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绪和的故事三国演义有哪些故事

&&&&■本报记者卓晓熹通讯员朱燕香戴锦志&&&&原本路面坑坑洼洼,行车颠簸;如今施工队伍入驻,开始重铺,码头镇群众多年来的期盼即将实现。昨日,记者从泉州市公路局南安分局获悉,成功中学至县道330线码头高速出口路面重铺工程已开工,全长3公里,力争9月完工。&&&&诗芸公路破损严重重铺将惠及&&&&7万多人&&&&“这条道路重铺后,将惠及码头镇7万多名百姓。”码头镇丰联村党支部书记洪心意说,这条道路能够启动重铺,也是众多群众呼吁来的。&&&&洪心意说,这条路当地人称为诗芸公路,即从诗山至芸美,总长19.7公里,途经梅山、码头、诗山三镇。&&&&据了解,诗芸公路1997年开工建设,1998年码头地段16.5公里先行竣工,1999年全线通车。&&&&“当时,该公路是由各镇按各自路段,自行组织资金拓建的。”洪心意说,当年不仅华侨、乡贤、企业家捐款,各村村民也纷纷出钱出力,单筹措资金就花了3年时间。&&&&“受当时条件限制,道路标准不高。”洪心意表示,短短几年后,部分路面就出现了沉降、破损等问题。&&&&问题出现后,年期间,南安公路分局也主动多次对该路段破损的水泥板进行修补,但成效甚微。2009年,随着泉三高速公路通车,码头互通口开始通行,这些问题慢慢变大。&&&&“那时起,路上车流量迅速增加,特别是从永春开往泉州方向的重货车大量经过,使路面破损得更严重。”洪心意说,由于错板、沉降等问题,好几次有骑摩托车的村民摔倒在地,头破血流。&&&&路面存在交通隐患,沿途群众反映强烈。“这条路贯穿码头镇主要通行道,也是永春通往泉州的重要通道,为了安全,急需进行路面维修。”洪心意说。&&&&2011年,作为南安人大代表的洪心意等人,提出了《关于诗芸公路(330县道)路面维修的建议》。&&&&采取分期分段施工之前已重铺&&&&2公里&&&&年,码头镇人大代表团连续两年提出,建议优先把诗芸公路整体维修列入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中,尽快组织实施。&&&&“接到建议后,我们高度重视,将这路段的情况向泉州市公路局汇报,争取分期分段对诗芸公路路面进行重铺。”南安公路分局副局长蔡杏仁说。&&&&建议起了效果,2012年年底,南安公路分局投入200万元,完成了县道330线码头镇区至成功中学路段重铺工程,实现了2公里路面翻新。&&&&蔡杏仁说,先行实施2公里,把学校至镇区的安全顾起来。“由于全线铺设资金量巨大,只能采取分期分段重铺,逐步提高路况。”&&&&“当时我们感到很满意,但是希望能够继续争取把全段路都列入年度计划。”洪心意说,加快诗芸公路全线重铺工作,将使沿线干部群众真正看到南安北部振兴的希望,有效加快东溪流域经济发展战略的推进。&&&&今年再次重铺3公里预计9月完工&&&&如今,正在实施的成功中学至县道330线码头高速出口路面重铺工程,3公里路面承载着码头镇7万多名群众的期盼。&&&&昨日,记者沿该路段看到,路面坑洼严重,其中一处约35平方米的路面,水泥板裂痕明显、碎成多块,且有近7厘米的下沉。&&&&不远处,路面重铺工作正在施工,部分路段有几台机器正在凿碎路面,有的已经开始铺设稳定层。&&&&“经过调查,重铺路段上共有大大小小300多处‘病害’。”现场技术员张威坚说,永春至码头镇右侧路面破碎较为严重。&&&&张威坚介绍,该工程全长3公里,宽15米,重铺面积达4.5万平方米。&&&&“目前已经完成了2万多平方米的路面打裂工作,铺设了3000多平方米的稳定层。力争在9月雨季来临前,按时序做好建设工作。”张威坚说。