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具特色的民居作者民居介绍岭南方村民宅

 上传我的文档
 下载
 收藏
该文档贡献者很忙,什么也没留下。
 下载此文档
正在努力加载中...
南方地区城市小住宅地域特色研究
下载积分:300
内容提示:南方地区城市小住宅地域特色研究
文档格式:PDF|
浏览次数:0|
上传日期: 01:53:38|
文档星级: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南方地区城市小住宅地域特色研究.PDF
官方公共微信新浪广告共享计划>
广告共享计划
中国历史文化名镇(一)
中国历史文化名镇,是由建设部和国家文物局共同组织评选的,保存文物特别丰富,且具有重大历史价值或纪念意义的,能较完整地反映一些历史时期传统风貌和地方民族特色的镇。通常和“中国历史文化名村”一起公布。第一批日公布,共10个镇;第二批日公布,共34个镇;第三批日公布,共41个镇。
  中国历史文化名镇的评选依据建设部和国家文物局日发布的《中国历史文化名镇(村)评选办法》进行。&&
  根据各地评选推荐,截止2007年5月,建设部、国家文物局先后公布三批中国历史文化名镇85座和中国历史文化名村72座。
  中国历史文化名村,是由建设部和国家文物局共同组织评选的,保存文物特别丰富、且具有重大历史价值或纪念意义的,能较完整地反映一些历史时期传统风貌和地方民族特色的村。通常和“中国历史文化名镇”一起公布。第一批日公布,共12个村;第二批日公布,共24个村;第三批日公布,共36个村。`
  中国历史文化名村的评选依据建设部和国家文物局日发布的《中国历史文化名镇(村)评选办法》进行。&&&
山西省灵石县静升镇
静升镇位于山西省灵石县城东北12公里处,坐落在风景秀美的绵山脚下,依山傍水。九沟、八堡、十八街巷散布于北山之麓,错落于小水河畔的王家大院、红庙和文笔塔等古建筑群,是古镇静升悠久历史文化的见证,展示了深厚的传统文化积淀和浓郁的人文景观风貌。现存大大小小的店铺、典当行、估衣店、水井、石板小路、戏台等依稀可见当年静升的繁荣景象和独特的人文气息。&&&&&
远在新石器时代,古镇静升就有人类繁衍生息,商代则是“内”部落生产劳动、安居乐业的地方。春秋时,因介子推之故,与静升相连的绵山被封为介山,静升也曾名为“旌善村”。隋开皇又改为“灵瑞乡”。唐贞观以来,灵瑞乡日臻兴旺,直至元皇庆年间仍以灵瑞乡称之。到清康乾盛世,农商发达,经济繁荣,民间修庙宇,建民居,大兴土木,静升镇经历了第一次大规模的发展时期,被誉为“晋中第一镇”。&
江苏省吴江市同里镇&&&
  同里镇位于太湖之畔古运河之东,距苏州城18公里,离上海80公里,旧称“富土”,唐初,因其名太侈,改为“铜里”,宋代,又将旧名“富土”两字相叠,上去点,中横断,拆字为“同里”,沿用至今。&
  清丽古朴的同里有三多:明清建筑多,水乡小桥多,名人志士多。&&&
  明清建筑多,镇内有明清两代园宅38处,寺观祠宇47座,有士绅豪富住宅和名人故居数百处之多。古镇原有“前八景”、“后八景”、“续四景”等二十多处自然景观,今尚存“东溪望月”、“南市晓烟”、“北山春眺”、“水村渔笛”、“长山岚翠”诸景。&&
  水乡小桥多,同里镇四面环水,镶嵌于五湖之中。川字形的15条小河把镇区分隔成七个小岛,而49座古桥又将小岛串为一个整体。建筑依水而立,以“小桥流水人家”著称,素有“东方小威尼斯”之誉。&
浙江省嘉善县西塘镇 &  
  西塘地位于浙江省嘉兴市嘉善县,距嘉善县城11公里,是一座已有千年历史文化的古镇。地势平坦,水网交织,自然环境优美、恬静。这里小桥流水人家的小镇格局与江南诸多水乡名镇没有太大的差别,但面积之大和桥多、弄多、廊棚多的特色,构成了西塘与众不同的风格。&&
