像是鼓励罗开志,让他不要担心。
  “相信孩子也一样坚强。”罗开志说。
  晚7点12分许,尹春林也被推入ICU病房。
  此时,罗开志和刘祥轻松了一些,两人约定,等孩子和老婆手术完毕,两个家庭要“锁定亲情”,“团团和哲哲,血管里流着两个家庭的血液,肝脏也是两个家庭的,俩人以后有两个爸爸妈妈。”
  晚9点23分,团团被推出手术室。哲哲还在手术室内,医生说还要2至3个小时。
  今日凌晨1时,哲哲被推出手术室,这场耗时17小时的生死角逐,宣告胜利。哲哲的妈妈罗丹爱怜地看着即将入睡的哲哲。 & &&&&两病婴均患胆道闭锁;家长均因血型不符无法完成配型,将分别为对方孩子进行肝源移植&   因为一场即将在周四进行的手术,两家人的命运被连在了一起。   哲哲(化名)和团团(化名)来自两个家庭,均未满一岁,都患有先天性胆道闭锁,亲体肝移植手术是他们惟一的希望,然而,现实却是,双方家长和孩子的血型都不搭,无法完成配型。   庆幸的是,哲哲的妈妈罗丹和团团的血型一致,而团团的妈妈尹春林和哲哲的血型一致,两位母亲通过QQ群联系后,决定分别为对方孩子“换肝”,而她们的申请也已通过伦理会批准。   据北京武警总医院移植研究所所长沈中阳教授介绍,此为全国首例肝源互换移植手术。   昨日下午,北京武警总医院移植科病区,两个孩子的父亲在手术单上正式签字确认。 两对母子将在半小时后进入手术室。   主治医师岳大夫表示,血型一致的交叉配型可令供体(母亲)和受体(孩子)术后恢复效果良好,如果顺利的话,两位母亲将直接送回普通病房,而孩子则需要在ICU治疗。目前,院方已准备充足的血液、血浆,以应对手术中可能出现的大出血紧急情况。   不过,岳大夫坦言,由于两个受体孩子年龄较小,“手术仍存在20%左右的风险。”   据了解,四台手术将同时进行,其中,供体手术预计持续6个小时,受体手术则在8—12小时内。   ■&特写   一种疾病连接两个家庭 手术台上,团团妈妈流泪了。 &   昨天,武警总医院,不到一岁的哲哲咧嘴笑着。   前晚,他罕见地吃了小半碗面条,体重升到了17斤,眼球上的黄色也慢慢显出常人般的透明,只是发黄的脸色和凸起的肚子仍会让人将他与疾病连在一起。   这个患有先天性胆道闭锁的孩子等待肝源,已近5个月。   近日,他等来了团团和他的妈妈尹春林。   在妈妈的怀里,他盯着陌生的团团,俩人同时卷起舌尖,舔着萌动的乳牙。   “孩子好像知道有希望了。”哲哲的爸爸刘祥说。 武警总医院移植研究所所长沈中阳为团团实施亲体联合肝脏移植手术。   从喜悦到梦碎 哲哲妈妈罗丹进入术前麻醉状态。   哲哲的出生,让罗丹感受到了做母亲的喜悦,尽管这种喜悦来得迟了一年。   婚后第一年,从湖北随丈夫到天津打工的罗丹就怀孕了,不过,这个小生命仅在她体内存活了3个月,便自然流产。   罗丹执拗地认为,流产怪自己工作太累了。因此,怀上哲哲后,她再没出去工作。   哲哲出生时,重6斤3两,但让罗丹和丈夫刘祥没想到的是,一个月后,“健康”的哲哲开始排出白便。   这在当地,被认为是“遭人算计”的征兆,不过医生的诊断是,哲哲患有胆道闭锁。   罗丹和刘祥都没听过这种病,初为人父母的他们听从医嘱,让哲哲做了葛西手术(肝肠吻合术)。   为孩子的病,罗丹急得几天没吃饭,别人劝她放弃算了。   “哪怕儿子不能活,也得让他从ICU出来吃饱一顿饭再走吧。”为了“下奶”,罗丹开始拼命吃饭。与此同时,哲哲也挺过难关开始进食。   20余天后,兔年的腊月二十八,母子俩回到了天津的家。   但除夕夜,哲哲又开始不停咳嗽。次日,被送回了医院。   医生介绍,哲哲的最佳治疗方案是进行亲体肝脏移植,但刘祥知道罗丹是B型血,和哲哲的O型血不搭,易产生强烈排斥反应,所以在配型时,他满怀希望期待自己也是O型血。   