&&&&他是“毛主席的好干部”随军南下后留在东田工作&&&&手枪被叛徒做手脚求援路上英勇牺牲&&&&■本报记者宋海林何雪莲&&&&南官公路往东田甘棠井方向,有一处稍显“气派”的墓:占地20平方米左右,周围种有松树。安葬在这里的胡绪和是河北武安人,1950年遭遇敌特反动暴乱,牺牲在东田“镇坂尾”。&&&&从2008年起就组织学生于清明期间祭扫胡绪和烈士墓的庄志端,是南安四中的团委书记;现今73岁的东田镇文化站原站长陈奕执,则对胡绪和的事迹比较清楚。从他们口述中,记者了解到了烈士胡绪和的事迹。被匪徒发现他英勇牺牲&&&&1949年冬,随着解放军南下,革命的火种已燃烧至东田山区。作为南下部队的一员,胡绪和留在了东田工作,并担任南安2区(东田)政治教导员,他一面宣传党的方针政策,一面发动群众打土匪,建立红色政权,巩固胜利果实。&&&&当时,国民党反动派在东田的势力不甘心失败,他们纠集了一股土匪,窝在山中,伺机反扑。&&&&1950年正月初七,本是个喜气洋洋的节日,东田上空却飘荡着血雨腥风。当天,国民党反动派纠集一帮土匪,约200多人,围攻区公所。因寡不敌众,区公所被攻破,区干部和守卫战士等23人惨遭杀害。&&&&暴动发生时,胡绪和下乡到东山(现东田丰山村),得知情况后,他火速赶回区公所,但区公所已被匪徒团团围住。于是,他准备到汤井组织武装力量支援。当他跑到周芳口时,通往汤井的路已被匪徒切断,他只好从洞寨山西域退走,打算越过水洋美到县城求援。不幸的是,他被匪徒发现。&&&&县城去不了,他一边退一边反击追赶的匪徒。退到一个小山头时,他发现手枪打不响了,匪徒趁机围了上来,他英勇牺牲。&&&&事后得知,胡绪和的手枪打不响,是因为子弹里面的火药被叛徒倒了出来,装入油菜籽。&&&&10多岁参加抗日活动遗体葬在牺牲地附近&&&&关于这场暴动,还有一个说法。&&&&流窜在南安一带的国民党反动派、土匪,对新生的红色政权“怕得要死,恨得要命”,拼凑了反革命武装“白云纵队”。这股反动武装在金淘秘密开会,决定在正月十五这天,在南安县五区同时发动反革命武装暴动。&&&&而正月初七那天,东田区公所的干部去山头宣传党的政策,了解情况,聚集在山头附近的土匪误以为行动暴露,提前发动了暴动。&&&&出生在贫苦农民家中的胡绪和,从小就给地主家放牛做长工,还经常被欺负。10多岁时,他就在老家积极参加抗日活动,站岗放哨,1938年入党。南下后,他在东田建立了以汤井村为基点的群众基础,迅速提高了当地老百姓的阶级觉悟,广大群众非常喜欢他,亲切称呼他为“毛主席的好干部”。&&&&胡绪和英勇牺牲后,遗体被安葬在牺牲地附近。
<INPUT type=checkbox value=0 name=titlecheckbox sourceid="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Copyright (C)
All Rights Reserved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主管主办
南安商报社版权所有
新闻热线:0 & 发行热线:7&
广告热线:8
地址:南安市美林街道江北大道广电中心大楼14楼净芙祛斑灵有人用过吗_百度知道
净芙祛斑灵有人用过吗
我有更好的答案
把脸脱得薄薄的,我买了个体验装用了半个月皮肤就很溥了。先不说能不能祛斑,用过之后脸干我买了,紧绷绷的(也用了自己的护肤品还是很干),再不敢用了,不行,千万别上当啊,它是一层一层的脱皮
我买了,不行。先不说能不能祛斑,用过之后脸干,紧绷绷的(也用了自己的护肤品还是很干),它是一层一层的脱皮,把脸脱得薄薄的,我买了个体验装用了半个月皮肤就很溥了,再不敢用了,千万别上当啊!
先不说能不能祛斑,用过之后脸干,紧绷绷的(也用了自己的护肤品还是很干),它是一层一层的脱皮,把脸脱得薄薄的,我买了个体验装用了半个月皮肤就很溥了,再不敢用了,千万别上当啊!