  蕴涵西塘建筑文化形成源于沿河店家为方便水乡村民在傍河的街边停船购物,做农副产品交易而各自搭建的,因店与店相连,各家所建的廊棚也就连了起来,像一条带子紧紧地缠绕在小镇的河边,廊棚下的石板路因此成了既能挡风避雨又能遮阳的走廊。西塘有廊棚千余米,主要分布在朝南埭、北栅街一带,和自行车同行,别有一番情趣。&&
  西塘民居多建于明清两代,弄堂作为市镇及民居建设的一个部分保存下来。西塘有长短不一的弄堂122条,百米以上的有5条,其中名气最大的就数石皮弄了。石皮弄位于小镇西街王姓家族宅第种福堂西侧,全长68米,最宽处1米,最窄的地方仅80公分。该弄路面由166块厚仅3公分的条石铺成,要将花岗岩凿成如此之薄实非易事,石皮弄也因此得名。
福建省上杭县古田镇
  古田镇位于福建省龙岩市上杭县东北部、梅花山南麓,地处龙岩市新罗、上杭、连城三县区结合部,是著名的“古田会议”会址所在地,又是梅花山A级自然保护区所在地。&&
  地处交通要塞,北通连城、长汀,连接江西,西南达上杭、武平,通往广东,东连龙岩、漳平、达厦门,交通便利,来往旅客川流不息。&&
  古田镇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苏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毛泽东、朱德、陈毅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都在古田这片红土地上进行过伟大的革命实践。&&&
  古田会议会址位于上杭县古田镇溪背村。原系廖氏宗祠,建于道光二十八年(1848年),红四军进驻古田后改名为“曙光小学”。砖木结构平房,建筑面积826平方米。1929年12月,毛泽东同志主持的红四军第九次代表大会在此召开,通过了具有历史意义的古田会议决议案。&&&
重庆市石柱县西沱镇&&  
  西沱镇位于重庆市石柱土家族自治县长江南岸,依山傍水,是长江文化、巴蜀文化、荆楚文化和土家族历史文化的交汇地。&& 
  西沱古镇又名“西界沱”,已有1900多年的历史,古镇内的“云梯街”,以独持的风貌,幸存于长江三峡库区175米水位以上。“秦砖汉瓦宋元楼,千载临风赋江流”,古镇现存有许多明清时期古建筑和土家古民居。&&&
  云梯街两旁的土家民居,极富巴渝特色。一梯一底木板房,临街建成街铺,屋后建成吊脚楼,灰瓦白墙,被建筑学家称之为“长江沿岸最古老的奇特建筑明珠”。古镇现存众多文物古迹和明清时期古建筑:有明代富丽堂皇的禹王宫、大寺、八角庙、武庙、三楚堂;万寿宫、文昌宫、桂花园等遗址;清代建筑精美的“下盐店”遗构历历在目。&
  明代独具匠心的“龙眼桥”点缀着古镇风光。祭祀孔子、关公的“二圣宫”后殿,“余音绕梁”、“副魁”木匾保存至今。更有记录长江水文变化的水文石刻资料:陈家河长江峭壁上刻着“庚午年大水至此”7字清晰可读,对岸岩石上深刻的“大清同治庚午大河水涨”12字历历在目。民国时期的“永成”、“和成”商号遗址,是中共地下党活动的地方,已成为革命历史文物。
江苏省昆山市周庄镇&&&
  周庄镇位于苏州城东南38公里,昆山市境内西南30公里,象一朵清丽绝伦的莲花默默盛开在上海大观园旁的淀山湖畔,迄今已有九百余年的历史。它四周湖荡环抱,镇内河道纵横,房屋全都沿河而筑,河道上保存着元、明、清历代石桥十座,是典型的小桥、流水、人家的江南景色。&&&&
  周庄不仅景色如画,历史上也是人文集萃之地。至今镇上保留着近百座古老宅院,沈厅、张厅、迷楼、叶楚伧故居、澄虚道院、全福寺等名胜古迹,具有一定的历史、文化和观赏价值。&&
  西晋文学家张翰,唐代诗人刘禹锡、陆龟蒙等都曾寓居周庄;元末明初沈万三得天时地利,成为江南巨富;近代柳亚子、陈去病等南社发起人,曾聚会迷楼饮酒作诗。&&&