然而,最终,一个A型的结果打破了他的梦,“那一刻,感觉天都塌了。”   无奈的等待 哲哲在手术台上准备接受麻醉。   罗丹不想轻言放弃。“孩子毕竟挺过来了,说明愿意和我受苦受累,我就一定要救他。”   今年5月初,他们来到北京武警总医院,等待合适的肝源。   这一等,就是近5个月。   事实上,等待,是哲哲和其他胆道闭锁孩子的无奈之举。他们当中,有的已经等了一年,短的也等了一个多月。   怕等吗?罗丹说,自己不怕,但怕哲哲等不起,就像“已经走的”孩子一样。   哲哲的病床旁起初是另一个小孩,罗丹记得,出事当天,她下楼前,那孩子“还好好的”,等到上楼再看,“就吐血了,住进ICU,再也没有出来。”   6月初,哲哲曾有过一次心脏衰竭,治疗了5天才缓过来。主治医师岳大夫介绍,目前哲哲的营养状况不是很好,如果再等,很可能错过手术时机。   短暂的曙光 医护人员为孩子做术后检查。   罗丹要找的是O型血人体肝源。   除了等院方的电话,她还将希望寄托在胆道闭锁互助QQ群上。   群里,都是胆道闭锁的患者和家属,上线次数多了,罗丹开始和几个妈妈私聊。其中,就有团团的妈妈尹春林。   今年1月11日出生的团团,是尹春林和丈夫罗开志认识一个月“闪婚”的结晶,但团团出生两个月后,3月底,经重庆一家医院确诊患有先天性胆道闭锁。   聊天中,她们发现彼此的遭遇很相似:团团和尹春林的血型不搭,其父罗开志由于“肝脏有问题”,也不能给儿子“换肝”。   时间很快到了7月。   罗丹和尹春林都迎来了一丝曙光。   据北京武警总医院介绍,当时有一个B型血的男孩入住,他的母亲则正好是罗丹要找的O型血。   罗丹萌生了双方母亲为对方孩子“换肝”的想法。起初,对方家属也同意了,但经询问,得知需要切除胆囊时,又因某些原因而叫停了合作。   此时,尹春林在云南老家,也接到丈夫罗开志的电话,称重庆一家医院找到一个愿意捐肝的志愿者,“机票都买好了,但医院又打电话说,对方脑部有肿瘤,癌细胞可能扩散到肝脏,不适合做移植手术了。”罗开志说。   同病相怜,两位失意的母亲向对方倾诉着自己的无奈,但聊天后,发现彼此可以试一试“换肝”:尹春林是O型血,可和哲哲配型,而罗丹是B型血,正好和团团配型。   新的希望 手术后的团团妈妈和团团。 &   8月底,尹春林、罗开志带着团团到达北京武警总医院。不过,新的问题又出现了:手术费差大约10万块钱。   情急之下,罗丹向一直帮助她的陌妈志愿者群成员吴女士求助,经吴女士等人协调,天使妈妈基金同意资助3万元。   随后,吴女士等人又在微博上求助,“@马伊琍后,一个晚上就解决了3万元。”吴女士说,马伊琍已派其经纪人将3万元现金交给他们。   剩下的4万元缺口,暂时只能让罗开志自己想办法,这让本就陷入经济窘境的罗开志颇为烦恼。   此前,为给母亲治病,家里举债10余万元,其中一部分到现在还没还清,这次,为给孩子治病,他又借了几万元。朋友劝他,即便孩子做完移植手术,如果后期费用跟不上,前期的钱也白花了。   罗开志说,他也犹豫过,“不过看到儿子遭的罪,我就知道不能放弃治疗。”   最终,他在重庆贷款筹齐了4万元。   如今,罗开志和哲哲父亲刘祥一样,都向单位请了假,陪在妻儿身边,一起面对接下来的手术。   “即便最终孩子走了,但我们至少尽力了。”刘祥说。   热点链接:   换肝救子梦终圆&武警总医院成功实施全国首例肝源互换移植手术纪实   这是一台跨越17小时的手术,   这是一次为母爱喝彩的手术,   更是一场展现医学之巅的手术。   两个孩子出院前一天与医护人员合影留念。   9月14的早晨,金秋的阳光走进了总医院每个角落,照射在移植科病房写着两个妈妈誓言的白板上,反射出一种感动的光芒,&“费那么大劲把他生下来,我一定要把他弄好。”