我真想将您唤醒, 聆听您深情地回顾。关麒麟凛然成大义, 吕学政视死如归途。 宋义、王世禄、胡绪和 等等、等等,三十四名烈士的忠诚 是用鲜血来铸。
其他类似问题
祛斑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为您推荐: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第三方登录
大山里的“夫妻学校” 夫妻并肩坚守撑起村小21年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放在窗台的铜铃,已经用了21年。 谢道玖 摄
吴光琼正在给学生上课。 谢道玖 摄
张绍禄在给学生讲解题目。 谢道玖 摄 中新网重庆3月3日电 (谢道玖)3月,初春的大巴山里鲜花遍野。置身其中的重庆巫溪县中梁乡星溪村小迎来了新学期。 清点学生、打扫清洁……3日,年过半百的夫妇张绍禄和吴光琼又开始了新学年里的忙忙碌碌。 一座大山,一所村小,一对夫妻。21年来,从晨曦到晚霞,从青丝到白发,夫妻俩无悔坚守,携手撑起了这座村小,延续着山里娃求学的希望。 隔山相望 他们是大山里的“牛郎织女”
今年55岁的张绍禄是中梁乡双河村1社人。妻子吴光琼则是中梁乡星溪村1社人,今年50岁。 1979年,高中毕业的张绍禄成了乡里电影放映队的一员。1983年,初中毕业的吴光琼选择在本乡朱家村村小代课。一次放映路上,两人偶然结缘,1985年喜结连理,在中梁小学附近安家。 中梁小学是乡里的中心小学。1986年学校差教师,作为村里少有的高材生,张绍禄很快被请去顶编代课,月工资27元。 银水村小在中梁乡最东边,离张绍禄的家有50里山路。1989年,村小有个小学毕业班找不到合适的老师,村里想到了张绍禄,张绍禄当场应了下来。而此时,吴光琼已被调到离家30里外、乡域西端的平安村小代课,2岁多的儿子正是需要细心照顾的时候。 “为了别人的娃,自己的娃都不顾,你们这是为哪般呀。”面对许多人的不理解,张绍禄却说,孩子们背靠大山,读书可能是最好的出路,他和妻子算是半个“知识分子”,有责任帮孩子们走好这条路。 老人年老体弱、负担重,夫妻俩只能自己带孩子。妻子授课路程也远,带孩子的重任多半落在张绍禄身上。每周末,他从家里走时就背个“驼子背篼”,背篼里除了年幼的儿子,还有两把面条、一小袋包谷面,这是他们在学校6天的伙食。 陡峭蜿蜒的山路难走,杂草丛生中尽是凶险。到银水村小的第二年,张绍禄就遭遇了“生死劫”:一次在去学校的半路歇脚,他左膝不小心被“干柴棒”(学名叫“竹节虫”)偷袭。 “当地人称这种虫叫‘无药医’,毒性厉害无比。”张绍禄情急下想到“以毒攻毒”,他请同行的老人帮忙抓住毒虫,用石头压碎后用树叶敷贴在伤口。怕学生到校后没人上课,他在路边找农户讨了两杯药酒,硬是咬紧牙关一瘸一拐一路攀爬到了学校。这一咬牙,让他的腿脚疼痛多年,至今左膝盖伤疤还在。 两所村小相距8小时路程,夫妻俩虽在同一个乡教书,却只能隔山相望。5年时间里,两人仅“串”过1次校,除寒暑假,只有周末才能相见。 坚守深山 他们携手撑起村小21年 有一次,夫妻俩吃罢午饭,又要分头各奔学校。刚出家门,孩子舍不得妈妈,在背篼里大哭不止。老校长胡绪和见状,难抑眼泪横流,“为了山里的娃娃们,你们两口子牺牲太多,我不能狠心肠让你们一直没有小家呀。” 中梁乡山大坡陡,农户居住分散,最多时全乡有32个村小教学点。后来村小校点撤并,此前的水田、平安、太平、向阳和南坪等5所村小被撤并成星溪村小。 1994年,张绍禄和吴光琼双双被调到星溪村小,圆了“小家梦”。