  当代名人到周庄采风者更不胜枚举,台湾作家三毛钟情周庄,旅美华人画家陈逸飞在周庄创作著名油画《双桥》,海外报刊则称“周庄为中国第一水乡”。
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甪直镇&&  &&
  甪直镇位于江苏省苏州城东南25公里,被全国人大常委副委员长费孝通誉为“神州水乡第一镇”,因唐代诗人陆龟蒙号甫里先生隐居于此,古称淞江甫里。明代村落聚镇改名甪直,传古代独角怪兽“甪端”用于此地意可辟邪镇风。&&
  甪直镇历来有“桥梁之乡”的美称。5.6公里的河道上横架着闻名远近的江南小桥,令人惊叹,最多时达72座半,现存41座,这里是“桥”的世界,古代建桥艺术荟萃于此,多孔的大石桥、独孔的小石桥、宽敞的拱形桥、狭窄的平顶桥、独成一景的双桥、平铺直叙的赤膊桥、左右相邻的姐妹桥、架在小溪上的半步桥……甪直镇被河道环抱着,桥梁伸向四方,形成了水乡特有的风格及景色。&&&
  著名的保圣寺,位于甪直镇西市。据《吴郡甫里志》载,寺创建于梁天监二年(公元503年),距今有1480多年历史,是江南一座古老的寺院。寺院创建之初,规模宏大,占地一百多亩,屋宇五千,僧侣上千,佛事兴盛,香火缭绕。现在从保圣寺周围的校础上,依稀可见当时的规模。保圣寺不仅气势恢宏,雕塑更为一绝,元代书法家曾为寺题抱校联:“焚宫救建梁朝推甫里掸林第一,罗汉溯源惠之为江南佛像无双。”&
浙江省桐乡市乌镇&&&
  乌镇地处浙江省桐乡市北端,西临湖州市,北界江苏吴江县,为二省三市交界之处。中国江南的封面。传承千年的历史文化;淳朴秀美的水乡风景;风味独特的美食佳肴;缤纷多彩的民俗节日。 &&
  乌镇虽历经2000多年沧桑,仍完整地保存着原有的水乡古镇的风貌和格局,梁、柱、门、窗上的木雕和石雕工艺精湛。当地的居民至今仍住在这些老房子里。全镇以河成街,桥街相连,依河筑屋,深宅大院,重脊高檐,河埠廊坊,过街骑楼,穿竹石栏,临河水阁,古色古香,水镇一体,呈现一派古朴、明洁的幽静,是江南典型的“小桥、流水、人家”石板小路,古旧木屋,还有清清湖水的气息,仿佛都在提示着一种情致,一种氛围。&&&
重庆市合川县涞滩镇&&&
  涞滩镇位于美丽的渠江边,是重庆市级风景名胜区涞滩----双龙湖风景区的重要组成部分,重庆小十景之一,距重庆城区85公里,交通十分方便。&
  涞滩古镇原名叫涞滩古寨,始建于清嘉庆年间,距今已200多年。由于傍着渠江,涞滩古寨商贾云集,街市兴旺,依山而筑的二佛寺也香火不断,是盛极一时的风水宝地。&&
  涞滩镇的古瓮城是涞滩寨的一景,古城墙今已不复存在,短垣残墙也足以让人体会到历史烙下的痕迹,这是川东地区惟一保存完好的古代防御设施,它四面开设城门,内外两层围合,形似石瓮,有“瓮中捉鳖”之意。&
  古镇的老街两旁老式木楼保存得相当好,商店、人家、茶馆鄰次阶比。街的另一头有一座建于清光绪年间的太平池,池子里储满了水,当地居民传说池子里的水干不得,一干就要发生火灾,因此街上的居民轮流担水以保持水池的水不干涸。&
重庆市潼南县双江镇&&&
  双江镇位于涪江下游的重庆潼南县,是重庆十大历史名镇之一。古镇建于明末清初,有400余年历史。镇外浮溪、猴溪环绕,镇内古街石板铺路。现存有中街、东街、上西街、下西街、南街、北街、兴隆街、水巷子、老猪巷9条街道。&&
  古镇有“禹王宫”、“清代民居”、“兴隆街大院”、“源泰和大院”、“邮政局大院”(即杨尚昆、杨闇公旧居)、“长滩四知堂”、“惠民宫”等规模大、颇具清代民居建筑风格的大型古民居20余座,被专家们誉为“难得的清代民居建筑群”。&&
  在长约700米的“清代一条街”上,楼台错落,庭院深深,古色古韵。尤其是“杨氏民居”在众多古民居中独具特色。&&