“他既然来都来了,就不给自己留点遗憾。”面对这两位妈妈的坚定的信念,终于迎来了新的曙光。&患有先天性胆道闭锁的两个病婴即将要进行肝移植手术,为他们提供肝源的人不是别人,而是对方的母亲。&当时针指向8时,两位妈妈分别躺在手术床上,与孩子握手暂别后,两个孩子都开始哇哇大哭起来,小孩的哭声让两位妈妈心情激动又担心,这场肝源互换手术期盼了多少个日夜才等到。   8时30分,手术正式开始,两位母亲进行全身麻醉后,开始外科手术。上午10点35分,两个病婴团团(化名)和哲哲(化名)先后被送到9楼手术室。手术室的隔离门不断重复着打开、关闭、再打开的节奏。   这是一个需要多方参与、精密配合的高难度手术,是一项精细而浩大的生命工程,任何一个环节都不容有丝毫闪失。沈中阳教授、陈新国主任、李威副主任医师等专家都是亲体部分肝移植手术主要参与者。在肝移植手术为供肝切取、供肝灌注和保存、病肝切除、供肝切除后的再移植等几大主要环节中,他们各有分工,密切配合。   虽然哲哲接受葛西手术后,曾造成腹腔感染,导致腹腔被打开后,粘连迹象较严重,但在他们精湛的技术下,奋战17个小时后,困难终于被克服了。零时40分,手术宣告成功。   这场四台交叉同时进行的手术成功背后,凝聚了多少医护人员的心血。为确保手术万无一失,我院党委高度重视,为患儿及家长开通了绿色通道,并减免部分医疗费用。移植研究所成立了由所长沈中阳教授担任总指挥的专家组,根据术前评估和以往经验,专门讨论制定了详细周密的手术计划,除手术组外,医院还专门成立了协作组,参加者包括麻醉手术室、儿科、传染科、ICU(重症监护)、血液科、B超室等,参与的医护人员有三十人,他们共同支撑完成了这两对母子的手术。   在肝脏移植手术中,成功的手术仅仅是第一步,患者还将面临术后出血、感染、排斥反应等一系列挑战,任何一点细微的病情变化都可能是并发症的前兆。因此,术后的护理同样十分重要,为了确保患者顺利度过危险期,移植科毛莎护士长特意安排经验丰富的护士孙丽萍为责任护士,每天除了严格执行医嘱,配药、打针,协助大小便、还帮助两个妈妈照顾孩子。记得孩子从ICU病房刚回来时,两个孩子哭势猛烈,怎么哄都平息不了孩子的哭声,毛莎护士长根据以往的经验考虑是孩子饿了,让两个妈妈给孩子吃上母乳,可孩子并没有喝,继续大哭大闹,护士长索性把母乳挤点出来,一滴滴地滴在孩子嘴巴上,让孩子感觉到久违的母乳味道,也就是这么细心的小举动,孩子的哭声马上静止下来。看到孩子大口大口的喝上母乳,两位年轻妈妈在疲惫中也露出了笑脸,多亏有护士的帮助,要不还真不知道该怎么帮。因为两个孩子还处于母乳期,手术后的孩子只能平卧和左侧卧,为了让孩子能够有个舒适的体位,细心的护士用毛巾垫好床铺,类似这种细微的呵护举不胜举。就是这样在医护人员的精心照顾护理下,日前两位妈妈与宝宝恢复得比预期的还要好。   哲哲的胆红素已经从术前约300毫摩尔/升,降至如今约110毫摩尔/升,脸蛋和眼睛也都变样了,不像以前那么黄了。   他的父亲刘祥终于看到了治愈儿子的希望,掩饰不住内心的喜悦,高兴地打电话告诉远方的亲朋好友。而在前几个月,当刘祥看到因胆道闭锁,排不出胆红素而肚子胀大的哲哲时,曾感慨“这还是我的儿子吗”。对患有先天性胆道闭锁的哲哲而言,要想彻底治愈,惟一的希望就是肝移植手术,但在检查血型配对时,出现了意外:父亲的A型血以及母亲的B型血,都与哲哲的O型血不相匹配。配型不成功,怎么办?   5月初,哲哲的妈妈罗丹就来到我院,期待新的希望,看着躺在病床上受尽病魔的孩子,回想从出生到现在,孩子都是在病房度过的,她心里一阵阵酸楚。   “费那么大劲把他生下来,我一定要把他弄好。”不过,罗丹一直坚持这样的信念,只要有一丝希望绝不会放弃,而这个幸运也不期而遇。   