自此,两人再没离开过这所村小,一干就是21年。 比起昔日的从教路,夫妻俩到星溪村小的路程也不轻松。 自古“山路十八弯”。张绍禄说,那时到星溪村小,要翻过大大小小10多道山梁,趟过32条河沟,才能爬到学校。河沟上没有桥,不论春夏秋冬,夫妻俩都要卷着裤腿趟过冰凉刺骨的河水。经年累月,两人双腿都患上了关节炎。 2005年,山下的中梁水库正式开始建设。两人在河口的老家被拆迁,将家搬到了学校。 2006年,张绍禄和吴光琼双双通过民师转聘考试,成为正式教师。星溪村小也调来了两个新教师,破天荒有了4名教师和4个班、80多名学生。但好景不长,第二年这两名老师就先后调走了,自此再没来过新老师。 经过这短暂的“热闹”,星溪村小又只剩下了孤独的夫妻俩。 如今,张绍禄教一年级,有16名学生。吴光琼教三年级,也是16名学生。32名学生中,不少都是夫妻俩教过的学生的子女。两人笑言“自己都是祖师爷、祖师母了”。 晨曦送走晚霞,青丝染上白发,夫妻俩撑起这所村小21年,星溪村小也成了名副其实的“夫妻学校”。 省吃俭用 他们是帮贴学费的“老账人” 夫妻俩几十元的月工资拿了很多年。两人省吃俭用、种地补贴家用,生活清苦。 有一年,巫溪县教委组织代课教师集中申办教师资格证,报名费和培训费每人要100多元。听闻消息,张绍禄又喜又忧,“喜的是教了这么多年终于可以持证上岗了,忧的却是报名费。”张绍禄最后决定让妻子先考,自己以后再考。就这样,张绍禄错失了几次转正考试。 吴光琼感叹,夫妻俩那些年“遭的孽可以卖”(方言,意指吃了很多苦)。儿子、女儿从小跟着他们读书,到中学后最怕接到他们打来的电话。“一打电话,多半就是要生活费。一个月一两百的生活费,还要到处找人借。”张绍禄调侃说,他们那时是村里有名的“老账人”。 生活上捉襟见肘的夫妻俩,在学校和学生身上却大方得很。 刚到星溪村小那年,学校没有铃铛,张绍禄去买了个口哨,后来觉得吹口哨指挥上下课不靠谱,又自掏腰包花40元“巨资”买了个手摇铜铃沿用至今;90年代农村电网建设那年,夫妻俩商量学校没电不行,自出1000多元买了电线、灯泡,张绍禄自己动手安装;星溪村小新校建成那年,临近开学,校园建筑垃圾一片,夫妻俩花50元一天请来几个工人,卷起衣袖、裤脚一起装运垃圾、清扫校园,迎来新校新气象;学生“营养午餐”开始实施那年,除中心校配发的一个电饭煲外,其余的锅灶瓢盆全是吴光琼花几百元到集市上买来的…… “只要是做正事、好事,花这点钱不算啥。”张绍禄说,有些人见他们生活困难还花“冤枉钱”,劝他们去报销。夫妻俩却一笑了之。 冉隆军是星溪村4社人,10多年前上学时交不起学费,从幼儿班到3年级,夫妻俩给他垫了4年的书学费。“总共差不多1000元,要张老师那时候大半年工资才抵得上。”冉隆军说。 集腋成裘,聚沙成塔。几十年下来,夫妻俩就这样几十、上百元的帮贴学费,贴出去了3000多元。 教良心书 他们是学生们心中的太阳 “教书得对得起良心,对得起山里的乡亲。”让山里娃走出大山,是夫妻俩一生的心愿。 几十年间,夫妻俩从未耽误一天课程,教学精益求精,学生成绩常名列全乡前茅。张绍禄最骄傲的,就是有一年全乡共1800元教学质量奖,他独拿1600多元,其余几十个老师只分了200元。“星溪村小有一对好老师”的声名远播,以致隔山的宁厂镇也有家长送子上门求学。 山高路远,户散人稀。村里住家最远的学生到校要走足足3小时。寒冬腊月,山路常铺满积雪。“孩子小,走这么远的路受不了。”夫妻俩商量,让最远的孩子留校住读,他们义务帮忙照顾。 现在巫溪县人民医院上班的刘道玲,就是夫妻俩住校照顾的学生之一。