  “四知堂”距今有130多年的历史,保存完好。这座位于猴溪上游,依山临坝而建的四合院,为木结构悬山顶建筑,面积1146平方米,占地1290平方米。其建筑设计采用“步步递进,层层升高”的传统习俗,建筑布局更独具匠心。“四知堂”之名取于杨氏先祖东汉太守杨震“夜拒贿金”的典故。该室以“四知”的“四”字作为建筑布局的组合形式,前后厅面阔五间,之间于东西两侧建厢房,面阔四间,形成一个大四合院;东西厢房外侧,又各建一通外厢房,皆面阔八间,内外厢房之间建有天井和信道。&&
河北省蔚县暖泉镇
  暖泉镇位于河北蔚县境内西部,暖泉镇交通便利,东距蔚县城10.4公里,西距山西广灵县城15公里,北距下广线二级公路4公里。暖泉古镇历史悠久。由壶流河谷地发现的旧石器和众多的新石器时代遗址等考古资料可以推溯,早在两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晚期,已有人类在暖泉一带定居生活。&&
  有史料记载,古镇在尧、舜时期属冀州,商周时属代国,战国时期为赵、秦等国角逐之地。秦、汉、三国、两晋时,均属代郡,暖泉属平舒县治,镇西现存高大的封土汉墓群,便埋葬着当年的官僚显宦。唐宋时期是汉族与少数民族争夺之地。元朝建镇,明清时发展为“三堡、六巷、十八庄”,从此暖泉成为蔚县西部的交通枢纽和商贸中心。&
  被誉为“河北民俗文化第一村”的西古堡是蔚县乃至河北省的典型古堡,闻名遐迩的西古堡村,俗称“寨堡”,坐落于张家口市蔚县暖泉镇内,向西两公里即是河北与山西的省界线。全村635户,1629人。古堡建于明代嘉靖年间,扩建、续建于明末清初。此地集“古民宅、古寺院、古城堡、古戏楼”四大文化奇观为一体,是古蔚州800庄堡中最为独特,保存最为完好的一例。
山西省临县碛口镇
  碛口古镇位于临县城南50公里处,依吕梁山襟黄河水,是中国历史文化名镇,镇内的西湾村是首批中国历史文化名村。&
  碛口古为兵事要冲,在明清至民国年间凭黄河水运一跃成为我国北方著名商贸重镇,西接陕、甘、宁、蒙,东连太原、京、津,为东西经济、文化之枢纽,享有“九曲黄河第一镇”之美誉。&&
  碛口以“水旱码头小都会”的美名传遍南北。现镇内有数量丰富且保存完好的明清时期建筑,主要有货栈、票号、当铺等各类商业性建筑和庙宇、民居、码头等,几乎包括了封建制度下民间典型的漕运商贸集镇的全部类型。由于古镇至今还是原始质朴的居民生活形态,所以又有“活着的古镇”之称。&&&&&
  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碛口是华北通往延安的主要运输口岸,当时镇内建有军工厂、军衣厂,为繁荣边区经济和解决八路军、解放军的物资发挥了重要作用。日,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东渡黄河夜宿于碛口,后转到西柏坡指挥了全国解放战争。现镇内保存有毛泽东东渡黄河纪念碑和路居处等。
辽宁省新宾满族自治县永陵镇
  永陵位于辽宁省新宾满族自治县永陵镇西北起连山脚下,是努尔哈赤远祖,曾祖,祖父父亲,伯父,叔父的陵园,可称的上是清代皇家的祖坟。是我国现存规模较大,体系完整的古代帝王陵寝建筑群。它具有我国古代建筑的优秀传统和满族艺术风格。
  永陵是最早的清代陵寝,建于明万历二十六年(1598年),原名兴京陵,顺治十六年(1659年)改称永陵。永陵位于新宾永陵镇的西北一公里处,前临苏子河,后倚启运山,占地一万平方米。这里埋葬着努尔哈赤的六世祖孟特穆(衣冠冢)、曾祖福满、祖父觉昌安、父塔克世、伯父礼敦和叔父塔察偏古等。
江苏省太仓市沙溪镇
  沙溪镇位于江苏省太仓市的中部,沪宁高速公路在这里开辟了出口处,从上海至沙溪只须30分钟时辰。
  沙溪镇始于元末,素有“东南十八镇,沙溪第一镇”的美称。明治年间,市镇日趋繁荣。监察御史苏赞的“御史府”,山西道御史曹逵,刑部朗中叶遇春等达官贵人,相继在这里建府造第,街景日好,“沙溪八景”远近闻名。到明清时,随着工商业的发展,大批商人应运而生。于是,沿戚浦河而建的临水建筑脱颖而出,古朴的石拱桥横跨戚浦河,“印溪书舍”、“南野斋居”、“连蕊楼”等一批古宅名居拔地而起,形成了枕河人家,水桥流水,小巷深处,构成了一幅幅精美典雅的水乡风俗画。&&&&