在胆道闭锁互助QQ群众,罗丹认识了尹春林,一个8个月大胆道闭锁患儿的母亲。身为母亲,对孩子的爱都是同样深厚,也许是注定,也许是巧合,聊着聊着,她们发现彼此和对方孩子的血型是一致的,也就是说,尹春林和哲哲一样都是O型血,而罗丹和哲哲则都是B型血。当得知双方母亲互换肝源可以救活自己儿子消息时,两个家庭看到了光明所在,激动不已。   生命是脆弱的,而生命又是坚韧的。如今,这两个孩子有了生命新的开始,生命体征平稳,渡过了危险期。已拔掉气管插管,撤除呼吸机,意识清醒,新肝开始正常运转。日渐红润的面庞,清脆的笑声,这无不体现日趋精湛的现代医术和博大深厚的母爱,让即将凋零的生命又重新焕发出勃勃生机。   相关链接: &&&&换肝手术历时17小时终获成功 团团要出院了。 &   昨日,患先天性胆道闭锁患儿哲哲(化名)和团团(化名),终于等来交换活体肝移植手术,为他们提供肝源的,正是对方的母亲罗丹和尹春林,两对母子的血型,正好互相一致。   手术从昨日8时许开始,截至晚9点半,罗丹、尹春林和团团相继被推出手术室。今日凌晨0点40分,哲哲的手术也顺利完成。   据北京武警总医院器官移植研究所所长沈中阳教授介绍,此为全国首例交换活体肝移植手术。   两位妈妈左肝叶被切除备用   昨日上午8点10分许,两个孩子的妈妈罗丹和尹春林先后被推进手术室,进行麻醉手术。10点30分许,团团和哲哲(化名)被送到手术室。   参与主刀的北京武警总医院主任医师陈新国介绍说,手术中,需先对两位妈妈全身麻醉,利用超声水刀切除部分左肝外叶。手术中,罗丹被切除约230克左肝外叶,而尹春林则被切除300余克。   供肝被取下后,医护人员紧急利用器官保存液灌注,然后对其中血管、胆道等进行适当修整。   与此同时,医生先对两个孩子的病肝进行游移处理,随后,将供肝植入受体体内,进行肝静脉、门静脉和肝动脉吻合,并进行胆肠吻合。   4台手术共耗时近40小时   昨日下午3点58分,罗丹率先结束手术,被推入ICU病房,约3个小时后,尹春林也完成手术,同样被推入ICU病房。北京武警总医院麻醉手术科主任医师韩曙君称,为安全考虑,才将两位供体安置在ICU病房观察一晚,预计今日即可回到普通病房。   昨晚9点23分,团团也结束手术,被推入ICU病房。今日凌晨0点40分,哲哲的手术也顺利完成。院方统计,四台手术共耗时近40小时。   医生称互换移植超越医学范畴   沈中阳教授介绍,就手术技术层面而言,与其他肝移植手术相比,不同的是可能带来的感情压力较大。“如果其中有一个孩子恢复不好,而另外一个孩子手术后恢复较好,可能会给其中一家孩子家庭带来压力,就世界而言,这已经超越医学范畴,是伦理学以及社会学关注的内容。”   ■&进展   丈夫与术后妻子通话   昨晚9时许,哲哲所在的病房内传来了好消息。医生告诉哲哲父亲刘祥,罗丹醒了。   兴奋的刘祥向医生提出一个请求。“能和罗丹通电话吗?”   在医生的协调下,刘祥听到了妻子的声音。   “手术很顺利,你不用担心,宝宝也快出来了。”刘祥激动地说。   “嗯。”罗丹回应道:“我口渴、饿了。”   为了不影响妻子的恢复,通话持续了约一分钟。   刘祥悻悻地挂掉了电话,脸上笑开了花。   今天,哲哲刚好满10个月。   病房外,刘祥拿着罗丹的手机,登录了胆道闭锁互助QQ1群,将两家的情况与群内的网友一起分享,网友们纷纷送上祝福。   ■&新闻回放   10个月大的哲哲和8个月大的团团都患有先天性胆道闭锁,肝移植手术是他们唯一的希望,但各自的父母因为血型或其他原因无法为自己的孩子捐肝。两位妈妈在QQ群中发现她们与对方的孩子血型相符,可以为对方宝宝捐肝。于是,两位年轻妈妈决定在武警总医院“易肝救子”。武警总医院表示,这也是全国首例肝源互换移植手术。   ■&追访   尹春林手术为何晚完成4个小时   昨日,陈新国介绍,术中难点在于供体血管较短且细,而受体相应管径也比较细小,所以操作基本都是在放大镜和显微镜下进行,以达到精准吻合,避免造成血管狭窄,以引起血栓。   陈新国称,下午3时许,即可完成2位母亲的手术,但记者发现,尹春林昨晚7点12分,才被推出手术室,比预计时间晚了足足4个小时左右。   4人中,由于在术前评估时,尹春林的肝脏体积重量相对较大。据陈新国解释,医护人员切除尹春林的左肝外叶后,对其做了一些诸如超声、胆道造影等检查,以确保供体的安全。   同时,医护人员发现尹春林的供肝与受体的重量比超过规定标准,可能导致受体身体机能无法接受供肝移植,所以在灌注修整阶段,适当减小了供肝的体积,也耗费了一定时间,造成尹春林手术时间较长。   孩子排异率高于成人   今日凌晨1时序,尹春林、罗丹及团团、哲哲的手术都已完成,并宣告成功。   陈新国介绍,由于供体肝脏移除部分未超过60%,而肝脏术后仍可代偿性增生,所以对两位母亲的影响不大,顺利的话,术后2-3天内即可下床,一周后身体就能基本恢复。由于相对成人而言,病婴出现术后排异几率要高,所以针对小孩的抗排斥药浓度要比成人高些。   陈新国说,受体术后可能会出现不同阶段的并发症,如早期的出血、胆漏并发症和晚期的感染、排斥并发症,但医护人员会针对每种并发症进行严密监测。   “孩子们术后可能要长期服用免疫抑制剂。”陈新国说,随着时间延长,免疫抑制剂的剂量就会逐步减少,最后维持一个很低剂量的水平。   据悉,北京武警总医院器官移植研究所小儿肝脏移植手术做了一百多例,孩子的一年生存率现在在我们中心达到了97%,五年生存率能达到90%以上。全世界第一例小儿的肝脏移植已经活五十多年了   两对母子的生死17小时   数十名医护人员参与“换肝”手术   昨日凌晨3点,新国使劲揉揉眼睛。   这个北京武警总医院器官移植研究所的主任医师,刚结束一场耗时7小时的肝移植手术。   从9楼手术室走出,他直接走进办公室,为准备一场特殊的“换肝”手术,陈新国决定在医院将就一晚。   8层两个相距10米的病房里,两对母子也在等待这场手术。   罗丹和儿子哲哲睡得很香;为了让女儿尹春林睡个好觉,宋女士抱着外孙团团在走廊里来回踱步。   5个小时后,罗丹、哲哲、尹春林、团团,4个人将面临一场生命大交换。   两位母亲先被推进手术室   上午7点,陈新国从办公室爬起来,吃了些点心。   哲哲和团团,两个不满一岁的孩子,从凌晨4点后就被要求禁止进食,此时饿得哭个不停。   即将上手术台的罗丹和尹春林,此时还得想办法哄孩子开心。   尹春林把儿子团团抱到病房窗台,让他看窗外的蓝天。   走廊里,20余家媒体的记者早已等候在此,每当罗丹走入走廊,就会被长枪短炮跟随。   很快,护士们开始清场。   时针指向8点04分,尹春林躺在手术床上,被推出病房。   进入电梯前,以往爱开玩笑的她,突然掉泪了。   “别怕,睡一觉就好了。”护士们伸手抹去她的眼泪。   不一会儿,罗丹的手术床也跟了上来,当记者冲她竖起大拇指时,她笑了笑。   按照手术安排,两位母亲被推进两个手术室。   首先是麻醉师为尹春林和罗丹实施全身麻醉。   “涉及4人安全,不能有闪失”   此时,团团和哲哲却在病房闹起来。   不听姥姥的话,团团只认妈妈尹春林。哲哲也只顾张大嘴巴哭,任凭父亲抱着他,给他学骑马的声音。   闹了一会儿,他俩都累了,一个睡在婴儿车里,一个睡在姥姥的臂弯里。   上午9点,罗丹的手术首先开始。   没过多久,手术室向8楼护士站发出通知,准备半小时后去接哲哲和团团。   手术的总负责人是北京武警总医院器官移植研究所所长沈中阳,对这个1993年就从事肝移植手术的权威专家而言,这次手术并不是最复杂的。