从学前班到3年级,刘光玲住读了4年。她回忆说,所谓的住读,其实就是在老师家吃住,“多亏了他们当年的细心照顾,我才能安心学习,走到今天。” 夫妻俩到底带过多少个“刘道玲”,他们不记得,但附近村民却清楚,“少说也有一二十个”。 学校离村卫生室较远,山里孩子衣着单薄,常有学生感冒,吴光琼就备一些感冒药等常用药。遇到暴雨山洪,夫妻俩会特地赶到村头河边接送学生。 张绍禄不爱串门、不爱娱乐,但有个习惯,空了就四处搜罗树苗,将其移栽到校园。现在,校园内大大小小100多株树木,全是他亲手移栽。 让夫妻俩感到有些遗憾的,就是没能好好照顾一对儿女。2009年,儿子张伟在外地打工惨遭意外身亡,读高三的女儿张艾如今准备报考艺校。为了对女儿多一些弥补,两人现搬到了县城居住。每周日下午到校,周五下午回县城,来来回回就靠一辆摩托车,80多公里的路程,一路他要歇息两次。张绍禄说,坐车不划算,来去一趟两人要120元路费。 岁月不饶人,吴光琼患上了脊椎突出,常疼痛不已。张绍禄则视力下降得厉害,遇到阴天,连书上拼音的声调也已看不太清。但说到将要到来的退休,夫妻俩满是不舍。 吴光琼掰着指头算道,她2020年6月退休,张绍禄则要2021年6月退休。退休了干什么?吴光琼说,她要坚持到学校,陪张绍禄教完最后一批孩子。 吴光琼告诉记者,夫妻俩现在只有两个心愿:一是未来有新老师接过他们手中的教鞭,继续撑起星溪村小。二是希望女儿在今年的高考中取得好成绩,扬起她人生的帆。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跟贴热词:
文明上网,登录发贴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易立场。
目前没有跟贴,欢迎你发表观点
图片,文字等缺失或错误
色情,暴力等非法内容
广告,重复文章等垃圾内容
我有话要说第三方登录
大山里的“夫妻学校” 夫妻并肩坚守撑起村小21年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放在窗台的铜铃,已经用了21年。 谢道玖 摄
吴光琼正在给学生上课。 谢道玖 摄
张绍禄在给学生讲解题目。 谢道玖 摄 中新网重庆3月3日电 (谢道玖)3月,初春的大巴山里鲜花遍野。置身其中的重庆巫溪县中梁乡星溪村小迎来了新学期。 清点学生、打扫清洁……3日,年过半百的夫妇张绍禄和吴光琼又开始了新学年里的忙忙碌碌。 一座大山,一所村小,一对夫妻。21年来,从晨曦到晚霞,从青丝到白发,夫妻俩无悔坚守,携手撑起了这座村小,延续着山里娃求学的希望。 隔山相望 他们是大山里的“牛郎织女”
今年55岁的张绍禄是中梁乡双河村1社人。妻子吴光琼则是中梁乡星溪村1社人,今年50岁。 1979年,高中毕业的张绍禄成了乡里电影放映队的一员。1983年,初中毕业的吴光琼选择在本乡朱家村村小代课。一次放映路上,两人偶然结缘,1985年喜结连理,在中梁小学附近安家。 中梁小学是乡里的中心小学。1986年学校差教师,作为村里少有的高材生,张绍禄很快被请去顶编代课,月工资27元。 银水村小在中梁乡最东边,离张绍禄的家有50里山路。1989年,村小有个小学毕业班找不到合适的老师,村里想到了张绍禄,张绍禄当场应了下来。而此时,吴光琼已被调到离家30里外、乡域西端的平安村小代课,2岁多的儿子正是需要细心照顾的时候。 “为了别人的娃,自己的娃都不顾,你们这是为哪般呀。”面对许多人的不理解,张绍禄却说,孩子们背靠大山,读书可能是最好的出路,他和妻子算是半个“知识分子”,有责任帮孩子们走好这条路。 