  沙溪镇是引进西方文化较早的江南名镇之一,明清时就有一批文人出洋留学。沙溪镇民俗风趣,民风纯朴,民间灯会,妙趣横生。沙溪的香火很旺,尤以普济寺、长寿寺、延真观最甚。沙溪的猪油米花糖、桃珍糕、盘香饼、涂松山芋等风味小吃、特产也远近出名。沙溪镇历史悠久,早在宋、元时已集市成镇,至明、清时代,更是商市繁华、人文荟萃,成为太仓一大镇。&
江苏省姜堰市溱潼镇
  溱潼地处南通盐城泰州三市交界处,原名秦潼,古称秦泓。旧有“犬吠三县闻”之说。这里河港交织、气候湿润,境内多处发现麋鹿化石遗骨和出土新石器时代的石斧、石器。大约在5000年前这里已有人类居住,因其地面海向阳,属海阳地域范围。&
  元世祖至元十四年(1277年)设置泰州路,此间溱潼始称为镇。民国三十二年(1943年)这里是中共民主政权兴东行署辖区,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四月民主政权兴东县溱潼镇设在这里,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十月民主政权兴东县兴南办事处设在溱潼,1945年10月民主政权溱潼县成立。&&&
  日中共苏北区党委决定撤销溱潼县,溱潼行政区从原国民党时期的东台县划入泰县,为泰县溱潼区。建国以后,此地行政区辖几次更变,1999年9月,溱潼乡镇行政区划调整,再度合并为溱潼镇。&
江苏省泰兴市黄桥镇
  黄桥镇位于长江北岸,是苏中苏北地区规模最大的集镇。黄桥历史上素有“北分淮倭,南接江潮”的水上枢纽之称。&&
  黄桥始建于北宋神宗元丰年间,距今已有近千年历史。抗金英雄岳飞麾下的名将牛皋曾在黄桥驻兵洗马,明永乐大帝也为讴歌黄桥人的“德行”留下了墨宝。黄桥自古人文荟萃,仅何氏一族就有“一门四时士,七十二举人”的查考,著名的中国地质学之父丁文江先生,中国喜剧创始人丁西林先生,世界上首次人工合成核糖核酸的中国科学院院士生物学家王德玉先生也都生于黄桥。抗日救国时期,一场震惊中外的黄桥决战成为黄桥的历史增添的新的辉煌,一曲黄桥烧饼歌从此唱响了大江南北。
浙江省湖州市南浔区南浔镇&&&  &&
  南浔位于浙江湖州市,地处杭嘉湖平原腹地,是浙江省历史文化名镇,北面是太湖,东与江苏省交界,距苏州市仅51公里,途中经过著名水镇同里。
  南浔建镇已有745年历史,明万历至清代中叶为经济繁荣鼎盛时期,南浔历史文化悠久,从宋至清共出41名进士。著名的名胜古迹有嘉业藏书楼、刘镛的庄园小莲庄、张静江故居、张石铭旧居、百间楼和宋代古石桥等。&&&&
  嘉业藏书楼是江南四大藏书楼之一,是清代的秀才刘承干在1920年到1924年修建的。藏书最多时曾达到60万卷。现在是浙江省图书馆古籍书库。园子里莲池、假山、凉亭处处流露出江南园林的小巧与别致。& &
  南浔名胜古迹众多,与自然风光和谐融化,既充满着浓郁的历史文化底蕴和灵气,又洋溢着江南水乡古镇诗画一般的神韵。南浔自古以来文化昌盛,人才辈出,书香不绝。明代时就有“九里三阁老,十里两尚书”之谚。仅宋,明,清三代,南浔就出了进士41名。&&&
浙江省绍兴县安昌镇&&
  安昌古镇,位于绍兴县,是一个具有千年历史的著名江南水乡古镇。安昌的小桥非常有特色,“拱、梁、亭”各式,千姿百态,古朴典雅,素有“碧水贯街千万居,彩虹跨河十七桥”的美誉。&&&
  古镇保存有数里长的依河古街市,古色古香的店铺、民居,别具特色的作坊、错落有致的翻轩骑楼、曲折幽深的石板小巷、古老小巧的小石桥,使得安昌古镇吸引越来越多的游客到此游览观光。&