但手术前他坦言,由于涉及两对母子的手术安全,如若出现任何闪失,都是他不愿意看到的。   于是,他决定参与4台手术的关键环节。   由于一个人无法同时参与两场手术,尹春林的手术被安排到稍后开始,与罗丹的手术相差16分钟左右。   上午10点35分,团团和哲哲先后被送到9楼手术室,加入到手术的行列中。   北京武警总医院综合楼9楼,共有6个手术室,4个被此次手术使用。   3米多宽的手术室门禁,“哗啦啦”被拉上,两个家庭的“换肝”手术开始。   医生穿梭于4个手术室   手术前评估时,发现罗丹的肝脏体积较小,手术中她的左肝外叶游离进展顺利。   眼看供体快被游离出来,陈新国着急了。   “快快,快把手术做完。”说着,他快步走入隔壁的手术室。这是团团所在的手术室,已被麻醉的团团准备游离病肝。   两对母子,4个手术室。移植科的医生,除了值班的外,都出动了,足有15人,“算上护士,得有数十人。”沈中阳说,手术过程中人手不够,值班的人员也进来帮忙。   手术室的隔离门不断重复着打开、关闭、再打开的节奏。   从手术室内传来的手术预计完成时间一变再变,从晚上10点,到11点,再到12点。   随着手术的进程,一些意想不到的难题也考验着医生们。   时针转向下午5点05分。   沈中阳教授背着双手,大步流星地从团团所在的第六手术室出来,走向哲哲所在的第五手术室,“那个(团团)该吻合胆道了,这个就比较麻烦了。”   哲哲接受葛西手术后,曾造成腹腔感染,导致腹腔被打开后,粘连迹象较严重,影响了手术进度。   两个父亲特意穿了红T恤   手术室外,两个年轻的爸爸在等待。   21岁的刘祥(哲哲的父亲)和25岁的罗开志(团团的父亲),不约而同穿着红色T恤,半倚在手术室外的墙上,表情凝重,默不作声。   许久,刘祥瞟了一眼罗开志说,你看这T恤,今天特意穿的,红色,喜庆,希望孩子和老婆手术顺利。   罗开志勉强一笑,不说话。   其间,医生告知,两个大人的手术预计下午4点结束,孩子的手术得到晚上11点,建议他们到病房休息。   两个父亲似听非听,仍紧挨着蹲在手术室外,不时叹息。   时间一分一分过去。   罗开志突然起身,下到8楼病房。刘祥看罗开志离开,也跟着下楼。   俩人在病房转悠了一圈,旋即返回,继续在病房外等待。   从8楼病房到9楼手术室,22个台阶,两人走了十多次。   每次都很匆匆,却漫无目的。   17小时生死角逐宣告胜利   下午3点多,手术室门打开,医生提着一个黄色塑料袋走出来。   这是团团切下来的肝脏,两个手掌大,黑黑的。   罗开志和刘祥马上凑过去。   看着儿子的病肝,罗开志眉头紧锁,双手颤抖,眼神中慌乱。   刘祥拍了拍罗开志的肩膀,两人又重新蹲下。   过了一个小时,铁门再次打开。   医生推出躺在担架床上的罗丹,刘祥看着还未苏醒的妻子,轻吐一口气。他和医生一起将妻子护送到ICU病房,又蹲在手术室外。   “老婆没事儿,睡得很平静。”刘祥像是自言自语,也像是鼓励罗开志,让他不要担心。   “相信孩子也一样坚强。”罗开志说。   晚7点12分许,尹春林也被推入ICU病房。   此时,罗开志和刘祥轻松了一些,两人约定,等孩子和老婆手术完毕,两个家庭要“锁定亲情”,“团团和哲哲,血管里流着两个家庭的血液,肝脏也是两个家庭的,俩人以后有两个爸爸妈妈。”   晚9点23分,团团被推出手术室。哲哲还在手术室内,医生说还要2至3个小时。   今日凌晨1时,哲哲被推出手术室,这场耗时17小时的生死角逐,宣告胜利。&}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先天性胆道闭锁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