老人年老体弱、负担重,夫妻俩只能自己带孩子。妻子授课路程也远,带孩子的重任多半落在张绍禄身上。每周末,他从家里走时就背个“驼子背篼”,背篼里除了年幼的儿子,还有两把面条、一小袋包谷面,这是他们在学校6天的伙食。 陡峭蜿蜒的山路难走,杂草丛生中尽是凶险。到银水村小的第二年,张绍禄就遭遇了“生死劫”:一次在去学校的半路歇脚,他左膝不小心被“干柴棒”(学名叫“竹节虫”)偷袭。 “当地人称这种虫叫‘无药医’,毒性厉害无比。”张绍禄情急下想到“以毒攻毒”,他请同行的老人帮忙抓住毒虫,用石头压碎后用树叶敷贴在伤口。怕学生到校后没人上课,他在路边找农户讨了两杯药酒,硬是咬紧牙关一瘸一拐一路攀爬到了学校。这一咬牙,让他的腿脚疼痛多年,至今左膝盖伤疤还在。 两所村小相距8小时路程,夫妻俩虽在同一个乡教书,却只能隔山相望。5年时间里,两人仅“串”过1次校,除寒暑假,只有周末才能相见。 坚守深山 他们携手撑起村小21年 有一次,夫妻俩吃罢午饭,又要分头各奔学校。刚出家门,孩子舍不得妈妈,在背篼里大哭不止。老校长胡绪和见状,难抑眼泪横流,“为了山里的娃娃们,你们两口子牺牲太多,我不能狠心肠让你们一直没有小家呀。” 中梁乡山大坡陡,农户居住分散,最多时全乡有32个村小教学点。后来村小校点撤并,此前的水田、平安、太平、向阳和南坪等5所村小被撤并成星溪村小。 1994年,张绍禄和吴光琼双双被调到星溪村小,圆了“小家梦”。自此,两人再没离开过这所村小,一干就是21年。 比起昔日的从教路,夫妻俩到星溪村小的路程也不轻松。 自古“山路十八弯”。张绍禄说,那时到星溪村小,要翻过大大小小10多道山梁,趟过32条河沟,才能爬到学校。河沟上没有桥,不论春夏秋冬,夫妻俩都要卷着裤腿趟过冰凉刺骨的河水。经年累月,两人双腿都患上了关节炎。 2005年,山下的中梁水库正式开始建设。两人在河口的老家被拆迁,将家搬到了学校。 2006年,张绍禄和吴光琼双双通过民师转聘考试,成为正式教师。星溪村小也调来了两个新教师,破天荒有了4名教师和4个班、80多名学生。但好景不长,第二年这两名老师就先后调走了,自此再没来过新老师。 经过这短暂的“热闹”,星溪村小又只剩下了孤独的夫妻俩。 如今,张绍禄教一年级,有16名学生。吴光琼教三年级,也是16名学生。32名学生中,不少都是夫妻俩教过的学生的子女。两人笑言“自己都是祖师爷、祖师母了”。 晨曦送走晚霞,青丝染上白发,夫妻俩撑起这所村小21年,星溪村小也成了名副其实的“夫妻学校”。 省吃俭用 他们是帮贴学费的“老账人” 夫妻俩几十元的月工资拿了很多年。两人省吃俭用、种地补贴家用,生活清苦。 有一年,巫溪县教委组织代课教师集中申办教师资格证,报名费和培训费每人要100多元。听闻消息,张绍禄又喜又忧,“喜的是教了这么多年终于可以持证上岗了,忧的却是报名费。”张绍禄最后决定让妻子先考,自己以后再考。就这样,张绍禄错失了几次转正考试。 吴光琼感叹,夫妻俩那些年“遭的孽可以卖”(方言,意指吃了很多苦)。儿子、女儿从小跟着他们读书,到中学后最怕接到他们打来的电话。“一打电话,多半就是要生活费。一个月一两百的生活费,还要到处找人借。”张绍禄调侃说,他们那时是村里有名的“老账人”。 生活上捉襟见肘的夫妻俩,在学校和学生身上却大方得很。 刚到星溪村小那年,学校没有铃铛,张绍禄去买了个口哨,后来觉得吹口哨指挥上下课不靠谱,又自掏腰包花40元“巨资”买了个手摇铜铃沿用至今;90年代农村电网建设那年,夫妻俩商量学校没电不行,自出1000多元买了电线、灯泡,张绍禄自己动手安装;星溪村小新校建成那年,临近开学,校园建筑垃圾一片,夫妻俩花50元一天请来几个工人,卷起衣袖、裤脚一起装运垃圾、清扫校园,迎来新校新气象;学生“营养午餐”开始实施那年,除中心校配发的一个电饭煲外,其余的锅灶瓢盆全是吴光琼花几百元到集市上买来的…… “只要是做正事、好事,花这点钱不算啥。”