  随着根据师爷故居等古民居整修而成的“绍兴师爷馆”、“安昌民俗风情馆”和“安昌文史馆”等景点的开馆迎客,给古镇又凭添一份浓浓的人文气息,使古镇真正成为“水乡文化的长廊”、“市井习俗的长卷”、“特色商品的长街”。&&
浙江省宁波市江北区慈城镇&
慈城镇位于宁波市江北区西北部,是全国小城镇综合改革试点镇,省、市中心城镇,浙江省历史文化保护区,2000年又被省政府列为宁波市唯一的省级古建筑群保护区。&&
  慈城设治始于吴越勾践时,名叫句章。县治在余姚江畔城山地方,作为越国的屏障。唐朝开元26年(公元729年)房琯为令,迁县治于浮碧山以南,浚疏阚湖,以灌溉城郊;又以汉名儒董仲舒云世孙董黯母患屡疾,喜欢大隐溪水,奉母筑室以待,担溪水供母饮,母病渐愈,以此故事以名县称为慈溪,属明州。日,乍浦乡划归慈城镇。&&&&&
  慈城有始建于宋庆历八年(1048)的孔庙,有位于镇北沿的慈湖。慈湖旁除尚存的普济寺、谈妙涧等古迹外,还有慈湖中学和革命烈士陵园、周信芳故居周家祠堂等古迹。慈城唐至清共中进士519人,是个文人荟萃、人纔辈出的地方,梅调鼎、周信芳、应昌期、冯骥纔、谈家桢等都为世人所知。&&&&&
  慈城素有崇师尚学之风,是全国最早开展社会办学的地方。最有影响的为德润书院、慈湖书院和宝城书院。&&
浙江省象山县石浦镇&&&
  石浦镇位于东海之滨、象山半岛南端,全镇陆地面积121.6平方公里(含海岛面积19平方公里)。下辖77个行政村、22个居委会,有常住人口8.2万,流动人口3万余人。&&&
  石浦港北连舟山渔场,居大目洋、渔山、猫头洋等国内主要渔区的中心,历来是东海渔场主要渔货交易市场和商贾辐辏之地。现为全国六大中心渔港之一,省二类开放口岸。
  石浦港旧称“酒吸港”,又名荔港,呈东北-西南走向,由东门、对面山、南田、高塘诸岛围列成天然屏障,形成四岛屏罗、五门环列的“月牙”状封闭型港湾。有铜瓦门、东门、下湾门、蜊门及三门等五个水道与外海相通,港区主干中心线全长18公里,宽0.4-3公里,面积约27平方公里,可泊万艘渔船;水深4-33米,可行数千吨级海轮,港内风轻浪平,可避10级以上大风,是东南沿海著名的避风良港。
福建省邵武市和平镇&&
  和平镇位于邵武市西南,和平镇历史悠久,唐代越族先民在此拓土定居,繁衍生息。唐称“昼锦”,宋、元为“和平里”,明为三十三都,清设和平分县,民国为邵武第三区,1950年设和平镇。&&
  黄氏峭公墓,明末抗清民族英雄、军事家袁崇焕提额的“聚奎塔”,佛教开放点光源寺正在悠悠倾诉4000多年的沧海桑田,20余出人类生活遗址,宋愁思岭摩崖石刻、正泰大夫上官公神道碑、唐镇将上官泊父子的惠安祠、东门和北门两座谯楼等以及近200幢结比鳞次的古建民居,一条长达一华里完整的青石板古街和数十条卵石铺砌的古巷道正在娓娓数说古镇昨日的风情;五代后唐工部侍郎黄峭,唐将上泊,宋榜眼上官均等各朝重臣;唐中大夫吴崇书,宋上官必克、明上官伯达等书法美术名家以及施鸿、丁时习、张文瑾等众多名儒正在侃侃而谈和平古镇的英才荟萃。&&&
江西省浮梁县瑶里镇&&
  瑶里镇位于江西省景德镇市浮梁县,地处皖、赣两省、四县(安徽祁门、休宁、江西婺源、浮梁)交界处,地处两湖(鄱阳湖、千岛湖),六山(黄山、九华山、庐山、三清山、龙虎山、武夷山)连线交点位置,距景德镇市区50公里。&&
  瑶里境内旅游资源十分丰富,素有“瓷之源、茶之乡、林之海”的美称。&&&
  瑶里,古名“窑里”,远在唐代中叶,这里就有生产陶瓷的手工业作坊,因瓷窑出名而得名。直到本世纪初,瓷窑外迁,“窑里”才改名为瑶里。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曾用过瑶里公社、瑶里乡的名称,日撤乡置镇,即今日的瑶里镇。&&
河南省禹州市神垕镇&&&