张绍禄说,有些人见他们生活困难还花“冤枉钱”,劝他们去报销。夫妻俩却一笑了之。 冉隆军是星溪村4社人,10多年前上学时交不起学费,从幼儿班到3年级,夫妻俩给他垫了4年的书学费。“总共差不多1000元,要张老师那时候大半年工资才抵得上。”冉隆军说。 集腋成裘,聚沙成塔。几十年下来,夫妻俩就这样几十、上百元的帮贴学费,贴出去了3000多元。 教良心书 他们是学生们心中的太阳 “教书得对得起良心,对得起山里的乡亲。”让山里娃走出大山,是夫妻俩一生的心愿。 几十年间,夫妻俩从未耽误一天课程,教学精益求精,学生成绩常名列全乡前茅。张绍禄最骄傲的,就是有一年全乡共1800元教学质量奖,他独拿1600多元,其余几十个老师只分了200元。“星溪村小有一对好老师”的声名远播,以致隔山的宁厂镇也有家长送子上门求学。 山高路远,户散人稀。村里住家最远的学生到校要走足足3小时。寒冬腊月,山路常铺满积雪。“孩子小,走这么远的路受不了。”夫妻俩商量,让最远的孩子留校住读,他们义务帮忙照顾。 现在巫溪县人民医院上班的刘道玲,就是夫妻俩住校照顾的学生之一。从学前班到3年级,刘光玲住读了4年。她回忆说,所谓的住读,其实就是在老师家吃住,“多亏了他们当年的细心照顾,我才能安心学习,走到今天。” 夫妻俩到底带过多少个“刘道玲”,他们不记得,但附近村民却清楚,“少说也有一二十个”。 学校离村卫生室较远,山里孩子衣着单薄,常有学生感冒,吴光琼就备一些感冒药等常用药。遇到暴雨山洪,夫妻俩会特地赶到村头河边接送学生。 张绍禄不爱串门、不爱娱乐,但有个习惯,空了就四处搜罗树苗,将其移栽到校园。现在,校园内大大小小100多株树木,全是他亲手移栽。 让夫妻俩感到有些遗憾的,就是没能好好照顾一对儿女。2009年,儿子张伟在外地打工惨遭意外身亡,读高三的女儿张艾如今准备报考艺校。为了对女儿多一些弥补,两人现搬到了县城居住。每周日下午到校,周五下午回县城,来来回回就靠一辆摩托车,80多公里的路程,一路他要歇息两次。张绍禄说,坐车不划算,来去一趟两人要120元路费。 岁月不饶人,吴光琼患上了脊椎突出,常疼痛不已。张绍禄则视力下降得厉害,遇到阴天,连书上拼音的声调也已看不太清。但说到将要到来的退休,夫妻俩满是不舍。 吴光琼掰着指头算道,她2020年6月退休,张绍禄则要2021年6月退休。退休了干什么?吴光琼说,她要坚持到学校,陪张绍禄教完最后一批孩子。 吴光琼告诉记者,夫妻俩现在只有两个心愿:一是未来有新老师接过他们手中的教鞭,继续撑起星溪村小。二是希望女儿在今年的高考中取得好成绩,扬起她人生的帆。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跟贴热词:
文明上网,登录发贴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易立场。
目前没有跟贴,欢迎你发表观点
图片,文字等缺失或错误
色情,暴力等非法内容
广告,重复文章等垃圾内容
我有话要说}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寓言故事有哪些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