  神垕镇位于河南省中部,禹州市西南30公里的箕山山脉东南端边缘地带。被誉为中国钧瓷之都。神垕镇东接禹州市鸿畅镇,南临郏县,西与禹州市磨街乡交界,北与禹州市文殊乡相连。神垕镇地处伏牛山浅山区,镇区内东有角子山、凤翅山,西有牛头山、凤阳山,南有大刘山,北有云盖山,东西走向横亘在中部的乾明山把全镇分成两个狭窄的盆地。&&
  神垕镇历史悠久。早在夏、商时期这里就有人类居住,从事农耕和冶陶。自唐代出现钧瓷以来,神垕逐步发展成为中国北方陶瓷中心之一。宋时称神垕店,明代开始称神垕镇,属鸿畅都,清时属文风里。明清时期流行一首民谣:“进入神垕山,七里长街观,七十二座窑,烟火遮住天,客商遍地走,日进斗金钱”,由此可见当时之繁华。&
河南省淅川县荆紫关镇
  荆紫关镇位于豫、鄂、陕三省结合部,素有“一脚踏三省之称”。地理坐标为北纬33度14分,东经111度1分。距淅川县城75公里,东至本县的西簧乡、西接湖北郧县白浪镇和陕西商南县白浪镇,南和本县的寺湾镇接壤,北与西峡县西平镇相联,南北长约42公里,东西宽约4公里,丹江穿境而过。
  荆紫关镇形成于唐,兴盛于明清,自古乃兵家必争之地,成语“朝秦暮楚”充分说明了它在历史上的重要作用,古称“豫之屏障”。它脊倚群山,面临丹江,西接秦川,南通鄂蜀,据权威人士言,中国版图三省交界之地共有40余处,而独有此地三省均设有基层政府。这里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和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全长5华里的清代一条衔,700余间明清建筑错落有致,古香古色;沿丹江河而建的吊脚楼更具江南情调;规模宏大的山陕会馆、平浪宫等古建筑群向人们展示着昔日的辉煌;竹海密林中的千年古刹法海寺(又名大寺)规模宏大,气势雄伟,周围有鬼斧神工的溶洞群,清幽神秘的八龙泉,悬崖绝壁上的千佛洞、万佛洞,佛光照垂帘等胜景多处。气候宜人,风光旖旎。
湖北省监利县周老嘴镇&&&  &&
  监利县位于湖北省南部,长江北岸,隔江与湖南省岳阳、华容县相邻。
  县境属河湖淤积平原地区。地势平缓,河渠纵横交织,河泊星罗棋布。南临长江,北滨东荆河,东沿洪湖,西界白鹭湖。最大人工河流为四湖总干渠,自西向东贯穿中部,独具一派水乡泽国的秀丽风光,县境东南有占地4平方千米的小山——狮子山、杨林山,其中杨林山海拔79米,为监利最高点;最低点海拔21米,在洪湖西岸。&&&
湖北省红安县七里坪镇
  七里坪镇位于湖北红安县大别山南麓、鄂豫两省交界处,是著名的黄麻起义策源地、红四方面军诞生地、红二十五军重建地、红二十八军改编地,是秦基伟、徐深吉、郑位三等143位共和国将军的故乡。
  大圣寺塔位于七里坪镇柳林河畔周家墩的双城旧址之上,故又名双城塔。大圣寺塔为砖砌仿木结构,六角十三层,由下而上逐层递减。该塔通体比例均衡,收分圆和,各层斗栱、檐角、勾栏、门窗、神龛均以特制砖件拼装,榫卯相扣,严密合缝,塔上所有莲瓣、牡丹、双钱等装饰花纹,精巧玲珑,布局有致。
  七里坪镇有钟灵毓秀的天台山风景区,山峰雄伟,林海苍翠,河流蜿蜒,秀丽多姿。主峰天台山高817米,奇峰突起,峭立如壁,其峰顶似台,广数亩,高百余仞,势若接天。天台山环周皆石崖陡壁,仅有北宋元祐七年(1092年)开凿的石蹬一径可上,巧若天造。拾级而上,有坐忘台、抚琴处、了心关、留月岩、披云峰等十景。
  七里坪镇的长胜街,是有着几百年历史明清古街。斑驳的古长胜街全长1200米,曲折逶迤。石板铺就的街面,街两旁是具有清代建筑风格的老房子。老房子都是砖木结构的,有一层的,有两层的,高低错落。青砖,黛瓦,飞檐,马头墙,别具一格。房子内是用天井来采光。&&
湖南省龙山县里耶镇&&&
  里耶镇位于龙山县城南124公里。北邻内溪乡,东接咱果乡,南连保靖县,西交重庆市秀山县。民国时期属四甲乡。&&&&&
  1950年为五区吴家、大板、着落乡。1958年成立里耶公社,1987年社镇合并为里耶镇。&&&
  主产水稻、玉米。经济作物为烤烟、茶叶。经济林有柑桔、油桐、油茶。是龙山县南部商业交通中心,酉水河可终年通航,清雍正七年(1729年)就开辟集市贸易。1982年5月,镇东北大桥发现新石器时代文物遗址,谓“龙山文化”,有石斧、石片、红泥陶器等,陶器上铭粗绳纹结网纹、蔑纹等为研究该镇和我们历史提供了珍贵的考古资料。后发现了战国古城遗址和众多战国珍贵文物。2002年6月,里耶镇里耶古城遗址的发现和3.6万余枚秦简牍的出土,震惊中外,举世瞩目。&&
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沙湾镇
  沙湾镇位于珠江三角洲中部,番禺境内。古沙湾乡有街必有祠堂,街巷均用青麻石铺成,巷有门,街有闸,坊里之间更有门楼闸口,门楼都刻有名人题字,古镇完整地保存着岭南地区传统村落梳式布局,古建筑中蕴藏丰富的砖雕、灰塑、木雕、壁画艺术珍品;&&
  沙湾古镇“三街六市”的粤中地区典型商业市镇格局保存完整。如古祠留耕堂,古塔水绿山青文阁,古街安宁西街、车陂街,古巷升平人瑞巷,古井清水井以及鳌山古庙群等,保护建筑量大且多,充分展示了宋朝至今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城镇变迁史,堪称岭南民间建筑文化的博物馆。&&
  沙湾古镇村落选址背靠青萝嶂,面朝沙湾水道,是典型的南方村镇传统风水格局。现状的沙湾古镇区内部空间以镇北侧靠山之下的留耕堂为几何与景观中心,古镇中部有文塔岗,乃全镇的制高点,为排水排污之需,文塔岗的建筑群又以水绿山青塔为中心,街巷呈放射形布局,颇具特色。&&&
广东省吴川市吴阳镇
  吴阳镇位于广东省吴川市南部,鉴江出海口东岸的滨海地带,总面积81平方公里,大部分属鉴江平原,河网纵横,国道325线横贯全镇,交通发达。这里属亚热带海洋性气候,雨量充沛,花木葱茂,四季如春,有着得天独厚的丰富旅游资源。&&&
  吴阳是粤西著名历史文化古镇,是历代吴川县城所在地,清末状元林召棠出自吴阳,历代进士、举人不计其数,现存的文物古迹众多,镇区内有始建于南宋的极浦亭、读书楼,元朝的圣殿(学宫),明代的双峰塔,清朝的状元府,状元坊,还有城南门、古兴隆寺、城隍庙、白衣庵、中山纪念堂及巷门寨东炮台遗址、芷竂港遗址等,这些文物建筑与园林相结合,掩映于花间绿树之中。著名古代“吴川八景”,吴阳独占六景,即“东海朝阳”、“一览凭高”、“渔翁撒网”、“极浦渔归”、“延华弄月”、“限门飞雪”,虽历尽沧桑,但景点仍焕发历史的光彩。&
广西灵川县大圩镇
  大圩古镇位于山水旅游名城桂林市东南18公里处,距灵川县城30公里,地处漓江中游,在漓江北岸由西向东沿江而建,古风浓郁。&&&&&&
  大圩古镇北通湘、赣,南达梧、穗,为桂林东郊商品集散地。曾名长安市、芦田市,通称大圩。汉代已形成小居民点,北宋时已是商业繁华集镇,明为广西四大古镇之一。其商业初兴于宋,曾设税官;中兴于明,清光绪三十一年《临桂县志》称"水陆码头"抗日时期有"小桂林"之称,赶圩人数高达1万余人,泊船多达二、三百艘,地方商业文化积淀深厚,特色鲜明。&&
  古朴的大圩镇,使电影"刘三姐"在此取了很多外景,近年来十几部电影,电视剧均在这里进行外景拍摄。另外,镇人的风味小吃及传统的文化、娱乐、和民间习俗,也使游人留连忘返。端午节,大圩的龙舟赛是传统的项目,桂剧、彩调、龙船歌、送船歌等等,更是人们喜爱的传统曲目。所有的风貌和习俗如今依然存在,有的更赋予了新的内容和含义,是大圩商业文化和传统文化的一个缩影。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各具特色的民居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